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休闲旅游农业申请书汇总(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8:26:45 页码:7
最新休闲旅游农业申请书汇总(精选13篇)
2023-11-19 18:26:45    小编:ZTFB

学习能力是指能够不断吸取新知识和经验,并将其应用于任务执行中的能力。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呢?通过范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总结的写作风格和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灵活运用。

休闲旅游农业申请书汇总篇一

近几年,“乡村旅游”这一新兴旅游产品迅速成长,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乡村旅游风潮,成为旅游业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潮流涌动,顺势而为。这几年,**的乡村旅游也呈快速发展势头。汤池、香泉、中庙、半汤等重点旅游乡镇创建步伐加快,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涌现了30多个“农家乐”经营点。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市旅游业一个极具活力的增长点。起步殊为不易,发展任务更重。**乡村旅游才刚刚破题,其总体规模、质量水平、综合效益、社会贡献等还不高。

下一步,如何加快发展步伐、强化发展活力、提升发展水平,从哪些方面入手积极寻求突破,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深入思考。要认得上:乡村旅游大有可为认识决定行动。乡村旅游在国内还是一个新兴的旅游产品,人们对其认识普遍不足,不少人只把它看作传统旅游产品的一个补充,视为旅游产业中的一个配角。因而,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抓乡村旅游开发劲头不大,这就必然导致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效不够显著。所以,很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对乡村旅游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第一,发展乡村旅游是顺应旅游业发展新趋势的需要。所谓乡村旅游,就是以广褒的农村为平台,以农村特有的生产方式、自然环境、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为依托,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体验、求知、回归自然等多样化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通俗地说,就是“赏农村景、采农村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乡村旅游。在城市化、工业化加速的时代,那些久居都市的城里人,面对人口密集、产业聚集、空间狭小、喧嚣纷乱的生活环境,经常感到身心俱疲。为了放松身心,他们纷纷以旅游的方式,从拥挤的城市抽身而出,来到乡村,回归自然。于是,乡村旅游热应运而生。当前,全球城市化、工业化程度日益加深,进程不可逆转,这就决定了乡村旅游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长期趋势,并具有全球化的特点。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相适应,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起步很早,已有百年历史,并走上了规范化发展轨道。相对来说,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实施较晚,乡村旅游起步也迟,但发展势头却很猛,数年之间已经渐起风潮。国家有关部门顺应这一趋势,及时采取了一些推进措施,如1998年国家旅游局开展了以“华夏城乡游”为主题的旅游年活动,拉开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序幕;xx年又确定以“中国乡村游”为主题的旅游年;近日,国家旅游局决定xx年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倡导“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这些举措,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旅游发展。

第二,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定位的要求。推动旅游业持续深入发展,需要有精准的目标定位。对此,我们有一个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十一五”前期,我市的旅游发展定位是建成“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决定》,明确提出把我市建成安徽一流、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基地”。这一定位,核心在“休闲”,突出的是体验性。我市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的变化,反映了市委、市政府对**旅游资源优劣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对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的准确把握。发展休闲度假型旅游,不仅能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而且可以有效克服我市旅游资源知名度不高、独占性不强、布局较为零散的劣势。我市濒江抱湖、山水相间的田园风光,地处江淮之间、兼具南北风貌的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湖上渔家、现代农业并存的生产方式,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的自然人文景观,尤其是“一湖三泉”,非常适合开发休闲度假项目,十分有利于建设休闲度假基地。为实现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几年来,我们一手抓“龙头”,搞好重点项目建设;一手抓“龙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全市各地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加大旅游项目开发力度,迅速建成了金孔雀度假中心、香泉湖国际度假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推进了中庙姥山岛、如山湖国家小球训练基地等一批大型项目;同时,积极开展重点旅游镇创建和农家乐旅游,开创了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发展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年初视察安徽时强调,要“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

对此,我们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深刻加以领会。乡村旅游融农业生产和休闲游乐于一体,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注重地方特色农业品种的挖掘,既发展了第一产业,又推动了第三产业,还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互动。旅游的人流,带来了物流、信息流,使城乡产业发展互为依存,有机融合,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走向文明富裕。可以说,乡村旅游的直接受益者是当地的农村居民,它是提升地方经济的一个新兴产业,更是富裕农民的一个希望产业。第四,发展乡村旅游是持续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经济,对旅游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此次金融危机给国内旅游业的冲击,因产品类型、目标市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长途商务旅游等高端市场受影响最大,对短途观光旅游等低端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受此影响,乡村旅游必将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我们欣喜地看到,为应对金融和经济危机,国家近期出台了一系列以扩大内需为导向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必将大大改善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此外,国家旅游局还将实施“国民休闲计划”,这又会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的发展空间。自xx年开始,全国各地开始执行带薪休假制度,城市工薪阶层拥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休闲度假将成为很多城里人的“必修课”,这就为乡村旅游创造了更多的客源。同时,乡村旅游项目投资小、门槛低,随着一批有见识、有头脑、有资金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将有更多的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并迅速掀起新一轮开发热潮。

总之,要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旅游潮不会只是一次大潮,乡村旅游热也不仅仅是一时之热,而是体现了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乡村旅游不是一个小产品,也不是一个低端产品,而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系列;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而且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要抓得准:突出两个重点推进两个创建思路决定出路。对乡村旅游,我们不仅要认得上,更要抓得准。就我市来说,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紧紧抓住“两个重点”,不断深化“两个创建”活动,以此为突破口,推动乡村旅游乃至**大旅游业全面发展。按照这一思路,xx年以来,我们对汤池、香泉、半汤、中庙四个重点旅游镇,进行了为期一年多时间的集中整治建设。截止xx年10月份,四个镇共投入整治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改造镇内和通往景区道路30公里,对4790米长的街道两侧建筑立面进行了改造,新增绿化面积3.96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614盏,新铺人行道近6万平方米,实施强弱电下地8120米,整治河渠1030米,改造旅游公厕14座,新建广场2.53万平方米,建成旅馆30余家、餐饮店70多家、旅游购物点14家、旅客接待中心1座。通过大规模的整治建设,目前四个重点镇的镇容镇貌大为改观、服务设施明显完善、旅游氛围更加浓厚,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与此同时,各地积极鼓励和扶持农家乐旅游项目发展,近两年全市投资1亿元,使得初具规模的农家乐经营点达30多家,其中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3家,带动5000多农民就业,实现旅游收入、接待游客量均占全市旅游业的10%以上。我市农家乐还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如以无为海平山庄为代表的娱乐型农家乐,以含山喜相逢农庄为代表的美食型农家乐,以庐江桦柏山庄为代表的度假型农家乐、以居巢区精华山庄为代表的生态型农家乐等。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重点旅游乡镇的总体规划建设水平还较低,整治建设的标准也不高,旅游服务设施仍不健全,景区功能配套很不完善;农家乐项目也存在规模偏小、档次偏低、内涵不足、特色不显等突出问题。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旨,以功能多样化、投资多元化、发展产业化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进一步突出两个重点、开展两个创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在旅游乡镇创建上,各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每次确定1-2个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开发较好、旅游发展潜力较大的乡镇为创建对象,通过2-3年努力,在全市形成10个左右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配套设施完备、旅游氛围浓厚、省内知名的旅游乡镇。在农家乐创建上,各县区要选择几个自然生态良好、距离大中城市较近、有一定农家乐基础的区域,作为农家乐创建载体,通过2-3年发展,使每个县区都能形成1-2个特色较为明显、功能较为齐全的农家乐示范区。

在开展“两个创建”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要正确处理坚持市场导向和强化自身特色的关系。以市场为导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产品的不二法则。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包括“两个创建”工作,都要遵循这一基本法则。但是,具体到一个镇、一个农家乐项目,要防止把“市场导向”简单化、教条化。特色,是乡村旅游最大的号召力。旅游乡镇、农家乐的特色,来源于其独特的历史底蕴、民俗风情、地理环境、资源条件、乡村韵味,甚至来自于原住民独特的秉性、经营者独特的个性。我们在“两个创建”中讲市场导向,一定要把以强化自身特色为前提,在市场上众多的旅游产品类型中,找到最能凸显自身特色的那一种,切不可盲目跟风,什么热上什么,掉进“同质化”的陷阱。必须谨记,搞乡村旅游,不要最热,只要最适合。二要正确处理缩小城乡差距和体现城乡差别的关系。开展“两个创建”,发展乡村旅游,根本目的是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居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同时也要看到,城乡之间在自然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差别,是乡村旅游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土壤。离开这些差别,也就没有乡村旅游。而随着乡村旅游热的兴起,大量城市人来到乡村,他们优裕的财富、强势的文化,都会对农村人产生强烈的冲击,使之由羡慕、向往而模仿、靠拢,甚至全面效仿,结果搞出一些“不城不乡、不土不洋”的东西,反而失去对城市旅游者的吸引力。因此,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必须注意体现城乡差别。当然,我们强调体现的城乡差别,决不是保护落后、容忍愚昧,更不是要人为地保留城乡差距,而是要在特定的区域内、具体的项目上,在乡村旅游特别是农家乐的日常经营中,注意把那些具有本地特色、体现城乡差别的东西,有意识地保持好、开发好、利用好,着力打造对都市消费者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三要正确处理保持原始风貌和推动与时俱进的关系。乡村性、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所在。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就是为了充分领略乡村秀美的田园风光、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安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满足回归自然、求知、怀旧的需求。因此,必须十分重视保持乡村的原始风貌。但“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农村一些传统习惯不仅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也与发展乡村旅游不相适应,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该变则变。

