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创新创业领导力论文范本(优秀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20:39:07 页码:12
最新创新创业领导力论文范本(优秀17篇)
2023-11-23 20:39:07    小编:ZTFB

积累经验是人们不断成长的过程,总结自己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类似情况。写总结时要注意文字流畅、条理清晰,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创新创业领导力论文范本篇一

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都非常重要。就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做法、成效以及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述,旨在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腾飞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创业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市场空间,为新时代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选择适合于自己理想的创业之路。但是从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考察,我国的创业活动尚处于较低水平,这与全社会缺乏创业教育有关。此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凸显,面对急剧的就业压力,高校不仅要培养具有竞争就业岗位能力的能力,更应培养具有较高创业能力,既能求职又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因而,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

国外的创业教育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20世纪60~70年代间,国外的院校就开始在教学中大量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的商学院更是普遍重视给创业者提供这方面的系列课程,创业学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中已经成为成熟的学科。国内的创业教育始于当20世纪90年代末,受到世界上高技术领域的创业热潮的影响,创业教育逐步得到社会重视。2002年教育部在全国9所院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高教司举办了两届“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标志着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正式开始。我院正是在2003年选派老师参加首届培训班后,开始开展创业教育,在经历引进、吸收、设计、实施、完善、提高和推广阶段后,已成功进行了多个有影响的创业项目,创业的教育和研究得到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做法和经验。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自2003年底开展创业教育以来,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上的探索与实践,在创业实践上效果显著,至今已形成了以蜜蜂创业团、宠虫工作室、爱心助困岗为主打品牌的创业项目。

2.1蜜蜂创业团。

蜜蜂创业团以农产品市场为导向,结合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发挥专业优势,以种植和销售香瓜、番茄、茄子、菜椒、玉米等各类无公害蔬菜瓜果为主,在我院的支持和指导下,于2004年成立的一个由团员青年学生组成的主要创业团队。团队种植基地由起初的667m2增加到3335m2,专业指导老师5名,团队成员也由起初的10余人发展到40余人,下设生产部、销售部、行政部、财政部、宣传部五个部门。每年,团队种植的蔬菜瓜果的毛收入近1万元,三年来产品销售额已累计达2万余元,扣除工资和扩大生产投入后现有流动基金2000余元,已安排大学生勤工助学150余人次。

2.2宠虫工作室。

宠虫工作室主要由宠虫影像制作部和宠虫文印部两个部门组成。宠虫影像制作部主要是为校、院及个人的提供各种活动的拍摄与制作服务,现已承接第31届校运会、袁隆平院士报告会等校内外大型活动和其他各类活动的拍摄及制作等上百单业务。宠虫文印部主要从事打印、复印、扫描及图文处理等,自营业以来,将a4纸的复印价格降到0.1元/张,为广大同学提供了优惠服务。工作室发展至今,现有固定资产3万余元,指导教师4名,成员10余名,累计营业额已达7万余元,为40多位贫困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

2.3爱心助困岗。

爱心助困岗于2005年8月由学院组建,起初以销售水果瓜菜为主,2006年4月由学院和海南资深配送有限公司合作,增加“伊利”学生牛奶的销售项目,队员也由起初的6人增加到近20人,至今已为50余人提供了勤工助学和实践创业的机会。

3.1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提供良好创业条件。

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缺资金、缺场地的情况。无庸讳言,创业实践需要钱,无钱的创业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创业实践要有场所,要有阵地,否则就只能在电脑上虚拟,在纸上设计。面对此情况,学院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近1万元的固定资产,并提供3万元的借款为宠虫工作室购买摄像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为蜜蜂创业团免费提供种植基地及水灌溉、生产工具等,经与学校有关部门协商,为宠虫工作室、爱心助困岗提供营业场所,使大学生创业有了启动资金和活动阵地,为创业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有效促进了创业的发展。

3.2学生创业与专业学习、科学研究三结合。

创业教育更强调人的“会学习”与“会做事”的高度统一,是知识、技能和情感教育的整合,是课堂理论教育与课外活动教育的整合。我院具有“学、产、研”三结合的鲜明特色,学院充分利用这一特色,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确定创业项目,结合创业提高专业。

创新创业领导力论文范本篇二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我们来看看创业的论文应该从哪方面写吧。

一、新形势下高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我们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实业的严峻考验。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全球金融危机等造成的就业压力越来越严重。这迫使我们不得不思索如何应对当前的这一难题。针对高校近年来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信息的高速发展,正在快速地影响改变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全新的科技特别是网络知识经济知识时代的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全球经济化和社会的剧烈变革。所有这些,也给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机遇。

当前,我国各个高校日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通过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既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高素质有较强人力资本的人才,成为了在各自岗位创新工作的优秀人才,并能够很快岗位和社会需求,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也要看到,由于我国各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不一,有些甚至较晚,特别是在西部一些地区,发展就更为滞后,加之在学习西方创新创业方面程度不同,这也会导致我们在重视方面和工作经验上的欠缺。高校的教师在创新创业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也会对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产生较大影响。因为老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居于主导和引导地位,发挥着基础性的引领指导,需要充分发挥高校老师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示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高校中更好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极大激励大学生理解和自主自愿自主创业,进一步激发创业激情。高校也能在创新创业的良好互动中,进一步担负和履行好创新创业的教育责任,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人才培育模式、培育方法和教学内容,从而能够真正实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综合服务的密切结合,从而进一步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切实改变注重知识单纯传授的课堂教学束缚,转为更加重视给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培养,最终确保实现以创业促就业的目标。

同时,我们在创新创业方面观念要有新的改变,那就是,虽然生涯的扩张在给高校就业和社会容纳就业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也应看到另一面,那就是优质的生源也是优质的人力资本,可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持保障。运用好这些优质人力资源,从而将压力转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对这些丰厚优质人力资源的利用的最好方式,就是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第一,我们要在思想上进一步认清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性。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对大学生勇于面对社会需求,能够积极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可以极大地促进人力资本转化为科技成果,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而带来社会财富的积聚创造,带动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积极迁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可以说,既一定程度缓解了当前的就业压力同时,也为大学生实现自我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提供了重要途径。

第二,高校要承担好创新创业的主体引导责任,并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创新培育方式,来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的志向。应通过对学生的创新就业观念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清楚到当前的就业大形势,鼓励大学生勇于挑战自我,积极面对社会,从而去实现自主创新创业。要让他们清楚,他们不仅仅是社会职位的求职者、劳动者,也能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创业者,这样既激发了自我潜力,提升了塑造自我能力的无限可能,不仅仅是解决了自我就业的问题,还能通过自我努力拉动就业,通过自己的创新业工作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达到社会倍增效应。同时,要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和熟悉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把握创业的政策和商业意识,既要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和条件,清楚政府出台的创业优惠政策,从而极大地激发大学生们树立明确的创业志向。

第三,我们要加强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重点在于要对大学生的创业需求现状清楚了解,在教育中做到有侧重和分层面,这样就会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当前,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表示,在当前有意愿接受创业教育系统培训的大学生大约占比达30%,而具有创业意愿较强的大学生占比约有10%。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主要不是要把每一个高校毕业生都塑造成自主创业者,而是要塑造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因此,如何我们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的,做到开展教育重点突出,加强引导,从而达到教育的事半功倍。

第四,要把握好创新创业的关键环节,那就是要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创业是需要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的,也需要创业者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些综合素质包括综合谋划、战略统筹,还包括抓住市场机会和创造机遇的能力、自信灵活的工作和为人态度、吃苦耐劳和不怕挫折的良好素质及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同时,还要建立良好信誉,塑造良好的商业品德。而在创业能力建设方面,则要加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三种能力的建设。其中,专业能力作为创业的前提能力,要求创业者从开始创业前,就要重视创业知识的积累,加强专业技术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训练积累,既要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灵活运用,把书本上的知识经验提高拓展。方法能力作为创业的基础能力,要求创业者提升信息的接受、处理和综合分析能力,并进而提升捕捉市场商业机遇的能力,提升分析决策能力,加强联想迁移和创造能力,提升综合办事和协调能力,这其中涉及申办企业的沟通能力,为企业未来发展谋篇布局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和使用能力,还包括一定的财务和理财能力,自我情绪的控制调节能力等。社会能力作为创业的核心能力,要求创业者加强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商务谈判技巧能力,加强企业综合形象的策划能力、合作发展能力和自我约束管控能力,同时还有应对各种变化和承受一定挫折的能力等。

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创业的必修课,重要的就是要提升三种能力,而创业实践作为大学生创业的真实人生舞台和实战场,则会要求更高更严。作为高校,虽然不能完全象社会和公司企业一样,提供完全竞争的场所,但也可以打造提供更具实际效果的舞台和实现平台,从而为大学生创新创教育增强一定实效性。高校要在实践方面下足功夫,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让学生参与一些公司的市场实践,也可以引进一些市场经济丰富的公司领导来校传授经验,从而有效地实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真实竞争性“体验”。同时,可以通过参与创业策划、社团活动和科技竞赛等比赛,让学生真正参与一些创新创业活动,真实感受创新创业,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定位,明白自身能力和需求,进而更好地规划未来。特别是要加强针对性,那些有创新创业强烈愿望和潜力学生,给予重点引导帮助,为学生创新创造更好的模拟条件。

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较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但在经验积累方面还较少,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观念上还需要提升,重视程度还需要加强。在当前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与学校的其他专业教育相比,在理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体现在学校领导、教师甚至就业主管部门的观念认识中,有些老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赚钱、如何开好公司,是不能充分就业的没有办法的选择。有的`认识创新创业的学生占比不大,人员少,成功的也占比较少,整体的社会需求和意义不明显,也就缺乏相应的教学积极性,也就更谈不上如何加强思考,把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提升的相法。正是由于上述认识误区,也就使得一些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重视不够。

在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只是学校的非主流教育或说是边缘教育与业余教育,没有成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主流教育和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上就规划不足,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配置上也明显单薄,听之任之的状态。虽然创新创业也开设了一些选修课,也多是纸上谈商,把创业教育变化鼓励学生开设公司,当自己的boss,而学生在课堂中也基本袖手旁观,参与讨论的少,更缺少一定的实践社会环节,这也使得一些创新创业的学生所创办的新公司因缺少必要的支持指导而盲目上马,因创新基础不牢而面临亏损、倒闭影响。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受益面还较窄,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还不能有效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的强烈需求。

二是课程设置和体系建设上需要完善,教师队伍创新创业综合素质能力还需要提升。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未能及时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观念,加之经验借鉴参考不足,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就不够完善。目前,在各高校开展的多数是就业指导教育,多是就业信息和创业信息的提供、政策法规的解释和一些具体的应聘技巧,而缺乏完备的创业能力知识教育,未能够形成具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未能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全盘和整体教学计划。而在学生创业实践指导方面,开展地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创业活动就更少。据调查掌握,在已经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一些高校中,课程数量也不足,学生很难在较少的课程中掌握创业知识的体系脉络,这对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知识素养的创业人才是有极大限制的。

