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文学的北京春夏来冬陈平原 中国散文小说史陈平原(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6 10:52:06 页码:12
文学的北京春夏来冬陈平原 中国散文小说史陈平原(4篇)
2022-12-26 10:52:06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文学的北京春夏来冬陈平原(推荐)一

专业应用能力是指从事某一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具体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遍被确定为:文字书写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文章写作能力、文章阅读鉴赏能力、职业能力等。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从先秦到近代文学,包括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积累的文学文化遗产。虽然在课时安排上占用时间最长,需历时四个学期。但是,由于其所涉及的内容浩如烟海,往往一部作品所供参考的研究资料就可以组建一个小型图书馆,所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传授给学生全部的知识,而以知识灌输为目的的讲授法也难以实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民办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知识储备少,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识记。其次,缺乏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差,听课比较被动,参与课堂的热情不高,对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及作业很难认真完成。再次,接受知识、消化知识的能力略有不足,知识理解力稍差。传统的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教学形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基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改革: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方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对教学的评价不以老师讲的是否精彩为主,而以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成效为主。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自己所讲授的内容了如指掌,还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科学地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合理地设计学习任务,提示学习方法。

具体到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以元曲部分的“王实甫与《西厢记》”一章为例,传统课堂上教师基本按照作家生平思想、作品的题材来源、基本情节思想、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记思想特点、艺术特色。这种机械的记忆很难对文本艺术性有切身的体会,文章的阅读与鉴赏能力也难以提高。而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将教学内容中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部分设计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比如,我布置学生课下完成“张生与崔莺莺爱情故事的演变”这一任务,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同时,提示学生再次阅读学过的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阅读《西厢记》原著,以及其他相关的文献资料。课上各小组分别推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然后学生之间互相质疑、补充,教师适当指点、引导。这样,学生不仅完成了“西厢记的题材来源”这一教学内容,而且还引发了学生主动地思考“为什么‘崔张’爱情故事会由原来的悲剧转变成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这一问题,使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又解决了一个教学难点。另外,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主动阅读了原著,对艺术特色也有了自己的总结和把握,教学重点也由学生自主完成了。一个合理的学习任务,完成了传统课堂上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致较高,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扎实。

为了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小组合作任务有部分学生滥竽充数的现象,还可以适当设置一些独立型任务。如,在讲授先秦“诸子散文”时,可以尝试给学生一个需独立完成的任务,把学生引领到一个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比如,“找出孔子《论语》中论述‘仁’的语句,并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布置的这个任务就迫使学生要仔细阅读《论语》,并且要查阅大量资料理解其中的含义,因为还要认真梳理出自己的体会,形成文字材料。课上采取同学间互评的方式将每个学生的文字材料随机分发给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这样既可以起到学生间互相学习的作用,同时也完成了互相监督。学生互评后教师选取完成较好的进行宣读交流,讲评,总结学生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对完成得不理想的学生,课下找时间进行辅导。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评价是重要的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发现他人的优点,而且也能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学习任务。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信息检索和筛选的能力。

角色互换法是互动式教学中一种典型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选取一部分能够自主把握教学内容的学生,让他们充当教师,进行讲解。具体操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选取教学内容,进行分工布置。角色互换法对于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并不适用,因此,教师选择的内容极为关键,明清部分的小说尤其是“四大名著”的教学比较适合用这种方法。

第二步,学生准备阶段。教师提前2-3周布置讲课内容,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并且要求学生制作课件,写出讲稿。同时,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列出“百家讲坛”“超星学术视频”等相关网络资源上的经典视频,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准备。在学生正式讲课前2-3天,教师还要对讲课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以提高课堂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和帮助为主。

第三步,学生课堂讲授阶段。这一阶段,教师要以学生的身份认真听讲并记录。同时,掌控课堂秩序,观察其他学生的听课反应和状态。学生讲解过程如有知识性错误,不应打断学生进行纠正,以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关于文学的北京春夏来冬陈平原(推荐)二

