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2 23:49:05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撰写报告需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信息的准确性。报告的内容应紧密围绕主题,避免冗杂和不相关的信息。这些范文展示了报告的结构和语言风格,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如何写报告。
整体就业形势分析报告篇一
北京市教委3月19日下发《北京高校高质量就业创业计划》,计划本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同时,构建“一街三园”的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在中关村等地分别建设三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以及“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为大学生创业免费提供场地支持。建设“中关村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咨询、辅导、培训、融资、交流等全方位服务。
创业服务纵深化、专业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创业咖啡模式将创业的各个元素以最具亲和力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糅合在一起,满足创业者的多方面需求也推动产业发展,正在被全国各地有所创造地复制。模仿这种模式,专门为大学生服务的创业大街显然价值不小。可以想见的是:试错学习的需求更加被强调,和高校各院系的关系更加紧密,文化更加年轻化……当然,这些都需要在市场推动和政策细则引导下实现。如果仅仅是随便规划出一条街建起房子,那么就丢掉了创业大街的精髓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学生周雷成立的公司到昨天正好一年,他昨天盘点收入,这一年他个人获得纯利润8万元,这些是“诚信”的回馈。
周雷是信息系大二学生,“重信”兼职团队负责人。周雷介绍,因家庭困难,他刚进大学就在校外做兼职。可是兼职过程中他遭受了很多不公正待遇。大一那年“十一”,他通过中介找到一份发传单的工作,讲好80元/天,可7天下来,中介老板却变卦了,只给60元/天,他只能自认倒霉。后来,他又不断听到身边同学朋友兼职中遇到的各类“不诚信”事件,拖欠薪酬、临时变卦、跑单等。周雷暗下决心创建一支“重信”兼职团队,为许多和自己一样的大学生兼职“保驾护航”。
周雷告诉记者,去年4月团队成立,现在核心成员有3人,“重信”是团队的名字,也是经营理念。团队出去“找活”,然后分给兼职的大学生,工资由他们团队发。
去年9月,团队承接了一个房地产公司兼职,可完成后,事前和对方谈好的5万元报酬却迟迟不给,为守承诺,三人自讨腰包将5万元先垫付给学生。后来5万元虽讨回来了,但是中间曲折只有他们知道。
合伙人兼室友李闯说,周雷是一个有梦想、肯吃苦的人,他创建兼职团队,一方面是为自力更生,另一方面也是想为身边的同学朋友做点事,现在同学们想找兼职,都会来找他,因为找他“靠谱”。
在我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背景下,随着产业结构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需求会有所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要改变以“存量决定增量”的增长模式,重点对以后的“增量”进行结构性调整,以适应人才需求的变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国的专业学位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主体,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同于学术研究生,不是根据学科来设置的,而是根据职业和岗位需求来设计的。与学术研究生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模和结构更要密切集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本保证。
工程和工科类人才培养,无论是学术研究生,还是专业硕士研究生中都是占比最高,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占到了全部专业研究生在校生的29.65%,学术研究生更是高达35.64%。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工科人才所需占比会逐步呈下降趋势。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由中期阶段到后期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变迁,第三产业占比会进一步上升,第二产业占比进一步下降,我国工程专业研究生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的占比会进一步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培养的绝对数量与规模会有所下降,而是在研究生整体培养规模的相对比例可能会有所下降。
从国际比较看,欧美发达国家的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一般高于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2011年,美国工学研究生占比约为9.0%,英国工学研究生占比为7.4%,澳大利亚工学研究生比为6.9%。
从学科分布来看,从2000年到2010年,在美国,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类学科的硕士学位年授予数与理工农医类学科的硕士学位年授予数渐渐拉开距离。在2000年,美国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类学科共授予硕士学位32万个,占当年美国硕士学位授予总数的70%。至2010年,该类学位的年授予数已接近50万,占当年美国硕士学位授予总数的71%。而同期,在理工农医类学科,美国每年授予的硕士学位数均低于18万。
2001年以来,英国在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类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数一直超过理工农医类的硕士学位授予数。自2001年至2011年,英国高校在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类学科授予的硕士学位数由45095个增长为106290个,理工农医类学科授予的硕士学位数则由20000个左右增长至56235个。
当然,日本情况比较特别,理工农医高于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类。自2001年至2011年,日本理工农医类学科硕士学位的授予数一直维持在4万个左右的规模,而同期,该国在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类学科授予的硕士学位数则一直低于2万个。并且,日本的工科硕士研究生占比例较高,大约为40%。
