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的制定不仅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灵活的调整。方案制定需要明确目标和时间节点,以便于评估和监控实施的效果。这是一份关于方案制定的案例分析,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卫生服务体系调研方案篇一
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农技服务。而农技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农技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我县的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虽然有过辉煌的历史,为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阶段,随着农村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县的农技服务体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问题,其农业生产服务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给予高度关注。为此,我们通过现状分析,就如何加强我县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一、我县农技服务体系的现状表现
1、农技服务的组织配置比较健全,但网络布局存在残破断层现象。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县的农技服务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县级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全县分片区设立了7个片农技站,各乡镇设立了乡级农技站,村级设置了专职或兼职农科员,村民小组建立了科技示范户,形成了“三级一户”金字塔形的农技服务体系。在这一服务体系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全县的农业生产服务指导工作,片农技站为县农技中心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各片区的农业服务工作,各乡镇农技站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具体负责各乡镇的农业行政管理及农业生产指导工作。整个体系结构较为紧凑,农技传递渠道比较畅通,从而为全县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为全县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农技服务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维系的网络结构受到了冲击。一是县派农技干部断源。20xx年,县农业局根据政事分设、政企分开的政策要求率先启动了事业单位改革,将原有经营机构全部剥离脱钩,撤消了原有的片农技站,取消了对各乡镇农技站农技干部的派遣,全局事业干部进行了重新定编,由原来的272人缩减至79人。二是乡村农科员断档。20xx年,全县启动乡镇农技站改革,因种种原因使得乡镇农科员定编工作难以及时到位,导致基层农科员转岗流失。到目前为止,全县有9个站已完成改革任务,但仍有11个乡镇农技站有名无实。与此同时,全县村组一级原有的兼职或专职农科员也因缺乏有效组织而使其农业服务职能逐步丧失,致使乡村农技网络出现断层现象,整个农技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受到严重削弱。
2、农技服务机构运转比较正常,但业务功能存在缺失错位现象。自1984年成立县农技推广中心以来,全县农业服务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三级一户”农业生产服务机制运转良好,各项农业服务工作有序开展,一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得到了有效扩散,同时,各种农业信息渠道也非常畅通,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但从农技推广业务范畴来看,随着农资经营行为的渗透,许多农技站的服务方向出现了偏差,甚至出现了错位,主要表现为两重两轻:重经营服务轻技术服务;重栽培产品的推广轻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相当一部分农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服务上,乡镇农技站原有的“三情”(虫情、病情、苗情)调查、农业试验、农技指导等服务工作逐渐淡化,许多农业行政管理工作诸如:农田质量管理、农业环境监测、农资经营协管、农业事故调查等乡镇各站也均未得到有序开展。在某种意义说,农技站变成了经营性质单位,其本身的业务功能受到了严重干扰。
3、农业服务的队伍建设比较稳定,但人员结构存在偏差失衡现象。我县的农技服务队伍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农业局干部职工,属国家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改革后共有79人;一块是乡镇农技站农技员,主要由集体转招职工组成,共有在职职工98人。全县农技服务队伍整体比较稳定,但农技人员结构明显失衡。一是年龄结构失衡,全县177个农技人员中,30岁以下11人,30-40岁40人,40-50岁77人,50岁以上49人,已明显呈现后继无人现象;二是专业结构失衡。全县农业类专业技术人员104人,仅占整个服务队伍的58%,其中乡镇农技人员中农业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仅为35%;三是文化结构失衡。全县乡镇农技人员中,没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具有初、中级技术人员的比例也仅为56%。四是人员分布失衡。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几乎都集中在县级农技服务机构,乡镇很少;并且乡镇之间也不平衡,在边远地区、贫困乡的农技人员明显偏少,而在中心镇区、环境好的乡镇农技人员明显要多。
二、背景原因分析
卫生服务体系调研方案篇二
为深入贯彻20**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健全完善我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县人大组成调研组,于20**年6月至7月开展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调研。先后召xx县级涉农、编制及人事等部门座谈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座谈会,了解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赴xx区、彭水县和四川xx县学习其先进经验;并实地到悦崃、鱼池、龙沙、大歇、石家等乡镇调研,听取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4+2”农业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的县、乡两级农服机构、畜牧兽医站为基础,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用人才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全县有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机构77个,从业人员38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39人,占61.8%。主要负责农业技术指导、培训、咨询等公益性服务。
1.县级服务机构。现有县级农业科技服务单位13个,其中农委组成机构3个(畜牧局、辣椒办、烟办),农委直属管理事业机构9个(科教信息科、两芋办、特色产业办、农技服务中心、农环站、水产站、植保植检站、马铃薯研究发展中心、农机推广站),直属县委党校管理的县农广校1个。县农委所属事业机构56人,技术人员26人;畜牧局39人,技术人员10人。
2.乡镇服务机构。现有乡镇农服中心32个,编制184名,实有152人,缺32名;乡镇畜牧兽医站32个,编制153名,实有140人,缺13名。农服中心内设农技、农机、水利、林业等岗位,行政归属乡镇人民政府,业务上分别接受农委、水务局、林业局、扶贫办等部门指导。乡镇兽医站由县畜牧局直管。
(二)社会化农服体系日趋完善。
1.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99个,其中部级示范社3个,市级示范社12个,县级示范社20个,农户入社率44.6%。涉及全县种养、加工、农机等领域,主要为农户提供非盈利性的有偿服务。
2.深入推进县校(院)合作。自10月与西南大学合作以来,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县校(院)合作“石柱模式”。现有县校合作办公室1个,辣椒、黄连、莼菜、魔芋、马铃薯特色产业发展专家大院4个,研发中心1个,实行了“一院一镇一部门”对接工作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科技到农户家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牢固树立“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特色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理念,共引进和培育县级龙头企业35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涉及全县种养、农产品加工、营销等领域。
4.多途径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近五年来,通过“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培养农民技能型、经营型、生产型人才15940人;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培训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科技带头人等实用技术人才余人;现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万余人次。
二、四川xx县,本市xx区、彭水县有益经验。
经市农委推荐,县人大组织考察组赴四川省xx县和我市xx区、彭水县学习取经。xx县是农业部确定的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先行先试县,不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涪陵和彭水是我市农业科技服务相对较好的区县。综合起来,其主要经验有以下四点:
(一)农服体系健全。xx县经过四次改革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公益性农服体系,合并组建了县农村发展局,下设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等8个中心(办公室);在14个乡镇设置10个片区农业综合服务站,每个站均设农技、畜牧等8个岗位;建立完善了村级农业服务站。xx区分产业设立了专家组和技术服务组,完善“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转化应用通道。彭水县成立了产业发展专家组;建立了区域农技服务站点、农民田间学校;加强了村级农技服务店和村级服务示范点建设。三个区县的农广校均设在农委(农发局),xx县的乡镇林业、水利单设,彭水县乡镇林业单设。
(二)基层基础工作扎实。xx县加快公益性与经营性“两种服务”的分离,深入推进“两化”(信息化、市场化),全县10个片站设施完善,信息化程度高,较好地解决了田由谁种、钱从何来、人往哪去“三大难题”。xx区在18个乡镇(街道)建设服务大厅、培训教室、检测室,配备14万元的办公、检测设施。彭水县加大了农技人员的配备,按科技示范户与技术指导员10:1的比例选聘技术员,其中县级农技推广队伍选10%,乡镇农服中心70%,示范基地、区域站所选土专家20%。
(三)工作制度和考核机制完善。xx县坚持逗硬六项制度,即:量化到人的目标管理制度、全面公开的服务承诺制度、半年一次的社会评价制度、倾斜一线的政策激励制度、定期举行的工作通报制度、分片包干的责任落实制度。xx区加大考核力度,对农技人员实行农户、区级业务部门、乡镇政府(4:3:3)三方共同考核。
(四)农业科技服务到位。xx县全面推行“六新服务”,即:农民需求型的订单服务、三级联通的呼叫服务、推行委托的补充服务、进驻特色基地的集中服务、依托科研院校的专家技术承包服务、整合社会资源的'多元化服务。xx区和彭水县也有促进乡镇农服中心工作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益性农服机构趋于萎缩,难以发挥作用。
尽管我县公益性农服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还存在着认识淡化、人员老化、投入减化、工作弱化、考核虚化等问题,农服机构特别是乡镇农服中心有逐步萎缩之势,与20中央1号文件要求相比,在思想认识、人才储备、管理体制、资金投入以及考核奖惩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强化。
1.思想认识有差距。调研发现,当前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基层乡镇对农业科技服务的认识较以前有所淡化,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重视不够,缺乏结合乡镇实际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具体措施。究其原因,客观上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后在家务农人员减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强,政府服务对象发生变化,更多的由农户转变为农业大户;主观上是农业科技公益性与经营性“两种服务”分离后,乡镇对公益性服务重视不够,片面将服务职能转移给专业合作社、县校合作机构和龙头企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有的乡镇农服中心已形同虚设。
2.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现有人员严重老化。一是年龄老化。县农委正式职工平均年龄达48岁,畜牧系统50岁以上人员达42%以上,乡镇农服中心人员大多也在40岁以上。二是知识结构老化。大多只能从事传统农作物、畜禽养殖的技术指导,对新兴特色种养业不甚了解。三是文化程度偏低。在239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只有31人,占13%;大专文化90人,占37.7%;中专及高中文化78人,占32.6%;初中及以下40人,占16.7%。四是业务水平不高。副高级职称只有13人,占5.4%;中级职称只有59人,占24.7%;初级职称167人,占69.9%。
——新鲜血液补充缓慢。自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各乡镇农服中心很少再招专业技术人员。尽管近3年加大了招考力度,计划招聘农业专业人才34人,但实际只招录对口专业人才16人,不到计划的50%,且大多留用县级机关,各乡镇农服中心充实的年轻人多为非农专业,无法从事农业科技服务。目前,因人员到龄退休和提拔,全县乡镇农服中心、畜牧兽医站缺编45人,平均每个乡镇至少缺1人。
——人员编制结构性失衡。与其他区县相比,我县农服机构编制表面上看不算少,但把其他区县单设的乡镇水利、林业站计入后,我县的编制数总体偏少,且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一是全县各乡镇事业机构之间人员不平衡。全县乡镇人民政府的事业编制总数为692名,其中农服中心184名,占26.59%,畜牧兽医站153名,占22.11%,财政所152名,占21.97%,文化服务站44名,占6.36%,人口计生服务站59名,占8.52%,劳动社会保障服务中心100名,占14.45%。就农服中心承担农业、农机、水利、林业等多项职能来看,每个岗位仅占编制总数的6.65%,其编制数相对较少。二是各乡镇农服中心人员编制不平衡。四川省xx县每一个农服中心都定编8人,规模相等。而我县大的镇有10人,少的仅4人。三是农服机构内部各专业编制不平衡,相对而言畜牧兽医编制较多,水利、林业编制较少。
卫生服务体系调研方案篇三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xx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xx人,占9.27%。同20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按照国际标准,我市早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日益繁重。
一、xx、xx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
xx、xx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按照机构养老创品牌、居家养老创特色、社区养老辟新径、社会养老促发展的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区特色、适合本地区市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
(一)政府推动、细化规划
市政府成立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促动、典型带动”的四轮驱动工作机制;将养老服务业发展放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视野中谋篇部局,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民生工程项目,相继出台了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及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十二五规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项目运作、完善体系
坚持“公办”、“民办”两手抓,强力推进各类养老机构建设,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构建适度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全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推进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三院”建设,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扩大床位规模,并向社会开放多余床位。二是满足多层次需求,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坚持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合资全作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兴办养老服务业。通过招商引资,建成高标准的养老场所,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三是提升规范化水平,积极打造示范养老机构。提升软硬件条件,强化示范养老机构辐射延伸功能,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
(三)资源整合、建设载体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积极整合资源,加强载体建设中,着重发展居家养老。一是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坚持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硬件设施、资金保障“五到位”,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立了居家养老组织协调机构和生活服务平台。二是打造居家养老服务载体。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整合公安、劳动、民政等部门信息资源,逐步完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与通讯服务商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提高居家老人的应急保障和服务能力。
(四)创新引领、解危救难
整合各项政策资源,打好救助、福利、慈善等各项民生政策组合拳,切实保障社会困难特殊群体的基本权益。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分类保障,加强政策衔接。二是提高保障待遇。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建立健全边缘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
卫生服务体系调研方案篇四
13。
年)》(国办发〔。
14。
40。
112。
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以“关爱生命、守护健康、促进幸福”为宗旨,以解决城乡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主线,坚持“公益性、公共性、公立性”
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切实落实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责任,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全市城乡居民人人平等享有预防、医疗、康复的健康服务需求。
利用。
3
2017。
年,基本建立起设施比较齐备、功能比较完善、网络比较健全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卫生服务队伍,基本形成运转有效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与大连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紧密衔接、信息共享,使城乡居民人均医药负担比进一步下降,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等组成,实施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是我市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主要包括市中心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委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站、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医疗卫生机构。计生服务体系也是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宣传贯彻国家计生工作方针、守护城乡育龄居民的生殖健康等职能。我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坚持以政府举办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1.
