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教学说课稿模板汇总(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4:07:58 页码:9
最新教学说课稿模板汇总(优秀10篇)
2023-11-11 14:07:58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短板并不断完善自己。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应该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一位行业专家总结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与大家分享。

教学说课稿模板汇总篇一

我设计教学的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单元加减法(一)中的《加法的练习》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这是在学生学完加法的初步认识之后设计的一个练习片断。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入学才三个多星期,加法的学习稍有不周学生就会形成不确切甚至模糊的概念,为后继学习产生负作用。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都以直观表象为主,他们好奇、好玩、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较易分散。所以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三个环节进行练习,加强练习的趣味性,进一步渗透加法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的智能得到发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和学习习惯。

2、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正确地列式计算。

3、发现生活中的加法问题,体验加法与生活的联系。

4、结合内容渗透集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我所设计的练习第一个环节是:听歌曲,找出歌曲里包含的加法算式。小朋友都是喜欢唱唱跳跳的,根据这个特点,我设计了这个练习,这个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个环节是:根据自己画的图画列加法算式。小朋友们都是喜欢画画的,看着自己的画来列加法算式比较直观,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其中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去感受、发现和交流,加深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建立学生原有经验和亲身体验的积累基础,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捕捉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学会合作、表达与交流,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三个环节,寻找生活中的加法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加法就在身边,发现并提出加法问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第一环节:听歌曲,找出歌曲里包含的加法算式。

(1)师: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最喜欢听歌啦,老师放一首歌你们想不想听?

(2)播放歌曲《四只小鸟》(听歌)。

(3)提问这首歌能列一道怎样的算式?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最快回答老师的问题。

(4)生答。(1+4=5)(板书)。

(5)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说得对不对?喜欢唱歌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播放歌曲动画)他说得对不对?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进行加法的练习。(出示课题:加法的练习)。

第二环节:看自己画的图画列加法算式。

1、(出示课件蜜蜂图)请小朋友们看这幅图,你能看着图列出多少道算式?(2+3=5)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算式是把什么和什么合起来的?(电脑演示)还有其它的列法吗?(1+4=5、3+2=5、4+1=5)小朋友们真棒!

(在这里学生说列法,教师提问是把哪部分和哪部分合起来,并即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用集合图来表示,渗透集合的思想,鼓励算法多样化,不同的算法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

2、(展示学生画)师:这是小朋友们在课后画的图画,你们能看着这张图画说说图意列出算式来吗?(生:树上有2只小鸟,又飞来3只小鸟。)(教师用手势比划)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谁能把刚才小朋友说的那些话完整地说出来?(板书:2+3=5)(教师用手势表示,加深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

师:同学们都画了一些漂亮的图画,请你们把它拿出来,在小组里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把算式写在上面,看看能列多少道算式。

4、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体现合作精神。教师在这过程中要关注中下生。每个小组要由组长分好工,谁负责汇报,谁负责写算式。小组成员要在小组里充分交流,力求每个同学都能正确说出图意,列出算式。叙述图意时,教师要求学生能正确捕捉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从情境中提炼数学信息的能力及用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表达的习惯。)。

5、汇报。(投影显示)。

把学生的画和算法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理解同学所说的话的意思,提出不同的意见。

第三环节:寻找生活中的加法问题。

同学们真棒!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与加法有关的问题。谁能说说你发现了哪些加法问题?(学生说,教师边板书算式)。

天上有5朵白云,又飘来3朵白云,一共有多少朵?

工字有3笔,人字有2笔,一共有多少笔?

我的笔盒有3支铅笔,又削了2支放进去,现在有多少支铅笔?

奶奶种了5棵白菜,又种了3棵,一共种了多少棵白菜?

以上是我的关于《加法的练习》教学片断的设计,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教学说课稿模板汇总篇二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结构及其特点;

隐性要求是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点。

3、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探究,明确地球内部圈层及其划分。

2、通过填图探究,概括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科学精神认识地球的圈层构造。

重点: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各层主要特点

难点: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各层主要特点

1、高中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教师需要激发学生思维;

2、学生的学习方式存被动,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和探索体验的过程;

3、高一学生缺乏高中地理学习的足够体验和方法,教师需要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

探究法、学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板图、学案。

〈导入新课〉——1864年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

〈读图探究〉——〈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设计思路

学生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原理),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变化,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填写学案,逐步建构知识体系。

实施步骤

1、提供图表资料(图1.26及地震波比较表)

2、设置问题引导

3、学(师)生读图探究、讨论

4、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表格(产生的新问题)

5、教师板图总结、释疑、存疑

结论

1、人类对地震波的研究是获取地球内部信息的主要手段。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3、地球内部以2个不连续面为界,划分为3个圈层。

〈填图探究〉——〈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设计思路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在立体空间中应用,在填、画图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再现,构建地球内部圈层的空间模型。

实施步骤

1、创设情境(图1.27及岩石圈结构图),引导学生获取地理信息

2、学生完成学案上的填、画图

3、利用板图实现师生互动,总结各圈层的特点

成果

构建地球内部圈层的空间结构模型。

〈拓展探究〉——地心之旅能否成行

材料

19世纪,法国儒勒凡尔纳写的《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科幻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已经超出了凡尔纳的想象,而对地球内部的探索情况进展相对缓慢。

圈层名称

特征

组成物质

密度、厚度、压力和温度

地壳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薄,大陆厚)

3、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坚硬的岩石(硅酸盐类)逐渐增大

地幔

1、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教学说课稿模板汇总篇三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1、会认5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1、认真读课文,把预习时画出的本课生字、新词,多读几遍直到读准为止。

2、用加一加,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写一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并把它们记住。

