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姥姥散文如何写(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7:59:27 页码:8
姥姥散文如何写(优秀10篇)
2023-11-24 07:59:27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改进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总结的标题应该准确概括全文。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姥姥散文如何写篇一

近日,父亲来电话说:姥姥家里的老房子可能要拆迁啦,一个好好农家院,即将不在了,父亲话语间充满着惋惜。为了安慰老人,我驱车赶到姥姥家,见到父亲,父亲看着自己亲手建起来的四间堂屋、两间东屋、两间西屋,如数家珍地向我讲述建房子时的经过。

父亲说,姥姥家的房子经受了数次的革新,他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是建西屋时的泥墙房。

翻新西屋那年河南省正闹饥荒,好多家庭生活都十分艰苦,基本都吃地瓜干馍,春天有菜时就挖野菜吃,有榆菜时吃榆菜,有槐花时吃槐花,地瓜还没长出来就吃地瓜叶,什么能吃就吃什么,生活特别艰辛。甚至迫于生计,许多人都不得已背井离乡。值得庆幸的是,姥姥家当年种了两亩半的高粱,这在那时可算得上珍贵资源了。为了翻新西屋,邻里都会不要工钱过来帮忙,姥姥就管人吃饱肚子。大家在泥墙下边用砖垒了七层,父亲和一个王姓村邻两个人一辆独轮车,一推一拉,一天推六十车土,堆好一行土,泼上水,用抬杆或榔头打好泥,就垛一茬。那时候爷爷在垛墙班里打工,每每从垛墙班回来路过我姥姥家时就给垛一茬,墙上站着人,下边的人用垛墙叉向上一扔,上边的人就接一叉,一叉一叉的垛起来,一层层的,慢慢的就垛好一茬,等晾干后接着垛第二茬,一座房子一般三茬就垛好了,然后上檩条,用高粱秸,高粱秸疙瘩向外,再放一层麦秸,然后上土,在土上泼上水,用抓脚耧二到三遍,和成泥碎子,放到高粱秸上面,用榔头一下下的敲打,泥碎就成为一个整体啦,最后,在房顶上用麦秸泥再刷一次就算把房子盖好了,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西屋竣工的日子,那是农历1963年6月19日。因姥姥家的西屋用泥碎敲打的好,而且每年的`春天就要用麦秸和泥刷一次屋顶,下雨从没有漏过,父亲常以此引以为豪。

过了两年,父亲就把东屋也翻新了。翻新东屋时生活相对好了一点,但还没有麦子,吃包皮馒头。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981年,姥姥家才自给自足,闲置多年的粮囤算是又有了新用场,农民自己做主,种的地瓜越来越少,家家户户放地瓜的地窖也逐渐不用了,人们终于告别了过去拮据的生活。

姥姥家的房子最好的当属堂屋。那是翻新的砖头瓦房,房子正面贴了一面白瓷砖,四间房子,屋子高,窗子大,宽敞明亮,比起以前的泥土墙房,真是天上地下:黄黄的泥巴墙,小小的木格窗,黑乎乎的草檐,间道小,窗子小,又黑又暗,至今还不能忘记姥姥做衣服拿线穿针都是跑到屋门前穿针的情景,否则,根本看不见……翻新堂屋时我已参加工作五年,有了经济收入,所以给姥姥家帮了不少忙,出了不少力,给予了很大的支持。除此之外,当时,农村经过土地联产责任制,姥姥家里分了十亩地,家中也有一些积蓄,所以,较为宽裕的经济条件为翻新的还不错的堂屋奠定了基础。

盖了堂屋四间主房,之后又过了两年,两间东屋也被翻新成了砖头瓦房,还砌了砖头院墙。父亲说那两间泥墙西屋就不用再翻新了,说我在外工作,平常也不在姥姥家住,一些农用工具存放在那里,泥墙西屋就算给孩子留作纪念吧。但是为了节省每年春天用麦秸和泥土刷房顶,就购买了瓦盖在了房顶上,虽然成了泥墙瓦房四不像,却一直保存至今。

现在,按照上级精神“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为、政策鼓励、群众自愿”的原则,以村镇规划为先导,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城镇建设相结合,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国家要用城市社区管理的理念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

在姥姥家乡,也开始了新农村建设。父亲告诉我建设社区的位置,我随后到了社区建设工地上,看到一座座塔吊一字排开,工人们正在砌墙、运砖、拌沙灰,处处一派繁忙景象:机器轰鸣,车水马龙,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施工,多数建筑完成了桩基建设,部分地上建筑已经开始“拔高”。看到这一幕,再联想到以前艰苦的生活条件,打心眼里为家乡老百姓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感到高兴,心想:“国家富了,庄稼人的生活条件也会变好,吃的好,穿的好,住的房子也应该更好”。

所以,我觉得姥姥家的房子,还是拆了的好!

