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给父母立心碑散文(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3:46:58 页码:8
2023年给父母立心碑散文(实用15篇)
2023-11-18 13:46:58    小编:ZTFB

写总结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和巧妙运用,也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一种检验。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观点和经验,但要保持独立思考。总结范文的内容广泛,包含了各个领域的经验总结。

给父母立心碑散文篇一

我十八岁离家,今年虚岁三十八,算起来,迄今的人生里,一半时间都在外。这一半的时间里,驱使我不断离家远走的,无非是所谓“学业”和“事业”。父母在人前夸耀儿子时,所依据的也无非是这两点:学业圆满,事业小成。自己回想起来,也觉得这一切理所应当,从未想过另一种可能。可以说,前三十年,父母和我共享了它的荣耀,但是,从现在起,我们要开始分食它的苦果。

牺牲大片乡村和城镇、成就个别大城市的发展路径,造就了今日中国的基本格局,资源极端不平衡,机会极端不均等,迫使广大“不幸”生在欠发达地区的青年人少小离家,一窝蜂地扎堆“北上广”。从正面看,这是社会流动,是资源合理配置,殊不知,隐患早就埋下,代价异常昂贵。当年我兴冲冲离家,眼里只有异地、大都市与锦绣前程,却不知出来混,迟早要还。如今父母年迈,能见到我就是他们最大的福利,见不到我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折磨,我却吝啬得每年只给他们一两次见面机会。这就是代价,该是我们还债的时候了。

这是一个制度化、结构性地消灭人伦的年代,高铁、网络、中国电信,并没有让亲情更便捷。骨肉被分隔两地,血脉被拉长稀释,年轻人即使有心,也已经无力,在奔走求生的现实重压下,亲情早被挤压得所剩无几。亲子之情,天伦之乐,原本至高无上,任何人无权剥夺,却不料败倒在这坑爹的时代。

网上有人感叹:“这些年,我所有的眼泪都流在春节结束后,父母送我上车离家的时候。”情真意切,却万般无奈。

从父母角度来看,他们也有更多的理由牵挂子女。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后半句是说:如果子女一定要远游,也要有一个明确的、让父母放心的去处。可是,这恰恰是一个“无方”的年代,青年人漂泊异乡,身心无处寄放,不知道哪里才是真正的家。这正是让父母放心不下的地方。很多年,母亲担心我的早餐,怕我早饭没有着落,潦草应付过去,亏了身子,“不怕一顿不吃,就怕十顿不饱”。我常嘲笑她,说她本末倒置,用我的话说,“早餐是世界上最不重要的事情”,我有那么多人生难题、终极困惑你不关心,偏偏要纠结什么早餐。可是,今年,我体会到了她的深意。稳定的、营养均衡的早餐,正是“家”的首要标志,是“有方”的重要前提。对一个母亲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担心。

一位海外学子在日志上说:“我十九岁上曾发誓,父母去世之时守孝三年,如今我再发一誓,毕业后五年为期,纵弃前程锦绣,亦决然回家,以全人子之心。”还有人说:“有人问我,为什么上完学不留在大城市要回来工作?我说,因为家里有我的家人。我自认为,工作不是说签了牛逼的企业或者去了牛逼的地方你就牛逼了,工作不过是为了过一个自己喜欢的生活,我不喜欢去贡献自己的青春建设别人的家乡,等到爹娘老死还要赶着飞机回去,还不一定买得到票!”少数人的回归和反抗,让人钦佩,但另一个事实是,大部分人仍被时代裹挟,急惶惶踏上不归路,却忘了其实身后还有另一条退路。

“人生在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这话放在亲子关系上也成立,对父母来说,我就是他们的“面子”,我自幼学习不好,现在混迹广东,娶了媳妇安了家,在老家的县城,这些足够他们自豪了。但其实,我不过是一张“面子”,我一点都不实用,我只有观赏价值,基本没有使用价值,父母不要我的钱,我也没能力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相隔一千公里,每隔一星期或十天我和他们通一个电话,一两年回去一到两次,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半个月,对他们来说,我越来越只剩下象征意义。

万幸的是,我的父母还有一张“里子”——我的弟弟,他在首都,衣食无忧,他把父母接到身边共同生活,给他们吃穿,带他们看病,陪伴着他们,忍受他们的争吵和絮叨,他们也带着孙子,享着天伦之乐。弟弟可能没有那么多值得吹嘘的头衔,却是一个尽职贴心的“好孩子”,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甘愿牺牲的“里子”,才有了我这个逍遥法外的“面子”。但是,我越来越不能原谅自己,尤其当父母近六十岁,当父亲的父亲离世后,我越发意识到他们的孤独无助。做父母的,哪怕有十个子女,每一个也都是不可替代的,我不该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

“今生还能和父母见多少次面?即使父母活到100岁,你每年回家见一次,还能见多少次?”这条微博在网上广为流传,每个人都在默算自己的数字,每一个数字都触目惊心。亲情在倒计时,永别似乎近在眼前。