3、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能够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说课稿模板汇总篇四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营造自主体验、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

二、教学分析

蛙泳的腿部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现代蛙泳技术强调以臂为主,但腿部动作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于初学者更是如此。蛙泳腿的技术可以分为收腿、翻脚、蹬腿、滑行四个紧密相连的动作阶段。

三、学情分析

班级是初中两个年级的学生,每个班男女各20人,共有学生80人。把男女分开组成一班对男生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之前对蛙泳有点接触,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组织器官还没有全面发展。

四、重点与难点

授课内容:蛙泳蹬腿

教学重点:蹬腿时要充分发挥腿部肌肉的力量,逐渐加速。蹬夹开始时,动作应比较柔和,而最后伸直小腿和脚掌的动作则要快速有力。

教学难点:

学生在蹬腿的时候容易撅屁股,还有在蹬完腿后直接划手,没有滑行过程

五、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基本了解蛙泳蹬腿,知道其动作路线

技能目标:使百分之五十以上同学在本届可学会蛙泳蹬腿及滑行过程

情感目标:使学生身体协调性得到发展,提高在水里面的感觉(水感)。

六、教学方法

1.镜面示范法:在主教材教学上,做出正规动作,同时对动作要点进行详细讲解和慢动作示范。

2.正面示范与讲解: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和直观示范,使学生能较清楚地认识到"蛙泳蹬腿的角度,与发力着力点"等技术。

七、教学流程

(一)准备部分(8~10分钟)

1先绕泳池跑两圈

2进行徒手操

(二)基本部分(25~30分钟)

1.教师下水讲解结合动作的示范,学生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观察示范动作。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体会不同节奏下的动作变化。

3.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旁指导,在接近下课时候,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展示本堂课所学内容。

踩水比赛游戏

体协调性提高,有利于本节课练习。

1.所有学生排成两排按"一二三四"报数,同一个数字的同学组成一组。

2.每组学生一个人下水老师进行计时,看谁在水下面踩水的时间长,决出哪组赢得同学多

(一)结束部分(3~5分钟)

全体快速集合,进行放松练习,充分放松肌肉。教师再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重难点再次进行强调一遍。

八、教学效果预计

九、本课的特色

1.本节课主要是纠正和学习动作为主,提高学生动作的精确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协调性。

2.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说课稿模板汇总篇五

红烛、园丁、默默的耕耘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赞美教师的语言数之不尽,然而对于每天陪着自己学习、生活的老师,学生们又有多少了解呢?他们真正的关注过教师吗?他们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吗?于是,《走近老师》开始了。此次活动要两个月的时间,力求给学生一个远离网络、立足生活、挥洒个性的研究空间,适用于小学六年级.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效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点,我将活动目标定为:

1、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体验教师的生活,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认识教师的生存现状和内心世界。

2、提高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认识人生、发展自我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辨证唯物观,激发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怀。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各小组准备标志。

学生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准备活动的用品(视各自情况而定)。

全班同学分成7个小组,每小组7-9人不等,力争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通过观察、调查、采访,通过与小组内学习伙伴的合作,与其他小组的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主体地了解和认识教师的生存现状和内心世界。

此次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一)选择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此时,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师便引导学生进一次口语训练,以《我所了解的xx老师》为题,谈谈自己比较熟悉的一位老师。

学生对于老师的了解是片面的,他们产生了一种想从各方面了解老师的愿望,于是活动主题就确定了。

主题确立以后,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经过讨论确立研究的内容为:年龄、毕业时间与学校、最高学历、计算机等级、普通话等级、爱好、特长、理想、家庭成员及有关状况、工作安排、节假日安排、衣食住行情况、进修学习情况、荣誉成绩、其他资料、典型事例等。

这样处理,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主动参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实生活,寻找自己感兴趣、有创意、有设想、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然后征求学生的意见,是先分组后选组长,还是先选组长后分小组,根据学生的意见,现场组织了一个“组长竞选”孩子们充满自信的表述自己想当组长的愿望和决心,最终选出了7名组长,组成了研究小组,确定小组成员协商选择最想研究的教师,制定小组的活动方案。

在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究对象时,有两个小组同时选择了他们的班主任国老师,而我的设想是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于是我便动员他们两个小组协商,可协商的结果是他们两个小组仍旧选择同一位老师,在接受他们意见的同时,我提示他们要有合作、有分工,调查要选择不同的切入点,争取有不同的研究成果诞生。

这样进行分组、确定研究对象,极大程度的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听取了学生的建议,使学生的研究兴趣高涨,小组成员之间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他们配合更加默契,合作意识更强,能主动的互相帮助,具有团队精神。

然后,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活动方案,交流时不但要向别人介绍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还要热心的为其他小组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每个小组都有了内容具体、分工明确,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使下一步的研究活动有章可循,也学到了做事要有计划,行动要有章法的教育。

(二)依据活动方案,展开观察、研究活动。

由于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式及研究成果汇报方式,所以在活动中,我坚持一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按研究方案活动,我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有一个小组调查的是教音乐的张老师,孩子们活动中发现张老师不但爱好广泛而且特长突出,并拍摄到了大量的画面,当孩子们高兴的向我汇报时,我故意泄露了一个小秘密——张老师除了会演奏电子琴、吉它、架子鼓外,还会其它的乐器。于是,孩子们又兴致勃勃去“打扰”张老师,终于拍摄到了一组珍贵的画面,在后面的展示中大放异彩。

可以说,整个活动的过程,我既没有放任学生自由活动,也没有一包到底,掌握好了“扶与放”的度,使学生真正的亲历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学会了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脚踏实地地探究,实事求是的求得结论。

