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0:07:32 页码:7
2023年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汇总19篇)
2023-11-12 20:07:32    小编:ZTFB

方案的设计应考虑到各种因素,如时间、资源、成本等。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充足和分配的合理性,以确保能够顺利实施。方案是指为解决特定问题或达成特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方案了吧。如何制定一个高效的方案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成功方案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这些方案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篇一

&ldquocd行动”倡导从严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推动大家爱吃爱吃cd,得到中央和人民的支持,成为2013年十大新闻热点、互联网热点和最知名公益品牌之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汲取近期我省其他地市和本县今年以来事故教训,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县、镇领导批示要求,进一步加强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根据省、市、县统一部署和《xx市“防风险、保平安、迎七一”安全风险防范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x安〔2021〕8号)、x安[2021]7号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与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集中攻坚行动相结合,完善和落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摸清找准安全生产短板漏洞、风险隐患和关键要害,针对性落实防范化解风险措施,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攻坚内容。

(一)交通运输领域。

突出事故易发多发的重点路段、企业、车辆、时段等,排查整治货车超载超限、“黑客车”和“黑客运企业”“两客一危”重点车辆“三超一疲劳”、农用车辆违法载人和严重超员等问题;整治消除临水临崖、桥隧、连续陡坡等存在的安全隐患;强化托运、承运、装卸、车辆运行等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严格“四类重点船舶”安全管理。

(二)建筑施工领域。

深刻吸取xx较大事故教训,立即开展建设施工特别是市政工程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要全面排查整治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盲目赶工期、抢进度和恶劣天气强行组织施工问题;起重机械、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爆破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隐患。要严格按照《xx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x安〔2021〕5号)和县、镇具体要求,健全完善工程施工安全责任体系,提高安全监管能力,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防范安全风险,切实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三)消防领域。

排查整治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高层建筑、大型超市、学校医院、养老院、公共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多合一”、群租房、民宿、宾馆等场所隐患,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小微企业和家庭作坊违规搭建、电气线路老化、疏散通道不畅、消防设施损坏、安全培训和演练不到位等问题。

(四)危化品领域。

排查整治《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实情况;储存、运输、经营、使用和废弃处置等环节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安全管理情况;停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制定及落实情况;医院、学校、规上企业等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情况。

(五)有限空间领域。

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严格落实《xx县防范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专项整治工作意见》(x安办〔2021〕8号)相关要求,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排查,进一步摸清涉及有限空间作业底数,建立健全本辖区本行业有限空间作业监管台帐,督促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单位及企业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等各项规定和措施,落实岗前培训,按照《有限空间安全指导手册和4个折页》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切实使从业人员了解危险作业风险,掌握作业要求,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保护技能。

(六)其他行业领域。

电力、油气输送管道、烟花爆竹、工贸行业(金属冶炼、涉氨制冷、粉尘涉爆)、农村危房、水利、旅游、校园、民政服务机构、农业机械等行业领域也要结合实际,深入开展“防风险、保平安、迎七一”安全风险防范集中攻坚行动。

三、时间安排。

自即日起至7月初,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防风险、保平安、迎七一”安全风险防范集中攻坚行动。

四、有关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村党组织、村委会、镇直单位行业主管部门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做好“防风险、保平安、迎七一”安全风险防范集中攻坚行动的重要性,强化领导责任,勇于担当作为,层层抓好组织实施,扎实做好安全风险防范集中攻坚行动各项工作。

(二)精心部署安排。各村党组织、村委会、镇直单位行业主管部门要细化工作举措,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做好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发动,切实抓出实效。要突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领域,紧盯风险隐患突出的重点企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抓住完善和落实责任制这一关键环节,在抓工作落实上狠下功夫,在抓隐患整改上动真格,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和安全隐患。

(三)强化督促整改。各村党组织、村委会、镇直单位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安委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要求,扎实开展常态化隐患排查治理,要认真整改落实第三方技术机构指出的问题隐患,要坚持立查立改、边查边改,建立隐患问题清单,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企业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五到位”,切实打好“防风险、保平安、迎七一”安全风险防范集中攻坚仗。

(四)严格督导检查。镇党委、政府将安排由镇分管领导带队,行业主管部门配合采取明查暗访、专项检查、联合执法、综合督查等形式,实现对全镇所有行业领域全覆盖、全面细致、地毯式隐患排查,并加大执法力度,推进隐患“清零”。各排查组及行业主管部门,于2021年7月1日前将“防风险、保平安、迎七一”安全风险防范集中攻坚行动,隐患问题排查情况报镇应急办王鹏处。

为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根据《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整治目标。

通过实施三年行动,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的责任体系、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扎实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使用、经营、运输、处置等环节相关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完善落实,消除监管盲区漏洞;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建立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危险化学品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到2022年底前,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自动化系统装备投用率达到100%、涉及重大危险源企业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率达到100%、化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等考核达标率100%,具有化工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数量达到在职人员的75%以上,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足和城镇人口密集区的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如期完成,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事故总量和较大事故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1.严格高风险化工项目准入条件。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源头管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科学审慎引进化工项目。涉及化工行业的省级、市级人民政府和重点化工园区要结合现有化工产业特点、资源优势、专业人才基础和安全监管能力等情况,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加快制定完善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底前制定出台新建化工项目准入条件;2022年底前,设区的市要制定完善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对涉及光气、氯气、氨气等有毒气体(以下简称有毒气体),硝酸铵、硝基胍、氯酸铵等爆炸危险性化学品(指《危险化学品目录》中危险性类别为爆炸物的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要严格控制,严禁已淘汰的落后产能异地落户和进园入区;支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升级,依法淘汰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产能。

2.提升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建立跨部门联合工作机制,按照《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要求组织开展化工园区(含化工集中区)安全风险排查评估分级工作。2020年10月底前,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化工园区进行认定并公布名单,在认定基础上开展安全风险排查评估分级,对安全风险等级评估为a级(高安全风险)的化工园区,原则上不得批准新、改、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并纳入重点治理和监管范围,限期整改提升,2021年底前仍为a级的化工园区要予以关闭退出;对安全风险等级评估为b级(较高安全风险)的化工园区,原则上要限制新、改、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2022年底前仍未达到c级或d级的化工园区要予以关闭退出。

3.深入开展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督促辖区内危险化学品企业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在2020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安全风险隐患自查工作并制定整改方案,对于重大隐患要依法上报地方有关监管部门并实施挂牌督办,经整改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予以关闭,实现规范达标一批、改造提升一批、依法淘汰一批。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回头看”,2020年底前要对安全风险评估等级为“红、橙”的企业对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证条件逐一再次进行核查,从源头提升发证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化工园区、监管部门信息共享、上下贯通,2022年底前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全面完成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4.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安全管理。加强危险化学品等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严格行业准入,严禁未经许可擅自开展经营性运输。强化托运、承运、装卸、车辆运行等危险货物运输全链条安全监管。开展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防撞报警系统相关标准贯彻实施,2022年底前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要全部强制安装远程提醒监控系统,实行运输过程实时定位及路径记录。严格执行内河禁运危险化学品目录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严格特大型公路桥梁、特长公路隧道、饮用水源地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通行管控。加强港口、机场、铁路车站以及与铁路接轨的专用线、专用铁路等危险货物装卸、储存场所和设施的安全监管,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进行清理整顿。鼓励化工园区内具有上下游产业链关联的企业运用管道输送代替道路运输,有危险化学品车辆聚集较大安全风险的化工园区应建设符合标准规范的危险化学品车辆专用停车场。加强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企业及医院、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组织全面开展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排查,重点整治化工园区、化工企业存在的违规堆存、随意倾倒、私自填埋危险废物等问题,确保危险废物贮存、运输、处置安全。

(二)提高危险化学品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1.全面排查管控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按照《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gb36894-2018)和《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gb/t37243-2019)等标准规范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要求的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经评估具备就地整改条件的,整改工作必须在2020年底前完成,未完成整改的一律停止使用;需要实施搬迁的,在采取尽可能消减安全风险措施的基础上于2022年底前完成;已纳入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计划的,要确保按期完成。严格落实化工园区空间规划和土地规划,保护危险化学品企业和化工园区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禁止在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内布局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爆炸危险性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企业要保持足够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严禁超设计量储存,并尽可能减少储存量,防止安全风险外溢。

2.进一步提升危险化学品企业自动化控制水平。继续推进“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紧急切断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设完善,2020年底前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的上述系统装备和使用率必须达到100%,未实现或未投用的,一律停产整改。推动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2022年底前所有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过氧化工艺装置的上下游配套装置必须实现自动化控制,最大限度减少作业场所人数。涉及爆炸危险性化学品的生产装置控制室、交接班室不得布置在装置区内,已建成投用的必须于2020年底前完成整改;涉及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装置控制室、交接班室原则上不得布置在装置区内,确需布置的,应按照《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gb50779-2012),在2020年底前完成抗爆设计、建设和加固。具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粉尘爆炸危险性、中毒危险性的厂房(含装置或车间)和仓库内的办公室、休息室、外操室、巡检室,2020年8月前必须予以拆除。

3.深化精细化工企业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凡列入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范围但未开展评估的精细化工生产装置,一律不得生产。现有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过氧化工艺的精细化工生产装置必须于2021年底前完成有关产品生产工艺全流程的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同时按照《关于加强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7〕1号)的有关方法对相关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副产物进行热稳定性测试和蒸馏、干燥、储存等单元操作的风险评估。强化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运用,已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企业要根据反应危险度等级和评估建议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补充完善安全管控措施,及时审查和修订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设备设施满足工艺安全要求,2022年底前未落实有关评估建议的精细化工生产装置一律停产整顿。

4.推动技术创新。积极推广应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设备设施,实现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降低高危岗位现场作业人员数量。加快新材料应用和新技术研发,研究生产过程危险化学品在线量减量技术路线和储存数量减量方案,开发以低毒性、低反应活性的化学品替代高危险性化学品的工艺路线,开展缓和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弱化反应条件的技术改造,积极推广气体泄漏微量快速检测、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微通道反应器等先进技术方法的应用。聚氯乙烯生产企业按照《氯乙烯气柜安全运行规程》和《氯乙烯气柜安全保护措施改进方案》,进一步完善氯乙烯气柜安全管理措施,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5.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规标准。推进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管理指导意见,整合完善提升化工和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工程设计、施工、设备建造、维护、监测标准,着力解决标准空白、滞后和标准执行不一致问题。制定出台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和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标准等技术规范。

(三)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能力。

1.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每年至少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集中开展一次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和事故教训的警示教育,按照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考核内容,对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开展至少一次考核,考核和补考均不合格的,不得担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危险化学品企业按照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开展在岗员工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并按照新上岗人员培训标准离岗培训,2021年底前安排10%以上的重点岗位职工(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完成职业技能x级培训,2022年底前从业人员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严格从事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岗位人员的学历要求和技能考核,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2022年底前,化工重点省份和设区的市至少扶持建设一所化工相关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依托重点化工企业、化工园区或第三方专业机构成立实习实训基地。

2.提高从业人员准入门槛。自2020年4月起,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企业,新入职的主要负责人和主管生产、设备、技术、安全的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化学、化工、安全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化工类中级及以上职称,新入职的涉及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操作人员必须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或化工类中等及以上职业教育水平,新入职的涉及爆炸危险性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化工类大专及以上学历;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现有人员应在2022年底前达到相应水平。危险化学品企业要按规定配备化工相关专业注册安全工程师。

(四)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1.严格精准监管执法。制定并公布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执法计划,进一步加大对重大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强化事故责任追究,经事故调查明确应对事故负有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和有关责任人员,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责。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建立企业安全技术和管理团队,必须做出安全承诺并定期报告安全生产履职及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情况,不按规定作出安全承诺和定期报告安全生产履职及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情况,或安全承诺和报告失实的,要依法依规对有关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实施联合惩戒,对因未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受到刑事处罚或撤职处分的,依法对其实施职业禁入。对发生事故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严格执行暂扣或吊销安全许可证的有关规定。

2.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培植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企业,对一、二级标准化企业项目立项、扩产扩能、进区入园等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并减少执法检查频次。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内容和日常执法检查重点内容有机结合,持续改进企业安全管理。

3.集中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打非治违”。结合本地区化工产业特点,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使用行为;全面整治违规违章问题,特别是强化对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的执法检查;对发生过事故或存在重大隐患的企业,加大检查频次,对同类问题反复出现的依法从重处罚,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暂扣或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深入排查冠名“生物”、“科技”、“新材料”等企业的注册生产经营范围与实际是否一致,对于发现的问题企业,要认真甄别其行业属性和风险,逐一明确并落实监管责任,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五)强化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1.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队伍监管能力。根据本地区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数量、规模等情况,配齐配强满足实际需要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和执法力量,2022年底前具有化工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数量达到在职人员的75%以上。制定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制度,新入职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在职人员每年复训时间不少于2周。鼓励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到大型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岗位实训。各省和有关市、县要建立聘请专家指导服务制度,每年定期安排检查,持续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队伍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升安全监管效率效果。

2.运用“互联网+监管”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水平。加快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推进监管数据归集共享,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危险化学品各环节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和监控。2020年底前,完成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投用,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建立完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自动预警机制和管理制度,初步实现安全风险分类、分析、自动预警等功能。

3.强化社会化技术服务能力。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清单化管理制度,培育引导一批有能力信誉好的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科研院所、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治理,为政府监管和企业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服务,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社会治理水平。严格第三方服务机构监管,对设计不合规、出具虚假安全评价报告等行为,要依法严肃追究第三方服务机构和责任人员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4.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建设立足化工园区、辐射周边、覆盖主要贮存区域的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强化长江干线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健全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实训演练,指导企业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4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细化实施方案,进一步明晰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制定考核办法,并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对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动员部署。

