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范文(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9:59:03 页码:10
最新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范文(模板11篇)
2023-11-10 09:59:03    小编:ZTFB

工作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通过总结工作表现,我们可以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和方向。总结中要突出重点,同时也要注意平衡各方面的内容。总结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案例。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一

由于改革策开放负效应和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法院干警队伍中与职业道德相悖的消极腐败现象及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发生,有的问题社会上反映强烈。个别干警思想意志颓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有的干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不端,形象不佳;有的特权思想严重,工作作风粗暴。这些现象相对而言是发生在少数干警身上,却严重影响了法院干警形象和声誉。削弱了法院干警的战斗力。上述现象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有关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滞后。长期以来,法官职业道德的培养只是以政治思想工作的形式体现出来,被看作是一项上级对下级,领导与被领导进行的教育活动,没有把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当作一门管理科学提出来。教育灌输的除了一些马列主义等大道理之外。没有系统的与审判工作联系起来的教育内容。

2、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在实践中,对法官思想素质方面的要求,没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点。目标不明确,教育培养的活动围绕实用的目的`转,而不是针对培养的目标有步骤地进行。

3、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在法院基层建设中,职业道德建设年年提,但在实际培养中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培养法官职业道德的工作难度大,见效周期长,成果表现不直接,自然难以引起重视。这项工作往往又被认为是属于务虚工作,可抓可不抓,不如业务培训、监督管理工作,容易抓牢、抓实,出成效,以致于把职业道德建设放到一边,即便有计划,也是一纸空文。

4、教育方法不妥当。目前进行的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只是一味地组织学习理论和制度,受教育者记笔记,在年度考核中只是检查学习笔记的多少来定是否达标,令人感到枯躁乏味,以致于大家失去了兴趣。教育过程中还存在“重他律,轻自律”的问题,试图用监督、强制、处理的方法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

二、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法官制度沿袭前苏联的一些做法,在制度建设上一直没有摆脱这种模式的影响,导致司法不够独立,影响了司法公正,损害了司法权威。主要原因有:

1、法院的人、财、物从属和依赖于地方行政机关,现行的制度使法院的工作人员从领导的配备到一般工作人员的进出,均由地方行政机关任命、审批、把关。法院从基本建设到法官工资、福利均由地方财政拔付,基层法院有求于地方行政机关。领导又是地方从政治需要的角度配备,因而在审理涉及地方利益的案件时,不得不考虑对法院的影响,无形中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了司法公正,损害了司法权威。

2、在监督制度上,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经常异化成领导得个人意志,容易引发司法不公;法律监督机关(人大、检察机关)和社会监督(新闻媒体)对法院审判活动进行事前监督,往往左右法院判决,容易导致司法不公。

3、法院内部审判管理的行政化模式,也影响公正和效率。如把法官混同于一般行政人员进行管理,甚至考试录用也按公务员要求进行。法院内部的审批、汇报制度就是行政管理模式的延伸,这种制度影响审判效率。上、下级之间的水平差异、认识差异,影响裁判结果,不利于法官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三、法院物质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法院的物质建设严重滞后,办公场所,审判场所,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的配备离现代化。

[1] [2]。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二

语文是每个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课程,学好语文才能学会交际;小学是每个人学习生涯的最初级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在小学阶段打下好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涯更深入的进行语文学习。本文主要研究探讨的对象是小学语文听力教学,就小学语文听力训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提高听力训练的方法。

我们从小就在汉语的环境中长大,所以,在入学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对于汉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一些小学生误以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只是学习认字、读课文,阅读文章,也就是说他们对语文的认识不正确。另外,有部分小学生表示语文考试答案比较有“有弹性可发挥”,不像其他学科一样有唯一的精准的正确答案,所以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数学等科目上面。其次,计算机输入法的产生大大降低了社会对人们汉字学习、书写的要求,已经遍布世界的“打字”的技术,使人们对汉字认知的要求更加降低。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关系,在考试中不会涉及的“听力”也就远远没有“写”重要了。基于以上的原因,导致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中的听力训练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也导致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

