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化学类专业素养论文范文怎么写(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1:37:19 页码:10
最新化学类专业素养论文范文怎么写(优质15篇)
2023-11-20 11:37:19    小编:ZTFB

对于工作和学习来说,总结是一种反思和提升的方式,可以指导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总结中,我们需要客观地反映事实,不夸大和缩小问题的严重程度。总结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每一次总结都是在完善自己的过程中迈出的一步。

化学类专业素养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一

(一)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就业的制约因素。

在传统职业教育看来,获取工作并且胜任岗位的决定因素在于毕业生职业技能的强弱,然而,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强调,真实的工作环境与诸多的教育培训,是快速提升毕业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对于刚刚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高职学生而言,企业最关注、最看重的往往是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以及职业心理等因素,这也是高职学生顺利被企业接纳与认可的重要考察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更新与岗位需求变迁的不断加快,对于求职者职业素养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因此,作为职业人完善并超越自我的必经之路,职业素养是制约高职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

(二)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利因素。

所谓就业竞争力,是指高职学生通过教育逐渐形成的、在其择业过程中既能够良好满足用人单位与社会需要,又能够在就业岗位上充分发挥与发展自我的一种独特能力。实践证实,职业素养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各行各业对于从业者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各行各业对于职业素养的要求却是基本一致的。传统高职教育往往过于注重技术知识的传授与职业训练的培训,轻视甚至直接忽视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现代高职教育已经意识到这一不足,作为就业的敲门砖,职业素养在高职学生就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成败。

(三)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角色定位的重要要求。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当他们初次踏入社会之后,首先要面临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两大角色定位的选择问题。就职业角色定位而言,要求就业者具有较强的奉献品质、敬业精神、服务观念以及规划意识等等,这是高职学生走出“校园”这座象牙塔、步入“社会”这架大染缸必备的能力。就社会角色定位而言,要求高职学生步入社会之后能够尽快地、顺利地融入其中。这是因为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高职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特性更为显著,要求高职学生具备良好、快速的职场适应能力,充分满足市场与社会发展需要,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在积极学习、踏实做事和认真工作中有效提升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总之,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角色定位的重要要求,对自身职业素养具有很高要求。

大力培养人才与良好服务社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国家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着重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培养出充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合格人才。基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得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当高职学生初步适应大学生活、逐步养成大学学习习惯后,开始步入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实质性阶段。在这一阶段,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应积极架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之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操守以及职业习惯的逐步养成,进一步优化教与学。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争夺战愈发激烈,再加上人才流动频率的日益增大,使得企业在招聘和录用人才时对其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等要素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培养与形成,并联合企业、家长与学生,制定符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从而为学生未来事业的发展铺垫良好思想基础。同时,为了拉近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降低行业陌生感,在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管理过程中,应适时、恰当地将企业管理模式融入其中。此外,紧抓新生入学职业培训,将企业职业行为习惯与企业职业道德有条不紊地融入学生日常训练中。

(二)日常行为规范中融入职业素养培养。

实践证实,通过开展一系列职业养成训练活动(如日常行为规范、定期穿职业装等),对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等良好品质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智能。自起,我校开设了国学课程,“国学经典”、《礼仪手册》的学习成为大一新生的必修课程,国学与礼仪知识被有效运用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为了促进职业养成行为规范的落实,我校秉承“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建设原则,紧密围绕“环境文化、行为文化、思想文化”等三方面展开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为了创设良好的校风与学风,我校以规范师生的学习习惯、日常行为以及礼仪礼貌为入手点,认真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如《寝室文明条例》、《教学场所文明条例》、《校园网络文明条例》、《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与评价机制》。此外,以学生为实施主体(如学生会、纪律委员会等),展开文明监督与日常检查,有效培养学生养成注重自身行为、礼仪礼貌的良好习惯,实现职业素养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融合。

(三)实践活动中纳入职业素养培养。

培养“高素养、高技能、高认知”的三高人才一直都是我校良好发展的重要关键。所谓高素养,是指高职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所谓高技能,是指高职学生具有较精湛的专业技能;所谓高认知,则是指高职学生具有建功立业、发愤图强的崇高理想。为了让高职学生充分体会职业素养在其就业与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方式,通过积极开展技能竞赛、学生活动、社会实践、企业家访谈、志愿服务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其校园生活中初步感知企业、感知社会,在亲身实践中切身感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为此,我校与国内诸多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给予学生于真实企业环境中有效锻炼的良好机会,帮助学生重新进行自我定位,进一步提升其职业素养。当前,我校主要根据学生在校与企业实习两大阶段展开相应实践活动。

1.在校阶段高职学制多为三年制,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主要集中于大一和大二阶段,针对这一普遍情况,我校设计了如下特色实践模块。

2.实习阶段在大二下学期,我校开始定单班,展开定单培养。而对于大三整个学年,是高职学生正式进入企业的实习阶段,同时也是学生职业素养形成与确立的关键阶段。为此,我校主要采取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来展开职业素养教育,企业不同,所采取的素养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进入三星公司,将进行三星的企业文化教育;进入联想公司,则进行联想的企业文化熏陶。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特色实践模块设计与实施,促使一名高职学生三年职业素养的教育与培养的完美落幕,实现由高三毕业生向一名准职业人的良好转变。

三、结语。

总之,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广大高职院校必须充分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素养提升机制,并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其高效落实,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养、高文化、高技能的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

化学类专业素养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二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是提升中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会计行业,对就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因此,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文化构建显得更加重要。但是从目前构建会计专业课程文化构架的情况来看,校企合作还不够密切,还基本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实质。[1]人们目前需要的做的就是推动校企合作,强化课程文化构建,渗透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完善“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各大企业加强对公司收入和支出的严格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成了各企业主要录取的人才。利用会计的精确计算以及在财务部门的严格管理和统计,从而更好地完成对不同企业的规划和构建工作。中职院校应当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积极开展实训课程,以“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为主,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地在企业中发挥作用。不同的岗位都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前去担任,因此,为了企业可以快速发展,也为了让企业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中职院校要着重培养更多可用型会计专业人才,从而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为了保证明确记录企业中的财务管理账目,需要会计专业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保证可以理清企业的所有账目,同时,还可以对企业以后的支出做一个系统的规划。学生还要具有敬岗爱业的精神,保证胜任岗位工作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去。会计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还要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从而对紧急情况可以柔性处理。会计实质上是将管理、服务、统计合一的高技能人才岗位,因此被选中的人才需要保证轻松应对所有工作以外,还要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进而做到促进企业发展,保证企业持久稳定运转的目的。

三、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

四、组建由行、企、校共同参与的“混编”师资团队。

以教授更为专业的会计课程作为工作重点,帮助并引导学生完成对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中职院校要注重选拔和培养综合素质较高且教学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从而保证完成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教师是知识的带头人,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需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完成对学生专业会计教学工作的同时,让学生的身心也可以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不同专业、不同能力的学生,需要中职院校按照学生比例构建一个“混编”的教师团队,保证完成对各个会计专业的建设、教学、指导、实践以及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的会计专业,一个良好的带头人非常重要。一个优秀的核心带头人的选取工作,需要被高度重视。中职院校需要经过层层筛选,以是否有过学术交流经验、是否参加过不同类型的研讨活动和培训活动作为主要参考依据,从而保证选拔一位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头人。其次,为了中职院校的长久发展,需要及时聘请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和企业实干型专家前来指导,并让其对学校的教学规划、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课程进行指导,进而完成会计专业师资团队的构建工作。最后,要保证中职院校可以积极培养更多的年轻教师,从而让他们成为教育工作中的骨干力量。针对有能力而且工作热情的年轻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关于会计专业的国培和省培活动,激励中青年教师完成本职工作之余积极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资格考试,从而不断提高岗位技能和专业能力水平的同时,更好的完成对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和教学任务。

五、创建共享、开放、互动的教学资源库。

一是要围绕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以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财务咨询公司和典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校企之间搭建信息化平台,将行业的典型岗位工作过程引入教学,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会计专业群教学资源;二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网中网软件、用友erp软件、税控开票软件等,建立开放式会计仿真实训室,让师生通过该实训室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相应的技能操作训练。

六、结束语。

在构建中职院校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文化的过程中,要强化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促进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为学生更多了解会计行业的机会,并将教学成果和学校研究成果产业化,实现企业先赢、校企共赢。

参考文献:

[1]尤建国.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教育与职业,(26).

[2]沈小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化构建的探索——基于组织文化视角的校企文化融合论[j].中国成人教育,(21).

化学类专业素养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三

在领悟完美生活的基础上,更要体现人生价值。钟启权说:“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根本。学校教育是全方位的渗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全面,能够成为技能型人才,提升自身素养。秦文君说:“教育应该是一扇门,打开它,充满阳光和鲜花,给孩子能带来自信快乐。”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对象是3-7岁的儿童。快乐、天真、玩就是孩子们的天性;乐趣性、游戏性,艺术性是伴随着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了娱乐,阳光和鲜花应该带给孩子,有任务,有责任,有担当,学习应用于学前教育的工作技能,学前儿童,实现对儿童的培养,文明和传统知识,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挖掘艺术教学中的方法与途径。

我们的教学不仅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的理性模式,科学的教学手段。艺术教学、舞蹈教学、音乐教学等学科是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受到学生们的喜欢。它反映了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具有不同的功能。要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优势,发现教学中的艺术之美,发挥内源和各学科的实力。还要学习和运用如柯达伊、蒙台梭利、铃木、奥尔夫、达尔克罗兹等使用每个人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多元化的学生艺术修养。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做了调查,对学校、幼儿园、早教中心等地调查,以观看进行考察,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实地考察,撰写调研报告,提出整改方案,做研究等。结合学前教育、早教等专业的办的新思路,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时要进行改革创新,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整改措施,以推动教学。实训和研究是工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防止教学中出现的严重问题,重视社会实践和反馈,着力建设培训基地,强化对电钢琴教室、音乐室、舞蹈室、钢琴、手工培训室等设施的创建。经由学习、研究、分析,找出问题并解决,工作将更有针对性。

三、拓展潜力,提升素养。

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取丰富的知识,就必须拓宽发展空间的能力,学习要多看,多做。了解贝多芬、肖邦、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作品,听古典音乐,看经典电影,做一些练习以提高自己的潜力。听美妙的歌声,优雅的古琴,浪漫的吉他,钢琴、柔笛,琵琶等优雅的室内乐,交响乐的激情,做折纸,快速素描简笔画形象,生动切窗花,制作生动的玩具,安静的练习瑜伽,创编儿童舞蹈,感受不羁的民族风,观赏民族舞蹈的浓郁,喜欢边玩边唱歌等。在健美操和其他形式的行动,并形成设计艺术中的美,而在欣赏的歌曲高山流水,电影“红高粱”,“泰坦尼克号”,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艺术,地方风俗和多元文化中汲取养料,获得能量的知识。在视觉上得到享受,以提高不断发展和人格魅力,增强文化意识,展示年轻的精神,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品味和风格。

四、结束语。

艺术素养是生命之源,提高学前教育的学生素质,注重每一个细节,揭示了香,塑造人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热爱生活,学好专业知识,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功能,知识和文明的传播,并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并为此做出贡献。

