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舌尖上的乡味范本(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4:22:51 页码:13
舌尖上的乡味范本(大全11篇)
2023-11-10 14:22:51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激发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动力。写一份完美的总结需要有详细的记录和准确的观察。以下是一些提高工作效率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舌尖上的乡味范本篇一

有人说的味道是甜的,像糖,丝丝熔入我们的心中;有人说舌尖上家的味道是苦的,像咖啡,散发淡淡苦涩;但我觉得,家的味道是清芬的,像茶,净化我们浮躁的心。

一杯茶的世界很大,足以感动一生。

深夜,万蔌俱静,月色入户。我依然独自坐在书桌前,轻舞手中的笔游走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书山中,穿行在山重水得疑无路的题海中,飞翔在满树头前万木春的顿悟中,在不知不觉中,时钟的时针已以轻盈的步伐转了好几个圈圈。抬起头来,觉得身心疲惫,口中十分干渴,此时我真希望有人能给我送一杯水或是一杯茶。

一杯茶的世界很大,足以感动一生。

一杯茶的世界很大,足以感动一生。

曾几何时,一缕幽香莹绕在鼻尖,抬起疲惫的头,母亲正轻轻端着茶,同时也端着对我浓浓的爱站在我身边。宝贝儿,注意身体,别熬太晚。母亲边温柔地说着边小心翼翼地把茶轻放在桌上,轻声轻脚地关门而去。端起茶,杯中的温热暖着我冰凉的手,更暖着我孤寂的心。举杯轻品,香气沁人心脾,滋润着我干燥的喉咙,感动着我的心。

一杯茶的世界很大,足以感动一生。

浓浓的茶香绕在鼻尖,可口的茶水淌在口中,柔柔的母爱包在心头。舌尖上这淡淡的茶香,环绕在我的世界里,感动着我那在深夜跳动的心,忽然觉得一切烦恼、愁苦都烟消云散,熔入了这扑鼻的香气中,一饮而尽,带着它们和茶香走在这苦大的世界中,顿觉不孤单,一切都是那样温暖,那样美好。

品茶,品爱,品家。舌尖上家的味道就是一杯茶,茗香,温暖,足以容下我的一生。

舌尖上的乡味范本篇二

盼星星,盼月亮,最终盼来了春节。今年的春节,我这个“吃货”吃到了不少美食,大饱口福。当然要把这些吃过的美食细细盘点一番啊!

老车记麻辣香锅。

第一站——大上海美食城。到了郑州,如果不去大上海美食城,那可等于白去了一趟。那里汇聚了各地美食:顶呱呱牛蛙、重庆小火锅、旋转寿司、韩国料理……应有尽有。我们最终选择了郑州特色美食——老车记麻辣香锅。它被称为是“炒着吃的火锅”。就是将羊肉片、培根卷、鱼丸、腰花、大虾、豆腐皮、油麦菜等加入密料在砂锅里炒制。菜上来,哇!里面放的辣椒足足占了三分之一,盖在菜上,似一片火海,看着它特有食欲。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个鱼丸,放入口中,真是鲜香麻辣,令人浑身舒畅,真实太好吃了!不一会儿,我就被辣的浑身冒汗,嘴唇上下跳动,像在跳骑马舞。尽管如此,我还是抵制不了美食的诱惑,边吃边叫唤,怎一个“爽”字了得。

开封灌汤包。

第二站——开封鼓楼夜市。回老家开封过年,当然要去鼓楼夜市的小吃转一转。虽然是春节,但那里依然人流如织,熙熙攘攘。人们边逛边吃着那里的各种小吃。黄焖鱼、杏仁茶、灌汤包……我们要了两笼灌汤包,它洁白如景德镇的细瓷,形状如一朵白菊花,我轻轻的用筷子夹起来咬一口,浓香的汤汁便沾满嘴唇,香味扑鼻,直入脏腑。