爷爷去世,我登上北去的飞机,躲在三万英尺的云底,以波音的时速追赶即将老去的老人,追赶逝去的亲情。此刻,我的父母们,他们还有我们,而我们已经成人。那一夜,我在手机上悄悄记下:平生第一次,我发现了比生命、爱情、正义、写作更重要的事情。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给父母立心碑散文篇二

很长时间没回家了。

偶尔回家,正看见父亲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

心里顿时升起一种莫名其妙的感动和亲切。靠着父亲手里的锄头,我们在艰辛中长大了。锄头的把很光滑,父亲摸在手里的感觉不知道象不象摸我们小时侯光滑的脊背。总之,小时候我们能扛得起锄头的时候,就缀在父亲的身后,一起在地里去翻弄我们的生活,晚上就光着脊背钻在父亲的臂弯酣酣大睡。

不与父亲在一起睡觉有30年的时间了吧,想起小时和弟弟双双卧在父亲身边的情景,再萌发出与弟弟父亲睡在一起的想象,自己也不觉哑然失笑。

对于土地的记忆,我突然苏生了过来,觉得应该去看看。

下午,我特意帮着父亲扛着锄头来到了这块父亲耕耘了大半辈子的土地上,这种感觉还是那么的亲切!

说实话,对于土地,我没有忘却,上初中时学过秦牧的散文《土地》,土地在我的脑海就有了一种深沉而厚实的印象。那时候,我为父亲,也为土地感到自豪。我还很清楚的记得那时我当着父亲的面读《土地》,父亲连连点头说我读得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变迁,土地陌生了,土地的印象也慢慢模糊了。

今年我和小弟分家,我们都得到了我们各自的土地,父亲的土地减少了很多,我们想减轻他的负担。我和小弟的土地也就是荒芜的代名词。可是,有父亲在,土地就不会荒芜。

父亲离不开土地!

父亲如果真的老到什么都不能干的时候,我想他一定会常常去土地上转转,那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情:一辈子了,终于从土地上解放了;可同时,又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痛苦,也许,他要永远离开土地而又回归土地。

有父亲在的土地,是一块成熟而厚重的土地;当父亲有一天回到土地之中去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将用一种什么心情来对待眼前的土地!

在我们的心里,父亲也是一块深沉而厚实的土地!

二、母亲的鸡雏。

母鸡又上蛋了,她还是不灰心,她总希望有一大群鸡雏。

可是,母亲近年来喂鸡就象无法摆脱的宿命似的——总喂不成器,不是丢失,便是死于鸡瘟,连她自己有时也说这是“命”了。

于是,我们又看着母亲抱着老母鸡,将画了的蛋放在鸡窝里,去实现她的愿望……。

隔了一段时间回家,听见小鸡“叽叽”的叫声,才想起母亲的鸡雏。问她,结果20多只蛋只出了4只鸡崽,我想这孵化率也太低了吧!

大约又有一周时间才回家,回家便发现母亲正在找鸡雏。问她,原来,四只小鸡已经只剩下一只了,其余的三只被不知被谁家的猫两天来全咬死了,母亲生怕这唯一的小崽儿再落入猫口,团团地寻找这幸存者,我说,老母鸡呢?母亲说老母鸡要产蛋了,它不带小鸡,还啄他它,所以小崽儿怕生,整天不敢出来见面。

我也赶快帮着找,其实我的心理已经不抱什么太大的希望。也许,这种结果再次验证了母亲不能喂鸡的宿命。

我想,这小家伙处境这么艰难,过早的被母亲抛弃了,它还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呢?而邻家的'猫又这么可恶。再说即使不被猫吃掉,它能顺利长大的机会也太少,比如是病死,或者是其它不得善终的结局都有可能。

因为想到希望的渺茫,自然对寻找小鸡也就不太热心。可是,母亲急得到处呵唤,连声嘱咐我把那只该死的大黑猫看好,我一边应着一边想:也许这就是一种态度,有些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而我更聪明的认为对于一个希望不大的东西我们应该果断的提前放弃,免得到时徒增不必要的悲伤!

母亲对我说,她要把它藏在我们的客厅里。因为客厅刚好摆弄了一下,整个屋子比较严实,猫不会进去。我当即就反对说:

“这不过就是一只小鸡雏呗,还需要这么费功夫!”

我甚至差点说出万一丢掉也就算了的话,不过没说。因为看到母亲护着一只小鸡的态度,多少也激起了我对弱小生命的同情。但是,一想到小鸡的将来,我又没有太多的信心!因为它要长大的路还太长。母亲要坚持,我也就不反对!

有些事本身是不对的,可是你坚持下去,说不定就对了;有些事情,你想着是对的,但你不坚持下去,到头来也成了错的。

母亲是不会去思考这么复杂的哲理问题的,她只知道小东西活着,就是一条生命,至于它能不能顺利长大,她没思考过。

母亲带着鸡雏,如同带着她自己的孩子。

我想:无论多么成熟客观的思考,都比不上一颗发自内心的同情弱小的心,因为那里面有对生命最细心的的呵护!

