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散文心若在梦就在范本(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6:20:59 页码:14
散文心若在梦就在范本(汇总10篇)
2023-11-22 06:20:59    小编:ZTFB

有效沟通是保持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学会如何与他人更加有效地沟通。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复杂的内容,让读者易于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仅供参考。

散文心若在梦就在范本篇一

一个阳光灿烂的阳春日子,野趣撩拨神经,我心中蓬蓬,于是外出转悠。路线是排雅水库沿帽儿坡至果园场一段林间小路。

两座青山将水库与小城隔开,加之周围一带渺无人家,这条小路平时无人行走,很是荒凉。由于忙活俗务及冬天寒冷的促局,人和日子都发了霉,乍然触及阳光、森林、蓝天、白云,呼吸着大自然气息,身子轻了,心也爽了。放眼远眺,群峰重叠绵绵,苍山似海。近处青山如黛,郁郁葱葱。眼前马尾松青翠碧透,树林气息浸沁幽幽。山路很荒芜,野草遍布,脚很少踩着泥土及石子,大部分踏着小草,软软的,绵绵地。路两边清一色马尾松,阴阴森森,翠绿欲滴。这草、这树将尘嚣隔开,我走进了一个清凉世界。各种候鸟时而在树枝间跳跃鸣叫,欢快活泼;时而振翅高飞,英姿飒爽。更有那调皮的鹧鸪、苍鹰,间或从树巔滑翔而过,翩然潇洒。兀自沉溺于林木的幽然、鸟飞的愜意,突然哗哗响声映于耳边。

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龙泉山飞流直下,着地后变为清澈流泉,迂回曲折地从一块块突兀迭起形态各异的山石间流过,时而暴戾,时而安详,时而如决堤狂潮,时而如清流涌动,最后汇聚入平静如镜的排雅水库。

我被这大自然奇美造化惊呆住了,驻足流连。

树叶翻飞,那是风吹?是树摇?不,那是自己的心在飘荡呀!

世间最美妙景色是人的感觉!

上到帽儿坡顶,我坐在一片绵草上休憩。视野随心而及:东面,稻香村若隐若现,那竹篱茅舍,炊烟袅袅,烟雾朦胧。南望,水库源头从青林冲逶迤而来,曲曲折折,回山绕涧,款款漫漫。水库两岸,一望无际的碧绿田野,农夫扛犁,吆喝耕牛,往来种作;村姑挽篮,洗菜于溪流边,巧妇提担,浣纱于碧水上。近处果园场,火焰般的椪柑点缀于绿叶丛中,红绿相间,辉掩映衬;黄澄澄柚子挂满枝头,随风摇曳。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让人如听名曲,身心陶醉。

我找到了心中的桃花源。

人们总是爱向往远方,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越神秘越能调起游览欲望;大众最爱追慕胜地,那无限的蛊惑促使他们越过千山万水,一睹芳容。其实,一样的山,一样的水,相同的蓝天白云,同样的清风明月,只要善于用眼光发现,用心灵感悟,身边就有无限风光,自己便能够与美常在。

散文心若在梦就在范本篇二

春天到了!种子在棉被覆盖的白雪下翻了个身,伸了下懒腰,缓慢地睁眼望去,一片黑。它很努力,却怎样也看不到太阳。种子很是郁闷的问大地,“为什么我看到的只有黑,没有光。我不喜欢黑,我喜欢光明和自由。”

大地母亲温柔的说道:“孩子,外面正是冬雪天,等到春风吹来,春雨落下后,你才能生长?可是孩子你知道吗?春是给了你希望,可春雨缠绵,让人忧伤。春后的夏更是狂燥,它会用狂风暴雨摧残你。夏后的秋又很悲凉,它会用风把你的衣服变成枯黄。孩子,我的怀抱温暖,你就安静的睡吧。你知道吗?离开大地的怀抱,你就会面狂风的吹折,暴雨的洗礼,雷电的恐吓,孩子,大地就是你的家。”

种子害怕了,纷杂的外界那有土温暖,但是好奇的种子,在春雨的孕育下,深深的亲吻了一下大地。拼劲全力,脱下身上的贝壳;踢开冬雪的约束;顶开覆盖的泥土;展露出嫩绿的'芽头。

春的使者送给了芽头春雨,蓝天,月亮,星星和风光。春雨让幼芽茁壮成长,蓝天让幼芽看到了希望。月亮让幼芽开始了恐慌。星星以让幼芽安详。忐忑中,幼芽还是很风光的在春末夏初时开出了美丽的花瓣,站立在大地上,摇摆在春风中,幽香的花朵引来蜂吻蝶舞。

大地开心的看着美丽的花朵,却招来一只飞鸟嘲笑:“黑黑的大地,你的微笑让我感觉可笑。你看你,对着如此美的花傻笑。难道你不知道黑黑的你,和美无关吗?”