三是高校和社会创造的条件和给予的支持还需要加强。目前高校在对创新创业者的支持方面还足够,在创新创业文化传承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政府在经济环境建设方面,提供的一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也是力度有限,在支持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特别是在资金方面,虽有政府设立的一系列创业基金,学校也设立有创业基金,银行系统也给予大学生小额贷款优惠,但这些资金扶持方面还操作程序方面还较为麻烦,执行烦琐,受众面较小,要求较多,学生实际获得资金资助的比例并不高。

三、加强新形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更新。当前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传统的沿袭较多,教师在台上满堂讲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创痛新创业教材选用版本不一,远近不同,有的甚至一些知识与现实一定的脱节,有的甚至脱离实际与中国国情脱节。面对上述情况,需要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学校更加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夯实专业教师队伍,真正推动创业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二是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的教育指导,特别是做好项目孵化的支持指导,从而真正为毕业生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和实战演练场所。各高校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强支持,加强高校的自主建设孵化基地建设,或加强校企模式建设,努力使创新创业孵化项目顺利实施,并最终移植社会、创造商业价值。这就需要政府和高校共同作用,加强政策、资金和导师团队等一系列的支持与保障。导师团要加强对创业团队和创业的指导,并对孵化项目给予全程有力指导,做好创业各阶段的咨询建议。

三是创业大学生要结合优势和志向,选择好创业努力方向。大学生创业选择中,第一关就是要选择好符合市场需求的商业项目,选择的项目要有创新性,特别是技术项目要有一定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同时,创业引资时要选择有实力、理念统一和能提供增值性服务的投资者,不能简单的引进资金只顾眼前利益。要利用好政府出台的鼓励创业的政策,免税优惠等方面减少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大学生创业中要始终终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视野狭窄和自负,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直面挫折和失败,迎接挑战。

四、结语。

随着网络知识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创新思想、创业精神人才。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搞好创新创业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构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活动,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咨询、指导等服务,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

创新创业领导力论文范本篇三

摘要:

近年来,快递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其对文化理念的重视不够,成为其发展的约束。这种现象的产生由多方面因素所致,既有企业自身的因素,也有员工自身的因素,还有社会的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快递业企业文化理念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利于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重视文化理念,有效发挥企业理念的作用。

关键词:

物流业;文化理念;管理;创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组织内部所有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信念、共识及生活准则,是企业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有机复合体”,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我国快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创业者加强企业文化理念势必对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快递业企业文化理念的现状。

我国快递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其改变了国有邮电局一家独大的局面,逐渐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的格局,现在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分别为22.8%、75.4%和1.8%”的局面。从这一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民营快递业在快递业所占的比重已经占到绝对优势,成为快递行业的主力军。在我国网络购物迅猛发展的环境下,越来越多人开始网络购物,因为网购具有方便、快捷和品种多等特点。近年来每逢“双十一”,淘宝、京东等网站纷纷采取多种促销手段,这一时期成为快递业的黄金时期,每年的快递总量都在迅速攀升。我国快递行业收入2040亿元,快递业务量达到140亿件;业务收入达到2650亿元,业务量达到196亿件。但快递业企业文化理念较单一,一些快递业企业的理念,如提出诸如“企业利益第一”这样的口号,这样的经营理念显然不能与其快速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显得过于狭隘,目光过于短浅。这样的口号不仅不能规范企业管理,也不能很好地吸引留住员工,也最终难以形成行业的核心价值观,限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快递业企业文化理念不足的表现。

虽然我国快递业在近些年来迅速发展,但同时其负面新闻报道经常见之于媒体报端,诸如存在快递员服务态度差、快递损坏、快递调包、拒绝验货、行业监管差、消费维权难等多方面的问题。这反映出快递业企业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企业理念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认同度不够。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理念在企业的正常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企业的经营理念、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确保企业建立起规范的制度。因此,好的文化理念在不同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管理组织能力,对企业形象的打造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反之亦然。现在快递业的企业文化理念现状不容乐观,有学者对快递业企业文化理念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理念中,“43%的企业缺少企业使命这一项,企业愿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形象口号缺失率达14%”。这一调查结果虽然反映的是一些民企中的现象,但是民营快递在我国快递业中占据三分之二的比例,这种结果充分反映出快递业的企业理念薄弱。此外,即使有些快递企业有一定的企业文化理念意识,但是所提出的理念也表现出雷同,或者没能体现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得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缺失。特别是随着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快递市场,快递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练好企业文化内功,都将在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和长远意义。

2、快递员文化素质低,服务意识淡薄。

快递员是快递业与快递用户联系的纽带,是快递业外在形象的反映。由于快递业对快递员的学历要求不高,所以大多数快递员的文化素质不高。快递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低下,流动现象频繁,因而常常会出现一些快递损坏、快件被调包、先签收后验货等现象。随着快递业的迅速发展,每天快递员都要背负着沉重的工作任务,加之快递企业对其员工的培训不够,这就使得快递员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忙碌辛苦的工作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的服务意识有所降低,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心情,因而会发生一些有损客户利益的事情,最终致使快递企业自身的信誉度受到损害。有调查发现,“只有13.29%的快递员每次都会提醒消费者在快递货物时进行保价(保险),只有34.41%的快递员会将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中亲自签收”。这样淡漠的服务意识,使得其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势必会影响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

3、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

快递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高,所以从业人员的来源、层次都比较混杂,这就给企业的管理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现在的快递经营网点大多数规模较小,以加盟化模式进行经营。在网点数量庞大的情况下,企业对经营网点的经营资质缺乏有效审核,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监管,造成对所属网点的具体业务缺乏监管,造成快递行业的乱象丛生。同时,由于快递员对企业归属感的缺失,对企业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也就会大打折扣。再加上企业只是单纯讲究投递数量而忽视企业理念的教育,没有对员工实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虽有处罚机制,却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不能有效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也是造成快递业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淡漠的原因之一。

4、行业的自动化程度有限。

虽然快递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它们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大多数工作都采用人工进行包装、分拣选和搬运,这在不同程度上造成粗暴拣选,使得工作效率低下。快递业务主要靠快递员人工投递,特别是在诸如“双十一”这样的黄金季,就会出现一些物件不能及时投递、投递错误、邮件丢失等现象,且几率明显加大、加剧。这一方面反映出在快递数量突然增加时会造成人员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行业自动化程度不高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快递业投递模式是单一的,规模不大,投递网点人员少,而这种基本靠人力运作的模式,最终会成为该行业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企业文化理念对创业者的启示。

1、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理念极其重要。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点。在网购已经成为不少人选择的今天,快递成为给人们现实生活中带来便捷的途径。在物流迅速发展的今天,快递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加广阔发展的新途径。据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简称为《报告》),可以充分反映当前中国人使用网络的情况。《报告》显示,截至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截至年12月,我国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规模达6.20亿。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这为大学生通过物联网进行创业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大学生作为新形势下的`知识分子,在面临挑战的同时,更多的是应该抓住时代的机遇进行创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2、制定合适的企业文化理念,进行有效的宣传。

不同企业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制定出适合自身企业的文化理念,不能盲目制定所谓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要通过文化理念来打造企业自身的品牌,使企业理念成为一个企业的标志。所以企业在制定适合的文化理念之前,必须立足于自身企业,并进行一定的市场调研,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只有合适的文化理念才能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反映企业的社会服务意识。当然好的文化理念还需要被员工所认同,这就需要对员工进行宣传,因为宣扬企业文化也是在宣扬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3、提升员工的素质,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人员文化素质低、组成人员复杂,是物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也要注意这一点。首先要把好用人这一关,对于入职的员工要加强培训,加强企业文化理念的宣讲,更要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企业理念。当然企业也要爱护关心员工,以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才能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增加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同时,企业要鼓励并奖励有优秀表现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使他们真真切切在实际中感受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好的文化理念要通过技术的支持才能有好的发展,所以创业者要正确处理好文化理念和优秀人才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二者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彼此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加强企业文化理念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制定适合自身的文化理念,也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完善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使企业得到健康发展,让创业者最终取得成功。

创新创业领导力论文范本篇四

摘要:大學生自主创业在20世纪末的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在我国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大學扩招的规模日益加大,创业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學生在被动就业之外的另一项重要选择。大學生的创业倾向越来越明显,这说明中市场经济发展的日益成熟和大學生就业理念的转变。立足于对培养大學生创业倾向的建立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了大學生个体因素及家庭、学校、政府等各种不同的外部环境对当代大學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力求通过对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培养和促进大學生创业倾向的建立和不断发展。

关键词:大學生创业倾向;因素分析;建议与对策。

我们知道,大學教育和就业虽然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但实质上它们是两个问题。我们不要围着就业谈就业、应该思考什么是就业、如何就业、怎样就业等。笔者认为,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就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以创业带动就业应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的方向,即引导大學生创业倾向及其因素分析是一条积极、主动解决就业的思路。

一、对影响我国大學生创业倾向因素的分析。

(一)我国大學生创业现状。

由于扩招,导致每年毕业的大學生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就业压力变得非常之大,就业形势也变得非常严峻。大學畢業生由20**年的660万人已经上升到20**年的729万人,其增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大學生面对这种情况,除就业择业外,自主创业就变成了解决就业压力极其重要的途径。一般来说,大學生自主创业不但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还可以使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由于我国大學生创业的历史不长,加之我国大學生创业意识很弱、社会的创业氛围和条件不够成熟以及大學里对学生创业教育的不重视,导致大學生创业气氛不浓厚,使得我国很少部分大學畢業生选择创业。根据调查,当前我国创业的学生数不到大學畢業生总数的1%,而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创业学生数一般占大學畢業生总数的20%―30%[1]。这说明,我国大學畢業生创业人数与其他国家创业人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大學畢業生对创业的不重视从而使得创业不完全发展。

(二)对影响我国大學生创业倾向的因素分析。

所谓大學生创业倾向,是指在大學生创业实践中对个体起动力和核心作用的意识倾向,它支配着大學生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着行为的方向和强度。由此可知,大學生未来是否选择创业的依据是创业倾向的高低。

大學生创业倾向的建立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一,大學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充满激情,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其二,大學生在学校里学到并掌握了大量理论性知识,有着较高层次的理论与技术优势,这些恰恰最适合开办高科技企业,它也决定大學生创业从一开始就会走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创业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學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學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其三,现代大學生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大學生一旦建立坚持实现梦想的信念,通过努力打拼,完全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其四,大學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贡献社会财富的能力,增长社会实战的经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除了以上这些优势之外,大學生创业倾向的建立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困难。其一,由于大學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學生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倾向于理想主义。其实,成功的背后有更多的失败,甚至往往失败大于成功。只有坚定信念,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变化并不懈努力的人才能成功。其二,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是影响大學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大學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此外,由于大學生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在短时间内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其三,大學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上海政法学院已经搞过5年多的学生创业大赛,在大學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了。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学生们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观意识就能让人家掏钱的。其四,大學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學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3]。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大學生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二、对建立我国大學生创业倾向的建议与对策。

在国外,大學生自主创业氛围浓厚。很多大學畢業生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并实现了公司质的飞跃,如微软、苹果等等数不清的实例;它不仅实现了创业者自身的人身价值,还给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国外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他们将大學生创业环境分为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教育和培训环境、融资环境、社会文化环境5个维度[4]。围绕这些因素,我国当前大學生创业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有:(1)缺乏有力的创业扶持政策;(2)创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健全;(3)创业融资面临较大困难;(4)缺乏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根据我国目前和未来的大學扩招及发展,在培养和建立大學生创业倾向时应研究以下问题。

