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学生调查报告集合(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0:12:52 页码:11
学生调查报告集合(优秀10篇)
2023-11-11 00:12:52    小编:ZTFB

报告的写作需要严谨、准确和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报告应清晰表达研究的问题、方法和结果。这些报告范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要点。

学生调查报告集合篇一

社会诚信在当代看来是最重要的,诚信做人才可以做的光名磊落。可是随着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改变,诚信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事情。诚信开始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大的裂痕,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将诚信进行下去。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这种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代。在当今这个物质为主导的社会里,正确的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尤为重要。特别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内在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脚踏实地的追求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讲信誉,诚实不欺。同时,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培养,还可以促进学校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诚信观念,实现依法办学和以德治校。

目的:我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为教育机构提供真实信息来掌握我们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现对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发出了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占100%,收回的问卷全部是有效答卷,而且卷面干净整洁。

1、在此次调查中有80%的同学认为校园不诚信问题非常严重,在问卷中所提到的不诚信现象中,调查结果不禁让我们瞠目结舌,100%的人是做过或见到周围人做的,可见校园诚信缺失问题的严重性,这让我们不得不对诚信问题引起高度的关注。

诚信是否影响就业?75%认为一定会,25%认为不一定,没有人认为不会。而诚信是否能成为就业的主要条件,53%的同学认为一定会,28%认为可能会,只有少数人认为不会。然诚信,就是竞争力,就是品牌,就是效益,就是财富,就是成功。

您对考试时的作弊行为有何看法?有40%的人认为“作弊总比补考好吧”,20%的认为“为了高分可以理解”甚至“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只有15%的人“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从这道题中就可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考试作弊问题虽然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仍然因为各种原因作弊过或对作弊表示无奈与认同。所以,虽然大学生的心理已经趋向成熟了,但是对事物认识的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仍然不能忽视。

3、大学生诚信思想道德现状的主客观原因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

从客观上讲造成的原因有:

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有欠缺,对大学生从小的道德教育产生影响;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历史根源。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封建制度专制下。剥削阶级贪图享受的思想和消极贪腐的现象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加之历史上“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老实人吃亏”等俗语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扭曲。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无真实则无诚信。因此,“历史积淀中的负面影响确实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而且这种影响还具有“世袭”的趋势。

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过分注重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教育机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首先,学校在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在德育工程中的主题地位。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习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行政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动,而不善于形成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习惯于具高临下对学生提出种种要求,而不善于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以心理咨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其次,在评价机制上,存在着重知轻德的现象,把道德简单地用各种数据来量化衡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造成“老实人吃亏”的后果。这种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些误导,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能够获得好的成绩,至于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都是次要的。从学生考试作弊到偷盗自行车屡屡得手,从学生综合测评作假到后勤采购“黑心棉”事件的屡屡得逞,所有这些虚假行为,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加剧了诚信缺失的泛滥。再次,高校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给大学生不守信以可乘之机。高校中的许多管理领域和部门存在着许多弊端和漏洞,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决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学生对学校、学院乃至本年级的重大决策、诸如重要学生干部的任用事项、综合测评的依据、学生入党、保送研究生的程序等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少数人决定重大决策的事情在学生中经常发生,特别是在一些与学生关系特别密切的职能部门,存在着严重的饿工作无序、制度缺乏、管理松散监督不力等弊端。二是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以后,缺乏有效的实施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诚信缺失学生的侥幸心理。

三是家长长期过分溺爱,使当前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欠缺,部分政工干部和家长诚信素质的缺乏也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身教重于言教,一些教师和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说话,做事不负责任,做出不诚信,不守信的事实来,在学生面前树立了坏的榜样。一方面,一些政工干部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为了学生,而是过多的考虑个人利益。他们在工作中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不倾听学生的心声,为了捞取个人政绩而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另一方面,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的门,培养、教育孩子的事就全交给了学校,结果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诚信滑坡留下了空间。另外,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缺失除了上述外在因素,与大学生自身也有很大的关系。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思维活跃,易接受新事物,但又有任性好强、辨别能力差的一面。少数大学生不注意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家长、学校的教育持逆反心理,认为老实人吃亏,讲信用过时,从而放弃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四是就业体制的不完善及观念的落后,阻塞着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侵蚀着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社会对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加以更多的关注,诚信问题与就业就更加的密切。

从主观方面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社会上流行的功利价值取向影响了大学生的实际行为,比如对于考试作弊的事,明知道是错的,但为了成绩还是会无奈的去做。另外当前,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失信成本偏底则是最直接原因。“所谓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被运用与人际关系中,效率的优先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人们评价一切的准绳。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惟利是图,从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公德心淡漠和行为方式失范,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被物质化、功利化。这种现象存在于社会的广泛领域。从经济领域中的假冒伪掠产品冲斥市场、坑蒙拐骗经营,到社会政治领域中的用权谋私、权钱交易、贪腐纳贿、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从教育界的教师不安心教书、搞第二职业,领导只讲不做、失信于师生到学生考试时的作弊等等,这些失信行为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很大的收益,也就是说,现实社会中失信者所付出的成本远远小于守信所付出的成本。因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消极现象极大地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使得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有无所适从之势,从而导致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的滑坡。