大地被飞鸟惹怒,狠狠的震动自己的身躯,掀起飞扬的尘土,飘在空中,遮住了光。

春花深情的望着大地,一脸幽怨地摘下自己的叶片,借着狂风暴雨把叶片送回大地,告诉它,自己并没有走远。在悲凉的秋节,花落一地,大地哭了,落花告诉大地,落花不是无情物,生命本就该不断蜕变。只有蜕变,才能长大。

秋色满园,金秋的盛装给大地披上丰收和喜悦,成熟的鸟儿带着他的孩子,掠过大地,告诉大地:“他要带着孩子,回到春暧花开的南方,同老朋相聚。”大地本就善良,挥挥手,送别了飞鸟。

大地自言自语道:“飞鸟都回家了,我的孩子却没还有回来。”大地身上披上秋的金黄,期盼着,等待着,那离家的种子。秋风吹过,一颗金色的种子落入了土壤。

大地问道:“孩子,是你吗?你回来了对吗?”金色的种子扑入大地的怀抱,看着落寞的大地说道:“是的,我回来了。根在泥土,所以我从未离开。”

春花那是我的青春,没告诉你,春花就是你的孩子,是怕你但心春花经历不起暴风的摧残,会昙花一现。酷夏是我的成长,没告诉你青苗就是你的孩子,是怕你担心春苗忍受不了酷热烧烤,会让你心酸。秋天我带着孩子一起归来,回到你温暖的怀抱,一起度过寒风的冬天。

大地张开怀抱,迎接家族的新成员,这个冬天大地母亲感觉特别温馨,因为它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土在,根就在,只要根在,家就在。”

有根就有家,四季在变化,孩子也会长大。

散文心若在梦就在范本篇三

湖滨,暮秋时节,日头如同光亮的气球从朦胧的雾气中缓缓而起,薄雾渐渐退去。仿佛把夜色淡去、把一帘幽梦般的罗纱掀起,雾气润泽过的暮秋里的秋色豁然入眸。

夏日炎炎,秋风秋雨过后,久别了乡村山野的人们囿于城市的禁锢,穿梭于人工的砼体之中,除了风雨雷电的印象,四季的田园风光,旖旎、秀丽的山色似乎只在梦中的桃源中。

秋风乍起,秋雨绵绵而来,盛夏的炎热已远,秋的果、秋的实或归仓、或入库,金色的玉米、红色的苹果都是辛勤的汗水凝聚着日月光辉的收获。终日劳作于田间地头的人们春夏秋冬四季沐风浴雨,春播秋实。穿行于四时的风光之中,不觉春秋之别。春风吹,叶儿绿、夏日炎,蝉长鸣、秋风紧,秋雨绵、北风号,雪花飘。不同的季节里四时风景如期而至。

远离了山青水秀、远去了田园风情的人们总是喜欢于周末、假日去远方追寻秋风的足迹,去领略秋雨淅沥过后的秋日的浓情。一路逶迤、一路风景,他乡的迷人自有他乡的魅力。有人向往江南水乡的风情,有人向往塞外草原的壮美。

有人乐山,有人好水。风景不仅只在远方,只要你留心,处处都有风光。这个周六的早晨如往常早起,踏上薄雾中的湖滨,淡淡的、朦胧中的'秋色里杨柳依依丝绦垂顺,湿润的甬道上斑驳着凋零的柳叶,没有秋风扫落叶,没有秋雨绵绵。对岸的一切都在薄雾里隐约透出朦胧之美。

移步东行于左岸,湖水如镜只有雾色相伴。穿过长堤,走过宏大的广场,光亮如气球的太阳已经在水面上高悬。雾色已淡,花木润泽,缓缓踱入。秋色,人们寻觅着的秋色,在这晨曦中隐匿。一片金黄色的落叶,一簇红彤彤的藤蔓。一树鹅黄、一丛殷红。不都是这暮秋的色彩,斑斓在薄雾的清晨、艳丽在这花木深处。

散文心若在梦就在范本篇四

一个游子,无论在外边漂泊了多久,总要回家的,那种回家的感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无论他的资历有多高,在父老乡亲的眼里,永远是个被牵挂的孩子;无论他走到哪里,故乡永远是难忘割舍的地方,生命的根。

我们美丽的莲城,是一片文学的沃土,盛产着许许多多位作家,他们有的已经成为中国文坛的新生力量。刘元举老师就是从普兰店走出的其中一位著名作家。如今,他已经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深圳交响乐团驻团艺术家。80年代初因突出的创作成绩,调入辽宁省作家协会。曾任《鸭绿江》文学月刊社主编兼社长,也曾被聘为浙江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客座教授。

