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新闻报道,提高信息获取和辨析能力。最重要的是,总结范文只是帮助和启发,真正的总结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成。
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汇总篇一
今天,完成了项目化学习设计第一本书的阅读。说实话,虽然在教育行业,对于专业度这么高的书,自己读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经历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本书的阅读。其实,读完之后,书中的很多知识在脑海中还是一片混乱,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这样的读书其实是最容易被遗忘的,很难达到很好的阅读效果。
这不禁让自己想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也不时为学生强调,想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紧紧的课前预习,课上学习也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课后总结复习,才能尽可能多的完成知识的转换。为了不再走之前读一本忘一本的老路,今天,特意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把这本书做了一个小结。
刚开始做小结,自己对之前读书的时候做的重点或标记,又重新通读一遍,虽然也回想起了很多的内容,但是知识脉络还是无法做到清晰的梳理,而想要建立一个清晰的概貌,就想是不是从目录着手会更方便。于是,我从新翻回目录,根据目录中的条条标题以及所对应的页数,以最简短的词汇或语言对每个标题做一个简略的总结,只求了解每个标题中所讲的内容方面,这样可以根据目录以及标注了解整本书的内容布局,也能形成一个相对清晰的书本脉络。
这个在目录的指引下,做完脉络梳理之后,对整本书的概况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对本书大致内容的理解上也更畅通了。在内容上,为了解决课堂中真正学习的产生,本书从六个维度来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这六个设计维度形成学习设计的系统,一个维度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维度,比如驱动性问题的好坏就直接影响到实践和成果的质量高低,而知识定位是否核心与准确也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维度。因此,项目化学习,并不是学科的活动化,也不是不同学科内容的主题拼盘,而是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实现学习者心智转换,创造出新成果。
纸上谈兵终觉浅,所以在上周日,在互加观看了pbl项目化冬令营学习汇报会,直播中,十一个小组的项目化学习报告和北师大京师项目研究院院长罗颖的点评,也让自己对这本书中的项目化学习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知。也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在教育前沿道路上的不断尝试与摸索。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值得我尊敬和学习的前辈。
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汇总篇二
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古人咏秋多发悲凉之声,最著名的当推杜甫的《登高》:“风急 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风、猿、鸟、树、 江、病、鬓、酒共牵一情,同关一愁,可谓悲广愁深。此外,还有李白的“天秋木叶下,月怜莎鸡悲”,王安石的“秋入江湖暗,风生草树悲”,柳永的“多情自古 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等等,都把秋说成一片令人伤感的悲秋世界。然而,在七年级上册,学生读到何其芳的《秋天》一诗时,使学生在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中,感受到秋天之美,令人向往。
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让学生在大语文观的理念指导下,把社会实践与语文学习相结合,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设计《走进秋天》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清新和煦的秋天里,欣赏秋天之美,从多角度挖掘春秋天的信息(如描写秋天的诗歌、故事、谚语、对联、歌曲、音乐、图画、影片等),感受秋天之美,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学会生活,更为之努力学习,努力留住这天赐的美好礼物!
课题介绍
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目的
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表达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美景鉴赏能力,积累、应用、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经历研究的过程。
2、 学生通过研究活动,学会获取、收集、运用简单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和小组同伴的协作互取经历合作学习过程,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方法
1、查找资料(通过上网、查书等方法,查找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2、收集词语、成语资料
(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这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是与学生课本上的学习内容紧密结合的,是对课本学习的拓展延伸。娄桥中学七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虽有限,但通过阅读何其芳的《秋天》后,也对秋天充满了喜爱,所以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班级共有30名学生,其中男生14名,女生16名,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两极分化较明显,在确定小组成员和分工中,要注意能力强弱的调配,以免研究受阻。另外,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家长文化水平相对差一些,家长不能为学生提供太多的帮助,学生研究水平有限,需要老师和学校强有力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本次的活动目的旨在让学生们在课程研究的活动过程中走入秋天,发现大自然在秋天发生的自然知识和科学知识,感受秋天之美,从而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互助,收集有关描写秋天的资料,可以是描写秋天的诗歌、散文、故事、谚语、对联,也可以是关于秋天的歌曲、音乐、图画、影片等,增大学生课外知识量,开发返朴归真大语文教学观,从多渠道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上传资料、网站建设、展览交流、成果报告会等一系列活动来达到目标。
学生可能选择的子课题有:
1、寻找大自然中的秋天
2.寻找秋天的诗歌
3、寻找秋天的音乐
4、寻找生活中秋天的图画
5,寻找秋天的感人故事
(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搜集有关秋天的资料,制定小组研究方案,并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克服困难,最终取得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知识的获得,美的享受要靠自己的实践得来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积累和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人文文化素养。在合作中形成共意,在小组交流中达到资源共享,通过网页浏览,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和技能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味了秋的自然之美,更体验到了读书之趣、人性之美,收获颇丰!
教师准备:
1、培训学生上网查找、搜集资料的技能。
2、培训小组长组织操作课题过程的能力。
3、制作ppt课件,做好课题动员。
4、给家长一封信,将课题内容告知家长,取得家长的协助支持。
1、阅读描写秋天的诗歌,美文、故事。
2、收集秋天的图片。
3、做好汇报准备,如:美文朗诵、诗歌朗诵、绘画、书法、故事等。
4、利用休息日,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大自然,观察秋天的景色变化,并把自己的发现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5、小组长将自己组内同学们的汇报资料进行整理,做好分组汇报的准备。
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汇总篇三
针对于我们学科的特色,假期我选读了夏雪梅博士所著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读这本书之前,我也常常想项目化到底能创造怎样的教育结果和价值?在中国实施下去能否有明显的意义?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对于单一的为应试教育而学而教的传统而言,项目化需要以多元视角投入其中,我们并不是培养分数高的孩子,而且综合素养好的孩子。有关做事、做人的教育,中西方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项目化学习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方式就是要突破主要重视读书所造成的弊端,强调通过一个个经过设计的项目学习去“做事”!
