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范文通用(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6:44:10 页码:9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范文通用(汇总16篇)
2023-11-11 06:44:10    小编:ZTFB

熟练掌握各种语文表达方式,对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如何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灵感与启示。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范文通用篇一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材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重难点、关键:1、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2、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3、关键:在计算教学中,要重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口算的思考过程。课时安排:15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一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内容: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t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2、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能力(课件出示场景切换,配上明快的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课件切换到夷陵广场或书上的主题图)2、师: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3、课件从左慢慢移入一个花农骑车进入。师: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他要去干什么呢?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二、创设情景,在生活中学习。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2、信息反馈,交流整理。师: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说的可认真了,那谁愿意大声的说出自己的问题和算式呢?师选择的板书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这道题哪个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组里说一说计算方法。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课件里花农伯伯说: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摆花盆吧。我要搬走10盆花,)师:同学们,你们能据花农伯伯说的话来完整的说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自己想一想这样解答?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3、巩固练习p57面的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4、观察整理,总结方法。师: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师: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整十整十的相加减)三、强化练习,1、练习十的1t(出示1t图)老伯伯看见同学们这么热心特地买来矿泉水来谢谢大家了。你能看着图说出图意吗?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2:练习十的2t:独立计算,并仔细观察。上下2题什么不同的地方?3+2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30+20里的30又是什么意思?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3、课堂作业p58面的3t看懂图意,独立列式四、全课总结。你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吗?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怎么加减。第二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练习课(p584―7t)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2、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逆向思维。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2、难点: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逆向思维。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口算20+6080+1020+5070-2060-3090-602、连加连减口算3+2+41+3+47+2+1010-5-26-2-315-5-2指明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上学期我们还学过连加连减。那你会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吗?今天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二、自主探索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要求:(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2、基础练习。出示第四题基础练习要求:(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2)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3)小组讨论,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师模仿售货员一个学生上来模仿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学生看,后要求学生分组模拟。要求:(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根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3)口头列式,并回答。(4)全班反馈,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第7题,师:看小熊想邀请大家到它家里玩,可是只有算的又对又快的孩子才能进它的家,你有信心和它交上好朋友吗?要求:独立解答。四、全课小结。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范文通用篇二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3、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产生寻求春天的想法。

识字。

理解韵文,有感情地朗读。

在理解韵文内容上需老师引导。

1、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问:你看到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学生看出示的图,介绍图上的内容,并可根据自己对春天的了解,说一说感受和想象象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处境想象力。

1、出示卡片,“我会认”,激励学生自己识字。

2、谁会认生字条中的生字?

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词呢?

3、老师指导较易读错的字音:苏、争,平翘舌音。

4、出示生字卡片,请同学自读,口头组词,造句练习。学生读卡片,也可用自己的小卡片,同桌互学助写,说一说自己学习记忆生字的方法。

学生在下面练习读音“争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字词并练习口头组词造句。

1、先自读,再请同学领读,出示例句:

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词语:万物复苏。

认识生字:万、复、苏。

2、其它句子,由学生照例句自学,找词,生字学习。

老师领着学生学习例句,及学习方法。反复读例句。学生先互学,当小老师领学,再齐读韵文。

笔顺指导。书写练习。 。

2、巩固性:

朗读、背诵韵文、读句子、找词语、学习生字。

2、渐进性:

理解韵文内容,引发对春天的想象,对春天的新发现。

3、综合性:

组词、造句练习,书写、抄写字词练习。

识字1。

万物复苏 莺歌燕舞 柳绿花红 泉水丁冬。

冰雪融化 百鸟争鸣 百花齐放。

1、优生:

读韵文、背诵、默写。

2、中等生:

熟读、背诵。

3、学困生:

学生对四字词语掌握得较好,对搜集词语很感兴趣。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范文通用篇三

在生活中,常会有许多像珠宝般闪亮亮的美好时光,不论是和家人旅游、深刻的回忆,或是和朋友间一起度过的日子,这些都是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的美好时光。

在我有记忆的开始,我认为最令我感到美好的是童年的时光。没有读书的压力,没有同学的争斗,更没有许多琐碎之事。这段时光中,不论是遇到好事或坏事,彼此间都会互相倾听、分享。在课业遇到瓶颈时,我们也会互相扶持,度过最困难的时光,我们这群好友都会一同陪伴、一起经历,至今我仍历历在目。

在我记忆的深处,童年的日子里,并没有任何的压力,而是非常平淡的。这段往事中,整天都有爸妈的陪伴,做错事也不会遭受责备与挨骂,也不会像。

初中生活。

般,成天过着紧张的时光,深怕掉入了爬不出的井里。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希望能够在经历一次,将这段充满欢乐的时光注入到我的心坎里……。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范文通用篇四

