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的经历,总结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完美的总结应该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和成长。以下是一些著名人士关于时间管理的名言,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正月十五雪打灯经典散文篇一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流传中国广大地区的一句农谚,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天气预报经验,反映了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意思是说当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如果天空被云幕遮蔽(阴天或下雨),看不到中秋圆月,来年正月十五这天就会阴天或下雪。资料显示,农历中秋节当天北京等地区阴天转多云,中秋节晚上开始云遮月,后来多云转晴。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凌晨大雪纷飞,中午后雪逐渐停止,但仍为阴天到多云天气,寒风呼啸,正好再次验证了这句农谚的准确性。
原因。
详解。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银色的光洒向大地。在这气候宜人,幽静的夜色中,人们团聚在一起,观赏皎洁的月亮,向孩子们讲述那嫦娥奔月,桂树和玉兔的神话故事。如果这一天乌云遮月,天色黯然,令人失望!但意味着中国的另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在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之时,雪花纷飞,又令人兴奋。
许多地方,八月十五夜若乌云满天,往往正月十五日就会出现雪花飘飘的现象。于是人们总结出:“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天气谚语,被广泛流传下来。
当然,大气的韵律活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的成因、条件、表现等等许多方面,还没有搞得很清楚,这种规律性也不是在每个地方、每个年份都能够对应得上。
现在,许多气象学家正在对大气的韵律活动和它的成因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长期天气预报工作的开展,无疑是有很大好处的。
“云遮月”和“雪打灯”,表面看是云和雪的呼应现象,实质上是两次冷空气活动的呼应关系,也就是说,中秋节前后如果有冷空气活动,造成了“云遮月”的现象。那么,元宵节前后,又会有冷空气入侵,形成“雪打灯”的局面。因此,“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条谚语,正是入侵中国的冷空气存在5个月左右韵律活动的反映。不少气象台站根据这条谚语,研究了冷空气活动的5个月左右的韵律关系,把它用于长期天气预报,取得了良好结果;其它日子间的天气,也有这种韵律关系,只是未被人们普遍注意罢了。
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
相距150天的两个节日天气间,为什么会有相互关系呢?原来,这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地球的大气,好比一个大型的乐队,风、云、雨、雪、雷、电、雾、霜,就好像这个乐队演奏出音色丰富的乐章。许多研究工作表明,在各种物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气演奏的这部大型乐章,也表现出有一定的“节奏感”。
就是说,某种天气过程,某个时刻表现得比较明显,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明显起来,或因季节不同而以其它形式表现出来,就像乐曲里的节拍一样,表面上看不出它们之间直接的演变关系,实际上却是有一定的联系。气候学中把这种大气中存在的内在的联系就叫大气的韵律活动。
正月十五雪打灯经典散文篇二
自从有了电视,我就很少看街头春节汇演了,可今年的演出点就设在单位门前,下班带着孩子从人群中穿行不由地就向人堆里多瞄几眼,看到几只老虎正在那里腾跃,不由地就停止了脚步,孩子长这么大了还没有近距离看过这样的演出,我想让他感受一下,我带着孩子就挤了过去。
演出正在高潮,锣鼓齐鸣,十只老虎闹新春,很是热闹。看毕,我想退出来,可一回头看到砖井村的老虎在等着入场,该村耍老虎是全县出了名的,听说他们现在正在申遗,想必演出更精彩,这时孩子也正在兴头上,我们就留下来继续观看。该村老虎果然不同凡响,爬在高高的梯子上腾挪跳跃,赢来一片喝彩声。
看罢,正要拔腿走人,猛地看到三街武术队打着横幅走了过来,这是我娘家的,很多人我都认识,倍感亲切熟悉,亲情牵绊着我的脚步,我更无法离去。
首先进场的是女子歌舞队,她们身着鲜亮的玫红衣裤,手执扇子,随着伴奏带翩翩起舞。曲终舞毕,两个身着红装的媳妇骑着“毛驴”上场,后边跟着两个身着黄色衣服的老头,他们左手执着烟杆,右手拿着赶毛驴的竹鞭,两边是几个腰系红绸的媳妇,她们且走且舞,边唱边说,只听一个“骑毛驴”的媳妇用怀川乡音说道:“我老婆今年七十多,骑着毛驴去看戏,多亏党的政策好,人民生活真富裕……”她的乡音亲切、滑稽,引得观众哈哈大笑,扮演者我认识,她是南后的全清姨,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此时此刻她仍如此的精神饱满、乐观向上,她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本身对世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她后边扮演老头的是原居委会主任贾凤娥,她曾是市人大代表,在我的印象中,她秀秀气气,苗苗条条,稳稳重重,话语不多,想不到她六十多了还会粉墨登场,而且扮演如此滑稽、幽默的角色,不禁使人讶然失笑。
我娘家的街(村)主打节目是武术。老、中、青、童,刀、枪、棍、棒,轮番上场。其中有很多是我认识的,刘片、麦根、金柱、孬蛋……他们很多都是我的发小、同学。我一一给孩子做着介绍,这个是你三舅,那个是你四舅,那个你叫表叔的,这个你叫表哥的。
我娘家那地方有尚武的传统。记得小时候,我家邻居后院有一个很大的露天武场,晚上好武之人就在此习武练拳,逐渐习武成风。每到腊月,武场的锣鼓家伙就早早地响了起来,场上一根竹竿高高地挑着一个200瓦的大灯泡把武场照得通亮,吃了晚饭的练武之人就被锣鼓催着来到练武场排练,街上的一些闲人和孩子们就过去凑热闹,站在场边看他们习武,看的眼热手痒,便也在一边跟着比划个一招半式。按照惯例大年初一我街的武术队就要上街表演,那时文化娱乐形式很少,过年是“姥姥家唱大戏、街头耍把戏”就成为我们的最爱。我们这些小孩孩们早早地就起来穿戴一新,吃过大年初一的饺子,然后就跟在我街老虎、武术队后边,敲锣打鼓游街表演,那个乐呵劲别提多美了。
其他村街的老虎、武术队就和我们摽着劲,看谁的套路多,看谁的武艺强,切磋比试中就有了高下强弱之分,在明争暗斗之中,我街的武术队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精益求精,力求佳绩。当时练武中有很多半大小子,他们正是惹是生非的年龄,他们不但把学到的武功用来街头表演,还用于实战,有一次,他们从外边回来鼻青眼肿,一问才知是和别的街打群架打的,据说对方伤的更惨,有挂花的流血的,吓得大人忙不跌地各人把自己家的小孩狠狠地训了一顿,这样虚战加实战,我街武术队就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名气。我的堂哥樊三平就是那时出道的,他现在是我街武校的主要组织者之一。
曾有一阵子我的大弟对习武也跃跃欲试,在那种环境下你无法不热,可无奈我父亲是个教书先生,斯文儒雅,不爱扎堆,很多小孩习武是需大人引领着去的,但他耐不住弟弟一再磨缠,他用木头手工给我们做了一把宝剑,父亲也是心灵手巧之人,他做的宝剑用银粉一抹几乎以假乱真,宝剑带鞘,手柄上挂着红缨,很是好看,我们爱不释手。宝剑做好后,父亲到书店里买了一本练剑术的书,然后就照着上面的套路教我们舞剑,一招一式倒也像模像样,我也跟着学了几招,可惜我们没有坚持着练下去。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当时的武场早已盖成了民房,但娘家人尚武的传统没有变,我不知他们在什么地方练的武,可那些大大小小的孩子在表演中你方下场我登场,扫腿、踢脚、空中翻、使枪弄棒,功夫一点不输当年的父辈。而他们的父辈现在都是组织者、引领者。最先上场的是李天水,他是现任的居委会主任,他的哥哥李天山,生意做得很大,现移居澳大利亚,但几乎每年春节都要从国外飞回来,出人出钱,并亲自擂着大鼓和乡亲们一起走上街头,他的小弟虽身为副乡长,但照样走上街头参加表演。他的母亲则领着街道上一干妇女在街上烧锅做饭,我的母亲和弟媳也在其中,她们忙忙碌碌准备着饭菜,以备演出归来用餐。
在演出中我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街委干部都是积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可以说是“新老主任齐上阵,老婆姐妹舞蹁跹”,干部点火,众人拾柴,才烧起新春这把火红、兴旺、热烈的火焰,它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温暖、喜庆、祥和和希望的讯息。
我和孩子陶醉在新春的欢笑声中!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上元节,传说是上官大帝的生日。上元节又称元宵节、灯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元宵节既是春节的最后一天、是春节的压轴戏,又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风俗习惯的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人们在元宵节吃元宵(汤圆)、放焰火、闹花灯、猜谜语,以示对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庆贺,同时又把元宵节作为农历春节的延续和总结,全国一半地区把“元宵节”又称“农历小年”,同日双节,使此日在传统节日中举足轻重。