给父母立心碑散文篇三

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这么美丽的女孩儿,这么美丽的名字。做父母的如何舍得让她被世俗的口水淹没,如何舍得在她不幸的血液中种下,拈不掉的刺。这样一个脆弱的生命,被裹胁在世俗的洪流中,她本应被父母层层保护,如放进无菌室一般的照料,可是却在风口浪尖上被人议论。

或许父母的初衷并不是如此吧,或许只是营销的策略太过成功吧,或许是这个大时代的特色吧,或许人们真的忘记了应怎样当父母,做父母的应如何爱护幼子。

反正若是我,送出去的金币,不管是给了谁,不管他用去做什么,那是他的人品。而我的给予,是我的人品。

一笑的事被刷屏,不知道父母如何给年幼的孩子一个交代?

希望孩子长大了,可以一笑置之。

给父母立心碑散文篇四

我从不知道,也没想到,年近七十的母亲会拉父亲去拍了一套婚纱照。

打开影集一看,我不得不承认,照片拍得真漂亮!

影楼给他们提供了三套衣服。一套是西式礼服,身着黑色西服的父亲和披一袭白色婚纱的母亲携手并立,两人的神情显得有些拘谨,看得出来他们很紧张,我猜这是最先照的。另一套是大红色的中式礼服,这套短款上衣和曳地长裙就像是为母亲量身定做似的,愈发显出她娴静端庄的气质。旁边的父亲手执折扇,很有几分风流儒雅的书生气呢。还有一套是晚礼服,父亲穿白色西装,母亲着紫色长裙,背景是蓝色的大海,非常唯美。

母亲单独照的几张也很有味道,或是手握绢扇,或是捧一束鲜花,或是斜斜地执一柄油纸伞……一个娉婷少女的形象隐隐约约地出现在我眼前。

我忽然记起来我结婚前一晚,把租来的婚纱拿到家里,和闺蜜,还有妹妹,我们轮番穿了拍照……母亲在门口含笑站着,看了好一会儿。原来母亲的心里也藏着一个属于女孩子的婚纱梦啊!唉,说起来,母亲和父亲还真是没有一张像样的合影呢,他们结婚证上贴的只是两张拼在一起的一寸照片。

大概,做子女的都是和我一样粗心吧?我们的眼里只有那个整日为我们洗衣做饭、琐碎唠叨的母亲,却从未想过我们的母亲也打青春走过,也有一些女孩子的小小的可爱的梦想。

想到这些,我有些心疼,我曾经那么热衷于追求一个女人完美的生活,却不曾想过母亲也是一个女人。

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母亲也能与时俱进,怀着一份美好的心情,去赶赶时尚、追追潮流,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好事啊!

给父母立心碑散文篇五

多年以来,自以为教导儿子还算出色的我,忽然发现,自己一直走在一个误区里——我总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头上,并且不允许他违背。这个错误,我想是很多家长正在犯的。

每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喜好和意愿。但是在中国,几千年来,个人的独立性往往受了很大的限制,个人的意愿,经常要痛苦的深埋。

孩子不愿意结婚,怎么办?我想这不仅仅是我碰到的问题。仔细思考之后,我才明白自己以前一直在一个误区里,直到现在想明白了,还不愿意从里面走出来呢!

孩子有自己的.理想,无论这个理想我们是多门的看不上眼,也不能冷嘲热讽,怒目而视。这种态度是对待仇人才能有的,对待亲人,永远不能拿出来。要知道现在的歌星,在以前只能算是优伶而已,而现在,如果能让你儿子成为刘德华,恐怕让少活几年都愿意。当然了,如果你能够柔和、循循善诱的将孩子拉回咱所希望的道路上来,那最好不过。如果不能,那就包容孩子的一切吧,稍加鼓励,会让孩子高兴很久,让它们本来崎岖黑暗的路变得平坦和光明。

可能在孩子眼中,我们已经与很多恶词挂上了勾,狭隘、顽固、不讲理、落后……即使你还上网冲浪,登着小单排满大街转悠,自以为是多时尚阳光的老头,如果你不能尊重孩子的选择,你也会和上面那些词挂钩的。

爱人左一次右一次和孩子提起婚姻的事情,连我都听得烦了,儿子听久了,也学会了跟老人打太极,什么正在谈了,什么已经找到了,借口的花样繁多,保证不带重复的。我们的目标不过是让孩子自己快乐幸福,既然孩子认为不结婚反而更好,那就让单身下去,等到他野腻了,自己想安个家时再说吧!

推而广之,对于孩子自己的意愿,我们都应该尊重,如果他想创业,那就告诉他要加油不要轻易放弃;如果他想去做志愿者,那就告诉他要坚持不要怕苦;如果他想结婚,那就告诉他,宝贝儿,听到这话你妈和我比新娘都高兴。

给父母立心碑散文篇六

长大了些,上小学了。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样宠我了。如果不听话、顶嘴,父母二话不说,就是一顿痛打。要是小时候他们才舍不得打我呢!现在,我不小心说错了话,也会一顿打,就从这起,我开始埋怨父母。