必胜客披萨。

回老家返程的路上,因为高速免费,我们顺道又去了趟许昌,饥肠辘辘的我们决定去品尝一下西餐——必胜客披萨。点完餐后不一会儿,服务员叔叔就端着热气腾腾的水果披萨饼上来了。我定睛一看,披萨饼上有哈密瓜、菠萝、黄桃等水果,混合着芝士酱与白色的奶酪,色彩艳丽,让我有点不舍得吃它了。我细心的拿起刀叉,切下一块放入口中,滑溜溜的,十分爽口,回味无穷。再咬一口,微微蓬松的面饼异常有嚼劲,真好吃!吃完披萨,再喝一口热热的爆珠奶茶,心里便十分温暖,驱走了冬日的寒冷与雾霾,这感觉无与伦比。

盘点春节美食,我吃到的当然不只这些了,奶奶包的饺子,爷爷做的蒸碗,姥娘姥爷做的红烧肉、皮冻……这个春节,我是遍尝各色美食,我的味蕾独享一场饕餮盛宴。我的舌尖上的春节过得不错吧!

舌尖上的乡味范本篇三

河流因为有了雨露,才能汇聚成海洋;花丛因为有了蜂蝶,才能生机盎然;而我因为有了你的爱,才得以快乐成长。

上了初中,我觉得时间紧张起来,作业每天都要写到很晚,再加上要复习、预习,我几乎天天熬夜,可是您却依然像我上小学一样,陪我学习,一直到我睡了。

每天,您都会为我端上一杯热好的牛奶,可以使大脑更加清醒,更加有利于我的学习,每当我喝的时候总觉得这是舌尖上的爱,舌尖上的美味,激活了我无数的味觉细胞,让我能拥有继续学习的勇气与力量。喝着充满爱的牛奶,一种甜甜的、涩涩的味道涌上心头。

还记得小时候,我还不会独立吃饭,那时我很苦恼:“我要怎么吃饭呢?”是您拿着勺子一口一口吹凉了放到我的嘴里,那不是饭,是一口一口的爱涌入了我的胸怀。

奶奶,让我怎样感谢您?当我走向您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舌尖上的乡味范本篇四

我是一个瘦瘦的孩子,喜欢挑食,所以总也长不胖。别人看见我,总是对妈妈说:“景迪妈妈,看你们家景迪,老是这么瘦瘦小小的,你不会煮点好吃的给孩子吃呀,这么节省干嘛?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呢!”妈妈每次听了都会特别难受,所以她特意买了一本菜谱,学着做各种好吃的菜,厨艺也越来越高,现在,每天的晚饭时间成了我最盼望的时刻。

这不,妈妈又在喊了:“吃饭了,吃饭了!”我像小馋猫一样快速地跑到桌前,急切地问:“妈妈,今天有什么好吃的呀?”妈妈笑着说:“这是‘咖喱鸡块’,这是‘松子鲈鱼’,这是……”。

“来,吃鱼,鱼的蛋白质最高,多吃鱼,头脑更聪明;来,吃肉,肉的营养丰富,对身体有好处;来,吃青菜,维生素多……”妈妈边夹菜边说。我碗里的菜越堆越多,饭碗里渐渐地堆起了“小山”。这么多的美味佳肴,真的让我大饱口福。这时,爸爸笑着说:“再这样下去要吃成小猪了。景迪,你可要好好珍惜呀。妈妈每天为了给你煮好吃的,可花了不少心思,昨晚又琢磨到了很晚才睡,早上很早起来去菜场买菜,她说这样买来的菜才新鲜……”

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菜更香了,不一会儿就吃了一大碗。妈妈收碗时,看着饭桌上吃得空空的碗,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我知道了,香香的,美美的……。

舌尖上的乡味范本篇五

你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吗?那一道道美食让国人大饱眼福!哈,感谢妈妈让我品尝到。

前一阵子我感冒了,吃什么东西都没胃口。正好那天妈妈加班,我只好躺在床上等待她下班回家做饭。

“叮咚。”一阵门铃声响,打开家门,一身疲惫的妈妈走了进来,看了一眼手表,8点多了,一脸的疲惫被内疚取代:“对不起,最近都要加班,没办法早点回家煮晚饭,你爸爸正好出差……”说着,妈妈快步走入厨房,很快,厨房里便传出一阵悦耳的锅碗瓢盆交响曲,而妈妈正是那个神奇的指挥家。