(三)搜集整理资料,应用深化活动。

几个小组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对活动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研究成果,并准备在汇报上展示。在这一环节,我没有局限学生的思维,也没有把我认为合适的“成果展示形式”灌输给学生,而是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意愿,给了学生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这充分的自由度使学生“如鱼得水”。

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来源广、信息种类多、信息量大、信息传递快,在活动中,我不但注重了让学生有选择地利用多渠道获取信息,更让学生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真正地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成果汇报交流,拓展延伸主题。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为了更好的总结和检阅前期的工作,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才能、分享他人成功喜悦的机会,我将成果汇报交流设计为两个阶段:

1、阶段性成果汇报。

在活动进行中,我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阶段性成果汇报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对其他小组的活动过程、研究的方法、途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交流中,孩子们纷纷给其它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发现了自己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有一个小组的几名同学,在活动中为了更深的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去一年级做了一天的小先生,并在阶段成果报时播放了他们做小先生的录像片段,激发了其他小组的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向这几位小先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并表示在下面的活动中也要进行类似的体验,我便提醒他们做小先生要考虑自己小组研究对象所任教的学科。通过这种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迸发了智慧的火花。生成了新的研究内容,是研究活动更加深入。

2、研究成果汇报交流。

研究成果汇报交流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开,力求让学生动口动脑,并引导学生谈谈活动的感触、收获、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在总结中体会成果的喜悦,认识到不足,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产生更大收益。

汇报中,我引导学生在所取他人汇报基础上,评出“优秀组织奖”、“积极参与奖”若干,并完成《活动自我评价表》。并组织进行了此次活动的《活动总结评价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及小组在活动中取得的进步,发现活动中全体同学通过努力取得的成就,激发了学生继续参与探究的热情。这样做,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养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度,并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

汇报的最后,我引导学生交流:“关于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师,你还想了解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进一步走进老师的内心世界?”这样的交流,深化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又生成了新的主题,鼓励学生去发掘新的探究题材。

此次活动,我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的、开放的、自用的学习空间,宽松的,没有过多常规的课堂。活动中,我始终处于一个“隐性”的位置,从始至终帮助、引导学生研究、思考和设计,随时起着支架的作用。帮助学生在自我的探究中构建新的认知,发现问题,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研究对象,汇报与评价,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调动了学生极大的热情,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力也大大增强,符合我的设计初衷,那就是要给孩子们一种自由——离开课堂、离开书本,去做孩子们心中感兴趣的事。

通过活动,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地了解和认识了教师的生存现状,走进了老师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教师的酸甜苦辣,更好地认识了人生的价值,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作为一名小学综合实践教师,四年间我完成了由兼职教师向专职教师的过度,从开始的两手空空到今天拥有了的点滴经验,一路走来是艰辛的、幸福的。印象最深刻的有一位班主任看了成果展示会后,说:“不看不知道,原来我的学生可以这么积极主动的发言,看来你很难从他们中发现谁是优生,谁是差生了”。简短的一话,却道出了我的心声。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另一面,也让我走进了孩子的心里,这是我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体会不到的乐趣。本学期,我利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和学生共同进行了《走近老师》综合实践活动,使我对综合实践活动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结合活动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良好的选题是成功的开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选择确定课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端。如果选择的课题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学生的兴趣,则成功的机率就大一些。《走近老师》这一主题,根植于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关注教师,就是关注自己,走近老师,便是走近生活,活动摒弃了教师研究学生的老题材,开拓了学生研究学生的新纪元,为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生的意义,探究生命的本质搭建了新舞台。

(二)、强调自主、体现合作是保证。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针对少数优等生,特长生开设的,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力求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特长,张扬个性,它重视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重在参与是它的主旨。此次活动,研究小组的组成、研究内容的设计、研究对象的选择、活动方案的制定、研究活动的开展、研究成果的展示,都是强调自主、体现合作的,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与引导。研究目标的实现更是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自觉达成,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帮助更是贯穿活动的始终。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注重过程性指导是关键。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注重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发展个性,但离不开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参与。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不在自己的研究中孤立无援,也避免老师过多的参与和指导,我只是以一个协助者,一个顾问的身份出现,这使孩子们心理上的了依托,也得到了活动的主动权,开展活动也更有热情了。如学生在调查其它同学对某位教师的喜爱程度时,他们采取了问卷的形式,我发现这种方法废时废力,就问他们是否还有其它更快捷的办法,一个孩子提出来:拿一个小黑板到班级调查,说明情况后只需要举手,数数就可以了,我写上对他的方法的肯定,陪他们深入到班级采访,有我的陪伴,他们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即使面对六年级的大哥哥、姐姐仍是那么自如,结果出色的完成了调查任务。

(四)、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是“突破点”。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交流时,我把此次活动的最终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动地位。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次活动以多种形式的实践,为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观察、共处、小先生”等体验活动,促使学生深入教师生活、体验教师角色、积淀教师情感,从而认识人生的价值。

(五)、拓展延伸,寻找新问题是“发展点”。

活动的最后,我引导学生谈:“关于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师,你还想了解些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走进老师的内心世界?”这样的交流,深化了本次活动的主题,给学生留下了“思考题”,又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埋下了伏笔,生成了新的主题,鼓励学生去发掘新的探究题材,也体现了此类学习的连续性。

此次活动的结束意味着下一个活动的开始,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以“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积极支持和认可”为努力方向,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尝试,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导”艺术;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成熟起来。

