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孩子挑战读后感如何写(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1:25:32 页码:11
2023年孩子挑战读后感如何写(模板13篇)
2023-11-18 01:25:32    小编:ZTFB

读后感可以是文字的流淌,是对作品文字魅力的共鸣。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可以先回顾和总结整个故事的情节和主要内容,提炼出自己的核心观点。其次,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谈谈对书中人物的喜爱或者厌恶,对故事情节的赞叹或者感叹。还可以谈谈书中给自己带来的思考和启示,对书中的某个主题或者观点的理解和看法等。下面是一些读后感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孩子挑战读后感如何写篇一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一书沿用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思路,针对家长当今面对的一大棘手问题――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娱乐和享受而又自由叛逆的年代,如何激励孩子在学习上拥有最大的积极性呢?在书中,作者化身为一位年轻无经验的教师,通过和父母们一起不断的探寻和讨论,从而寻找到了与一堆调皮不听话的学生沟通对话的有效方法,比如如何处理干扰孩子学习的情绪、如何吸引孩子合作、惩罚的隐患与替代惩罚培养自律的方法等。通过独特的沟通视角、实用的对话场景和令人一目了然的卡通漫画,让家长们很快便能领会到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每天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

从上个学期来,我一直拜读着这本书,感觉非常的受用。因为自己教的是二年级的孩子,我对他们依然还是凶不起来。对待他们上课不认真,就用了很特别的方式,提醒没有坐在位置上的孩子,让他们找一找自己的凳子和桌子在哪里?孩子们微笑着,于是坐得正正的。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把语文课当成了形体课,一直不停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小动作。我示意全班:“今天有一位特别的男生要留下来了,是哪一组的男生呢?”下课以后,他主动留下来了,问我:“老师,是我要留下来吗?留下来干什么呢?”我说:“我们练习坐正。”他说:“坐多久呢?”我说:“看你的表现。”一分钟里,他坐得正正的,于是我问:“下一节课你该怎么做呢?”他微笑着,说:“知道了!”说完很开心地走了。

我想:我这样做,是对的,至少对于他来说,这样的教育是正确的。

孩子挑战读后感如何写篇二

结束完春节热闹的走亲访友,一切都将步入正轨,包括我的阅读时间。

很庆幸,遇上这样一群妈妈,总在不断地互相提醒要坚持学习,彼此成为了彼此的动力。上班伊始,《孩子·挑战》读书会举行了简单而热烈的总结会,提醒我,该适当的总结一下。因为仅通读一遍,故而体会还不一定足够深刻、通透。

这是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学的育儿书籍,以众多浅显又实用的实例告诉我们身为父母者的努力方向。

整本书触动我的话语有很多,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妈妈退后一步,和孩子保持一段距离,伸出手在孩子差一点能够到的地方。这样,妈妈鼓励了孩子,也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空间。这也适合孩子生活的其他内容,我们向后退一步,给孩子空间,给孩子鼓励,但不插手。”这是一幅极生动的画面。

我一直主张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大胆放手地让她去尝试,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予她都是宝贵的体验,也是她宝贵的自我认知的过程。我们只需在她身后适当归整好就可以,虽然会疲累些,但这与她成长相比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因为,世上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别离。我们身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日渐日近的别离:孩子们终将离开我们的怀抱与呵护去向ta的新天地,ta以何种姿态、以何种信念迈向ta的新世界,全在于我们的引导。

一直以来,我自身的成长都是顺利而又温和的`,周围亲友给予我的都是和善与阳光。就算是到后来遭受了失去第一个宝宝的刻苦铭心的痛苦,在拼死走出那段阴霾之后,也依然不能磨灭我对这世界的热情与喜爱。整个过程,父母以他们的方式给予了我最长情的鼓励与支持,没有讨论,没有深究,更没有责备,只是给予了我沉默、深长地陪伴,陪我走过重创、自责、平复继而能平静回望的整个过程。(困难时,有次提出想去书店看书,进去后,以为母亲会在周围的闹市逛逛,但当我看了两个多小时,出来后,却发现她依然站在书店的檐下等我。当看到她沉默望着街心的身影,让我幡然醒悟,就算是为了她的等待,我也一定要迈过去!)。

父母给了我时间让我能思考,给了我空间让我能平复,给了我无异于最大支持的沉默的守护、鼓励、支持,这就是战胜困难的勇气的来源。

切身的体验,让我悟明白:勇气,需要最长情的鼓励。

孩子在体验过程中,我们总喜欢以大人的角度去衡量、审视、判断,穿反鞋子、打翻东西、弄脏衣服,我们习惯斥责、批评甚至责打,殊不知,渐渐地,我们也打碎了孩子想通过发展自我能力而为自己定位的意图。我们给予他们的讯息是他们太弱小,不断地匡限,让孩子受挫、气馁。

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需要有直面不足的勇气,生活一定会有挫折、伤害和打击,孩子必须在生活的微小中去体验、感受、战胜它,我们必须保护并鼓励孩子保持这种勇气。“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相信并肯定孩子,适时给予孩子鼓励和勇气——面对、承受并修正错误(失败或挫折)的勇气,帮助孩子走出负面情绪,是身为父母应该学习的必修课。