刘元举老师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评论诸文体间纵横,均有获奖作品;如中篇小说《黑马·白马》,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钢琴梦》《钢琴时代》《爸爸的心就这么高——钢琴天才郎朗和他的父亲》《西部生命》等数十篇(部)作品分获各种奖项。他有多篇小说散文或报告文学被选入国内各类年选,如小说《红点颏》被《新华文摘》和《1988年全国短篇小说精选》(上海文艺出版社)选载;散文《中国建筑师》《沙棘》《生命之源》等数十篇被《新华文摘》《散文选刊》《散文选刊海外版》《中国文学》等各类选刊或年选选本选载;《一条大河》《悟沙》等篇什被选入中学教科书。中篇报告文学《人民代表冯有为》被选入王蒙主编的建国六十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选。近年来发表的中篇报告文学《啼血试验》,被《北京青年报》及国内多种年选选本全文收入。并被评为《北京文学》奖。刘元举是位多面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均有获奖作品;他还能够在不同的学术领域写作:钢琴、建筑、摄影、西部、西欧,这些文字数十次获奖。他的散文涉猎四个领域:钢琴、建筑、西部、西欧,仅写钢琴的文字,就有洋洋百万字。

《郎朗是这样练成》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书,值得向所有热爱钢琴的人们推荐。朗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与他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与他艰辛的成长历程及非凡的天分是分不开的。我期望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能培养出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是更多的朗朗,为中国争光并期望朗朗在今后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该书是郎朗生活的真实写照。作为中国钢琴写作的第一人,刘元举老师的百万字钢琴作品,已经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在这部作品中,他以饱蘸激情的文笔,详尽地叙述了郎朗曲折而多少有些离奇的成长历程,以及他的父母为他的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这本书为喜爱郎朗的读者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郎朗的机会,从中也可以获得诸多启迪。

9月16日下午2点,刘老师应邀到“大连作家森林”讲课,与广大文学爱好者相聚在大连市新华书店六楼报告厅,共同分享“文学的马拉松——在南北漂泊中探寻生活与文学艺术的主题动机”精彩讲座。

第二天,刘老师风尘仆仆地回到了他梦魂牵绕的故乡——普兰店,专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作了新一轮的讲座。作为莲城作家协会的一员,我很荣幸地耳闻目睹了刘老师的音容笑貌,享受到了一桌真正的文化大餐,这里有他的父母、兄弟姐妹,还有他的同学和学生……相见时,我们都是眼泪汪汪,每个人都有着说不出的激动。本来买好了飞机票,但是,与大家多呆一会儿,被他辞退了,本来从9点讲到10:40时,他说再讲20分。然而,一直讲到中午12点,还是滔滔不绝、依依不舍。从他的亲身经历中,中华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他曾经是一名运动员,在36岁时,获得了田径比赛一等奖,因此,他与文学进行了马拉松的赛跑,在南北漂泊中探寻生活中的灵感,寻找激情,成就了他的文学事业,他说:“文学是一项崇高而终身的事业,认识自己是个漫长的过程,它比认识文学更需要时间。”“走一条不同于别人的路,黄河之源,柴达木之约,如何走?选择山岭知天命,我自己走自己的路,音乐使人自由。”“我开始了大隐生活,睡到自然醒。平日里,如同掉进了潮水里,一切都平静得除了有一切,没有时间,没有了应酬,只有阅读相伴,再就是打乒乓球、游泳、书法、绘画。”“对于人生的意义思考,走一条艺术的文化的写作的道路,与自己发自内心的,对于高贵的追求达到统一。但是如何割舍眼前的利益,舍得放弃,就是人生的道理。”“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去闯——完成时就是寻求刺激,其实,一点也不过份儿。那一瞬间,置身于人迹罕见的黄河源。”这些精彩的论断,为我们从事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和前进的动力,他还说:“读好书,能使人身心愉悦,获得灵感。”

这就是一个游子对故乡的父老乡亲的偏爱,也就是刘元举老师难以割舍的生命的根!

散文心若在梦就在范本篇五

刻意去寻找快乐,来到异地城市,几乎翻遍了每一个角落,却是徒劳无功。

――我真的应该怀疑自己是不是犯了根本上的错误。

次日,异乡的早晨来得特别早,这对周末睡懒觉来说是很不利的。

外面,一只画眉亮着圆润的嗓子肆意清唱了一遍又一遍,歌声如一颗圆圆的小玻璃球在地板上跳来跳去。从远而近,声音从细如蚊蝇到大若雷鸣,慢慢把我从梦里的完美世界拽回冷冷的小屋。

我睁开朦胧睡眼,反穿拖鞋打开门,面带愠色,七八个小孩子立即停了下来,其中一个个子高一点的女孩子很有礼貌地对我说:“叔叔,你好!”声音又尖又甜,宛如百灵。说完红着脸转身对着其他的孩子打手语,其他的.孩子马上跟着大喊一声:“嘟嘟,你好!”鹦鹉学舌一般,可能是年纪太小,口齿不清。

就这么一声简单的问候,带着我飞到童年的山村,又飞到繁华的都市,穿越时空一般美妙。我的态度慢慢有了变化,很自然地应了一声:“你们继续玩,是我打扰了你们……”