我们要组织和推进活动的真实问题,最终形成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如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学会读书、做事既是阶段性目的,又是终极性目的的手段,学会做人才是最终目的!所以会做人,会真实的生活,才是项目化学习的本质目标。
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汇总篇四
21世纪世界各国将教育的目的聚焦在核心素养,做事与做人的教育备受重视。目的变了,手段必须改革。关键能力需要通过学会“做事”的项目来实现,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需要通过学会“做人”的项目来培养。走近夏雪梅博士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一书,感受作者如何引导学生将当下的读书与做事(项目)、做人(素养)建立关联,将学校学习与未来个人生活、校外社会实践建立关联。
一、何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
学习素养的本质是心智的灵活转换。学习者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创造出新意义与新知识。项目化学习促进学习者大脑的发展,促进知识、能力与态度的整合,奠定学习者心智自由的基础。项目化学习植根于课堂,同时又指向课程的结构性、学校的组织性变革,对于未来教育的转型具有深远的意义。——《项目化学习设计》之“学习素养与项目化学习”。
(一)心智自由的学习者。
当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要面临三大困境:虚假学习、机械学习、竞争性的学习。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对自己的课堂缺少积极主动地参与,很少进行策略性的、元认知式的学习,所学知识难以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在课堂的对话、合作时,也很少展现出深度的对话与讨论,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
夏雪梅教授在本书中认为,世界变化越快,越需要回归自我,越要做一个心智自由的人。心智自由的人开启的是一种生命之学,为己之学。作者认为学习基础素养共同构成了“星体模型”的七大指标:有良好的身体基础、有良好的社会性—情绪发展、对事物保持好奇和主动、专注坚持,有计划性和反思性、养成善于提问的心智习惯、养成善于联系的心智习惯、养成个性化表达的心智习惯。我认为,作者提出的“星体模型”七大指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利于推动教育系统的转型。
(二)学习素养与项目化学习。
本书对学习素养的探讨是从“博士和农民工如何辨别空肥皂盒”说起,具体生动,通俗易懂,从而指出“素养”就是在不同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和学习素养的本质是相通的。学习素养既是人的一种发展手段,也是一种人生目的。学习素养的本质是心智的灵活转换。
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植物要被晒死了,怎么办?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迅速想出了解决办法——做遮阳棚。”这个案例从表面上看,是很好的项目化学习,问题是,这个项目化学习中没有产生自由探索的心智。真正的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应该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争议、运用证据、实验、决策,获得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的心智得到了充分的自由与解放。我从中认识到:项目化学习最终的结果来自师生、生生对问题情境的共同探索,真正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对此,我们更需要仔细辨别“非项目化学习”和“浅项目化学习”。“非项目化学习”可以理解为无结构的学习、无明确的任务或问题驱动的教学、琐碎的教学、没有体现学习和研究过程的教学,是我们理解的传统意义的教学形态。而“浅项目化学习”是只有活动没有目标,只动手不动脑,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先学习知识再运用,只做内容拼盘不指向关键概念的理解。而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是指向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创建真实的驱动性的问题和成果,用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将学习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
二、如何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
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离不开对知识观的探讨。项目化学习是系统的学习设计,涉及六个维度。学科项目化学习不是学科的活动化,而是学科核心知识在情境中的再建构与创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不是学科的糅杂与拼盘,而是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实现学习者心智转换,创造出新成果。——《项目化学习设计》之“项目化学习的设计”。
(一)核心知识。
项目化学习聚焦概念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超越了事实层面,指向思维,促进各种事实性知识的整合。项目化学习挖掘程序性知识背后的概念性知识。比如我们学习戏剧,会引导学生制作海报等,但是作者认为挖掘这些操作性背后的概念知识才是设计项目化学习的起点。同样,项目化学习可以促进事实性知识的组织和意义化,增强学生的元认知知识。从上述分析可见,概念是项目化学习的直接知识目标,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作为项目化学习的骨肉,可以用来丰富对概念的理解,元认知知识在项目化学习中经过转化被用来作为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是解决问题和完成项目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作者认为项目化学习并不会直接指向琐碎的、零散的知识点,而是指向对概念的本质性的理解,从而实现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
(二)驱动性的问题。
巴罗斯和坦布林说:“知识的获得来源于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过程。学习开始时遇到问题,问题本身推动了解决问题和推理技能的应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己查找信息、学习关于此问题的知识和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认为驱动性的问题不同于我们传统课堂中的提问,驱动性的问题激发学习者的注意力,使其主动投入项目探索中。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广阔的多向度的探索空间。它既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提纲挈领地指出持续思考、自我探究的方向。如何设计驱动性的问题,本书给了我一些思考。将具体内容问题提升到更本质的问题,将本质问题和学生经验建立联系,将事实性问题转化为概念性问题,从学生那里获得驱动性问题的雏形,运用“冲突、论争”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将思维引向深度。
(三)高阶认知。
夏教授认为项目化学习主要认知策略是六种:问题解决、创见、决策、实验、调研、系统分析。当然,在项目化学习中,高阶认知策略的使用会涉及大量的低阶认知策略,既需要互相搭配,也需要多种策略组合。这需要教师在项目设计中慢慢摸索,从驱动性问题到整个项目化学习过程的设计,都要非常注重高阶认知和低阶认知策略的搭配。
(四)学习实践。
项目化学习要锻炼和培养的是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灵活的心智转换,是一种包含知识、行动和态度的“学习实践”,而不是按部就班完成探究的流程。项目化“实践”强调的是“做”和“学”不可分割性,包含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我特别认同本书之所以用实践的三个用意:项目化学习中需要学生的亲身实践;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是多样的实践组合而不是一组孤立的探究流程;实践具有情景依赖和身份代入的特征。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形态包括五种:探究性实践、调控性实践、社会性实践、审美性实践、技术性实践。
(五)公开成果。
项目化学习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学,项目化学习最终是要形成公开的有质量的成果,在多样大的群体中进行交流。作者指出,成果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成果指向驱动性问题,具有思维的真实性;成果包括个人成果和团队成果;成果要指向对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成果同时包含做出来的和对怎么做出来的说明。
(六)全程评价。
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是与成果的产生、公开的成果汇报紧密相连的。完整的成果设计包含成果的量规设计。此外,项目化学习还要对学习实践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以引发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
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指向学习目标,主要包含表现性的评价和纸笔测试类的评价。项目化学习强调更加层次的概念理解和问题解决,为此,自我反思、档案袋、真实性评价、同伴评估都需要作为传统纸笔测试的补充,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可以是同伴、班级、学校外部的公众。总之这一过程是持续的、综合的、多元的。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持续地、深入地阅读与探讨。
当然,项目化学习可以基于学科而又超越学科,是对我国的课程改革的有利探索,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推动教育系统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一步一个脚印。林中路千条,而生命无法回头,慎之又慎。
拓展型或研究型课程的项目化学习质量不高,活动热闹而思维含量不足,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学生有可能很会吸收知识,但提不出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有可能学习了很多解题方法,但情境一换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等等。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是驱动我们对自己课堂进行变革的原动力。
在细致地研读了这本书后,我制定了一个初步的教学设计,决定在新学期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课程教学。结合暑期进行的统编语文教材培训,根据新教材单元性强、易于整合的特点,采取项目化学习单元探究的方式,有机地、模块式地组织教学。而且项目化学习的单元设计要比一般的单元设计更凸显探究性与高阶思维的特征,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包容、整合程度更高。因此我希望在新学期的语文教学中进行新的尝试,通过实践探究来验证项目化学习设计的真实与高效。
项目化学习可以基于学科而又超越学科。在中国背景下,以一个学科为主要载体,聚焦学科关键概念和能力,进行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人际的联系与拓展,用项目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既是中国课程改革的可行道路之一,也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可行道路之一。
