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龙王传说学校签协议书 龙王传说校园恋(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7 02:53:16 页码:11
龙王传说学校签协议书 龙王传说校园恋(6篇)
2023-01-17 02:53:16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龙王传说学校签协议书一

孙思邈一生笔耕不掇,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传世著作70有余、100多卷。代表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海上仙方》,《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等。其中《千金要方》首创复方,是我国医药技术的一项重大革新,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有“东方医学圣典”之美誉。而《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二书则被认为是世界医德法典的起源。682年,孙思邈去世,享年101岁。因其盛名,百姓尊崇孙思邈为“药王”。将其药方刻到碑百上,立于闹市街口以供患者参照治病。

药王山到了。这个地方就是孙思邈后来隐居之处。

药王山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海拔812米,面积约4平方公里。原名磐玉山,由五座顶平如台的山峦组成,故北宋时被称做 “五台山”。又因与终南山的“南五台”遥相对应,亦名“北五台”。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风景名胜区。其石刻艺术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药王山五峰环峙,高低错落有致,山势高而不险。北台(峰)与其他诸台 (峰)之间为大窒分隔,有通元、遇仙二桥相连。满山古柏葱郁,植被丰富,空中四处弥漫着中草药香。这里既有著名的隋唐摩崖造像,也有闻名遐迩的北魏及历代碑刻和药王庙等,与“药王”孙思邈有关的景点随处可见。而优美动听的历史传说在此更是比比皆是,流传至今。药王山自古就守中渭北地区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现在来到的地方叫南魔。是孙思邈的隐居之地。南腐原名静音庙,今称拜真台,又名升仙台,是北宋初期至元朝末期袍奉药王孙思邈的主要场所。占地面积为59料平方米,从南至北分布着文昌阁、金殿和元殿等建筑。文昌阁始建于明代,木质结构,重檐翘角,歇山顶,楼基为条石砌成,下有券洞山门。相传唐太宗曾由此拜见孙思邈,故名太宗御道。楼分两阁,下层有百子菩萨像。阁上有魁星点斗像,远眺可鸟瞰耀州城。请大家仔细看一下楼背面所装的避雷器。它巧妙地将道家太阴太阳学说中的“日月并来”和“无极图”结合在一起。

南庵中院为金殿,面阔7间,始建于1059年,后于金大定九年 (1169年)扩建,故名 “金殿”,是药王山现存最早的建筑。殿内现陈列一口石棺。核石棺发现于19料年,由棺底、棺床和石棺三部分组成,上刻大量荷花等具有佛教风格的花纹和青龙、飞虎等动物雕饰,雕刻精细,生动传神。为我国石刻艺术中的珍品。金殿后侧即为斗拱攒集、样式奇特的元殿。元殿建于元代至元二年 (1265年),原是药王的寝宫。东边殿内两侧有两幅《帝后出行图》壁画。画面构图严谨,场面宏伟,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共绘有皇帝、摈姐及侍从等各类人物12组80余人,人物大小几近真人,个个形象传神逼真。金殿西端有棵高大挺拔的柏树,粗约4米,高近15米,相传为药王亲手所植,距今虽已有1400多年,但仍生机盎然,苍翠迎人。南庵西侧的碑廊陈列着由宋到民国时期的碑石共31通,可谓此处最有价值的文物。这些碑石多为颂扬孙思邈或游山题诗之作,对研究药王山的历史变革提供了实物数据。其中尤以《龟蛇二宇碑》和《宋徽宗御书碑》两通碑石最为有名。南庵西侧约100米处还有一晒药场,据传曾为孙思邈晾晒草药之处。

看过南庵,沿这个石径拾级而上,经170多个台阶可至北洞。眼前大门为北洞山门,俗称 “一天门”。门额上“灵佑门”三个字为明代礼部尚书王图题刻。门旁石碑上“五台山”三个大字则为明代知州江从春所题。

进入山门,我们就来到了北洞。北洞亦称太玄洞或药王大殿,是明代以后人们为纪念孙思邈而修建的另一处殿宇。因此,当地百姓常说“先有南魔,后有北洞”。北洞建于明代,占地约1137平方米。其外观古朴壮观,细部雕刻精致。药王坐殿是北洞古建的主体。殿内正中塑有药王孙思邈彩像一尊,像高3米,身穿杏黄长袍,头披方巾,温和端庄,和蔼可亲。彩像背后有一石洞,长约20公里,名日“穿龙洞”。传说该洞为一龙王所钻,药王在此曾为其治病。后来,约王也在此处化羽成仙。因而此处香火甚旺,常年不断。当地百姓有 “前洞烧香,后洞冒烟”之说。

出坐殿,在大殿院内可见石碑数通。此碑为 《千金宝要》碑,在院内碑中最为有名。《千金宝要》是北宋通奉大夫郭思摘孙思邈 《千金要方》之精华而选编的一部药书,内容涉及妇、儿、内、外各科中的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疾病。1572年,为使其广为流传以达到治病救人之目的,秦王朱守中以小楷形 式将《千金要方》刻于碑石之上。碑中收录药方9000多个,分 六卷十一科,是一部简化了的《千金要方》版本,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医方碑。因其所载药方简单、便利、行之有效且药品价格低廉,所以各方百姓常手抄拓印,带回家中以备应急。这通碑名叫《海上方碑》,同为明时秦王朱守中所刻。它采用歌谣形式,集药王的《枕上记》、《养生铭》和其他100多个民间药方为一体,内容主要涉及养生保健等知识。因传是龙王为感谢药王救子之恩而赠之药方,故名 《海上方》。

药王坐殿对面这座殿宇为十大名医殿。我们现在看到殿内这些坐像为我国古时著名的十大名医。他们分别是歧伯、雷公、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伦、王叔和、皇甫谣、葛洪和陶弘景。每个坐像前都有标牌注明每个名医的姓名和其功绩以供游人怀念瞻仰。