教学说课稿模板汇总篇六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真正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角度出发,并结合大学生精力充沛,追崇时尚,喜凸显个性等特点,开设了健康街舞课程,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但能掌握街舞基本舞步,又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展现自我的才能,陶冶情操,增强自信,从而表现出大学生的气质的美,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街舞是一种民间舞蹈,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黑人青少年,是美国黑人"嘻哈文化"(hip—hop)的组成部分,街舞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很快风靡全国,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特别是在青年人群中有着一定的位置;他们崇尚轻松,随意的舞蹈风格,勇于挑战高难度的动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张扬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个性美。我校第一次开设街舞模块的教学,主要以基本的舞步为教学内容。本次课是街舞模块一的基本舞步组合第9次课。本课学习的重点:移步结合绕肩,难点:动作协调,到位并能够与音乐旋律相吻合;与学生大胆的张扬自我个性三者融合为一体。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07级本科班的44位女生。有一学期健美操学习的基础,但是个人能力差异大,普遍学生表现力差,动作放不开,不敢展现自我。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机能目标:初步掌握本次课第三组合的动作,并能结合前几个组合进行创编练习。

3、情感目标:通过基础动作的学习和自主创编的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意识。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1,激趣热身:采用竹竿舞游戏导入节奏练习,让学生在乐中求学,以愉快的心理状态进入课的学习内容。从而起到激情引趣和热身的目的。

2,技能学习:

(1),在复习旧教材的基础上导入新的内容。

(2),《自选超市》:学学新组合动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组,选取教师新教学的动作进行组合创编后,分组展示,互相评价,最后老师给出针对性的评价,(这是本课的创新点)让学生将在已有街舞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贯穿到学习中。

(3),形体练习:《女人花》身体姿态训练。

3,恢复身心:在音乐《梁祝》伴奏下进行拉伸放松。

4,讲评收课: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1,预计90%的学生能够模仿教师示范完成动作要领并能完成创编任务。

2,预计本课学生学练的运动强度为中等,最高心率15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为11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50%左右。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预防方法。

1,学生的手脚不协调2,分解重复练习,循序渐进至手脚配合。

1,不敢展示自我2,分组展示,多进行互相评价。

室内篮球场,音响一套街舞图片,多媒体。

健身街舞教学方案设计。

基础部体育组黄春香。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和突出了"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贯串整个教育教学之中。笔者认为真正的健康是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组成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按体育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来确定的,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健身街舞的组合动作且,利用动作作为工具达到锻炼身体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创造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并让学生体验健康的含义。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课中的身体练习和技能掌握比例控制适当,让学生有更多身体练习机会,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二)课程教学目的:

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健身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体育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健身街舞的技能与理论学习,让学生正确掌握健身的原则,方法,具备学习的能力。

[pages_luzhuba]。

(四)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的主要内容关键在于学生能把握一种健身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在于组合套路的动作的学习。在教学中运用上网查询,展示,表演,课外练习,启发学生创编等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将所学的内容传达,普及给其他同学。

第一节:健身街舞的基本律动练习。

第二节:健身街舞组合一。

第三节:健身街舞组合二。

第四节:健身街舞组合三。

第五节:健身街舞组合四。

第六节:健身街舞组合五。

第七节:健身街舞组合六。

第八节:健身街舞组合七。

第九节:健身街舞组合八。

第十节:健身街舞组合完整示范。

(五)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该课程是在健美操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内容。

(六)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使用教材:健身街舞dvd。

2,教学参考书:《街舞的起源》《街舞的种类》街舞网站。

课程的说课和教学方案细节设计。

(以第十次课开展设计)。

(一)本课的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健身街舞组合动作七。

2,课程学时:技能课学时2学时。

3,适用专业:选修健美操的女生。

4,制定(修订)时间:20xx年5月。

(二)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在前面掌握的组合基础上继续学习健身街舞的组合动作七。并进行创编,重新组合。是新授课。

(三)教学目的。

1。认知机能目标:初步掌握本次课第三组合的动作,并能结合前几个组合进行创编练习。

3。情感目标:通过基础动作的学习和自主创编的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意识。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四)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移步结合绕肩。

难点:动作协调,到位并能够与音乐旋律相吻合;与学生大胆的张扬自我个性三者融合为一体。

(五)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07级本科班的44位女生。有一学期健美操学习的基础,但是个人能力差异大,普遍学生表现力差,动作放不开,不敢展现自我。

(六)说教法。

"多感官程序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互助式教学法"。

1,课前准备(图片,音乐,简笔图)。

通过课件观看街舞比赛,表演。板书准备:张贴出学习动作的图片和简笔图。

2,开始部分:上课时学生马上进入街舞主题情景,配合音乐感受街舞的文化。

(1),游戏《竹竿舞》导入热身环节,"胖子吃,胖子胖子吃,胖子吃,胖子胖子吃,不吃不吃不吃"使学生学会口令同时配合蹲起。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感受街舞节奏。

(2),学生领操,教师在旁评分,下课前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锻炼教学能力,培养自信心。

3,基本部分:

活动一,教师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教学(不分前后顺序),学生学练。

活动二,《自选超市》:让学生将在已学街舞动作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创编。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贯穿到学习中。(创新点)。

分组练习并且在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动作的重组创编展示。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启发性的建议。

活动三,最后分组展示生生互评,师生评价。

活动四,形体练习在《女人花》的音乐伴奏下教师示范身体姿态练习学生跟练。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再停留在学习阶段,利用动作作为工具,培养学生创编,合作,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4,结束部分:放松整理并讲评。

知识目标实现。

提问:进行减脂训练有何时间方面的要求。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

教师总结知识点,并布置课外作业结合自身近期目标写出一份健身的训练计划。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进行思考,互相交流总结。

本课设计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精神,健身街舞教学内容为载体,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面将从为什么教,用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怎样学等几方面来说明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健身街舞"这节课主要是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的,对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掌握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游戏结合教学实际,使学生乐在其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对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实现课程目标,实现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为什么教————。

二,用什么教————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和安排本课主教材设计为健身街舞。为避免单纯练习的枯燥,采取《自选超市》让学生对所学动作进行选择,重组,创编然后分组展示。使学生在实践自己的创编过程中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本课辅助教材形体姿态练习,目的在于培养女生的正确身体姿态,身体的柔韧性等。在悠扬的《梁祝》中感受肢体美。用肢体诠释音乐。

三,教什么————对重点,难点的考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重点定为掌握移肩动作;难点是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处理。

教学说课稿模板汇总篇七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粉刷匠》。

2、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理解和体会粉刷匠劳动时的愉快心情。

3、通过创编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粉刷匠》。

【教学难点】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感受劳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好不好?

