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的绩效总结表明,我们需要加强自我学习和提升能力。写总结时,要突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以及自身的反思和改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相关的专家观点和研究成果。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通用篇一
1.1激发学生的人文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的主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与热情,尤其对于人文学科的学习。语文作为母语与传统文化的媒介,不仅需要短暂的教学学习,更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经典美文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表现在文字语言运用方面,还表现在美文所蕴含的哲学思维、艺术方法等方面。因此,经典美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培养人文学习的情怀与习惯。例如,在阅读爱国情怀、忠诚之志的诗篇时,如岳飞的《满江红》,诸葛亮的《出师表》以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会产生浓烈的爱国情怀与忠贞之志,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在阅读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如祥林嫂时,可以感受到封建礼教对于当时人们的压迫与妇女所承受的压力。同时也表达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是那个时代的声音代表。
1.2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与审美情趣美文不仅可以带来视觉的享受,同时也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与品质。在经典美文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语文课本中的经典之作,或者阅读国外的优秀作品,从而拓展知识视野,增强知识文化涵养,通过大量的阅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辩赏能力。《简爱》中的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凄美的爱情故事,教育人们要对爱情忠贞与勇于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红楼梦》中的人物不同性格的刻画与事件的描写,堪称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工程,同时也传递出封建社会对于人们追求爱情与幸福的压迫,以及对于门第观念的根深蒂固。
2.通过经典美文读写提高幼师人文素养的策略。
2.1精读经典美文,引导学生形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经典美文犹如巷子里酝酿已久的美酒,需要细细品味以及仔细专研。因此,老师们通过让学生们朗读、默读以及深思等方式,理解文章所讲述的中心主旨与语言技巧;然后通过课堂发言回答的方式,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想法与见解,不仅训练学生勤于动脑的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形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在下课后,通过布置相关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与文章相关的内容,如作者的时代背景、语言技巧以及思想感情等。这些形式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更深一步的理解。还可以通过选读一些优秀的课外的经典美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例如莎士比亚的《一千零一夜》、《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2.2开展经典美文教育实践活动,组织经典美文读写比赛伟大的领袖与诗人毛泽东曾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说明,对于文章的应用,是考验一个人学习成绩的重要指标。因此,可以带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名人大家所留下来的经典古诗词之作或者现代文之作,这比现实生活中课本上的文章,更加多了一层与作者真实创作标本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还可以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美文读写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真正掌握与拓展视野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在比赛中可以增添现代名人大家的作品,了解现代的写作手法,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作品。这是对我国文学乃至传统文化的一种学习与继承。例如可以对优秀的美文进行背写,如《再别康桥》、《蝶恋花》等,可以考查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这些文章的记忆。
2.3改革语文考试理念,树立人文素养终身学习思维要想树立终身学习与素质教育,就要改革我国现有的考试制度,将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将传统的书面期末考,改为平时的行为表现加上人文素养表现以及试卷分,这种方案不仅考查了幼师写的能力,也考查了幼师口语表达的能力,具有实践性与现实性的特点,适合我国培养素质性人才的发展目标;同时也要使学生明确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真正把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幼师不断升华自身精神境界的方法。如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家老舍,一生中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达到了文学大家的程度。而对于那些只关注技能学习的学生,很显然他们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会被社会所慢慢淘汰。因此,关注终身的文化素养的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4通过经典美文读写,注重礼仪教育、内外兼修虽然当今世界比较追求自由、开放的价值观念,然而过度的追求时代价值观念,也会产生消费精神的消极效应。对于幼师来讲,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人文素养,因为幼师接触的是儿童,幼师的言行对孩子们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师通过经典美文读写,吸取精华养料,放弃“粗鲁”、“举止不雅”、“怪异”,这样会让幼师变得更加文明、举止得体。这正是我国幼儿教师身上所缺的东西。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对将来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我们从新闻上经常看到国人到国外旅游出现的不文明的想象,尤其他们的行为举止,实在令人汗颜。因此通过幼师的人文素养,间接影响孩子,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无疑是改变国人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幼师需要通过经典美文读写,注重礼仪教育、内外兼修。
3.结束语。
幼师人文素养的养成对于幼师的日后工作、生活以及学前儿童乃至祖国未来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幼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学前儿童,因此加强幼师人文素养的培养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经典美文读写是培养幼师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解决现实所面临的文化素养不足等问题,起到现实性的作用与价值。精读经典美文,引导学生形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开展经典美文教育实践活动,组织经典美文读写比赛,改革语文考试理念,树立人文素养终身学习思维等方式,是提高幼师人文素养的重要策略。因此,经典美文读写对于中职幼师学生来讲,将是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培养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通用篇二