工科类人才除了规模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结构应该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科技、信息产业及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行进一步优化培养结构,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经济持续增长起关键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其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事关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产业安全。如信息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柱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展动力,如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雷达及广播设备制造业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计算机辅助产业等是发展的重点,相关专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应该得到加强。现代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也是淘汰落后产业,发展产业关联度高、技术资金密集、吸纳就业能力强的重要保障。应根据汽车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铁路运输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业的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总之,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占比会有所降低,培养结构会进一步优化,这符合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和以科技进步、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不健全,政府职责不到位情况突出,基本公共服务过度市场化,导致我国各地发展严重不均衡,也导致我国公共服务水平差异较大,而且推进城镇化战略,挖掘内需潜力,关键在于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积极发展教育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培养质量存在较大问题,关键是师资培养培训。2012年,我国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占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为4.35%,而美国教育类研究生占比为20.8%,是所有专业研究生中最高的,英国教育类研究生占比为16.6%,也是较高的。我国教育硕士、教育博士培养还有较大空间。同时也存在结构优化问题,应改变师范类院校培养教师的单一渠道,扩大综合性大学参与培养培训教师的空间,这既有利于提高培养质量,也有利于加强竞争,提高服务水平。
其次适度扩大医学类、健康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2012年,我国医学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中,临床医学占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为13.0%,口腔医学为0.76%,药学为0.25%,中药学为0.34%,护理为0.1%,公共卫生为0.24%。在美国,医学及相关学科占比为10.1%,英国为13.4%。虽然我国医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较高,但我国人口众多,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应该加大医学类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规模,同时也要优化结构,加大护理、健康学科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规模。
除教育、医学卫生健康之外,公共组织与服务、法律等也需要发展,但与国际相比,与我国实际需求相比,法律专业、公共管理专业占比已经很高了,高发展的发展空间不大。2012年,我国法律硕士占到了6.82%,公共管理占到了4.00%。美国公共管理与服务占比为4.7%,英国法律专业研究生占比为4.1%。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水的生产和管理业、燃气供应和管理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环境管理业等方面也急需一批专业高层次人才,可以考虑适度提高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
我国产业结构中,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从1978年到2013年的35年,我国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增加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23.9%上升到2013年的46.1%,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由1978年的12.2%上升到2013年的38.5%。服务化程度稳步提高,服务化占据经济和就业的主要地位。第三产业发展中,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文化艺术业、旅游业、体育产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等都既能满足新时期人民精神生活需求,又能拉动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此,需要培养一大批适应新时期需求的文化产业、新闻传播、体育、旅游管理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这些方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如2012年,体育专业研究生占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为1.11%,应用心理专业研究生占比为0.31%,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为0.70%,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为0.16%,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为0.18%。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生培养规模,同时适当考虑新设一批专业学位,因为原来的这些专业学位主要是依据公益性产业来设置的,现在也要考虑到营利性、经营性产业的发展需求来培养人才。
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求适度扩大和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保障服务业、金融业、邮政业、计算机服务业、批发零售业、道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未来需要一批高层次人才。目前,我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占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为1.33%,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为0.59%,保险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为0.22%,还有许多新兴服务业缺乏相应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渠道。应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增加个别专业学位类型,适度扩大个别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
2012年,我国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占比为1.87%,风景园林占比为0.42%,林业为0.12%。美国的生物与农业类研究生占在校研究生的比例为5.5%。我国是农业大国,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应提高农业科技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开设相关专业学位类型,除了现有的农林管理类专业外,更要根据产业发展培养技术人才,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