元宵节始于汉代,据说汉文帝平叛“诸吕之乱”的日子是正月十五,为表示纪念和庆祝,汉文帝每年这日便会出宫与民同乐,并将这天定为元宵节。自此,汉代就有了正月十五夜不“宵禁”的传统。汉代创建“太初历”时,将元宵节确定为继元旦(春节)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规定民间可在这天晚上燃灯放焰、猜灯谜、尽情唱歌跳舞,祝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国泰民安。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
“正月十五闹元宵”还有两个古老的传说。一是,相传很久以前,当一年中第一次月圆的夜晚,人们总是看见一群天神在月光中翩翩起舞。可是,有一年的正月十五之夜,月亮被一片乌云遮住,人们看不见天神,便纷纷点起灯笼火把,照亮夜空,以寻找天神,渐渐地便形成了风俗;另一种传说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十月十五是下元节。天、地、人三官,分别主管上、中、下三元,而天官喜欢热闹喜庆,故上元节要燃放焰火闹花灯,并把元宵节称灯节。
元宵赏灯,在汉代是一种比较文雅的节日风俗。到了唐代,元宵节已由一天改为三天、宋代增加至五天,明太祖将元宵灯节规定为十天。唐、宋、元、明清时代,元宵节的观灯、赏灯逐渐发展成赛灯、耍灯、“闹灯”、“官民狂欢节”。各种表现生物形象的荷花灯、水果灯、龙灯、麒麟灯、兔灯……,可谓争奇斗艳、巧夺天工;也有根据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如唐僧取经、桃园结义、八仙贺寿、嫦娥奔月等制作的彩灯,可谓千姿百媚、五彩缤纷。
从唐代起,红灯、彩灯成了中华文化的一个特殊标志。大年除夕时,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就“大红灯笼高高挂”一直持续到元宵节;元宵之晚,男女老幼出门提花灯、赶灯会。这一风俗后来发展为,每当新年、老人过寿、青年结婚、新房落成、商店开张等喜庆之时,都是“红灯高挂”,向人们渲泄吉祥与欢乐。
“正月十五闹元宵”中的“闹”字是画龙点睛之笔,这与西方的“狂欢节”的“狂”字属于一类。用“闹”来概括,表示人们自由欢乐和感情奔放达到了极点。我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看过泼水节、火把节、山歌节、姑娘追,场面热烈壮观,但没有人用“闹”字来形容的。唐朝诗人张祜的一首《正月十五夜灯》,使我找到了“闹”的'源头。诗曰“千户开锁万户灯,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可以想象,当年帝都长安元宵节之夜“闹”到何种程度。“千门”是指城门、宫门、衙门、庙门、店门、学堂门……,当然也包括家门,门户大开,不分官民僧俗,也不分男女老幼,大家涌向户外、街头、广场,欢度华夏儿女的元宵之夜。在封建社会,少女平时是不许抛头露面的,但元宵节例外,处在深闺的女子,不仅可以出来观灯,还可以结伴歌舞。唐诗中“三百内人连袖舞”,那种生动活泼、欢庆热闹的场面一定非常火爆、壮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盛唐时期社会安宁、文化繁荣、思想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特征。
史籍记载,宋代繁盛时期的元宵节,热闹程度比唐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光节庆的时间拉长了,彩灯式样更是推陈出新,如苏州的五色玻璃灯、福州的白玉灯、新安的无骨灯、海州的龙灯、南京夫子庙的河中莲花飘流灯、四川自贡的造型灯、台湾的孔明灯(天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此外,猜灯谜也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新的娱乐、智慧活动,而且这一趣味盎然的智力游戏从此流传开来,成为元宵节的一道独特、亮丽风景。
明代全盛时期,元宵灯会从正月初八上灯到十七为止,历时十天,“禁城迢迢通长衢,九门万户灯光里”,灯如繁星耀眼、规模宏伟壮观、场景热闹非凡。
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及男女老幼,喜欢通过扎制各种造型的花灯,来展示自己的才艺水平、文化品位、参与能力和富裕程度。古时候,元宵之夜,出门人家的大人孩子提不出花灯,那是很丢面子的事。
现代的中国,元宵节的风俗更加丰富多彩。这一天,家家户户早晚吃元宵(俗称汤圆)、中午吃水饺。许多地方,日落以后一家人携老扶幼出门放灯、观灯、放焰火,已成为一种时尚。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各地灯节、灯会、灯展、灯赛及与其对接的展销会、贸易招商洽谈会、旅游景区及产品推介活动等,层出不穷。引进现代电子技术、声光技术和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制作的巧夺天工的彩灯,要比古代更显高明。东北的黑龙江省一年一度的冰灯节,成为“冬天里的一把火”,使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叹为观止;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人间天堂”苏州、杭州,现代化大都会天津、上海、重庆,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深圳及其他许多大、中、小城市和无数先富起来的乡镇,都把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当着大事来抓。有的商家把展示和经营花灯作为招徕顾客、扩大收入的重要手段。各地文化部门、群众团体还会利用元宵节,组织形式多样庆祝娱乐活动,耍狮、舞龙、跑旱船,扭秧歌、打腰鼓、踩高跷,猜灯谜、玩杂技、跳健美舞、放焰火等,越办越红火。元宵节的夜晚,中国大地,到处是欢乐的海洋,充满着祥和盛世的特有气息。
中国的“灯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辉遗产,而且已经走向世界。20xx、20xx年我在加拿大生活了一年半时间,看到美国、加拿大的唐人街,华人超市、商场、饭店,华人社区悬灯结彩随处可见,彩虹灯闪烁跳跃。在许多以洋人为主的公共场所,节庆时,都把悬挂中国式彩灯,作为一种时尚和时髦、烘托热烈气氛的道具和手段。20xx年,中国自贡灯展在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闪亮登场,历时几个月,吸引国内外游客数以百万计,成为当年加拿大最受游客欢迎的景观之一。连云港近二十年,举办过多次元灯展或者焰火晚会,声势浩大,深受群众欢迎。
文化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影响、是一种温暖。“正月十五闹元宵”,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古老风俗,戴上了时代的光环,成为人们的一个期待、一种情感符号。许多人都说,现在“小年”比“大年”(指大年初一、初二、初三)还热闹,“小年”比“大年”的味道还浓厚。
家乡的元宵节。
龙灯就在人们这样的期盼中开始表演了,在那笔直的街道上开始了“拉灯”,“拉灯”就是龙尾想要当“老大”,不愿意跟着龙头走,所以倒转过来往回跑,迫使龙头往回倒,等龙头反映过来是怎么回事时,当然不愿意放弃做老大的机会啦,就会使出所有的劲继续往前跑,这样一来拉锯战就展开了,哪边的人力量大,哪边的人跑得快,龙就往哪边游动,随着龙灯来来回回的游动,锣鼓鞭炮在边上不停的凑热闹,龙灯越拉得欢,鞭炮也越放得欢,锣鼓也敲得越急、就象战场上的战鼓在擂动,人们也笑得更欢、哄也起得更带劲……有些时候由于人们使出的力量不均衡,龙灯中间可能被拉断了,而两边的人们还在往各自的方向飞奔,等到龙头发现自己的尾巴不见了时,龙头只有放下架子在锣鼓唢呐声中回头寻找自己的尾巴归队,这个时候龙尾就象一只斗赢了的公鸡似的,神气地等着龙头用鞭炮和锣鼓唢呐去赔礼道歉……一直到迎龙灯的人们跑累了,龙灯才缓缓的继续前行,远远望去那蜿蜒的龙灯真的就像是一条游动中的龙,随时准备腾空舞起。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元宵节。
正月十五雪打灯经典散文篇三
过了初十,趁着社火还没有敲起的间隙,家里就着手给我们糊灯笼。袅袅晴光,祖父赶着阳光正好,上山砍回一捆腕口粗的青竹,把它划成细篾条,分散给邻居几家,余下的放在院坝的阴凉处,把它阴晾柔韧。父亲先是把竹篾做两个朱环,用竹条连接,再裹上一层白纸,莲花灯灯架做好。然后把红色皱纹纸剪成长方纸块,缠绕在玻璃姜黄药瓶上,用线绳固定,用手挤压,纸被压缩在一起,解开线绳,纸有了很深的皱纹。拿出一块,一端用手搓捻在一起,用浆糊粘住。如此三番四次,莲花瓣就做好。父亲开始往上一个一个粘花瓣,我提着灯笼在一旁帮忙。父亲用绿色皱纹纸剪穂,封住底座,找一块方木板,打两个眼,把弯好的铁丝穿过去,用钳子在背面拧成结,莲花灯成型。我的灯是粉红色,妹妹是紫红色。
我赶快提着灯,从后门出去,进邻居院让他们看,谁见都夸好看,又笑我提个灭灯笼,又指点我性急。邻居家也在做灯笼,院子中央,几个大姨小婶子围坐在方桌边,身后围了一圈女孩子,静静的看着,几个男孩在不远处,趴在地上拖着鼻涕,用手刨土挖渠,滚弹子。桌面上放了五个坐平板车的兔儿灯,大小不一,还有一个,正被一个小子在不远处拉着玩呢。妈妈们有剪纸块,有的剪花,有的剪穂,有的贴纸。
眼望望的扳着手指着把十二晚盼,怎么还不快点到来,那时我们就可以游灯了。
暮曦微落,我就急急的跑回家,嚷着要游灯。母亲便把一拃长的红烛点燃,给木板滴七八点蜡水,再把蜡站稳,缓缓套上莲花灯罩,地上便有了一方红晕。我小心翼翼的提着灯出门,妹妹随后。出了门,各家的孩子也都出门,你吆喝我,我喊你,都往街道聚。出了巷子,街中央只有四五点灯,在家人的陪同下,静静的站着。我们几个分工,分巷子进去喊人,于是四面八方就传来:“游灯咯――!”