高校人文氛围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在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平也是学校人文氛围状况最真实最直接的反映。目前,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人文素养的涵义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素养”,一般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合。概而言之,广义上的人文素养指的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而狭义上的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人文知识的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
(二)高校人文素养教育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指培养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科学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学生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二、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发问卷70份,收回问卷61份,回收率达87%。
(二)调查对象
青岛大学在校生
1、调查地点
本研究主要对青岛大学的现状开展了调查。
2、具体对象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在校本科生
(三)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excel等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眼中的人文素养
1、对人文素养的认知
(1)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了解不具体。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8%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人文素养的内涵非常了解,26.2%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人文素养的内涵比较清楚,52.5%的学生对人文素养只有一般了解,另11.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
(3)经顺序相关性和差异显著性检验,在人文素养的认知方面,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排序相关性很高,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排序相关性也很高,基本没有显著差异性。
2、在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学校应该加强什么工作
(2)学生普遍重视学校所开讲座,对校园讲座的内容、形式及多样性有着新的需求。有52.5%的学生希望听到“文史哲知识”的人文讲座,有62.3%的学生选择“艺术欣赏类”,约45.9%的学生选择了“经济知识类”,有47.5%的学生选择“管理知识类”,约31.1%的学生选择 “法律知识类”,有27.9%学生选择了“教育知识类”。
(3)在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中,学生对读书的认可较高。有62.3%的学生认为“应该博览群书,提高人文素养”,有34.4%的学生认为“在精通专业知识上,还需读部分经典图书”。
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学习专业知识第一位
市场经济下,当代大学生有两极分化的趋势,一类是只注重学习,忽视综合能力提高的“学术学生”;一类是不学习、不作为,虚度大学生活的“颓废学生”,介于这两者之间缺乏目标但不得不学习的学生也不乏少数。
(1)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关系到学生今后就业及未来的发展,大学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固然很高,这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视,但同时更容易忽视对人文素养等其他方面的塑造,使学生对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了解不够。
(2)部分理工科生误把理工科高等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职业教育和寻求谋生或谋取高薪职业的一种手段。调查显示,有近40%的理工科生不清楚或不知道人文素养的内涵,他们虽然总体上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更倾向于技能培养,且有43%的理工科生表示度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并不明确。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通用篇三
摘要:
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课程极具人文性,要求每一名初中生都能够正确认知生活与美术的关系,通过美术与内心情感的融合、美术与综合文化的融合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该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美术课程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作为人类社会中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直接影响人们对外界社会的认知。教育是一种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社会活动,教师要提升思想认知,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初中生正处于需要关怀、尊重、理解的年龄段,教师要通过美术教学实践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并最终实现内在情感与精神的提升。
一、打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想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获取更好的人文素养教育成果,教师不仅要为广大初中生打造特定的文化氛围,还应当帮助他们正确理解美术作品。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应当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准确地认知美术作品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与人文特征,并对两者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如,在初中美术课程《服装颜色的搭配》这堂课上,教师应当让初中生阐述自己对美的理解,在学完服装搭配的'基本技巧之后,结合一些虚拟的环境与场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模拟搭配,以此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将审美与道德修养进行有机关联。
随着社会的进步,初中教育工作者应当着力培养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利用已经获取的知识对一些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解答,这也是提升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渠道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审美活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结合。如,在学习完有关图腾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班级角落一处破损的墙体进行美术设计。这种互动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实践应用,还能够提升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一旦发现班级或者社区等公共场所的物体遭到破坏,学生便能够主动进行修复与美化,真正提升内在的人文素养。又如,初中美术教师可以举办举办一次“楼道艺术设计”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随地乱扔杂物、占用楼道的行为是错误的,积极美化楼道环境的行为是正确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艺术创作中学会分工配合,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最终完成一幅对社会有益的公益美术作品。