转身跑进屋里拿出两袋瓜子、薯片出来,她们立即丢下手里的玩具车和动画卡,一拥而上,争先恐后自我介绍,最后一个小男孩匆匆张开嘴:“嘟嘟――”一声,一张天真可爱的脸蛋上,两只黑漆发亮的眼睛,澄清如一泓清泉。依依呀呀了半天我始终没有听懂他在说什么。然后,那个女孩子就过来告诉我,这个孤儿,是她弟弟,他爸爸妈妈都是早恋,因为没有抚养能力而遗弃的,最后被她爸爸捡来的。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酸溜溜的。

我马上将手里的零食分给了她们,然后又拿出相机给她们留影了一张。一张张稚气未退的脸蛋上,笑如白花,灿然绽放。定格在清晨的画面,直到永远。

――淹没了我的痛,我的惶恐,淹没了我的记忆。

原来,快乐不在天涯遥远,就在自己家门口。

散文心若在梦就在范本篇六

那个夏天,出奇地闷热,太阳吐着火舌疯狂地炙烤着土地。一家简陋的小医院里,突然传来一声清脆的啼哭——我出生了。

听妈妈说,我学会说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无法看到妈妈那时的表情,但我猜她的脸上一定瞬间绽放出了清香的花朵,她那上扬的嘴角一定有着太阳的温暖与光辉。

“妈妈,我今天可不可以不去幼儿园?”我趴在窗台上,看着外面飘着的鹅毛大雪。

“当然不行。”妈妈不可置疑地迅速答道。她随手理了一下凌乱的头发,拉着我的小手毅然走出了家门。

那一年,我三岁。只记得年轻的妈妈紧紧攥着我的手在深雪中蹒跚。那时爸爸常出差,我与妈妈便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

“我回来啦妈妈!”我从屋外蹦进来,大声喊着。那是一个酷热难耐的夏天,妈妈在将近40℃的厨房里做饭。我刚打开厨房的门,就有一股滚烫的热流迎面扑来。妈妈顾不得擦头上的汗,腾出一只手来推我出去。

“孩子,这里热,出去玩!”

我那时也真是傻得可爱,抱着小书包乖乖地退出了让人难以忍受的“蒸炉”。

转身的一刹那,我听到了一种奇妙的声音,动静很大。我不知道,那其实是妈妈的汗滴,沉重地敲在地上。

吃着妈妈刚炸好的酥脆可口的黄花鱼,我不经意间瞥见了妈妈胳膊上那一个又一个红色的小"斑点",我便很好奇的问妈妈那是什么。妈妈惊慌地忙用手遮住,支支吾吾的搪塞。

我想到了那些飞舞着的黄澄澄的滚烫的小精灵,它们前赴后继地扑上了妈妈细嫩的胳膊。

我一下子哽咽了。口中嚼着的鲜嫩的鱼肉,突然变得难以下咽。

闭上眼,脑中又出现了那些丑陋的暗红色印记,像无数只小小的水螲,吸附在妈妈身上。

我唯有搂着妈妈的脖子,把脸深深地埋进妈妈怀里,沙哑着喉咙说一句:“妈妈,你真好。”

妈妈的爱,十几年来无声无息在我身上倾注了这么多。世界上哪一片汪洋大海都无法与这浩瀚无边的母爱相提并论!

我小心翼翼的收藏着妈妈对我的每一次关怀,每一句叮嘱,每一个笑容。我要珍惜这宝贵的母爱,不会让妈妈任劳任怨地付出没有回报。

妈妈的身躯,在我面前又矮了一些;妈妈的黑发中,又添了几根银丝。是妈妈用自己的肩膀垫高了我;是妈妈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换来了我的每一次成功!

渐渐的,水槽边有了我洗碗的身影,而我们家的地面砖也被我擦得越来越亮。妈妈看到这一切,笑了。那慈祥宽厚的笑容可以与上帝相媲美。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上帝无法去每个家庭,于是他便创造了母亲。看完这句话,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想起了妈妈,原来是上帝。

散文心若在梦就在范本篇七

年少的时候,觉得这世间的空气,阳光,水分都是自己理所应得的,哪怕是少一丁点,自己都会去抱怨。

每年的春天,故里就会漫山遍野的红,漫山遍野的紫,漫山遍野的黄……毕竟是在江南,总有点水乡的味道,阳春三月,垂柳拂面,门前的河畔边总是湿漉漉的,行人的脚印在这里都会刻得很深很深。

村里有有所小学,十来个老师,上百个学生,九八年的洪灾,使这里物资匮乏,教室不是平房,更不是楼房,是借来的帐篷和几间破旧的瓦屋,老师手里拿的不是粉笔,是黄土块和小砖头,学生用的不是统一的课桌课椅,是从家里自带的大小不一的板凳旧桌,老师难,家长难,学生也难。