化学类专业素养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四

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已经在社会上取得了较高的影响和地位,其培养的学生因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得到了行业的好评。受学制设定、课程安排、办学理念、教学师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虽然在就业方面并不输于本科生,但是毕业后在职业生涯中却容易受到综合素质不足的瓶颈制约,大大抑制了其发展空间。在这些综合素质中,人文素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众多调查显示,人文素质较高的人,工作期间胜任度和创造性方面都占有优势。大致来讲,人文素质涉及的是人自身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它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现而展示自我,它涉及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层面。高职文秘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尤其应该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这来源于秘书职业的特殊性。首先,秘书岗位的重要性决定着秘书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秘书因为经常与外界联系,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门面,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秘书的谈吐、礼仪和能力往往被认为是其他单位了解企业的重要指征。而交际公关、礼仪规范等能力虽然可以通过一定的实训课程有所提高,然而要从根本上改善秘书的该项能力,还需要在本质上有所提升,那就是丰富的人文涵养。如果没有相应的人文素养作为基底,只能是徒有虚表。其次,秘书岗位应有的写作功底决定着秘书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秘书曾经被戏称是“秘密的抄书”。可见秘书不仅要会“写”而且还要能“读”,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明清时期的“秘书”———绍兴师爷曾经提倡多读经史可以代替读律法。在写作中,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就不能在写作中用笔自如,因此很多资深秘书除了公文以外,往往能写得一手好文章。最后,秘书岗位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决定着秘书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秘书在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司与员工之间的纽带。秘书不仅要能够正确理解上司的意图,与上司进行沟通,而且还要注意和其他员工搞好关系,以便使领导指示的工作能够更加顺利更加通畅地下达到各个部门。这就需要秘书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而该能力的培养并非通过某一门课程的设置或进行几次实践活动就能提高的,它需要人文素养的积累和沉淀,因为只有通达人情世故才能从本质上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然而,高职文秘大学生因为年轻,涉世不深,往往很难做到人情练达,这就需要从文艺作品中去提炼,从人际交往中去体会。尽管在高职院校增设人文素质课程、拓宽人文选修课等诸多建议曾被众多研究者反复提及,但是,受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机制、课时分配、部门利益等诸多因素局限,这些措施往往在落实上存在着不小的难度。[3]由于秘书经常要处理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像理工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那样主要的工作对象是机器和器械,所以对于人文素养的要求更高。虽然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提高文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然而却鲜有实际的举措来应对,当然,客观条件的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高职教育由于学制短,在人文素养的提高上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但是也并非无路可通。网络文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网络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助网络技术而产生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总和。21世纪,网络文化已经变成当代文化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网民达6.32亿,较年底增加了1442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较20年底增加了26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年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率达83.4%,较2013年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并且首次超越了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作为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当然接受了这一新兴事物。可以说,大学生是全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日渐深远。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无论是大学的德育工作还是其他学科的教育工作,研究者都持有一致的观点,那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带给教育的便利,摒弃网络阴暗面带来的不利影响。关于网络的正负面影响,因为研究者众多而且不少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2、利用网络文化提高高职文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一,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高职文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过去几年,网络文学往往被认为是精英文学以外的补充,但是随着文艺大众化,后现代化语境下的文学作品已经不是传统媒体上的纸质作品了,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为人们所接受和赞同。这几年以来,网络小说中的优秀作品被不断地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如《步步惊心》《倾世皇妃》《甄嬛传》《盗墓笔记》《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等均来自网络小说,这些作品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可以证明其存在的价值。网络小说已经成了影视作品改编的重要后备军。虽然网络小说由于数量众多,良莠不齐,有不少作品粗制滥造、情节单一、错字频现、语病百出。甚至一些小说中有大量不健康的描写,宣扬迷信、歌颂暴力、传播色情,成为危害社会的“毒草”。然而,也有一些网络小说是精心制作的,一些网络小说还有意模仿了名著的写法,如穿越小说《木槿花西月锦绣》的开头几章基本上模仿了《红楼梦》的写法。如果这时经过老师的引导,完全可以激发大学生读《红楼梦》的兴趣,从而完成经典的阅读。当然,网络文学的遴选和解读的指导变得非常重要,这不仅需要人文课程教师具有良好文学鉴赏能力,而且还需要人文课程教师自身不断适应网络文化的发展。通过优秀网络文学的阅读,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文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还能够使得学生从中得到一些社会常识和地方民俗风貌,以便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社会中。并且,文学作品反映的是人性,而人情世故的了解恰恰是年轻的大学生所缺乏的。网络文学的特征之一就是门槛低,网络小说的作者大多并非专职的作家或研究者,而是来自各行各业,有白领、学生、工人、农民等。其中大学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中的不少作品完成于大学读书期间,如《甄嬛传》等。虽然秘书写的是公文,然而良好的文字功底能够促进应用文的写作水平。秘书在写好公文的基础上能够写一些散文、小说等,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能够提高公文写作水平。高职文秘专业的大学生不妨尝试写一些文艺作品,在网络上发表。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作品一经发表就能得到网友的建议和意见,这样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从笔者多年的写作课程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写作课程的学习上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写文章的环节往往不能很好的保证质量,写作中马虎、不用心的现象较多。而写作恰恰要靠很多的练习才能有所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公文写作课程布置的往往是一些应用文写作题目,较为死板枯燥,不能有效激发高职文秘大学生的兴趣。如果能写自己喜欢的文章,则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作一些自己喜欢的小说、散文、诗歌无疑能提高自己对于文学的兴趣。并且,为了使得自己的文艺作品更加吸引人,笔者往往会借鉴一些名著或优秀的作品,这样,就起到了很好的良性循环作用,其实也完成了写作实践的任务。网络是平民化的,不用于纸质媒体由编辑等少数人控制着话语权,在网络中,人人都是自媒体,都有发言的权利,大学生能够在发言的同时听到不同的声音,可以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可以提高高职文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国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说过:“网络是一组互相联结的节点,是一个开放的、能无限扩展的结构,所有的节点,只要他们共享信息就能联系。”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使得网民可以不再仅仅依赖纸质媒介,鼠标轻轻一点就能获取很多知识和信息。我们不出家门就可以从网易公开课等网站上享受著名专家和学者的讲课和演讲,从一定程度上说,可以补充高职文秘大学生学制短的弊病。高职文秘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诸如文学、美学等课程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当然由于网络信息往往泥沙俱下,需要自己练就火眼金睛去过滤和鉴别。笔者认为,懂得过滤与鉴别也是大学生要学习的一项本领,既要能快捷的从网络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又要不沉溺、不过于依赖网络,这对于以后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帮助。“信息素养”是人们在全球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是新世纪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和客观需要。网络文化具有共享性,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知识变得更方便更快捷。例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甚至国外的一些文献在网络里均能查询。高职文秘大学生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对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有较好的效果。当然,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最好能得到老师的指导或建议,例如选择哪些课程、选择哪些优秀的网站等。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最好能穿插一些互动性较强的学习实践活动。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地方文化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将留在省内工作,所以了解地方文化对于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鉴于此,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地方文化课程,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围绕湖州人文特色资源,结合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实际,编写人文素质教程,建立湖州文化网,极大丰富了人文素质课程资源。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放到网络背景下进行宣传和学习,无疑能更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网络文化的交互性可以提高高职文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互联网和传统媒介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互动的频繁和便利。无论在任何互联网的空间或网站,都可以看到有别于传统的、全新的社交模式。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老人和小孩、男人和女人、教师和学生、富人和穷人、精英和草根,在互联网的牵引下,都可以平等的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职文秘大学生还仅仅从传统的社交模式中学习礼仪规范和人情世故,无疑是极大的资源浪费。高职文秘大学生因为年轻往往在人情世故上略逊一筹,这在秘书接待及上下沟通中会受其牵绊。高职文秘大学生因为接触面狭窄导致交往的朋友以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居多,互联网恰好能够补充其不足。通过网络的社交平台,高职文秘大学生能结识更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朋友,以便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大环境。当然不少专家和学者担心网络社交平台因为过于虚拟容易使得大学生耽于幻想脱离现实,然而通过互联网结交朋友了解社会实际上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与其粗暴禁止不如积极疏导。通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和社会对于网络不良现象的遏制从而使得大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健康的社交。

3、结论。

网络课程的开放、人文网站的设立都为高职文秘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的平台。网络对于教育最大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还在于挑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时刻充满了全新的挑战。近年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慕课、微课教学等均是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和创新。在互联网时代,老师和学生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是朋友模式。在教学网站上,学生可以任意的提问甚至质疑课程的内容。尤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许多学科和知识将重组和变革,这就要求大学生能够改变自己的学习理念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高职文秘大学生不同于理工科的学生,文秘工作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的人和事,高职文秘大学生通过网络文化的交互性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无疑是很好的途径选择。

参考文献:。

[2]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56-157.

[3]郜大军.浅谈高职专业课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以文秘专业应用写作课程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100-102.

[4]成秀萍.网络文化的时代特征与应用价值[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85-91.

[5]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6]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70.。

[7]阎惠英.网络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9):80-81.

[8]杨群欢,吴新华.新时期秘书职业能力调查与高职文秘人才培养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11):。

化学类专业素养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五

教育变革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怎样的情境之下、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有效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全面的高质量教师专业素养”成为诸多研究者不懈探索的主题。教师教育研究专家舍恩在《反思性实践家: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一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反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反思是提高教师质量的关键。

[1]受此影响,研究者对教师反思的目标、内容、方法、效果以及教师反思如何影响教学行为、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做了深入研究和思考。然而研究者发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反思的场景几乎没有或很少考虑到教师这个环境,忽视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和需要。

[2]在反省的基础上研究者形成共识:改善教学的最好方式是培养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这种智慧源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反思之中;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必须立足于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但教师用什么方法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什么?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有效地改革惯习,切实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本文试图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教师如何通过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站在反思者的角度分析行动者的教学理念和行为,解放已经被束缚固化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思维水平和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课堂教学录像分析的内涵及其发展。

(一)课堂教学录像分析的内涵。

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是教师用视频分析软件分析课堂教学录像,提升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教学学术实践活动。具体来讲,课堂教学录像分析包括以下环节:首先,用摄像机记录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录制一个连贯的,能充分展示自己教学理念、展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学生学习效果等相对完整的关于一个主题的单元课堂教学。其次,教师把教学录像上传到视频分析软件上,选择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时间的安排、学生活动的参与、教师的提问、学生思维能力的展示、教学效果等作为分析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和编码维度,运用软件标签做标志于课堂教学录像;教师利用反思指引,或从技术方面,或从方法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说明和辩护,并把论辩的内容写到内容分析评论区,其他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录像内容的分析写出该事件的反馈意见。这些内容可以在事件分析区的高级检索区根据视频的标签进行检索,教师利用检索的结果可以发现事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其他人进行分享。再次,教师和同事利用在线实践社区组成课堂教学录像分析讨论小组,小组成员对话讨论,彼此分享课堂教学录像的标记和解释,根据小组反馈结果标出教学的优劣之处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讨论改进策略,厘清教学目标与手段、方法之间的关系,分析教学行为发生的情境及其产生的稳定性因素,权衡策略与环境之间的利弊,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实施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策略并评价实施新教学策略后的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录像分析作为一种教学学术实践活动主要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趋于完美提供帮助。它蕴含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用视频分析软件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师生的行为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不仅让教师获得理解课堂教学行为发生的缘由,也为其不正确的结果找到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和理由,从而使其能自觉自愿地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课堂教学录像分析的发展脉络。

1.前科学的分析阶段。早期的课堂教学录像分析主要在微格教学中使用。20世纪70年代,微格教学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被广泛使用。这一时期的教学录像分析属于前科学阶段,分析的对象只是一个教学片断而非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注重的是职前教师体态、表达交流、板书、课堂管理等技能训练,而不是对其教学理念、教师态度、学生行为、学生知识获得、教学评价等连贯的全息性的课堂教学进行检核。分析的方法主要依靠感觉和经验。

2.技术取向的科学量化分析阶段。随着电化教育与技术的进步,课堂教学录像分析越来越广泛地被接受、理解和使用。在国外,多内和查利首次把课堂录像视频分析作为教师面对自己实际教学影像进行反思的工具或凭借。

[3]珀威尔也在研究中发现,课堂录像视频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澄清关于教与学的缄默知识和教学动机。

[4]其他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录像视频分析可以让老师注意到他不记得的一些教学情节,并把教师关注的焦点从教学方法转移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思维、语言沟通交流等多个方面,使教师能客观评价教学的优劣等。典型的代表有fla、itias分析系统从微观层面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交流等用量化的方法进行精确揭示;还有timss1995、timss1999从宏观国家层面对数学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分析,在分析基础上形成报告《教学差异》,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

[5]国内的分析多侧重从教学理论的角度来思考分析课堂教学录像的方法。例如,郭绍青等人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研制了对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课堂交互行为进行分析的课堂录像分析方法和工具。

[6]这个阶段的课堂教学录像分析的特点是理性化、科学化、普适化,把教学录像视为一个物品或者一个事件,教师严格按照专家制定好的观察表收集数据,教师是被动的观察者和分析者,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创造性、情感性、独特性和艺术性。

