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7 22:20:24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各种各样的工作和学习经历都需要进行总结。完美的总结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概括。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康复医学概论论文篇一
多元化教学并不是教学方式的叠加,而是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特色化教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缓解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巨大压力,缓解学生心理上的负担.
4.1心理素质教学方式。
所谓心理素质教学,实际上就是利用教学措施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教学方式,信念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获得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篮球比赛过程中,无论是速度、战术还是篮球运动员技术、个人体能等都会达到最高的要求,但是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也直接的影响实际的比赛效果.因此,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开展理论教学、技术教学,还需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还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在进行篮球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篮球比赛场地的尺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诸如,跑完赛场一圈需要多长时间?等等.通过多媒体展示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突然间转移问题能够使得学生思维也不断助燃一,这样的练习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通过理论课程渗透心理素质,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敏程度,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此外,教师也可以将实践教育与心理教学相结合,诸如,在协防训练中将球传给不协防学生,提升学生反应能力,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协战能力,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4.2合作学习方式。
传统课堂单向化教学方式直接的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不仅需要传授学生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来有效掌握篮球知识以及篮球技术,提升合作教学效率.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合作学习划分成为若干个阶段,首先针对学生个性特点来进行科学的分组,这样能够为合作学习提供前提,在分组过程中,需要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保持各个小组学生能力平均,同时也能够取长补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其次,教师需要为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传统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明确告知实际的教学目标,这就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并不了解实际的学习目的,大多只是机械按照教师的要去来完成任务.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同时也能够有效弥补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异;最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理论技术掌握较为全面的学生教授能力较差的学生,这样能够分担教师的学习任务.此外,教师需要认识到鼓励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教师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篮球活动中,还可以鼓励技术较弱的学生向其他学生寻求帮助,鼓励学生共同进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升高校篮球教学质量.
4.3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传统篮球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将个性化教学看做是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开展的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居于中心地位.但是过于复杂的教学方式会使得教师工作量加大,工作难度也因此提升,但是却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实际的学习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通过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在不违背教学规则情况下发挥学生长处,结合学生能力、体力方面的差异来使得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在进行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掘学生长处,有效弥补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掌握篮球知识以及篮球技术,提升实际教学质量.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需要准确把握学生个性上存在着的差异性,发挥学生学习长处,转变传统枯燥教学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成为a和b两个队伍,进行两队之间的实践练习或者是进行对抗赛,在不断的实践以及摸索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实际上,个性化教学方式并不是非常简单,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总结经验,制定学生档案,深入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不断的调整教学档案,结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来调整实际的教学对策.总之,在进行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整合学生在体质、爱好等各方卖弄优势,指导学生了解到自身优势与个人爱好之间存在的差距,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存在的特长,提升学生篮球技术能力.
5结语。
多元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多元化教学模式凭借着主观能动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对高校体育篮球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技术能力,这样能够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思想,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个性化教学、素质教育的有效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篮球技术.总之,多元化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教学限制,有效总结过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学生观、社会观念以及教育观念促使教师能够明确自身在教育中肩负的重要使命,提升教学多样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彦民.创新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篮球公选课中的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6.
〔2〕董杰.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教学方法多元化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康复医学概论论文篇二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意识到教育在一个大国崛起过程中的重要性。一个人即使有再高的教育水平,却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他对国家、对社会也不会有多大的贡献。因此,体育教学在高校中开展是极其重要的。而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又分成很多类对学生进行教育。大多数高校学生十分喜欢篮球这个课程。并且在高校篮球教学过程当中,高校体育老师在慢慢地实行多元化教学模式,从而在另一个程度上吸引了更多的高校大学生参加篮球教学活动中。因此,该文也从几个方面对于在高校篮球教学过程当中高校体育老师所实行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番运用研究。
篮球可以说是一项风靡全世界的球类运动,同样,篮球在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当中是十分受到高校中男女大学生的喜爱。而且高校中的大学生如果经常参加篮球运动的话,大学生可以通过跑、跳、投等篮球运动当中经常用到的技能进行体育锻炼,并且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篮球运动促进自己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应变能力。而且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篮球是一项全民运动而且也可以说是一项多个领域以及多个学科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体育运动项目。而高校体育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也就是说高校体育老师也在与时俱进,并且运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理论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现代化所需要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高校体育老师通常情况之下都是在体育课一开始的时候对全体的学生进行一次篮球基本技术的演示,然后让高校大学生用剩下的时间对高校体育老师所演示过的篮球基本技术进行练习,长此以往下去,高校大学生对于篮球教学逐渐的失去了兴趣。而多元化篮球教学模式却是一种对现在大学生来说,能够引起他们上课热情的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而且多元化篮球教学模式可以让高校体育老师根据自己教学内容而灵活变化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校篮球教学当中开展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发现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掌握学习法、程序学习法以及微格学习法5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可是这5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点。比如说,发现学习法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移动(球场上的各种跑动)、运球、突破、投篮、传接球、防守和抢篮板的篮球基本运动技术;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而且这样同时有利于班级学习气氛的改善,提高班级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掌握学习法可以让高校大学生运用到自己的专业课程中,因为掌握学习法可以让高校大学生及时地了解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生疏或者熟悉程度,并且适合高校大学生个体的一种学习方法;程序学习法则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方法,而且在使用程序学习法的过程中要遵循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及时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5种不同的原则;微格学习法可以集中的解决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种特定的篮球运动技巧。
康复医学概论论文篇三
目的探索在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社区康复》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方法在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开展了2个实验教学项目。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课程座谈会收集学生反馈意见。结果《社区康复》实验教学能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受到学生欢迎。但在实验教学项目、学时、实验教学条件等方面还需进行进一步完善。结论《社区康复》实验教学符合课程性质,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需要在《社区康复》课程中开设实验教学。
目前,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全球慢性疾病增多,全球残疾人比例不断增高[1]。据推算至2010年,我国残疾人总数已达8502万人[2]。2004年,卫生部、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3]。社区康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4]。近年来,已把康复列为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六大任务之一,使社区康复融入了初级卫生保健的工作中[2]。
立足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我国已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部分城市和农村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5],需要大量的具备基本康复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基层医疗技术人员[6]。虽然目前有部分高校设置了社区康复专业进行专门人才培养,但是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7]。
全科医师作为社区医疗的重要成员,必须掌握基本的康复医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工作,服务于残疾人[8]。因此,在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中开设《社区康复》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1《社区康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基于社区康复知识在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自2008年始,山东中医药大学在中医学专业本科全科医学方向开设了《社区康复》课程。课程开设时间为第四学年第一学期。通过几年的《社区康复》课程教学实践,发现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1.1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分配不合理。
以往《社区康复》课程全部为理论学时,无实验学时。这种学时分配与《社区康复》的课程性质不符。《社区康复》课程作为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唯一接触的一门与现代康复医学有关的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9]。比如:在《社区康复》课程中的康复医学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常见疾病的康复、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等内容均涉及到实验内容。
1.2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不合理。
以往《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可以分为态度、知识2个主要目标,这种教学目标与《社区康复》课程性质、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以及社区康复服务实践是不相符的。《社区康复》是一门临床课程,开设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在今后的社区服务中能够给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具备基本的康复理论知识和掌握必要的康复治疗技术。因此该课程应当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支撑[5]。
过去《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10]。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已经不适合目前大学教育特别是本科高年级学生教育教学的要求。