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端了上来。只见米粉里放了丝瓜和鸡蛋。碧绿的丝瓜、金黄的鸡蛋与白嫩嫩的米粉,看起来煞是好看。

我捧起碗,喝了口汤,十分香甜可口。妈妈在一旁问长问短:“今天有没有多喝水?感冒好点了吗?”我又喝了一口汤,细细地品尝着,汤里有丝瓜的清甜,有鸡蛋的美味,还有浓浓的母爱。

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妈妈在一旁微笑,说:“你看看你,慢点吃,又没人和你抢,小心噎着。”

那碗充满母爱的米粉,令我至今难忘。

舌尖上的乡味范本篇六

喝花茶,一直是我们家千古不变的习惯。一杯小小的花茶,承载了家的温暖。

从小时候起,花茶便出现在我的回忆。那时候奶奶来了北京,每天放学后都会在桌上为我放一杯花茶。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要喝那又苦又涩的中药。一杯苦中药下肚,我的小脸也皱成了一块抹布。这时奶奶适时地端上一杯茉莉花茶。茶水入口,冲散了中药的苦涩,携带着家的甜蜜,清新淡雅,从舌尖涌向全身,我禁不住咬到了舌头。面对奶奶“好不好喝”的提问,我只能大着舌头说:“好哈(喝)好哈(喝)……”

舌尖上的家是甜蜜的,如花茶一般淡化我心中的苦涩.舌尖上的家亦是温暖的,如花茶一样融化我心中的寒冰。

那是一个阴暗的天。我手中攥着如同被我的鲜血染红的试卷,像化为人形的小美人鱼,每一步都好像在刀尖上行走。回到家,我将自己闷在屋内。这时,一杯热气腾腾的热花茶闯入了我的视野。我端起茶杯,慢慢喝下。茶水的热量仿佛烫伤了我的舌尖,但它也温暖了我冰冷的心灵。“一次考砸什么,”母亲在一旁静静地拍了拍我的肩,“下次努力。”一句话,同茶水,温暖了我的心灵。舌尖上的家,是温暖的,仿佛还散发着热气。

舌尖上的乡味范本篇七

在我的家乡郴州,美食无处不在,但唯一让我垂涎三尺的街头美味,还是栖凤渡鱼粉。

栖凤渡鱼粉里面的红油十分醇厚,颜色红艳艳的,看起来就会有一种让人迫不及待想要入口的感觉。鱼粉刚端上桌子时扑鼻而来浓烈的豆油香味再加上鲜美的鱼香味,味道自然是妙不可言:鲜、辣、爽口!相信无论谁吃过它之后,都会回味无穷的呢!

鱼粉的做法其实比较简单。首先要准备一条大鲢鱼,把鱼剖开去除内脏后,就开始下锅熬汤。鱼汤熬煮十五分钟左右,另一边煎好油辣椒用作调味,然后放米粉下锅,等米粉煮好后,加鱼汤,放上两三块鱼,最重要的是淋上几滴生茶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栖凤渡鱼粉就做好了。

传说栖凤渡鱼粉与三国名士庞统有一段渊源。那时庞统还不受刘备重用,整日闷闷不乐的。有一天中午,他感觉腹中饥饿,让店家准备食物。店家的吃食已全部售完,刚好有一渔翁从门前经过,于是店家灵机一动,买了一条鲢鱼做了一碗鱼粉给庞统吃。他吃完后顿时精神抖擞,信心大增,最后励精图治,终于成就一番事业。而这碗激励其心志的鱼粉就被叫做栖凤渡鱼粉。

栖凤渡鱼粉包含着家乡独特的味道,我每次吃到它,就会让我更爱我的家乡。

舌尖上的乡味范本篇八

5月30日,我与小伙伴们浩浩荡荡地前往高邮湖。在湖畔,我们支起大锅,燃起火苗,买来60斤龙虾,品尝了一顿美味的“舌尖上的龙虾”大餐。

现在正是吃龙虾的旺季,于是家长们一拍即合,决定在高邮湖畔亲自下厨烧龙虾,让大家一次吃个够。他们在酒店租下两口大铁锅,两套煤气装备,带了各种调料,买了60斤新鲜高邮湖龙虾。一切准备就绪,要上锅啦!

