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大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4:46:17 页码:7
2023年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大全20篇)
2023-11-23 14:46:17    小编:ZTFB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反思过去并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参考,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学习和掌握舞蹈的基本功和舞蹈风格?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以下总结范文,希望能在写作中找到一些灵感和创意。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一

摘要:

伴随着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新媒体时代成为了主流。电视新闻媒体作为传统化的媒体代表,更是成为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焦点。新媒体让社会大众信息接收的途径越来越广泛,更是给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亮点。新媒体的环境之下,电视新闻编辑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本篇文章从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新媒体环境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发展的策略,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带给行业的工作者一些新的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意义;策略。

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的面貌,优化了大众的精神文化的生活品质,新媒体的发展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向,强化了社会大众的信息接受能力,更是无形中加大了社会大众对于信息的无限需求。如此的形式之下,电视媒体作为传统新闻媒体更是要意识到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电视新闻媒体在新闻信息的采集阶段,跟别的新媒体形式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差异主要是体现出了信息传递方面,除此之外,还存在着新闻内容所关联的编辑形式的不同。电视新闻媒体要想在竞争化的新形势下求得发展,就必须要做出更新与改变,注重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发展,拓展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美学的必然需求方向。

电视新闻节目跟广播节目存在着差异,电视新闻节目不仅仅呈现出听觉的艺术,更是展现出视觉的艺术。电视新闻节目由最开始的策划到最后呈现出的新闻作品,最基本的`播出要求就是优质的画面以及美妙的声音。除了这些要求,电视新闻的传达过程中,主持人必须要全面、条理、真实的将新闻信息传达给观众,让电视新闻富予立体的美感。过去讲解式的单一新闻编辑形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无法达到观众的心理预期。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电视新闻的编辑工作有了更多的能量和动力,具备了更先进与更丰富的编辑手段,让新闻的真实性与立体美结合起来,带给观众更优质的体验。

(二)受众的必然需求方向。

社会大众是媒体直接服务的对象,也是媒体服务的直接评判者。新闻信息给社会大众带来服务的同时,更是要满足大众的信息需求以及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的需求,媒体工作者要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还要保障新闻内容的严肃性,给社会舆论的方向给予正确的引导。社会的经济水平已经获得了令人欣慰的发展,这更是给予新媒体环境发展以强大的支持。电视新闻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发展,变革过去单一化的新闻电视节目内容,让电视新闻内容更加实用、多样,促进社会大众拥有更好的精神文化生活享受。

二、新媒体环境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发展的策略。

(一)注重消息类新闻编辑的多样化。

电视新闻编辑具备较强的专业性,消息类的新闻编辑是占据主要比重的一种类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发展,必须要将消息类电视新闻信息编辑作为出发点。信息类的新闻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是信息接收的最主要源泉。消息类的电视新闻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及时性”,传统化的消息类新闻主要依靠主持人进行解说,除此之外,还会呈现一定的现成画面,然而,这样的形式已经不能再带给观众新鲜感,更无法吸引观众。因此,消息类的新闻编辑必须要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在过去的新闻编辑基础上,增加新闻的及时性,特别是对于重大的新闻,更是要抢占先机,及时全面的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让大众能够认可电视新闻。针对一些事件发展,要存在跟踪的调查发展,对于事件呈现要完整,将前因后果与联系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采取民意调查的方式来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强化新闻的引导性以及客观性。

(二)重视新闻编辑内容的多样化。

电视媒体工作者要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形势以及现象,立足于老百姓的需求,对于电视新闻节目进行创新化的发展,积极的进行电视栏目的自主创办。电视新闻可以根据社会大众一样的需求,分成不一样的新闻专栏,重视新闻内容的多样性。比如,时事政治类别的新闻要将当地的实际为编辑主线,让百姓能够通过电视节目来了解当地的发展以及实际情况,第一时间可以对当地的时事有最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依照社会大众对于社会时事的密切关注程度来进行新闻对话栏目的设计,将时事中的人物邀请到新闻节目中来,让大众与主人翁形成直接性的对话,吸引更多的观众。

(三)追求新闻编辑思路的多样化。

新闻编辑思路是新闻编辑工作的引导,更是起着直接性的影响效用。新闻编辑思路的多样化发展也会让新闻节目呈现出更多的色彩。比如,对于观众来说,最先接触到电视新闻节目的新闻标题,这也是能否吸引住观众的首要环节,更是影响收视率的一个比较大的要素。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要重视对于新闻标题的多样化编辑,要融入新意与亮点,抓住社会大众的注意力,吸引着他们继续关注新闻内容,可以将一些网络热词使用到标题中,展现新闻标题的魅力。这也是打破固化传统的新闻编辑模式的一大体现,让编辑思路更加多样化发展,转变工作思维,增加电视新闻的艺术感,提升新闻感染力。

三、总结。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电视新闻的发展,电视新闻的发展同时也会给予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无形助力。新媒体的新形势之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必须要朝着多样化的方式实现创新化的改变,给予观众更好的新闻体验,让观众不仅仅接受到更多更好的新闻,更是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注入无限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孟钰萌,弥建立。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特点的分析与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7,26(20):288。

[2]刘倩倩,申文宣。浅谈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j]。新闻研究导刊,2018,8(23):217。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二

2.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

3.不要羡慕别人比你过的好,他们假装的。(这是真的)。

4.现在的孩子洗头发不是为了干净,而是为了发型。

5.现在才明白,“算了”这两个字包含着很多失望。

6.读书有风险,入学需谨慎。

7.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

8.很多女孩都是得了韩红的病,没有韩红的命。

9.一日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说话会变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10.人要脸树要皮,电线杆子要水泥。

11.曾经拼命的想,现在拼命的忘。

12.就算再想哭,也要微笑的回你一句去你大爷的。

13.不要跟老子问东问西,百度比老子懂得多。

14.男人都是骗子,幸运的女人被一个男人骗一辈子,不幸的女人被很多男人骗一阵子。

15.孔子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子给你解决。

文档为doc格式。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三

使用汽轮机设备时,在对汽轮机设备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仪表,以确保汽轮机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工业生产中,为了保证汽轮机设备能够充分发挥功能,必须重视仪表的调试以及安装工作。本文详尽描述了在施工过程中,6000kw的汽轮机设备仪表的安装和监控。

1转子轴向位移测量。

在进行测量汽轮机轴位移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测量方法是电感式测量方法,对比传统的电容式测量方法,该方法的测量结果更为精确,测量过程更为稳定。该方法进行测量的思路是,凭借磁饱和稳压器、显示仪表、控制器以及变送器4个设备,其中,变送器所发挥的作用是,把转子位移机械的量转化为感应电压的变量,同时凭借控制器进行测量,并且将测量的部分显示给仪表,仪表所显示的值为轴向位移值,但是,如果轴向位移值的波动范围大于0.8mm或者小于0.88mm的时候,必须立即停止工作进行关机,防止烧瓦现象的发生,进一步确保轴向位移对汽轮机的实时监测工作。

2轴向位移变送器的安装。

安装轴向位移表的过程中,需要凭借千斤顶把汽轮机的转子移向固定的一侧,通过发电机的侧紧靠工作面或者推力瓦块的非工作面将转子的推力盘固定在汽轮机轴的承座上,然后再凭借变送器,将其安装在支架上,以确保汽轮机的轴中心和变送器的中心可以保持垂直的状态[1]。调整间隙,并且凭借塞尺测量转子凸缘以及变送器端头中间的铁芯之间所存在的间隙,如果间隙值不能够满足相应的要求,可以通过在轴承与支架之间垫片的添加进行调整,并且凭借钻铰定位,对已经调整的间隙数值进行销孔,从而达到可以全面对间隙进行调整的目的,通过磁性千分表进行相应数值的读取。在数字读取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千分表的安装位置为变送器的端头处,在接触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方向处于垂直方向,逆时针进行机械指示手轮转动的过程中,调整的螺丝和已经退出的螺丝顶杆必须紧靠,这样才能使得转子的凸缘和变送器的侧铁芯的位置才能紧靠,进一步锁紧螺钉,如果调整千分表的指数为零的时候,必须顺时针旋转手轮,进一步进行调整。因为变送器在调节的螺丝杠杆的推动作用下,会以弧形的状态进行移动,直至转子的凸缘和变送器的铁芯处于紧靠状态,才能重新将千分表进行调整至零位,逆时针旋转手轮,同时观察千分表,旋转至读数等于0.65。这时,就要对间隙值进行调整,用总的间隙值减去0.65mm,可以得到另外一个间隙值,然后调整千分表,当千分表的读数为零时,可以当作轴向位移的零位值,然后进一步调整手轮的机械指示,使其处于零位上。

3指示仪表校验和保护动作值整定。

3.1指示仪表的刻度。

顺时针转动手轮,可以进一步减小间隙,使得仪表的下限值等于千分表读数,全面彻底地调整控制器的电位器,旨在使得千分表读数和仪表指示值能够完全重合,逆时针进行转动手轮的旋转,使得间隙进一步加大,使得千分表读数和千分表指示值能够互相符合,然后,分别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手轮的旋转,确保千分表读数和指示值能够一一对应。

3.2汽轮机相应的膨胀测量。

启动汽轮机时,不论是运行工况发生变化还是停机的过程,都会因为温度发生变化,使得气缸和转子发生一定程度的热膨胀,但是这类热膨胀的程度并不一致,因为工况有所不同,所以膨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值,这个差值也被称为胀差,如果气缸的膨胀量小于转子的膨胀量,那么胀值为正值,如果气缸的膨胀量大于转子的膨胀量,那么胀值为负值。启动汽轮机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由热变冷,气缸因为受热会发生一定的热膨胀。气缸在发生膨胀的过程中,因为滑销系统的死点处于不同的位置,可以向低压的一侧或者高压的一侧进行伸长[2]。热子发生膨胀的过程中,因为热子会受到推力轴承一定的限制作用,伸长的方向只能侧向低压的一侧顺着轴向进行,因为转子的体积相对较小,而且转子会因为直接受到蒸汽的冲击,所以转子不管是温度的升高还是发生热膨胀的速度都会较快。然而气缸的体积相对比较大,不管是温度升高的速度还是热膨胀的速度都相对较慢,在气缸以及转子的热膨胀反应还未达到稳定之前,转子和气缸之间具有较大的胀差,这时的胀差为正值。在汽轮机停止运行工作的过程中,气缸进行冷却收缩的温度较转子冷却收缩的时间段,这时,气缸和转子之间的胀差较大,这时的胀差为负值。汽轮机如果增加了一定的负荷后,随着气缸和转子受热状态越来越稳定,热膨胀值也越来越饱和,气缸和转子之间的胀差也会越来越小,直到保持某个特定值不变。动静片和汽轮机轴封之间具有较小的轴向间隙,如果它们具有过大的胀差,这个胀差大于动静片和转子轴封之间的间隙,那么就会促使动静部件发生一定的摩擦,继而会造成机组剧烈的振动,导致机组发生损坏,甚至发生安全事故。所以,胀差如果达到一定的允许范围,应该立即发出信号,方便专业的人员发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机组安全的保护工作。