3.实践取向的质化分析阶段。如果说技术取向的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对课堂教学录像中的一部分内容来进行分析的话,那么实践取向的质化分析更强调在观察分析过程中试图对既定的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全息性的观察,不是对原有观察计划一成不变地去实施,而是在实施过程中与课堂环境之间相互适应,以适应各种具体课堂环境发展变化的需要并对既定的分析方案进行修订。例如,教师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整体反映状况,需要教师用广角扫描(globalscan)的方法对课堂录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并用描述的方法记录教室里发生的大小事件,记录的文字尽量保持客观而不带批判性。记录过程中发现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比较频繁,便采用“教室走动”(classtraffic)分析技术来了解教师和多少学生接触,接触的时间分别有多长,和学生说了些什么。课堂录像视频分析的不是观察计划与实施之间的线性匹配,而是随着分析、教室的情境、教师的兴趣等方面而不断地调整,使课堂教学录像分析过程更能体现教师是积极的观察者和分析者,而不是被观察者。

4.创造取向的建构分析阶段。在网络环境支持下,课堂教学录像分析从个人独自反省发展成了教师在线实践的社区学习型组织。在线实践社区是由教师、专家及助学者组成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相混合的学习型组织,它是通过聚焦教师的专业学习及同事合作与反思性的对话,分享教师的教学改进形式、价值观、工具和职责等,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社会的、规范的和持续不断的学习支持服务。[7]这种课堂教学录像分析形式增加了教师观看教学录像的便利性,并利用教师个体反省和小组讨论的优势,促进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碰撞激荡、表达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8]这是一种建构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录像分析,交流互动中教师说明、解释教学录像为课堂教学录像做分析标志的过程,已经对教学录像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这种解读蕴含着教师教学思想和理念的说明。在讨论过程中,实践社区的成员不断帮助教师厘清自己的教学理念,明晰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思考对学生的认识是否全面、对自己的认识是否深入等问题,在讨论、互动中不断建构教师对教学要素的认识和实践。但这种形式并不是最完美的一种课堂教学录像分析形式,由于教师在线实践社区活动中参与者往往参与度低,潜水者多,持续性差,缺乏引起教师持续关注的研讨主题等问题,容易使教师的交流表面化、泛主题化。[9]这需要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深入进行讨论,使教师通过对自己实际教学经验的反思来增加对教学的理解[10],打破既定的传统惯习的束缚,发现提高教学水平的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种课堂教学录像分析的阶段性特点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根据目的、作用、功能的不同,不同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方法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成长来讲有不同的价值和作用。对职前教师来讲,微格教学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成熟教师则需要技术工具的分析来促进成长;对于优秀教师来讲,更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取向的分析相对更合适;对于专家型教师来讲,反省、建构、创造性的分析更能提高老师对教学的思考和重构。本文旨在探索利用在线教师实践社区提高课堂教学录像分析质量的路径,主张社区助学者与教学领导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引领教师在实践社区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根据自己专业发展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方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切实的了解,与他人深入讨论,发现压在自己头顶的陈规陋习,找到恰切的改进课堂教学行动的策略,促进老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专业发展。

二、课堂教学录像分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一)通过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提高教师反思课堂教学的能力。

没有课堂教学录像,教师仅凭记忆全面地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是件困难的事。第一,教师无法在短暂的时间内记住瞬息万变的课堂所发生的事情,也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分配到教室的各个角落和方面,甚至不知道下一分钟课堂会发生什么。第二,在教师的潜意识里,课堂上的表现常常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些既定的事实决定了教师思考和行动的方式,教师并不愿意澄清自己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课堂教学行为。第三,实际的课堂教学不可能十全十美,会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是以显现的方式呈现在教师面前,而是需要教师在混乱、繁杂和不确定的教学情境中去发现。

一般的课堂观察不能给教师这样的感受,而且面对其他观察者的评论和反馈意见,心里总是会问自己“我是这样吗?在记忆里课堂教学并不是这样的”。这种评论和反馈是教师接受反馈意见的常态。换言之,这种反馈不能完全引起教师的共鸣,不能在某件事、某个活动、某个环节上达成共识,教师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这种反馈也不能给老师提供具体可行的改进策略。但通过课堂录像,教师可以看到课堂上所发生的各种事情,并运用理论、方法对教学情境进行重新组织,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产生改变课堂教学的愿望。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发现他以前未曾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方法的还有内容方面的;不仅有学生的表现还有教师的表现,甚至还有教师遗忘了和学生交往时的一些细节等。总之,教师在观看课堂教学录像时总是惊奇地发现,自己所看见和自己所记忆的存在差异。差异是对课堂教学问题的模糊认识,不能清晰界定存在的问题,但差异的存在给教师提供了反思的前提和空间,促进教师把课堂教学录像看成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客观存在。分析课堂教学录像就是与异己的教学录像进行对话的过程,如自己理解的教学是什么?真正做到的教学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差距在哪里?教师在亲眼看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况之后,会很信服地承认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这种方法比其他的反馈途径或方法更容易让教师通过反思察知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通过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

在分析课堂教学录像的过程中,教师把教学活动作为反思的对象,对自身的教学思想和行为意义自觉地进行再认识。从实践角度看,反思分析课堂教学录像可以调节和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和能力,促进教师自我提升。换句话说,教师分析课堂教学录像的过程是提升教学实施能力的过程,是教师教学思维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分析过程中将教学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仅运用教学理论理解、比较、分析、概括、综合、评价教学活动,而且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以解决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升教学实施能力。这些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形式,有效实施教学;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

文档为doc格式。

化学类专业素养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六

摘要:从“是什么”“做什么”“怎么衡量”“怎么突破”等方面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相关问题有利于了解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目标、思路及成效,同时有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其解决方法。“是什么”解析职业素养的来源、分类和分歧;“做什么”重点对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师培养、教学课程、教学节点、实践活动进行梳理;“怎么衡量”分析评价指标内容的取舍和体系构建的特征;“怎么突破”则是对现存问题的回应及未来努力方向的预判。

关键词:职业素养;概念;培养;评价体系;展望。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能力本位讨论的思潮中,高职教育逐渐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开启了学生职业素养的理论探索;到现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理论研究已经进入系统化、模式化的阶段,同时实践探索也步入了归纳总结、提升推广的阶段。为更好地掌握研究目标、思路及成效,推进学生职业素养研究,本文从职业素养的概念、培养、评价等维度去分析已有成果和发展方向。

一种方式是由“素养”推演而来,从素养的养成方式和特性推演出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和基本内涵,进而演化成职业素养的概念。另一种方式是从国外直接引入。一是从国外学者的相关著作中直接援用了职业素养的概念。二是在探讨“职业能力是什么”时,直接引入“关键能力”,并将其视为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实质上,关键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领域里的素质教育”。三是在核心素养定义的基础上,形成与职业素养紧密相关的概念“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基本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第一种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刘兰明把“职业素养分成显性素养与隐性素养,显性素养主要包括资质、知识和技能;隐性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第二种是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陆刚兰把“职业素养分成专业素养与非专业素养,专业素养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包括由专业引出的一系列素养;非专业素养特指除了专业之外的素养”。第三种是根据适应范围不同,蒋乃平把“职业素养分为公共职业素养、行业职业素养、岗位职业素养,公共职业素养是从事任何职业的劳动者都应该具有的素养;行业职业素养强调从事某一行业具备的共同的作风和行为习惯;岗位职业素养是针对某一特定岗位的从业者的特殊要求”。

(三)是否包括职业技能是理解学生职业素养概念的最大分歧。

一般认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虽然有研究者从不同方面去修正这一概念,但其内核,即职业的内在规范性和从业者的品格和能力,始终没有发生实质变化。同时有人提出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方面内容,由于对概念理解的侧重点不同,研究者对职业素养组成部分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最为明显的分歧是职业素养是否包括职业技能。从特定岗位所需特定能力的视角解析的研究者都主张职业素养应该包括职业技能;从一般岗位所需普适性能力解析的研究者都主张职业素养不应该包括职业技能。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契机,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强化教学能力、增强把握职业发展前沿的能力等,对于培养职业素养至关重要。蒋菁认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应该强化教师基本道德素质,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遵守教师基本职业规范和狠抓基本业务素质”。高职教师应具有理论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将普通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集于一体,实现学生向职业人转变。唐冬生、罗敏杰提出实施“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职业人”培养模式需要有一支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精通、专业技能过硬的“双师型”师资团队。

马庆发认为,“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载体,又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并且提出了以培养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职教课程三维立体模型”。专业课具有明显地针对性、多元性,涉及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的专业课内容,能结合各学段的特点逐步展开,实现了职业素养培养的阶段性、有序性。而思想政治教育课、公共课能够围绕职业素养的重点内容进行有目标的培养,发挥着独特作用。赵莹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意识方面有着责无旁贷的使命”。因此,构建、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或者以不同领域的课程为主架构构建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是培养职业素养的关键要素。

教学情境设计、技能实训、顶岗实习、技能竞赛、专业考证等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更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有研究者着眼于重点教学环节,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王浩主张“创新实训教学方式,搭建情境式集成实训教学平台”,让职业素养培养融入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培养。有研究者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出发,探析优秀企业文化的共性及其与职业素养融通的价值目标,促进学生养成职业自然习惯,缩短学生的职业磨合期。吴伟萍提出校企合作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构建了“校企合作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平台——xqhz平台”,从而帮助高职院校和企业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新世纪人才。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活动等活动在职业素养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朱颖提出“要进行活动引领和校园环境的营造,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校园主题活动,在宣传氛围中点亮职业素养教育”。同时,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发挥各类资源的作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身心素质、能力素养和专业技能素养,“可以使学生从职业感知——职业认同——职业人格递进,从‘学生到职业人’转变”。

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成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内容可分为包括职业技能的指标体系和不含职业技能的指标体系。含职业技能的指标内容以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方面为主体内容,王浩的“基于情境式集成实训的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就是以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一级指标,结合具体专业遴选、设立15个要素作为二级指标。杜新安主张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测评内容可由日常行为、课堂表现和实践训练三个维度构成,但这三个维度仍可分解为上面内容的四个方面,只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而不含职业技能的指标体系内容则以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为主体内容,适当增加其他内容。崔奎勇提出的“高职学生基本素养评价体系”中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只有普适性素养指标内容而没有职业技能。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表现为多样性、针对性。杜新安认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特征可以归纳为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重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李小娟在论述高职学生素质能力评价时,强调了“评价手段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评价结果的.反馈性和导向性等内容”。在各研究者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考察要点评价和计分标准”栏中,十分注重将项目考核结果用文字进行评价和用数据进行评分,即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此外,评价构建还要具有学段性,庄军和李毅认为“由于每个学期的学习内容侧重点不同,不同学期学生基本素养教育评价要点也需要有所差别,要体现评价内容和过程的学段性”。

从现有文献来看,职业素养概念的界定较为混乱、随意性较大,其中最大分歧是职业素养是否包括职业技能。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去理解职业素养的概念,杂乱界定的背后呈现出清晰的思路。职业素养的静态理解一般强调特定的职业岗位须有特定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为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是题中之义。职业素养的动态理解一般强调培养学生适用于任何职业岗位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等品格以及信息处理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通用性能力。动态理解重点强调着眼于学生持续发展所具备的品格和能力,而不仅局限于特定的职业岗位。从动态的视角去诠释,其实质是力图将职业素养发展成为独立于职业技能之外的概念,即不包括职业技能。而且独立的概念有利于深化职业素养的内涵建设,有利于形成相对独立的培养途径和载体。因此,职业素养概念的研究方向仍将围绕独立的内涵和外延来开展。

系统化是职业素养培养途径和载体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研究者们各自从不同的主体、学科领域及教育教学环节等方面去系统地探索培养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和途径。从学科领域方面,研究者主要从专业课领域、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域、公共课领域等方面去探析。职业素养培养与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课融合发展是高职教育的聚焦点。首先,以专业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决定了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都离不开专业课程。通过教学课程考试改革,将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融合发展,势必成为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课是培养职业素养的最为重要的课程,公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应该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而单独在公共选修课体系开设职业素养课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职业素养培养将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公共课的融合仍是职业素养研究的主要方向。再次,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是培养职业素养的实践平台,但培养内容的层次、侧重点和聚焦点方面都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在职业素养的学期分段培养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与课程之间的衔接明显脱节。职业素养培养的第二课堂如何实现规范、系统、可持续的发展将成为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现阶段的职业素养培养评价体系研究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虽然有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理论和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在系统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导向作用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并且相关实践经验的研究文献也十分匮乏。基于此,职业素养培养评价可从三个方向努力:其一是职业素养培养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的位置问题,即顶层设计,不单是职业素养培养自身的顶层设计问题,而是一个事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与规划。解决了此问题就从根本上解决职业素养培养评价体系构建的生存依据问题。其二是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还需要处理好职业素养的范畴问题。范畴问题事关职业素养的培养要素及其权重,事关培养途径和参与评价主体。其三是职业素养技能化趋向的问题,即使用通用性技能代替职业素养,用各种证书来衡量学生职业素养的趋向。总之,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现在的研究成果为全面提升职业素养提供了参考路径和经验借鉴,同时职业素养培养的发展也将检验着现有成果的成熟度。当然,一些现有的关键性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要去面对、探索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键能力——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j].职业与教育,(1).