首先,往锅里倒入金灿灿的油,打开煤气,放入一点葱花,一眼望去,仿佛一颗颗翡翠镶嵌在黄沙之中。下面,把一只只大龙虾倒进锅里,可怜的龙虾无力地挣扎着,可最终还是葬身油海。没过一会,一股香味便扑鼻而来,引得我们“口水直流三千尺”。

很快,龙虾烧好了,可以出锅了,只见一只只龙虾全身红艳艳、亮晶晶的,一看就令人食欲大增。大家每人拿着碗,迫不及待地来到锅边,排队打上满满的一碗,坐到位置上狼吞虎咽、津津有味地大吃起来。我们的舌尖在这一幸福的时刻,品尝了一锅又一锅、一碗又一碗的美味龙虾,大家都吃得特别爽,也特别过瘾。

大锅烧龙虾,不一样的美食体验,不一样的舌尖享受,令人回味无穷。

舌尖上的乡味范本篇九

家乡的那个的味道在舌尖上游荡,每个人的心里都怀念着家乡,都思念着奖项那些难忘的味道,那个只属于家乡的味道。我出生在瓯江北岸的一个小村庄,小河安静地从石桥底下缓缓流过。今天,依然保留在我身体某个角落的是某种熟悉的味道,那是一种如蒸饺般大小叫作番薯黄夹的东西。

关于这种小吃,我曾一直以为它就跟米饭面条一样,普通得全国人民都知晓。可是直到它被我带到教室,好友们用惊异的眼光打量它且叫不出名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个名为番薯黄夹的东西,只流行于我所生活的那一带农村里。我们村,隔壁村,隔壁隔壁村,总之,不超出一个小县城。

五月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很多年前,我问母亲几月几吃番薯黄夹,她笑着摸摸我的头说,想吃就做,哪来日期限制。

农村妇女都有一双巧手,母亲也不例外。我亲眼看过母亲是如何制作番薯黄夹的。过程看似挺简单。首先将番薯去皮煮熟,滤掉汤水,再掺入番薯粉搅匀至无颗粒状,然后用手撮取少许擀成皮备用。至于馅,通常是由猪肉、豆干、香菇、葱或韭菜等拌匀合成,当然也可依个人喜好放少许虾皮、萝卜丝等,最后包成饺子样放入蒸锅蒸熟即可。母亲并非此道高手,每次她做的番薯黄夹个头都特大,皮又厚,做了很多遍之后还是没有“瘦下身来”。我记得请同学来家吃的'时候,她指着这黄溜溜的番薯黄夹惊讶地叫道:“哇噻,这是史上最大的饺子吗?”

作为一道历时百年之久的小吃,通常认为番薯黄夹起源于乐清翁垟。翁垟是离我家不远的一个镇。时至今日,那儿的番薯黄夹口感依然最纯正,卖相也最好。

印象中,我第一次吃这种地道的番薯黄夹,它姜黄色的皮,油亮油亮。隔着层塑料袋,似乎也能闻到番薯的清香味。稍稍吹凉后一口咬下去,馅汁流出来,沾得满嘴是油,略带弹性的皮跟油多却不腻的馅儿在嘴里一起咀嚼,那叫一个美味呀!还来不及下咽,紧接着再咬第二口,把整个嘴巴塞得鼓鼓的。

车主用方言喊着“番薯黄夹呀,卖番薯黄夹”,一遍一遍,回荡在来来往往的人们的耳边。乡,我最爱的番薯黄夹的味道!