教育需要在21世纪发生改变。当世界各国将教育目的聚焦在核心素养时,做事与做人的教育便备受重视。目的变了,手段就必须变革。假期阅读了夏雪梅博士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一书,受益匪浅。书中的很多理论知识与案例,让我对情境教学、驱动性问题、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等有了新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我简单地来谈一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国家发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等新观念成为语文同仁热议的话题。回顾语文教学的转型,我意识到,转型的背后是“素养”二字日益向实处向深处挺进。而项目式学习恰好切中了“素养”的肯綮。“素养”这个词被照亮了,拓宽了我们语文人的教学视野。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以知识为本位,积重难返,当我们以素养为本位时,就有可能为学生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本书中作者用“博士和农民工如何识别空肥皂盒”这个简单的例子让我明白了素养的形成为什么离不开“情境”。博士为了识别出空肥皂盒煞费苦心,耗费大量精力研究出甄别系统。而农民工仅仅搬来一个风扇便解决了问题。这两种方案到底孰优孰劣?在需要节约成本的小作坊中,博士大概要被归入缺少学习素养之类的,因为他缺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但是如果使用方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用流水生产线、无菌车间等,那么博士的方案就变得合理了。在上述案例中,人没有变,方案没有变,变的是情境。这种在不同情景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素养”。我们常常批评我们的孩子不能灵活运用知识,不能够将已有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在“学习素养与项目化学习”一章中,夏博士的见解一针见血:学习素养不等同于知识的累积,而应该是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便是能在不同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种能力便是“素养”。培养具备这种学习素养的人,是教育所要追求的全部要义。
这个例子让我知道知识和经验是没有错的,错的是解决问题的人没有根据真实情境调动自己的经验智慧,灵活决策并给出最佳方案。很多情况下,我们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只像是一个引子,并没有贯穿学习过程。比如在每节课的开始我们通常会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情境,但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便将这些零碎的情境抛掷一边。学生不需要从情境中提取信息、转化信息、根据信息建模、做决策,不需要分析不同的情况,只需要一个范式可以套用,不需经历心智转换,所以素养得不到在真实情境中提升。
只有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才能看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夏博士提出真实情境需要用任务来驱动:激发内在兴趣动力。当学生的学习起于真实的情境,始于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的内在兴趣就会被激发,内在动力也会被激起。
斯宾塞曾说:“应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在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和把控者,通过语言描述——提问,促进课堂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书中关于驱动性问题的阐述给了我很大启发。所谓驱动性问题,就是这个问题本身推动了解决问题和推理技能的应用,同时也激发自己查找信息、学习关于此问题的知识和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简单的将问题解决当成评价,逼着学生被动地去学习完成任务,而是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吸引下能自发地去学习新东西。《项目化学习设计》这本书指出,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化学习的关键联结点,将书本学习和有主题的实践作联结,是一个学生学习的转化器,可以将枯燥的知识和鲜活的实践整合在一起。驱动性问题像学生学习的导火索,开启学生心智的自由,就像在学生心中抛出一颗小石子,激起一层层涟漪,扩大思考的范围,让心智在各个方面上自由涌动。
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说明知识的获得应该始于问题终于问题。驱动性问题的本质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真实”的能够激发兴趣的情境,这个情境像一个故事背景一样,是有人物、有目标、有挑战的。什么样的问题是驱动性问题呢?就是让学生有代入感,同时又是开放的不确定的,此外,它又是指向核心知识的,需要学生运用以往所学的各种知识。书中也对如何设计驱动性问题提出建议:将具体内容问题提升为更本质的问题,将本质问题和学生经验建立联系。以“将具体内容问题提升为更本质问题”为例,大多语文老师习惯了知识点的教学,所以比较擅长提的是具体内容问题。比如在讲课文中人物的细节描写时,基于文本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圈画出文中描写作者动作的词句。具体内容问题因为太具体化而难以让学生迁移,可以对此做适当的提升。一个适合的驱动性问题,就是要去除其中具体的细节部分,成为更上位和指向本质概念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这个问题会让学生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形象”这个概念,并且将不同文本中的不同的描写方法找出并巧妙运用。根据这几条建议,再根据书中的具体实例,可以在问题设计上有所突破。
聚焦学科项目化学习。
书中关于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的阐述让我对大单元整体学习的理解更深入、设计思路更清晰。比如“试景师的私人手册”这个项目,它是指向一类写景文的语文项目化学习。它的设计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科本质,用“情景交融”这一关键概念,用“如何处理情与景的关系”这个本质问题重构已有课文,用“如何创作出打动人心的试景手册”这一驱动性问题,引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社会性实践,保证了语文的核心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学科项目化学习比传统的学科学习形式更多样,比学科拓展活动更系统、更实用。
从中,我清晰地认识到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知识观指向的是与学科本质有关的核心概念或关键概念、能力的整体理解,定位更综合、更上位。驱动性问题的提出改变了原来学科学习从低阶开始并且主要在低阶徘徊的特点,学科项目化学习更强调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持续探究式的学习历程打破了原来学科学习中单课落实的特征,而是从经验单元的角度进行重新设计。我们在上学期所进行的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中,借鉴了很多书中的设计思路。统编教材五上第三单元以民间故事为单元人文主题,引导学生落实了两项语文要素的训练。一项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另一项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主题与语文要素,为了不断点亮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认知和审美、建构学生创造性复述训练的认知体系,我们进行了《讲不厌的民间故事》这个大主题,并以此为总任务,将字词学习、课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练习等融合,整合三个子任务、六个活动进行学习,引领学生走进神奇曲折的民间故事情节,感受民间故事的表达特点,习得创造性复述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阅读中外民间故事的习惯。本单元的大单元情境教学,立足于民间故事的文体特征,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任务驱动为他们搭建支架,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切实提升了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掌握民间故事的读法、学法迁移应用到其他民间故事中,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整合。
研而不教则空。夏雪梅博士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就是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实践与探索。望我们继续学习,用项目变革教学,让学习真正发生!
教育需要在21世纪发生改变。当世界各国将教育目的聚焦在核心素养时,做事与做人的教育便备受重视。目的变了,手段就必须变革。假期阅读了夏雪梅博士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一书,受益匪浅。书中的很多理论知识与案例,让我对情境教学、驱动性问题、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等有了新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我简单地来谈一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国家发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等新观念成为语文同仁热议的话题。回顾语文教学的转型,我意识到,转型的背后是“素养”二字日益向实处向深处挺进。而项目式学习恰好切中了“素养”的肯綮。“素养”这个词被照亮了,拓宽了我们语文人的教学视野。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以知识为本位,积重难返,当我们以素养为本位时,就有可能为学生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本书中作者用“博士和农民工如何识别空肥皂盒”这个简单的例子让我明白了素养的形成为什么离不开“情境”。博士为了识别出空肥皂盒煞费苦心,耗费大量精力研究出甄别系统。而农民工仅仅搬来一个风扇便解决了问题。这两种方案到底孰优孰劣?在需要节约成本的小作坊中,博士大概要被归入缺少学习素养之类的,因为他缺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但是如果使用方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用流水生产线、无菌车间等,那么博士的方案就变得合理了。在上述案例中,人没有变,方案没有变,变的是情境。这种在不同情景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素养”。我们常常批评我们的孩子不能灵活运用知识,不能够将已有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在“学习素养与项目化学习”一章中,夏博士的见解一针见血:学习素养不等同于知识的累积,而应该是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便是能在不同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种能力便是“素养”。培养具备这种学习素养的人,是教育所要追求的全部要义。
这个例子让我知道知识和经验是没有错的,错的是解决问题的人没有根据真实情境调动自己的经验智慧,灵活决策并给出最佳方案。很多情况下,我们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只像是一个引子,并没有贯穿学习过程。比如在每节课的开始我们通常会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情境,但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便将这些零碎的情境抛掷一边。学生不需要从情境中提取信息、转化信息、根据信息建模、做决策,不需要分析不同的情况,只需要一个范式可以套用,不需经历心智转换,所以素养得不到在真实情境中提升。
只有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才能看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夏博士提出真实情境需要用任务来驱动:激发内在兴趣动力。当学生的学习起于真实的情境,始于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的内在兴趣就会被激发,内在动力也会被激起。
斯宾塞曾说:“应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在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和把控者,通过语言描述——提问,促进课堂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书中关于驱动性问题的阐述给了我很大启发。所谓驱动性问题,就是这个问题本身推动了解决问题和推理技能的应用,同时也激发自己查找信息、学习关于此问题的知识和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简单的将问题解决当成评价,逼着学生被动地去学习完成任务,而是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吸引下能自发地去学习新东西。《项目化学习设计》这本书指出,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化学习的关键联结点,将书本学习和有主题的实践作联结,是一个学生学习的转化器,可以将枯燥的知识和鲜活的实践整合在一起。驱动性问题像学生学习的导火索,开启学生心智的自由,就像在学生心中抛出一颗小石子,激起一层层涟漪,扩大思考的范围,让心智在各个方面上自由涌动。