“你哈么吃饭哩――”
“不吃了――”说着声音都远远的。
下街涌来一排灯的波浪线,上街来了一条灯的长龙。走近了才看见有:公鸡灯,蛇灯、龙灯、鱼灯、蜈蚣灯、西瓜灯、宫灯、八角灯、五角灯、三角灯、长方灯、正方灯、梯台灯……,灯上贴着花花绿绿的剪纸。鸭子灯也是坐在木板车上,孩子一拉,摇摇晃晃往前冲。最是巧的悟空灯,身上长了两条细长胳膊,手上绑根“如意金箍棒”,人一走,棒子左右摇摆,好不新奇。
一位新妈抱了十个月大的孩子站在巷口观灯,孩子手上挑一个机器压折的罐子灯,在妈妈背上摔来打去,妈妈把孩子放在地上站着,孩子就一下一下的弹跳,灯也跟着一上一下的移。“别跳,看烧着了!”妈妈制止。孩子抬头看看妈妈,妈妈用眼瞪他,孩子左脚踩在自己的'右脚尖上,眼一会转上,脸一会转下。一会儿又跳,妈妈复又抱在怀中,“啪!”灯笼掉在地上,孩子弯腰看着升腾的火焰呷呷的笑着,旁边的人七嘴八口的吹着,妈妈情急一脚踩下去,火灭了,晕黑了,灯笼瘪了。妈妈嗔怪点着孩子的额头“你呀,能游什么灯?”
一枝红烛燃完了,游灯的孩子就在路口,找个姨帮忙续上。手困了,把灯笼插在街两边的门环上,坐在路边石条上休息。我把灯笼让给并排走的伙伴,允许他拿着灯上街下街走一圈,伙伴高高兴的碎步跑。这时月亮挂在树梢,洒下银辉,每个人都亮灿灿。没有灯笼的孩子,躲在墙角暗处打灯笼。
“哇......”传来哭声。
哭音高声问道:“谁把我的灯笼打燃了?---”。
“走回!有人打灯笼了---”家人拉着孩子的手火火回家。
街上传来一帮男孩的声音“打灯笼了---。”
“今天才十二,就打灯笼,短命的。”有人心里暗骂。
十三这一晚是不敢上街了,就挑着灯,在几家邻居转转,坐在房檐下,看着月亮,大声背诵老师教的古诗,背完了,就跑出祖父祖母教的那些哄娃的民谣:“月亮月亮咣咣,,把牛吆到梁上,梁上莫草,把牛吆到沟垴,沟垴莫草,拾个烂核桃,砸开莫瓤,把牛赶上荒梁……”。男娃在菜园子把灯笼摔圈转像飞火轮,小女娃也跟着转,劲儿使不匀,灯笼偏掉下来,燃了。一旁男娃哈哈大笑。女娃嗫蹑的跺到坐在炕上的母亲身边,早有男娃抢先告状,母亲看见孩子:“你看你瓜的,这你都干哩,明晚拿啥挑?”明晚还是要挑的,只不过不是这个了。
那年的正月十五,上午还是艳阳高照,吃晌午饭时,天空开始拉上灰灰的桌布,从东边铺到西边,到了天挨黒,空中斜斜飞起了雪绒花,团儿在抒情的舞蹈,像柳花、香榭的桃花瓣。透过梦飞的濛裟,空中有一股隐隐的梨花味。土塬土院土路湿潵潵的。不几时,路上就有了湿雪。那夜闹社火,社火队由两个红长毛狮子领头,跟着是旱船,接着是唱曲跑驴赶驴女旦子,腰鼓队,舞龙断后,后面就是一帮挑灯的碎娃子.游了河对岸的新场,又游了河岔岸的老场。每到一个场子,灯笼就把地围一个大圈,锣鼓起劲的敲,狮子上高凳,翻跟头拜四方,“十二月花”唱一节打个揖作个躬。表演精彩处,有小儿溜下怀提拉着灯笼在场子走一圈,被大人匆匆拉出场,也有三四岁的挑着灯在场子武打几下,引出几声夸赞,被一旁人扯出站在一边。街上人潮滚海,锣鼓攒天……雪下的更大,朵朵像离枝的白落梅,雪,打在脸上,额上,眼眸上,冰重。打在灯笼上纸脆响。低首再看灯笼,一些湿晕瀛瀛滢染。有的孩子就把灯往怀里揣,抵不住雪扑怀。“不要紧,坏了再做一个!”旁边的大人劝慰着。雪钻进灯里,用小嘴吹灭蜡烛,孩子就挑个黑灯笼。雪飒飒的下着,人欢欢的闹着。
过了十七,大人们把灯笼装进纸箱子里,等来年再挑。
一声再见,柳色青青。逐渐模糊的年影,只够偿还欠邻居的敲门声。
正月十五雪打灯经典散文篇四
从前,有个叫李书成的富家子弟,二十出头便中了举人,人人都说他前途无量。不料李书成中举之后,志得意满,再也不求上进了,每天饮酒作乐,过起了放荡不羁的日子。
这年中秋,李书成突然诗兴大发,就吩咐仆人带着酒菜,随他来到绣江畔。绣江岸边有个小亭子,李书成坐在亭中饮酒赏月,抬头一看,只见大如圆盘的月亮被一块云彩遮住了,不禁脱口吟道:“抬头不见桂婆娑,碍我诗情云聚多。”
话音刚落,忽然从江面上飘来一个声音:“好诗,好诗呀!”
李书成抬头望去,只见江心隐隐约约有一只小船,便喊了一声:“不知哪位高人,可否现身一见?”
那小船渐渐划向岸边,等靠了岸,船上走下一个身材伟岸的中年男子。李书成一见那个人,便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拱手道:“这位仁兄,想必也是吟诗作对的高手?”
那男子笑道:“哪里,哪里,刚才听到仁兄佳句,情不自禁,打扰了仁兄雅兴,请勿见怪。”
李书成便请男子上岸饮酒,男子也不客气,进了亭子,说自己名叫谭有礼,是过路客商,夜宿在船上。两个人越谈越投机,李书成便邀请谭有礼到家里小住几天。不料谭有礼拒绝了:“李兄,我们一见如故,可我还有要紧的事要做,不敢停留。”
李书成叹了口气,说:“谭兄,我们萍水相逢,你这一走,不知是否还有相见之日啊!”
谭有礼想了想,说:“不如咱约个时间吧,明年正月十五,再在这里相见如何?”
李书成皱了皱眉头,说:“人生充满变数,从中秋到正月十五何止百日,那天你真的能来吗?”