现在我们位于北洞门外的西侧。面前这个巨石上的两个百盆内常年积水,旁边可见 “石盆仙迹”四字。相传孙思邈常在此淘洗所采集的草药,因此得名 “洗药池”。

我们面前就是有名的药王山碑林。它始创于清末,最初为保护河中发现的两通 《四面干佛造像碑》而建立。以后此处又陆续收集了散落在耀州的碑石。到1934年时逐渐形成规模并被命名为 “耀县碑林”。当时共收集碑石63件,其中一些魏碑碑石拓片散落到了各地,引起著名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有任先生和来西安讲学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注意。次年,《中国博物馆汇报》以“耀县大批魏碑”为题进行了报道,耀县碑林从此名声大噪。经过多次搬迁,碑林于年搬至药王山北洞现在这个位置。此处原为药王山集谋宫遗址。现碑林共收藏有各类碑石300余通,数目位列全国第五。其中有北魏、西魏、北周及隋唐时期的碑石近100通,尤以北魏时期的碑石收藏最多,达35通。魏碑俗称 "孩儿体。,在外地鲜有收藏。它处于汉字书法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期,往往是隶中有楷,楷中存隶,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显得弥足珍贵。尤其是面前这通《魏文郎造像碑》,此碑刻于公元420xx年,比云冈石窟早期五窟还早30多年,为佛道合雕造像碑,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道教天尊形象。与其相邻的为《姚伯多造像碑》刻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 (496年),为一道教四面造像碑。碑上刻字古朴有力,浑厚苍劲,被誉为“三绝”。这些魏碑不仅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它们还为古耀州宗教历史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药王山摩崖造像。它主要分布于药王山的东南隅。游客到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坡上这一巨石,名日“醉翁石”。石面自上而下分别刻着 “拂云”、“悟石”、“二水在望”、“醉翁石”和 “眠仙石”等宇,字体大小不一,书法各异。大字如桌面,小字似茶盘。行、楷、草体皆有运用。笔法或遒劲有力,或端庄秀丽,实为字中上品。相距“醉翁石”不远处可见 “关帝庙石刻”,为关平牵马浮雕。马为关羽驰骋疆场时的坐骑赤兔马。关羽义子关平站立马前,披甲戴盔,威武异常。马后雕有松、猴、蜂、鹤、鹿等图形,既寓意“封侯挂印”,又沤歌关帝赤胆忠义的高风亮节。此浮雕是在1839年修建关帝庙时所刻。接下来就是药玉山摩崖石刻。在长约叨米的崖面上凿有7座洞窟、23个佛拿、45尊造像和20余处摩崖题记,为北周、唐、五代、宋、元和明代的杰作。这些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当地宗教的发展历程和其艺术水平。其中第六窟之坐佛,高4.06米,凿于明代,为摩崖造像中最大的一座,无论其造型和艺术工艺都已具有典型的“中国化”的特征。第一、第五和第七、第八、第九尊怎菩萨像造型风格基本相同,都为唐代作品。其中尤以第五宝中的佛与菩萨像雕工最为细腻,形象饱满,神态逼真,衣饰线条流畅,肌肤隐约可见,实属药王山摩崖造像之佳作。而第二窟中的弥勒佛像高3,3米,为北周时期的作品,是这里雕琢最早的一尊佛像。从其雕刻艺术上来看,它己摆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的神秘色彩而趋于世俗化。

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一期间耀州药玉山都举办热闹非凡的庙会,前来烧香拜祭药王孙思邈的百姓人头攒动,络绎不绝。

有关龙王传说学校签协议书二

今天我们将参观一位活了101岁的历史名人的故里,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有 “药王”美誉的隋唐名医孙思邈。

孙思邈,今铜川市耀州区孙家原乡孙家原村人。因7岁时已能日咏千余言而被誉为“圣童”。年轻时就已熟读百家学说而声名鹊起。隋文帝曾昭其为国子监博士。唐太宗时也被授予爵位。高宗之时又被拜作谏议大夫。孙思邈却都以各种理由固辞不受,三朝不仕。当时社会名士纷纷 “执师资之礼以事”。而视富贵如浮云、不囿于名利的孙思邈,于公元682年“辞病请归”,隐居故里五台山之上。年少时,因体弱多病,孙思邈立志学医。20岁之后他就已经悬壶济世,行走于乡间故里。孙思邈不仅医术精湛,且医德高尚。在医药史上是他首次提出了严谨可行的医德规范。无论患者贫富贵贱,都能一视同仁,甚至为穷者倾囊相助。因而深受百姓爱戴,在民间享有极高声誉。他悉心研究古典医学,虚心请教乡野名医,最终成为我国医药史上划时代的一代宗师,在中国医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被唐太宗李世民在诗中称为“凿开径路,明魁大医----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孙思邈一生笔耕不掇,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传世著作70有余、100多卷。代表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海上仙方》,《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等。其中《千金要方》首创复方,是我国医药技术的一项重大革新,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有“东方医学圣典”之美誉。而《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二书则被认为是世界医德法典的起源。682年,孙思邈去世,享年101岁。因其盛名,百姓尊崇孙思邈为“药王”。将其药方刻到碑百上,立于闹市街口以供患者参照治病。

药王山到了。这个地方就是孙思邈后来隐居之处。

药王山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海拔812米,面积约4平方公里。原名磐玉山,由五座顶平如台的山峦组成,故北宋时被称做 “五台山”。又因与终南山的“南五台”遥相对应,亦名“北五台”。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风景名胜区。其石刻艺术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药王山五峰环峙,高低错落有致,山势高而不险。北台(峰)与其他诸台 (峰)之间为大窒分隔,有通元、遇仙二桥相连。满山古柏葱郁,植被丰富,空中四处弥漫着中草药香。这里既有著名的隋唐摩崖造像,也有闻名遐迩的北魏及历代碑刻和药王庙等,与“药王”孙思邈有关的景点随处可见。而优美动听的历史传说在此更是比比皆是,流传至今。药王山自古就是关中渭北地区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现在来到的地方叫南魔。是孙思邈的隐居之地。南腐原名静音庙,今称拜真台,又名升仙台,是北宋初期至元朝末期袍奉药王孙思邈的主要场所。占地面积为59料平方米,从南至北分布着文昌阁、金殿和元殿等建筑。文昌阁始建于明代,木质结构,重檐翘角,歇山顶,楼基为条石砌成,下有券洞山门。相传唐太宗曾由此拜见孙思邈,故名太宗御道。楼分两阁,下层有百子菩萨像。阁上有魁星点斗像,远眺可鸟瞰耀州城。请大家仔细看一下楼背面所装的避雷器。它巧妙地将道家太阴太阳学说中的“日月并来”和“无极图”结合在一起。