2.听力训练的教学目的。

2.1听清句音,准确理解含义。

对这社会的发展,普通话越来越受重视,在现在的大学教育中,普通话考试已经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的课程。甚至有部分大学要求在校学生必须通过普通话考试,普通话不过关就不允许毕业。分辨语音是听话能力中最基本的`。虽然我国八成地区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但是很多人说话的时候会偶尔夹杂一些不标准的单子发音,带上一些地方口音特色。因此,听音辨调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湖北大部分地区的人会对“l”和“n”分辨不清楚,导致“无奈”和“无赖”发音不清或者听得不清,会在日常的交际中产生很多误会或者笑话。

2.2培养快速、准确的语义理解能力。

语文中有很多多义词,在听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听清”、“听准”,更要做到准确、快速的理解含义,做到“正确、准确、全面、深入”.也就是说,需要对所听到的话仔细思考,()结合当时的情况。经过大脑的思考,进行选择正确的含义。

2.3培养学生在听力训练中的自主创新能力。

听力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去思考、理解,来找出自身需要的答案。由于对听力的训练可以是随时随地的进行,所以当学生自己培养起了这种意识,那么在生活中便可处处对自己的听力进行训练,这样,在锻炼了听力能力的同时,也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性。

2.4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气质。

在听别人说话时认真、真诚,不随意打断,拥有一个良好的听话习惯和态度是良好的文化教养的体现。在听力训练中,对听者认真细心、集中注意力的客观要求是做到培养这一良好气质的重要原因。相比较而言,耐心、细致、有礼貌听别人讲话的孩子远远比急躁、随意打断他人说话的孩子更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和赞赏。

3.语文教学中听力训练的方法。

3.1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正确理解。

培养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过程。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们真正的喜欢语文知识,热爱语文课堂。课堂上,教师作为“候补队员”,同学们研究不懂的内容最后交给老师来补充空白点。教师的讲解内容要涉猎广泛,将课内课外的知识融为一体。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们提起对语文教学课堂的兴趣,也就距离提高听力教学效率更近了一步。

3.2选择适当的教材,定期听力、培养习惯。

小学是孩子们接受文化教育的初级阶段,绝大部分孩子喜欢玩、喜欢动、喜欢说,坐不住板凳。这时,培养学生对听力训练的兴趣尤为重要。对于教材,教育工作者们应该选择有图有字的、适合孩子并且能够吸他们的教材。另外,语文教师需要对孩子进行定期的听力训练,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但是,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听力内容和听力方式需要多变、有趣、新颖。

3.3多样化进行语文教学中的听力训练。

在听力训练的方式上可以有更多样化的安排。例如,对于季羡林老先生写的《怀念母亲》这一篇课文的讲解学习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有感情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的听,从中体会季老是怎样用笔尖来表达怀念自己的母亲,感受母爱的伟大,同时学习如何对自己喜爱的人或者事物进行描写,来表达情感。

4.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在人的一生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好语文是完成其他学业的基础,而其中“听”的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对听力训练的重视程度和如何提高听力训练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育业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海平,兼听则明――小学语文听力训练探析[j].考试周刊,2013(5)。

[2]吴艳。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听力训练[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7)。

[3]徐晋。小学语文教学听力训练分析[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5)。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三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对小学生的教育具有积极作用,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师资力量不够、对其教学不够重视、教学计划实施困难等现实性问题。因此,教师要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现实性问题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现实性问题;。

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更是为人们生产、生活以及教育带来无数便利的科技发展的产物。小学阶段作为教育基础培养的重要起点,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门技术是当务之急,因此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是一种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只有小学阶段为学生学好基础性知识,才能让小学生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期间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这些技能对其今后的发展起作用;其次,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在学生在信息检索的过程中切身实地地用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再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设整合性课程能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生在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其他学科内容的过程中能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最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娱乐性的学科,符合小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相符,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有限,他们学习知识主要依赖的是自身的求知欲和对认识对象的兴趣,所以兴趣在小学阶段是影响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因素。