市中心医院:
是辖区内的医疗卫生中心,负责基本医疗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接受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承担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以及业务技术指导任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2.
中医医院(委托):
是辖区内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中心,承担农村中医药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任务,接受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承担中医药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适宜技术推广以及乡、村中医药人员培训及业务指导等任务。
3.
市妇幼保健院:
是辖区内妇幼保健、生殖保健中心,承担妇幼保健、生殖保健、妇女儿童健康信息监测等任务以及对乡、村两级的业务技术指导。受市卫计局委托承担辖区内降低孕产妇、婴儿、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综合协调与管理职责。
4.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是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的技术管理与指导中心,承担疾病预防和控制、计划免疫、卫生检验、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卫生信息服务和相关业务技术指导与咨询等工作任务,负责传染病和各类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报告、应急处理以及对乡、村两级卫生人员的培训、监督指导等。
5.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承担急诊急救、一般疾病诊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等工作任务,受市卫计局委托,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村卫生室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培训。按功能分为一般乡镇卫生院、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心乡镇卫生院除具有一般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外,还应开展普通常见手术,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并承担对周边区域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
由社会或个人出资举办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自主经营性医疗机构,不再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命名。
6.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具有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避孕药具发放等基本卫生服务功能,多发病、常见病初级首诊功能。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作为新农合门诊统筹的定点机构,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名称应为“乡镇名
+
行政村名。
+
卫生室”。
“乡镇名。
+
行政村名。
+
识别名。
+
卫生室”。
7.
卫生服务队伍:
主要是由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辅助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共同组成。其中乡村医生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执业资格,并通过村委会组织村民界定,经乡镇卫生院审查,市卫计局核准登记,在村卫生室执业的医务人员。
90%。
以上城乡居民看病就医需求”的医改目标。
1.
全面推进市中心医院综合改革。
全面开展以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取消药品加成、打击药品价格虚高、降低百姓医药负担比为核心的市中心医院改革,统筹推进补偿机制、人事分配、管理体制、药品保障、服务能力、行业监管等改革。取消药品加成,药占比降到
40%。
以下;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财政补助、改革医保支付方式、节约医院运行成本等办法解决医院合理收入减少问题。合理核定医院编制总量,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公开招聘,选人用人,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以工作量核定和人员成本核算为基础的工资总额核定办法以及基于绩效考核的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机制。落实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按规定行使人事管理、机构设置、内部分配、年度预算执行等自主经营管理权。
2.
科学设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按照国务院关于“每个乡镇有一所政府办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一所村卫生室”的要求,本着方便群众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设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每个乡镇至少要有
1
所乡镇卫生院。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通过回收、新建或整合等多种形式,
2016。
年底之前,完成每个乡镇有一所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的任务目标。每个行政村有一所村卫生室。对村型较大,人口较多,自然村较为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村卫生室;对人口较少的行政村可合并设立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可不再设立村卫生室。对村卫生室的界定工作,要充分发挥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作用,由村委会组织村民对本村的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身份进行筛选和界定。
3.
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按照大连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三年规划要求,参照基层医疗卫生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依据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统筹兼顾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项目的立项、建设、验收、投入使用和管理,由乡镇政府负责。用
3
2017。
年,基本建立起设施比较齐备、功能比较完善、服务能力较强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4.
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乡村一体化管理是指在市卫计局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下,以市中心医院为龙头,乡镇为范围,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行政、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规范的管理体制。在乡村一体化管理中,乡镇卫生院受市卫计局的委托,接受中心医院的统一管理,负责履行本辖区内卫生管理职责,在向农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的同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职能;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等工作。在岗乡村医生的报酬,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医疗服务收费及定额补助相结合的办法,根据乡村医生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群众满意度,以及乡镇卫生院量化考核结果予以补助。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在运营过程中的水电、网络、取暖、维修、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等运行费用,按照每个一体化村卫生室
1
万元。
/
年标准,由市财政给予补贴。到。
2017。
年,要全面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农村家庭签约率达到。
80%。
5.
切实发挥市中心医院的全市医疗卫生中心的职能作用,推动全市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纵向集约化整合,建立市、乡、村一体化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通过纵向协作,整体提升基层慢性病诊疗服务能力,提升便民惠民服务水平。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纵向整合全市政府举办医疗卫生机构人、财、物资源,以管理、业务、技术、资产为纽带,探索构建市、乡、村一体化的管理运行机制,医务人员定期交流与轮岗的工作机制和实行统一招聘、管理、使用、培养的人员管理体制。
6.
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
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制度由市政府负责。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与所属地区乡镇卫生院签订正式用工合同的,由乡镇卫生院依法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其中养老保险可以纳入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需单位缴纳的费用由市财政承担。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乡村医生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
15。
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
15。
年
(
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
)
;延长缴费。
5
年后仍不足。
15。
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
15。
年;也可以申请转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其他情况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有关规定执行。
7.
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乡村医生原则上不再在村卫生室执业。对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于
年
11。
月
20。
1
30。
元补助,不满。
1
年按。
1
年计算。乡村医生的工作年限,以其从事乡村医务工作之日至。
年
11。
月
20。
年
11。
月
20。
日起计算。对于退出乡村医生补助所需资金,由市财政承担,大连市财政补助。
50%。
8.
严格控制乡村医生返聘。
根据实际需要,可返聘乡村医生,适当延长其工作年限。但要严格控制返聘数量。返聘乡村医生享受在岗乡村医生待遇。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坚持数量、质量、效果并重,促进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开展,市卫计局要结合实际,本着适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必须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内容和数量,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保证村卫生室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比例达到国家要求。建立乡村医生培训制度,提高乡村医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水平,增加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积极落实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乡镇卫生院应配备公共卫生相关专业人员,专职负责基本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绩效考核、内部协调等工作。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接受上级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业务培训、指导,按要求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经上级卫生院核定后,拨付相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
市财政局要加快资金拨付进度,落实配套经费。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截留和挪用。合理确定各项服务补助标准,完善资金支付方式,对项目实行绩效考核和动态管理,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数量、质量,在绩效考核后安排和拨付资金。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性,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工作。
2
1
名负责妇幼健康工作的乡村医生。完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目标,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建档立册,提供多种形式的康复服务。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年)的通知》(国办发〔。
32。
2017。
年末,我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
100%。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等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中医药相关工作,支持基层中医药人员参加国家免费学历教育以及符合条件的中医执业医师带徒培训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中医药大学应届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服务可以将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
要进一步完善稳定长效的基本药物补偿机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合理测算并充分保证维持机构正常运行的经费投入;探索完善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办法,在暂没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街道,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确保每个乡镇、街道都有按规定要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考核结果与补偿额度相衔接的考核补偿新机制。在加快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进程中,确保每个行政村有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积极鼓励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达到规定销售比例要求,推动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用药的有效衔接,为我市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奠定基础。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配合公立医院改革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开展门诊报销服务,实施并完善一般诊疗费政策。严格规范执行基层首诊和新农合逐级转诊制度,引导参合农民合理就医。
强力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按照统筹区域内机构和病种全覆盖、以收定支、动态调整支付标准、兼顾各方利益、确保持续发展、强化质量监管、保证服务水平的原则,大力推进由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由单纯的按项目付费向混合支付方式转变的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his。
)、电子病历(。
emr。
2017。
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达到信息化全覆盖。通过全市卫生信息化统一管理,实现全市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医疗技术资源共享。
1.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到基层服务。
健全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绿色通道”。从
2016。
5
2016。
年起,连续。
3
年,每年招聘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开展支医工作,时间一般为。
2
年,工作期间给予一定生活补贴。服务期满后,综合本人意愿和服务期间表现,由市卫计局在本系统内推荐就业,或自主择业。
2.
建立健全住院医师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制度。
制定和推进住院医师和全科医生培养计划,运用大连市财政优先支持全科医学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立政府投入、基地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按照《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
2014。
2
2017。
年底,全市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到。
2020。
年,全市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
3
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3.
承接好大连市城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采取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特色专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重点支援乡镇卫生院建设,切实做好服务。
4.