我们做不到一辈子保护孩子,于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训练和培养孩子有勇气、有力量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尊重孩子,包括孩子有权利学习如何面对、克服困难。我们应当信任孩子具备这种能力,我们应当也必须有意识地退后,让孩子去经历、去成长,并随时准备好,在他无法解决时给予帮助,渐渐地,培养出孩子的满足感、成就感。

做妈妈,做家长,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学习如何解决问题,以致真正化解问题,不断对自己进行否定,在摸索中学习与宝宝牵手前行。让我们在前行中不断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我是,宝宝亦是。

孩子挑战读后感如何写篇三

暑假里我拜读了美国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阿戴尔.费伯与伊莱恩.梅兹立希两位享誉国际的成人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共同撰写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教育书籍。书中用了多种丰富而又有趣的形式,去帮助读者建立教育观念。有很多实例,除了文字,还有的以漫画形式出现,每段内容之后还安排了各种练习题,让你在实际运用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与孩子相处的技巧,每章节末尾作者还总结了常见问题、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小故事,另外还配有作业题,让人读起来很生动,不知不觉就融入其中。作为一名家长同时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对书中提到的一些章节有一定的感受,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全神贯注地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并且接受孩子的感受,不要想当然的否定它。如果孩子的感受不断地被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当我们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鸣,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我们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帮助。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就能集中精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有时,我们总会不可避免地去否定孩子的感受,那完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结果,我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让孩子自己成长。

“父母要把握说话语气。”我想,作为一个老师,“恰到好处”的语气同样重要。所谓语气“恰到好处”就是说,老师要将商量、鼓励、信任的语气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因为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没考好时,如果老师用质问指责的语气说:“怎么就考这么点成绩!”会让孩子觉得潜台词就是“你怎么这么笨!”被人贴上了“笨”的标签,什么自信心都会受挫。如果换上一种柔和、鼓励的语气:“怎么就考了这么点成绩呢?”

孩子挑战读后感如何写篇四

我们要学会倾听和认同孩子的感受,当他觉得自己被理解被接受时,那么在亲子谈话中就不会有争吵和责骂,他就会讲出许多事情,使你更好的去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的感觉被否定,他就会觉得你不理解他,他就对你没什么好说的,同时他也会怀疑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孩子对大人的责骂、命令、说教、警告、比较等等都是很反感的。出了事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补救,而不是一个劲的埋怨,那样于事无补,还惹得孩子烦。()什么事情做错了就说什么事情,不要把往事全部拿出来说。鼓励孩子要独立自主,不要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好,那样他永远长不大。平时孩子要多称赞他,当他听到这些称赞,才会更有信心向前迈,同事孩子也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书中有所列的方法和技巧,我觉得非常实用,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用。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和看法,如果是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那孩子的优点就会越找越多,如果不欣赏用指责、抱怨、比较来看他,那他的缺点就越挖越多。最艰难的是家长的改变,习以为常的语言和心态会让我们在生气的时候故态复萌,用最伤害的语言对孩子发泄自己的怨气和不满。

孩子挑战读后感如何写篇五

感谢同学推荐给我这本书,孩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挑战,也让我们修炼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有时候我们会害怕,怕对孩子管理太严格阻碍了孩子的手脚,又怕太放纵孩子养成坏的毛病。但我们更怕的是因为自己的无知,而不懂孩子,不懂得该怎样爱孩子。所以最需要受教育的其实是为人父母,只有这样才能更懂得孩子,去见证他成长的神圣和充盈。

书中每一章节里都有一些真实鲜活的人物事例。孩子与家长之间发生的故事,细节动作语言都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很贴切很生动。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事例进行详细的的分析讲解,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我们做法有指导作用。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但是孩子们之间又有很多共性的东西。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如何更好的给予孩子爱和自由,是我们家长的必修之课,也是不断追求学习的目标。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我们家长面对的永恒挑战。

文章中的很多事例有我们和孩子的影子,也是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妈妈要求小力先写完作业再吃饭,而奶奶却总怕孩子饿着,一会给小力送个苹果,一会给送块饼干,一会又端杯水放在桌上,小力是一边吃一边喝,就是没心写作业。看到这种情况,小力妈妈非常生气,怪奶奶只知道娇惯孩子。

很多年轻的父母因为自己工作的原因把孩子交给祖父母带着,但又不认同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于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经常和祖父母发生冲突,破坏了家庭的和谐。祖父母喜欢孙子,他们有特殊的地位,可以只宠爱而不用担负太多教养的责任,若是爸爸或者妈妈被祖父母的溺爱所困扰,智能说明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不知道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有多大。我们需要做的是改变自己,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

每天早晨起床,小易和妈妈总要经历一场战争,三番五次的喊都喊不起来,快要迟到时,小易才在妈妈的拉扯下穿上衣服,急匆匆的送去学校,迟到是经常的事情,小易回家便和妈妈闹:“都是妈妈的错误,我又迟到了。”第二天早上,同样的剧目还是上演。