(一)学校的专业师资力量不够,影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

这个“不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些学校的专业师资充足,但在信息教学能力方面欠缺,有些比较难得知识甚至连教师都不会,所以很难提高其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是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其配套的基础设施跟不上,很多偏远山区是没与网络的,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从而使教授信息技术课程时存在问题。

(二)学校总体对信息技术的教学不够重视,存在严重的失衡问题。

可以肯定地说,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性的.基础课程当中,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重视不够。然而,小学作为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基础性阶段,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制定切实可行教学计划,使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开展受到极大的影响,在进行安排以及落实的过程当中存在着一定的失衡性。

(三)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计划实施困难。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属于实操性课程,需要学生积极地动手练习。处于小学基础阶段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一点即通”,不需要教师的反复指导,而有的学生则接受的慢,需要反复的教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很难把握教学计划的,很难适应所有学生的要求,因此这也是信息技术面临的又一难题。

(一)利用微课教学模式与学生对话。

微课是利用网络技术跟学生对话的一种上课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之间随时随地地进行情景再现和对话语境,同时通过“微课”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讲解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初次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时,会因为自身对于新奇事物的探索与好奇心理,进行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例如,教师可以事先整理教学内容,在充分理解课本知识后,开始设计微课的内容,选题、设计完成后,开始进行编写、录制视频,后期剪辑等工作,生成学习视频,完成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便可以将这个教学内容放到“微课”的云盘上供学生下载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为学生初高中计算机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状态。

(二)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情景,呈现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法就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通过把具体的学习任务摆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积极地做出反应,把学到的知识上升为新的理论高度,通过对学习任务和过程的分析来知道怎么把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还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成为惯性意识与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把生活中的某个实际现象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合作探究+教学展示法进行分组教学。

教师可以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差异对其分组,根据每个小组的学习能力和有机配合能力来制订教学计划,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层次的、个性化的划分。在小组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调动小组成员的有机配合,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提高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四)加强学校的专业教资力量,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

学校应录用和培养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加强学校的基础设备建设,软硬件都要硬。此外,还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加强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投资,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

总而言之,小学信息技术的设置,可以影响小学生的生活、工作、娱乐等。学校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认知习惯,改变以面授形式直接面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通过网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龚胜男.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

[2]余瑶.农村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困境及其对策[j].教育导刊,(1).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四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练习,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意愿和主动性。其实,学生更愿意教师将课堂留给他们,自己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既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当前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这方面的发展。为此引入探究性的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模式注重学生内心的意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的能力,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二、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探究性学习的概念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围绕着某个问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探究,获取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获取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1)主体性。在整个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其中只扮演着指导和参谋的角色,这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2)主动性。探究性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主动地分析和探究未知的内容,而不是消极地等待。(3)开放性。探究性学习方式以探究问题为中心,不要求唯一的答案,更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的策略或者是答案的多样性。因此其结论是开放性的,是不断发展的。(4)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模式需要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由于学生之间各方面存在着差异,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观点得到丰富,从而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5)体验性。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验性,通过直接的体验获取最为直接的学习经验。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根本的还是要让学生具备创新意识,然后才能进行创造性实践,实现学习的目标。

三、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

1.开放性练习促进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型的学习,分析和探究问题敢于从不同的角度着手,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对于一题多解的'题目,教师可以通过变形题目考查学生的思考应变和创新的能力。另外,这一类型的题目能够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而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丰富和拓展。数学知识其实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只要掌握其中的核心理论方法,写生可以选择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进行解答。

3.理论联系实际一个授业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堂中一定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假如只知道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不仅学生听起来会感觉很枯燥、很抽象,而且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只有在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探究性的学习项目,才能将当天的课堂知识巩固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合理规划教材内容教育改革是一项漫长的工程,不是一气呵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不断的发展中不断地自我完善。教育模式的改革需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通力合作,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地规划,并且为探究性教学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实践,促进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开展。