三、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爱上自然之美。
美术作为一项需要发散性思维作为支撑的课程,每一名初中生都需要在美术学习与创作、欣赏的时候融入大量的想象,通过美术这种媒介进行人文素养方面的学习与表达。所以,在学习初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时,每一名初中生都应当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与感知能力。如,在进行写意花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盆栽、欣赏多媒体所展示的鸟类图片与视频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调动的时候开展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训练,同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他们进行人文知识方面的思考:“我们城市的市花是什么?你知道哪种鸟已经濒临灭绝了,或者你从杂志、网络中曾经认识过哪一种鸟?能否用你手中的画笔进行写意花鸟的创作?”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初中生便会充分调动大脑的思维,通过结合已经掌握的绘画技巧,对内心的所思所想进行淋漓尽致的创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充分展现出对自然、生活、未来的向往与热爱,以此解读相关美术创作中所承载的人文思想。
四、结语。
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人文素养培养,不仅能够帮助每一名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独特的个性,还能够让每一名学生都在这种环境下体会到成功与创造的快乐。初中生通过对美术文化的了解与掌握,逐渐提升内心的人文意识,最终实现完善、健全的人格发展。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这种美术课程教育下的人文素养提升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在挖掘学生艺术创造潜能的同时,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通用篇四
视频时长:03:57人文素质与创新意识1郑强。
播放:21706次评论:11140人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
人文素质的培养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不等于人文学科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能力,将人文知识中内含的价值———人文精神向个体身心中内化.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人文知识的内化,促进他们人格、气质、修养等品质的形成.
护理专业学生生源大多来自理科考生,受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重理轻文”,由此造成他们人文社科知识“先天”有所缺失.进入大学以后,医学课程多,学习任务重,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少.在课堂教学中,虽开设了一些社科人文课程,但大多数为选修课,学生对其重要性认知不够,所以收获不大.
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表示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人文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但并不能明确的说出作为一名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给自身和学校带来不利影响.在将来的职业期望上,很多学生片面的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熟练专业操作技能就能胜任护士这一工作,而意识不到“人文素质”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2.2现代医学模式将医学人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拉底有一句名言:“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可见,语言的重要性甚或超越了医学科技手段本身.
必然难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由此可知,护理人才的培养要符合医学发展的要求,就不仅要培养护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还要培养护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能力,将人文修养列入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中去.
2.3人文素质是优秀护理人才的必备条件。
比如专业研究时的论文撰写,文字就功底非常重要.众所周知,护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求职中,考核的不仅仅是护理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仪表仪态等都是重要的因素.
近年在毕业生就业中我们发现,专业成绩优秀的护生并一定能在求职应聘中占得优势.有些学生,专业成绩非常优秀,但在应聘中却屡屡受挫,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人文素质.
这些求职失败的护生,要么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么语言表达能力差,要么狂妄自大或过于自卑,要么仪表仪态逊色等在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护生中,那些专业能力强,人际关系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好,心理素质过硬,有责任感、道德感的护生,明显受用人单位好评,他们发展的更快.
3.对策思考。
3.1树立护理教育新观念,将人文教育纳入护理教育目标体系中,强化人文意识。
加强人文知识素质的培养首先就要从观念上转变.要树立护理教育的新观念,切实将人文教育纳入到护理教育的目标体系中去,增强人文教育意识.
要把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到与科学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专业教育之中,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意识到人文知识能力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通过各种形式,如专业思想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学生社团活动,班级主题教育等等,以护理专业的先驱者“提灯女神”
南丁格尔精神教育学生,把勇敢、仁爱、无私、奉献作为护理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3.2重视人文学科教学,完善人文学科教育体系。
提高人文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引发护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从这些学科教育中获益.如果只是单纯的改善学科设置而不提高学科教学质量,重视人文学科教学只能是流于空谈.
人文:古典诗歌赏析与人文素质提升(上)-程郁缀。
3.3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如知识讲座、主题演讲、社团活动、读书班、学术沙龙、文化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如义诊、健康知识宣讲等,以此鼓励学生积极深入工厂、农村、市场,访贫问苦,了解社会生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高校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创造源和传播源.在护理学教育中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必将大大提高护理教育的质量,为保障和促进全人类的健康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梅华.浅谈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9).