比如,环境要变得卫生整洁,饮食要变得营养健康,言行要变得文明礼貌,服务要变得精细周到、厕所要变得清洁环保等。要以“文明、健康”作为主线,来引导农村的“变”,让农村更好更美,更有吸引力。开展“两个创建”,还要始终把握五个原则:

第一,坚持科学发展。掌握工作的规律性,认清发展的科学性,是扎实开展创建的首要问题。我们既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也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为我所用,少走弯路,避免失误。创建工作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规划编制上。规划要体现人本、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切忌一哄而上、无序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地方特色、挖掘地方文化,打造一镇一品。

第二,坚持典型引导。抓典型,是开展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创建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发挥各种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如,对汤池镇、香泉镇、中庙街道利用旅游项目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完善,汤池镇、香泉镇实行卫生保洁市场化运作等好的做法,其他旅游乡镇在开展创建时应认真学习借鉴;对海平山庄、桦柏山庄、精华山庄、喜相逢农庄等代表性农家乐的经营模式,也要积极加以总结、提升和推介,以此促进全市星级农家乐创建和农家乐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典型引导、规模发展,使乡村旅游点向乡村旅游区拓展,从乡村旅游产品向乡村旅游产业提升。

第三,坚持以农为本。旅游乡镇和农家乐创建,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必须坚持“农”字当头、以农为本。旅游乡镇创建不是搞城市化建设,不是把农村建成城市,绝不要去雕琢城市模样。农家乐创建也不是搞星级饭店改造,不是把农庄建成宾馆,绝不要去追求豪华气派。开展旅游乡镇和农家乐创建,在更多的时候、在很大的程度上,要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家园打理好,呈现给游客山水画、田园诗、民俗歌、生活曲、梦幻境,让游客通过参与农事操作、体验农耕文化、认识农村习俗、品尝农家美食等,感受自然造化的神奇和独特的农村生活情趣。一定要避免乡村旅游的城市化倾向。

第四,坚持多元投入。旅游乡镇创建标准高,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要在立足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多条脚走路,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实现投入主体多元化。农家乐创建要以农民投入为主体,政府加强规划引导,通过适当的政策鼓励,充分激发农民开展创建的内在动力,调动他们的创建热情,让农民真正成为农家乐创建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要支持农民创办和经营股份制乡村旅游企业,引导农民筹集资金,对山场、农田、果园、房舍、庭院等进行必要的改造,建成旅游项目和相关设施。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投入“两个创建”,努力形成“财政资金为引导,农民投资投劳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创建模式。

第五,坚持创建标准。“两个创建”工作,要参照执行省旅游局制定的《安徽省创建优秀旅游乡镇评定标准》、国家旅游局制定的《农家乐旅游等级划分与评定》,并全面落实市旅游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制定的细化标准。要以创建为载体,以标准为抓手,不断推行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服务和标准化管理,把现代旅游业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理念,向农家乐旅游拓展,努力提升农家乐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经营服务、食品卫生、旅游文化、接待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强农家乐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服务技能和管理水平。要落得实:强化领导明确责任落实决定成败。要以高效的领导体制、严密的责任机制、过硬的工作措施,确保“两个创建”工作顺利推进,不断加快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步伐。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两个创建”工作,成立由县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组;各创建乡镇要成立专门工作组,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协作、社会支持的创建合力。各地和相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拿出实实在在的办法,确保创建任务完成。要牢固树立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的意识,妥善处理创建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市委、市政府拟将旅游乡镇创建工作纳入对县区的年度目标综合考评,各县区也要加强对乡镇旅游创建工作的考核。

二要明确工作责任。市创建工作指导组要加强对各县区创建工作的指导,具体开展申报审批、日常调度、监督检查、组织验收、表彰奖励等工作。市旅游局要切实承担起指导组的日常工作,发挥组织牵头作用。县区创建工作领导组作为创建工作主体,要统筹本地旅游乡镇或农家乐创建活动,做好规划审批、制定方案、组织协调、筹措资金等各项具体工作。乡镇创建工作组要切实承担起创建的实施工作,大力发动群众,搞好组织实施,加强日常管理。

三要加大扶持力度。为推动创建工作,市旅游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制定了《**市旅游乡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农家乐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奖励资金、工商注册、技能培训、规费征收等方面,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相关部门一定要把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把扶持措施执行到位。旅游部门要加强行业指导,积极对上争取旅游发展资金;财政部门要负责筹措奖励资金,加大政策性资金的支持力度;交通部门要把创建农家乐的乡村道路列入“村村通”工程,千方百计改善创建旅游乡镇的交通条件;建设部门要加强对旅游乡镇和农家乐创建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支持创建所在地的市政设施建设;水务、林业、环保、市容等部门要在水利设施建设、绿化美化、镇容镇貌整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其他各相关部门都要结合自身职能,尽可能多地为创建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

四要强化监督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都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看进度,查问题,促整改。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一抓到底,不解决问题决不放过。市委、市政府将此项工作列为日常督查内容,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定期开展督查。市创建指导组办公室要联合有关部门,对创建工作实行明查暗访。县区党委、政府也要建立正常的督查机制。总之,要通过开展督查,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好工作落实。

五要抓好后续发展。创建是手段,目的在发展。相对于创建工作而言,后续发展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要结合创建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餐饮、购物、旅馆、休闲娱乐项目向各自功能区集聚,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清晰、管理规范的总体布局。对完成创建的农家乐,要不断强化个性特色、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做大做优。要投入必要资金,精心组织活动,开展有统有分、灵活有效的宣传促销。要制定培训计划,分级、分批、分类实施人才培训活动,着力培养一批合格的乡村旅游管理者、经营者、从业者。要创新思路,通过联合外包、合资合作等方式,努力开拓乡村旅游市场。