5.激励评价,延伸探究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教学,而在于唤醒和鼓舞。采用激励评价的方式对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并且取得优秀成果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探究性学习不仅要进行表面的探究,而且要向更深层次的探究延伸,从课堂走向课外,能够使学生体验到一些课堂中无法体验的快乐。为了实现探究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即既要注重学习的结果,也要看到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既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水平和能力;也要关注他们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四、总结。

实施探究性的学习模式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转变教学思想和方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还应该学会转变观念,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新知识和新规律,从而实现创造性的学习。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为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打基础。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与教师更加重视素质教育,旨在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标准的精神与要求,改进教学方法与策略,积极创新。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下,能够切身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奥妙,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索。

一、优化教学情景创设,强化课堂问题设计。

小学数学教师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创设教学情景,用这些教学情景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感官,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使得小学生更明确数学学习内容,也能够激发小学生探索问题积极性,这种学习方法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使用这种方法,应该首先创设一些故事情境,将小学数学知识添加进去,因为小学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小学数学的这些特点,适当编排数学内容,让数学知识变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1]。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圆的面积”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这个知识点变为形象生动的故事进行讲解,教师可以这样描述:一头羊在宽阔平整的草地上,羊的一头被牵住固定在木桩一端,羊以绳子为半径开展活动、吃草,绳子长为3米,这里的羊最多能够吃到多大范围的草?教师讲解过这个故事后让学生思考解答方法,题干故事本身具有一定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二、实施探究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探究乐趣。

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要关注这种方法的核心与关键:体验与感受,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数学学习能力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2]。一位荷兰教育家曾经说过:“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的”,并且现实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数学,数学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为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探究与知识教授时,应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中去,并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更是如此,学生在生活中应该仔细观察、并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挖掘发现数学的魅力,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基础乘除法”时,教师首先给出学生最基本的计算,让学生先初步体会下乘除法的规律,然后给出典型性案例让其解答,最后教师给出答案与分析,等待学生学习完这堂课内容之后,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竞赛,给予表现优异者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三、强化实践动手操作训练,实施探究学习。

科学研究与资料表明:人的大脑与思维的开发需要实践动手操作的参与,而体验式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动手操作的事情,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强化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认识、提高数学思维高度,因此教师在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时,首先应该注意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动手操作过程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的数学能力与素质[3]。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与注意力,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也能够了解掌握数学知识构成框架。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正方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动手剪切多个正方形图片,将图片分发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够深刻认识到正方形的属性,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对正方形的边长、周长以及面积等属性会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折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操作之后,对于正方形的性质与对称性等将会有一个更透彻的理解与掌握。这种形式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四、实施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课后总结能力。

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法下,小学数学课堂总结需要进行分小组讨论研究的方式,这样能够很好地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使得整堂数学课变得完整。在数学课堂的开展与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首要是做好思想工作,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让学生树立一种师生平等的思想,让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疑惑与问题,深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4]。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及习惯对其进行层级分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与讨论中,增强各个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借鉴,小组也可以将自己好的学习方法进行分享,针对学习中的不足大家一起探讨,教师还要指导小组成员之间与各小组之间应该公平友好竞争,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例如数学课程周期性课堂总结在小学数学中就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简单的几何教学中,涉及到了圆形、三角形以及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等的计算,教师应该及时地整理与总结知识点与规律,给学生提供学习的便利,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总结这些知识点与规律,提高其数学分析总结能力。体验式教学响应了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是一种比较重视实践的教学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与奥妙。教师在使用这种数学教学方法时,应该结合教学实际,灵活选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吴凤芳.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02:129.

[2]毛爱华.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6.

[4]叶茂兴.为数学学习插上“体验”的翅膀——小学数学课堂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学周刊,2014,36:81.