九九年的我,六岁,父亲把我送到学校,老师们都很热情,因为我的大伯是这所小学的校长。我和同龄人一样,坐进了用帐篷搭建的临时教室,帐篷不大,拥拥挤挤的二三十个人,两个窗户,冬冷夏热,逢雨必露,我很庆幸自己坚持过来了。

让我,让家人都喜出望外的是,我的'第一次数学考试是满分,数学老师高兴的嚷着我那当校长的大伯请吃饭。故事很难下笔,虽然有点心酸,却依旧能够让我陶醉许久。

多年前的往事,不提也罢,一提起来就像洪水泛滥一样。有笑有哭,有太多的伤感和牵挂,汉语中最残忍的词就是物是人非,而如今的我,也有了沦落天涯的感觉。过往的黄昏在我现在的眼里却有了些异样,童年的时候安静的等着长大,长大之后却又很幼稚的向往着逝去的童年。冰心先生在诗里叹道:童年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再回过头来读先生的这句诗,感触的确颇深。

下巴青色的胡渣像一个骄傲的告密者,眼里饱含的青春和脸上潮红的痘痘都以最彻底的方式宣告了童年的离去。我不是舍不得,只是站在现在的位置回眸过去,比较怀念当时的无忧无虑以及当年的清纯。

父亲常说:读书要好好的读,不要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然后深吸一口烟,望着那有些凄美的日落。那些浅显易懂的道理从他嘴里说出来,总感觉有很强的力量,重重的压在我的心头。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会压弯父辈的腰,压白父辈的发,压深父辈的皱纹,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曾经的抱怨,才明白是一种埋藏了十多年的幼稚。这世间的一草一木都不是单纯的馈赠,哪怕是阳光,空气,水分,都得你去争取。

散文心若在梦就在范本篇八

微风吹斜了密密的雨丝,我撑着伞在冷冷清清的街头等红灯。一切与往常无异,只是一声尖锐的刹车声吸引了我的注意,目光朝声音来源地看去。原来是一辆自行车拐弯撞到了提袋子的行人,自行车倒了,行人袋子里的苹果也散落了一地。看到这幅场面,马上就想起了新闻上说的“碰瓷”,心想他们应该会吵起来吧,肯定要送那人去医院吧,我理所当然地想着。可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我的意料。

行人没有想象中的倒地不起,大声叫嚷,而骑自行车的人也没有抢先看他的自行车如何如何,据理力争。他们都意外地平静,行人先跑去扶起自行车,而骑自行车的人却急忙捡散落的苹果。骑自行车的人把苹果递给行人,一脸歉意地说:“对不起,把你的苹果都碰坏了,你没什么事吧?你看要不要…”话没说完就被行人打断了:“我没事,我也有责任,你看你自行车不也磕了吗?行了,下雨天的,赶快回家吧。”两人默契地相视一笑,再次说了声“对不起”后便各自离开,路上再次宁静下来,仿佛从未发生过这件事一样,车依然来来往往,雨也不断地拍打着地面,却只有我自己知道此刻我内心的汹涌。

我猛然发现,我在事情发生后的第一反应有多么可笑,当道德沦丧变为习以为常,当少数成为大多数,当非主流成为主流,我的心不能迷失。

雨渐渐停了,愉懒的太阳也慢吞吞地爬上了天空,阳光洒满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豁然开朗的我坚信待人们的良知归来,便是万里晴空,但在漫漫的长夜中,即使只是一颗星星也要坚持散发微弱的光,点亮天空照亮他人,永不熄灭。而这幕风景也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时刻提醒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散文心若在梦就在范本篇九

农历六月廿六日,是婆婆的生日,为了上班族的方便,大家在微信群讨论,决定提前一天为老人祝寿。其实,也是为参加的人更多点,因为婆婆今年80岁,自然应该比往年更热闹一些。

团聚。

一大早,太阳刚刚从远处的东山露头,天边的云霞还未褪尽,喜鹊就在院子里的枣树上“喳喳”地叫个不停。我赶忙起床,中午要开四桌宴席,怠慢不得。早饭还未吃完,大家族的人,就陆续赶来了。最先到的,是住在本村的大嫂和三姐,大嫂带着院子里长的韭菜、葱和尖椒;三姐带着从地里刚摘的西红柿、豆角和茄子。大姐已经在做饺子馅了,每次有聚会,她都是提前一天到,最先开始忙碌。我的主要任务是配菜,热菜10个,凉菜10个,昨天做了几个半成品,今天继续加工。二姐来了,人还在大门外,声音早进了家门,个子大、力气大、嗓门大,是二姐的特点,同时,她也是小家中最大的司令,率领着副司令二姐夫和她的儿子、儿媳、孙子、女儿、外孙。二姐家除了在部队服役的三儿子和女婿没到,全家共来了10个人,今天午宴的鱼,可是是二姐夫亲自钓的。有了孩子,家里顿时热闹了,有的喊:“太姥姥好!”还有的唱“祝你生日快乐”……新来的人很快分工好了,外甥女看孩子,二姐摘菜,外甥媳妇包饺子,大家都加入了干活的行列。