南庵中院为金殿,面阔7间,始建于1059年,后于金大定九年 (1169年)扩建,故名 “金殿”,是药王山现存最早的建筑。殿内现陈列一口石棺。核石棺发现于19料年,由棺底、棺床和石棺三部分组成,上刻大量荷花等具有佛教风格的花纹和青龙、飞虎等动物雕饰,雕刻精细,生动传神。为我国石刻艺术中的珍品。金殿后侧即为斗拱攒集、样式奇特的元殿。元殿建于元代至元二年 (1265年),原是药王的寝宫。东边殿内两侧有两幅《帝后出行图》壁画。画面构图严谨,场面宏伟,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共绘有皇帝、摈姐及侍从等各类人物12组80余人,人物大小几近真人,个个形象传神逼真。金殿西端有棵高大挺拔的柏树,粗约4米,高近15米,相传为药王亲手所植,距今虽已有1400多年,但仍生机盎然,苍翠迎人。南庵西侧的碑廊陈列着由宋到民国时期的碑石共31通,可谓此处最有价值的文物。这些碑石多为颂扬孙思邈或游山题诗之作,对研究药王山的历史变革提供了实物数据。其中尤以《龟蛇二宇碑》和《宋徽宗御书碑》两通碑石最为有名。南庵西侧约100米处还有一晒药场,据传曾为孙思邈晾晒草药之处。

看过南庵,沿这个石径拾级而上,经170多个台阶可至北洞。眼前大门为北洞山门,俗称 “一天门”。门额上“灵佑门”三个字为明代礼部尚书王图题刻。门旁石碑上“五台山”三个大字则为明代知州江从春所题。

进入山门,我们就来到了北洞。北洞亦称太玄洞或药王大殿,是明代以后人们为纪念孙思邈而修建的另一处殿宇。因此,当地百姓常说“先有南魔,后有北洞”。北洞建于明代,占地约1137平方米。其外观古朴壮观,细部雕刻精致。药王坐殿是北洞古建的主体。殿内正中塑有药王孙思邈彩像一尊,像高3米,身穿杏黄长袍,头披方巾,温和端庄,和蔼可亲。彩像背后有一石洞,长约20公里,名日“穿龙洞”。传说该洞为一龙王所钻,药王在此曾为其治病。后来,约王也在此处化羽成仙。因而此处香火甚旺,常年不断。当地百姓有 “前洞烧香,后洞冒烟”之说。

出坐殿,在大殿院内可见石碑数通。此碑为 《千金宝要》碑,在院内碑中最为有名。《千金宝要》是北宋通奉大夫郭思摘孙思邈 《千金要方》之精华而选编的一部药书,内容涉及妇、儿、内、外各科中的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疾病。1572年,为使其广为流传以达到治病救人之目的,秦王朱守中以小楷形 式将《千金要方》刻于碑石之上。碑中收录药方9000多个,分 六卷十一科,是一部简化了的《千金要方》版本,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医方碑。因其所载药方简单、便利、行之有效且药品价格低廉,所以各方百姓常手抄拓印,带回家中以备应急。这通碑名叫《海上方碑》,同为明时秦王朱守中所刻。它采用歌谣形式,集药王的《枕上记》、《养生铭》和其他100多个民间药方为一体,内容主要涉及养生保健等知识。因传是龙王为感谢药王救子之恩而赠之药方,故名 《海上方》。

药王坐殿对面这座殿宇为十大名医殿。我们现在看到殿内这些坐像为我国古时著名的十大名医。他们分别是歧伯、雷公、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伦、王叔和、皇甫谣、葛洪和陶弘景。每个坐像前都有标牌注明每个名医的姓名和其功绩以供游人怀念瞻仰。

现在我们位于北洞门外的西侧。面前这个巨石上的两个百盆内常年积水,旁边可见 “石盆仙迹”四字。相传孙思邈常在此淘洗所采集的草药,因此得名 “洗药池”。

我们面前就是有名的药王山碑林。它始创于清末,最初为保护河中发现的两通 《四面干佛造像碑》而建立。以后此处又陆续收集了散落在耀州的碑石。到1934年时逐渐形成规模并被命名为 “耀县碑林”。当时共收集碑石63件,其中一些魏碑碑石拓片散落到了各地,引起著名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有任先生和来西安讲学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注意。次年,《中国博物馆汇报》以“耀县大批魏碑”为题进行了报道,耀县碑林从此名声大噪。经过多次搬迁,碑林于1989年搬至药王山北洞现在这个位置。此处原为药王山集谋宫遗址。现碑林共收藏有各类碑石300余通,数目位列全国第五。其中有北魏、西魏、北周及隋唐时期的碑石近100通,尤以北魏时期的碑石收藏最多,达35通。魏碑俗称 "孩儿体。,在外地鲜有收藏。它处于汉字书法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期,往往是隶中有楷,楷中存隶,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显得弥足珍贵。尤其是面前这通《魏文郎造像碑》,此碑刻于公元420xx年,比云冈石窟早期五窟还早30多年,为佛道合雕造像碑,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道教天尊形象。与其相邻的为《姚伯多造像碑》刻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 (496年),为一道教四面造像碑。碑上刻字古朴有力,浑厚苍劲,被誉为“三绝”。这些魏碑不仅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它们还为古耀州宗教历史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药王山摩崖造像。它主要分布于药王山的东南隅。游客到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坡上这一巨石,名日“醉翁石”。石面自上而下分别刻着 “拂云”、“悟石”、“二水在望”、“醉翁石”和 “眠仙石”等宇,字体大小不一,书法各异。大字如桌面,小字似茶盘。行、楷、草体皆有运用。笔法或遒劲有力,或端庄秀丽,实为字中上品。相距“醉翁石”不远处可见 “关帝庙石刻”,为关平牵马浮雕。马为关羽驰骋疆场时的坐骑赤兔马。关羽义子关平站立马前,披甲戴盔,威武异常。马后雕有松、猴、蜂、鹤、鹿等图形,既寓意“封侯挂印”,又沤歌关帝赤胆忠义的高风亮节。此浮雕是在1839年修建关帝庙时所刻。接下来就是药玉山摩崖石刻。在长约叨米的崖面上凿有7座洞窟、23个佛拿、45尊造像和20余处摩崖题记,为北周、唐、五代、宋、元和明代的杰作。这些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当地宗教的发展历程和其艺术水平。其中第六窟之坐佛,高4.06米,凿于明代,为摩崖造像中最大的一座,无论其造型和艺术工艺都已具有典型的“中国化”的特征。第一、第五和第七、第八、第九尊怎菩萨像造型风格基本相同,都为唐代作品。其中尤以第五宝中的佛与菩萨像雕工最为细腻,形象饱满,神态逼真,衣饰线条流畅,肌肤隐约可见,实属药王山摩崖造像之佳作。而第二窟中的弥勒佛像高3,3米,为北周时期的作品,是这里雕琢最早的一尊佛像。从其雕刻艺术上来看,它己摆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的神秘色彩而趋于世俗化。

