手机阅读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如何写(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7:50:36 页码:8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如何写(通用8篇)
2023-11-24 07:50:36    小编:ZTFB

教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要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能力水平;接着,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以及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评价手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编写教案的技巧和经验,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如何写篇一

这节课上下来,效果没有理想中的好,存在着很多问题,下面我就这这节课不足的地方和各位老师做一个简单的交流。

首先,由于紧张的原因,本节课出现了很多口误笔误,比如,把“上课”说成了“起立”,把46写成了48,38写成了36等。其次,教学准备不足,课件上疏忽不应该出现,“大”字打成了“在”字等的错误不应该发生。另外,对学生的放手不够,当学生的表达受到阻碍时,老师在帮着说,怕其他学生听不到听不懂,总是去重复学生说过的话,没有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包办过多。还有,教学单一,新课教学以后,没有举一反三的`让学生练习。最后,这也是我的最大的一个短板,语言不丰富(由其是儿童语言),太过于平淡,不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话与话之间的过渡显得不自然。

当然,除了以上的不足之外,还有很多是没有说到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多给我提些宝贵的意见,谢谢各位老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如何写篇二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白兔图、砖图、小猪图和木头图。

【学具准备】

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三只小猪》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

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

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

(1)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

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

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

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

有多余的兔子吗?

有多余的砖吗?

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1)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2)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与“少”。

(1)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

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

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和“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课间活动。

三、动手摆一摆

(1)教师摆橡皮和铅笔,学生模仿。(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

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

(2)学生随意摆数个学具。

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

在小组内比一比。

四、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第4题。

五、发散练习

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看一看,比一比教室里的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如何写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高矮。

教学目标:。

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过程:。

一、感知高矮的关系。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黑板一棵大树,树上挂满苹果,有高有矮。)。

秋天来啦,苹果都熟了,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苹果摘下来放到篮子里,谁愿意来?(学生摘到下方的苹果,怎么都拿不到黑板上方的苹果。这时,老师轻松地将苹果拿下来。)。

xxx为什么没能摘到苹果,而老师为什么能摘到呢?

对,老师和xxx比,老师比xxx高,xxx比老师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高矮。(板书:比高矮)请跟老师读。

2、例举生活中的高矮。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些物体能比高矮吗?

二、体验比较的方法。

刚才小朋友们一眼就看出来老师比xx高,现在,你们想跟小伙伴们比比高矮吗?好,请听清楚要求:想想你要和小组内哪个同学比?你想跟他怎么比?比好之后,快速回位坐好!开始!

1、学生活动,探讨比较方法。

2、学生汇报,展示不同方法。

学生每汇报一种,教师及时加以正确指导。

3、游戏。

下面,咱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谁长得高些?

看看,到底谁长得高些?

请你再看看是谁高?

他们比身高的方法对吗?那你们说正确的应该怎么比?

4、小结。

三、活动巩固。

我请坐得最好的小朋友到前面来排排队。谁愿意来给他们排队?

小结:小朋友们合作得很好,队伍排得很整齐,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排队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四、拓展练习.。

1、小动物们看见小朋友这么热闹,它们也想来比高矮,看!这是?

(大象和犀牛)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3、(出示图片)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要想使汽车顺利通过大桥下,可以怎样做呢?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比高矮)。

请你在班级中找出三个比你高的同学。

教学反思:

一、能采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我在教学时把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进行比较,探讨,而且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了多种比的方法,既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能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我在引入时用了摘苹果的小游戏,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并初步感知了高和矮。而在学会比高矮之后,又安排了排队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或平时要遇到的问题。这样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存在不足:

在合作比较、探讨时,有的小朋友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听别人的发言,显得有点乱,讨论后学生不能很快静下来,时间也花得比较多。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如何写篇四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投影仪;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猴子他们采了什么水果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你们再仔细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用哪一个数字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

(二)引导学生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4)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头小,对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5.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拿几个学生的上投影仪上长方体讲评。

(二)游戏:比一比。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小组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如何写篇五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数的组成讲课教案: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数的组成讲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l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根再数一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5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四、布置作业。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如何写篇六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8例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表示数。

2.经历用算盘表示数和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3.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算盘的热爱。

目标解析:在认识算盘的过程中,了解上珠与下珠在表示数时的意义;在用算盘表示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位值制”,为后续学习数位顺序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谜语揭题。

(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

1.口答。

2.数一数。

3.读,写数。

(二)谜语揭题。

1.猜谜语:同学们回答得真棒,那接下来我们来猜个谜语吧。课件演示: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若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二、借助算盘,探究新知。

(一)认识算盘。

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介绍名称。出示算盘,让学生观察并了解算盘的结构,最后介绍算盘的框、梁、档和珠子。

(2)明确上珠和下珠的意义。

梁下面的珠子叫下珠,一个下珠表示。

1;梁上面的珠子叫上珠,一个上珠表示5。

2.认识算盘上0~9的表示方法。

(1)1~4的表示。教师演示拨一个下珠表示1,拨2个下珠表示2……。

(2)5~9的表示。教师演示5怎么表示,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1个上珠表示。同桌互说6~9怎么表示法,再汇报演示。