加强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建立乡村医生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制度,提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
继续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教育提升项目,鼓励并优先安排在村卫生室从业且取得中专或大专学历、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
45。
3
1
次不少于。
100。
学时的培训;每。
5
年到市中心医院或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脱产进修,时间不少于。
1
10。
年左右的努力,力争使乡村医生总体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逐步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按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相关规定,推进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的发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限定在乡镇卫生院或村执业。取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可以按规定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根据本地区服务人口、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量及乡镇卫生人员数量。考虑经济发展和财力情况等因素,合理安排基层卫生经费,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
乡镇政府要合理安排乡镇卫生院回收和村卫生室一体化资金。乡镇卫生院的房屋维修、设备更新等支出,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等,经论证后合理确定,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安排使用。
要推动构建安全稳定的农村医疗环境,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由全市统一组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通过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等多种方式,有效化解基层医务人员执业风险,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要切实加强领导,要将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政府主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深化和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评体系,明确主体责任,完善相关措施,实行目标管理,建立督查、考核评价机制,保证各项医疗卫生政策落到实处。
市卫计局负责制定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管理规范和考核标准,加强行业监督管理;按照国家、省和大连市有关规定,制定全市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培养机制、教育制度;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医改工作配套政策。
市发改局负责将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市经信局负责将全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纳入整体规划,结合实际确定信息化水平和投资方向。
市编办负责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配套政策。
市民政局负责完善以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全市医疗救助制度,做好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农合的衔接。
市财政局负责制定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加强对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监管。
市人社局负责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的有关政策。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全市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
市残联负责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康复和精神疾病防治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卫生服务体系调研方案篇五
关于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评议发言2012年10月25日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根据常委会议安排,按照评议县卫生局工作方案要求,评议组一行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发放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议、个别人员谈话等方式,对全县卫生系统各个单位进行了评议调查,现就全县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谈几点看法:
一、工作成效
(一)强化了乡镇卫生院体系建设。按照《山西省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全县共设乡镇卫生院10所、卫生院分院6所。依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重新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270人,比原来的219人增加了51个编制。同时,根据中心卫生院、一般卫生院及分院的功能划分,规范了科室设置及人员配备,做到了以岗定人,以人定责,保障了乡镇卫生院的健康发展。
(二)实行了乡村一体化管理。182个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作为新农合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村卫生室,全部由乡镇卫生院按属地原则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产“五统一”管理。落实了村医每月不低于400元的工资保障,促进了村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顺利开展。
(三)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去年以来,多方面争取资金投入用于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其中县委、县政府投资737万元对西交口、双鹤两个乡镇卫生院重新选址修建;投资100万元,完成25个村卫生室的高标准化建设和集体化建设;投资180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装备了彩超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40台(件);投资64万元,对709名医务工作者进行培训,有效地提高了诊疗技术水平。
二、存在问题
(一)债务问题。历史债务到2009年底核定为808.4万元,在近几年的运行中还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乡镇卫生院的工作经费目前主要依靠医疗收入和药品补贴,而支出项目涉及医疗卫生的全过程和公共卫生的各个方面,加大了乡镇卫生院的负担。
(二)人才问题。关于人员编制是按1000:1.1的标准核定,这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标准有很大反差,按人口比例分配编制,具体到相应的科室不足1人,造成了一人兼多职的现象。关于技术人才,每年都有自然减员。及时补充新的技术力量又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青黄不接现象在不断加剧。
(三)部分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不高,急需改建和扩建。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和6个分院的业务用房和医疗器械理论上均达到国家标准,但个别卫生院存在着房屋陈旧、设施落后、面积不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职工生活区建设、院内环境建设、办公、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与标准化建设存在一定差距,制约卫生院发展,影响整体形象。
三、建议意见
根据这次对乡镇医疗卫生及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评议调查,经评议组协商,向大会提出如下建议:
(一)解决乡镇卫生院历史欠债问题。历年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设备购置较多,致使乡镇卫生院欠债较多,16个乡镇卫生院,不同程度都有债务,()共计800余万元,影响正常运转和经营,建议研究制定消化债务的办法和对策,以解决卫生院的沉重“包袱”问题。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增加事业财政编制,逐步安置分流现有的未聘用人员,稳定人心,调动工作积极性,还可招聘各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就业工作,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二是加大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水平。通过定向培养、转岗培训、外出交流等途径,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以提高业务水平。
(三)加大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对布局不合理、业务用房少的乡镇卫生院进行新建或改造,以彻底解决房屋问题。
以上发言,请予审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卫生服务体系调研方案篇六
定拨付的1200元每人每年工作经费,也因财力有限,县乡两级都未完全到位,从而导致乡镇农技站工作经费十分紧缺。在此情况下,各农技站被迫丢弃服务工作,全力从事农资经营以增加创收。很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技服务功能,改变了服务性质。
2、基础条件差,服务质量难保证。乡镇农技站一直依靠经营维持正常开支,经营状况较好时还需向所在地政府上交管理费,因此,多年来,多数乡镇农技站一直没有积累,自身的工作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导致其基础条件一直较差。一是没有自己的办公生活场所。全县20个乡镇农技站基本都是租借乡镇政府的房子办公、住宿,职工工作生活均有不便,也严重影响了农技人员扎根基层的信心;二是缺乏基本的办公设备。20个乡镇农技站均没有培训教学所需的教学设备、培训场地,没有必需的检验检测仪器及基本试验分析工具,没有固定的试验示范场所和基地,从而使其基本的科教培训、试验推广等职能受到影响,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3、历史包袱重,体制改革难到位。根据县政府审定的农业局改革方案,农业局需置换身份195人,共需置换补偿经费182万元。几年来,通过变卖部分资产等方式多方筹措,农业局已有131人办理了身份置换手续,领取了补偿金120万元,但仍有64人因种种原因未能解除劳动合同,还需62万元补偿金没有着落,成为了农业局一大历史包袱。在乡镇农技站的改革过程中,改革进程同样步履缓慢,至目前为止,全县仅有石羊塘等9个乡镇农技站完成了改革。改革难到位,一是因为人员包袱重,全县20个乡镇共有农技人员98人,其中最多的一个站有5人,身份置换费用较大。二是经费来源少。一方面农技站自有经费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县乡财政也无力提供农技员改革所需经费,导致改革经费十分缺乏。三是历史债务重。据统计,全县有16个农技站负债,负债总额多达380多万元,其中最多的一个站达35万元。四是养老保险欠账多。到改革前的20xx年6月,全县乡镇农技站人员共欠养老保险金93万元,人平欠缴9394元,其中最多的站欠6万元。这些历史遗留的问题和矛盾,无疑给乡镇农技站改革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三、对策探讨
1、制定规划,明确农业服务建设方向。要严格按照《农业法》、《农技推广法》的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的相关政策,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法制化健康发展轨道。要根据我县农技服务体系的现状,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一是要充分明确县级农技服务机构的科学设置,要在县设农技推广中心的基础上根据优势农产品的生产规划来设立相应的专业站室;二是要充分明确基层农技服务结构的具体设置。应根据一乡一站的原则设置乡镇农技站,同时应根据我县农业区域特色发展情况设置若干个区域特色农业服务站。三是要充分明确农技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职能。根据国务院[20xx]3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基层农技服务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是: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根据职能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并充分明确机构职责,从而使农技服务机构都有明确的服务方向。
2、稳定队伍,提高农业服务整体水平。一是要根据国务院[20xx]30号《意见》的要求,要尽快完善全县的农技服务机构,形成头轻(县一级)、腰硬(乡镇级)、腿粗(村一级)、脚大(科技示范户)的宝塔型服务体系。目前,县一级经过改革,基本达到了机构精简、人员精练的目的,其服务功能进一步齐全、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而现在关键是要充实乡镇一级,要尽快完善乡镇农技站的改革,将经营性职能彻底分离出去,并从乡镇原有农技人员及县级分流农技人员中择优选聘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精的人员充实到乡镇农技队伍中,使乡镇级农技人员数量达到全县农技人员总量60%以上;要强化村一级的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要通过培养村级农科员、农业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方式构建村级农技服务网络,广泛开展村一级的生产性技术指导服务。二是要加大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要有计划地、系统地组织基层农技人员接受培训,切实提高科技素质,增强其引领农民走科技兴农之路的能力。三是要逐步提高农技人员的工作待遇。在充分保障农技人员基本待遇的基础上,职称评审要优先向基层倾斜,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且具备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农技人员要提拔重用,提高其政治待遇。
3、完善政策,激发农业服务功能活力。一是要保障农技服务机构的工作经费来源。县乡两级应将农技服务机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足额及时拨付,并保证合理幅度的年度递增。二是要严格按照《农业法》、《农技推广法》的要求,确立基层农技服务队伍的法律地位,确保县乡各级农技服务机构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加强基层农技服务机构的基础建设,使其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让其发挥在农业服务上的职能作用。三是要建立农技推广激励机制。对在农技推广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鼓励农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推广新模式、尝试农业新技术,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寻找新途径。四是要创新人员管理制度。要改革用人机制,实行聘用制度,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农技人员不断充实壮大农技推广队伍,以激发活力,增强后劲。
卫生服务体系调研方案篇七
为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以及对该项工作的专题询问,4月中旬,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志带领部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代表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视察调查。调查组首先在南京听取了省政府有关部门关于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介绍,然后赴**、**两市,听取了两市和**、**市政府及其民政、财政、国土资源、卫生、地税等部门的情况汇报,并在**听取了**市政府及民政部门的情况汇报,与人大代表、老年人代表、城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实地考察了城乡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4月下旬,我委又结合办理代表议案到苏州市进行了调查,与提出议案的省人大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入座谈交流,并实地了解了虚拟养老院建设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我省的老龄化呈现出程度高、增速快、空巢化现象严重、失能半失能老人比重高等特点,多样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变得日益迫切和需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成为各地人代会上的首要议案和建议。近年来,各级党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扎实工作,我省基本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水平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都有了较大提升。
(一)注重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环境得到持续优化。全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环境得到了持续优化。一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省政府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也配套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全省各级人大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开展视察、检查、建议督办和做出决议决定。省人大常委会2020年制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苏州、**两市分别将苏州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条例列入本届立法规划。二是加大了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全省各级坚持以公共财政为导向,不断加大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据统计,十一五以来,全省各级投入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资金共计67亿多元。全年省级财政安排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项补助资金为4亿元。三是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各地通过学习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开展多种形式敬老活动、评选表彰先进典型等方式,加大敬老、爱老、助老宣传教育力度,营造了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二)注重整合资源、构建网络,居家养老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省各级积极整合社会和社区各类服务资源,着力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居家养老的覆盖面和受益人群逐步扩大,居家养老的方式和模式不断创新。各地依托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日间照料以及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购等生活服务,同时还兼顾老年人文化娱乐、学习教育、体育健身、精神关爱、社会参与、权益维护等多种需求,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20底,全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苏州市已经率先实现了城乡社区全覆盖。各地还积极采取购买服务、资金补助、提供场所等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家政服务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充分发挥老年人组织、志愿者组织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从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行业筛选确认了3000多家为老服务定点单位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服务,有1400多名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人员为困难老人提供钟点式服务,有25万人的志愿者队伍以各种形式活跃在为老服务岗位上。苏州市姑苏区利用社区资源,扶持社会力量,创新推出虚拟养老院,对社区老年人实行信息化管理和上门服务,服务项目涉及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应急救助等6大类53项。**市山泉村结合新农村三置换试点,将每幢安置房底层朝南的房间统一设置为老年公寓房,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由老人子女缴纳租金使用,创造了村集体供养老人的新方式。