整体就业形势分析报告篇二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毕业的一大难题。应届毕业生难就业问题存在多方面原因:大学生自身原因、社会原因等。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大学生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完善自身能力,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就业;薪金;社会地位;素养。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一)大学生自身原因。
在这个大学就业精英走向大众化的社会,大部分大学生仍然保持自身的优越感,在择业时考虑较多的是薪酬自我提升空间、工作时间、工作地点、薪金等因素,而在自身能力、自我价值等方面考虑的不够,导致大学生职业和就业观念取向不合时宜,最终导致就业困难。
2、薪金要求较高。部分大学生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盲目羡慕高工资、高福利。选择岗位的时候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目标性不明确更多关注的是薪金的高低、工作环境好坏,而忽视了升职空间、未来前景、自我价值实现等因素,导致工作一段时间后缺乏动力与目标,出现怠工以及跳槽等现象。
3、目光较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部分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能力较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挑选岗位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精神。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二)社会原因。
1、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有些高校对就业工作不够重视,就业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未能贯穿大学四年,仅仅是毕业前的一种介绍形式,与社会脱节。“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这说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户口成为就业的绊脚石。目前毕业生自主择业已经成为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困难。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中都遇到过“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经历,由于没有当地户口,很多大学生与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3、社会舆论导向。现在很多家长及企业对软件、金融等行业盲目追风,而对农业、林业、养殖业不甚重视,导致大量农业类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相反走向销售等行业,导致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一)大学生自我素质的提高。
首先,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摒弃“天之骄子”的想法,从基层工作做起,从现实出发寻找自己的就业出路。其次,在如今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大超中占据主动地位。
(二)高校改革。
高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进行学科设置,并调整就业结构,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走向。另外,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工作做到实处。整体提高就业队伍的素质,定期对就业队伍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吸纳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教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
(三)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起推动作用。
首先,从政策法规入手,完善就业体系。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就业政策,消除职业歧视,规划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流动。应该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西部,投身基层就业,锻炼才干。同时,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吧,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一定可以妥善解决,大学生一定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军,一定可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整体就业形势分析报告篇三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及存在问题,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国家统计局湘潭调查队于xx年4月—5月组织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在潭高校,与就业指导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大学毕业生就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方向开展座谈、交流,并和市人事局、教育局、劳动局等部门有关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调查中,向应届毕业生发放了无记名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6份。
据有关部门统计,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比xx年增加85万,xx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破纪录的611万,预计今后三年内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以每年50万的数量递增,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和社会上庞大的失业人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不景气,据xx年2月16日新华网报道,仅广东就有7万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倒闭,很多企业招聘岗位锐减,甚至开始裁员减压,给处于寒潮中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针对严峻的现状,到4月30日止,北京、上海、天津等23个省(区、市)陆续出台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府文件。6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重要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各高等院校更是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指导,力促学生就业。但是,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负责人普遍反映,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09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