休闲旅游农业申请书汇总篇二

农旅融合是农业农村发展大势所趋,也是城市消费需求的热点所在,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好途径。通过发展旅游,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从而很好的解决三农问题。本文展示农业与旅游混搭所呈现的多层次创意模式,通过“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创新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业态,实现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提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一:花卉+婚庆产业产业依托:花卉种植产业。规模要求:100亩至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创意内容:花卉产业在旅游开发上一般要与婚庆产业进行结合,打造花卉婚庆产业园区,以各种芳香、观赏和经济花卉种植为底色,形成七彩浪漫童话花海,种植本身可以形成大地景观成为靓丽的风景线。主要赢利点:花卉种植、销售、鲜切花;花卉深加工、延伸品、婚礼蜜月洞房;花卉养生、保健、美容等模式二:苗木+休闲娱乐产业依托:苗木种植产业。规模要求:500亩至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客群市场:花卉苗木和桑椹苗木休闲度假产业。创意内容:农业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苗木产业由于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在当下的广大乡村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升级选择。苗木花卉产业本就具备旅游观赏和开发价值。针对苗木产业,情景苗圃基地,木概念极为有效,即通过绿化样板间的形态展示苗木搭配的效果,将苗木产业,休闲游憩、游乐运动整合为一体。主要赢利点:苗木种植、销售;运动、游乐、亲子等。模式三:林业+游乐项目产业依托:林业种植产业规模要求:200亩至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本项目主要是针对经济林业资源。项目定位:树上穿越,创意游憩森林公园。客群市场:森林游乐游憩客群市场。创意内容:针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创建“树顶木屋、树中穿越、林下游憩”的三维空间开发理念,即依托树冠可以开发树顶温泉spa、树顶度假木屋、树顶休闲书吧、树顶瑜伽健身台、树顶观光餐厅等项目,将观光与休闲度假项目进行整合发展;树中依托树干通过空中吊桥、藤索、栈道和各种拓展运动结合,打造适合儿童、团队的拓展训练项目;树下利用陆地空间打造度假式营地、森林氧吧、塑料瓶建设的房屋、林下采摘项目等。主要赢利点:游乐运动、度假、养生、林下经济等。模式四:牧场+牧场生活体验产业依托:畜牧家禽养殖产业。规模要求:养殖产业需具备一定的规模,或者是依托草原、荒地、山林的养殖产业,或者养殖场周边有可利用的空地资源。客群市场:特色畜牲产品,美食和体验游乐。创意内容:这里所指的农场是具一定规模的养殖基地。养殖产业本身就是农业产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于类似资源依托的项目,可以依托空地资源的话,建立一个勇士狩猎公园,该狩猎不等同于传统狩猎,而是让游客赤手空拳抓农场特意放养的各种特色动物、去捡散养的鸡鸭鹅下的蛋、去挖山地野菜等,而且游客获得的动物蛋蔬菜,一方面可以就地交由餐厅进行定制化烹饪,就地享受美食,动物可领回家当宠物,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定制化包装成具备自己创意的特色旅游纪念品。主要赢利点:养殖、延伸加工、特色美食、体验狩猎等。模式五:果业+创意、体验设计产业依托:水果种植产业。规模要求:一般是在知名的水果产地,水果自身的采摘,农业旅游基本已经形成市场知名度。项目定位:创意瓜果王国dd让瓜果旅游更上一层楼。客群市场:水果采摘近郊休闲游憩市场。创意内容:瓜果是目前乡村主导产业之一,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域都拥有自己地方引以为傲的瓜果品种。一方面做好瓜果采摘观光等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丰富瓜果种植品种,提升瓜果种植技术,引入现代科技大鹏实现一年四季,不同地带的瓜果采摘游乐;另外一方面将瓜果进行创意化设计,形成以瓜果果实、果树、花朵及其吉祥寓意为原型的各种创意性景观、休闲空间、动漫体验项目。所谓创意、瓜果王国,其实就是将一个地方最突出的瓜果进行极致化的创意、打造,让游客实现全感官的游憩体验,进而成为地方特色瓜果的展示窗口,推动瓜果产业的进一步优化发展。主要赢利点:瓜果种植、休闲采摘、创意、游乐、特色、度假等。模式六:大田+创意景观种植产业依托:大田种植。规模要求:一般是依托大面积的农业种植区域,专门开辟出一块区域通过创意化种植构筑。客群市场:农业观光体验。创意内容:大田种植一般是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景观底色针对于这种资源,一般的解决方式就是通过创意化设计打造大地种植景观,即可以将区域内最具特色的吉祥寓意或者最具地域特色的形态通过不同色彩的作物种植进形展示,建设至高观景平台让游客观赏。主要赢利点:观景等。模式七:民俗技艺+情景化体验设计产业依托:传统民俗技艺,劳作方式。规模要求:作为单独的项目10到50亩皆可以。客群市场:民俗文化、传统技艺文化体验。创意内容:整理出每个地域最具特色的传统劳作作坊,在一个区域进行场景化的再现,包括作坊内部摆设,工具、工艺流程,都要进行场景化、情景化的再现,游客既可以观看传统的劳作方式,又可以亲身参与传统的劳作方式,又可以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劳作方式,比如酒坊、油坊、磨坊、染坊等。主要赢利点:参与体验、手工纪念品销售等。模式八:渔业+多元化渔乐体验产业依托:水产养殖产业。规模要求:一般依托特色的水产养殖基地。客群市场:休闲鱼乐市场。创意内容:百渔乐园虾兵蟹将王国,是指要丰富水产养殖品种的多元化,特别是用作旅游开发部分,其次要丰富体验游乐方式多元化,在传统的垂钓的基础上,引入摸鱼、掏螃蟹、钓青蛙、抓大虾、粘知了等各种娱乐方式,将鱼的各种玩法(钓鱼、抓鱼、网鱼、摸鱼、打鱼)做到极致,同时引入相关联其他乡土游乐方式,整个构筑一个乡土田园游乐游憩方式综合体。在做好各种游乐方式的的同时,将各种水产养殖产品进行创意化设计的发展思路,将鱼、虾、蟹、蛙、贝等进行象形设计,设计成为各种小屋、休闲座椅、景观设施、生活用具,真正的让你进入水产养殖的王国。主要赢利点:水产养殖、渔乐体验、特色餐饮、特色度假等。模式九:新农村建设+街道庭院生态,廊道设计+五谷杂粮创意化设计产业依托:美丽乡村建设。规模要求:在100户以下的居民聚集区,同时具备一定地域文化特色的相对传统村落。项目定位:真正的美丽乡村dd乡愁体验地。客群市场:民俗近效休闲体验客群。创意内容: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要深挖掘地域的农业产业特色,地域文化特色、传统技艺特色和人民生活习俗特色,在村庄道路景观的美化设计上以地域的特色果树、蔬菜和花卉作为景观绿化植被,并形成生态景观,廊道供居民日常话家常;在居民庭院绿化美化的同时要结合庭院经济进行打造,形成葡萄小院,丝瓜小院,盆景小院、农耕小院等特色化的主题院落;在村庄景观打造上要将五谷杂粮的果实作为重要的景观设计来源,各种棒子、大蒜、辣椒、柿子、大枣等农作物串成的辫子是重要的景观设计元素;在文化生活设计上要挖掘整理地域的传统戏曲、舞蹈、民俗技艺等进行传统文化发展。主要赢利点:特色餐饮、民俗体验、民宿接待等。模式十:田园养生+度假模式产业依托:田园风光秀美和具有疗养保健价值农业发展区域。规模要求:根据规模大小进行相应的特色设计,也可以打造精品度假庄园,还可以打造田园疗养度假小镇亦可以打造田园养生国际漫城。客群市场:田园度假客群市场。创意内容:依托各种特色化农业种植产业的地区,如葡萄、中草药、蓝莓等具备养生价值的农业资源,挖掘其养生保健疗养作用,挖掘地域内的美食、文化、特色运动娱乐等方式,打造以特色度假生活为主的综合体项目。主要赢利点:养老养生、民俗体验、度假。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农旅综合体案例设计规模:2500亩规划理念:以现有自然沟域为单元,充分发掘各个沟域内的自然景观、地貌特点和产业资源基础,植入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核心理念,对项目区山、水、林、田、路、村和产业发展进行整体科学规划,统一打造,集成生产示范、农产品供给、高新技术展示、休闲旅游观光、民俗欣赏、文化创意、科普教育、生态涵养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沟域产业经济带,体现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同时在整个园区的建设运营过程中秉承循环农业发展思路,串联种养加游产业链条。形象定位:梨花仙谷、山水画廊目标定位:打造现代农业为基础,三产融合发展为特色的兰州市最美农旅综合体。项目借万亩梨园之势,结合地形地貌特点,以“梨园仙谷”作为项目的主题,融入梨园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对现状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迎合区域市场绿色农产品及休闲体验需求,打造十里山水画廊和农业风情大道,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带动兰州及西北地区现代农业及美丽乡村发展。建成兰州市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农村三产融合示范区及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方案布局:通过借山、引水、留田,创造生态本底,通过造林、整村、布点,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民宿聚落建设及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一核、一带、四心、九园”。“一核”:以项目区最东侧谷口开敞位置为核心,发展接待服务等功能,园区重点优先开发。“一带”:依托盐什公路和规划水系,串联带动整个园区的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打造十里山水画廊和风情大道。“四心”:在规划区山谷内部,结合现状开敞空间,规划园区四个次中心。分别依托农业嘉年华、家庭农艺馆、梨花仙谷、葡萄酒堡四个项目展开。“九园”:依据现状场地条件、区域资源情况及未来市场需求,规划项目区分为九大园区进行打造,主题明确又便于运营操作。九大园区分别为:现代牧场、都市菜园、百果香园、未来农场、葡萄庄园、农旅文园、国际农庄、农商驿站、亲子农园。

休闲旅游农业申请书汇总篇三

乡村游主要是指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卖点。我国现代乡村旅游发展较晚,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的兴起,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一方面,随着休假制度的调整,人们的休息时间大大增加,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休闲消费;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使人们逐渐将旅游和休闲纳入到生活方式之中。

1.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旅游对于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将大大推动农村村容的改变,推动卫生条件的改善,推动环境治理和村庄整体建设的发展。旅游追求原生态、个性化、特色化、唯一性等促成了旅游村庄的独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可以说,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村乃至全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农村科学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容整治”目标。

2.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找到了致富门路。发展乡村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各地靠近城市和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农村,都不同程度地搞起了乡村游。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农民空闲的房屋,剩余的劳动力,自产蔬菜水果等,都派上了用场,不少农民靠办“农家乐”盖起了小洋楼,购买了小汽车。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乡村游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农村富余劳动力,无论男女老少,都比较容易找到适合自己干的事情。凡是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村民很少有到外地打工的,在外学习的学生和复员军人也都愿意回到家乡工作,并且还吸收了附近村寨和外地劳动力,使富余劳动力就业不用离开乡土。

3.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由种植为主转向种养殖业全面发展,由于蔬菜、水果、鸡、鱼、肉等农副产品有了销路,农民瞄准市场,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使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就地消费,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市场价格,促进了农民增收。

由务农为主转向农商并举,农民自力更生,靠自己力量得到发展,进而减少国家对农村的扶持资金。同时,当地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

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为吸引游客观光游览和放心消费,促使农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种植无公害蔬菜,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园。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农民自愿退耕还草,治荒治污,出现了田园风光与山水风光浑然一体的景象。

乡村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领域,显示出“生命初始”的无限生机。由于客源市场与供给市场的双向需求,无论哪种区位类型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在国内市场上,表现出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的极大依托性。旅游经济的附加改变了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起到了兴一处旅游,富一方百姓的目的。但就目前来看,乡村游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1.缺管理,少人才。

乡村游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农业部门、旅游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还不够协调,经营管理不够规范。休闲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力管理、导游管理都需要专业人员,而这些对以往专注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生产者和来自其他领域的业主来说,实在是勉为其难。由于经营者缺乏必要的培训,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准备不足,往往凭借经验对项目的建设及经营管理作出决定,明显跟不上市场需求。园区内部的引导、休息、安全、卫生、消防、娱乐、餐饮等服务设施的开发与管理也不完善,从业人员与休闲农业的服务应达到的专业化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管理比较粗放、涣散、服务水平较低。