二是思想观念与实际行为的分裂;三是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事物认识有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

三是网络虚拟世界的冲击也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在虚拟的世界里一切都有可能,所谓虚拟就是假的,在这个世界里,无论我们做什么说什么都可以,在加之现在是全信息时代,网络的普及以遍布全世界,深入了千家万户,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因此虚拟世界的不真实也就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大学生,人们在网上说假话做假事,逐渐的在现实生活中也这样了,诚信的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了,在这种情形下,网络对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也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此次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素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建设。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素有诚信之德,做什么事情都会得到帮助和支持,从而更有所作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越诚信客户就会越稳定,生意也会越做越大;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只有人人讲诚信,才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诚信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实现每个服务承诺的过程中,就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诚信一旦成为每个人的一种习惯,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就会形成"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大环境。

另外,诚信是相互的,需要通过内在的自我约束,更需要外在的制度保障。试想,如果通过制度能保证一个讲诚信的人获利,使不讲诚信的人遭殃,那么谁还会不讲诚信呢?从这个角度看,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诚信档案的建立是一个有效手段,诚信档案要一直随着学生的基本档案走。大学生毕业就业后,信用档案将被送到用人单位;如果学生考研究生,信用档案也将跟着学籍档案到新的学校。守信的学生当然会受到欢迎,但如果信用档案有污点,肯定会影响社会对学生的评价,甚至影响学生的就业、深造。

在我所调查的学生中,他们大部分都“热捧”信用档案,信用档案能够充分反映一个大学生的信用程度,诚实守信的学生能够增加就业的砝码,反之,则会失去用人单位的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十分公平。诚信是一种美德,信用档案能够让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就具备信用意识,对社会建立信用体系也十分有帮助。

我们还要以正面教育为导向,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1、家庭、学校、社会、自我通力合作诚信思想道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家庭教育对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对子女的道德教育中,应作出榜样,提出要求并严加管理。另外,社会这个大环境也应相应正确舆论导向,并及时树立典范,只有这样,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中学生的诚信问题,让他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舒适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要等着他(她)们来继续完成。我们的社会是由这么多人组成的,以后的发展还要继续,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诚信的作用,不能够忽视诚信的存在,相信大家都能够意识到,诚信才是我们立足根源的最重要的保证,以后的路还要怎么走,就靠诚信,社会能够诚信下去,我们的社会才是健康的,相信诚信社会一定会重新回到社会中!

学生调查报告集合篇二

概述:

这是一个激发学员参与热情、活跃气氛的游戏。

参与人数:全体参与。

时间:10分钟。

场地:无,或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准备人民币面值标志牌。

应用:(1)调动团队氛围。

(2)培养主动沟通的能力。

步骤:

1、让所有参与学员围成一个面朝里的圆圈,培训师站在中心宣布游戏规则。

2、游戏规则如下:

※所有学员都会代表一定面值的钱币,具体怎么代表由培训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比如男性代表1元、女姓代表5角,也可以分组分配,把1角、2角、5角、1元、2元……都表示出来,但最好能够用比较明显的标志来标示。

※活动开始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培训师会随机说出一个钱数,要求大家必须在5秒以内根据自己所代表的面值找到合适的伙伴累积成培训师所说的数字,如果有没有完成的学员,必须当场接受“惩罚”,比如做俯卧撑、蹲起、青蛙跳或者表演其他节目。

※在培训师说出数字的间隙,所有学员要保持大圈的形式按照顺时针慢慢行走。

※最后请每次都没有找到团队的学员站出来说说感想。

3、游戏可以进行5~8次,最后一次一般是以全体人员组成的总数字形成大团队,从而达到团队激情的高潮。

相关讨论。

1、你了解离你最近的学员分别代表哪些面值吗?

2、当培训师每次说出数字之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慌张乱跑找人还是冷静观察?

3、有没有好的办法可以以较快的速度完成集合?(或许可以讨论一下有人振臂一呼的积极意义。)。

4、个人积极主动可以对游戏结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积极主动和莽撞的区别在哪里?