课文22司马光教学要求: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2、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3.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三、学习生字词。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5.记住字形: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五、写字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2.自由练写,教师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五、作业1.抄写生字。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语二、朗读、理解课文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动画二)(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4)你准备怎么读?指导朗读。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动画三)(])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3)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动画四)(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5)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动画五)(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8.发散思维训练: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要求:大胆想象。三、总结全文,齐读全文。板书设计:20司马光都慌了掉进缸里别的小朋友―――――叫喊跑找没慌司马光―――――拿砸(几下子)得救了(遇事不慌机智勇敢)教后小记:课文23鲁班和橹板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新词,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教时第一课时一、自读比较,导入课题。1.(出示鲁班人物像)猜猜看,他是谁?(板书:鲁班,生自读。)【以“猜”激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儿童学习动机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板书:橹板,生自读。)2.把上面两个词读一读,比一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与前一个字字音相同,字形不同。)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导入课题有多种方法,这个课题由于“鲁”、“橹”同音不同形而产生一定的趣味性。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比较记忆有较大的优势,于是我就以字音字形的比较解题导入,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二.初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播放动画。2.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3.认读生字新词。4.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5.各自试读课文。6.跟录音读课文。三.指导写字。1.自学生字笔顺。2.指导重点字。观看生字动画。3.生练习,教师巡视。4.展示学生作业,点评。四.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指名认读字词。2.朗读课文。二.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1)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2)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2.讨论(1)指名读第一、二段。a.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b.播放动画。体会理解“吃力”“满头大汗”。c.指导朗读。(2)第三、第四自然段,a.指名读b.想想:鲁班怎么想到橹板的样式的?哪几个词告诉我们他看得很认真?c.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理解“出神”观看制作橹板的动画,用“先……然后……再……”说话。2.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3.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4,练习口述《鲁班和橹板》的故事。三.拓展,作业1.朗读课文。2.人类根据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还发明了什么?(播放图片)生补充。板书设计:26.鲁班和橹板看竹篙撑吃力(有什么办法)盯鸭子想蹼、拨水轻快圆形找削橹板扁形省力快教后小记:课文24乌鸦喝水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认识9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准确掌握找、看、放、升的字形。理解到处、升高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教时第一课时一、形象揭题,学习生字1.出示“乌鸦”图(板书:乌鸦)。2.出示插图三,揭题。师:请小朋友看这一幅图画着什么?它在做什么?〔充分发挥课文有插图的特点,提供学生说的机会〕师:谁能用一句最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画的意思。(乌鸦喝水。)〔看图说见解,训练概括能力,发展语言〕师:对!乌鸦喝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生:(集体)想!〔让学生看图归纳图意,点出课题,导入新课,很有新意。把观察、思维、说话训练有机结合,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3.乌鸦虽然全身乌黑,长得不好看,可是很爱动脑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板书:喝水),注意看老师写“喝”字,谁来说说“喝”的字形?生:喝字是左右结构,左边“口”字,右边上面是“日”,下面是撇,横折钩,小“人”在里边,竖折来关门。(曷)师:为什么“喝”字是口字旁?生:因为喝水用口喝,所以喝字是口字旁。〔诱导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把话讲完整〕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范文通用篇五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内容:一位数加整十数(进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2、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基础联系,课件出示口算1、进位加法练习8+57+86+85+74+97+32、旧知复习20+92+6069+3025+462+352+20(全班练习,指明说出算法)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多媒体出示:联欢晚会上的欢乐景象,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并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2、多媒体出示2个小朋友,并配上画外音对话:我们班要准备联欢会的饮料,一共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3、引导学生讲述图上的意思,明确要求的问题。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问题,开动脑筋说一说,你想有什么方法来解决?5、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6、全班反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同学交流评价。教师要表扬学生的各种有道理的解法,鼓励学生独立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自己的理由。7、小结: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来解答我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有的同学是用进位加的方法,有的是想的已学过的知识,只要是你自己想出的来的解答方法,都可以用来解答。三、巩固练习计算方法1、p62做一做,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培养学生用语言内化知识的能力。2、p63练习十一的5至7t5t:课件出示,学生独立计算后小组里说一说,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的?你发现了什么?该这样计算?6t:课件或卡片出示,帮小鸟找家。3只小红鸟都要加上83只小蓝鸟要加上36后才能分别找到自己的家,你能帮它们找准自己的家吗?7t:自己看图说出图意,并在小组里说出自己的问题,后独立解答。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课(p648t至12t)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的熟练的进行口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判断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2、难点: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判断能力。教学准备:口算卡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看卡片开火车,说出结果23+775+98+2356+950+548+579+542+505+442、听算,全班计算,后集体订正9+276+276+309+3014+654+536+546+333+73、指名说一说:9+30和36+5你是怎么样算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二、自主练习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8题。要求:(1)先口算,在填空。(2)指明说出计算方法。(3)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2、游戏――小小邮递员比一比,哪个邮递员送的又快又准!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练习十一第10题,6连续加6,每次加的结果写在横线上。要求:(1)小组里口说结果。(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是怎么想的'(3)仔细计算,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三、作业设计练习十一的第11题,要求:1、先说出图意,看图你知道了什么?2、独立计算。练习十一的第12题。注意:先计算在比较大小。第四课时:综合练习课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p65练习十一的13t到17t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的熟练的进行口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判断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2、难点: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判断能力。教学准备:口算题卡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口算25+770+921+832+92+5559+94+669+9138+767+443+279+72、听算60-3050-4063-386-645+459+104+5863+83、填空:(课件出示)65+4=(),先算()加()得(),再算()加()得()。38+6=(),先算()加()得(),再算()加()得()。二、练习十一的习题1、计算练习:23+775+98+2356+950+548+676+542+505+44先说计算过程,在写得数。2、练习十一的第14题要求:(1)、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2)、现在一共有多少架飞机?怎样计算?(3)、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3、练习十一的第15题要求:自己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列式计算。4、课件出示第16题,比一比谁算的又快又对。57+86+5625+7042+671+97+8080-6068+515-99+7237-448-6三、作业设计练习十一的第17题。自己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计算。四、思维训练读题,解答p66面的思考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范文通用篇六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每当哼着这首歌的时候,又让我回忆起童年的那些搞笑事情。