作者:吕莉单位:成都市沙湾路小学。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六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教育教学的改革已经如潮袭来。语文课程已经不仅仅是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教授。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已成为语文课堂的重要话题。在执教时,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修养,以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得以在欢乐中学习成长,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教师;兴趣;实践。

一、责任中提高教师修养。

在杂志读者俱乐部上,我曾读到过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二十年后的道歉》,讲述的是人大附中的一个数学老师——王金战。他是一个神奇的、优秀的教师,能将学困生培养成最优秀的学生。可是这样一位教师,在一次学生聚会上,却含泪给学生道歉。那是在,他的第一届学生邀请他参加聚会,当他一一叫出分别学生的名字时,学生们哭了,而他看到学生脸上那不符合年龄的沧桑时,他觉得好是心酸,眼泪就不禁流下了。原来想好的开场白也就被连连的道歉给替换了,他说:“今天来到你们面前,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20年前的我,血气方刚,争强好胜,一味注重成绩,而不关心你们的其他方面……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很多做法,其实对你们是一种伤害……”

看到这景,我感悟良多。教师,远远不只是个“教书匠”,他还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想要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仅会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中坚力量,是学生的指路明灯。语文教学走什么路,关键是看语文教师,看教师的语文素养。在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上,党委书记黄蓉生曾寄语学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得是一条河。”因此,为使作为教师的我们避免更多的遗憾,提高自身的修养就是十分迫切的事,我们要上进好学,不断提升,做志存高远的人民教师。

二、兴趣里奠定语文基础。

语文素养是分阶段的,在什么阶段就应当具备什么语文素养。“语文姓语,小语姓小”,在我们教学生涯中,应当始终铭记。小学生年龄一般为6~12岁,由于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及所受教育的程度,适合这一年龄段儿童阅读理解的文学多为儿童文学——童话、寓言、故事、科幻、卡通等。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形象地把握小学生的心理,融入学生当中,探索有益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文学之美在不知不觉中浸入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子,适当地引导学生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让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

“语文课程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在有合适教材的同时,我们亦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无论是思想还是感情上,都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尽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民主的、和谐的课堂。并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能够自主思考,发挥想象力,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强化语言训练,提高教学效率。

三、实践下提升学生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传授知识是智育的一个方面。我们不能离开智育的另一方面,就是生动地、直接地感知周围世界中的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并进行逻辑分析,获取新知识,进行思维练习,找因果关系。”这说明学习需要知识,但更需要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素养,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正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能力开辟了道路。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更加重视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学习,以期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并发展他们的独特的性格魅力。

那么,语文综合实践学习到底是什么?它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伽利略也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我们应本着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且又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态度,让学生学会观察自然和社会,感受生活,初步掌握多样的学习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所以实践是认识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体现在认识问题的结果上,而且在整个认识真理的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生自己切身体会所获得的知识远胜于一本书的呆板教条或者一个教师的苦口婆心,触动学生灵魂的一次感受总要比喋喋不休的空谈效果要好得多,影响也更加深远。因此,学生必须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提升自己的素养。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等,都需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强烈的责任心和坚定的信念中给学生一个轻松融洽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在小学阶段不仅收获他们应会的知识,还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并逐步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孟润朵.浅谈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教育,2012(11).

[2]仲崇菊.开展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36).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七

汉语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在生活中处处存在,所以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学是对一门语言的教学,而每一门语言都由听、说、读、写四个部分组成,并且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互不可缺,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同样重视这四个部分。其中,位于首位的听力教学是语文课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八

二、个案分析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易走神,课后的预习、复习工作又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日积月累,学习成绩也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挫折多了,失败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张莹在家里是独生女。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过重的压力在孩子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为了去除张莹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张莹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张莹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张莹同学……”渐渐的,张莹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有一次我把教学内容编成小品,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表演,我为了让张莹参加表演,对全班同学说:“给张莹一个机会好吗?”大家同意了。开始她不好意思地说:“我不行。”最后加上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她走上讲台。表现得还不错,同学给她鼓掌,我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以后,有机会就让她在同学面前表现,她变了好多,不在独处,课堂活动时主动参与,学习成绩有了进步。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张莹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详细地分析了张莹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张莹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张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张莹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上课专心听讲,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各种活动愿意参加,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五、结论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人,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多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面对张莹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张莹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九