综上所述,急需对《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3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对《社区康复》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在《社区康复》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势在必行。该实验教学应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康复技能操作为主,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因此,《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应当分为态度、知识、技能3个主要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辅的实验教学模式[10]。
2《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2015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全科医学方向2012级本科生中首次开展了《社区康复》实验教学。
2.1《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内容。
在中医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开设《社区康复》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在社区层面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社区康复服务的需要。社区康复的对象是残疾人,所以社区康复服务需要与残疾人的需求相匹配。有研究表明,大多数残疾人对社区康复服务的需求更多的集中在医学康复方面[4]。因此在实施社区医学康复服务时,首先要确定服务对象的基本功能障碍[3],然后再提供相应的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评定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成为学生在提供社区康复服务中最重要、最直接和最急需掌握的技术。再结合《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生接受能力、教学条件以及学时等情况,最终在本课程的康复评定部分和康复治疗技术——运动疗法部分中,各选取了一个实验教学项目。它们分别是实验一、人体主要关节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实验二、人体主要关节被动关节活动的训练。每个实验项目的学时为2学时,合计4学时。这两个实验在开设的顺序上有先后,充分体现了康复医学以评定指导治疗的原则;在内容上有交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
2.2《社区康复》实验教学模式。
该次《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在教学模式上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环节包括:教师根据实验内容提前两周确定小组数量、人数问题是及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分工合作;小组成员课堂演示小组学习成果;师生总结并给予小组等级评价;全体学生操作5个环节。
此实验教学根据实验内容,共分为12个学习小组。其中11个小组每组5人,1个小组4人,每组推选1名组长。等级评价以现场实验展示效果和现场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主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4个等级。实行小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两个部分的评价,现场评价、统计、公布。
2.3《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反馈。
(1)制定《社区康复实验(训)课程问卷调查表》收集学生对《社区康复》课程实验教学的反馈情况。在课程授课结束之后、考试之前,进行问卷调查工作。该调查问卷共有6个问题,其中5个问题是“是与否”的单向选择题,1个问题是征求学生建议的开放式问题。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2012级共有59位学生,发放问卷59份,收回59份,有效问卷59份,有效率100%。具体结果见表1。
(2)开展课程座谈会,收集学生对《社区康复》课程实验教学的反馈。在《社区康复》课程全部结束后的一周内,开展由全体学生和任课教师参加的课程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充分收集学生对于该课程教学评价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实验教学的反馈情况。
3讨论。
3.1《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开设的`成效。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98.3%的学生认为在该课程中需要开设实验课,这与对该课程的课程性质的分析是一致的。同时,96.6%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的开设对课程学习有所帮助,达到了开设此实验教学的目的。
通过课程座谈会,同学们认为在《社区康复》课程中设置实验课是非常有必要。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康复医学的内容,对于一些康复医学的概念、原则和名词术语感到非常陌生。通过实验课,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对于课程学习大有裨益。
该课程实验教学的授课方式由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为“教师布置任务—小组查阅相资料—小组演示—教师点评—组间评价—学生操作—讨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通过表1的统计可以看出,74.6%的学生能够适应此种教学模式,25.4%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在第6个问题学生对实验课的建议中,有8位(13.6%)学生提及不适应此种授课方式。他们认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对于实验课程的学习更有帮助。再结合课程座谈会上学生的反馈,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未尝试过此种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进行的《社区康复》课程座谈会,了解到他们在中小学的教育和之前的中医学教育中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这种被动接受学习内容的方式,从未尝试该实验课的主动学习的授课模式。另外,该课程理论课的授课模式也采用的是传统的授课方式,可能也是造成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新的授课模式的原因。
通过课程座谈会,学生反映了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体会。该教学模式应用于《社区康复》课程实验教学,其与传统实验课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教学模式更能增加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增加小组成员间交流和合作能力;增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互动结构进行的系统学习方法[11]。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的时期,而且经过3年的医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同时《社区康复》课程和中医专业都是具有临床性质和实践性质的课程和专业,因此此时的学生更愿意接受能动性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以往被动性的教学模式。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
小组目标一致与知识、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12]。小组成员根据教师的指导,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13]获取解决问题的线索。然后通过小组集体交流、辩论、归纳等过程,最后形成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现和提高学生个体的综合学习能力,并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情,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学生还是乐于接受的。
该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某些小组仅仅专注于自己的任务,对于整个实验的掌握略差。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因为每一小组有各自的任务,而对于其他小组的问题不能深入理解,整体把握有欠缺[14]。通过课程座谈会了解到,虽然在小组演示后有全体学生操作的环节,但是每个小组在课程结束后还是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印象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因此,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还需对此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改进。
3.3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课时。
此次实验教学选择了2个实验教学项目。通过表1的统计可以看出61.0%的学生认为实验项目安排合理,39.0%的学生认为不合理。学生认为实验项目安排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实验项目偏少,仅有2个实验项目是不够的。在第6个问题学生对实验课的建议中,有34位(57.6%)学生建议增加实验项目。对于实验教学的课时数来说,81.4%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量。
3.4其他。
在学生对实验课的建议中,除了上述8位(13.6%)学生提及不适应此种授课方式、34位(57.6%)学生建议增加实验课的实验项目外,11位(18.6%)学生建议将实验课开设在学校的康复实验室或医院的康复医学科。笔者学校的康复实验室设在新校区,学生在老校区,老校区距离新校区约40km,需要联系专车进行学生的接送。康复治疗学专业在市区内的实习点有4个,每个实习点都不可能一次性增加59个学生进行见习。分次见习在时间和学时方面条件不足。因此下一步组织学生前往新校区康复实验室进行实验课的教学是比较可行的。
综上所述,在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中开设《社区康复》实验教学是符合课程性质和学生学习需要的。通过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康复医学》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小组协作的能力。目前在《社区康复》实验教学中还存在实验项目偏少、实验学时不足、实验教学场地不合理等问题。今后,将在遴选和增加实验项目、增加实验学时和总学时、改善实验教学场地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使《社区康复》课程能够适应全科医学方向学生不断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需求。
康复医学概论论文篇四
方法:河南中医学院级康复治疗本科班随机选出的60名学生,分对照组和观察组,由同一名教师分别给两组同学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方法,教师借助实体演示;观察组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选择理论考试、实践考试、课后调查评价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效果。
结果:知识点的记忆等理论成绩方面,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实践成绩比较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著。
结论:多媒体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但对理论成绩提高不明显,经问卷调查评价,可知传统教学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
康复医学概论论文篇五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质量和评价教学效果的最好标准。如何合理的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把体育课堂的学习效应延伸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使其终身受到益处。通过太极拳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太极拳锻炼的兴趣,激励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逐步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一、不同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
(一)互助式教学法。
互助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班级按照一定人数分为若干小组(一般每组6~8人),并注意培养骨干为小组长,由其组织练习的教学方法。孙晔“互助式学习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一文中指出:“互助式教学”的运作过程是一种以“团体行为”为基础的学习过程,它要求保证“互助组”在一定时间内的相对稳定(一般为一学期)。旨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在帮助他人或者在受到他人帮助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能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向认知、技能、情感三者的“立体式”前进,从而为实现体育教育的最高境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1]。王文红“互交式教学法在高校女生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出经过相关实验研究证明,在高校女生简化太极拳教学中采用“互交式教学法”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法。主要表现在“互交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向的网络化的信息传递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加速了太极拳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2]。
(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但在体育教学中很少运用多媒体技术,在24式太极拳教学中许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模仿与练习的.教学模式。姜振“24式太极拳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得出结论:无论是技术动作的准确性,还是动作的熟练程度,多媒体课件实验组都明显优于普通教学组,教学效果有显著性差异。对学生的调查结果,说明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适用性和具有推广价值[3]。同样安学涛“太极拳教学课件的运用与效果研究”一文中也指出:太极拳课件能使教材中的某些环节以文字、声音、图像等综合方式表现,清晰地把教学的要点、难点和细节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视觉情境中学习有关的教学方法、手段、技术,有效的沟通了“书本”和“实践”两个世界。正确运用太极拳课件对学生的学习发生着积极的影响,它能增强教学效率、拓展教学时空、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因此使教与学变得事半功倍【4】。
(三)教学目标延伸法。
所谓“目标延伸教学法”,就是授课前先将要学的内容划分为几个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分项、分段进行教学,课后让学生以班为单位,在课外活动或其他时间内自行进行复习巩固的教学方法。包汉文“不同教学方法对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影响”中得出:目标延伸教学法能较显著地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和教学效果,较传统的直接教学法比较有较大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5】。
(四)念动教学法。
“念动教学法”(想象)是运用自我暗示与运动表象训练相结合的一种心理训练法,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新形象的过程。高庆琦“念动训练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中指出:念动训练在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新授动作后及时进行“念动”。可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往往有这样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已基本学会了动作,但做出来的动作生硬,势不圆,不连贯,因而不能较好的体现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念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较好效果[6]。
综上所述,以上四种的教学方法都已在不同程度上进行过相关的实验研究,并得出了一些结论,但是如何深入的探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太极拳教学的效果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其次如何将四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相互结合起来,合理的运用到太极拳的教学中也是值得进一步实验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晔.互助式学习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6.
