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观察的范围教案(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1:54:15 页码:7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观察的范围教案(大全8篇)
2023-11-17 21:54:15    小编:ZTFB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它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和组织安排。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进度,以便合理分配教学资源。通过阅读这些教案,您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观察的范围教案篇一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一、情境导入利用课件显示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

三、观察、分析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教材中呈现的花瓣是曲线图形,学生在画这个图时会感到困难,可以让学生看着图进行分析,也可以剪好一个基本图形,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5、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四、设计图案。

1、鼓励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变换,进一步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

2、小组合作设计图案。(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作品展示:

(1)作品展示:把学生设计的图案分小组张贴在教室的前面,学生参观作品。

(2)学生评价:每个小组学生上台对自己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4、全班交流,学生欣赏并评价。(学生点评)。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观察的范围教案篇二

《百分数的应用(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有两个层次的基础: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和百分数知识的学习。同时,本课的学习还将是学生初中代数学习的知识基础。

本课的编排是这样的,教材呈现出一幅笑笑妈妈记录的家庭消费情况统计表以及针对表格提出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和课后阅读资料主要是体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而第二问则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本课编排特点,我将本课目标设定为以下两点。

1.通过探索、交流、比较,使学生掌握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与人交流以及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探究交流——自主构建。

2.联系生活——体验价值。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分析比较、联系生活都是学习本课的有效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环节分为3大块:阅读资料,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分析比较——拓展思路,学以致用。

课始,阅读资料,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中的阅读材。

料关于恩格尔系数的介绍。请学生带着下列问题独立阅读“恩格尔系数指什么?结合课前收集的数据你能计算出你家的恩格尔系数,并对此做出科学解释吗?”,然后同桌交流,全班反馈并小结得出:百分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三)”。

应的复习题就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寻找新的知识生长点,感悟新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中,“自主探究,分析比较”分为3个层次:循序渐进,动态示题——探究交流,夯实基础——比较优化,激活思维。

首先:循序渐进,动态示题。“笑笑也调查了一份他们家的。

食品支出情况,我们去看一看”然后运用课件将表格中的第一排数据一一出示,让学生分别判断处于什么生活水平,然后再说一说有什么发现。这样逐一出示,能够让学生的观察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直观的发现笑笑家生活水平从贫困—温饱—接近小康的巨大变化,感受到这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后再出示整张表格。这时,我将问题(1)去掉,因为它已经在动态出示表格的过程中完成了,直接将问题(2)改成(1)随着表格一起出现:“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的总支出吗?”我把它分成探究交流环节和比较优化环节。

探究交流,夯实基础。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以下4步完成。

1.独立审题,并尝试画图、列式、解答。

2.小组内交流想法:“你是怎么想的?”

3.在黑板上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方法。

4.全班交流反馈。

独立完成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亲历知识的形成,

以达到自主建构。交流想法则是用语言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再一次论证,展现。

而在展示方法这一步,由于前面的学习基础,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用方程来解这道题,主要有“65%x-35%x=210”,也有可能会出现这一种“(65%-35%)x=210”,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同学用算术方法---210÷(65%-35%)。所以将这三种代表性的方法都展示在黑板上。在反馈的时侯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尤其是对等量关系的把握。比如第一种“65%x-35%x=210”根据要求,学生一般都会先画出线段图,那么首先要让学生根据线段图说出图意,其次说出列方程的根据:“你是抓住哪句话来分析的?”通过“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得出等量关系:“食品支出的钱数-其他支出的钱数=210元”,再根据等量关系说出所列方程的含义:“65%x、35%x分别表示什么?”以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并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65%-35%)x=210”虽然从算式来看只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是实际上他们所依据的数量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可适时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程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期间对于学生因为粗心比较容易犯的错误,要拿出来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错的原因。总之,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多放手,给他们探索的空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既要让他们思考也要在他困惑时给予引导。

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直接列出方程式,便于理解;同时指出列方程这种方法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后要求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完成教材试一试的第2题“(2)2005年,食品支出占50%,旅游支出占10%,两项支出一共540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

来巩固所学。由于第一题“(1)1995年,其它支出比食品支出少76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与例题是重复的,所以删掉。而第(2)题作为例题的延伸和对主题资源的有效利用做为课堂练习。

课尾——拓展思路,学以致用。由于前面的学习比较充分,而教材后面的练习题和例题基本处于同一层次水平,所以我在丰富练习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这两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据此我设计了两道练习题。

1.某班在一次数学单元训练中这道题是从扇形图的练习形式以及涵盖了基本训练、变式训练、发散训练的练习内容两方面丰富了本课,其意图是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的培养。第二道题选用的材料是《我国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情况》的财经报道。