[3]谢慧莲.弘扬民族文化,渗透人文精神——大学语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4]郑舟军等.改革护理教学方法提高护生人文素养[j].南方护理学报,(9).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通用篇五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观念落后,对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的重视力度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正确认识培养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人文素养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有利于丰富院校学生的文化底蕴,帮助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推进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院校学生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可以塑造自身良好的文化气质,陶冶高尚的情操以及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1]。同时,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院校学生的行为素质。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升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让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人文理念和人文精神。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就是对院校学生进行艺术教育,通过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进一步的对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内心情感进行教育。帮助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审美观念,使院校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提升审美,融入审美,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院校学生还可以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学习表演、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加强院校学生们的交流互动,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以及在训练的过程中增加身体锻炼,使院校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升华。
(一)高职院校对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重视力度低下。
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对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重视力度低下,导致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方面存在失衡现象。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方面的教育,忽视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对院校学生发展的作用。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认为较高的就业率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只要着重培养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就行了,而思想上的东西看不见、抓不到,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不大,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二)应试教育模式限制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的提升。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高职生活之前,所接受的教育模式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们为了考试而学习,对于人文素养和审美方面的知识学习效果有限,很难将所学到的人文知识转化成自身的文化素养。而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减弱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方面的课程,导致院校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审美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缺乏对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院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
(一)提高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
当前,高职院校想要提高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首先就是要提高高职院校领导对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更新院校领导的教学理念。只有高职院校领导的重视力度提高了,才会针对院校在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方面的工作提出相应的措施,开展各种活动来提高院校学生对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的认知。同时,高职院校要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工作摆在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等重要位置,促进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和人文素质以及审美教育协调发展。
(二)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
高职院校教师在提升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方面,起到一个带头引领的作用。老师的行为举止、性格修养等方面都对院校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在提升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提高院校老师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这样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将人文精神和审美艺术融入到专业知识中去,让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
(三)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氛围。
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的校园氛围,对于培养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很重要[3]。首先,高职学校可以开设人文素养和审美方面的课程,例如,文学、史学、审美艺术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增加院校学生的知识面。其次,要做好班级环境和校园环境在人文和审美方面的建设,例如,在班级的墙上挂一些关于人文和审美的图画,在校园建立文化长廊和人文景点,粘贴宣传海报等等。最后,高职院校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提升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让院校学生在参与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人文知识和审美艺术很好的转化成自身的文化底蕴,从而实现院校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这样不仅可以让院校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气质、陶冶情操、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实现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之,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职院校应该提高对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让院校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同时,高职院校要为院校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审美艺术氛围,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院校学生可以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文化气质、陶冶情操,从而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冷和平.高职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许韶平.高职院校审美教育探研[d].河北师范大学,2008.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通用篇六
[摘要]现代高等教育收到了就业市场的影响,存在过度的专业技能培训,而忽视基本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一教育乱象值得我们深思,同时也需要教育者在高职高专的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素质;大学;传统文化。
主要表现为文明习惯差、公德意识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沟通交往能力弱等等.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同时也需要我们教育者在高职高专的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深入剖析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素材。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际上,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将会使得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编排也更加的有趣,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并且阅读材料大多数为著名的经典文学作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去领略其中的人文素材,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够起到人文素养的潜在培养.
人文素养的含义:高一历史-石国鹏-学文者说——文科生的人文素养与历史学习(下)。
二、传统文化的有机渗透。
熏陶大学生的民族精神,陶冶情操,并得以提升人文修养.