总结。

1、这个游戏很适合在一些项目进行的中间时段进行穿插,因为它很容易调起学员的积极性,恢复整个团队的精神面貌。

2、从现实意义来说,有冲动总是可以带来一些积极的意义。但游戏中体现的结果表达了更深层次的信息:积极主动之前,要注意对局面的分析。

3、这个游戏也可以作为单纯的娱乐项目。比如其中一种类型,当男性代表1元面值、女性代表5角面值的时候,男士们普遍沾沾自喜,女士们则有些情绪低落,嘴上就算不说,心中也有大骂培训师偏心的。但当进行几轮之后,培训师突然报出一个数字:“5毛!”短暂的寂静和愕然之后,女士们纷纷大笑,男士们则呆在当场,而后也纷纷大笑,气氛瞬间融洽起来。

学生调查报告集合篇三

调查报告是人们对某一情况、事件、经验或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所写的书面报告。反映人们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某些事物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是社会调查和实践的结果。学会写调查报告,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参与社会,将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以养成勤俭美德,树立正确消费观为主题,由周围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表现写了一份调查报告,题目自制。

原文1。重点应该明确:

首先要深入调查,要有材料。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和前提。为此,你要亲自了解第一手资料。既要了解面上的材料,也要了解点上的材料;既要懂正极材料,也要懂负极材料;既要了解现实材料,又要了解历史材料。在上面的例子中,学生应该仔细回顾平时收集的关于勤奋是一种美德,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铺张浪费导致事业失败的详细信息。

法律。这种情况下,除了具体的例子或数据外,还需要对不同类别所拥有的数据进行总结,如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等,从而找出规律性。

第三,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立场,有一个明确的观点。调查报告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上例中,调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解决乱花钱、攀比、超前消费等不良习惯和问题。

最后,总结事实,有论据。不能只罗列现象,要适当分析,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在一些案例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我们所学的社会原理进行理性分析,分析要全面。

学生调查报告集合篇四

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资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用心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状况的。透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带给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以我实习的三年级语文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我的指导老师王燕老师、年级主任张俊妹老师、三年级二班班主任黄丽萍老师以及两位新老师:仲菲老师和孙琴老师。

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能够说是十分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在实习期间,我曾带领实习班级的学生去多媒体教室上过三次课。透过这几次课,我发现小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但是他们自律意识比较差,到了新鲜的地方就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导致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另外由于学校资源问题,多媒体教室又是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设备比较多,学生好奇心太强,尽管老师千强调、万强调,还是有个别学生会去拿、去碰。正因为这样,这所小学的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带着学生使用先进设备。

一行,在每次跟他的谈话中争取引导他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我认为,当一个称职的好老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寻找适合他们的引导之道。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抵触老师,甚至抵触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所以知识面比较狭窄,上他们的课就不能海阔天空地、一股脑儿地将语文老师所有明白的、关于课文的东西都灌输给他们,要思考到他们的理解潜力。如果语文老师不管不顾这些,那就有可能使学生失去上语文课的兴趣,甚至厌恶起语文课来。实习期间,我教的第一篇课文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片叶子都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那里需要给他们拓展一下关于光合作用的含义,但是又不能讲的太过深入,不然的话不仅仅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而且学生也理解不了。于是,我用我自己的语言比较浅层次的讲述了一下基本过程,只要求他们明白叶子做的工作是光合作用便成。

在学习压力方面,我是在小学实习的,调查的对象都是小学生,教育局明文规定他们的在校学习时间不能超过六个小时,回家作业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因为回家作业的总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所以划给语文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我认为他们的负担还是很轻的。但是我不是他们,不能为他们立言,为此我专门进行了了解。据我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到的,大多数学生对回家作业的量还是很满意的,也能够及时完成,只有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迟交或不写作业。但是他们普遍都认为在校的课堂作业太多了,导致他们没时间玩耍。我了解到硬笔习字册是他们课后务必要完成的,大多数时候还要完成大练习册和补充习题的订正,有时候还需要在校完成作文的底稿或誊写。针对这种状况,我特地去问了几位老师,老师们告诉我其实他们并不想这样,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是由于教育局给的回家作业时间太少,导致很多既定任务无法完成;二是学生本身回家作业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能利用课后时间让他们订正返工;三是学生的升学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成绩,放松作业这块,有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学生家长也不能理解,这在前几届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生的感知觉已经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小学生的记忆潜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好处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潜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忙自己识记。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找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引导他们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在言语上的发展,适时给与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适时把握学生在识记潜力上的发展,让他们多记多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点:入学以后,他们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与老师和同学在一齐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他们逐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构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的学业成败、社会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构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在个性品质上的塑造,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注重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适时给予他们指导,鼓励他们融入群众,关心他人。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潜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思考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潜力的发展个性是观点采择潜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也要注重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表现,并加以引导,帮忙学生构成正确的道德观。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两个潜力。当然,要完成这个目标,须具备必须基础:即字、词、句知识基础知识;表达技巧;文学常识等。这就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三大现实目标:基础知识、阅读、表达。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的基础潜力。根据以上了解到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务必先从制度改革抓起,小学生减负不能光看回家作业量,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教育局的既定作业量。其次要提升教师团队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要培养一批关爱学生的老师。zui后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让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增长知识、获得做人的学问。

学生调查报告集合篇五

xxx。

20xx/4/12~20xx/4/27。

xxx学院附近。

通过不同时段观察,拍照,了解校园附近闯红灯情况。

(一)横穿绿化带,不走人行道。有些同学为了图方便,无视交通规则,不走人行道,这种行为不仅违反社会公德而且很危险,建议少冒这种不必要的险。

(三)车辆抢道,在不顾及路人及他人安全的情况下,随意超车,虽说可能有急事可也得考虑一下他人的安全吧,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交通秩序还是危险的。