2.农味不足,少组织。

据调查发现,乡村旅游基本上只是提供家庭接待服务,而乡情民俗的意味并不浓。这些农家旅店均分布在旅游景区周围,为周末来郊野景区游玩的旅游者提供食宿服务。为适应城里人的习惯,农家布置得像城里的小旅店,正餐除传统的农家饭外,也为游客提供包桌及大菜烹调服务。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内容开展的并不多,甚至没有。白天游客在景区里游玩,农家乐本应该体现在夜生活中,然而这里的夜生活多是看电视,有的家庭还买回vcd机乃至组合音响和激光灯,开辟简陋的迪厅供游客享用。唯一有点农村野外风味的是晚间的篝火晚会。

3.缺少总体规划,少特色。

不少地方对休闲农业认识不到位,政府缺乏对当地乡村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引导,扶持力度不大,大多数投资者缺乏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致使同一区域内休闲农业项目开发的模式雷同,除了有特殊风景或人文风景的,其余都是大同小异。园区大多数缺乏整体规划,规模比较小,主要以个人、民间资本投资为主,整体建设水平较低,布局不够合理,设施配套不齐,服务缺乏创新,主要以观光型、娱乐型、度假型三种为主,知识型、务农型、购物型、疗养型很少。设施简陋、内容单调,只是钓鱼、住宿、打牌,卡拉ok等项目,“上午挥钓竿,下午玩麻将”,市场定位不明确,简单效仿,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缺乏吸引力。

1.发展乡村游,生态环境是基础。

生态环境本来就是乡村旅游得以兴旺的基础。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只有贴近自然的才是永久属于人类的。生态旅游正是这一传统哲学思想在旅游业发展方向上的体现。工业革命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使城市失去了人类不可缺少的自然环境。乡村游,正是人们意识到环境的恶化将使人们失去栖息地以后,成为城市人追求的新方向。我国乡村游必须走生态旅游的道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持久而兴旺地发展下去。

2.发展乡村游,传统文化是内涵。

乡村旅游开展所依托的资源,不是先人遗留下来的、死气沉沉的、被称作凝固乐章的静景观,不是靠恢复、模仿而再现的历史场景,不是失去原有自然环境的高度,浓缩在有限空间中的民俗风情,而是世代伴随人类繁衍、进化、充满生机与兴旺景象的能将游人融入其中的环境、氛围和活动。信息革命在使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并进入一体化的同时,也造成世界城市趋于文化一体化的恶果,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多旅游度假地和风景名胜区扼杀了传统的文化。乡村游,正是在人们意识到文化一体化将是人类最大悲剧之后,成为城市人青睐的新的方向。外来人的崇拜、重视与追求使乡下人在被歧视、嘲笑下所形成的自惭形秽的心态得到彻底的改变,这种心态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的基础。

3.发展乡村游,政府主导是保障。

关于市场经济,大多数人的观点是运行机制最好是大市场、小政府。政府负责提供公共服务,其余一切生产发展等诸多问题都交由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去调节。这个道理从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在实践中真正操作起来,就有因果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造成的阻碍。政府的作用就是进行各种生产要素、市场要素的配置。乡村游虽然是一场源于民间的市场行为,但政府完全可以充当一个公正的引导者角色,调动一切手段,启动市场配置、整合资源机制,以保证一个新兴产业的持续增长。这与政府大包大揽一切不是一个概念。乡村游不论是从产业政策导向,政策的倾斜,还是为产业升级做预热准备,都可以摸到一条明晰的发展策略。

4.发展乡村游,突出特色是关键。

乡村游之所以有生命力,就在于有自己的特色,就在于农村的土乡土色,在于农村有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憨厚朴实的民风等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事业,既不能搞低俗的封建迷信,用神神鬼鬼吸引游客,更不能自毁长城,将自身的古朴换成不伦不类的洋装。乡村游应该有自知之明,在充分发挥自身特色的优势上下工夫,除了严格的各种卫生设施和保护人身安全以外,其他的建筑物应尽量减少,甚至只建设临时简易建筑物,不影响整体大环境。所以,乡村游关键要注重自身特色,用特色招揽游客,用特色留住游客,用特色服务游客。

休闲旅游农业申请书汇总篇四

摘要:广西贵港市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产业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对贵港市农业发展问题及其发展对策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贵港市农业发展进程中凸显的制约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完善对策,旨在提高贵港市农业产业的科学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产创收工作的有序开展,进而促进本地经济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贵港市;农业发展;问题;对策。

贵港市的农业发展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地处广西的东南位置,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生产资源丰富。虽然历经多年的农业推进和发展,但是其现代化建设水平还相对滞后,在其发展建设的进程中还有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农业经济的科学发展,为使当地农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并行的可行举措,以提升本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1贵港市农业发展现状的问题分析。

贵港市具有丰富的农业产业资源,具有良好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利资源丰富,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蔗糖、稻米、蔬菜、水果等为传统农业产品,随着贵港市农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逐渐将桑蚕、食用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引入到发展扶持体系中,通过引导生产企业进行质量认证等形式,产品质量明显得到提高,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逐渐增强,为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工作,本市提出一系列针对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制约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

1.1农业发展产业结构较低,未能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

贵港市的农业产品增值率较低,传统农业产业的比重较大,而现代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模式却没有得到重视和普及,产业结构没有将自身丰富的农业生产优势发挥出来,化肥农药使用率明显增加,在生产成本中占比较大,不利于农业生态体系的构建。虽然在农业产业的体系中有很多优势的农业品类,但是其发展水平相较于农业先进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养殖业被农户选择成为自主发展生产的增收方式,集约发展程度较高,但是在具体的生产经营操作中,还存在布局不规范、生产环节对于环境污染较大的问题,制约优质农产品的生产。

1.2农业生产技术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

贵港市农业生产技术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生产水平,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的工作制度不完善,服务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其服务内容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生产发展要求。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没有在农业生产进程中得到推广,农民不能理解现代农业的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理念、缺少进行农业生产现代技术应用的动力,农民缺少学习新技术、新理念的渠道,造成化肥、农药等众多的农业生产资源被过量使用,不仅造成农业产品品质的下降,更对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养殖业造成的人畜粪便以及作物秸秆等有机肥料生产资源被大量丢弃闲置,还有人类生活垃圾等都成为环境污染物,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限制了农业的现代科学发展水平。

1.3进行农业生产人员结构老龄化严重。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东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本区域内进行农业生产人员老龄化趋势明显,很多的田地因为缺乏生产劳动力而被闲置,年龄结构偏大的生产劳动力对于现代技术和生产理念的接受程度较低,生产效率也较为低下,很多农户进行农业生产仅能保证自身的生活物质需求,没有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积累,难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也难以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进步。

1.4农业生产资源没有被有效开发,农产品附加值较低。

农业产品生产需要结合自身的生产优势,才能更为有效的实现其产品价值。贵港市内很多山区地区特别适合现代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能够实现较大的市场经济价值,但因为种植技术等原因限制,很多农户为解决温饱问题,却将这些地区拓展为粮食作物的生产,农户即使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因为交通不便等原因会有很多的生产阻力,但是却只能进行粮食作物的种植,农民在满足自身的基本粮食保证之后,再实现粮食作物向市场经济行为的转化,不利于农业产业的科学发展。另外,本区域内进行农产品加工的生产企业规模较小,很多中小型企业都重视眼前经济利益的实现,缺乏发展的战略眼光,忽视农产品品牌建设,欠缺农产品深加工的理念,导致整体行业内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较低,难以实现更大的产业经济发展。

2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成为贵港市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经济增长的逐渐增快,贵港市内进行农业生产的民众生活压力逐渐增大,而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又不能实现更大的经济收益,人们为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高效益,违背了农业生产建设活动的自身规律,加大了现代化学物质的使用,对农业生产产品的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影响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以及民众已经感觉到环境污染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破坏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成为贵港市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应该重视对于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生产设备的应用,实现农业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以及集约化生产经营模式,追求农业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模式,实现现代农业生态体系的构建,将自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统一起来,实现对自然环境科学合理的改造,保证人们在满足农业生产以及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得到优质生态环境的享受,加快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建设进程成为相关部门开展农业发展工作亟需解决的课题。

贵港市具有现代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耕地、林地、水利等自然条件优越,在进行相关体系建设工作时,需要将这些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将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建设与自然生态建设并行,构建迎合时代需求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发展体系。

3.1利用浔郁平原农业生产的综合优势,发展生态优质稻米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社会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高,绿色稻米、有机稻米成为稻米市场的消费热点,贵港市内的浔郁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气候条件良好,虽然在目前的稻米生产中,连年实现增产增收,但是农户应该具有时代的发展眼光,重视稻米品质的提升,积极发展生态优质稻米的生产,种粮大户要积极发挥自身的经济以及实力优势,加大对于现代稻米种植技术的应用,在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的基本目标基础之上,开展绿色稻米、有机稻米生产模式,利用产品品质的提升,扩大稻米产品的市场盈利空间,进而提升粮食作物的综合生产能力以及现代化生产水平,促进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3.2拓展区域农业产品进城新模式。

贵港市内的城镇人口众多,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大量的优质农产品,具有较大的农产品市场需求,相关部门要敏锐把握民众的民生需要,发展包括优质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以及畜禽养殖在内的优质农产品生产项目,大力推广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生产经营的操作模式,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的同时,促进区域农业集约化,减少农业生产资源的浪费。同时,现代化农产品生产项目的开展,能够保障民众生产生活需求,实现优质农产品走向城镇百姓的餐桌,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3积极推广农业生产经营,实现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产品的综合效益。