当岁月的风带走了泛黄的叶,孤独的树吟唱着忧伤,那是一个注定的结局,无法挽留。

曾经学不会忘记,生命的大多数时间永远是在追忆,那些似水流年,那些花开花谢,如今一切已是云淡风轻,因为再也回不去了,追忆只会让人心痛,让人过早的衰老憔悴。

曾经学不会忘记,生命只是为了留住注定逝去的昨天。那些曾经走进我心灵的人,从相遇到分离的一幕幕似乎还那样清晰,只是注定不会有明天。学不会忘记,只能在心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刻痕。

曾经学不会忘记,因为那些记忆都太深刻,那些感觉已深埋于心。在一个清晨的朝阳里,在一个午后的树荫下,在一抹傍晚夕阳的余晖中,在残月投射下的斑驳树影后……在生命的某个不经意的瞬间,那些记忆会突然涌上心头,从此痛的一塌糊涂。

曾经学不会忘记,似乎已有些依恋那种在追忆中心痛纠结的感觉,那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叶子飘零了,树落泪了,可是一切都不会回到过去了。每天清晨,都有一束新的阳光洒落人间,而我们的心却还封锁在过去的黑暗里,独自悲泣,回忆。看不清未来,也拒绝新的阳光雨露,难道就让一切在此驻足?

学会忘记吧,那些深刻的记忆,那些心痛的感觉,那些欢乐与悲

伤,那些一切的一切……

学会忘记吧,果断的割断对过去的不舍,决绝的不再转身留恋。因为那一切注定缘尽于此,而明天或许是更精彩的世界,不要因为留恋而再拒绝。

学会忘记吧,让过去的成为过去,叶子的离去或许对树对风对叶都是一种最好的结局,勉强去挽留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有各自的明天,洒脱的放手是唯一的选择。

学会忘记吧,那些离逝的风,那些沉淀的泪,那些永远的誓言。当一切回到原点,不再轮回,那就让他随风飘散。缘起注定缘灭,何必强求,何必强锁自已于心灵的监牢,放下很难,但除此之外还很更好的选择吗?生活却还要继续,还有明天,还有未来。解开心灵的锁,忘记昨日的牵绊,敞开心扉,接受阳光,感受每一个sunny day!

飘零的叶随风起舞,坚强的树仰望琥珀样纯净的天空。再也没有心碎的泪,没有刻骨的痛,只有心的希冀让我们风雨兼程!

初二作文学会忘记600字2

学会忘记!!

如果可以,我希望会有时光机器,那样,我回到过去。然后,在我会遇到你的那天,不出门。哪都不去,就不会遇到你,也不会被你伤害。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擦身而过,但那时的你不认识我,就如那时的我不认识你。

就如你说的,“我们不是同一世界的人。”我能感觉到我、你之间的距离有多远,能看见你,可是,就是无法靠近。就像中间流滩着一条深河,我们不在同一端,而是各自的彼岸。感觉得到对方的存在,就是无法触摸到。或许有一天,我实在受不了这样的距离,会想办法游到你的身边,但,那等待我的将是万劫不复的沉沦。

现在,我只想放弃,唯有放弃,你、我才都会自由,你继续向前走,你的身前是我身后的风景。你往前走,我也不会回头。最后,直到谁都看不见谁,谁都感觉不到谁的真实气息,谁都学会了真正的忘记。那样,我们也就成为了彼此生命的过去。忘了你——是我现在要开始学习的课程。

给过去的朋友!!

思绪又一次飞跃,回到了过去。记忆里,我们共同扯起嘴角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并没有走远。那时候,我们有一样的欢笑,一样的泪水,一样的心痛。那时,我清晰的听见,彼此心跳一样的频率。

那时,幸福的感觉像麦芽糖,有淡淡的清香。在教室里,轮番上演的你追我赶的游戏,从不曾感到过厌烦。

只是,在当时,从没想到过那样的日子也会一去不复返,时间、记忆的远去,让我们觉得瘁不及防。

真正醒来是在毕业典礼上,脸上带着迷茫,心里装着不舍。那一刻,别离的毁灭性我们都得以领略。当只是偶尔占剧我们思绪的名词真正上演的那一刻,我才明白,接受,有多难。

于是,那晚,我在自己的博客上写“我恨离别”,一遍一遍,却无法挽回远去的时光。

的确,对于过去的时光我们都是无能为力的,平静的接受,是我们唯一该做的选择。

而我现在能做的,只是把我最真诚的祝福献给你们:所有我爱过的朋友愿幸福与你们的脚步形影相伴。

初二作文学会忘记600字3

生是一部戏剧,悲欢离合都是感人情节。人生是一支歌,酸甜苦辣都是跳跃音符。

朋友;何必愁眉苦脸,一味沉缅于昨日的失意?何必郁郁不乐,总是迷失在悲惨的记忆?