(3)0的表示。空档表示0。

(二)运用算盘。

1.介绍拨珠指法。(教师演示)。

2.了解如何定位。教师先在任意档上拨9,然后让学生想想怎么拨10。通过观察,无论用哪种方式,都必须确定个位,并做好记号。在比较中,优化方法:通常用最右边一档作为个位。

3.用算盘记数。

(1)拨出563。先独自拨,再指名上黑板演示,最后集体评价。学生拨好后在算盘上从右往左确认个位上是几,表示几,十位上是几,表示几十,百位是几,表示几百。看看上下珠子是否拨正确。

(2)拨出1000。着重让学生体会个位、十位和百位都没有时是空档,千位是1个下珠。

4.用算盘数数。

(1)先拨出99,然后边数边拨到110。让学生感受“拐弯数”在算盘上的表示。(教师演示)。

(2)先拨出497,然后边数边拨到502。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一)基础练习1.教材第78页“做一做”。学生通过在算盘上拨数,进一步认识算盘,应用算盘。

2.互动练习。同桌合作,一个学生说数,另一个学生拨数,然后一起写数。

(二)综合应用。

1.完成教材第81页第11题。学生找到相同的数后,读一读这些数,再说一说这些数的组成。

2.讨论计数器拨数和算盘拨数的异同点。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一)回顾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认为算盘拨数要注意什么?

(二)欣赏拓展。

1.介绍算盘的历史。课件呈现第78页“你知道吗”,教师加以介绍。

2.展示各种算盘,学生欣赏。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如何写篇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是学习计数、计算和ht的学习的准备性知识。比高矮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高矮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节课。主要使学生感知高矮的概念。探索比的方法。教学时采用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引出高矮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想一想怎么知道人或物体有高有矮的,引出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去探索;最后通过各种活动、游戏。让学生体验比较的方法。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学情分析】。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己经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初步积累了有关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看问题、观察物体不全面,所以教学时,注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各种比较的活动。让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饰得看问题要全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

2.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探索、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体验长短、高矮都是比出来的。都是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体验比较高矮方法的过程,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2.在比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关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学会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形状相同但高矮不同的两个瓶子、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引导观察教师选四名高矮差距较大的学生到讲台。让学生观察。

问:看到他们四个同学。你想告诉老师什么?

(二)交流汇报学生观察后,先与同位说一说,再汇报。

学生可能说衣服的颜色不同、男女性别不同、有胖有瘦、有高有矮等。教师都给予肯定。

启发引导说出学生有高有矮。

二、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一)引入研究的内容教师选两个高矮差不多的学生。站在讲台两边。让学生判断谁高谁矮。

学生观察后汇报(学生可能说:看不出谁高谁矮。或说甲高、乙高、一样高)。

(二)探究比较高矮的方法1.怎样知道人或物有高有矮呢?

2.小组讨论交流比较高矮的方法。教师参与其中。

3.小组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两人站在一起比;(2)两人拉紧绳放在头顶。看哪头高;(3)用尺子量;(4)用小棍搭个小桥让他们通过;(5)靠墙作记号等。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三)强化比较的方法1.让学生再来比一比。

(1)教师选一男(高)一女(矮)两生上台比一比。

要求:比一比,说一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学生比较后会说:.‘男生高。”教师趁机和男生站在一起。让学生比一比:“我们俩比。谁高谁矮?’’学生会说:“老师高。”教师抓住机会问:‘。为什么你们刚才说男生高,现在又说老师高至到底这个男生是高是矮呢?”

(2)小组讨论。应怎样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汇报时。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两个同学来比一比。

学生比时。让一生站在讲台上。一生站在讲台下。教师问:

“这样比行吗?为什么?’’再让一生抬起脚后跟比。问:‘。这样比行吗?为什么?,’。

学生一定会说:这样比不行。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不行。学生可能会讲:不合理、站得不一样高、应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比等。

3.出示两个瓶子(下面不齐。并用纸遮住。只让学生看到上半部分)。

问:猜一猜,这两个瓶子哪个高?哪个矮?

大多数学生会说:上面高的那个高。这时教师再打开纸让学生比一比。

【设计意图】:在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自体验比较高矮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听取他人意见。从中受益。

学会合作。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说。在说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语言。让不生明确高矮是相对的;比较高矮时要合理。要合乎规则。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还要明白比长短、比高矮都要9体看。全部看。橄得看问题要全面。

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二)摸高活动和搭高活动1.学生站在地上摸。

2.跳起来摸(活动后学生谈体会)。

(三)游戏活动1.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从每个班选10名的学生参加入场式,咱们班这么多学生,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帮老师选出来吗?先想一想,再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汇报)。

2.自由结合成小组((5-8人)按高矮排成队。比一比。看哪组又快又好(学生自由活动后。说一说是如何排的)。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活动、游戏。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充分体验比较高矮的多种方法。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畅谈感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遗憾?

让学生自由大胆地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谈。让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并且感受知识是无限的。增强继续学习的欲望。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课下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比长短,哪些可以比高矮。

说给同学或家长听。

【设计意图】:拓展延仲,既联系生活又巩固知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本节课以师生共同活动为主。学生人人参与,主动探索。创设了多种实践活动,实现了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亲自体验、观察、感知高矮。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多种方法的产生。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特别是在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和游戏活动时。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找出了不同的方法。通过小组交流、汇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活动中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如何写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m3cm,1m30cm,1.3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生一起测量。)。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习。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