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汉语修辞学论文范文(优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0:36:10 页码:14
汉语修辞学论文范文(优质17篇)
2023-11-18 20:36:10    小编:ZTFB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写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总结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帮助我们写出更好的总结。

汉语修辞学论文篇一

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john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方法论。

析索绪尔、乔姆斯基和韩礼德的意义观。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

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述评。

系统功能普通语言学发展五十年回顾。

评20世纪的索绪尔研究。

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比较与诠释。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

论索绪尔的语用哲学思想。

探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

简述现代语言学流派代表人物。

博杜恩·德·库尔特内与三个语言学派。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洪堡特语言哲学中的辩证精神。

语法分析的系统描写与比较的几个方面。

韩语语法教材中“时制”概念的研究。

汉语修辞学论文篇二

修辞学是研究语言艺术的学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汉语修辞学则是基于传统修辞学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当代社会语言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学科。修辞学的核心在于用语言创造出优美、富有情感和表现力的表达方式,从而达到感染人心的效果。对于爱好语言美学的人们,学习修辞学,尤其是现代汉语修辞学,是一项很有价值的事情。

第二段:细说修辞学的分类以及实践意义。

修辞学的研究范畴很广,主要包括修辞手法分类、修辞理论、修辞分析等方面。其中,修辞手法分类又分为音、声、形、义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包括很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排比、反讽等等。而修辞学的实践意义则具体体现在语言的应用过程中,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日常交流,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思维,都能提高表达者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使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三段:解析修辞学对人文素养教育的深远意义。

现代汉语修辞学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技巧,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增强人文素养,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艺作品,并在交际中更好地理解和有效地传达构建语言的思想体系。修辞学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充分感受语言的力量,从而增强我们的审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段:剖析修辞学的实践应用多样性。

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实践应用非常多样化,在文学、广告、新闻媒体、演讲等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修辞学具有跨学科的研究价值,而其应用领域的广泛程度也决定了修辞学的实践意义和应用前景。

第五段:总结修辞学的重要性和切实可行性。

总之,现代汉语修辞学不仅是一种学科知识,更是一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实践方法。掌握和运用修辞学知识,不仅可以使我们在语言交流中更加自信和出彩,更能带来一份永久的审美体验和文化传承。坚信通过长期的修辞学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也能在实践中发挥出修辞学的积极作用,让自己与更多人更加精彩的交流与表达。

汉语修辞学论文篇三

摘要:五四运动以后,汉语受以英语为主的印欧语言的影响,走上了欧化的道路。汉语语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使汉语语法从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演变和发展。我们要理性地面对汉语欧化现象,找到中西语言的契合点,促使汉语健康发展。

关键词:欧化;语法;利弊。

一、汉语欧化现象。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文的变化极大。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文也渐渐走上了西化的路子。有人称这是汉语面临的西化危机。危机与否我们先不要下定论,西化现象已经是潮流所趋,势所难免。我们只有全面深刻的了解这个过程和现象,才能评判西化现象的利弊。《中文的常态与变态》这篇文章,用大量的事实和例子,写出了现代汉语受英文语法的影响而欧化的现象。例证详实,论证严密,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自己对国语语法未来发展状况的担忧。自从开放国门以来,汉语语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词法和句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例如词汇多音化趋势加强,词缀化倾向日益显著,被动结构的扩大等,种种变化打破了汉语意合的形态,使中文的常态优势尽失。本文拟通过对余先生观点的思索,来进一步探究汉语欧化的道路及其这条道路上的利与弊。

二、汉语语法欧化的表现。

(一)词法上的变化。

在欧化过程中,最先产生、最易辨别的词法上的变化。例如,词的组合结构趋向复杂;多音化趋势不断加强;词缀化倾向日益显著等。

1.多音化趋势不断加强。

多音化趋势是指汉语多音节词汇占有愈来愈大的比重。王力认为汉语多音化趋势是汉语自身发展趋势所在,但外来语的影响加速了汉语多音化的进程。汉语在吸收外来词的时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等。由于英语词汇的一个音节至少与汉语的一个汉字相对应,所以音译词也多为多音节。另外意译和音译兼意译,更要求外来词和汉语的成词习惯相对应,所以,翻译过来的词所含的义素一般都多于两个音节以上。另外汉语“词根+词缀”式构词方式,也是使多音节词汇增多的一个原因。

2.词缀化倾向日益显著。

众所周知,汉语是孤立语,词汇缺乏形态变化,几乎没有词缀可言。但是随着外语对汉语影响地不断加深,兴起了不少汉语词缀。例如用法跟“—ize,—ise”相当的“化”(欧化、现代化),跟“—er,—ian,—ist,—or,—eer”等相当的后缀“家”(画家、歌唱家)、“者”(作者、读者)、“师”(工程师、魔术师)“员”(演员、教员。还有“反”(反人类等)“非”(非法、非礼)这种类似的前缀。

余光中先生通过对后缀“性”(可读性、纪律性)和“主义”(浪漫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批驳,认为这些类似后缀的成分是汉语受西化影响而形成的“名词成灾”的诟病。近年来也出现了新的词缀,例如“被”,被幸福、被自杀、被小康等。通过研究发现,汉语受英语的影响,词缀的语义趋于抽象和泛化,构词位置日益固定,增强了汉语的构词能力,并且增强了表达效果。