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说明知识的获得应该始于问题终于问题。驱动性问题的本质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真实”的能够激发兴趣的情境,这个情境像一个故事背景一样,是有人物、有目标、有挑战的。什么样的问题是驱动性问题呢?就是让学生有代入感,同时又是开放的不确定的,此外,它又是指向核心知识的,需要学生运用以往所学的各种知识。书中也对如何设计驱动性问题提出建议:将具体内容问题提升为更本质的问题,将本质问题和学生经验建立联系。以“将具体内容问题提升为更本质问题”为例,大多语文老师习惯了知识点的教学,所以比较擅长提的是具体内容问题。比如在讲课文中人物的细节描写时,基于文本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圈画出文中描写作者动作的词句。具体内容问题因为太具体化而难以让学生迁移,可以对此做适当的提升。一个适合的驱动性问题,就是要去除其中具体的细节部分,成为更上位和指向本质概念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这个问题会让学生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形象”这个概念,并且将不同文本中的不同的描写方法找出并巧妙运用。根据这几条建议,再根据书中的具体实例,可以在问题设计上有所突破。
聚焦学科项目化学习。
书中关于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的阐述让我对大单元整体学习的理解更深入、设计思路更清晰。比如“试景师的私人手册”这个项目,它是指向一类写景文的语文项目化学习。它的设计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科本质,用“情景交融”这一关键概念,用“如何处理情与景的关系”这个本质问题重构已有课文,用“如何创作出打动人心的试景手册”这一驱动性问题,引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社会性实践,保证了语文的核心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学科项目化学习比传统的学科学习形式更多样,比学科拓展活动更系统、更实用。
从中,我清晰地认识到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知识观指向的是与学科本质有关的核心概念或关键概念、能力的整体理解,定位更综合、更上位。驱动性问题的提出改变了原来学科学习从低阶开始并且主要在低阶徘徊的特点,学科项目化学习更强调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持续探究式的学习历程打破了原来学科学习中单课落实的特征,而是从经验单元的角度进行重新设计。我们在上学期所进行的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中,借鉴了很多书中的设计思路。统编教材五上第三单元以民间故事为单元人文主题,引导学生落实了两项语文要素的训练。一项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另一项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主题与语文要素,为了不断点亮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认知和审美、建构学生创造性复述训练的认知体系,我们进行了《讲不厌的民间故事》这个大主题,并以此为总任务,将字词学习、课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练习等融合,整合三个子任务、六个活动进行学习,引领学生走进神奇曲折的民间故事情节,感受民间故事的表达特点,习得创造性复述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阅读中外民间故事的习惯。本单元的大单元情境教学,立足于民间故事的文体特征,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任务驱动为他们搭建支架,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切实提升了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掌握民间故事的读法、学法迁移应用到其他民间故事中,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整合。
研而不教则空。夏雪梅博士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就是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实践与探索。望我们继续学习,用项目变革教学,让学习真正发生!
拓展型或研究型课程的项目化学习质量不高,活动热闹而思维含量不足,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学生有可能很会吸收知识,但提不出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有可能学习了很多解题方法,但情境一换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等等。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是驱动我们对自己课堂进行变革的原动力。
在细致地研读了这本书后,我制定了一个初步的教学设计,决定在新学期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课程教学。结合暑期进行的统编语文教材培训,根据新教材单元性强、易于整合的特点,采取项目化学习单元探究的方式,有机地、模块式地组织教学。而且项目化学习的单元设计要比一般的单元设计更凸显探究性与高阶思维的特征,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包容、整合程度更高。因此我希望在新学期的语文教学中进行新的尝试,通过实践探究来验证项目化学习设计的真实与高效。
项目化学习可以基于学科而又超越学科。在中国背景下,以一个学科为主要载体,聚焦学科关键概念和能力,进行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人际的联系与拓展,用项目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既是中国课程改革的可行道路之一,也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可行道路之一。
读到书中第六页这样一段文字时,引发了我的思考。这段话是这样的:教育领域的项目化学习可以追溯到杜威的做中学,而后杜威的学生克伯屈首次提出并实践了项目化学习的概念。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素养研究和实践的深入,项目化学习作为培养素养的一项重要手段,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实践。与克伯屈时代相比,当前,国际主流的项目化学习更强调设计思维和核心知识的理解,在做事中理解概念,形成专家思维,引发跨情境的迁移。
反复读这段话,我也在不断反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根据观察总结发现,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会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可能知道了很多知识,但他们会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呢?有时候我也发现,学生也提不出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老师应该怎样改善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呢?我觉得读了这段话我有了答案: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回想起了本学期我在执教《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为了让学生通过文字理解“风的声音”的特点,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拂”字和“吹”字。我指导学生做“抚摸”和“吹气”的动作,以此体会风的不同特点,理解大自然的时而温柔,时而充满威力。学生兴致很高,认真做着动作,用心体会,课堂充满活力。我想这就是“做中学”吧!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做动作,领略了黄山的美景和怪石的趣味。这应该是初步的“学中做”吧!
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热情空前提高,自信心增强,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这正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追求并达到的目标。
《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一书,我虽然刚开始阅读了前面一部分内容,但却使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给了我很多启发。大体翻阅了一下,了解到这本书中同时还介绍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学核心价值问题,也是作为学科教师的我始终要问自己的问题;书中更有很多课堂教学实例,都吸引我认真阅读下去。我会在寒假中边阅读边思考,在下学期,利用项目化学习的理念指导我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学习更专注、更主动、更投入,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
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汇总篇五
几个核心知识点:项目学习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成为心智自由的人,拥有在不同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实践,基于自己真实的需求,以真实的角色承担相应的任务,并且一定要有成果展示。在成果展示时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特别的环境,让学生有成就感,有仪式感。
在项目学习中,我们还要有“以终为始”的意识,有逆向设计的思维。在项目学习设计之初,就知道项目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学生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基于目标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在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教师如何才能设计出一个好的项目学习设计呢?首先是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在和学生沟通中,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结合学科相关能力和素养要求,设计有趣的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其次,教师要对学科本质,学科素养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基于学科本质问题,设计合理的驱动性问题。所以作为教师,读专业的书籍,学习课标,梳理教材核心知识很重要,对小学六年小学生应该掌握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行的过程中才不会偏航。
案例,要养成反思的习惯。
教育的本质:提高生命质量和提高生命价值。语文: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核心素养:语文素养是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以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为核心,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应是语文实践的过程,应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要真诚的沟通,与学生沟通,与同行沟通,朝着提高生命质量和提高生命价值的目标前行,和学生成为学习共同体,在教育花海中幸福前行。
感悟:今天的耿春龙工作室成员假期学习交流已经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了,刚开始还担心没什么可说,对于学习收获不能很好的表达,可是大家在交流中,在互相碰撞中,已经激发了那么多的教育智慧,酝酿的了浓浓的教育情怀,形成了坚定地学习共同体。这种交流是幸福的,因为有困惑,所以有学习的动力。因为有交流,所以会互相启发。因为有目标,所以路上的步伐更坚定。
加油,小学语文教育人!与你们同行!
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汇总篇六
3、主动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值得学习的
一、导入
教师出示课题,解释:“取长补短“的含义
二、教学“骆驼和羊”
1、学生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
2、学生交流羊和骆驼谁的本领大?