3.3汽轮机转速测量。

在汽轮机运行的过程中,汽轮机的运行速度通常是根据调速系统进行保持,如果发生事故,通常是因为汽轮机的运转速度严重超过了极限速度,这就使得汽轮机出现十分严重的损坏,所以,应该格外注意机组安全的保护。想要实现保护机组的安全,必须严格地、实时地监控汽轮机的转速,另外6000kw汽轮机的测量速度装置中需要设置超速保护装置,通常所应用的是磁性的转速传感器,在进行传感器探头的安装过程中,必须确保探头的位置位于齿轮的正对方,调整齿轮和测速的探头之间的间隙,保证间隙在1mm左右,在旋转轴的过程中,旋转必须带动齿轮进行,依据磁钢的磁路分布进行齿轮上的测速头的分布,在进行分布的过程中,线圈两端处产生电压的脉冲信号的过程中,必须依据电磁感应的原理进行。功率为6000kw的汽轮机在进行运行的过程中,通常凭借sqs书型的磁性转速传感器进行,这种类型的传感器具有很多优点,最主要的优点是,这类传感器不需要和外接电源进行连接,在信号输出的过程中,可以较为顺利地将较大的信号输出,这种类型的传感器所发出的信号也能和其具有的主要的干扰性进行匹配,可以显示出汽轮机的转速。

3.4汽轮机的测温测压。

不论是测温方式还是测压方式,都可以确保汽轮机的正常运行,温度和压力如果出现过高的现象,汽轮机就会自动将主汽阀进行关闭,使得汽轮机在停机检测并安装测温测压传感器的过程中,确保压力和温度可以满足一定的安装方式,如果在一根管道上同时进行压力和温度的安装,需要依据介质的方向将测压的装置放置在测温装置的前方,在进行压力取值的过程中,不可以在变径弯头的位置进行取压,使得测温的元件感温探头会逆着介质的方向进行插入。

4结语。

在对汽轮机各项参数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在正确的安装方式的前提下,进行精准的取点,汽轮机仪表安装的过程中,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失误操作,严格确保每一项工作参数的实际测量值足够精准,为确保汽轮机稳定的工作状态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了保证汽轮机可以充分的发挥作用,仪表的调试以及安装工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日后的工业生产做出贡献。

文档为doc格式。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四

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对日常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最大程度的使数学课堂高效化,是教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如何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结合教师自身的条件,让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结合网络资源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特点。它要求学生不再是简单地掌握基本的数学问题。它更加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本来就感觉枯燥乏味,再加上大量的习题作业,高深的考试试题,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这就导致了好多学生的成绩很不理想。而通过网络课程的教学手段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那些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变成了生动的文字声音和画面,学生带着兴趣去看去听,学习兴趣被大大的激发出来,在愉悦的情境下就能很快很好的掌握了知识。网络课程学习的运用使学习资源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甚至手机随时随地去学习,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每一个学生,不管贫富都有机会得到一流老师的指导,都可以及时得到最好、最新的模拟试题。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视频的声音画面演示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等获得信息,学到知识,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研究的情绪高涨,探索的兴趣浓厚,让学生普遍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由厌倦头疼变为感兴趣、被成绩所迫去学变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现代教育专家有一个共识:学生是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不是消极接受的机器,要使学生真正学到数学知识的精髓,必须让他们自己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把数学教学和培养自学能力结合起来进行。教师在进行网络课程资源教学时,主要作用就是指明方向,做好引路工作,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制定出来,其他的主要靠学生自己进行。比如在开始讲新的知识点时,把本章的'目标方向指给学生,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习那些内容,特点是什么,每一段学习结束后,又可以认真选择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程信息给学生作小结,让学生带着兴趣检验自己对本章内容掌握的程度。教师自己对于网络资源的认识和理解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和学生保持沟通和互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选出行之有效的网络资源内容和方法。教师在选择教学课程资源时应从学生出发,认真甄别选择,找到最适合学生的内容。在进行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深入思考,把获得的经验用于以后的教学。另外,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能很好的共同探索学习。这样教师就可以建设校园专题网站,学生通过此网站也可以互相交流、发表评论,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教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准备专题网的测试,在合作研究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非常好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在网上开设学习群、学习的平台等,让学生在群里或平台上交流学习,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三、认真探索研究信息技术,学习与创新网络教学。

信息技术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一种新型而高效的工具,也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很好的辅助工具,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中,有很多章节的内容和信息技术紧密关联。不管是从事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师还是刚刚毕业分配的教师,对于高中数学整合信息技术,都是新的知识领域的拓展,如何研究探索并且高效运用网络知识资源教学,有些茫然,就出现了照搬照抄,人云亦云的错误倾向,或者干脆知难而退,弃之不用。这些对于高中数学教学都是很不利的。只有不断探索研究、学习实践,数学创新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平台系统主要包括“几何画板”、“图形计算器”、“高中数学虚拟实验室”和连接互联网的校园网。任何一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高效的使用,都离不开实践操作的过程,遇到实际的问题。事实上,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也是我们数学老师加强数学思维的好机会,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学相长,就会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而网络知识资源的出现和普及就能及时弥补这些不足.它能把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网络进行使用,为学生提供了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教师积极使用网络课程资源教学,反复探索研究,从学生出发,选择有效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定会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萍.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引导[j].才智,2013(11)。

[2]徐相成.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数学创新性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2)。

[3]石永福.数学的信息化教学与网络利用及网络资源建设[j].数学教学研究,2009(12)。

作者:曹刘美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黄山中学。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五

由于学生本身的特点,目前本课堂教学一般可分为教师讲课和辅导学生练习两大方面。教师讲课一般是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必须听讲,不能进行其他操作,这种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环境的“一对多”广播操作来实现。教师讲课前,首先发一道广播命令,封锁所有学生的键盘,强制性地中断学生所做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操作,然后教师通过网络软件将自己屏幕上的信息实时地传递到各个学生机,这样学生机屏幕上的显示内容就与教师机同步。使用这种实时传递屏幕的方法,可同时满足实时性和强制性的要求,很方便教师授课。多媒体教学网络应用于广播教学,不仅能实现学生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还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从而实现了“一对多”的教学模式。

二、利用网络电子教室进行远程辅导,实现“一对一”教学。

教师辅导学生则是“一对一”的教学过程,它不但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向教师提出问题、而且要求教师能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学习内容,并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提供意见,这种“一对一”的教学过程在网络中可通过“远程辅导”的'操作来实现。教师可以在教师机上随时“摇控”学生机,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碰到问题,可以随时摇控操作学生电脑,学生在自己的屏幕上就能看见教师的操作。如碰到某些有讨论必要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操作过程转播给全体学生看,以便让大家对这一问题加深印象,便于掌握。

三、网络电子教室与传统单机机房教学的比较。

在传统的单机机房环境下教学时,教师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再上机熟悉操作环境,最后是应用操作。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上机实习时理论课的内容已经遗忘不少。必然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实习课容易成为“放羊”课,有兴趣的学生吃不足,没兴趣的学生学不会。而网络电子教室中的屏幕广播功能,给交互式学习创造了条件,使教学效果能及时的反馈,及时评价。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揭示学习目标,以教与学结合,演示与实习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能力,以师生互动、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协作加深理解,取长补短。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能给学生操作的机会,能当堂巩固学习成果,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索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发散思维能力。网络电子教室的教学传递是双向的,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而传统单机机房教学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六

理念创新是指电视新闻策划者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上要有创新精神,并将这种创新精神运用到新闻策划中,寻求电视新闻的新角度和新思想。电视新闻策划者应该抛弃固有的观念,从全局出发,在一定高度上分析和研究已掌握的新闻事实和新闻信息,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策划方案,加强电视新闻报道的传播和效果。策划者理念创新就要求电视新闻策划人员的专业素养、创新思维和团队能力等都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停进步,从各个方面提升综合能力,进而提升策划团队的创新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为电视新闻策划出更多更好的方案。与此同时,在策划的时候保证集体研究的制度化策划也是创新理念的有效方式,在集体研究中抓住重点和切入中心,共同讨论并商议出最终的策划方案,既强化了组织纪律性,又能加强电视新闻栏目团队的合作性和保证新闻策划的创新性。

如果说策划理念创新是电视新闻策划创新的基础,那幺内容的创新就是支撑理念创新的根据。在电视新闻制作的实践中,很多新闻策划在议题的时候容易得到肯定和关注,但是往往由于新鲜素材的缺失和人力物力的缺乏而被迫夭折。因此,在电视新闻的策划中,策划者应该深入生活,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具有时效性、突发性和新颖性的新闻素材。泛泛的电视新闻报道随处可见,知识简单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往往容易被受众遗忘。策划者如果能够深入地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和联系,用联系和发展的哲学眼光将受众的需求深究到底,就能满足受众对于新闻更深层次的心理期待。这也是学术界所倡导的新闻不要有平民意识,用老百姓的眼光去看问题和做新闻,永远不要忽视了人作为新闻主角的`关键性。

电视新闻策划形式也需要创新,这不仅需要心理学角度的诱导,更需要从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角度来分析。电视新闻策划和电视新闻的内容是处在相辅相成的关系链条之中,所以电视新闻形式的创新才能给电视新闻内容带来新鲜的活力和推动力。在电视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新闻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数量并不一定呈正比关系,而电视新闻报道的数量和效果也不一定呈正比关系,甚至有时候过多的信息量会导致一些重要信息和有效信息的埋没。只有通过电视新闻策划者和采编记者的通力协作和默契配合,才能将电视新闻策划和新闻信息进行有机组合,实现新闻策划的最佳效果。

电视新闻策划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自主性和广阔的创意空间,同时,也必须紧跟着时代的脉搏进行相应的创新。但是电视新闻策划的创新不能任意发挥,需要在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之上,对策划理念、新闻内容和策划形式作出有侧重有层次地创新,这样才能将鲜活而有深度的电视新闻报道呈现在受众面前,才能推动电视新闻节目健康持久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宇,电视新闻的重要筹码――新闻策划[j],采写编,2010。

[2]刘汉勇,略谈电视新闻策划[j],青年记者,2009。

[3]楼敬东,电视新闻策划应该把握的几个“度”[j],声屏世界,2002。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七

在执业药师临考前,很多考生都会找大量的模拟题或历年真题来做,而不少考生在选择模拟题的时候有一定的盲目性,只要是练习题就拿来做,这样,不但浪费时间,对考试没有太大帮助,还起到相反的作用,由于学习没有太大进展,增加了考生的心理负担,产生考前焦虑。所以,做模拟题一定要有针对性,找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来做,这样通过做题对知识点做进一步巩固。

一、做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一道好的练习题不仅能让我们巩固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道题的思考及掌握解题的方法及思路,我们也能联想到类似的题型及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已达到举一反三、提高解题效率的最终目的。

二、做题不是在“做题”而是记忆知识点。

好多考生在做习题时都有一个弊病就是:背题,这种做题方式最后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

备考资料。

建议考生做题一定不能背题,做题时应通过题干和选项中来展开知识点复习。其实做题只是对所学知识的检验和巩固,如果在做题过程中你想不起此处的知识点那就赶紧拿出教材将这部分的知识点看一遍,保证在考试时对此知识点有印象。千万切记,遇到做错的或不懂的题一定要搞懂搞透,要把漏洞堵住。

三、历年真题要适量。

做练习题时要尽量选择高质量的习题,至少应保证是根据新教材编写的习题。重做历年考试真题不是不可以,但要注意,因为教材的变化,以前考题的标准答案并不一定适合现在的考试。

