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方案(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2:56:45 页码:9
最新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方案(优秀14篇)
2023-11-10 12:56:45    小编:ZTFB

一个好的方案应该能够合理分配资源,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团队成员的充分沟通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出更好的方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了解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定出优秀的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篇一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观看了《》。里面主要讲了一些交通安全和一些错误的做法,还有两个同学在上面答题呢。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的问题。比如:不走人行横道、横跨马路、在路边玩球、横跨马路护栏、在公路上玩耍等等。

除了这些,我还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听警-察叔叔的指挥,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不能吸食毒品。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安全知识。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应该不横穿马路,不在路边玩球,不闯红灯,不能看到有人撞车不管不问,不在马路上打闹,听指挥信号。如果世界上的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就会避免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去亲人了。我希望世界上的人都遵守交通规则。

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交通安全知识,今天学校大队伍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交通安全知识》视频。

这个视频用动画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交通安全知识,告诉了我们日常交通安全中,哪些是做得对的,哪些是做得不对的,先来说说对的吧: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没有斑马线要走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前方红灯时,应该停下来,等绿灯亮时再前行;以下的做法就不对:在马路上踢球、滑冰,在马路中间闲聊、随意横穿马路、追赶汽车等等……这些对我们小朋友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我想,只要人们都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来,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篇二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和农村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村庄产业规划。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模式、不用城市标准和方式建设农村,做到依山就势、聚散相宜、错落有致,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引导农户向中心村集中,新建房屋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政策规定标准,严禁村庄规划区外新建房屋。

2、整治农村环境。对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确定拆除的危旧房屋、猪圈、厕所、院墙必须无偿拆除到位。对村庄内河流、沟渠、池塘进行清污,对村庄内水塘进行扩挖,房前屋后垃圾进行清理。对村庄内现有树木(特别是古树)进行保护,利用不宜建设的废弃场地和路旁、沟渠边、宅院及宅间空地,采取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茶园等形式进行绿化。对村庄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杆线进行整理,确保杆线整齐规范。结合环保、清洁工程、小农水、沼气等相关项目,全面改造农户旱厕,具备上、下水条件的改为水冲式。由村民理事会牵头,确定卫生保洁人员或采取轮户保洁办法,配备垃圾清扫收集工具,建立卫生保洁、“门前三包”等制度,督促村民主动做好房前屋后卫生保洁,自觉清除村庄内垃圾杂物,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公共活动场地、道路、河道无垃圾、无杂物。

3、统一房屋风貌。按照“江南民居、微派”建筑风格,对已建房屋进行统一改貌,墙以白色为主、瓦以灰(红)色为主、屋顶以坡面为主,美丽乡村示范点房屋风貌统一率要达100%。整治过程中,对连片红瓦的可以保留。新建房屋要严格按照住建部门提供的建房图纸,统一“白墙、灰瓦、坡面”的建筑风貌。

4、完善基础设施。根据镇村联动示范镇建设规划,镇村联动工程重点建设“一线一面一街”即:316国道石陂入口至镇区一线景观、绿化亮化、排水排污设施建设,高阜村摆嘴头新农村建设点延伸至生态商贸街延伸街道及休闲广场建设,镇区老街街道排污排水管网及房屋立面改造提升建设以及沿河线一线景观、绿化亮化建设等。

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农户住宅布局、村民经济社会活动需要以及乡村特点,2015年重点实施高阜镇的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结合乡(镇)村联动示范乡(镇)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村内道路建设,村庄内主干道路(或环村道路)宽度一般为3.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并培护路肩;对入户等支线道路,采用混凝土或碎石、鹅卵石等材料铺筑,路面宽度原则上控制在1.5-2.0米。根据实际需要,在村庄主干道路及公共活动场所安装路灯,路灯间距一般为35至50米,灯具高度6-8米左右。建设村民休闲广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村庄内实行集中供水,自来水入户率要达到100%。按照雨污分流的要求,采用建设明沟、暗沟或铺设管道等方式,使雨水能就近排入池塘、河流;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设施,生产生活污水由管道收集,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结合自然村落布局和村庄人口分布,原则上每10-15户配置1个垃圾桶,每个村庄至少建设1座以上垃圾收集房。根据实际需要,在公共活动场所适当位置建设公共厕所,原则上每个村庄不超过1座。公共设施建设占地,由示范点所在村民组内无偿调剂平衡,不予资金补偿。

5、配套服务功能。按照中心村建设标准,美丽乡村示范点配置“11+4”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11项公共服务包括中小学、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或文体活动室)、图书室(或农家书屋)、乡村金融服务网点(或便民自动取款机)、邮政所(或邮政便民点)、农村综合服务社(含农资店、便民超市2项)、农贸市场(或集贸点)、公共服务中心;4项基础设施即公交站、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设施、公厕。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应尽量布置在村庄几何中心附近,方便居民使用,对兼有对外服务功能的设施,宜布置在交通便利的路旁或村口。“11+4”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由项目主管部门制定布点规划和建设、改造标准,确保各项服务设施建成使用、发挥效益。

6、做强产业支撑。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大力发展烟叶、草莓等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村。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串联美好乡村旅游线路,发展星级农家乐,做强旅游休闲产业村。依托村级现有传统工业基础,积极发展木竹、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做强工业特色村。挖掘乡村文化元素,对村庄内的古树进行保护,对村庄内古民居、祠堂、牌坊等历史遗存予以保护性修复,做强文化特色村。

7、强化管理创新。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各示范点成立村民理事会,加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引导村民建好村庄、管好村庄、经营好村庄,依法保障村民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由理事会发动村民筹资投劳(筹资筹劳不到位不列入示范点)。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水平,统筹建设公共服务中心,与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相结合,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实行“一站式”服务。培育文明乡风,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体育健身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升群众安全感。

8、落实建后管护。美好乡村示范点建成后,由村民理事会召开农户代表会议,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庄建后管护机制,主要包括村庄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维护管理,路灯电费和保洁员工资筹资办法,村民新建房屋管理等。确保建后的村庄环境整洁,实施的项目发挥长远效益。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篇三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美丽乡村建设、x两河综合整治放在加快转型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协调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严格执行“一把手”负责制,市县、乡、村一齐抓。这里的村指的是村级组织中的所有领导成员,包括第一书记,要切实发挥在美丽乡村建设、x两河综合整治中的桥梁纽带、领导核心和综合协调作用。强化市美丽乡村领导小组、市x河流域水污染治理联席会议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检查考核的职能。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明确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抓实抓紧抓出成效。各区县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任务重的乡镇、街办要明确专职干部负责美丽乡村建设、x两河综合整治工作。x两河综合整治要借鉴美丽乡村建设实行领导包抓等机制,更加有效地推进工作。