3、教师小结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学知道哪些动物的长处和短处。
三、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2、学生思考,填写“我的长处和短处”
3、全班交流,教师注意评价
四、向榜样学习
1、学生读故事,小组讨论故事的主题。
2、教师小结
3、师: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我们也要像项雷一样,勇于改正。那么他是臬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学生讨论。
五、“取长补短”辨析
1、根据“评议角”中的图片进行辨析学习
3、教师归纳小结。
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汇总篇七
读到书中第六页这样一段文字时,引发了我的思考。这段话是这样的:教育领域的项目化学习可以追溯到杜威的做中学,而后杜威的学生克伯屈首次提出并实践了项目化学习的概念。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素养研究和实践的深入,项目化学习作为培养素养的一项重要手段,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实践。与克伯屈时代相比,当前,国际主流的项目化学习更强调设计思维和核心知识的理解,在做事中理解概念,形成专家思维,引发跨情境的迁移。
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回想起了本学期我在执教《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为了让学生通过文字理解“风的声音”的特点,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拂”字和“吹”字。我指导学生做“抚摸”和“吹气”的动作,以此体会风的不同特点,理解大自然的时而温柔,时而充满威力。学生兴致很高,认真做着动作,用心体会,课堂充满活力。我想这就是“做中学”吧!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做动作,领略了黄山的美景和怪石的趣味。这应该是初步的“学中做”吧!
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热情空前提高,自信心增强,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这正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追求并达到的目标。
《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一书,我虽然刚开始阅读了前面一部分内容,但却使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给了我很多启发。大体翻阅了一下,了解到这本书中同时还介绍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学核心价值问题,也是作为学科教师的我始终要问自己的问题;书中更有很多课堂教学实例,都吸引我认真阅读下去。我会在寒假中边阅读边思考,在下学期,利用项目化学习的理念指导我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学习更专注、更主动、更投入,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
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汇总篇八
根据工作室的安排,我选读了夏雪梅博士所著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读这本书之前,我也常常想项目化到底能创造怎样的教育结果和价值,在中国实施下去能否有明显的意义?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对于单一的为应试教育而学而教的传统而言,项目化需要以多元视角投入其中,我们并不是仅培养分数高的孩子,而且更要培养综合素养好的孩子。有关做事、做人的教育,中西方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项目化学习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方式就是要突破主要重视读书所造成的弊端,强调通过一个个经过设计的项目学习去“做事”!
我们要组织和推进活动的真实问题,最终形成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如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学会读书、做事既是阶段性目的,又是终极性目的的手段,学会做人才是最终目的!所以会做人,会真实的生活,才是项目化学习的本质目标。书的框架很简单,从学习素养入手,谈学习素养与项目化学习,然后介绍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四章,清楚地介绍了项目化学习于学习素养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学科和跨学科项目化设计。作者旨在清晰直白地回应如何才能产生我们所期待的理想学习既有中观层面的理论介绍,更多是实践层面的操作指导。
书的开头,夏博士就抛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所有教师思考的问题身为教师,我们该培养怎样的人夏博士从经济文化视角、心理学视角、哲学视角和课堂视角作了分析,得出结论要培养儿童成为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真实世界的发展要求儿童成为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儿童虽然有自主性,但不会自然而然成为心智自由者。这时,就需要教育介入,要用教育“唤醒”学生,要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成为自我学习者”,并“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兴趣”。这与我们271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有学习素养的人应该是可以根据情境的要求灵活运用所学进行心智转换的人。而项目化学习就能实现这样人的培养。项目化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个人学的主角,允许他们直面挑战、解决问题,在一种自治而有组织的氛围中与同伴合作,教师团队则给他们充当顾问,并全程进行评估。
通过对书的阅读,学习了为什么要做项目化学习。与此同时也反思了作为新教师上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在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状态的把握,学生是否做到了真实探究,在探究的背后是否生成新的问题,切实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心智自由转换的过程。而非填鸭式灌输。因此对于我们来讲,要学会放手,由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支持者,让真实学习发生,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所以针对于以后我们不论是驱动问题设计、学习过程设计,还是学习结果评价,都要更加用心。在一节课当中,如果是45分钟,通常前面30分钟都在讲基础,后面会留在一点点时间来让学生进行高阶活动,比如讨论和碰撞,可是常常到这里已经没有时间了,这就意味着,我们其实需要有一个长时段来保证学生对于核心知识的讨论和思考。
在项目化学习设计中,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去体会、去感知。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真正的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让每个孩子的一生成为一个精彩的故事。
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汇总篇九
5月份,在工作室丁玉海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精度《项目化学习设计》书籍,线上分享会,每日打卡,线下精读,我收获颇丰,深有体会,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心得:
我选读《项目化学习设计》,读这本书之前,我也常常想项目化到底能创造怎样的教育结果和价值?在中国实施下去能否有明显的意义?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对于单一的为应试教育而学而教的传统而言,项目化需要以多元视角投入其中,我们并不是培养分数高的孩子,而且综合素养好的孩子。有关做事、做人的教育,中西方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项目化学习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方式就是要突破主要重视读书所造成的弊端,强调通过一个个经过设计的项目学习去"做事"!
我们要组织和推进活动的真实问题,最终形成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如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学会读书、做事既是阶段性目的,又是终极性目的的手段,学会做人才是最终目的!所以会做人,会真实的生活,才是项目化学习的本质目标。
在我上学的时候,学习就是学知识,然后去考试,读中学,读大学。但是自从当了老师,我才发现,我完全曲解了教育的意义,教育是以知识为载体,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那身为老师,我们该如何去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项目化学习设计》给了我想要的答案。
书的框架很简单,从学习素养入手,谈学习素养与项目化学习,,然后介绍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清楚地介绍了项目化学习于学习素养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学科和跨学科项目化设计。作者旨在清晰直白地回应:如何才能产生我们所期待的理想学习?既有中观层面的理论介绍,更多是实践层面的操作指导,受益匪浅。
书的开头,就抛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所有教师思考的问题:身为教师,我们该培养怎样的人?从经济文化视角、心理学视角、哲学视角和课堂视角作了分析,得出结论:要培养儿童成为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真实世界的发展要求儿童成为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儿童虽然有自主性,但不会自然而然成为心智自由者。这时,就需要教育介入,要用教育"唤醒"学生,要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成为自我学习者",并"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兴趣"。
有学习素养的人应该是可以根据情境的要求灵活运用所学进行心智转换的人。而项目化学习就能实现这样人的培养。项目化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个人学习的主角,允许他们直面挑战、解决问题,在一种自治而有组织的氛围中与同伴合作,教师团队则给他们充当顾问,并全程进行评估。
通过对书的阅读,学习了为什么要做项目化学习,对于我们的课堂又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与此同时也反思了作为新教师上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在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状态的把握,学生是否做到了真实探究,在探究的背后是否生成新的问题,切实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心智自由转换的过程。而非填鸭式灌输。因此对于我们来讲,要学会放手,由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支持者,让真实学习发生,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所以针对于以后我们不论是驱动问题设计、学习过程设计,还是学习结果评价,都要更加用心。
在一节课当中,如果是45分钟,通常前面30分钟都在讲基础,后面会留在一点点时间来让学生进行高阶活动,比如讨论和碰撞,可是常常到这里已经没有时间了,这就意味着,我们其实需要有一个长时段来保证学生对于核心知识的讨论和思考。为什么要在大情景,大任务下进行我们的课堂学习,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对我们的课堂整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境中去运用这些知识。学生对本节课核心任务的讨论,去思考,去合作,去推理,去进行思维散发,从而用高阶思维引领低阶思维。
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真正的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让每个孩子的一生成为一个精彩的故事。
我想我要认真阅读这本书。我首先思考这几个问题:1.什么是项目化学习?2.项目化学习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帮助?带着这些问题我先细细解读了封面,"pbl"是什么意思?通过百度我了解到"pbl"其实就是项目化学习,也是问题式学习的缩写,这在序言当中也有提到。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pbl是让学生成为个人学习的主角,允许他们直面挑战、解决问题,在一种自治而有组织的氛围中与同伴合作,教师团队则给他们充当顾问,并全程进行评估,而驱动性问题是pbl的标志性特征。近年来我们学校致力于对课堂教学行为深入研究,创建了"任务驱动、角色引领"的教研模式,以"项目化学习"为导向推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瞬间也让我觉得我们在做的项目化研究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这本书的书腰上写着"让每个孩子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这也正是项目化学习的宗旨。
书中给了两方面的解读。
1、去往"北极星"而不仅仅是"北极"。
2、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
3、最好的学习,最坏的学习?