3.“的”字结构乱用。

我国文言文中,所属关系皆在字里行间,“的”字很少用,甚至不用。但“的”的滥用却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现象。余光中先生在文中写道“一碰到形容词,就不假思索,交给“的”去组织,正是流行的白话文所以僵化的原因。”例如,他是一个画家,住在一条老闻着鱼腥的小街底头一所老屋子的顶上一个a字式的.尖楼阁里。(徐志摩译《巴黎的鳞爪》)徐志摩的这篇翻译的确不尽如人意,有些蹩脚。

用了大量“的”字定语结构,使句子显得拖宕冗长。如果在英译汉的过程中,不顾汉语自身的特点,紧紧跟随英语句式,势必会造成译文的冗长复杂。英语句子呈现句首封闭、句尾开放的特征。修饰语、插入语可以后置,句子可以不断向句尾扩展和延伸。与英语不同,汉语句子成句首开放、句尾收缩的特征。句首虽然开放,向左延伸,但扩展的长度和程度受到种种限制,不能像英语那样层层环扣、向后不断扩展延伸。需要标点和虚词把句子分开,化长为短。

因此英译汉时常常要破句重组、化繁为简,去除冗余,符合汉语言重逻辑、重悟性、的特点。

(二)句法的变化。

1.句式趋向复杂多样,意合形态渐弱。

汉语里有些句子,完全可以根据语气的需要而灵活变通,不需顾及句法结构的完整性,所以经常出现句子成分的省略、隐含、增减等现象。因而有人说“汉语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随机语法”。汉语灵性之根在于它的简易型。但是随着西方语法的影响,汉语更加注重形式,句式趋向复杂多样。

英语注重使用各种形式手段来连接词语、从句和分句,注重通过有形的标记来显示词语之间、主句和从句之间以及分句之间的关系。汉语虽然也通过介词和连词等形式连接句子,但使用频率上远不如英语那么高。汉语中虽有各种连词,但语义关系常常要通过语序和意义去体会。在英语里,词性相同的字眼常用and来连接:例如manandwife,youandi,backandforth。但在中文里,类似的场合往往不用连接词,所以只要说“夫妻”、“你我”、“前后”就够了。五四以来,“但是”、“如果”、“既然”、“即使”等连词的大量使用使汉语意合形态渐弱,走向偏重形合的特点。

2.被动结构的扩大。

汉语中,被动结构所叙述的原是不如意或者不希望发生的事。但五四以来,汉语“被”字句出现频率明显增长。西方是形合的语法,动词被动形式的使用都是强制性的。依照汉语的传统,有时候只要被动关系可以意会,往往就使用无标志被动句形式,而不采用被动标记“被”字。在翻译西方作品的被动句时,人们往往根据句子形式,一律把被动句用“被”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使“被”字句明显增多。

在西化以后,被字句表示的也不限于不愿意或不愉快的事了。余先生举例:“我不会被你这句话吓倒。他被升为营长。他不被准许入学。”这三句话本可以说成:"你这句话吓不倒我。他升为营长。他未获准入学。“句子简洁不拖宕,却生硬的用被动句来表达句子。

主动的表达方法,显示了汉民族自古以来“天人合一”“主客一体”的哲学思想传统,在这种传统下,我们拥有的是主体涵盖客体的思维,必然不需要主体客体界限分明。

三、汉语欧化现象利弊说。

汉语欧化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人们对汉语欧化的利弊观点不一,有人对欧化现象持宽容态度,认为欧化现象适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与世界接轨。

陆俭明先生的《汉语危机论可以休矣》,针对近几年来媒体上不断出现的“汉语危机”论,他认为这是人们缺乏语言意识的表现。陆俭明先生还认为语言实际并不存在纯洁性的问题。我们追求的是语言的健康使用,而非“语言的纯洁”。

由此可以看出,陆先生对汉语西化的问题保持宽容态度。汉语的欧化还有很多有利的方面,例如汉语利用欧化词缀构词,丰富了汉语附加式的构词法等。对于汉语欧化,反对的声音也有很多。

余光中先生在文章中就说“目前中文的一大危机,是西化。”“太快太强的西化,破坏了中文的自然生态,就成了恶性西化。这种危机,有心人都应该及时警觉而且努力抵制。”由此可见,余先生对西化持谨慎态度。的确,汉语在西化过程中,过度吸取了西方语言中一些不适应汉语的东西,使汉语“洋”相百出,丧失了中文先天的优势。这也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例如滥用词缀构词,造成造词生硬;存在“的”“们”滥用问题;“除此之外,还有被动结构的扩大,句式复杂多样等问题。面对汉语欧化现象,反对之声也层出不穷。通过《中文的常态和变态》这篇文章,我们更清楚了探析了汉语语法欧化的表现,在近几十年的演变过程中,汉语不断发展,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都间接揭示了西方语法对我们的影响,展现出时代的不断变迁和发展。我们要在语言接触过程中,理性地吸收和接纳,并且要扩大中文对西方语言的影响,传播中华文化。

这样才能避免在强势英语的影响下,只有汉语欧化,而英语却丝毫未动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中西文化的最佳契合点,使它们优势互补,从而建构和谐文化。

参考文献:

[1]胡开宝.汉外语言接触研究近百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与外语教学,(5).

[2]谢耀基.汉语语法欧化综述。[j].语文研究,(1).

[3]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4]彭炫.欧化与翻译——读王力先生《欧化的语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5]刘珍振.从“的”字滥用看翻译中的汉语西化问题[j].现代语文,(5).

[6]胡慧.语言接触_中西文化交融与和谐文化建构[j].求索,(4).