[2]王文红.互交式教学法在高校女生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8.
[3]姜振.24式太极拳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的实验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3.
[4]安学涛.太极拳教学课件的运用与效果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07.10.
[5]包汉文.不同教学方法对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影响[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6).
[6]高庆琦.念动训练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3.
康复医学概论论文篇六
xx年6月2日星期天,我们去了洪山区一个儿童康复中心,给那里的孩子们欢度六一,希望能都给他们一点温暖。很遗憾的是,我们由于一些事情无法协调到位,只能选择在6月2日去,没能在六一当天去,后来去和孩子们玩了之后,回来发现实质上哪天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里惦记着他们,能够一直关心下去。那天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只是有些东西,我感觉自己还是不能够真正地切身体会,毕竟我没有实实在在地经历过。然而,我多少还是从中学会了一些生活心态。
6月2号早上,我们党支部一行人6点半起来,吃完早饭,7点开始出发,奔赴康复中心。在去之前,我们做了一些准备工作,策划部的预备党员曾两度大老远跑去和康复中心的负责人交流,沟通相关事宜,我们其他党员也在去之前学习唱儿歌,提前给孩子们买礼物,有画笔,图画,皮球等儿童玩的,去的时候还买了一些吃的。另外的就是,我们这次面对的孩子和一般正常的孩子不同,他们有的`智障,有的残疾,有的自闭,为了和这些孩子们能够顺利交流玩闹,我们都对自己做了一些心理准备。这次活动虽然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对我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感觉到是在切切实实地做些善事,我一直都在从事各种学习活动和工作事情,为了也是图自己的发展。以前经常在电视上看见志愿者和一些明星们的慈善行为,心中也告诉过自己,自己强大了之后,一定要向他们学习,更多地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这个社会上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个世界更加地充满爱和温暖。然而我一直没有做出过多少真正的贡献,我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是在为了提高自己的实力而奋斗着,这样并不是不对,但我个人这么久以来,通过反省自己,我觉得一个人长时间想着提高自己,会很容易忘记自己最初的美好愿景,因为个人生存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我们会很容易在奋斗中迷失自己。所以,我们要懂得有多少光就发多少热,不要好高骛远,既要踏实提升自己,也要牢记自己的愿景,在生活中去寻找能够贡献和回报社会的机会,不要迷失在尔虞我诈之中。
后来,2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我们顺利来到了康复中心,我们按照负责人的要求,把东西放到了指定的地方,然后去见孩子们。我们刚一进去,就看见好多孩子热情地把我们拉进去,立马就和我们笑呵呵地玩起来了,有好多党员都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内心就被孩子们的热情给震住了,我们迅速调整好心态,开始进入角色,和孩子们玩起来。这些孩子们真的很需要关爱,也一点也没有攻击性,他们只知道开心地玩,对于大部分孩子而言,他们不知道什么叫生活,没有时间概念,也没有基本的社交常识。和大部分孩子一起玩时,你根本就感觉不到他们很悲哀,因为他们要么已经乐观起来了,要么只知道玩耍,根本不懂什么叫悲哀。当然,其中也有些孩子很自闭,我们支部的成员看上去比较温和的女生或者男生,能帮上忙的都会尽力去抚慰他们的内心。有些党员在教一些智力较高的孩子们写字,有些党员抱着孩子给他们唱儿歌听,有些党员带着孩子到处转悠,有些党员和孩子们画画,有些党员和孩子们玩躲猫猫,有些党员和一些能够沟通的孩子聊天。整个场面显得很温馨很热闹!看到这一群群孩子,天真的样子,虽然我无法体会他们这么幼小的年纪就承受这样的现实是作何感受,但是我感觉他们是需要爱的,是需要关心的,是坚强也是脆弱的。我们和他们开开心心地玩了很久,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有些小朋友是不舍的,我们也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很感激他们教会了我们坚强和放怀。最后康复中心负责人送了我们一袋栀子花,是小朋友亲手交到我们手上的,好香!
不知道现在这帮孩子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呢?