[2]刘兰明.基于职业基本素养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11).

[3]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12).

[4]蒋乃平.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

[5]蒋菁.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j].中国成人教育,2008(1).

[6]唐冬生,罗敏杰.高职院校“职业人”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9).

[7]马庆发.以培养职业素质为核心构建职业教育课程新模式[j].外国教育资料,(3).

化学类专业素养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七

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而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世界的一体化,人文素养也越发显现出积极和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人文的含义,存在多种解释。

陈清硕认为:“人文,意思就是人性、教化,是克服落后事物达到先进地步的表现。

”吴国盛认为:“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文’一词都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人’与‘文’,一是关于理想的‘人’、理想的‘人性’观念;二是为了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性)所设置的学科和课程。

”综上,人文的含义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明,广义上人文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可以是一种有关人性的精神,也可以是一种有关人的社会的知识;狭义上人文则包括文学、历史、艺术、法律、哲学等。

所谓素养,一般意义上就是指素质,指个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而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基本的品质,是人的价值、培养、使用和衡量的重要概念。

然而,素养不仅包含素质的要求,还有修养的程度。

修养指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和自我塑造的过程。

修养可以使一个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或水平,是实现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综上所述,人文素养可以界定为,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素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是人们在长期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将人类的优秀社会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人文素养包括很多方面,如语言文化的修养、科学的思维方式、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等。

大学生人文素养不仅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高尚的道德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帮互助的精神升华。

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墨子说:“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

”互帮互助的精神,就是一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是人与人之间,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大学生在团队合作、集体活动中形成互帮互助的精神,可以塑造自身的良好品格,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目标。

2.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尊老爱幼,已成为中国国民性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中老弱群体的关爱,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在中国历史上,《仪礼》和《礼记》中就有记述养老尊老的篇章。

朱熹在《朱子家训》中对子孙进行教诲:“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当今时代,尊老爱幼不仅是一种道德层面的活动,更有了法律的约束力,是每个人的义务,也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固、民族繁衍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为大学生,尊老爱幼是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表现。

3.勤劳实干的优良传统。

勤劳实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勤劳,即不怕辛苦,努力劳动;实干,即踏踏实实去做。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始终保持着勤劳实干这一传统美德,在中国这片广袤而古老的土地上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中华文明。

”寄予执政党更高的期望。

作为新时期大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要有勤劳实干的精神,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培育和提高勤劳实干的精神。

勤劳实干,是一种促使人向上的精神美德,使大学生能够对学习和工作抱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杜绝自私自利之心和形式主义的干扰,以认真、一丝不苟、埋头苦干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

4.纯洁真挚的爱情传统。

爱情一直是哲学、宗教、心理学、美学、文学与社会学中引起激烈争议的话题。

对于大学生而言,宽松的校园环境、大学浪漫的人文氛围,以及社会开放的文化渗透和道德伦理规范的约束,是大学生恋爱的环境动因。

经历爱情、体味爱情也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学生未来婚姻生活的前奏和经验。

对于大学生来说,爱情是纯净而美丽的,纯洁真挚的爱情是不掺杂世俗偏见的,两个相爱的人彼此真诚的沟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并在对方遇到困难时给予最大的心灵上的帮助和守护。

大学生只有用纯洁真挚的感情专心经营,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人生体验,才能得到真正的爱情,才能表现出自己的修养和品质。

三、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培养既可以在学校中进行,也可以在社会中进行,还可以采用自我提升的方法。

而学校是进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方式。

1.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传统文化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有典籍、文物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民间节日、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记录着中华民族社会发展的光明历程,同时又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艺术修养、文明行为等信息,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息、勤劳智慧的优良品质以及不屈不挠、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世界古老文明中孕育出来的四大文化体系中,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是目前尚存的文化体系,它有着独特的价值体系和思维系统,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实现文化强国这一重任,既需要有一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发挥其支撑引领的作用,更需要不断提升全社会的,尤其是大学生的文明素质。

公德教育关系到人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良好品质的塑造,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问题。

高校以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有利于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完善学生的养成教育。

3.构建人文科学课程,提升人文素养教育。

人文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是在课堂上进行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主要手段,因而构建合理的人文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方法。

大学中的人文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如对学生加强哲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学、心理学、宗教学及音乐、美术等人文学科的教育。

对理、工、农、医科学生重点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注重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相互影响,促进文理的结合等。

4.构筑心理教育平台,实现自我完善。

身心健康是合格人才的基础条件。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指出:“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这个变革包括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文化、观念的变革。

因此,人群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因适应不良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

德育教育中积极构筑心理教育平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而稳定的价值观念体系,是预防和矫正各种心理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自我心理教育能力,实现自我完善的内部动力。

5.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展自我能力。

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基层,开展社会调查,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以及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化学类专业素养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八

摘要:本文根据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化工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对其职业素养的养成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整体到具体的将体育教育教学与化工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联系起来,从而完成化工专业教育培养目标。

关键词:体育教育;职业素养;态度。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各大院校学生数量规模逐渐变大,教育发展也飞速发展。但是在对于学生的日常培养过程中,学校将重点主要放在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层面上,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体育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的职业素养向积极的方向发展,针对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化工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做了以下的探究。

近年来职业素养作为毕业生的一项基本素质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相关教育专家的重视,因为是否具备职业素养决定了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与败。根据对各大企业管理层人员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职业素养主要指一个人在企业中的敬业精神与工作态度。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标志,认真负责、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是促成员工良好完成工作指标的关键因素。而敬业精神则是员工对自身所处工作岗位的热爱,无论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如何都无条件热爱自己的工作,争取做到最好,吃苦耐劳,勤动脑,使工作高效并且高质量的完成。而针对化工专业的职业特点来看,对于化工专业的体育教学就对站立的持久性、心理的极强的稳定性、手指小关节的灵活性等有一定的要求。

化工专业学生就业后需要很高的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就要求体育教育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工作态度与敬业精神这两个重要内容。体育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因而通过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强健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完善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体育教学在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担负着至关重要的积极引导作用。

2.1养成严格守时的好习惯。

2.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职场中,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大部分工作无法由个人完成而需要通过团队合作的力量来完成,因此就要求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体育课前整队阶段,要求做到“快、静、齐”。首先给予学生一个量化的指标,要求每一名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无法完成指标的时候就由全体成员共同承担惩罚。从而让学生们意识到一个任务并不只是牵扯到自身,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借用此种方式使得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出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在未来从事化工工作过程中,能与同事融洽的相处,共同完成化工的试验与科研等。

2.3养成完善准备工作的习惯。

“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在企业工作过程中,只有在准备工作充分的情况下才能高效高质量的完成上级交代的工作与任务。运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则可以通过在课堂前期对运动所做的准备活动来养成学生完善准备工作的习惯,通过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能够使学生从相对静止的状态逐步过渡到运动状态,而不至于在运动的过程中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能够大脑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使得运动效果更佳显著。通过此种方式养成学生完善准备工作的习惯,让学生懂得只有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得学生在每次进行化学试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更大的降低试验的危险系数,缩短试验时间,提高试验的成功率。

2.4培养自身积极参与的心态。

在职场中,拥有积极参与心态的员工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与锻炼机会,从而得到更多的升职加薪的机会。因此,就要求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针对培养学生自身积极参与的心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体育老师可以设立不同的比赛项目并给予优胜者一定的奖励,从而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投影到职场中就等价于按工作量领工资这一常规模式,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使得自己热爱工作,乐于参与到工作中去,积极完成工作。

2.5养成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在体育课程的结束阶段,体育老师要带领学生做好拉伸运动,对身体进行放松,在有助于缓解肌肉疲劳的同时使得学生们领悟到做事有始有终的重要性,从而在今后的职场生涯中对任何工作与任务都能够做到善始善终。有始有终不仅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严谨的工作态度。

体育教师需要通过重新树立自身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体育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活动从而使得学生从活动中收获心得体会。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的自身特点,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与职业素养,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个性化教学。在改变教学模式的同时,增加体育课的课时,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巩固提高所学知识,温习回顾心得体会。

3.1加强职业实用身体训练。

职业实用身体训练是一种通过体育教育的形式,通过体育教育的手段,采取相应的有效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人体适应劳动及各项活动所必须的机体能力与运动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效果以及在独立生产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学校的职业教育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学生体育的教育掌握相关职业工作中的身体训练水平,灵活并高效地充分运用自身身体机能来参加实际生产活动。职业实用身体训练的手段,主要采用一般体育运动和竞技运动中的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以及根据职业的活动特点进行改造和专门设计的练习。但是,如果认为只有在形式上与职业劳动中的动作相类似的联系才可以作为合适的手段,那是不正确的。一般实用性练习,借助它可以形成在一般职业活动条件下和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下使用的运动技能。职业使用性体操和职业实用性运动项目不仅要符合职业活动的要求,而且必须预防职业活动对身体状况和姿势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3.2着眼书本。

当前大部分体育教师来自各大高校经受过四年的本科甚至研究生的受教经历,因而自身拥有一定的优越感,而进入实际工作环境之后,常常忽视继续采取读书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然而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知识的更迭速度也随之增快,因此就要求体育教师们抱着孜孜不倦的态度不断学习,紧跟时代的脚步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固步自封只会使得教学水平不进则退,从而阻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对书本知识的探索中大多为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带着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查阅书籍,从书本中寻找答案;另一种则是从书本中汲取新的教学理念,在书籍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去尝试新的教学理念,结合书本知识进行相应改进从而适应自身的教学模式。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到阅读的广泛性,不要局限于体育专业的相关书籍,在阅读自身专业书籍的同时可以兼顾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从而在充实自身的同时也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扩展知识面,进而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其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做到及时摘抄,将书本上对自身有益的内容摘抄下来方便归纳与总结。在体育教学书籍的基础之上应多阅读化工专业相关书籍,了解化工专业的职业特点,从而根据职业需求而从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培养,使得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提高自身职业素养,进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自身环境。

3.3重视教学基本功。

基本教学能力是对体育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指教师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对教学内容的规划能力、组织比赛与裁判的能力以及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指引能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针对这些教学基本功进行一定的训练,从而使得这些基本功能够充分运用到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基本能力是日后在教学领域中不断进步的基础,在掌握基础实践本领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基础教材,全面把握教材内容,从而在体育教学中游刃有余。

3.4实践中积累经验。

实践出真知,因此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经过自我反省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进而积累教学经验,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逐步发展为骨干教师。书本上的知识只停留于理论内容,要想要真正提升自身能力就要求教师注重之间,在其过程中只有领悟者才能获取教育理念的真谛,对自身教学过程进行一系列的剖析,勤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省与思考,从中发现自身不足,进而对其进行总结,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积累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成果。积累教学经验要求教师坚持写课堂总结,对自身的课堂进行客观评价。把每一节课当做一次教师测评,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加以分析与记录,在经验中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方式,此种方法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不断的积累与总结,将零散的感悟加以记载并归纳总结才能使得感受转化为经验理论,是教学成长之路的一次升华,使日积月累的经验成为教师自身的宝贵意志品质。结合化工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体育教学的教学经验,从中挖掘出其相同点不不同点,加以总结与归纳,从而从中找出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针对不同专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通过体育教学提升学生自身修养的良好结果。

3.5加强课题研究。

高水平的教学必须具备其一定的科学性,因此就要求教师提高对科研的重视,将教学内容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离不开科学研究,科研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升职加薪也有利于教师在对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对课题的研究是教师成长之路的重要因素,是对教师自身科研水平的要求,也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除了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水平,还要求教师能够潜心钻研,拥有一定的科研水平。教学是分享知识,而科研则是创造知识,是对教师自身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挑战,只有在课题研究层面有所建树的教师才是能够将实践与理论真正结合,并且切实反思教学过程的优秀教师。课题研究水平也反应了教师本身作为一个创造的主体的创造性思维水平。课题研究也能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挖掘教师自身潜力,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师质量,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自身素质。