二要强化规划的引领约束。在美丽乡村建设、x两河综合整治中,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充分发挥规划的科学指导和刚性约束。坚持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施工。《全市美丽乡村“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抓紧送审,以总体规划为龙头,抓紧制定创建村、示范片区规划、施工设计等。《x市x河城市段生态环境景观总体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各区县、各相关部门要尽早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及项目设计。在开发建设中,要明确规划已经批准就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三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共建”的原则,强化政府责任,引导企业、社会协同发力,受益群众广泛参与。刚才x同志讲到,x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财政投入资金占到总投入的x%,有的区县占比高达x%。可以看到,我市目前还是以财政投入为主,我们要进一步探索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在美丽乡村建设、x两河综合整治中的作用。在以后的项目中,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建好平台、做好载体,重点引导企业和社会运作,逐步形成多元投资模式。同时,要加强与省级有关厅局的对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中以奖代补、先建先补、多建多补等措施作用明显,x两河综合整治可参照执行。要公开、公平、公正,全过程监督,严格资金管理,用好、管好每一分钱,坚决杜绝挤占、挪用和截留现象发生,更不能出现违纪问题。

四要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全市一盘棋,上下一股劲,凝神聚力、众志成城,凝聚起美丽乡村建设、x两河综合整治的强大合力。统筹安排农业农村、水利、交通、生态环境、林业等项目,以大项目支撑起美丽乡村建设、x两河综合整治。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管理机制,按照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方式,形成推进体系,规范操作、阳光操作,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水平。坚持建管同步、建管并重,探索企业牵头、村集体参与、农民自愿的社会化长效管理运营机制。

五要严格督查考核问责。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把美丽乡村建设、x两河综合整治作为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完善考核机制,实行重点工作日常考核、综合工作季度考核、阶段工作单项考核。市政府督查室、市美丽乡村办、市水务局要强化督查、跟踪问效,以高频次的督促检查倒逼工作进度。对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成效不明显的通报批评,对贻误工作、问题严重的严肃问责。

同志们,建设美丽乡村、综合整治x两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工程,是一项惠及x人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今天会议的安排部署,真抓实干,务求实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让x的城乡更美、人气更旺。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篇四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村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镇党委、镇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镇党委、镇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天星村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房前屋后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建设绿色天星村,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庭院建花坛,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农村。

基本原则:

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门前屋后“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2、加强我村医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建监管水平,不断改善辖区居民就医条件。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启动阶段。

通过黑板报、墙体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群众自觉地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

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活动,各组清理路边“三堆”、门前杂物,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每月召开天星村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情况通报会,对各组整改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直至达标,巩固整治成果。

第三阶段:全面建设阶段。

按照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环境治理、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四项创建工作。年底前,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长效规范管理机制,各项创建任务基本达到标准。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村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第四阶段:全面提升,实现目标。

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进行查漏补缺,并提出整改方案,积极整改,不断完善。确保两年目标中的四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天星村。

1、洋太路97km+200m处修建小型花坛一处;

2、洋太路99km处修建小型花坛一处;

3、洋太路100km—102km路外栽种紫荆树,间距3米。

4、罗继财、赵应茹、陈素芳场院边砌花栏总长150米。

5、村委会前院场栽种花草树木进行绿化。

6、庞胜山两侧山墙与后墙进行粉白处理,刘先荣、陈素芳墙面粉白处理,计8间。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天星村村两委会采取有力措施,明确职责分工,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资金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成立天星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建立督查检查机制。

对各项任务实行每周检查、月底开会、总结检查、季度通报制度。以推动创建工作全面、健康、有序开展,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如期完成。

20xx年11月15日。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篇五

村乡村振兴引领美丽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xxx 精神和xx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xx乡党委、政府致力打造xx村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工作部署,现结合xx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以乡风文明为保障,以治理有效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根本,突出特色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提升内生发展动力,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xx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和基础条件,科学制定示范村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划引导,合理安排建设任务和建设时序,杜绝出现“形象”、“面子”工程。

(三)村民主体、激发动力。示范工作要尊重村情民意,保障村民参与权、监督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美丽村庄建设事业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四)落实责任、形成合力。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应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合力,建立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xx村,寓意“边缘的村庄”,海拔xx米,位于xx县城西北方,距县城xx公里,距乡政府xx公里,全村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属xx流域,地处xx干热河谷,属半农半牧村,全村共有xx户,xx人,人均寿命约xx岁。

全村总耕地面积xx亩,草场面积xx亩,林地面积xx亩,主产青稞、玉米、小麦,牧养牦牛、黄牛;主要经济林下作物有葡萄、苹果、梨、杏、桃、石榴、和橘子等水果,辅以核桃、花椒等种类;有盘羊、狐狸、狼等自然野生动物。

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旅游+基础建设+致富增收”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的特色美丽示范村为目标,以“美丽村庄、生态家园”为出发点,以“和谐稳定、共同富裕”为落脚点,多层次、全方位、各产业全方面发展;打造旅游、休闲、生态、娱乐、民族特色于一体的美丽示范村。

(一)旅游示范村入口场景化打造

在国道xx线xx乡入口打造美丽xx示范村特色旅游宣传牌(墙),并将宣传挖掘、塑造沿线景点一路指引至乡村。

(二)旅游景区步道(环线)建设

从xx村西南处入口,经xx、瓦洛、摩崖、日拉形成旅游环线,步道两侧进行绿化或设置栏杆扶手,摆放垃圾桶、在合适地设置公共卫生间、观景台。

(三)农田灌溉水渠建设

为进一步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保持环境,保障农牧民群众灌溉需要,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不返贫,最大限度发挥部分农田、果树长期干旱,得不到灌溉问题,以及有效降低洪涝灾害,需建设农田灌溉水渠4.7公里。

(四)特色民宿或特色酒店建设

乡村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旅行首选,兼顾民俗特点和乡村特色的民宿或酒店越来越受到城市游客的青睐,既能让游客体验到体验到当地的民族特色,也能使其体验返璞归真的乡土气息,又能享受现代化的服务与设施,更能促进我村经济收入,群众增收,解决更多的就业岗位,辐射带动系列产业发展;如果发展的好,同时还可以作为村集体经济或集团产业进行发展。