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一期间耀州药玉山都举办热闹非凡的庙会,前来烧香拜祭药王孙思邈的百姓人头攒动,络绎不绝。

有关龙王传说学校签协议书三

孙思邈,今铜川市耀州区孙家原乡孙家原村人。因7岁时已能日咏千余言而被誉为“圣童”。年轻时就已熟读百家学说而声名鹊起。隋文帝曾昭其为国子监博士。唐太宗时也被授予爵位。高宗之时又被拜作谏议大夫。孙思邈却都以各种理由固辞不受,三朝不仕。当时社会名士纷纷 “执师资之礼以事”。而视富贵如浮云、不囿于名利的孙思邈,于公元682年“辞病请归”,隐居故里五台山之上。年少时,因体弱多病,孙思邈立志学医。20岁之后他就已经悬壶济世,行走于乡间故里。孙思邈不仅医术精湛,且医德高尚。在医药史上是他首次提出了严谨可行的医德规范。无论患者贫富贵贱,都能一视同仁,甚至为穷者倾囊相助。因而深受百姓爱戴,在民间享有极高声誉。他悉心研究古典医学,虚心请教乡野名医,最终成为我国医药史上划时代的一代宗师,在中国医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被唐太宗李世民在诗中称为“凿开径路,明魁大医----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孙思邈一生笔耕不掇,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传世著作70有余、100多卷。代表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海上仙方》,《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等。其中《千金要方》首创复方,是我国医药技术的一项重大革新,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有“东方医学圣典”之美誉。而《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二书则被认为是世界医德法典的起源。682年,孙思邈去世,享年101岁。因其盛名,百姓尊崇孙思邈为“药王”。将其药方刻到碑百上,立于闹市街口以供患者参照治病。

药王山到了。这个地方就是孙思邈后来隐居之处。

药王山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海拔812米,面积约4平方公里。原名磐玉山,由五座顶平如台的山峦组成,故北宋时被称做 “五台山”。又因与终南山的“南五台”遥相对应,亦名“北五台”。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风景名胜区。其石刻艺术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药王山五峰环峙,高低错落有致,山势高而不险。北台(峰)与其他诸台 (峰)之间为大窒分隔,有通元、遇仙二桥相连。满山古柏葱郁,植被丰富,空中四处弥漫着中草药香。这里既有著名的隋唐摩崖造像,也有闻名遐迩的北魏及历代碑刻和药王庙等,与“药王”孙思邈有关的景点随处可见。而优美动听的历史传说在此更是比比皆是,流传至今。药王山自古就是关中渭北地区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现在来到的地方叫南魔。是孙思邈的隐居之地。南腐原名静音庙,今称拜真台,又名升仙台,是北宋初期至元朝末期袍奉药王孙思邈的主要场所。占地面积为59料平方米,从南至北分布着文昌阁、金殿和元殿等建筑。文昌阁始建于明代,木质结构,重檐翘角,歇山顶,楼基为条石砌成,下有券洞山门。相传唐太宗曾由此拜见孙思邈,故名太宗御道。楼分两阁,下层有百子菩萨像。阁上有魁星点斗像,远眺可鸟瞰耀州城。请大家仔细看一下楼背面所装的避雷器。它巧妙地将道家太阴太阳学说中的“日月并来”和“无极图”结合在一起。

南庵中院为金殿,面阔7间,始建于1059年,后于金大定九年 (1169年)扩建,故名 “金殿”,是药王山现存最早的建筑。殿内现陈列一口石棺。核石棺发现于19料年,由棺底、棺床和石棺三部分组成,上刻大量荷花等具有佛教风格的花纹和青龙、飞虎等动物雕饰,雕刻精细,生动传神。为我国石刻艺术中的珍品。金殿后侧即为斗拱攒集、样式奇特的元殿。元殿建于元代至元二年 (1265年),原是药王的寝宫。东边殿内两侧有两幅《帝后出行图》壁画。画面构图严谨,场面宏伟,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共绘有皇帝、摈姐及侍从等各类人物12组80余人,人物大小几近真人,个个形象传神逼真。金殿西端有棵高大挺拔的柏树,粗约4米,高近15米,相传为药王亲手所植,距今虽已有1400多年,但仍生机盎然,苍翠迎人。南庵西侧的碑廊陈列着由宋到民国时期的碑石共31通,可谓此处最有价值的文物。这些碑石多为颂扬孙思邈或游山题诗之作,对研究药王山的历史变革提供了实物数据。其中尤以《龟蛇二宇碑》和《宋徽宗御书碑》两通碑石最为有名。南庵西侧约100米处还有一晒药场,据传曾为孙思邈晾晒草药之处。

看过南庵,沿这个石径拾级而上,经170多个台阶可至北洞。眼前大门为北洞山门,俗称 “一天门”。门额上“灵佑门”三个字为明代礼部尚书王图题刻。门旁石碑上“五台山”三个大字则为明代知州江从春所题。

进入山门,我们就来到了北洞。北洞亦称太玄洞或药王大殿,是明代以后人们为纪念孙思邈而修建的另一处殿宇。因此,当地百姓常说“先有南魔,后有北洞”。北洞建于明代,占地约1137平方米。其外观古朴壮观,细部雕刻精致。药王坐殿是北洞古建的主体。殿内正中塑有药王孙思邈彩像一尊,像高3米,身穿杏黄长袍,头披方巾,温和端庄,和蔼可亲。彩像背后有一石洞,长约20公里,名日“穿龙洞”。传说该洞为一龙王所钻,药王在此曾为其治病。后来,约王也在此处化羽成仙。因而此处香火甚旺,常年不断。当地百姓有 “前洞烧香,后洞冒烟”之说。

出坐殿,在大殿院内可见石碑数通。此碑为 《千金宝要》碑,在院内碑中最为有名。《千金宝要》是北宋通奉大夫郭思摘孙思邈 《千金要方》之精华而选编的一部药书,内容涉及妇、儿、内、外各科中的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疾病。1572年,为使其广为流传以达到治病救人之目的,秦王朱守中以小楷形 式将《千金要方》刻于碑石之上。碑中收录药方9000多个,分 六卷十一科,是一部简化了的《千金要方》版本,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医方碑。因其所载药方简单、便利、行之有效且药品价格低廉,所以各方百姓常手抄拓印,带回家中以备应急。这通碑名叫《海上方碑》,同为明时秦王朱守中所刻。它采用歌谣形式,集药王的《枕上记》、《养生铭》和其他100多个民间药方为一体,内容主要涉及养生保健等知识。因传是龙王为感谢药王救子之恩而赠之药方,故名 《海上方》。