姥姥散文如何写篇二

炒疙瘩是北京特有的一种面食品。制作过程中煮炒兼用。炒疙瘩颜色焦黄,配上绿叶鲜菜,黄绿相间。吃起来又绵软又有劲,越嚼越香。炒疙瘩的创始人是北京和平门外臧家桥附近的穆老太太和她的女儿。

材料:青豆50克、胡萝卜75克、黄瓜75克、青椒75克、红椒75克、面粉150克、酱油一小勺、植物油适量。

制作过程:

1、面粉加适量水揉成面团,后揉成长条,揪成见方的小疙瘩,撒上面粉抖撒。青豆洗净,胡萝卜,黄瓜,红椒洗净切丁备用。

2、锅中加清水大火烧开,然后加入抖散的小疙瘩,煮熟捞出备用。

3、锅中放油烧热,放入胡萝卜,黄瓜、青椒、红椒翻炒至熟,放入煮熟的小疙瘩,加少许水,适量酱油翻炒至料熟即可。

小贴士:小疙瘩面要和的硬一些,这样更好炒。为了避免煮熟的小疙瘩粘连,煮好后放入清水浸泡,炒之前捞出沥干。

配料中的蔬菜可根据季节不同选用各季节的时令蔬菜菜品口感此小吃滋味醇香,淡雅美观。

炒疙瘩色泽深黄,黄绿相映成辉,食之绵软柔韧,醇香可口。

姥姥散文如何写篇三

不知什么声音将我从睡梦中吵醒,窗外已下起了小雨,嘈杂的雨声与我心情是一样复杂的。望着那连绵不断的雨,心中满是伤感,脸颊竟划过几滴泪水。雨,下大了,像我眼睛一样,泪流不止。雨,不停的落,落在我心头。我的目光呆滞了,脑海中唤起了曾经那小小少年与姥姥的美好回忆。

……。

“姥姥,我以后要像你对我一样对您那么好,买好多好吃的”稚嫩的声音许下了对姥姥的承诺。

姥姥用她那粗糙得手摸着我的头,微微一笑“等你长大那天姥姥可能都不在了,可姥姥回很开心”,顿了顿,姥姥从口袋掏出什么东西,“这是一颗种子,他会长成大树开满花儿,当姥姥不在了,你把它种着,它就像姥姥一样”

后来一向身体硬朗的姥姥得了高血压。

那年盛夏,您走了,带着花儿一同走了,走的那样悄无声息。

她离开已有三年,记忆中她很坚强,姥爷去的早她一人撑起一家六口人,任劳任怨,对我很好小时候带我玩,给我吃好吃的,她好多舍不得吃的都会给我。

我将泪水轻轻拂去,跑到后花园,小种子如今一长成大树,可不见姥姥所说的花儿。

走到姥姥坟前献上一朵樱花,这花是姥姥在世时最爱的'花,姥姥只告诉我它很美,与姥姥一样吧!

清明雨将我淋湿,我将那一簇樱花插在坟旁,它没有倒下,而是屹立在那片土地上。就让这经历清明雨的花伴着您吧。

那年春天,那颗怀着姥姥对我希望的树开满了花,它是那样的纯洁美丽,那样高尚,如同姥姥一样,美丽动人。

如果花儿开满树,您是否还会摘下一朵赠之与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姥姥散文如何写篇四

这天晚上,我整整一夜也没有合眼。弟弟的影子总在我眼前晃动。我怎么也无法相信弟弟已经不在了。我想起我们小时候的好多事,我们一起度过的艰难岁月。弟弟从小聪明伶俐,从一年级就是全班第一。教过他中学的老师常说,很少见他认真学习,上课时不是玩东西就是睡觉,可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这样的人才多少年也不出一个。我上二年级时,弟弟上一年级。学年结束时,我是二年级的第一名,弟弟是一年级的第一名。学校领导带着老师和学生敲锣打鼓给家里送“喜报”,一次就给我家送了两份。这对我父母来说是很大的荣耀。初中临近毕业时,老师想让他考中专。那时候,中专指标很难得到,因为弟弟学习好,学校里才给予照顾。弟弟回家和父母商量。由于家庭困难,父母让他参加了中专的考试。他考出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第一名是他同校的一个留级生。15岁时弟弟就出外上了师范,18岁就成了我镇中学教师。他教的班里,有的是他的同学,有的年龄比他还大。在教学上,弟弟也是一个很优秀的教师。他不像一般老师那样拼时间,但他的教学成绩却总是很好。因为他成绩显著,后来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44岁的他,正是为教育出力的好时候,想不到竟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了他钟爱的事业。

在家庭生活上,弟弟一直境况不好。弟媳没有正式工作,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他自己。弟弟有一子一女,正在上大学,也是花钱的关键时候。弟弟走了,唯一的生活来源没有了,今后的困难可想而知。

整整一夜,我一边想一边默默地流泪,心里像万箭穿心一样痛苦。早晨起来,我坐在沙发上,泪水像断线的珠子。我不知道怎么把这样的事告诉父母。父母又能否承受得了。三弟连夜从济南赶了回来。我们商量了一下,觉得也无法隐瞒,还是马上告诉父母为好。我们驱车向老家赶去。一路上,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一种从未有过的悲痛袭击着我,肝肠寸断而又不知所从。我们回到老家,见到父母已是泣不成声。母亲问出了什么事。好半天,三弟才说了句:“二哥没了。”母亲一边大哭,一边问:“是叫人家害了吗?”我哽咽着说:“车祸……”母亲先是痛哭,后来要昏厥过去。我们赶紧拿出准备好的速效救心丸,倒出几粒放进母亲嘴里。母亲醒过来又大哭,然后是又要昏厥……这样反复多次,痛不欲生。我们以前只是看到别人失去亲人的痛苦,真正轮到我们,才知道这种切肤之痛的滋味。