康复医学概论论文篇七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和有效的护理对中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5月至4月我院收治的中风患者68例,脑梗塞的患者为41例,脑出血的患者为27例。结果:通过对本组68例中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和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部分患者生活可以自理。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本院68例中风患者经过治疗及有效的康复训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部分患者生活可以自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达到较好的康复状态,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提高了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中风患者康复训练护理。
中风也叫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医学家们正从各个方面探索中风的预防措施。为了尽早恢复患者瘫痪的手足功能,减轻或消除语言障碍,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康复,使患者尽可能地回归原来的工作和生活[1],现将我院收治的68例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经过早期康复训练和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05月至204月我院收治的中风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52~78周岁,平均年龄68.6岁,脑梗塞的患者为41例,脑出血的患者为27例。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和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部分患者生活可以自理。
2护理。
2.1情志护理。情志护理在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需贯穿整个康复治疗过程。做好宣传教育,将中风的发病机制、机理、预防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宣传小画册,发放到每个患者及家属的手里,增强他们对中风的了解,使患者更有信心战胜困难,避免恐慌、畏惧的心理产生。由于中风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被医学界将它同冠心病、癌症一道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中风患者由于对中风的预防、保健和治疗等相关知识的缺乏,对中风产生的极大恐惧与恐慌,患者抱有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此时,医护人员应当多于患者和家属交流,对患者和家属有疑问的时候,要急事给予解答,安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院的康复治疗过程,以利于病情尽快康复[2]。
2.2饮食护理。中风患者的膳食原则是:食宜清淡、低盐低脂,根据不同病情,做到定时、定质、定量,每天摄取的总热量应略低于正常人[3,4]。饮食的护理要细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如豆浆、牛奶、果汁、混合浆等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禁忌辛辣油腻,同时应注意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给予口腔清洁,坚持每天清洗2到3次,保持口腔的卫生,预防口腔感染。所以中风患者宜清淡、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和牛奶等以防便秘,禁食过咸、过甜及辛辣油腻等食物[5]。
2.3康复护理。
2.3.1肢体锻炼。恢复期患者对康复的愿望非常迫切,医护人员要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恢复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应该让患者能够接受。恢复期及后遗症患者应逐步进行肢体功能的恢复性训练。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始,由简单到复杂,由开始的短时间到后来的较长时间,增加训练的难度,如眼球运动、头部和身体同步协调运动等功能性训练。根据每个患者的恢复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康复训练计划,比如,经常给患者在如合谷、内关、曲池、足三里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中医针灸与肌肉按摩,肌肉按摩是中风患者的有效康复手段之一,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提高身体的免疫性,另外,还有患肢的防寒保暖等手段,都是简单而有效的康复手段。训练计划的理论指导原则是:首先控制低级中枢和反射弧释放性亢进引起的高张力痉挛,然后再行运动功能锻炼[6]。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侧肩关节的保护,坐位时可将患臂平放在枕头上,不宜长久托于吊带,并经常按摩患肩,但切忌用力牵拉,以防肩关节脱位[4]。
2.3.2语言锻炼。有效的解决语言障碍的办法是医护人员和家属共同帮助患者,多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对语言的恢复有信心,并且跟据患者的不同语言障碍来制定一些合适的语言训练计划,每天让专人陪同他们训练半小时,坚持下来,一个月之后,让病人主动进行规定时间的训练,由简单句子到复杂的句子,当病人经过努力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后,要及时鼓励他们。
2.4防止便秘和泌尿系感染。许多患者中风之后,活动量大幅度减少,肠胃的消化功能变弱,易出现腹胀和便秘情况,导致食欲的下降,所以应给予患者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经常按摩腹部,按时给患者进行排便,让患者的排便呈现规律性。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68例中风患者经过治疗及有效的康复训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部分患者生活可以自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达到较好的康复状态,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提高了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2]陈爱菊.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13(7):417。
[3]康冬梅.中风病人的饮食[j].东方食疗与保健,,(4):27。
康复医学概论论文篇八
摘要:康复医学是促进患者或残疾人康复的医学学科,主要对相关功能障碍进行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以及处理。
康复医学已经成为继第一医学即临床医学、第二医学即预防医学之后的第三医学,已经被融入了现代医学体系当中,并将预防、医疗与康复有效融合,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康复医学教育中互动式教学的运用,旨在促进康复医学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康复医学概论论文篇九
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立能力,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以上就是对于康复的定义,但是以前很少对康复了解得这么的详尽,只是知道,我们平时受伤了、患病了过段时间就会恢复健康,也许这也能说是康复吧!
我最早接触到康复是在去年寒假的时候,当时放假在家没啥事,就自己跑到了县人民医院去见习,在医院里面我是在神经外科跟着医院的老师学习,在神经外科我看到最多的就是脑外伤,基本上一般入院的患者都可以与脑外伤挂上边,要么是车祸、要么是被人打伤了,还有一个10岁的小孩在家玩耍的时候自己摔倒了,颅内有一个30ml左右的硬膜外血肿,这些都是在我们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的一些疾病。有时候我在病房里面可以看到有康复科的医生过来做床旁康复,但是当时我也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只是脑海里有一个影响,就是“促进疾病的`恢复”,后来我观察到做床旁康复的病人大多数都是手术后几天或者是出现了肢体瘫痪症,但是还处于保守治疗的一些患者,当时我觉得康复应该很有作用吧!不然怎么哪么多的病人在做康复治疗,有些病人一天还要去康复科好几趟去做康复治疗呢,但是我也不知道他们去康复科主要是做一些什么样的治疗。
真正的学习康复医学是在这个学期曾序求老师的康复课堂上,因。
为之前在医院对康复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所以对于这门别的同学都不是很乐意去上的一门课,我还是很感兴趣的,因为我觉得康复在临床上肯定是有用武之地的。在康复医学课堂上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康复以及康复医学,也更加确定康复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的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劳动和工作的能力,为病伤残者重返社会打下基础。所以康复医学给很多的患者带来了康复的福音,自从有了康复医学之后有很多患者通过综合的康复训练,其神经运动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如果没有康复训练的话,很多患者很有可能就终身坐在轮椅上了!
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才能够达到好的康复效果。康复治疗除了康复师的训练和治疗之外,还需要的就是患者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长期的坚持才会有康复的效果。
在系统的学习了康复医学之后,我更加明确康复的重要性了,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好的学习康复医学,应用康复医学,传播康复医学知识,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患者有恢复健康的机会。
康复医学概论论文篇十
新时期已进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在康复专业中医学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通过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精简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全方位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它是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康复专业的必修课程,属于中医康复治疗的基础课、桥梁课,涉及的知识面广,不仅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临床操作能力,更要具备慎独诚信的职业道德素质。
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专科诊疗知识,了解中医学养身预防等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判断分析能力,充分运用辨证思维方法去诊察病情、识病辨证的能力,从而为临床各科奠定理论基础,具有对基层群体进行健康、养生、疾病预防宣教的能力。
素质目标:具备慎独诚信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术素质,建立良好的人际情感和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操。
目前大多医学专科院校的中医学都是是由传统的课堂讲授、实训室操作和临床实习三个部分组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课时少而内容多,课时安排不合理;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却忽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针对康复专业学生特点,以痗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提高中医教学质量为目的,围绕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3.1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
3.1.1提倡“学为主体”传统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而中医学中有许多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如果采用教师平铺直叙的讲授方式会让学生感觉特别枯燥,难以理解,而且容易对该门课程产生厌学情绪。我们在提倡“学为主体”的教改中,改变这种“一言堂”模式,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师则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变成“身边的指引者”。
3.1.2丰富教学手段中医学中有许多知识比较抽象、难懂,例如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行生克的规律、阴阳消长的规律,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领会其内涵。如充分利用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嵌入flash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加以展示,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有机组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学生一目了然,便于掌握。在讲授腧穴取穴法、针刺手法、灸法、推拿手法等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逻辑思维,又能增强记忆效果。在讲授望诊时尤其是舌诊,比较相近的舌色、舌苔如红、绛、紫,舌苔的腐、腻、滑等表象,如果仅凭语言叙述很难让学生领会,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不仅可以增强效果,而且令学生印象深刻。
3.1.3采用pbl教学法pbl(problem-based-learing)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是基于现实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pbl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学生专题或具体病理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以“七情”章节为例:收集学生们熟悉的案例,他们在中学时学过《范进中举》这篇课文,可询问学生范进中举后出现何种状况?后来又是如何变化的?学生回答中举后狂喜过度导致癫狂,后来老丈人一巴掌将其打清醒。以学生们熟悉的案例将其注意力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继续给出问题,《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何终曰抑郁而致肺痨?《三国演义》中周瑜为何被诸葛亮三气而吐血身亡?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引出中医基础知识中“七情”的相关概念及致病特点。学生兴趣很浓,教师可以再次深入询问生活中哪些疾病多与情志有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在课堂进行全班讨论,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人发言,阐述小组讨论的结果,接受提问,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西医知识解释相关问题,可以提出质疑甚至反对意见。最后由老师总结巩固知识要点。pbl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对所学知识以分析评价、质疑问难,形成探索性、批判性思维,有利于中医知识的掌握。
3.2精简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目前大多数教师普遍觉得学时偏少,书本内容多且面积太广,导致学生们缺少自主学习的空间,没有余力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讲究“少而精”。针对学生的兴趣,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如针灸推拿小组、气功爱好者协会等,而教师作为引导者,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在教学中树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真正实现“学为主体”。
3.3全方位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3.3.1加强传统文化熏陶渗透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意识中国传统文化堪称伦理文化,而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药教育必是伦理型教育。伦理至上的精神渗透在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而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中医药学的发展必然受到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是“仁”,而医术作为一种消除病痛、完善健康的手段正是对应了儒家的“仁义”思想。中国绵延几千年的中医学,在漫长的萌芽、成长、成熟、繁荣中,形成了自身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从耳熟能详的“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到“医乃仁术”等至理名言都表明医生要有高尚的医德。我们提倡学生除了认真钻研本学科课程之外,也要博览医古文和中国医学史等书籍,教育学生学习历代名医宽厚的文史哲知识功底和高尚的医德风范,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德育教育。
3.3.2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敬业精神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指出:“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清代《吴鞠通行医记》中亦写道:“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为立德。”李时珍历经二十七年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写成《本草纲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忠于职守,热爱本职的敬业精神.