通过对语言课程《新课标》的研读可以发现,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作文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能够根据日常需要和常见表达方式编写和发展书面语言技能。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语言匮乏,小学生笔下的作文要不就是流水账式的纯粹的记述,要不就是文不达意乱写一气,不能达到新课标对小学生作文教学应该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合适的方法,通过引导式的教学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积累写作素材。

无话可说或者词不达意是小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与小学生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少有很大的关系,更重要的原因是小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不够,常常导致看到有意思的场景,或者美妙的画面不会描述,或者描述的语言贫乏,提不起读者的任何兴趣。因此小学语文作为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可以从以下两点做起:第一,通过课外阅读来积累材料。课外阅读是毋庸置疑是学生学习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班级可以设置课外阅读角以及有组织的课外阅读小组,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家长带领孩子在放学后或者周末去图书馆或者科技馆纸类的学习场所,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第二,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积累。例如,在《美丽的秋天》一文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们自己对美丽的秋天的各种场景进行相关的描述,结果令我不甚满意,许多学生对硕果累累的金秋的描述不能令我感到一丝的收获之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将学生们领出教室,走近田野、公园,让他们先对秋天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然后我通过ppt的形式向他们展示了与秋天相关的如诗如画的图片,并在这些图片展示的过程中配以与此相关的优美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边欣赏边积累。最后带着刚积累的知识让他们重新对美丽的秋天进行描述,这时学生的作品虽然结构还不太成熟,但是在措辞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水滴石穿的道理也同样用于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写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知识。

二、培养写作技巧。

在阅读了大量的优秀文章后,不难发现华丽的语言和巧妙的写作技巧是缺一不可的,华丽的语言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写作技巧是构成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因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技巧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写作技巧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穿插教学法,例如在教学《一件难忘的事》一课时,不难发现这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学生写这类文章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流水账式的文章,看起来文章合情合理,但是却没有任何新意。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可以这样展开教学:抓住《一件难忘的事》必不可少的六要素。先让学生将这六要素逐个列出。接着教师将记叙方式,即倒叙、插叙、顺叙的写作技巧讲述给学生,最后要求学生选择任一记叙方式展开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将六要素穿插进去,同时在每一要素的写作时注意对此展开润色,使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在对时间的描述时注意把握时间的特殊性,在对地点的写作过程中注意所选场景的渲染,在对人物的刻画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其逻辑性等。通过这样穿插式的教学方式展开对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既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把握了文章的整体框架,又让学生掌握了每一部分写作的`技巧。

三、鼓励自由表达。

写作文的过程本质意义上就是学生通过文字的形式对某一件事情、某一个人、某一场景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试图通过教师自己的思想来控制学生自己想要表达的愿望。只有不被束缚的思想才能创造出优美的文章,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写作是一件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的有趣的事情,而不是一件枯燥的学习任务。当然,这里所说的自由写作并不代表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自由表达指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表达每个人不同的思想,比如对大海的描述,可以是无边无际,也可以是广袤无垠。但是在鼓励学生自由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用的生活常识、写作技巧进行规范化要求。比如写一篇记叙文,不能前半篇是顺叙,后文又成了倒叙。教师是学生自由写作过程中基本写作规范的把关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这个程度,既不要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禁锢学生的思想,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让学生的作文天马行空。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将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当有效的教学策略。当然,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丰富的语言知识积累以及掌握了巧妙的写作技巧的基础之上,融入实际生活中的元素的作品才称得上是有血有肉、实实在在可以打动读者的成功的作文。

【参考文献】。

[1]张春青.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5).