童年的时候,我是在老家度过的,那时候父母外出打工了,留我在老家。老家有爷爷奶奶,还有一大群堂哥堂姐们。他们每次去玩的时候,总会叫上我跟在后面。每次都是趁爷爷奶奶忙的时候,悄悄逃出去玩。有一天,我们偷偷去河边玩,一下水就分好队伍,分两队,我和啊红姐,啊翠姐和明哥一对,其他堂姐和堂哥一对。’3,2,……”还没喊开始,堂哥他们就开始泼水过来了,淋得我们全身湿透,堂姐反应快,马上躲开,从侧面给他们泼水,于是水仗就打起来了,刚开始时很泼水很激烈,慢慢我们就疲倦了,谁知道堂哥他们悄悄躲在我们后面,从后面打得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后来我们就投降了。不过我们输的开心,回去的时候还溜进菜地里,趴了几个番薯。然后一溜烟逃走,生怕爷爷奶奶会捉住臭骂。躲进竹林里,我们分工合作去找干柴和一个打火机,然后就开始把番薯扔进火堆里。大家坐在火堆旁边讲笑话。不知不觉,天快黑了,我们就很知足回家去了。

回到家当然少不了臭骂一顿,但是那是我最开心的一天。童年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还过得很充足。我怀念,那些年,那个令我一直记在脑海里的童年!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范文通用篇七

第六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练习课教学内容:p74―76的4―9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2、难点:使学生初步进一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教学准备:算式卡片教学过程:一、课堂练习口算56-945-3074+2068-737+818-559-926+942-30教师让个另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二、课堂作业1、完成p74页的第4题。要求学生看清题目,先算左边算式的结要,然后再和右边的数进行比大小。2、出示p75页的第5题。(1)这道题告诉我们哪些条件?(2)第一个问题要我们求什么?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第二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分析后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4)三个问题可进行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3、出示p75页的第7题。(1)请学生看图口头编题。找出题目睥已知条件和问题。(2)小明擦的桌子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要求小青比小明少擦了多少张课桌,也就是求小明比小表多擦多少张课桌?该怎样列式?12-9=3(张)(3)学生讨论: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明比小青多擦多少张?小明和小青一共擦了多少张?………4、游戏――找朋友。给十们同学每人发一张算式卡片,请他们根据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数,然后请得数相同的同学站在一起。5、出示p76页的第9题。请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口述画面内容。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该怎样列式?6、独立完成p75页的第6题。全班进行讲评。三、全课小结。4.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整理和复习(一)教学内容:p78页第1题,练习十四的第1―4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不进(退)位和进(退)位口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体会其实际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体会其实际意义。2、难点: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不进(退)位和进(退)位口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不进(退)位和进(退)位口算。为了使大家进一步的掌握各种口算方法,今天这节课安排100以内口算内容的阶段复习。二、综合练习1、课件出示p79页的`第1题。(1)提问:这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口算?这些题目包括了哪些类型?(2)讨论算法。a:42+30提问:结果是多少?说出口算方法。怎样想能够很快算出得数?b:76+8提问:结果是多少?讲出口算方法。怎样想能够很快算出得数?2、课件出示教科79页的第2题。(1)提问:这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口算的?这些题包括了哪些类型?(2)讨论算法。a:72-50提问:结果是多少?讲出口算方法。怎样想能够很快算出得数?b:41-3提问:结果是多少?讲出口算方法。怎样想能够很快算出得数?3、学生独立完成78页的第1题在统一时间内开始。4、小结: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应该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即个位数加、减个位数,十位数加、减十位数。要算得既对又快,必须分清不进位、进位及不退位、退位的计算。三、课堂练习1、第79页第3题。(1)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2、第79页的经4题。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第二课时:整理和复习(二)教学内容:p78页第2题,练习十四的第5―8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应用题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培养数学意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2、难点:使学生掌握应用题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也就是求两数相差的应用题。初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答简单应用题。二、综合练习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78页的第2题。(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的内容。(2)请大家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3)让学生根据自己提的问题,可选择性的进行解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2、课件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第6题。(1)57比75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的意思,使他们懂得“小”就是指57比75少多少的意思。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2)58比39大()。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大”的意思,使他们懂得“大”就是指58比39多多少的意思。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3、课件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第7题。(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的内容,并把它改编成一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2)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计算?(3)分组讨论这道题还可以提什么问题?(4)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老师有选择的出示完整的应用,让学生逐一列式解答。4、课件出示第80页的第8题。(1)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想一想要求杨树比柳树多多少棵,需要哪两个条件?(2)让学生根据口头编的题,进行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3)分组讨论想一想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三、全课小结。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范文通用篇八

“哇!那是什么?我也要、我也要......”记得这是充满好奇心的我最常说的一句话。

有次过年到外公外婆家聚会,桌上摆着香味四溢、美味可口的菜肴,令人不禁垂涎三尺。我看到桌上的小盘绿色的美食,就问阿姨:“那是什么?我要吃,我要吃。”阿姨说:“那是芥末,你要吃吃看吗?”那时我不知道芥末是什么,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挖了一大匙,放进嘴里。啊!浓浓的芥末刺激着我的味蕾,呛辣的感觉在嘴巴、鼻子和眼睛间乱窜,让我留下眼泪,家人全都笑翻了。

又有一次,因为好奇心,而让我吃尽苦头。那天,我发现姐姐要跟堂姐出去玩,我想一起去,偷偷尾随跟踪,最后来到堂姐家的仓库。姐姐在堆满肥料的仓库爬上爬下,我也想体会站在高处的感觉,所以就慢慢的靠近他们。就在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奋力向上爬时,姐姐发现了我,吓了一跳而大叫一声,让我紧张得掉了下来。哇!我的手疼痛不已,骨折了。

小时候的无知及好奇,让我做了可笑和危险的事,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十分幼稚,但也成了我特别的童年回忆!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范文通用篇九