(三)注重示范引导、政策扶持,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得到全面推进。近年来,全省各级采取公办、社会投资兴办、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全面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着力推进养老服务主体多元化。一方面,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示范引导作用。省本级投资建设了带有示范性的**省老年公寓。各地也不断推进示范性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市及其所属9个县(市、区)都已建成一所公办省级示范性养老机构。同时,各级还大力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养老服务条件,推动农村敬老院逐步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和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全省各级采取规费减免、床位建设和运营补贴、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积极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等市都建成了一批不同档次、满足不同老人需求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市民办养老机构已成为该市机构养老的主力军,**市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床位数占到全市三成以上。**市的省人大代表鞠志慧先后投资多万元,发展连锁养老机构6家,建成了集医疗、康复、托老、护理和临终关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
(四)注重加强培训、规范管理,养老服务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全省各级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网络平台建设,努力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更为高效便捷的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上,各级通过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建设,着力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的培训,推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目前,全省设立了省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23个,并且实施了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工程。**市累计举办养老护理员培训班50期,1800多名护理员取得初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持证上岗率达90%。在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上,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网络资源,着力打造各类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加强老年人基础信息管理、养老机构信息管理和社会养老信息服务。**市将市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纳入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建设以12349老年服务热线平台为指挥中心、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为管理中心、社区(村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服务中心的大市区养老服务信息化、数字化系统。**市实施了幸福一点通援老信息服务工程,老人有了急事难事,只要摁下家中的呼叫器,15分钟内社区援助中心就会上门提供帮助,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电子保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整体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养老服务新的形势任务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不平衡现象。首先,不同区域之间建设发展水平不平衡。整体上看,苏南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最高,苏中次之,苏北相对比较薄弱,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其客观原因。其次,城乡之间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全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而农村社区(村)苏南、苏中、苏北覆盖率分别为52.3%、46.3%和40%;在机构养老方面,投资大、规模大、条件好的公办养老机构基本上都建在城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绝大多数也集中在城市,而农村敬老院大多条件简陋、服务功能单一。再次,对不同养老模式的重视扶持程度不平衡。对机构养老特别是公办养老机构的投入力度很大,有的公办养老机构还存在高端化、特权化现象。但是对占老年人口90%以上的居家养老方面的投入却远远不够,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未能有效发挥,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服务内容和质量,都处于较低水平。
(二)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存在诸多困难。近年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了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但在实际执行中缺少具体的细化措施,在遇到新的问题和矛盾时也未能及时研究出台相应对策,制约了养老服务机构特别是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反映,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一是用地难。当前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用地因无法律和政策上的突破,只能走市场化的途径,通过参加招挂拍获得土地,这对于非营利性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二是融资贷款和税费减免难。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属于非营利性机构,不具备贷款资格,难以从银行等机构获得资金,融资非常困难。在税收及水电气等方面的.优惠,也很难有效落实。三是医疗准入难。许多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为护理型或半护理型,但既不具备医疗资格,又无法与医保有效衔接,入住老人的就医成为难题。四是扩大规模难。作为福利性机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以收支平衡为主,而且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影响了投资的积极性,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此外,一些设施不全、条件简陋的小微型养老服务机构违规营运,既搅乱了养老服务市场秩序,也影响了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
(三)养老服务队伍建设难度较大。养老服务需要一支庞大高效的专业化队伍,但全省各地普遍缺乏从业人员尤其是专业人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专业技能不高。服务人员的年龄大多在50岁左右,有的甚至在60岁以上,本身就属于老年人,并且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有一定的困难,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受到很大影响。二是养老机构服务人员薪酬待遇低、劳动强度大,队伍很不稳定。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薪酬普遍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苏南发达地区月收入也只有2000多元,苏中、苏北更低,有的仅有几百元。养老服务需要整天和老年人在一起,工作时间长,工作责任大,脏、累、苦,并且社会认同感较低,致使许多人流动频繁,队伍很不稳定。**市每年约有20%以上的养老护理员流动或离职,养老机构缺岗率达10%以上。三是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数量较少、比例较低,不能满足需求。近年来,全省加大了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力度,培训了一大批初、中、高级养老护理员,但是与养老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如**市具备中级以上资质的护理人员占比不到5%,全市145家养老机构中,有专业社工的养老机构只有五分之一左右。
(四)养老服务整体水平仍需提高。在服务设施上,从全省整体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的养老服务还处于全人力、纯手工阶段,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低。养老服务尤其居家养老服务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还比较缺乏,专业化的服务设备和手段比较少,部分农村敬老院甚至连基本生活设施配置都不齐全,给老年人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在资源结构上,存在着护理型床位比重较小、资源紧缺,自理型床位比重较大、相对闲置,养医结合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比较缺乏的问题。在服务质量上,一些投入比较大的示范性养老机构由于硬件设施好、专业人员多、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普遍很高。但是大多数的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受到场地、设施、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仅能够提供一些较低层次的基本服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在服务内容上,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护理考虑的比较多,但是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精神关爱还不够,精神养老方面的服务比较少。
三、几点建议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当前乃至惠及长远的迫切任务和民生幸福工程,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尽快完善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要充分认识我省老龄化发展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尽早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两个率先新阶段相协调、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符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根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梳理不同群体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既做好对老年人的照料护理,又注重精神关爱;既抓好兜底保障,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站在全局高度而非部门视角,谋划出台配套政策并抓好贯彻落实,一方面要研究利用好既有法律政策,在现有法律框架和政策范围内尽可能为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要研究梳理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符合、不适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举措,及时调整完善,或提请修改修订。
(二)重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居家养老服务涉及90%以上的老年人口。要把这样面广量大的居家养老作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来抓,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要进一步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积极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完善服务设施、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成为能够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重要阵地。要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共建、养医结合的新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配备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基本诊疗设备,配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方便大部分老人不出社区就能够享受到医疗康复、紧急照护等基本医护服务。要加大力度扶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动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有效形成合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三)引领推动老年服务产业加快发展。一是省政府应当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要求,尽快研究制定出台加快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专门性意见,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出指引性规定,吸引社会资金、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养老服务这一朝阳产业,推动老年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加快发展多样化的老年服务产业。大力发展养老护理、康复保健、社区服务、老年旅游等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大型老年服务龙头企业。鼓励扶持企业开发和生产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产品。三是推动传统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对现有社会福利机构和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机构,要完善设施、增强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为护理型养老机构。要在现有养老机构转型升级过程中,着重培育发展一批品牌化、连锁型的养老服务机构。
(四)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在探索创新政策举措上做文章,在推动贯彻落实上下功夫,帮助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探索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使用土地的新途径新办法,当前可采取议价制、双向竞价、综合评标等多种方式合理控制地价,亦可盘活存量土地,利用闲置厂房、学校空置房等改建为养老机构。对推动城乡医保进入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和申请设立护理院的,力求做到既坚持准入标准,又积极支持、加强服务与指导。要研究制定政策,逐步提高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日常运行补贴。要依据省条例和相关政策,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使用水、电、气、有线电视、固定电话等按照规定减免费用。同时,加强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探索建立养老服务绩效评估和奖惩补贴制度,有效促进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
(五)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要大力培养培训养老服务人才,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继续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需增设相关专业课程,不断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加快培养老年医疗、护理、营养、保健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各级养老服务培训基地的主阵地作用,积极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参与养老服务技能培训创造良好条件,加强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探索建立引入专业社工人才机制,推动养老服务机构设置社工岗位,按照服务对象总数的一定比例配备专业社工,向社会公开招聘。逐步完善养老护理人员专项补贴机制,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人员薪酬增长机制,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工资福利待遇。积极发展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搭建志愿服务信息网络平台,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鼓励社会志愿者参与各种为老志愿服务。
(六)切实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着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转型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功能,在保障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基础上,积极为有需求的其他农村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各级政府、农村集体、社会和个人利用集体、个人的空置房或空闲地,建立小型互助式老年集中居住生活区、小型托老所等,并且实行规范管理,确保安全运行。要加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力度,提高农村老年人参保率,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加快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相关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农村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体系调研方案篇八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通知精神,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区卫生系统现有全民医疗卫生机构31个,科级建制13个,股级建制18个,财政全额预算单位25个,额差预算单位6个(区人民医院60%、妇幼保健院60%、区二院70%、三个办事处卫生院80%)。城区有: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卫生学校、合作医疗经办处8个单位及**、凤凰、南市3个街道办事处卫生院,农村有姚店、李渠、蟠龙、临镇、南泥湾5个中心卫生院和15个乡镇卫生院。全系统干部职工990人,其中离退休及离岗人员195人,在职职工795人;专业技术人员709人;科级领导干部44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28人,专科159人、中专446人、其它76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24人、中级244人、初级439人、未评职称86人,高、中、初级职称所占比例4%、34%、62%。全区每千人均卫生技术人员3.2人,每千人均病床2.93张。
二、近年来的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一)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自xx年以来,全区累计筹资2325万元(其中区财政投资1330万元,中、省市项目投资995万元),先后对区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结防所进行了楼房加层,疾控中心除加层外新建了实验楼,全区新建卫生院5个,扩建卫生院13个,累计增加医疗卫生业务用房9817㎡,目前正在新建卫生院1个。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购置了螺旋ct、彩超、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影像系统、心电工作站、麻醉机、呼吸机等大型医疗设备80多台(件),全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不仅区级医院可以开展先进的技术服务,而且农村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b超、胃镜、心电、x光机、生化检验等的技术服务。目前,全区20个乡镇卫生院投入使用的设备达到2027件,639元。集镇卫生院基本都配置了巡回医疗车,城乡医疗救护车达到17辆,双向转诊能力增强,群众急诊救治条件明显改善。