你听——雪莱在说:“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

那就让我们学着忘记过去吧!让整个身心在一阵祥和温馨的宁静里感受快乐之后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用有力的足开启一个新的人生起点,让年轻的心年轻的钟摆于劲风中狂舞。

把彷徨和失意扔在昨日的驿途,甩一甩头发就出发了,旅途中就会有新奇的开始:

只要有新奇的开始,生活中就会有新奇的选择。

只要有新奇的选择,慢慢人生路上就会有不屈的心翻动在奋争……

这么说忘记过去是一种解脱,一种发展,一种超越和升华。

忘记过去朋友背叛时的愤怒才能抛弃烦恼,尽情享受生活赋予的种种乐趣。

忘记过去遭受羞辱时的耻辱才能远离惆怅,折一支桂花就着希望面对风雨在次沐浴。

忘记过去被欺骗时伤害,才能永葆青春笑得开怀活得滋润……

这么说忘记过去是为今天的重新振作,不能忘记过去的人往往今天也会失去。

忘记过去的过程本身就是如诗如画的美丽。

唯有忘记过去一切爱很情仇,伤悲痛苦你才变得更加豁达宽广,而豁达的人生是乐观的人生、美好的人生也是潇洒的人生。

谁能忘记过去谁能拥有豁达,谁就能日益臻于充实和完整在塑一个全新的自我!

初二作文学会忘记600字4

一天晚上,我去看望一位遭人诬陷的朋友,吃饭时,朋友接了个电话,我听出来是有人要告诉朋友诬陷他的人是谁,朋友说你千万别告诉我,我不想知道。我有些诧异,朋友解释说,知道了又怎么样?有些事不需要知道,有些事需要忘记。

我很赞赏朋友的豁达。人生不如意常十_九,要让自己快乐,就必须给自己减压,减压的好方法就是学会忘记,人生需要能拿得起,有时候放得下更重要。佛经里有个小故事,说小和尚和老和尚一起去化缘,小和尚毕恭毕敬,什么事都看着师父,走到河边,一个女子要过河,老和尚背起女子过了河,女子道谢后离开了,小和尚心里一直想着,师父怎么可以背那个女子过河呢?但他又不敢问,一直走了20里,他实在憋不住了,就问师父,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那女子过河呢?师父淡淡地说,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可你却背了她20里还没放下。

大和尚的话充满禅意,仔细想想,也是人生的道理。人的一生像是一次长途跋涉,不停地行走,沿途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风景,历经许许多多的坎坷,如果把走过去看过去的都牢记心上,就会给自己增加很多额外的负担,阅历越丰富,压力就越大,还不如一路走来一路忘记,永远保持轻装上阵。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时光不可能倒流,除了记取经验教训以外,大可不必耿耿于怀。

乐于忘怀是一种心理平衡,需要坦然真诚面对生活。有些人能够忘记失意时的尴尬和窘迫,却对顺境时的得意津津乐道,岂不知成功和失败一样会留在过去,老是沉湎过去不能释怀,常常说我年轻那会如何如何,拿昨日黄花当眼前美景,让过眼烟云在心头永留,沾沾自喜,自鸣得意,陷自己与虚妄之中,便会不思进取,裹足不前。英雄不提当年勇是有道理的。而反复咀嚼过去的痛苦,永远一脸的苦大仇深就更不足取了。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如果你为失去太阳而哭泣,你也将失去星星。”为鸡毛蒜皮斤斤计较,为

陈芝麻烂谷子耿耿于怀,只怕心灵之船不堪重负,记忆之舟承载不下,会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未来。一句老话说得好: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既往不咎的人,才是快乐轻松的人。