汉语修辞学论文篇四

作为一名汉语专业的学生,修辞学课程一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门课程。本学期选修了《汉语修辞学》,在学习过程中收获颇丰。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修辞学的概念和作用(引入)。

修辞学是语言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语言运用中修辞技巧及其效果的学科。在人类的语言交流中,修辞技巧无处不在,是一种语言表现特别形式的艺术。它能够使语言变得华丽、优美,让语言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使阅读或听众感到愉悦并产生共鸣。

第二段:修辞手法的分类和解析(落实)。

修辞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各种修辞手法的分类及其使用效果。学习汉语修辞学,就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并学会灵活运用。比如,平衡法、对偶法、比喻法等等。对于每一种修辞手法,我们都要学会分析其语言结构、传达信息的方式、效果,培养我们的语言修辞意识和判断能力。

第三段:修辞手法的应用技巧(重点)。

在汉语写作中,合适地运用修辞手法非常重要。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同时也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和易懂。深入学习修辞学,我们不仅要学会感性理解,也要追求理性运用。在修辞技巧的运用中,我们需要把握好度。修辞技巧并不是越多越好,要尽量避免过分夸张、滥用技巧,否则会影响修辞效果和逻辑连贯性。

第四段:修辞手法的实际应用(举例解释)。

在具体的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常见的修辞技巧提升文章的表现力。比如,用对比法来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用排比来表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递进,用比喻来富含想象力和象征意义,用双关语来达到幽默、诙谐的效果等等。当然,这些修辞技巧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学好的,需要在实际写作中多加尝试和反复练习,才能真正地掌握。

第五段:修辞学的意义和启示(总结)。

修辞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写出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修辞意识和判断力。同时,学习修辞学也可以启示我们对于语言的理解和对于社会的认知。通过修辞、比喻等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促进与他人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这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学习修辞学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自如地运用语言,实现与他人的有效沟通。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辞能力。

汉语修辞学论文篇五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均在管理理念与方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党校作为培养优秀党员与干部的重要机构,也应做到与时俱进,积极更新管理方式。行政管理是党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教学工作与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党校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党校行政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探索新时代下行政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措施。

关键词:党校;行政管理;新时代;创新。

一、党校行政管理现状及问题。

在经济、政治、文化均迅速发展的时代,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尤其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深化全面改革,带领国家与人民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建设小康,提高人民幸福感。新时代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包含着机遇,也充满挑战,党组织需要培养更多优秀党员与干部,做到从严治党,廉洁执政。为培养符合当前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党员,党校也不断更新管理方式,但目前仍有部分党校中存在较严重的管理问题,尤其在行政管理方面,易受到党校管理者的忽视,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手段陈旧单一、管理体制僵化、硬件设施缺乏等各类问题,不利于党校教学水平提升和整体发展[3]。在党校行政管理中,管理观念的落后主要是因管理人员长期处于节奏缓慢、缺乏竞争的工作环境中,缺乏突破阻碍、提升工作效率的意识,缺乏危机感,导致员工安于现状、故步自封,仍沿用落后、僵化的管理方式与体制,与当代快速变化的社会现状严重脱节,给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严重阻碍,不利于党校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建设。

二、党校行政管理的创新改革措施。

(一)更新行政管理理念。

观点和理念的变化是党校行政管理措施创新与改革的关键,也是各项措施准确实施的基础[4]。当前时代下,国内外形势迅速变化,党校行政管理应基于党的发展任务,战略、全面地提升党校管理与教学质量,充分体现党校的使命感。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创新管理措施,管理人员需重视自身思想的改变,正确意识到管理理念创新的重要意义,重视学习和引进先进理念,避免盲目沿袭老旧的管理体制。理念的更新不仅需要主动学习和引进,也需明确该理念是否符合党校当前情况,充分结合实际现状选择和调整管理理念,使其既符合时代特征,也适合党校现状,确保其先进性与实用性并存。更新管理理念后还需加强理念宣传,可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包括培训、张贴标语等,使各管理人员均能调整自身思想和理念,迅速高效地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二)建设科学化管理制度。

制度作为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和规范,其完善程度和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与实用性。党校行政管理的创新,需要改变陈旧的管理制度,结合党校自身情况完善和创新制度体系,利用网络技术学习并制定科学的、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党校行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达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5]。管理制度的设立目的在于明确各部门和岗位职责,规范行政管理决策的实施方式、流程。在党校行政管理的决策制定方面,应避免以领导意志为标准的决策制定方式,充分体现民主意识。制定决策前应参考专家意见,并深入基层进行调查,观察实际情况,获取各阶层意见,并组织各方面人员参与决策的制定,讨论其合理性与可行性,使各项决策均能与党校当前状态相适应。尤其需要加强监督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不仅应监督基层人员的工作情况,更应加强对于领导层的管理和监督,采取互相监督机制,各部门、各阶层间彼此监督,互相协调与合作,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全局观念,减少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特殊化、人情化等各类不良情况,使决策与管理措施能够得到迅速、有效的落实。此外,设立制度时除规范工作流程与工作要求外,也应充分考虑各阶层人员的实际需求,在制度化的同时确保人性化。