我们是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争做文明人,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遵守交通规则,人人有责,除了做好我们自己,我们还要鼓励更多的人去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穿绿化带,不乱超车,珍惜自己的生命,更是尊重他人的生命。

我为自己树立一个社会主人公的形象,做一个文明有修养的当代大学生。文明不只是一种习惯,一种理念,而且是一种素质,一种光荣。如果大家对不文明现象熟视无睹,无形中将纵容不文明行为;如果大家都讲文明,那么不文明的行为就会孤立起来。减少不文明现象,大学生本身的努力是最重要的。增强社会责任感,多一些对别人的关心,是大学生们要做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告别不文明行为,做一个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当代大学生。

学生调查报告集合篇六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经验入手,讲明某个道理。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20_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_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_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_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20_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_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_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_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_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_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_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_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_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_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_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_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_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_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20_届毕业生就业率和zui差的专业分析:

(四)、20_年就业率和zui差的专业分析:

20_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_年zui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_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zui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zui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zui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zui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_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_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_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_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_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_-20_)》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_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_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zui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_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_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201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万余人,社会就业压力大,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

_大学劳_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一书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03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_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_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_大学校长_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那么用人单位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而且人才交流市场开发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就业信息的筛选。

2.用人单位方面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3.高校方面原因。

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_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方面原因。

i.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ii.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

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

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

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同时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

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很多毕业生自身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却不能正确认识,盲目一味要求工作待遇,期望过高。

iii.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1.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

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二、调查人:...等五人。

三、调查对象: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五、调查方法:经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七、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本事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仅有坚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梦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俭,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职责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我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我,培养成为“有梦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证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学校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本事、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进取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构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当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当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我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能够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所以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我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梦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当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当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我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我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当首先研究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当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我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当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当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当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本事,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职责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平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本事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当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期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活力,乐观自信,有梦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当具备以下素质和本事:

1、自我决策本事。

自我决策本事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本事。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我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本事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教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我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所以,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本事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本事。

3、实践操作本事。

实践操作本事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本事。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本事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仅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本事。所以,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必须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本事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本事。

表达本事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我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本事,主要包括口头表达本事和书面表达本事。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我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我的本事。要准确表现自我,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本事。不仅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理解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本事。

5、社交本事。

社交本事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本事。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所以,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本事十分重要。

6、组织管理本事。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一样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证明,不仅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研究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必须组织管理本事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本事、有职责、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完美!

九、调查总结与提议: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必须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所以,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经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我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职责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必须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习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日的大学学校更完美,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学生调查报告集合篇七

摆脱贫困是一个中文词,意思是摆脱贫困。2020年11月23日,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832个贫困县将脱贫,国家扶贫目标和任务已经完成。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大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大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

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大。

为了促进广大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政府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人才网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大”、“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习实习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

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由于我国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尽管我国大学大量扩招,每年生产出大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大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大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大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大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大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反差强烈。

临近年底,大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近日走访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积极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大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大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大量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大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据我调查市场了解到,一个模具专业培养出来的焊工,经过在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实操训练,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专业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证,他们的月工资最低不会低于三千元。而这类人才一直颇受格兰仕、长虹等企业的欢迎,而随着广船等大型央企落户我市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我市的兴起,无疑需要大量人才为其服务,为此,我市中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应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灯饰专业人才一将难求。但是在灯饰人才集聚方面,确实无法与它灯都的身份相称。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职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业的灯饰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据我了解,在部分中职院校中,与灯饰比较相近的专业就是五金电子类,但是基本上没有灯饰外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在各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往往设置有五金电子类、灯饰照明类招聘专区,但是灯饰照明类应聘毕业生与企业招聘专业的灯饰人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毕业即失业”已成为当今不少大学生的口头禅。其实,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外,很多大学生不愿“为生存而打工”、宁愿“为理想而待业”的思想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大多扎堆于城市,就业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

当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现在,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如果选择到基层工作,以后是否还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毕业生,政府能否出台相应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从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为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特别制订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平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政府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计算。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提供帮扶与补贴。

据我最近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及长期失业、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帮扶对象,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并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组织力量实施职业指导。通过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利用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等多项帮扶措施,有效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20_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_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_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_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20_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_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_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_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_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_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_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_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_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_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_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_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_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_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20_届毕业生就业率和zui差的专业分析:

(四)、20_年就业率和zui差的专业分析:

20_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_年zui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_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zui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zui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zui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zui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_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_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_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_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_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_-20_)》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_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_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zui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_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_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201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万余人,社会就业压力大,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

_大学劳_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一书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03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_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_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_大学校长_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那么用人单位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而且人才交流市场开发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就业信息的筛选。

2.用人单位方面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3.高校方面原因。

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_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方面原因。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ii.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