四、不纠结偏题、怪题。

我们在做练习题时要注意,一些偏题、怪题可以不用下太大工夫,每年考卷难度较大的考题不超过卷面的10%,加之个别科目复习本身就很费时间,倒不如腾出时间和精力把其他科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当然考生在做模拟题时,尽可能的按照考场的形式做,我们在平时模拟考场等考试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因为是考场而胆怯紧张了。对于练习题的问题,如果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试题,不知道该做哪些,大家可以从网上选择一些合适的在线模拟评测系统。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八

对于传统法学理论来讲,环境法所体现出的多方面特殊性,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改变人类主体思维。

在传统法学理论中,构建任何法律法规体系时,都会将主体和客体加以明确区分,通常情况下,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主体是作为承担者存在的,而客体的身份则是指向的对象。在近现代科学研究过程中,基本是以“主、客二分法”作为范式的,“人、物二分”方法的适用性是其一显著特点。在这种方法中,认为人和物分别是作为主体和客体存在的,人具有法律主体地位,在享有合法权利的同时也需自觉履行义务,而物的形成和决定都取决于人。在传统法学理论中,界定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时,便是采用的“人、物二分”法,个体或组织享有法律权利并承担法律义务时,在法律关系中为主体,而指向、影响或者作用的对象,便是法律关系中的客体。[4]如果仍然以传统法律理论范式来构建环境法,其中的主体必然是人类,动物、植物等各种自然因素,都将成为客体。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现行法律法规难以起到强有力的约束和规范作用,无法从根本上改善环境污染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法律理论,改变人类主体思维,不再将自然因素仅仅作为客体身份,提高其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以欧洲绿党为例,便是探索法律关系中新的主体思维的先驱者,并且使得欧洲政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专家及学者也在该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以保护动物、植物等自然因素的法律权利,以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例,很多学者便站在太阳岛、松花江、鲟鳇鱼等自然物的角度,通过法律渠道帮助其进行维权,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总之,在环境法兴起和完善过程中,人类法律主体的改变是必然趋势,超越了原有的主体界限,而这无疑是对传统法律理论提出的挑战。

2.2打破国家之间界限。

通常情况下,法律法规都是针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而言的,适用范围有着国别的划分,在传统法学理论中,国际法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法规。而环境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国家或者地区,是全世界都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无论是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耗量,还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都与各国及各地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并不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事务,只有从国际角度进行考虑,才能实现较为理想的环境保护效果。所以,在推进环境法发展过程中,应具备全球性视野,改变传统法学理论中单一国家或地区的空间思维,打破国家之间的界限。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过程中,在协调各国及各地区之间的法律关系时,都会用到国际环境法,具有显著的跨国性和全球性特点,并且任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环境法时,也需要将国际环境法中的条例条规考虑在内,确保环境法具有良好的协调性。[5]对传统法学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关注一国之事,而在构建环境法学理论体系时,必须转变这种思想,将世界各国作为一个共同体,打破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另外,环境法所体现出的超越国别界限的特点,也使得世界各国所制定的环境法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基本都是立足于国家实情,并以国际环境法作为参照的。比如,为了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便成立了专门的联合国大会组织,进而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起来,打破国别界限壁垒,为改善和保护环境共同出谋划策。

2.3树立长远发展目光。

无论是民法还是刑法,或者其他传统的法律法规,都是从当下事件进行考虑分析的,制定法律法规的初衷和目的,往往是为了解决当代人或者眼前的问题,即便在立法时具备前瞻性目光,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一般也都是服务于当前利益的,几乎没有将未来发展考虑在内。而环境法不同于民法、刑法等传统法律法规,立法的.出发点是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不仅要通过环境法来服务于当下利益,而且还要从长远角度进行分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代价,以便为后代提供更好的生存和生活空间。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与践行,便充分体现除了环境保护中的长远意识,构建环境法时只顾眼前利益是远远不够的,在满足当代人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还不能危害到后代人的发展需求,立法时,需要将当代人及后代子孙都考虑在内,打破代际之间的隔阂,这种理念与传统法学理论存在较大差异,必须重新从时间维度展开分析,树立长远发展目光,才能延续人类的基因,在地球上繁衍不息,而这也对传统法律理论提出了挑战。

3应对环境法所带来的挑战时的困难。

面对环境法所带来的多种挑战,从传统法学理论视角下构建并完善环境法学体系,无疑将会遇到较大困难和阻碍。首先,要想真正改变法律主体,超越人类界限,便要求人类能够关心自然界生物,将其放置到与自身平等的地位看待。[6]虽然孟子很早便提出了“不忍人之心”,但是人类所表现出的同情心,大多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通过换位思考来切实感受他人的体会。在构建环境法时,需要扩大我们人类的同情心范围,将其延伸至动物、植物等自然物身上,不仅要充分认识到自然主体的价值,而且还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其角度进行考虑,领悟环境受到破坏、资源逐渐枯竭时的悲痛,这是现阶段大多数人无法达到的一种境界。与传统法学理论相比,在环境法中打破了传统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界限。但是,就当前国际形势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差异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的,这是由所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民族主义是不会消失的,以此作为基础建立的国家也是无法消融的,所以在制定环境法时,出发点无疑还是自己的国家。而环境问题属于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面对,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在保护环境方面会达成一致。但是,共同意识的形成难以持久,国家意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世界各国人民并未真正团结起来,所能发挥出的力量比较有限,国别之间的界限仍然是比较明显的,严重阻碍了环境法在各国之间的通行。这也是在传统法学理论下,推进环境法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困难。[7]传统法学理论认为,法律具有强制性的约束作用,这是世界各国法律法规所表现出的一个显著特征,而类似于国际环境法的这种“法律”,在世界范围内统一其价值,与传统法律法规特征是不相符的。当法律法规不再具备强制性的约束力、打破国别界限时,是否还具有法律效应,这是在构建环境法学理论体系时必须正视的问题。现阶段学术界关于软法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软法的本质属于行为规则,虽然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但是却有着实际效力,不少学者都认为,以软法来确定环境法的法律地位是可行的。但是,这种做法很难合理的承担法律后果,如果某一个国家不遵守环境法,则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往往需要由其他国家甚至是全世界共同承担,从这方面来看,以软法来支持国际环境法的法律性,是有着较大难度的。

4结束语。

环境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大难题,仅仅依靠道德规范或者人们的自觉意识,是很难实现较为理想的环境保护效果的,构建并完善环境法学理论体系势在必行。与民法、刑法等传统法律法规相比,环境法有着自身特殊性,并且对传统法学理论带来了较大挑战。只有加大这一方面的研究力度,继承和超越传统法学理论,重构和完善环境法学理论体系,促进其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进而才能使环境法的革命走的更远,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九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叙事性文学作品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绝大多数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蕴涵着丰厚的人文精神,是用以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师一直都比较重视探索这些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其中,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教学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段。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影视作品把单一的语言材料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图像,以鲜活、生动的形象和场景直接冲击观众的各个感官,面对众多又芜杂的信息,学生很容易听凭自己的兴趣,跟着感觉走。所以,教师在引入影视资源时,要妥善处理好观看影片和课堂教学的关系,使影视材料能够为文本阅读服务,使影视资源能够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首先,要选择优秀的影视资料。

一般情况下,在教学中引入影视作品是为学生阅读文本服务的,因此不能选用改编过大或“戏说”之类的作品,而要选择比较忠实于原著的优秀资料,如潘虹主演的《杜十娘》、秦怡主演的《祝福》、秦怡与孙道临主演的《雷雨》、英若诚等人主演的《茶馆》等。艺术家们演技精湛,作品内容忠实于原著,观看这样的作品效果较好。当然,如果是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如进行研究性学习,则不妨采用各种不同的版本,扩大学生视野,便于学生研究。

其次,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观看影视资料。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对外来信息的注意和加工活动首先受到目标和要求的制约。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教师的导向和控制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仍是决定性因素,教师应该通过明确学习的目标来调控学生观看影视资料的注意力,把观看影视资料的过程纳入“有效教学”的行为。例如观看电影《祝福》时,学生很自然地关注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变化和发展,关注小说的故事情节当然没错,但是,是什么造成了人物的不幸呢?是环境。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生活场所,也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典型环境的描写对于塑造人物、渲染氛围、揭示主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都特别重视刻画“鲁镇”这一典型环境。

电影在环境刻画方面显得更加直观形象,戏中一再渲染祝福时“四叔”家忙碌的情景,丰盛的祭品,隆重的场面,肃穆的气氛,虔诚的动作,尤其是通过特写镜头表现“四叔”脸色的庄重和俨然。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场面,思考祥林嫂生活的环境跟她苦难命运的关系,也就能够理解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了。

再次,要做好观看过程中的点拨、指导。

在学生观看影视资料时,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随地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讲解,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相关的内容。例如,在电影《杜十娘》中有这样的情节:杜十娘和李甲成婚后乘船南下苏杭,在船上,杜十娘抚摸着睡着了的李甲,非常满足、非常动情地说:“你是我的丈夫,我的丈夫。”这是小说文本中没有的内容,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改编,潘虹的表演也非常真切。但学生不仅没有被感动,反而发出了笑声,觉得很肉麻,不好意思。对此,我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透过这一情节更深刻地理解了杜十娘这一人物形象。这一情节突出了杜十娘不同于一般烟花女子的地方,表现了她的.志向和追求。可以看出她追求的不是一夕的欢笑,而是真正的婚姻,追求的是平等的夫妻权利和心心相印的人间真情,也就是说,她追求的是做人的资格。当她历经波折,得以和李甲成亲,离开烟花之地后,她自以为理想实现了,此时的杜十娘如重获新生一样,她对李甲满怀深情,对未来充满幸福的憧憬,她的一句“你是我的丈夫”正是她此时内心思想感情的真实表露。经过讲解,学生茅塞顿开,神情也变得严肃认真了,对人物的思想、性格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最后,要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鉴赏。

大多数影视作品都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改编,引导学生对两者的差异进行比较,既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例如,教学《宝玉挨打》时,我安排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中相关的片段。我们发现,在宝钗探望宝玉这个情节上,有一个细节与小说的描写不同。小说中,宝钗看到宝玉被打得厉害,不觉动情地说:“……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忙又咽住,红了脸,低头不语了。而在电视剧中,后面省略的话却被补上了。这一改动好不好?我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红楼梦》中描述宝钗的其他内容,并进行讨论。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的改动不切合宝钗这个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她是封建正统思想培养出来的一个大家闺秀,再加上她城府很深,为人处事落落大方,言谈举止雍容闲雅,一直恪守“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视”的古训。宝玉被打,她心疼,但不像黛玉一样只有哭,而是带着药物来探望宝玉,显得大方得体。当看到宝玉确实伤得厉害,不禁真情毕露,但端庄自持的她立即意识到了,及时收口,所以小说中的描写才切合宝钗节制、稳重的思想性格。通过讨论鉴赏,学生对小说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细节描写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然,要了解名著的历史价值和审美意义,要真正从名著中汲取营养,只看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时代的间隔,再加上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不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引进影视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少讲、精讲,以指导性、启发性的讲解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引领学生走进文学殿堂,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十

如何解释这一对矛盾―――。

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也与不少有识之士共同探讨了这一话题。发现,这一矛盾产生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家在研究问题时把互联网与网络经济等同起来了,认为互联网就是网络经济,网络经济就是互联网。所以认为只要是互联网发展迅猛就应该网络经济火爆;反之,当前网络经济一直在低谷徘徊,中国互联网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这在逻辑上其实是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互联网不等于网络经济―――。