年初一这天一早,我们就从县城赶回老家(离家十多里路)。母亲在床上哭着,旁边一个邻居在劝。这一年,对母亲来说,注定要在伤痛中度过。对我们家来说,“年”成了最悲伤的日子。

出事之后,悲痛之余,我们又和县医院领导等人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鏖战。其间经历难以一一述说。为讨回公道,我三次去市交警队复议。多次去县卫生局、信访局、组织部、纪委、宣传部,市信访局、卫生局等部门,向领导反映情况。后来又找来了省、市电视台记者采访曝光。我暗下决心:明知失败,也要不停地找,让县医院知道,我们从没放弃。终于,县医院领导和肇事司机家属和我们协调了赔偿款项。我们也做出让步,不再追究他们的肇事逃逸和违法行医等责任。

弟弟的案子结束了,但我们的思念却永无休止。母亲常说:“什么时候能忘了他啊?这辈子也不会忘。一闭上眼,就觉得他又来了……”是啊,亲人的思念像潮水一样,不时地拍击着海岸,在闲暇的时刻,在孤独的夜晚,在忧伤的梦里……弟弟还是活着时的样子,面带微笑,轻轻松松地走来了,仿佛一把就可以抓住他,可等你伸手去抓时,他又不见了。

弟弟从小就是个听话的孩子。他几乎没有和人打过架。有时犯了错误,母亲批评他时,他总是笑嘻嘻地,既不争辩,也不顶嘴。因此母亲也特别喜欢他。这一点我就做不到。母亲嚷我时,我常常据理力争,而且表现得很不服气。虽然因此吃过更大的亏,可总是改不了。

弟弟的聪明伶俐是人所共知的。小时候让他算账,他常常张嘴就来。好多人故意试他,却很少难住他。上学后,有老师说他不学就会。(因为他上课并不认真听)当然,他也不是不学,只是别人一节课可能学不会的,他一会儿就能学会。学会之后,他就不再认真听课了,有时玩,有时看课外书,有时睡觉。弟弟看书的速度是相当快的。有一次,他看一部长篇小说,还不到一上午就看完了。我问他里面的内容,他把大体的故事情节都讲出来了。有的四五百页的书,头天晚上见他开始看,第二天一早就发现他看完了。工作之后,他批改试卷的速度也是快得惊人。有一次,好多老师在一起改卷子。任务分好后,大部分老师连一半都没改,他就改完了。校长疑心改得不认真,就拿过他改过的卷子检查,结果连一处错误也没发现。校长不得不服气。在工作中,每当老师遇到难题时就请教他。他看一遍就马上给出答案。老师们常夸他脑子真灵!

十来岁时,弟弟就学会了下象棋,而且很快就成了高手,村中好多下了一辈子棋的人都下不过他了。有一次,我们去一个村里吊丧。等待烧纸(我们这儿祭拜的一种仪式)时,弟弟和村里一个人下起了棋。后来有一个烧纸的去看棋,他见我村里的人输了,就对他说:“你怎么还下不过这个小孩?”我村里的人说:“我刚学会。”那个人又说:“我和他下下。”于是重新摆开战场,一场较量后,这个人又输了。他惊奇地说:“想不到这个小孩这么厉害!”有时候我也和别人下棋,弟弟在一边总是帮我支招。他的招数常能出奇制胜,有时可以反败为胜。而当弟弟和别人下棋时,我总是帮别人支招。不过,有时候几个人联合,也不是他的对手。我们两个也下,我总是很难赢他。

弟弟也喜欢打牌,而且是少有的高手。他把牌起好后合在一起,该出牌时就在那个位置抽。他能记住什么位置有什么牌。斗过的牌他也能记个差不多,到最后只剩两个人时,他能算出对方手里还有什么牌。这一点,我想,没有几个人能记住。

弟弟还是捉鱼高手。小时候,有一次,村里池塘里的鱼都涌到了水边。好多人下坑摸鱼。那时候,也没有捉鱼的工具,就靠两只手。我在水里很难捉到鱼。有时候,手抓到了,鱼一滑就跑了。弟弟在水里捉,我在岸边捡。他每捉到一条鱼,就非常高兴地喊一声扔给我。他捉得很快,仍得也快,我都捡不过来了。村里人还笑话我:你这当哥哥的在岸边捡,弟弟在水里捉。稍大一点时,弟弟常常拿个鱼叉在水边溜。他能清楚地看到鱼藏身的位置,并准确地把鱼叉到。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我们却能经常吃到鱼。后来,弟弟又喜欢钓鱼。他常把鱼送给周围的邻居和同事,也常常打电话问我还吃鱼不。因为我们常吃,慢慢地也就不愿吃了。弟弟也不喜欢吃鱼,他只是把钓鱼作为乐趣。

每到夏天,弟弟常去打莲蓬。因为我女儿喜欢吃,他常常给我们送来。只要我带着女儿回到老家,他就领着女儿去打莲蓬,钩荷花。女儿小时候,一回家就说,找二叔打莲蓬。就是去年的夏天,弟弟还带着女儿打莲蓬呢。夏天转眼又到了,女儿却再也找不到他了。

那一年,我做了个小手术。术后就可以出院。我刚出了手术室,就看到弟弟来了。他见我出来,就赶紧扶着我。我们一起下楼,一起回家。我去卫生室打针,弟弟陪着我。中间要去厕所,弟弟一手高举着吊瓶,一手扶着我走……而如今,无论我得什么样的病,弟弟也不能再来看我了。