对学生简要的介绍一些传统文化理论,例如儒家思想“修身齐家平天下”、道家思想“天人合一”,让他们结合时事新闻进行案例说明,并通过撰写论文的形式,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人文思想的认识,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我们需要进一步考量大学语文课程配置的合理性,并提出改革方案,为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
总之,在高职高专教育中,语文课程应立足于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力求体现大学语文的人文精神.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通用篇七
[摘要]人文素养是一种个人内在的素质与修养,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意义重大,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尤为迫切,在教学中,培养其人文素养更是十分必要。因此,我们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将培养她们的人文素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体现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在学前教育声乐专业课教学中,我们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培养她们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利用情感体验渗透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运用探索学习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中集中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其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对人自身生存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关怀,它追求人生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世界,即主要表现为人的内在品质,对每个人的情感世界、价值取向和审美体验都具有决定性作用。作为教师,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是我们最鲜明的职业特征和职业要求,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教师的核心之一。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自身素养对孩子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不仅她们的言行对孩子们影响巨大,她们自身的修养对孩子们更是意义非凡,只有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充实人文精神,才能胜任和无愧于幼儿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所以,在学前教育学生的声乐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专业课程特点,发挥专业课程教育功能,加强对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教育,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声乐教学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最佳途径。
一、情感体验,声乐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能通过说教实现,通过灌输获得,而是要让学生置身于某种情景中,在自我体验和相互影响中逐渐丰富起来。声乐是情感的艺术,是用优美的歌声传递音乐化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富于真情实感的演唱才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将丰富的情感体验贯穿在整个音乐作品表现过程中,才能使歌唱具有生命力。意大利音乐家巴基尼说过:“艺术的目的不是惊人,而是动人”,说明歌唱的`目的和使命是传达音乐作品中丰富的精神内涵进而感动人。歌唱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共同活动,只有把歌唱技巧和情感相结合,才能达到演唱的完美与统一。在声乐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用情歌唱;通过教师范唱、音乐欣赏和即兴演奏,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解与分析歌曲,让学生了解歌曲真正的含义,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情感。教师把满腔的热情融入课堂教学,用真情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在教与学的互动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歌唱欲望,调整演唱心境,引起情感共鸣。如在教唱《鼓浪屿之波》时,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台湾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这首歌也真正体现了和祖国水乳交融的真实感情,体现了和祖国文化同根同源的最佳艺术表现。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催生学生盼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为演唱该歌曲积蓄足够的情感。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学生演唱时就会更加投入,并且学会用歌唱来表达情感,用歌声来传递情感。通过歌唱中不断的情感体验,将人文素养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刻感受音乐的魅力与内涵,赋予歌唱以生命力,这样才是最打动人的歌唱,最具感染力的歌唱,才能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二、探索学习,声乐教学中提升人文素养。
在声乐教学中,应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加强各专业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体现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的综合性。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紧密配合语言课程,通过歌唱语言发声训练、文学作品朗诵等,加强学生歌唱中咬字吐字规范性的训练,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扩展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养;理论联系实践,把声乐技巧训练建立在广博的声乐理论基础之上,使学生奠定系统扎实的声乐理论基础,指导学生认识并遵循声乐艺术的科学规律;在声乐实践活动、表演实践课中,把声乐课与舞蹈、形体课相结合,针对学生的气质、表演、形体等方面加以训练,提高学生舞台表演能力;注重学生技能的拓展学习,通过分析作品,加强对歌曲旋律的认识与对歌词的理解,使学生对演唱作品全面把握,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创编能力等。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独立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索中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讲授《金凤吹来的时候》这首歌时,主要侧重点放在歌曲的节奏把握与意境揣摩上,要让学生明确傣族音乐的特点,通过掌握音乐特点进而掌握该歌曲的节奏特点。让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与总结学习,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现傣族文化特点,学生会更直观的了解歌曲,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利用学生在舞蹈课中学习过傣族舞这一便利条件,在教学中,让学生边唱边舞,不尽增强了学习兴趣,还丰富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歌唱的愉悦性,增进了对歌曲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自信。
三、职业能力,声乐教学中体现人文素养。
职业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凸显人文关怀,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学生不会运用知识,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不知如何运用到岗位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需求,更是社会需求,也是培养其人文素养的必要途径。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更应该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研究教学方法,力求在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人文精神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价值观,而这也是保障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这是培养其人文素养的关键环节。网络上不断爆出幼儿园虐童事件,一方面体现出一些幼儿教师不懂教育,教育教学及管理方法不到位;另一方面更反映了某些幼儿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缺乏、职业道德的缺失,没有责任心,没有爱心。作为学前教育的学生,不但要懂技术,更应该懂教育,通过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业生涯中,良好的职业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更是心灵的直接语言,比其他学科更善于表达人的思想情感,更易被理解和接受。在丰富的内心体验下、在优美的外在表现中,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具有感情色彩,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培养高素质的幼教师资,不仅需要过硬的声乐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还需要营造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条件,重视声乐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作用,探索声乐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切实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傅国庆.歌唱技巧与修养[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6.。