(一)对建立我国大學生创业倾向的建议。

其一,大學生创业倾向的建立有利也有弊端,由于受自身经管知识、学历、创业教育、实习经历不同的影响,这就要求大學生时刻充实自身的能力,通过参加创业实践大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丰富自己,除此之外,大學生在校园内应该加强有关创业的各方面的理论学习,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管理知识以及市场知识,并且要熟悉创业的程序和法律法规,为未来真正创业多积累经验。最重要的是要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操作能力、创业能力、管理能力等,通过在校参加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从而达到目的。只有拥有高素质和强大的能力才会为创业奠定基础并增加其创业成功的概率。

其二,优化创业环境。这可以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政府政策三个方面来完善和优化大學生的创业环境。

1.政府应为大學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政府的政策对鼓励和推动对大學生创业有着很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创业环境存在创业政策体系不完善、创业融资市场效率低、分担创业风险机制有欠缺、创业援助系统不健全等问题。从政府行为的角度出发,完善政策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和构建创业援助系统是我国政府优化大學生创业环境的对策选择。其次,政府可以在社区、学校等场所展开有关大學生创业的知识讲座,因为这可以影响大學生创业行为,还应落实更多的有关创业优惠政策,如无息贷款等。

2.高校应建立和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学校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讲座和实践活动,对大學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巨大。但是当前我国高校以沿袭传统的理论教育为主,尤其地方性二本院校也模仿和学习研究型大學的教学模式,加大理论学习的比重,重视纸上谈兵而忽视实践操作。为了提高大學生创业倾向,高校应该加大对创业教育的重视。一方面,增设有关创业知识的课程,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创业理论知识,如增设职业培训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人际沟通、团队合力等内容。还应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补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缝隙的作用。另一方面,应该在校园内建立创业服务平台,让大學生获得更多有关创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营造出一个健康、有益的校园创业环境。总而言之,建设好学校创业环境对提高大學生的创业倾向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大學生的综合素质。

3.家庭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家庭环境在大學生创业中有着重要作用,其思想和行为时刻都会受到家庭及其成员的影响。家人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他们创业,而不是阻止他们。只有家庭的全力支持和积极的引导,才能减缓大學生创业的压力;同时,在这个积极支持创业的家庭环境中,才能使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作为大學生本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做事要有自己的想法、观点、计划,同时要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在理论与实践活动中,让自己更加独立并在创业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三,完善高校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从传统满堂灌的理论教学走向应用型教学,重要的是要有一批有能力、能培养出创业人才的教师队伍。多年来,我国教师的科研应用率在3%―5%,而在二本院校其应用率近乎于零,主要是做样子撑学校门面。在未来的创业教育中,一方面,要改善课程设置,增设通识课程为学生打牢坚实的创业基础;另一方面,要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大學生的创业实力。我国高校短缺创业教育师资证明学校对大學生的创业教育不够重视,甚至使得很多大學生创业有阻碍,因为他们有很多有关创业的程序是不懂的,随着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化教育,我国高校应该重视并完善学校的创业教育,而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够更全面、更真实的接触创业,并进一步联系实际、联系自身条件制作自己的创业计划,从而更好的为创业做准备,这也是解决未来社会就业的新出路。

总之,建立大學生创业倾向必须完善大學生创业环境,在强化政府扶持政策、优化和完善大學生创业环境、改善和重建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内涵的同时,还要培养大學生创业的理念、实践和心理承受能力,加快发展中介机构,为大學生创业提供完善的社会服务,培育创业文化,为大學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和文化氛围等。

(二)建立大學生创业倾向,大學生应注意以下能力的培养。

1.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创业计划。这一点对年轻人来说,是不容易实现的。尤其是对刚走出校门的大學生,他们对社会和自己的认识有限。要想清楚并知道自己以后发展方向在哪里,仅靠自身的苦思冥想是找不到答案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别人、征求“过来人”的意见,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小的目标,通过确定和实现每一个“小目标”,进而规划自己的人生。在创业过程当中,要养成提前计划,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各种因素,即将任何可能的细节都考虑在内,还要使计划具有灵活性、可分解性,逐步实现最终目标的要求;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适时调整。运营需要强有力的计划管理能力,只有具备这一能力才能让自己接近成功创业之门。

2.具备一定的胆识和魄力。作为创业者,他是团队的灵魂。团队从筹备到运营过程中,即使有详尽的计划,但要做到灵活应用是个能力问题,每天甚至时时刻刻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决策,你的一举一动都左右着创业的发展走向和企业的兴衰。前期创业者可能会广泛地征求亲朋好友的建议,一旦自己独立自主后,就必须要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去决定各种大小事务。当自主地做出决策时,谨慎是必不可少的,一旦优柔寡断可能就会失去一个绝佳的商业的机会。同时,决策的胆识和魄力一定是要建立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之上,既要选择风险小又要兼顾利益最大化。在创业初期,往往失误或失败大于成功,这时需要的是冷静思考、沉稳的心态和对自我的坚信,通过经验的积累才可找准方向,才可为成功铺垫基础,半途而废只能一事无成。

3.树立团队管理、信息管理和目标管理。任何创业如同经营一家企业一样,需要制定各种制度。制度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让所有相关人都能够明白其道理,并且严格执行。创业者需要针对自己团队实际情况建立各种有效的管理制度,如员工管理、培训、绩效考核制度等;同时,适应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改进相应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创业者及其团队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发展的主动权。在此想提醒大學生创业者,在制定和改进管理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基于客观事实出发,而不要想当然,要极力保证制度的可实施性。

创业者每天都会通过不同渠道接触各种信息,如竞争对手开始降价、明天天要下雨、厂家又有新政策等。如何能从大量的信息里筛选出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同时再从与自己相关的信息中找到有效信息,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经验和锻炼。只有正确有效信息才能指导自己企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对于大學生创业者而言,由于缺乏大量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在接触各种信息的时候,难免会有失误。当对信息无所适从时,可以向长者、有经验的人请教,并加以甄别。要在观察和请别别人过程当中,不断提高自身管理信息的能力。

作为创业者必须要树立明确目标,可借鉴世界成功的目标管理,目标管理(mbo)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5]。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目标管理方法产生于“二战”,在当时的通用电气公司最先采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其后,在美国、西欧、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迅速推广,被公认为是一种加强计划管理的先进科学管理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推广,成果显著。目标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比较流行、比较实用的管理方式之一,它的最大特征就是方向明确,非常有利于把整个团队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同一个目标、同一个理想上来,是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在不同创业阶段需制定明确的目标,把目标进行细致化的分解。一个团队要想得到长远发展,那么必须要有长远的发展目标,长远的发展目标又可以按阶段分解成不同的分目标,而这些分目标又可以分解到每个相关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创业者需要对不同的目标进行统筹和管理。

4.谈判艺术。创业者人际交往过程当中,与人谈判的情况必不可少。谈判是对创业者综合能力的检验,需要创业者具备丰富的语言能力、心理分析能力、人文素养甚至艺术修养等。要想在谈判当中占得主动地位,必须要有很强的谈判能力和很出色的谈判艺术。杰出的谈判能力能够让创业者在谈判过程当中直接获得更多的利益。

5.善于处理突发事件。创业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然而当事情发生的时候,需要我们积极地应对。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顾客身上,处理得当的话,还能起到广告效果。通过用心的服务会向顾客者传递了一负责任的形象。“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任何一件突发的事件,稍加不注意,也会使自己的形象一落千丈,甚至砸掉招牌。如何处理好每次的突发事件,化险为夷甚至通过这些事件的妥善解决,让消顾客更加认同你或者你的团队,再借由消费者之口,为你不断传播好口碑,这是管理者的成功。

6.做学习型创业者。学习型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n),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thefifthdiscipline)一书中提出此管理观念,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其涵义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外在环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因应、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笔者认为,现代社会要想取得不断地成功,必须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市场和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到一个企业,小到一个人,要想力争上游,就必须比竞争对手更快地掌握更多的新知识,这就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对于大學生创业者而言,除了书本的理论知识,更要的是向实践和社会学习,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形成综合能力。

7.具备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还能助人走向成功。大學生创业者在开始创业后必将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身份的人,而接触的人大多人都是与自己的利益攸关的。所以,从创业初就要学会跟各种人打交道;要尽可能地去结交人脉、认识朋友,使其舍得给自己投资;在与前辈们的交流和学习当中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针对性地加以完善。

8.长期保持身心健康。创业者经常是要与孤独和挫折为伴,绝大多数的创业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时下流行一个词“逆商”,也就是说人要适应逆境的能力。创业者如何保持乐观而稳定的心态,需要在长时间的历练中找到有效的方法。而对大學生创业者来讲,他们一般都比较心高气傲,有着强烈的自尊。建议刚毕业的大學生要放低姿态,平静地去接受一切可能的打击。同样,在得意时,也要克服骄傲的情绪,切不可沾沾自喜、妄自尊大。大學生创业者年轻气盛,在创业中要循序渐进。人不可能一口吃出个胖子,所以,锻炼身体不仅可以使人有旺盛的工作精力,还可以使事业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鑫.浅谈我国大學生创业现状及对策[j].商界论坛,20**,(19).

[2]吴启运.大學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11).

[3]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营销管理(marketingmanagement)[m].亚洲版:(第3版).梅清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學出版社,.

[4]苏益南.大學生创业环境的结构维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徐州师范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

[5]彼得德鲁克(r).管理实践(thepracticeofmanagement)[m].毛忠明,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创新创业领导力论文范本篇五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创业的大学生要注意四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什么行业来做才更接近成功。

再次,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充分利用政策。对大中专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常有不少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最后,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学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创业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1、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过程中,其模式的定位、形式及体系的整合和内容的改革上,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2、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及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要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最后就是要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以便在以后取得更大的成功。

创新创业领导力论文范本篇六

摘要:

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需要,重新构建大学创新创业文化,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挖掘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以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为研究对象,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培养机制、实践机制、激励机制和孵化机制上做了一系列改革尝试,探索了一条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那时的中国将迈进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宏伟目标,亟需提升国民的自主创新能力。新兴新型应用性本科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生产模式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需要大学生成为转变的主体。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开展知识型创业的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积极培养各类创业型、创新型和创智型人才,是适应国家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之路的最佳切入点和落脚点。大学创新创业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大学创业文化是注重创业教育、重视创业实践、提高创业倾向的文化,创业教育以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提高、成功创业为目的。大学创业文化虽然有与社会创业文化共性的一面,但是它又有独特的内涵和个性。大学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帮助学生创办企业,应当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脱离功利主义为导向,坚持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创业教育不但不排斥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且必须更深地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文化对国家而言,是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文化,对高校而言,是具有区域特色和自身特色的文化。根据我院应用型大学工科学院的特点,我们在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培养机制。