(二)社会卫生工作不断提高。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是实现了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和资源的整合,由区疾控中心统揽城区疾病防控工作,在城区设立9个预防接种站,彻底改变了过去工作滞后的面貌,疾控工作成为全省先进县(区)。二是区政府推行了一类疫苗的免费接种政策,从xx年1月1日起,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三是推行一体化管理的创新机制,在辖区所有医院实行出生婴儿首针建卡建证制,有效消除了免疫空白,疫苗控制传染病发病达到国家标准。四是全面推行了计划免疫网络化技术管理,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五是建立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了横向到医院、纵向到乡镇的现代化管理。六是完善职能体系,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疾控中心、结防所,科室、设备、人员健全,五大卫生监测、地方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筛查都能很好地开展,并有较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xx年,我区被评为全省“免疫规划先进(县)区”,“结核病防治先进(县)区”,区结防所被卫生部授予“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称号。xx年全区儿童建卡建证率分别为98.9%和100%。五苗单苗接种率为:卡介苗100%、乙肝98.6%、百白破97.6%、脊灰97.6%、麻疹99%;五苗覆盖率95.1%;流脑、乙脑接种率分别为97.2%、98.6%。新生儿首针乙肝、卡介苗接种率分别为95.8%和95.6%。。地方病控制在稳定状态,布病得到有效控制,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达到省级消除标准,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无新发病人。
(2)妇幼卫生工作。妇幼卫生工作主要抓了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基础质量的提高。从xx年起全面推行了政府购买妇幼卫生服务政策,用新机制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全区妇幼卫生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大力加强产科建设,中心卫生院、集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了标准化产科要求,提升了农村生育安全保障;二是实施“降消”项目,开通孕产妇绿色通道、实施贫困孕产妇救助、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xx年,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9.8%,儿童系统管理率96.63%,住院分娩率99.7%,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10.79‰,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玻xx年4月,我区被省卫生厅授予“降消”项目先进集体。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建设是近年来的重点也是难点,全区卫生工作的首要问题就是缺乏骨干技术人才。这几年采取的主要办法一是补充、二是培养、三是引进。自xx年以来,在区政府的重视下从人才库通过考试聘用120名医学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卫生院工作,有效缓解了农村医技人员短缺问题。区卫校充分发挥业务培训阵地作用,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xx年全区共举办业务培训21期,培训卫生人员815人次,送出进修人员46人。引进中级以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33名。xx年至今,我们与浙江台州医院结为友好关系,每年为我区代培专业技术人员,至目前共代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可批39名。
(四)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从xx年起,卫生局确定把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重点,成立了专门机构,从现状研究、方案制定、步骤设计和基本设备配备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针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力量薄弱的现状,开展了城市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选派区医院、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职称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卫生技术人员下到农村卫生院,通过帮、扶、教,培养基层技术力量,促进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提高。xx年全区门诊量由原16.65万人增加到25.6万人次,住院由原11089人增加到18759人次,手术由原1582例增加到2251例,病床使用率由原年27.2%升到49.8%。目前,区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为ct、cr数字检影、彩超、自动化检验等,技术服务能力区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区妇保院达到二级乙等水平。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人员综合体系居全省和全市中等偏上水平,一级甲等卫生院占到70%。
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解决因病致贫、返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从xx年底起我区开展了以院(站、所、校)长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城里6个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3个中心卫生院推行了领导聘任制、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的人事和工资分配制度。在经营机制上,对撤乡并镇后的丁庄、张坪、下坪、碾庄四个卫生院实行了委托经营;对濒临倒闭的**办事处卫生院实行了接管经营。通过改革,扭转了这些单位的被动局面,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两个效益显著提高,达到了国家提出的“保机构、保职能、放经营、放办医体制、加强预防保健”目的,对全区卫生工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七)积极促进经济健康运行。近年来,卫生局坚持把加大公共积累和固定资产增长作为考核乡镇卫生院的重要指标,对奖金的发放、业务招待费、医疗设备购置、债务偿还及会计履行财务监督职能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且长抓不懈。从xx年起,卫生局对基层医疗单位实行财务集中结算制度,设立1名总会计师和4名片会计,彻底改变了多年以来基层单位财务管理薄弱问题,使乡镇卫生院理财能力明显提高,医院发展后劲得到增强。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的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区的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群众的自我保健的意识还不够强,仍存在小病拖的现象,凡到医院来看病,大部分为病情较重者,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仍有存在。
2.资金不足,卫生事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但由于资金的不足,我区的医疗条件还不十分好,尤其是部分边远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房屋、设备)还较差,部分业务开展困难,如元龙寺、官庄等卫生院,还无法满足群众医疗、保健的需求。
3.人才匮乏,尤其是农村卫生院缺乏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自xx年以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卫生工作,大力加强了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人才缺乏,尤其是农村卫生院缺乏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是目前制约卫生事业发展最大的困难,在部分卫生院甚至没有一名执业医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大中专学生招聘不足,力量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另一方面由于基层条件相对较差难以留住人才。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存在困难较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按照中、盛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区需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即南市、凤凰、**、柳林、枣园、桥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30个。由于我区三办卫生院在延安城市改造时,均被无偿拆除,现无办公场所,均需新建。但新建存在困难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规划、选址困难。由于城区规划建设基本已满,加之规划、土地、建设等部门属市上直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上规划、选址难度非常大。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资金困难。南市、凤凰、**、桥沟、枣园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建、柳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建及30个社区卫生服站新建所需的建设资金、办公设施及设备配备、人员培训等,共需资金9144万元,按省上文件要求,省财政承担768万元,其余部分由市、区财政承担。另外,根据盛市目标责任书要求,xx年我区需完成南市、凤凰、**山、柳林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为确保完成此项任务,目前只能以租赁形式解决(租期两年)。房屋租赁、装修改造及办公设施配备共需资金940万元,需由市、区财政承担。资金量大,难以落实到位。
(3)现准备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柳林、南市、凤凰、**等卫生院为财政差额预算单位,影响社区卫生工作的发展。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不足,工作难以开展。
(5)无专门的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机构,仅靠卫生局2-3名工作人员去管理,力量不足。
(6)社区卫生服务宣传不够,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了解不够,认识不够,不能较好地支持、配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尤其是在建档时,居民家难进问题突出。
5.我区无卫生监督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致使此两项工作监管不力,存在不安全隐患。
四、今后工作建议。
1.加大卫生知识普及宣传的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2.争取盛市、区项目的支持,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3.继续按照一补充、二培养、三引进的办法,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解决农村卫生人员缺乏的问题。
4.争取与市、区政府的支持和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5.继续加强社会卫生工作,深化城乡免疫规划改革,巩固提高农村政府购买妇幼卫生服务工作,加强城市妇幼卫生工作力度,扭转城市妇幼卫生落后的局面。
6.加强同市上协调,建议成立**区卫生监督所和**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加强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及药品的管理。
卫生服务体系调研方案篇九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工作方案》以及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全面推进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向各族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经济的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试点实施方案。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群众健康为中心,以维护社会公平、服务群众为出发点,进一步深化城市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逐步建立健全功能合理、便捷、经济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覆盖全体城镇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持续、稳定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责任,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效率性和可及性。
——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资源整合,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
——坚持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建设相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系。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形成政府对社区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稳定的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公共财政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评制度,建立考评不合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淘汰机制。
全面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师服务责任制,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疗、预防保健、计生服务机构分工合作机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和分级医疗制度。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建立区域内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打造
15。
xx。
市民户户拥有家庭医生的目标。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药品统一招标,统一配送,统一价格,并全面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用药零差率销售
完善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制度,落实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再教育规划,鼓励医学人才进社区。
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评制度。
加强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卫生信息直报系统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与评价系统。
市、区政府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严格执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不合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淘汰机制。
地方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要逐年增长,建立科学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补助。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行一体化管理。
2010。
100%。
依据《
xx。
市区域卫生规划》和《。
xx。
市
年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卫生资源,建立覆盖城区居民、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
2008。
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
95%。
2010。
万居民或以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
1
15。
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不得少于。
1500。
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面积不得少于。
150。
100%。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监管,规范收支行为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得的收入全额上缴各区财政专用帐户,支出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压滤机滤布由区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予以核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按照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完善岗位竞争上岗和聘用合同制管理机制,建立公开招聘和岗位责任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上岗、评聘分离等,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全面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在不降低医务人员收入的基础上,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分配机制和考核机制,实现职工收入与“医疗机构经济效益”和“科室经济效益”双脱钩。实行以工作数量与质量指标、效率指标与效果指标考核为基础,并适度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新型分配制度。实施以服务人次、服务质量、服务项目为重点的综合考评机制,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2009。
100%。
任期目标责任制实施率达。
100%。
100%。
岗位绩效工资制实施率达。
100%。
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用药实行统一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弱化药品收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
2008。
年,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零差率销售,品种要达到。
120。
种以上。
2009。
年,零差率药品品种要达到。
200。
种。
2010。
年,零差率药品品种要达到。
300。
种。
建立以全科医师为主体的服务团队,完善服务功能,改革服务模式,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连续服务实行居民健康管理,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做到预防为主、因病施治社区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
80%。
以上,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
80%。
以上,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保持在。
95%。
以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慢性病管理的疾病种类不少于。
5
种,高血压、糖尿病和精神疾病等病人管理率达到。
80%。
以上,社区居民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达到。
95%。
以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到。
95%。
以上,
60。
岁以上老年人保健管理率达到。
90%。
以上,残疾人、慢性病人等在社区接受康复指导的比例达到。
80%。
以上。
2008。
xx。
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作为市级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基地,要不断提高培训能力和培训质量,
提高全科团队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落实健康服务责任,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2010。
年,每万名城镇居民拥有全科医师。
2
人,护士。
2
人,公共医师。
1
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率、培训合格率分别达。
95%。
以上,拥有执业医师资格以上的全科医师达。
95%。
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均达到岗位资格要求。