设计理念:《识字1》是以“多彩的秋天”为主题的第一组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12个四字词语,都是描写秋天的,“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写出秋天景物给人的整体感受,“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是金秋的色彩之美;“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山河壮美”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秋景图。“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写出了秋季的丰收之美。这些词语,排列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设计教学时,我依据新课标精神,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设计教学从学生的感受出发,以读促情,使学生能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意义和感情。顺应了教学逻辑,提升了感受美的能力。并且依照学情,考虑到儿童识记的一般规律,注意让学生在语境中识记,并且按照先整体后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顺序,同时注意多种形式的复现和巩固,提高了识字效率,力图较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宜,层,尽,染,”等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主动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调动学生读字学词的积极性。通过师指导朗读,想象画面的方法,读出体会,读出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留心观察秋天景色的美丽,感受秋季的迷人魅力,激发对秋天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中的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四字词语的意思,能在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感情,从读中感受美,能用朗读表达出秋天的美丽,激发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啊,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出示一幅秋景图)看着漂亮的照片,你们能说说秋天有哪些美丽的景物么?指名学生回答。是啊!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个收获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迷人的秋天,学习《识字1》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识字1生齐读课题。

二、识字学词,走进秋天。

1、自由读一读课文,把难读准的词语多读几遍。

2、说说这些词都是有关什么的?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小老师带读。

4、小老师提醒读准字音,需要注意什么?(“层”字是平舌音和后鼻音,“尽”字是前鼻音,“染”字读的时候需要翘舌,“爽”字和“壮‘字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确)同学们跟着齐读三遍。

5、在读字时,相机让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好办法,(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宜,层,翠”,用换一换记住“壮,尽,染",用组词法记一记“叠”,还能用图画法记住“爽”和“谷”。)同学们跟着小老师读三遍。

6、去掉拼音帽,开小火车读一读生字,并给生字组一两个词语。

7、指名12位同学分别朗读十二个四字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8、男女生合作朗读词语。

三、看图学词,感受秋天。

1、课文中有两个词概括了秋天景色的特点,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金秋时节,景色宜人)指导读出舒心愉悦的心情。

2、出示图画,细心的你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层林尽染,叠翠流金”这两个词语的教学。

课件出示这两个词语,指名两三位同学读一读,再齐读。看看图画,说说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指导读出红色的枫叶,和金黄的果实的色彩之美)。

3、天空中也有好看的景色呢!出示图片和词语“天高云淡,大雁南飞”做一做动作,一边想象一边朗读。

4、从上空向下看去,你看见一怎样的景象呢?“秋高气爽,山河壮美”,配合图片,感受秋日天空明净,气候凉爽宜人。大地开阔壮观。带着感情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5、秋天到,田里,果园里都大丰收啦。(出示庄稼,瓜果丰收图片和词语“五谷丰登,瓜果飘香”)谁能读出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指名读,小组赛读。

6、最后出示两幅图,这丰收的果实是怎样得来的?相机释义“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收获了这么多粮食该怎样保存?秋收冬藏:秋天收获,冬天贮藏。

7、同学们学得真棒,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图猜词游戏:用课件分别出示文中词语描绘的画面,学生以四字词语抢答。

8、与小伙伴合作朗读。

四、师生共读,体会秋情。

1、秋天的图画色彩斑斓,秋天的果实无比香甜,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美好的秋天吧!师生合作,齐读12个词语。

2、比一比,看谁能最快地背出这些词语。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课件呈现12个词语,,用红色字体显示本课的11个生字,指名认读。同桌互读。

2、游戏:摘苹果:读对一个生字或一个词语,就能摘到一个香甜的大苹果。

3、说说书上”我会写”的田字格里哪个生字最难写,容易写错。请同学提醒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师重点指导“尽”和“层”,分析字字形,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4、师范写,提醒学生两个字应该区分的地方。并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间架结构,笔画的起,落笔位置。

5、生书空后,自己描红田字格中生字,练写。(提醒学生写字时的正确姿势)。

6、展示评议。

六、作业布置,课外拓展。

1、积累背诵文中的12个词语。正确书写生字。

2、课外,自己收集一些关于秋天的词语,抄写下来。

3、到大自然中,感受秋天,把你眼中最美的秋景画下来。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范文通用篇十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认识生字6个,学写生字4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识字教学。

2.通过学习课文,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理解:水田、插秧。

自制课件、教师用生字卡片、学生用生字卡片、音乐(小白船)。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听老师说一则谜语:“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学生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镜子有关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写成了镜子?(板书课题:插秧)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问题要问吗?

解释:把水稻的秧苗插到水田里的活动就叫插秧。(课件)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同学们找出了自己不认识的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集体的力量大无比”的游戏好不好?

2.这个游戏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两件事:

第一件:每个同学说一说自己不认识的字,组内同学想办法解决这些字的读音。

教师小结合作情况。

3.小组汇报读课文。

要求:听的同学边听边想:你要向他们学什么?你能给他提一些好的建议吗?

4.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因为我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我一边读课文一边用脑子想象美丽的图画。比如:我读到映照着蓝天,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蓝天的图画,这样就能读得有语气了。不信,你们也试试。

师穿插金钥匙的内容,使学生掌握了方法。学生参与评价,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意识。

4.齐读课文。

5.背诵课文。

(1)指名背。

(2)会背的站起来背。

向同学们介绍,你是怎么背会这篇课文的?

6.发散思维

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看来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看这句话,你会填吗?

课件: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蓝天,农民在插秧,插在(       )上。(你照镜子,镜子里就会出现你,镜子里出现蓝天,农民就会在哪儿插秧呢?)

齐读,这句话写得多美呀!你能想象水田还映照着什么吗?