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

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

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同时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

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很多毕业生自身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却不能正确认识,盲目一味要求工作待遇,期望过高。

iii.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1.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

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二、调查人:...等五人。

三、调查对象: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五、调查方法:经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七、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本事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仅有坚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梦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俭,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职责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我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我,培养成为“有梦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证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学校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本事、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进取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构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当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当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我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能够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所以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我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梦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当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当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我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我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当首先研究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当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我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当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当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当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本事,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职责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平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本事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当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期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活力,乐观自信,有梦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当具备以下素质和本事:

1、自我决策本事。

自我决策本事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本事。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我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本事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教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我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所以,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本事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本事。

3、实践操作本事。

学生调查报告集合篇八

付出是爱情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报告显示,花尽时间陪伴对方、跟随到对方城市生活、孝顺对方父母、把所有的钱都交给对方保管、为对方的梦想而努力的这些行为均上榜,是人们在恋爱中主要的付出行为。而其中就跟随到对方城市生活这一项深入研究,会发现一线城市中流动人口愈多,面临的异地婚恋情况也愈渐增长,是否为了爱情而选择到对方的城市生活也是年轻人要面对的问题。调查发现,五成80后愿意为爱跟随去对方的城市生活,此占比最多远超其他年龄段人群。数据显示,武汉、南京、成都、深圳、杭州是情侣较愿意为了彼此而迁居的城市,由此可见,这些城市的外地媳妇外地女婿是最多的。

购物、旅游成消费巨头。恋爱的甜蜜时光,各项花费自是少不了。调查显示,72.64%的单身男女认为恋爱月花费1千到2千是合理的,花费占比工资收入的四分之一。就消费而言,32.6%的男性认为逛街购物为恋爱花费中最大开支,将女性钟爱的买买买视作钱包的头号大敌,其次为旅游和娱乐;而女性则认为旅游为最大开支,其次为逛街购物和娱乐。

8成女性希望另一半收入2倍以上,已到谈婚论嫁的人也都过了有情饮水饱的年纪,经济收入也一直备受关注,报告显示,半数男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是男女收入相当,36.3%的男性认为男士是女士收入的两倍仅15.2%的女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男女收入相当,有超五成的女性希望男士的收入是女士的2倍,更有30.3%的女性希望男士收入是女士收入的3倍及以上。

可见男性在婚恋层面上的经济压力日益加大,从数据上来看,一线中心城市男性面对来自婚恋经济压力依旧遥遥领先,女性要求居高的城市排行中,北京位居榜首,其次为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和西安。对此,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认为,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男士被赋予养家糊口的重任。而当代社会里,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女性的能力和价值已经大大提升,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过男性,不必要在经济上太过依赖男士。同时指出,若以苛刻的经济要求而错过了品行佳性格好,诚心相待的对象,实为得不偿失。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各种快餐文化、速成概念大行其道,也改变着人们的情感观念和情感耐心,也让现实中的单身男女在感情上只争朝夕。报告显示,79%的男女表示,在追求感情这件事情上愿意花费的时间最多不超过6个月,更有35%男性和44.4%的女性不足1个月。仅有21%的人愿意花半年以上的时间去追求心仪对象,有趣的发现,这群人中90后占比最多,可见90后在追爱的过程中更加执着。而一旦表白被拒,51.09%的男女会选择直接放弃,仍有31.86%的人愿意花一个月的时间争取机会,仅有17.05%的人会选择半年以上用坚持感动对方。

恋爱是相互吸引的过程,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表示,在追求上,时间太短,对方可能还不够了解你。因此,如果双方的接触频次较高(包括电话或网络联系),三个多月就可以判断是否能吸引到对方。如果频次较低,可以把追求期延长到六个月的时间。

婚姻有7年之痒,恋爱则有3年之坎。调查显示,近六成的男女认为恋爱3年都不提结婚就会面临分手危机,超过9成的男女认为,恋爱一年或者更短时间即可安排见家长。尽管如今大龄单身的趋势愈来愈强,七成单身男女依然认为26-30岁的年龄区间才是最佳结婚年龄。

情侣都是小冤家,争争吵吵和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调查发现54.6%的男性表示会在吵架当时就会立马妥协,十足的包容体贴暖男范,37%的男性会在1-2天就会妥协;深入调查发现,上海、沈阳、北京的男性认错最快,对于这些城市的男性他们未来很有可能成为宠妻狂魔,在恋爱中最懂得包容与理解。而相对来说,重庆、苏州和广州3个城市的男性较为傲娇,要1-2天才会为爱妥协的比例较高。而过半女性平均要1-2天(50.2%)才会妥协。跟女朋友吵架能赢的,最后都单身了来自北京海淀区的27岁陈先生表示这虽然是网上的调侃段子,我是很认可,爱情里本来就不是讲道理的地方,男生本来就应该让着女生一些,慢慢交流,千万不能气急败坏。及时认错把女朋友哄好,也是对自己好嘛。

据统计,中国在校生人数3559万,其中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高达80%。

恋爱,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因为“无聊”所以恋爱?