其实妈妈只要给孩子一个闹钟,告诉孩子不再负责叫他起床和准时送他去学校,因为是他去上学,而不是妈妈上学。妈妈不在催促孩子,放手尊重孩子,如果他们拖延或者迟到也不介意,我们只管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该起床起床,该上班上班。孩子其实比我们想的要聪明,他们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读后感很多时候,我们要做的只是多想一些,然后那个合理的自然结果就出现了,我们只需要问自己:“如果我不插手,会发生什么?”迟到了,自然有老师惩罚,不吃饭,自然会饿肚子。

吃晚饭时,小明边吃边玩,妈妈总怕孩子饿着,追着喂饭,其实孩子不吃饭或许是真的不饿,或许是想得到父母的关注,不吃就不吃好了,一顿饭不吃不会饿坏孩子的。但是要记住,两顿饭之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这样下次在吃饭时,小明就知道要好好吃饭。

吃东西以维持生命,这是人类的本能。当孩子吃饭出了问题,一定是父母的方式出来问题,吃东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不用企图用说教来说服孩子吃饭,不用管孩子这些闲事。孩子可以选择吃或者不吃,他可能饿或者不饿,这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承担这些后果。

这只是比较典型的,其实还有好多好多事例,这本书真正体现的理念是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要:和善而坚定,不惩罚、不骄纵,平等尊重。

分享几句经典:

1.我们要的是进步,而不是完美;

3.每天改善一点点,加在一起,就会大大增加生活的乐趣。

孩子挑战读后感如何写篇六

《孩子挑战》这本书是我目前为止读过最有用的一本书。书中每一章节里都有一些真实鲜活的人物事例。孩子与家长之家发生的事,细节动作语言都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很贴切很生动。再加上对事物的分析讲解以及解决办法都对我们有指导意见。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如何更好的给予孩子爱和自由,是我们家长的必修之课,也是不断追求学习的目标。这本书通过实例讲解生动的阐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如何做到平等和尊重:以及如何更有效的应对孩子的各种状况。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我们家长面对的永恒挑战。

本书具体阐述了孩子不当行为的表现以及背后可能的目的,也给出了指导意见。例如四个错误目标:过度关注、权力之争、进行报复、自暴自弃。然后通过好多章节具体分析这几种情况。这些在大部分孩子身上也普遍出现。很多事例也有我和孩子的影子,也是在我身上经常犯的错误,下面就几个事例简单分析一下。

我经常在孩子犯错以后立即指出孩子的缺点,没有给他继续尝试的机会。如:孩子希望自己洗手,我会觉得自己洗手会弄湿衣服或者把水弄的到处都是。我就对孩子说:“正正,你自己别洗手了,不然会弄得到处都是。”结果是我帮他洗了手。本来他想自己洗手,他有能力自己洗,我却通过语言及行为打碎了孩子想自己洗手的意图。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感受,孩子却因此受挫。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一次做不好没关系,可以让他不断尝试,给他更多的信心,他会自己做的很好。我和正正出去玩滑梯,我经常会提醒他:“在小朋友后面排队。”“不要碰到别的小朋友”“小心,危险”“等小朋友滑下去再滑”“咱们去玩个别的吧”经常说类似的话,怕他受伤也希望他遵守规则,不放心孩子。看完书才觉得这是一种过度保护孩子的方式,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总是以我为中心,要让他按我说的去做,处处拦着孩子,让他内心变得胆小。生活中一定会发生各种情况,孩子要学习怎样去自己面对各种困难。孩子们更需要自由和空间,而我们做的只是默默的陪伴,在必要的情况保护和指导,而不是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

有时候和孩子说“我跟你说过很多次了,吃东西前要洗手,你怎么还记不住呢?”每次这样说下次还这个样,这是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现象。他违反了规定,但是引起了妈妈的关注。这时候我们也许不应该用语言去应对而是应该用行动。不强迫孩子改变而是决定自己的行为。我可以说:“如果不洗手,我就不和你一起吃饭。”然后离开餐桌。如果再不洗手,我们不需要说话,只要行动就可以了。如果多说话必然争执起来,最后如果孩子哭了,我们就掉进了孩子的圈套。所以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就先改变我们自己的行为。

以上只是比较典型的,其实还有好多好多事例。读过此书,真的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也学到很多应对问题的方法。日后可以加以借鉴和运用,这本书真正体现了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和善而坚定,不惩罚、不骄纵,平等尊重。还有我平时也不太会鼓励孩子,本书中也有教我们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赞美。总之,以后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在最后我想借用本书的一些我认为的经典的话与大家分享。

1、我们要的是进步,而不是完美;

3、当你读这本书时,你可能会发现有些问题很有道理;同时,你也会发现,自己犯了和书中父母类似的错误。如果我们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就无法学习和进步。