谭有礼微微一笑,说:“交友贵在言而有信,正月十五那天,你只要看到天上飘起了雪花,就往这里赶,一定能见到我。”
李书成对谭有礼的话半信半疑,可人家执意要走,他也不好挽留。谭有礼登上小船,划向江心,一会儿就不见了。这时,远处传来了鸡叫声,原来两人不知不觉竟谈了一夜。
过后,李书成越琢磨这事越觉得蹊跷:现在离正月十五还远着呢,谭有礼说,天上飘起雪花的时候相见,他怎么就能肯定正月十五那天会下雪?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结果来。
时光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早上,李书成一起床就想起了谭有礼和自己的约定。他忙开窗一看,外面晴空万里,不由心想,这事悬乎。哪想到,刚吃过午饭,天就阴沉下来,到了傍晚,天上果然飘起了雪花。李书成暗暗吃惊,立刻叫了下人,来到绣江岸边的亭子里。
李书成在亭子里等了许久,天渐渐黑了下来,也不见谭有礼的人影。仆人就劝李书成回去,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人,怎么可能这么守信呢?李书成也有些动摇了,正在这时,突然听到水面上传来划船声,李书成一阵惊喜——谭有礼来了!
李书成站在岸上,向江里喊道:“对面船上的可是谭兄?”
对面却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请问是李大官人吗?”
李书成回答说是,说话间小船到了岸边,只见船上站着一个小孩,很有礼貌地向李书成抱拳拱手,说:“奉我家主人谭有礼之命,前来接李大官人到对岸饮酒畅谈。”
李书成一高兴也没多想,抬腿就向船上走去。刚要上船,只听见“轰隆”一声,河里掀起了一道水柱,水花四溅,从水里跳出一个人影来,对那个小孩说:“大胆书童,竟敢背着我出来作恶!”那书童吓得打了个激灵,对那个人影说:“主人,既然你不忍心下手,不如把他交给我吧,谁不想早日托生呀?”
那个人影说:“胡说!我对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害人,难道你忘了?”
李书成定下神来一看,那个人影竟然就是谭有礼。此时,谭有礼就这么站在水面上,李书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书童对谭有礼鞠了一躬,说:“主人,我已跟随你五十多年,咱们主仆的情分也尽了,这次恕我不能从命!”说着伸手就拽住李书成,直往水里拉。李书成吓得魂飞天外,眼看就要被书童拉下水,谭有礼突然上前,与书童搏打在一起,从岸上打到水里,溅起无数水花,最后又都沉到水里,没了声音。
李书成呆若木鸡地站在岸边,一个仆人战战兢兢地说:“主人,我们碰见妖怪了!现在是冰封期,整个江面都结冰了,哪能划船呀?你看刚才那两个人,从水里冒出来,又进了水里,不是妖怪又是什么?”
李书成也醒悟过来了,慌忙转身要走。这时忽听浪花翻滚,谭有礼又从水中现身了,他向李书成躬身施了一礼,说:“李兄,你受惊了!”
李书成指着谭有礼,结结巴巴地说:“你、你是人是鬼呀?”
谭有礼说:“实不相瞒,我就是这绣江里的一个水鬼。五十年前,我上京赶考,从这里路过,不想在江上翻了船……”
李书成更害怕了,说:“你不要害我,我们萍水相逢,无冤无仇……”
谭有礼说:“放心吧李兄,我若害你,八月十五你就做水鬼了。”
谭有礼告诉李书成,做了水鬼,只有把别人拉下水顶替自己,才有机会投胎转世。这条江里的水鬼一年有两次机会投胎,一次是八月十五,一次是正月十五。他做水鬼后,不忍心把那些无辜的人拉下水,一次次坐失良机,在江里一熬就是五十个年头。
“八月十五那日,我听到你吟诗,动了惺惺相惜之心,便来与你会面!今年正月十五,是我最后一次投胎的机会,如果不把人拉下水,我就要永远做水鬼了。刚才我没露面,就是怕见到你后,会忍不住把你拉下水。可没想到,我的书童竟忍不住了……这也不能怪他,他陪我在江底五十年了,也不容易!”
谭有礼虽然是鬼,却是个仗义的水鬼,李书成的恐惧也消失了,就说:“谭兄,今天你如果不把我拉下水,就要做一辈子水鬼吗?”
谭有礼叹了口气,说:“只有一个法子能让我投胎为人,就看李兄肯不肯帮这个忙。”
李书成忙问什么办法,谭有礼说:“办法就是治理绣江,让绣江水流变缓,河道通畅,不再闹水灾害人。那是功德无量的事,到时候我们这些江里的水鬼都能得到赦免。我能不能解脱,就看李兄你了。”
李书成听罢有些不解,就问:“谭兄,绣江水患严重,可我这一介书生又能做些什么呢?”
谭有礼说:“绣江早就该治理了,换了几任县令,却没有一个为民解难。以李兄的才学,进京考取功名绝非难事,到时候你当上官,便可以来治理河道了……”
李书成心里颇有些悔意,说:“我的学业已荒废好几年了,只怕难以考中,就算能考上,也不一定就能当本地的县令呀!”
谭有礼却说:“你可知道我为什么约你正月十五相见,还知道这一天一定会下雪吗?”
这正是李书成心里疑惑的,忙问为什么,谭有礼说:“这很简单,我们老祖宗传下了一句谚语,叫‘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去年八月十五云遮月,你还作了诗句,今年的正月十五果然大雪漫天。你想,老天爷都这么守信用,何况人呢?只要你答应我,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李书成心头一热,说:“谭兄,我定不负你所托。”谭有礼点头道:“那就拜托了,待我投胎到人间,再与你相见。”
李书成苦笑了一下:“茫茫人海,你若投胎,还不知会投生在哪里,我们再见也就难了。”
谭有礼却说:“大丈夫一诺千金,日后定能相见。”说罢,向李书成深施一礼,便沉入水中不见了。
李书成回到家里,像变了个人似的,把自己关进书房,刻苦攻读。第二年他进京赶考,果然高中榜首,皇上钦点他入翰林院,可他却再三恳请,只求回老家做一个小小的县令。
李书成到任后,头一件事便是治理绣江,结果一呼百应,百姓们受够了绣江的危害,都乐意来出把力。一年后,治理竣工,李书成特意在江边焚香烧纸,让那些水鬼尽快托生。
还没等烧完纸,家人突然来报,说夫人临盆了,生下一个男婴。李书成想起谭有礼的话,他果然投胎与自己相见了,不禁向江中喊了一声:“谭兄,你果然守信呀!”
正月十五雪打灯经典散文篇五
今年国庆节和中秋节是同一天,放了七天假,很多人都出去游玩了。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就是和家人团聚的日子。这天,天气晴好,我和爸爸妈妈去奶奶家。奶奶家在农村,到了村头,看见田野到处都是忙碌的人们。有的往田里拉粪肥,有的人在刨花生,还有的人地场院里打玉米……走进村子,看见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和平房顶上堆着金黄的玉米穗,一片丰收的景象。
午饭后,太阳还高高的挂在天空,很多家的玉米粒都躺在地上晒太阳。忽然,天下起了小雨,邻居伯伯家赶紧把玉米堆起来,用薄膜盖住,怕玉米被雨淋坏了。我和爸爸去村外边玩儿,看见场院里的玉米都堆起来,穿上了“雨衣”。听见农民伯伯在议论着:“要是再下雨,玉米都捂坏了!”
晚上,雨停了,天还阴着。奶奶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没有看到八月十五圆圆的月亮,我盼着明年正月十五下一场好大好大的雪!