4教学改革效果评估。
该教改的目标是通过对康复专业学生临床前期教学的尝试,使中医学教学的内容规范化、合理化;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全方位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我校教学督导组多次深入检查中医学教学授课,他们对教学内容设置、教研室教师结构、教学录像等多媒体资料以及授课质量等均给予高度评价,对我们的改革效果感到满意。此外,我们通过调查表的形式对两届共计6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8%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的引入能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既掌握知识又学会思考,有利于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3.6%的学生认为,课外兴趣小组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本来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89.6%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课件结合模型能显著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95.3%的学生认识到医务工作的神圣,认为医疗过程不能有半点马虎,必须全身心的投入。
总之,我们针对康复专业中医教学尝试了多方面的改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了学习能力,培养了创新性思维,并且培养学生具备慎独诚信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术素质,建立良好的人际情感和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操。
康复医学概论论文篇十一
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恰当的选材,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形成良好的互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达到拓展学生思维并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通过互动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互相讨论、共同提高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交流能力、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康复医学是比较注重实际应用的一门学科,通过康复医学的治疗使病患或伤残患者能够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以及职业上得到全面的康复,消除或逐步减轻功能性障碍,帮助病患发挥自身功能,并逐渐恢复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实现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目的。
这就要求学习者可以将各种理论知识熟练、灵活地运用于实际的工作当中,而此项能力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逐步掌握学习的关键环节。
所以,在康复医学教育过程中,可运用互动式教学将传统的灌述式教学替代或相互融合,将课堂更多的时间用于讨论,让教材知识变得更加生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并提高积极探索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以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水平。
通过互动式教学的运用,可使每位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观点及意图很自然地融入到教学的讨论活动当中,与学生形成统一,为学生创建宽松、友爱、和谐的学习氛围,并对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的可行性进行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了医学知识,也学会该如何去学习,使学习者的个性及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3互动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互动式教学的方式。
康复医学的主要包括:康复医学总体介绍、基本理论、康复评定方法、康复治疗方法、常见伤病综合康复问题等内容,而每一项内容对于互动教学方式又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康复医学总体介绍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主要在于让学生了解康复医学这门学科的概念、功能、重要意义、与临床医学各学科之间的关系等。
由于人们对于疾病和残疾传统的观念和对于康复的理解上同现代康复医学的思想存在着较大差距,现代康复医学的观念在于逐步接受再到实际工作中主动运用的整个过程,所以概论部分互动教学的设计必须融入开放性的一些话题,用于启发学生将教材内容同生活实际有效结合,找到传统观念存在的优势及不足之处,真正的理解康复医学的精髓所在。
此部分教学内容虽然不多,但通常都是康复医学的第一课,教师没有让学生自学的时间,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康复医学这门课程以及本课的主要内容,然后可让学生当堂阅读概论章节,请学生们谈谈学业生对于康复医学的认识与理解,再引导学生为大家介绍一下亲属或朋友当中的残疾人或慢性病患者的应医状况、生活情况、工作情况以及家属对于病患的照顾方式以及病患的感受等,并借此展开课堂讨论。
教师也要融入到讨论当中,逐步引导并深化学生对于残疾、功能、康复的理解,使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了解我国康复医学的现状,找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主动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效的激起了学生对于康复医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很主动的去探究知识并思考问题,也会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在教学康复评定方法时,比较注重严格根据操作规程规范的进行测量和测试、评估,学生必须正确的掌握各项康复评定方法。
课堂教学与实习当中,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及错误并及时进行纠正,使操作水平得到提升。
教师必须严格把关,对于学生争论问题的焦点必须进行及时的点拨,并给学生示范标准的动手、手法,再加上提问的方式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使学生能够当堂掌握标准、规范的操作要领。
(2)优化考核方式。
学生之间存在的性格、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差异,在讨论当中既会有态度积极且思维活跃的学习,也会有学习热情不高、学习被动的学生,教师必须要精心观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讨论氛围,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规定学习小组的总结发言,每次要推举不同的人选,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当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次数及质量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观点正确与否、学习态度等内容融入到考核评价当中,使教学过程评价占据总成绩的较大比例,使学生用更多的精力进行课前自学、准备课堂发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康复医学教育当中,互动式教学的应用可有效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习者水平得到提升。
实践当中,在康复医学教育中互动式教学的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戈利.康复医学发展趋势及设想[j].解放军医药杂志,(01).
康复医学概论论文篇十二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引入国外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后,康复医学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康复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学生生源等条件的限制,至今我国仍严重缺乏合格的康复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儿童专科康复师。因为缺乏完整系统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神经学、人体发育学、运动学等基础知识,也缺乏基本的儿科医学和护理专科常识,大多数儿童康复师不能透切理解儿童康复技术原理、治疗目的和意义,不能有效地指导家长参与训练,不能从容面对重症患儿,业务素质较差,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思维能力,只能机械地按康复医师的医嘱执行训练,影响康复疗效,有的甚至在训练过程中发生意外,如脑瘫儿的骨折等,不能正确应对训练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如胃食道返流引起误吸等,导致医疗纠纷。
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儿童康复的特点,我们希望培养出一批在一专多能的基础上有自己发展专长的儿童康复师。作为儿童康复治疗小组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康复师通过一对一地为孩子执行治疗,能以自己的“妙手”和“仁心”获取家长的信任并鼓励家长树立治疗信心,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康复训练,以达到最好疗效。
3.1制定统完整系并切合实际的继续教育计划。
在注重康复师临床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有计划地举办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积极利用包括香港在内的国内外资深康复师来院讲学并示范指导康复操作。加深对bobath等在校已接受过教育的理论的理解并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并积极扩大知识面,引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如“感觉统合理论”、“言语治疗”、“言语前口腔功能评估及干预”等,丰富和完善康复学知识结构。对学习能力较强、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康复师,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包括nicu中新生儿的多感觉输入)、语言治疗(包括言语前口腔感觉运动功能评估及训练),而三年以下工作经历的要在康复组长的.严格引导下进行各专业组间轮转工作。康复师之间,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轮流主持康复小讲座,温习提高康复基础知识。
3.2基础理论知识讲授。