每次弹钢琴,有一个错音就被打一下。一个小时下来,我的手已被父母打得红红的。从此,我几乎每天手都会被打红。就这样,日复一日,我贪玩亲后,手再没被打红过,也就是父母对我的严格要求,才是我被选上了“红星飘扬”。我一次进行了初赛、复赛、决赛和总决赛,虽然只拿了个三等奖,但我还是挺高兴的。如果我拿到二等奖,就可以收到去韩国首尔的邀请函,我的成绩和二等奖的成绩只是零点一分之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给父母立心碑散文篇七

父母的唠叨凝结着爱心的奉献,这是父母对子女的真诚呵护,发自内心世界的叮嘱。这是爱心的无私奉献,是父母示爱的特殊表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地听到父母无何止的唠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一个话题,可谓是不厌其烦地继续着,可是儿女们则是常常会表现的腻烦而反驳,甚至用一些冰冷的话语直接顶撞父母,让父母的大爱沉入大海。父母无奈地摇头而叹息,缄口不在唠叨……这种“唠叨”的状态可以说曾经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这种“爱抚”叫人记忆犹新,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越发活跃,让人无法忘怀——那是父母对子女们的一种特殊关爱的展示。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向你展示爱的,用真情抚慰于你的就是父母亲。在儿女的身上凝结着父母的所有爱,父母把一生的大爱全部无私地奉献给了儿女们。儿女不管长到多大,在父母的心里,儿女总是那么的可爱,永远长不大,需要老人去抚慰,去呵护,唯恐儿女听不清楚,需要不断地重复,再重复地去叮咛嘱咐,千万别忘记,时刻谨记于心中。这是天下父母的共性,也是展示爱的一种特殊方式。我们从记事的那天起,就不断地聆听着父母的“唠叨”,有些话语成了口头禅,让我们没齿难忘:“孩子多吃点,把身体搞好!”

“孩子,天气冷了,多穿点衣服!”

“孩子,出门要注意交通安全!”

“孩子,出门在外要与人为善,让一步天地宽广!”

“好好过日子,别闹意见!”

“有时间多回来看看——”

……。

随着岁月时光的移动,父母的唠叨话题也在不断的变化,从孩提到青壮年,就是过了半百,老父母健在,这种承载爱心的“唠叨”也不会中断,仿佛那悦耳的风铃在耳畔不停的重复着……这是人间大爱的一种表达,也是人间无私大爱的一种真诚奉献。这种爱发自内心底处,如钻石一般闪闪发光,照耀着人间天堂。有这样的“唠叨”是人一生的幸福,幸运所在。谁不想这种“唠叨”一直伴随着我们走向未来,有这种特殊的关爱,我们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快乐!

这种关爱的“唠叨”就向赛场上的接力棒,在人生的舞台上一代一代传递着,那充满爱心的“接力棒——唠叨”,不知不觉地从父母的那里传承到我们的手中,对自己的儿女重复着父辈的传家宝——唠叨,我们毫不吝惜地发挥着“唠叨”的爱心作用,把所有的爱无私地奉献给儿女们,让他们从“唠叨”中感悟父母的爱心所在,父母的真情寄托。

“唠叨”是来自内心世界的真情涌动,承载着无限的激情与爱抚,就向大海的'波涛与海岸的亲吻一样,富有情感,那样的亲密,那样的充满力量,发出震撼世界的呼唤——我爱你!这富有真挚情感的话语无休止地重复着,传递着人间的真情与爱心的能量,这是人间大爱的真正展现——孩子,我爱你!

给父母立心碑散文篇八

因为是父母,所以注定要忍辱负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因为是父母,所以在餐桌上只吃咸菜,青菜这些廉价的菜,偶尔吃顿肉,也都夹在我们的碗里。说自己不爱吃肉。长大以后才明白,这善意的谎言里包含着多少沉甸甸的爱。

因为是父母,所以总是省吃俭用,每逢过年,都把我们打扮的光鲜靓丽,而自己几年也很少添一件新衣,经常告诉我们,“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一世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诉我们,再苦的日子,也要过得有滋有味。

因为是父母,所以生病时从不敢躺下休息,长大以后才明白,上有老下有小有那么多的事要做,他们不能歇着。当风雨来临的时候,他们总是张开双臂保护我们,不让受一点点的.伤害,而自己却遍体鳞伤。独自承担所有的苦痛,在我们面前总是乐呵呵的。

因为是父母,在他们面前无所顾忌,为所欲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理所当然的挥霍着他们带给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生活。有些时候还会怨他们无能,没给我们最好的生活,长大以后才明白,他们倾其所有,让我们快乐,幸福,也许给的东西很廉价,但是那份爱却一点也不打折。

因为他们是父母,所以要求我们好好学习,将来不用像他们一样,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这简单而朴素的道理成了他们的信念。

因为是父母,他们总是望子成龙成风,总是恨铁不成钢的拿我们的缺点和邻家孩子的优点比,给我们找一个榜样,却换来极不领情的一句话,谁好让谁当你的孩子去。

因为是父母,所以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我们身上,他们不明白,理想是不能遗传的。

慢慢的我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知道也体会到了他们的艰辛和不易,我的孩子也会问我小时候问过的同样问题,妈妈你们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我也笑着,就像当年妈妈笑着告诉我一样,告诉他,因为我爱他,因为我们是父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给父母立心碑散文篇九