4、每天改善一点点,加在一起,就会大大增加生活的乐趣。

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经典的,希望大家有时间也看一看这本书,肯定会受益匪浅。我想以后我也会改善自己的语气和态度,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和孩子一起面对更多的挑战,这也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给他们创造愉快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挑战读后感如何写篇七

“老师,我妈妈不知道今天我要留在学校办板报,能借您的电话用一下吗?”“老师,我和芳芳把咱们班的图书弄丢了,我们打算共同买一本赔偿给班级,您看可以吗?”每当我听到孩子们用这样的方式和我交流时,我都会在心里为他们的独立能力暗暗惊叹,没有人告诉他们,可他们在面临问题时总会通过思考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在这些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出色的懂得如何去教育他们的父母。

拿自己的童年和他们相比,我只能自惭形秽,因为,我从小就是在父母过度的保护中长大的,听到了太多“不被允许”的要求。还清楚地记得,每次到邻居家借东西,妈妈都会一字一句教我到邻居家该怎么说,并要我在家对她演习一番,直到符合要求了才会让我去借,回来后还要我将借东西的过程再重复一遍。

现在看来,妈妈当时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觉得我年龄太小,不会说话,担心我办不成事情,可她不知道,她这样的“保护”带给我的最终影响是我极其惧怕人际交往,害怕自己说错话,有时候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说。在我长到很大的时候也是如此,甚至看到亲戚到我家,我也会快速地跑到屋里去,害怕和人家对话。

当然,今天重提往事,绝没有埋怨妈妈的意思,毕竟在那个年代,在我当时生活的环境里,家庭教育至多达到让孩子“吃饱穿暖好上学”的层次。所以,当我读完由美国成人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阿戴尔费伯和伊莱恩梅兹立希合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时,我马上想到要将此书推荐给我的家长和身边的朋友们。这本书解决的绝不仅仅是沟通问题,透过书中所罗列的一系列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看到的是作者独到的教育见解。

就拿本书的“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一个章节来说吧,作者教育孩子的观点就旗帜鲜明:“为人父母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

试问一下自己吧,有多少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后有这样的高瞻远瞩?我们常常是恨不得将孩子时刻拴在我们身边,代替他做所有的事情。我的一个同事,孩子才出生没多久,就开始计划为孩子存钱,以备将来上学、结婚之用了。上班路上,经过来来往往送孩子上学的父母身边,听到最多的就是“上课要认真听讲”、“下课记得喝水”、“上体育课不要脱了衣服”“放学后赶紧回家,不要在路上玩儿”之类的交代和叮嘱。

我们什么时候思考过:如果有一天孩子不在我们身边,遇到问题他该怎么办?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了,孩子该怎么办?许多父母可能都会说,能操一天心是一天吧!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在自己能操心的时候多为孩子做一些事,等自己看不到了,管他如何呢!说到底,经不起这番磨炼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在这本书中,搜集了许多父母培养孩子自主独立能力的鲜活例子,并将这些方法加以分类,让学习者便于操作。比如第一种,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许多父母在对孩子提要求时往往会遭到孩子的反抗,因为他们已经不愿意所有的事情都完全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做,有些时候还会做出一些逆反的行为,所以,父母在对孩子提要求时不妨多给一些选择。比如,需要孩子在当天晚上练琴,你本来是想让他现在就练的,但他正在看电视,你可以征求他的意见:“你是打算现在练琴呢?还是在晚饭前练,或者在晚饭后?孩子知道自己要练琴,但又不愿意放下正看着的动画片,就会给出一个自己的选择。如果父母强硬地让孩子当即就去练琴,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第二种方法是不要问孩子太多的问题。

父母问题越多,孩子的话就越少。举个例子来说,很多父母都喜欢在孩子放学后问:“今天在学校表现怎么样,老师表扬你了吗?”这话看起来只是很平常的询问,却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他会感觉自己上学不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父母,如果自己表现不好,不仅要面对自己的失望,还要面对父母的失望。

除了不要问孩子太多问题外,父母也不应太急于回答孩子的问题,应该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先探索一下答案。此外,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并不完全依赖于我们,家庭之外的世界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总之,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的人生是属于他自己的,没有人可以代替他决定他的人生,一切都要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一个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帮他树立这样的观念,就能让孩子和自己都从中解放出来。

令我感兴趣的还有“把孩子从固定角色中解放出来”一个章节。我相信有很多父母都需要更正自己的一个教育观念,那就是不要用语言去暗示自己的孩子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你总是这么软弱,难怪比人爱欺负你”、“他吃饭总是很挑,我都不知道该做什么给他吃才好”、“你就是不细心,每次作业都有错题”、“你这么倔,说什么你才肯听呢?”等,类似的话我想不少父母一定对孩子说过。一旦你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他就开始扮演这样的角色了。