[3]易建勇.人文素养读本[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通用篇八
摘要:绿色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观,蕴涵着人文素养教育的要求。基于绿色教育的视角研究地方高校人文素养培育工作,对高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明确人文素养培育体系构建原则的前提下,从培育目标、绿色课程体系、人文素养保障体系、人文素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建立人文素养的培育体系,有助于高校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意识、生态伦理情怀和绿色行为,从而提升个人素质和修养,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
关键词:绿色教育;人文素养;高校;体系。
对高等学校来说,开展绿色教育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主要途径,既是响应国家号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校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同时,对增强全民绿色意识、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1]。绿色教育,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更是融合了“绿色”所象征的和谐、人文、民主、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思想的一种现代教育观,孕育着思想、活力,智慧、品格的生成。绿色教育既包含了以环境保护为最终目标,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也包含了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在呵护生命、尊重生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生命质量,最终实现学生的“绿色”健康发展的教育[2]。可以说,绿色教育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3]。绿色教育蕴涵着人文素养教育的要求。基于绿色教育的视角研究地方高校人文素养培育工作,对高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寻绿色教育推进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绿色教育下的人文素养。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对于高校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也就是人文精神[4]。就其核心来说,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内容包括人生的意义、追求、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5]。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与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中。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促进个人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在绿色教育视域下,人文素养培育则重在通过学习、修养及环境熏陶,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绿色意识、生态伦理情怀和绿色行为。绿色意识是人们对“绿色”的认知和知觉,其核心是绿色价值观,绿色价值观指的是人们关于绿色价值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基本观点,它为人们的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提供评判标准,对人们的绿色行为起着导向和推动作用;生态伦理情怀是人们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时所具有的一种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以及在心理上形成的热爱自然、关心他者并形成和谐天人关系、人我关系的内在情感倾向;绿色行为是人们将生态伦理情怀以及绿色意识特别是绿色价值观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实践,从而形成维护人与自然、人与人等和谐关系的行为习惯,并以此来影响他人及社会的能力[6]。大学生绿色意识、生态伦理情怀和绿色行为等形成,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及生活信念,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积极健康的情感倾向,自觉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和作风品格,进而提升自我,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社会。因此,培育学生的“绿色素养”是高校人文素养培育的重中之重,是推进绿色教育发展的人文基础,也是高校践行绿色理念、实现绿色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
2.1培育体系构建原则。
2.1.1与高校改革发展相契合伴随着国家出台政策引导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浪潮,地方高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顺应形势、准确定位、谋求发展,以促进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当下地方高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着力解决的问题。而人文素养培育作为地方高校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抓手,需放入改革的整体总体框架中进行研究,契合学校的现实需要、基础和条件,注重整体性、系统性的原则,构建出科学可行、全面有效的人文素养培育体系,促进培育效果的最大化。
2.1.2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都是高校培养和塑造人才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旧有的教育体系中二者是互相割裂开来的。而绿色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应当摒弃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旧有认识,促进二者的互相融合和渗透,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接受人文熏陶,感受和养成良好的人文素质,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
绿色教育的开展,为地方高校人文素养培育指明了方向,而学生的绿色意识、生态伦理情怀和绿色行为的养成,离不开科学有效的人文素养培育体系。绿色教育视域下地方高校人文素养培育体系的构建,应以高校改革发展为背景,从明确绿色教育人文素养培育目标、构建绿色课程体系、完善人文素养保障体系、建立人文素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
2.2.1明确绿色教育人文素养培育目标明确目标是推进人文素养培育工作的基础。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是依据实际,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按照应用型、实践型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层次,推动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强化办学特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而绿色教育视域下地方高校人文素养培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意识、生态伦理情怀和绿色行为,使学生在提高应用能力、增加实践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学习及生活信念、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积极健康的情感倾向、优秀的行为习惯和作风品格,从而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平和的心态融入社会,提升个人素质和修养,实现自我价值追求,培养人文情怀、实践技能兼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2.2构建绿色课程体系课程是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基本载体。