(三)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

当前时代下,信息科技发展迅速,网络与计算机技术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爆发性增长,给各行业管理方式带来巨大变化,“互联网+”时代随之到来[6]。党校行政管理工作需跟随时代发展,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通过将人工管理转为信息化管理方式,节省人力资料并提高管理效率。行政工作涉及党校运行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其工作内容繁杂,数量庞大,涉及的信息多且杂。在过去,党校行政管理工作主要采取人工记录和整理的方式管理各类信息,并以纸质资料的方式存档,占空间大,且信息查询难度高,整理和维护的工作量大。目前,各党校均已实现一定的信息化,但大部分仍处于用电脑收发文件和进行文字处理的阶段,其管理系统相对落后,阻碍了党校现代化建设。如今信息科技的进展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各类管理系统纷纷涌现,改变了传统管理方式,实现了信息的高度集中、实时共享和快捷处理。党校应引进先进办公自动化系统,并加强管理人员培训,使其充分掌握系统各项功能的使用方式,能够正确、熟练地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展各项工作,节省人力,并提高信息反馈、汇总、分析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数据的实时监控等,也可建立行政管理数据库,便于数据查找和分析,给各项决策、措施的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四)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养。

新时代背景下,党校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党员和干部,同时也应注意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各项相关措施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其综合素质影响着实施质量和效率。为全面提升党校行政管理质量,应致力于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综合素质,加强教育培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并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大量先进、新颖的信息资源,从中选取适宜党校具体情况的信息作为培训内容,使管理人员思想与观念能够与时代接轨,获取更多行政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吸收更先进的管理理念,构建更全面的知识网络结构,培养其综合素养,提高其管理与协调能力。并鼓励管理人员利用信息传播的便利,不断学习知识,提升自我,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并发挥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党校行政管理方法的不断改善提供助力,达到可持续发展。在加强培训的同时也应完善评价与晋升体系,引进优秀、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与体系,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给予表现优秀者奖金奖励和晋升机会,激发管理人员提升自身能力和工作质量的积极性,并形成公平、公正的良性竞争氛围,促进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提升。

(五)促进部门之间的协作。

党校行政工作覆盖面广,与各个部门均有密切联系。因此,若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质量,需获得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同时各部门间也需要互相帮助、互相协调,使党校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共同促进整体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党校行政管理需创新和改善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方式,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各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实时传输、共享,确保信息交流畅通无阻,使决策信息能够快速地传递至各部门,并在各部门协调合作下将其贯彻落实,将落实情况快速反馈至决策层,形成良好的闭环。同时需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改善部门间的关系,管理层也需加强沟通与交流,了解党校各部门的决策实施情况与运行情况,做好协调工作。此外,各部门需做到财务透明,形成公开、民主的良好工作环境,有利于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互助关系。

三、小结。

总而言之,党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是促进党校良好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新时代下党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各个党校均需要明确当前社会形势,在党的指导与引领下,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培训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符合当代需求的高素养党员与干部。创新与改革的过程是全面、复杂且漫长的,需要从观念、制度、人员等多方面切入,并获得各部门的支持,互相协作,互相监督,全面提升党校行政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辉.关于行政管理方法的创新和基层政府管理加强的研究[j].山西青年,2016(15):244.

[3]郝立民.浅论加强党校教学管理与创新实践思路[j].科技经济导刊,2016(10):201.

[4]王淑娟.党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难点与推进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8(8):98.

汉语修辞学论文篇六

近几年,素质教育在教育行业的综合性推广,使教师从主要以应对考试为主的教育模式逐渐转化为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新模式。汉语言文学作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语文学科,逐步成为提升语文教育水平的重点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对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科技对接;素质教育;交流沟通。

一、汉语言文学在语文学科中的突出地位。

汉语言文学作为基础教育中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重点改革项目之一。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内容包含了对古代诗、词、歌、赋等不同文学创作模式和内容的鉴赏。然而,在近现代的语文学科教育中,过分强调考试的重要性,使汉语言文学在学生的心目中只代表了背诵科目,忽略了其对于学生培养文学素养的重要引导作用。汉语言文学的学科教育不仅对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在中华文明的古代文学艺术传承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现阶段,我国的整体教育发展还不够完善,语文教育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对学生文学底蕴的积累和延伸还没有起到足够的指引作用。在各高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突出汉语言文学在语文教育体系的重要地位,将汉语言学科作为培养学生语言素质的基础教育项目,是实现学生在文学方面综合发展的有效教育举措。

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一)语言是沟通交流的桥梁。

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桥梁,在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延续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传承作用。加强语文学科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积累语言基础,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继承和传扬中国文化,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方面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语言是人类沟通和交流的载体,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逐步了解的学科,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在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指导,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二)提升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无论是学生接受初级语文教育的基础学科教育阶段,还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化教育时期,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将思维意识转化为语言这种外在的表达方式,将内在的精神外延成为一种沟通交流的载体,是我们处于幼儿时期就会模仿学习的一种本能。在接受系统的语文教育时,学生进一步将语言组织成具有逻辑性的思想表达模式,将思想通过有序的语言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语文学科的教育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组织引导作用,对培养思维敏捷性、开发语言文学潜力、提升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等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突出的贡献。

三、关于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对接,在实践能力方面的思考。

不管是语文教育还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二者都能对学生的精神面貌或者认知观念等产生一定的影响,都能够丰富人的见识。汉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要实现很好的对接,要能够形成结合性发展模式,首先要实现二者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对接。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应该寻找他们的共通点,虽然语文和汉语言文学在本质上有区别,但是语文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包含汉语言文学教育这个模块的,因此,二者在教学内容或者一些理论指导上其实是有相通之处的,在实践方面,应该抓住这些共通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要积极地探索提高实践能力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汉语言文学中,诗词歌赋的品读和学习也需要重视起来,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索和运用方面。而在语文教育中,也要把握汉语言文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方向,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

四、实现汉语言文学与多媒体技术的对接。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使现代化技术逐步融入教育行业,一方面为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技巧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在对汉语言文学进行学科讲解时,可以融合时代特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学生身临其境。同时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通过相关教育问题的讨论,可以有效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化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突出汉语言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育部门应将汉语言文学在学生文学素养方面的指导和语文教育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作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大汉语言文学的改革力度,深化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学能力方面的重要引导作用,为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江.浅谈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思考[j].关爱明天,(4).