(五)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1.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公共活动场所既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又可以丰富农牧民群众生活娱乐,更是村庄重要节点集体活动必不可少的场地。同时可以在场所附近安置些健身器材,可以健身、锻炼,配置小卖部、摆放些民族手工艺品或特色产品,还可以增收。

2.公园建设。公园建设既可以提高村庄环境质量、美化环境,又可以提升农牧民群众生活质量,也是村庄发展进步的亮点。公园内应设置喝茶、休闲、健身器材、小卖部、公共厕所、垃圾桶等基础设施设备,使之真正成为群众亲近的休闲场所。

3.停车场及配套设施建设。拟在宾果、瓦洛建停车场,用于xx村民自家车辆及旅游外来车辆的停放。停车场应配备自动收费系统,所收费用除日常维护外,按比列缴纳村集体,带动群众增收,促进xx经济发展。

(六)人居环境改造建设

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生态宜居这一突破口,结合xx地理、气候优势(天气炎热),加之我村全为旱厕,环境需进一步改善,同时为提高农牧民群众生活条件,建议将愿意改造的农户进行卫生间浴室、厕所、给排水、化粪池建设。

(七)技能培训

根据示范村建设实际需求,围绕增收致富,提高自身劳动技能,着重在民族特色产业、手工业、民宿或酒店管理、服务、运输等方面为xx发展培训所需人才。

(一)区位优势。xx村位于乡政府3.5公里处,通水泥路,距离国道318线仅27公里,距县城90公里;海拔2680米,现有xx民居、石摩、古民宅等旅游景点;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是休闲、旅游、度假首选地。

(二)政策优势。由于xx村目前还未进行开发,正值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人居环境改造、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可塑性。

(三)旅游、生态优势。我村目前无任何轻、重工业产业,属原生态、无污染地区,风景秀丽、水果丰富,民风淳朴,是发展打造水果之村、休闲、旅游、度假的圣地,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存在巨大潜力。

(四)交通优势。根据国家“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拟定于“十四五”期间建设xx至中林卡乡公路或xx至八宿林卡乡公路,将投资几亿资金,项目建设期,将会为我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为xx交通发展提供了便利,为村庄今后旅游发展提供保障。

该项目计划投资xx万元,全部申请乡村振兴美丽村庄建设专项资金,不足部分将继续努力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或按项目轻重缓急逐步实施。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篇六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和农村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村庄产业规划。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模式、不用城市标准和方式建设农村,做到依山就势、聚散相宜、错落有致,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引导农户向中心村集中,新建房屋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政策规定标准,严禁村庄规划区外新建房屋。

2、整治农村环境。对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确定拆除的危旧房屋、猪圈、厕所、院墙必须无偿拆除到位。对村庄内河流、沟渠、池塘进行清污,对村庄内水塘进行扩挖,房前屋后垃圾进行清理。对村庄内现有树木(特别是古树)进行保护,利用不宜建设的废弃场地和路旁、沟渠边、宅院及宅间空地,采取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茶园等形式进行绿化。对村庄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杆线进行整理,确保杆线整齐规范。结合环保、清洁工程、小农水、沼气等相关项目,全面改造农户旱厕,具备上、下水条件的改为水冲式。由村民理事会牵头,确定卫生保洁人员或采取轮户保洁办法,配备垃圾清扫收集工具,建立卫生保洁、“门前三包”等制度,督促村民主动做好房前屋后卫生保洁,自觉清除村庄内垃圾杂物,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公共活动场地、道路、河道无垃圾、无杂物。

3、统一房屋风貌。按照“江南民居、微派”建筑风格,对已建房屋进行统一改貌,墙以白色为主、瓦以灰(红)色为主、屋顶以坡面为主,美丽乡村示范点房屋风貌统一率要达100%。整治过程中,对连片红瓦的可以保留。新建房屋要严格按照住建部门提供的建房图纸,统一“白墙、灰瓦、坡面”的建筑风貌。

4、完善基础设施。根据镇村联动示范镇建设规划,镇村联动工程重点建设“一线一面一街”即:316国道石陂入口至镇区一线景观、绿化亮化、排水排污设施建设,高阜村摆嘴头新农村建设点延伸至生态商贸街延伸街道及休闲广场建设,镇区老街街道排污排水管网及房屋立面改造提升建设以及沿河线一线景观、绿化亮化建设等。

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农户住宅布局、村民经济社会活动需要以及乡村特点,2015年重点实施高阜镇的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结合乡(镇)村联动示范乡(镇)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村内道路建设,村庄内主干道路(或环村道路)宽度一般为3.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并培护路肩;对入户等支线道路,采用混凝土或碎石、鹅卵石等材料铺筑,路面宽度原则上控制在1.5-2.0米。根据实际需要,在村庄主干道路及公共活动场所安装路灯,路灯间距一般为35至50米,灯具高度6-8米左右。建设村民休闲广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村庄内实行集中供水,自来水入户率要达到100%。按照雨污分流的.要求,采用建设明沟、暗沟或铺设管道等方式,使雨水能就近排入池塘、河流;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设施,生产生活污水由管道收集,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结合自然村落布局和村庄人口分布,原则上每10-15户配置1个垃圾桶,每个村庄至少建设1座以上垃圾收集房。根据实际需要,在公共活动场所适当位置建设公共厕所,原则上每个村庄不超过1座。公共设施建设占地,由示范点所在村民组内无偿调剂平衡,不予资金补偿。

5、配套服务功能。按照中心村建设标准,美丽乡村示范点配置“11+4”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11项公共服务包括中小学、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或文体活动室)、图书室(或农家书屋)、乡村金融服务网点(或便民自动取款机)、邮政所(或邮政便民点)、农村综合服务社(含农资店、便民超市2项)、农贸市场(或集贸点)、公共服务中心;4项基础设施即公交站、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设施、公厕。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应尽量布置在村庄几何中心附近,方便居民使用,对兼有对外服务功能的设施,宜布置在交通便利的路旁或村口。“11+4”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由项目主管部门制定布点规划和建设、改造标准,确保各项服务设施建成使用、发挥效益。