数据中心显示,40%的大学生谈恋爱是因为生活无聊。

告别了紧张的高中时期,来到学习、生活、情感都十分开放自由的大学,许多学生感到无可适从。

没有了课业的压力和升学的困扰,宅宿舍、玩游戏、看动漫、追小说成了大学生的普遍生活方式。

为了摆脱无聊的生活状态,许多学生将期望寄托于谈恋爱,期望能够有一个人陪伴自我,共同度过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谈恋爱更看重“人品”与“性格”

60%的大学生恋爱更加注重对方的“人品”和“性格”。网上总说此刻学生对待感情很随便,那都是个例,多数大学生对待情感问题相当理性。

在对异性的要求方面,“品行”占比33%,位居第一,“性格”占比27%,位居第二,“外貌”占比16%,位居第三。

大学生谈恋爱,更加期望能够找到人品端正和性格nice的另一半。

经济越发达恋爱比例越高。

北京、南京、广州、武汉大学生恋爱比例最高。

南京高校学生恋爱比例为19%,居第二;广州高校学生恋爱比例为16%,居第三。

经济的发达程度与当地高校学生恋爱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

“身高”和“体重”直接影响恋爱次数。

“身高”和“体重”与大学期间的恋爱次数有密切的关系。

身高在170cm-180cm的男生,恋爱次数最多,平均为5。8次;。

身高在160cm-170cm的女生,恋爱次数最多,平均为4。3次。

体重为60kg-70kg的男生,恋爱次数最多,平均为5。2次;。

体重为40kg-50kg的女生,恋爱次数最多,平均为3。6次。

学校恋爱过半情侣发生性关系。

大学生情侣发生性关系的比例达57%。由于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双方感情升华到必须程度,发生性关系被认为是正常事情。

并且随着思想观念的提高,情侣发生婚前性行为也逐步为社会所理解。在发生性关系时,65%的情侣会采用避孕措施。

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对于性抱着包容的心态,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十分严肃认真地对待性行为。

毕业即分手,大步向前走。

61%的情侣毕业后选择分手。

毕业之后,面临着工作地点不一致、前途规划的不契合,情侣双方普遍会将分手作为解决办法。

但依旧有39%的情侣,在毕业后依旧坚持忠贞的感情。

毕业生普遍支持在校生谈恋爱。

83%的毕业生对在校生的恋爱表示支持。

从学校走向社会,恋爱时会研究许多现实因素,交往异性的范围会随之缩减,恋爱的成功率极低。

“在美丽的学校,谈一场青春的恋爱,无关物质,无论家庭,只享受两个人的完美时光”是大多数毕业生对在校生情侣的完美祝愿。

“相遇难”,33%的大学生受限于自我狭小的社交圈子,难以遇见适宜的另一半;。

“脱单难”,28%的大学生难以有机会在心仪的对象面前表露心声;。

“恋爱难”,19%的大学生不明白如何升级自我的恋爱关系;。

“维持难”,9%的大学生不懂得处理双方的关系,而导致双方矛盾激化或分手。

当今,学校恋爱已经十分常见,能否帮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大家都应当深思的问题。

这样的身高搭配更容易成为cp。

女生----男生。

150cm~152cm----163cm~167cm。

153cm~155cm----165cm~168cm。

156cm~158cm----168cm~172cm。

159cm~160cm----170cm~174cm。

161cm~164cm----172cm~178cm。

165cm~166cm----175cm~180cm。

167cm~168cm----178cm~182cm。

169cm~170cm----180cm~184cm。

171cm~173cm----182cm~186cm。

174cm~175cm----184cm~188cm。

176cm~180cm----186cm~190cm。

我们对适度和理性的大学恋爱是理解和祝福的,但我们仍要提醒热恋中或已经迷失的同学们:大学是装载我们人生“知识之手”的黄金时期,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学习和恋爱是大学生的任务。学习之外,恋爱亦是热门话题之一。针对上述情景,我们特此对本大学生的基本恋爱进行了调查,有了3种看法。

第二种顺其自然,遇到适宜的就谈:大学里谈的还比较单纯;大学时光里空余时光比较多;没成功也能够积累经验。

第三种谈恋爱不是说该或不该,而是要不要的问题。

调查资料。

1你正在谈恋爱吗?

调查统计42%的同学正在谈恋爱,而58%的同学没有谈恋爱。其中22%的大一,36%的大二和42%的大三同学正在谈恋爱,说明很多人在大学谈恋爱,并且人数还不少。

2你的初恋是什么时候?

3你选择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你想在大学里谈恋爱或者你在大学里谈恋爱最初动机是什么?

调查发现10%同学是因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觉得自我没面子才开始谈恋爱的;30%的同学则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很多同学都是背景离乡来到那里求学,远离父母,即使想倾诉也不现实。所以只好向身边的朋友倾诉,此时感情就将是生活中一个很好的依附。15%的同学是因为对方的追求激烈,不好意思拒绝;45%的同学是由于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

5就大学生谈恋爱的影响,你怎样看?