组织高级康复医师、儿童发育医生、nicu医生、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师有计划地举办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讲座,除了康复医学外,还进行与康复有关的一些儿科常识的教育,如新生儿吸吮吞咽呼吸功能的发育,新生儿生命体征的观察,癫痫的发作诱因、症状、意外伤害的预防,婴幼儿视觉发育,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及紧急应对措施如早产儿呼吸暂停、胃食道反流、误吸窒息的第一救治等等。在早产儿的多感觉输入中,感觉刺激的强度、剂量是否合适极为重要,若输入过多过强极易产生疲劳并很快导致生命体征变化,因此必须学会细心观察患儿肤色、精神状态的细小变化以防刺激过度。康复师必须具备较好的基础知识和急救能力才能进入nicu为患儿服务。感觉统合与儿童成长之间的关系不断被大家所认识,感觉统合训练已渗透到各年龄多种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如新生儿、脑损伤患儿早期训练),但因为康复专业尚未开设本课程,所有儿童康复技术都不了解感觉统合理论,因此,我们专门组织力量进行了系统地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
3.3教学查房和病例计论的运用。
每周定期举行一次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参加人员包括高级康复医师、儿童发育医师、各级康复师、家长或生活照顾者。由康复师汇报病史、训练目标、康复计划、疗效、训练中存在的困难等,高级康复医师现场进行康复功能评估,生物力学分析,现场解答康复师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康复训练计划,纠正康复师训练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必要时由高级康复师示范操作过程。在病例讨论中,康复师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疑问,康复医师从功能评定和训练角度进行阐述,儿童发育医师则从病因、病理、神经学角度进行分析讲解。通过教学查房和病例计论,康复师既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患儿病情,又可以更系统、扎实地掌握康复治疗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技能,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同步提高,促进了独立操作能力的发展。
3.4外国专家的操作示范和现场指导。
充分利用国外儿童康复专家,包括香港专家来访机会,为康复师现场操作示范和指导,如bobath理论技术的使用,感觉统合理论在脑瘫患儿及nicu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口腔感觉运动功能缺陷的理解及处理等。仔细聆听专家分析,身临其境地感受专家的一招一式,同时将整个操作过程拍摄成录像反复观摩学习,用心体会专家的手法、动作力度,包括跟患儿交流时说话语气、表情等,学习如何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3.5资深康复师的传帮带。
康复师不仅依靠技术,还要有热心爱心才能获取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和支持,顺利完成康复训练,达到最佳训练效果。选取基础较扎实、具有多年工作经验、责任心强、工作勤恳、品德高尚的资深康复师为组长,在日常工作中指导操作手法、与家长沟通技巧,掌握年轻康复师的思想动态,以其娴熟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和人道主义精神传、帮、带年轻康复师。
4培训的结果及经验。
通过长达五年的继续医学教育,我院儿童康复师已比较系统完整地掌握了脑瘫、缺氧缺血性脑病、各类脑炎、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等儿童康复中常见疾病的基本医学常识,掌握了较好的儿童康复技能,积极参与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较好地贯彻医师的康复计划,训练中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最大的努力完成康复目标。
康复医学概论论文篇十三
在中国生命科学学会第二届全国生命科学研讨会(8月北京)上,我们听到两组数字:一组是医源性感染者,全国平均约为就医者的10%左右,一组是药源性疾患,包括就医者和自购药品者,全国平均为40%?60%我们曾与五官科医生座谈,他们发现儿童少年的药源性耳聋几乎常年均可遇到,成年人药源性共济失调也时有发生。这些严重反应多为不可逆的,但又不是预防医学工作的对象。
康复医学的对象是原发性残疾患者及继发性残疾患者。由于残疾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学科中有了较大发展,某些易致残疾病菌苗、疫苗的预防接种,对孕妇的科学监测的推行,妇幼保健工作的进展,这些在康复医学的总论中己开始有所论述。所以,原发性残疾可望见到下降趋势。但继发性残疾,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医源性疾患(指医源性感染及药源性疾患),或多或少地成为继发性疾患,这个严峻的形势,使得康复医学并行地介入临床医学的紧迫性更加突出了。使得康复医学工作者有“康复医疗与临床医疗应同时进行,只是在不同临床阶段中两者有侧重点不同而己。一般而言,康复介入愈早,效果愈好,愈省精力、时间和经费”的论述,成为富有管理智慧的箴言,同时,也能抓住防止残损发展为残疾,防止残疾发展为残障,防止原发性障碍发展为继发性障碍的最早时机和最好时机。
但这几个最早时机和最好时机,由谁来抓?过去的临床医学,只对病,不对人,没有抓的管理要求;预防医学,从概念定义看,就没有到临床医学中寻找这种动机的主动;保健医学不顾及此更属自然;康复医学,也只是在总论中提及,远没有分病种、分阶段的详实论述,尽管好好地总结,己有教训足可有相当论述,但由于康限,不管是“作为功能医学的康复医学”还是“作为障碍医学的康复医学”,主要就是通过“训练再训练”使己经伤残障碍(残损、残疾、残障)的功能,尽可能地恢复到最好的程度。“预防性康复医学”,己经是开拓性提法了,卓大宏先生主编的《中国康复医学》中有一节专述。
2.历史的局限。
为了更好地再开拓,我们必须对康复医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性局限有更为清楚的回顾。
单说康复医学的产生,是与战争联在一起的,19,在纽约成立了“国际残疾人中心”,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派生物。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以目的就是受伤军人尽快康复,重上战场。这个历史背景,长期以来,局限了人们的认识,直到1969年,who康复专家委员会还是从功能障碍的恢复这一特定立场来定义康复二字的。它说: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的以至其他措施,对残疾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减轻残疾因素造成的后果,以尽量提高其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1981年修改为“采取一切措施,减轻残疾和因残疾带来的后果,提高其才智和功能,以使他们重新回到社会中去在这两个定义中,根本没有预防残疾的要求和动机,所以才有“康复医学并不担负医学中的全部对象,而只是以上述运动障碍及其相关障碍为主要康复对象’的说法。
美国国立康复医学研究中心(ncmrr)成立于1993年。他把系统论引进了康复进程把w,ho的障碍三个层级:残损(形态,功能缺损)、残疾(能力低下)、残障(社会性不利)拓展为五个层级:病理生理、功能残损、功能受限、能力障碍、社会限制?但令人感兴趣的是他们认为这个障碍结构,不一定是个固定顺序的单向的线性模型,而是一个可以出现可逆的非线性的整观特点,这就为康复医学留出了众多的完善自己的空间,为康复医生在实践中把握可逆、转机的最好时机指出了可能性,为他们创造学术成就提供客观机会;为康复理论工作者利用非线性非平衡理论的自组织理论的“新四论”(突变论、超循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及非线性动力学的“新三学”(混沌学、分形几何学、孤波学)研究障碍发生(物理性因素之外)、发展及康复(生理性可逆、可塑)的机制提供了全新的空间。知不足方知求前进,历史的局限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机会。所以,尽管ncmrr仍然认为障碍学是康复医学的灵魂即基本内涵,但它把康复医学的外延大大拓展了,特别是把康复医学学科的理论建设移到一块最新的学术基石上,这对康复医学学科建设大有好处,极利于突破历史对它无形的因袭局限,使康复医学的理论研究更富个性。
现在有较多的人认为,现代医学的完整体系,应由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四个方面构成。人类要健康的生活,需要有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三个完好状态来保障,这三个完好状况是不得病或少得病的前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的合理膳食,乐观向上的心境,适宜的体育锻炼,都是重要的保健医学的措施,持之以恒,也是大卫生观的预防医学措施,有些还可成为康复医学的措施。但临床医学,某些病或病人到了医院诊病或住院治疗之后,有些病仍然会伴生残损、残疾、残障,这几乎与战争伴生障碍一样不可抗拒。但是,康复医学中预防意识的加强,不仅是全面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结果,也是医疗实践中一些事实的推动,特别是一些继发性残损、残疾、残障的发生,患者、患家与医生、医院的矛盾纠纷扩大,促进了医学学术向更精细的方面发展,预防继发性障碍必然会逐渐逼出一些说法,从总论泛泛地笼统论述,转向各论性质的病病论述,层层论述。在诊断阶段,正确诊断就会争取时间,这肯定有潜在康复价值;处方,这对减少药源性疾患肯定会有因果作用;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式的选择,手法的处理,都会对预后产生直接影响;在住院期间,对病人各种反应的正确判断和措施采取,都会对将来生活质量留下好的或坏的印记,所以在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必然重叠的这一段,一个医生不具备预防性康复医学的观点和措施的采取,就不是一位完全的合格的临床医生。在康复医学受到正确对待以后,康复床位将比临床床位多出几倍,抢救生命阶段或急性病程一经结束,患者进入康复阶段,转入康复病床非药物治疗措施为主时,才是康复医生单独工作之时。但这时,继发性障碍的预防仍必须摆在日程之上。
4.另一种思考。
康复医学是面对功能障碍而兴起的被动性的新学科,它的初始内涵不包括预防障碍的内容;但不论是学术的发展还是实际的需要,预防残损、残疾、残障的发生,似应包涵在康复医学的外延之中。如果再仔细思考,可认为医生与患者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是互为环境的,患者与医院以及患者与医疗设备之间及障碍者与所用的康复器械之间的关系,更明确就是人与环境的关系,这就使人想到人类工效学。国际人类工效学会给人类工效学下的定义为:“研究人在特定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问题,研究人与机器及环境相互作用下,怎样统筹兼顾,以使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达到最优。我国《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对人类工效学则定义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相互作用及其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活、心理等特点(对康复器械设计更应如此引注者),达到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和舒适的目的。如果提出医患工效学,就是医患两个主体与医院设备环境之间的关系,要保证医患两个安全和舒适,提高效率也即最好的安全、舒适和医疗康复的最佳状态。这比康复医学追求的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还多一个医生的效率、安全与舒适。事实上在医源性感染中,医生与患者同处一个危险的环境,只是医生多些防护知识,有些自我保护能力罢了;这一点却正好说s月,医生在保护患者不被伤害上尚有更大的潜力,这正是预防性康复医学要深入研究与实践的领地。这些思考使人前瞻地感到,如果提出医患工效学,能否更全方位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呢?可待有心者再顾及得更深刻一些,自然会来讨论。我们期待着康复学术界对此思考并反应。
康复医学概论论文篇十四
目的探索在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社区康复》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方法在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开展了2个实验教学项目。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课程座谈会收集学生反馈意见。结果《社区康复》实验教学能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受到学生欢迎。但在实验教学项目、学时、实验教学条件等方面还需进行进一步完善。结论《社区康复》实验教学符合课程性质,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需要在《社区康复》课程中开设实验教学。