6、做强产业支撑。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大力发展烟叶、草莓等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村。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串联美好乡村旅游线路,发展星级农家乐,做强旅游休闲产业村。依托村级现有传统工业基础,积极发展木竹、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做强工业特色村。挖掘乡村文化元素,对村庄内的古树进行保护,对村庄内古民居、祠堂、牌坊等历史遗存予以保护性修复,做强文化特色村。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篇七

按照净化、洁化、绿化、亮化、美化、序化“六化”和环境秀美、布局优美、产业精美、生活富美、服务完美、社会和美“六美”要求,深入开展农村水环境整治,突出抓好重要节点建设,进一步优化村庄建设布局,通过扮靓“景”做亮“点”,凸显村庄特色。

(一)夯实农村环境基础,建设环境秀美乡村。把环境秀美乡村创建作为“六美”乡村建设的工作重点,深化村庄环境整治,大力实施水环境治理、养殖污染治理、户厕改造、村道硬化等项目。积极创建市级生态村,深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庭院、道路、河道、村庄综合保洁工作。大力开展村道沿线、水体沿岸、活动场所、农户庭院、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净化、洁化工作,鼓励种植香樟、桂花、胡柚等乡土树种,抓好安置点和新建房的“赤膊墙”粉刷和生活污水设施建设。

(二)推进村庄建设规划,建设布局优美乡村。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结合“三改一拆”工作,有序推进危旧房改造,拆除村内破旧房和违法建设,着力打造“无违建”村。加快空心村整治,推动农民建房整齐有序、布局合理,积极引导农民到安置点、安置区建房,促进人口向中心镇(村)聚集。

(三)彰显乡村特点特色,建设产业精美乡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鼓励和引导农民从事来料加工、农家乐等二、三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家庭农场、乡村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

(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生活富美乡村。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异地搬迁和农民素质提升等工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盘活和经营好房屋、山场、林地等集体资产,探索建立宅基地收储和管理等制度,发展物业经济,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较快增长。

(五)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完美乡村。统筹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成集管理、教育、服务、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服务中心,加速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均衡化发展,大力实施农村公路联网、农村饮用水安全等工程项目,切实完善农村文化教育卫生设施。推进社保救助广覆盖,积极组织实施新农村合作医疗、居家养老服务和银龄互助、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做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

(六)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建设社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坚持“三个一”村级工作运行机制。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村级组织和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切实抓好平安__工作,不断完善基层网络建设和社会矛盾纠纷协调处置机制,深入推进“平安村”、“法治村”建设,逐步实现平安__长效化。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篇八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镇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背街小巷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建设绿色乡村,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并全面实施硬化、亮化工程,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农村建设。

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刷白树木、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背街小巷及门前“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加强对保洁队伍的管理,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背街小巷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村内各小组配备2名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工作,村保洁员优先从低保户、特困户中聘用。保洁员工资主要通过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方式解决。

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尤其要对进村路和主巷道进行改造,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2、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对村内年久失修及影响村容的房屋,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行翻新重建。

3、加强文化历史遗迹保护工作。对村牌楼进行刷新,精心保护修缮横阵文化遗址,努力把历史文化元素保护好。

(三)基础设施配套。

1、实施硬化、亮化和排水工程。对村内未硬化的巷道,全面进行硬化、亮化,建设排水设施,并逐步向xx老城巷道延伸。

2、实施农村改灶工程。加快调整农村能源使用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秸秆还田,鼓励使用液化气、电磁灶等,逐步解决柴草做饭、烟熏火燎的问题。

3、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实现村内无一例旱厕。按照“三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的标准,加快双瓮式改厕、水冲式卫生厕所或沼气厕所的建设,每年有计划地进行实施,整村推进,争取在两年内基本达标。

(四)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1、加强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在已有的办公活动场所的基础上,计划在进村路北、高速夫水出口南建设集办公、村务公开、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群众活动中心,使之成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同时要在广场西南角安装大型led显示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2、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按照“五个一”(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处文体广场、一所农家书屋、一面文化墙、一支农民文艺队伍)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加强农村医疗和教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合作医疗标准化卫生室监管水平,建设标准化横阵幼儿园,不断改善辖区居民就医、上学条件。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从20xx年7月开始至20xx年7月结束,共两年。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启动阶段。(7月)。

通过黑板报、墙体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群众自觉地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8月—9月)。

8月底前,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活动,各组清理巷道“三堆”、门前杂物、巷内积存垃圾,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

9月底前,召开xx村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情况通报会,对各组整改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直至达标;选定合理地点建设垃圾填埋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制定村卫生管理及垃圾收集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第三阶段:全面建设阶段(10月—12月)按照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环境治理、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四项创建工作。20xx年年底前,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长效规范管理机制,各项创建任务基本达到标准。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年底前,村各项重点建设基本完成,要达到日常管理不断提升,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第四阶段:全面提升,实现目标。(1月—7月)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进行查漏补缺,并提出整改方案,积极整改,不断完善。确保两年目标中的四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

四、工作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xx村两委会采取有力措施,明确职责分工,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资金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篇九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突出乡镇及星级村改造升级,沿线重点村提档达标,点线面结合、以点带面、连片逐步推进,初步构建以乡(镇)直村和示范村为引领,重点村为骨干,达标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打造精品,努力建成产业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乡村布局结构,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杜绝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同时还要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县直各相关部门牵头,各乡镇配合,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上下联动,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美丽乡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治村屯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管质量,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六美”乡村。力争利用三年时间,打造示范村16个、重点村48个、达标村22个。其中:2015年建设示范村4个、重点村16个,达标村6个。示范村,主要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在安全饮水、村内道路、护屯绿化、住房庭院、致富产业等方面实现全面提档升级。重点村,经过三年建设,在主要民生项目上取得明显进展。达标村,主要对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经过改造提升,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四、主要任务。

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抓好主要公路沿线村庄的道路绿化、垃圾处理、边沟硬化、庭院围墙建设、规范柴草堆放、景观设置、墙面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面貌、打造亮点,辐射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努力提升乡村“美丽指数”。重点从六个方面入手,完成22项任务。

1.编制美丽乡村规划。遵循“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原则,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足乡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加快编制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并细化住房、道路、污水垃圾处理、庭院围栏、绿化、美化、亮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时序和要求。

(二)基础设施建设。

2.改造农村住房。继续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消灭d级危房。2015年计划改造泥草房1238户,力争到2017年泥草房改造率达到90%以上。示范村要提高住房建设标准,发展新型节能住宅;重点村要实施住房更新改造工程,通过更换砖瓦房屋顶和保暖门窗等方式,进行全面改造,实现房屋整齐美观。