(二)排查整治(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要按照实施方案,全面排查安全风险隐患,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坚持边查边改,加快推进实施,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现场推进会、专项攻坚等措施,强力推进问题整改。对于问题严重且经整改后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企业,要坚决依法予以关闭退出,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四)巩固提升(2022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要对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及时总结分析,大力推广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经验做法,及时形成并推广制度性成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对重点任务和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要实施评估,形成年度报告和三年行动报告并及时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要高度重视,建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专项工作机制,及时研究专项整治行动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听取整治情况汇报,加强专项整治行动中的重大问题协调;结合实际制定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明确公安、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压实责任,协调推进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二)强化政策支持。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特点,突出重点目标任务,制定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从项目准入、财税、信贷、技术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危险化学品企业积极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技术改造、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升、先进安全科技成果运用等。

(三)加强示范引领。各地区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根据专项整治行动各阶段重点任务的进展,及时宣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推动专项行动深入扎实有效开展。同时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企业职工举报重大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支持,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四)抓好督导服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适时组织进行督促、指导、检查,确保按计划完成各项重点任务。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组织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帮助相关中小企业解决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危险化工工艺自动化改造、重大危险源监控等重点任务推进过程中的难题,有效防范化解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安全环保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确保我县“隐患治理年”、“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年”和“安全生产星级企业创建”等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为举办奥运会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创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站在讲政治、顾全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今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和特殊性,坚决克服厌战情绪,彻底消除松懈麻痹思想,要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安全生产的高压态势,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真正将本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做实、做细、做严、做牢。

2、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各乡镇、各部门要通过此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一步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认真履行主体职责,要以安全生产星级企业创建和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为总抓手,以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为手段,努力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全面提升我县安全生产本质水平。

3、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各有关部门要在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中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对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尤其要对拒不执行安全监察指令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顶格处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企业,坚决责令其停产、停业整顿。

本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范围为我县的全部生产经营单位,重点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非煤矿山、交通运输、人员密集场所、特种设备、电力等高危行业和领域。

1、打“三非”,反“三违”,治“三超”。依法加大打“三非”(非法建设、生产、经营)、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治“三超”(生产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工作力度,消除隐患滋生根源。

2、认真排查并严厉打击迟报、瞒报安全生产事故不法行为。

3、督导并检查企事业单位“隐患治理年”、“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和“安全生产星级企业创建”等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情况。

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及企业所在区域、隶属关系,按照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相结合的原则,突出重点,全面展开。

1、非煤矿山:由安监局负责,严厉打击无证开采等违法生产行为;排查边坡管理、电气设施、机械防护等方面存在的隐患。

2、危险化学品:由安监局负责,从安全设施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查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监控措施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液氯、液氨生产储存设施以及聚合、硝化、氧化、加氢、易产生硫化氢的场所等关键装置的运行监控情况;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等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和执行情况;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依法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情况。

3、烟花爆竹:由公安局负责,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烟花爆竹的不法行为;由安监局负责,加强对许可销售网点及宏达土产公司烟花爆竹批发库的监督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严防事故发生。

4、交通运输:由公安交警大队、交通局负责,深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治理超限、超载;继续实施以排查治理危险路段为主要内容的安保工程;推动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加强农村道路安全监管。

5、建筑施工:由建设局负责,深化以防范坍塌、高坠、起重机械与脚手架事故和规范施工人员劳动保护为重点的安全整治,落实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加强房屋拆除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和农村建筑施工安全监管。

6、特种设备:由质监局负责,严格对特种设备的检测、检验,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检查、巡查,杜绝无证上岗、违章操作现象的发生,严厉查封土制、报废特种设备。

7、消防:由消防大队负责,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娱乐场所、违章建筑、化工企业的排查治理,对“三合一”、“多合一”及“八小”场所进行认真排查,重点检查人员密集场所设置位置是否符合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按要求设置并畅通,外窗金属护栏、铁栅栏是否影响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消防器材和设施是否到位并完好有效,消防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员工是否掌握“四懂四会”;住宿与经营场所是否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要求,建筑内装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弱势群体居住场所各项消防安全措施是否落实等。

8、冶金:由主管部门、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重点监控高炉、转炉、热风炉、煤气柜、制氧机、连铸机等重要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防止高炉烧穿、转炉喷溅、煤气柜爆炸等严重事故发生,钢铁冶炼、铸造过程中,铁水、钢水吊装防止坠罐、倾翻事故发生的隐患排查整改情况。重点检查新、改、扩建项目依法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情况以及安全管理机构配备情况。

9、学校:由教育局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制度,强化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严防火灾、触电、煤气中毒、踩踏事故的发生。

10、电力:由电力局负责,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加大对供变电设备、设施的检查、巡查频次,搞好安全用电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用电意识。

11、易由自然灾害引起事故灾难的危险点:由水务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负责,加大对周围存在垮塌等威助的建筑、施工企业工地、人员居所及设备场地、存在淤积危险的河道、存在被冲毁危险的路桥等的排查和隐患整改。

12、发改局负责对县属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13、文体局负责对网吧、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14、机械、纺织、轻工、农机、旅游等方面的监管,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行业(企业)主管部门负责。

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篇二

为了全面贯彻《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素质第一”的思想,使学生和广大的学生以及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水平,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完成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和阳光体育活动,上好体育课,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全面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教导处总务处体育组各班班主任。

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全校学生必测项目。

1-2年级: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短绳。

3-4年级: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短绳、1分钟仰卧起坐。

5-6年级: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短绳、1分钟仰卧起坐、50米*8。

1、首先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重视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以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其次,向班主任和学生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班队课或聊天等形式介绍学生体质测试的内容、方法。介绍关于此方面素质的辅助练习内容。并通过校讯通平台告诉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并督促学生积极进行自我锻炼,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健康水平的目标。

3、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自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积极推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在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大力推选大课间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4、最后,通过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师的有效指导,学校的高度重视,安排学生集中进行分组测试,并进行成绩的统计和上报。

1、9月上旬向学生介绍体质测试的内容、标准以及测试的方法。布置增强体质的辅助练习手段,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我锻炼。

2、从9月中旬开始,利用体育课上的素质练习时间,加强此方面内容的练习,为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奠定基础。

3、9月下旬-10月上旬对学生进行测试。

4、10月中旬对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并上报成绩。

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篇三

组长:覃光泽(校长)。

副组长:赵先翔(副校长)。

组员:体育教师及各班主任。

具体由体育组负责,通过室内理论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标准》教育,让学生了解《标准》的有关规定,国家要求实施《标准》的重要意义和有关的测试项目、方法等。从而指导学生平时的锻炼,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测试项目的设置按照《标准》的要求和当年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

每年进行一次《标准》的测试,具体的时间由体育老师安排,但必须在每年的11月底完成全部项目的测试,以方便测试数据的上送。(学生体检时间由学校决定)。

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测试。

由体育老师根据《标准》的规定进行评分,并将测试成绩、得分填入学生《标准》测试成绩登记卡和数据表。

1、《标准》的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之和为学生的最后得分,满分为100分。

1、学生《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评选;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

2、《标准》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标准》成绩为不及格。

3、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后,可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对确实丧失运动能力,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奖学分评选,毕业时《标准》成绩可记为满分,但不评定等级。

4、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天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者,奖励5分,计入学年《标准》总成绩。

将整理好的上报到xxx网,和实时进行反馈。

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篇四

根据202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工作要求,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特组织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学生进行2020年度体质健康测试确保本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安全、顺利、有效进行。测试时间定于4月24、25日、5月8、9、15、日。请各系主抓学生工作书记积极配合做好充分准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大一、大二全体学生。

测试项目分为室内和室外测试项目。

室内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一分钟仰卧起坐(女)。

室外项目:引体向上(男)、50米、1000米(男)/800米(女)。

1、测试时间。

4月24、25日大二全体学生。

5月8、9日大一全体学生。

5月15、16日进行补测。

2、测试地点。

室外项目:田径场;室内项目:文体馆主馆;

1、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测试流程及测试要求;

(2)认真阅读体质健康测试安全告知书,测试前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2、测试期间注意事项。

(1)学生须持本人体测卡、身份证、学生证;

(2)测试时应着运动服和运动鞋,并提前做好准备活动;

(3)服从工作人员和现场志愿者的指挥与调配,有序参加测试;

(5)测试时如出现身体不适,须及时向测试工作人员。

报告。

因隐瞒不适继续参加测试而出现伤害事故的,学生自行承担责任。

3、免缓测申请。

因病或残疾申请免予体质健康测试的学生,经医疗单位证明,填写《免予执行申请表》,因伤、病等其他原因须暂缓测试(以下简称缓测)的学生,申请部分项目缓测的学生须先将能够测试的项目测完,然后参加补测补全所有测试项目。未参加测试的学生本年度体质测试成绩计零分,且本年度测试成绩不能由其它年度测试成绩替代。

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篇五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方案,望各部门遵照执行。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跑操、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宣传引导,让家长和中学生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首在体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体育每周3课时,确保任何教师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三.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跑操制度,每天安排中学生20分钟的大课间跑操活动,每节课间要求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值周组督促检查。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要求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利用qq群和微信平台等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体育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体制健康。体育教研组要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五.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学校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六.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七.健全责任机制要统筹安排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督促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落实学校“健康副校长”的工作职责。要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中,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班级微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八.强化检查评估学校将学生体质管理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和经常性检查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考核体育教研组的重要依据。学校设立监督举报电话:xxxx—xxxxxxx,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

xx中学校2021年x月x日。

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篇六

为深入贯彻落实《茜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xx—2025年)》,活跃我市老年人文化体育生活,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进一步推动我市老年人体育事业的发展。经研究,定于20xx年5月16日至6月20日在茜市体育馆举办第xx届茜市老年人运动会,请按各单项比赛的`要求,积极组织队伍参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二、承办单位:

三、参赛单位:各镇(街道办)、市直和驻市各单位。

四、比赛项目:门球、太极拳(剑)、柔力球、毽球、乒乓球、健身气功、广场舞、国标舞、歌咏、曲艺、象棋、书法。

五、比赛时间、地点:10月16日至10月20日在茜市体育馆举行(各项比赛时间和地点,按各单项比赛规程执行)。

六、参赛办法:

1.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身体健康(经医院体检证明),并购买比赛期间人身意外险以及签订《自愿参赛责任书》。

2.参赛年龄:按各项比赛规程执行。

3.运动员参赛时必须携带《身份证》原件备查。

4.比赛项目,以单位组队,也可自由组队,但同一项目每位运动员只能代表一支队伍参加比赛。

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篇七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区上下形成了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2022年区卫生健康局妇幼保障工作情况汇报,希望大家喜欢。

一、基本情况。

x区共拥有公立医疗卫生单位x个,其中公共卫生单位x个、区级综合性医院x个、区级专科医院x个、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家。

全区实际开放床位x张,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x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x人,硕士x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x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x人,中级x人。x年,全区年门急诊病人数量达x万人次,出院人次达x万。

二、特色亮点。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全区全面持续推进示范工程创建,努力打造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品牌,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妇幼卫生保健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率等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全人口出生性别比保持在x-x之间的合理水平。区妇幼保健院先后荣获了浙江省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重大公共卫生管理奖、母亲安全银奖、宁波市三八红旗集体、宁波市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特色:

(一)严守母婴安全底线,突出一个“盯”字。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强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全力维护母婴生命健康。

一是实施住院分娩补助政策,严厉打击非法接产,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了x%。

二是全面开展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x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严格进行高危专案管理,确保做到高危孕产妇“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不断强化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工作防治力度,从x年开始增设部分艾滋病高危(重点)人群监测哨点,x年我区被列入国家项目试点区,把预防和阻断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妇幼卫生常规工作。

三是明确x人民医院为x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x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组建危重孕产妇救治组、协调等小组,完善危重救治网络,开通“绿色通道”,保障孕产妇得到及时救助。四是出台《x区孕产妇死亡责任追究制度(试行)》,强化约谈和通报机制,对任务措施不落实、落实不到位的医疗机构进行约谈和通报。

(二)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突出一个“惠”字。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区上下形成了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孕前:推进婚检孕检免费项目有机融合,加大孕前保健宣传教育力度,着重做好符合政策夫妇再生育咨询、指导和服务,婚检率一直保持在x%以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保持在x%以上,农村妇女增补叶酸补助率达x%。孕中:不断强化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能力,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并实施早期干预,严格按照《x区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筛查免费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免费筛查项目,全区全年产前筛查(x-三体、x-三体、ntd)血清筛查率稳定在x%以上。产后:积极落实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项目,推广使用新生儿先天性代谢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均达x%以上。

(三)强化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突出一个“同“字。

进一步打通卫生计生信息网络,建立流动人口产前、产后孕妇保健、儿童访视服务等健康业务信息的共享对接和业务协同融合。依托区域分级诊疗平台、流动人口警卫协同模块,构建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卫生、计生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更新。通过智能比对,市、县、镇、村四级,均可查询和统计流动人口健康档案信息。健全保健管理机制,积极发挥保健网络作用,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基本情况,落实“首查建册、有查有管、高危随访”制度,实现动态管理和属地化管理;依托妇幼保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分娩补助和免费孕期、儿童保健服务,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行危重孕产妇首诊负责制,及时报告,及时抢救,保障流动孕产妇母婴安全。

(四)推进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突出一个“新”字。

一是全面推进星级妇儿保门诊创建工作,挖掘妇幼保健特色服务,星级门诊的创建率达x%。二是开展母婴优质服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全面优化升级创建单位助产硬件设施建设,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质量;三是首x山两家单位成功创建市妇幼健康宣教示范基地;四是x、x两家单位成功创建优生优育优教指导中心省级示范点;五是区妇幼保健院积极申报市级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创建,实现儿童发育偏离或发育异常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更好的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五)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突出一个“便”字。