正月十五雪打灯经典散文篇六
正月十五这一天正是元宵节,元宵节也叫灯节。正月十五送灯是一直以来流传的风俗,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都要去给祖上送灯,就在祖上安息的地方,让他们也有感受到亲人的问候和温暖。
正月十五,给故去的亲人送灯的习俗据说是从明朝开始的。朱元璋当皇帝后,在元宵节这天去找他母亲的坟,但没有找到。于是他在每个坟前点了一盏灯,然后不停地磕头,哪个坟前的灯没有灭,哪个就是他母亲的坟。为了纪念朱元璋,弘扬孝道,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百姓们都给故去的亲人送灯。每年正月十五的团圆饭都在三点半前结束。团圆饭那么早结束的原因有两个:有这样一种说法,“吃完十五饭,去把庄稼活干。”意思是十五的饭一吃,意味着年也就过完了,该下地干活或是上班了。还有个原因是,吃完十五团圆饭后,要去给故去的亲人送灯。所以,记得小时侯大人们提前把锯末子、蜡烛、鞭炮、纸钱之类的祭奠品准备好,吃了团圆饭后,天一落黑就去坟地送灯,祭奠亲人。
送灯时,以谁先点燃为吉利。往坟地送灯的人,点灯时必须用自己的火柴,如果借别人的火柴点灯,认为祖先看不见光明。点灯时要边点点说:正月十五来送灯,送金灯、送银灯、送铁灯,有儿坟前一片明,无儿坟前黑洞洞。有心来偷灯,偷个大铁灯,背也背不动,天冷地滑闹个抑歪蹬,大布衫烧个大窟窿。元宵节晚上,因为家家送灯,所以路口、野外坟地一片通明。这种习俗在黑龙江乃至整个东北的广大农村都还存在。
正月十五送灯是有讲究的,这天除了要给祖坟送灯外,每家每户每个房间都要彻夜灯明。出嫁的姑娘是不允许在娘家过十五的,更不允许送娘家的灯。只有娘家人绝人后,才由嫁出去的女儿代为送灯。所以娘家人最忌讳嫁出去的女儿在娘家过十五或送灯,据说这样会让娘家人丁不兴旺。所以老家有“女不观娘家灯”之说。但媳妇可以送灯,因为她已是婆家里的人。没有出嫁的女儿还是娘家人,可以送灯的。
汤圆和元宵的区别在哪里。
一、皮儿的原料:
两兄弟的皮儿都是用“糯米”做的。
二、馅儿的原料:
1、元宵:最早以什锦馅儿、枣泥馅儿为主。什锦馅儿其实就是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混合在一起的,感觉特像月饼里的五仁儿馅儿。
2、汤圆:最早以黑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为主。
现在人们的口味越来越挑剔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元宵和汤圆儿也打破传统,向水果口味儿进军了,近两年还出现了咖啡、抹茶等西式口味的,有点儿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三、制作工艺:
1、元宵:是以馅儿为主的,先把馅儿做好,切成小块儿,然后把馅儿放在盛有糯米面的大笸箩里来回摇(现在是用机器),摇到馅儿的外面滚上一层厚厚的糯米外衣为止。
2、汤圆:做汤圆儿的过程,就像包饺子。需要先把糯米面和好,醒透;然后做馅儿,馅儿里的水份含量比元宵馅儿多,可以像饺子馅儿一样散着,也可以揉成小球儿;最后揪一块儿面,捏成片儿,把馅儿包在里面,揉成球儿就可以了。
四、口感:
1、元宵:表皮儿劲道,馅儿料也有嚼劲儿,煮出来的汤会比较粘稠,有点儿像喝米汤的感觉。
2、汤圆:表皮儿光滑、口感细腻,由于馅儿里水分多,所以汤圆被咬破的那一刹那,馅儿会像流沙一样流出来;此外,汤圆煮出来的汤比元宵清亮。
五、烹饪方法:
1、元宵:除了煮以外,元宵还可以炸着吃,或者拔丝、蒸、烤都行。
2、汤圆:吃法比较单一,一般就是水煮。
元宵节的古诗。
1、《南乡子·宿州上元》。
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2、《古蟾宫·元宵》。
王磐。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
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3、《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5、《踏莎行》。
侯置。
元夕风光,中兴时候。东风著意催梅柳。谁家银字小笙簧,倚阑度曲黄昏后。
拨雪张灯,解衣贳酒。觚棱金碧闻依旧。明年何处看升平,景龙门下灯如昼。
6、《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7、《满庭芳》。
赵佶。
芳词来上,因俯同其韵以赐。
寰宇清夷,元宵游豫,为开临御端门。暖风摇曳,香气霭轻氛。十万钩陈灿锦,钧台外、罗绮缤纷。欢声里,烛龙衔耀,黼藻太平春。
灵鳌,擎彩岫,冰轮远驾,初上祥云。照万宇嬉游,一视同仁。更起维垣大第,通宵宴、调燮良臣。从兹庆,都愈赓载,千岁乐昌辰。
8、《柳梢青》(己未元夕)。
吴潜。
好把元宵。良辰美景,暮暮朝朝。万盏华灯,一轮明月,燕管秦箫。
何人帕坠鲛绡。有玉凤、金鸾绣雕。目下欢娱,眼前烦恼,只在今宵。
9、《上元竹枝词》。
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10、《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正月十五雪打灯经典散文篇七
歇后语:
谚语:
这是传统的农谚:“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反映了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中秋佳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银色的光洒向大地。在这气候宜人,幽静的夜色中,人们团聚在一起,观赏皎洁的月亮,向孩子们讲述那嫦娥奔月,桂树和玉兔的神活故事。如果这一天乌云遮月,天色黯然,令人失望!但意味着我国的另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在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之时,雪花纷飞,又令人兴奋。这两个传统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早已为人们关注。久而久之,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夜若乌云满天,往往正月十五日就会出现雪花飘飘的现象。
于是人们总结出:“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天气谚语,被广泛流传下来。当然,大气的韵律活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的成因、条件、表现等等许多方面,还没有搞得很清楚,这种规律性也不是在每个地方、每个年份都能够对应得上。现在,许多气象学家正在对大气的韵律活动和它的成因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长期天气预报工作的开展,无疑是有很大好处的。“云遮月”和“雪打灯”,表面看是云和雪的呼应现象,实质上是两次冷空气活动的呼应关系,也就是说,中秋节前后如果有冷空气活动,造成了“云遮月”的现象。那么,元宵节前后,又会有冷空气入侵,形成“雪打灯”的局面。
因此,“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条谚语,正是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存在5个月左右韵律活动的反映。不少气象台站根据这条谚语,研究了冷空气活动的5个月左右的韵律关系,把它用于长期天气预报,取得了良好结果;其它日子间的天气,也有这种韵律关系,只是未被人们普遍注意罢了。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
相距150天的两个节日天气间,为什么会有相互关系呢?原来,这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地球的大气,好比一个大型的乐队,风、云、雨、雪、雷、电、雾、霜,就好像这个乐队演奏出音色丰富的乐章。许多研究工作表明,在各种物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气演奏的这部大型乐章,也表现出有一定的“节奏感”。就是说,某种天气过程,某个时刻表现得比较明显,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明显起来,或因季节不同而以其它形式表现出来,就像乐曲里的节拍一样,表面上看不出它们之间直接的演变关系,实际上却是有一定的联系。气候学中把这种大气中存在的内在的联系就叫大气的韵律活动。
正月十五雪打灯经典散文篇八
看到烟花绽放的那一刻,总是令人想要伫足。
而现在,我是在店里,隔了门窗,望着对面清河家园小区内的烟火。
隔了窗看烟花的感觉,就象在电视上看到演唱会,完全没有现场的气氛,没有那种参与感。
多好的日子啊,元宵节和情人节的相逢。让我想起网上的调侃:“情人节注定是一个炮火纷飞的日子。”它指的是夜晚,那些恋人们的故事。男人和女人之间原本就是一场战争。即使相爱,都象是一种温柔与缠绵的争斗。
不过,这也是元宵节的夜晚,注定鞭炮声齐鸣。