4结论。

职业素养作为学生步入社会的必要基本素质,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下,采取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来提高化工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此过程中,体育教育工作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思政老师、心理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体育老师都也担负起这一责任,从自身思想深处加以转变,提升自身的责任心,不断钻研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化学类专业素养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九

一、导言: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当今社会中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推广。而科研论文在化学研究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对于化学专业人员而言,论文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本文将探讨在化学专业中撰写论文的心得体会。

二、了解研究对象。

在化学研究中,研究对象各不相同,有机物、无机物、生物分子等等。因此,了解所研究的对象是撰写论文的重要一步。对于有机物的研究,需要以分子式和结构式为主要研究方向,以确定其性质和反应路径;而无机物的研究则需要重点分析其物理、化学性质,以便找到合适的实验方法。在了解研究对象的同时,必须对其研究历史、现状有所了解,掌握专业术语,这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论文中的内容。

三、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在论文写作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遵循学术规范。首先,必须避免抄袭。使用别人的观点、语言或研究内容需要明确标注引用来源,否则将被视为不诚信行为,对学术生涯产生不良影响。其次,必须坚持科学精神。研究对象的性质、方法和结果需要严谨,追求真实。论文中必须使用规范术语和符号,表述清晰、连贯,避免出现歧义。

四、细心的数据处理。

在化学实验中,得到实验数据是非常普遍的。仔细处理实验数据是撰写论文的关键。在处理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排除偏差和误差。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处理数据,以确定实验误差的大小和范围。此外,在数据展示方面,必须注意清晰易懂,避免模糊和错误的表达,确保数据清晰、精准地呈现。

五、创新性思维和实验方法。

在论文中,创新性思维和方法是得到成功的前提之一。独特的思维方式会使研究成果更具原创性,在学术界中脱颖而出。在实验方法方面,也需要探索更为高效的方案,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因此,化学专家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独立思考新的研究思路,敢于尝试新的实验方法,从而在研究领域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六、总结。

总之,化学专业论文写作需要仔细准备,掌握学术规范,了解研究对象,细心处理数据和推崇创新性思维和实验方法。通过这些专业的技巧和实践,化学专业人员可以成功撰写出质量高、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论文。

化学类专业素养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

摘要:优秀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基本条件。文章通过调查高职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并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构建殡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角度探索加强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和措施。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反映的是一个人在对待工作时所表现出的责任、态度和韧度,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范畴。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基本条件。为了落实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笔者从实证主义的角度出发,旨在通过对高职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加强殡葬专业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途径和措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主要针对高职殡葬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及职业素养教育。在综合众多学者关于职业素养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职业素养可从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品行三方面进行构建。职业知识和技能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职业道德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职业品行则包括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意识以及职业习惯等。高等职业教育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笔者首先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有关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及职业素养教育的文章进行了阅读研究。笔者发现,当今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很多教育工作者都结合具体的专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职业素养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2.问卷法。

笔者从殡葬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两方面来考察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状况。一方面,笔者直接或者通过网络向已经毕业的40名毕业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调查表(毕业生卷)》,这些毕业生分布在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墓地等多家殡葬单位,收回有效问卷37份,有效率93%。另一方面,笔者直接或通过网络向殡葬单位(包括殡仪馆、墓地等)发放了调查问卷《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调查表(用人单位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100%。

3.访谈法。

一方面,笔者对10位殡葬职工进行了访谈(其中5位殡仪馆职工,5位墓地职工),从行业的角度了解殡葬行业的职业素养要求以及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状况。另一方面,对10位殡葬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其中5名殡仪馆职工,5名墓地职工),从毕业生的角度了解他们对于当前殡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意见和看法。

4.分析法。

结合调研结果和殡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当今高职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进行了分析。

1.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调查的基本情况。从调查情况看,学生普遍担忧自己目前的职业素养水平,急需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改善。数据显示,超过5成的学生对职业素养的概念和内涵缺乏了解。57%的学生对现有的职业素养水平和学校教育效果不满意。在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上,学生选择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实训学习、学生活动等的分别占24%、23%、15%和14%。

2.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调查分析。职业知识和技能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最基本条件。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一方面,只有60%的学生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剩下40%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专业技能掌握不扎实,不能完全胜任殡葬行业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认为职业技能与实际运用结合紧密或相符的学生才占50%,学生实际工作情况与所学技能不完全相符。而且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困境能控制自己行动的学生仅占40%。由此可见,学生在职业技能上习得不精,实际运用能力不足,缺乏独立思考与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3.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调查分析。职业道德是具有特定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职业人在从事一定的社会职业中遵循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思想与行为特征。本文从忠诚、责任心、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四个指标来考察。结果显示,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5%的人愿意在现在的单位长期工作;社会责任心方面的测评结果也不高,只有52%的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与人合作层面,58%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客观处理事物,做好服务工作,很好地与人合作。

4.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品行的调查分析。职业品行包括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意识以及职业习惯等。(1)职业理想是对职业的选择以及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的职业理想不明确,虽然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殡葬行业就业,专业对口就业率高,但55%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展望;(2)职业兴趣是人们对于从事某种工作的愿望和兴趣。通过调查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自己选择专业,因此95%的学生都表示愿意从事自己的专业;(3)职业意识是指对职业劳动认识和评价的情感态度。数据显示,在所调查的殡葬专业毕业生中,57%的学生职业素养意识模糊,55%的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认识不清,44%的学生缺乏对职业相关法律的了解。在对毕业岗位的认识上,高达80%的学生倾向于从事管理岗而不是基层岗位,85%的学生首先考虑工作条件和经济报酬。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职业价值认识不准确,尤其是在行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上;(4)职业习惯是人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行为。一般认为,对职业习惯的测评是以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为依据的,因为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属于意识层面,只有借助具体的行为表现才能测量出。因而,职业习惯这一维度的数据是由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两个维度的数据相互交织和相互渗透的。调查还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借助多种途径培养职业习惯。

5.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需求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发现,80%的学生认为应从大一开始就系统开设职业素养培训课;对于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排名靠前的是企业学习和社会实践,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认为应该通过进入企业一线学习,来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还有30%的学生希望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来提升自身的素养。可以看出,企业实习是学生最期望的职业素养提升途径;从培养内容上,位居前列的是职业化心态和人际关系。由此可见,作为从事特殊行业的殡葬专业学生,对于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和期望较高。

1.殡葬行业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我们发现殡葬行业对实习生和毕业生在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爱岗敬业,富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踏实肯干、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大学生在行业和工作中立足的必备要求。在与企业师傅的交谈中,有的师傅谈到,殡葬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有些学生刚入职时可能专业技术不够硬,但是能够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坚韧不拔,最终获得企业的青睐。有个别学生虽然头脑灵活,能说会道,但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频繁跳槽,最终无法得到行业的认可。第二,吃苦耐劳,有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调查发现,对待工作积极主动,具备吃苦耐劳精神的大学生总是会受到殡葬企业的`青睐。殡仪馆中的化妆、整容、火化岗位,墓园中的插花、刻碑以及销售岗位,都需要付出极大的辛劳,因此只有具备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才能适应特殊岗位的工作要求。第三,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其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殡葬工作中的防腐、整容、墓碑设计、碑文纂刻等都需要精湛的技术,因此如果想从事相应的殡葬技术工作,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第三,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企业要求个人在团队中懂得尊重他人,建立并维护团队协作关系,使整合的团队能够产生最佳的业务效益。调查发现,由于毕业生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团队合作意识不足,在工作岗位上存在人际交往不良的现象。第四,遵纪守法,诚实可信,具有服务意识。作为服务行业,殡葬行业的服务宗旨是“逝者安息,生者慰藉”,这就要求殡葬工作者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在当今效益观念盛行、功利行为增多的情况下,曾经出现过个别大学生私收买墓定金的行为,或是不尊重逝者及家属的行为,这也体现出大学生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调查我们看到,殡葬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高,殡葬行业对毕业生总体情况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于殡葬专业毕业生的满意率为90%。在交谈中,殡葬企业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工作技能不够娴熟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学习,但是思想品行却是胜任职业的道德保证。大学生必须具备优良的职业素养,吃苦耐劳,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通过调查,殡葬专业毕业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愿立足一线工作,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有的毕业生好高骛远,过于看重工作环境和待遇,不安心本职工作,缺乏奉献意识和吃苦精神。第二,跳槽频繁,缺乏忠诚意识。有的毕业生对企业不忠诚,思想不稳定,容易受人鼓动,频繁跳槽,一年之内换好几个单位。用人单位对此类行为非常不满。第三,团结协作意识不强,缺乏团队精神。有些毕业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能别人服从自己,不能很好地适应别人,乱打小报告,瞎传闲话,在单位造成不良影响。第四,职业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差。有些毕业生存在从众心理,缺乏自我判断能力,在工作中缺乏毅力,看到现实工作情况与心理预期有差距,或在工作中碰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就打退堂鼓,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殡葬专业教师,笔者参与了大量的专业调查及人才培养方案调研与编制工作。结合高职殡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可以看到当今高职殡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分数轻素质的传统教育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为迎合高考需要,我国传统教育采取应试教育方式,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本人都缺乏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职院校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难度。尤其是殡葬专业学生,目前中国大陆开办殡葬教育的大学都属于高职教育,选择殡葬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综合素质一般,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在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

(二)缺乏系统性设计和统一规划,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不够健全。

作为社会管理与服务类的高职专业之一,殡葬专业开设较晚,发展不够成熟,很多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缺乏系统性的设计和统一的规划,职业素养培养体系还不健全,学校教育还是偏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业特色和职业特色,针对性不强,实用性差。殡葬专业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授课教师不一定能够了解学生特点,职业素养教育无法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使得学生对企业、社会和自我的认识欠缺,难以整体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期望值。

职业素养教育对于培养职业道德情感、提升职业素养水平、完善职业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目前高职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殡葬教育者应加强研究,不断探索,深度挖掘职业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与产业脱节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现代学徒制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形式,在实现教产结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一是要注重学生形象与企业职业人形象的对接,通过不断的练习塑造职业形象,提升职业气质,提高学生职业意识;二是班级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相对接,学校和企业各自指定一位班主任,由两位班主任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辅导;三是班级制度与企业制度相对接,根据企业管理方式,班级管理实行公司业绩考核制,对学生学习、团学活动、宿舍方面的表现等打分汇总,实施达标创优量化考核制度。

(二)将职业素养教育真正纳入殡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高职教育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和实际教学中过于重视专业技能培养。殡葬专业要想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将职业素养教育真正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通过规范专业课程建设,实施职业素养的专业渗透。

一方面可以聘请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或有经验的殡葬行业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素养课程的讲解,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殡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老师的培训。在实施专业教学过程中,明确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任务及要求,专任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配合对专业介绍、行业分析和岗位描述等来强化学生对职业素养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自觉修养的内在动力。

一方面,殡葬专业在进行职业素养课堂教育时应该采取尽可能丰富的教授形式,除了基本的理论讲解外,可以采取案例教学,从正反两方面举例以教育和启迪学生;另一方面,殡葬专业教师要按照真实的职业情境进行设计和改造,设法满足职业素养对真实职业情境的需求,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学习实训的教育范畴。

(五)创建科学合理的殡葬专。

业学生职业素养考评体系殡葬专业教育要对毕业生做好职业素养信息反馈工作,一方面可以与合作企业取得联系,由学生所在企业对其职业素养进行客观评价,了解其职业素养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情况,从而发现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有效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品行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鲁伟.用人单位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评价的调查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10).

[2]何玲霞,曹正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状况调查研究[j].职业下旬,2013(7).

[3]徐军.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1).

[4]张箴.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策略分析[j].现代工贸商业,2014(20).