[2]刘民殷.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思考分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1).

[3]夏丛丛.关于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性的若干思考[j].教育界,(9).

汉语修辞学论文篇七

近期我在大学修读了一门名为“汉语修辞学”的课程,这门课程非常有意思,使我对汉语文学和文化更加了解,并让我在修辞的细节上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这一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这门课上的体验和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修辞学的背景以及重要性。

在这门课上,我从教授那里学到了修辞学的一些重要背景知识以及其在汉语文学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修辞学被定义为语言的运用和效果分析,它探索了各种能够创造特定效应的语言技巧和方法,用来传达特定的观点或情感。修辞学在文学创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是否得当将会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学价值。同时,修辞学在我们日常的交流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达到特定的目的,例如强调、比喻、反讽等。

第二段:修辞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文学作品,并讨论了在这些作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分析这些作品,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修辞手法对于创作的重要性。比如,我们学习了杨绛的语言运用,以及在《洗澡》这篇小说中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借助修辞手法,作者能够通过对于细节的塑造,更加深刻地表达对于人性和生命的理解。此外,通过赏析一些现代文学名作,例如莫言的《蛙》、余华的《兄弟》、沈从文的《边城》等等,我们能够领略到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第三段:修辞在公共演讲中的重要性。

在时下社交网络的时代,有时会感觉到口语传播和表达的价值正在被逐渐忽视。但是在我们的日常交际和行业发展过程中,修辞技巧对于公共演讲带动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所有优秀的演讲都需要灵活、生动、丰富的语言表达,吸引受众,让交流更加深入。在这端落和表达中,修辞技巧解释句子,贴近公众。汉语修辞学课程也为我们提供了细致的演讲技巧,例如情感诉求等等,让我们更好地带领听众,分享经验和思想。

第四段:修辞手法的实际应用。

修辞手法是实际应用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从品牌营销到文化传播,从国际关系到城市发展,修辞学技巧的应用渐渐地被现实所聚集。在世界app的发展过程中,好的品牌识别与文化推广需要在很多面向上精心策划和运营。一个成功的品牌和文化符号一定是在文化历史要素,和语言表达里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修辞学手法就是在这个关键阶段,将文化与语言连接起来,成为完成这个构建的必要手段之一。

第五段:结语。

在汉语修辞学这门课上,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言之有物”这一道理,也对于演讲和文学创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在修辞技巧的运用过程中,我也越来越注重对自己语言能力的锻炼和修炼。我相信今后不仅仅是文学创作者需要修辞技巧,广大的从业者和学生产生的文化表达,都需要更加具有修辞感的表达方式。修辞学是一个古老而又不断发展的学科,我们应该拥抱修辞学的精神,将修辞学的原理贯穿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汉语修辞学论文篇八

汉语修辞学课程让我对汉语表达的艺术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学期的修辞学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有关汉语修辞的知识,丰富了我的语言能力,在写作、演讲和表达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下面是我学习汉语修辞学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汉语修辞的基础知识。

修辞学的内涵很广,我的汉语修辞学课程是从其基础入手,首先就是了解汉语修辞的基本术语: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同时学习了每种修辞手法的分类、相关规则及其运用方法等。这使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句子的构成和语言表达的内涵。有这些基础知识,让日常口语、写作和听力练习更加生动且具有感染力。

第二段:汉语修辞的实际应用。

随着修辞理论的学习,汉语修辞的实际应用也被深入探讨。在写作和演讲中,我们经常会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和技巧来展示我们的观点和意见。但是,我们必须大胆使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否则容易过度修饰和虚伪。考虑使用适当的汉语修辞,不仅可以提高文章的品质,使笔调更加好听,而且使文章更有力量,更具影响力。

第三段:修辞能力的提升。

在学习汉语修辞学课程期间,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外,同样重要的是养成运用汉语修辞的自我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写作和演讲时,我们可以尽量运用拟人、象征和夸张等技巧,来使作品更具生动感、形象化、有趣性。通过练习和不断地使用积累,修辞能力逐渐提高,笔下文字也因此更加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第四段:修辞学的实用性。

修辞学对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每个人的学术和事业都具备完美的实用性。在具体实践中,许多修辞手法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用到的,如应用经济学中的比喻,使一个抽象的概念更易懂。同时,在个人事业中,比喻可以把我们的创意想法更清晰具体地表达出来,夸张和对仗等手法可以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和思想。

第五段:修辞学的乐趣。

修辞学的学习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审美体验。学习汉语修辞学并不仅仅是为了修饰语言,他能提高个人的审美素养,对艺术和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修辞学的乐趣在于能够让我们对由于成分的搭配而引起的语感、意境和读者情绪等方面更有细致敏感性,这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总之,学习汉语修辞学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培养我们丰富的表达方式和审美能力。汉语修辞学必将成为我们生活和学术中不可占缺的重要知识,更成就我们更加优秀的自己。

汉语修辞学论文篇九

注:下面所列项目只是方向,不是具体题目,请指导教师协助学生确定具体题目。

一、汉语国际教育中涉及理论研究方向。

例如:

1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

2中介语中的“石化”现象研究(原因、表现、对策)。

3国别中介语研究(韩汉、英汉、日汉、俄汉等)。

4迁移理论研究(语音迁移、词汇迁移、语法迁移、文化迁移)。

5认知理论研究。

(1)语法认知研究(架构、句型)。

(2)词语认知研究(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二、汉语国际教育中课程教学方向。

例如:

1初级阶段教学研究。

(1)初级阶段语音教学研究。

(2)初级阶段词语教学研究。

(3)初级阶段语法教学研究。

(4)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研究。

(5)初级阶段基础汉语课程研究。

(6)初级阶段听力课教学研究。

(7)初级阶段口语课教学研究。

(8)初级阶段汉字课教学研究。

(9)初级阶段视听课教学研究。

2中高级阶段教学研究(词语、语法)。

(1)中高级阶段词语教学研究。

(2)中高级阶段语法教学研究。

(3)中高级阶段基础汉语课教学研究。

(4)中高级阶段听力课教学研究。

(5)中高级阶段写作课教学研究。

3语言要素教学研究。

(1)语音教学研究。

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语调。

(2)词汇教学研究。

词汇扩展、词语比较、词语等级、词语组合、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感情。

色彩词、语体色彩词、外来词。

(3)语法教学研究。

教学语法特点、语法比较、词类教学、句型教学、句型比较。

(4)汉字教学。

汉字特点、汉字形音义关系。

4单一国别班教学研究。

(1)国外单一国别班教学研究。

(2)国内单一国别班教学研究。

长期班、短期班。

5混合国别班教学研究。

6教材编写特色研究。

7教材练习研究。

练习对比、练习强度、练习难度、练习类型。

8课堂练习研究。

练习方法、练习组织。

9教学方法研究。

三、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个案及教学设计方向。

例如:

1学生个案(个体、国别体)。

2教师个案。

3课堂个案。

基础汉语、听力、口语、写作、汉字课课堂个案4教学设计。

初级、中级、高级教学设计。

基础汉语、听力、口语、写作、汉字课教学设计。

四、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问题研究方向。

例如:

1文化导入。

2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3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差异/冲突。

4文化词语教学。

5习惯用于教学。

6成语教学。

五、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方向。

例如:

1留学生情况调查(学习原因、学习情况、就业去向)2私立学校调查(生源、师资、教学组织、考核)。

3高校教学调查(生源、师资、教学组织、考核、发展空间)4师资情况调查。

汉语修辞学论文篇十

现状研究,通过访谈调查、课堂观察和调查问卷三种手段进行。笔者结合自制的《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发展历程及教学法应用历程的访谈》提纲,在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四所高校对6名教学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收集了大量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和教学法应用情况的珍贵资料。运用针对中级阶段精读课的《相关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应用观察表》和《学生反馈意见调查问卷》,笔者对抽样的5个班级的对外汉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观察、访问。笔者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在运用中存在着三个明显不足,一是偏传统,改革创新少;二是偏封闭,交流沟通少;三是偏经验,设计安排少。结合这一结果,笔者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特点出发,对教学法提出了个人改进的建议。

abstract4-7。

绪论7-10。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对象界定7-8。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8-9。

三、研究方法、思路及主要内容9-10。

(一)研究方法9。

(二)研究思路9。

(三)主要内容9-10。

一、定义10。

汉语修辞学论文篇十一

修辞学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人类语言的运用方式,以及如何通过言语达到最大的效果。而现代汉语修辞学则是在传统汉语修辞学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汉语的发展而形成的,它研究的是现代汉语的修辞现象及其规律,为现代语言运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现代汉语修辞学按照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语法修辞学、词汇修辞学、篇章修辞学等,并通过对修辞手法的解释、分类和分析,探究修辞现象背后的内在规律。此外,现代汉语修辞学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例如文学创作,演讲,广告设计等领域,其中修辞手法在构建艺术形象、提高表达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段:修辞手法的具体解释和例子。

修辞手法是现代汉语修辞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被定义为语言运用中的一种技巧,通常被用于增强言语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修辞手法有很多种,比如修辞格、比喻、夸张、反复等,这些修辞手法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运用方法,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经常采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对立,以及通过比喻和隐喻等手法来传递作者的意图。

第四段:修辞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现代汉语修辞学不仅对文学作品产生影响,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在演讲中还是在日常表达中,修辞手法都可以被运用到,以增加表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此外,修辞学的研究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和作用,以及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意思和感受。

第五段:修辞学的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现代汉语修辞学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语言智能化和语言翻译等领域,修辞学的研究可以为机器自然语言处理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使其更好地模拟人类语言的表达方式。同时,在文化传承和跨文化交流等领域,修辞学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语言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通过修辞学的研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总结:

现代汉语修辞学在现代语言的运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对修辞手法的研究和解释,探究了语言运用中最能产生表现力和有效传递信息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维工具和表达手段。在未来的时代,修辞学的研究也将会从文学研究、教育教学等领域扩展到更多的领域,这将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

汉语修辞学论文篇十二

修辞学作为语言学中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汉语学习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修辞学的研究过程中,又以汉语修辞学作为研究的重点。在学习汉语修辞学课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汉语修辞学的重要性。本文将通过我所学习到的内容和体会,对汉语修辞学进行探讨。

汉语修辞学是汉语语言学中的一个特定领域,它研究的是汉语语言中的各种修辞现象。在学习汉语修辞学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如何理解修辞学的概念和范畴,如何分析各种修辞现象,都是需要我们在学习汉语修辞学的过程中掌握的内容。