4、学与教转化的系统设计。
每一项都给了解读。现在的我已经工作16年了,读到这些解读真的是受益匪浅,在我内心深处产生了共鸣。在我的16年的教学生涯中也是为此再做努力,希望自己的课堂上,每个孩子能自由、自主的去学习。引入书中的总结:北极星高悬,朝向心智自由的学习者,呼唤教育素养的学习-教学-课程的整体变革,而在推动教育系统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一步一个脚印。林中路千条,而生命无法回头,慎之又慎。
在我看来,我所理解的项目化学习就是一个改变学习的生动实践过程,在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做到把"知识为本"转化为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方面来讲项目化学习至关重要。我们之前一直都知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认为素质教育在循序渐进发展的过程中,要有项目化学习的参与似乎效果会更好。就好像《项目化学习设计》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详细地讲解了学习素养的维度和构成,学习素养培养和项目化学习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进行学科和跨学科项目化设计,既有中观层面的理论介绍,更多的是实践层面的操作指导。
项目化学习更需要的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做好备课预课等相关工作,从整体的战略角度去做出一个教课的合理规划,确保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在我们的课程设计下更有效率地完成学习。就好像作为数学老师的我,平时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们学习素养的培养,更要密切联系项目化学习背后的知识观,虽然这些在表面上和短时间内不一定能够显现出来,但是却对学生长久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教师而言,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这条路必定是遥远而漫长的,需要不断进行只是系统的更新,同样也要看到很多新的学习方式。
这本书我只读一遍,我的理解还不够完善,我还会继续拜读这本书。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人,心智自由的人,让自己的心灵在各个方向上持续涌动,让自己永葆开放的学习的心态,是一个永恒的人生命题。
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汇总篇十
21世纪世界各国将教育的目的聚焦在核心素养,做事与做人的教育备受重视。目的变了,手段必须改革。关键能力需要通过学会“做事”的项目来实现,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需要通过学会“做人”的项目来培养。走近夏雪梅博士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一书,感受作者如何引导学生将当下的读书与做事(项目)、做人(素养)建立关联,将学校学习与未来个人生活、校外社会实践建立关联。
一、何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
学习素养的本质是心智的灵活转换。学习者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创造出新意义与新知识。项目化学习促进学习者大脑的发展,促进知识、能力与态度的整合,奠定学习者心智自由的基础。项目化学习植根于课堂,同时又指向课程的结构性、学校的组织性变革,对于未来教育的转型具有深远的意义。——《项目化学习设计》之“学习素养与项目化学习”。
(一)心智自由的学习者。
当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要面临三大困境:虚假学习、机械学习、竞争性的学习。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对自己的课堂缺少积极主动地参与,很少进行策略性的、元认知式的学习,所学知识难以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在课堂的对话、合作时,也很少展现出深度的对话与讨论,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
夏雪梅教授在本书中认为,世界变化越快,越需要回归自我,越要做一个心智自由的人。心智自由的人开启的是一种生命之学,为己之学。作者认为学习基础素养共同构成了“星体模型”的七大指标:有良好的身体基础、有良好的社会性—情绪发展、对事物保持好奇和主动、专注坚持,有计划性和反思性、养成善于提问的心智习惯、养成善于联系的心智习惯、养成个性化表达的心智习惯。我认为,作者提出的“星体模型”七大指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利于推动教育系统的转型。
(二)学习素养与项目化学习。
本书对学习素养的探讨是从“博士和农民工如何辨别空肥皂盒”说起,具体生动,通俗易懂,从而指出“素养”就是在不同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和学习素养的本质是相通的。学习素养既是人的一种发展手段,也是一种人生目的。学习素养的本质是心智的灵活转换。
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植物要被晒死了,怎么办?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迅速想出了解决办法——做遮阳棚。”这个案例从表面上看,是很好的项目化学习,问题是,这个项目化学习中没有产生自由探索的心智。真正的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应该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争议、运用证据、实验、决策,获得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的心智得到了充分的自由与解放。我从中认识到:项目化学习最终的结果来自师生、生生对问题情境的共同探索,真正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对此,我们更需要仔细辨别“非项目化学习”和“浅项目化学习”。“非项目化学习”可以理解为无结构的学习、无明确的任务或问题驱动的教学、琐碎的教学、没有体现学习和研究过程的教学,是我们理解的传统意义的教学形态。而“浅项目化学习”是只有活动没有目标,只动手不动脑,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先学习知识再运用,只做内容拼盘不指向关键概念的理解。而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是指向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创建真实的驱动性的问题和成果,用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将学习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
二、如何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
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离不开对知识观的探讨。项目化学习是系统的学习设计,涉及六个维度。学科项目化学习不是学科的活动化,而是学科核心知识在情境中的再建构与创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不是学科的糅杂与拼盘,而是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实现学习者心智转换,创造出新成果。——《项目化学习设计》之“项目化学习的设计”。
(一)核心知识。
项目化学习聚焦概念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超越了事实层面,指向思维,促进各种事实性知识的整合。项目化学习挖掘程序性知识背后的概念性知识。比如我们学习戏剧,会引导学生制作海报等,但是作者认为挖掘这些操作性背后的概念知识才是设计项目化学习的起点。同样,项目化学习可以促进事实性知识的组织和意义化,增强学生的元认知知识。从上述分析可见,概念是项目化学习的直接知识目标,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作为项目化学习的骨肉,可以用来丰富对概念的理解,元认知知识在项目化学习中经过转化被用来作为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是解决问题和完成项目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作者认为项目化学习并不会直接指向琐碎的、零散的知识点,而是指向对概念的本质性的理解,从而实现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
(二)驱动性的问题。
巴罗斯和坦布林说:“知识的获得来源于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过程。学习开始时遇到问题,问题本身推动了解决问题和推理技能的应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己查找信息、学习关于此问题的知识和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认为驱动性的问题不同于我们传统课堂中的提问,驱动性的问题激发学习者的注意力,使其主动投入项目探索中。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广阔的多向度的探索空间。它既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提纲挈领地指出持续思考、自我探究的方向。如何设计驱动性的问题,本书给了我一些思考。将具体内容问题提升到更本质的问题,将本质问题和学生经验建立联系,将事实性问题转化为概念性问题,从学生那里获得驱动性问题的雏形,运用“冲突、论争”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将思维引向深度。
(三)高阶认知。
夏教授认为项目化学习主要认知策略是六种:问题解决、创见、决策、实验、调研、系统分析。当然,在项目化学习中,高阶认知策略的使用会涉及大量的低阶认知策略,既需要互相搭配,也需要多种策略组合。这需要教师在项目设计中慢慢摸索,从驱动性问题到整个项目化学习过程的设计,都要非常注重高阶认知和低阶认知策略的搭配。
(四)学习实践。
项目化学习要锻炼和培养的是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灵活的心智转换,是一种包含知识、行动和态度的“学习实践”,而不是按部就班完成探究的流程。项目化“实践”强调的是“做”和“学”不可分割性,包含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我特别认同本书之所以用实践的三个用意:项目化学习中需要学生的亲身实践;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是多样的实践组合而不是一组孤立的探究流程;实践具有情景依赖和身份代入的特征。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形态包括五种:探究性实践、调控性实践、社会性实践、审美性实践、技术性实践。
(五)公开成果。