前几天,我帮父母挖蒜时,不由得想起以前干活时,总少不了弟弟的影子。有时他有事没有及时来,但常常干着干着他就来了。即使他不来,也总有个盼头,不定哪一会就看到他了。而现在,他却再也盼不来了。

回顾几十年的兄弟情谊时,有一件事让我想起来就后悔。小时候,有一天,我领着一群孩子要去姥姥家玩。弟弟自然也想跟着。可不知为什么,我怎么也不让他跟。我们出了庄,弟弟老远地走在后面。我又撵他走。弟弟只好哭着回家了。我想,那一天他该多么伤心。村里孩子都跟着我去玩了,他又是多么孤独。我常常想起鲁迅踩坏弟弟风筝的事。他后来和弟弟提起,弟弟却不记得了。不知道我的弟弟是否记得,我一直没和他提过,自然,再也没有机会提了。

弟弟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生命有时就像秋天的叶子一样,说不定哪天就随风而逝,追寻着那永不变更的自然的结果。

只怕——“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姥姥散文如何写篇五

姥姥已经过世多年了,但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依然经常出现在我的记忆里,就如从前一样,听她摇晃着身子“自豪”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背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给我听,而且每次我都听得很“认真”.这也许就是她喜欢我的原因吧,小表妹莹莹是不肯听的`,并且一见到姥姥背诵起这些“老经”时便急忙摇手叫停或赶紧走开,好像这种旧时的“经文”会毒害了她的现代思想似的.

作者:胡云荣作者单位:刊名:满族文学英文刊名:manzuwenxue年,卷(期):2004“”(2)分类号:关键词:

姥姥散文如何写篇六

去年的今日我接到父亲的电话,他说:“你姥姥没了。今儿个凌晨三点多的时候走的。你还是请假回来一趟吧,送她最后一程。”听到这个噩耗我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母亲之前已经打电话告诉我说姥姥病情严重,在病床上没日没夜地疼痛呻吟,估计着时日不多了。

我放下电话后去找领导请假,他说姥姥九十岁去世也算喜丧,劝我节哀。他看了看表,说中午有个饭局希望我也去,我没有推却,在推杯换盏之间也放怀豪饮。豪饮之后匆匆奔丧回家。今天是姥姥逝世的一周年,我静坐在椅子上眼泪不由自主地滚落。

我赶回家的时候已经日落,昏沉的暮色笼罩了大地。我和家人开车到舅舅家。到的.时候天色已经黑暗,唢呐队在门口吹奏着唢呐,声音时而低沉哀婉,时而激扬嘹亮。灵堂两边坐满了人,头上裹着孝布。在司仪的喊礼声中,我们三跪九叩首。供桌上摆着姥姥的遗像,趁着白烛的光照我望到遗像中的姥姥皱纹纵横,满脸微笑。

我想她以后永远是这个样子了,苍老而快乐。礼毕之后我缓步到堂屋。姥姥静静地躺在里面,前方亮着一盏青油灯。母亲穿着一袭孝衣屈膝跪在姥姥的遗体旁,见我过来抬起头,泪眼汪汪地望着我,用喑哑的嗓子说:“你姥姥走了……”我静默片刻,和母亲一起屈膝跪在地上。我总觉得这一幕场景是虚妄浮夸的,只会发生在噩梦里。我木然地跪在那里,没有落下一滴眼泪。姥姥微笑的面庞在我眼前浮现。

第二天姥姥出殡的时候我们站在灵柩前。舅舅毕恭毕敬地用清水为她净面。母亲在旁边喃喃自语说:“妈,你走好。你一直惦念着黄河岸边的老家,你就一路向北走,去找姥姥和姥爷……”我望着姥姥的面庞,想到以后再也见不到姥姥了,泪水滚落下来。

送葬的路上我想到春节和中秋节姥姥拄着拐杖在门口翘首等我们,想到小时候在庙会上姥姥给我买棉花糖、豌豆糕,想到在柿子园里她给我采摘熟透的红柿子,想到我最后一次去看望她,她躺在病床上对我微笑的情景……我大把大把地抹着眼泪,放声哭了起来。

夕阳渐渐沉落在了地平线上,黑夜即将来临。母亲坐在姥姥的坟前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我搀扶起她说:“妈,咱们走吧。姥姥安息了,再不会受病痛的折磨。她希望我们过得更好,我们要好好地活着,让她高兴。”母亲缓缓站起来,脸色苍白,说:“你姥姥在病床上疼痛难忍的时候我真想过让她死,死了之后就不会疼痛。

如今她真的去了。刚才我看到人们往她的墓坑里填土,泥土盖着了棺材,我心里很痛。我想人要是一粒种子该多好,埋进土里还会生根发芽重新长出来。”说着,我和母亲都泪如泉涌。浓黑的夜色苍茫而来,覆盖了大地,覆盖了村庄,似乎也覆盖了漫无边际的过去。