[5]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

化学类专业素养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一

摘要:结合采矿工程专业就业特点和学生培养目标,首先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与从业者的差距,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工程哲学思维训练对工程专业学生适应企业需求是必须的;然后基于矿业工程中的工程哲学问题,从资源认识、矿业工程活动中的主要矛盾、规律和方法论等方面分析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工程哲学意识,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工程哲学意识、积极向上的人文知识和健康的职业精神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人文素养;最后分析专业教育中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提出在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践中渗入人文素质教育是工程专业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必然选择,并以“采矿学”课程为例进行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工程哲学思维和人文素质培养再现,课程实践表明:这种相互交融式方法对专业知识教学和人文素质培养均能起到促进作用。

煤炭行业通过十年多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科技发展处于一个较高水平,这些企业除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岗位需要懂技术、懂管理、懂经济的综合性科技人才外,更需兼具采矿、机械、微电子与电器、信息与智能等综合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1]。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包含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的培养[2-4],创新能力的培养又分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两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新实施个体的人文知识、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思维方式等有关。由于工程中蕴涵众多哲学问题[5-10],故工程创新的思维方式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工程哲学意识,但目前的工程大学生缺乏这种思维意识。“煤矿开采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因其知识点间关系复杂、实践性强和交叉性强而蕴涵诸多工程哲学思想[11],本文拟从课程知识内涵、采矿工程哲学问题与人文素养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课程综合教学实践。

一、现状分析。

1.企业发展需求与从业者的差距。

在国际国内复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煤炭行业十年高速发展期已经结束,煤炭企业的经济也将进入常态化发展期,对各种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将出现差异性增长,甚至个别层次人才的需求将趋于平稳。煤炭业通过十年高速发展,大部分企业的科技发展处于一个较高水平,这些企业需要科技与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一小部分企业因地质条件复杂性等原因,其科技水平尚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现阶段因装备的科技含量低,在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岗位仍需要懂技术、懂管理、懂经济的综合性科技人才。另外,今后在推进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煤炭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生态文明矿区建设、煤炭行业文化建设和煤炭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仍需要煤炭科技人才的不懈努力,在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仍需接纳更多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综上所述,尽管今后煤炭企业经济会进入常态化发展期,但煤炭企业对高素质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仍在扩大。煤炭企业的发展需要科技进步,科技进步需要人才,且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但目前部分大学毕业生却与企业的发展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企业需要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型人才,而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先求稳,后求好”,一般会先签一个比较稳妥的单位,再慢慢寻找更理想的单位,如果有好的单位,一般会和原签约单位毁约,这体现出诚信问题;一部分采矿毕业生不愿下井,对待工作马虎应付,这是缺乏吃苦耐劳型精神的表现。二是企业需要懂技术、懂管理、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但一些学生在大学热衷于做学生干部,而对学习则是应付的态度,尤其是对专业知识没有钻研的精神;而一些学生只关注学习,缺乏对管理、人际关系处理的培养。三是企业既需要创新型人才,也需要技能型人才,但目前学生缺乏创新和实践动力,具体体现在各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个性化不足,普遍存在同类化现象。四是企业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随着煤炭科学技术发展,交叉型、复合型和边缘型技术与装备大量涌现,技术的发展和装备的更新更需要良好的合作团队,但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些措施并不有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得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五是企业需要甘于奉献的、以集体利益为重的人才,但部分学生找工作时强调更多的是个人工资和待遇,缺乏奉献和归宿精神。

2.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指一个人的人文知识水平与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一个人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的内在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人文素养注重的就是做人的态度和品质,也就是通过人文知识教育使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的自我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快乐的心态。纵观大学生人文素养,由于社会、家庭和群体等的影响,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性化与价值观多元化。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彰显个性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然选择,但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尺度也被当代大学生借鉴,部分学生存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2)网络与现实交融化。当今社会处于网络时代,网络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诱惑,如部分同学在享受网络实惠时也将自己带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最终使这些学生出现网络与现实二元性交融,厘不清网络与现实。(3)人文知识与专业技能离析化。人文知识的积累是锤炼一个人做人的态度和品质,而专业技能的获取则是教会一个人做事的方法和技巧;做人和做事是相互创造、相互生成的过程,人的本质、潜能和能力都只有在做事中才能体现;做事即做人,做人即做事,是因为做事和做人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没有先后之分。但是,部分工科学生不注重人文知识的培养,偏重于专业技能的获取,从而出现因做人方面的不足而影响做事。(4)个体机能与社会需求差异化。大学毕业生作为个体是社会的一员,社会发展由社会需求来驱动,也即由个体来共同驱动。而个体机能不一样,其对社会的驱动力也不一样,故个体机能应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但是,由于个性化与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通过教育所获取的个体机能存在差异,同样与社会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应与矿山企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工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如煤矿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热爱本职工作;钻研业务技能;遵守法律法规、规单制度;坚持安全生产;加强团结协作;勇于抢险救灾。职业道德教育重在培养职业责任,职业责任是指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的职责,包括人们应该做的工作和应承担的义务。职业责任具有法律及纪律的强制性,具有明确的规定性,而且与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职业责任的培养在于对职业个体价值观、能力(包括人文能力和专业技能)和自我责任的培养,而职业个体价值观具体体现在公平、诚信和奉献等方面。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应注重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人文知识的学习,故前述说明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存在以下问题:(1)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分离。根据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实践中必须将专业技能和人才素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按照采矿工程师的岗位需求把拓宽科学知识、增强岗位实践技能和修正做人做事态度有机地统一到一起。在现今的人才培养实践中,人文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是割裂开来的,分由不同的教师授课,人文素养课程由人文类学科教师上课,而采矿专业课程由理工科教师上课,致使两类课程很难做到有效地结合。(2)现有人文素养培养缺乏对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的培养,使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范畴、职业规划和职业责任缺乏认识。(3)现有人文素养培养缺乏对工科学生工程哲学思想的培养,使工科学生在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中缺乏以一种整体的、全局的、联系的眼光去整合全部工程活动,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从企业发展需求与从业者的差距、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和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这些现象的本身对于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就是缺乏工程哲学思维的锤炼。

1.矿业工程中的工程哲学问题。

矿业工程哲学主要是研究和分析在矿业工程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矿业工程决策和发展战略的哲学问题,矿业科学与技术和工程活动的关系和转化问题,资源开采与产业发展、社会影响的关系问题等。从另一方面讲,就是如何在矿业工程实践活动中全面而公正地处理涉及的各个主体与客体的利益,达到矿业工程综合效益是矿业工程哲学研究的目的和期望。“辞海”中的矿业是指开采矿物的事业,矿业工程是指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工程,矿业工程活动的本质特征包含科学性、经济性、人文性和生态性。矿业工程成果的哲学本质则包含满足人们能源与资源的需求、符合科学技术规律的本质和被人改造的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体现矿业工程活动后的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和资源条件的变化,故矿业工程中的主要工程哲学思想包含系统论、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发展论、实践论和量变到质变论等。在矿业工程的一系列活动中,由浅到深地体现了在认识中发现矛盾、在矛盾中找到规律和在规律中揭示方法的过程。

(1)资源认识。依照工程哲学思想,对资源的认识应贯穿资源开发全过程,且在资源的认识过程中应坚持资源的客观存在性和可知性,同时坚持实践是资源认识之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只有坚持实践第一、不断实践、不断认识才能取全、取准资料信息,也因为先试验后实践是认识资源的先导。即在工程思维过程中始终以一种整体的、全局的、联系的眼光去整合和把握全部工程活动的`思维倾向,坚持意识来源于实践。对资源的认识也存在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资源开采技术就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从资源的手工开采、机械化开采、高效机械化开采到智能化开采是一个量变发展过程,而智能化开采演变到无人开采则是一个质变过程。

(2)矿业工程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在矿业工程活动中体现的主要矛盾既是人、机器与自然(矿体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体现了认识资源与合理开发、开采与环境、高产与稳产、高产与资源回收率、生产与安全、系统与个体的关系。机器是人脑的创造物,但机器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人通过机器实现对资源的认识、开发和利用,在这种人―机相互约束、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人的智力进步、思维创新以及机器的创新发展。和谐是指系统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配合得匀称和得当。一个生态系统是包括人在内的物群与所处的环境(包括水、大气、土、岩石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稳定又有自组织功能的一个系统,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相互统一,对于矿业工程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解决的途径是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受动性和规律性基础上,以和谐发展为目的实现矿业工程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3)矿业工程活动中的规律。工程活动实践中均蕴涵规律,如为安全高效开采必须掌握资源开发的地质规律、地应力变化规律和采动应力形成规律,地质规律包括沉积岩的成层规律、构造的演变规律、煤层气和水资源的储存规律等。

(4)矿业工程活动中的方法论。矿业工程活动中必须坚持工程哲学的方法论,即以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为指导,分析和处理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处理好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矛盾,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先进的技术手段,注重最佳的资源开发效果和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具体的矿业工程活动中应遵守:1)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2)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大系统原则(或整体性原则);3)遵守本质和规律,按客观规律进行矿业工程活动的原则;4)处理好现实与未来、连续性与阶段性、继承与创新关系的原则;5)人在资源开发中处于主体地位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

2.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人文素养。

根据矿山企业特点及发展需求,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人文素养:(1)辩证唯物主义的工程哲学意识。矿业工程活动蕴涵诸多工程哲学思想,就从事矿山工程活动的工程人来说,具备辩证唯物主义的工程哲学意识不仅有利于工程人对矿业工程实践的深刻理解和具体实施,也可以帮助工程人应付自身的职业困境,全面、客观、公正地解决矿业工程实践活动全过程遇到的一些根本性的哲理性问题。(2)积极向上的人文知识。对于一个社会人来说,首先是社会的一员,即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一个职业人,只有拥有先进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和必备的人文知识的人才能更好地做事。人文知识的积累是锤炼一个人做人的态度和品质,故拥有积极向上的人文知识即具有了良好的做人态度和做人品质。(3)健康的职业精神。对于整个矿业工程活动而言,活动全过程充满困难与未知、智慧与创新、吃苦与奉献、诚实与细致、遵章与守纪、团结与协作、安全与预防等,未来的采矿人(采矿大学生)需在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作风、职业纪律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符合矿山职工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遵章守纪、团结协作、精益求精、安全第一、甘于奉献、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健康的职业精神。

3.基于需求的工程哲学与人文素养相结合。

从矿业工程中的工程哲学问题和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人文素养来看,矿业工程活动实践离不开工程哲学思想的指导,而矿业工程活动需由一个个人来完成,活动成果的好坏与完成人的工程哲学意识、人文知识和职业精神密切相关,只有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工程哲学意识、积极向上的人文知识和健康的职业精神的群体完成的矿业工程活动成果才能达到最佳的资源开发效果和最大的经济效益。基于上述需求,必须在专业教育的人文素养培养中进行工程哲学意识的培养。

1.必要性。

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固体矿床(重点为煤)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地下工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施工、矿山安全工程、矿山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即与专业教育中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发展特点和不同就业取向的学生群体的人文素养培养侧重点不一样,有必要在专业课程教育中结合课程特点进行不同学生群体的人文素养培养。而且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中的工程哲学意识和职业精神具有专业特点,工程哲学意识和职业精神非常适合在专业教育中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进行培养。综上所述,专业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养非常有必要。

2.实现模式。

大学人才培养必须面向未来5~的职业需求,将专业技能和人才素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根据特定职业需求把扩展科学技术知识、增强专业实践能力、修正做人做事的态度有机地统一到一起,在人才素养培养中增强职业精神和专业兴趣,在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践中渗入人文素质教育,最终实现两者真正的融合。

“采矿学”课程主要讲授煤炭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的理论与方法,其中地下开采课程内容主要涵盖采煤工艺、采煤方法、巷道布置方式及其掘进、开拓延伸和生产系统优化配置。由于采矿所依赖的煤层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开采空间的移动性等特点,采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故“采矿学”课程内容因其知识点间关系复杂、实践性强和交叉性强而蕴涵诸多工程哲学思想,结合这些工程哲学思想进行课程知识点讲授,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获取专业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哲学意识和职业精神,达到培养人文素养的目标。首先在具体的采煤工艺、采煤方法、巷道布置方式的选择上必须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遵循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本质、地质构造演化和煤(岩)层成层的基本规律、煤层气和水资源的储存规律,按照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系统原则和连续性与阶段性原则来进行;再者,“采矿学”课程涉及的矿业工程知识来源于工程实践,即人的实践,与实践人在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职业精神密切相关;另外,“采矿学”课程涉及的相关知识通过实现矿山本质安全来为矿山实践人提供安全保障,也即这些知识蕴涵人文知识。在讲授“采矿学”课程的采煤工艺时,工艺的各工序间存在时间与空间的交互;而且每个工序需要由一组人通过协同合作,依据煤层地质条件操控各类装备来实施;以上涉及到以人为本的人机对立统一,遵守本质和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做事,以及吃苦耐劳、全面细致、遵章守纪、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在讲授采煤方法、巷道布置方式时,采煤方法与巷道布置方式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整体,采煤方法与巷道布置方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时两者又受工程活动期间的生产技术条件和矿井瓦斯、水文和煤层地质条件影响,体现了现实与未来、连续性与阶段性、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同时,在采煤方法与巷道布置方式的选择上,应遵循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以及精益求精、安全第一、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职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矿业工程活动的科学创新性、安全可靠性、技术先进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化学类专业素养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二