有的父母会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可是,哪怕仅仅在心里有这样的想法,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比如,当孩子看到你在玩儿拼图时,想要过来和你一起玩儿,你会怎么说。也许你会说:“好,先看看我是怎么拼的,然后我让你试一块儿。”也许你会说:“小心点,别把我拼好的弄坏了。”或者,你还会说:“好的,拉个凳子过来,看看这块儿带云彩的拼图该摆在什么地方。”三种不同的.交谈方式会带给孩子怎样的感受呢?在父母的眼中,他是一个反应迟钝的人,还是一个破坏力很强的人,或者是一个可爱、有能力的人呢?这写标签不仅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感觉,还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也许,孩子一辈子都可能扮演这个大家眼中“固定”的角色了。

除此之外,书中还安排了“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如何引导孩子与父母合作”、“如何用其他方法取代惩罚”、“如何夸奖孩子”等专题,真正帮助父母解决了亲子沟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每项专题都大量列举父母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的沟通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并以图画、案例、提纲的形式给出解决方法,可读性极强,实效性极强。在近一天的尽兴阅读之后,将此书推荐给所有的父母、教师和即将为人父母者。

孩子挑战读后感如何写篇八

这是一本没有华丽封面的孩子教育类书籍。放在家里已经尘封很久了。以为它就是市面上最普通的那种说教类的书籍,所以也没很重视。当偶然翻起这本书时,才感到这部书跟别的书大不一样。这是一本畅销30年的书。

一个教育孩子的书籍能流行30年,从这一点就足以引人震撼了并对他产生想看看的欲望。再看看里面的内容,除了文字以外,每隔几页就会以漫画的形式描述我们孩子之间经常遇到的场景。以正确的方式和错误的方式来对比演示。既形象又直观,还有通俗易懂。

我刚拿到书时就是先看里边的漫画。感觉那里面的孩子就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就是里边的家长。然后让我老婆看了,俺老婆看的也是津津有味。们还分别扮演了其中的角色。体会错误和正确之间的差别。这本书内容方可以分为四大类:

我们虽然跟孩子日夜相处,但他的感受我们真正重视了没有?我们往往采取了忽略或给建议的方式,这都是不对的。正确的方式是:

1、要认真倾听;

2、如果可能,把他的感受用描述出来;

3、认同他的感受。

在我跟孩子相处的时候,这一部分我做的是非常不好的。因为我是一个喜欢用脑而不擅长于用心感受别人情绪变化的人。所以对孩子的感受,往往采取的是忽略。他妈妈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人,对孩子也特别疼爱。对孩子有了什么问题,或者发现什么苗头会积极关注,但往往直接给出建议。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对的。

1、说话语气要有坚定,要用短语,不要啰嗦。

2、描述你看到的东西,比方说我看到地下有个香蕉皮。

3、给出提示。

4、给出选择。

5、描述自己的感受。

6、最后一招,可以把你看到的事实和对他的要求写张便条放在他能看到的合适的位置。

看到这一节,我就想起了正面教育里的观点,跟孩子相处要和善而坚定。告诉孩子的边界在哪里,寻求他的合作。不能用强迫的方式,就挖掘孩子内心的良心和良知。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产生作用。

惩罚是往往孩子不听话或者不按大家的家长的意思办,最后没办法时采用的措施。应不应该对孩子进行惩罚呢?我想世界上不会只有阳光,没有暴风雨的地方。所以适度的惩罚是也是必要的。但要用直接后果来惩罚,不可用间接后果。比方说他不好好吃饭就不让他看电视,这就是间接后果来惩罚。因为不好好吃饭和看电视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不当的惩罚会让孩子自我评价降低,这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当孩子做了错事,我们应该:

1、要做的要倾听并回应。倾听时要接纳孩子的感受,不做评论。

2、将孩子的话做个总结。

3、说出自己的感受。

4、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并写下来。

除了让孩子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外,还要让他感受到家里人对他的爱。这里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当孩子做错事时是建立和孩子情感的机会,当孩子做对事时,是塑造孩子行为的机会。我们虽然有时改变不了他的思维,但是可以改变她的情绪。

我们家长往往有个毛病,眼里的孩子都是缺点,恨铁不成钢,而对优点视而不见。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对孩子做不到位的事情,也要看他有没有进步的部分,对他进步的部分提出表扬。比方说孩子以前经常迟到半个小时,这一次只迟到了十分钟,可以表扬孩子比以前有进步。表扬赞美要用二级反馈法。先描述事情后赞扬行为,并一个词来总结。

如果说给这本书列几个关键词。第一个认同感受。感受是真实的,认同感受不一定意味着认可他的做法。第二个参与感。不要给建议,让孩子参与一起制定解决方案。把我们的焦虑放进口袋,要充分发扬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多问题孩子是自己能够解决的,我们所做的就是倾听和引导。

孩子挑战读后感如何写篇九

《孩子挑战》这本书是我目前为止读过最有用的一本书。书中每一章节里都有一些真实鲜活的人物事例。孩子与家长之家发生的事,细节动作语言都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很贴切很生动。再加上对事物的分析讲解以及解决办法都对我们有指导意见。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如何更好的给予孩子爱和自由,是我们家长的必修之课,也是不断追求学习的目标。这本书通过实例讲解生动的阐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如何做到平等和尊重:以及如何更有效的应对孩子的各种状况。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我们家长面对的永恒挑战。