不知道其他人看着烟花绽放的那一瞬,都在想些什么。比如街头的陌生中年人,他也会停下脚步,去凝视夜空。
只是店里的烤串师傅,和铃姐,已经在店里守了一天。在饭店工作的人,常常有这样的的感觉,仿佛外面的纷纷扰扰,都与已无关。每天重复的,就是与各种厨具的接触,就是每桌不同的客人。
磊回黑河给母亲过生日去了。什么元宵节和情人节,在母亲的生日面前,都是浮云。
老板不在,只有师傅和铃姐相对,在这样浪漫的日子里。就象节日里仍在工作的人们,感受不到外面的喧嚣。
不过,师傅还是在不忙的时候,买了巧克力回家送给妻子。他和爱人的感情特别好,两个人每天电话不断。尽管每晚忙完回到家,多是午夜,和家人相聚的.时间短暂,但对于彼此有心的夫妻来说,仍旧能用他们的方式,传达给对方温情。
或许这就是人们辛苦存活于世的意义之所在。
十一点多的时候,铃姐家的姐夫也带着三朵玫瑰花过来了。我忙到一定程度,没有注意到为什么是三朵。这个数字会有什么样的意义?结果后来酒醉的姐夫说漏了。原来是别人收到的花,不方便带回家,他就拿了几朵来看自己媳妇。铃姐顿时笑骂了姐夫一顿。
只是,做为局外人,会觉得,即使是别人的花朵,他能带回来的这个举动本身,还是有心。
到店里的客人,也只有一桌年轻人带了玫瑰。我看到了一些巧克力。
多数客人进来的时候,脸都冻得通红,嚷着想喝开水。春天乍暖还寒,尤其是这样的夜晚。会让我想起多年前,那时自己还年少,和朋友们衣着单薄,去江边看十五的烟火,仿佛冻都冻得特别开心,没说什么,就笑嚷成一团。
纠结啊纠结。
还是老老实实面对自己的真实年龄吧。
匆忙之间,去对面买后厨缺少的菜时,一对恋人从我身边走过,其中一个人说:“去夜猫子。”我心里更加焦急,要快些回去啊,都人满为患了。
等我回到店里时,他俩已经坐下。不知为什么,对他们的印象额外深一些。或许是因为,他们去的时候,店里正忙碌吧,我一直在心里记着他们点的单,什么时间上。
还有就是,他们离开的时候,我正在忙,想着要去送一下。可是当我从一件事上抬起头一看,门已经关上了,只看到他们离开的背影。男人抻出手臂,揽过自己的女人。一起过马路。
那一瞬间,我的脑海突然有了画面感。他们或许刚刚看过烟火,一起到饭店吃晚饭,这也是节日的项目之一,他们想度过一个和平时不一样的夜晚。和今天的无数情侣一样,男人或许还买了礼物送给她。
而做为这其中重要的一环,他们去哪间店,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也间接决定了这个夜晚的品质。
刚才,应该是铃姐去送他们了。尽管我去饭店吃东西时,从来不注意服务员是否对我说那声“慢走。”觉得没有什么意义。
其实,很多细微的地方,还是有意义的。比如你是否为某件事用心。比如你是否买已经觉得滥俗的玫瑰。
饭店的喧嚣和热闹在继续,就仿佛现在并不是深夜,仍旧保持着繁华与笙歌。
而我从店里走出来时,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唯有雪花静静飘落。
《来自星星的你》里面的古代女孩,对都敏俊说,初雪的日子里,说什么谎话都值得被原谅。
于是她笨拙地向他告白。带着少女的那种稚嫩与天真。
这算是的第一场雪吗。
那些烟花和鞭炮,都消失不见。
这个时候,不知道你们都在做些什么。
有多少幸福的人,在和自己爱的人相拥入眠。
突然有一个烟花,盛开在此刻寂寞的夜空。
仿佛为迟归的我绽放。
第一次过这样的元宵节和情人节。
在店里面,感受着众生的热闹。
浮光掠影间,你与我,相识或是陌生,看到的,或许分享不到的,彼此的故事。
正月十五雪打灯经典散文篇九
今年寒假里,最令我难忘的是正月十五元霄节。
晚上,我和爷爷奶奶去测绘局看灯展,猜灯谜,做游戏。做游戏是我的最爱,何况还有小礼品可领呢!一到测绘局,我直奔操场上的游戏区。操场上有好几个游戏区,每个游戏区都有人在排队,我先在操场上溜了一圈,寻找我所擅长的游戏。最后,我发现“喜羊羊接鸡蛋”这个游戏很好玩,并且排队的人也很多。长长的队伍好似一条长龙。寻找好目标,我立刻排到队尾。一边排队一边想:这么长的队,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啊。在队伍里,我等啊,盼啊,恨不得马上就轮到自己。终于,轮到我了。我快速地扫了一下游戏规则:移动红色按钮,使小纸盒接住鸡蛋,时间40秒。接住50个可多玩20秒。我又快速浏览了一下礼品单。见上面写着:30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属于我的游戏开始了,一开始,我有些紧张,并且急于求成,结果越是着急,手脑越是配合不到位。我试着调整心态,尽量让自己放轻松。我深吸一口气,在心里对自己说:“加油,你行的,你是最棒的。”很快我便进入了状态,越玩越好。游戏机里频频传来了“good!”的赞许声,我也受到了鼓励,一下子,状态快速提升,一次性连接了4个蛋。我又听到了表扬:“prefect!”还有一次,我停的位置刚刚好,我就在原地一直接鸡蛋,连接了好多好多呢!这局游戏结束时,我整整接了74个蛋,是一等奖呢!我得到了一个漂亮的文具盒。
今年正月十五元霄节这一天我玩得特别高兴,因为我领了2个文具盒和6支铅笔。并且,在玩中我还领悟到了一个道理。其实,玩游戏就和学习一样,要保持好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是导致失败的罪魁祸首,熟能生巧才是步向成功的阶梯!
正月十五雪打灯经典散文篇十
从前,有个叫李书成的富家子弟,二十出头便中了举人,人人都说他前途无量。不料李书成中举之后,志得意满,再也不求上进了,每天饮酒作乐,过起了放荡不羁的日子。
这年中秋,李书成突然诗兴大发,就吩咐仆人带着酒菜,随他来到绣江畔。绣江岸边有个小亭子,李书成坐在亭中饮酒赏月,抬头一看,只见大如圆盘的月亮被一块云彩遮住了,不禁脱口吟道:“抬头不见桂婆娑,碍我诗情云聚多。”
话音刚落,忽然从江面上飘来一个声音:“好诗,好诗呀!”
李书成抬头望去,只见江心隐隐约约有一只小船,便喊了一声:“不知哪位高人,可否现身一见?”
那小船渐渐划向岸边,等靠了岸,船上走下一个身材伟岸的中年男子。李书成一见那个人,便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拱手道:“这位仁兄,想必也是吟诗作对的高手?”
那男子笑道:“哪里,哪里,刚才听到仁兄佳句,情不自禁,打扰了仁兄雅兴,请勿见怪。”
李书成便请男子上岸饮酒,男子也不客气,进了亭子,说自己名叫谭有礼,是过路客商,夜宿在船上。两个人越谈越投机,李书成便邀请谭有礼到家里小住几天。不料谭有礼拒绝了:“李兄,我们一见如故,可我还有要紧的事要做,不敢停留。”
李书成叹了口气,说:“谭兄,我们萍水相逢,你这一走,不知是否还有相见之日啊!”
谭有礼想了想,说:“不如咱约个时间吧,明年正月十五,再在这里相见如何?”
李书成皱了皱眉头,说:“人生充满变数,从中秋到正月十五何止百日,那天你真的能来吗?”
谭有礼微微一笑,说:“交友贵在言而有信,正月十五那天,你只要看到天上飘起了雪花,就往这里赶,一定能见到我。”
李书成对谭有礼的话半信半疑,可人家执意要走,他也不好挽留。谭有礼登上小船,划向江心,一会儿就不见了。这时,远处传来了鸡叫声,原来两人不知不觉竟谈了一夜。
过后,李书成越琢磨这事越觉得蹊跷:现在离正月十五还远着呢,谭有礼说,天上飘起雪花的时候相见,他怎么就能肯定正月十五那天会下雪?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结果来。
时光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早上,李书成一起床就想起了谭有礼和自己的约定。他忙开窗一看,外面晴空万里,不由心想,这事悬乎。哪想到,刚吃过午饭,天就阴沉下来,到了傍晚,天上果然飘起了雪花。李书成暗暗吃惊,立刻叫了下人,来到绣江岸边的亭子里。
李书成在亭子里等了许久,天渐渐黑了下来,也不见谭有礼的人影。仆人就劝李书成回去,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人,怎么可能这么守信呢?李书成也有些动摇了,正在这时,突然听到水面上传来划船声,李书成一阵惊喜——谭有礼来了!
李书成站在岸上,向江里喊道:“对面船上的可是谭兄?”
对面却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请问是李大官人吗?”
李书成回答说是,说话间小船到了岸边,只见船上站着一个小孩,很有礼貌地向李书成抱拳拱手,说:“奉我家主人谭有礼之命,前来接李大官人到对岸饮酒畅谈。”
李书成一高兴也没多想,抬腿就向船上走去。刚要上船,只听见“轰隆”一声,河里掀起了一道水柱,水花四溅,从水里跳出一个人影来,对那个小孩说:“大胆书童,竟敢背着我出来作恶!”那书童吓得打了个激灵,对那个人影说:“主人,既然你不忍心下手,不如把他交给我吧,谁不想早日托生呀?”
那个人影说:“胡说!我对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害人,难道你忘了?”
李书成定下神来一看,那个人影竟然就是谭有礼。此时,谭有礼就这么站在水面上,李书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书童对谭有礼鞠了一躬,说:“主人,我已跟随你五十多年,咱们主仆的情分也尽了,这次恕我不能从命!”说着伸手就拽住李书成,直往水里拉。李书成吓得魂飞天外,眼看就要被书童拉下水,谭有礼突然上前,与书童搏打在一起,从岸上打到水里,溅起无数水花,最后又都沉到水里,没了声音。
李书成呆若木鸡地站在岸边,一个仆人战战兢兢地说:“主人,我们碰见妖怪了!现在是冰封期,整个江面都结冰了,哪能划船呀?你看刚才那两个人,从水里冒出来,又进了水里,不是妖怪又是什么?”