[2]李凤梅.浅析小学生作文写作指导之道——“吹画”作文活动课教学案例[j].作文成功之路:下,(1).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十

1.1教学准备的科学性不强。

小学教育的备课工作存在的不足主要是:部分小学教师对备课工作不够重视,备课只是为了应付学校要求,有的把过去的备案重复多次使用,有的甚至将参考书中的教案内容抄写一遍。有的学校对备课要求过于刻板,不符合小学教育实际,缺乏有效性和创新性。集体式备课没有真正达到集中教学智慧、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有的甚至将备课的教案分工准备、集中抄袭,没有真正发挥集体式备课的作用。

1.2课堂教学过程的针对性不强。

有的小学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完全按照事前准备的刻板教案实施教学,没有认真倾听和解答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听课遇到的难点问题,影响学生听课效果和积极性。有的在讲课中满堂提问,简单地认为这样就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和地位,导致学生被问得头脑混乱、无所适从。有的对课堂教学采取放任式方法,过于强调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未对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不清楚课堂教学要实现的目标,对于课堂教学各环节缺乏清晰的条理,对课堂教学活动无法科学合理地进行控制和引导。

1.3学校教学管理的规范性不强。

一些小学的班级规模设置上千差万别,有的小学的班级人数相对较少,存在教育资源浪费严重问题,有的学校特别个别重点校普遍存在大班现象,影响教学实际效果。有的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力度不够大,缺乏系统性规划和安排。有的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缺少专业化人才队伍,现有教师队伍缺少课程设计与评价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及能力,严重制约和影响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2.小学教育中教学质量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生源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的家长对于优质类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此外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学校在教学基础环境和条件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学生的家长觉得孩子的学习成绩相对优异时,就努力把孩子转到基础条件更好的小学就读,从而导致学校间生源分布情况不均衡。同时,由于受到教学类资源的有限性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优质校录取人数超过学校教学承载总量的问题时有发生,使各个层次和水平学生被安排在同一个班级中,从而不利于差异化教学的开展,不利于教学水平提升和教学质量管理。

2.2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部分家长把主要精力用在赚钱养家上,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缺失或不科学、不到位问题较为突出,影响小学教学质量提升。有的对孩子成长关心得不够,对孩子过于溺爱,无力对孩子进行必要教育和指导,更缺乏必要督促和帮助,导致孩子学习自觉性较差。有的文化水平较低,教育方法不科学,对于孩子没有耐心,动辄就打骂,更不会给予必要的激励,家庭教育效果不好。

2.3教师素质方面的原因。

部分老师工作态度不够端正,认为教师待遇和公务员相比差距很大,从而导致个人心理不平衡,敬业精神弱化,责任心不强,甚至有的存在师生关系庸俗化倾向。有些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专业理论素养和质量管理观念不强,影响小学教学质量提高。有的缺乏创新性意识,满足完成现有的教学任务,对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考虑不够、研究不多,导致教学质量、水平和层次长期得不到提升。

2.4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小学教育中教学质量监测与管理体系不健全,部分小学虽然建立了教学管理体制和框架,然而在教学质量的`激励方面还没有真正建立制定,只停留于约束、限制及管理的初始阶段。学校教科研活动有效性不够,小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结合得不紧,教学科研水平不高。部分小学教学的基本设施和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在实验室、图书室及实验类器材设备等方面无法满足教学实际需求,制约教学质量提升。

3.进一步加强小学教学质量控制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3.1进一步推进小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强化集体性备课工作,定期开展大集体式备课,组织科组中所有教师参加;不定期开展小集体式备课,组织年级组教师参加,通过备课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注重教案的个性化特色,要求教师备课时将规范性与特色性统一起来,防止教师备课教案千人一面的问题。重视课后辅导,强化课后作业管理,按要求对各年级学生的作业量进行统一,防止额外增加作业的问题。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教育主管部门每学期对各校进行教学质量调研式考试,促进各校、各科教学质量实现均衡性发展。

3.2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课堂教学活动。

小学课堂教育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源泉和保障。强化课堂教学指导,通过公开课和竞赛课等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检查与评价工作,对听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进行通报表扬,对听课发现的问题用集体通报谈共性、私下讲个性问题等方式,确保课堂教学任务和效果落实到位。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学校通过每周抽查方式,表扬课堂教学比较规范和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科目及班级,组织科任老师与班主任对习惯不好的班级进行会诊,推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良好的个人学习习惯。