贵港市的农业产品有很多农业原料型品类,如蔗糖、木薯、桑蚕、中药材等,进行农业发展需要对这些农业原料加以利用,扶持农业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开展相关的生产项目,发挥龙头企业的经济带动作用,以产品加工以及深加工来实现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并能够充分调动农民进行农作物生产的积极性。根据不同的.农作物产品制定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促进对相关作物的产品深加工生产项目建设,实现对作物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农业作物的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产品的综合效益。

3.4打造现代生态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现代城镇人口的生活工作压力重大,民众期望在节假日时间走进自然,放松身心,农业发展要积极把握市场经济契机,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开展现代生态休闲农业生产项目。现代生态休闲农业将自然资源、农业资源以及地域人文资源综合利用,利用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理念,促进当地农民实现传统农产品生产之外的增产增收,同时促进现代农业的科学发展,发展集农业生态景观、休闲度假娱乐、人文宗教以及农业生产体验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将为农户带来巨大的增收空间,促进区域内农业产品的转型升级。

4贵港市开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4.1加大城乡农业统筹开发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

加快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未来阶段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在进行农村城镇化发展建设的同时需要与农业技术的现代化协同共进,探索和挖掘区域内的农业特色,顺应现代农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模式和规律,组织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生产示范园区,通过科技示范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发展和推广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技术,改革农业技术宣传和推广模式,实现现代农技推广的社会职能。另外,相关工作部门还要积极开展农村的水源以及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工作,提高农村民众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以促进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

4.2加大对品牌建设的重视力度,提高农业产品的经济附加值。

首先确定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农业产品特色,创立生态型农业发展品牌,实现生态农业以及特色农业向产业经济的转化,加大对社会公众进行生态消费的观念宣传,引导社会公众接受和认可集约型农业、生态型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进。同时要加大对于农业产品生产企业的品牌建设宣传,以重点企业及龙头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为辅,加大对自主农产品生产经营品牌建设,通过提高产品品质以及扩大品牌的市场影响力等多种措施,使农产品品牌产生社会公信力以及消费力,促进农业产品经济附加值的提高,进而实现农产品生产农户以及企业的增产增收。

4.3实行现代生态农业阶梯化、差别化发展战略。

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发展体系的构建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特点,相关部门在开展工作时,需要考虑实际生产发展情况,实施阶梯化以及差别化的发展战略。阶梯化生产模式是基于对生态农作物的生产而言,其一要加大对农作物生产的土壤改良,增加有机种植肥料的应用,利用现代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和产品品质污染,其二需要推广生态化农业生产、循环农业生产、间套农业生产等现代生产模式,提高生产资源利用率,其三推广优质农作物生产技术,带动有机肥料等行业的发展。差别化发展战略是基于生态农业体系构建而言,生态农业生产发展体系的构建需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农作物特色优势,开展不同农业经济作物的生产和经营,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作为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进而实现产品品质的提升,有利于农业产品经济价值的实现,通过产品品质的提升扩大市场空间以及产品收益,促进农户在进行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时,能够实现现代农业生产,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实现经济收入的增长,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5结论。

贵港市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优势,在其发展和建设的进程中凸显出的产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丞待解决,相关工作部门要改革和创新工作理念,加大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引导民众树立现代的生态农业生产和消费理念,通过加大城乡农业统筹开发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加大对品牌建设的重视力度,提高农业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实行现代生态农业阶梯化、差别化发展战略等可行措施来促进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发展体系的构建,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同时利用农业产品品质的提升来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促进农业生产实现增产增收,促进区域内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2]刘健,李春辉.谈农业技术推广如何走出困境[j].农业与技术,2017,37(2):246.

休闲旅游农业申请书汇总篇五

以旅游经济为特色的假日经济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但受关联产业的影响,旅游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如何以旅游经济为龙头,带动整个休闲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发挥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特殊的经济发展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特点,提出发展以旅游经济为特色的假日经济进而发展休闲产业的战略措施.

作者:原梅生郭梅军作者单位:原梅生(山西财经大学教务处,山西,太原,030012)。

郭梅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000)。

刊名:生产力研究pkucssci英文刊名:productivityresearch年,卷(期):2002“”(5)分类号:f592.1关键词:旅游经济休闲产业产业结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休闲旅游农业申请书汇总篇六

休闲是人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状态,即人们以保持平和宁静的态度来感受生命的快乐和幸福。农业休闲旅游是以农业文明、农村文化、农家环境等资源规划成为特色地域景观而开展的区域性旅游活动,是指旅游者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

由于农业休闲旅游活动以农庄和农家小院为中心展开的,农庄和农家小院周围的农田、果园、山坡、道路、树林、湖泊、小河、岩石、山峰、沼泽地给农业休闲旅游活动提供场地的同时,也给旅游者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

(一)旅游者方面。

1、假期集中。

中国的假日制度的改革打开了国内旅游这个大市场,尤其是在黄金周期间,不论远近几乎家家出行。然而农业休闲旅游又主要是以农庄和农家小院为接待地,不仅规模小,而且相关设施简陋,这就更是增加黄金周期间的安全隐患。

2、旅游者准备不足。

由于游客素质参差不齐,对旅游活动准备不足,盲目出游,盲目冒险也会造成旅游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旅游目的地方面。

1、农户、农庄准备不足。

由于强烈的致富愿望,许多农户在什么是农业休闲旅游都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就开办了家庭农业休闲旅游。知识储备、人才储备和资金储备等都不到位,不言而喻会给旅游者带来多大的安全隐患。

旅游是个综合性的很强的行业,它涉及到很多社会部门和行业,旅游活动中包含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因此农业休闲旅游区域开发的开发前期投入巨大,但回收周期却较长。但单家独户的农民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这就造成农业休闲旅游区域投入严重不足,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地方政府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

地方政府对开发农业休闲旅游的区域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人员、经费和设备不足,技术手段落后,以至监管工作不能及时和到位,还有的地区监管机构太多而导致集体不作为等。

(四)相应的保险体系未跟上。

中国旅游保险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存在保险险种少、保险对象细分不够、保险责任确定不合理、保险合同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宣传促销滞后等诸多问题。

二、农业休闲旅游安全的表现形式。

(一)出行安全问题。

由于农业休闲旅游是以农庄和农家小院为中心开展活动,出行的道路多为乡村道路,道路狭窄、弯道多、坡度大,这给旅游带来很大道路安全问题。

(二)不洁餐饮问题。

一些农家接待点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没有基本的消毒设施,没有抽水马桶,污水排泄通道不畅,生食熟食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三)虫、蛇等野生动物咬伤。

由于农业休闲旅游的环境是远离城市、远离旅游者熟悉的生活环境的农村,那些地方会有许多有毒或无毒的虫、蛇等野生动物出现,这就必然存在被咬伤的安全隐患。

(四)传染性疾病的感染。

由于农业休闲旅游的环境在广大农村,乡村排污体系及卫生防疫体系薄弱,这就增大传染性疾病感染几率。

(五)摔伤、溺水、火灾等突发事件带来的安全问题。

(一)建立健全农业休闲旅游的政策法律法规。

健全的政策法律法规,是确保农业休闲旅游活动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的首要条件。首先,当地政府要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营造有利于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的外部条件。其次,应当将农业休闲旅游纳入当地整体旅游规划和管理的范畴并加强指导。把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纳入到科学化、规范化的框架下,这样才能保证农业休闲旅游活动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二)完善和健全城乡基础设施。

由于农业休闲旅游涉及到乡村基础设施,故当地政府必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使交通、卫生等能满足旅游需求。

(三)通过强制培训,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旅游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果从业人员没有掌握足够的基本安全知识,或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不按有关规定行事,就会大大增加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旅游企业和旅游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

四、构建我国农业休闲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一)建立农业休闲旅游安全的急救系统。

由当地政府、公安系统、医院、旅游管理部门联合组成急救系统,随时对所属辖区的旅游地区进行监管。

(二)建立农业休闲旅游安全的保险体系。

1、当地农户要认识购买相应保险的意义;。

2、由保险公司为农业休闲旅游量身定做保险保障产品。

3、设立企业、农庄、农户旅游保险基金。

(三)逐步建立农业休闲旅游管理智能技术系统。

旅游管理智能技术系统,是一种集成多种智能技术、3技术的系统。该系统通过采集大量相关数据,给出预报让旅游者和经营者都做好准备。

农业休闲旅游区作为休闲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处于如今的竞争时代中,没有安全意识的农业休闲旅游是无法立足的。提高从业人员人员的素质,建立并完善农业休闲旅游区安全管理体系将成为农业休闲旅游区经营者和当地政府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顾慧敏.旅游危机管理研究[m].南开大学出版社。

[2]郑向敏.旅游安全概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

[3]王健民.聚焦旅游安全[m].中国旅游出版社。

[4]朱红新.旅游安全及其管理体制研[d].南京农业大学,,(11).

[5]郑本法.新农村建设与旅游业发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7,(4).