2.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局面下,我国经济率先崛起。截至9月份,前三季度累计全国财政收入515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3%,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7526.8亿元,同比增1.6%,地方本级收入23992.07亿元同比增长9.8%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列出算式?这道题的数据虽然复杂不方便计算,但是体现了数学材料的真实性。其倾向性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集、提取信息并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板书:因为本课本着“放手让学生探索”的定位思想,所以板书的设计遵循“黑板是学生的试验田”的原则,除了教师板书课题及一些重点要求外,主要是学生上来展示他们的解题方法。

就是这样,一堂朴实数学课的探究与应用,就此结束,希望能得到在做的专家与同仁的指导。谢谢!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观察的范围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80页——81页。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有趣的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所观察点而改变。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麦当劳的广告。

师:刚在看广告的时候,很多人都笑了,你们为什么笑?

生:坐在摇椅上摇,一会儿能看到麦当劳的标志,一会儿又看不到。

师:那他什么时候能看到,什么时候又看不到呢。

生:当摇椅摇在高处的时候,他看得到,当摇椅摇在低处的时候,他就看不到,因为他的视线被墙壁挡住了。

师:恩,这位同学讲得真好。是的,在刚才广告中,摇椅摇在低处时,宝宝的视线受到了墙壁的阻挡,所以他就看不见麦当劳的标志,而当摇椅摇到高处的时候,视线没有受到阻挡,宝宝就能看见麦当劳的标志了。看来我们观察的范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一天,住在一楼的淘气来到窗前,他想看看外面的停车场,他能看到吗?

生:不能。他的视线被墙挡住了。

师:那墙就是一个障碍物,对吧?

师:可是淘气真的很想看见外面的停车场,他应该怎么办?

生:爬楼。

师:聪明的淘气也想到了,他赶紧爬上去,他总算能看见外面了,那他到底都能看见墙外的哪些地方呢?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

(鼓励学生到图上指一指)。

师指墙角边的那辆车:这个位置三楼的淘气能看见吗?为什么?

生:不能看见,因为他的视线受到了墙壁的遮挡。

师:那他到底能够看到多大的范围呢?我们在图上该如何表示呢?自己在练习纸上试一试,同桌之间也可以交流一下。

这其实就是淘气的一条视线,眼睛就是观察点,围墙上的一点就是障碍点,是虚线。

学生充分发言后(边说便在图上标注出来并指出可观察的范围)。

师: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找到淘气的观察范围的?

生:

师:我们把淘气的眼睛作为观察点,围墙的右上端作为障碍点,把两点用虚线连接起来并延长,这条视线的右边就是淘气的观察范围。

师:可是淘气还想看到剩下的这几辆车,他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自己画一画,找找四楼五楼淘气的观察范围。

指名画,并说出画法(发现三条视线的观察点不同,障碍点不变),找出可以看到的范围。

师:观察三条淘气的视线及淘气的'观察范围,你发现了什么?

生:淘气站得越高,他看到的车子越多,他的观察范围越大。

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淘气的观察范围和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谁能试着总结一下。

生: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越小。

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师:原来观察的范围会随着观察点的高低变化而变化,也难怪唐代诗人王之涣留下了这样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解决了淘气的难题之后,我们一起到科技馆看看。

科技馆就在左边的大楼上,你们看见了吗?

我们坐车来到来到一这个地方,能看见科技馆。

生:能。

师:大家都说能,怎么证明呢?

生:画淘气的视线。

师:好,请一位同学说,老师来画。

我们的车缓缓向科技馆驶进,来到位置二的地方,我们还能看见科技馆吗?谁能来说一说。

师:好,谁能来描述一下,车从一开到二,我们看到的科技馆大楼是如何变化的?

师:那你能看出来,在这道题中,我们的观察范围又和什么有关呢?有怎样的关系?

生:观察的范围与观察点的远近有关,观察点越近,观察的范围越小,观察点越远,观察的范围越大。

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生:

师:是不是一下长一下短的呢?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研究了下面这道题,你就会明白了。

独立完成。

师:指名画,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灯泡是观察点,……。

师:那影子在什么地方?