3.硬化村内道路。加快改善村屯出行条件,着力提高硬化水平。示范村主街、辅街和巷道全部硬化,主街路肩实行砖砌、砂石铺筑硬化;重点村主街和辅街做到硬化,辅街巷道平整维修,夯实硬化基础;达标村主街做到硬化,辅街全面平整改造。

4.改造升级通村路。强化通村道路建设,改造完善通村路,中心村公路通村率达到100%。2015年,重点对破损严重的通村路全面改造维修,实现入村道路顺畅通行。

5.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人畜饮水水源地及周边保护,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15年建设农村饮水工程46处,新建水源井32眼,配套水处理设备41台套,管网铺设46处,解决69个屯2.1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到2017年,力争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检测中心1处,实施定时定点检测,并对既有管线进行升级改造,确保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

(三)村容环境整治。

6.搞好垃圾处理。成立专业清扫队伍,配备运送车辆,并采用集中填埋方式就近处理,垃圾定期清运填埋。力争到2017年,示范村内垃圾箱设置率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其中:2015年,在林甸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连片收运工程,10个村、2.1万人受益。采取沉淀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力争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30%以上。)。

7.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鼓励企业、有条件的行政村发展秸秆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等项目。示范村大力推进节能改灶工作,推广使用电能、液化石油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推进城市供热管网向城郊村延伸,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集中供热、新型清洁能源供热。有条件的村要引导农户建设室内厕所,鼓励原有房屋进行室内改厕;重点村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普及率,引导农户建设室外卫生厕所;达标村引导农民利用清洁能源,室外厕所基本标准化。

8.推广规模化养殖。加快“三进三退”步伐,引导畜禽退出庭院、退出村屯、退出散养。积极推进改圈工作,鼓励养殖大户在生活区外规划建设养殖小区,改善村内居住环境。力争到2017年,建设规模养殖场100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00个,中心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其中:2015年计划建设规模养殖场15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5个。

9.规范柴草堆放。积极引导村民,在村外指定地点集中规范存放柴草垛,支持村民在院内建设封闭柴草存放设施,确保村内、院内干净整洁。(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住建局、农业局)。

10.改造庭院围墙。大力推进庭院美化工作,以中心村为重点,引导农户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墙。示范村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高标准建设“花园式”庭院;重点村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栏,入户通道实现硬化;达标村主街建设外形统一、标准一致的庭院围栏,全面美化村容村貌。

11.实施绿化美化工程。重点对村旁、宅旁、路旁及零星闲置地块进行绿化美化,示范村屯注重合理搭配树种,突出绿化美化效果,庭院栽植果树、花卉或种植绿篱;重点村屯内主要道路全部绿化,村屯内及四周零星闲置地块全部植树绿化。力争到2017年,造林1.8万亩、绿化中心村80个,中心村树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其中:2015年造林0.8万亩,绿化中心村16个。

12.村内亮化工程。根据村内道路硬化基础,重点改善村屯主要街路和公共场所照明条件。力争村内主街和公共活动场所安装新型节能路灯,方便农民出行,定期检验维修,保证完好使用。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篇十

为深入推进我镇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我镇整体形象,根据《凤山县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的总体部署和《清源镇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规划(20xx-20xx年)》,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打造精品”的总要求,打造团山、万宝、新发、延河4个产业精品村,打造“团山—万宝—新发—延河—兴安”22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带,培育星光、盘龙2个文化特色村,形成“平安—盘龙—星光”等村庄连片重点特色旅游区块,通过以点带面、以线带面,全面提升我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力争创建哈尔滨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镇。

(一)着力推进村庄优化整合。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的要求,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分类推进村庄整治,努力提升农民居住条件。

1、建立健全规划体系。依托县级总体规划,结合清源镇实际,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形成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精品村(万宝村、团山村)、特色村(星光村、盘龙村)、中心村(延河村、平安村)、提档村(新发村、顺兴村)村庄发展规划为基础的规划体系,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注重把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环境保护、民生工程等有机结合,使规划引领美丽乡村科学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自来水改造工程。彻底改善城镇居民吃水状况。投资238.2万元,启动供水新管网建设,延河中心村建自来水井房1座、配套供水设施,入户管线18930延长米。万宝、团山、新发3个村铺设管线14400延长米。二是实施道路硬化工程。投资983.2万元,硬化延河村屯内路7.6公里(中心村4.7公里、西岗屯2.9公里),达到城镇内道路硬化全覆盖。延河中心村铺步道板22800平方米,延河村、万宝村、新发村铺边沟17120延长米。

(二)着力推进人居环境提升。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努力构建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

1、深入实施环境整治行动。深入推进以“两清两治一绿”(清理垃圾、清理河道、治理污水、治理六乱、村庄绿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延河中心村等重点村成立专职环卫队,配备环卫设施,配足配强保洁员,加强环卫一体化建设,延河村、万宝村、新发村建垃圾填埋场各1个,安装垃圾箱160个,重点抓好日常垃圾“日日清”工作,重点抓好资金保障和督查考核工作,初步形成农村环卫长效管理机制。

2、加强农村优美环境建设。投资550万元,延河中心村建休闲广场7150平方米、安装路灯100盏。万宝村实施湿地公园二期建设,修护坡2000平方米、建橡胶坝、景观小品等。新发村改建休闲广场1万平方米,铺彩砖6000平方米、硬化篮球场600平方米、修绿地1000平方米,安装广场灯8盏、体育健身器材10套。万宝、团山、新发等6个中心村栽植绿化树10000株,铺草坪6000平方米,栽果树2000株。建设城镇新型住宅区,计划投资1728万元,在柳河粮库原址,建设新型住宅9600平方米。

(三)着力推进农民创业增收。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推进产业集聚升级,拓展农业产业功能,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构筑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围绕稻米、果蔬、肉鸡、苗木四大主导产业,计划投资2294万元,重点打造“一带三园五区”。“一带”即以22公里铁通公路沿线村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带;“三园”即团山特色果蔬示范园200亩、万宝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4000亩、新发水稻现代农业示范园3000亩。“五区”为以星光村现代养殖小区为代表的万宝、团山、顺兴、福山5个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2015年团山果蔬园新建大棚6栋、720平方米;万宝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扩建380亩,积极发展水田农机合作社,引进稻米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稻米产业。实施星光现代化立体养殖小区二期建设工程,新建大棚4栋、5000平方米,配套库房、办公区、生活区各200平方米,粪便处理区400平方米,硬化净道、污道各1000延长米,建设小区与小区之间隔离水塘、绿化带12000平方米,建成花园式养殖小区。对万宝、团山、福山、顺兴4个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提档升级,维修鸡舍20栋、维修道路1200延长米,更换栅栏1500延长米,修边沟1200延长米,购刮粪机、热风炉2套,建饲料仓库1座。扶持黄牛和绒山羊养殖,引进有机生物肥生产项目,延伸产业链。