药王坐殿对面这座殿宇为十大名医殿。我们现在看到殿内这些坐像为我国古时著名的十大名医。他们分别是歧伯、雷公、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伦、王叔和、皇甫谣、葛洪和陶弘景。每个坐像前都有标牌注明每个名医的姓名和其功绩以供游人怀念瞻仰。

现在我们位于北洞门外的西侧。面前这个巨石上的两个百盆内常年积水,旁边可见 “石盆仙迹”四字。相传孙思邈常在此淘洗所采集的草药,因此得名 “洗药池”。

我们面前就是有名的药王山碑林。它始创于清末,最初为保护河中发现的两通 《四面干佛造像碑》而建立。以后此处又陆续收集了散落在耀州的碑石。到1934年时逐渐形成规模并被命名为 “耀县碑林”。当时共收集碑石63件,其中一些魏碑碑石拓片散落到了各地,引起著名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有任先生和来西安讲学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注意。次年,《中国博物馆汇报》以“耀县大批魏碑”为题进行了报道,耀县碑林从此名声大噪。经过多次搬迁,碑林于1989年搬至药王山北洞现在这个位置。此处原为药王山集谋宫遗址。现碑林共收藏有各类碑石300余通,数目位列全国第五。其中有北魏、西魏、北周及隋唐时期的碑石近100通,尤以北魏时期的碑石收藏最多,达35通。魏碑俗称 "孩儿体。,在外地鲜有收藏。它处于汉字书法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期,往往是隶中有楷,楷中存隶,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显得弥足珍贵。尤其是面前这通《魏文郎造像碑》,此碑刻于公元420xx年,比云冈石窟早期五窟还早30多年,为佛道合雕造像碑,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道教天尊形象。与其相邻的为《姚伯多造像碑》刻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 (496年),为一道教四面造像碑。碑上刻字古朴有力,浑厚苍劲,被誉为“三绝”。这些魏碑不仅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它们还为古耀州宗教历史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药王山摩崖造像。它主要分布于药王山的东南隅。游客到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坡上这一巨石,名日“醉翁石”。石面自上而下分别刻着 “拂云”、“悟石”、“二水在望”、“醉翁石”和 “眠仙石”等宇,字体大小不一,书法各异。大字如桌面,小字似茶盘。行、楷、草体皆有运用。笔法或遒劲有力,或端庄秀丽,实为字中上品。相距“醉翁石”不远处可见 “关帝庙石刻”,为关平牵马浮雕。马为关羽驰骋疆场时的坐骑赤兔马。关羽义子关平站立马前,披甲戴盔,威武异常。马后雕有松、猴、蜂、鹤、鹿等图形,既寓意“封侯挂印”,又沤歌关帝赤胆忠义的高风亮节。此浮雕是在1839年修建关帝庙时所刻。接下来就是药玉山摩崖石刻。在长约叨米的崖面上凿有7座洞窟、23个佛拿、45尊造像和20余处摩崖题记,为北周、唐、五代、宋、元和明代的杰作。这些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当地宗教的发展历程和其艺术水平。其中第六窟之坐佛,高4.06米,凿于明代,为摩崖造像中最大的一座,无论其造型和艺术工艺都已具有典型的“中国化”的特征。第一、第五和第七、第八、第九尊怎菩萨像造型风格基本相同,都为唐代作品。其中尤以第五宝中的佛与菩萨像雕工最为细腻,形象饱满,神态逼真,衣饰线条流畅,肌肤隐约可见,实属药王山摩崖造像之佳作。而第二窟中的弥勒佛像高3,3米,为北周时期的作品,是这里雕琢最早的一尊佛像。从其雕刻艺术上来看,它己摆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的神秘色彩而趋于世俗化。

有关龙王传说学校签协议书四

1、龙兴凤举:比喻王者兴起。

2、龙蟠凤翥:指贤者遁世归隐。

3、画龙刻鹄: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

4、龙断可登:指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5、伏龙凤雏: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6、龙潭虎窟: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7、龙精虎猛:比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8、降龙伏虎: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本事,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9、攀龙附骥:攀:攀附;骥:好马。比喻攀附圣贤,归附俊杰。

10、龙屈蛇伸:比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11、虎踞龙蟠: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12、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13、真龙天子: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以为皇帝的代称。

14、龙战虎争: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同“龙争虎斗”。

15、龙跃虎踞:比喻超逸雄奇。

16、龙骧虎步: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17、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景的不一样而变更。

18、龙盘凤翥:比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亦比喻书法笔势飞动。

19、凤毛龙甲:凤的羽毛,龙的鳞甲。比喻珍贵之物。

20、云起龙骧: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21、画龙点晴: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资料生动有力。

22、龙楼凤池:指禁省,皇宫。

23、龙蟠虬结:犹言旋绕纠结。

24、凤翥龙骧:形容奋发有为。

25、龙蛰蠖屈:比喻隐居不仕。

26、龙章凤彩:不凡的仪表风采。

27、龙盘凤逸:比喻怀才不遇。

28、鳌愤龙愁: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29、神龙失埶:比喻失去权位。埶,同“势”。

30、龙拏虎跳:犹言龙争虎斗。

31、龙吟虎啸: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32、虎据龙蟠: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33、龙飞虎跳:比喻笔势遒劲奔放。

34、鱼跃龙门: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35、凤舞龙飞: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36、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37、烹龙煮凤:比喻烹调珍奇菜肴。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

38、龙睁虎眼:形容蛮横霸道。

39、打凤牢龙:比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

40、龙跃鸿矫:比喻高举远逝。

41、酒虎诗龙: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42、龙御上宾:此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同“龙驭上宾”。

43、乘龙配凤:比喻得佳偶,结良缘。

44、龙驰虎骤:指群雄逐鹿。

45、鱼龙变化:指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46、龙荒蛮甸: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47、龙驹凤雏: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常作恭维语。

48、鱼龙曼衍: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49、活龙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50、龙断之登:指谋利求财。龙,通“垄”。