李书成也醒悟过来了,慌忙转身要走。这时忽听浪花翻滚,谭有礼又从水中现身了,他向李书成躬身施了一礼,说:“李兄,你受惊了!”
李书成指着谭有礼,结结巴巴地说:“你、你是人是鬼呀?”
谭有礼说:“实不相瞒,我就是这绣江里的一个水鬼。五十年前,我上京赶考,从这里路过,不想在江上翻了船……”
李书成更害怕了,说:“你不要害我,我们萍水相逢,无冤无仇……”
谭有礼说:“放心吧李兄,我若害你,八月十五你就做水鬼了。”
谭有礼告诉李书成,做了水鬼,只有把别人拉下水顶替自己,才有机会投胎转世。这条江里的水鬼一年有两次机会投胎,一次是八月十五,一次是正月十五。他做水鬼后,不忍心把那些无辜的人拉下水,一次次坐失良机,在江里一熬就是五十个年头。
“八月十五那日,我听到你吟诗,动了惺惺相惜之心,便来与你会面!今年正月十五,是我最后一次投胎的机会,如果不把人拉下水,我就要永远做水鬼了。刚才我没露面,就是怕见到你后,会忍不住把你拉下水。可没想到,我的书童竟忍不住了……这也不能怪他,他陪我在江底五十年了,也不容易!”
谭有礼虽然是鬼,却是个仗义的水鬼,李书成的恐惧也消失了,就说:“谭兄,今天你如果不把我拉下水,就要做一辈子水鬼吗?”
谭有礼叹了口气,说:“只有一个法子能让我投胎为人,就看李兄肯不肯帮这个忙。”
李书成忙问什么办法,谭有礼说:“办法就是治理绣江,让绣江水流变缓,河道通畅,不再闹水灾害人。那是功德无量的事,到时候我们这些江里的水鬼都能得到赦免。我能不能解脱,就看李兄你了。”
李书成听罢有些不解,就问:“谭兄,绣江水患严重,可我这一介书生又能做些什么呢?”
谭有礼说:“绣江早就该治理了,换了几任县令,却没有一个为民解难。以李兄的才学,进京考取功名绝非难事,到时候你当上官,便可以来治理河道了……”
李书成心里颇有些悔意,说:“我的学业已荒废好几年了,只怕难以考中,就算能考上,也不一定就能当本地的县令呀!”
谭有礼却说:“你可知道我为什么约你正月十五相见,还知道这一天一定会下雪吗?”
这正是李书成心里疑惑的,忙问为什么,谭有礼说:“这很简单,我们老祖宗传下了一句谚语,叫‘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去年八月十五云遮月,你还作了诗句,今年的正月十五果然大雪漫天。你想,老天爷都这么守信用,何况人呢?只要你答应我,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李书成心头一热,说:“谭兄,我定不负你所托。”谭有礼点头道:“那就拜托了,待我投胎到人间,再与你相见。”
李书成苦笑了一下:“茫茫人海,你若投胎,还不知会投生在哪里,我们再见也就难了。”
谭有礼却说:“大丈夫一诺千金,日后定能相见。”说罢,向李书成深施一礼,便沉入水中不见了。
李书成回到家里,像变了个人似的,把自己关进书房,刻苦攻读。第二年他进京赶考,果然高中榜首,皇上钦点他入翰林院,可他却再三恳请,只求回老家做一个小小的县令。
李书成到任后,头一件事便是治理绣江,结果一呼百应,百姓们受够了绣江的危害,都乐意来出把力。一年后,治理竣工,李书成特意在江边焚香烧纸,让那些水鬼尽快托生。
还没等烧完纸,家人突然来报,说夫人临盆了,生下一个男婴。李书成想起谭有礼的话,他果然投胎与自己相见了,不禁向江中喊了一声:“谭兄,你果然守信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正月十五雪打灯经典散文篇十一
今天是中国农历年传统的元宵佳节,中国北方民间流传的“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句谚语在燕赵大地得到验证,从三月二日晚开始的雨雪天气一直持续到现在,燕赵各地在纷飞雨雪中度过元霄节。
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如果这一天乌云遮月,天色黯然,往往意味着元宵节,在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之时,雪花纷飞。
据有关人士介绍,“云遮月”和“雪打灯”,表面看是云和雪的呼应现象,实质上是两次冷空气活动的呼应关系。往往中秋节前后如果有冷空气活动,造成了“云遮月”的现象,那么,元宵节前后,又会有冷空气入侵,形成“雪打灯”的局面。
可能应验了“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句谚语暗含的`天气规律,两天来,燕赵大地经历了雨、雪、雨夹雪三重天。昨天上午,省会石家庄甚至飘起了鹅毛大雪,但由于地温上升,空中飘舞的雪花甫一落地就化作雪水。不过由于持续时间较长,一些地方还是被“残雪”覆盖。在雨雪天气影响下,人们又穿起厚厚的羽绒服,再等老天绽放春意。
据此间气象部门预报,目前,河北省已有六个县市降大雨,三十九个县市降中雨,七十八个县市降小雨。相对多的雨雪区主要出现在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西部、衡水西部和张家口南部等地,雨量最大的县达到三十六毫米。
但是,持续的雨雪天气并没有打消人们过元霄节的兴致,今天一早,纷飞细雨中的石家庄街头便炮声大作。市民张先生边放炮边饶有兴趣地说:“看来今年元霄节能欣赏‘雪打灯’美景了,多年不遇啦1而刘女士则说:“这场雨雪驱走了连日的干燥,不仅能体会雪中元霄节的味道,而且对减少疾病有大好处。”除此之外,这场贵如油的及时雨,还对缓解河北省的春旱带来好处。
正月十五雪打灯经典散文篇十二
如果说整冬无雪是一季的痴痴空等,那么春雪的晶莹舞就是迟来的紧紧相拥。
昨日的那些如颗粒的碎雪飞舞,可曾唤醒往昔浓浓的挂念几分?或浅或薄,那雪轻遮地面,又偷偷融化了红尘过往之中的几多惆怅?雪无言语,细碎的颗粒不断地坠来,默默地将城染白。
满城素容,千树万枝亦都晶莹披挂,那些枝枝杈杈间无声的滴滴融珠们是否也存储了几许浅浅的欣喜?微微春风习习,千树万枝都绽满了若那雪白的梨花团朵,默默地素妆静开。一夜的飘雪,鹅毛般的雪蝶,就不喧不吵地将城拥裹,厚厚的绵柔如若那无声的关爱,浅浅的、默默的倾吐,不惊天,不憾世,没有刻意地去感动谁,只是静静地柔地柔飘飘洒洒。
夜,可否也曾有梦?它的梦境之中是否也有天涯?那里或许亦是漫空的无声,陪伴着饱含浓情的飘飘洒洒。
雪来,春到,轻掩着情人节的喧闹。或许玫瑰花们又幻化为贵族,可惜只是一日的骄傲,俗态般的争宠只是满足伊人的内心的一丝心理虚荣罢了。浪漫能维持多久?花谢有期。
真若有情,又何必非要呐喊在那一特定的时日。爱有多深?牵挂便有几分。情至浓时亦无声,漫漫人生路,无数的牵挂留在无数的朝朝暮暮。
雪停,阳光又是满满,偶尔的爆竹声起,室外的红色灯笼依旧静静地高悬,灯笼的上方聚满了厚厚的'雪,此景正应了那句“正月十五雪打灯”,预示着今年又是丰收年的吉照。
一个“打”字确实形象,想那些雪花纷纷扑向灯笼时,也是争争抢抢,那些雪花是否也曾是喧喧吵吵着去夺那一席之地?这一切只有灯笼知道,它那圆圆鼓鼓的脸上可是已经堆满了憨憨的笑。
雪白灯红,也是元宵节的一道风景。午后的阳光折射在盖着雪被的屋顶,细泛着莹光轻闪。墙也戴上了雪帽,那雪厚有三寸三。整座城都被莹雪装扮着,想那夜来的万家红灯亮起时,童话世界也不若如此。原来,春雪匆匆忙忙地跑来是给元宵节送礼的。
天晴了,碧空万里,想那元宵节的夜也是星光灿烂。或许那轮圆月也会有些困惑:怎么那么多的星星会闪耀在人间?莫非星落如雨也是要去凑那人间的红红火火吗?雪装扮的元宵之夜,堆堆篝火旺旺,盏盏彩灯胜霓虹,火树银花不夜天。
中国人的春节,元宵夜攀至最红火的年味浓满时,雪来竟是拥吻春天。呵呵,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正月十五雪打灯经典散文篇十三
夜里我起来,懵懵懂懂中觉得天比每天亮,而且亮得出奇。心里觉得有些怪,索性顺手拨开窗帘缝儿,往外一瞅:“呀!窗外是一个雪花漫天飘撒的银色世界,细细碎碎的雪花旋舞着曼妙的舞姿,正悄悄地从九天飘落下来飘落下来……”
我趴在玻璃窗上仔细地看了看,雪下得比往常都大,而且没有一丝风。如果有风,风吹云散,这雪就下不长了。窗前的绿地的已捂上了一层厚厚的雪,绿地的水泥花池上雪足有两三寸厚。我心想:雪大大地下吧,我的家乡辽西太需要雪了。有时我也想:如果说燕山雪花大如席,即便是真的能化做一朵雪花也盖不上多大的地方。
这几年,雪有时并不天随人愿(有道是“红雨随心翻作浪”)下一点儿点儿就停了,有时也就刚刚盖上一层地皮。急得一些搞摄影的急三火四地背上相机,打了车匆匆地往凤凰山上走,往乡下跑,总想拍出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来。那年我和张秋良拍老北街,就总盼着下雪、下雪,好拍出一个大雪中的胡同景致来。