进一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障制度中的作用。实行社区首诊制,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支付范围,降低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个人自付比例,引导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逐步做到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在社区诊治。逐步与在社区定点就诊的医保对象建立约定服务关系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
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专科、综合医疗机构的职责分工,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调整到社区。认真落实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工作,实现合理的分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二、三级医院要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稳定的对口帮扶支援机制,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支持、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落实预防保健、专科、综合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晋升中级以上职称前到社区(农村)服务规定期限的工作制度。
成立
xx。
市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全面负责。
xx。
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和技术服务准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监督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强化质量控制,规范服务行为。
2008。
80%。
以上。
2009。
85%。
以上。
2010。
年,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综合满意率达到。
90%。
以上。
(。民政、卫生、
劳动保障、残联、计生、规划建设等部门在履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各自职责的同时,加强协调合作,形成共建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共享社区卫生资源的格局。
加强社区卫生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发挥中医药技术在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2008。
年,
80%。
2009。
年,
85%。
2010。
年,
90%。
开发启动以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六位一体”服务信息化。
2008。
年,建立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卫生信息直报系统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与评价系统。建立以“卫生行政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平台的信息互通机制。
2010。
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管理率达到。
100%。
社区卫生服务站信息化管理率达到。
95%。
以上。
(
2007。
年
9
2008。
年
2
月,认真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
xx。
2008。
年
3
2008。
年
3
2009。
年
12。
月,按照试点实施方案和各项配套方案开展工作,加强实施推进的常规监测与督导。
:
2010。
年
1
6
成立分别由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
xx。
xx。
市、区两级财政按照有关政策,落实专项经费,确保全市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正常运转。市、区财政已列入每年度预算的公共卫生补助经费主要用于购买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服务。
市卫生部门负责修订完善相关规划与工作制度,加强对各区工作的指导,统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制订包括分配方案、岗位设置、准入标准、淘汰办法、考核办法、收支两条线、全科服务和执业监督等在内的一系列的相关配套办法。
市发改委负责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查和立项,制订和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收费价格。
市财政部门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补助政策。
市人事部门要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技人员职业资格认定和专业技术聘任办法。
市民政部门将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社区建设,指导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民主监督。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制订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办法。
市计生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的指导监督。
市食品和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
市审计部门负责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各项资金投入使用的审计监督。
市残联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市城市规划建设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在新建或改建城市居民小区时,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
市文广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
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
2008。
年
2
将各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体系。市政府每半年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对区政府和市属各部门实施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及政策的落实进行督导。市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对各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业务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市目标办,供市目标办年度目标考核参考使用。
卫生服务体系调研方案篇十
近年来,xxxx市司法局有序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整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机制。市本级、5个县(市、区)、74个乡镇、755个村(社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539个村(社区)聘请了法律顾问,占全市村(社区)的47%,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工作中也遇到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体现了公益性、社会化服务的特性,目的是满足群众的基本法律需求,但目前建立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还是在司法行政体制内运行。《xxxx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xxxx6〕41号)文件要求“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将政府购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但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经费未纳入同级财政经费预算,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经费没能落实,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热情不高,后续服务不到位。
二、公共法律服务条件不完备
《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桂司通〔xxxx5〕58号)要求,市、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按照“一平台六中心”(即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法律服务中心、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法律援助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安置帮教中心、社区矫正中心)结构布局,提供“窗口式”“大厅式”“一站式”服务,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要求设置服务窗口、法律图书角等。目前,市司法局和三区司法局都没有独立的业务用房,现有的办公条件不能满足设置“一平台六中心”和公共法律服务窗口条件,三个区司法局已购买的全区司法行政视频会议系统都因没有场地无法安装。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都是依托司法所设置,司法所除了承担司法行政职能外,还加塞了很多工作职责,司法所门口挂的牌子普遍达到10个以上,且司法所工作人员平均3人,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大部分村(社区)办公条件简陋拥挤,难以设置独立的公共法律服务窗口和法律顾问办公室。
三、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分布不平衡
全市律师事务所28家,执业律师186人,基层法律服务所57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75人,主要分布在城区和桂平市、平南县,其中覃塘区、港南区仅有1家律师事务所分所。由于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多数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几个村的法律顾问,时间、精力有限,每月到村(社区)提供法律服务的时间较少,在解决群众法律诉求时出现不及时情况,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四、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化程度不够高
一些部门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认识不足,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职能、作用不甚了解,参与度不高,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性质缺乏了解,遇有法律问题,只有少部分群众会找法律服务工作者寻求有偿法律服务,大部分群众还是习惯于求助于信访、公安等部门,导致公共服务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经费预算,落实政府购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经费,建立健全人民调解个案补贴、法律援助案件补贴、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驻点服务补助等制度。二是加快推进市司法业务用房建设,采取租用办公楼的方式设置港南区、港北区、覃塘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切实为群众提供“窗口式”“大厅式”“一站式”便捷的法律服务。三是出台引进、培养律师与鼓励、扶持律师事务所发展政策,不断壮大律师队伍,实现我市律师人才专业数量指标达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化程度,提高部门参与度及群众知晓率。
卫生服务体系调研方案篇十一
为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市老科协20活动安排,市老科协会长**组织部分副会长、常务理事,于5月中旬围绕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调研了市社会福利中心、**区福利院、**镇敬老院、**养护院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深入了解有关情况。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新的进步,取得的成绩是充分肯定的:一是研究出台了指导性文件。市民政局、财政局联合制定实施了《**市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明确了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措施和扶持政策。二是养老机构建设逐步加强。市社会福利中心、农村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市现有养老机构123所,其中公办养老机构7所,农村敬老院93所,社会办养老机构18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个,总床位达到13400余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达31张。三是加大了财力投入力度。各级财政投入近3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93所;投资1.5亿元新建市社会福利中心;启动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符合条件老人每人每月享受110元补助。四是加强了专业队伍技能培训。从年起,先后安排80余名福利机构管护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了管护能力和水平。
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我们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养老能力仍然十分薄弱,总体上看,我市养老事业发展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矛盾和困难。目前,我市60周岁以上常住人口达41.35万人,占比达16.1%,表明我市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主要特征有:一是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市人口老龄化正处于加速期,预计到2016年,60周岁以上人口达43.74万人,以后将平均每年新增8000人左右,而且高龄人口增速加快。二是“未富先老”。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老龄化同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美元以上步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市在人均不足1000美元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物质基础还不够丰富,支撑能力明显不足。三是独居和空巢老人日益增加。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成年,逐步进入421家庭结构,即一对夫妻要供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中间代由于工作繁忙或外出务工,致使老年人口空巢率不断提高。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我市养老事业发展存在的差距是明显的。比如,全社会对老龄社会的认识不足,各项应对工作措施滞后;各类养老机构发展不能适应老龄人口的需要,公办福利院一床难求,而农村敬老院床位则利用率很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步履艰难,基础十分薄弱;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一些民办机构由于审批门槛高,无法享受有关政策,未能正常运营;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服务质量较低等等,亟需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解决。
通过调研活动中所听、所看、所想,结合我们老同志自己体会和思考,就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养老事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对养老事业的认识。
把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优良传统弘扬传承下去,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末,我国实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人口战略,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加速了老龄化问题的显现。尤其是我市计划生育工作历来处于全省先进地区,人口老龄化来得更早,老龄化速度更快。老龄化到来之后,尤其是421结构家庭增多,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由此可能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对此要有足够的超前认识。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关工作不及时跟进,可能会出现一些社会悲剧,引发社会不稳定。人口老龄化是不断加深的过程,是老年群体年龄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深刻准确认识并顺应这个过程,加强调查研究,认真研判形势,跟进工作措施。根据财力状况,从实际出发,分轻重缓急,抓住关键环节,扎实稳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二、完善养老事业发展规划体系。
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一是要根据我市老年人口发展速度、老年人结构变化情况,研判养老服务的需求,针对这些需求确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内涵、服务范围及相关设施建设的功能定位,对政府责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加快制定养老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近、中、长期规划。二是规划要围绕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体现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因地制宜、统筹发展的原则。三是要切合本地实际。根据全市及各县市区现有资源、老龄化趋势,顺应人口发展规律,合理规划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等。在城市按照省有关规定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在农村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整合公共资源,增加为老服务功能。四是规划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有关行业专家、社区负责人、老年人代表、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更多地集中各方面的智慧。五是养老规划制定后,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建立年度进展情况的评价体系,促进养老事业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养老服务业既是服务广大老年人的公共事业,又是前景广阔、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国家提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略,是符合实际的。我们认为,当前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突出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把居家养老作为当前养老体系建设突出的重点。调研中发现,希望居家养老的人群最多,最符合中国传统养老的文化传承。国家提出“居家养老为基础”是符合实际的,应当把这一理念切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当前,一是要按照省政府〔2016〕60号文件的要求,逐步完善社区养老公共服务设施。二是要逐步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准确掌握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情况。三是在社区内逐步立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服务。社区养老机构要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心理服务等服务项目。四是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方式上,可选择有条件的社区先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在面上推开。