大年初一,吃过早饭,带着媳妇儿子在深圳街头闲逛。一排排街铺全部闭门放假,整条长街冷冷清清,虽是艳阳高照,但也不免心底惆怅。

我停下脚步问媳妇:“这大过年的,高速又免费,我们去哪里玩玩吧?”媳妇想了想说:“现在去哪哪都不好玩,热门景点绝对是看人头,周边好玩的地方已去过多次,也没什么好玩的。”“要不,咱们回四川?”媳妇接着说,“一来可以回去陪爸妈一起过年,二来也带儿子回去看看爷爷奶奶,如何?”我看了看媳妇,连声说好。

年前给父亲打电话,告诉他今年我们不回去过年了,父亲在电话那头只是“哦”了一声,表示知道了。我知道父亲内心肯定很孤独失落,因为万家团圆的日子,别人家都是儿孙绕膝,共聚天伦,可自己家里只有他们两个人,独自守在餐桌前。

听完媳妇的话,马上掏出手机给父亲打电话。电话接通后,我告诉父亲,我们准备回去陪他们过年,也让他们见见一年多未见的孙子,现在就出发。父亲听完,在电话里高兴地接连说,好啊好啊,我们这就为你们铺床准备,明天晚上等你们一起吃晚饭。

路上车少人少,耳朵里传来熟悉的音乐《常回家看看》,旧曲千回,车外鞭炮声声,烟花溢彩,欢乐祥和的过年的气氛非常浓烈。

路上,父亲一直打电话询问走到哪了,要小心开车等等之类。似箭归心,早已飞向了千里之外的老家,因为那里,有我的父母,他们在等我们回家。

忘记了旅途疲惫与艰辛,经过近30个小时的行程,我们终于在大年初二的晚上12点左右抵达家乡。父母早已拿着手电,背着背篓,站在寒风中等着我们归来。到家后,父亲帮我们放下行李,立即去厨房烧水热饭;妈妈则在一边递上风篓火,让我们烤火取暖。

家,还是这个有些穷的家,墙壁破败,灯光昏暗,小时候用报纸糊的墙壁只剩下零星几点,门框上贴着大红春联,地上残留着爆竹碎屑,应该是父母害怕寂寞,用春联和爆竹来妆点一点点年味吧。

初三,哥哥从重庆也赶回来了,父母更开心了。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陪着父母拉拉家常,干干活,走走亲戚,好不热闹。

父母虽然还是一直说着重复了几十年的老段子,也许他们也记不清有些段子是否已向我们讲了多次,但是,父母很认真在讲,讲到生动的地方,还会手舞足蹈。我们一直静静地听着,不时对他们的讲解表示肯定和理解。父亲高兴地说:“今年都回来了,全家在一起过年,是一个最开心的春节。”每天早上,因为母亲身体不好,父亲最早起床,煮猪食,做早饭,做好后才叫我们起床洗脸吃饭。

父亲喜欢喝酒。在我们回来的这些日子里,他几乎顿顿都要喝上一点。因为他高兴,看到儿孙绕膝。他曾经羡慕别人家几世同堂,共聚天伦,现在,自己也是如此,有儿孙作伴,幸福,是必须的'。

相聚的日子虽然快乐,但总是最短。深圳的客户一再来电催促,为了生意,为了生活,只能再次告别父母,踏上工作岗位,开始新的一年的奋斗。

又是30多个时间的颠簸,我们终于平安到达深圳。马上给父亲去电话报平安,父亲说,安全到了就好,安全到了就好。他们那颗悬着的心也总算踏实落地了。

这一别,又是一年,或者几年才能再相见。父母老了,不知道他们还有多少个几年可以等待我们。

给父母立心碑散文篇十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情,与生俱来,血脉相连,不以贫富贵贱而改变,不以个人喜好厌恶而取舍,这就是亲情;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欲,不因季节变化而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而亲疏,这就是父母之爱。父母给了我们发肤之身,无私地把我们哺育,竭尽所能促我们成长!为报答父母之恩,自古以来,孝敬父母即成为我中华民族倡导的优良传统。

“人孰能不老,百事当以孝为先”,从远古看,孔子提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唐玄宗还亲为《孝经》作注,《孝经》上讲“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成为我们为人之子应尽之责;在近代,毛泽东也曾说过:“连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还肯为别人服务吗?”可见从古至今,无论是圣人、明君还是伟人都将孝敬父母视为人生的头等大事。