应用是互联网与网络经济之间的`接口。

那么,互联网与网络经济这一对常用词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定义。互联网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基于tcp/ip协议基础上的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其二是指互联网技术。我们通常所讲的和本文所指的显然是第一个定义。网络经济也有两个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网络经济是指基于互联网的经济活动,如网络企业、电子商务(不包括基于电子数据交换即edi的电子商务),以及网络投资、网络消费等其他网上经济活动。这是从1993年开始互联网应用于商务活动后蓬勃发展起来的。广义的网络经济是指以信息网络(主要是互联网但不限于互联网,如内联网、外联网等)为基础或平台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应用为特征的、信息与知识起重大作用的经济活动。因此,它还包括非互联网的网络经济活动,脱网的但与信息网络有关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因受信息革命影响而正在变化中的传统经济活动,如“e”(即电子化)转型中的传统企业的经济活动。本文所指和一般所说的网络经济主要是指狭义的定义。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一般来说,互联网越发达,网络经济的基础条件越好,发展就会越快。反之则相反。但这又不是绝对的,两者之间又有本质的区别,互联网主要是指网络,而网络经济的核心是经济,互联网只是网络经济的手段和基础条件,两者并非互为正比关系。

什么时候互联网可以转化为网络经济?核心是应用。当互联网切切实实地应用到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时候,它就转化为网络经济了。应用是互联网与网络经济之间的接口。缺乏应用,互联网就犹如空中楼阁,镜花水月,难以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

重要的转折关头―――。

认清了互联网与网络经济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不难解开这一对矛盾:为什么一方面是中国互联网的持续高速发展,而另一方面却是网络经济的长久低迷?关键是缺乏应用。

[1][2]。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十一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工作,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班主任德育工作将成为当今时代给我们提出的重要课题。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及行为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待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更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是学生精神家园的守护者、人生道路上的引导者。我们教育工作者,素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在新形势下教书重要,育人更重要。因此,班主任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当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其成因。

1.当前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德育队伍水平不高。目前,德育工作队伍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班主任工作队伍思想不稳定,信心不足,对德育工作的价值认识不够,没有把德育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学生工作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工作效果达不到要求等。

德育途径和手段单一。在德育工作中,往往存在着只注重课堂教学的作用,而忽视隐性课程在德育中的特殊作用的现象。在实际德育工作中,往往对隐性课程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灌输轻行为养成;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现象仍然存在。从而使德育手段和途径陈旧、单一。

2.当前班主任德育工作问题的成因。

学生原因。许多学生获得的信息,并不完全来源于课堂,而是来源于大众传播媒体,但学生已形成的.基本观点以及仅有的生活经验,并不具备处理众多信息的本领,特别是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太少,这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贫血病”。

家庭原因。现在的青少年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家庭忽视了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奖惩也是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班主任不仅在德育和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占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学校原因。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特点、规律研究不够深入。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灌输轻行为养成;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现象仍然存在。德育工作缺乏保障机制和队伍激励机制,往往是领导重视就红红火火,领导不重视就是冷冷清清。

社会原因。市场经济下,青少年对金钱、义利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过于讲究实惠功利。大众媒体、网络等都对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也产生着负面影响。这一社会大环境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了教育实践中德育不到位、不落实的现象。

三、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基本策略。

笔者针对上述对目前班主任德育工作概况所做的粗浅分析,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现有针对性地提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基本策略。

1.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

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从两方面开展,一是利用班会,从小的事情,身边的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以狠抓学风为关键手段。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正是由于智育目标与德性目标的分解,使得德育处负责的德性目标和开展的德育活动因为缺少学科教学的载体而显得空洞和抽象,收效甚微;使得由政教处负责的知识目标由于缺少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而陷入功利与痛苦的沼泽。因此,班主任就应该狠抓学风。

3.突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受生理、心理因素及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学业负担等影响,不少学生会产生焦虑、冷漠、恐惧、猜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并动员他们积极参学校、学生会、共青团等组织的文体活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丰义观念和荣誉感,使学生树立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

4.创建良性互动的育人环境。

任何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班主任不但要和各科教师密切配合,时刻不忘把德育与传授科学文化相结合,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德育的主阵地,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班上要经常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社会实践,以使德育渗透到生活中,而且要优化育人环境,让他们快乐成长。

5.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网络。

不断完成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等途径加强教育宣传,使每一个学生家长均能明白家庭教育的社会教育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明白“一子不教,终身无靠”的道理,促使他们平常多关心孩子,加强学生的校外管理。

6.关注学生主体的德育需要。

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调查学生的需要,从而制订德育的内容和方式,创造实践、服务,即让学生以“活动组织者”和“主动实践者”的角色参与到学校生活与社区生活中去,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学生的内在道德要求外显出来。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十二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贯彻落实节能环保理念,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如何从法律层面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是当前法学界研究的热点。环境法的兴起和不断完善,对传统法学理论来讲是一次巨大挑战,同时也推动了法学理论的发展,对加快我国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及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于环境法的特殊性,分析了其对传统法学理论的挑战,指出了应对挑战时遇到的困难,希望有所借鉴和启示。

1环境法的特殊性。

与传统法律法规相比,环境法有着自身显著特点,其特殊性主要包括超时空性、不对等性、非绝对性、并生性及积极性五点。

1.1超时空性。

环境保护及治理,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将其作为一项长久性、持续性工作,进而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立法过程中,便引入了时间维度,进行法律考量时,需要考虑到后代人的利益。而在传统法学理论中,都是从当前所处情形进行考虑的,在构建环境法体系中,基于长远意识所体现出的超时空性,便会与传统法学理论存在一定差异,当代人需要承担环境法律义务,才能确保后代人的环境法律权益。

1.2不对等性。

分析环境法中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等的,在时间、范围、素、强度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不同。其中,所享有的环境权利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而需要承担的环境义务则表现出局部性特点,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等的。在传统法学理论中,强调法律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守恒,但是在环境法中,两者的总量虽然保持一致,但是具体到某一主体、地区或者时间段时,则权利和义务总量便会出现一定的出入。[1]因为关于后代人的权利,无法具体体现在当代,仍处于一种假设和拟定状态,所以整体来讲,环境法中的义务是多于权利的。

1.3非绝对性。

环境法的非绝对性主要表现在义务方面。在传统法学理论中,一般性义务是无法豁免的,要求人们必须承担义务,具有绝对性特点。而对于环境法来讲,无论是从自然角度分析,还是基于人类的行为习惯,都难以确保环境义务履行的绝对性。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开展的一系列生产活动,必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所以,从法律层面来讲,现实中是无法绝对履行环境义务的。[2]同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需要通过环境标准、排污许可、资源利用许可等方法,利用制定法或者习惯法,在一定范围内豁免部分环境义务。

1.4并生性。

关于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在传统法学理论中,认为获得方式包括自身及他人履行义务两种途径,权利和义务之间分别存在相合和分离系,通常都是存在于不同主体上,存在同一主体上的情况比较少见,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在研究时,一般是将两者完全分离的。而对于环境法来讲,要想完全实现环境权利,则权利主体和其他主体均需要履行相同的环境义务,环境法律权利和义务是并生存在的,如果不符合其中一特点,则不能按照环境法规定进行处置。

1.5积极性。

环境法所具有的积极性特点,也是就法律义务而言的。以传统法学理论为指导,构建法律法规体系时,所规定的需履行的义务包括消极义务和积极义务。而对于环境法来讲,基于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必然会因影响到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消极义务的存在感便会较弱,所涉及到的需要履行的义务,基本都是积极义务存在的,如改善环境、减少排污等,其中的法律义务条款多用“应当”等词语来设立。[3]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法义务条款所表现出的积极性特点,并不意味着消极义务是不存在或者无意义的,仅仅是对环境法律义务面貌的真实反映。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十三

民事权利不同于法律权利,法律权利比较死板,而民事权利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民事权利的规定与时代也有着重要的联系。互联网的发展对时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民事权利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互联网使民事权利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最显著的影响就是扩大了民事权利体系的范围。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储存库,为人们带来的大量的信息,人们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信息专用库权。信息开发者和信息提供者应该享有相应的权利,因为信息也是有专利的产品,很多的信息会对其他人产生一些帮助和有力的影响,提供信息的人应该享有信息专用库权。一些人可能会通过互联网散播不实的谣言,甚至对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需要散播不良信息的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可以由民法对其进行责任追究。民法还增加了个人资料、作品以及录音作品的控制权,这样的情况证明了我国民法扩大了一定的范围,对于人权的管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有效的保护了公民的个人利益。一个人的作品应该是归自己所有,任何人在不经过本人同意的前提下盗用其作品都属于违反了我国民法的相关规定,这项规定有效的维护了人权,更多的人有动力发表新的作品,促进了公民的进步。网络新技术扩大了民事体系权利的范围,为人们带来的积极的影响,让人们享受到更多的权利。

1.2造成了民事权利之间的冲突。

互联网虽然扩大了民事权利体系的范围,但是由于互联网发展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民法理论中的应用也不够完善,造成了很多民事权利之间的冲突,对人们带来了负面影响。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新民法在制定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民法注重维护人们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因此很多人或者集体的权利产生冲突是必然的。例如版权人的版权与企业的正当使用权发生了冲突,个人的隐私与相关部门的正常使用发生了冲突,这些事互联网在民法中的应用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们对其进行一定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改进互联网的运用。

2互联网对现行民商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范畴的影响。

2.1扩大了民商法的调整对象。

互联网使相对来说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来源,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各个行业的人如果想要对某一方面的事物有深入的了解都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互联网还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方便,不管人们像个多远都可以进行交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捷。互联网与信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互联网就是一个传递信息的介质,将人们需要的信息传送到人们的生活中来。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运用互联网的时候也会发生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妥善的解决,于是民法就将互联网时代的一些问题纳入了管理范围内,例如个人资料控制权,作品专利权,这些虽然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但是这些权利对人们的精神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具有很大的作用,民法也应该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使得民法更加人性化和时代化。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民法也应该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而有所调整,这是民法进步的标志。但是在我国的民法中,对于个人版权和作品专利权等关于互联网带来的权利还没有做出明文的规定,在解决这一类纠纷的时候还是有些力不从心,这是互联网的不足之处,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明文政策,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护人权。民法在适应互联网的过程中扩大了民商法的调整对象,让人们有法可依。

2.2互联网对现行民法范畴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为人民带来了一个三维世界,人们在现实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来回穿梭,互联网包括资料库,资料库不是实际的物体,但是它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人们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因此与域名专用权等权利被纳入了民法的范畴。互联网中的资料库是存在于一个虚拟的空间,而我国传统的资料库是纸质的,因此,在民法的管理中,纸质的资料与互联网中资料库的管理具有很大的难度。互联网对现行民法的范畴有利有弊,任何一个信息产物在进入社会中都会显示出它的不足,只要人们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不断改善我国的民法在互联网时代的应用,就会使民法越来越完善。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十四

随着2013年双11当天,以天猫、京东、苏宁、易迅为代表的中国电商企业的网上商城上三百亿销售额的诞生,电子商务已然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它极大促进了物流业、广告业、金融业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行业和传统销售行业的改革和进步,创新性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概念,同时也提升了人们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认识,以及促进了信息安全技术的进步。