项目化学习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学,项目化学习最终是要形成公开的有质量的成果,在多样大的群体中进行交流。作者指出,成果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成果指向驱动性问题,具有思维的真实性;成果包括个人成果和团队成果;成果要指向对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成果同时包含做出来的和对怎么做出来的说明。
(六)全程评价。
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是与成果的产生、公开的成果汇报紧密相连的。完整的成果设计包含成果的量规设计。此外,项目化学习还要对学习实践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以引发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
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指向学习目标,主要包含表现性的评价和纸笔测试类的评价。项目化学习强调更加层次的概念理解和问题解决,为此,自我反思、档案袋、真实性评价、同伴评估都需要作为传统纸笔测试的补充,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可以是同伴、班级、学校外部的公众。总之这一过程是持续的、综合的、多元的。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持续地、深入地阅读与探讨。
当然,项目化学习可以基于学科而又超越学科,是对我国的课程改革的有利探索,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推动教育系统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一步一个脚印。林中路千条,而生命无法回头,慎之又慎。
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汇总篇十一
在pbl丰富的国际经验大背景下,夏雪梅博士《项目化学习设计》一书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学科课程教学现状,立足学科、基于课程标准、指向核心素养,探索梳理出适合本土的项目化学习理论与实践,并给出了具体详实的案例分析。本书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学习素养与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案例实践,让我对项目化学习有了一个更清晰更具体的认识,读之受益匪浅。
在前三个部分中,对于为什么要做项目化学习、驱动问题的设计以及数学项目化学习设计很有收获,下面将我的一点见解分享给大家,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初次接触项目化学习是去年七月在山大辅仁校区参加的美国项目式学习课程上,美国数学老师marry老师在第一节课上,面向小学5、6年级和个别7年级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能不借助测量工具就快速测量出教学楼的高度吗”,问题一抛出同学们就开始热烈的讨论,有几个孩子提出了策略,但总逃不出用绳子、用尺子等方法,虽然同学们并没有给出好方法但marry老师并没有生气,而是首先表扬了同学们头脑风暴、积极思考问题的宝贵品质,老师们也发现了孩子们不同于平日课堂上的上课状态。接下来五天时间同学们学习了比率、方程、三角形、三角函数、三角形相似等知识,到最后一节课,同学们恍然大悟,利用身高、影子的方法真的测量出了教学楼高度,求解高度的过程也都用上了所学的知识。因此,我对项目式学习的初次印象是,这是一个能够调动学生全脑参与、主动探索知识、真正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甚至一些学习不良的学生也都能积极地投入进来,这是一个十分益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读了《项目化学习设计》一书后,我又发现,项目化学习不仅益于学生,同样益于教师,是一个益于师生的学习、教学方式。首先,marry老师的问题十分有趣,不借助测量工具去测量高楼对学生而言不可思议;其次,后续的学习与问题息息相关,循序渐进;最后,学生方案汇报进行对比老师给予反馈评价。所以可以看出,不论是驱动问题设计、学习过程设计,还是学习结果评价,处处体现着教师的用心和设想,这比单单设计一个问题情境、一节课要花费更多的心思,更考验教师对知识体系的掌握、对学科知识的安排整合以及教师个人的教学创意。因此,于师于生,项目化学习皆有益。
驱动问题是学生最先接触到的项目式学习第一部分,驱动问题对于激发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投入到项目探索中具有关键作用。我联想到marry老师的测量教学楼高度问题,这与学生的经验进行了联系,后来marry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了“迷你高尔夫”项目,是让学生自主设计高尔夫轨道让球进洞,这涉及到角度转弯问题。两个驱动问题的共同点是都与学生的经验联系起来,找到了学生感兴趣的、贴切的情境,所以当时我认为,要设计一个项目化学习,首先要找到一个学生感兴趣而且能与学科知识联系的驱动问题,然而这个驱动问题比平常一节课的情境引入要难设计多了。
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汇总篇十二
在我上学的时候,学习就是学知识,然后去考试,读中学,读大学。但是自从当了老师,我才发现,我完全曲解了教育的意义,教育是以知识为载体,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那身为老师,我们该如何去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项目化学习设计》给了我想要的答案。
书的框架很简单,从学习素养入手,谈学习素养与项目化学习,然后介绍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四章,清楚地介绍了项目化学习于学习素养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学科和跨学科项目化设计。作者旨在清晰直白地回应:如何才能产生我们所期待的理想学习?既有中观层面的理论介绍,更多是实践层面的操作指导,受益匪浅。
书的开头,夏博士就抛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所有教师思考的问题:身为教师,我们该培养怎样的人?夏博士从经济文化视角、心理学视角、哲学视角和课堂视角作了分析,得出结论:要培养儿童成为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真实世界的发展要求儿童成为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儿童虽然有自主性,但不会自然而然成为心智自由者。这时,就需要教育介入,要用教育“唤醒”学生,要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成为自我学习者”,并“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兴趣”。这与我们271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有学习素养的人应该是可以根据情境的要求灵活运用所学进行心智转换的人。而项目化学习就能实现这样人的培养。项目化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个人学习的主角,允许他们直面挑战、解决问题,在一种自治而有组织的氛围中与同伴合作,教师团队则给他们充当顾问,并全程进行评估。当然我们271教育集团一直在践行“任务驱动,情景体验,真实探究”,旨在强调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知,让真实学习发生。
通过对书的阅读,学习了为什么要做项目化学习,对于我们271的课堂又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与此同时也反思了作为新教师上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在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状态的把握,学生是否做到了真实探究,在探究的背后是否生成新的问题,切实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心智自由转换的过程。而非填鸭式灌输。因此对于我们来讲,要学会放手,由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支持者,让真实学习发生,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所以针对于以后我们不论是驱动问题设计、学习过程设计,还是学习结果评价,都要更加用心。
在一节课当中,如果是45分钟,通常前面30分钟都在讲基础,后面会留在一点点时间来让学生进行高阶活动,比如讨论和碰撞,可是常常到这里已经没有时间了,这就意味着,我们其实需要有一个长时段来保证学生对于核心知识的讨论和思考。这也跟我们的271课堂相联系,为什么要在大情景,大任务下进行我们的课堂学习,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对我们的课堂整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境中去运用这些知识。学生对本节课核心任务的讨论,去思考,去合作,去推理,去进行思维散发,从而用高阶思维引领低阶思维。
通过对《项目化学习设计》一书的阅读,发现尤其作为新教师的我们还有许多不足,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去突破、去成长。在项目化学习设计中,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去体会、去感知。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真正的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让每个孩子的一生成为一个精彩的故事。
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汇总篇十三
读《项目化学习设计一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是由夏雪梅及其团队一起完成的教育学作品。全书由前言、学习素养与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共五大部分组成。内容很充实,专业名词很拗口且有的只是一字之差。文章由“上海教育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开始,由此我想到了“中国教育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全民问题。成为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是每个人的期望。文中指出学习基础素养由三个方面构成:身心健康、学习品质、学习能力。三者之间相互渗透融合。这些是基础也是必须具备的。那么到底什么是项目化学习,它又是如何设计完成的呢,它的设计评判标准又有哪些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书中逐一给了解释。文章主体由四大部分组成首先是学习素养与项目化学习。