休闲旅游农业申请书汇总篇七

提要:随着我国大众旅游的普及和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的农业休闲旅游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目前因农业休闲旅游涉及从业人员广,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地方政府安全监管不到位;旅游休闲区没有安全设施或安全设施建设不足;旅游安全保险体系不完善;旅游者自身安全意识缺乏等因素导致休闲旅游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尽快构建一个农业休闲旅游的安全体系刻不容缓。

休闲旅游农业申请书汇总篇八

为表彰奖励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带动全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与旅游城市建设的加快推进,特制定本评选办法。

3

5

个)。

采取查阅资料和实地察看相结合,按百分制计算得分。

核心景区面积最大的业主单位得。

10。

分,其余业主单位按其核心景区面积与全区最大核心景区面积的比例递减得分。

25。

分;以上设施设备缺。

1

项扣。

1

分。

游乐项目每个得。

3

分,最高不超过。

15。

分(有设施设备、游客并开展游乐活动才计算)。

1.

接待游客量(。

10。

分)。年接待游客量全区最高的业主单位得。

10。

分;其余业主单位按其接待游客量与全区最高接待游客量的比例递减得分(年接待游客量以旅游主管部门认定为准)。

2.

门票收入(。

5

分)。全年旅游门票收入全区最高的业主单位得。

5

分;其余业主单位按其旅游门票收入与全区最高门票收入的比例递减得分(旅游门票收入以旅游主管部门认定为准)。

3.

旅游综合收入(。

5

分)。旅游综合收入全区最高的业主单位得。

5

分;其余业主单位按其旅游综合收入与全区最高旅游收入的比例递减得分(旅游综合收入以旅游主管部门认定为准)。

4.

业主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群众投诉事件,经主管部门查证属实的,每次扣。

0.5。

分。

获得。

3a。

级旅游景区的,得。

4

分;获得。

4a。

5

分。(不重复计分)。

年农业总收入最高的业主单位得。

25。

分;其余业主单位按其农业总收入与全区农业总收入最高的业主单位的比例递减得分(年农业总收入以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为准)。

1.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守法经营,有偷税等情况发生的;

2.

发生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事件,受到区级及以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处罚的;

3.

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的。

2015。

1

25。

日前报区农委产业科(联系人:孙贤菊;联系电话:

18996063887。

)。

(二)由区农业特色产业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小组牵头,组织区农委、财政局、环保局、统计局、旅游局、安监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和单位根据评分办法进行评审,提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初步名单。

(三)初步名单通过区农业门户网站、党政网公示无异议后,报送区委、区政府审定。

被评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由区委、区政府通报表彰,并奖励每个示范点业主单位农业发展资金,用于壮大休闲农业产业规模、完善相关设施等,资金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支农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两年内有效。

休闲旅游农业申请书汇总篇九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旅游业作为接轨上海的一大重要工作有较大的进展。经过各级、各部门上下努力,我县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休闲方式日益丰富,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旅游框架体系已初具雏形。

以来,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拥有××、××*、××等等游线,社会上由群众自发推出城郊结合部的土菜馆、农家菜与汾湖船菜等等深受大众欢迎的特色菜肴。总体上看,近年来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迅速,政府、群众积极性高涨,民间工商资本参与涌跃,在全县层面上呈现了良好的态势。

但是,分析我县目前乡村旅游业的现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滞后。

我县的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大多呈现诞生后完善,往往是经营到有一定规模与市场之后,才来规划、规范。因此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风貌变更频烦,总体品味不高、市场生存能力弱,规划滞后是我县乡村旅游的一个突出问题。就全县来说,缺少一个全县面上的总体发展规划。就具体乡镇来说,缺一个个性的具体开发建设规划。个体农民没有能力先规划再建设,工商资本有能力没有意识,往往是拍脑袋作决策,自己最为得意的作品恰好是经营败笔。因此,目前全县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虽然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但是总体品味不高,市场生存能力弱。

(2)配套设施不全。

旅游的六要素在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往往存在严重短缺现象,存在重餐饮,轻配套。由于要素支撑不足,配套不齐,因此难以承接外地及一定规模的旅游群体。现实中的乡村游往往是朋友几个、家庭几户结伴而行居多,而且大多以本地客源为主。我县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比较分散,往往东边一点西边一点,不成规模,范围小不说,游乐设施也少,无法提高游客的兴趣。

(3)季节性特别明显。

由于农业产业特征,建立在农业产业基础上的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大多存在较强的季节性,因此游客冷热不匀,给管理与经营带来许多矛盾,很少的旅游点能像古镇西塘一样不受季节、天气冷暖的因素干扰与制约,每年的浙北桃花岛的黄桃采摘期,游客达到五、六万多人次,人满为患,道路上停满车,但一过采摘期之后,游客锐减,季节性矛盾十分突出。

(4)缺乏××文化特色。

全县的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各自经营特色不明,虽然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类型不同,但经营方法、主打产品,包括环境营造等等基本雷同。没有有效的结合我县水乡、田园风光的特色,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与周边地区相比,无特征优势,因此对大城市居民难以形成特殊的吸引力。

(5)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一些乡村旅游点在开发中存在较大盲目性,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的空气品质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日益下降。表现在:经营者环境意识淡薄,生活污水、垃圾等废弃物缺乏合理的处理,造成环境污染;资源保护意识弱,目光短浅,只注意眼前和局部利益,没有真正把旅游资源的`保护当成旅游发展的生命线等。游客观光休闲过程中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人们到观光休闲农园休闲度假,远离工作和城市的喧嚣,彻底放松,往往会放松纪律约束,经常会出现不爱护游玩设施,践踏草地、庄稼,采摘野花等不文明行为,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推进发展的建议。

(1)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要性的认识。

切实把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作为解决“三农”、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在此领导重视是关键。我县具有接壤上海大都市的区位优势,上海数千万人口都是我县发展旅游的潜在客户。为此,镇、村一级政府领导对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的态度上必须高度统一,努力挖掘本地乡村资源,依托全社会力量,强化对广大农民进行教育与培训,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县的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

(2)做好科学可行的规划,推动有序发展。

在全县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进程中,规划先导作用巨大,必须倾听专家的建议意见,开发建设出切合市场的产品,从而确保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按规划要求,滚动推进,还能极大的提高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效益,提高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产品格调与品味,能较好解决错位发展,更好形成我县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确保产品的生命力与吸引力。

(3)努力推进形成全县联动和多行业支撑的发展格局。

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最困难的是启动阶段的投入问题,为此精心选择目标,汇聚全社会有限的资源,集中一点,重点突破,可释放出无限的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潜力,目前,各部门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有着明确的目标与资源,妥善利用、谋划好方案,可让局部先行,在全县范围内起到以点带面的功效,如环保局的生态村创建、交通局的康庄工程、水利局的生态河道整治工程、乡镇的村庄整治工程、农经的商效农业与科普线上的科普示范基地、旅游局的路牌指示系统、农办的农家乐工程、农业旅游特色示范村工程等等,如果这些集中到某点上,那么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格局就能形成。

(4)瞄准上海大都市白领阶层的休闲游,定位我县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我县地处长江冲积平原,一马平川,景观单一,生态恶劣。但是我县有广袤的田野,有丰富的农作物,有充满野趣的水乡。因此我县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的特色切入点要放在水乡、田园的特色,做好特色营造。由于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的客源市场主要是大都市白领阶层,因此建设的策略应该是以水来吸引周边大城市的游客,以田园风光吸引本地客源。由于旅游的要求与吸引力是差异性,因此我们熟视无睹的小水沟正是大城市居民眼中的梦里水乡,因此在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建设过程中切忌单评个人好恶,随意设置与取舍,要多做市场调研、多听专家意见、多注重保留自身特色。可以从农家风光、农耕文化、农家小吃(鱼文化)、农居生活、农时劳动等方面着手,结合当地的资源,推出我县特色的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来吸引来自大都市的白领阶层。

(5)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加强引导支持。

乡村旅游是一个新生产物,由于村级经济相对薄弱,工商资本进入乡村旅游的收益不明,持观望态度为数不少,因此在乡村旅游起步阶段要形成相配套的投入政策,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县镇二级政府投入乡村旅游的发展基金,在投入上,特别是启动阶段,确保与体现政府的投入主导作用。

为进一步鼓励会社会关注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特别是当地农民的参与,县政府应建立考核、奖励的政策,从机制与体制上为导向;另一方面,县级相关部门要形成全社会主流舆论导向,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切实为镇、村级政府和工商业主提供技术要素支撑。

(6)注重文化,提高品味。

(7)加强管理、培训、宣传,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县里应建立统一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进行统一的谋划和管理,牵头设立必要的准入门槛和标识等,对参加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要根据××的县情,统一制定出台符合××实际情况并能促进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健康发展的“地方标准”。组织人员对外宣传,对我县的旅游产品进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宣传,产品要有特色,要讲究“绿色”,要突出个性,要体现××的农耕文化内涵。

休闲旅游农业申请书汇总篇十

发展乡村旅游是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绿色产业,也是今后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必须通过“旅游+”模式,完善产业链条,拓展发展空间,推进多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开发旅游产品,挖掘乡村内涵。在保持乡村古风古味、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出特色蔬菜、花卉苗木、乡村农舍、园林农庄等为主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出以宁静、松散的乡村生活为背景,融入民俗生活、服饰文化等元素叠加的休闲型旅游产品;开发出以蓝天、白云、清风、溪流等独特体验为主的度假型乡村旅游产品,采取景区带动、“公司+农户”、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等方式,培育景区辐射型、通道景观型、城郊休闲型、农业观光型、养生保健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形态,积极发展农家乐、乡村客栈,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接待服务水平。着力开发乡村文化体验、现代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特色餐饮等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建设集餐饮、休憩、旅游商品展览销售、旅游厕所、停车场、游步道、观景台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小景观,配套沿线基础设施,着力打造乡村旅游风情线,使游客远离喧嚣、回归宁静、体悟乡愁感受大自然的原始美和生态美,获得心灵的愉悦。