本书具体阐述了孩子不当行为的表现以及背后可能的目的,也给出了指导意见。例如四个错误目标:过度关注、权力之争、进行报复、自暴自弃。然后通过好多章节具体分析这几种情况。这些在大部分孩子身上也普遍出现。很多事例也有我和孩子的影子,也是在我身上经常犯的错误,下面就几个事例简单分析一下。

我经常在孩子犯错以后立即指出孩子的缺点,没有给他继续尝试的机会。如:孩子希望自己洗手,我会觉得自己洗手会弄湿衣服或者把水弄的到处都是。我就对孩子说:“正正,你自己别洗手了,不然会弄得到处都是。”结果是我帮他洗了手。本来他想自己洗手,他有能力自己洗,我却通过语言及行为打碎了孩子想自己洗手的意图。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感受,孩子却因此受挫。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一次做不好没关系,可以让他不断尝试,给他更多的信心,他会自己做的很好。我和正正出去玩滑梯,我经常会提醒他:“在小朋友后面排队。”“不要碰到别的小朋友”“小心,危险”“等小朋友滑下去再滑”“咱们去玩个别的吧”经常说类似的话,怕他受伤也希望他遵守规则,不放心孩子。看完书才觉得这是一种过度保护孩子的方式,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总是以我为中心,要让他按我说的去做,处处拦着孩子,让他内心变得胆小。生活中一定会发生各种情况,孩子要学习怎样去自己面对各种困难。孩子们更需要自由和空间,而我们做的只是默默的陪伴,在必要的情况保护和指导,而不是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

有时候和孩子说“我跟你说过很多次了,吃东西前要洗手,你怎么还记不住呢?”每次这样说下次还这个样,这是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现象。他违反了规定,但是引起了妈妈的关注。这时候我们也许不应该用语言去应对而是应该用行动。不强迫孩子改变而是决定自己的行为。我可以说:“如果不洗手,我就不和你一起吃饭。”然后离开餐桌。如果再不洗手,我们不需要说话,只要行动就可以了。如果多说话必然争执起来,最后如果孩子哭了,我们就掉进了孩子的圈套。所以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就先改变我们自己的行为。

以上只是比较典型的,其实还有好多好多事例。读过此书,真的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也学到很多应对问题的方法。日后可以加以借鉴和运用,这本书真正体现了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和善而坚定,不惩罚、不骄纵,平等尊重。还有我平时也不太会鼓励孩子,本书中也有教我们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赞美。总之,以后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在最后我想借用本书的一些我认为的经典的话与大家分享。

1、我们要的'是进步,而不是完美;

3、当你读这本书时,你可能会发现有些问题很有道理;同时,你也会发现,自己犯了和书中父母类似的错误。如果我们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就无法学习和进步。

4、每天改善一点点,加在一起,就会大大增加生活的乐趣。

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经典的,希望大家有时间也看一看这本书,肯定会受益匪浅。我想以后我也会改善自己的语气和态度,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和孩子一起面对更多的挑战,这也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给他们创造愉快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通过读《孩子挑战》这本书又让我学到了很多育儿理念,作为一位老师和一位妈妈共同身份的我,通过阅读书中的案例,更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案例都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我也有过案例中的妈妈的举动,案例后面的分析和讲解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让我明白了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怎样做到平等和尊重!以及怎样更有效的应对孩子的各种状况!让孩子承担责任,尊重规则这则是我们家长的一种挑战!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是有目的的,相信大家也都犯过类似的错误,没有用更有效的方法来面对孩子的行为做法。在孩子有不当行为时,我们也不能强迫孩子顺从,而应该用鼓励的方式激发孩子,让孩子主动懂得规则进而主动的遵循规则。在鼓励孩子时也要得当,注意语言艺术,也不能一味的鼓励和赞美,否则,孩子会自傲认为自己什么都很棒,在以后的生活中无法受挫,反而得到负面的影响!鼓励时鼓励孩子的行为本身,让孩子有更多的动力让自己进步。所以在孩子合作和表现好的时候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这样才能帮助到孩子!

其次,孩子需要勇气,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以大人的角度去判断去衡量孩子的行为,我们可能是习惯了责怪,批评孩子,让孩子不再有勇气去面对和尝试新的事物,他们会感觉自己还小,什么都不会也做不好,气馁的心理逐渐严重,就等待着家长的帮助,自己不再尝试进步!书中有段话给我留下了深深印象,“妈妈退后一步,和孩子保持一段距离,伸出手在孩子差一点能够到的地方。这样,妈妈鼓励了孩子,也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空间,这样也适合孩子生活的其他内容,我们向后退一步,给孩子空间,给孩子鼓励,但不插手”我们是孩子的向导,我们不能主宰孩子的一切,我们陪伴不了孩子一生,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有勇气去面对失败,让孩子从中学习到成长的经验,所以我们该放手是就要放手,给孩子一片天空,让孩子去面对!再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们再给予帮助,让孩子感到一种满足,有一种成就感!