但是,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我们却常常以忙碌为由,在不经意间忽视了去关心、关爱我们的父母,对此他们并不作过多要求,而总是替我们找一些理由:孩子们事业心强、工作繁忙、离家较远、生意上有应酬等等,其实这不过是父母在自己安慰自己!春晚上蔡国庆、陈红、江涛、张迈演唱的一首《常回家看看》唱红了神州大地,也唱出了天底下众多家庭中两代人的心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情深意切,常在耳边萦绕……。“长大以后为了理想而努力,渐渐的忽略了父亲母亲和故乡的消息……”,郑智化演唱的《水手》让人倍感惆怅,更加增添了对父母的牵挂……,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代人的交流是越来越少,而随这时间的消逝,他们终将慢慢离我们远去!其实我们的父母他们多么希望我们能抽时间和他们一起吃饭、聊天和散步!但是我们却没有多给他们机会,常常用一个字“忙”无情的把他们小小的要求给回绝了!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看见父母健在时,我们常常觉得以后有的是机会敬孝父母,也许还会编造出这样一个自我安慰的理由:等自己有时间的时候再去花多的时间补上,等自己经济宽裕时再来加倍敬孝……。殊不知我们父母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经历了人生的煎熬后已经不断衰迈年老,就如同一只漂浮在海洋的老船,已经不起狂风暴雨的袭击!也许,还在我们都没有思想准备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他们会离我们远去,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去好好孝敬和关爱他们了,往往在这个时候,留给我们就只有反省、懊悔与苦恼:有那么忙吗?为什么不多抽点时间来把他们孝敬?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没有享受到子女的孝心,就在孤寂和惆怅中离去!可惜世界上永远没有后悔药来弥补自己的过失,留给自己的将可能是抱憾终身!

我们无法挽住最终生离死别的那一刻,但我们能做到努力扮演好生命赋予我们做子女的角色:

为人子,必须心存孝敬之心。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孝与不孝,每个父母只能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给子女的行为打分。“论孝,看心莫看行,看行天下无孝子”,一个人是否孝顺,是否尽孝,只能看其内心里有没有孝道观念。也许,我们一些人或因父母爱唠叨、土气、落后而不尊重他们,或因过去事情的误解而记恨他们,这都会影响到他们对父母的`态度。其实父母对子女关爱得多了,就会显得唠唠叨叨,迭迭不休…,我们对此不应该感到厌烦,而更应该理解“婆婆嘴、妈妈心”;无论父母多么土气落后,他们永远是你的父母;不管他们过去有什么不如你意的地方,至少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这就是最大的恩情。因此,在和他们相处时应该顾及到父母的感爱,千万不能恶语相加,伤了他们的心!

然而,仅仅心存孝道,而不付诸行动,孝道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在可以表达孝心时,要尽可能以行动表达,做一个孝顺的子女。在孝顺的行动表达上,我们一定要注意“孝顺”应以“顺”为先,切莫把自己的好恶强加到父母的意志之中,切莫简单地以金钱或物质来代替敬孝的责任,而要以顺父母的心思来做事情,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天伦之乐。

当然,也许有些人会以工作、生活、经济等条件有不允许来对孝敬父母的方式进行辩解,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每年的节气(春节、端午、中秋和父母的生日等)应尽力和他们渡过,让他们感受到浓浓家的气息和温暖;趁他们身体健朗时多抽时间陪他们去转转山,看看水;平日里多抽点时间和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最近有没有趣事,家里的亲戚们还都好不好,并时常掌握到父母的腰身状况…,如果真的实在很忙,也不要忘了给家中多打几个电话…。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亲的腰身不再直立,母亲脸上爬满了皱纹;花台上的草树木已渐荒废,灰尘沾满了家中的地板和衣柜;父母煮饭菜简单而异味,记忆衰退的他们不愿出门…,他们就真的老了,此时就更需要我们去关爱他们!

给父母立心碑散文篇十一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大多数父母不知怎样去爱,有些父母认为给孩子财富就是给孩子的爱,财富就像鱼。总有一天会吃完,如果不教它自己去创造财富,那谈不上是真正的爱它。

仅仅教会了这些,也不是真正的爱,如果不教它怎样做人,那再多的财富又有什么用。只要做到了这两样那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子这话不假,父母对孩子的一生哪有直接影响的。父母如果不好好教育,孩子就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样孩子就很容易被社会摧残。

如果父母不正视自己的言行,也会使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所以孩子一生的幸福都掌控在父母手里啊。教育孩子就像种树,有两个老汉比种树,一个叫老李一个叫老张。

说看谁种的树又高又大,说完两人就去种树,老李就在四出寻找种树的地方。而老张随便找了一个地方就种下了,他就去看老李种好了没有,一到看他还没有种好就嘲笑他说‘种个树哪有那么麻烦’。老李说环境对长树非常重要,当然要选好。老张没在意回家睡大觉去了。

老李找了好久才找到满意的'地方,种下回家了每隔一段时间老李就去给树施肥浇水剪枝等等,而老张都不去管它。年复一年,两人相约去看树,老张说先看我的吧,老张自以为长得很好趾高气扬的,到了一看,他的树长得又小又弯又瘦。又到老李的一看,他的树长的又高又大又直。

这个事说明一个树都要这么用心,何况孩子呢。孩子生下来那就像一片白纸,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什么都不懂的,都是后天学习的,最先影响到孩子的就是父母。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端正自己。不然那是教不好孩子的,因为你的一言一行已经影响到它了。

在电视上我看到一个节目,讲的是一个鸡男孩,他和鸡生活了十几年,他不会说话,他走路吃饭都和鸡一样,这是真实的。环境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得重要,看似不以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父母以后说话做事不得不三思而后行啊。