师:小耳朵请听:两棵树、十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打身体的一部分,学生猜谜)。

师:真聪明!每个人都有一双手,那么你们的双手又为家人做过些什么呢?(出示图片)。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看看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事情?(出示图片)。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介绍这个小朋友刷墙的歌曲《粉刷匠》(出示课题)。

师:大家想听吗?播放歌曲《粉刷匠》。

1.简单介绍歌曲师:《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2/4拍,简单而且易唱易记。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的劳动技术,一方面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

2.出示课件歌词部分。

师:今天啊这个小粉刷匠要来我们的课堂做客,他说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心情很紧张,因为他想给大家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设计了一个很特别的自我介绍,你们欢迎他吗?(生回答)。

师:你们真热情,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吧!(出示歌词)。

(1)朗读歌词:

a、按节奏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a)简单介绍2/4拍的强弱规律。老师按节奏范念歌词。

(b)生一起按节奏朗读歌词。

b、初步感受音乐《粉刷匠》。

师:这小粉刷匠的介绍太有意思了,所以波兰的作曲家干脆把它编成了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看这小粉刷匠是怎么样刷房子的,先刷哪里再刷哪里?(出示歌曲)。

c、学唱旋律。

(a)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唱旋律。

(b)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用“la”唱旋律。

师:说到这老师有个小问题想问问同学们,当粉刷匠把房子刷的漂漂亮亮,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啊?(高兴)。

师:对,他的心情是很高兴、很开心的。因为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房子刷得这么漂亮,心情一定是开心、高兴的。现在我们把粉刷匠这种高兴的、开心的心情融入歌曲,一起跟着钢琴来一遍。

(a)生跟钢琴有感情的唱。

(b)生分组唱,看哪组唱得最棒。

(c)学生再次跟着钢琴有感情地演唱。

师:歌曲我们学好了,你们能不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表演呢?

3、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a、学生思考表演动作。

b、生表演动作。

c、学生跟老师表演。

d、生跟音乐边唱边表演。

e、将生分两组,一组表演、一组演唱。

f、全体学生跟音乐边表演边演唱歌曲《粉刷匠》。

师组织学生唱歌曲。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粉刷匠》,那么你知道小粉刷匠是怎么刷墙的吗?先刷哪里?再刷哪里?最后小鼻子怎么样了?通过学习让我们懂得了劳动能够创造美,老师希望你们的双手,通过学习,都变成一双双灵巧的手,将来把这个世界装扮地更加美丽!

回去把《粉刷匠》唱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在劳动的时候感受劳动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学说课稿模板汇总篇八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蔡秋治。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一,二年级的跳跃教材——立定跳远。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谈。

跳跃是人体活动基本能力之一,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欢。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原有跳跃能力的基础上,来学习立定跳远,这样会更有效地发展双腿蹬地力量和弹跳力,上下肢协调配合。立定跳远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双脚蹬地跃起,向远处跳出,并能双脚落地的方法。

为了孩子们能在一个欢快的环境中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小白兔跳过河”和“小青蛙跳荷叶”间接地学习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所以我又选择了游戏“小青蛙捉害虫”作为补充教材,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学会保护青蛙,保护有益的动物。

根据新课标中五个学习领域的要求,结合本课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三个教学目标。

参与目标: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积极投入学练中。

技能目标:通过模仿小白兔和小青蛙跳跃动作,初步掌握双脚蹬地跃起向远处跳出,并能双脚落地的方法,从而初步了解立定跳远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果断的意志,在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交往与合作精神,体验成功的乐趣。

有人说:一节好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好奇心强,自我表现欲望更强,但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较差,所以,想要整节课学生精神饱满、持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就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情境中练,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上下肢协调配合,双脚轻巧落地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能够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达到所设计的教学目标。

1、教法:

在教法上,我首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其次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老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在练习中解决问题。鼓励学得好的学生,当任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再次采用了循序渐进教学法,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地挑战难度,挑战自我。最后采用比赛教学法,学生进行游戏比赛,表现出良好的交往与合作精神,体验成功的乐趣。

2、学法:

在学法上,我首先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想象尝试跳跃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采用对比学习法,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互相比较,互相评价,使自己不甘落后于他人。最后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互相合作配合,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共同讨论悟出动作要领,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态度。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分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愉悦热身。

通过老师语言激励,将学生带入“郊游”的情境,在音乐的伴随下,学生展开想象,和老师一起做《运动模仿操》,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营造一个生动学习情境,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了热身的效果,为下一步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环节:掌握技能,育心增体。

老师继续描述“郊游”情境,在语言激励与引导下,学生首先自由体验小动物的跳跃动作,接着模仿“小白兔跳过河”,学生自主地挑战跳过不同远度的“河”,比一比谁最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巡视指导示范,然后再次模仿“小青蛙跳荷叶”,两人合作跳,多人或小组合作跳,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老师鼓励学生利用“荷叶”摆放不同的花样进行练习,增加学习的趣味和练习的难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老师及时地展示立定跳远图片,使学生在整体上初步了解技术动作。