一是采用“互联网+”手段全天候提供“线上+线下”个性化育养服务,建立“明星妇儿保医生粉丝团”微信和qq群,推出全区首家掌上孕妇学校。截至目前,网上孕妇学校累计上线x人,参与学习10万余人次。推广母子健康手册并建立电子化系统,为居民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政策宣传、服务提醒、信息查询等x大类服务,并链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预约转诊挂号等功能。截至目前,全区母子健康手册注册x人,生育全程优质服务逐步落实。

二是整合各项妇幼保健项目,推行“一站式”“一册式”服务,让患者“少跑腿”。联合民政婚姻登记处同场办公,推动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与孕前优生检查一站式受理。将二月龄幼儿发育监测统一至区妇保院,实现幼儿健康体检和髋关节筛查一站办理。

三是全市率先启动妇幼类专科联盟建设,建立妇科、产科分级诊疗及绿色直通服务模式,患者凭转诊单可在大医院享受优先就诊、检查、治疗及取药等服务。在区妇保院设立远程医疗中心和妇幼保健“云诊室”,打破地域和信息阻隔,居民在基层即可直接获享区外乃至市域外高质量的妇幼健康资源,有效提升患者对医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截止到x月底,妇幼保健“云诊室”共为x余位患者享受到远程医疗和咨询服务,累计开具电子处方x单。

四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儿童接种智能管理,大大简化接种流程,对疫苗进行全程监管,学生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信息能自动一键匹配查验。流动儿童可在就近接种门诊实时调阅儿童接种信息,实现异地接种。

(六)提升妇女生殖健康水平,突出一个“精”字。

一是扎实推进“两癌”检查项目城乡统筹,超额完成上级任务目标,检查出的高危对象x%进行了随访和治疗。

二是定点x区妇幼保健院为绝经期取器项目实施单位,x人民医院为进一步接诊单位,规范开展绝经期取器服务。

三是健康巡讲师走进x高级中学、x旅游学校等,开展“面对面”的生殖健康教育,为青少年们送去青春期保健、生殖健康等健康知识。

四是扎实推进国家免费避孕药具规范化管理,加大避孕节育知识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提高妇女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控制非意愿妊娠。强化男女共同承担避孕节育的责任。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落实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确保母婴安全。

根据上级关于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的总体总体部署,扎实做好孕产妇安全管理各项制度落实,不断完善风险预警评估,提升救治能力,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x/x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x‰以下。

(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进一步整合生育登记、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院、儿童保健和计生技术服务等内容,充分发挥服务网络的优势,继续扎实做好《母子健康手册》推广、产后避孕、绝经期妇女宫内节育器具取出等便民服务举措,持续开展青春期生殖健康保健、产后康复和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等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三)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继续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促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保健服务的规范和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服务人群的健康意识和风险意识,将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做细、做实。不断扩大产前筛查人群覆盖面,提高筛查率和高风险孕妇的后续诊断、咨询和随访率,让无创游离dna技术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中得到科学应用,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和干预率。完善产前诊断多科联合门诊服务模式,提高精准干预水平。提高串联质谱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做好儿童孤独症等残疾筛查工作,并与残联无缝衔接,努力提升康复质量,降低致残率,改善生存质量。

(四)落实公共卫生项目,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能力。

全面规范开展,并按时完成省市城乡居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任务。继续完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模式,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干预率达到x%。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孕育调养、产后康复、儿童保健等适宜技术在妇幼保健方面的优势作用,努力减少妊娠并发症以及妇幼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提升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水平与管理。

(五)实施创建项目,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

以“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创建为抓手,有机结合省优生优育优教“三优”指导中心示范点创建,将保健与临床、科研、基层服务相结合,引领和推进全区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大力推广全面、连续、规范和特色服务。大力推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特色服务开展,如婴幼儿智力发育筛查干预、高危儿童监测管理、婴儿先髋发育异常筛查、耳聋基因检测、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妇女盆底康复治疗等。

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篇八

一、工作目标。

建立街道倡导、部门联合、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健康素养提升工作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健康理念,倡导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技能。全街道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5%,同步提升科学健康观、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健康信息和基本医疗素养。

二、工作任务。

1.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技能66条》。

2.打造新媒体传播,加大健康素养宣传。

(1)语音播放:社区利用广播,电视,短视频每天播放健康素养知识;

医院在输液室、大厅每天播放健康素养知识(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限盐、控烟、限酒、科学就医、合理用药、重点疾病、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

(2)宣传栏更换:社区、居委会、医院、村卫生室每月更换宣传栏普及健康素养知识。

(3)每月开展疫情防控健康知识巡讲。

(4)利用辖区内流动字幕进行宣传。

(5)公众号每日推送健康素养知识。

(6)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利用世界卫生日、无烟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结核病日、艾滋病日等,联合多部门深入开展主题宣传与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群众参与度,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3.规范健康咨询。

卫生室设健康教育咨询点,开展健康咨询服务加强医患沟通和科普宣传,围绕健康维护、慢性病和传染病防治、妇幼健康、心理健康、合理膳食、老年保健等重要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普及合理用药和科学就医知识,提高群众防病就医能力。

4.建设健康教育基地。

(1)加强医院基本医疗服务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建设中医药综合服务中心(中医馆)。

(2)设置健康小屋,有专兼职人员进行管理指导,配有血压计、血糖仪、体重计、腰围尺、壁挂、膳食宝塔挂图等相应设施及控油、限盐等健康支持工具。

(3)建设健身场所、体育公园、健康跑步道等,并保证正常使用。

5.开展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专项活动。

(1)组织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开展“五进”活动。

(2)“三减三健”专项活动。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深入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活动。

(3)积极开展禁烟工作,创建无烟单位,在公共场所(医院、学校、单位)设立无烟标志。

(4)健康文化主题活动:健康知识竞赛和戒烟竞赛。

组织辖区居民问卷调查测评,测评居民健康知晓率是否得到有效提升。

三、

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做好协调。

各单位要进一步重视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加强组织领导,按照项目工作原则,明确任务,做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衔接与落实,确保任务如期完成。

2.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按照考核要求,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和形式,规范开展健康素养提升工作,加强各卫生室、居委会的沟通协调,保证项目及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3.强化督导,保证效果。

总结。

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积极探索适合我街道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

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篇九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陕西行动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20〕7号)及《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西安行动实施方案》(市政发〔2021〕1号)精神,推进实施健康长安行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卫生工作系列指示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创新方式方法,围绕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领域,实施健康长安专项行动,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努力创造高品质健康生活,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我区实施“三三三”战略、努力建设美好新长安及实现“医疗康养首善区”的奋斗目标筑牢健康之基。

二、总体目标。

到2022年,全区健康优先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健康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健康环境不断改善,重大慢性病导致的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严重精神障碍得到有效控制,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显著提升。

到2030年,健康优先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健康服务能力达到较高水平,健康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健康产业高速发展,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重点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严重精神障碍防控效果明显,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1.完善全区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加快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健康教育人员能力,建成以专业健康教育机构为引领、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支撑的健康教育体系。建立以健康促进为核心、社区为基础、家庭为单位、学校与工矿企业和公共场所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区创建。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逐步建立区级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体系,开展全区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到2022年和2030年,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19%和30%。(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委编办、区教育局、长安开发采编中心、区融媒体中心分别负责;各项任务均需各街办、常宁新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下同)。

2.建立健康科普传播平台。逐步建立区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建立科普专家准入机制和管理办法。建立区级健康科普资源库,共建共享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播资源,围绕《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等健康知识,针对全区重点人群、重点健康问题编制健康科普核心信息。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鼓励全区各类媒体开办优质健康科普栏目,各类传媒平台定期发布健康科普公益广告。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知识普及。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村)、进家庭等工作。(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长安开发采编中心、区融媒体中心分别负责)。

3.大力倡导健康文化理念。强化政府在健康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将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体系。通过新闻媒体,引导居民形成科学就医理念和对医疗服务结果的合理预期,树立敬畏生命、关爱健康、尊重医学规律的理念,增进全社会对医学、医务人员的理解和尊重。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强化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精神。以“世界卫生日”等各类相关节日为契机,深化健康理念传播。至2022年,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至2030年,健康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关注健康、促进健康的良好氛围。(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长安开发采编中心、区融媒体中心分别负责)。

4.切实提升居民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提升居民健康意识、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家庭医生、社会体育指导员主动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医务人员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并在诊疗过程中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健康指导。倡导个人定期记录身心健康状况,了解掌握基本中医药和急救知识。提高公众应急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促进自救互救。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企事业单位、交通枢纽、大型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切实提高公共服务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与应急救护技能。(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投资商务局分别负责)。

(二)合理膳食行动。

院等集体供餐单位配备营养师,在社区配备营养指导员。以全民营养周、食品安全宣传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等主题活动为载体,利用各类媒介传播健康营养知识,鼓励全社会参与以减盐、减油、减糖及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孕妇贫血率预期分别低于14%和10%,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比2019年提高10%、比2022年提高10%。(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分别负责)。

6.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鼓励企业制定实施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和应用国家级、省级食品安全标准。提高各级食品、农产品及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标准。农产品和食品年抽检量达到4批次/千人,其中农药兽药残留检验量不低于2份/千人。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8%以上,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强化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达到100%。

全面推进食品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完善区级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持续加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推广力度,鼓励食品安全风险相对较高和推广基础好的生产企业积极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不断提升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投保率。全面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严格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餐饮企业和消费环节的监督检查,持续开展以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和食品网络销售企业为重点的高风险食品安全整治。分级分类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采用“互联网+明厨亮灶”形式,提升餐饮智慧化管理水平。鼓励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开发低糖、低油、低盐的食品,推动低糖或无糖食品的生产与消费。加强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监督管理,探索在外包装标识每人每日油盐糖食用合理量建议等信息,积极推动在食品包装上使用“包装正面标识(fop)”信息,帮助消费者选择健康食品。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和食品产业。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运输车和屠宰场等环节监测抽检和农产品生产重点产业、重点产品、重点区域专项抽检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依法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行为。严把产地环境安全关,深入实施农药兽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行动,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推动农用地分类管理,完成受污染土壤耕地安全利用。研发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兽药产品,淘汰高风险产品。加大宣传与引导,做好涉食品安全网上舆情监测、研判和处置工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开展风险解读,鼓励企业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方式直接回应群众咨询。杜绝使用禁用农药兽药及非法添加物,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配合市级主管部门开展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试点。(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卫生健康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教育局、区投资商务局、资源规划长安分局、生态环境长安分局、区城管局分别负责)。

(三)全民健身行动。

7.打造体育品牌赛事。全力唱响“我要上全运”“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坚持“精品化办赛、品牌化打造”的思路,着力提升全民健身赛事品牌形象、质量效益和辐射影响,带动全区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和“体育+”发展理念,持续打造长安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等精品体育赛事,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大融合;着力打造“舞动长安”全民健身技能大赛等群众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在赛事组织、群众参与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新发展;持续推进长安区体育品牌创建,进一步扩大长安区品牌活动的参与面和影响力,带动街道体育品牌活动的创建,推动基层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加强与各行业、部门的协作,推动各人群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积极承办国家、省级、市级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不断提高我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层级水平。(区文化旅游局牵头,区级有关部门分别负责)。

8.实施多样化多功能全民健身惠民工程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建管并举”的工作思路,实施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项目;同步推进多功能运动场、全民健身室内健身房、社区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结合城市公园、绿地、广场,采取插件的形式,建设集综合健身区、球类运动区、儿童健身区、健身步道等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全民健身园区;加大力度做好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器材设施安全性、公益性,不断夯实“15分钟健身圈”和全运惠民工程任务,提升群众全民健身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区文化旅游局牵头,区城管局、资源规划长安分局、区财政局、区水务局分别负责)。

9.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全面建成覆盖区、街、社区(行政村)三级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并向大型企业、学校等方面延伸扩展。加强体育社团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按照“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区级体育社团的数量;持续推进体育晨晚练活动站点建设,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思路,提高体育晨晚练活动站点的数量及服务水平;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到“十四五”末,我区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达到2500名。(区文化旅游局牵头,区直机关工委、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住建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总工会分别负责)。

10.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区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监测站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在体育场、社区中心等区域布局一批国民体质监测点,不断扩大体质监测辐射面。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引导群众开展体质监测,推广运动处方,推进体医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群众科学健身;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科学指导”的思路,通过开设健康大讲堂、国民体质监测、体育健身技能指导、发放科学健身知识手册等多种形式,让科学健身指导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区文化旅游局牵头,区直机关工委、区教育局、区投资商务局、区民政局、区住建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总工会分别负责)。

11.强化保障措施。制定《西安市长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一2025年)》,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发挥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机制的组织领导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全区全民健身重大事项;进一步健全全民健身考核评价体系,将其纳入“15分钟便民服务圈”、“健康长安”和精神文明建设测评体系,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定期实施检查评估,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区文化旅游局牵头,区级有关部门分别负责)。

(四)控烟限酒行动。

12.持续推进控烟执法及宣传工作。加大对《西安市控制吸烟管理办法》的宣传和执法力度,聚焦重点场所定期开展专项执法和集中执法。依法规范烟草促销、赞助等行为。加大烟草广告监督执法力度,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发布烟草广告。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鼓励成立控烟协会,鼓励志愿者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控制吸烟工作或者为控制吸烟工作提供支持。建立区级烟草监测评估体系,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烟草流行调查,掌握烟草流行现状。(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民宗局、公安长安分局、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人社局、区住建局、区城管局、区交通局、区文化旅游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烟草局、区机关事务中心分别负责)。

13.大力打造无烟限酒环境。开展无烟医院、无烟学校、无烟企业等无烟示范场所建设,积极鼓励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控烟引领作用,党政机关要严格遵守《西安市控制吸烟管理办法》,全面落实无烟环境建设。开展烟草危害科普宣传,在全社会普及倡导无烟文化,鼓励和帮助个人戒烟,提高公众控烟意识,以青少年为重点开展多形式、多元化的控烟主题宣传活动,努力降低人群吸烟率。到2022年和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24.5%和20%。倡导适度适量饮酒和文明饮酒,不劝酒,不酗酒,提高人群的整体认识水平。(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公安长安分局、区司法局、区机关事务中心分别负责)。