(二)提升公办养老机构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作用,重点为“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近几年公办机构和农村敬老院发展很快,但目前全市闲置率高达41.2%,**区闲置率高达64%,对于已经形成的过剩资源,应考虑五保老人之外,适度向社会开放,提高运营效益,增强护理功能,使之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经营性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三)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市近几年农村敬老院和市、县养老机构建设相对进展较快,但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严重滞后。要全面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若干意见的扶持政策,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在资本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门槛,切实做到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公开信息,为民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切实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定购买服务目录和实施办法,创新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所调研的**市**养护院,由于消防、规划、环保等环节未通过审批,无法正常运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养老机构的专题调查研究,努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民办养老机构的重要作用。
四、强化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和得力管用的配套政策措施,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加快养老事业的发展。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规格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组织,定期研究解决养老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切实形成民政、消防、卫生计生、规划、国土、住建委等各部门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规划要求目标管理,强化督办措施,持之以恒,有序推进。
二是要落实扶持政策。按照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落实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人才培养和就业、慈善组织支持等扶持政策,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领域,为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
三是要争取上级支持。紧紧抓住中央把加快养老事业发展作为新一轮定向加大投入的极好机遇,以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里的资金支持。
四是要加强行业监管。健全养老服务业的准入、退出、监管制度,为养老机构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做好指导,及时查处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积极培育和发展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发挥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
五是要健全服务队伍。养老事业发展需要一支相对稳定的服务团队。要广开门路、引进吸收年轻优秀人才充实到养老机构管理服务队伍中,培养有爱心、能奉献、素质全面的服务队伍。保障养老护理人员的待遇。要逐步建立老年事业志愿者队伍。
卫生服务体系调研方案篇十二
一、“放心菜”服务体系建设概况
近年来,xx县在积极优化农产品结构、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切实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全面提高了“放心菜”的生产供给能力。同时,积极修建批发交易市场,不断完善“放心菜”的市场流通体系。在此基础上,我县进一步加强蔬菜的市场安全检测,在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中,我县蔬菜产品合格率达到b%。
二、蔬菜产销和供求现状
(一)现有蔬菜大棚x座,年产各种蔬菜s吨,瓜果v吨。其中,外销蔬菜s多吨,瓜果a多吨,外地运入蔬菜f多吨,本地消费蔬菜k多吨。从20xx年至今我县在设施农业蔬菜大棚建设中共投资x万元。
(二)现有蔬菜市场、农产品综合市场共a个,改造标准化菜市场s个,现正在为今年申报绿色蔬菜市场认证做各项基础工作。
(三)通过对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抓不懈,现有z种蔬菜已通过绿色蔬菜认证。
(四)现需要待筹建几个规模比较大的现代化标准蔬菜连锁企业和生鲜食品物流配送中心。
三、存在问题
(一)蔬菜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不高。我县蔬菜生产、经营以及种植大都没有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规范体系,质量标准难以控制。
(二)蔬菜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仍不健全。到目前为止,我县还未形成从农田到餐桌整个环节的`蔬菜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蔬菜、瓜果、农产品未经任何检验或是经“蜻蜓点水式”检测就进入百姓家直接食用,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三)蔬菜监管职能部门分散,蔬菜监管力量薄弱。监管和漏管等现象比较普遍。
(四)农村蔬菜集贸市场基础设施薄弱,经营条件极差,市场发展水平低,流通连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带动力不强。
(五)发展“放心菜”物流业缺少资金,发展布局不合理。
四、今后发展思路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建立“放心菜”服务体系的认识,认真调研分析__蔬菜产销存各环节的实际和现状,制定全县放心菜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二是提高蔬菜生产、流通标准化水平,逐步实施主要蔬菜品种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三是进一步强化措施,平衡供求,衔接产销,建立全县蔬菜保供的工作体制和应急预案,研究探讨蔬菜储备制度和绿色通道机制。四是强化蔬菜产品的质量,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跟踪体系,加快放心蔬菜质量的一体化建设,强化全过程监管力度。五是认真落实出台扶持政策,下一步资金扶持重点是:培育连锁企业和批发市场,加快推进标准化社区肉菜店建设;建立蔬菜保供机制和储备。
卫生服务体系调研方案篇十三
根据司法部令第59号规定,基层法律服务所是依法在乡镇和城市街道市里的法律服务组织。基层法律服务所依照司法部规定的业务范围和执业要求,面向基层的政府机关、群众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合伙组织以及公民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基层法律服务所规范化建设,按照江苏省司法厅《关于创建规范化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意见》及《江苏省规范化基层法律服务所考评办法(试行)》的要求,规范化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必须是“机构设置规范、队伍建设规范、业务建设和执业规范、制度建设和所务管理规范、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笔者作为从事基层法律服务管理的一线行政工作人员,结合本区的工作实际,来浅析本文之主题。
高淳区面积802平方公里,拥有43万人口和134个行政村居,现有律师事务所4家和执业律师27名,律师数量严重不足且过于集中在区域商业中心,而辖区内基层特别是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大量纠纷,一般都是标的额不高、对于法律服务的需求属较低层次的传统项目。受律师服务的成本、价格承受力、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现阶段基层特别是农村群众就近获取律师服务仍存在很多困难。因此,基层法律服务的这种贴近基层、便利群众、服务便捷、收费低廉的优势,不仅满足了农村低层次、多样化的法律服务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区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和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人才匮乏的矛盾,缓解了律师服务的高端化、专业化与服务需求的低层次、多样化之间矛盾。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在我区有着深厚的社会条件、群众基础和市场需求。而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则是推动区内基层法律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xxxx年1月1日施行的新《民事诉讼法》进一步明确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身份,确定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诉讼代理人地位。如何打造一支“坚持信念、精通法律、维护正义、恪守诚信”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法律服务队伍,我们在探索中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住职业道德建设这一根本。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法律服务市场充满竞争的今天,压力来自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有自身经济收入的压力、有当事人过分要求的压力、有人情世故的压力等等,但各种压力都不应成为放弃职业操守和执业纪律的理由。针对本区个别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存在利用当事人不懂法律、不懂行规,耍花样接案子;编造谎言、编造名气,糊弄当事人;私自收费、变相收费或高标准收费却低质量服务等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遵守职业道德的现象,区局作为行政监管部门,按照省市关于基层法律服务所规范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制定考核细则,明确各基层法律服务所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政治理论及职业道德学习教育,并多次在基层法律服务所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和各种业务培训会上,要求全体基层法律服务执业人员牢固树立保障国家法律正确实施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执业意识,恪守诚实信用的品行,遵循职业道德,扎根基层、服务百姓、严格自律,杜绝唯利是图。9月,区司法局在拍摄一法律服务专题宣传片的过程中,得知某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不顾职业道德和执业规定,为一名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并私自收取费用的反映后,我们立即对他进行了教育警示,经过这次谈话教育,对他起到了很大的触动,这位以往常常被投诉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至今再没有发生被投诉的现象。
二、抓住业务素质提升这一核心
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是基层法律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作为基层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仅仅具备基础法律知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加强法律理论的系统培训和诉讼代理能力的实际锻炼。司法局作为业务指导部门,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和教育,开阔其眼界,增加其知识,提高其技能,则是我们业务指导工作的核心。区局经常订购诸如工伤赔偿、侵权赔偿、交通事故赔偿、征地拆迁、债权债务、婚姻纠纷等方面的实用法律手册发放给基层法律服务执业人员,引导他们工作时不忘自学业务,更新知识。同时,区局还每年定期举办与基层法律服务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和执业技能讲座等,以期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基层法律服务要求。月,区局在向区法院广泛征询对基层法律服务的意见时,了解到他们在诉讼代理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后,局领导研究决定举办一期执业实务培训班。为不影响对当事人的诉讼代理,确保所有执业人员全员参加培训,我们事先与区法院各个业务庭和派出庭进行沟通并获得支持,保证了全区5个基层法律服务所的19名执业人员全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市局基层处领导作了《基层法律服务所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的讲座,区知名律师应邀向参训人员就《如何赢取胜诉》畅谈了自己的执业经验。了解到参训人员代理诉讼的`案件大部分由区法院民三庭审理,我们力邀民三庭庭长针对庭审中存在的问题与大家互动,并以《调解协议合法性审查》为主题展开业务讨论。区局领导在开班动员会上倡导全体参训人员忠于事实和法律,努力成为“法律之师”、“道德之师”。由于事前周密安排,准备充分,课程设置新颖合理,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参训人员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三、抓住监督管理这一职能
区局有效发挥行政监督的职能,充分利用社会监督的方式,对全区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其执业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通过组织资深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所负责人旁听案件审理、不定期抽查代理案卷、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等形式,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执业能力进行多方位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基层法律服务的工作动态、公示服务范围和服务承诺,公示投诉电子邮箱和投诉电话、公示投诉地址和责任人姓名,自觉接受社会和当事人的监督。对群众投诉执业问题及违法违纪问题,由分管局长牵头负责调查,情况属实的,坚决予以查处,与事实不符的,及时告知当事人并协调解决双方的争议。区某基层法律服务所的一名执业人员为本镇农村某粮食加工场老板代理了一起债权债务纠纷案件,法院判决书生效后债务人拒绝履行偿还义务,申请强制执行但执行庭调查认定债务人没有偿还能力,裁定中止执行。该老板认为支付了代理费、诉讼费却拿不到钱,多次大闹基层法律服务所,并到区信访局上访。我们在查清事实后,及时将调查结果告知投诉人,并邀请承办法官、执行员和资深律师一起开展调解工作,最终消除了误会,解决了争议。综上,笔者认为: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是司法行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从事的基层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职能。缺少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行政系统就不完整,缺少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所从事的基层法律服务,司法行政职能就不完善。尤其在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今天,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这种扎根基层、面向群众、便利百姓的法律服务,更能满足农村低收入群体对法律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加强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是基层法律服务所规范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我区打造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的需要。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抓手,认真学习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深入推进全区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规范化建设,促进本区法律服务行业长远、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广大群众日夜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法律服务需求。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卫生服务体系调研方案篇十四
为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充分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按照经委党委工作部署,9月日—日,由副主任带队组成联合调研组,就我市中小企业服务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考察了15个乡(镇)、办和20多家企业,分别召开了县(市)区经贸(发)局、有关乡(镇)、办和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就推进我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县(市)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以全新的服务理念为支撑,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科学把握、准确定位,通过整体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六大服务体系建设情况1、信用担保体系初步形成。信用不佳、融资不畅、担保困难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县(市)区组建了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中心,建起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信用档案,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征集和信用评价工作。目前征集建档企业总数近500家,在全市4000家企业中开展了资信调查、分析和评价,形成了千余份信用报告和600份信用评价报告。会同市金融办、市人行共同举办了两届银企合作洽谈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到230户,累计为40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约80亿元,受保企业增加销售收入约120亿元。到目前为止,大部县(市)区已经建立了担保机构,初步形成了市县区三级担保体系。
2、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完成了“**市中小企业网”和“**乡镇企业网”的“两网合一”工作,建成名称、标识、域名统一的“中国中小企业**网”,**、**、**等地市分网也在建设中;继续扶持县级中小企业基层机构改善工作条件,推动信息化办公,提高办事效率。目前,为全市剩余的**个县局配置的电脑和打印机的集中采购工作正在进行。
3、人才培训体系不断创新。组织完成了“**培训工程”和“**证书培训工程”预定任务,,**工程培训1200人,**证书培训70万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全面启动四项基础工作:一是人才库建设。**中小企业培训中心已将2万名大中专毕业生的资料录入计算机,建立人才库,供企业随时查询。二是职称评定。市局评审通过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两个系列191人,市、县评出中级、初级经济师、工程师、会计师1800余人。三是职业技能鉴定。已有200余人通过农产品经纪人、食品检验师的培训和鉴定认可。四是人才引进招聘。协同市人事局在**举办了**人才招聘大会,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引进、招聘了一批急需人才。
4、创业辅导体系有序推进。一是制定了《—**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试点县、重点服务机构、创业示范基地三个规范性管理办法;二是召开了全省创业辅导服务体系建设座谈会和全省创业辅导服务工作**现场会,签订了试点县创业辅导工作目标责任制,公布、确认、扶持了全省11个试点县、13个重点服务机构;三是编写了20多万字的《创办中小企业实务教程》,省局直接组织近200人的`创业师资培训和2000人的大学生、复转军人创业者培训,全省各市、县组织创业者培训人数2万多人。四是初步建成了***科技市场等一批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中小企业创业辅导这项全新的工作已经打开了局面,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5、法律维权体系不断扩大。组建成立了省中小企业维权服务中心,推荐、筛选、刚才明确了35家律师事务所为指定服务单位,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等服务工作。组织了***中小企业上市辅导研讨会,组织开展了“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三**行”活动,先后在**、**、**等地开展服务,请院校专家、资深律师为企业家讲解法律知识、解答疑难问题,受到了企业家的好评。编印了《中小企业法律法规读本》、《中小企业法律法规简本》。**、**、**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法律投诉中心、维权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等县法律援助机构为本地企业挽回巨大经济损失,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行业协会体系的作用正在显现。去年以来,***中小企业国际商会、***县域经济促进会、***中小企业协会、***民营企业协会、**区民营企业家协会、***民营企业家协会、***起重机械协会、***日用陶瓷协会等协会应运而生,行业协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乡镇企业协会、**民营企业家协会经调整改革,显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先后组织了**企业管理创新高峰论坛、2005风云**商高峰论坛、**中小企业竞争力讲堂等活动,在全省经济界和企业界产生了较大影响。省乡镇企业协会、民营企业家协会、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省中小企业培训中心发起了全省中小企业“金桥行动”活动,组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中介机构的专家,为企业进行技术指导、管理咨询、项目推介、创新指导、企业诊断等服务,受到了企业家的好评。**奶业协会、**民营经济促进会、**玻璃器皿协会、**炼铁协会等一批先进协会都为会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类协会通过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强化对企业的协调和服务,已成为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加强企业联系的纽带。