汉语修辞学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词语修辞、语法修辞、篇章修辞和交际修辞。在这些分类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形式的修辞现象和其特点。例如,词语修辞中包含了比喻、夸张、反语等形式,语法修辞中包含了倒装、省略等形式,篇章修辞中包含了段落结构、语言节奏等形式,交际修辞中则强调了交际中语言的表达效果和交际目的。

汉语修辞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修辞现象的形式和特点,更是为了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修辞手段。我们可以通过修辞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引起他人的共鸣、传递信息等。在我个人的学习中,我也能够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到一些修辞手段,例如比喻、排比等,使文章更加有趣和生动。

第五段:结论。

通过学习汉语修辞学课程,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了汉语修辞学的相关知识,也让我在写作中拥有更多的语言表达手段。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汉语修辞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各种修辞现象,更重要的是要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提升自己在交际中的表达效果。

汉语修辞学论文篇十三

内容摘要: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的渗透,对于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审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模式落后、学校缺乏重视等诸多问题,阻碍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有效开展。本文就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审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的解决措施,希望对促进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的有效融合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

一、审美教育在高职院校汉语。

言文学教学中的现状对学生进行母语文化教育并提高学生的汉语言使用能力是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际目的。但部分院校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时,往往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约束,而将汉语言文学做为普通的专业学科。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这些学校忽视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为汉语言文学课程设立的课时较少。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本质是为了综合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以便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措施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带动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当前时期,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时存在诸多问题和漏洞。例如课程时间安排相对较短,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和肤浅;教学时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缺乏实践性教学,导致学生对汉语言知识的运用不够合理及成熟;另外,部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枯燥晦涩的内容缺乏兴趣,从而难以领略汉语言文学的精髓,阻碍了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

二、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上的教学措施。

(一)将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因。

素进行合理运用,使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教师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将文学作品进行充分解读,将文学作品中的意境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深刻领略文学作品的意蕴和魅力。然后教师要培养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拓宽学生发掘作品亮点的思路,同时引导学生在品读文学作品时要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思想,使学生对作品的意境有更深刻的领悟。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在鉴赏作品的同时领略汉语的博大精深,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另外来讲,优秀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较高,需要教师将文学作品的作用教学进行充分利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某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来让学生品读。阅读结束后,让每个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深读,之后让每个学生起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悟,并说出所选段落的精彩之处。通过这种方式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采取有效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功底,带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处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求知欲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合理为学生讲授作品中所涉及到的少见的事物和环境,从而提高学生阅读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自身的社会见识;引导学生充分感悟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带动学生产生共鸣。与此同时,教师要将作品中的艺术特色传递给学生,将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精髓和艺术魅力展现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时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单一,致使课堂气氛沉闷,降低了学生了学习兴趣。因此需要教师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文学作品视频播放,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意境有更深刻的领悟。让学生发表一下在看完视频之后的感受,让学生对作品的精彩之处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作品朗读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作品进行朗读,在活动中大家一起感受文学作品的意蕴,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情。最后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领略汉语言文学的魅力。例如可以根据作品设立相应的场景,使学生各自模拟文章中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将文章中的片段生动的呈现出来。这种活动不仅使学生对文章片段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通过此类有趣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模式。将审美教育合理巧妙的融合到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艺术素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能够提高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美的能力,使学生更深刻的感悟到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汉语言的运用更加灵活,提高自身的修养。

汉语修辞学论文篇十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汉语修辞学也因此在大学教育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学科,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获得更好的交流和沟通。我在学习汉语修辞学时,不仅加深了对汉语的理解,而且体会到了语言的美妙和力量,下面我将简要地谈谈我的一些感悟。

第一段:修辞学的意义和基本概念。

汉语修辞学是一门探讨汉语运用中的修辞现象的学科,它以探究汉语表达的文学艺术美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们在日常用语和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常见的表达形式,以及它们的作用、效果和表达方式。修辞学所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包括: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一些较为罕见的修辞形式。在修辞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思熟虑地运用这些手法,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修辞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有用,更是在日常交流和商务场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段:修辞形式的运用和效果分析。

汉语修辞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探究修辞形式的运用和效果。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在修辞学中是经常被提及的内容,而它们的主要作用是烘托情境、加强语言表达效果。举个例子,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能够为形象、语言和情感赋予更多的特定属性。比如在汉语中,“月亮像一只银轮”就使用了比喻手法来推广月亮的形象。而夸张手法则强调了说话人的语气和情感,对话语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修辞形式的运用和效果分析是我们学习汉语修辞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此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运用汉语,提高我们表达的能力。

第三段:修辞学和文学创作的关系。

汉语修辞学不仅与汉语运用密切相关,而且与文学创作之间的联系也十分紧密。文学作品是汉语修辞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于文学创作至关重要,它们能够在小说、诗歌和戏剧中起到非常好的表现效果,凸显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文学作品会通过修辞手法来烘托情境、加强表达效果,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同时,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新视角。

汉语修辞学不仅对于文学创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修辞学的基本知识可以使我们进行具有充分感染力和魅力的话语,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和策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想法。无论在口头交流或写作中,都可以通过运用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表达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五段:总结。

在修辞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汉语助于表达丰富复杂思想的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用语言表达审美情感。修辞学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培养我们的文学修养、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希望未来,我们能够继续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利用修辞手法,创造出更加美妙的汉语表达方案。