健康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公安长安分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分别负责)。

15.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逐步建立区级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服务机构,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机构或基层综治中心等机构及设施,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站),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整合社会资源,设立区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鼓励和培育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创办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试点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用人单位或社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创新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完善社区、教育系统、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医疗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及其功能。加大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培养力度,稳步推进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加强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完善人事薪酬分配制度,体现心理治疗服务的劳务价值。倡导医务人员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力度,普及实用知识和技能,促进居民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早期识别、干预和康复。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重点关注未成年人、妇女、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人员和不同职业群体心理健康问题。重视流浪乞讨、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及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系统,帮助特殊人员融入社会。

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全面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服务,完善患者综合风险评估及分级分类服务管理机制,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社会组织及家庭相互衔接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队伍的专业化、系统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热线服务、评估咨询、精神科治疗等相衔接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服务模式。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相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为公众提供公益服务的心理援助热线。预期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3.3/10万和4.5/10万。(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委政法委、区委文明办、区教育局、公安长安分局、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人社局、区投资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区总工会、区计划生育协会分别负责)。

(六)健康环境促进行动。

16.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长安,全力打嬴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攻坚战,切实解决影响我区健康的生态环境因素。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环境质量目标考核,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源头预防,切实解决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统筹推进工业源、移动源、城市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城市及周边造林绿化和防风固沙林带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推进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强河流水体管理安全保障,全面整治黑臭水体,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与污染综合防治。加大饮水工程设施投入、管理和维护,保障饮用水安全。全面实施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土壤环境现状详查工作,推进重金属、固体废物、农业面源等污染防治和环境监管,防范污染地块社会环境风险,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长安分局牵头,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区城管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水务局、公安长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资源规划长安分局、区发改委、区水务局分别负责)。

农村局牵头,生态环境长安分局、区城管局、区住建局、区水务局、区教育局、资源规划长安分局、区卫生健康局分别负责)。

18.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巩固提升我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开展环境卫生提升行动,按照道路保洁作业标准,对全区城区道路、街头广场进行冲洗和保洁;开展卫生死角“大整治、大清理、大扫除”活动,集中清理成堆垃圾、乱放杂物、违规张贴涂画的广告、涂鸦等;以集贸市场、农贸市场为重点,全面治理市场摊位及周边环境卫生。打造卫生创建升级版,把健康政策融入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保障与健康相关的公共设施用地需求,促进社会环境与人民健康的协调发展。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健康城市、健康村镇等建设监测与评价。(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分别负责)。

19.推进垃圾综合治理和绿化环境建设。积极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完善和提升城乡环卫设施设备,加快厨余垃圾处理厂建设,实现资源化利用。到2030年,全面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完善城乡环卫设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经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中其他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不断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深入推进装饰装修垃圾分类处置,努力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加强城市空间设计,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强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加快老旧公园改造,建设绿道绿廊,开展城市周边、城市各板块之间绿化带建设。到2030年,全区绿地率达到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建设绿地小广场、口袋公园不少于50个,新建绿道绿廊不少于50公里,全区绿道体系基本成形。

实施工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和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快淘汰敏感区域周边的有色金属冶炼、采选矿等行业,加快淘汰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工艺、设备和产品,推进钢铁、水泥、石化等重点企业达标排放改造。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建设,保护和改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开展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建立自然保护区监测数据库。(区城管局、生态环境长安分局、区水务局、区交通局、区市场监管局、资源规划长安分局、区发改委分别负责)。

20.开展环境与健康监测评估。完善饮用水、空气、土壤等环境与健康影响监测评估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对环境污染与疾病关系、健康风险预警及防护干预的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实施环境卫生和饮用水水质监测项目,持续开展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掌握重点公共场所主要健康危害因素和健康风险,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持续开展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针对性开展健康防护指导;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监测,评估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和卫生状况;提升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能力,加强水质监测和供水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城区和农村村街饮用水水质监测网全覆盖,掌握我区城区和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规范水质信息公开,指导公众健康饮水和健康用水。(区卫生健康局牵头,生态环境长安分局、区水务局、区市场监管局、资源规划长安分局、区发改委分别负责)。

21.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扎实推进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公路隧道、长大下坡、急弯陡坡、城乡结合部、新修道路等重点路段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加大资金投入,消除安全隐患。提高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严格落实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深入摸排梳理堵点乱点,切实加强治理,改善慢行交通环境,完善盲道、残疾人轮椅通道设施建设,提升公路安全管控能力水平。持续开展交通违法、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推进警保合作劝导站建设和实体化运行,推进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及手机app应用,推广实施“路长制”,充分发挥“两站两员一长”作用。深化“千灯万带”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持续提升群众交通安全文明意识。(公安长安分局牵头,区交通局、区城管局、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农业农村局分别负责)。

22.维护室(车)内环境健康安全。加强装饰装修材料、日用化学品、儿童玩具和用品等消费品的安全性评价,聚焦重点场所,组织“靶向式”监督抽查。加大对抽查不合格产品处置力度,重点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聚焦重点消费品,完善产品风险监测体系。推动目录内消费品绿色产品认证,强化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减少不合格消费品造成的伤害。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和施工现场装饰装修材料抽检抽查。倡导居民购买带有绿色标志的装饰装修材料、家具和带有节能标识的家电产品,降低装饰装修材料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推进“全装修”住宅建设,推动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加快推进建筑装饰节能与绿色发展。对于新装修的房间应增加通风换气频率,降低装饰装修材料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倡导居民定期清洗或更换家用空调机滤网、饮水机滤芯、空气净化器滤网,定期检查、维护壁挂锅炉、燃气灶及油烟机。鼓励居民根据实际需要,选购适宜排量的汽车,不进行非必要的车内装饰,注意通风并及时清洗车用空调系统。(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区投资商务局、区住建局分别负责)。

(七)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

23.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院区建设项目作为全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2022年10月前建设完成。按照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标准建设一所集医疗、康养、养老为一体的中医康养公园式医院,满足长安及城南地区人民群众对优质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以中医优势专科专病为重点,培育发展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加强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非药物疗法。完善有利于中医药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稳定和健全医保支付方式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医药在分级诊疗、签约服务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到2022年,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街道(中心)卫生院全部建成中医综合服务区,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达到100%,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70%,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院区设置康复科。到2030年,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80%,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中医药医疗服务网络。(区卫生健康局牵头,资源规划长安分局、区住建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医疗保障局、区行政审批局分别负责)。

24.实施中医治未病工程。针对重点人群、慢病患者开展治未病服务与研究,形成并推广干预方案。鼓励中医门诊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治未病服务。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做好中医药健康管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孕产妇保健等方面作用。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活动,传播中医药文化、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提高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率。到2022年,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院区规范设置治未病科室,西安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和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开展中医特色治未病服务。到2030年,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院区中医治未病中心功能定位明晰、服务规范。(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委文明办、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文化旅游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行政审批局、区投资商务局、区残联分别负责)。

25.深化中医药传承创新。挖掘整理民间中医特色诊疗、传统中药技术,全面继承国家、省、市、区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诊疗经验,推进成果转化应用。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挂钩的中医师带徒制度,推荐优秀中医药人才入选国家、省级和市级人才计划。以国家和省、市、区名(老)中医工作室和重点专科为依托,加强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落实中药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加大对制假制劣行为责任的追究力度。到2022年,中西医结合协同治疗重大疾病、传染性疾病机制趋于完善,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到2030年,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积极组建区级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区卫生健康局牵头,资源规划长安分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投资商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分别负责)。

(八)妇幼健康促进行动。

26.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贯彻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开展妇幼保健临床服务,推进区妇幼计生中心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妇幼健康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业务管理。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推行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开展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实行孕产妇五色分类、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完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转诊体系,实行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制度,保障母婴安全。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干预,完善三级防控措施,积极推行婚姻登记与婚育健康教育“一站式”服务,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积极落实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制度,努力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开展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等妇幼健康促进项目,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持续提高妇幼健康水平。(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妇儿工委、区妇联、区残联分别负责)。

(九)青少年健康促进行动。

27.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加强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按照标准和要求强化人员和设备配备,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符合要求。制定健康学校标准,加快健康学校示范建设。深化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改革,中小学普遍开设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课程开课率达100%,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完善学校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建立健全学生常见病监测和传染病预警网络,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完善学校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学生营养与健康监测评估制度,加强学校集体供餐食品安全和营养质量监管。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强化留守儿童教育、孤残儿童、艾滋病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

倡导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外接触自然光1小时以上,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9、8个小时。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行动,开展分级分类视力健康服务与管理,推进近视综合干预,学校眼保健操普及率达到100%,倡导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健全学校心理教育、预防、咨询和危机干预体系,强化青少年网瘾预防与控制,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预防学生肥胖、营养不良、口腔疾病等,关爱青少年生殖健康,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到2022年和2030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20%及以上和30%及以上;全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区教育局牵头,区卫生健康局、区文化旅游局、区水务局、区委网信办、区市场监管局、团区委分别负责)。

28.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鼓励建设项目优先采用能有效防治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加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认真开展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重点在矿山及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及监督执法检查活动。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对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制定相应政策,适时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专项调查,系统收集信息,加强“互联网+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实行动态监管,提高监管效率,提升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的防护水平。到2022年和2030年,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及以上;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委、区投资商务局、区财政局、生态环境长安分局分别负责)。

29.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区级防治机构、技术支撑体系、监管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到2022年和2030年,辖区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80%及以上和90%及以上。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病报告网络,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率达到95%及以上。(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分别负责)。

30.深化职业病患者救助救治活动。加大职业病患者工伤保险保障力度,积极推进工伤保险参保扩面行动,重点关注农民工参保情况。到2022年和2030年,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稳步提升,并于2030年实现工伤保险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积极开展职业病患者救治救助,重点对具备已诊断为职业性尘肺病,但未参加工伤保险,且相关用人单位已不存在等特殊情形的患者,及因缺少职业病诊断所需资料、仅诊断为尘肺病的患者,将其中符合相关部门要求的纳入救助范围,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项制度,做好资助参保工作,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对基本生活有困难的,全面落实生活帮扶措施。(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医疗保障局分别负责)。

31.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加大监管力度,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重视劳动者健康监护,建立完善健康监护档案。加强对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培训,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提高劳动者对本岗位主要危害及防护知识的知晓率。落实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监测与评价制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达到85%及以上,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0%及以上。(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总工会分别负责)。

(十一)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32.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政策。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快制订《西安市长安区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意见》和《西安市长安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到2022年,老年健康相关制度、标准、规范逐步建立。(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委、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医疗保障局分别负责)。

33.合理配置老年健康服务资源。优化老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积极发展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加强老年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到2022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0%以上。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中心)卫生院或社区养老机构、敬老院利用现有资源,内部改扩建一批医养结合服务设施,重点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农村地区可探索街道(中心)卫生院与敬老院、村卫生室与农村幸福院统筹规划,毗邻建设。到202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达30%以上。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养结合服务。支持社会办大型医养结合机构走集团化、连锁化发展道路。(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委、区民政局、区财政局、资源规划长安分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医疗保障局分别负责)。

34.不断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加强健康教育,利用多种方式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开展老年健身、老年保健、老年疾病防治和康复等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积极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老年健康大讲堂等活动。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健康指导服务,促进老年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实施老年人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计划,提供日常关怀和心理支持服务,加强老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和康复治疗。认真落实7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保健补贴发放工作。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医疗机构普遍建立老年人挂号、就医绿色通道,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为老年人看病就医提供便利服务。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适老化改造,开展老年友善服务。到2022年和2030年,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历次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每年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进行两次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包含血压测量、末梢血血糖检测、康复指导、护理技能指导、保健咨询、营养改善指导6个方面。对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进行上门服务。落实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文化旅游局、区住建局分别负责)。

35.着力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优化老年人住行医养等环境,推动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加强适老环境建设和改造,减少老年人意外伤害。2022年,建设一批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形成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人社局、区住建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分别负责)。

(十二)残疾预防健康行动。

36.维护残疾人健康。预防残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程度,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促进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健全和完善跨部门合作的残疾预防体系、工作机制和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实施西安市长安区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致残因素预防和致残疾病防控。主要致残因素得到一定控制,传染性疾病、地方性疾病、慢性病、交通事故、工伤致残等重点领域和精神疾病、儿童少年等重点人群残疾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加强精神病防治,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强化残疾预防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残疾预防日残疾预防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的残疾预防意识。将儿童残疾初筛、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有效控制残疾发展,以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为重点,实施精准康复行动。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改善残疾人医疗服务,强化医疗机构与残疾人康复机构双向转诊合作,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为残疾人提供签约服务。建设专业化骨干康复机构,加强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康复医院建设。到2022年,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置康复医学科;到2030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置康复医学科比例达到100%。推进政府机关、公共服务、公共交通、社区等场所和设施无障碍改造,新建、改扩建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达到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强化防盲治盲和防聋治聋工作。完善贫困重度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贴政策。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对0-16岁残疾少年儿童予以康复救助和辅助器具常态化适配。提高市民健康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区残联牵头,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医疗保障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资源规划长安分局、区城管局、区交通局、区文化旅游局、区投资商务局分别负责)。

(十三)重点慢性病防治行动。

37.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倡导18岁以上成年人及高危人群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全面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开展超重肥胖、血压血糖增高、血脂异常等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规范化管理。鼓励、动员红十字会、急救中心、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社会团体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普及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建立健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网络,以区医院为牵头医院完善全区脑卒中急救地图,以区急救中心为中枢,打造胸痛救治高速通道网。推广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适宜技术,提高院前急救、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应急处置能力。定期开展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落实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制度,提供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健康教育以及综合干预等相关服务。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91.7/10万和265.2/10万及以下;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分别不低于55%和65%,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不低于60%和70%,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持续提高。(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委、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医疗保障局、区红十字会分别负责)。