摘要:化工工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科学,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后期的生产水平。而安全设计作为化工工程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影响后期安全化工生产的基础,并且安全设计始终是化工工程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影响化工工程安全设计的因素较多,为了进一步优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高工程设计水平,文章针对目前化工工程设计存在的几点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

关键词:化工工程设计;安全设计;问题;措施。

化学工程设计主要依据化学工艺流程选择适宜的生产设备,并依据合理的工厂布局,设计满足生产需要的方案,最终建立工厂,并使之投产使用。但是由于现代化工行业强调工厂的经济规模,使得工厂大型化装置日益增加。加之建设用地的减少,使得工厂设备排布出现高密度化、不合理化问题。另外由于生产需要,很多设备运行周期长,无法及时的更新、维护。并且很多化工企业为了扩能增效,不考虑实际水平增加设备设置。除此之外,化工技术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相关生产技术的培训也不能完善配套,都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引发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何做到设计安全,消除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危险隐患,并在建设基础环节,即化工工程设计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安全隐患已经逐步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正是由于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而这些问题对化工工程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化工工程设计将安全设计作为核心内容。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也应当在源头上牢牢把控安全设计质量,排除安全隐患,强化化工工程设计。

1常见安全设计问题。

由于化工工程设计规模较大,复杂度较高,因此会存在诸多安全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对化工工程安全实施及后期的使用造成极大影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化工工程设计应用较多,且每一应用都需要大量的参数,其完善与否、科学与否都会对设计质量带来巨大影响,尤其对于工程的安全性。对目前化工工程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主要存在三点安全问题。

1.1安全因素考虑不完善。

化工工程设计需要涵盖大量的设备以及交织的管道,化工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旦设计过程中忽略了安全因素,必然影响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同时降低了工程设计水平。主要因为工程设计涉及设备多,但是设计人员个人水平有限,因此设计过程中无法做到思虑周全,无法将所有的安全问题考虑在内,加之化工企业对工程设计资本投入有限,安全设计必然会增加投入成本,间接性的降低了化工企业的收益。一些设计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会忽视安全因素的考虑,导致设计的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形成安全隐患。

1.2设备方面的安全问题较多。

由于化工设备类型较多,且有的设备往往需要定制,且需要的数量较多,因而在不同的设备连接时,不同设备之间的型号存在的差异较大,此时就会在设备型号方面的匹配性问题受到影响,在设计之中若忽视对其的处理,就会因此形成安全隐患。加上设备自身可能存在质量问题。而管道作为整个化工工程中的主要设备,所以在连接时,我们需要强化对其的设计,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性能的发挥,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管道中的流体介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与可燃性以及有毒性,所以在管道安全方面的需求较高,一旦发生机械损伤后将会导致管道的防护性能失去。但是在实际设计中,往往由于忽视对其的设计,尤其是忽视其细节的处理,导致设备面临的安全问题较多。

1.3设计资料不完善。

设计资料是保证设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由于化工工程设计需要大量的参考资料,只有以详细的资料为基础才能确保设计的可靠。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往往存在资料不完善,或者资料审查缺陷等问题。而资料的不完全、不可靠,是影响工程安全的关键。并且这类问题是化工工程设计中不可避免的。

2化工工程设计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结合上述化工工程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工程设计成效的提升,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2.1加强设计的专业性。

化工工程本身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较高,如果无法从专业技术角度对其予以保障,将很难对设计的整体安全性予以把控,在设计中必然存在诸多安全问题。因此化工工程安全问题的优化必须从根本上对设计专业性进行提升,在提高设计水平的同时,对工程设计安全水平进行优化。只有不断从自身出发,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组织水平,强化其工作责任心,在设计过程中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设计环节和安全问题,结合实际,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设计安全性,才能完成高水平化工工程设计。

2.2保证管道安全设计质量。

在化工工程设计中,由于管道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确保流体间互相连接和输送的通道,也是确保设备得以连接的关键性设备。但是由于管道内的流体介质往往具有的腐蚀性与可燃性较强,管道安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对整个工程的顺利安全实施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在化工设计中,切实强化管道安全设计工作的开展。首先,所选的管道材料应合理,并对管道分界时所采用的金属垫必须在硬度上强化对其的设计,并严格按照线路强化对其的安全设计,确保其得到安全的运行。但是在线路设计过程中,由于其往往可能由于实际的变化而导致设计需要变更,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

2.3科学选址。

进行化工工程设计的过程必须从全局考虑,对工程进行宏观考量,其中最基础的便是选址和布局,只有结合实际,充分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科学选址、合理布局,才能为工程设计安全性打牢基础。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选择具有充足水源以及便利交通的地理位置,从而方便后期生产中原料的供应以及产品的销售运输,同时还要将环境问题考虑在内,尽量降低化工生产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合理性是工程布局的核心要点,在工程布局过程中应当首先保证其合理性,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及时得到物资,并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便于人员的生活、产品的输出。与此同时还应当在设计中考虑设备尤其是永久性设备的保护,降低设备危险问题的产生几率,并将设备进行适当的隔离。只有保证布局完善、选址科学,才能提高化工工程设计质量,并有效提升设计的安全性。

2.4加强设计的综合性、全程性。

为了进一步优化提升化工工程设计质量,保证工程设计安全性,不但要完成上述工作,还应当自此基础上整体把控工程设计,从安全性、综合性考量,尽可能找出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通过全面的分析,落实安全隐患的消除以及危险源的控制。从设计上对安全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同时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对于设计参数的确定需要依照实际要求,有针对性的予以确定,保证最终设计参数的科学性,以此把握工程设计的安全问题。尤其化工工程设计人员,应当在设计完成后再次对设计进行审查,并同相关技术人员一起进行技术交流,对需要修改的地方进行及时交流和改动。

3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总结出,当前我国化工工程设计存在非常突出的安全问题,尤其在设计人员、技术以及质量方面。并且由于工程设计内容广泛、综合性强,设计过程中必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设计人员作为化工工程安全性保障的第一人,必须要对其设计负责,切实加强设计水平,尽可能完善设计,优化化工工程设计中的安全问题,从个人保证化工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郑颖,石桂珍,卢金帅.化工工程设计中的安全问题研究[j].科技展望,,25:85.

[2]陈艳.浅析化工工程设计中的安全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3,30:276.

[3]孙存山,田颖.针对化工工程设计中安全问题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1:43.

作者:黄晓蕾单位:常州大学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化学类专业素养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三

对专业教授教养而言,非专业课程的设置既是拓展门生综合本质的必要,也是寄托门生迁徙能力提高专业素养的有用道路,尤其是与本专业相近学科的课程进修,能与门生专业知识停止有用融合,借助外学科知识力、寄托门生自身迁徙能力的积累来提高专业素养。笔者在对电视新间学专业门生停止课程设置的时候,安排了《视听说话》、《电影摄影与画面美学》、《电影剪辑学》等课程,在进修这些课程的基础上,经由进程名目式教授教养的道路,按照dv电影社会制造的贸易模式,让门生拍摄dv电影,具体做法是:严厉经费估算节制和品质节制,经由进程理论经费投入与门生构成名目条约关系,让门生自行组建摄制组拍摄dv电影,让作品成为课堂教授教养的案例。经过近三年的理论,这一名目式教授教养办法的探索有用提高了本专业门生的电视消息专业素养。

对电视消息学专业门生专业素养造就的影响。

以社会名目承包情势停止dv电影拍摄可以或许从如下四个方面造就电视消息学专业门生的专业素养:

故事熟悉的造就。柏拉图说过,“谁说故事,谁就节制社会”。今天的消息传播早就构成为了故事化报告的行业潮水,一个新阐学门生,不理解掌握故事,不理解叙事,不理解若何去讲好一个消息故事,就难以胜任将来的职业,是以,叙事能力的造就异常紧张。电影故事片便是讲纯洁的故事,电影拍摄的中间事情便是叙事,经由进程拍摄dv电影,可以或许让门生明确叙事的三个根本构件:人、人物运动的情况、变乱;可以或许让门生构成对故事戏剧性元素如抵触、牵挂和节拍等的深入熟悉,可以或许在消息叙事中自发应用这些元素,自发自创电影叙事的办法办法。经由进程拍摄dv电影,门生不只晓得要讲“好故事”,更理解“讲好”故事。

画面熟悉的造就。所谓画面熟悉便是对画面构成、画面审美具备正确的熟悉能力,对应用画面停止故事的叙述和主题的表白具备熟练的应用能力。电影叙事便是画面叙事,没有良好的画面熟悉,就无奈停止电影叙事,经由进程dv电影创作,目标之一便是造就门生的画面熟悉。电视艺术是一种视听综合艺术,画面说话是电视说话最紧张的说话,没有良好的画面说话能力就弗成能停止电视节目创作,而画面说话能力的造就就得寄托画面熟悉的造就。dv电影创作可以或许从如下几方面造就门生的画面熟悉:用画面塑造人物形象的熟悉、用画面表白叙事细节的熟悉、用画面构成叙事节拍的熟悉、用画面构成牵挂后果的熟悉。这些画面熟悉的造就对门生消息画面拍摄能力的造就起到异常提升感化,由于在诸多情况下,电影的画面和电视消息的画面具备叙事达意的共通性。

合作熟悉的造就。当代技能前提尤其是直播情况中消息报道险些必要寄托编导、摄像、灯光、导播、音视频技能等多工种协同配合,前方采访报道和后方策划调度高度合作能力实现,可以或许说,没有多部门多工种的合作,就弗成能有现在的电视消息报道,是以,当下合作精力在电视消息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dv电影拍摄为造就门生的合作精力供给了一条很好的渠道。一个摄制步队以导演为中间,由编剧、摄像、演员、录音、剪辑、化妆造型、制片等多工种组成,少有五六人,多达十数人,在没有经济利益制约和严厉人事规律束缚的情况下,在经费估算严厉节制的情况下,若何协调一致实现一部影片的拍摄,对门生来讲,是一种合作精力的磨练和锻炼,经由进程不断的磨合,经由进程一部影片的炼造,门生一定可以或许从中熟悉到合作精种的紧张性,掌握好团队合作的技能技能。

时效熟悉的造就。当代电视业已经进入了直播时代。随着地方电视装备的升级换代,省级台和市州合也将引入消息直播观念,消息的时效性获得前所未有的加强,消息的时效性险些成为消息竞争的最紧张方面之一,是以,对电视消息学专业的门生来讲,时效熟悉的造就异常紧张。dv电影拍摄是造就时效熟悉的紧张道路,在经费估算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勤俭摄制光阴是勤俭本钱的最有用手段,是以剧组成员会想方设法去考虑若何勤俭光阴本钱,在拍摄进程当中就会造就良好的光阴熟悉,这类熟悉转化为电视的光阴观念,便是时效熟悉。是以,dv电影拍摄可以或许有用造就门生的时效熟悉。

西席若何有用领导dv电影拍摄构成最佳迁徙后果。

任何一种教授教养理论运动,没有有用领导和严厉的品质监管,也难以到达教授教养理论后果。应用dv电影拍摄造就电视消息学专业门生的专业素养,必要先生严厉按照名目式教授教养的请求,依照社会制造的严厉条约情势,从如下五个方面停止领导和监控,以便构成最佳的迁徙后果。

脚本节制。脚本节制是保障dv电影拍摄运动有用构成最佳迁徙后果的第一个关键。脚本必需具备很强叙事张力,包含充足抵触、牵挂和节拍变化;最佳以当代现实题材故事为主,以便勤俭服装、园地和道具本钱;最佳避免校园题材,以免门生应用学校设施便利,无奈停止有用的本钱估算和核算练习;脚本必需具备充足的故事长度,影片长度最佳在90分钟以上,拍摄长度决定拍摄难度、练习强度和后果,假如太短,不能对门生起到充足的练习后果。