姥姥散文如何写篇七

时间就像是睡了一觉那样的快,眼睛一闭一睁,黑夜就变成了白昼。然而,想起我的姥姥,她闭上的眼睛却不会再睁开,转眼间姥姥去世已经一年多了。

把时间再拨回去年的初秋,探亲即将归队的前日,突然接到小姨的电话,告知姥姥已三日未曾饮食,让我娘速前去探望。我扔下电话,速乘车前去。

姥姥的身体自三年前瘫痪在床后每况愈下,念念不忘那座老房子。其实,明白人都看得出她的心思,姥姥是怕自己给孩子们碍手碍眼,于是舅舅和舅母就陪着她搬回了老屋。

石墙、黑瓦、窗户棂子,黑洞洞的屋里掌起那黑乎乎的电灯,光亮堪比那盏煤油灯。

老屋的光景远不如十年前的样子,那时候姥姥身体康健,表妹还没出阁,表弟还在上学,全家人守在这拥挤的三间小房里,贫是贫了点却很是热闹。逢年过节,亲戚们连个落角的地都没有,往往是东间围一堆男客,西间孩子围一堆,女客们则被挤到了堂屋。

如今物非昔比,老屋还是那三间房,平房已被岁月吹老了痕迹,庭院里破破烂烂令人无处下脚,就连那棵老枣树也没了往日的生机。

大门依然是那扇木门,泛白的春联映衬出四季的交替变化,小小的门楼显得有些凄凉,生锈的铁锁把门环紧紧的咬在了一起。我知道姥姥是在屋里的,只不清楚舅舅或舅母又去忙了什么。

我轻车熟路的搬下半扇木门,穿过,再把半扇木门按好。走在寂静的天井里,心里是一种冷清。

姥姥干枯的身躯紧紧的.蜷在昏暗的炕头,打去年来看望起,姥姥一直就是这样紧紧的蜷着,像个蚕蛹。

这是今年我第三次来看望姥姥了,她早已说不出话,听不清事,头脑却很清醒。记得春节后的那次探望,是我和妻子同去的,也是只有姥姥在家。我们只能用眼神交流,因为我说的姥姥听不见,姥姥又说不出。后来,娘去看她时,她指着娘嘴里嗯嗯的说着什么,意思是我来看过她。

我知道眼前的姥姥气数已尽,轻轻的呼喊着姥姥,姥姥很安祥的闭着眼睛,裸露的胸口在透过窗外的光亮下一起一伏,我的泪水从眼角流下。回想起儿时和姥姥一起的往事,我的内心在不断的抽搐。

姥姥的双手浮肿的像大馒头,晶莹剔透,头发凌乱的像堆柴草,炕头上堆放着乱七八糟的杂物,此时此景,我很是难过。

我知道舅舅家的条件不是很好,也明白姥姥的处境其实是一种煎熬,我又能做点什么呢?谁家都有难念的经,谁家过日子不知谁家难,我明白姥姥的心思。

相视无语,心无杂念,起身相别。再拆下大门时,舅母从外面而进,与我各吓一跳。复至屋内相叙。

舅母说,外甥你来看望了姥姥好几次,家里人都没碰上,很是过意不去。

我说舅母说哪里话,来看看姥姥是我应该的,我们又帮不上什么忙,还是你和舅舅受累。

舅母要把姥姥叫醒,我说不用了。舅母说,其实姥姥并没有睡着,她听不见你进来罢了。

三天没吃饭了,只是喝了几口八宝粥。

听着舅母的诉说,我的眼泪灌满了眼眶。姥姥在舅母的贴耳呼喊下睁开了眼,用颤抖的手指着碗说,“水,水。”

我倒上水,舅母找来吸管,姥姥却一把推开,再用颤抖的手指向我。舅母这下明白了,是让舅母给我弄水喝,我的眼泪哗的流了下来。

我劝姥姥再吃点东西,在舅母的相劝之下她象征性的只吃了小口。

舅母说,姥姥昨晚让她给穿上新衣裳,自己感觉到即将寿寝。

姥姥此时攥着我的手,不知哪来的力气紧紧的拉向她的心窝,我感受得到姥姥的颤抖。

舅母说,姥姥是在亲你。

我号啕大哭。姥姥伸出皮包骨头的手慈祥的擦了我的眼泪,我看得出姥姥想哭,却没有眼泪。

不一会,姥姥出奇的又使劲推我,把我的手使劲推离,很有力气。

舅母说,姥姥是让你走吧!

我一直在哭,我心里清楚,这将是我与姥姥最后的分别。舅母说,外甥你在外也不容易,来看看姥姥也就安了心,回去安心工作吧!

我是怀着哀伤的心情离开姥姥的,让我没想到的是,姥姥就在我归队的第二天离开了人世。

由于工作关系,我未能赶回去给姥姥送殡,心里还一直存有愧疚。

一年了,我有时会在梦里与姥姥相遇,她还是那样的杠实,她还是那样的慈祥。

姥姥的一年忌日也随之秋去冬来而去,我也没能去姥姥的坟头看望她,心里一直念念不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姥姥散文如何写篇八

姥姥是个很平凡的人,就像亿万个中国女人一样平凡。活着时默默无闻,走后无声无息。但在我心里,她又是那样慈爱,那样勤劳,那样善良,那样坚强……她始终活在我心灵的某个角落,不时激起回忆的浪花。

姥姥活了八十三岁,她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承受了生活的种种磨难,最后像秋叶一样飘落。每想起姥姥,我的眼里就溢满泪水,往事历历重现于眼前。