38.癌症防治。全面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癌症筛查、综合干预、宣传教育和患者管理能力,制定工作场所防癌抗癌指南,编制癌症防治知识宣传手册,开展工作场所致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评价和个体防护管理工作。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制定全区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实施方案,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完善肿瘤登记报告及死因监测等基础监测工作,有序扩大癌症临床机会性筛查,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针对发病率较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较成熟的结直肠癌等重点癌种,推广适宜癌症筛查技术,开展规范性筛查。加强农村贫困人口癌症筛查及妇女两癌筛查,继续开展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及慈善救助等制度间的互补联动和有效衔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抗癌药物纳入医保目录,降低癌症患者就医负担。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委、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医疗保障局、区总工会分别负责)。

39.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制度。推动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街道(中心)卫生院配备肺功能检查仪等设备。加强基层专业人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培训,提高医疗卫生机构肺功能检查能力。建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体系,探索开展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加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引导重点人群早防、早诊、早治。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9.0/10万及以下和8.1/10万及以下,预期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知晓率不低于15%和30%。(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委、区投资商务局、区财政局、区医疗保障局分别负责)。

40.糖尿病防治。加强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引导居民关注自身血糖水平,促使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学降低发病风险,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依托西安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成立糖尿病防治中心,完善糖尿病预防与诊治服务体系,开展血糖筛查行动,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规范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治能力,落实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规范,促进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提高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健康服务水平。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分别不低于50%和60%,糖尿病治疗率和控制率持续提高。(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文化旅游局、区投资商务局、区医疗保障局分别负责)。

41.强化口腔疾病防治。建立健全口腔卫生服务体系,制定口腔疾病防治技术方案,提出防治规划、计划、考核标准、控制策略和建议等。推广口腔疾病防治适宜技术,有效提升口腔卫生服务能力。广泛开展口腔健康行为普及和口腔健康管理,倡导居民每天刷牙2次。开展口腔疾病高危行为干预,开展监测与评价,推进口腔健康工作。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专项口腔疾病防治宣传教育,深入学校、社区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义诊,增强儿童口腔保健意识,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实施窝沟封闭和局部用氟,降低儿童恒牙龋病患病率,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对儿童口腔疾病防治工作进行过程管理、质量评估和效果评价,持续巩固工作成效。(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教育局、区投资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医疗保障局分别负责)。

(十四)传染病防控行动。

42.推进区域检测平台建设。强化区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完善病原微生物检测、鉴定、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平台体系,加强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储备与应用,提升常见、新发、输入及罕见传染病快速检测能力。积极推进以市级疾控机构实验室为核心、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区疾控中心为辅助、临床机构实验室和第三方实验室共同参与完善的协同互补型区域检测平台建设。(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分别负责)。

43.全面提升卫生应急能力。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要求,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以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为重点,整合传染病、职业病、饮用水、食品安全等监测系统,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完善传染病监测哨点布局,在医院、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学校等重点场所设立监测哨点,形成多点触发、动态灵敏的预警研判模式。加快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数据库,健全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加快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健全会商研判、分级响应、救援联动等机制。加快建立公共卫生专家库,分级分类组建卫生应急队伍,完善应急状态下动员响应、区域联动和人员调集机制,提升响应能力和效率。完善信息直报系统,强化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和先期控制措施同步启动机制,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加强舆情研判和引导,完善公共卫生社会心理干预体系,强化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投资商务局、区统计局分别负责)。

44.实施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和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健全重大疾病防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动员全社会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持续推进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精准防控。深化艾滋病防治“三个全覆盖”策略,推进艾滋病防控“六大工程”,探索创新艾滋病防控模式,持续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2022年、2030年全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率控制在0.15%和0.20%以下。加强结核病患者发现、登记、报告、转诊、追踪、诊断治疗及全疗程的规范管理工作,全面提高病原学检测能力和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工作。肺结核发病率分别下降到50/10万以下和45/10万以下并得到有效控制。完善犬只管理,加强牲畜检验检疫,从源头管控,减少和避免狂犬病、布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完善犬伤处置、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结核病等诊疗费用报销机制。防范输入性疟疾造成本地传播,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开展寄生虫病综合防控工作,降低农村寄生虫病流行区域人群感染率。(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医疗保障局、区扶贫办、区农业农村局、公安长安分局、团区委、区红十字会分别负责)。

45.规范疫苗接种。全面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提升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水平,大力推进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和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倡导高危人群接种ev71疫苗、水痘、流感疫苗。到2022年和2030年,以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及以上。(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市场监管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分别负责)。

(十五)地方病防控行动。

46.落实地方病防治行动计划。完善医保政策,将大骨节病、氟骨症中重度和慢型克山病3种常见慢性病纳入我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治疗慢性病补助范围,并将地方病重症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建立全区地方病患者信息档案,实现地方病监测、评价和患者治疗全覆盖。完成饮水型氟中毒、高水碘地区改水工程建设,确保改水工程良好运行;分类指导、科学补碘,在碘缺乏地区持续推广居民食用碘盐,在高碘地区推广无碘食盐。到2022年和2030年,地方病危害持续消除。(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委、区医疗保障局、生态环境长安分局、区水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投资商务局、区民政局、区残联分别负责)。

(十六)健康细胞示范建设行动。

47.深化健康细胞示范建设。坚持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并建立持续推进机制。对健康长安行动中的倡导性指标,在健康细胞建设中予以落实。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需求调查,结合各类健康场所建设特点,不断丰富健康细胞建设的工作内核、方法和措施,优化健康服务,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弘扬健康文化,强化监测评估,全面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到2022年,健康细胞建设广泛开展,形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健康细胞。到2030年,健康细胞建设覆盖社会各个方面,健康服务落实到社会所有居民。到2022年和2030年,人均寿命分别达到77.7岁和78.5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提高。

48.建设健康机关。明确有益健康的制度政策,建立持续推进工作机制。掌握机关人员健康基本状况,机关人员年体检率达90%以上。针对健康风险主要问题,实施有效指导干预,预防和控制过度疲劳和与工作相关疾病的发生,实施健康风险评价。营造健康教育氛围,培育文明健康文化,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推进无烟机关建设,掌握吸烟人群状况,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禁止吸烟。机关食堂、餐厅符合卫生规范,满足健康需求。完善健身设施,开展健身活动。到2022年机关事业单位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到2030年健康机关建设效应扩展到全社会。(区卫生健康局、区直机关工委分别负责)。

49.建设健康军营。将健康优先理念融入军营,建设健康营院。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健康讲座。完善健身训练设施,组织健康体检,体能达标状况符合部队有效履行使命任务要求。创建无烟戒酒军营,建设健康食堂,倡导科学膳食。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实时监控风险评价,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建设健康军营文化,建立健康小屋,促进军营健康文化发展。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军地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军地联合疾病预防控制等健康维护促进体系。(区卫生健康局、区人武部分别负责)。

50.建设健康社区。着力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完善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和健身场所,形成方便可及的文化娱乐和健身圈;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引导居民养成“三减三健”等健康生活方式;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为重点,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兴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老年人生活照料、短期托养等服务。重点做好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到2022年,社区健康环境有效改善,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到2030年,健康服务保障更加完善,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分别负责)。

51.建设健康村庄。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垃圾、污水、厕所革命为重点,开展农村村庄清洁行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到2022年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任务。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加大农村改厕力度,推广适宜改厕技术产品。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指导专家服务团队,定期进村服务。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常见病、慢性病和地方病的有效管控。加强文化健身场所建设,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促进群众身心健康。(区卫生健康局、区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长安分局、区水务局、区城管局分别负责)。

52.建设健康学校。加强健康校园主题建设,营造健康成长环境。教学和生活设施布局合理,教室、食堂、宿舍、厕所等设计、布局、内部配置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周边社会文化环境健康安定。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健康课、体育课达到国家规定课时,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学生体质监测,建立师生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机制,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管理干预。建设健康食堂,保障师生食品安全。建立重大安全事件应对预案,提高健康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学生近视、营养不良、超重肥胖、龋齿、贫血等常见病及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提供心理咨询帮助。通过示范建设,校园师生健康素养和体质逐年提高,心理健康素养逐步提高。(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分别负责)。

53.建设健康医院。将健康理念融入医院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营全过程,制定有利于健康促进的工作制度,建立持续推进健康建设的工作体系。推进医防结合,建设医疗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平台,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融入医疗服务。大力营造健康和谐诊疗环境,医护人员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并在诊疗过程中主动提供健康指导。加强医院员工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和年休假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干预,实施对医护人员的健康保护。创建无烟医院,建设健康食堂,提高住院病人和医院职工健康饮食供应服务质量。传播医院健康文化,传递健康理念,参与社区健康公益活动。(区卫生健康局负责)。

54.建设健康企业。建立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掌握全员健康基本状况,依据存在问题,实施干预效果评价,落实健康管理责任。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监管、防护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增强职业健康防护意识,防范职业危害,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定期开展评估,常见病、慢性病和职业健康危害控制取得明显效果。开展健康企业示范建设,提高企业职工身体素质和职业健康防护意识。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完善健身锻炼设施,培育健康文化。建设健康食堂,倡导合理饮食,宣讲健康知识,提供健康服务,防范慢性病发生。倡导用人单位评选“健康达人”,鼓励企业建立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工间操制度、健身制度、无烟单位等相关制度。倡导健康工作方式,正确运用自我健康保护措施防范工作压力症、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和职业病的发生。(区卫生健康局、区投资商务局、区财政局、区总工会、区妇联分别负责)。

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篇十

老年人健康快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老年人健康是维护功能发挥、促进社会参与的重要前提。我省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程度深、老龄化增速快。2018年,全省60岁、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达1762.5万人、1181.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1.13%、14.17%,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我省老年人慢性病多发、多病共存等问题突出,生存生活质量不高,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给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巨大挑战。本方案旨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健康服务需求,改善老年人生活生存质量、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增强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总体要求。

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突出预防为先,普及均衡膳食营养、积极运动锻炼、定期体检与健康管理、保持心理健康及合理用药等知识,强化个人健康责任落实,促进老年人自主自律,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精准对接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坚持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协同发力,加快完善健康养老保障政策,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打造老年宜居环境,丰富老年文体生活,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改善生命质量,延长健康预期寿命,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

(二)目标指标。

提倡老年人知晓健康核心信息;老年人参加定期体检,常规监测呼吸、脉搏、血压等情况,接受家庭医生团队的健康指导;鼓励和支持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为老年人组织开展健康文体活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到20xx年和2030年,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分别达到50%和90%;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比例分别达到100%;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75%和90%;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比例、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绿色通道比例分别达到100%;加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养老机构建设,为居家养老提供依托;逐步建立支持家庭养老的政策体系,支持成年子女和老年父母共同生活,推动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家庭病床、安宁疗护服务项目的医保支付政策不断完善。

(一)优化服务,促进老年主动健康。

1.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健全老年健康教育体系,围绕老年人应知晓的健康核心信息,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向个人、家庭、社会普及老年健康知识。为老年人提供合理膳食指导,指导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机构等为老年人提供营养配餐,促进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开设并规范各类广播电视健康栏目,利用新媒体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引导老年人提高保健品甄别能力,避免上当受骗。加强对老年人运动健身的科学指导,推广适合老年人强体健身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推行老年人体力活动金字塔。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强基层老年体育组织建设,定期举办老年运动会。开展预防老年人跌到等宣传指导,组织老年人进行自救互救卫生应急技能训练,强化个人和家庭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牵头单位:省卫生健康委;协助单位:民政厅、教育厅、文化和旅游厅、省广电局、省体育局、省中医药局)。

2.做实老年健康管理。制定老年健康评估标准,综合评估老年人健康状况,开展失能失智风险监测和常见慢性病、老年重点疾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和防治。优化完善老人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和服务流程。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分层分类设计签约服务包,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符合规定的签约服务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研究制定家庭病床等服务规范,探索制定上门服务收费标准等,向确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居家环境风险评估、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逐步开展“互联网+康复护理”等试点服务。(牵头单位:省卫生健康委;协助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民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保局、省中医药局)。

3.强化老年心理健康。实施老年人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计划,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体检和筛查评估,对筛查出的患者和亚健康人员,规范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等心理健康服务。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试点,对遭遇突发疾病、丧偶等重大事件的老年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加强老年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诊治和健康管理。支持社会组织为居家、社区、机构的失能、失智、衰竭老年人提供照护和精神慰藉服务,加强生命尊严和死亡教育。鼓励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组织开展有益身心的社会活动。(牵头单位:省卫生健康委;协助单位:省综治办、公安厅、民政厅、省中医药局、省残联)。

4.开展中医特色服务。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及标准。开设中医养生大讲堂,宣传推广适宜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推动中医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开展合作,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根据老年人不同体质和健康状态提供中医养生保健、疾病防治、健康指导等服务。推广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和中医非药物疗法。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提供中医体质辨识、亚健康调理等中医药预防保健特色服务。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中医治未病进社区、进家庭。(牵头单位:省中医药局;协助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二)强基提质,扩大老年服务供给。

5.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优化老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以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省老年医学中心、省老年病医院为龙头,市级老年医学中心为依托,县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重点,老年医院、康复医院、医养结合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支撑,家庭医生、村医为补充的五级老年健康服务网络。将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精神卫生防治机构等作为区域卫生规划的重点,加大建设力度。实施老年医院建设工程,建设一批区域老年医学中心,支持部分二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转型发展老年医院、康复院、护理院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增加老年医疗床位数量,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服务需求增设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病床,提高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培养老年健康服务人才。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或课程,培养适应现代老年医学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将老年医学、康复学、护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医学、临床营养学等相关专业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人员培训规划,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老年医学领军人才,鼓励从国内外引进一批高层次科研人才。加强老年健康相关职业技术培训,强化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养老护理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健康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完善医疗护理员培训制度,加快医疗护理员培养和队伍建设。推动医护人员在职老年健康服务教育培训,开展“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拓展老年健康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和村医参与老年健康服务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类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服务者关爱照顾老年人。(教育厅、民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省红十字会按职责分工)。