10点多,天气逐渐热了,这时,听得一声:“雪糕来喽!”四妹的独子,家里最小的外甥轩轩,顶着一个盒子撞了进来,别看他在同辈中年龄最小,个子却最高,1.92米的身材,无论走到哪个学校,都是篮球队的抢手人物。今天他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已经接到山西财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9月份就去报到了。他挨个给大家发雪糕,还不时给这个扮个鬼脸,给那个讲个笑话,依然是小时候“开心果”的角色。不过,他这枚“开心果”做了还不到5分钟,很快就被小字辈取代了。小字辈一共7人,最大的今年12岁,是这个家的长孙;最小的还不满周岁,是三姐的外孙,小家伙胖墩墩的,一点也不认生,正在被大家争来抢去。7人中只有一个女孩,是大哥的孙女。“物以稀为贵”,自然也成了大家的宝贝,她也不负众望,一会唱《洗衣歌》,一会跳《小苹果》,仿佛天使一般,把大家逗得直笑。今年加入这个家的新成员——儿子的对象雪也来了,她今天给奶奶买的生日贺礼,是一个直径大约30厘米的圆形炭雕的工艺品:黑底,正面是碧绿的青松和鎏金的浮雕,中间一个大“寿”字十分醒目,下面是行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几行竖排的金色小字,中间两枚鲜红的印章;背面是金色行楷的浮雕,中间也是“寿”字,两面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下面有签名。整件工艺品,既庄严又不乏喜庆,同时,活性炭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真是一举两得。和大家打过招呼,她就发挥英语老师的特长,教孩子们唱英文歌曲去了。今年来参加婆婆生日聚会的,还增加了老公的堂弟和堂妹两家,比往年更是热闹了。

今天一共到了36人。中午12点,蜡烛燃起来了,婆婆的两个儿子、儿媳,四个女儿、女婿,侄子、侄媳、侄女、孙子、孙媳,外孙、外孙媳,外孙女、重孙、重孙女、重外孙,把老寿星和一个双层的水果蛋糕围在中心。《生日歌》唱起来了:“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大家共同祝福着。手机、相机都打开了,大家都想把这个难忘的大团圆时刻,定格在照片里,也铭记在自己的心里。房间里到处是欢声笑语,到处是歌声微笑。

寿星。

望着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婆婆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的皱纹,也都舒展成了花,生日帽下面的白头发,在红色帽子的映衬下,也比平时漂亮了很多。

老人出生于1936年,年轻时吃了很多苦。她11岁时就没了父亲,妈妈给人做奶妈、做女佣,她都跟着。住在人家家里,看惯了主人的白眼,过惯了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实在没吃的,就去舅舅家借米面,说是借,其实根本不知道啥时候还,因此,舅妈的脸色可想而知。16岁时,婆婆和公公结婚,公公家是彻头彻尾的根正苗红,雇农出生。那时刚解放,分到了地主家的几间做醋的房子,根本无法居住,只能东家寄居一段,西家借住半年,过着“蹿屋檐”的日子。直到1967年,才盖起了自己家的黄土夯墙、砖头戴帽的几间房子。有了固定的住所,家才像个家了。

婆婆先后生育了六个孩子,她一生用勤俭持家、宽容待人,影响和教育着孩子们。老人对孙辈虽疼爱,但从不过分宠溺,这一点,让每个人对她都油然而生敬意。长孙永今年38岁了,经常说起奶奶从小教育他,碗里不能剩米粒,哪怕是几粒米,也会给他盛点汤,让他喝掉。我儿子作为家里最小的孙子,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就怕老人溺爱,不让孩子向爷爷奶奶要零花钱,私下和婆婆沟通,没想到婆婆特别开明,不仅没背着我给过孙子零花钱,而且我批评责罚儿子时,她从来都不会帮儿子说话,因此,儿子养成了不乱花钱,不无理取闹的好习惯。

婆婆虽然识字不多,但特别宽容大度,孩子们和邻居闹矛盾,她总是会说:“远亲不如近邻,还是想想人家的长处吧!不能啥事都计较的。”即使对曾经不喜欢自己的舅母,她也不顾自己年高体弱,逢年过节必定去看望,直到舅母去世。她还劝慰我们:“一个人不能总记着别人的不好,要时刻想着别人的好,那个年代即使地主家,也没多少余粮,不能怪舅母。都过去多少年了,忘记吧!”婆婆——一个农村妇女,虽然达不到苏轼“吾观人人皆好人”的境界,但也有大人大量的胸怀!