51、老迈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

52、龙盘虎拏:虬曲苍劲的样貌。

53、云龙井蛙: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54、龙肝豹胎: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55、日角龙庭:旧时相术家指天庭隆起为龙庭。称之为帝王的贵相。

56、托凤攀龙: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57、龙翰凤雏:比喻杰出的人才。

58、龙翰凤翼:比喻杰出的人才。

59、凤表龙姿:形容英俊的仪表。

60、凤舞龙蟠: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

61、龙姿凤采:形容姿态风采非凡。

62、藏龙卧虎: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63、虎步龙行: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一样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64、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65、飞龙在天:比喻帝王在位。

66、虎超龙骧: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67、配套成龙: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68、龙江虎浪: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69、放龙入海: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70、酒龙诗虎: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71、龙雕凤咀:比喻辞藻之美。

72、屠龙之伎: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73、云龙风虎: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74、龙蹲虎踞:犹言龙盘虎踞。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75、龙楼凤阙:指帝王宫阙。

76、一龙一猪: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77、卧虎藏龙: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78、虎略龙韬: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79、亢龙有悔: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80、龙楼凤城:犹言龙楼凤池。指禁省,皇宫。

81、烹龙砲凤: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亦作“烹龙庖凤”。亦作“烹龙煮凤”。

82、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83、龙腾虎踯:比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同“龙腾虎蹴”。

84、龙拏虎攫:犹言龙争虎斗。比喻笔势遒劲奔放。

85、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齐。

86、成龙配套: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87、龙腾豹变:比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

88、人中龙虎:比喻人中豪杰。

89、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90、龙盘虎踞: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91、一世龙门: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92、龙潭虎穴: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93、土龙刍狗: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94、蛟龙戏水: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简便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95、笔底龙蛇: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96、龙雏凤种:指帝王后裔。

97、龙兴云属:比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

98、游云惊龙:形容书法精妙。

99、龙章麟角:比喻珍希,不凡。

100、尸居龙见: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101、马龙车水: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102、掷杖成龙:后以之为典,借指还乡。

103、白龙鱼服: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104、火龙黼黻: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105、龙盘凤舞:比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气象。

106、凤附龙攀:指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

107、车水马龙: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108、矫若惊龙: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109、伏虎降龙: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110、神龙马壮:比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111、青龙金匮:指六辰。指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112、矫若游龙: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113、雀马鱼龙:泛指珍禽异兽。

114、龙生九子: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115、虎窟龙潭: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116、描龙绣凤:指精美的手工刺绣。泛指古代女红。亦作“描鸾刺凤”“描龙刺凤”。

117、扳龙附凤:指依附龙凤而升空。

118、龙鬼蛇神:比喻奇诡怪僻。

119、鼎成龙升: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120、鱼升龙门: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121、龙多乃旱:比喻人多互相依靠,反而办不成事。

122、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123、鱼龙曼羡:比喻世事变幻。

124、鹤骨龙筋:指瘦挺虬曲的样貌。

125、龙鸣狮吼: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126、龙蟠虎绕: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127、龙骧虎跱:雄踞的样貌。

128、盘龙之癖:指爱好赌博的恶习。

129、龙生九种: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同“龙生九子”。

130、凤骨龙姿: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131、龟龙麟凤: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132、黄龙痛饮: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

133、龙跧虎卧:犹言龙蟠虎踞。比喻山势逶迤起伏。

134、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135、炮凤烹龙: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136、虎变龙蒸: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137、砲龙烹凤: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也指一种肴馔名。同“砲凤烹龙”。

138、云起龙襄: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139、龙眉凤目:形容贵人相貌不一样寻常。

140、龙马精神: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

141、凤翥龙蟠: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

142、烹龙炮凤: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143、龙神马壮: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144、虎斗龙争: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145、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146、乘龙佳婿: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佳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147、凤楼龙阙:形容华美的宫阙楼台。

148、龙飞凤翥: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149、二龙戏珠: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150、龟龙片甲:比喻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的好东西。

151、土龙沐猴: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152、跨凤乘龙:比喻结成夫妻或成仙。

153、龙战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同“龙血玄黄”。

154、打凤捞龙:凤龙:那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155、虎穴龙潭: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156、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157、龙驭上宾:此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158、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主角,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159、龙头锯角:比喻大胆冒险。

160、龟龙鳞凤: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161、龙争虎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162、龙蟠虎伏:雄踞的样貌。

163、蛟龙得水: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164、骥子龙文: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

165、望子成龙:期望自我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166、炮龙烹凤: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

167、龙骧蠖屈:比喻随时屈伸上下。

168、龙阳泣鱼:后以之为失宠之典。

169、龙威燕颔: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170、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171、龙颜凤姿:指帝王之相。

172、攀龙附凤: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173、龙威虎震: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174、得婿如龙:形容得到称心如意的佳婿。

175、龙章秀骨:比喻文章秀逸遒劲。

176、龙翔凤舞:犹言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177、砲凤烹龙: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②指一种肴馔名。

178、龙翔虎跃:比喻奋发有为。

179、岁在龙蛇: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指命数当终。

180、龙骧麟振:龙骧,昂举腾跃的样貌。比喻将军恩威兼备。

181、凤臆龙鬐: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

182、人中之龙:比喻人中豪杰。

183、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184、烹龙庖凤:比喻烹调珍奇菜肴。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同“烹龙炮凤”。

185、神龙见首:指诗文跌宕多姿。

186、龙言凤语:比喻简便悠扬的音乐之声。

187、马足龙沙: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188、龙德在田:指恩德广被,无所不在。

189、凤翥龙翔:翥:鸟向上飞;翔:盘旋飞翔。龙飞凤舞,形容气势非凡。

190、鱼质龙文: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191、龙心凤肝:喻指极珍贵稀有的名菜。

192、龙蛇飞舞: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193、龙跳虎卧: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194、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195、龙行虎步: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一样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196、药店飞龙:飞龙:指中药龙骨。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197、群龙无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198、龙伸蠖屈: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199、画龙不成反为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200、凤子龙孙: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201、风虎云龙: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202、龙肝凤脑: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203、龙楼凤阁:①帝王的宫殿楼阁。②喻指封建统治者的巢穴。

204、云蒸龙变: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205、龙蟠虎踞: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

206、骑龙弄凤:①比喻成仙。②比喻腾达。

207、龙腾凤集:比喻王业兴盛,英雄会合。

208、岁在龙虵:后指命数当终。同“岁在龙蛇”。

209、乘龙快婿: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210、虎卧龙跳: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211、龙争虎战: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同“龙争虎斗”。