调查证明55%的同学认为恋爱对自身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20%的同学认为学习生活更有动力,此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能正确处理学业与感情的关系;8%的同学认为仅有“两人世界”,脱离群体;17%的同学认为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

6你对恋爱的态度是什么?

调查发现63%选择的是“顺其自然”;27%选择的是“共同努力,坚持到底”;10%选择的是“有了更好的换”,这是一种不负职责的表现。

7如果恋爱失败时,你认为对你以后的学习生活意味着什么?

调查发现92%同学能正确应对失恋。其中有52%的同学认为能够以后的恋爱积累经验;13%的同学认为无所谓,能够再找一个;14%的认为此能够理解,集中精力去学习。

个人感言。

在我看来,感情是一种过程,一种成长的过程。每个人或早或晚都回接触它。我们不应当经过一些流行的歌曲和优秀作品来理解感情。高中时候父母关的很严,很多同学把完美的愿望留在心中,等到大学宽松时去实现。如果有人选择了感情放下了一切,这是不明智的选择,可能会把自我的大好前途给葬送。这就面临了一个问题——怎样处理好学习和感情的关系很重要。我的原则是该爱的时候尽情的爱,该学习的时候认真的学习,不能因为别人感情而埋没别人,在处理好人际关系上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要因为感情而没了朋友,不要因为朋友没了感情,所以对大学生来说处理好恋爱中的各种关系是对感情的祝福,也是对自我的祝福,更是对未来人的祝福。

对于这我的意见是1加强大学生的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

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这可经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各种文体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也可经过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梦想。

我们就在校大学生恋爱观做了调查,此次调查为全校范围内的大学生,调查不分年级,调查方法为随机调查,调查全程历时一个星期,受调查对象共计八十五人,部分受调查对象理解的是纸质问卷调查,另外一部分受调查对象理解的是电子稿问卷调查。

针对调查所整理的数据,我做了如下的分析:

有约87%的受调查者对恋爱的理解是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而认为恋爱是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研究将来和是为将来的事业做跳板以及不必研究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的比例极少。大学生目前的恋爱状况为正在恋爱与以往有过恋爱的比例分别为43%与32%,而另一部分的受调查者的恋爱状况出于观望和不准备恋爱。在是否喜欢并愿意与异性交往这个问题上,分别有63%和32的受调查者认为十分喜欢并愿意和愿意正常交往而另外三项谈不上喜欢但也不厌恶与异性交往、害羞,不太愿意、不喜欢也不愿意所占的比例很少。

针对问卷中的数据,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代大学生应对恋爱还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也许这种态度态度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不负职责的结果。

总之恋爱双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感情,意愿;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兴趣爱好,学习工作,社交活动等等。总之,任何一方都不能只要求对方履行义务而自我却不承担相应的义务。

要忠贞专一,就是爱一个人要始终如一,永不变心,双方在共同的人生旅途中,能始终如一地在事业上互相帮忙,生活中同甘共苦,能承受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

恋爱过程中要含蓄礼貌,举止文雅,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感情是表此刻恋人对他的偶像采用含蓄、谦恭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此刻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我们要做自我感情的主人,控制好自我的感情使起恰到好处。

要理智和宽容,恋爱中的失恋是难免的,作为一个有梦想、有修养、有道德的大学生,在失恋时,首先要作到失恋而不失态,我们应当明白失恋是一件很正常的是,没什么大不了的,要坚持平和、理性的心态。其次,还要作到失恋而不是志,感情是完美的,但不是一个人的唯一,生活中有很多更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不要一蹶不振,放下自我的梦想和追求,而应当转移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再次,要作到失恋而不失德,感情不在友情在,要理智和宽容,想到对方的难处,这才是一个大学生较高素质的表现。

尽管我们追求完美感情是好的,但大学生毕竟是一学业为主,青年学生对感情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对学业的荒废。但必须搞清楚,当前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时光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处理好学习和感情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安排,我们应当明白,如果人生是一曲交响乐的话,感情这一旋律的出现,仅有恰到好处,才能使人生的交响乐更加悦耳动听。

学生调查报告集合篇九

上午,我们把已经准备好的一百份针对大学生谈恋爱的调查问卷发给一百位同学,让同学们即时完成了问卷答题。随后又针对我们问卷的答案进行了分析。对此我们作出了如下这样的分析:

有趣的是,专业不同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现状有影响。其中,工科专业的男女生从未考虑的比例最高;曾经谈过,目前未谈和失恋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外语专业男生和艺术专业女生;艺术专业男生以正在谈恋爱的比例最高,后者高达40.8%。