概括讲,网上商城是以数据化信息的表现方式,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管理买卖实物与非实物商品的全过程。人们参与网上商城的过程,实质就是使用一套根据行业特点定制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使人们能对商品、销售、服务、质量进行信息跟踪管理,对商品进销存的全过程进行信息管理,对第三方货物配送流程中的安全、赔偿、信用支付提出的信用信息进行管理,对因信息泄露、恶意攻击、安全漏洞等而引发的信息安全进行系统安全管理。

一套有价值的系统稳定可靠的简单易用的网上商城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是支撑电子商务业务开展的基础,因而在互联网金融概念火热的今天,重新审视网上商城的发展对传统信息管理系统提出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信息管理系统(ims)在电商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挑战。

2.1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多样的`网上商城的要求。

信息管理系统ims(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是一个专门应用于管理的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imsdb)和事务管理系统(imstm)。早期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对企业内部的知识数据管理,人员信息管理等进行服务,都有着固定的框架设计结构和固定的支撑功能,基本上都分为:用户管理,主题和内容管理,菜单管理,权限与内容及用户关系的管理,日志管理,事物管理。面对简单或者小微企业的日常信息管理,基本足够。

但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早期的网上商城及其信息管理系统得到了发展与延伸,它成为了企业和外部客户进行信息共享、交流、提供咨询服务的平台,可以看做为企业对外部信息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统。而随着电子商务形态的出现与飞速发展后,网上商城对信息管理系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需要有统一的设计和规划,在一套系统中完成众多事物信息数据的交叉管理:一方面需要实现对商品本身的进销存的信息管理,一方面需要实现买家在网上商城中重要操作行为管理和支付管理,一方面需要帮助卖家对其管理销售商品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客户信息形成数据化产品从而加以管理分析。

2.2已开设网上商城的电商企业已有的组织架构对信息管理系统提出要求。

在新时期基本来说网上商城,已不再是单纯的一个简单站点或者电子商店,也不在是一个单一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以这样一个商贸公司为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的2012至2013年之前,它的电商与线下门店面基本都是独立的部门,分别完成销售工作和管理销售信息。换种说法,这种组织结构是基于pc端网上商城与线下店铺的,他们的公司在组织结构上是一家,但在信息和数据层次上却是分开的两套流程,销售信息数据只是简单的或者根本没有进行共享。但随着网上商城在移动互联和移动支付的大背景下的繁荣,pc端电商与线下门店之间开始可以无缝连接:门店微信、二维码扫描、公司微营销等等,都需要能直接接驳和管理客户的各类信息数据。因此商贸公司需要一套新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打破已有组织结构体系下的泾渭分明的数据管理模式,融合统一线下店、销售渠道,pc端,将信息流、物流统筹等由信息中心通过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协调销售完成。

显然上文提到的有类似需求的商贸公司是目前存在的典型的网上商城系统的使用者,也是信息系统使用者中的主要产品需求方,也是愿意支付成本去开发并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客户源。同时,每个商贸公司所属的行业体系不同,则其各自的组织结构必然各不相同,根据行业体系的需求必然多种多样,他们的确可以使用已有的电商平台提供的有固定模式和结构的网上商城及其信息管理系统,如天猫、京东等交易平台为商家提供的销售管理信息系统,但显然公共的模块和功能早已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在实际业务中他们更需要一套额外定制的、适合自身组织结构形态的、具有保密级别的,安全的管理信息系统去接驳和管理企业已有的和即将来自不同渠道平台的各类形态的数据源信息。

2.3网上商城需要信息管理系统成为提供实现o2o的有力工具。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商品的中间环节更少,成本更透明,因此高流动性、时间间隔更小的数据对网上商城背后的企业管理者十分重要。

网上商城背后的商家,需要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打破以往线上卖库存线下买新品、线上线下会员信息不同步的格局,打通以往货品信息流、资金信息流断档的局面,获取更高的活跃度数据。企业需要对线上商城和线下店铺产生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进行专业分析,需要获取新鲜的第一手信息数据源,因而一套能够融合公司级别erp系统和真正实现o2o概念的信息管理系统呼之欲出,企业需要以互联网的方式催化和激活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和用户信息数据信息,那么一套高性能高效率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是做好这些信息数据分析的基础建设关键工具。

2.4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支持移动支付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多个第三方平台。

先听听来自企业的现时声音:“以前,大部分服装公司线上线下商品是割裂的状态,由不同的仓储发货。未来,不管是线上电商、线下店面还是手机端,都将是统一的一盘货,不再是分割的物流体系。”歌莉娅电子商务运营总监黄鑫[1]。

这其中包含了几个典型的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新需求:首先,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给买卖双方都提供可供追索查询的物流,他必须是实时同步的。这就要求来自第三方的物流管理系统,在货物传统过程中到达每个节点的时候,需要对网上商城所属的信息管理系统实时实现数据流推送。再者,当信息管理系统接收到来自第三方的物流信息数据时,一方面它需要帮助企业接收并记录物流数据,另一方面,他需要向pc端,或者手机客户端推送一条使用者所需的关于物流信息的个性化数据。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成为这样一个具备处理各外界第三方平台推送信息的融合中枢。

3信息管理系统在互联网网上商城的环境下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3.1通过一个账户密码,管理多个平台账户。

若要对完全独立的多套系统里的多个大数据进行统一分析应用,首先应打通用户权限,通过一套账户密码来实现同时登录并使用多个管理平台数据,在此基础上使用者才能进行真正的数据使用和有效的需求分析。

在这个方面,“平安一账通”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模式。它打通了平安旗下保险、银行、投资等板块的用户信息,通过积分消费服务“万里通”的配合,一方面提高了用户活跃度,另一方面在这一基础上,用户的习惯和需求得以通过数据更精准的描述[2]。从而管理者能够第一时间,从多个平台获取第一手数据,帮助企业设计和改进自身产品,通过用户导向提升产品使用活跃度,进而产生效益。

3.2统一第三方公共平台的开放接口,使网上商城、信息管理系统、金融有效融合。

一方面,需要第三方的公共平台给有使用数据需求的所有网上商城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一套统一公用的接口并进行实施维护,接口主要有这几类:银行支付网关相关接口、用户信息及账号密码验证相关接口、物流信息查询相关接口,公共服务类数据查询接口,日志服务查询接口,针对各个平台的安全监测接口。

另一方面,支撑网上商城的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根据自身系统结构,封装调用第三方的公共平台提供的公用接口,从而来支撑自身的数据应用。同时也需要通过处理这些信息数据,将分析结果推送给应用方。

在此方面,银行推出的第三方支付公用接口通过“一网通”已经成功支撑了淘宝、京东等网上商城的金融交易,这是三者迈向融合的重要一步。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要利用这些第三方平台的应用为前台的网上商城服务,也需要分析这些交易数据的背后产生的用户行为和特征,从而生成可供使用的新数据化信息,提供给管理者使用。

3.3把握屏幕互动趋势,挖掘云端互动模式。

十多年前,人们的购物行为从传统的线下购物,适应并发展成之为常态的线上购物;现在,人们的购物行为又开始从固定的pc端转向移动互联。2013年智能设备火了,pc、平板、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等各类互联网移动智能硬件瞬时间已经像冰箱洗衣机一样成了人们的基本生活电器。可以预见2014,智能设备只会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日常使用。

各类智能硬件通过类似ifttt这样的云平台完成互联互通,那么各大网上商城的信息管理系统,应充分认识并把握住当今屏幕互动的趋势,深入“万物互联”,充分利用云存储和云数据。在此方面,2014年各大互联网巨头如百度、360、小米、京东等已经加快了对智能硬件的投资、并购、自主研发的步伐[3]。那么各大网上商城,应加快自身信息管理系统对布局和获取即将推出的智能硬件对应的app应用开发,充分挖掘和利用云端互动模式下的信息数据。

4结语。

当今是移动互联的时代,网上商城的使用者们需要综合应用各独立行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大数据,跨平台共享数据。因而网上商城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必将比传统商业销售模式拥有更优势的客户资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利润空间,在未来异军突起。

参考文献:

[1]王可心.服装行业如何运作o2o底层变革的?.腾讯网,2014.01.20.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十五

共享可能是当前最受关注的名词,共享就是打破狭隘的自我空间,分享智慧,共同受益,并且当今互联网的普遍发展和利用,就更能为共享提供支持和保障,让共享成为一种精神了。所以,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抱残守缺,也应该敞开自己的胸襟,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依据学生特点、学科属性,利用好互联网,打破时空壁垒,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智慧,就是这篇文章论述的内容。

1改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里的教学环境,指课堂上的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法认为,任何学习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真实的学习不能无缘无故地发生。教师要创设有一定感情色彩、生动形象的、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力的、身临其境的具体场景,在这样的场景里学生有了主观情绪体验,这时候学习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而互联网就是这个能够打破时空局限,创设真实情景的最有力武器。在《植物生长素》的教学中,首先是植物生长的向光性,教师利用网络视频和图片,向学生展示大自然中的植物生长时向光性现象,这种利用网络创设的生气勃勃的真实的教学情境,一是学生们上课的兴趣马上就会提高,二是抽象的向光性生物理论能够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介绍几位科学家的实验时,教师仍然利用网络,介绍各位科学家的生平趣事,以及实验过程,有动画,有解释,能够非常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能够共享的网络资源有着教材中文字叙述或者图片说明无法比拟的多种好处。这节课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介绍几位科学家的经典实验,虽然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但是要让学生能够理顺这样时间跨度长,空间跨度大的内容,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教师创设的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情境,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联想,帮助他们提升生物学习的综合能力。

2拓宽教学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传统的教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还有教师的一张嘴,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够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但是现在看来很明显已经赶不上现代科技的发展,不能适合高速发展的时代了。尤其是高中生物教学,面对很多抽象的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如果教师能够在原来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这样不仅享受了现代科技发展给教学带来的便利,而且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将来学生进行新的科技创造奠定基础。在《细胞的减数分裂》一节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初步探究减数分裂的方式,理解减数分裂的相关概念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阅读教材内容,并仔细观察教材中涉及到的各种图片,依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在教师指导和学生的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利用网络“微课”的形式再给学生详细归纳,整理这部分内容。这个“微课”,教师选择了适合自己学生,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目标的网络视频,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的过程中除了自己老师的引导,还能享受到其他老师的智慧。这节课,虽然学生对细胞的有丝分裂以及有性生殖等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减数分裂两次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教师利用网络,通过微课、动画片的形式,不仅轻松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了这些知识,更让生物课堂焕发出生机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了新知。

3开阔教学视野,提升教学综合能力。

现代社会如果谁闭门造车、坐井观天谁将第一个被社会淘汰,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要想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仅仅靠关起门来自学是不行的',必须广泛搜集整理各方面的学习资源,开阔自己的视野,这时候网络就显出了它强大的优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阅读先进的生物科学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网络变成自己的另一个“老师”。在《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丧失》一节的教学中,上课之前,教师就要布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自己动手上网查阅资料,明白在物种多样性的方面人类主要面临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且重点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在探究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的时候,教师以大熊猫为例,仍然是大量引用网络的最新资源,介绍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内在因素,以及物种特化等相关的问题。这节课的内容就是现在全世界人们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环境科学,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环境会出现各种新的问题,所以教材中涉及到的物种丧失,以及丧失原因就可能有滞后的现象。而网络就能够弥补这个缺陷,让学生能够了解物种保护以及环境问题的最新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当今是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新的科技力量在提升我国经济实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方面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因此教育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迈向现代化教学的新台阶、作为引领学生不断掌握新知的广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汲取先进知识,学会先进本领,这样,他们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真正成为能够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之人。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十六