目前,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全球慢性疾病增多,全球残疾人比例不断增高[1]。据推算至2010年,我国残疾人总数已达8502万人[2]。2004年,卫生部、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3]。社区康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4]。近年来,已把康复列为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六大任务之一,使社区康复融入了初级卫生保健的工作中[2]。
立足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我国已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部分城市和农村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5],需要大量的具备基本康复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基层医疗技术人员[6]。虽然目前有部分高校设置了社区康复专业进行专门人才培养,但是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7]。
全科医师作为社区医疗的重要成员,必须掌握基本的康复医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工作,服务于残疾人[8]。因此,在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中开设《社区康复》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1《社区康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基于社区康复知识在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自2008年始,山东中医药大学在中医学专业本科全科医学方向开设了《社区康复》课程。课程开设时间为第四学年第一学期。通过几年的《社区康复》课程教学实践,发现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1.1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分配不合理。
以往《社区康复》课程全部为理论学时,无实验学时。这种学时分配与《社区康复》的课程性质不符。《社区康复》课程作为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唯一接触的一门与现代康复医学有关的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9]。比如:在《社区康复》课程中的康复医学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常见疾病的康复、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等内容均涉及到实验内容。
1.2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不合理。
以往《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可以分为态度、知识2个主要目标,这种教学目标与《社区康复》课程性质、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以及社区康复服务实践是不相符的。《社区康复》是一门临床课程,开设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在今后的社区服务中能够给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具备基本的康复理论知识和掌握必要的康复治疗技术。因此该课程应当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支撑[5]。
过去《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10]。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已经不适合目前大学教育特别是本科高年级学生教育教学的要求。
综上所述,急需对《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3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对《社区康复》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在《社区康复》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势在必行。该实验教学应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康复技能操作为主,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因此,《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应当分为态度、知识、技能3个主要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辅的实验教学模式[10]。
2《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2015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全科医学方向2012级本科生中首次开展了《社区康复》实验教学。
2.1《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内容。
在中医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开设《社区康复》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在社区层面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社区康复服务的需要。社区康复的对象是残疾人,所以社区康复服务需要与残疾人的需求相匹配。有研究表明,大多数残疾人对社区康复服务的需求更多的集中在医学康复方面[4]。因此在实施社区医学康复服务时,首先要确定服务对象的基本功能障碍[3],然后再提供相应的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评定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成为学生在提供社区康复服务中最重要、最直接和最急需掌握的技术。再结合《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生接受能力、教学条件以及学时等情况,最终在本课程的康复评定部分和康复治疗技术——运动疗法部分中,各选取了一个实验教学项目。它们分别是实验一、人体主要关节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实验二、人体主要关节被动关节活动的训练。每个实验项目的学时为2学时,合计4学时。这两个实验在开设的顺序上有先后,充分体现了康复医学以评定指导治疗的原则;在内容上有交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
2.2《社区康复》实验教学模式。
该次《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在教学模式上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环节包括:教师根据实验内容提前两周确定小组数量、人数问题是及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分工合作;小组成员课堂演示小组学习成果;师生总结并给予小组等级评价;全体学生操作5个环节。
此实验教学根据实验内容,共分为12个学习小组。其中11个小组每组5人,1个小组4人,每组推选1名组长。等级评价以现场实验展示效果和现场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主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4个等级。实行小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两个部分的评价,现场评价、统计、公布。
2.3《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反馈。
(1)制定《社区康复实验(训)课程问卷调查表》收集学生对《社区康复》课程实验教学的反馈情况。在课程授课结束之后、考试之前,进行问卷调查工作。该调查问卷共有6个问题,其中5个问题是“是与否”的单向选择题,1个问题是征求学生建议的开放式问题。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2012级共有59位学生,发放问卷59份,收回59份,有效问卷59份,有效率100%。具体结果见表1。
(2)开展课程座谈会,收集学生对《社区康复》课程实验教学的反馈。在《社区康复》课程全部结束后的一周内,开展由全体学生和任课教师参加的课程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充分收集学生对于该课程教学评价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实验教学的反馈情况。
3讨论。
3.1《社区康复》实验教学开设的`成效。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98.3%的学生认为在该课程中需要开设实验课,这与对该课程的课程性质的分析是一致的。同时,96.6%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的开设对课程学习有所帮助,达到了开设此实验教学的目的。
通过课程座谈会,同学们认为在《社区康复》课程中设置实验课是非常有必要。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康复医学的内容,对于一些康复医学的概念、原则和名词术语感到非常陌生。通过实验课,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对于课程学习大有裨益。
3.2《社区康复》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
该课程实验教学的授课方式由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为“教师布置任务—小组查阅相资料—小组演示—教师点评—组间评价—学生操作—讨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通过表1的统计可以看出,74.6%的学生能够适应此种教学模式,25.4%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在第6个问题学生对实验课的建议中,有8位(13.6%)学生提及不适应此种授课方式。他们认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对于实验课程的学习更有帮助。再结合课程座谈会上学生的反馈,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未尝试过此种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进行的《社区康复》课程座谈会,了解到他们在中小学的教育和之前的中医学教育中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这种被动接受学习内容的方式,从未尝试该实验课的主动学习的授课模式。另外,该课程理论课的授课模式也采用的是传统的授课方式,可能也是造成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新的授课模式的原因。
通过课程座谈会,学生反映了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体会。该教学模式应用于《社区康复》课程实验教学,其与传统实验课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教学模式更能增加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增加小组成员间交流和合作能力;增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互动结构进行的系统学习方法[11]。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的时期,而且经过3年的医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同时《社区康复》课程和中医专业都是具有临床性质和实践性质的课程和专业,因此此时的学生更愿意接受能动性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以往被动性的教学模式。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