陪孩子成长也是作为家长和老师的一个修行的过程!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杜绝一切不成熟做法,多学习进而提升自己使自己和孩子都更加完美,更加的自信!给自己充沛的正能量来面对孩子!陪孩子成长自己!加油!

孩子挑战读后感如何写篇十

对基础差、习惯不良的学生,我会有种怜惜。他们也想学习好、头脑聪明、人见人爱,可是学习上却比别人慢一拍;他们也想及时完成作业,不打架、不惹大人生气,可是总是管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头脑。病症表现在孩子身上,病根实际在家长身上。想到这些家长,我脑海里浮现最多的就是一张张焦急、无奈、恨铁不成钢的面孔。交流时,往往我还没说几句,家长们就迫不及待的如祥林嫂般唠叨孩子的不是,最后以老师,您使劲打结束。遇到这样的,我就推荐他们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

这本书内容非常具体,基本上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小场景组成的,通过正反两种互动方法的对比,让家长懂得如何做、怎样说才是有效的。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说出来,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家长要了解,孩子说一些话时,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样的话会伤害激怒孩子,什么样的话能让孩子有安全感平静下来。例如对于一些爱发脾气的孩子,对家长提到了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用这样的方法孩子会得到安慰与理解,沟通更容易进行。书中有小练习,可以训练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等。现实中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忍不住掺杂发泄的情绪,想到哪,说到哪,自己痛快了再说。与后进生家长交流时,我总是一再强调:回家不要打骂孩子,关心孩子心情,多花些时间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辅导孩子时,一定要控制情绪,如果觉的要发火了,赶紧走出去,缓和情绪。书中多次提到要关注孩子的感受,从孩子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感觉,去体验家长用不同态度说的一些话,对孩子心理感受的影响。孩子虽小,但他们是有喜怒哀乐、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人。只有真正地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与他们交流,才能真正做到尊重。

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适用于与所有人之间的交流。

孩子挑战读后感如何写篇十一

德国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曾写到,教育是一种爱的行为。这种行为会使人类走向自由。什么是自由?自由即不带偏见地了解真相,感受对他人的爱和慈悲,用内在的正直品格去引导行动。

孩子,挑战》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上次读书会我们只读了两章就感觉收获颇多,所以很多朋友希望我下次接着分享。正正妈妈到今天为止已经全部读完了,佩服她的毅力和坚持,其实这本书连读三遍都不为过,因为每次读的重点和心情都不同。因为是第一次当父母,没有谁教,也没有专业知识武装,更没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所以跟孩子相处,我们遇到的总是这样,那样的挑战和问题,面对孩子的挑战我们也筋疲力尽,无力感时常存在。但是这本书可以给我们很多帮助,很多具体的实例,怎么说,怎么做,解析的非常透彻,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下面是正正妈妈写的非常深刻的读后感,征得她的同意,特意写出来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共同学习。

孩子挑战》这本书是我目前为止读过最有用的一本书。书中每一章节里都有一些真实鲜活的人物事例。孩子与家长之家发生的事,细节动作语言都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很贴切很生动。再加上对事物的分析讲解以及解决办法都对我们有指导意见。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如何更好的给予孩子爱和自由,是我们家长的必修之课,也是不断追求学习的目标。这本书通过实例讲解生动的阐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如何做到平等和尊重:以及如何更有效的应对孩子的各种状况。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我们家长面对的永恒挑战。

本书具体阐述了孩子不当行为的表现以及背后可能的目的,也给出了指导意见。例如四个错误目标:过度关注、权力之争、进行报复、自暴自弃。然后通过好多章节具体分析这几种情况。这些在大部分孩子身上也普遍出现。很多事例也有我和孩子的影子,也是在我身上经常犯的错误,下面就几个事例简单分析一下。

我经常在孩子犯错以后立即指出孩子的缺点,没有给他继续尝试的机会。如:孩子希望自己洗手,我会觉得自己洗手会弄湿衣服或者把水弄的到处都是。我就对孩子说:“正正,你自己别洗手了,不然会弄得到处都是。”结果是我帮他洗了手。本来他想自己洗手,他有能力自己洗,我却通过语言及行为打碎了孩子想自己洗手的意图。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感受,孩子却因此受挫。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一次做不好没关系,可以让他不断尝试,给他更多的信心,他会自己做的很好。

我和正正出去玩滑梯,我经常会提醒他:“在小朋友后面排队。”“不要碰到别的小朋友”小心,危险,“等小朋友滑下去再滑”“咱们去玩个别的吧”经常说类似的话,怕他受伤也希望他遵守规则,不放心孩子。看完书才觉得这是一种过度保护孩子的方式,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总是以我为中心,要让他按我说的去做,处处拦着孩子,让他内心变得胆小。生活中一定会发生各种情况,孩子要学习怎样去自己面对各种困难。孩子们更需要自由和空间,而我们做的只是默默的陪伴,在必要的情况保护和指导,而不是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