水田是镜子,映照着(   ),农民在插秧,插在(     )上。

现在,让我们也做个小诗人,自己做几句诗。

水田是棋盘,农民在棋盘上(        )。

水田是地毯,农民在地毯上(        )。

水田是(        ),(        )。

过渡:同学们真聪明,你们也成了小诗人了。据老师上网查资料,我发现农民伯伯也非常聪明,他们已研制出“七彩水稻”,你们想和农民伯伯比一比,种出咱们的.多彩水稻吗?教师出示水田图:上面标上小组号,每个小组发五棵稻秧,小组合作讨论热烈的,教师奖励一棵稻秧。

1.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出示:插、秧、镜、映、农、民。

组长带领组员用学过的方法记字。

2.讨论:你们是怎样记字的?

说得好的到黑板前插一棵稻秧。

学生说哪个字,教师就往黑板上粘哪个字,说完后带领学生齐读。

插一棵稻秧,哪个小组插的稻秧多哪个小组就获胜。

3.游戏:照镜子

方法:教师举生字卡片,学生读出来并举出生字卡片。

4.同学们,看,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插上了多彩稻秧,虽然有的小组多有的小组少,但这都是我们积极学习换来的,看到你们那么爱学习,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1.出示“农”。

2.描描书上“农“的笔顺,边说边描。

3.自己描描书上的“农”,说一说怎么写才好看。

4.教师指导写。

5.大家评议。

6.自己写“民“的笔顺,描红,写字,同桌评议。

7.在生字本上写字。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范文通用篇十一

二、新学会的字,我要写好它们。

【聪明屋】。

一、喜欢这一组描写春天的词语吗?把你喜欢的词语写一写!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二、我有一双火眼金睛,我能送它们回家。

【益智园】。

和你的小伙伴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用彩笔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吧!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范文通用篇十二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59页,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自主练习1―3教学目标: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意义,会计算。培养学生灵活的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准备:相应学具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2、让学生说说从哪一位加起?个位满十应该怎么办?教师小结过渡,引入新课。二、新课。1.教学信息窗4。(1)出示书p58图,(投影),再看整幅图,水族馆里的鱼类标本比虾类标本多几种?你怎样知道的?让学生列出算式,说说表示什么,猜猜得数是几?(2)自己用学具摆一摆,和同位说说计算过程。体会退位的道理和退位的方法。(动手操作,体会算法)(3)指名说说算的过程,用投影显示。(训练表达,理清思路,学生可能有几种算法。)(4)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个位上2减6不够减,怎么办?教师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72-56=72-5616讲解计算方法:各位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在个位上加十,还可以再减。(5)练习,试一试,自己结合图案提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其他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算的方法。(6)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可能有各种方法,对合理的要给予鼓励。)教师小结:今天所学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二、自主练习。1.自主练习第一题。(1)看图,有什么?各是多少?(2)你能想到什么问题?(两个加法,两个减法。)写出算式?说说计算过程。(3)自己列出减法算式,计算结果。2、自主练习第二题。(1)自己说说计算的结果。(2)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3)自己找找类似的算式。3、自主练习第三题。看图,有什么?这是什么意思?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小结。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72-5616作业设计:在家中练习相关的题目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第61-62页,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自主练习4-8。教学目标:巩固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意义的理解,熟练竖式计算。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培养学生灵活的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教学难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培养学生灵活的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相应学具、计数器学生学习过程:―、复习:1、出示:57-27,89-50,让学生说结果,说过程。教师演示。2、练习:67-39=?根据这个算式,写出竖式算式得出计算结果。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小结过渡,引入练习。二、练习。1、自主练习4(1)出示练习题,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理解的?有什么好办法进行计算。你喜欢哪一种方法?(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指名交流计算结果。进行正确地连线。2、自主练习5(1)出示图画,根据图画,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2)指名说想出的数学问题。根据数学问题,列式并用竖式进行计算。53-47=53-18=3、自主练习6:在规定时间里进行口算,交流计算结果。4、自主练习7(1)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2)小组交流讨论。(3)根据自己的想象摆一摆。(4)指名说自己摆的结果,进行交流。5、自主练习8(1)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3)指名说自己的结果。进行交流。5、应用(1)小明叠了41只千纸鹤,小红叠了28只,小红比小明少叠了多少只?小明比小红多叠了多少只?(2)今年栽了72棵树,去年栽了28棵树,今年比去年多栽了多少棵树?去年比今年少栽了多少棵?去年和今年一共栽了多少棵?(3)吃了48粒糖,还剩下52粒,原来有多少粒?二、练习聪明小屋:仔细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自己进行探索。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法。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规律。三、学生小结:让学生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竖式的计算方法。板书设计:出示课时中的题目指名学生板演作业设计:在家中练习相关的题目课后反思: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63-64页,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自主练习1―3教学目标: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意义,会计算。培养学生灵活的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准备:相应学具、电脑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2.让学生说说各位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在个位上加十,还可以再减。教师小结过渡,引入新课。二、新课。1.教学信息窗5(1)出示书p63(投影),看整幅图,认真观察各类信息,解决情景图中所提出的问题,你怎样知道的?让学生列出算式,说说表示什么,猜猜得数是几?(2)自己用学具摆一摆,和同位说说计算过程。体会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动手操作,体会算法)(3)指名说说算的过程,用投影显示。(训练表达,理清思路,学生可能有几种算法。)(4)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用连减的方法的同学可以把两个竖式和成一个连减的方法。也可以先算海螺和珊瑚标本的价钱,再用50去减。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可能有各种方法,对合理的要给予鼓励。)教师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5)练习,试一试,自己结合图案提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其他的问题。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拓展运用。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算的方法。教师小结:今天所学是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二、自主练习。1.自主练习第一题。(1)看图,有什么?各是多少?(2)你能想到什么问题?(连加法)写出算式?说说连加竖式的计算过程。(3)自己列出连加算式,计算结果。2、自主练习第二题。自己说说计算的过程。学生独立做题。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交流计算每一题目的运算顺序。3、自主练习第三题。看图,有什么?这是什么意思?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小结板书设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50-13-17=20(元)5037-13-173720作业设计:在家中练习相关的题目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第65-67页,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自主练习4-8。教学目标: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意义的理解,熟练竖式计算。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培养学生灵活的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竖式计算。教学难点: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竖式计算。培养学生灵活的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相应学具、计数器、电脑学生学习过程:―、复习:1、出示:4+58-32=62-32+2=让学生说结果,说过程。教师演示。2、练习:74-65+49=?。根据这个算式,写出竖式算式得出计算结果。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小结过渡,引入练习。二、练习。1、自主练习4出示练习题,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理解的?有什么好办法进行计算。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指名交流计算结果。2、自主练习5出示图画,根据图画,你能提出什么数学故事?小组讨论。指名说想出的数学故事。根据数学故事,列式并用竖式进行计算。45-14--16=3、自主练习6:在规定时间里进行小组合作,提出不同的租方案。交流计算结果。说清楚确定租车方案的理由。4、自主练习7(1)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2)小组交流讨论。根据定的标准进行估计(3)根据自己的想象独立完成(4)指名说自己的结果,进行交流。体会估计的策略。5、自主练习8;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口算。6、自主练习9仔细观察,你能说说盖住了哪些数?是怎么猜出来的?并按题目要求进行计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指名说自己的结果。进行交流。板书设计:自主练习4-9指名学生板演算式作业设计:在家中练习相关的题目课后反思:赶庙会――回顾整理教学内容:第68―70页的回顾整理。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整理。进一步渗透对事物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顺序。教学准备:学具、电脑学生学习过程:一、看图: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去赶庙会,请你认真观察赶庙会的图画,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范文通用篇十三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是1个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识本课所介绍的事物,初步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秋天景色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识字、写字;“臼”笔顺。