(一)建立全开放、自学习实验教学平台。

国内高校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计划的内容和教师制定的实验方案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实习,忽略了对学生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培养。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实验室硬件条件不断完善,充分用好实验室资源,对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主性、创新性的实践环境,我们建立了“三自主、四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三自主”,即学生自主设计实践项目、安排实践时间和进行实践操作;“四开放”:即实践时间、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开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课内实践、实训和各类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设适销对路的专业方向,增设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倡导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开展项目化、案例化教学,开设研究性课程,把课堂搬进实验室,实现理(理论)实(实践)一体化,同时按照项目、任务、和学科竞赛的具体内容进行小班化教学。

(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

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最常用的校企合作方式,这种合作方式以满足学校和企业各自的需要为基础,以对口生产企业为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教学实践为主要内容。这种基地主要为教学实践服务,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方式,让学生在基地实习可以接触到实物形态的设备,了解生产的具体过程,深化课堂学习内容。我院机械类专业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建筑电气专业暑期企业实习都采用的是这种方式。另外我院还积极和企业共建校内实验室,共同开发科研项目,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根据我院专业特点,寻找一些行业知名的企业共建实验室和示范中心,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感受到社会上最新的技术和管理。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和基地不但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增强自身办学活力,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还可以有效地弥补实验室条件和设备的局限性,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他们更快地融入社会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力争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专家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向和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创新创业的指导能力。我院由骨干教师牵头,邀请教授担任本科生导师,聘任校外院士、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担任名誉导师,带领学生成立科技创新小组,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技术指导。支持更多的教师下到企业挂职锻炼,促进教师观念和知识的更新。同时,我们还要求辅导员参加创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培训,持证上岗,从专业和管理两条线,达到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专家化。

(一)积极组织、主办学科竞赛。

总结。

等方面的工作。除了参加学科竞赛,学院还积极为主办大赛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参加到学科竞赛工作中来,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建科技创新型社团。

学院在每个班级专门增设科技委,负责本班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自我管理,在学院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让科创工作深入到每一个班级。同时学院还积极鼓励学生成立科技创新社团,并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为载体,开展各项活动。

(三)指导学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固化科技创新成果。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所收获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学院开展了专业论文写作、专利申报、知识产权讲座、创新创业讲座等,引导学生将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认识、创意,整理成论文、专利,通过发表论文和申报专利,将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多元化、最大化。

三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激励机制。

(一)实验室让学生参加管理,实验室助理竞争上岗。

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弥补实验室管理人员人手的不足,我们让学生担任实验室助理,参与管理实验室。学生实验室助理采取竞争上岗,优先录用动手能力强、有项目和课题的学生,学生助理一经录用,除了有相应的经济补贴,还可以优先使用实验室,实验室其他同学要服从其统一管理。实验室助理实行以来,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大大提升,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项目增多,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负担减轻。

(二)落实奖励,形成长效。

学院在综合测评细则、奖学金评定方案、学院贡献卡等规定中制定了科技创新的奖励措施,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成绩的个人和集体进行相应的奖励。将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形成长效机制。为了表彰先进,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学院还多方联系企业,设立企业奖学金用于资助或表彰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此外,学院还组织各类活动,举办学院青春故事报告会—科技创新专场,并且在校社团巡礼、科技节等活动中宣传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情况,在学院的网页和微信学生工作公众号设专栏跟踪报道,让科技创新表现突出和学科竞赛获奖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荣誉感得到极大提升,同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

四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孵化机制。

(一)强化学生创业支持体系。

政府和学校都加大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设立了各类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开辟了场地让学生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学院除了帮助大学生了解这些政策,让这些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每位创业的大学生,还积极因地制宜,制定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我院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学院现有的教学科研设备,依托其在机械加工、电气设计的专业优势,发挥科技创新能力,以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形式开展创业活动,用微型公司的方式实现科技创新创业产品的孵化;组织挑选动手能力强的在校学生在创业学生的企业打工,利用学生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降低创业学生的劳动力成本;另外还积极联系企业,为创业学生提供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和合作。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对于创业学生的评价体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在校大学生创业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可想而知的,对于创业的学生我们不但不能单纯用分数来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还要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学习方面给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同意他们用一些创业方面的培训课程、创新方面的成果冲抵一部分课内学分,同时给他们小班化辅导,解决他们因为参加一些创业活动而耽误下来的课程;二是对学生项目的评价,在评价学生项目的时候,我们重点关注的是项目的前期可行性,而对于项目的实施和后期的督查关注度不高,对失败的宽容度不够,导致很多创业项目一旦遇到难题就以失败告终,而不是指导教师、学生一起静下心来找到解决办法,这是高校学生项目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所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创新创业活动能够持续开展的关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专业教育,挖掘学科专业中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通过提高教师的创业素质,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把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到专业教学和就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推动大学生真正成为未来创业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吴玉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困境和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5,(11).[2]王晓红.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有效机制的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3,(5).

创新创业领导力论文范本篇七

创新创业是现在大学生的主题,各位,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创新创业论文,一起阅读吧!

1南洋理工学院职业教育理念。

虽然新加坡高职教育发展时间不长,但其典型的东西方融合特色使其成为亚洲乃至其他地区国家竞相学习的榜样。南洋理工学院在办学策略上,重点突出市场导向、柔性系统、能力开发、国际合作、面向世界以及重应用、重开发的办学策略,可谓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代表。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更具个性化的创新教育理念,为学生的职业生活与创新创业作好准备,使他们成为新加坡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南洋理工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专才、创意及创新能力来支持企业之发展需求,如此远大而又切合实际的使命定位,使其办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更加具有了科学的发展依托。

1。1无界化校园理念下的实用主义。

无界化校园管理理念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灵活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和判断有针对性对教学内容按照社会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保证。现实中的问题往往不分专业界限,任何一个项目都是综合性和系统性的,依赖于多个学科之间专业知识的融合和创新,从现实中对具有创新创业特质的复合型人才的热衷追求也可看出其重要意义。这种复合体现在校园教学中就是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紧密沟通和联系,而南洋理工学院将这种联系制度化地高度融合,并以此来强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教学系之间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强化资源与人才的共享,促进不同学系间的项目合作及教学活动交流,提供更多综合科技创新创业与应用机会。通过这种复杂的综合应用项目,提升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学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学院的灵活度和反应能力。在此理念下,学校培养了更多具有开放性创新思维和国际眼光的教师和学生,这种国际化使教师具备更加宽广的视野和领先的专业技能以及跟踪国际最新发展趋势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无论是从教师处学习,还是参与国际竞赛,抑或参与国际企业的项目,都主动或被动地置身于国际化的环境中,进而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都体现了真正的全球无界化。

南洋理工学院开创的“教学工厂教学方式通过高度仿真的环境使学生有直接的感悟和现场感,尤其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工厂是以学校,而不是企业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的基础上设立,是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由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的过程。其中企业和研发项目是教学工厂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学院与企业开展伙伴关系,尽可能多地吸收先进企业的技术和资金,全面模拟企业环境;第二阶段,学院全年不间断地为学生安排项目,以配合企业需求;第三阶段,学校开始着手系统地进行专业开发;第四阶段,树立全面的教学工厂理念,帮助学校实现自己的理想。

1。3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实现了职业教育的高等化和高等教育的职业化,其推行的教学工厂教学模式以及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使其具备了高职教育高速发展的动力。这种源于企业、用于企业的校企合作精神,使其可掌握市场发展最新信息和趋势,扩充教学与发展资源,开拓科研和创新项目,不断引入国内外企业实习机会。南洋理工学院各系部都与产业实现了较强的融合,通过校企共同设立的实验室让教师与学生和企业共同研发项目,或通过学系专业咨询委员会成员来增强与产业间的融合,另外还通过在职培训课程加深与企业的联系。令人侧目的是,该学院的各学系都具有与新加坡国内外企业的融合项目,其中很多都是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如信息科技系与企业合建的实验室,就涉及微软、思科、甲骨文等大型企业,其提供在职培训的专向专业如电子商务、it安全等,主要服务对象是在职的专业人员,以此来满足企业在各关键领域对专向人才的需求。

2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学体系不统一。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高等职业教育主流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自发、分散的探索阶段。现行的教学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多以选修课讲授为主,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目标,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差异很大。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人员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不明显。另外,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学术研究深度不够,没有与生产企业相互融合,导致创新研究成果转化率低。

2。2办学定位模糊。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上界定模糊,很多高职院校依据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组建,有着普通高校的共同特点,重理论轻实践,特别是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策略。另外,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还不够完善,有些高职院校的管理机构、校园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类似本科院校,但运行模式又按照中专时期的方法进行,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反映在教学上注重理论体系讲授,忽视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理念的培育;理论课时占用比重较大,实践实训时间不足。另外,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注重理论知识考核,实践实训考核方式不够完善和科学,使很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人才无法获得公正评价,埋没了大量具有潜质的人。

2。3校企横向联系结合度不高。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是完成教学使命的需要,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的需要,加强学生实训基地建设的需要,也是多渠道筹措经费的需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产学研也呈现了蓬勃发展良好势头,但限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发展并未达到其应有的高度。无论是职教集团还是实习基地,都没有真正实现学校的主导地位。究其原因,根源在于企业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造成了学校方面主动,企业方面被动的单向合作局面。应通过寻找适当模式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充分满足企业方需求,避免学校方面单方索取,使校企双方真正实现共赢。

3南洋理工学院职业教育理念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3。1革新教育理念。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多元化的不断深入,各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也加速了各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的作用和活动范围从纯理论科学研究转为倾向于实用性,更直接地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更多地介入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结构更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过程中更强调实践环节,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开始成为当前很多高校的发展特征。教育部20提出对全国600余所高校进行转型,将其办学理念进行重新定位,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自己的目标,在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创造条件,培养“行业创业者或领导者。如何寓学科能力培养于应用能力训练中,做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融合通识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需要改革高等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跨领域全方位的教育,培养有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的未来行业领袖。应在大学教育中推广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教师把创新点概念化,然后拿到企业中去测试、调整和提高,不断完善并实现转化。这是实现创新和转变的最佳办法,也是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与“无界化校园教育理念之典型写照。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匮乏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必须加强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可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做法,从企业、政府中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等担任兼职教师。同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研发和管理工作,增加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应当将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作为自己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通过现场引进、教师锻炼、行业兼职等方式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将对学生的教育与教师的教育紧密结合,以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同时,应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与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另外,要建立良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通过校际之间合作,共建地区性的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多方面加强师资培养工作。

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职业教育理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积极探索分层教育,构建多方位课程体系,开展包含普惠、小众、精英等类别的分层教育,建成了必修保基、限选强能、公选拓展、网络延伸、实践提升、“二课熏陶的“三层次六方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惠教育。通过《创业基础》必修课和各专业创新创业限选课的理论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意识,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发现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升学生创造性就业的能力。第二层次面向有意向创业的学生开展小众教育。通过创业类公选课与相关的实习实训,进行创业知识、创业素质拓展教育和创业技能培训,引导学生为自主创业做出积极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即可创业。第三层次面向已经进行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个体教育。针对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培训,让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地体验创业历程,全面提升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鼓励其毕业后直接创业,同时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其他学生就业。

3。4建设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以来,科技部、教育部先后在全国部分省(市)和高校相继建立了国家级与省级大学生科技园、产业园及创业孵化器等服务保障机构。但是,与新加坡相比,投入和产出非常有限。可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模式,采取以下措施:

3)建立由政府或企业参与,高校主导的科技园区或孵化器,在政策、资金层面给予支持和投入,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后勤保障。

4结语。

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和无界化校园理念"为国内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优秀的可借鉴经验。同时我们应注意到,任何一种教育模式的最终实效性,取决于其实施过程的本土化,创新创业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最大化,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作者:李寿泉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创业领导力论文范本篇八

(1)保障体系。制定符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不断地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以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使大学生能够在政府优惠政策、企业创业机会和高校创业理论三位一体的环境下,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获得科学的创新创业技能。(2)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依据,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光靠树理念、喊口号,也不仅仅是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来达到创新创业训练的目的。必须结合本专业特色,将创新创业思维切实融入到专业培养方案中,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彻于整个培养体系中。(3)师资队伍。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要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学生,教师首先须具备较高的创新创造性素质,并应熟悉本行业的生产实践。目前,许多高校教师都是一毕业就直接任教,企业工作经历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实践锻炼,并聘请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承担部分教学内容。(4)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和条件是教育的实施平台,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只是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创新创业的种子,实践课的训练让学生获得创新创业能力,才是让种子成长为苍天大树的关键。实践教学环节依赖于教学环境和条件,而国家的教育资源有限,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拓宽思路、发挥探索精神,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创新创业教学广辟新径。

包装工程等应用型专业综合性、实践性较强,对应的行业领域广、创业起步门槛低,在创新创业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优势。近年来,我校包装工程专业顺应时代发展,结合行业需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师资结构、创造教学环境、参与科技创新与创业竞赛等方面进行了双创教育改革,以期培养出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创业的包装工程技术人才。

2.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完善理论教学环节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培养方案的制订中,重构包装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拓展状况纳入培养方案的学分管理,设立了“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拓展”实践环节10学分,并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等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生创业原理与实务”、“创新设计”、“个人与团队管理”、“成功心理学”等通选课程,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使之与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2)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比重,实践环节由原本科教学计划的36周增加为38周,在企业进行为期16周的生产实践、实际包装产品设计实践、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10个“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拓展”学分后方可毕业,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训练。

2.2多种教学形式。

广义师资概念,丰富师资结构。通过多样的教授方式和经验交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形成企业与高校之间互利共赢,就业与创业的良性循环。(1)建立校企“双向交流”在学校相关政策支持下,与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双向交流”关系。选派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和实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同时帮助企业攻克科研、技术难题;聘任企业优秀人才承担部分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任务。先后聘请了36位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兼职企业教师,承担学生在企业阶段的专业理论授课、生产实践指导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以保证学生在企业阶段的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的完成。(2)发挥校友良性激励效应充分发挥校友良性激励效应,成立了“工大包装校友会”,通过网络进行日常交流,并定期举办“精英校友工作经验交流会”,邀请优秀校友回校传授就业、创业经验,激发在校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业热情。

2.3创造教学条件。

(1)校内工程实践基地建设包装工程专业成立十几年来,着力开展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建设校内实验基地。现实验室面积800余平方米,设有包装系统实验室等专项实验室10余间,拥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百余台(套),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创新创业训练提供了条件。另外,我校与本溪市桓仁县政府及相关企业合作项目“基于‘卓越计划’校政企协同创新联办葡萄酒学院的研究与实践”,计划在本溪市桓仁县大连工业大学葡萄酒学院投资1000万元,建设印刷包装实验中心和工程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的建设为包装工程“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学生的企业实习实践阶段提供了保障。(2)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建设在多年的专业教学实践活动中,包装工程专业以构建包装专业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应用型工程人才为目标,确立“面向产业、依托产学研合作、突出工程能力、培养创新应用型工程人才”的专业教学方式与改革思路,与40余家包装相关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关系。其中与10余家企业签订了建立“包装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协议,逐步形成集教研合作、产学研合作、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毕业生就业、创业为一体的校企双赢的教学模式。

2.4开展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

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与创业竞赛情况,是衡量创新创业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训的有效方式。近两年,包装工程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指导下,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和创业竞赛活动,包括“挑战杯”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包装结构设计、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和“济丰杯”运输包装设计创意大赛等竞赛活动,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30余项,学生在竞赛活动中锻炼了科技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创新创业素质,为将来可能的创业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改革,逐步摸索出一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东北乃至全国包装、印刷行业培养了大批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部分毕业生考取了国内外名牌学校的研究生继续深造,部分毕业生被国际知名企业录用,在短时间内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还有部分毕业生成为各级、各类组织机构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很多企业反映我校包装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工作中能吃苦耐劳,业务水平提高较快,协作精神较强,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创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制定符合本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始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保障;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和创造教学环境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措施;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与创业竞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激励方式。创新创业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协作,为实现科教兴国共同努力。

创新创业领导力论文范本篇九

近年来,快递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其对文化理念的重视不够,成为其发展的约束。这种现象的产生由多方面因素所致,既有企业自身的因素,也有员工自身的因素,还有社会的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快递业企业文化理念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利于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重视文化理念,有效发挥企业理念的作用。

物流业;文化理念;管理;创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组织内部所有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信念、共识及生活准则,是企业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有机复合体”,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我国快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创业者加强企业文化理念势必对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快递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其改变了国有邮电局一家独大的局面,逐渐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的格局,现在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分别为22.8%、75.4%和1.8%”的局面。从这一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民营快递业在快递业所占的比重已经占到绝对优势,成为快递行业的主力军。在我国网络购物迅猛发展的环境下,越来越多人开始网络购物,因为网购具有方便、快捷和品种多等特点。近年来每逢“双十一”,淘宝、京东等网站纷纷采取多种促销手段,这一时期成为快递业的黄金时期,每年的快递总量都在迅速攀升。2014年我国快递行业收入2040亿元,快递业务量达到140亿件;2015年业务收入达到2650亿元,业务量达到196亿件。但快递业企业文化理念较单一,一些快递业企业的理念,如提出诸如“企业利益第一”这样的口号,这样的经营理念显然不能与其快速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显得过于狭隘,目光过于短浅。这样的口号不仅不能规范企业管理,也不能很好地吸引留住员工,也最终难以形成行业的核心价值观,限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虽然我国快递业在近些年来迅速发展,但同时其负面新闻报道经常见之于媒体报端,诸如存在快递员服务态度差、快递损坏、快递调包、拒绝验货、行业监管差、消费维权难等多方面的问题。这反映出快递业企业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企业理念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认同度不够。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理念在企业的正常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企业的经营理念、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确保企业建立起规范的制度。因此,好的文化理念在不同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管理组织能力,对企业形象的打造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反之亦然。现在快递业的企业文化理念现状不容乐观,有学者对快递业企业文化理念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理念中,“43%的企业缺少企业使命这一项,企业愿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形象口号缺失率达14%”。这一调查结果虽然反映的是一些民企中的现象,但是民营快递在我国快递业中占据三分之二的比例,这种结果充分反映出快递业的企业理念薄弱。此外,即使有些快递企业有一定的企业文化理念意识,但是所提出的理念也表现出雷同,或者没能体现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得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缺失。特别是随着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快递市场,快递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练好企业文化内功,都将在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和长远意义。

2、快递员文化素质低,服务意识淡薄。

快递员是快递业与快递用户联系的纽带,是快递业外在形象的反映。由于快递业对快递员的学历要求不高,所以大多数快递员的文化素质不高。快递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低下,流动现象频繁,因而常常会出现一些快递损坏、快件被调包、先签收后验货等现象。随着快递业的迅速发展,每天快递员都要背负着沉重的工作任务,加之快递企业对其员工的培训不够,这就使得快递员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忙碌辛苦的工作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的服务意识有所降低,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心情,因而会发生一些有损客户利益的事情,最终致使快递企业自身的信誉度受到损害。有调查发现,“只有13.29%的快递员每次都会提醒消费者在快递货物时进行保价(保险),只有34.41%的快递员会将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中亲自签收”。这样淡漠的服务意识,使得其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势必会影响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

3、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

快递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高,所以从业人员的来源、层次都比较混杂,这就给企业的管理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现在的快递经营网点大多数规模较小,以加盟化模式进行经营。在网点数量庞大的情况下,企业对经营网点的经营资质缺乏有效审核,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监管,造成对所属网点的具体业务缺乏监管,造成快递行业的乱象丛生。同时,由于快递员对企业归属感的缺失,对企业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也就会大打折扣。再加上企业只是单纯讲究投递数量而忽视企业理念的教育,没有对员工实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虽有处罚机制,却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不能有效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也是造成快递业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淡漠的原因之一。

4、行业的自动化程度有限。

虽然快递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它们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大多数工作都采用人工进行包装、分拣选和搬运,这在不同程度上造成粗暴拣选,使得工作效率低下。快递业务主要靠快递员人工投递,特别是在诸如“双十一”这样的黄金季,就会出现一些物件不能及时投递、投递错误、邮件丢失等现象,且几率明显加大、加剧。这一方面反映出在快递数量突然增加时会造成人员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行业自动化程度不高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快递业投递模式是单一的,规模不大,投递网点人员少,而这种基本靠人力运作的模式,最终会成为该行业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

1、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理念极其重要。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点。在网购已经成为不少人选择的今天,快递成为给人们现实生活中带来便捷的途径。在物流迅速发展的今天,快递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加广阔发展的新途径。据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简称为《报告》),可以充分反映当前中国人使用网络的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规模达6.20亿。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这为大学生通过物联网进行创业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大学生作为新形势下的知识分子,在面临挑战的同时,更多的是应该抓住时代的机遇进行创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2、制定合适的企业文化理念,进行有效的宣传。

不同企业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制定出适合自身企业的文化理念,不能盲目制定所谓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要通过文化理念来打造企业自身的品牌,使企业理念成为一个企业的标志。所以企业在制定适合的文化理念之前,必须立足于自身企业,并进行一定的市场调研,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只有合适的文化理念才能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反映企业的社会服务意识。当然好的文化理念还需要被员工所认同,这就需要对员工进行宣传,因为宣扬企业文化也是在宣扬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3、提升员工的素质,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人员文化素质低、组成人员复杂,是物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也要注意这一点。首先要把好用人这一关,对于入职的员工要加强培训,加强企业文化理念的宣讲,更要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企业理念。当然企业也要爱护关心员工,以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才能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增加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同时,企业要鼓励并奖励有优秀表现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使他们真真切切在实际中感受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好的文化理念要通过技术的支持才能有好的发展,所以创业者要正确处理好文化理念和优秀人才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二者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彼此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加强企业文化理念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制定适合自身的文化理念,也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完善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使企业得到健康发展,让创业者最终取得成功。

创新创业领导力论文范本篇十

1001班工学院交通运输。

一、实践调查时间:暑期7——8月份。

二、实践调查对象:自主创新创业的大学生。

三、实践调查方法:采访调查,问卷调查。

五、社会实践调查原因:

社会实践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向社会工作转型的一大模块。搞好社会实践工作是很关键的,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从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他经历了无数可做的孩童时代,打扫学校里忙碌的学生时代,再到以后的社会工作阶段,而社会实践就像一个链子连着学习和工作。社会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社会实践可以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习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六、社会实践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体会其中的艰苦与快乐,同时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使自己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为以后在社会中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社会实践调查内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多,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更是空前增大。而且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逐步生成了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变为自主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迎接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显得特别重要。