忘记需要选择,有些人有些事在你的一生中是无法忘怀的,也不该忘怀。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经一处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伯跟马沙为一件小事吵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当他们旅游回来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上?马沙回答:“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我会记住的。至于他打我的事,我只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牢记别人对你的帮助,忘记别人对你的不好,这才是做人的本分。

许多人喜欢这样一首白话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记住某些事某些人,忘记某些事某些人,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洒脱人生,心无挂碍,你便会觉得生活是如此美好。

关于文学的北京春夏来冬陈平原(推荐)三

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读写潜力,我们将把晨曦文学社办成学生群体中文学爱好者写作才华展示的星光大舞台。

一、社员招聘

1.宣传:在校园橱窗中张贴文学社招新海报,并委托各班的语文教师代为宣传。

2.报名:由学生自主报名,将个人介绍连带一篇个人作品交给专门负责人。透过此关即可成为正式社员。社员初定为100人。

3.干部筛选:由指导老师共同评议,确定参加复试的人选,约15人。透过此关,即可成为社团干部候选人。

4.复试:在阶梯教室设考场,现场面试。由指导老师共同评议,从中筛选出10人。面试合格者,即可正式成为社团干部。

5.公布:社干名单及其应选文章,我们将于近期张贴在校园橱窗栏内,理解学生群体监督。

二、活动计划

(一)校内活动

1.组织好《我的眼里只有你》的征稿及相关事宜,推选最佳作品在橱窗中张贴。

2.开展文学辅导课讲座:争取每两周举办一次辅导课。时间为周二午后,地点在阶梯教室。讲座由特聘的语文教师主讲,每次围绕写作的一个方面展开(如《修辞让你的文章“出彩”》、《谈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等等)。12月份,我们争取邀请兴化市作家协会主席以及部分作家给大家做一次写作专题讲座。

3.借着“三进”校园的强风,联合语文组共同承办中华经典诵读节:在校园内大力倡导古今诗词背诵,不定期举行现场诗歌默写大赛,并借此增加学生文学功底,营造校园文化气氛。

4.在全校范围内举行现场作文大赛。文学社将组织发动社员和广大的文学爱好者参加,活动地点在阶梯教室。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佳作由文学社指导老师评出。

5.每年“五四”、“十一”期间举办“读书论坛”演讲活动:演讲资料务必为社员自创,选材可近期阅读过的书目。

6.落实文学社下设的撰稿部的采访工作:采访校园领导、先进教师、优秀学生以及“校园艺术节”等相关活动中的主要负责人。

7.社员每两周至少上交一篇作品。文学社的社干和辅导老师从中斟选出优秀作品,争取每个月都能在校园橱窗内张贴社员的部分优秀习作。

8.及早落实校报的出刊以及发行工作。

(二)校外或涉外活动

1.组织社员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活动,如“板桥杯”、“兴中杯”、“新概念作文大赛”等,争取让较多学生获奖。

2.组织社员投寄作品到市内外各类刊物,力争发表。

关于文学的北京春夏来冬陈平原(推荐)四

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是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选择比较对象,再让学生根据文章特点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确定比较点,最后明确比较点的异同,并深入探究其原因。

比较文学;《罗密欧与朱丽叶》

高中生所接触的外国文学作品有限,对国外文化背景以及作家的写作风格了解不深,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难免存在诸多困难。比较而言,他们对中国的作家作品相对熟悉。因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中外作品比较研究,在比较中体会中外文化的差异,感受外国文学的魅力。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优秀作品数不胜数,因而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确定比较对象。学生在确定比较对象前,要阅读比较文本,搜集相关资料,对所要学习的作品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自主选择比较对象。而选择比较对象的一个重要标准即二者既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要有一定的差别。比如很多学生关注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下简称《罗》)的故事情节,认为《孔雀东南飞》《梁祝》与其虽然处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体裁各异,但故事情节相似,都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为爱情和家长抗争,最后双双殉情的故事,因而将这两部作品选为比较对象。这是比较常规的选择,比较研究难度不大,教师要予以肯定。