摘要: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给大学生获取信息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大学生群体中网络使用的利弊分析,针对网络使用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对策。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网络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网络早已成为发达国家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中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逐渐加入网络的应用与发展行列,如今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助手。截至7月19日,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9%,网民(指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六岁及以上公民——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总数达到5.38亿,而这其中超过55%的网民是处于11至29岁的青年或者儿童,16至24岁的使用者约占35.1%,且大部分都是青年学生,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讨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分析网络工具及其运用对大学生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价值观建设的利弊,进而提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本文就大学生网络的使用情况、利弊及高校思政工作应如何正确引导等方面,加以分析研究。

一、大学生上网都在做什么。

(一)娱乐。

娱乐包括很多:打游戏、看影视、听音乐、聊天、刷人人、逛微博、看小说等等。网络扩大了娱乐的范围,把以前通过多种工具所完成的娱乐活动全部集中在电脑或手机上,娱乐工具的合并让大学生更加依赖网络,甚至有可能沉迷其中。男女生娱乐活动内容也有很大不同。通过对南京财经大学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56%以上的男生都会上网打游戏,尤其是大型网络游戏。而这一比例在女生中要小得多,大约占5%左右。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随时随地上人人、刷微博,已成为大学生们的新宠。

(二)人际交往。

网络的发展让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即使你身在中国,也可以经常与大洋彼岸的亲友交流。腾讯qq、移动飞信、微信、yy、skype,甚至人人微博,都成为人们沟通彼此的方式;大学生校园生活,就像是个小社会,各种社团活动、学生会工作、老师的通知等,通过飞信、人人能非常便捷地传送。

(三)信息吸收与传递。

21世纪之所以被称为信息时代,与网络密不可分。面对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如果大学生还满足于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网络的及时性与迅捷性,不仅缩短了大学生求知的.路径和时间,也大大降低了获取知识的成本。此外,大学生作为最敏感的青年群体,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的文化、接触不同的思想。很多大学生利用网络找兼职、实习,参与社会实践和各项公益活动;同时也将信息发布到网络上,求助、交友、搞活动、找工作。

(四)网络交易。

大学生网购非常频繁,在很多高校每天都能看到不同快递公司来回穿梭的身影。淘宝、当当、京东等网络商城的兴起,方便了高校读书的学生。足不出校就能买到需要的一切商品,大学生已经成为网购最为频繁的群体之一。

二、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正面作用。

(一)适度上网可以缓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压力。

问卷结果显示,34.8%的学生认为“上网能让我忘却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上网让我感觉很放松”,“上网缓解了我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等等。在高校,许多学生发现大学生活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轻松,甚至比高中生活压力更大;不仅是学业上的,还有人际交往、社团活动、人生规划等方方面面。适度的网络娱乐活动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二)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开阔视野。

问卷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在获取信息时,90.1%的人会选择使用网络,占据了绝对的比重;41.2%的人会选择询问身边的人;29.1%的人会选择电视广播;23.2%的人会选择报纸书刊;11.9%的人会选择使用其他途径。使用网络检索信息,是当代大学生首选的方式,80%以上的学生表示“上网让我方便地查找学习方面的资料”,“上网让我学习更多的知识”,“上网可以看到许多新鲜有趣的信息”等。

(三)上网方便朋友之间的交流。

问卷结果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网民表示“上网让我很容易和外地朋友交流”;网络交流方式多种多样,且都便宜便捷,通过人人网等sns网站还能及时得知好友的动态。还有不少同学表示“上网增进了我和朋友之间的友谊”,“上网让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等。网络不仅方便大学生与老朋友之间的交流,也拓宽了交际圈,结交新朋友。

(四)获得成就感。

有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或许学习生活并不如意,但是在网上的某个领域成了他人仰慕崇拜的对象。调查中很多学生都觉得,“在网上我表现得比别人优秀”,“在网上我感到有成就感”,“在网上我感到被别人尊重”。网络的不透明性让人们感到安全,就像有了第二生命一样,正如那句俗语,“你永远不知道电脑那端坐着的是不是一条狗”。

(五)增强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随着天涯、猫扑、微博等门户网站的兴起,人们发表言论的机会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大学生在看到这些言论的同时也会独立思考,做出判断,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逐渐学会去判断、去思考。

三、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弊端。

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很多便捷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一)网络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

大学生使用网络非常频繁,问卷结果表明,每天上网时间不足一小时的大学生仅占8.3%;每天花1~4小时时间上网的大学生占53.2%;每天花5~10小时上网的大学生占33.6%;每天上网时间十小时以上的大学生占4.9%。按每天平均上网三小时计算,除去吃饭睡觉、上课自习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每天长时间盯着电脑或手机屏幕,对眼睛有很大损伤的同时也会损伤颈椎,很多大学生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颈椎病。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十七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社会是个体发展的不尽源泉和广阔舞台,社会化是个体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过程。本土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民情,每种文化都有潜在的价值和内涵。同里,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典型水乡风格的江南小镇,文化资源渊远流长、民风民俗古朴纯正、民间工艺鲜明独特。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民俗文化课程利用。

一、拓展资源开发的视野,有效挖掘适合孩子发展的空间。

1.了解古镇,感受优秀的古镇文化资源。

我们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点,以同里本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心,收集、整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民俗文化资源。我们通过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各类调查问卷,家长和孩子的同里一日游等活动,让幼儿深深感受到“我住在同里”、“我是同里人”,是一件多么值得自豪的事。衍生出好吃的同里——“我喜欢同里的小吃”;好听的同里——“我喜欢说同里话”;好玩的同里——“我喜欢同里的工艺”、“我喜欢同里的节日”、“我喜欢同里的桥”;好棒的同里——“了不起的同里人”等等话题。一系列的活动真正验证了“资源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我们要做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心人,从孩子感知、理解和操作的特点进行加工改造”这句话的内涵。

我们把民俗文化定位在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如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等。

2.走入古镇,探究古镇文化资源的富饶。

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上面,也不只局限于幼儿园内部。涉及幼儿学习与生活环境中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资源,它分散在幼儿园园内、园外的各个角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与同里旅游公司(退思园、珍珠塔、崇本堂、嘉荫堂、明清一条街、古镇大戏台、同里天元围棋馆等)签订协议,作为我们的园外实践基地。另外整个同里古镇本身就是幼儿的一个实习场。我们带领幼儿走入古镇,融入社会,创造一切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让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同伴的合作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激发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更为可贵的是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多领域的人脉资源——我们的家长(旅游公司的工作人员、研究同里志的),更有“苏州民间工艺家”第一人——同里剪纸艺人计建明。

这个过程让老师明白了:资源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资源是幼儿感兴趣的,在熟悉的场景中,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我们要做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心人,从孩子感知、理解和操作的特点进行加工改造,真正做到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传承出发,汇集多方面教育资源。

二、有效筛选资源的价值,形成适宜孩子发展的资源模块。

民俗文化资源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可以被我们利用成为园本课程。因此,我们关注民俗文化中的美德、引导幼儿感受优美、注重培养幼儿能力、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支持幼儿间的合作。我们根据资源的类别、幼儿的生活经验和需要甄别选择,合理开发。选择操作性强的民俗游戏材料、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民间民谣、本地区特有的民间工艺、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传统民俗节日和饮食文化等等。这些资源成了我园课程内容设计的有机选择部分。我们筛选了同里古镇民俗文化资源的四大方面:1.民风民俗:包括民间小吃、结婚走三桥、节日所特有的文化资源等。2.民间工艺:包括编织、剪纸、形式多样的画种……3.名人、名事4.同里民谣。建构了“民风与民俗”、“民间工艺”、“名人与民俗”、“民间童谣”等主题式课程。比如:在同里的婚庆习俗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谈话,和孩子一起了解同里婚俗的故事,结婚走三桥的风俗。衍生出同里的桥文化——认识桥、夸夸家乡的桥、我设计的桥(画、做、捏、折);了解同里婚俗物品——花轿(设计花轿、抬花轿)、请柬、喜糖(包喜糖、抢喜糖)、服饰(设计图案花纹);了解同里婚俗的表演——舞龙舞狮、抛绣球、打连厢、挑花篮等。

三、增强资源创新的意识,营造民俗文化特色的活动环境。

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资源是幼儿感兴趣的,在熟悉的场景中,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虞永平教授说过:幼儿园课程资源利用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教师需要发现蕴含在这些同质异态的资源中的永恒价值,从而帮助幼儿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生成更加上位、升华的心理品质。因此,我们关注课程资源与幼儿学习方式的有效交互,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创设情境、拓展途径,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通过环境创设、日常生活、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展开。幼儿园内营造民俗文化审美情感相适应的活动环境,在游戏化的环境中渗透民俗文化,让幼儿身临其境,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我们将民俗化主题活动更多地渗透到日常区域,开展主题背景下的探究性区域活动。区域活动在内容、形式上更加开放。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丰富的区域角中,选择材料进行操作和探究,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实施饮食文化主题后——创设同里小吃一条街(制作、介绍、买卖、品尝);节日文化主题后——创设水乡小舞台(既参与舞狮舞龙、打连厢、童谣等民俗节目的表演,还可以设计门票、规划舞台、设计海报);工艺文化主题活动后——生发出水乡工艺坊(蛋壳活动区、瓶子活动区、葫芦活动区、好玩的剪纸区和稻草diy制作、青花瓷、窗格等)。在“水乡小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充分体现同里民俗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或在“同里小吃街”品尝古镇糕点,或欣赏“水乡工艺坊。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十八

摘要:当今社会网络发展迅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人身攻击、人肉搜索、信息泄露等网络暴力事件也随之产生。网民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并借助于网络的匿名性对他人进行伤害,是自身道德素质下降、社会矛盾折射和社会规制不健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此,我们呼吁从提高网民道德素质、加强网络精神家园建构和完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等伦理道德角度防治网络暴力。

关键词:网络暴力;伦理道德;网络秩序。

“网络本没有暴力,网络的暴力来源于网络后面的人和人性。”自1995年互联网面向公众开放以来,获得了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不仅给百姓的衣食住行带来极大的便利,而且简化了公共服务流程,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但人们在享受着互联网信息的及时性和广泛性所提供的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参与到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关联的网络虚拟世界中。部分网民在虚拟世界中借助于匿名的保护宣泄消极情绪、肆意妄為,甚至实施道德私刑,出现暴力伤害事件,挑战社会伦理道德的底线。

我国对于网络暴力的研究整体呈较高水平,但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其概念在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伦理学领域部分学者提出:“网络暴力事实上是对社会伦理的一种重要的体现,理应立足于伦理道德层面对此加以分析。”本文认为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非理性情绪支配、非正确道德意识指导下和匿名保护下、借助网络舆论力量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并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暴力行为。网络暴力不仅是社会暴力的一种折射,也会转化为真实暴力,对当事人造成极大的伤害,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体现。