本钱节制。西席手中的专业理论经费无限,依据故事的长度、拍摄难度、演员规模和园地道具等请求,从而严厉核算出根本的拍摄本钱,以条约情势划定门生必需在约定的本钱规模内拍摄好电影,如许,门生摄制组就会想方设法经由进程核算生涯本钱、交通本钱、道具本钱、光阴本钱等到达本钱节制的目标,而此中最紧张的是勤俭光阴本钱,由于光阴本钱的勤俭可以或许影响其余一切本钱身分。如许,在一段光阴的拍摄进程当中,时效熟悉就会造就起来。

进程监控。门生拍摄dv电影没有社会贸易制造那末严厉的行业束缚,是以摄制组的布局是疏松的,门生组织的演职员步队大多是门生,假如拍摄短缺有用的进程监控,作为摄制组焦点成员的导演和制片人生怕会常常碰着一些技能艰苦、职员抵触和艺术创作纷争难以办理,不只无奈构成良好的合作气氛齐力实现影片拍摄,乃至还会激发门生间的各类胶葛。进程监控分为前期教诲、中期监视指点和前期把打开,在拍摄以前要对成员停止专业本质教导,提出理论规律请乞降分工请求,指定好义务分工的规模,肯定报告请示轨制;中期监视指点主如果西席应不定期深入拍摄现场供给技能指点和赞助关怀,为剧组供给一些力不从心的赞助,并实时办理反省中发明的成绩。dv电影拍摄尤其是外景地拍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艰苦的事情前提和弗成预期的抵触磨合都邑磨练每个介入拍摄的门生,先生实时的监视指点会给门生以心灵的安慰,带给他们精力的力气。

建立夸奖机制。依据专业建设和专业气氛营建的必要,可以或许经由进程展开一些专业运动好比影象艺术节、dv电影展播等,构成一个良好的夸奖机制,为一准时期内dv电影等节目摄制进程当中表示凸起的个人和团队举办表扬运动,在这一基础上形本钱专业的影象文明系统和专业文明载台,让dv电影拍摄成为门生々业进修的自发抉择。成为门生进修交换的办法,这类夸奖机制有利于深入全专业的分歧年级门生对故事熟悉、画面熟悉、合作精力、时效熟悉的熟悉。这类运动的展开,对加强专业凝聚力和专业自豪感都具备非常踊跃的意义。

dv电影拍摄对电视消息学专业门生的专业理论能力造就具备奇特的意义,要充分发挥这类感化,先生必要严厉掌握两点:一是严厉履行名目式教授教养的规矩,二是卖力做好dv电影的案例阐发。

化学类专业素养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四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言,表达了社会对老师的职业与无悔付出的劳动的尊重。然而世事变迁,在我们工作的高职校园中,尊师重教礼仪严重弱化:学生遇到老师不主动问好,视同遇上陌生人;老师上课写满字的黑板,学生不会主动去擦,认为老师自己擦黑板是理所当然;教师还没有宣布下课,有些学生已经开始收拾书包了;校园行走,听见学生骂粗话,即使有老师在场,他们仍面无愧色,毫不收敛等等。同学之间朝夕相处,情同手足,这份情义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然而,高职院校大学生中一些非礼行为随处可见,缺乏一些基本的交往礼仪,情义礼仪淡薄;一些同学追求时尚的生活理念和方式,把与大学生身份不符的一些行为和理念看成自己的个性,与学校的校纪校规背道而驰;在宿舍里不遵守作息时间,无视宿舍其他同学感受,不按时熄灯就寝,大声说话,通宵上网,肆无忌惮地打扰其他同学的休息;没有保持宿舍清洁卫生的自觉意识,既不注重个人卫生,更缺乏主动搞好宿舍卫生的热情,喜欢对同学的体态相貌仪表穿着等品头论足,甚至给同学起一些带有人身攻击的绰号等。

当前时尚化风气日趋严重,学生与道德礼仪渐行渐远,逐渐迷失自我。高职院校校园内男学生脚踏拖鞋横行、进出教室还自认为惬意潇洒;女学生的一些独特发型发色让人瞠目结舌,一些个性化开放化服装如吊带装、超短裙等充斥课堂,逐渐远离学生应有的内敛和朴实。校园内男女学生搂搂抱抱,卿卿我我,公开调情场景屡见不鲜;教室里,学生吃东西、睡觉、玩手机的大有人在;在课桌椅上乱写乱画等屡屡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手机短信、纸条、枪手、课桌上涂鸦等行为进行作弊的屡见不鲜,且考试作弊方式日新月异,让老师防不胜防。

礼仪素养缺失原因分析。

(一)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公民素质,社会道德修养整体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作为个体的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怀、良好指导及示范,这其中一方面由于家庭对其的影响力不够,特别是对于一些双亲都远赴外地打工,他们的孩子缺失家庭温暖和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在孩子礼仪修养形成的重要中小学阶段,由于我国过份重视应试教育,对礼仪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学校甚至缺失基本的礼仪教育课程。童蒙养正时期的礼仪素养教育缺失使得其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按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言行习惯我行我素。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冲击。

当前,社会文化中存在一些不良的风气,一些人道德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识,尤其在礼文化中有些畸形发展,礼自身的精神价值逐渐被弱化,其物质价值、商业价值被迅速膨胀,礼品的往来成为我们不堪重负的人情债,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亵渎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礼文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受到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竟出现为了评奖学金,评先进,竞选学生干部等而请客送礼,严重亵渎了高校的校园文化,为了有效地抑制丑恶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高校礼仪素养教育任重道远。

(三)实用化价值取向与多面性的礼仪规范矛盾。

当代高职大学生为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找到合适的工作,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礼仪素养文化随社会风气的腐蚀也日趋功利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礼仪素养系统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全面推进。过于重视对专业知识的索求及一些以功利为目的基本技能的学习,学生实用化价值理念的过分追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导致学生的价值取向及人格发展过于单面化及片面化,这势必造成部分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修养、礼仪素养教育弱化,出现有才无德、书呆子等难以融入社会的现象,单方面实用化价值取向与礼仪素养的多面性矛盾,不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基本素养的培育。

(一)把礼仪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意识。

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将礼仪素养教育纳入高职院校的常规课堂教学体系,与其专业教学体系紧密结合,配备专业礼仪素养教学师资,使学生从理论上对礼仪素养文化进行理解,并结合思想道德修养系统教育,掌握礼仪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丰富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内涵。实践表明,接受过礼仪素养系统教育的同学,其为人处事,言行举止,内在散发出的涵养素质、人格魅力等都有明显的优势。

(二)强化教师的身教作用。

人们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是授人于鱼,更应授人于渔,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及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自身的礼仪素养、言谈举止等常常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讲授礼仪素养系列课程的教师,其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散发出的人格魅力等对学生的影响,远超过礼仪书本及课程本身的影响,因此我们广大高职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礼仪素质和礼仪形象,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及高尚情操,为高职学生们树立榜样。

(三)于实践中强化礼仪素养教育。

礼仪素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之就是为了更好地用之,以提高自身道德水准和人格修养。在实施礼仪素养教育过程中应密切联系实际,实施礼仪素养教育的教师要敢于创新教学方法,开拓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别于一般的专业知识教学手段,要将礼仪素养理论讲活,将一些知识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现实社会中,更可在课程上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模拟,变枯燥生硬的知识讲解为活跃的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学生的求知能动性,使礼仪素养文化深入学生心中,进一步升华学生们的礼仪意识。

结语。

礼仪素养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大学生礼仪素养行为培养为核心,可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化学类专业素养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五

[摘要]人文素养是一种个人内在的素质与修养,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意义重大,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尤为迫切,在教学中,培养其人文素养更是十分必要。因此,我们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将培养她们的人文素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体现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在学前教育声乐专业课教学中,我们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培养她们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利用情感体验渗透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运用探索学习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中集中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人文素养”其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对人自身生存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关怀,它追求人生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世界,即主要表现为人的内在品质,对每个人的情感世界、价值取向和审美体验都具有决定性作用。作为教师,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是我们最鲜明的职业特征和职业要求,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教师的核心之一。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自身素养对孩子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不仅她们的言行对孩子们影响巨大,她们自身的修养对孩子们更是意义非凡,只有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充实人文精神,才能胜任和无愧于幼儿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所以,在学前教育学生的声乐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专业课程特点,发挥专业课程教育功能,加强对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教育,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声乐教学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最佳途径。

一、情感体验,声乐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能通过说教实现,通过灌输获得,而是要让学生置身于某种情景中,在自我体验和相互影响中逐渐丰富起来。声乐是情感的艺术,是用优美的歌声传递音乐化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富于真情实感的演唱才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将丰富的情感体验贯穿在整个音乐作品表现过程中,才能使歌唱具有生命力。意大利音乐家巴基尼说过:“艺术的目的不是惊人,而是动人”,说明歌唱的`目的和使命是传达音乐作品中丰富的精神内涵进而感动人。歌唱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共同活动,只有把歌唱技巧和情感相结合,才能达到演唱的完美与统一。在声乐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用情歌唱;通过教师范唱、音乐欣赏和即兴演奏,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解与分析歌曲,让学生了解歌曲真正的含义,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情感。教师把满腔的热情融入课堂教学,用真情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在教与学的互动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歌唱欲望,调整演唱心境,引起情感共鸣。如在教唱《鼓浪屿之波》时,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台湾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这首歌也真正体现了和祖国水乳交融的真实感情,体现了和祖国文化同根同源的最佳艺术表现。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催生学生盼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为演唱该歌曲积蓄足够的情感。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学生演唱时就会更加投入,并且学会用歌唱来表达情感,用歌声来传递情感。通过歌唱中不断的情感体验,将人文素养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刻感受音乐的魅力与内涵,赋予歌唱以生命力,这样才是最打动人的歌唱,最具感染力的歌唱,才能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在声乐教学中,应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加强各专业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体现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的综合性。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紧密配合语言课程,通过歌唱语言发声训练、文学作品朗诵等,加强学生歌唱中咬字吐字规范性的训练,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扩展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养;理论联系实践,把声乐技巧训练建立在广博的声乐理论基础之上,使学生奠定系统扎实的声乐理论基础,指导学生认识并遵循声乐艺术的科学规律;在声乐实践活动、表演实践课中,把声乐课与舞蹈、形体课相结合,针对学生的气质、表演、形体等方面加以训练,提高学生舞台表演能力;注重学生技能的拓展学习,通过分析作品,加强对歌曲旋律的认识与对歌词的理解,使学生对演唱作品全面把握,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创编能力等。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独立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索中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讲授《金凤吹来的时候》这首歌时,主要侧重点放在歌曲的节奏把握与意境揣摩上,要让学生明确傣族音乐的特点,通过掌握音乐特点进而掌握该歌曲的节奏特点。让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与总结学习,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现傣族文化特点,学生会更直观的了解歌曲,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利用学生在舞蹈课中学习过傣族舞这一便利条件,在教学中,让学生边唱边舞,不尽增强了学习兴趣,还丰富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歌唱的愉悦性,增进了对歌曲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自信。

三、职业能力,声乐教学中体现人文素养。

职业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凸显人文关怀,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学生不会运用知识,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不知如何运用到岗位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需求,更是社会需求,也是培养其人文素养的必要途径。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更应该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研究教学方法,力求在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人文精神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价值观,而这也是保障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这是培养其人文素养的关键环节。网络上不断爆出幼儿园虐童事件,一方面体现出一些幼儿教师不懂教育,教育教学及管理方法不到位;另一方面更反映了某些幼儿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缺乏、职业道德的缺失,没有责任心,没有爱心。作为学前教育的学生,不但要懂技术,更应该懂教育,通过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业生涯中,良好的职业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更是心灵的直接语言,比其他学科更善于表达人的思想情感,更易被理解和接受。在丰富的内心体验下、在优美的外在表现中,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具有感情色彩,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培养高素质的幼教师资,不仅需要过硬的声乐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还需要营造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条件,重视声乐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作用,探索声乐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切实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傅国庆.歌唱技巧与修养[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3]易建勇.人文素养读本[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