投影、生字卡、田字格黑板。

识字一。

抄写字词、口头组词、说话。

默写词语、朗读字词。

两课时。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关于“春天”、“夏天”的归类识字,韵文还记得么?谁来背给同学听。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秋天”的归类识字。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课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

出示挂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这是一幅秋天的美景图。我们首先来看看天空中有什么。

2.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早晨起来,我们常常会看到地上落了一层白白的东西,你知道那是什么吗?(秋霜)。

3.秋天到了,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棉花、稻子、高粱)。

4.果园里,果农们正在做什么?(柿子、苹果)。

5.看图引导说话,相机贴出“丰收”,领悟意思。

秋天到了,一望无际的农田里棉花,稻子,高粱(),庄稼丰收了。果园里,果树上挂满了()的柿子,()的苹果,水果也丰收了。

四.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五.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1.认读生字,正音。

2.用“霜”、“稻”、“丰”、“收”扩词。

六.小结。

七.指导书写。

1.学生看清笔顺,记忆笔顺。

2.重点强化“梁”、“稻”的笔顺。

3.学生描红。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梁、稻”的笔顺书空。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秋天到了,什么花开了?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菊花、桂花)。

2.体会“飘香”的意思。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以上生字词。

4.指名认读。正音。

5.小结;这些词和什么有关系?

三.指导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

2.各种形式练读,读出秋天景色的美好。

四.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

五.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1.先说一说“桂、飘”的笔顺,然后在书上描红。

2.在习字册上练写。

3.认读课后词语。听写词语,检测效果。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范文通用篇十四

在我们小区经常看到鼻涕虫。它完完全全和蜗牛一样的身体,但是没有头而以。它们的身体上的肉都是软软的都有一对触角。吃东西,我就没有仔细观察过。

你们知道鼻涕虫是爬行动物吗?它们却实是爬行动物!我在告诉你们个秘密,垃圾堆里面经常会出现许多鼻涕虫。有的鼻涕虫喜欢在垃圾桶边或木地板上爬行。鼻涕虫还很会讲卫生的呢!它们特别保护自己的尾部。我们小区里有个池塘,它们的动做很灵敏,把自己的尾巴伸到池塘里去泡一会儿,然后还要把尾部抖一下,把水抖干。鼻涕虫有过敏性,我不小心碰到了它的皮肤,我身上就长了一些像那种像蚊子咬的那种疙瘩。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非常喜欢这些可爱又淘气的鼻涕虫。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范文通用篇十五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4、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5、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识字写字。

挂图;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磁带;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

2、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学生闭上眼睛边拍手,边唱歌。(出示挂图)。

二、图文结合,认知词语。

2.认识词语。

随机学习四组词语。(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读一读字音,在图上认一认,唱一唱有关小动物的歌儿,说一说花儿的颜色,有关事物的特征等)。

3.揭示课题,巩固字音。

刚才这些词语是语文书上的内容。(板书:识字1)打开书,你们看,它们正排着队,等着小朋友去认识呢!请小朋友读一读这些词语,比较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小组中的同学帮帮忙。(学生自由读)。

4.生生互动,游戏内化。

小朋友,刚才我们在柔柔的春风中,在柳树的绿叶中,在布谷鸟的叫声中,在花儿灿烂的笑脸上找到了美丽的春天,你能把这些词语贴到它的朋友身边去吗?请拿出词语卡片,同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来贴一贴,贴好后再一起读一读,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正确。(播放《春天在哪里》的磁带)。

三、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语言渲染: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淅淅地下,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葱绿;燕子、布谷、蜜蜂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几多生趣;梨花、杏花、桃花张开笑脸,为春天增色添彩!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让小朋友们感受一下春天多美呀!