父母对孩子以后的事业生活婚姻都有很打的影响,父母应该从小就要孩子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应该怎样与人相处,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遇到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样孩子以后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得到幸福,当然一切都要以道德为标准。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就应该从小就让孩子养成一个学习的人,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应该从小就让孩子明白要脚踏实地,要让孩子做事认真,父母应该做榜样。

父母应该多给孩子鼓励,让孩子更加有信心。从小就要让孩子有目标有理想,父母更加要大力去支持。这样孩子以后才能成才。给孩子一滴水不是爱,给孩子一片大海才是真正的爱。世上没有比这样的爱更伟大了。

给父母立心碑散文篇十二

我想对我影响最大的女作家应该非三毛莫属了,遇见三毛,好像是在六年级的时候吧,那时姐姐送我两本书《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上下两本,至今还记得书的封面是三毛在撒哈拉沙漠里面的照片,很美。

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喜欢三毛的,她笔下的那些故事,还有跟何西的爱情故事深深地触动着我,喜欢她自由自在不受束缚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的样子,从来都不会向命运低头,不畏权势,孤身一人在国外,却也生活得很好。在我看来她是乐观的,即使在何西溺水身亡之后她选择了自杀。

三毛,这个神秘的女人,我想要慢慢地去了解她,不知道为何总是被她深深地吸引着,在了解她的同时,自己也在静悄悄地改变着。学习、旅游、感受、文学、写作、看书,这是三毛所拥有的,也是我一直向往的。期望跑到陌生的城市或者陌生的国度,像三毛一般,看不一样的风景,了解不同的人文地理。

对于三毛,不敢说是深入灵魂的热爱,可我感觉,对她,我真的很热爱,每一次读她的书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感觉她就是我内心深处的.另一个人,总能触动你内心深处的东西,总能去做你想做的事,还可以写出自己一直很想写的文字…她好像总是可以看到我想看的风景,总能用我最喜欢的处事方式去一件一件地把事情给解决掉,有时候会想要逃,但是不会逃很久,自己在做的事,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一看到希望就会去继续努力,即使有时候别人觉得你应该放弃。有时候会感觉三毛就像是另一个自己,另一个更好的自己,所以一直想要陪在她的身边,渴望着可以更她聊一聊,渴望着知道她没有写进书里自己却经历的故事,如果生在那个年代,有机会认识,我想我们会是很好的朋友吧,会是那种见面不会说很多话,会一直沉默沉默一整天的都有吧,会偶尔聊一聊哪里地趣事,会聊一聊各自喜欢的作家,也会讨论着在假期可以去哪里感受那些人文地理,当然也会吵架,但是我喜欢吵架,因为吵着吵着我们就会笑,吵着吵着我们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感觉这一切都好真实,总有一天,我会努力地去看你看过的风景,去感受你的感受。

给父母立心碑散文篇十三

父母如船,是我使向理想彼岸的风帆,父母是树,是我遮风挡雨的古木,父母是桥,是我越过天堑的通途。

父母成家时徒留四壁,一贫如洗,父亲更是早年参军,因公负伤,母亲便用慈爱的双肩扛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劈柴做饭,春种秋收,割草放羊,织布做衣样样全干,无所不通,任劳任怨。唯一值得兴庆的是我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大学。母亲用心血和汗水无私的浇灌使我绽开希望之花朵,丰收理想之硕果。

去省城求学是我首次出远门,每每回家父母总是欣喜不已,手足无措,嘘寒问暖,一会儿说我瘦了黑了,一会儿说孩子长身体的时候别饿肚子。其实学校的生活远比家里顿顿粗茶淡饭丰盛许多,学校食堂每日都有花样繁多的炒菜,可好景不长,我便食之难以下咽,或是水土不服,或是饮食不惯,或是水涨船高。我只能将就到外面小餐馆精挑细选一些自己情有独钟的小炒美食,虽说价钱稍贵,但却味美可口,胃口大开,大快人心。

此时我恍然大悟,原来父母为了省钱供我上学每天都挥汗如雨,忍辱负重,每天都啃着馒头喝着免费的白开水,每天都是苦着自己,为着儿女。就这样他们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无数个白昼黑夜,无数个风雨雷电,无数个艰难万险。

寒假过后,我再也不去门口餐馆吃那最钟爱的小炒美食了。每当经过那里我就会想起父母手中的馒头和开水。

我们总是一味的和别人攀比,比吃,比穿,比靓,比酷,可是我们和我们的父母比过吗?当自私奢侈的我们贪欲玩乐,挥霍阔绰,海吃海喝时,父母正在吃什么,穿什么,喝什么。我们在灯红酒绿的闹市里蠢蠢欲动,随波逐流,迷失自己,忘乎所有,忘记本分,忘却父辈,忘掉感恩,彻底忘了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女。父母的午餐让我铭心不忘,让我受教颇深,让我痛楚难安。那馒头那杯水让我懂得了一份朴实无私而厚重深沉的爱。作为儿女,当我们挥霍无度之时就是挥霍父母的血汗,挥霍父母的心肝,挥霍父母的生命。