7.提升老年医学科技水平。加强老年健康相关医学、护理学、康复学、心理学、精神卫生等学科和老年重点疾病专科建设。支持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研究制定老年疾病综合防治适宜技术、老年功能维持促进技术等相关规范和指南。建立老年健康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重视老年综合征和老年综合评估,推动精准医学、全科医学、整合医学、运动医学、转化医学、信息技术等新技术在老年医学中的应用。(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8.推进老年健康信息化建设。普及居民健康卡应用,加快数据接口标准建设,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健康管理咨询机构及其所在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整合居民健康档案云服务平台资源,建设全省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加强老年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信息监测管理等工作。建设全省医养结合大数据服务中心。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开展大型队列研究,研发老年健康相关服务规范与指南,加快健康大数据在老年健康资源配置、老年健康服务、医疗卫生质量监管、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中的应用。围绕老年人健康监测、智能居家养老、急救报警等服务需求,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将老人与服务机构相连接,用现代智能技术服务老年人。(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大数据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健全机制,强化老年健康支撑。

9.推进医养结合全域发展。鼓励大型医院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推动建设一批医养结合机构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引导各地利用闲置的社会资源改造建设一批医养结合机构,将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后的非建制乡镇卫生院改建为医养结合机构,支持乡镇卫生院、养老院“两院一体”发展。实施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示范建设项目。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举办非营利性医疗、养老、医养结合等机构,并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管理运营社区医疗、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通过合作共建、对口支援、协议托管等形式开展合作。支持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或联盟,将养老机构内设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分级诊疗体系,畅通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间双向转介“绿色通道”。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鼓励中医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中医特色技术服务。探索机构、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和转介机制,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省发展改革委、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根据医保基金支付水平,加快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服务项目、治疗性康复项目、家庭病床、安宁疗护等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制定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实施意见,研究完善照护服务标准体系,制定长期照护需求认定、等级评定、项目内涵、服务标准及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建立健全保障范围、参保缴费、协议管理、费用结算等体制机制。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为主体,以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托底的多层次保障制度,逐步厘清边界,建立科学合理、可负担、能持续的健康养老筹资机制。(民政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辐射带动,发展老龄健康产业。

11.实施“四川制造”发展战略。编制老龄健康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支持老龄健康产品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鼓励科研机构、企业研发生产能够满足老年人营养需要、适合老年人口味并有助于调节生理机能的老年食品,以及适合功能障碍老年人的新型适老智能家居产品和照护用品。加强老年健康体育项目和旅游产品开发,提供多样化体育健身和健康旅游服务。大力发展老年康复辅助器具、健康监测穿戴设备、智能照护机器人等“四川制造”产品用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老年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动老龄健康产业升级。(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2.扶持示范引领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投入发展老龄健康产业。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老年人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和康复健身机构。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与高新技术企业深度合作,建设老年健康服务产业孵化中心和创新示范企业。推进老龄健康产业园区建设,形成老龄健康产业发展集群,引导老龄健康产业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旅游医养、阳光康养、森林康养和中医药养生等医养服务品牌,吸引省内外、境内外高端人群来川旅居养老。(经济和信息化厅、民政厅、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同频共振,构建老年友好社会。

13.深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制定支持子女赡养照顾老年人的政策措施,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强化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和动力。加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场所和相关服务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家政、照护、助医、助餐、助洁、助行、紧急救援等上门服务。落实员工制家政企业免增值税政策。鼓励定期探访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贫困、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并为其免费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鼓励社区互助养老。健全各级老龄工作组织,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教育,继续开展“敬老模范县”“敬老文明号”创建评估,深入开展“敬老月”宣传活动,持续播放养老、孝老、敬老公益广告,弘扬敬老文化和社会风尚。(牵头单位:民政厅;协助单位: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广电局)。

14.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实施“老年人健康衣食住行”专项行动,普及公共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在公共场所为老年人设置专席及绿色通道,加快社区和居家适老化改造,鼓励配建社区嵌入式养老公寓,支持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培育认知症专门服务机构,加强认知症健康教育和社区预防。积极发展老年大学、社区老年学校和院校远程老年教育,加强能力建设,扩大学位供给,满足老年人对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各类兴趣爱好等的需求。每年举办不同形式的老年文化艺术节或比赛,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实行公立体育场馆、图书馆、展览馆、艺术馆、美术馆对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执行老年人公交出行免费、风景区免门票等优待政策。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各服务行业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便利服务。(牵头单位:住房城乡建设厅;协助单位:民政厅、教育厅、财政厅、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

15.促进老人社会参与。制定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支持事业单位返聘退休高级技术人才,延长老年人健康贡献期。实施“银龄行动”,支持知识型、技能型退休老年人发挥作用。发挥老年人传帮带作用,支持老党员、老专家、老军人、老劳模、老干部开展关心教育下一代活动。鼓励老年人参加志愿服务,建立“时间银行”,促进互助互利。发挥各类老年社会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作用,支持老年人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和教科文卫等事业。(省委老干部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退役军人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篇十一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坚持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与管理。

1、领导小组:

组长:贾晓霞。

副组长:董良肃席文彬刘晔。

组员:宋慧敏王连喜黄勇蒋岚焦川李小艳贾磊刘志远各班主任校医。

2、学校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要求,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且开展工作,并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学校有专人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校长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第一责任人。

3、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统一安排、班主任等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学校负责实施的计划和监督工作,体育教师负责测试的训练、成绩记录、等级评定,班主任协助体育教师做好本班学生体质测试的宣传、动员及组织工作。

4、学校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要定期自查,并将此工作列入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内容之中。

二、测试分组与测试项目。

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育健康状况,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五、六年级为一组。

测试数据项目为:

小学五、六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400米(50米×8往返跑)、掷实心球、50米跑(25米×2往返跑)。

三、测试、等级评定与登记。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每学年进行一次,由学校自行组织。

2、测试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工作和制定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测试数据和记录要准确无误,并进行严格核查,测试、记录、监督检查人员要签字。

3、因病或残疾不能参加全部或部分项目测试,无法进行评分和等级评定的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申请,经区级以上医院证明,班主任、体育教师签字,学校审批后方可免予执行。但能参加测试的项目仍需测试记录,可不作为评价等级依据。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学生评价等级为及格。

4、因病临时不能参加测试的学生经校医证明,体育教师核准,可不参加本次测试,但须进行补测。

5、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不合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等级为不及格。

6、测试成绩、评定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以便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锻炼和得到家长的支持、帮助。

7、学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专项档案。学生测试项目的成绩,由体育组汇总上报教委体卫科,并按照《标准》的要求计算得分、评定等级。

8、每学年测试的原始数据和统计资料要妥善保存。学校有专人保存或统计,并定期归入学生的体育健康档案。

四、数据收集与整理上报。

1、各班级要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要求,准确及时地采集、汇总、上报《国。

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数据。(12月10日前全部上报北京市中小学体质健康网)。

2、体育组全体教师负责对学生的测试数据、评定等级进行统计分析,认真填写有关报表。

五、具体要求与措施。

1、我校做好学生、教师、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懂得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让教师。

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让家长支持学校的体育达标活动。

2、我校加强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组织和管理,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

锻炼形式,将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以及各种体育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3、我校有计划性地开展体育测试训练活动,督促、指导和加强学生平时锻炼和了解自身。

体质健康状况。

4、学校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确保学生的“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每天一节体育课”

的时间,并作好安排、记录,保证锻炼的质量。

5、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日常体育锻炼、测试中作好安全防范工作。对安全。

事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6、学校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一切经费,积极购置《国家学。

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所用器械,以保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奖励与处罚。

1、学校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要定期进行总结评比,给予奖惩,以调动。

全体师生的积极性。

2、奖评全面考虑,不仅要奖励达标优秀的学生,而且注重评比经常锻炼表现好,各项指。

标增长幅度大的学生。对优秀体育骨干进行奖评,同时也对参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的有关人员工进行奖评。

3、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良”以上者方可评为区校级“三好学生”。

4、健全奖惩制度。

(1)属于下列情况者,班级不得评为先进单位,事故责任人不得评为先进个人。

学校达标合格率低于80%;

学生在体育课、锻炼、测试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1起以上。

(2)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班级和个人奖励。

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篇十二

为进一步宣传老年健康政策、普及科学健康观念,增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己保健能力,创建有益老年人健康的宜居环境,根据省上文件要求和市卫健委主要领导批示精神,现将20xx年度泉州市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方案安排如下:

懂健康知识、做健康老人。

20xx年6月10日-16日。

全市拟组织开展活动,具体如下:

(一)举行一场启动仪式。

市本级老年健康周启动仪式选择在丰泽区进行,届时邀请市领导出席。各县(市、区)也要相应开展启动仪式,带动基层开展相应活动。

(二)创作十份宣传资料或视频。

全市创作不少于10份的.宣传资料或视频。各县(市、区)要聚焦基层,聚焦老年人,因地制宜,通过led屏、社区宣传栏等多种媒体,开展各种宣传活动。鼓励各地各单位积极设计宣传资料、视频开展宣传,并报送市卫健委。要求每个县(市、区)都要至少创作1份宣传资料或视频上报。市卫健委将择优推荐至省里。市卫健委还将在本委网站开设老龄健康专栏,常态化宣传老年健康相关信息。围绕老年健康核心信息20条,市卫健委拟制作宣传视频,与全市共享,在新媒体上播出,并协调纳入老年大学远程教育内容。

(三)开展百场义诊送健康活动。

全市开展不少于100场义诊送健康活动,基本覆盖全部的乡镇(街道)。要求每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在宣传周期间,都要至少在一个村(社区)开展义诊送健康活动,实现全市联动联合。各市、县(市、区)级医疗机构也要主动参与,支持基层开展义诊活动。

(四)开展千名老人学健康知识答卷活动。

组织发动不少于1000名老人,一起参与学健康知识答卷活动。拟在东南早报或泉州广播电视报刊登老年健康核心信息20条。并设计刊登问卷,以有奖问答形式吸引老人参加。

(五)开展万份健康资料送基层活动。

全市印制不少于10000份的.老年健康知识宣传资料,送进老年协会、老年活动场所、老年人家庭或老年人手中,为老年人提供权威的健康知识。市本级印制老年健康核心信息宣传册1000份,在本次活动及今后相关宣传活动现场发放。各地也可招募一批医疗保健专家,到基层老年协会开展健康讲座,宣传健康知识。

(一)今年开展的老年健康宣传周是首届活动,今后将形成常态性的宣传活动周。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务必使全市的宣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健康宣传活动要做到三个深入:深入基层社区、深入贫困农村、深入老年组织,提高健康宣传活动的实效性。

(三)各地活动开展情况、创作的宣传资料、视频请于20xx年6月底前上报市卫健委老龄健康科。

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篇十三

的体育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体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实施方案。

一、组织与管理。

组长:xx。

副组长:xx。

xx。

组员:xx。

xx。

xx。

xx。

xx。

xx。

xx。

1.学校制定《学生体质管理实施方案》,有序开展工作,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学校专人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校长为实施第一责任人。

2.按照上级要求开齐各年级体育课程,一、二、三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四、五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规范课程内容,规范教师行为,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实施内容。

1.上足体育课一、二、三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四、五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

2.体质健康测试。

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分年段进行测试。

一、二年级项目: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

三、四年级项目: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

五年级项目: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50米跑、400米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

3.由学生与家长共同设计多项体育项目,包括长跑、跳绳、俯卧撑、仰卧起坐、健身操、呼啦圈等等。

4.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三、具体要求与措施。

1.做好学生、教师、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懂得增强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让教师重视学生体质健康,让家长支持学校开展学生提高体质活动。

2.加强对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组织和管理,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形式,将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以及各种体育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3.有。

计划。

性地开展体育测验活动,督促、指导和加强学生平时锻炼和了解自身体质健康状况。

4.学校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安排好两操,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并作好安排、记录、保证锻炼的质量。

5.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合理制定学生家庭体育锻炼的。

计划。

与内容,做到科学、合理、易操作、安全性强。

xx学校小学。

2021年x月x日。

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篇十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按照2014年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要求及国家教育部、吉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更好地完成我校2020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有针对性地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全面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科学制定学生体育锻炼和运动处方提供依据,同时推动学校体育科学发展,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注:总得分=体重指数(bmi)得分×15%+肺活量单项得分×15%+50米跑单项得分×20%+坐位体前屈单项得分×10%+立定跳远单项得分×10%+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单项得分×10%+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单项得分×20%)。

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和其它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

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及格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合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合格。

学生因病或残疾可以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于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申请,经校医院诊断证明,学院、军体部核准,可暂缓或免于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填写《免于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于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

2020年9月—11月(具体测试时间另行通知)。

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生)/引体向上(男生),立定跳远,50米,800米(女)/1000米(男)。

六、集合地点。

另行通知。

另行通知。

凡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标准》测试的学生在测试前请详细阅读测试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服从测试工作人员指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测试时带一卡通,无证件不能参加测试。

测试时须穿运动服、运动鞋;并在正式测试开始前半小时,自行做好测试准备活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立定跳远等项目的测试请保持人员间隔,人员不聚集,随测随走。

为了保证呼吸顺畅,测试时请不要佩戴口罩。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必须本人参加,对弄虚作假者,根据《长春理工大学学生手册》中“长春理工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给予处分。

凡因疾病原因,不能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学生,填写“免于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到校医院开具证明,经学院、军体部核准,可以免于参加测试。

凡因病、事等原因不能和自己班级测试的学生,请到测试现场的咨询处请假,如本人不能到现场可由班级干部代请假,准假后方可和其它班级测试或参加补测。

正常测试结束后,于两周内成绩登录完毕,学生可自行查询。

成绩公布在军体部主页“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查询栏上。

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篇十五

)》(卫办疾控发〔。

2007。

189。

)》(国卫疾控慢病函〔。

2013。

4

2015。

45%。

采用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指导工具的比例不低于。

30%。

每天摄入蔬菜、水果达标的人数比例不低于。

60%。

身体活动达到推荐水平的人数比例不低于。

40%。

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下降至。

8

克以下。

5

15。

日前完成启动工作,并按照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要求内容完成年度必选任务。鼓励各单位因地制宜开展扩展项目。

/

酒店、健康步道、健康小屋。

(

健康加油站。

)

3

个。

1.