婆婆一生都不放弃劳作,对粮食尤为有感情。每年秋收时节,婆婆总是叨咕:“现在的年轻人,就知道省事,不爱干活,用收割机该可惜多少粮食呀!”收回的玉米,她也总是会和大家一起晒,一起脱粒,直到卖完才心安。看到一个一尺长的大穗子,她就会笑咪咪地对玉米穗自言自语:“你是怎么长的?怎么这么大,这么惹人喜欢?”这几年,婆婆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太好,有时人们想劝她离开劳动场地,可她总会找各种理由,留在玉米堆前。慢慢地我懂了:这种经历过饥饿的人,对粮食的特殊情感,自然是我们这些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从未为一日三餐发愁的人无法理解的。婆婆年轻时,曾是生产队的妇女队长,锄苗、收割、翻场、扇车……样样在行,她看到粮食,就如同遇到就久别重逢的故人,自然会长相厮守,不肯离去。

我加入这个家庭的时候,婆婆主要负责做饭,她对三顿饭从不马虎,虽是家常饭,却也可口。她最拿手的主食,是拉面和油糕,那拉面粗细均匀,筋道可口,很多亲戚到现在谈起婆婆的拉面,都赞不绝口。如今,婆婆八十了,虽患有轻微脑梗,血压、血脂、血糖也需药物控制,但仍会每天坚持早起,清扫院子。一到秋天,西风吹来,枣树落叶飘满院子,有时她一天会扫几次,也不觉得辛苦。邻居劝她,她总会说:“扫院子就是锻炼身体喱!医生让多运动,加强血液流动。”

婆婆最大的优点,是心里惦记着大家庭中的每一个人,不仅自己的儿女、孙子,就连我们外来的这些媳妇、女婿,他也会记得。谁多久没来了,有什么稀罕吃食,需要给谁留点,她也总是会十分妥帖。至于第四代的7个孩子,他更是经常念叨,哪个该过生日了,哪个又该上学了。无论哪个孩子来,她都会把家里的各种吃的,拿出来让孩子挑选,然后就记住了哪个孩子喜欢吃什么,孩子们吃到好吃的,自然也和“太奶奶”、“太姥姥”亲,喊一声,婆婆就喜得合不上嘴,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乐享天伦吧!婆婆正是用一颗博爱的心,赢得了大家庭所有人的尊重。

婆婆的博爱,不仅是对自己家人,对于街坊邻居,也经常伸出援助之手。西邻一家四个孩子,母亲早逝,婆婆忙前忙后,帮着料理完丧事,接着就是他家小儿子生病,又在婆婆张罗下,才送到医院,保住了一条幼小的生命。十多年里,婆婆经常指导这家大女儿整理家务,手把手教做针线。如今,这家大女儿50多岁了,回家看望父亲时,定会过来看望婆婆,逢年过节,还会送婆婆礼物,婆婆总是不收,她说:“按辈分,我该喊您姑奶奶,可在我心里,您就是我的第二个妈妈,我会永远当您的第五个女儿孝敬您的。”

家宴。

唱完《生日歌》,切开蛋糕,家宴就开始了,今年一共四桌酒宴。第一组菜,“红红火火”端上来了,有红烧鱼、红烧茄子、回锅肉、山西过油肉,你看那炸成金黄色的草鱼和茄子,那晶莹剔透的五花肉和猪肉片,配上红椒、香菜,真是色香味俱全,不由你不垂涎三尺。这组菜,旨在祝福每个小家庭的日子红红火火,幸福甜蜜;也祝福婆婆刚升职的长孙和公司刚起步的外孙彪事业蒸蒸日上。第二组菜,是“清清白白”,炒千叶豆腐最讲究色相好,纯白千叶豆腐,红辣椒、碧青椒做配;莲菜、粉丝、红萝卜、木耳调制的凉菜,以及配了黄瓜的凉粉,在这炎热的暑天,也备受欢迎。这组菜,婆婆授意,是要我们这一代中做公务员的女婿和单位中层领导的小女,廉洁从政,正直无私;也希望所有的家庭成员清清白白做人。第三组菜名叫“团团圆圆”,意思一看便知,有卧了鸡蛋的长寿面,有三鲜馅的饺子,还有层叠起来的金黄的“油炸糕”。这油糕名为“步步高升”,我们小的时候,上学的.孩子和希望升职的年轻人,要抢着吃最上面的一个,将来学业和职位才能升得更好,可这传统的观念,对孩子们好像无效,谁也不去吃糕,而是抢着吃“千丝万缕”炸大虾,有几个淘气鬼,吃完了自己的一个不算,还到别的桌上去要,有两个干脆跑到了厨房,美名其曰:“我来帮着端盘子!”其实是只端虾,且只往自己口中送。

望着自己的一盘盘杰作,或味香色美,或清淡可口,都被大家洗劫一空,我这两日的劳累,顿时化作烟消云散了。从昨天开始,上午就去买原料,下午开始做半成品,直到晚上8点多,才把鱼炸熟。加上前几日拉菜单和原料单,打扫卫生,洗漱床上用品,说实话,每年婆婆过生日,我真地很累,但看着老人家高兴,大家聚会得开心,我们辛苦的几个人,也就谁都什么也不说了。