为什么要设计模仿小白兔和小青蛙跳呢?目的就是想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练习中,老师提出疑问:怎样跳才能又远又轻?学生积极练习,合作探究,共同解疑,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得好的同学,当任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第三个环节:巩固知识,体验乐趣。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游戏《小青蛙捉害虫》,试图想让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的阶段,使孩子们享受更多的快乐。

之所以这样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不仅在游戏中巩固练习,还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果断的意志,在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交往与合作精神。

第四个环节: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在老师的带领下,伴随着音乐,一起做放松操。其目的是想能使学生消除疲劳,放松心身,以最佳的状态进入下堂课的学习。

对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及学生的表现,在课的最后我进行小结,好让学生加深认识已学的知识。

根据本节课设计的要求,需要准备的器材有如下:

平地1块、录音机1台、“荷叶”42片、“害虫”40只、头饰41个、图片若干张等。

教学说课稿模板汇总篇九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基本理念;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宗旨;以发展学生专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通过介绍各种教学器材,让每个学生了解羽毛球知识,体验羽毛球运动带来的乐趣。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为羽毛球的器材。羽毛球器材:场地介绍、球和球拍。本科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使学生一步一步掌握羽毛球的场地长、宽、边线和端线,以及球的区分和球拍的选择。

1、初步学习羽毛球场地、器材基本知识。

2、通过了解羽毛球器材、场地知识,建立对羽毛球器材知识要求的正确概念。

1、教学重点:场地的知识。

2、教学难点:球拍、球知识。

1、认识羽毛球场地。

(一)羽毛球标准场地尺寸。

一片标准的羽毛球场地,占地面积应不小于106.5㎡(长15米、宽7.1米),其中画线区域的主赛场标准尺寸为长13.40米,单打场地宽5.18米、双打场地宽6.10米。球场四周2米以内、上空9米以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场地线得颜色最好是白色、黄色或其他容易辨别得颜色。场地上得画线得宽度均为4厘米,所有场地线都是它所确定区域得组成部分。

(二)地面。

比赛场地一般采用pvc塑胶运动地板,pvc塑胶运动地板的弹性,滑涩程度适中。

(三)灯光。

比赛应在场地四周比较暗得环境中进行,因此,赛场上空得灯光至关重要。一般灯光得设计和布局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自炽灯泡,安装在每一球场得两侧网柱得上空;另一种是荧光灯,挂在与球场边线平行并且长度一样得地方。为避免自然光线得干扰,场馆内应挂上窗帘,场地上得照度要求达到500~750勒克斯。

(四)羽毛球网标准。

羽毛球网长6.10米、宽76厘米,为优质深色的天然或人造纤维制成,网孔大小在15—20毫米之间,网的上沿应缝有75宽的双层白布(对折而成),并用细钢丝绳或尼龙绳从夹层穿过,牢固地张挂在两网柱之间。标准球网应为黄褐色或草绿色。网柱高1.55米,无论是单打或双打,两根网柱都应分别立在双打场地边线的中点上。正式比赛时,球网中部上沿离地面必须为1.524米高,球网两端高为1.55米。球网的两端必须与网柱系紧,它们之间不应该有缺缝。

(五)标准场地规格图。

2、认识羽毛球。

每个羽毛球规定要扎16根羽毛。最好的羽毛为鹅翎。羽毛长度要在60~70毫米之间。

3、认识羽毛球拍。

羽毛球拍一般由拍头、拍杆、拍柄及拍框与拍杆的接头构成。一支球拍的长度不超过68厘米,其中球拍柄与球拍杆长度不超过40厘米,拍框长度为28厘米,宽为23厘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球拍的发展向着重量越来越轻、拍框越来越硬、拍杆弹性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本节课我只要是介绍羽毛球的场地、羽毛球和羽毛球拍知识,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

教学说课稿模板汇总篇十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研讨戏剧单元的整体教学。

九下戏剧单元是统编教材中第四个活动探究单元。活动探究单元在进行整体教学时,以任务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特别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戏剧这种文学样式有三大特性:

1.戏剧性。用再现行动来表现生活和生活中的人。

2.剧场性。时空受限,但是直接面对观众,更具感染力。

3.综合性。以表演为中心,综合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因此实践性是戏剧最突出的特点。学生对戏剧的欣赏不能停留在静态的文本欣赏层面,而是要和生活相联系。教材中也有如下提示: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阅读中外优秀剧本选段,在此基础上,自主选择合适的剧本,分配角色,合作排练,尝试戏剧演出,给初中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并以此为依据设置了三个任务:阅读与思考、准备与排练、演出与评议。

任务一阅读与思考中,选取了三篇剧本。分别是《屈原》《天下第一楼》《枣儿》。这些课文是学生掌握剧本阅读策略和方法的学习材料。三部作品在表现剧本特点方面,既有共性,又各有侧重。

我们关注到,这些篇目的选择体现了统编教材“双线特点”。一方面便于学生借助这些材料学习阅读剧本的核心策略: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品味戏剧语言。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剧本中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现实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任务二是本单元中活动性、综合性最强的任务,分为准备与排练两个阶段。准备阶段,需要学生选择或者改编剧本,查询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剧本。这需要学生主动运用在任务一中学到的阅读剧本的策略。排练阶段,则是基于理解的“再现”,需要学生组织分工,各司其职,排练重点也应该围绕任务一的自学成果展开。因此任务二是任务一的巩固与延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统筹组织能力、分工交流能力、重构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任务三演出与评议,是前两个任务的深化、巩固。教材为老师提供了两个活动:一是优秀演员评选,提交评选表;二是写戏剧评论。优秀演员标准的确立,既要考虑演员对剧本的理解,也要考察实际舞台表现。这分别是对任务一、任务二的延续。评选表中推荐理由的写作,既是“对应标准过程”的记录与梳理,也是为写戏剧评论做准备。最后的戏剧评论,要求学生从整个剧本阅读到演出实践过程中,就某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综合来看,三个任务一脉相承,前后贯通。