2、提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发挥延河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申报万宝村、盘龙村省级美丽乡村旅游扶贫村,重点抓好万宝村采摘园观光游、盘龙村垂钓休闲游、星光农庄农家乐等特色旅游业开发建设,形成乡村绿色生态旅游链条。

(四)着力推进文明乡风培育。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加强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积极引导村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积极实施乡风文明“五个一”活动,即开展一项主题教育、一项德育计划、一个文明结对共建活动、一批“星级文明生态户”评选,一批文明村创建,全面提高农民文明素养。以农村基层活动场所为依托,建立一批农村业余文体活动队伍,组织“欢乐进农家”等系列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2、促进乡村社会和谐。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保障等公共事业配套能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深化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民主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1月至3月)。积极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发动全镇各村委会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提高“美丽乡村”创建质量和参与度。

第二阶段:推进创建阶段(20xx年4月至9月)。全镇各村委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使乡村环境整治持续改善,镇村面貌明显改观,富民工程全面实施。

第三阶段:全面深化阶段(20xx年10月至2015年12月)。积极打造我镇“美丽乡村”典型,巩固改造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建设工程,镇党委、政府是实施主体,村“两委”是创建主体。镇里建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计划安排、指导协调和督查考评,同时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由党支部书记和村民主任负总责,各网格组长、驻村干部要负责指导联系村各项工作的落实,镇各站、办负责创建工作的业务指导,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篇十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深入推进我省美丽乡村建设,根据《xx省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项目化精细化申报管理的通知》(民生办〔xxxx〕xx号)和《xx省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完成“十三五”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激发美丽乡村内生活力、凸显美丽乡村建设人文内涵,促进美丽乡村的互通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五大发展美好xx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根据《xx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xx省农业农村厅关于xxxx年度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计划xxxx年全省建设xxx多个省级中心村,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力争到xxxx年底xx%以上的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为《xx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xxxx-xxxx年)》中提出的到xxxx年所有规划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把政府引导与农民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坚持农民有需求、政府就推动,农民愿意干、政府再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防止政府大包大揽、农民被动参与,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引导、群众共建共享的局面,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科学规划,彰显特色。根据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结合乡村建设发展特点,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规划建设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体现乡村特色,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展现田园风貌和弘扬传统文化,防止照搬城市建设模式,杜绝形成“兵营式”布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确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各地发展基础、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由省和市县分层推进中心村建设,立足现阶段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村实际,合理确定建设任务,科学有序开展建设,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大拆大建,不贪大求洋,不“归大堆”、造“盆景”,着力打造一批类型多样、风貌各异、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

——坚持突出重点,逐步提升。坚持循序渐进,区分轻重缓急,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从农民最期盼、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大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抓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等,达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清爽爽的要求。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以宜居宜业宜游为方向,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发展特色产业,塑造乡村特色风貌,提升建设水平。

——坚持统筹联动,立体推进。抓好工作统筹,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林业增绿增效行动计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社区建设、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治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努力形成整体效应。特别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相衔接,优先把符合条件的贫困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政策叠加作用。引导社会参与,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合作开发、结对共建、捐资捐助等方式,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二、重点任务。

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目标,重点完成垃圾污水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亮化等建设任务,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村庄保洁要到位,不得使用敞口垃圾池、敞口垃圾房等不环保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生活垃圾应及时收运,不得乱堆、乱放,严禁就地就近简易填埋和焚烧。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垃圾分类方法,建立以县域或乡镇为基础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在此基础上,按照住建系统牵头部署,推进原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中的垃圾治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xx%以上,基本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

污水处理。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农村生活污水要首先着眼于综合利用,对于无法利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要因地制宜建设处理设施,选用成本低、易管理、效果好的污水处理方法,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采用以渔净水、人工湿地、氧化塘等生态治理模式。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城镇近郊的农村延伸,离城镇生活污水管网较远、人口密集且不具备利用条件的村庄,可建设集中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人口较少的村庄,以卫生厕所改造为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杜绝化粪池出水直排基础上,就地就近实现农田利用。

在此基础上,按照生态环境系统牵头部署,推进原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中的污水处理,实现全省所有乡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

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结合“十三五”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扩大农村自来水使用覆盖面,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卫生改厕。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梳理规范电力、通信等各种线路杆线,有序堆放杂物,实现村庄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

道路畅通。结合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通村主干道路拓宽改造和村内主干道路硬化,提高畅通水平。

河沟渠塘疏浚清淤。整治疏浚河沟渠塘,加强桥涵配套,实现水系畅通、水体清澈。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简易适用的要求,利用现有设施,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项目,统筹改造或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进村入户,有效提高宽带普及率。

村庄绿化。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庭院和村庄周围绿化,以乔木、乡土树种为主,灌木为辅,不得用财政资金铺设人工草坪、栽植名贵树种,村前屋后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茶园等,改善村庄生态环境。

村庄亮化。在村庄主干道和公共活动区域,利用多种方式安装路灯,进行适度亮化。

三、实施步骤。

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周期一年半,实施步骤分为申报、规划、建设、管护四个环节。申报环节主要是采取竞争申报方式确定每年建设的省级中心村,由乡村自主申报,经县级择优初评、市级预审、省级审核确定。规划环节鼓励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编制方式。中心村布点规划修编和建设规划编制,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农民群众意见,确保规划符合农民意愿。力争做到多规合一。建设环节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坚持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原则,引导农民筹资筹劳。创新美丽乡村建设机制,对于投资金额不大、施工技术含量不高、村民能够自建的项目,鼓励和支持村民自建。管护环节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发动农民主动参与后期管护工作,通过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划分管护责任区等方式,明确村民的保洁义务,落实管护责任,让农民自己动手共建美好家园。

四、工程管理。

按照“民生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如期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各项任务。