舌尖上的乡味范本篇十

舌尖上的家,顾名思义,这必须跟吃的挂上钩。而有一个地方,一个美食聚集的地方,便是姥姥的家。

身为一个吃货,一到老家,我最想见到的就是姥姥。为什么呢?因为姥姥做的各路小吃都十分合我及妹妹的胃口。准确地说,姥姥就是我们一家人的大救星,姥姥就是个美食制造者。每逢到了吃饭的点,我的小妹便会左右手各拿一根筷子立在桌子上,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充满期待地望着姥姥忙碌的身影,直到姥姥将香喷喷的菜肴端上餐桌。

当然啦,姥姥也有自己拿手的好菜,我最喜欢的要数小笼包子了。姥姥捏出来的包子皮儿不厚也不薄,馅儿不多也不少,小笼包子一个个静静地躺在蒸笼里,像一个个胖娃娃,正冲我们微笑呢.

刚刚蒸好的小笼包子一上桌,会发出淡淡的香气。我坐在椅子上,一闻到这气息,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吃它。不过,吃小笼包子的方法还是很有讲究的哟!最好先蘸一点醋,然后轻轻咬一小口。因为小笼包子里面有很多汤汁,这样就可以先吸出汤汁,再吃肉,吃皮。所有的美味精华就在这汤汁里。汤汁很鲜,皮很薄,肉很嫩,真是美味极了!

每次吃到姥姥做的饭,很香,很温暖,但是我们却忽视了姥姥的良苦用心。她为了我们,不惜让自己受累,这传递出一种对我们的关怀,对我们的爱。而这种爱,将我们紧密相连起来,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

舌尖上的乡味范本篇十一

体现在母亲的极为好客极为慷慨上!

无论是平时周末还是大小节日,在我的印象中,几乎家里就没有断过客人——有时是姑姑姑父大姨小姨大姨夫小姨夫舅舅舅母表兄表妹等亲戚们,有时则是父亲母亲单位的同事们,甚至有时候我的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之后也会前来……而母亲对待客人也从来没有过一丝一毫的不耐烦,而是一律热情招待。母亲常说:“人家来,是瞧得起咱!这是天大的面子!你要没有这人缘,就是给家摆上山珍海味,去下请帖人家还不来呢!”于是,这样的场面在我们家就不鲜见——母亲在厨房里大显身手,客人们坐在沙发或者床上或者是席地而坐神侃海聊。母亲做得饭菜只要一端上桌,客人们(当然也包括我和父亲)就会两眼放光。而看着我们饕餮大餐的样子,母亲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因为她知道,把桌上的饭菜风卷残云般一扫而光这是对她的最高奖赏!

体现在母亲包的粽子的香气里!

而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我们家里就更加热闹。因为竟然来了几位不速之客——几位网友因为在网上看到了一篇介绍母亲厨艺的文章,竟然在端午节这天大清早就来到了我们家:一为品尝母亲亲手包的煮的粽子,二为向母亲学习制作粽子的手艺。而母亲也豪爽的答应,给每个客人包5个粽子(三个自己吃,2个拿回家)并让客人们全程观看母亲做粽子的全过程,也允许录像。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母亲开始包粽子了。母亲包的粽子,用的是平常的糯米,馅儿也是红枣、红小豆泥和枸杞,包粽子的苇叶则是新鲜的——那是白洋淀的新鲜苇叶,要得就是那股苇叶香。捆粽子的丝线是五色的。母亲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将泡好的苇叶叠成菱形或者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然后再将已经泡好的糯米、洗好的红枣红小豆泥和枸杞放进苇叶里,再用五色丝线把粽叶捆好,于是一个个菱形的,三角形的,椭圆形的,长方形的粽子就光荣诞生并整齐地码放在用秫秸杆做得拍子上……接着,就开始煮了。粽子通常要煮五六个小时,煮熟以后要在凉水里泡两个小时以上,然后把粽叶剥开,白生生,红彤彤的粽子如同一个个娃娃般就端坐在蓝色的长磁盘里,在配上从老家拿来的天然紫荆花蜂蜜,那弥漫在空气里的苇叶香糯米香红枣香蜂蜜香沁人心脾并让鼻孔不由不增加了翕张的速度——看了闻了让人不由不喜欢,不由不唾液往肚子里咽!

这就是我!同学们,你难道不羡慕我生在这个家里的好福气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