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学习成绩对大学生变恋爱现状具有一定影响。与人们一般所认为的不同,成绩优异的男女生正在谈恋爱的最多,而学习成绩差的男女生从未考虑和失恋的最多。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应将重心放在学习上,以学习为主,尽量不要因为谈恋爱而景响学习。没错,大学生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增加阅读量与知识储备量以及提高人文内涵。尽管有部分学生谈恋爱影响了学业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部分学生没有协调好没有掌控好时间的分配,可并不能否认谈恋爱的作用。

大学三、四年的生活虽说是丰富多彩,可很多时候也是孤独寂寞的,对于这一点上过大学的朋友会明白的。这时谈恋爱可以减少孤独丰富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换位思考与关爱他人、掌握为自己负责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与素质恰恰是走上工作岗位上的需要。诚然大学生要多读书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工作岗位上需要的这些能力与素质。但谈恋爱不要耗费大学生朋友过多的时间,要知道你还是学生,你还没有收入,你的学费都是父母亲提供的。你在大学里读书承载着父母的对你的巨大期望,你应该将这种期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如果你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谈恋爱上就是一种不负责任,不仅仅是对父母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谈恋爱时需要成本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本事自己挣钱而不要靠家里人供应,如果你能做到笔者非常敬佩你,你是个男子汉。如果你还是靠父母亲救济,对不起,你必须承担责任,对父母负责,对父母对你的期望负责。

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越来越差。大学生要想找到工作,必须要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的塑造主要是在大学里。大学生朋友应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增加工作技能,为自己在竞争中获得好工作增加筹码,而这必然要耗费大学生的时间。

最后,我们全体组员也发表了我们自已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我们认为:我们要有正确的爱情观和行为习惯,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摆正事业和爱情的关系;爱情需要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我们要有爱情,但我们必须将爱情和学习的关系处理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我们五个人通过这次活动,更加明确了大学生谈恋爱的利弊,同时更加了解我们大学生目前对恋爱的想法和意见。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不仅增加了我们彼此之间的友谊,还让我们体会到了怎么做一份市场调查,怎么样了解社会。这次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我们很珍惜这次机会。

学生调查报告集合篇十

诚信,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但是近年来受到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迟到早退、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伪造简历、拖欠助学贷款等等诚信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了解大学生在校的诚信状况,我们对**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诚信状况调查,2010年通过问卷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总计发放了120份问卷进行调查,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113份。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财经大学在校生的诚信状况。

现状一:日常大部分时间能做到诚信,认为人际交往中诚信仍是评价他人的重要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受访同学中仅有13.6%能够完全做到诚信,74.2%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做到诚信,一般情况下能做到诚信的约占11.1%,而较少和几乎不能做到诚信的只占1.08%。而在人际交往中,50.9%的同学表示很看重他人的诚信,比较看重他人诚信的占了44.7%,而不太看重或不看重他人诚信的同学仅占了0.7%。

诚信作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是否诚信影响着人际关系,影响着社会总体的诚信水平。由调查结果可见,目前我校学生的诚信水平总体上还是比较高的,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基本上做到诚信,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校园风气等因素影响,仍然有部分学生无法做到诚信,所以在校大学时的诚信水平仍然需要改进和提高。一个人是否诚信决定了他和别人交往时是否能够真心付出,是否可靠。调查中绝大部分的同学表示很看重或比较看重他人的诚信,说明在如今的社会中,诚信仍然被看作为评价和选择一个人的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同学中,受访同学中16.8%的同学认为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很不合适,36.3%表示不太合适,26.1%中立,超过两成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而对于不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12.0%受访同学认为很不合适,14.4%认为可以理解,27.8%认为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一样的,有近一半同学认为不太合适。面对考试作弊,在受访同学中有44.9%对考试作弊表示很不合适、坚决反对,29.1%的同学认为不合适,16.2%中立,但有9.8%认为可以理解。

从数据上看,大学生在学业上诚信状况很是令人担忧,这也很可能与大学较自由宽松的环境有关,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后就逐渐变得慵懒,迟到旷课早已是普遍的现象,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持着不以为然的态度,没有相应的处罚,学生也大部分认为这个不涉及诚信的问题。由于大学里缺乏管束,很多学生在平时都没好好学习,浑浑噩噩,到期末考时,为了通过考试,不得不通过抄袭的方式,不过毕竟还是少数。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学业诚信得分均值为3.89,女生为4.04,男生的诚信水平显低于女生。一、二年级学生的诚信水平明显高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党员和团员得分均值为3.94和4.10,相对高于群众和其他民主党派的3.44和3.50。

大一大二的同学刚进大学时,还带着高中时的单纯和幼稚,到大三大四就相对变得老油条了,这样的风气也渐渐影响整个校园的风气。而党员和团员,在入党入团时就已经经过一定的筛选,思想觉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故而诚信度也相对较高。

现状四:在校大学生认为诚信在社会中很重要,但认为当今社会的总体诚信水平一般。

调查结果显示,当询问到诚信在当今社会中所占的地位时,近九成的同学认为诚信在社会中是重要的。而约58.3%的受访学生认为我国社会诚信总体水平在一般的。

看起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