(一)压实工作责任。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形成整体推进合力。切实把压力和责任传导到每个层级,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县级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主体,要实行县委书记、县长负责制,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扎实做好规划编制、进度安排、资金统筹、组织动员、推进实施等工作。乡村两级要重点做好群众发动、政策宣传、项目实施等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要素保障。

投入保障。落实好省市县三级专项资金投入,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xx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x北片区给予倾斜。完善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投融资机制。

用地保障。省每年安排到市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确保有不少于x%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省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优先安排被拆迁农户安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农村预留不少于xx%的非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指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用地内涵挖潜,盘活乡镇政府驻地土地存量资源,通过旧房、旧村、旧厂改造等方式,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乡镇建设集贸市场,开发建设居住小区。县级每年安排给乡镇一定数量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支持有需求的乡镇开发建设。继续探索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收益管理和返还机制,确保获得的增减挂钩收益全部返还项目区农村,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创新体制机制。

按照“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要求,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长治久美。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够通过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积极运用市场化办法,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村庄规划建设、垃圾收运处理、厕所粪污清掏和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县、镇(乡)两级规划管理机制。落实村镇建设管理员队伍建设,确保规划建设有专人管理。村庄应设置规划建设协管员,可由大学生村官或村主任兼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乡村规划师服务制度。

(四)广泛发动农民群众。

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通过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障农民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强化督查考核。

强化督查调度,根据《xx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办法》,对纳入省级中心村、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进行考核验收,重点督促工作落实、建设管护机制落实,主体责任落实的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列入清单、明确责任、挂账整改,对逾期未完成任务的,实行重点调度。严格考核奖惩,健全完善美丽乡村建设验收评价体系,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省管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对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安排上给予适当奖补。

(六)加大宣传力度。

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采取公益广告、美丽乡村评选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宣传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显著成效、典型经验和政策举措,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热情。

五、项目公开。

按照《xx省农业委员会推进农业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要求,重点公开批准服务、批准结果、招标投标、设计变更、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等x类信息,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明确主体、落实责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篇十二

今后三年,xx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把xx镇新农村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生态化的后花园,成为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的新型代表,成为继九峰山、紫石片区之后的全区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典范。

(一)规划指导。专门组建包括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和国土、规划、城建等部门在内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开展xx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xx镇农村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镇绿化景观设计整体规划等规划设计工作,为xx镇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二)基础先行。把基础设施放在主导的位置,全面加快交通、配套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功能。

(三)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底蕴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突出海洋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四)生态优先。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五)示范引导。根据总体规划和村庄特点,分类确定试点村(社),分别在村庄环境整治、“农家乐”旅游发展、村落文化打造等方面选择试点村(社)、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用三年时间打造第一批示范村庄、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

根据总体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和方法,三年内重点开展基础、文化、环境、产业四大工程,全面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基础。根据总体规划及各项具体规划,进一步梳理全镇各村(社)水、电、路及配套设施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明确近三年重点实施项目。(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建办、各村社)。

(二)文化工程。充分挖掘并保护各村社的历史文物、文化素材,设立具有xx特色的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展示馆,突出主题,完善细节陈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标志系统的建设,设计优质、吸引一定客源的游览线路,强化洋沙山风景区管理和沙滩文化打造,实现文化内涵提升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社事办(文卫)、文体站、各村社)。

(三)环境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村庄环境改造,改善村庄整体环境。特别是要加大对违章建筑、危房、破旧房屋的拆除力度,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由村(社)集体收购、收租的形式,统一整理拆除后的边角地,拓展村庄发展空间。探索建立服务外包的方式,提升洋沙山风景区管理水平。(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管办、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各村社)。

(四)产业工程。全面实施xx镇新兴产业建设行动,推进镇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现代信息业、国际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构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牵头领导:周庆海、王国芳。责任单位:经济办(工业、农业)、招商中心、旅游办、各村社)。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镇长任组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挥协调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协调,从项目设计、项目安排、项目布点等方面进行统筹把关。具体工作任务逐一落实牵头领导、责任单位,重大项目分别组建项目专项工作组,确保各司其职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重点做好项目推进的政策处理和群众思想工作。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各单位、各村社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考核。

(二)多措并举,保障要素。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进一步优化镇级财政投入结构,加强与区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利用现有投融资平台,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城建建设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管理,提升品位。进一步完善镇招投标中心运作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管理,强化质量监督,努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建筑、一批新的城镇景观和一批精品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提升城镇面貌长效管理水平。

(四)宣传引导,构建合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宣传科学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努力营造全镇上下齐心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篇十三

暗楼村座落于金乡县县城南2公里,是我省有名的设施葡萄基地,位于市林业生态产业示范区的中心。对暗楼村及周边片区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建设美丽城郊、旅游休闲农业、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打造旅游城市的需要。根据济宁市美丽乡村及示范片区绿化提升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以下绿化规划纲要。

坚持规划先行,根据村庄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规划美丽乡村提升绿化建设,因地制宜,细化村庄点、线、面的绿化,高标准绿化,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档次。

二、绿化原则。

1、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兼顾绿化、美化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2、合理搭配树种,注重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相结合,做到层次错落有致、色彩丰富及季相变化。

3、保护优先,突出村本改造特点,彰显历史文化和水乡特色。

三、绿化标准。

1、行政区域内整体绿化水平较高,林木覆盖率25%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30%以上。

2、所有入村道路两侧栽植1-2行乡土乔木树种并适当配置常绿灌木和花草。村内主街道栽植1行以上乡土乔木树种并适当配置常绿花灌木;小街小巷因地制宜乔灌花结合,应绿尽绿见缝插绿。新栽植苗木选用米径3公分以上的高大乡土乔木,做到规格适中、主干挺直、分支均匀、树形优美。

3、村庄内空闲隙地、废弃宅基地、坑塘周围、沟渠两侧等适宜绿化地段全部植树绿化。

4、村庄庭院及房前屋后因地制宜植树绿化,村内80%以上的农户庭院栽植乔、灌、藤、果等植物。

5、建设500平方米以上的休闲广场1处以上,广场绿化率30%以上。

6、村庄周边利用零隙地块、河流水系、围村道路、防护林网等因地制宜营造经济林、用材林围村林带。

7、行政区域内宜林荒片荒滩绿化率80%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90%以上。

8、树木产权落实,配备专兼职管护人员,树木管护到位,树木生长良好,古树名木保护良好,无严重病虫害发生和人畜损毁林树木现象。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篇十四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四个富有”城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要求,现就2017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四个富有”城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逐步提升,统筹联动、立体推进”的原则,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与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结合起来、与实施精准扶贫脱贫结合起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调推进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十三五”时期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从今年开始,用两年左右时间全面推进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到2020年,力争80%的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广泛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到2020年,力争90%以上村庄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我市的主要目标是:市辖区中心村建设、自然村环境整治在2018年前完成省规定的目标任务,枞阳县中心村建设、自然村环境整治在2019年前完成;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与省同步完成。