2.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师总结。

2.课后,小朋友去找一些有关“春天”的诗歌或成语,读一读。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2.认识3个新偏旁。(“日”字底,“木”字旁,草字头)。

3.学生看笔顺图自学生字,描红课本上的生字。

4.说说是怎么记住生字的。

5.说说书写注意点。

6.教师在田字格示范书写。

7.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作业 设计。

背诵课文。写好生字。

小学语文第二单元习作范文通用篇十六

“姐姐!快来呀,到‘做饭’的时候了!洋娃娃都饿了!”妹妹在一边焦急地喊。“好了,来了来了!”我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去帮妹妹。

那时的我,只有五岁。我正在和妹妹玩过家家,在我当时的那个年龄,我们最热衷的游戏也莫过于此。

现在我已经是初中生了,但每当回想起。

童年趣事。

我还忍不住笑呢!

在我童年的生活宝库中,有许许多多对各种活动的记忆,这些就像一颗颗发光的珍珠,串成一串光彩夺目的项链,构成了我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记得五岁那年,一次偶然,听到爸爸和姐姐聊天说道:“谁肚子里的墨水多,谁就有学问。”

一天,爸爸不在家,我偷偷跑到爸爸的书房里,拿起一瓶墨水,拧开盖子闻了闻臭臭的,心想:这墨水可真难闻,怎么喝呀?我用舌尖甜了一小口,哇!又苦又涩。我灵机一动,从厨房里拿来了白糖,往墨水里放了一勺糖,搅拌一下,又舔了一口,还是那么涩,没办法,为了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我只好捏着鼻子,“咕咚咕咚”喝了下去。我高兴地大喊:“我终于有学问了。”

这喊声引来了妈妈,妈妈过来一看,惊讶地问:“你嘴上是什么东西?”我兴奋地说到:“是墨水啊!”“你这孩子,没事喝什么墨水啊?”气得妈妈边唠叨边去取毛巾给我擦嘴巴。“爸爸说谁肚子里的墨水多,谁就有文化。”妈妈笑着说:“傻孩子,墨水不能喝,爸爸说的墨水指的是知识。”听了妈妈的话,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的童年故事有趣吧!

童年,像一条络绎不绝的小溪,缓缓地流在我的心里。在这条小溪里,既有欢乐的笑声,也有伤心的眼泪,但记得最深的,要数童年时我做过的一件傻事。

那是我四岁的时候。有一天上午,外婆正在厨房里炒菜,发觉盐没有了,顿时手足无措。为什么呢?因为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如果她自己出去,丢下我一个人在家,又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所以感到不安。这时候我看穿了外婆的难处,自告奋勇地对外婆说:“我帮您去把盐买回来。”“你?”外婆疑惑地看着我。“对!我还去过几次了呢!”(事实上我并没有去过)外婆无奈地点了点头。

很快,我就从小卖部买回了盐,正高兴着自己能为大人做事了,孰不知一不留神踩中了地上的香蕉皮。顿时摔了一跤,盐袋落在地上摔破了,白花花的盐撒满了一地,我立刻慌了手脚,心想:盐掉在地上弄脏了,得赶快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给外婆听。

刚来到院子门口,就看见隔壁的王奶奶正在洗米。我顿时灵机一动,心想:既然米可以用水洗干净,那么盐一定也可以洗干净。想到这里,我立即向王奶奶借了一个水盆。来到大街上把盐装进水盆里,往大院的水龙头跑去。

水很快就把盆子装满了,我使劲地摇了摇盆子,然后把手伸进去搅动一下。孰知盆子里空空如也,我十分惊慌,也顾不得盆子,立刻向家里跑去。

回到家里,我把事情的经过讲给外婆听。还未说完,外婆已经捧腹大笑起来。她摸了摸我的头,笑盈盈地说:“傻孩子,盐并不像米那样洗得干净的,它是遇水即溶的。”说完又大笑起来。

从这件事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皆要三思而后行。

随着时光的流逝,童年那金色的梦也悄然而逝,然而充满童趣的一幕幕早已在我的记忆的心海里定格。

那是我5岁的时候,妈妈买回一大包五香葵花瓜子,我吃着又香又脆的瓜子,不禁问妈妈:“妈妈,这瓜子这么香,这么脆,是怎么得来的?”妈妈耐心地对我说:“瓜子是由向日葵得来的,把一粒葵花籽种下去,就可以结出许多瓜子。”我听了妈妈的话,心里便想出了一个计划。

第二天,爸妈都出去了。我拿出一大把瓜子,然后把它种了下去希望它能长大成树,让大家大吃一惊。

于是我盼呀盼呀,一个星期过去了,地上并没有长出向日葵,连根草都没有。我哭丧着脸,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全家人,谁知道他们听了哈哈大笑。我不知道怎么办好,就问妈妈:“怎么了?”妈妈笑着说:“你种的种子是熟的,不能长出向日葵,只有种生的瓜子才能长出向日葵,不信你试一试。”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种的向日葵终于长出了小苗。

这件事,早已成为陈年旧事,这件童年趣事像一颗发光的的小贝壳,永远留在我记忆的海滩上。

童年是七彩的,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闪着耀眼的光芒,是我陷入了童年的回忆。忽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童年的扫把兵。

小孩永远是天真的,常常有许多奇妙的幻想。我们院子里,这些小家伙们也除外。大概是看武打片看多了,我们开始迷上了武打,梦想将来当一个武功盖世的英雄。着下子院子里的小家伙开始响应,院子打斗不可避免。于是我和蒋航,盼盼等伙伴也组织起武装队伍。起名扫把兵(因为我们的武器主要是用扫把做的,所以命名为扫把兵)并且还编了个。