212、舞凤飞龙: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貌。

213、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214、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资料生动有力。

215、龙韬豹略:指兵法。

216、虎掷龙拿:掷:挣扎跳跃。指龙虎互相争斗。比喻激烈的搏斗。

217、祖龙之虐: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

218、踞虎盘龙: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219、匣里龙吟: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期望见用。

220、龙举云兴:比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同“龙兴云属”。

221、龙骧虎啸:比喻气概威武。

222、乔龙画虎: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223、事火咒龙: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224、禅世雕龙:指文章世代相传。

225、凤狂龙躁:形容心境烦躁,精神失常。

226、元龙高卧: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227、绣虎雕龙: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228、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齐。

229、雕龙画凤:刻绘龙凤。

230、盘龙卧虎:盘:盘旋,弯曲。盘曲的龙,卧居的虎。比喻隐藏的人才。

231、龙腾虎掷:比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同“龙腾虎蹴”。

232、如龙似虎:形容勇猛有活力。

233、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234、凤箫龙管: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

235、打虎牢龙:犹言打凤牢龙。比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

236、直捣黄龙: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一向打到黄龙府。指捣毁敌人的巢穴。

237、龙骧凤矫:龙腾凤飞。喻指行动迅猛。

238、痛饮黄龙: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

239、龙门点额:比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240、麟凤龟龙: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241、龙举云属:比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同“龙兴云属”。

242、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指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243、龙腾虎踞: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244、前怕龙,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245、龙飞凤翔:①指帝王的兴起。②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246、批逆龙鳞: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常以喻弱者触怒强者或臣下触犯君主等。

247、真龙活现:形容逼真。

248、龙跳虎伏:犹言龙腾虎卧。比喻笔势。

249、潜龙伏虎: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250、龙去鼎湖:指帝王去世。

251、马如游龙: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

252、神龙见首不见尾: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253、龙翔凤翥:①比喻瀑布飞泻奔腾。②比喻神采飞扬。

254、马水车龙:犹言车水马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255、龙攀凤附:犹言攀龙附凤。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256、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本是自我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

257、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258、屠龙之技: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259、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260、攀龙讬凤:犹言攀龙附凤。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261、龙腾虎跃:象龙在飞腾,虎在跳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262、贯斗双龙:形容才能拔萃超群。

263、凤髓龙肝:比喻珍奇美味。

264、龙血凤髓:比喻高贵的血统。

265、骇龙走蛇: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266、龙头蛇尾: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267、元龙豪气: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268、龙章凤函:比喻文采炳焕。

269、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

270、暴腮龙门: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271、龙幡虎纛:指将帅之旗。

272、龙翔凤跃: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同“龙翔凤舞”。

273、曼衍鱼龙: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兽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戏节目。鱼龙:古代百戏节目。古代演出的杂戏名。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亦作“鱼龙曼衍”。

274、鱼龙百变: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275、鱼龙漫衍: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后多比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漫,通“曼”。

276、日角龙颜:旧时相术家指额头隆起为龙颜。称之为为帝王的贵相。日角,额角中央部分隆起,形状如日。

277、龙眉豹颈:形容勇士的长相。

278、龙腾虎啸:声势壮盛的样貌。

279、飞龙乘云:龙乘云而上天,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得势。

280、龙潜凤采:比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281、龙跃凤鸣: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282、龙游曲沼:传说龙耀五彩,所以以游龙为喻。沼:池子。

283、龙荒朔漠: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284、龙拏虎掷:犹言龙争虎斗。

285、龙骧虎视: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286、附凤攀龙: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287、龙战鱼骇:比喻战争激烈。

288、龙行虎变:比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289、龙腾虎蹴:比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290、龙章凤姿: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

291、鼎湖龙去: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292、龙蟠凤逸:如龙盘曲,如凤深藏。比喻有才能而没有人赏识。

293、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294、鱼龙曼延:①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

295、龙虎风云:①比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296、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

297、活龙鲜健:形容健壮有活力。

298、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难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

299、暴腮龙门:像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300、鳌愤龙愁: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有关龙王传说学校签协议书五

各位亲爱的团友,大家从远方来到具有“黔之腹,滇之喉”的安顺,来到以典型的岩溶风光和宗教人文竟观相结合的龙宫风景地区。我们真的是万分的高兴,内心里充满激动和欢喜。

我想大家已经参观了宏伟壮观的玲珑秀美的天星桥竟区和黄果树大瀑布。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主要参观的是龙宫风景区,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龙宫的地下宫殿有840米的水程,仅是龙宫的第一部分。

安顺龙宫国家级风景区,是一个以典型宗教人文和岩溶风光的景观相结合的风景名胜区。龙宫主要位于贵州省西部的安顺市境里,距离安顺市有27公里,与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相距45公里,距离贵阳132公里,属珠江水系,平均海拔约1000至1400米。

贵州龙宫景区以水溶洞、旱溶洞和洞穴瀑布为主,包括秀丽的田园山寨,粗犷雄伟的山野峰峦,嶙峋古怪、翠竹簇拥的石林等多种景观,风景资源丰富,类型繁多,景观奇特,集山、溪、水、林、洞、瀑、湖、石于一体,实属罕见。龙宫景区属叠系喀斯特岩溶地貌,形成于3龙宫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平均气温为14.6℃,气候十分温和。整个景区的山峦起伏,溪流环绕,自然环境质朴清新,大气的水体未受污染。贵州龙宫中心景区,景点丰富,内容齐全,是整个风景区之精华。这里既有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巍峨壮观的悬崖峭壁和嶙峋峥嵘的石林,又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恬静淡雅的田园风光。同时有被游人称作中国"三最"的奇特景观资源,第一最,龙门飞瀑属洞中瀑布最大;第二最,地下暗河最长,全长有5000米;第三最,龙宫天池天然辐射量全国最低。地下暗河串联三十余座山头,接九十余个暗河溶洞。

各位团友,就让我们轻轻松松地乘着这条小船去探寻那神秘的龙宫世界吧。龙宫融水洞、旱洞、峡谷、峰林、绝壁、明流、暗河、漩塘、田园风光、民族风情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组成一条神奇的旅游风景线。分为中心景区、漩塘、油菜湖、仙人箐四个著名景区,可谓鬼斧神工天造就,集天地之精华而成。1985年全国园林学专家门来此考察之后,认为龙宫实在是太"绝"了。它绝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奇绝、雄绝、秀绝、妙绝。贵州著名书法家张星槎先生为龙宫写下一副对联,上联是"吞石为洞,吐石为花,神工赖水造",下联是"聚水成渊,覆水成瀑,胜景依石生"。"绝"字的天机被诗人一语道破。