我的姥姥是从封建社会过来的小脚女人。但作为农村人,她依然要干各种活,家里、地里,没有闲着的时候。姥姥生有三子三女,我大舅最大,其次是母亲,然后是二舅、二姨、三舅、三姨。外爷爷去世的早,那时姥姥也刚有五十岁。我的两个舅舅和三姨都还没有成家。家庭的重担压在了姥姥身上。但由于特别贫穷,盖不起屋,耽误了二舅的婚事。后来二舅买了个外地女人,然后生了两个女儿。过了多年,那女人想家,二舅和她一起带着两个女儿去了她家。几个月之后,二舅带着两个女儿回来了。那时候,两个女儿都还小。二舅抱着一个,背着一个,走了几千里,连一点路费都没有,饿着回来了。二舅的女人却永远不再回来了。照顾二舅的孩子的责任自然也落在了姥姥身上。

在艰难的境遇里,还要攒钱给三舅盖房子,不知道这中间到底经历多少磨难,房子总算盖起来了,三间腰子墙的屋。(上边是瓦,下边是石头或砖,中间是土墙。)有了房子,三舅的老婆也就娶进家来了。一年后生了一个儿子。最初,三舅和三妗子不知道因为什么常常吵架,后来慢慢不吵了。不久,三妗子又生了一个儿子。转眼,儿子也好几个月了。生活似乎很平静。冬天到了,三舅去挖工。头天刚走,第二天上午,三妗子和邻居在外面洗衣服,突然就进屋喝了药。和她一起洗衣服的女人把大妗子喊来,但为时已晚。

三舅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绝境。两个儿子都还小,大的五六岁,最小的才几个月,最后小的由我母亲带回来抚养。事情过后,姥姥的负担更重了,她既要照顾二舅的女儿,还要照顾三舅的大儿子。

然而不幸还仅仅是开始。90年初三那天,我小姨夫去走亲戚,上午喝了酒,下午打牌,直到很晚才回家。小姨埋怨他回来的太晚,两人就吵了一会。谁知,半夜里,小姨竟然上吊了。那夜,下了特大的雪。天明之后,大风雪还一直下个不停,像是在为小姨哀悼。初四一早,我家就知道了噩耗。我和母亲顶风冒雪去了小姨家。哭过一场后,我们又去姥姥家。一进院子,就听到了姥姥的哭声。大舅和大妗子也在。大妗子正边哭边劝说着姥姥。母亲一去,大家又痛哭一场。大妗子对母亲说:“你别引着哭了,咱娘的身体受不了。”母亲也就含泪安慰姥姥。但遇到这样的事,是好话能安慰了的吗?大家不过是大声哭一阵,小声哭一阵罢了。

从中午到晚上,姥姥她们什么也没吃。夜里,我睡了,姥姥的哭声还不断传来,一直持续到天亮。

第二天,雪停了,外面一片白茫茫的大地。我们要去小姨家吊丧。姥姥也非要去。母亲和大妗子怕她去了更伤心,都不让她去。但姥姥说:“你们不带我去,我自己走着也要去。我要见我的小女儿最后一面。以后,我到哪儿再去见她啊!”说着,姥姥又放声大哭起来。一夜的哭泣,她的声音已经哑了。可是,泪水流干,却得不到小姨的一声回应了。

大家只好同意姥姥去。我用地排车拉着姥姥,母亲和大妗子分别扶在车子两边。我们踩着深深的`积雪慢慢向前走。一路上,姥姥哭声不断。大家都陪着流泪。我想起小时候小姨领着我玩的情景,想着姥姥承受的痛苦,泪水不知不觉模糊了双眼。

到了小姨家,姥姥扑在小姨的灵前呼天抢地,几次晕了过去。后来,她执意要看一看小姨的遗容。母亲掀开了盖在小姨脸上的白纸。我看到小姨还和生前一样,就像睡着似的,好像一声呼唤她就能醒过来。只是,任凭姥姥她们哭哑了嗓子,小姨也永远听不见了。

后来,大家把姥姥扶到旁边的屋里。母亲、二姨和大妗子都陪着她。姥姥好不容易止住了哭声,她又要见见小姨留下的两个小儿女。一会儿,小姨的婆婆抱着一个领着一个来了。姥姥抱着孩子,边哭边说:“你怎么这么狠心啊!这么小的孩子你就舍得扔下!你就是不要娘也得要孩子啊!”大家就劝:“她这么狠心,你就别想她了。”只是,就连劝说的人也是泪流不止。

回来的路上,大家都不哭了。(我们这儿回来时不兴哭。)但姥姥心里的创伤却是难以愈合的。

一年多过去了,小姨留给的伤痛也越来越小了。日子刚刚有了一点平静,没想到,不幸的事又发生了。有一天晚上,三舅给村里的一家帮忙拉土。晚上喝了酒,回家后往床上一躺,就永远不再起来了。姥姥再一次经历撕心裂肺的痛苦。但再大的苦难,终要面对。死者可以抛弃一切,生者却要承但苦难。此后,三舅的大儿子阳阳跟了大舅家,小儿子又一次回到我家。(几年后也跟了大舅家。)

有一年冬天,姥姥来我家住。说起阳阳,她就哭诉起来。原来阳阳不去上学,也不回家,就在村庄附近转悠。邻居看到他时给点吃的,让他回家他也不回。我大舅家的人去找他,他看见就跑。我对姥姥和母亲说:“我去把他接来,让他跟我上学去吧。”