8

次,每次活动直接参与人数不少于。

100。

人。

2.

通过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报道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和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宣传健康支持性环境,以促进居民采纳并利用。

3.

结合实际,采取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中来。

1.

继续推广限盐勺、控油壶等健康生活方式支持性工具,鼓励居民改变重油重味的饮食习惯。

2.

2007。

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9。

年基层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07。

10。

分钟、无烟环境创建等活动。每年度推广成熟的专项技术指导方案和技术指南分别不少于。

1

种。

1.

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活动。通过招募、培训健康生活指导员的方式,让健康生活方式相关技能走进社区、家庭、单位和学校。

2.

县疾控中心作为行动工作技术支持单位对行动工作的实施给予指导。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本次行动,充分认识行动对提高民众身体素质的作用,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建立行动工作责任制,将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和手机短信等手段,全面和长期报道行动活动,形成鼓励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氛围。

围绕行动目标,积极动员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参加行动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中的力量和作用,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以群众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推广成熟的健康技术指南和专项指导方案,转变不良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遵循。

“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开展以传统武术运动、户外运动、自行车骑行、广场健身等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

积极开展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示范学校、示范餐厅等创建活动,以示范带动行动工作全面开展。

行动办积极促进出台支持合理膳食、健身活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关的政策,积极推进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鼓励单位职工参加身体锻炼,支持单位制定健康工作制度。

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自愿服务活动,形成以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全民健康行动服务队伍。

成立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

“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统筹部署和协调调度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开展、考核评估、信息收集和汇总上报等日常工作。

1.

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康教育工作,从宣传经费中划拨部分经费用于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制作和技术指导方案推广。

2.

行动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内容安排做好经费预算,财政部门根据活动经费预算,合理安排相关工作经费,保障工作正常运行。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任务。

1.

各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负责健康社区、健康小屋创建工作。

2.

/

酒店”、“健康小屋”“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等提供技术支持。

3.

县直机关工委、总工会:负责“无烟单位”及“健康单位”创建工作。负责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建立“工间操”制度,开展健身操、太极拳、骑行、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

4.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健康餐厅。

/

酒店”、“健康食堂”创建工作,并按照规定对示范餐厅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5.

县教体局:负责“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创建工作,利用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培训,组织开展“快乐十分钟”活动,为学校师生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

6.

县财政局: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为行动工作合理安排活动和工作经费。

7.

县委宣传部: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准确、深入宣传行动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参与的氛围。

8.

县住建局、城管局:负责“健康社区”“健康广场”、“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一条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

9.

团县委、妇联、老干局、科技局、科协: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做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相应工作,并积极开展健康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县行动办公室制定工作方案,定期督导和评价行动的实施情况,及时提供反馈意见,定期向社会公布实施情况,对成绩突出的部门、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推动不力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确保行动工作取得实效。

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篇十六

实施方案是指对某项工作,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文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为全面提升我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通知》(粤教体函〔2018〕57号)相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进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合格率,培养学生运动与健康的良好习惯和生活方式,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依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通知》(粤教体函〔2018〕57号)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与本区教育发展战略、推进教育现代目标相适应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区各方参与的青少年健康促进网络和联动机制,基本形成全区各方共同关注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至2020年,促使我区青少年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超重、肥胖、视力不良检出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明显提升。

1.以育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健康成长需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

2.以个性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促使每一名学生在某一方面形成稳定的爱好,实现“全面+特长”的发展目标。

3.以学校管理作为战略举措。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制定健康工程的具体实施办法,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对学校的实施工作进行督查管理,并对实施工作进行评估督导。

4.以循序渐进作为重要策略。逐步稳健推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每天上午安排一次广播体操,每天下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逐步配足配齐体育教师、改善体育场地设施,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为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提供切实保障。

2.构建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健康发展新要求,各中小学校要根据学校体育特色研究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与体育活动内容,构建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合理的运动负荷,增强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确保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至少学会两项日常体育锻炼的技能;坚持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健康意识培养与健康行为养成相统一的原则,结合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各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要达到100%,要在课表上标明,做到有课本、教案、总课表、分课表、教师备课。

3.建立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区教育文化体育局体卫艺股每学期不定期对学校体育课教学进行巡查和指导,全面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意重点考察学生实际练习时间和体能发展情况。

4.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区每年定期举办或协调市举办各类比赛,包括:田径、篮球、足球等项目。完全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田径运动会,完全学校及规模小学校要因地制宜、经常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

(二)学校卫生推进行动计划。

1.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加强与区人民医院防保组、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沟通,为全区学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定期对学校食堂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控等开展监督检查和指导。

2.建立“一生一卡”健康档案。建立学生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制度,以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基础信息资料,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

3.进一步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加强宣传教育和有效管理,巩固教室光环境改善成果,确保课桌椅配置达到国家要求并开展配套服务研究,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和职责。

4.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促进班主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规范化建设。加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的调研,加强学生精神疾病危机干预,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发生。规范指导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工作,完善心理咨询热线运动机制。

1.各中小学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和公告制度。由学校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按要求配备场地、器材设备,对全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监测、干预、指导、汇总、统计、分析、管理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撰写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报告。

2.建立常态化的学生体质监测制度。认真做好每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上报工作,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每年9月至11月,结合体育课考核与体育活动课开展随时、多次、择优的常态化学生体质健康测试,12月上报测试数据。

3.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在全面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抽测,并将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各学校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向本校全体学生、家长公告本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与相关学生体质健康数据。

(四)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建设行动计划。

1.配齐配足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伍。根据“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重新核定体育教师编制数,在2020年之前配足配齐体育教师;各中小学应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将体育活动课、课间操(早操)、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运动队训练和管理折算成课时,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各学校参照市教育局下发文件(阳教体〔2016〕64号)要求,落实发放体育教师工作服装费和室外高温工作津贴。

2.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组织举办各类层次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论证,漠南中学、中心小学要配备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其他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为主,有条件的学校配备专职教师。所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实现持证上岗。

3.搭建平台,开展学校体育卫生研究。设立体育卫生科研(教研)专项经费,鼓励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促进一线体育卫生教师通过科研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形式,对制约本区学校体育卫生和学生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关键环节开展攻关,为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一)成立组织机构。成立由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局长梁鸿武同志为组长,分管副局长敖贡同志为副组长,组员以局各股室负责人柯胜参、罗盛喜、梁天真、林振理、冯运筹、刘盛强、敖卓奋、冯段以及各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阳江高新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教育办,罗盛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林振理、冯段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人员从局相关股室抽调。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行动计划推进工作,督促解决推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大经费投入。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积极争取区财政统筹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资源优化、成果宣传与推介,支持学校特色发展。结合学校实际需求,保障学校设施设备到位。

(三)深入调查研究。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内容作为我区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学校,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分析,全面掌握我区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状况,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引导广大教师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改进自身教育行为。

(四)开展宣传活动。围绕总体目标,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突出重点。通过宣传与实施,让广大师生增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程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相关活动紧密结合,做到同步发展,整体推进。

(五)加强督导评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将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对各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对达到指标要求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各乡镇(街道)中小学,幼儿园、局直属学校,有关民办学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及《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切实提高我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把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目标和首要任务,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提升我县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培养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一代新人。

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及锻炼效果。争取用3年时间,建立起部门协作、社会联动、学校实施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为学生锻炼提供完备的体育场地与运动器械;帮助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要求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争取到2022年全县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5%以上,全县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合格率和平均分超市平均水平,宁海籍大一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合格率和平均分达到省中等水平。

各校要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在时间、师资、设备、课堂教学、大课间及课外活动等方面落实相关措施,有效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明确提升目标。每学期开学以后,各校要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运动水平进行全面的排摸与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学校、班级及学生确立提升目标的依据,学校和班级的提升目标由学校和各个班级确定,学生的提升目标由体育教师、班主任、学生及家长一起确定。每位学生、班级的体质健康提升目标要在班级宣传栏上张贴公示,学校的体质健康提升目标在校园宣传栏公示。

(二)保证锻炼时间。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严禁以任何理由减少或挤占体育课时间;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和课外活动,确保活动效果;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须在大课间和课外活动保证学生有一小时以上的锻炼时间。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各校要在校园网或公示栏中公布课程安排表、作息时间表以及课外文体活动安排表和监督电话,自觉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

(三)提供师资保障。学生体质提升的关键在于体育教师与班主任,一方面各校要根据开设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需要,逐步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兼课体育老师要尽量专业化),形成一支能满足体育教学、体质健康测试训练的体育教师队伍,为学生体质提升提供专业保障;另一方面各校要进一步强化班主任提升学生体质水平的意识,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开展各类体育教学活动,为学生体质提升提供管理保障。要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实施工作任务落实到班级,体育教师负责体测项目的知识传授与技术指导,班主任负责所在班级的组织管理和思想教育。同时,各校要严格制定学生体测安全保障制度,确保学生安全。

(四)完善场地设备。各校要进一步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体育器材配备的投入,加强学校体育经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配齐配足相关体育器材及各种测试项目的相关器械,并及时做好维修、添置,为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提供有力后勤保障。

(五)开展测试专业培训。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县教研室负责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体育教师集中业务培训,特别是加强体质监测操作规范的培训。学生体测项目涵盖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多个方面,要重点把握好检测仪器器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现场检测原始数据的准确性,检测数据的归类、整理,检测数据的录入、汇总、校验与备份。要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活动和业务比赛,组织研发、推广具有示范、引领价值的课外体育活动案例、课题成果及各种校本教材。

(六)落实体育老师相应待遇。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体育教师组织开展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每周计2课时;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含统计、整理、上报),每学年核定体质健康测试课时,合格率达98%以上计8课时,95%以上计7课时,90%以上计6课时,90%以下计5课时。根据《宁波市教育局关于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服装费的通知》(甬教计〔2018〕406号)文件精神,体育课每周8课时及以上的体育教师每人每年运动服装及运动鞋补助金额提高到1000元。不按要求着装上课的体育老师不得发放运动服装费。对体质测试成绩优秀的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聘任、各级各类评先方面予以倾斜。

(七)激发师生锻炼兴趣。各中小学校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掘民间和传统体育资源,推广跳绳、踢毽子、抽陀螺等简便易行、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项目,推广武术、舞龙舞狮、太极拳、舞剑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统体育项目。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学生体质差异、身体发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自主选择的体育活动课程“超市”。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创新体育课程和教学方式,在确保适度运动负荷的前提下,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或体育活动项目。要求各中小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阳光体育节或组织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会,两次以上全校特色项目体育比赛,经常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确保阳光体育运动覆盖全体学生。

(八)完善学生评价机制。各校要坚持和完善体育科目测试制度,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要将体育科目测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要将体育科目测试成绩作为学生(生理原因不宜锻炼的学生除外)评优评先的必备依据,未达良好级及以上的原则上不能评优评先;严格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从2021年开始,体育中考取消平时综合考评项目,考试项目从原来的三项增加到四项,取消保底分,分值为40分,考试成绩直接计入中考总分。

(九)营造全社会运动的良好氛围。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形成“人人参与运动、人人爱上运动”的良好氛围,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要为学生课后提供锻炼场所和设备;加强与社区(村)联系,整合社会各项体育资源,组织开展各类体育社团活动;县教育局与体育发展中心对接,要加强体育俱乐部建设,完善筹资和运作模式,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搭建平台;加强与县文旅部门的沟通,利用全县500多公里长的登山步道,为全县广大学生开辟精品研学线路;鼓励家长开展亲子活动,利用周末或假日带孩子走进大自然,陶冶心情、增强体质、培养品质。

(一)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校和校长年度考核,合格率达不到95%的,学校和校长不能评为优秀。

(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县课程改革和质量提升奖励范畴,对于成绩特别优秀的学校和个人分别设奖。

(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与体育老师、班主任的绩效工资考核挂钩,学校制定具体办法,所任教班级合格率在95%以下的体育老师与班主任本年度不能评为优秀。

(四)宁海籍大一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高中段学校,给予相应奖励:

2.测试成绩平均分、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3个百分点以上的,或比上年度前移80名的,或在全省排名前15名的学校,评为当年度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并设立体育教师先进个人奖项。

3.将大一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纳入高考质量奖。

(五)宁海籍大一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高中段学校,给予相应处罚:

1.大一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平均分、合格率全省排名后50位的学校,校长和学校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

2.对测试成绩退步明显的学校,校长和学校年度工作考核不能评为优秀。

(六)民办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合格率在90%、平均分75分以下的,下年度的招生计划指标将予以减少,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与当年政府购买服务及其他奖补资金挂钩。

(七)建立中小学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督导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严格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行政问责制度。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中弄虚作假或者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八)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各校要设立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

(一)机制保障。要积极构建政府部门主导、学校重点推进、社会深度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支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良好氛围。要体现政治上关心、财政上支持、业务上指导、后勤上保障的工作体系。各校要加强与家庭、社区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制订加强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具体措施,并抓好落实。

(二)组织保障。编办、教育、财政、人社、卫健、体育等部门建立中小学体育工作协调机制,合力推动学生体质提升计划的全面实施。县教育局要加强对学校体育事业的规划、管理、监督和指导,成立由陈开南局长为组长,叶小杰、符洪铭、陈志伟、刘永宽、方仲如、陈欢涛为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基础教育科。各地各校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要切实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