网络暴力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道德名下,实施暴力。现实中不乏网民高举道德旗帜对社会事件进行攻击性评论的例子,且大多是随波逐流,并不了解事件真相,如对李咏“卖国”讨伐。“诚如休谟所言,中国拥有悠久的‘道德民兵’传统。”人们假借道德谴责的名义,以伪正义的形式对他人进行着攻击,殊不知这一行为早已违背了伦理道德的要求。二是匿名伞下,为所欲为。由于目前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以及网络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人们大多以匿名的身份参与网络平台。部分网民由于心中不满,对事件发表着恶意的攻击性评论,部分媒体人为谋取利益,传播虚假信息,散布谣言或有闻不报。网民虽知其行为后果,但在匿名保护下,其为所欲为,并不担心会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惩处。

网络世界为何会成为网民宣泄不良情绪的场所,会出现践踏隐私、伪正义、滥用道德私刑等违背网络秩序的网络暴力事件,其原因是多重的。

2.1网民自身道德素质的下降。

我国网络发展迅速,但网民道德素质与网络发展速度并不成正比。部分网民缺乏道德选择能力。个体是道德选择的主体,网络世界为网民提供了外在的道德选择的可能性,相应也必然需要个体具备内在道德选择能力,但现阶段网民恰恰缺少这种能分清善恶、实施道德实践的能力。网民在网络环境中面对社会热点事件时,往往忽视了对事件的理性思考,失去了对自身道德行为的思考,忽略了当事人的感受,只是随波逐流跟风批判当事人。部分网民在网络环境中道德修养能力出现下降趋势。在匿名保护下,人们对自身道德要求不自觉地降低,自我规范、自我改造的自觉性也会相应减弱。部分网络媒体人缺少了自我剖析的自勇性,铤而走险,肆意炒作,不顾道德谴责,编造热点事件吸引网民注意力,提高点击率,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2.2社会经济关系矛盾的折射。

社会经济关系的矛盾决定道德的对立和冲突,在现代社会中,80后90后网民居多,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在这一压力下,人们内心的个人主义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更加的强调自我支配,甚至把个人利益放在了高于集体利益的位置。此类矛盾在网络中表现出来,主要通过在网络虚拟空间中传播负能量,发泄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不仅如此,人们内心的个人主义会导致社会道德风气滑坡、社会道德失范。00后网民由于年龄较小,在学校这个道德教育的中心环节还并不完善,其对于道德的认识往往处于感性阶段,其道德习惯也处于养成阶段。部分00后青少年由于处于青春期,存在逆反心理,在网络中有时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言辞较为激烈,缺乏引导则可能会成为网络暴力的帮凶。同时,现实社会经济关系的矛盾和集体主义观念的缺乏,让人们忽视了网络基本的道德标准,肆意妄为,也可能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

2.3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网络法律不健全。

现阶段关于我国网络暴力问题的网络伦理道德结构并不完善,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法律监督工作也处于滞后状态,这是网络暴力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网络道德建构不完善。目前,我国在网络社会中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调节和约束人们言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体系,所以从伦理道德上规范人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存在一定难度。且传统的借助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发挥作用的道德评价作用也会下降,匿名网民也不能受到善恶评判的制约。另一方面是网络法律监督工作滞后。我国互联网发展快速,但对于规范网络暴力行为的法律法规发展速度则相对滞后,总体上落后于社会实践的需要。遏制网络暴力的产生。在道德建设和法律规范都不完善的条件下,他律性发挥的作用减弱,网民的行为必然会更加不受约束。

如上所述,网络暴力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虚拟世界网民道德素质的下降、现实社会矛盾的折射和网络秩序的不健全。“自由是有边界的,不负责任的自由并不存在。”因此,要采取措施有针对性的解决。

3.1提高网民道德素质。

在现实社会和网络世界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中有着错综复杂、多元多层的利益关系,人们抛开集体利益谈个人利益屡见不鲜,体现利益平等性和拓展网民的集体主义认知是十分必要的。很多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网民对社会不满,认为社会集体没有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因此肆意扭曲事件真相,借助网络强大的传播能力将事件大范围扩散,宣泄不满。对此,一方面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另一方面要满足个人正当利益,使其负面情绪得到正确抒发,同时引导人们树立集体主义原则,在集体和个人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树立的正确的舆论方向,从而营造良好的网络秩序,构建起网络精神家园,遏制网络暴力。

3.3健全网络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

政府是道德的另一主体,要解决网络暴力,必须发挥政府作用。首先,政府应界定好网民行为的道德底线和合理道德目标,严格管理违反网络道德底线的行为,制定立足现实又高于现实的道德目标,使网民“跳一跳”能够到。另外,政府应充分发挥道德评价的作用,集社会评价和个体评价于一体,匿名和实名相结合,在实名制下,以道德约束其行为,增强网民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力,从而减少将压力释放于评论和为追求利益肆意妄为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从而遏制网络暴力的产生。其次,政府应出台权威的、体系完善的法规。当网民冲破了侧重自律性的道德时,便要用更加侧重他律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民的言行。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网民的自觉性,使其不敢为;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对于违反了法律的行为要及时制裁。将伦理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相结合,有效制约网络暴力的发生。

当下互联网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网络暴力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参与网络暴力的网民或是打着道德的旗号,忽视事件真相,滥用道德私刑以语言暴力对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或是出于对内心愤懑的发泄和对利益的追求并借助匿名优势而忽视外界的道德约束,践踏他人隐私、肆意妄为。对此,道德主体网民应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道德作为一种自由的自律;而政府则应健全网络伦理道德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增强外在的约束性。以伦理自律和社会规制相伴而行,才能真正规范网络秩序,遏制网络暴力的发生。

[3]休谟.道德原则研究[m].曾晓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王延光,李伟,高伟,等.中国应用伦理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摘要: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用户不断年轻化。对于网民在网络上一些不良行为,法律存在部分空缺,无法对其不良行为进行规制。致使网络暴力现象不断频发。青少年在面对网络暴力时,容易对其成长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因此面对网络暴力现象频发的现状,从其产生原因是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法律救济的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教育;网络暴力;法律救济。

青少年网络暴力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型暴力方式,指具有一定规模的青少年在网络上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对其他特定青少年的名誉、利益和精神等造成严重损害。这些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往往都具恶毒、尖酸刻薄等性质从而具有相当的伤害性。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19岁以下网民用户占整体网民用户的20.9%。青少年在网络用户的使用占比重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1]。

青少年的三观尚未形成,其性格脆弱、敏感。他们身处于和谐的校园内,对待社会有着美好的向往。网络上,到处充斥着谣言和不良言论。青少年接触到后,不能有效的分辨消息的来源和真伪,就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就会成为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当成为施暴者时,他凭借自己的判断或有心人的引导便在网络上对当事人进行辱骂等行为,这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严重影响,让其不再对事情进行全面了解,光凭一面之词,就做出判断,并且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网络暴力)进行批判;当青少年成为被害者时,他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暴力,现实生活中不断的骚扰,其心里状态会变的异常脆弱,敏感使其自卑、甚至产生厌世的想法,从而对其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网络上的“匿名性”和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

我国目前,针对互联网出台了《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等相关法律法规,但由于出台时间长,面对新兴的网络暴力,难免有疏漏之处。一些网络暴力行为往往处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处。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具有“匿名性”和“虚拟性”。大多数网民认为在网络上,已经不在被现实生活中的规矩所束缚,没有了现实生活中的身份、等级的差异,这让大多数普通网民获得了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话语权,这也使得大多数人不断在网络上宣泄着自己的情绪从而使网络暴力不断产生。由于在网络上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使得网民在网络上缺少了现实生活中的监管,失去了约束力,对其在网络上发表不良言论等不必负责,其风险趋于零,这样才促使网络上的不良言论等越来越多。

(二)青少年自身原因。

青少年由于还尚未独立,处于接受教育阶段,大多数都尚未形成自己的三观,以至于这些青少年在网络上接收到一些信息无法辨别真伪,且容易被一些信息激怒,造成其丧失了其理性判断的能力从而被部分不法分子利用使其成为网络暴力的施暴者。

(三)网络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且缺乏监管。

近几年来短视频行业的兴起,自媒体成为一个新兴的职业,其门槛低,收入高的特点,让众多年轻人纷纷加入,其中不乏三观扭曲的人,他们在网络上大肆传播一些谣言或扭曲的言论,这让很多青少年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盲目跟风造成网络暴力的发生,在一些自媒体博主散布不良言论后由于缺乏相关的监管,从而让其无所忌惮。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提高公民素质。

2、加强我国对于青少年隐私的保护,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对“人肉搜索”行为,提供信息的网民坚决追责,承担受害者一切损失。

3、对由“线上”到“线下”对当事人骚扰者,因承担侵权与寻衅滋事罪的责任,对其严厉打击。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措施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普法,使广大网民明白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其在网络上的一举一动都应该承担对应的责任,从而减少网络暴力现象的发生。

(二)严于律己,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青少年在上网时,应该理性的思考,辨别消息的真假,避免在网络上发表一些过激的言论。看待问题要多角度进行思考。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了解每个人都有其人权,不能侵害他人隐私权、肖像权等,同时注意保护自身信息,不要将自身隐私透露给他人,做到自我保护。

(三)家庭学校及相关社会组织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

家庭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增强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明白在上网时应该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做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同时家庭学校应该多关注青少年网络上的状态,发现其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时,应该及时对其进行疏导,避免其心理压力过大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四)各网络、自媒体平台加强监管。

网络暴力现象的發生,一定要有网络平台作为载体。相关网络平台应该严格落实实名制,同时严格审核用户发表的言论,对有故意散播负能量的用户采取封号等措施,同时建立完善青少年模式,尽量避免青少年接触到网络上的不良言论和负能量行为。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了千家万户离不开的产品。如果互联网上充斥着网络暴力,那么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必然对其世界观、价值观等形成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网络暴力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因此希望本文能为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我国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

摘要:网络的诞生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网络交往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网络言论自由所导致的网络暴力事件屡见不鲜,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文章就当代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中合理化的概念来浅析现今网络言论的合理化,明确交往行动理论对网络交往的意义,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交往行动理论;网络交往;言论自由;合理化。

自20世纪中后期网络诞生以来,随之其不断完善,功能逐渐强大,如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网络的广泛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无论大事小事都能成为网上谈论的焦点。网络的便捷性和互动性使得你发送的信息很快就能被大量的网友看到,并能即时获得回复,第一时间形成不同意见之间的交流互动。但是网络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其中之一就是所谓的“言论自由”。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你只需要一个虚拟的身份就可以登陆,不必暴露自己的真实信息,而且多数的网站都有匿名这一功能,但正是匿名性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言论自由。其实匿名上网无可厚非,不想暴露自己的使用记录等信息也是正常的。但是在某些平台的非实名制度下,人们的言论自由被无限放大,无论你说了多么恶毒的话去攻击别人,或是故意捏造传播别人的隐私与负面消息,你基本不会受到制裁,无非也就是换一个账号继续进行这种不耻的活动。我们一般把这个群体叫做喷子或键盘侠。他们一般生活中很低调,又可能遭受挫折,在网络中凭借个人价值观来评判世界,亦或发泄不满,愤世嫉俗。虽偶有正确性,但因为自身的局限性而失去原本目的,形成极端观点变成道德绑架,或是跟风评论,易被有心机的人利用,形成群体性网络暴力事件。

细数近年来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带给受害人的是无尽的痛苦。被人肉曝出真实信息,不堪辱骂结束自己生命的不在少数,其中很多人都是公众人物。这其中大多数受害人并无过错,他们只是被误解,然而多数网民在官方的结果出来之前,就已经开始对受害人进行了攻击,一般的热点事件,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数十万到数百万的关注,同时也能引起的广泛的讨论和评论。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网络暴力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否合理?