汉语修辞学论文篇十五

现状研究,通过访谈调查、课堂观察和调查问卷三种手段进行。笔者结合自制的《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程及教学法应用历程的访谈》提纲,在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四所高校对6名教学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收集了大量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和教学法应用情况的珍贵资料。运用针对中级阶段精读课的《相关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应用观察表》和《学生反馈意见调查问卷》,笔者对抽样的5个班级的对外汉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观察、访问。笔者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在运用中存在着三个明显不足,一是偏传统,改革创新少;二是偏封闭,交流沟通少;三是偏经验,设计安排少。结合这一结果,笔者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特点出发,对教学法提出了个人改进的建议。

abstract4-7。

绪论7-10。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对象界定7-8。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8-9。

三、研究方法、思路及主要内容9-10。

(一)研究方法9。

(二)研究思路9。

(三)主要内容9-10。

一、定义10。

汉语修辞学论文篇十六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

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

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

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

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

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

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

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

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

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

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

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

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

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

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

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

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

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

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

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

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

文、表、图互不重复。

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

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

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

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

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

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

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

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

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

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

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

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

又如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

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

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

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

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论文——致谢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

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

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

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

常放篇首。

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

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

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二、写好论文的关键。

(一)论文写作——材料、观点和文字。

材料是写好论文的基础,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文字是论文的外在表现。

材料和观点是论文的内容,文字是论文的形式。

形式是表现内容的.,内容要通过形式来表现。

三者的完美结合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材料来源于实验。

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材料获得的效率与质量。

整篇论文是由若干工作单元组成的,每一工作单元又是由每次实验材料积累起来的。

因此要善待每天的实验。

每天工作时都要考虑到这一数据在将来论文中的可能位置,对每一张影像记录都要认真收集保存。

材料要真实可靠,数据要充足。

有了异常,要及时分析处理,要保证所得结果可信,排除假象。

一篇论文总要有新现象、新处理、新效果、新观点。

观点应明确,客观辩证。

不要、也不能回避不同观点。

从论文定题到结论,处处有观点,所以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是贯穿始终的。

讨论观点时不要强词夺理,不要自圆其说,力戒片面性、主观性、随意性。

要和国内外文献上的观点相比较,也要和自己实验室过去的观点相比较。

在比较中分析异同,提高认识。

也不要怕观点错误,不要怕改正错误。

要百家争鸣,通过争鸣,认识真理。

论文的文字要自然流畅,“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但也不要华丽雕琢,目的是“文以载道”。

论文叙述要合乎逻辑,层次分明,朴素真实,分寸恰当。

(二)论文写作——准备和动笔。

论文写得好坏,关键在于准备。

会写论文的人,一般总是三步过程。

论文写前深思熟虑,全局在胸;充分打好论文腹稿,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写出论文初稿后,放一段时间,反复吟读,千锤百炼。

汉语修辞学论文篇十七

摘要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科技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社会在不断创新中发展,汉语言文学也在不断的发展。

然而汉语言文学在课堂教学中却没有太大的转变,出现了很多不宜事宜的现状。

本文就是在实践中探索现代汉语言优化的教学方法。

关键字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情境教学渗透美育。

汉语言文学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有机载体,代表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文明,同时也是后现代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

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多少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我们应看到的是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定期待。

汉语言文学是文学、文化的遗产,是通过人们对过去的各种认识来进行当前社会现象分析的过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效果是毕业后的学生在各种工作和生活中都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普遍的教学模式。

当代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外国文学,当代文学,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概论,语言概论,影视概论,美学概论,写作学等课程。

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使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和流程,通过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来加深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趋势问题。

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来说,出现应用性改革是当前教学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2.1教学模式陈旧。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仍采用灌输式,学生多是“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教”与“学”的效率难以提高。

久而久之,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逐步削弱,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无法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真正目标,不利于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

2.2教学手段单一。

以往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时,基本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手段。

由于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加之教学中欠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1更新观念、多种手段教学。

传统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进程中,教师被视为整体课堂的操纵者与控制者,而学生则只能处于被动地位,接受教师传授的各类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埋没,仅能成为被动吸收者,丧失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师生双向的教学互动过程,没有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完善结合。

为改变这一不良现象,教师要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全面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教学理论,充分了解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状况,激发、鼓励教师深入教学一线全面了解实践教学改革进程、状况,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思想的革命性、根本性变革。

我们可充分的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汲取传统形式课堂教学优势,发挥教师科学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

定期聘请汉语言文学专家来校开展学术系列讲座、知名学科专家交流讲学,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引导师生科学探索汉语言文学教研、学习之道,提升全员文化素养。

另外,还可在校内定期举办演讲、朗诵、征文、书法、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学习热情,进而令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全面提升汉语言文学学习水平。

3.2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网络技术合理支撑汉语言文学教学,促进学生完善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挖掘学习潜能,充分满足各类个性化、自主化学习需求,形成学习实践的良好主观能动性。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名著书库,令学生通过自主网络化学习汲取文学精华,合理拓宽知识面、激发阅读兴趣,全面提升研究与文学鉴赏能力。

3.2渗透审美教育。

文学作品是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养分。

大家都知道,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本来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因为收录在汉语言文学教材中的作品一般都是享誉中外的名作,完美浓缩了各国名家的思想和人品,有利于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程中,必须充分注意文学作品的艺术境界审美因素的挖掘,这需要我们在引导学生鉴赏课文所描绘的美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对其内部结构的情感渗透以及外部结构的表现形式加以分析,不断使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得到培养,真实的去体会作品的境美。

3.3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用性。

汉语言文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就业为指向,增强实用性。

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