我们大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着蓬勃的朝气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精神。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也获得一些知识技术优势。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的学生创新精神得到了发扬,是他们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

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大学生要想有创业能力,必须把握核心能力的如下特征:(1)价值优越性。

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应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

(3)不可仿制性。

核心能力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深深地印上了该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其它企业难以复制。

(4)不可交易性。

首先要充分利用大学课堂,图书馆与社团。创业者通过课堂学习能通过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受益无穷;大学图书馆通常能找到创业指导方面的报刊和图书,广泛阅读能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大学社团活动能锻炼各种能力,这是创业者积累经验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

做一些校园代理。大学生由于经验、能力、资本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直接创业存在很大的困难,既不显示成功率也低,而校园代理对经验、资金等方面一般没有太高要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代理校园畅销产品,积累市场经验、锻炼创业能力,做校园代理没有成败之分,对于大学生来说多多益善,如果做的较好,还可以积累一定的资金,总之,通过校园代理可以为毕业后的创业之路准备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大学生可以先就业、再创业。先就业、在创业是时下很多学生的选择。毕业后,由于自己各方面阅历和经验都不够,能够到实体单位锻炼几年,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再创业也不迟。先就业再创业的学生跳槽后,所从事的创业项目通常也是在过去的工作中密切接触的。而在准备创业的过程中,你可以利用与专业人士交流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来自市场的创业知识。

创业,说得容易,但是做起来,比起就业来,创业反而需要更多的条件,因此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尤其对我国大学生而言,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并非短期培训所能达成。有些素质甚至靠培训也很难达到,比如谋略、胆量,以及识人用人等,这些都需要长时间不断训练和积累。而我国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从小就缺乏这方面的素质培养。创业的心理准备也是一个关键,许多大学生并不害怕自主创业,而是担心创业后很可能面临的失败打击。解决这一困境,从短期来说,要辅导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大学生不仅需要明确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是否具备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还需要准确的定位、清晰的目标和合理的通道,确保创业在既定轨道上有序发展。从长期来看,还是要从小就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向英美等发达国家学习,这些国家都有从小学就开始的生涯及生计教育。创业从小抓起,未来才不至于彷徨。从近几年来的大学生创业现状看,我国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有这样一些明显问题。

第一,自从大学生接触并了解大学生创业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逐渐增长,创业的速度,人数增加迅速。我国大学生创业欲望强烈,但实际参与创业的比例还是很低。

第二,在国内创业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从家教、零售、服务业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即使涉及网络的创业者也都集中于一些不必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的网站维护。

第三,大学生创业没有赢得社会、家庭、学校的完全认可和支持,明确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高校、家长并不多。无论是向社会宣传创业的大学生还是向高校宣传创业的企业家都比较少,使得创业的舆论氛围不浓厚。

第四,大学生创业不同于社会人员创业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创新性,大学生创业无论在资金、场地、经验等各方面都无法和社会人员相比,所以大学生创业要能走向社会,立足社会,就要在“新”字上下功夫,要走技术创新的道路。但是实践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

第五,创业能力低。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创新求变能力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虽然学校有很多的实践机会,但真正主动参与的少。如大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大多数学生都是一走唱的形式来应付的,只要在鉴定书上盖了章就万事大吉。

第六,创业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国与创业相关的政策、法律、金融等设施不完备,特别是缺乏风险资金投入。由于大学生创业在我国的历史比较短暂,各方面认识不够,鉴于特定的国情,不能如英美等发达国家那样能够吸引一些风险投资家的青睐。

第七,系统化创业教育缺乏。虽然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意义有所认识,学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有所了解,但学校的教育还是没有相应跟上,多电数高校没有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绝大部分缺少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

因此,大学生创业必备硬件有:

硬件一:经验。

一项调查显示,有四成大学生认为“资金是创业的最大困难”。的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资金是大学生创业要翻越的一座山,大学生要开拓思路,多渠道融资,除了银行贷款、自筹资金、民间借贷等传统途径外,还可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创业基金等融资渠道。

硬件三:技术。

用智力换资金,这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由于看中大学生所把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因此,打算在高科技领域创业的大学生,一定要注重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吸引投资商。实践证明,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确实是解决就业难的成功途径之一。大学生创业成功,不仅自身不用再向社会索取岗位,相反会成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假如大学毕业生成功创业汇流成河,无疑可以大大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难问题。

回到眼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发掘他们的创业潜力,需要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与引导,需要政府施以制度和政策保障。在这方面,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一直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对大学生创业也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放眼将来,如果我们将“创新创业”这一理念持之以恒地贯彻实施,让它在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心中就生根发芽,那么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不少类似微软、戴尔、谷歌的成功企业在中国遍地开花。

八、社会实践调查感想:

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毕竟,4年之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通过这次社会的实践,我学会了自立,懂得了团队在工作中的作用,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会以此为起点,以后更加勤奋学习,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5您认为创新创业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多选)()a、领域知识积累b、社会经验能力c、良好的心理素质6如果您在进行创业,那么您创业的目的或者动力是什么?()a赚钱b积累经验c成才的一种方式d.解决就业e.想自己当老板f其它(________)。

7您有创业的想法,是来源于()。

a.家庭影响b.朋友影响c传媒影响d其它_____8如果您在一次创业中失败了,你会()。

11您认为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应该做哪些扶持?()a.创业基金支持b.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提供服务c政策支持d.宣传鼓励e.政府不应该扶持,不应再出台过多的这类政策,使大量大学生盲目地选择创业而荒废学业f.其它___________12.面对当今就业问题,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您对这种创业采取何种度?()a.迷惘,感觉创业离自己很遥远b.自信,认为自己有潜力,寻求机会c.没兴趣,觉得就业比较安稳d.想自主创业,但具体过程了解甚少13.创业取向方面,您选择该项目的考虑因素是?()a.和自己专业较对口或相关b.该项目往后的发展趋势c.依照自己兴趣d.无所谓,抓住机会就好14.大学生创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有哪些()。

创新创业领导力论文范本篇十一

领导力是指建立在领导职能、领导体系、领导素质基础之上,领导者引领和管理被领导者及相关方,实现共同目标和愿望的一种能力和影响力。领导力首先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对领导规律、方法及艺术的把握及运用,完成领导任务的能力。其次,领导力还表现为一种影响力,即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价值观念、高尚道德情操去影响人,使得被领导者自觉、自愿去完成共同目标。大学生领导力包括沟通能力、自信心、想象力、创造力、生涯发展、领导意识、团队合作等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领导力教育是指现实生活中人们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和领导学理论知识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具有领导力的实践活动。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是特指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以领导力为主题的教育或活动。

(一)我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处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起步阶段,从教学形式上看,大部分领导力教育都采用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所有领导力培训项目毫无例外的以课堂理论传授为基础,搭配以研讨、活动训练。

综合而言,相对于国外领导力教育日益发展成熟,国内领导力教育的实践仅是刚刚起步,不仅数量相比悬殊而且模式简单,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比较单调传统,远不及国外项目的丰富而创新。

(二)高校领导力教育中的问题。

1.高校领导力教育意识不具有普遍性,大学生缺乏对领导力的`正确和深刻的认识。由于我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刚刚起步,国内高校似乎并没有特别重视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只设置数量较少的课程作为通识教育课供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研究较为匮乏,此领域的重视度和投入并不乐观。高校及研究部门应积极开展这一新领域的研究,以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注重为大学生树立准确的领导力教育意识,提高大学生领导能力,培养出更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

力教育的过程中丧失了主动性,只是被动了解浅层次的知识,导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高校领导力教育的高效,蓬勃的发展。

3.领导力教育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使得我国领导力教育发展缓慢。无论提供教育的高校还是接受教育的学生,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都缺少创新意识。教育理论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单调传统,学生接受方式的被动单一都是缺乏创新的体现。为此,高校领导力教育中应注重细节,主动反省,自我启发,鼓励学生和教育单位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创新,为领导力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的角色尤为重要,但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忧患意识,沉迷于享受,得过且过,不注重价值观的培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其表现在于过于沉溺于游戏,网络,过分依赖手机电脑,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在对自我完善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面,导致缺少对学习的兴趣,“拖延症”患者泛滥,逐渐降低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应从我做起,增强自律意识,合理利用时间,做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事。高校也应及时反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追求创新,勇于改革,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而继续努力。

[2]王姬文国内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现状与问题研究.经营管理者manager'journal.2013(11)。

[3]朱德新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教育时空2008(9)。

创新创业领导力论文范本篇十二

摘要:为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迫在眉睫,而校园文化在高校育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通过辨析校园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分析现状发现瓶颈,以校园文化为出发点,提出从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氛围塑造、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探索校园文化视角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路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创新创业教育;问题;路径。

目前,我国经济呈现新常态,增长速度从约10%的高速增长向约7%的中高速增长转型,经济发展动力由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自1999年教育部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创业教育概念后围绕创业教育的文化体系便逐渐形成。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多数高校掀起创新创业热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必须加快创新创业教育步伐,打造创新创业文化,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高校应有机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启发引领功能,发掘学生潜力,培育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人才,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后盾。

一、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关系辨析。

(一)校园文化解构与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校园文化是建校以来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和传承价值的优秀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灵魂。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物质文化是物质基础,制度文化是制度基础,行为文化是执行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创新性、创造性、实践性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首创冒险精神和创业素质的人才为目标的实用教育。

(二)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关系辨析文化与教育是共生的,一方面教育是文化传承载体和创新源泉,另一方面文化在人才培养体系中饰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产生须有物质文化基础熏陶。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可促进学生萌发创新意识,成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生力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具有反作用力,可充实校园文化,提升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度,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发展,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也顺应而上。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脱节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末初有起步,故很难融入到已形成的高校文化中。多数高校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且理念相对滞后,没有打造适合创新理念的新校园文化制度。“老师讲,学生听”的理论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而合作实践教学等新理念却与校园文化产生脱节。

(二)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创新能力和对校园文化认识不足是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瓶颈。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但专业教师多半以科研为主,知识结构单一,又没有经过创新创业培训、缺乏相关经验,很难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校园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引导者多数教师不能将文化与教育结合,使之与教学和校园文化脱节。

(三)校园文化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综合考虑校园文化创新创业氛围,“重学轻术,重普轻职”现象较普遍,各部门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教育机制,未能与时俱进建设顺应时代潮流的校园文化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创新创业教育脱离高校文化及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文化未能较好融于校园文化,未能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发挥作用,未能形成氛围浓厚的创新创业型校园文化。

(四)课程体系不健全校园文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不少高校没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任务摆在重要位置,没有形成多层次多元化课程体系,只通过简单重复建设课外活动或讲座推进此工作。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上升至深学科层面,不能与校园文化同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科学课程建构体系。

(五)创业实践平台短缺校园文化着重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却很少能深入社会加强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极强,要成功开展须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为导向。多数高校缺乏足够的实践基地,缺少以创新创业大赛、论坛等为依托的实践形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创业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创业活动成为“纸上谈兵”。