(二)形成和发展类型一是传统导向型;二是资源导向型;三是产品导向型;四是市场导向型;五是政府导向型。
(三)发展特点
1、成为县域经济的有力支撑2、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提高。
3、聚集效应初步显现。4、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主要问题
1、目前,我市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办公经费短缺,完全靠自筹解决,运作起来比较困难。如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目前需解决人员、电化教学设备、办公场地、交通工具等缺口资金100多万元。
2、**地处山区、经济欠发达,观念落后,条条框框多。在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方面,政府很难提供资金支持。
3、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仍处于被动、落后状态,主要是碰到人才和资金问题,有时还只能靠原始的书信往来、电话联系等途径来开展工作,电子政务开展较少。
4、中小企业的体制还不是很完善,机构也不够稳定,有些领导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只停留在口头上。
5、由于中心的成立时间不长,在积累工作经验方面还不够,在开展工作之时,往往抱着摸索的态度。
6、在全面掌握和贯彻落实各项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方面用得不足,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人员和资金投入未能进一步扩大。
7、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工作做得不够,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随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而收窄,特别是在民营和外资企业领域拓展不够广。
8、与各县(市)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沟通合作的不充分。
9、服务方式和服务方法缺乏创新,落后于需求。
三、建议
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工作,是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工作宗旨,加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加强与各类中小企业之间的沟通、互动,拓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领域,在未来中小企业服务领域尤为重要。
1、制定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方面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职能范围和工作职责。
2、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业务沟通、业务互动,努力拓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业务领域。
3、研究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具体的业务咨询、指导和策划。
4、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应与国内外商家建立广泛的联系,促进国内、国际交流,为企业发展牵线搭桥。
5、加大对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主要是依托上级部门对服务机构的专项资金扶持,依靠本地财政的资金支持和服务机构本身收费业务的收入,扩大服务机构的业务领域,提高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量。通过加强上述工作的力度,达到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工作目标。
卫生服务体系调研方案篇十五
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农技服务。而农技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农技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我县的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虽然有过辉煌的历史,为推动_x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阶段,随着农村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县的农技服务体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问题,其农业生产服务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给予高度关注。为此,我们通过现状分析,就如何加强我县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一、我县农技服务体系的现状表现
1、农技服务的组织配置比较健全,但网络布局存在残破断层现象。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县的农技服务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县级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全县分片区设立了7个片农技站,各乡镇设立了乡级农技站,村级设置了专职或兼职农科员,村民小组建立了科技示范户,形成了“三级一户”金字塔形的农技服务体系。在这一服务体系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全县的农业生产服务指导工作,片农技站为县农技中心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各片区的农业服务工作,各乡镇农技站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具体负责各乡镇的农业行政管理及农业生产指导工作。整个体系结构较为紧凑,农技传递渠道比较畅通,从而为全县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为全县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农技服务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维系的网络结构受到了冲击。一是县派农技干部断源。20xx年,县农业局根据政事分设、政企分开的政策要求率先启动了事业单位改革,将原有经营机构全部剥离脱钩,撤消了原有的片农技站,取消了对各乡镇农技站农技干部的派遣,全局事业干部进行了重新定编,由原来的272人缩减至79人。二是乡村农科员断档。20xx年,全县启动乡镇农技站改革,因种种原因使得乡镇农科员定编工作难以及时到位,导致基层农科员转岗流失。到目前为止,全县有9个站已完成改革任务,但仍有11个乡镇农技站有名无实。与此同时,全县村组一级原有的兼职或专职农科员也因缺乏有效组织而使其农业服务职能逐步丧失,致使乡村农技网络出现断层现象,整个农技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受到严重削弱。
2、农技服务机构运转比较正常,但业务功能存在缺失错位现象。自1984年成立县农技推广中心以来,全县农业服务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三级一户”农业生产服务机制运转良好,各项农业服务工作有序开展,一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得到了有效扩散,同时,各种农业信息渠道也非常畅通,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但从农技推广业务范畴来看,随着农资经营行为的渗透,许多农技站的服务方向出现了偏差,甚至出现了错位,主要表现为两重两轻:重经营服务轻技术服务;重栽培产品的推广轻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相当一部分农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服务上,乡镇农技站原有的“三情”(虫情、病情、苗情)调查、农业试验、农技指导等服务工作逐渐淡化,许多农业行政管理工作诸如:农田质量管理、农业环境监测、农资经营协管、农业事故调查等乡镇各站也均未得到有序开展。在某种意义说,农技站变成了经营性质单位,其本身的业务功能受到了严重干扰。
3、农业服务的队伍建设比较稳定,但人员结构存在偏差失衡现象。我县的农技服务队伍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农业局干部职工,属国家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改革后共有79人;一块是乡镇农技站农技员,主要由集体转招职工组成,共有在职职工98人。全县农技服务队伍整体比较稳定,但农技人员结构明显失衡。一是年龄结构失衡,全县177个农技人员中,30岁以下11人,30-40岁40人,40-50岁77人,50岁以上49人,已明显呈现后继无人现象;二是专业结构失衡。全县农业类专业技术人员104人,仅占整个服务队伍的58%,其中乡镇农技人员中农业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仅为35%;三是文化结构失衡。全县乡镇农技人员中,没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具有初、中级技术人员的比例也仅为56%。四是人员分布失衡。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几乎都集中在县级农技服务机构,乡镇很少;并且乡镇之间也不平衡,在边远地区、贫困乡的农技人员明显偏少,而在中心镇区、环境好的乡镇农技人员明显要多。
二、背景原因分析
1、保障机制约,服务性质难分清。县乡农技服务机构属于农业公益性服务单位,其基本工作经费需要得到县乡财政的充分保障。但目前县财政每年拔付的农业事业经费非常有限,缺口较大。尤其是在乡镇一级,各农技站所需经费一直以自身创收为主,通过农资经营等方式来获取所需的工作经费。在农资市场放开后,乡村农资经销店骤增,乡镇农技站的农资经营状况每日愈下,经营收入显著降低,农技人员的工资等基本待遇难以保证,加上市县乡三级财政按规定拨付的1200元每人每年工作经费,也因财力有限,县乡两级都未完全到位,从而导致乡镇农技站工作经费十分紧缺。在此情况下,各农技站被迫丢弃服务工作,全力从事农资经营以增加创收。很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技服务功能,改变了服务性质。
2、基础条件差,服务质量难保证。乡镇农技站一直依靠经营维持正常开支,经营状况较好时还需向所在地政府上交管理费,因此,多年来,多数乡镇农技站一直没有积累,自身的工作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导致其基础条件一直较差。一是没有自己的办公生活场所。全县20个乡镇农技站基本都是租借乡镇政府的房子办公、住宿,职工工作生活均有不便,也严重影响了农技人员扎根基层的信心;二是缺乏基本的办公设备。20个乡镇农技站均没有培训教学所需的教学设备、培训场地,没有必需的检验检测仪器及基本试验分析工具,没有固定的试验示范场所和基地,从而使其基本的科教培训、试验推广等职能受到影响,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镇共有农技人员98人,其中最多的一个站有5人,身份置换费用较大。二是经费来源少。一方面农技站自有经费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县乡财政也无力提供农技员改革所需经费,导致改革经费十分缺乏。三是历史债务重。据统计,全县有16个农技站负债,负债总额多达380多万元,其中最多的一个站达35万元。四是养老保险欠账多。到改革前的20xx年6月,全县乡镇农技站人员共欠养老保险金93万元,人平欠缴9394元,其中最多的站欠6万元。这些历史遗留的问题和矛盾,无疑给乡镇农技站改革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三、对策探讨
1、制定规划,明确农业服务建设方向。要严格按照《农业法》、《农技推广法》的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的相关政策,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法制化健康发展轨道。要根据我县农技服务体系的现状,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一是要充分明确县级农技服务机构的科学设置,要在县设农技推广中心的.基础上根据优势农产品的生产规划来设立相应的专业站室;二是要充分明确基层农技服务结构的具体设置。应根据一乡一站的原则设置乡镇农技站,同时应根据我县农业区域特色发展情况设置若干个区域特色农业服务站。三是要充分明确农技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职能。根据国务院[20xx]3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基层农技服务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是: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根据职能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并充分明确机构职责,从而使农技服务机构都有明确的服务方向。
2、稳定队伍,提高农业服务整体水平。一是要根据国务院[20xx]30号《意见》的要求,要尽快完善全县的农技服务机构,形成头轻(县一级)、腰硬(乡镇级)、腿粗(村一级)、脚大(科技示范户)的宝塔型服务体系。目前,县一级经过改革,基本达到了机构精简、人员精练的目的,其服务功能进一步齐全、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而现在关键是要充实乡镇一级,要尽快完善乡镇农技站的改革,将经营性职能彻底分离出去,并从乡镇原有农技人员及县级分流农技人员中择优选聘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精的人员充实到乡镇农技队伍中,使乡镇级农技人员数量达到全县农技人员总量60%以上;要强化村一级的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要通过培养村级农科员、农业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方式构建村级农技服务网络,广泛开展村一级的生产性技术指导服务。二是要加大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要有计划地、系统地组织基层农技人员接受培训,切实提高科技素质,增强其引领农民走科技兴农之路的能力。三是要逐步提高农技人员的工作待遇。在充分保障农技人员基本待遇的基础上,职称评审要优先向基层倾斜,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且具备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农技人员要提拔重用,提高其政治待遇。
3、完善政策,激发农业服务功能活力。一是要保障农技服务机构的工作经费来源。县乡两级应将农技服务机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足额及时拨付,并保证合理幅度的年度递增。二是要严格按照《农业法》、《农技推广法》的要求,确立基层农技服务队伍的法律地位,确保县乡各级农技服务机构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加强基层农技服务机构的基础建设,使其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让其发挥在农业服务上的职能作用。三是要建立农技推广激励机制。对在农技推广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鼓励农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推广新模式、尝试农业新技术,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寻找新途径。四是要创新人员管理制度。要改革用人机制,实行聘用制度,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农技人员不断充实壮大农技推广队伍,以激发活力,增强后劲。
卫生服务体系调研方案篇十六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根据常委会议安排,按照评议县卫生局工作方案要求,评议组一行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发放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议、个别人员谈话等方式,对全县卫生系统各个单位进行了评议调查,现就全县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谈几点看法:
一、工作成效。
(一)强化了乡镇卫生院体系建设。按照《山西省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全县共设乡镇卫生院10所、卫生院分院6所。依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重新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270人,比原来的219人增加了51个编制。同时,根据中心卫生院、一般卫生院及分院的功能划分,规范了科室设置及人员配备,做到了以岗定人,以人定责,保障了乡镇卫生院的健康发展。
(二)实行了乡村一体化管理。182个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作为新农合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村卫生室,全部由乡镇卫生院按属地原则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产“五统一”管理。落实了村医每月不低于400元的工资保障,促进了村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顺利开展。
(三)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去年以来,多方面争取资金投入用于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其中县委、县政府投资737万元对西交口、双鹤两个乡镇卫生院重新选址修建;投资100万元,完成25个村卫生室的高标准化建设和集体化建设;投资180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装备了彩超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40台(件);投资64万元,对709名医务工作者进行培训,有效地提高了诊疗技术水平。
二、存在问题。
(一)债务问题。历史债务到底核定为808.4万元,在近几年的运行中还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乡镇卫生院的工作经费目前主要依靠医疗收入和药品补贴,而支出项目涉及医疗卫生的全过程和公共卫生的各个方面,加大了乡镇卫生院的负担。
(二)人才问题。关于人员编制是按1000:1.1的标准核定,这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标准有很大反差,按人口比例分配编制,具体到相应的科室不足1人,造成了一人兼多职的现象。关于技术人才,每年都有自然减员。及时补充新的技术力量又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青黄不接现象在不断加剧。
(三)部分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不高,急需改建和扩建。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和6个分院的业务用房和医疗器械理论上均达到国家标准,但个别卫生院存在着房屋陈旧、设施落后、面积不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职工生活区建设、院内环境建设、办公、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与标准化建设存在一定差距,制约卫生院发展,影响整体形象。
三、建议意见。
根据这次对乡镇医疗卫生及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评议调查,经评议组协商,向大会提出如下建议:
(一)解决乡镇卫生院历史欠债问题。历年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设备购置较多,致使乡镇卫生院欠债较多,16个乡镇卫生院,不同程度都有债务,()共计800余万元,影响正常运转和经营,建议研究制定消化债务的办法和对策,以解决卫生院的沉重“包袱”问题。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增加事业财政编制,逐步安置分流现有的未聘用人员,稳定人心,调动工作积极性,还可招聘各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就业工作,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二是加大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水平。通过定向培养、转岗培训、外出交流等途径,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以提高业务水平。
(三)加大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对布局不合理、业务用房少的乡镇卫生院进行新建或改造,以彻底解决房屋问题。
以上发言,请予审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风景园林村落调研报告范文 风景园林村落调研报告范文怎么写(8篇)
- 淘宝开店免责协议书怎么写 淘宝开店免责协议书怎么写的(4篇)
- 团购协议书模板范本(模板8篇)
- 不到学校就餐申请书如何写 学校就餐申请书怎么写(七篇)
- 双方矛盾和解协议书怎么写(精选19篇)
- 给我找几篇二百多字的范文 给我找几篇二百多字的范文怎么写(八篇)
- 2023年高中体育生个人评价范文范本(优质17篇)
- 上海货运专题报告范文通用(模板15篇)
- 土地无偿租借协议书通用(大全8篇)
- 2023年教育经费申请书(模板9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