有时候和孩子说“我跟你说过很多次了,吃东西前要洗手,你怎么还记不住呢?”每次这样说下次还这个样,这是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现象。他违反了规定,但是引起了妈妈的关注。这时候我们也许不应该用语言去应对而是应该用行动。不强迫孩子改变而是决定自己的行为。我可以说:“如果不洗手,我就不和你一起吃饭。”然后离开餐桌。如果再不洗手,我们不需要说话,只要行动就可以了。如果多说话必然争执起来,最后如果孩子哭了,我们就掉进了孩子的圈套。所以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就先改变我们自己的行为。

以上只是比较典型的,其实还有好多好多事例。读过此书,真的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也学到很多应对问题的方法。日后可以加以借鉴和运用,这本书真正体现了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和善而坚定,不惩罚、不骄纵,平等尊重。还有我平时也不太会鼓励孩子,本书中也有教我们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赞美。总之,以后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在最后我想借用本书的一些我认为的经典的话与大家分享。

1、我们要的是进步,而不是完美。

2、生活,只有当下的时刻。如果我们在当下做了正确的事情,我们就是在朝着进步的方向迈进。

3、当你读这本书时,你可能会发现有些问题很有道理;同时,你也会发现,自己犯了和书中父母类似的错误。如果我们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就无法学习和进步。

4、每天改善一点点,加在一起,就会大大增加生活的乐趣。

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经典的,希望大家有时间也看一看这本书,肯定会受益匪浅。我想以后我也会改善自己的语气和态度,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和孩子一起面对更多的挑战,这也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给他们创造愉快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挑战读后感如何写篇十二

作为母亲,我拜读了美国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阿戴尔.费伯与伊莱恩。梅兹立希两位享誉国际的成人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共同撰写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教育书籍。书中用了多种丰富而又有趣的形式,去帮助读者建立教育观念。有很多实例,除了文字,还有的以漫画形式出现,每段内容之后还安排了各种练习题,让你在实际运用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与孩子相处的技巧,每章节末尾作者还总结了常见问题、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小故事,另外还配有作业题,让人读起来很生动,不知不觉就融入其中。作为一名家长同时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几点感受:

1、学会尊重孩子。

承认孩子的感受是我们可以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我们帮孩子认识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一旦他们清楚地了解了他们内心世界的现实状况,他们就会鼓起勇气去面对问题。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和孩子的沟通中要学会尊重孩子,平等的对待才能是沟通畅通。

2、学会赞赏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样的.教育是他们乐意接受的,而且能令成人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呢?dd这就是“赞赏孩子”。因为孩子能敏锐地感觉到成人对他们的态度。成人的态度是孩子对自身言行作出价值判断的依据,赞赏是激发孩子内心张力不可缺少的外部驱力。独生子女物质条件优越,所以他们更渴望精神需求上的满足,渴望得到周围成人,特别是家长、老师的关注和赞赏。赏识是孩子无形生命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赞赏孩子是促使他们能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教师赞赏孩子并让孩子学会感动,这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学生一旦受到赏识,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3、学会倾听。

老师和父母光会察言观色还是不够的,你还必须用心的倾听孩子心中的话。即使这话对你来说或许很幼稚或一点意思也没有。但是你也必须洗耳恭听,那样孩子才有被接纳的感觉,才会把你当知己朋友,以后才能跟你一五一十的打开天窗说亮话,心里有什么事才会主动找你排忧解难,才会听取你所说的话。

读完这本书,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经意间走入了哪些误区。指引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在工作中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孩子挑战读后感如何写篇十三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跳,一句话能把人说笑。说明说话是一门艺术,非常重要。但同时,你说话的态度和这些话本身一样重要。在园中我们要和幼儿交流,和家长交流,和同伴交流良好的沟通可以让我们之间的合作事半功倍,反之会产生不小的误会。因此我选择了一本关于成人与幼儿交流沟通的书,作为暑期学习的内容。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学会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幼儿的感受,让幼儿诉说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试想当你难受或者有一件想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事情时,没有人愿意听你说阻止了你的话语权,那该是多么的。郁闷,多么的难受。孩子们亦是如此,肯定孩子的情绪,对他们的情绪予以正确的鼓励。这样,孩子们才能集中精神面对后面的事情。

知道了要倾听幼儿的心声,我们要如何说呢!这一点书中写的十分好,他对于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指出了明确的要求:

1、全神贯注的倾听;

2、用正面的语句回应幼儿“恩”、“哦”“这样啊”;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经常会碰到小朋友扔玩具的情况,都有可能是因为生气,可能因为习惯了,也可能是在探索玩具。碰到这种这种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制止,但不是疾声厉色。可以先描述孩子的状态,你在扔积木,你为什么要扔积木呢,然后再告诉幼儿你这样做不到,为什么不对。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所以老师要把鼓励、关心、批评等用在不一样的地方。

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方面都需要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与孩子交流关键是要用心,并将掌握的技巧积极运用到现实生活。交流无疑是了解孩子陪伴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方法,对孩子来讲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是最重要的。最后,这本书指引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在工作中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