1、企业进校招聘明显萎缩,签约率大幅下降。
据了解,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09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在启动期便寒意阵阵。在走访调查中,校方人员介绍,xx年10-12月的校园招聘跟往年相比冷清了许多,部分往年的招聘大户和积极分子不见了身影,甚至有企业宣布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据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统计,截至xx年底,来校招聘的单位约有200家,需求人数不到1500人;上年同期,招聘单位有300多家,需求人数超过xx人,减幅分别为50%和33.33%。
xx年4月以后,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企业进校招聘情况有所改善,加上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许多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学校也利用各种渠道,引进企业,积极推荐本校毕业生,招聘单位比xx年1月之前要多。但是,尽管学校工作有所成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截至5月上旬,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签约的毕业生不到40%,比往年同比下降了40多个百分点;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正式签约率约为20%,比往年大幅下滑。本次回收的五所高校调查问卷显示,应届毕业生正式签约比例仅为10.3%,达成就业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也只有29.4%,两者合计还不到40%,虽高于中国社会调查所xx年2月公布的电话调查结果35.6%的整体就业率,但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力争xx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2、预期薪酬明显下降。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昔日的“天之骄子”们显然在心理上已经完成了向普通劳动者的转变。调查显示,毕业生已经走出“要价”过高的误区,预期薪酬回归理性。湖南科技大学江主任反映,本校应届毕业生今年的薪酬定位在1000元左右,比去年降低了整整500元;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高校毕业生也出现薪酬大幅下降的明显趋势。
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将底薪定位在“1000—1500”(45.6%)和“1500—xx”(28.7%),只有14%的大学生将底薪定位在xx元以上,甚至有2.2%的毕业生表示愿意接受“零工资”就业,这是以往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各大媒体也屡屡报道,就目前来说,房价在五至八千的城市,不到两千月薪的工作,也令大学生们求之不得。
3、结构性矛盾突出。
据调查,各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冷热不均”现象。各高校均表示,工科专业就业比较紧俏,湖南科技大学的特色专业采矿、地质、路桥专业在5月签约率已达到90%以上;文科、经济管理类就业困难,以往的一些热门专业,由于高校盲目扩招,导致供需比例失调严重,就业困难,由“热门”变“冷门”,譬如外贸英语、计算机专业,尤其是学校知名度不高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湘潭大学谢处长表示,由于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该校英语、国际金融贸易、证券等专业受到的冲击;往年房地产行业是招聘大户,但是今年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房地产相关专业就业情况严峻;而房地产部门表现不佳又直接导致了建筑、施工设计行业的不景气,导致这些专业的学生遭遇到以往没有的“冷遇”;法学、中文、数学等传统专业表现较差;生物、化学等专业就业情况相对稳定,最热门的专业是市场营销。
由于今年中央出台了文件,要求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到xx年,使全国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县级医院和若干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县医院原则上要达到二甲医院水平,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所以今年医卫类专业就业比往年好很多。农村的医疗改革使许多医疗机构起死回生,因此医卫类专业就业不但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反而有所好转,成为09届毕业生中的幸运者。湖南职业技术学院曾老师介绍,今年本校有医卫类毕业生2374人,已签约和达成就业意向的已有90%左右,令许多专业望尘莫及。
4、就业呈现性别差异。
除了专业差异,高校就业市场还呈现了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就业难度远远大于男生。调查问卷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为14.5%,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为35.5%;女生的正式签约率只有5%,有意向未签约的比例也只有21.7%。两相比较,可以发现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远远低于男生。面对残酷的就业市场,有15%的女生表示“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考研”,有21.7%的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导致自己求职遇挫。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余老师介绍,虽然本校学生男女比例约为3∶1,但是建筑行业都倾向于要男生,女生就业成为学校的棘手问题。
5、专科、高职层次毕业生就业情况明显好于本科生。
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显示,xx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平均就业率达到95.77%,从xx年开始全国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达到95%以上。今年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就目前调查的情况看,我们发现专科、高职层次的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要明显好于本科毕业生,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的整体就业率高出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近20个百分点。