师:为什么影子在这里?而不在那里。

生:影子应该是光线到不了的地方,是盲区。

师:恩,真棒。

师:

那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的距离与所形成的影子有什么关系,你们得到结论没有,把结论读出来。

生: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

师;反之,离路灯越远,影子就越长。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不仅能解决路灯下影子变化的现象,还能解决发生在太空的现象,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很有名的日蚀现象。

(课件演示)大家都知道猫和老鼠是一对天敌,有只小老鼠躲在一堵墙的后面,有只猫在墙的前面吃食,小老鼠在哪个位置是安全的呢?(生试着指一指)那么小老鼠的安全活动区域是哪些范围呢?你们能帮助老鼠画出它的安全活动范围吗?动手画在答题纸上。

展示汇报。

那小猫稍微移动了自己的位置,这范围还是安全的吗?看来猫鼠大战又将掀开精彩的一页了。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本节课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大,看在太空中我们也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呢。(课件出示月食日食现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继续研究,里面的奥秘会让你喜欢上的。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观察的范围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

2、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

动手操作,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长方形面积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二、新课。

这节课我们用图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

用x、y表示面积为24cm2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略)。

1、观察表格,根据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这8个长方形。

2、把图中的点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起来。

3、长和宽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长扩大,宽缩小,相对应的长和宽的乘积是24。

关系式: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

4、图上的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观察的范围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50__70=125__8=40__5=11+7=4+25=。

70__50=8__125=5__40=7+11=25+4=。

2、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5__4=20。

因数因数积。

二、教学实施。

1、领会主题图。

(1)、观察图意。

(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

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4__25=100(人)或25__4=100(人)。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__25=25__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举例。

(6)、归纳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__b=b__a。

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2、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__5)__2方法二:25__(5__2)。

=125__2=25__10。

=250(桶)=250(桶)。

(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25__5)__2=25__(5__2)。

(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5__6)__10()15__(6__10)。

(125__80)__3()125__(80__3)。

(12__25)__4()12__(25__4)。

(6)、归纳总结: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__b)__c=a__(b__c)。

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3、比较、概括、归纳。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4、巩固提高。

(1)、填一填:

75__26=()__()8__2=2()。

a__b=()__()a__()=15__()。

125__7__8=()__()__7(40__15)__[]=40__([]__6)。

25__(4__[])__([]__4)__132__4__6__5=(4__6)__([]__[])。

(2)、学校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安6盏灯。一共需要多少盏灯?

6、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观察的范围教案篇六

生:方向与位置。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描述方向与位置的词语都有哪些?如何确定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根据不同的参照物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1.整理复习学过的方位词。

(1)学生小组交流学过的方位词。

(2)学生汇报交流。

学过的方位词有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东南方向也叫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3)请大家观察所在学校和学校周围的物体,用方位词来指明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2.梳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用数对来表示物体准确位置的步骤和方法:

(1)确定位置:选定参照点(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的写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3.梳理用方向加距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准确位置的步骤:

(1)选定参照点(原点),建立直角坐标。

(2)确定方向和角度。

(3)确定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

4.课件出示教材99页情境图。

(1)学生探究确定百鸟园位置的方法。

(2)小组汇报。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观察的范围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是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新知讲授——巩固总结——练习提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们学校有一批小朋友要加入少先队了,学校为他们做了一批红领巾,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屏幕出示红领巾图)。

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生:三角形的。

师:你们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

生说推导过程。

生1:我想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生2:我想看看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和四边形。

2、动手实验。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个长方型,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操作研究,看哪一组能用多种方法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成果,推导公式。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观察的范围教案篇八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3-4岁幼儿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语言描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圆形的盘子、正方形的手帕、地板等。设计本次活动让幼儿能有意识感知正方形,学会观察并尝试识别和描述正方形的物体。

1.通过观察、触摸,感知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2.认识正方形,能从生活物品中寻找到正方形。

3.乐于参加数学活动。

1.物质准备:正方形手帕、装有正方形、圆形的卡片(其中正方形的数量多于幼儿数量)摸箱一个、动画版正方形ppt图片、圆形,正方形等不同形状的物品的图片、不同形状拼成的图形、彩笔。

2.经验准备:认识圆形。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谜语:小小花布四方方、整整齐齐好端庄、擦汗擦手要靠它、讲究卫生我真棒。

请幼儿看一看小手绢是什么形状的?(说出正方形名称)。

二、感知正方形特征。

1.小手绢呀!带了了正方形宝宝来我们班里做客了,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看一看吧!(多媒体播放正方形一蹦一跳出来的情景,吸引幼儿注意力。)。

正方形是什么样子呢?哪位小朋友说一说呢?(教师引导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小结:正方形有4条一样长的边,有4个相同的角。

2.摸一摸:老师这里有一个摸箱,里面装了正方形和圆形的卡片,小朋友你能找到正方形的卡片吗?幼儿挨个进行触摸,再观察。

三、认识正方形,能从生活中寻找到正方形。

1.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图片,小朋友你能找到正方形形状的吗?请小朋友分别把手中正方形卡片放到寻找到一个正方形图片上。

2.其实我们活动室也隐藏者正方形的物体,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分组寻找)。

四、分组操作。

1.在拼成物品中,寻找出正方形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2.作品展示并评价总结。

家长和幼儿一起找到家中正方形物品,可以一起画图,与小朋友分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