第二天,我去了大舅家,在村外找到了阳阳。他就像个叫花子一样。我先领他洗了澡,又买了身衣服。然后他就在我家安顿下来,每天跟我去学校上学。姥姥对他也算放了心。

就这样,姥姥一直到七十多岁了,还到地里去干活,回家还要做饭。孙子、孙女慢慢长大了。姥姥的身体却越来越差了。终于,姥姥病倒了。开始,还能自己走走,最后就卧床不起了。我母亲提出和舅舅轮流照顾。大舅不同意。他说,让闺女家照顾,会让别人说当儿子的不孝顺。他坚持在我两个舅家轮流。我母亲和二姨有空去照顾。

后来,姥姥有点神志不清了,就连我大舅都不认识了。有一次,我和老婆去看她。姥姥正躺在大舅家里。我们走到床前喊了她一声。姥姥看见我们,抓住我的手,想说什么,话没出口,泪先流了出来。我问:“姥姥,还认识我吗?”

姥姥哽咽着说:“你是我外孙,我怎么不认识啊?”

我指着老婆问:“你认识她吗?”

姥姥看了老婆一眼,说:“她是我外孙媳妇啊。”

我又指着大舅问:“你认识他吗?”

姥姥仔细地看了看大舅,摇摇头说:“不认识。”接着,又看着我说:“这个人心眼很好,每天给我喂饭吃。”

大妗子说:“你连您大儿都不认得了。”

姥姥仍然摇摇头说:“不认得。”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本想星期天再去看望姥姥。可还没等到周末,就突闻姥姥去世的噩耗。我非常懊悔,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去见她最后一面啊?!

姥姥走后,我总是在梦中梦见她,还是生前的样子,还是那样慈爱。每一次醒来,想到我已经永远见不到她了,就禁不住泪流满面。而记忆中的往事也就像电影一样闪现出来。

我两三岁时,就寄养在姥姥家。虽然我不记得那时的事,但可想而知,在那种艰难的日子里,姥姥为了抚养我一定付出很多。后来,我记事了,印象中小舅和小姨常常领着我玩。可如今,他们两个都不在了。我记得,每次做饭时,姥姥总是用米面给我贴一个白锅饼,她们吃的都是红薯面做的黑锅饼。舀汤时,姥姥把靠锅的米先给我舀一小碗,然后再把汤搅匀,她们再舀。这样的待遇我只有在姥姥家才能享受到,因为在我家,我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

姥姥散文如何写篇九

秋高气爽,阳光终于变得温暖,在这一个酷暑的夏天将要过去的时候老姥姥走了!在昨天那个晴朗的早上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我问妹妹:“爸爸伤心吗?”妹妹答:“还行吧,年纪大了!”对于一位九十多岁高龄、不能动的老人来说,死亡也许真的是幸运的,不用再在世间遭罪。记得过年的时候,说到关于死亡的话题,老姥爷说:“活着呗,愿意伺候她,做个伴。”我深刻的体会到老来伴的含义,他们在一起生活了七十多年,很多事情也许都成为了一种习惯。看着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为老伴洗衣、喂饭、穿衣、陪她上厕所,我会情不自禁的微笑,可今后再也看不到了!老姥姥照遗照的.时候嘴是张着的,兴许真的是在笑,老姥爷看着照片像逗小孩的语气对老姥姥说:“你笑那么很干啥?你看你笑的!”当时我的心不知为什么隐隐作痛,因为我不知道老姥姥是不是还清醒,是不是还认得自己的老伴。

死者是幸运的,不幸的是生者。老姥姥走了,最悲伤的人是老姥爷,很担心他,尽管他经历了世间很多的苦难,但是没有人能理解老姥姥对于他而言是怎样的一份感情。至于能不能长命百岁是另一回事,我衷心的希望在他老人家的有生之年都是健健康康的!

姥姥散文如何写篇十

“太姥姥”是从我儿子的角度称呼的,她是妻子立平的姨姥姥。立平出生时,父母参加革命工作无法照料她,就把四个月大的立平托给了自己的亲姨,就是立平的姨姥姥。

姨姥姥和姨姥爷膝下无儿无女,老两口将立平看作比亲外孙女还亲,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她拉扯大。立平就称呼他们姥姥姥爷,他们住在河北滦县雷庄,立平从小跟着姥姥姥爷在农村长大。上学时,父母将立平接到塘沽读书。每到寒暑假,立平都要回姥姥家。姥姥家是她心中的家。

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姥姥家的房子倒塌了,老两口被埋在废墟中,幸亏亲友及时抢救才幸免于难,临时安顿在亲戚家。

立平当时已在塘沽盐场工作,立平的父亲(我的岳父)打听到姥姥姥爷的消息,亲自乘车去老家接二位老人。姥姥姥爷习惯了农村生活,不愿到市里来。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当时立平的母亲已病逝,二位老人知道立平的父亲工作很忙,身边没有人照顾,不愿再给他添麻烦,所以执意不来。

结果,立平的父亲为此三次亲自回老家去接老人。直到第四次,二位老人家实在过意不去,才收拾东西来到市里安家。

这些事情都是立平与我处对象时告诉我的,我听了很受感动。因为立平的父亲毕竟是姥姥姥爷的外甥女姑爷,而且当时她们的'外甥女已经不在了,立平的父亲念及立平是姥姥姥爷带大的,要为老两口子养老送终。从这件事,我深感到岳父是位重情重义的人,打心里敬佩他的为人。