专科、高职毕业生在对薪酬的心理预期和职业层次的要求都相对要低,而且很多专科、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本来就定位在实用型“蓝领”人才,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很多院校采取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使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大大提高。譬如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建设厅的下属院校,其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能在建设系统相关单位实现就业;湘潭教育学院对全日制学生实行订单式培养,与广东、江浙等地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为毕业生多方提供带薪顶岗实习与就业平台。
6、定位城市,不愿去西部、下基层。
虽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大学生转变了观点,不再一窝蜂的涌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孔雀东南飞”的景象也一去不复返,但是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仍不愿去西部省份,不愿下基层工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2%的学生在求职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机会,尽管有95.6%的毕业生表示赞成“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政府新近出台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计划,但是只有35.3%的学生表示愿意去西部或农村寻求个人发展,有45.6%的学生认为这会限制个人未来的发展,而且有35.3%的学生对相关措施的配套优惠政策缺乏信心,湖南科技大学xx年还有5名通过了村官考试的毕业生出于种种顾虑放弃了当村官的机会。
7、考研、“考公”热持续升温。
在“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将目光锁定在考研究生、考公务员(或是参加选调生考试)上,于是出现了熙熙攘攘的考研大军和蔚为壮观的考公务员一族。湖南科技大学今年有500多人参加研究生考试,是去年考研人数的近5倍。湘潭大学今年有847人参加了选调生考试。从大范围来看,今年全国各地有77.5万人涌向国家公务员考场,争夺1.35万个职位;今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也出现了12.7万人竞争4000岗位的情况;全国有124.6万考生奔赴研究生考试考场。湘潭市xx年、xx年公务员招考职位数分别为195、77,报考人数分别为3528人、3306人,考试录取率分别为5.53%和2.33%,竞争激烈程度逐年加剧。浩浩荡荡的考试大军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往年未就业或是就业不稳定的大学生。
8、就业难引发了明显的社会问题。
一些学生遭遇多次求职受挫之后,容易引发焦虑、自卑、失落、怀疑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了媒体上报道的就业不成而厌世轻生的惨案。调查问卷显示,在求职受挫后有8.8%的学生个人生活态度比较消极,有16.9%的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5.1%的人怀疑政府的能力。湘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介绍,很多贫困生倾家荡产举债读大学,一毕业就失业,心理落差很大,校方担心因学生们找不到工作,无法正常离校而带来一系列不安定因素。
由于就业难,高考弃考现象严重。据统计,xx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名,比去年约减少40万,约8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没报名参加今年的高考,这一方面是由于大学费用昂贵,另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困难,新的“读书无用论”悄然泛起,在这种情况下,重庆万名贫困高中生自动放弃高考也就在情理之中。
整体就业形势分析报告篇四
按我国目前的情况,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新增几十万个就业岗位,可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同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积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大学生“就业优先”的思想,工作重心从以前的就业管理转变到就业服务上来,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减轻了大学生的精神压力,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宽松、公平的环境。
(二)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
外语专业的、懂得世贸()组织规则经济类的、管理类和财会类的学生将继续抢手;随着it业的逐渐复苏,社会对计算机类、电子类专业的学生会有更高的需求,学生的就业可能比较乐观;中文专业学生适应面广,有一定的功底,社会提供了许多岗位:记者、秘书、管理等,都适合他们去做;社会科学等专业的学生,报考公务员可以解决一部分这类学生的出路,但由于公务员岗位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就业不太乐观等。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虽然会不平衡,但是社会对不同的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都可以找到工作。
(三)用人单位招聘制度的变化。
大部分用人单位更多的是从实际需要出发来选择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这样一种环境,无疑将给一般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民营企业成为吸纳毕业生的重要渠道。
民营企业有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成为接纳毕业生就业的一支新生力量。随着个体、民营经济的继续发展,其需求岗位必然将进一步增加。这就要求广大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不仅要将目光放在大公司、大企业上,还要适应形式要求,投身到充满生机活力的民营企业中去。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因素。
1、地理不平衡性。中国地域宽广、人口聚集不均、地区各种因素差异决定着我国就业形势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有一定的差异。
2、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体制有待于健全完善。毕业生就业制度由“统一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一个改革性的大飞跃,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各种刺激。“双向选择”从不利因素上讲,给那些拉关系走后门的人开了“绿灯”,解决了工作问题。“择优分配”在“双向选择”中难以有效实行。虽然学校通过评选优秀毕业生或提供信息,主动推荐等做了一些工作,也能体现到部分毕业生,而那些通过关系到好单位的毕业生无须与其他学生竞争,这样就造成毕业生素质好差与用人单位好差及需要脱节。
3、结构性矛盾突出。庞大的就业力量,客观上造成大学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大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速度,供需矛盾突出。