寻根农耕文明,发展研学旅游。研学旅游又被称为“修学旅行”,从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参观国家公园、访问历史古迹,到职业选择、自然体验、职业体验等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农村集传统民俗文化、本土古建筑、农业生产、原生态生活方式等为一体,是开发研学旅游最理想的场所。开辟农耕文明寻根旅,是发展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结合传统的农业观光和农事体验,让游客看农耕遗址,参观榨油坊磨房酿酒坊原始工艺,干农家活、品农家饭,体验原始农耕生态文明。开发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设立乡村记忆博物馆、民俗体验馆、传统美食一条街、农耕文明体验区等旅游新业态,使游客在细微之处,体验乡亲乡味、回归农耕社会,陶冶和净化心灵,促进旅游研学发展。

建立户外基地,发展康体运动。农村自然风光优美、空气质量好,是开展户外康体运动的理想场所。开发乡村旅游,可配套开发乡村徒步线路、自行车骑行道、设立汽车营地,组织专业团队加强对户外运动旅游产品开发的统筹指导,加强与国内外户外运动专业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发滑冰、滑雪、登山健身、户外露营、徒步穿越等旅游产品。积极打造森林生态徒步游,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挖掘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冰川雪山资源,逐步开发、引导游客开展森林徒步康体旅游,健全户外运动产业体系。

研发特色商品,促进群众增收。研发特色旅游商品,是拉动旅游消费市场、解决农村就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商品开发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依托龙头企业成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扶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农特产品、民间工艺品、文物复制品等系列旅游文化商品。农村民间文化独特、地方特色浓郁,开发旅游商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应当加快对农村文化旅游商品的包装开发,将地方历史文化融入到民间艺术之中,加强旅游形象包装和整体推介,逐步实现专业生产、定点销售、企业运作,促进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的深度融合,引导旅游商品进入旅游服务的各个环节,满足游客多样化购物和体验需求,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休闲旅游农业申请书汇总篇十一

为学习借鉴台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加速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以及休闲农业发展,市农业局组织有关县市区农业局长、水产主管部门负责人、市直农业相关部门领导及休闲农业企业代表一行18人,于20**年12月1日—8日,赴台湾就以休闲农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在为期8天的考察期间,我们实地考察了苗栗区农业改良场、台一生态农场、西螺农产品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大安生态休闲农场、高雄梓官区渔会、阿里山茶场、彰化县田尾乡公路花园等。此次考察受到了台湾相关人士的周到安排和接待,感受到了台湾浓郁的风土人情和两岸一家亲的热情。考察采取实地查看、听台方企业介绍和团员提问的方式进行,大家边看、边谈、边议,对台湾社会的有序、环境的优美、城乡的繁荣、农业的发展,都颇为赞叹。

(一)总体概况。

台湾人多地少,农民收入较高。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00万,现有耕地面积1290万亩,农户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占台湾总人口的19%,专业农户年纯收入约100万台币(合22万元人民币),人均纯收入19.5万台币(合4.2万元人民币)。目前台湾农业总产值为4000亿元新台币,相当于870亿元人民币,占台湾生产总值的3.3%。

台湾农业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成功转型为精致化、科技化、企业化、休闲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据了解,目前台湾地区共有休闲农场1100多家,平均每一乡镇市区就有3.3家。台湾的中小企业占企业总量的98%,而休闲农业企业是中小企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休闲农业已成为台湾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台湾城乡发展同步,功能互补,区域互动,城乡共荣,一体化水平较高,城乡差距较小。

(二)主要特点。

农业休闲化,是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台湾的休闲农业种类繁多,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以休闲农场为主的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主要利用乡村的森林、溪流、草原等乡土自然风光,附设小土屋、露营区、烤肉区、戏水区、餐饮、体能锻炼区及各种游戏设施等为游客提供综合性休闲场所和服务。考察团到访的台一生态休闲农场是全台湾规模较大的休闲农场,该场提出的以“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科学”四点导向,诠释台湾农业朝向精致农业发展的过程,打造“全方位农业”经营理念,把台湾农业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二是以市民农园为主的精致农业休闲区。在台湾绝大多数旅游景点小巧精致,每户农民的田园、家园都是一个休闲观光园。农民提供土地,让市民参与耕作的园地。主要是将位于都市或近郊的农地集中规划为若干小区,分别出租给城市居民,用于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三是以农业公园为主的庄园农业休闲区。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公园。如彰化县田尾乡绵延数十公里公路花园,目前是全台湾最大的花卉树木盆栽集散区,也是台湾观光局向游客推荐的重点休闲农业观光景点。田尾乡总人口近3万人、7000余户,几乎家家种花、户户种树,公路花园景色美不胜收。四是以设施农业、观光公园为主的体验农业休闲区。一般位于城市近郊,主要有果园、菜园、花园、茶园等,提供采摘、赏花、采茶等享受田园乐趣。五是风景名胜为主的旅游农业休闲区。即利用名山胜景,经规划设计,开发而成的旅游胜地,如介绍民风民俗、农业知识等具有乡土味的`观光特色。台湾阿里山全球驰名,就是利用高山千年桧木树种群、高山茶园为景,经科学规划设计建成高山铁路,吸引游客乘游览车或小火车沿途观光,听导游讲解相关知识。

(一)政策扶持力度大。台湾休闲农业由“农委会”主管,“观光局”、“经建会”协同管理,并形成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发展及经营行为。台湾农委会专门颁布了休闲农业的管理办法,并配套相应的政策,鼓励农民依托各自优势,开办各种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并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经“农委会”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并由“农委会”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支持休闲农场的不断发展。

(二)协会组织运作规范化。台湾农协是农民自愿组织、自愿参加的一个农民自治团体。自创立以来,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已成为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功能最为完善和齐全、运行十分规范的农民组织,承担丰富的农村农业业务,其主要职能有三项:一是公益性的农业推广事业。包括协助政府执行农业政策,推广优质品种、生产资料和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等。二是经营性经济实体。即办理农产品运销及批发市场业务,办理农业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经营、政府委托的业务经营,设立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兴办会员和农民个人力所不及的设施设备和生产项目等。三是农村金融服务,即兴办农业金融业务,涉及农业存贷款、农业和农民保险等。根据台湾农会法,各级农会既是独立的法人,可以独立地开展各项工作业务,又与上级及其他农会之间相互配合,为协会会员提供产品推介、宣传、信息发布等各项服务。

(三)产业化水平高。台湾的休闲农业朝向产业化链条式方向发展,通过打造区域性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将农业从第一产业延伸至二、三产业,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并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如高雄梓官区渔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渔业、永续渔业”为经营理念,以“创新品牌管理”为经营策略,从水产养殖到竞拍专卖,再到产品深度加工、品牌打造、市场行销等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其乌鱼籽观光工厂获全台第一家通过cas认证,蚵仔寮港观光渔市不仅是鲜鱼产品重要营销平台,休闲食品包装设计还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奖。

(四)农业科技应用水平高。目前,台湾在农业品种的改良、食品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研发与应用机制,把科技与生产、科技与加工、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如大安生态休闲农场研发的高架草莓栽培技术,世界领先,利用高架栽培技术种植草莓产量比平地栽培产量增产1倍以上;再如梓官区渔会,运用高科技细胞活化原理研发海鲜品速冻技术,产品可保持鲜活品味3年时间。

(五)经营管理方式先进。台湾休闲农业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建设企业网站,实行网上购销,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的查询和消费,增加了消费人群。十分重视企业间的分工合作和同地区的统筹协作,相当一部分休闲农业已经实现了企业化,或是不同服务领域的合作分工,实现了观光、住宿、餐饮、娱乐、体验的综合。同时,注重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相结合,除了实物产品外,还有奇观、氛围、风景和主题体验等“情境消费”的产品,有效地拓展了产业链。

(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台湾休闲农业在规划分布上充分融合当地自然、文史资源及特有的农村生产、景观,结合旅游、餐饮等行业的综合经营,因地制宜,突出休闲主题和文化建设,整合区域农业资源,使得各个地区别具特色,合理规划农业资源,实施差异化战略,不仅善用资源,充分体现田园民情,注重与教育、体验及乡村文化活动相结合,同时讲究设计主题的鲜明性,避免出现重复雷同。

此次考察,不仅亲眼目睹了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成就,而且也看到了休闲农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理念、经营模式、创新科技等方面都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十堰休闲农业正处在初始阶段,高起点规划、高端位对接是加快休闲农业尽快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要在宣传引导、科学规划、政策扶持、机制创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积极引导,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增强人们发展休闲农业、精致农业的信心,鼓励有条件、有资源的农业企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精致农业。二是统筹规划,突出各地的休闲主题,把农业的特色化、产业化、休闲化有机结合起来。依照各地各农业企业的自身资源和特色对全市的休闲农业进行科学统筹和规划,将休闲农业纳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范畴,统一规划,在安排项目建设和资金上给予支持;三是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我市的休闲农业尚属起步阶段,应当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强化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积极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租赁、入股等形式流转给休闲农业企业,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项目、乡镇村改造项目、生态农业发展项目等要向休闲农业发展区域倾斜。把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纳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列入农业产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