学习素养的本质是心智的灵活转换。学习者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创造出新意义与新知识。项目化学习促进学习者大脑的发展,知识、能力与态度的整合,奠定学习者心智自由的基础。项目化学习植根于课堂,又同时指向课程的结构性、学校的组织性变革,对于未来教育的转型具有深远的意义。学习素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学会学习”。奇泽姆认为,素养有两个要素必不可缺:1.应用自己的所知完成特定的任务或问题。2.有能力在不同的情境间进行迁移。学习素养既是人的一种发展手段,也是一种人生目的。我们用形象的话进行描述,具有学习素养的人,他是一个心智自由的人:心智自由的人,他有自己的价值准则和独立判断,能灵活地调用自己原有的知识、能力、判断在新的情境下做出更合理和有创意的决定,而不受知识的奴役和情境的限制。这样的过程反映的是一个心智自由的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的独立与合作的精神。
项目化学习可以基于学科而又超越学科。在中国背景下,以一个学科为主要载体,聚焦学科关键概念和能力,进行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人际的联系和拓展,用项目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既是中国课程改革的可行道路之一,也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可行道路之一。1.项目化学习要学生学的是核心知识。核心知识可以是关键学科概念、学科能力,也可以是与学生成长、世界运转密切相关的知识。通过这些核心知识,学生发现知识与真实世界的联系。2.项目化学习最终是要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建构。知识的再建构最重要的表现是能够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转换,产生新知识,并且要在行动中做出来,运用周围的各种知识和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项目化学习指向高阶思维能力,他用高阶学习包裹低阶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因为考试的驱动,通常教师们会花大量时间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识记,练习,然后再进行应用。教师从具体而琐碎的知识和技能开始一点点为学生夯实基础,往往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高阶学习。而项目化学习是不同的。他在一开始就用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造高阶思维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明确对学生提出带有问题解决、创造、系统推理分析等高阶认知策略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由强大的驱动性问题所产生的内动力中创造一个真实的作品。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在与各种材料和文本互动中,学生再来进行低阶学习,主动查找,识记信息,将信息组织化,巩固和理解信息,形成完成这一作品所需要的知识网络和技能准备。
最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强调通过学科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达到整体理解,不是简单的多学科的主题活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汇聚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学科概念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创造作品,让学生产生新知识,获得更深的理解。这是在单一学科中很难做到的。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概念的选择是最重要的,这直接决定了项目化学习的性质。如果只反映某个学科的关键概念,那么就是学科项目化学习;如果同时指向两个及两个以上学科的关键概念,那么就有可能是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如果指向的概念是超越学科概念之上的另一套概念系统,比如前面所讲到的ib课程的八大概念,那么就是超学科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的本质问题是整合的,指向所有涉及学科的概念或超学科概念;驱动性问题的真实性、复杂性也比学科项目化学习中的要更强。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成果反映了对整体问题情境探索的结果,在成果中包含对所有涉及相关概念的理解程度的分析。
作者及其团队通过大量的调研以及各种参考文献等把精髓提炼出来在书中表达,使读者对项目化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解,像以前提出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一样,它们都有一定的时代性,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
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汇总篇十四
1.学会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默写课文,能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理解三句话的意思,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明白了什么。
理解三句话的意思,会背诵默写。
能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古人论学习》中几句话的道理。
2
第一课时
学习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三句话的意思,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一、导入。
我们学习过几篇古文了,你们还记得吗?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古文《古人论学习》,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看看下列词语,读准字音。
是知也 好知也
3.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停顿。
师示范朗读
4.指名朗读。
三、理解句子含义。
1.理解第一句。
(1)知:看注释,什么意思?
在古文中同“智” 智慧
(2)把整句连起来说说意思
自己练习说 同桌说说 指名说
(3)练习背诵
2.对于第二句话,同桌说说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要求会背
好之者和乐之者
3.学习第三句
疑(怀疑) 惟
连起来你明白什么了。
4.读了这三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5.练习背诵
四、补充孔子的部分名句。
练习读 试着背一背。
第二课时
谈谈学文后的感受、练习默写、学习生字。
一、指名背诵,并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指名背一背、说一说
二、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学了古人对学习的评论后,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小组内交流 班内交流
三、检查背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惟 凡
记忆字形
2.说说写这两个字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指名说一说
练习书写
五、练习默写。
默写后学生之间互相评一评
六、指名说一说你收集或背下来的与学习有关的名家名句。
指名读或背
七、教师总结。
项目化学习教学设计汇总篇十五
5月份,在工作室丁玉海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精度《项目化学习设计》书籍,线上分享会,每日打卡,线下精读,我收获颇丰,深有体会,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心得:
我选读《项目化学习设计》,读这本书之前,我也常常想项目化到底能创造怎样的教育结果和价值?在中国实施下去能否有明显的意义?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对于单一的为应试教育而学而教的传统而言,项目化需要以多元视角投入其中,我们并不是培养分数高的孩子,而且综合素养好的孩子。有关做事、做人的教育,中西方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项目化学习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方式就是要突破主要重视读书所造成的弊端,强调通过一个个经过设计的项目学习去"做事"!
我们要组织和推进活动的真实问题,最终形成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如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学会读书、做事既是阶段性目的,又是终极性目的的手段,学会做人才是最终目的!所以会做人,会真实的生活,才是项目化学习的本质目标。《项目化学习设计》读书感悟。
在我上学的时候,学习就是学知识,然后去考试,读中学,读大学。但是自从当了老师,我才发现,我完全曲解了教育的意义,教育是以知识为载体,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那身为老师,我们该如何去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项目化学习设计》给了我想要的答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业余党校申请书范文如何写 党校入学申请书范文高中(4篇)
- 最新买方信贷业务论文(优秀11篇)
- 市场督导工作总结范文汇总(实用15篇)
- 付款通知如何写(汇总15篇)
- 福建之行太姥山下的小镇风韵散文汇总 太姥山写景的作文(五篇)
- 2023年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途径论文通用(通用9篇)
- 一粒种子绘本教案(优质20篇)
- 最新历史小论文汇总(模板16篇)
- 最新西游记第八回读书笔记(通用20篇)
- 实习工作计划简短(大全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数
学 项 目 化 学 习心得体会和感想项 目 化 教学 心得体会初中数学 (6篇)45下载数 491阅读数 -
学 校项 目 化 学 习心得体会及收获项 目 化 教学 心得体会 小学 (九篇)22下载数 912阅读数 -
数
学 项 目 化 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项 目 化 教学 心得体会初中数学 (5篇)22下载数 100阅读数 -
历史
项 目 化 教学 心得体会及感悟项 目 化 教学 心得体会初中数学 (4篇)49下载数 715阅读数 -
历史
项 目 化 教学 心得体会实用 历史项 目 化 教学 案例(八篇)12下载数 593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