(一)传统教育体系融合创新教育价值理念,发挥校园文化启蒙引领功能传统教育理念是老师讲学生听,是“要学生怎么样”的模式,当下应关注“学生要怎么样”。学校应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念,及时更新文化制度,以造就新型人才为目标,激发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观念的新形势校园文化。教师授课应广植创新元素,提高学生主体意识,挖掘学生创新潜质,可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教学等组织学生参与,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中,发挥启蒙带动功能。

(二)加强教师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导向育人功能学生培养质量与教师密不可分,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与高水准的师资力量分不开,加快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能力培训,强化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打造有想法的优秀师资队伍刻不容缓。高校应明确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培训定期考核,建立多领域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真正融创新教育于课堂教学,融创业思想于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创新创业氛围更浓厚,导向育人功能充分发挥。

(三)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渲染激励功能创新创业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导向激励功能是当务之急。学校可侧重挖掘创新创业模范,通过作品展讲座分享等形式在全校宣传,将成功案例深入学生身边,使学生感觉创业并非遥不可及,转变创业观念。还可通过学报期刊、广播宣传国家地方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及学校扶持措施和取得的'绩效。

(四)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发挥校园文化宣传教育功能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创业教育须在校园文化上找途径,课程建设上找方法。可设置合理学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比例,与专业基础课有机结合。同时充实校园物质文化,增加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拓宽选择空间,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技能。还可在超星平台推出资源共享的开放课程建立学习认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专家论坛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开设创新创业公共课,实现全面覆盖,发挥校园文化宣传教育功能。

(五)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发挥校园文化行为塑造功能校园文化不应只是注重思想意识的第一课堂,还要有丰富的二课实践,通过各种创新行为发挥塑造学生创造能力的功能。提升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建设训练中心、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作为实践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优秀项目落地转化成熟。带动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导航站、俱乐部等部门,举办论坛等别致校园文化活动和创新苗子工程等专题比赛,充分锻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四、结语。

在高校培养新型人才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是两条缺一不可的并行轨道,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创新创业教育使校园文化的宣传引领导向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为创新创业知识的巩固和进一步地实践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4]郝刚,陈淑花.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推进[j].教育与培训,2017(1).

创新创业领导力论文范本篇十三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提高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拓展大学生就业的渠道。因此,在高校的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下是“创新创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近几年,就业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将就业视为民生之本。创业教育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自身就业问题,而且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发挥就业乘数效应。创业不同于一般的就业,它是更高层次的就业。同时,毕业生创业的数量和质量往往也是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考核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指标。

一、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增强创业意识。

思想意识决定人的行为,一个人只有转变了观念才能改进行为。所以,在创新创业的教学中教师要先转变学生的理念和意识,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创业的意识。要想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为学生讲解创业的客观环境。

现在国家有很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尤其是在经济上,国家给予了积极的支持。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将这些宏观政策进行宣讲,引导学生解决创业资金问题。

2.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中有一门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师可以借助这门课程为学生梳理当下的就业现状,让学生在心理上对创业有更清晰的认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

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还不成熟,所以在讲课的时候教师要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去创业,要鼓励有想法、有能力的人去创业,这样成功率会比较高。

二、强化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校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要实行全员化、全程化,不能局限于课上的知识灌输,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需要教师的指导,更需要学生亲身的实践。高校可以将创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例如校企面对面讲座、假期实践等。除参加相关创业大赛及学校举办的创业实践活动外,学生还可以进入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观察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

三、搭建平台,增加学生的创业机会。

1.加强创业设施硬件建设。

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创业咨询室,为学生解答创业中的问题,降低学生创业的成本,从而为学生打造一个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

2.建立创业实践训练基地。

各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市场为学生建立一个创业实践训练基地,让学生在校内的实践基地中通过切实的演习训练获得真正的技能和更多的创业经验。

3.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高校借助自身教育平台,利用政府、商家提供的资金,建立创业基地,实行“院领导、主管教师、创业小组负责人”三位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鼓励学生申请创业项目,并予以资助和扶持。带领学生进行项目研发,指导学生开展技术发明、成果转让和产品服務等商务活动,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

四、提供资金,改善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大学生的创业质量,国家应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对刚创业的大学生,尤其是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应实行最为优惠的信贷、管理和税收等政策,提供银行开户便利,落实税收减免政策,从政策上解决大学生创业难的问题。

另外,国家还应在法律上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切实保护大学生的知识产权和相关专利。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在创业中游刃有余。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要先从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增强创业意识开始,还要强化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国家要搭建平台,增加创业机会,提供资金,改善创业环境。只有各方的通力合作才能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道路越走越远。

创新创业领导力论文范本篇十四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创业和创新论文,请参考.

创业教育及成人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其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社会认可度降低,其转型势在必行。为此,成人高等教育可以借助于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自身转型,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发挥成人高等教育的优势。故而,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更新成人高等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积极培育新型创新创业教育队伍,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整合复合型的教学资源以及建立弹性学制等方式来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与提升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转型;融合;路径。

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下,其人才培养质量已经为人所诟病,而且已经陷入生源危机。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帮助其摆脱困境、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

一、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

在高校学生中间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哈佛大学,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高校。,清华大学联合北京、上海的5所大学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此次大赛的举办形式、竞赛内容基本上是照搬哈佛大学的模式。到,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科协等三家单位决定仿照第一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模式,由清华大学承办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由此,将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常规化,此次大赛汇集了全国130所大学近600件作品,对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挑战杯”赛事的常规化及日渐推广,高校中有关创新创业竞赛的辅导、课程设置也越来越多。20,教育部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效果,决定由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教育部鼓励这些试点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探索不同的办学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高校由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正式发展到创新创业教育,既实现了定期的竞赛到常规教育形式的过渡,也形成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尽管如此,创新创业教育进入我国高等教育的时间较短,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面对这种从未有过的教育形式,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师资问题。为此,年教育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了第一期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来自全国的近百所高校的250多名有创新创业教育经历的教师参加了培训,由此标志着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的正式启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管理培训学院相继举办了十多届师资培训班,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范围、课程设置方式、教育教学方法等基本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开始,随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各校的逐步建立,创业教育的实施方式、创新路径、实施方法等逐渐成为高校及教师新的关注点。由此,清华大学承担了这一新型师资培训内容,到目前已经为全国高校共培养了1300名教师。除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担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任务以外,20,共青团中央、中国青联与国际青年创业联盟合作,针对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不足,开展了kab(knowa-boutbusiness)创业教育(中国)培训项目,截至,kab项目已为来自全国1100所大学近5000名教师提供了相关培训,在全国160所大学建立了大学生kab创新创业俱乐部及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吸引了30万人次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并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编辑出版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教师与学生用书各一套,帮助全国近800所大学完善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质量监控、创业推广等体系。随着前述各个师资培训项目的推进,逐渐解决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问题,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各高校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专业也在逐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逐渐完善,实现了从师资培训到学生培养的承接,逐步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覆盖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日渐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仅凭现有的退、缺岗位难以完全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因此,通过创新来引领创业、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难的基本途径。无疑,创新创业教育为此提供了突破口,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如此,不仅能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人高等教育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既充分体现了其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也提升了其办学的社会认可度。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转型之间的关系。

(一)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其自身转型的要求。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成人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自然也不能无视这样的发展方向。自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日趋下降,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社会认可,毕业生的就业率较低,创新创业意识也不强,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瓶颈。这些瓶颈严重制约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如果不能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亦无法转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2]。具体而言:第一,在办学理念上,成人高等教育还没有从学历补偿教育中走出来,继续追求学历教育,追求办学规模与经济效益,忽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第二,在教学方式上,依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导,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第三,在课程设置上,过细的专业分科无法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需求;第四,在教材选择上,普教化色彩浓厚,内容和知识陈旧,没有吸收最新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第五,在师资上,成人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基本上是理论研究者,缺乏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教师;第六,在学制设置上,学年制在很多时候过于僵化,无法满足在职成人创业要求。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成人高等教育无法走出自身的发展困境,以至于很多成人高校已经深陷生源危机。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蓬勃开展,成人高等教育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改革办学理念、教学模式、专业设置,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水平,将过去的学历补偿教育功能转移到创新创业教育,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按照成人学生的特点和自身的专业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由此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

(二)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

从整体看,成人高等教育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教育方式、内容上均具有一些特点,如教学内容力求精细、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等。这些优势使得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备一定的优势,能够充分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之效果。具体而言:第一,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以学术教育为主导,过于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显然有本末倒置的嫌疑,会降低其学生的学术创造力;而成人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可以较好地与这一培养目标相结合。第二,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大部分是在职成人,这些人中大部分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学生对学习的需求是明确的,能够较好地做到在学习中保持针对性[3]。如此,在这些人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其实践经验,使其能够保持创业的主动性,并充分利用其社会关系,进而使得创业计划顺利开展,大大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率。第三,作为成人高等教育对象的成人群体,这些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愿望,成人高等教育为其提供的灵活学习方式能够解决其工学矛盾,从而能够充分保证其创业的实践时间。因此,从整体看,成人高等教育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结合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完全可以发挥成人高等教育的优势,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力。

三、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理念更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第一,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综合评定,按照学生的意愿与个性正确评定学生适合的创业类型与模式。第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理想与热情,让学生了解到创新创业的意义与必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社会创业成功的案例或是邀请这些创业成功人士到校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规划好其创业计划,减少学生创新创业的迷茫感,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第三,注重创新创业的价值观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虽然是实用性的教育形式,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也是不可缺少的。实践表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仅需要课程设置或实践指导,还需要对学生开展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认知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困难,以及正确应对这些困难的方式方法。第四,强化创新创业的政策教育。通过政策教育帮助学生消除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使得每位学生能够了解和熟悉政策,增强创新创业的信心。

(二)师资培育,建设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尽管我国高校中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比例较高,但真正创业成功的学生并不多,而成人高校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仅为3.2%[4]。显然,这相较于普通高校,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数字,这其中除了学生个体差异以及社会因素不同之外,最关键就在于与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有重要的关系,师资力量是否专业化影响着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故此,成人高等教育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打造一批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具体而言:第一,推进校企合作,积极聘请企业人员或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这些有着丰富企业管理经验或创新创业成功经验的人士,其创新创业的经验、意识较为丰富,将这些创新创业的经验、意识或教训传递给学生,将对学生创新创业过程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与借鉴性。第二,积极提升在职教师的创新创业素质。当前,大部分成人高校的教师不但没有创新创业的经历,而且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也较为薄弱,对创新创业的研究不够深入,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对在职教师进行创新创业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经历指导,采取体验式的培训方式确保教师能够亲身体验到创新创业的具体运作,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亲自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进而提升教师综合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素养。为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可以在经费、项目、职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第三,构建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机制。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跨学科的教育,对师资力量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成人教育机构与普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积极的合作,充分利用合作机构的师资,为自身构建一个动态化的、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库,从而提升校际合作的优势。

(三)丰富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经历。

第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大部分均是有着工作经验的成人,其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设计创新创业过程,主动发现创新创业实践中的问题、难处,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解决。第二,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做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来源范围极为广泛,在人生经验、生活阅历和工作经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正视并尊重这些差异,力求做好一对一的实践指导,发挥学生个性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作用[5]。第三,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应该充分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践教学的平台。当然,除了搭建平台之外,还需要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对学生开展的各类小型、微型创新创业活动给予大力的支持。第四,积极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实战训练,引导学生开展模拟创新创业计划,将课堂理论讲授与实战创新创业结合起来,保持学生充分了解创新创业的实际运作。