2017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聚焦水电路,整治脏乱差,全面推进美丽乡镇建设,整治建设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16个;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建成省级中心村25个、市县级中心村18个;扎实开展整县推进试点,广泛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确保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打造铜陵美丽乡村新亮点。

(一)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根据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顺应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进一步优化中心村布点规划,确保布点建设的中心村成为未来农村人口的永久居住点。统筹考虑乡村布局、地形走势、山河水系、历史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因素,修编乡镇建设规划,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确保符合实际、顺应民意、彰显特色。

(二)围绕“两治理一加强”,开展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

1.治脏。整治乡镇建成区道路、背街小巷、镇村结合部、集贸市场、河塘沟渠、居民小区、公园广场、公共厕所、建筑工地和学校周边等区域环境卫生,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2.治乱。治理乱搭乱建,严格按规划规范建房审批,加强违法建设整治,依法拆除违法搭建。治理乱停乱放,完善交通标识、导行设施和停车场地,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治理乱摆乱占,纠正占道摆摊、店外经营现象,清理、规范建筑材料堆场、煤矸石场、废品收购站等。治理乱拉乱挂,整治主次干道杆线,规范店招广告、过街横幅。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乡镇建成区通达水平,结合实施县乡公路畅通工程,贯通主干道,修缮破损路,整治低洼路,完善路灯、信号灯等交通安全设施,形成安全、畅通的路网。合理规划新建或改造集贸市场。鼓励开发建设居民小区,满足群众进镇居住需求,提升乡镇品味。因地制宜改造或修建居民文化健身场所,可独立占地,也可与街心绿地、公共建筑、学校体育设施相结合。提升绿化水平,重点强化道路沿线、城镇出入口、空置地块等主要节点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绿见绿,见缝插绿,大幅增加乡镇绿量。

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在"两治理一加强"的基础上,开展生活污水处理、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环境景观综合整治,塑造乡镇特色风貌。

(三)落实十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省级中心村建设

1.垃圾处理。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生活垃圾可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方式收运处理;其他村庄的生活垃圾可通过"户集、村收、乡镇处理"等适当方式,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技术就近处理。

2.安全饮水工程。结合"十三五"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打造"安全、卫生、清洁、便利"的用水环境,扩大农村自来水使用覆盖面。

3.卫生改厕。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或改造步伐,消除农村露天粪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0%以上。

4.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梳理规范电力、通信等各种线路杆线,有序堆放杂物,实现村庄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

5.道路畅通。结合实施乡村道路畅通工程,以多种方式实现村内主干道硬化,满足基本出行要求。

6.污水处理。以分散处理为主,通过分户式、联户式的办法,采用整体式粪池、三格式粪池等简易处理技术,就地生态治理。有条件和实际需求的地方,采用经济有效、简便易行、工艺可靠的无动力、微动力处理技术进行集中处理,靠近城镇污水集中收集系统的村庄可接入城镇系统集中处理。

7.沟塘清淤。整治疏浚河道沟塘,加强桥涵配套,实现水系畅通、水体清澈。

8.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简易适用的要求,鼓励职能部门完善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改造或建设农村便民示范社区。

9.村庄绿化。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和庭院绿化,以乔木、乡土树种为主,灌木为辅,慎用草坪,倡导自然式种植,推广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茶园等,提升村庄生态环境。

10.村庄亮化。在村庄主干道和公共活动区域,利用院墙、已有线杆等多种方式安装简易路灯,进行适度亮化。

市、县级中心村要重点落实垃圾处理、安全饮水工程、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5项建设任务。

(四)坚持"三个突出",广泛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

以干净整洁为目标,以清理垃圾杂物、清理乱堆乱放为重点,广泛开展自然村整治,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1.突出垃圾清理。清理村庄陈年存量垃圾,做到村庄无暴露垃圾;建立完善村级清扫保洁和垃圾转运长效运营体系,做到村内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2.突出四乱治理。对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乱拉、乱挂等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建立长效机制。

3.突出沿线沿边整治。大力开展村庄公路沿线和湖泊周边、景区周边的环境整治,做到路平、水清、村美,扮靓景区环境,彰显田园风光。

(一)省级、市县级中心村建设。市美丽乡村办牵头负责全市省级中心村、市县级中心村建设工作,相关部门参加,指导县区按照标准要求开展建设整治工作。力争11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设整治任务。

(二)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市住建委牵头负责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工作,相关部门参加,指导县区按照"两治理一加强"的工作标准,开展整治建设。力争11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设整治任务。

(三)自然村环境整治。市城市管理局牵头负责自然村整治工作,相关部门参加,指导县区按照整治目标和整治重点开展工作。力争三年完成全市所有自然村整治任务,年内实现农村环境显著提升。市美丽乡村办、市住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围绕今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落实资金保障,加强督查考核,建立长效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区)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按照"市指导、县区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的责任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县(区)政府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主体,要实行县(区)委书记负责制,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强化要素保障。市、县财政要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2016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主要包括省级专项资金、对上争取资金、市级专项资金、县区配套资金和社会资本。省、市级专项资金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相关部门和县区要超前谋划,重点围绕农村水电路修建、垃圾污水处理等编制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三)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坚持把尊重群众意愿贯穿始终,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切实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乡镇社居委等自治组织作用,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推行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的农村建设管理机制,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引导农民筹资筹劳,依靠群众力量建设美丽家园。

(四)强化督查考核。各牵头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责,围绕省(市、县)级中心村建设、建成区整治建设、自然村环境整治,落实日常督查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调度、加强指导督促、严格问责问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要严格目标考核管理,加大督查检查、绩效评价、考核评比和奖优罚劣力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安排省、市级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宣传引导。新闻宣传部门和各责任单位要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载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宣传,营造群众拥护、社会关注的浓厚氛围。要及时宣传报道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工作动态和典型经验,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