4、高等教育和经济转型速度没有完全协调起来,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由于高校扩招造成了生源质量下降的现状,在教学质量上增加了难度。因此,学生培养质量难以与市场需求接轨,远远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5、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越来越趋向现实。学校和社会不是隔绝的,社会上消极、腐朽的东西,弱化了他们将所学知识去报效祖国和人民,立志到艰苦地方去创业的思想。
6、就业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由于人才市场的不完善、学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力度不到位、学校与社会单位的协调不够等原因,仍然存在信息和供需沟通渠道不畅、社会用人制度相对滞后、就业竞争环境欠公平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
7、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放松。家长、教师、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都是非常广泛和深刻。家长对子女的关心教育容易停留在学习成绩上,而对子女的道德品质培养、心理辅导、劳动教育等有所忽视,这些弊端影响学生在择业上,贪图安逸,讲究功利实惠;学校在教育指导思想上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不敢严格管理学生的现象也是存在的,使一部分学生走向社会后,政治方向模糊,把文凭和学位当作换取名誉、享受地位的条件,引起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不满。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因素。
大学生职业能力不足。表现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
1、职业规划能力比较欠缺,很少有大学生对自己做出详细的探查,明确自己的素质、能力、个人特长、兴趣、学习、工作方式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等,依次做出决定和计划。
2、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回报期望过高、就业盲目性大。有的学生还无法接受就业制度的改革,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的能力;有的学生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使自己陷于不战自败的困境中;有的学生在获取职业信息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上不强,常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等。很多大学生并不了解因为扩招、下岗工人多而再就业等多方面原因带来工资标准降低,进入大城市、大企业的要求更高、机会更小等就业行情,因而在就业中没有目的性,不但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也浪费了就业机会。
3、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低,创新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在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试教育观念在较大程度上依然居主导地位。学校培养高分低能、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许多高校依然存在。大部分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上自觉意识不浓,条件不完善、渠道不通畅。
4、部分大学生文明礼貌欠缺,不注重细节。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评判好与坏、对与错,在生活中表现得自私、封闭,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与大家不能很好的合作。但是,现今的用人单位几乎都特别注重团队合作,因此很多学生失去了机会。
高校毕业生毕业分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望与发展。搞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高校的教育和指导也应该是广泛的,将就业指导和教育结合起来,不仅为毕业生传递信息,起到“媒介”作用,更重要的要教育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补充自己,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一)深化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科学就业观。
1、教育学生正确理解毕业分配政策的内涵。强调市场经济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并不意味排斥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政策界定了择业的目标和出发点: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第一线,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2、高校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国情与艰苦创业精神相结合,教育和引导广大毕业生,坚定树立科学的、务实的事业观和奋斗观。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确立就业目标,教育毕业生摆正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的关系,要有知难而上、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在现实中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最能发挥个人才智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二)教育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生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才能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欢迎。因此,学校要让大学生清楚: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发展的趋势只能使竞争越趋普遍和激烈,优胜劣汰,谁也回避不了,必须使个人适应这个要求。市场经济中,复合型、应用型和开拓型人才适应性强,需求量大,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和引导毕业生要以这些人才的标准加强学习和锻炼,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行为准则,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三)完善就业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服务。
1、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化、专门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教育毕业生对自己认知,对社会认知,对职业的知识、性质、特点、发展前途、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及市场需求等应有全面的了解;学校要帮助毕业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心理承受力、合适的职业类型等,逾越自己条件或对自己缺乏信心都会使择业失败。
2、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控能力、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学校和社会通过网络、电话、邮寄等多种沟通方式相结合,使信息畅通无阻,保证大学生以很快的速度得到适合自己的信息。