基于上面提出的问题,我尝试用《交往行动理论》中有关合理化的观点来进行解读。

哈贝马斯认为“我们把那种能借助与一定范围的内容的关系,对自己行动进行辩护的人,称为合理的。但是,在规范行动发生冲突时,只有卓有远见地进行行动,就是说,既不冷淡漠视,也不追随直接的利益,而是努力按照道德观点,公正地判断这种冲突,平等地调节之中冲突的人,才是合理的”。“如果行动者运用了诸如强烈的、令人入胜的、奇特的、恐怖的、令人厌恶的等等修饰词语,从而使他们生活世界的其他成员,能通过这些描述,重新认识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活动,那么,这些行动者的行动就是合理的。相反的,如果行动者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运用价值标准,从而他们就不在能运用文化方面通行的见解,那么他们的行动就是异常的。但是,在这类私人评价中,也有一些评价可能包含崭新的特点。当然,这些具有新特点的评价,是通过一种真实的表达,例如通过艺术作品鲜明的即美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与此相反,异常的表达遵循的却是僵硬的模式,他们的内容意义不能通过诗歌语言或人物造型的力量表现出来,而只是具有私自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的人,当他看到网络上的一则新闻时,第一反应就是对其进行批判。为了争取他人的支持,发表煽动性的言论蛊惑别人站在自己的一方,并与和自己持不同意见的人产生争吵、谩骂,从而形成大规模的舆论攻击。他们并不想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是否公平公正,仅仅是为了发泄私欲,满足所谓的“言论自由”。但是不可否认有段子手的存在,他们的表达相比于喷子而言,可以算作“具有新特点的评价”。他们用现实事件做引子,采取博人一笑的方式,去表达社会中的某些现象,既不极端又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又能引起民众的反思。除了这一点,下面这一观点也是造成网络暴力的原因之一。

“有论据的论断和有效的行动,确实是合理性的标志”。“总之,我们把合理性理解为具有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主体的一种素质。合理性体现在总是具有充分论据的行动方式中。这意味着,合理的表达要经得起客观评价”。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要有充分的客观事实来证明你所表达的结论是正确及可靠的,不能信口雌黄,无事实無根据的造谣。而没有论据的论断导致网友跟风的情况,出现在很多网络事件中。之前的“南京南站猥亵女童事件”,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李炳鑫只因和猥亵女孩的嫌疑人长的有些相似,就因此被网友人肉。而造谣诬陷他的大学同学,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仅因照片相似而留言“这是我大学同学李炳鑫”,并没有向李炳鑫本人和熟识李炳鑫的人去进行求证,一些不理智的网民从攻击他本人到攻击他的同学和学校,情况愈演愈烈。如果不是李炳鑫就业的公司帮他发声证明,他仍旧要继续遭受网络暴力的攻击。

哈贝马斯对合理的人的行为有明确的解释,“谁要是系统的自欺欺人,他的行动就是不合理。但是,谁要是能够解释自己的不合理性,他就是一个具有合理性的人,因为他不仅具有判断能力和目的合理的行动,具有道德审判力和可信任的实践,具有敏锐的评价和美学表述能力,而且具有能力针对自己的主观性进行反思行动,具有能力洞察对自己认识方面、道德实践方面和美学实践方面表达的一系列不合理的限制。”一个人的素质一般来说,是指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之上,经过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及其素养、修养和能力的总称。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素质越高,他对事物的评判就越客观。很少看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参与到网络暴力中,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着清晰敏锐的评价,知道基本的行为规范,在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不随意评价。即使在专业领域也要按照事实去客观的表达自己,且并不会因与他人的观点不同而动怒,而会虚心交流辩论。不会跟风评论,不会肆意谩骂。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网民毕竟是少数,所以网络暴力的发生很难阻止。从上述观点来看,网络暴力的发生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合理是因为它是伴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的新特性以及现阶段网络受众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加之法律在網络中并不像在现实社会中那么有威慑力,使我们无法完全杜绝网络暴力的发生。不合理是因为网络暴力本身是错误,该行为严重影响了网络公共领域的民主交流,使网络环境遭到破坏,但是网络暴力是可以在未来被逐步杜绝的。那么,想要杜绝网络暴力,我们可以从交往行动理论中获取一些启示。

在当今娱乐至死的大形势下,网络是娱乐宣传的重要阵地,任何娱乐项目都要基于网络才能实现,公众渐渐被娱乐所麻痹,思考的越来越少,而一味的沉浸于短期的快感之中,丝毫意识不到如今网络交往的环境已被破坏,陷入了病态之中。所以我们急需一种理性的交往模式,阻止网络环境的恶化,让民众恢复理性。由此来看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对网络交往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有利于人们明晰网络交往与传统交往的差异。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交往的全新特征已经逐渐显露,这些特征正在革新我们传统的交往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视传统交往规范,造成空泛的、形式上的言论自由,而是要更加注重新形势下的交往准则和民主氛围,规范人们的交往行为。

第二,有利于实现网络交流的合理化。现代的网络系统比之前的任何系统都要复杂,它的功能更广泛,人群更多样,构成更多元,它涵盖了现代公共领域的所有要素。那么我们在进行网络交往时,更要厘清新型的网际关系,明确网络交往的原则,营造网络公共领域的民主环境,树立正确的交往目的性和合理性,避免负面效应的产生。

第三,有利于规范网络用语实践。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中“规范语用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任何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交往行为,而语言是交往的主要工具,这一点在网络交往中体现的更加突出,我们在网络中获取和传递的绝大部分信息都是用语言来完成的,因此哈贝马斯将交往理性和语用原则统一起来的思想,对在网络交流中的话语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四,有利于恢复公众的道德认同,强化主体间性。交往行动理论所倡导的交往理性,能够有效的降低网络交往中的交往失范,尤其是在匿名环境下的示范。其本质仍是提升人们之间的道德认同感,进而增强主体间性。

我相信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的运用,以及逐渐完善的网络法律法规,将有助于形成自由民主的网络交往模式以及和谐规范的网络社会秩序。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十九

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虽然广大语文教师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但效果却不够理想,学生要么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要么语文成绩不尽人意。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更好地上好初中语文课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借鉴。

一、构建和谐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

(一)师生关系要平等。

其实人与人之间生来就是平等的,只是所处的角色不同罢了,教育教学也是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虽然处在不同的教学地位上,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我们要逐步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威严的陈旧思想,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才能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二)师生互动要积极。

语文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具有更加开放的特点,语文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灵活的,没有固定的答案,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交流互动探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学生只有在交流中主动袒露自己的心声,才能算是被调动出了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景色是非常迷人的,令人十分向往,而对于作者陶渊明的评价,有人说陶渊明是积极向上的,说他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有的人说他是消极避世的,你是如何评价的.呢?在课堂上,有的同学这样发言:“我认为陶渊明写《桃花源记》是积极生活态度的表现,桃花源里所描写的美好景色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生活,是作者良好心态的表现。”而另外一个同学却这样回答:“我认为陶渊明消极避世,因为在当时的生活背景下,民不聊生,战乱频发,陶渊明只想着自己追求桃园的生活,而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这本身就是消极的,并且文章的最后暗示出桃花源是遥不可及的,也体现了作用消极的心理。”这样两个同学的不同看法引起了其他学生强烈的反映,同学们也都纷纷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增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倡导开放性课堂.

(一)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在理科的学习中,“冰”融化以后的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水,而在语文课堂上,却不只一个答案,冰融化不仅仅是水,还有可能是“春天”,这是语文课堂发散思维的结果。所谓发散思维指的是不按照一般的思维模式去思考,而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找寻不同的答案,这是当前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蕴含的发散思维因素是非常丰富的,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开展探究式学习。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都是教师一人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改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和素质。教师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课题教学,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一)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充分的普及,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既革新教学手段,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语文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上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

例如,我们熟知的说明文《苏州园林》该课文虽然写得非常精彩,但对于中学生来说,由于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又没有丰富的人物色彩,致使学生缺乏应有的兴趣。教师单靠在课堂上讲解苏州园林的优美布局,恐怕会使大部分学生昏昏欲睡。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自己去苏州园林游玩时的照片放到教学课件中,让学生在课件中感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有所侧重地保留传统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于加深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印象、丰富语文课堂内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我们也要有所侧重地保留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下学习应有的内容。比如,有的学生往往都是通过教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来喜欢上语文课的,从而对学习语文更有兴趣。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新课改的精神采取科学适当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复杂性,在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去摸索经验、进行实践,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吴伟星。莫让“议论”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之痛[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

[2]邓艳芹。浅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祖国:建设版,(2)。

[3]梁建强。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网络新技术论文如何写篇二十

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校本课程”这个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也是我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校本课程是在基础教育的背景下进行国际、地方、学校的三方管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促进老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专业素养的不断发展。校本课程的实施为学校和老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进行创新,这对于学校的教学深化改革极具意义。

一、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特点。

语文是人文类学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语文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处处都需要用到语文,高中语文的校本课程就是来源于生活,从生活出发,通过校本课程教材来教会学生处处留心身边的事物,这样教学更加开放,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材,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校本课程的实施使语文发挥了它该有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带领学生走进语文,更深入地了解语文。

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使用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这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进行课程的设置。语文是人类交流的非常重要的工具,所以仅仅靠基本的教材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必须放大教学环境,延伸到生活中,营造一个充满语文氛围的生活教学环境。要达到这些教学目标,老师的教学必须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需求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课程,规划教学课程的进度。例如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自己身边的资源或者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进行课程设计,像我们学校所在的城市的旅游景点:黑山谷、龙鳞石海、奥陶纪,这些都可以开发成为校本课程的教学素材。在学习历史或者地理特色文化时,我们身边的红苗文化、矿山文化、煤炭资源丰富,这些都可以成为老师教学的素材,把语文教学与身边环境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使用好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特别是校园环境,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在的环境进行语文教学。语文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离的,所以,校本课程的使用,有利于老师利用校园环境、生活环境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

三、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使用的策略。

(一)设定课程的最终目标。

高中语文教育使用校本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和家长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人格是否健全,以及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资源,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探索语文文化,使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辨别真、善、美,感受祖国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进行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一个充满语文氛围的学习环境,例如语文学习角的设计、经典书籍的阅读会、在教室的墙壁挂一些名人名言的墙画,形成一个充满浓郁的语文文化氛围的校园。老师也可以常常推荐一些好书让学生阅读,或经常为学生朗读一些美文,这样使学生受到熏陶,渐渐地就对读书产生兴趣,爱上读书。

(三)进行课程评价。

学校可以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价,例如对学生学习态度和近期表现的评价。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老师评价的形式,也可以是学校进行评价,对于被评价的人表现好的可以进行适当鼓励。老师也可以通过评价反思自己教学的不足,在反思中得以提高,以这种评价的形式激励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使用还需要不断改进,注重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重视实践和创新,把生活和语文课堂教学密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语文的神奇之处。校本课程跟随时代的步伐,与学生紧密联系,课程的教学资源在不断地开发,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使用校本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正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特点,使民族文化更加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娄镒瀑.学校文化的动力、基础及建设路径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5.

[2]徐曙炜.以学生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网络科技时代,2008(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