然而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尽相同,对文本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在选择比较对象时可能会有比较新奇的想法。只要学生选择的作品和《罗》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教师都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比如有的同学认为《西厢记》《牡丹亭》和《罗》同属戏剧体裁,虽然故事情节略有不同,但在情节设计、人物形象、主题内涵等方面存在一定相似性,通过比较更有利于解读莎翁此剧。这样的选题偏难,选择的学生可能比较少,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结果,教师要予以支持,在学生研究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予以帮助。让学生自主思考,选择比较对象,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任学生的选择,对于一些不太合理的选择,教师要及时提点,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比较对象。对于一些阅读面较窄,无法独立选择比较对象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说出对此剧感触最深的地方,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中国文学作品,从而确定比较对象。

当学生确定了比较对象,就可以据此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选择同一比较对象的学生可以分一组,但如果人数过多,可适当调整,既要保证每个学生在组内讨论时都有机会发言,还要考虑到每组实力尽量均衡。在选择比较点的时候,学生既可以关注作品本身,也可以涉及作者,以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考察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罗》和《孔雀东南飞》情节相似,但前者结局比较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后者带有更多的浪漫主义色彩;两场悲剧的产生和封建文化、封建家长阻挠有密切关系,但前者是新旧两种思想道德观念的冲突,而后者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下的婆媳矛盾;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有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经历,但由于性格不同,受到的文化熏陶不同,两部作品人物形象也有差异。因而情节设置、悲剧成因、人物形象都可以被学生选为对比点。又如《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1550—1616)和《罗》的作者莎士比亚(1565—1616)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都致力于赞美至深真情,表现人之情感与生俱来而不可压抑的真理。重‘情’主‘人’是他们共同的人生哲学基调”。

鉴于两人诸多的相似性,可将其选为比较点,以此作为解读文章的突破口。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比较点,并认真比较,得出结论。教师要提醒学生在比较两部作品时要注意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比较只是帮助我们学习外国文学的方法,学习的重点不能偏离在中国文学作品上。

比较研究并非两部作品简单的“拉郎配”,学生不仅要找出两部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还要探究其成因。对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有疑问的或者比较能体现作品特色的比较点,学生要多加关注。比如《罗》课本中所选部分的语言独具一格应该成为比较学习的重点。学生甚至可以不再局限于一部作品,而将其和中国文学的语言特点做以比较。《罗》整体语言风格是纯美诗化的,选段大部分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对话,沿用了十四行诗的特点,每一段对话,都像一首独立的短诗。这种对话体式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对歌类似,比如刘三姐和阿牛对唱山歌彼此传情。然而中国的对歌有相对固定的形式,每一节只改换少量句子,而《罗》中对话形式更为自由。《罗》语言在修辞上最大的特点是取譬自然,比如将朱丽叶比作太阳,将朱丽叶的眼睛比作星星。这一语言现象在中国古老的《诗经》就有所体现,比如《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此后历朝历代的作品中“取譬自然”的语言现象也数不胜数。比如《庄子》中藐姑射山上的神女“肌若冰雪”,又如《长恨歌》中杨玉环“芙蓉如面,柳如眉”,再如《红楼梦》中林黛玉“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然而如果深入比较就会发现《罗》和中国文学作品虽然选择的喻体都是自然界的东西,但略有差异。中国文学作品中选择的喻体更贴近生活,而《罗》中喻体多偏于神圣。初读《罗》,很多学生会注意到文中的人物语言比较大胆直白,而中国文学的人物语言则相对内敛保守。可也有学生提出质疑,并举《上邪》为例进行反驳。学生观点产生分歧,引导他们把研究推向深入。当更多的学生调动知识储备参与讨论就会发现,宋代以前中国文学中的人物语言相对比较大胆直白,而宋代以后由于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人物语言转向含蓄。但不同体裁的作品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不同,比如诗歌散文属于正统文学,语言就相对典雅,而词、小说、戏曲属于平民文学,受宋明理学影响不深,依然有大量作品的人物语言相对直白大胆,比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也曾有过大胆告白:“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比较文学是学习外国文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然而这种方法对高中学生而言难度略大,且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情的前提下,结合作品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1]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佩英,彭娅。《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成因之比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5):101-10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