(三)经费保障。县教育局主动与财政部门对接,设立全县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经费。学校公用经费支出要确保日常体育教学、学生体质测试、体育教师培训、教科研活动等工作需要。学校要争取社会力量,设立学校阳光体育基金,推动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开展。

(四)强化督查。县教研室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进行调研、检查、指导,县责任区督学经常性督查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落实情况,对达不到要求的体育老师提出批评整改意见,对“放羊式”的体育课堂教学视情节轻重进行全县通报、效能告诫等相关处理,对连续两年体质测试成绩下滑的学校,校长要进行约谈。

为全力推动我区校园体育发展,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11〕8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行动,让健康成为学生的终身财富,培养心理健康、体魄强健、素质优良、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全面落实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行动实施方案,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长效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实际及锻炼效果,广泛开展中小学校体育活动和竞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加强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督导和评估制度,深化健康教育,实施好各项健康工作的“达标细则”,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区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速度、耐力、力量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近视率的比重明显下降,全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水平达到全市中等排名。

(一)开足体育课程,落实课程标准。严格按照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保质保量,开足开齐体育课。充分了解各学段各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有特色、有亮点,效果好,普适性强的课程内容。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详细制定学生体育课程,突出科学合理,循序渐进,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倡导分批次、分层次进行大课间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时间不少于30分钟。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教会学生规范体育动作,培养健身运动习惯。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

(二)保护学生视力,做好视力防控。各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要提高对学生视力保护的重视程度,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和写字姿势,控制用眼距离与时间。严格落实在校学生近视监测制度,确保各中小学生每学期要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建立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电子档案,一人一档。并做好监测数据分析,及时制定防控方案,切实有效控制近视率升高。

(三)开展体育活动,营造运动氛围。各中小学校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比赛平台。学校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运动会,因地制宜地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各学校要按照要求完成固定动作,支持鼓励开发自选动作,每所学校需要自行选择2个体育项目作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进行培养,教会学生2项及以上的运动技能,不断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充分激发学生运动热情。

(四)实施健康监测,掌握学生状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要求每年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建立健全包括学校测试上报、部门逐级审查、随机抽查复核、动态分析预测、信息反馈公示、评价结果应用等相关制度和管理措施在内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体系。全区每年将组织2次检测,各学校每年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加强对学生的测试及体检结果数据分析和运用,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方案。

(五)加强安全管理,防范运动风险。各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园体育风险防范机制。一方面要完善校方责任险,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校园体育设施检查维护台账,根据体育设施种类的不同,进行定期维修维护,对于损坏严重的体育器材要及时予以拆除更换。杜绝质量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的体育器材出现在校园。最后,要加强对学生体育设施规范使用的引导,提高体育锻炼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重要性,成立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小组。明确学校体质健康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方法,细化职责分工,扎实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二)制定工作方案。各学校要制定详细的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行动方案,方案中的要求不得仅仅满足于国家规定标准,要打造学校亮点,突出学校特色。

(三)加强监督检查。区教体局将不定期对各中小学校落实本方案的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实行督导结果公告制度,对落实方案不重视、打折扣、找借口的学校在全区进行通报。将加大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并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篇十七

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是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妇女儿童健康,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从源头和基础上提高我省居民健康水平。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xx行动,按照《xx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康xx行动的实施意见》(x府发〔2019〕20号)和《健康xx实施方案(2019-2030年)》(健康xx委发〔2019〕x号)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9.5‰及以下和6‰及以下;

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8/10万及以下和12/10万及以下;

产前筛查率分别达到70%及以上和80%及以上;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8%及以上;

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90%及以上;

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85%以上和90%以上;

促进生殖健康,推进企业女职工和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其中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以下简称“两癌”)筛查覆盖率分别达到80%及以上和90%及以上。

二、主要任务(一)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

1.强化孕产期保健集中管理。推进全省县域内孕产期保健集中管理,全省各县(市、区)均设立县、乡、村三级孕产期保健集中管理机构,加强对辖区内所有孕产妇建档、孕产期保健、妊娠风险评估、高危妊娠管理、危重症转诊等的集中管理工作。推动省、市、县三级加强区域内孕产期保健工作的全面掌握、督促指导和统筹管理。(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

2.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落实妊娠风险筛查评估、高危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5项制度。加强孕产妇分级、分类、“五色”管理,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高危孕产妇专人专案管理。(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

3.强化危急重症救治。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建设,完善各级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网络建设,健全救治会诊、转诊等机制,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孕产妇和新生儿按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并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医疗救助待遇。(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

(二)实施健康儿童行动计划。

4.加强新生儿保健。规范开展新生儿访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对早产儿进行专案管理,推动开展早产儿袋鼠式护理,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推广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新生儿复苏、喉罩气道等适宜技术,提高新生儿保健工作水平。(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

5.做实0~6岁儿童健康管理。加强新生儿期和儿童期保健工作,推广使用《母子健康手册》,扎实开展0—6岁儿童健康集中管理工作,规范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儿童健康检查,为儿童提供全程医疗保健服务。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开展儿童预防接种。实施婴幼儿喂养策略,创新爱婴医院管理,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覆盖到所有贫困县。引导儿童科学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实现儿童肥胖综合预防和干预。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加强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工作。(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发改委、省教育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基层卫生处、疾控处、综合监督局)。

6.推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结合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动儿童早期发展均等化,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探索适宜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的服务内容和模式。加强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和规范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提高婴幼儿照护的可及性。(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人口家庭处)。

7.加强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加强高危儿童管理,规范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转诊及专案管理,提高高危儿识别与救治水平。以肺炎、腹泻、贫血、哮喘、龋齿、视力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等为重点,推广儿童疾病综合管理适宜技术。继续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尽快实现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目标。(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疾控处、医政医管处)。

(三)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程。

8.广泛开展一级预防。因人施策,统筹落实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地中海贫血筛查、增补叶酸、孕期保健等服务。落实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推动婚姻登记和婚前医学检查紧邻设置,推行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和生育指导“一站式”服务模式。为拟生育家庭提供科学备孕及生育力评估指导、孕前优生服务,为生育困难的夫妇提供不孕不育诊治,指导科学备孕。落实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推动城乡居民全覆盖。(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妇儿工委办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

9.规范开展二级预防。广泛开展产前筛查,普及产前筛查适宜技术,规范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等技术,逐步实现怀孕妇女孕28周前在自愿情况下至少接受1次产前筛查。深入开展地中海贫血防控项目,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对确诊的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缺陷、地中海贫血等严重出生缺陷病例,及时给予医学指导和建议。(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财政厅按职责负责,委内:妇幼处)。

10.深入开展三级预防。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加强筛查阳性病例的随访、确诊、治疗和干预,提高确诊病例治疗率,逐步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积极开展出生缺陷相关疾病救助,聚焦严重多发、可筛可治、技术成熟、预后良好、费用可控的出生缺陷重点病种,开展筛查、诊断、治疗和贫困救助全程服务试点。建立新生儿及儿童致残性疾病和出生缺陷筛查、诊断、干预一体化工作机制。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加强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康复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康复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健全衔接协作机制,不断提高康复保障水平。(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财政厅、省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医政医管处)。

11.完善出生缺陷服务网络。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妇幼保健及妇女儿童专科医院为骨干,大中型综合医院为支撑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提高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服务可及性。(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

(四)实施生殖健康促进工程。

12.维护女性生殖健康。做好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规范产后避孕服务,提高免费避孕药具发放服务可及性。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避免准备怀孕和孕期、哺乳期妇女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线。推动建设孕妇休息室、母婴室等设施。(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民政厅、省总工会、省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人口家庭处)。

13.防治妇女常见疾病。以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为重点,逐步扩大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覆盖面,推进城镇妇女、企业女职工“两癌”检查。以妇女常见病筛查为重点,结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加强适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加强女性青春期、孕产期、更年期心理健康咨询、指导。推进女性更年期保健工作,防治女性更年期疾病。(省卫生健康委,省妇联、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

(五)实施妇幼健康中医药融合工程。

14.深化妇幼健康中医药融合。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中医科室建设,提升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方法,开展中成药合理使用和培训。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扩大中医药在孕育调养、产后康复、儿童保健等方面应用。加强妇女儿童疾病诊疗中西医临床协作,提高疑难病、急危重症诊疗水平。(省中医药管理局牵头,省卫生健康委按职责负责,委内:妇幼处)。

(六)实施妇幼健康能力提升工程。

15.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省、市、县三级均有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省发改委牵头,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规划信息处、妇幼处)。

16.推进妇幼保健机构等级复评创建。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自我管理和医疗保健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更好地履行妇幼公共卫生职能,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和水平。(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

17.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绩效考核,并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以绩效考核为抓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强化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促进妇幼保健机构高质量发展。(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医政医管处、妇幼处、)。

18.试点妇幼保健机构体制机制创新。在试点机构探索落实财政保障政策,落实“两个允许”要求。结合妇幼保健机构实际情况,完善薪酬分配政策,合理确定妇幼保健机构年绩效工资总量,落实妇幼保健机构在薪酬总量内进行自主分配,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医务人员薪酬达到合理水平。(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人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体改处、人事处)。

19.强化妇幼健康学科建设。加强妇幼健康临床学科建设和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学术技术水平和内涵建设。(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科教处)。

20.加强妇幼健康人才培养。加强儿科、产科、助产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增强岗位吸引力,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妇幼健康紧缺人才。利用专家驻县蹲点、基层人才专项培训、岗位培训、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培养技术好、业务精的妇幼健康专门人才。(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人事处、妇幼处、科教处)。

三、

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建立完善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强化各地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责任,加强综合指导,精心组织实施,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工作合力,集中各方力量推进妇幼健康促进行动,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省卫生健康委、各级人民政府分别负责)。

(二)加强督导评估。要建立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工作进展情况跟踪、督导机制,把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情况作为健康xx建设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省健康xx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各成员部门针对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工作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综合评价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各地要组织做好本地区妇幼健康促进行动目标任务的督导落实。(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

(三)注重宣传引导。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大力普及妇幼健康科学知识,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舆论宣传、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对妇幼健康行动的普遍认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

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篇十八

根据上级关于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的总体总体部署,扎实做好孕产妇安全管理各项制度落实,不断完善风险预警评估,提升救治能力,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x/x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x‰以下。

(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进一步整合生育登记、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院、儿童保健和计生技术服务等内容,充分发挥服务网络的优势,继续扎实做好《母子健康手册》推广、产后避孕、绝经期妇女宫内节育器具取出等便民服务举措,持续开展青春期生殖健康保健、产后康复和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等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三)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继续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促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保健服务的规范和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服务人群的健康意识和风险意识,将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做细、做实。不断扩大产前筛查人群覆盖面,提高筛查率和高风险孕妇的后续诊断、咨询和随访率,让无创游离dna技术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中得到科学应用,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和干预率。完善产前诊断多科联合门诊服务模式,提高精准干预水平。提高串联质谱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做好儿童孤独症等残疾筛查工作,并与残联无缝衔接,努力提升康复质量,降低致残率,改善生存质量。

(四)落实公共卫生项目,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能力。

全面规范开展,并按时完成省市城乡居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任务。继续完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模式,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干预率达到x%。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孕育调养、产后康复、儿童保健等适宜技术在妇幼保健方面的优势作用,努力减少妊娠并发症以及妇幼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提升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水平与管理。

(五)实施创建项目,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

以“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创建为抓手,有机结合省优生优育优教“三优”指导中心示范点创建,将保健与临床、科研、基层服务相结合,引领和推进全区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大力推广全面、连续、规范和特色服务。大力推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特色服务开展,如婴幼儿智力发育筛查干预、高危儿童监测管理、婴儿先髋发育异常筛查、耳聋基因检测、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妇女盆底康复治疗等。

健康阿坝行动实施方案范文汇总篇十九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按照2014年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要求及国家教育部、吉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更好地完成我校2021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

方案。

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有针对性地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全面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科学制定学生体育锻炼和运动处方提供依据,同时推动学校体育科学发展,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注:总得分=体重指数(bmi)得分×15%+肺活量单项得分×15%+50米跑单项得分×20%+坐位体前屈单项得分×10%+立定跳远单项得分×10%+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单项得分×10%+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单项得分×20%)。

2.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3.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和其它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

4.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及格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合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合格。

5.学生因病或残疾可以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于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申请,经校医院诊断证明,学院、军体部核准,可暂缓或免于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填写《免于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于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

2021年4月—11月(具体测试时间另行通知)。

1.测试项目:

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生)/引体向上(男生),立定跳远,50米,800米(女)/1000米(男)。

2.评分标准:(见附表1)。

3.单项指标与权重     。

1.除跑步项目外的测试方式及地点:另行通知!

2.跑步项目的测试方式及集合地点:另行通知。

1.凡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标准》测试的学生在测试前请详细阅读测试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服从测试工作人员指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测试时须带一卡通,无证件不能参加测试。

3.测试时须穿运动服、运动鞋;并在正式测试开始前半小时,自行做好测试准备活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必须本人参加,对弄虚作假者,根据《长春理工大学学生手册》中“长春理工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给予处分。

5.凡因疾病原因,不能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学生,填写“免于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到校医院开具证明,经学院、军体部核准,可以免于参加测试。

6.凡因病、事等原因不能和自己班级测试的学生,请到测试现场的咨询处请假,如本人不能到现场可由班级干部代请假,准假后方可和其它班级测试或参加补测。

7.参加测试应根据个人身体素质,如遇当日身体状况不佳或测试项目难度超过个人身体情况承受能力的,可以申请缓测。

8.体测过程中如感到身体不适,无法完成该项目测试时,应立即停止测试,并向测试现场的老师说明情况,必要时前往医院就医。

1.正常测试结束后,于两周内成绩登录完毕,学生可自行查询。

2.成绩公布在军体部主页“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查询栏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