家风。

合影拍出来了,这也是每年的保留节目。看这张照片!近40人的大家庭,正中央的婆婆,就是家的凝聚力,就是核心。她的勤劳、宽容和博爱,影响着大家庭的每一个人,因此在这个大家庭里,兄友弟恭、姐妹牵挂、妯娌和睦、长幼相亲。大姐是婆婆家风的最完美的继承者,兄弟姐妹如果谁家有事,最先想到的,必然是大姐。小外甥轩高考,点名大姨去做饭;我家装修房子,要给工人做饭,也是请大姐帮忙。四妹虽然在兄弟姐妹中最小,但她勇于承担,父母生病,她延医问药,出钱出力,从不推诿。大哥的敬业、二姐的豪爽、三姐的憨厚,就不仅是在这个家庭公认的,而是单位和邻居的评价了。而老公更有意思,被侄子和外甥们戏称为“万能二叔”、“万能二舅”,哪家大到要建房子、搞装修,小到家具坏了、瓷板掉了……他都会当仁不让,随时提供技术和人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下一代也正在延续着这种家风。外甥彪虽是家里的独生子,但考虑事情周到全面,无论长辈还是同辈,也不管年龄大小,有事都愿意和他交流,请他帮着出主意想办法。十一个孩子,虽然各自成长环境不同,学历有差别,但他们遇事会在微信群里群策群力,年长的或有经验的,会帮着分析利害。“一根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抱成团”,在独生子女居多的当今社会,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和睦、和气、和顺、和美,已近成为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家风。做事先做人,家和万事兴!一个好的母亲,定会带来家庭的繁荣。婆婆在,这个40人的大家庭,就觉得很安全,子女回家喊一声“妈”,孙辈喊一声“奶奶”或“姥姥”,心中特别安然。有人取得一点成绩,飘飘然的时候,这一声会让他觉得自己还是小时候的模样,心顿时安静下来,回归到本真;有人遇到不顺心,情低落的时候,这一声又会让他觉得自己的那点委屈原来也算不了什么,总会鼓起勇气,踏上新程。婆婆——一位平凡的老人,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也希望老人带领大家形成了朴素家风,代代传承。

散文心若在梦就在范本篇十

在老家的堂屋中,迎面抢入眼帘的就是胡荣先生绘制的竖幅,《牡丹图》,款识是“翠袖红颜真艳绝,风流都道是花王。”其画面富贵典雅、挺拔俏丽,浓艳中饱含逸气,俊秀里暗藏恬静。这幅《牡丹图》是用宽边花梨镜框和底托镶嵌的,上面有黄铜云头钩件更显得大气飘逸,给家室又增添许多书卷文气。

就这件国画真品,不知触犯了我那根神经,硬说它是“四旧”、是“封资修”作品!挂在家里就是暮气重重,也是对“大好形式的挑战”。必须彻底的横扫砸烂!当时我二十三、四岁,当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已经“左”得走火入魔了。于是乎一阵心血来潮的冲动狂躁像喝醉了血酒、疯了似的,一步蹿上大柜,拽下《牡丹图》撬开后盖拿掉画芯后,把花梨木的镜框和用金线描绘的精美底座用窗单裹上,头也不回地走出家门。还记得我父亲心痛又无奈地看着我对《牡丹图》无情的施暴,老人家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问,只是深深地“唉”了一声!那声哀叹直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那是父亲对我毁坏的'《牡丹图》的心疼和惋惜,也是对我混横无知的失望无盼与气愤!

记得那天下着小雨,我夹着镜框来到南市陞安街一家小家具铺,那个像收废品模样的小贩,在一通褒贬之后,说着纯正的天津话,不露声色地说:“就这么点花梨木有嘛用?只能做琴杆。给你四块钱吧。”我拿着四块钱回到家,迎面只有一块60厘米宽、1·2米长、白净的墙壁了。《牡丹图》那华丽衣冠的身影就永远离开了它栖憩的地方。所幸的是父亲把牡丹图的画儿保护起来,用一张很大的纸裹起来了。并注上“胡荣绘制”几个字藏在大柜里面。

悠悠岁月,年复一年,回首往事,也许是良心发现,后悔自己做的蠢事,我想起《牡丹图》来,蒙生起让牡丹复活的念头来了却我一块心病。那牡丹也时时提醒我的记忆:让牡丹们重见天日吧!那年我整理书籍字画时候写下了“配框还愿”四个字。放在《牡丹图》的身边,又过了一年,终于在那天,我来到古文化街给它配上了镜框和买来的黄铜挂钩,让它重新站在洁白的墙面上!牡丹花重新怒放了。光彩依旧、清秀依在,只是脱去了华丽娟美的艳妆,换上朴素新尚的衣服。牡丹花在笑我知有今日、何必当初。牡丹花在笑我了却一番心事。牡丹花不会再流泪了,永远!

《牡丹图》留给我诸多世事人情、诸多理念,和没有体会到的悔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