1.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各种阅读策略和方法,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文本的能力。借助语文书的阅读提示,可以进行剧本阅读策略的自主探究。

2.排练与演出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是充满吸引力的,他们有积极尝试的意愿。

3.学生已经有了三个活动·探究单元的实践,对于分工、合作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结合以上内容,单元目标设置如下:

1.阅读中外剧本选段,了解剧本的特点,掌握阅读剧本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2.查询资料、结合剧本发生的时代背景,对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戏剧冲突、剧本主旨等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从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和启示。

3.了解戏剧排演的相关知识,参与到排练、演出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分工、合作、交流等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戏剧中表现冲突。

4.在演出与评议中,巩固对戏剧的理解,产生自己的心得,并能发表评论。

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用项目化学习来推进。项目化学习需要将核心知识融入到一个有复杂的、有挑战性的问题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终能够迁移。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参与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发展语文的核心素养。同时,项目化以驱动性问题为核心,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自然地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多方面能力,发展与提升思维,提升文化素养。

项目化学习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教师主要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设计驱动性问题、活动序列。

2.各种知识支架、过程支架、资源支教的提供者,共同参与评价量表制定。

3.组织活动,适时点拨、引导。

要进行戏剧的项目化学习,首先要思考的,便是戏剧的核心知识是什么。因为冲突是戏剧的生命,所以我认为应该要理解戏剧是如何表现冲突的。其次,我也在思考,驱动性问题如何和单元任务进行融合?基于这两点,我设计这样一个驱动性问题:

如何在班级中举办一场主题为“一出好戏”的戏剧节?

在这个问题驱动下,学生就会主动思考:我们要做成这个戏剧节,可能需要哪些准备?

学生或许会:

1.先了解“好戏”应该是怎么样的。自由去看一些戏剧的视频资料(《茶馆》《暗恋·桃花源》《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有条件的'亲自走进剧场。

2.了解戏剧节要做哪些事。比如找剧本、排戏演出、做宣传、设置评奖……。

学生交流后明确“项目”的基本流程:

认识“好戏”(剧本)——改编出一个好的剧本——有效分工,精心排练——组织演出和评奖。

由此展开持续性、序列化的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其实也是一个个小“项目”,需要产生阶段性成果。

活动一:研究剧本——怎样才算是一出“好戏”?

历史剧《屈原》是郭沫若的代表性作品;话剧《天下第一楼》在北京首次演出就获得巨大成功,迄今为止,已经演出500多场;《枣儿》获得过中国曹禺戏剧将·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同时获得了优秀编剧奖。它们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出好戏”。

请将这三篇剧本作为学习资料,形成学习小组,探究好剧本的标准。

学生生深入文本,寻找结论的依据,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例如:围绕“戏剧冲突”探究好剧本的标准。

学生用图表法梳理《天下第一楼》的人物冲突。

通过这样直观的形式,学生会发现,虽然这部剧本戏剧冲突很多,但都是围绕卢孟实展开。他想一心经营好福聚德,却遭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阻力。

所以《天下第一楼》其实有一个的核心冲突,就是一人干、八人拆。

再去研读其他两部作品,也能发现核心冲突。

《屈原》的核心冲突,是爱国的屈原和卖国的奸臣之间的矛盾。

《枣儿》的核心冲突,是社会变革和人的精神家园之间的矛盾。

学生就会得出一个标准:一个好剧本,戏剧冲突要集中。

再例如:围绕“台词”探究好剧本的标准。

学生用批注法进行潜台词的解读。

老人:又是爹呀爹的,快坐下吃。吃枣急不得。

(老人拉男孩坐,男孩不肯。)。

老人:(对男孩)咱们学猫叫?(见男孩摇头)咱们学狗爬?(见男孩又摇头)那爷爷给你讲故事。

第一句中的潜台词是希望男孩不要这么着急回家,再多陪他一会儿。说明老人当时多么寂寞。第二句潜台词是只要你愿意留下来,玩什么都行,就是不要走。这凸显了老人对于陪伴的渴望。

学生就会明白,台词要凸显人物形象,令人回味。

在这个过程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学生发生碰撞的时候。

比如,在探究“台词”的标准时,有学生可能会根据《天下第一楼》《枣儿》得出结论:“台词需要贴近生活”。但是这条标准在《屈原》的独白中会受到冲击。《屈原》的台词运用了夸张、象征的手法,还有综合运用了拟人、排比、反复、呼告,显然是“高于生活”的。进一步探究,就会发现,这样的台词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屈原对黑暗世界的厌恶、对光明的强烈渴望的,突显屈原悲剧而壮烈的人物形象,表现戏剧冲突。那么,“台词”的标准就会得到修正:应该符合人物形象,具有感染力。

学生没有关注到的地方,教师可以进行点拨。最终,形成“好”剧本的标准,例如:

1.主题突出深刻,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带给人思考。

2.台词符合人物形象,具有感染力,令人回味。

3.人物个性鲜明,不平面。

4.戏剧冲突集中。

……。

活动二:改编剧本——创作出我们的“一出好戏”。

在我们的戏剧节上,应该上演我们自己改编的剧本。我们将举办最佳改编剧本大赛,根据“好”戏的标准,选出三部剧本,获得“最佳编剧奖”,再进行排练演出。

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好一份导学单。

例如学生进行《孔乙己》的剧本改编,首先根据小说主题明确主要冲突:孔乙己身为读书人的“自命清高”与周遭社会对他的奚落、嘲笑、冷漠。然后选择偷书被打后酒馆中买酒这个情节集中表现戏剧冲突。接下来就进行具体的剧本改编。

这个活动可以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既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只需要强调最后的成果应该有人人参与的痕迹。

如果学生出现困难,导学单可以作为“过程支架”提供给学生。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提供“资源支架”。比如一些经典著作和剧本的对比片段。(《霸王别姬》的小说和剧本)。

比如,学生要进行《孔乙己》的剧本改编。

首先根据小说主题明确主要冲突:孔乙己身为读书人的“自命清高”与周遭社会对他的奚落、嘲笑、冷漠。

然后选择“偷书被打后酒馆中买酒”这个情节集中表现戏剧冲突,再添加一些表现周围人对他态度的情节。

最后进行具体剧本创作。

《孔乙己》剧本(片断)。

【人物】。

孔乙己掌柜酒客甲酒客乙其他酒客。

【地点】咸亨酒店。

【场景布置】。

舞台:左前方曲形大柜台,旁边竖着一块大招牌,写着“咸亨酒店”。柜台上摆放着酒坛和水壶。中间居右是两张八仙桌,每张旁边摆着四张条凳。

道具:掌柜的算盘、九枚铜板、茴香豆、酒碗。

酒客丙:看那边,来了一个怪人。长衫又破又旧,胡子邋遢,说读书人不像读书人。

酒客乙:(笑)他呀,你是不知道,叫孔乙己。说话整天文绉绉。其实大家只晓得他姓孔,这名字大约还是别人从描红纸上随便取的绰号。

酒客丁:(凑进脑袋)听说他原来也读过书,还没读出什么名堂。大概觉得自己了不起,不愿意正经干活,听说还偷过东西。

(孔乙己走进。酒客们目光聚集,相互打了几个眼色,低声窃窃私语了一番。忽然一阵哄笑。)。

酒客甲:(大声叫)“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孔乙己:(不理会,走到柜台处)“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排出九文大钱。)。

酒客乙:(高声嚷)“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己:(睁大眼睛)“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酒客乙:“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涨红了脸)“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以小组为单元,推选出候选剧本。然后根据评选量表,组织投票。评选量表,也就是学生在活动一中的学习成果。

活动三:分工排练——如何将“好戏”中的冲突表现出来?

一个剧本的冲突在演出中得到完美呈现,感染到观众,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这需要导演、演员、剧务共同的努力。在准备和排练阶段,每一人该如何做?请大家组建剧组,进行分工,写下自己思考。

接下来,可以让小组成员进行交流研讨,形成分工表和排练计划表。这里,给老师们呈现一些示例:

分工表。

岗位主要工作姓名个人自评组内评定。

导演1.查阅相关资料,深入对剧本的理解。2.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读剧本。3.对排演形成基本的构思和意向,与其他成员达成共识。(组织工作的效率、和组员交流的顺畅度和充分度、对剧本理解的深度等)。

演员1.在剧本中批注对人物的理解2.设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3.背诵台词4.走位对戏(人物理解的充分度、和组员交流的参与度、配合度、背诵台词的熟练度等)。

剧务……。

阶段任务目标时间进度描述达成度自评。

粗排导演:

演员:

剧务:

细排导演:

演员:

剧务:

排练计划表。

在学生的排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进去,提供建议。

同样以《孔乙己》剧本排练为例。

酒客乙:“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涨红了脸)“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在这一组对话中,当时的酒客是什么动作?是坐着还是站起来?是对着孔乙己喊还是对着众人喊?孔乙己这句台词,是小声说还是大声说?都值得导演和演员细细品味,在剧本中做好批注。

活动四:拉开序幕——如何吸引其他观众关注我们的戏剧节?

比如:宣传海报、戏票、宣传文案……。

然后自由让学生创作,拿出成果。

宣传海报、文案、戏票等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允许自由选择。也可以利用合作方式,自己设想,请同学帮助做出成果……做到人人参与。

如何利用简洁的图文突出“好戏”之“好”,吸引观众?这样的思考,促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剧本。

活动五:“好戏”开演——如何评选出“最佳演员”?

“好戏”开演,演员们的表现一定都精彩纷呈。请每组派代表组建评审委员会,制定评选标准,并根据标准,评选出“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

评价量表的设计,师生可以共同参与,教师要进行如何制定量表的引导。

演员舞台表现评价量表示例:

4分3分2分1分。

语言台词、语气和语调符合人物形象,感觉自然真实。台词符合人物形象,但语气、语调有些生硬。台词不太符合人物形象,语气、语调生硬,偶尔忘词。台词完全不符合人物形象,没有语气、语调的变化。

动作大方、恰当,符合人物形象;表情自然、投入。符合人物形象,表情自然。扭捏、拘谨、放不开。表情变化不明显。缺少动作设计、表情无变化。

配合对话衔接顺畅、互动自然、走位恰当。对话衔接基本顺畅,走位有些不合理。对话偶尔衔接不上,互动不自然。没有对上台词或者抢台词、互动生硬。

要求:

小组内人人打分。

组内合作共同完成一份推荐表,写下推荐理由。

戏剧节结束后,进入项目化学习最后一个环节: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自主探究时的表现。

2.我在分工合作时的表现。

3.我的成果/演出成功吗?如果是,收获是什么?如果不是,下次该如何改进。

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我对戏剧的认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