岳父工作很忙,平时都是立平照顾二位老人,所以我就和立平提出:结婚后将姥姥姥爷接过来一起过。

结婚第二年有了儿子,姥姥有了第四代人,当上了太姥姥。老人家比我还高兴,亲自给重外孙起了个乳名叫“小玉”。

那时我们住在靠近海河的一所英式老楼里,楼里住着五户人家,人口不多,很清静。我家老少五口,很热闹又很温馨。我爱逗儿子玩,爱听太姥爷说古,爱听太姥姥哄小玉睡觉时的歌谣:“娃大哈,娃大哈,娶个媳妇没有牙,吃不了果子,喝不了茶……”

至今我还怀念那段愉快的日子,可惜它离我越来越远了。

那年太姥姥已经八十了,还是缠足,在农村劳动了一辈子,身板很硬朗,她不顾我的劝阻,总想帮我干些家务活。

立平歇过十个月的产假要上班了,太姥姥执意要帮助照顾小玉。好在立平单位离家很近,中午可以回来休息,这么就乎着一年多过去了。

不久我们搬到体院北,小玉一岁多了,我俩单位离家远了,这段时间都是太姥姥帮着看孩子。小玉很听话,白天和太姥姥太姥爷在家玩,太姥姥教他识数认字,从门牌号到日历开始数数。有时太姥爷坐床上,小玉站床上趴在太姥爷的背上听太姥爷给他念故事书,等我回到家,他就把一天学到的故事讲给我听。后来他进了“兰园保育院”,经常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也是受了二位老人的启蒙教育的缘故。

家里多了两位老人,增添了家庭气氛,尤其在假日吃饭时显得很热闹。小玉和太姥姥呆熟了离不开了,我俩带他去水上公园看动物,时间长了他就嚷着要回家找太姥姥。有时我说他几句,他就躲到太姥姥怀里,太姥姥成了他的保护人。小玉上幼儿园了,太姥姥每天都默默地盼着他回来,待我将儿子接回家,一上楼就见太姥姥早早打开门,兴奋地喊着:“小玉回来啦!”太姥姥这一辈子没有儿女,到老把小玉当作宝贝,当作她老年的寄托,在小玉身上释放所有亲情的爱。

太姥爷与太姥姥的性格不同,平时少言寡语。他读过私塾,学过中医,识文断字,会讲故事,我最爱听他讲过去的事。他和我讲过,抗战时期他们是“堡垒户”,掩护过抗日组织,许多革命同志经常在他家留宿。立平的母亲很小就参加了革命,出去工作一走几天不回家,太姥姥为她担着心,常常站在屋顶上望着远处,盼她安全回来。太姥爷和我说,他们掩护过许多人,有的后来都当了大官。

太姥爷懂中医,给我讲过如何配制紫云膏治红眼病。我曾根据他讲的故事写了一篇《紫云膏的传说》,发表在中医药报上。

那一年冬天,在我快要下班的时候,太姥姥为帮我分担点家务,提前清理出蜂窝煤炉子里的热炉灰,又担心小玉回来烫着,就用簸萁将炉灰端下楼倒进垃圾箱。上楼时迈空了,不慎摔倒,她怕我们担心,没告诉我们,第二天发现胯骨部位疼痛,站立困难。我们送她到医院检查,诊断胯骨裂了。保守治疗,敷药静养。那时我正当年,身强力壮,每次去医院换药,复查,我都是背着太姥姥上楼下楼。太姥姥一见小玉就兴奋地说:“小玉呀,你爸爸背我看病去啦!”然后拉着小玉的手,高兴得像个孩子般地笑。

一晃,小玉上学了,太姥姥更喜欢了,一天看不到小玉就想他。但是太姥姥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由于腿摔坏了,痊愈后走路很不方便,大多时间卧床休息。每到小玉快放学,她就念叨:“小玉该回来了。”

小玉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去太姥姥屋里,站在她床前讲今天都学到了什么,或问她渴不渴,给她斟水喝。吃饭时,小玉总要亲自把馒头或米饭端到太姥姥身前的饭桌上。每到这时,是太姥姥最高兴的时候,见了我一个劲地讲:“小玉给我端的饭,小玉给我端的饭。”

八八年的秋季,已过八十七岁生日的太姥姥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常在昏睡状态。为了减轻家务负担,家里雇了保姆照料,还从老家请来了立平的一位远房亲戚照顾太姥姥。

这天,我和立平下班回来,看到太姥姥起身倚在亲戚身上说话,看来精神见好。晚饭后也没有睡觉,我们大家围在她身边,她不时与我们闲聊,还吃了一个香蕉。见到太姥姥精神很好,我很高兴,却不想这竟是老人临终前的回光返照。

第二天,天不亮,我在睡梦中被保姆急促的敲门声惊醒。立平忙去开门,只听她惊慌地告诉立平:“太姥姥过去啦!”

……

办完了太姥姥的丧事,回到家,我帮立平收拾床铺,在太姥姥的枕头下发现一个小布包。太姥爷告诉我们:这是太姥姥留给小玉的,不许任何人动,已经存很长时间了。我急忙打开一看,是四张五元人民币!不知存了多长时间,纸面已经发皱了。我久久地托着这二十块钱,感到那么沉重,沉重得使我双手颤抖,不觉滚烫的热泪滴在尚有太姥姥体温的纸币上。

太姥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