龙宫的景致不仅绝,而目"神"。这个地方特别能够激发人类奇特的幻想、想像和联想的能力。它的神就在于,这里不仅山奇水奇洞奇,而且可以找到龙的踪迹,体验龙的神出鬼没,是感悟中国龙文化的圣地。《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龙王水晶宫,都集中在这里,人们可以在这里一一找到对应的景观,因此,不能不说它是中国龙的神话传说的体现。您来到这里,会感觉到似乎脱离了现实生活,进入一个不可思议的神秘世界。

我们的龙之旅,就从这座进入龙宫的大牌坊开始。中国人对龙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逢新春佳节少不了要玩龙灯,端午节要划龙船,久晴不雨要耍水龙,遇到洪水泛滥则要祭龙王。龙在中国文化习俗中无往而不在,无处不显灵。不是吗?清冽碧透的泉水往往有"龙泉"的美称;深不可测的水潭,大都称为"龙潭";绝妙的山形一定被称为"龙脉";华丽的宫殿往往叫做"龙宫"。茶以"龙井茶"为好,食以"龙门宴"为佳,最锋利的剑谓之"青龙剑",最名贵的马谓之"乌龙驹"。许多优美的传说都和龙王、龙女、龙王三太子、龙宫有关,脍炙人口,千古不衰,难怪人们把讲故事叫做"摆龙门阵"。

龙是中国的吉样物,但凡沾上"龙"字的词,都含有吉样、喜庆、振奋、腾飞的意思。比如。龙飞凤舞"、"龙凤呈样"、"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吟虎啸"、"龙游四海"、还有"鲤鱼跳龙门"。所以,中国人自认是"龙的传人"。至高无上的皇帝自称是"真龙天子",而把他的子孙叫做"龙子"、"龙孙"。龙在人们的心目中神乎其神,高深莫测。龙的形象,神奇而古怪,它是马的头、鹿的角、虎的限、牛的耳、蛇的身、鱼的鳞、鹰的爪,真是神气活现。龙是神物,在人们看来,它有超凡的本领,上天可腾云驾雾,"薄乎天光";下地可入深潭、倒海翻江,有呼风唤雨、惊起雷电的神力。

人们或许会问,在自然界中究竟有没有真的"龙"呢?在距今两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恐龙曾称霸世界1亿多年,而在此之前的三叠纪还有过许许多多的海生龙。不过,至今还没有找到像中国人传说中的这种龙。中国人心目中的龙产生于车富奇妙的想像之中,它是许多自然现象如风云雷电、冰霜雨雪、江河湖海、珍禽异兽、各种动物的模糊集合物。它也是中国许多古老民族的图腾总汇,是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社会权力的象征。

水是自然界中一种特殊之物,它既是生命之源,又是万物之目,蒸发可以升腾上天变成云雾,聚集又可以下沉为雨雪;在地面上可以形成江河湖海,又可以潜入地底,成为阴河暗湖。因此在《说文》中这样解释:龙者,能隐能现,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升能降。"龙"这个形象其实正是水的形象,所以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官的神韵就在于水,这是一条神秘的水。它本是一条小小的河流。从山谷中出来。几次潜入地下,几次又涌冒出地面,穿过了二十几座山峰,经过了几番回旋。这还不够,它还在地底形成一个巨大的瀑布,吞云吐雾之后,这才滔滔流去。这一切的情景难道不就是龙的神奇身影的再现吗?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龙的脚印,去寻找龙的踪迹吧!

有关龙王传说学校签协议书六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不知是哪朝哪代,舟山西南面的一个小岛上遍地埋着黄灿灿的金子,所以人们称它“金藏岛”。

后来,这满岛藏金子的消息被贪得无厌的东海龙王知道了。他为了独吞这满岛藏金的宝地,竟调遣龙子龙孙、虾兵蟹将,涨潮的涨潮,鼓浪的鼓浪,直向金藏岛扑来。眨眼间,恶浪滔天,狂风大作,金藏岛上树倒屋坍,人们呼爹哭娘,一派凄惨景象。

金藏岛东首有座纺花山,山上住着一位纺花仙女,她目睹东海龙王无故作恶,残害百姓,心中忿忿不平。于是她手拿神帚,朝海面轻轻一拂,漫上山来的滚滚潮水、滔滔巨浪,就哗的一声向后倒退了。金藏岛上幸存的男女老少,都纷纷逃往纺花山避难。

纺花仙女摇身一变,化作一位白发苍苍的百岁阿婆,拄着拐杖对大家说:“龙王水淹金藏,黎民百姓遭殃。若要保住金藏,随我把花来纺。纺花织成渔网,下海斗败龙王!”

大家听了百岁阿婆的话,不论男女老少都来纺花织网。纺呀织呀!织呀纺呀!整整忙了七七四十九天,织出了一顶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

渔网织成了,派谁下海丢斗龙王呢?人群中跳出一个小孩,拍着胸脯说:“我去!”

乡亲们一看是海生,不禁心里凉了半截。海生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乳气还未脱,穿着开档裤,怎能下海斗龙王?纺花仙女却乐呵呵地说:“下海斗龙王,贵在有胆量,就让海生去吧!”

接着,她拿出一套金线衣,给海生穿上,又向海生传授了斗龙的秘诀。

海生穿上金线衣,顿觉全身一阵,他遵照纺花仙女的嘱咐说了声:“大!”浑身上下的肌肉疙瘩马上一块块鼓了起来,越来越大,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力大无穷、顶天立地的巨人。众乡亲一个个着得目瞪口呆。这时,海生毫不费动地拿起那顶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辞别纺花仙女和众乡亲,迈开大步,奔下纺花山,扑通一声跳进了汪洋大海。

谁也希奇,海生游到哪里,哪里的潮水海浪就为他让路。原来海生穿的金线衣是纺花仙女特地为他编织的避水宝衣呢!

不一会儿工夫,海生来到海中,取出金线网往下一抛,说声:“大!”那网??天盖地撒向大海。万万想不到,第一网收起,就擒住了东海龙王的护宝将军??狗鳗精。海生听纺花仙女说过,只要擒住狗鳗精,就可得到煮海锅;有了煮海锅,就能保全金藏岛。他开心极了,命令狗鳗精快快交出煮海锅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