口号。

叫“我们是扫把兵,我们是扫把兵,我们抓了几个强盗,我们就是大明星。”我被选举为老大,蒋航为军师,盼盼为将军,其余是士兵。

自从我们这支队伍成立后,早上还是老样子,大家聚在一起玩,老老实实的。但一到下午就不安分了,大伙儿一起拿起自己做的武器。不是欺负女生,就是与别的队伍发生战争,到处都是我们淘气的身影。

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次夜晚,和厕所军的战斗。那天中午厕所军派人向我们宣战定在今天晚上在死亡王后岛(一个大花园)开战。到了傍晚我吃完晚饭,便从我队的武器库里拿出自己做的盾(用泡沫和礼品盒盖做成的)剑(用扫把的把柄做的)叫着公鸡打鸣的声音召集队伍——公鸡叫是我们集合的暗号。可叫了一回儿也没有回应,却碰到了敌人,我知是寡不敌众,没有攻击撒腿就跑,从后面听见敌方头头得意的笑声和说话声:“哈!哈!你的队伍已被我打败,弟兄们把他抓住。”……但到后来我还是甩掉了敌人并找到了队伍。此时队伍已经狼狈不堪,盼盼被抓住弄成了个大花猫,使劲挣扎才逃了出来。于是我鼓舞他们:“大家不要泄气有我在,跟我一起打败敌人吧。”就这样在我的鼓舞下开始向对方进行反攻,我和蒋航带些队伍,通过我们的秘密通道,转到敌人后面攻击。就这样我们把敌人打得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敌人的首领见大势已去,骑着自行车逃走,边跑边喊:“弟兄们给我顶住,等我走远了你们再逃。”

最终我们“扫把兵”又取得了胜利,大家一起呼着口号;“我们是扫把兵,我们是扫把兵,我们抓了几个强盗我们就是大明星。”快快乐乐地回了家。

如今每当我想起扫把兵,我就会念起我们的口号。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段美好的时光。

在我八岁那年,有一天,我和彭蕾、刘紫薇约定一起去烧烤。我们要去烧烤的事被家长知道了,家长不同意我们去烧烤,马上进行了“镇压革命”。最后,由于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我们只能乖乖地待在家里。

你看到这里,肯定会问:“难道你们不会偷偷地去吗?”其实我们也考虑过这样做,但是家长知道我们要去烧烤后,硬是把我们的全部零花钱给“冻结”了,我们现在是身无分文,根本没钱去买烧烤材料。请问,没有烧烤材料怎么烧烤呀?但我们是不会轻言放弃的,我们的口号是:将烧烤进行到底。我们便在各家寻找烧烤材料,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让我们在彭蕾家的厨房找到了几个红薯,烧烤材料有了。

开始烧烤了,我们先用打火机点着报纸,再把报纸扔进坑里,然后把炭倒进去。谁知当我们把炭倒入坑里后,火却突然灭了。我们继续点火,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终于把炭点着了。彭蕾立刻把已经洗干净了的红薯插在烧烤叉上,再把红薯放到火上烤。我们三个人一人拿着一个烧烤叉,烤着烤着,我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说:“我们在这里烤红薯,要是被别人发现了告诉家长,那我们就惨了。”我们马上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决定:派两个人上去“站岗”。我和彭蕾便义不容辞地上去“站岗”,把烧烤这个重任交给了刘紫薇。站了一会儿岗,我觉得有点儿累,便下去休息一会儿。休息时,我坐在刘紫薇旁边看她烧烤,只见火焰欢快地“添”着红薯,红薯的表皮逐渐由紫红色变成金黄色,真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这时,彭蕾跑了下来,慌张地说:“好像有人过来了。”我被吓了一大跳,连忙找灭火的工具,却怎么也找不到。这时,彭蕾拿起了那袋泥土,说:“用它来灭火。”我才知道了彭蕾留下这些泥土用意。我们等了很久,都没有发现有人过来,便叫彭蕾上去看看,彭蕾看完后,下来说:“没事,是虚惊一场。”我听了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拍了拍胸口,说:“差点吓死我了。”

儿时的傻事,大多都淡忘了。唯有此事,至今还历历在目,每一想起也禁不住扑哧一笑。

记得有一年暑假,表哥来我家玩。那天我做完功课,无聊极了,就邀表哥到楼下打羽毛球,可表哥不领情,说要看书,不管我怎么哀求,他都无动于衷。气得我肺都要炸开了,只好一个人抱着蓝球到楼下玩。

汗流夹背的我回到家后就坐在沙发上吹风扇,瞟了一眼书房,见书呆子还在啃书呢,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嘴里愤愤地嘀咕着:“臭哥哥,看我怎么整你!”就在这时妈妈从厨房走出来就喊:“亮,快洗脚去,你那臭脚快把人熏晕了。”妈妈话音一落,忽然一条妙计从天而降,我赶紧跑进卫生间洗完脚,迫不及待地拎起那双臭袜子,趁大家不注意,悄悄地走进哥哥的房间,把它放在了枕头底下,还捂着嘴偷偷地笑了笑。

第二天早上,心中有鬼的我赖在被窝里不起来。这时传来哥哥的声音:“舅妈,我床上怎么会有一股臭豆腐的味道,臭得我一夜没睡好觉。”妈妈惊奇地说:“不会吧!”我一听赶紧蒙起被子,不禁笑出声来。不多久,妈妈进来掀开我的被子,手里正拎着那双臭袜子阴沉沉的说:“亮亮,是不是你干的?”我抿着嘴,吐了吐舌头天真地说:“是哥哥不听我的话,我请他吃臭豆腐呀。”妈妈和哥哥听了异口同声地说:“你这臭小子!”说完也笑了。

现在想起这件事,虽然觉得不应该,但是还是忍不住笑出声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