绿色教育视域下,构建与区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相协调、能够促进学生养成绿色意识和绿色行为的绿色课程体系,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绿色课程属通识类,主要涉及环境保护、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生态观、环保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融入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和技术学科中,融入到学科专业的.课程中,融入到专业课程章节中[7],构建由通识必修和开放性选修课、学科专业课、集中实践环节等三大模块组成的多层次绿色课程体系。在通识必修和开放性选修课课程模块中传播绿色理念。以提高绿色教育人文素养为目标,改革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有针对性地构建绿色课程模块,在通识教育课程中设置绿色课程必修学分,加大力度建设全校“普绿”通识教育选修课,利用慕课等网络课程资源进行适当补充,通过绿色通识必修和开放性选修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生态文明认知水平和绿色环保素质。在学科专业课程模块中渗透绿色发展理念。对于学科专业课,一方面可针对不同院系和专业开设专门的、具有针对性的绿色课程,通过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绿色素养,使其将绿色意识融入到生产、管理以及设计等专业相关工作中;另一方面,对每一门专业基础和专业选修课都进行绿色渗透,充分挖掘每个专业中具有绿色特质的部分,或者与绿色环保理念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使课程形成相应绿色体系。在集中实践环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实践教学是地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在第二课堂、专业见习、劳动、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集中实践环节,在加强学生课外实践技能和具体操作水平之外。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开展绿色理念宣传、心理健康讲座等绿色教育相关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内外学习氛围;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以绿色理念为导向,自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将绿色素质和能力贯穿实践活动的始终,通过集中实践环节贯彻绿色理念,辅助课堂教学,以持续推进绿色课程建设,丰富人文素养培育体系。
2.2.3完善人文素养保障体系完善的人文素养保障体系,对于整体培育工作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人文素养保障体系的完善,离不开高校管理方式、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其一,要转变教育管理方式。高校的管理层要全面深入理解绿色教育的内涵,结合绿色教育规律和本校办学特色,改革教育观念,转变管理方式,以更具开放性、可持续的方式治校,制定科学的绿色教育策略,为人文素养培育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其二,要加强绿色制度建设。高校应积极出台相应的绿色教育制度,以制度的形式规范课程、实践等教学内容,为人文素养培育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其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素质修养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绿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的绿色素养对于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和能力的培养,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更新、提升教师从事绿色教育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进行言传身教,对推进人文素养培育工作大有裨益。因此,一方面,广大教师要紧密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更新现有知识体系,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并贯彻于课堂教学中。此外,要积极开展绿色教育、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指导学生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课外科技活动等教育实践环节中;另一方面,高校要为教师绿色素养的提升创造机会和条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绿色教育知识的学习、培训和会议,拓展绿色的视野。其四,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绿色氛围的培养,对大学生是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地方高校转型改革的重要保障环节,文明、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也是学校品牌特色形象、师生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因此,人文素养培育体系的构建也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除了校园硬件投入、景观工程外,还应注重软件投入,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在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点和文化传承上,实现校园文化全面育人功能。
2.2.4建立人文素养评价体系评价是检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程度的重要尺度,对人文素养培育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当前地方高校在进行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明显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评价办法缺失、激励措施不足等问题,无法衡量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和培育程度。建立人文素养评价体系,检验学生的绿色意识、情怀及行为等,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促进培育办法的调整,对于整个人文素养培育体系有重要推进意义。人文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重视过程评价,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行业企业专家等几个维度,进行跟踪研究和效果考核。以“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和实践”为核心,以绿色意识、生态伦理情怀、绿色行为的养成作为指标,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课业成绩、实践活动、日常行为表现等指标内涵的考核,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考核优秀的学生,颁发人文素养标兵证书,并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将学生的人文素养情况纳入评先评优、奖学金评定考核中,激励学生在完成学业、提高技能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水平。
3结语。
绿色教育视域下,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更强调学生的情怀和意识,强调以绿色理念指导实践,强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人文素养培育体系的构建,从明确绿色教育人文素养培育目标、构建绿色课程体系、完善人文素养保障体系、建立人文素养评价体系等方面着眼,既迎合了现代教育观念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高校改革转变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于学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个人素质和修养,实现人生价值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华文,丁振国.高校绿色教育的现状与实施策略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46.
[4]林坚,黄婷.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j].科普研究,2011,(6):62.
[5]范志华.人文素养在当代大学生中的缺失与重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44.
[6]廖小平.培育公众绿色素养是推进绿色发展的人文之基[eb/ol].
[7]刘健.应用型本科高校绿色教育路径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17,(1):8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于体育保健学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论文(5篇)
- 2023年给恐龙先生的一封信(优秀8篇)
-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体会通用(优秀18篇)
- 2023年员工关怀方案(通用9篇)
- 2023年家长会英语教师发言稿如何写(实用11篇)
- 最新生日宴会上的致辞(精选19篇)
- 售后回租租赁合同简短(大全19篇)
- 2023年追求理想小学(优秀16篇)
- 最新图片配文字晚安心语简短(汇总9篇)
- 我爱家乡大同如何写(大全1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