(四)整合课程资源,着力培养复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第一,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致力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针对当前社会转型对人才的复合需求以及学生就业的要求,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在改变以往的学科分科过细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资源安排上,侧重于综合性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及综合性教育理念的传播。第二,在具体课程设置上,要构建立体式的课程资源体系。要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构建跨学科的专业体系与课程体系,为学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提供条件。同时,在教材开发上,针对创新创业的具体要求,开发立体式教材体系,将各类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的课程资源教学包,而且将书本教材与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结合,形成一个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的综合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相结合。

(五)改革学制,保证学生有充裕的创新创业实践时间。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基本上是在职在岗人员,工学矛盾较为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改革学制,建立弹性化学制。在修满学分的前提下,保证学习实践的伸缩性,学生能够选择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半工半读或工学交替等[6]。显然,弹性学制是非常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的,在这种情况下,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开设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要求,充分利用学分制,发展自身的个性,保证创新创业的时间。对于在职学生而言,可以按照工学矛盾解决的要求,统筹安排学习时间,在理论学习之外,可以充分利用剩余的时间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对于非在职学生,弹性学制为其提供了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选择,能够充分保证其能够循序渐进地接触社会,在实践经验积累之后,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避免创新创业实践的速成,从而提升创新创业实践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创新创业领导力论文范本篇十五

领导力是指建立在领导职能、领导体系、领导素质基础之上,领导者引领和管理被领导者及相关方,实现共同目标和愿望的一种能力和影响力。领导力首先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对领导规律、方法及艺术的把握及运用,完成领导任务的能力。其次,领导力还表现为一种影响力,即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价值观念、高尚道德情操去影响人,使得被领导者自觉、自愿去完成共同目标。大学生领导力包括沟通能力、自信心、想象力、创造力、生涯发展、领导意识、团队合作等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领导力教育是指现实生活中人们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和领导学理论知识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具有领导力的实践活动。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是特指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以领导力为主题的教育或活动。

二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现状。

(一)我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处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起步阶段,从教学形式上看,大部分领导力教育都采用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所有领导力培训项目毫无例外的以课堂理论传授为基础,搭配以研讨、活动训练。

综合而言,相对于国外领导力教育日益发展成熟,国内领导力教育的实践仅是刚刚起步,不仅数量相比悬殊而且模式简单,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比较单调传统,远不及国外项目的丰富而创新。

(二)高校领导力教育中的问题。

1.高校领导力教育意识不具有普遍性,大学生缺乏对领导力的正确和深刻的认识。由于我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刚刚起步,国内高校似乎并没有特别重视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只设置数量较少的课程作为通识教育课供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研究较为匮乏,此领域的重视度和投入并不乐观。高校及研究部门应积极开展这一新领域的研究,以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注重为大学生树立准确的领导力教育意识,提高大学生领导能力,培养出更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

力教育的过程中丧失了主动性,只是被动了解浅层次的知识,导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高校领导力教育的高效,蓬勃的发展。

3.领导力教育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使得我国领导力教育发展缓慢。无论提供教育的高校还是接受教育的学生,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都缺少创新意识。教育理论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单调传统,学生接受方式的被动单一都是缺乏创新的体现。为此,高校领导力教育中应注重细节,主动反省,自我启发,鼓励学生和教育单位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创新,为领导力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三对我国领导力教育现状及问题的思考。

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的角色尤为重要,但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忧患意识,沉迷于享受,得过且过,不注重价值观的培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其表现在于过于沉溺于游戏,网络,过分依赖手机电脑,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在对自我完善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面,导致缺少对学习的兴趣,“拖延症”患者泛滥,逐渐降低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应从我做起,增强自律意识,合理利用时间,做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事。高校也应及时反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追求创新,勇于改革,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2]王姬文国内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现状与问题研究.经营管理者managerjournal.2013(11)。

[3]朱德新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教育时空(9)。

创新创业领导力论文范本篇十六

为进一步应对新科技革命到来,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推进以创业实现首都转型发展的最大活力、动力和潜力。本文分析了北京创业发展态势和问题,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对创业助推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对创业的引导作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创新;经济;引擎。

当前,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首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业正日益得到全社会专注。有效营造良好环境,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创新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而开始变得大众化,创新成为新主流。创业都从小企业开始,千千万万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无论对首都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还是出口创汇、财政税收都有巨大贡献。创业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支持创业不仅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创氛围,还能使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并带动首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让创业环境成为我市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突出三个转变。

创新治理重点由重“管”向重“放”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积极探索建立“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规范政府行政权力,明确创业界限,理清政府基本责任,加强政府在事中事后的监管能力,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为创业保驾护航。

支持对象重点由小众向大众转变。“放大抓小”,从抓大企业、大项目转向推动创业、扶持小企业发展,实现由注重精英向注重转变。

政策创新重点从供给面政策向需求面、普惠性政策转变。

(二)充分发挥市场助推作用。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一是积极探索“宽入严管”的企业登记管理新体系,降低市场准入成本,简化创业程序,降低创业成本。二是通过降低注册资金要求,鼓励多样化的出资形式。鼓励创业者以知识产权或科技成果出资,为特定人群创业提供便利条件。三是鼓励应届毕业生、留学生、失业人员、残疾人、妇女和老人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低息贷款和担保等政策支持。四是放开对外籍留学人才创业就业的限制,提供申请就业许可、工作居留许可的便利。五是提高全社会对创业认同,特别是给其公平竞争的机会,将国企和事业单位享受的很多政策也偏向民营的企业敞开。

强化金融市场支持。一是鼓励现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创业融资工具,创新创业融资模式,通过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集合融资等方式向有市场前景、有核心技术、创业计划完备的创业企业提供资金。二是建立小额贷款风险保障基金。小额贷款普遍面临着“无人担保、无物抵押、银行不放”的尴尬,政府通过建立小额贷款风险保障基金,合理降低贷款、担保和保险等费率,为创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三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工具,推进互联网金融的模式。鼓励互联网融资渠道。四是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各层次资本市场协调发展,风险资本退出机制,为优质创业企业提供上市通道。

搭建服务平台。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平台,积极推进新型孵化器建设和面向创业的集中办公区建设,为企业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支持建设一批市场化的新型创业公寓和生态化创业示范社区。推进微集群建设,促进创业孵化器、专业园一体化发展。加强对创新成果推广和商业支持,拓展市场,降低创新成果商业化过程中的风险。

加强创业教育与创业培训体系建设。政府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微小企业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市场开拓等服务。一是要重视创业课程设计。将创业理念培育、创业模式与案例分析、政策解读、方案计划、战略规划以及金融、财务、投资等专业知识融入创业课程。二是建立创业辅导和培训师资队伍。通过融合高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开设创业课程,设立创业专业,发展创业辅导师队伍等方式,不断壮大创业辅导与培训师资力量,提供便利的创业辅导和培训服务。三是形成良性的创业培训资金支持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创业教育与培训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基金、财政补贴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引导社会风险资金进入创业培训与教育领域。

积极弥补市场失灵。一是建立创业种子基金。建立创业种子基金。专门用于激励传统风险投资不愿意介入的创新链条早期的种子资金阶段。二是设立创业计划。通过支持创新者的创意和发明,为创业提供孵化支持,促进草根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三是探索预算外补助金和创新税收激励的新方式,专门为企业新思想、新设计以及风险的意愿提供支持,同时加强对重大贡献给予嘉奖。四是给予体制内高校与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创业给予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

积极营造良好创业氛围。加大对人群和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普法力度。打造一批创业活动品牌,树立一批新时代创业的偶像。支持创业学术嘉年华、创业论坛等主题活动,推动文化繁荣。(作者单位: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

创新创业领导力论文范本篇十七

传统法学教育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创新创业能力相对较差,能力培养不能完全适应职业需求。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创新创业理念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法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教学改革,通过优化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调整师资队伍结构等手段,探索以实践创新能力教育为核心的专业改革。

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重点支持卓越计划教育培养基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辽宁大学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的实践,试分析法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

法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改革依托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和资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方针,以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为平台,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具有突出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和法律应用能力的,服务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创新创业法学人才为目标。

(一)培养方案改革。

培养方案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其设计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相结合,专业培养方案体现创新创业教育本质,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各个环节和法学学科的所有课程教学中,不断扩大实践(实验)教学的学分学时在培养方案中的比重,以创新创业能力教学为核心,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和内容。

(二)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体系改革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1)在一年级和三年级,分两个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分析、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前景。

(2)针对专业特点,开设专业前沿类课程,如法律前沿问题研究,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和最新动态;开设专业技能类课程,如法律文献检索课、审判业务、律师实务等,帮助学生掌握法学专业实践技能,提升创业能力;开设专业思维和方法类课程,如法律逻辑学、法学方法论等,指导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思维方法和体系。开设职业伦理类课程――法律职业规范与道德,增强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进一步增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紧密度,深度拓宽合作领域,邀请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专家参与课程设计、教学和指导活动。邀请实务专家单独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尽快熟悉司法实务业务流程,尽快融入实务角色,掌握法律实务技能和方法。

2、注重知识更新,及时修订教学大纲。

首先,注重知识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定期以讲座、座谈、交流等方式,向学生传达最新创新创业动态。

其次,组织教师团队编写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和法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训教材和专业教材。

第三,对不具备出版教材条件的教学讲义及实验讲义,定期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会议进行修订更新,保证知识的规范性。

3、落实精品课程建设,促进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

对于已经获批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力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鼓励优秀教学团队加强协同合作,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对于开课历史悠久,具备示范辐射作用的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鼓励申报省级专业核心课程。

(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既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也是学生难得的教师资源。学生通过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活动,提高学生积极学习法学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培养研究法律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研究潜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人际沟通和心理承受能力。

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布局,具体体现为:

1、有步骤地增加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同时考虑实践教学基地的地域分布及层级。合理地调整实践教学基地的种类,实践教学基地不应只局限于公检法司机关,还应有计划地延伸至工会组织、妇联组织、法律援助中心以及电台、网站等媒体的法制节目等领域。

2、进一步增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紧密度,加强联系,深度拓宽合作领域,邀请更多的实践教学基地中的专家来院讲学、参与教学、科研活动。

3、定期邀请各级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创业典型等先进人物“进基地、进课堂”,以报告、座谈、参观等形式,现身说法,分享他们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经历,这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一种体现。

(一)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力争建成门类齐全,涵盖国内、国际各类法学专业期刊、图书的法学专业图书馆。

(二)建设专业的电子数据信息平台,加快法学专业法律法规、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强化港澳台地区文献数据、外文文献数据的扩容,增加港澳台地区案例图书、德文、英文案例图书以及相关研究文献在数据库中的比例和更新频率。

(三)建立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法学实验实训素材库。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系,建立并不断加大案例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的比例。素材库的材料均来源于地方立法、司法部门,保证实验素材的原始性、真实性、可操作性,为法务实训课程的开展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提供保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