当人们忙了半天太阳却不知何时悄悄地露出了红红的脸庞,辽西的冬天一点儿也没有冬天的样子。到处都可以听见暖冬这个词语,今年的春节就是在暖冬中度过的,毫无意趣。倒是让供暖的商人白白地捡了许多便宜。即使是暖冬,这暖气也是一直定格在零上十四度。供暖供暖,一个简单的问题咋就越来越复杂。按温度收费咋就这么难。国家为什么让煤炭的价格一路飙升?老百姓花了钱却一直没有个热乎劲儿!这个痼疾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时候了。胡总书记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什么有些人补充耳不闻呢?想到这我习惯性的摸了摸暖气,有如毛泽东的诗句“微微暖气吹”。这闹心的暖气……还是看窗外的大雪吧:
而今天的雪却一反往常的.样子,洋洋洒洒地下了起来,我在心里祈祷:此刻夜正安安静静,以宇宙为大幕的舞台上,只有你一个人在表演,只有你一个人在特立独行,其实你并不孤独,你有许许多多冰清玉洁的姐姐每每在作伴。不需要有谁来鼓掌,并不需要谁在欣赏,这雪呀你就消消停停地下吧。
清早,妻子醒来时,风似乎渐渐加大大了,风卷着雪花,雪花借着风势,刮起了白毛风。天地之间,风大笔横扫,有如狂草。“战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
妻子起来看到漫天飞舞的大雪特别兴奋。“这雪正好杀杀病毒,要不人们的感冒太厉害了!”
我们出了屋准备到外面去扫雪,妻子说这雪太大得用木板子推。我忙到地下室去取了一块一米多宽的木板,当我们推门的时候,门早已被厚厚的雪堵住了,狂猛的风拥住了。我使足劲儿,总算把门推开了。虽说门前是一个雨搭,遮去了不少的雪,防盗铁门还是将雪划出了一个扇面,门口的雪足有一尺多厚,这时风卷着雪花猛地扫过来,直往我们的脖子里钻。让我们不由得缩了缩脖子,雪天空气清新温润,空气有点甜丝丝的,我不由地张大了每一个肺叶,畅快地呼吸着。我竖着用木板推,一尺来厚的雪才推开一条道道。妻子在后边用条帚扫,我们俩忙活了半天门前总算清理出一块地方。雪借着风,斜扫过来,整个世界仿佛只有这风、只有这雪……雪太厚了推一下两下,刚刚扫出的地方很又被雪盖上了。根本不起作用。
这时再看附近的楼已被从九天垂落的巨大雪幕笼罩着,朦朦胧胧如在雾中,稍远的楼就淹没在雪雾当中,天与山与楼与路连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整个宇宙一片混沌。雪还在深情地下着。
这久违的大雪,我们已多年未见。那还是在1984年吧,一场大雪捂住了整个朝阳,雪扇出房檐一尺多远,胡同里趟出的小道仅容双足。胡同里的孩子堆雪人、打雪仗……小区里是谁又堆起了雪人。一个雪弹直飞过来……那年我也打过连珠炮似的雪仗。
今天我心想这天就消消停停地呆在家中吧,十点来钟,电话铃响起来了,妻子说,准是谁又找你吃饭。“这天,不可能!”我这样说着,还是忙不迭地,接了电话。
“兄弟,一会儿到粒粒香,你嫂子一大早就订了饭店。”
“这天,改日吧!听说道可不好走啦。”
“没多远,几步就到了。一会儿就走。”大哥和我们一栋楼,何况这天,吐个吐沫就是钉。
出门小区内扫出的道和人们勉勉强强在厚雪上趟出出的道,走着还算顺便。一上大路,大雪已将道路封得严严实实,根本就插不进脚。走着人们趟出的雪路,踩着出租车碾出的车辙,也是深一脚浅一脚,左一扭右一歪。
“今年的秧歌算是扭不成了。”大哥说。
“甭说扭,连走都费劲。”我说。
3月4日中午写起。
月12日15;03再改。
2月1日7:23又改。
正月十五雪打灯经典散文篇十四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一句农谚,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天气预报经验,反映了农历节日里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
中秋佳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理当皓月当空,银光洒向大地。在这气候宜人、清雅幽静的夜色中,人们会团聚在一起,一边把酒赏月,一边向孩子们讲述那嫦娥、桂树和玉兔的神活故事。如果这一天乌云遮月、天色黯然令人失望!就意味着我国的另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在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之时会雪花纷飞,又令人兴奋。
这两个传统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早已为人们关注。久而久之,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夜若乌云满天,往往正月十五日就会出现雪花飘飘的现象。于是人们总结出:“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天气谚语,被广泛流传下来。当然,大气的韵律活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的成因、条件、表现等等许多方面,人类还没有搞得很清楚,这种规律性也不是在每个地方、每个年份都能够对应得上。
现在,许多气象学家正在对大气的韵律活动和它的成因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长期天气预报工作的开展,无疑是有很大好处的。“云遮月”和“雪打灯”表面看是云和雪的呼应现象,实质上是两次冷空气活动的呼应关系,也就是说,中秋节前后如果有冷空气活动,造成了“云遮月”的现象。那么元宵节前后,又会有冷空气入侵,形成“雪打灯”的局面。因此“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条谚语,正是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存在5个月左右韵律活动的反映。不少气象台站根据这条谚语,研究了冷空气活动的`5个月左右的韵律关系,把它用于长期天气预报,取得了良好结果。其它日子间的天气,也有这种韵律关系,只是未被人们普遍注意罢了。
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韵律是指某一种天气出现之后,未来若干天以后将出现与之对应的天气。这种韵律时间长短不一,比较公认的有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和240天不等。而“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按农历计算,正好是150天的韵律。历史资料验证,每当中秋节这天云幕遮蔽天空、阴天或下雨,来年正月十五这天将会出现阴天或下雪。
相距150天的两个节日天气间,为什么会有相互关系呢?原来,这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地球的大气好比是一个大型的乐队,风、云、雨、雪、雷、电、雾、霜等,就是这个乐队演奏出的音色丰富的乐章。许多研究工作证明,在各种物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气演奏的这部大型乐章,也表现出有一定的“节奏感”。就是说某种天气过程,某个时刻表现得比较明显,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明显起来,或因季节不同而以其它形式表现出来。就像乐曲里的节拍一样,表面上看不出它们之间直接的演变关系,实际上却是有一定的联系。气候学中,把这种大气中存在的内在联系就叫大气的韵律活动。
去年的八月十五天气我不记得了,今年的正月十五天气又会怎样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存货盘点管理制度通用(汇总11篇)
- 最新公司宣传文案句如何写(大全8篇)
- 2023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如何写(实用18篇)
- 最新英语寓言故事3分钟演讲稿通用(大全17篇)
- 最新政工人员述职报告汇总(优秀8篇)
- 2023年冬至文案(模板20篇)
- 新时代教师责任担当心得体会(通用17篇)
- 最新十六岁的青春(大全9篇)
- 语文周记集合汇总(实用20篇)
- 专注的力量励志文章(优秀1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