小组目标一致与知识、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12]。小组成员根据教师的指导,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13]获取解决问题的线索。然后通过小组集体交流、辩论、归纳等过程,最后形成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现和提高学生个体的综合学习能力,并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情,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学生还是乐于接受的。
该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某些小组仅仅专注于自己的任务,对于整个实验的掌握略差。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因为每一小组有各自的任务,而对于其他小组的问题不能深入理解,整体把握有欠缺[14]。通过课程座谈会了解到,虽然在小组演示后有全体学生操作的环节,但是每个小组在课程结束后还是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印象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因此,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还需对此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改进。
3.3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课时。
此次实验教学选择了2个实验教学项目。通过表1的统计可以看出61.0%的学生认为实验项目安排合理,39.0%的学生认为不合理。学生认为实验项目安排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实验项目偏少,仅有2个实验项目是不够的。在第6个问题学生对实验课的建议中,有34位(57.6%)学生建议增加实验项目。对于实验教学的课时数来说,81.4%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量。
3.4其他。
在学生对实验课的建议中,除了上述8位(13.6%)学生提及不适应此种授课方式、34位(57.6%)学生建议增加实验课的实验项目外,11位(18.6%)学生建议将实验课开设在学校的康复实验室或医院的康复医学科。笔者学校的康复实验室设在新校区,学生在老校区,老校区距离新校区约40km,需要联系专车进行学生的接送。康复治疗学专业在市区内的实习点有4个,每个实习点都不可能一次性增加59个学生进行见习。分次见习在时间和学时方面条件不足。因此下一步组织学生前往新校区康复实验室进行实验课的教学是比较可行的。
综上所述,在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中开设《社区康复》实验教学是符合课程性质和学生学习需要的。通过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康复医学》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小组协作的能力。目前在《社区康复》实验教学中还存在实验项目偏少、实验学时不足、实验教学场地不合理等问题。今后,将在遴选和增加实验项目、增加实验学时和总学时、改善实验教学场地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使《社区康复》课程能够适应全科医学方向学生不断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需求。
文档为doc格式。
康复医学概论论文篇十五
康复医学被称为“第三药”(临床医学是第一药,预防医学是第二药)。在现代医疗体系中,预防、医疗和康复已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的身体。康复医学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残疾人为主要服务对象。近百年来,现代康复医学蓬勃发展。它的发展是人类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
关键词:康复医学、脑卒中、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器械训练。
起源: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体育疗法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职业上得到康复,消除或减轻功能障碍,帮助他们发挥残留功能,恢复其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回归社会。康复医学是由理疗学,物理医学逐渐发展形成一门新学科。
康复医学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伤残者,强调功能上的康复,而且是强调体功能康复,使病人不但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康复。它的着眼点不仅在于保存伤残者的生命,而且还要尽量恢复其功能,提高生活素质,重返社会,过有意义的生活。
2、1、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治疗:随着医学水平的迅速提高,中风抢救成功率也随之提高,从而降低了病死率,但脑卒中的残疾率却有所增加,因此,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有利于训练病人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独立、心理应对,有利于对社会的再适应,防止继续残疾,并利用残留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1、肢体被动运动:主要是为了预防关节活动受限,另外可能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强感觉输入的作用。先从健侧开始,然后参照健侧关节活动范围活动患侧。一般按从肢体近端到远端的顺序进行,动作要轻柔缓慢。重点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和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和手指伸展,髋关节外展和伸展,膝关节伸展,足背屈和外翻。在急性期每天做两次,以后每天做3遍。病人意识清醒后尽早开始做自助被动运动。
2、体位变换:主要时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另外,由于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健侧卧位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卧位强化患侧伸肌优势,不断变换体位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一般1—2h变换体位一次。体位变换包括被动、主动向健侧和患侧反射,主动、被动向健侧和患侧横向移动。
3、神经促进技术:可酌情选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的技术、rood技术和pnf技术中的一些方法以诱发粗大运动、抑制异常运动。
4、功能性电刺激与生物反馈疗法:对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关节活动度、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形成都有一定的康复治疗效果,可酌情应用。
5、床到轮椅(或椅)转移和站立训练均可酌情进行。
6、言语治疗:有言语障碍者应进行评估和治疗。
7、心理治疗:由于发病后时间较短,一般一时不能接受现实,所以常有否认、拒绝、恐惧、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障碍。首先评定病人现在的心理障碍,再根据病员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治疗,必要时,可加用适当药物配合治疗等。
2、2、小儿脑瘫病人的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种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疾患。其主要危险因素先后以胎儿发育迟缓、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等为主。由于小儿的大脑在不断地成熟和分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如能对脑性瘫痪的儿童进行早期康复,即争取在出生后6—9个月的阶段内采取康复治疗措施,不仅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抑制异常反射,并且可以防止肌腱挛缩和骨关节畸形等合并症,从而降低致残率。
1、药物治疗目的是改变患儿的生理异常,促进脑发育,减轻残疾程度,改善功能或预防残疾发生,一般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2、物理疗法可配合采用水疗(水中运动疗法)、电疗、生物反馈疗法等。
3、中医疗法中医、针灸对脑瘫的康复具有一定的疗效,应充分发掘并利用。
4、手术疗法通过改善患儿的解剖异常来消除其功能障碍。
5、康复护理为巩固患儿的治疗和训练效果、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脱穿衣裤鞋袜、刷牙洗漱、独自进食、大小便处理)、防止并发症等。
6、运动疗法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是神经发育学的治疗,常用英国bobath方法以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纠正异常姿势,提高其身体移动的能力。
7、作业疗法常使用功能性作业疗法和儿童作业疗法,目的是改善患儿上肢的活动能力和手部运动的灵巧性等,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
8、语言治疗对语言发育迟滞和有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患儿进行语言训练,提高患儿的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
9、矫形器等辅助器具的应用采用特殊装置或人工方法帮助患儿改善肢体功能或替代已受损的功能。
10、文体疗法根据小儿活泼好嬉戏的特性,通过游戏、体育比赛等形式调动患儿的情绪和主动性来提高其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以促进患儿全身心的功能改善。
经过上半年的短暂研究,我意识到,疾病的康复不仅需要良好的临床治疗,康复训练后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疾病的后遗症更是如此。临床医生在掌握临床治疗方法的同时,也应熟悉康复医学知识,为病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上半年的学习一直很开心,但因为时间少了一点,学不完相关内容的系统,只是略读了一下内容,带着一些遗憾,就这些感觉的基础上。
建议我们以后可以多补充一点时间,我们可以以具体操作的形式进行教学,模仿康复治疗的相关方法,说明注意事项。那会更形象更容易记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足球友谊赛活动方案范文(优秀11篇)
- 学院实训基地实施方案范本 企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9篇)
- 采购专员英文简历范文(实用16篇)
- 遵守学校纪律保证书(模板14篇)
- 2023年小学控辍保学自查报告范文(汇总8篇)
- 最新打破惯性思维(优质13篇)
- 参观农夫山泉生产基地游记通用 农夫山泉基地介绍(四篇)
- 收费站特情处理总结范本 收费站特情处置经验总结(7篇)
- 护理工作心得体会(优秀16篇)
- 论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职业发展趋势论文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八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