3.3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以研究课题项目为有效抓手,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相关科目教研活动,自觉开发校本类课程,努力形成学校办学的个性特色,进一步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以科研促教学,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证。注重加强对小学教育学科业务骨干及专家人才的培养,做好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帮助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加强对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将脱产学习与在职学习相结合,鼓励教师增强个人学历层次、专业素养及教研能力,促进小学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

4.结语。

小学教育成效如何,教学质量管理是关键,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小学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小学教育中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和推广有效措施和办法,进一步推进小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课堂教学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为推动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和培养我国未来各类优秀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小学语文个案分析论文篇十一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本着破解小学语文教学“作文难”问题及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效性目的,笔者分别从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素材积累、写作手法使用和作文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效性提高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策略与建议。

一、“合理化”教学目标,避免与教学实际相脱离。

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是导致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由于目标设置过高,进而对学生作文写作提出过高、过严等不切实际的要求,也直接造成了“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写作水平提高有限”等教学实效性不高现象。除了上述可见“现象”外,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还有可能给学生造成“作文写作心理障碍”,使学生产生“惧怕”作文之感,这是非常不利于作文教学后续开展的。为此,建议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目标的设置进行优化、改进,避免其与教学实际相脱离,奠定作文教学高实效性的基础。首先,依据不同年级学生设置“阶梯式”的教学目标,随着年级增长逐渐提高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跳一跳、够得着”的作文写作体验和喜悦。其次,针对某一年级学生,依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知识基础等优化、改进作文教学目标,在掌握学生的不同层次、情况基础上,尝试开展“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作文学习压力,避免产生相应的“心理障碍”。

二、引导学生更多积累、使用“生活化”作文素材。

如前所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效性不高的一个体现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有限,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无好的写作素材可用,以及可以用作作文素材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比较好的“生活化”素材又由于没能有效积累而无法使用。为此,建议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教会学生积累、精选和运用作文素材,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学、所见、所闻和所感中寻找好的作文素材,逐渐使学生养成处处留心、时时积累作文素材的好习惯。第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使用“迁移法”积累、使用作文素材,将生活中看似与作文写作不相关的内容通过“迁移”运用到作文写作中,以此激发作文写作灵感、提高写作水平。第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精彩内容进行“拍照留念”,养成“留意生活”的好习惯,将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内容保存下来以备进行作文写作时使用。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学生使用“生活化”作文素材的作用就在于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是学生的真情实感,是学生的有感而发。

三、“个性化”所需,允许学生选择不同写作手法。

学生作文的过程,即是一次学生自然表达、坦诚交流的过程,更是一个展示自我、倾诉感受的过程。所以,每个学生作文的过程及最终的作文作品都与众不同,是学生“个性化”的真正表现。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作文的千篇一律,“同化”现象极为严重,结构同化、内容同化、写作手法同化,乃至作文情感同化,也让我们看不到教学的实效性。这一方面与我国学生所学内容统一化有关,也与集中化、班级式的教学体制有关,统一的模式让学生变成了统一的样子。为克服上述弊端,我们应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更多地鼓励创新,鼓励学生使用“生活化”的素材写作,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写作,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愿”,而不是老师所希望的“意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向学生介绍、教会学生使用不同的写作手法作文,让学生有多种写作手法可以选择,而不是只教学生一种写作手法;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写作手法,给予学生支持的态度。就二者对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而言,后者可能比前者更有效。

四、以多元评价为指导,促进评价方式“多样化”

保证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是保证作文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做到科学评价学生作文,才能使学生认可、喜欢、爱上作文教学和写作。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基本都是按照“教师拟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流程进行,一方面整个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对于作文评价,学生很少或者说无法参与其中,导致多数学生对教师对作文的评价只是“看看”,无法起到评价应有的激励、改进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激励、改进作用,有必要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更多采用多元化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入更多的评价主体,既有教师又有学生,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评价及自我评价,切实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多元化评价中多样化评价方式的使用,可以从更多角度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缺点,进而更加全面评价学生的进步状况,以及对学生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切实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爱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整合路径探析[j].吉林教育,(30).

[2]于少梅.刍议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j].课外语文,2017(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