(二)把握发展基本原则。发展休闲农业应遵循以下6条基本原则:一是要有利于本地区农业发展。有利于本地区农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农业与农村第二、第三产业融合,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协调推进,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二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引入台湾以及世界休闲农业的最新理念,坚持产业为平台,旅游为动力,人文为内核,规划与设计休闲农业产业,应用多种学科指导休闲农业发展;三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避免对当地自然景观、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四是要善用当地资源条件。农村各类资源是构成休闲农业的基本条件,在开发中应因地制宜地利用;五是要重视休闲农业的特色与创新,避免雷同。六是要把休闲农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化推进相结合,营造田园城市。

(三)布局合理科学化。休闲农业产业的布局应注重与客源市场的联系,要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交通区位、经济水平与消费特点,还应考虑与其周围的其他休闲项目及名胜古迹等风景区的关系。我市农耕文化悠久,山水资源丰富,因此,各地应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发展有本地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避免区域间的雷同,力求与周围其他休闲项目相互协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同时,同一区域内的休闲农业也要各自找准定位,突出主题,避免千篇一律。

(四)加快产业化发展。我市休闲农业刚刚起步,要吸收和借鉴台湾“同地区联合,不同领域分工合作”的经验,积极拓展产业化链条。要加大休闲农产品开发力度,形成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向休闲农业功能拓展,利用资源优势,把企业办成休闲农业示范点。力求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形成产业链条,最终促成我市休闲农业产业链的共同发展。

(五)积极发展农业协会。成立xx市休闲农业发展协会,拓展农业协会职能,细化供产销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强化农业协会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对接,把协会真正办成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使农业协会在农业各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完善管理服务体系。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游结合的观光、游览、度假、体验的形式,旅游者是以体验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和农民生活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消费,而不是一般地到农村去观光或简单地“学农”,一方面不应该游离于农民家庭之外,把城里的宾馆、标房简单“克隆”到农村;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休闲度假,必须对环境、接待、服务提出相应的要求,诸如环境整洁、居住干净、餐饮卫生、安全方便、基本设施保障等,以及接待人员自身的健康、礼仪和素质。休闲农业要在服务上下大功夫,着力制定休闲农业管理标准化体系,提高休闲农业层次,这也是一个地区休闲农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休闲旅游农业申请书汇总篇十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回归自然、体验农村生活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业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减轻压力、放松心情的选择。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就业,而且调整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改善了生态环境。作为农业大市,休闲旅游农业将成为我市“休闲之都”城市品牌定位的名片,也为我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新业态。

(一)制约因素突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中突出的政策性制约因素有:一是土地问题。休闲旅游农业必要的辅助设施建设以及规模的扩大都受到了土地要素的制约,导致了许多投资者占用水域、农田发展休闲旅游农业,造成只建不报或报临时性建筑建永久性建筑等问题。二是证照规费和前置条件问题。休闲旅游农业突出的优势是其价格的低廉吸引游客。规范经营必须办理各种相关证照,而证照办理的规费和前置条件让投资者望而却步,导致目前经营证照不全或无照经营。

(二)休闲功能不足。一是休闲内容不丰富。目前我市大多数的休闲旅游农业只是借助农业园区、基地或农业自然景观等,以池塘、果树、木屋为建设内容,以餐饮、采摘为主,普遍规模较小、设施简陋,休闲内容不够丰富,知名度不高。许多休闲旅游农业点提供给游客的仅仅是吃一餐农家饭,而能让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很少甚至没有,缺少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二是与农业产业结合不够。没有把开发农产品或旅游产品与游客游览、品尝、购物、休闲度假等活动有机结合,无法实现农业由“农产品—商品—礼品—体验品”的不断转变和升华、增值。三是景点分散且知名度不高。农业休闲旅游整体上是一种小而散的自由发展状态,农业旅游资源广泛,分布在全市各村镇,但各地都是各自为战,缺少合作,由于缺乏整合、提档、包装,致使旅游资源等级不够、知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较少,这也成为发展瓶颈。

为此,建议:(一)注重特色,农旅结合。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必须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项目建设要突出农味,在农字上做文章,力求贴近农家生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特别在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一体化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拓展,达到游客求变、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心理。要以创新的理念,求新的思维来指导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以“新”取胜、以“特”取胜,防止千篇一律。从农业资源、生产条件、季节特点、经济状况出发,结合“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发展,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模式,合理布点,注重与当地开展的生态镇、生态村、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推进城乡一体化相结合,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的休闲农业园区、农家乐村和农家乐经营户,展示我市休闲旅游农业的特色优势。

(二)加强管理,规范发展。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服务是核心,安全是保证,必须规范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游客身体健康、生。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命安全。优化环境,联动协作。休闲旅游农业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联动协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政策,加大扶持。休闲旅游农业涉及到方方面面,它的发展迫切需要有力的政策扶持和拉动。就目前而言,重点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多元化的投融资政策。建立市、区、镇三级政府投入休闲旅游农业的基金,发挥政府在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社会环境、服务环境,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开发休闲旅游农业,建立起“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二是宽松的税收与信贷政策。建议对开发休闲旅游农业的农户,三年内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建立休闲旅游农业信贷扶持基金,筛选确定一批市级、区级重点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加大信贷扶持力度。三是宽松的用地政策。凡涉及休闲旅游农业开发中少量的非农用地,要优先予以妥善解决,满足休闲旅游农业发展需要。四是明确的考核奖励政策。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列入市有关职能部门和区、镇经济发展目标任务考核体系,建议研究制定农户围绕休闲旅游农业规划调整种植或养殖结构的扶持政策。对成效明显、成绩突出的地区,对全市示范作用大的项目和诚信经营、规范服务、增收明显的典型农户,给予表彰奖励。

(三)加强领导,强化宣传。成立全市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各相关部门、各区为成员单位,制定符合我市具体情况的发展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置全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推进中的矛盾问题、讨论研究推进中的有关重大问题。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先进典型,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发布、推介休闲旅游农业产品,营造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氛围。积极举办或参与各种节庆节会以及农博会、农展会等活动,搭建平台,设立窗口,展示我市休闲旅游农业风采,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项目策划包装,打造精品亮点,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休闲旅游农业有序、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休闲旅游农业申请书汇总篇十三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首先从地方官员的观念更新着手,从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从经济社会有规律的阶段发展和环境资源可持续的健康成长入手。坚守科学的理念、科学的主导、科学的管理。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首先将环境保护、旅游组织、休闲行为、康乐选择、就业机会、生活质量作为政府政策干预的考量。欧盟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推动地区发展和结构调整。欧洲乡村旅游发展的著名战略就是积极倡导乡村社区参与的发展模式,公众与私人联合,共同制定发展战略和一系列公众、私人在社区尺度上乡村发展的革新。

乡村旅游在全球蓬勃发展的趋势,是从风景名胜区发展为各种乡村区域,并深入小镇村庄,使之更加乡村化。政府视休闲旅游为社区发展与变革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乡村旅游特色化、品牌化,乡村社区旅游规划成为休闲乡村与社区变革的主要举措。工作中,我有个重要体会:项目建设坚持规划第一,规划工作坚持文化第一,文化挖掘坚持特色第一,特色物化坚持市场第一。乡愁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情感代码,要保护好这份珍贵的记忆,必须始终坚持让乡愁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的底线,尤其是休闲乡村产品开发和主题小镇建设中。前不久召开全国人居工作现场会的浙江省桐庐县,坚持科学统筹、生态为本、文化引领,既塑造了形神皆备的乡村旅游意象,延续了道法自然风景桐庐的历史神话,又勾勒出走向未来的人文山水画卷,被称之中国画城。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就体现了对传统乡愁文化的保护。宁波市的东钱湖镇十余年来一贯坚持规划为纲,基础先行,生态保育,见缝插绿、见缝插色,打造大地景观和林相艺术,从而使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资源环境品质同步提升。福建省泰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资源禀赋,呵护生态环境,开发特色产品,赢得了安养小城的赞誉。见山。见水、见人、见物是乡村发展旅游的最重要基础,我们应该尽力让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结伴而行。

纵观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不少地区明显存在着低、散、小等问题。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无序竞争。究其根本原因,是政府缺乏统筹的力度,规划缺少整合的招数。我们特别希望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美丽乡愁能够成为资源整合的主线。山东省蓬莱市委市政府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时,就很好地抓住了仙境、海岸、葡园、酒庄等特色文化元素,既很好地营造了醉美蓬莱的文化氛围,又扎实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乡愁是忧伤的,也是温暖的;是怀旧的,也是美丽的。乡愁是乡村旅游最重要的文化体验,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乡村旅游品牌的塑造,来源于特色乡愁的挖掘。只有这样才能从低、散、小,走向新、聚、大,才可能从产品创新走向业态多元,进而实现产业融合。浙江省鄞州区的湾底村在发展中,就让乡愁印记品牌标签,乡村旅游的天宫庄园既成了都市里的村庄,又成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这方面,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以及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休闲乡村专业委员会的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城乡互动研究中心、乡村文态研究中心和乡村音乐创作研究中心都有不错的研究和探索。

我在工作中曾经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对于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品牌打造和农村美丽家园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体会特别深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