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最无悔得爱恐怕就是亲子之情,养子之恩,爱子之心。这是一种舐犊之情,养育之情,骨肉之情,血脉之情。孳孳不息,代代繁衍,难以释怀,岂能割舍。

给父母立心碑散文篇十四

《弟子规》里说,儿女对父母要“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要求儿女们照顾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凉——早上要向他们请安,晚上要向他们问好,替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

然后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做到这样殷勤规矩地伺候父母。不久前有朋友告诉我,他有个邻居就是这样的孝子。

这位邻居的父母亲已80来岁了,却不愿意跟子女住在一起,仍旧住在城东苏仙岭脚下。为了成全父母过“二人世界”的心意,住在城西的他只好每天坐公交车,不辞辛劳去父母家尽孝,大事小情常关心常照顾。

今年郴州立冬以后一直是阴雨天,一两个月难得见到太阳,12月16日起,天老爷开恩,连续晴了五六天。趁着天晴,他天天赶到父母家里,把父母亲用的床单、被子洗得干干净净,把垫被、盖被晒得暖烘烘的,好让父母亲睡得暖和。老人家高兴得逢人就说,真是养了一个好崽,找了一个好媳妇。

很多人都佩服他对老父母的.耐心和孝心。他很谦虚地说:“我做的这些事都是一些小事。我虽然工作很忙,路比较远,但我不能放弃、错过尽孝的机会。现在父母亲都健在,如果我不抓紧时间把他们照顾好,等他们老了,我就弥补不起来了,会后悔一辈子。”

父母亲老了,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需要人关心照顾。照顾老人的事情可能很多很杂,但是孝亲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我们肯承担,就没有做不到的,哪怕只是给父母晒晒被子。

给父母立心碑散文篇十五

孩子的一切都是父母所无私给予的,不要满心不服气,非要争辩今天的成就是自己当初如何奋力拼搏才换得的。的确,也并没有人会去否认这一点,但是孩子,要知道,若没有父母当初的茹苦含辛与一辈子的关怀备至,我们根本不复有奋斗的基础,又何谈成就?热爱父母,当是为人子女一生的奋斗方向。

父母倾尽一切去哺育孩子的时候并不曾希望将来孩子能够怎样报答,他们傻傻的,只是要孩子过的好,这样便好似获得了人生中最大的满足,而从不会在乎自身境况的困窘。而便是这种傻,我们当一辈子铭记。父母不希求孩子们的报答是因为他们对于孩子的爱是真的纯洁无暇,发自肺腑。然而作为孩子,报答却只是最基本的'一种孝道。努力尽好孝道,这辈子才不会让自己在自悔中痛苦。

作为孩子,永远无法真正领悟父母的茹苦含辛,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自己人生阅历的丰富,随着自己道德思考变得深沉,这种感悟才会逐渐变得真切。

孩子,趁年轻时,趁自己还有机会不去选择后悔的年轻的时候,好好尽孝,好好地对父母,这并不是什么样艰难的事情,对于真正懂得孝的重要,真正感谢父母的恩情的人而言,它甚至算不上一个要求,只是一个出于本能的天性。

有一天,父母会慢慢变老,白发苍苍的背后,他们对我们并不会有任何的要求,因为父母从不愿因为自己而打扰到孩子,从不愿孩子为了自己去变更些什么计划,而倘使真的这般,他们也会感到惶惶不安,感到对不起。

长大后的我们,有了爱情,有了事业,生活变得忙碌,生活变得充实,却在无意识间逐渐忽略了父母。因为生活中有了自己的另一半,所以许多的爱一下子倾注到他或是她的身上,若干年以后,孩子,你也将会有了自己的孩子。于是,似乎,生活更忙碌了,你的爱,需要覆盖的范围愈加广泛,爱人和孩子逐渐成了第一位,父母就这样逐渐地被冷落了。而父母们,虽略有感伤,然而见到子孙和乐,宁愿自己孤独,也是不说。

然而,为人子女,孩子,我们却当沉思。

一个人的心并不很大,父母并不会要求占据孩子心灵的百分百,及至后来孩子成家有了孩子之后,自己在孩子心中所占据的比例将逐渐减少。可他们不会伤心,只是会微笑着将更多的比例让出去。可是,孩子,心中所占据的比例可以缩小,然而对于父母的爱却不能减少半分。心的大小有限,然而大爱无限。我们能做到,纠结只在于,是否愿意这样去做。

孩子,或许现在年轻还不知事理,然而对于父母的爱,等不起。无论是怎样的年轻,在父母面前都请学会缓下心来,收起不高兴的脸色,为父母露一张可爱的笑脸,然道真的有那么艰难?当父母年迈时,很多事情在我们看来会显得笨拙,但是孩子,不要不屑地走过,你应当是笑着弯下腰来耐心地帮父母解决,就好像当年我们穿着开档裤愚笨时父母对我们的那般悉心。我们能给父母的是愈多的慰籍和感动,而不是惋叹唏嘘。这样,等我们年老之时才会一身坦然,毫无愧欠。

热爱父母,一如父母这一辈子于孩子从不曾间断的无私的大爱。人这一生最重要的,莫过于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