4、要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实现各种就业渠道相互贯通、相互合作、资源共享,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见习、实行、参观考察、提供模拟招聘会和面试机会。
总之,当代大学生要正视现实社会的严峻性和挑战性,强化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时时注意把自己打造成适合社会的合格成员。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促进个人的成功并不断发展完善。
[1]张远。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若干思考[j]。教育艺术,1996,(4)。
[2]郭建峰,刘启辉。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8)。
[3]高晓琴。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和方法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8)。
[4]王宏卫。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
整体就业形势分析报告篇五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大多数青年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形势严峻。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应届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中国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20xx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为495万人;到了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增至630万人。从20xx年开始,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规模以每年近30万人的数量增长,20xx年为699万人,20xx年为727万人,今年将达749万人。
伴随高校毕业生人数“水涨船高”,留在国内一线、二线城市工作、生活的门槛进一步提高了。据财新等媒体报道,有关部门缩减了20xx年度高校毕业生进京落户的计划指标,各中央单位在20xx年基础上指标压缩17%;毕业生进京落户条件比以往更加严格,并实施违规责任追究制等。
部分应届毕业生还反映,称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国企以无法解决北京户口为由,要解除就业协议。引起应届毕业生不满的是,某一线城市对市属用人单位引进落户的应届毕业生提出年龄限制,要求毕业当年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
国内一线、二线城市高门槛、高房价、高房租的“三高”压力令大学毕业生对这里“望而却步”。据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在互动空间上有28.6%的人认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国内某教育协会秘书长向本报记者透露,连他们这类中介组织都有很多人求着给孩子的就业协议盖章。有的家长就说,帮忙盖章先交差,毕业后来不来就业是另外一回事。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毕竟是少数。有的网友认为,大部分高校毕业生还是要进入用人单位工作,急需解决的是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当下,国内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感到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与用人单位却普遍招不到想要的人,高校毕业生规模与社会用人需求出现结构性矛盾。
有关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国内高校压力最大的是在每年6月,开具派遣证明、毕业生离校后,巨大的就业压力就由教育部门转到了人社部门。
关于如何应对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有关人士介绍,首先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次是在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第三,在高校全面推进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
此外,如何帮扶大学毕业生实现有序就业和科学创业?《中国工商时报》等媒体刊文建议,一方面,建立健全与实施国家层面的就业规划,确保各类毕业生均衡有序就业。另一方面,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学历教育和学历待遇,对就业规划、指引、帮扶以及创业保障等一系列体系、机制进行再造或优化。
有时候你必须硬着头皮,朝着你坚持的东西走下去!加油!同学们!
整体就业形势分析报告篇六
从20xx年第一批扩招后的大学生毕业以来,就业难的问题每一年都会被舆论拾起,成为人们众说纷纭的焦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20xx年学子们在为工作奔波忙碌时,对前景似乎比以往更加迷茫。大学生面对就业市场众生相,无奈之余,只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本科生遍地都是,硕士生也没那么稀罕,博士都扩招了,所谓的高学历还能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吗?不看学历看能力,学历只不过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很久以前人们这样说。时过境迁,曾经被人们看好的高学历在今天似乎怎么也敲不开企业的大门。
研究生白送都没人要。
根据麦可思对20xx年考研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34%的人选择考研的理由是“就业前景好”,在众多考研理由中位居榜首。然而,研究生的就业前景真如学子们想像中那么好吗?在论坛上,有一位网友发表了“我是研究生,白送都没人要”的帖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其他网友的共鸣。在20xx年各大媒体不时爆出研究生找工作屡吃闭门羹的事件,学子这边手持高学历期盼企业能够多看自己一眼,企业那边挑挑拣拣到头来还是弃之门外。
就学历来讲,研究生在求职中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位置。同样在论坛上,一位hr这样说:“我们公司只有研发部门才招研究生,其他的岗位还真是没有这个必要;如果要读研究生,那就读到博士,这样出来才会有‘销路’。”
选择考研,学子们本想以此为就业拓宽道路,期待获得可以给自己增重的学历砝码。然而,当他们走出象牙塔再次面临就业的时候,却发现学历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已大大缩水。
招聘洗碗工,要求本科学历。
20xx年厦门市公安局翔安分局要招聘一名高学历的洗碗工,其条件之高被网友怒称“这是对国家学历的藐视!”虽然在舆论的压力之下,招聘方修改了苛刻的招聘条件,丰富了工作内容,可被伤自尊的网友还是“穷追不舍”。相比之下,有些网友则显得“淡定自如”,51job论坛网友“时间换空间”回帖说:“听到这样的消息,15年前愤怒,10年前麻木,5年前呵呵一笑!”另有网友则在高唱“你伤害了我,我一笑而过,你要求贪婪我只能懦弱”。
这一事件,不仅直射学子就业难,同时也使学历贬值的问题凸现出来!
学历贬值,大学真的无用?
当所有看似残酷的'事实集中呈现我们眼前时,人们很容易草率的得出结论,读完大学,有了学历依然很难找到工作。学历贬值、大学无用论便在学子们的脑海中应运而生。
前不久,“熊猫烧香”的作者李俊提前出狱,国内一些知名it公司得知消息后纷纷向他发出邀请函。李俊因“毒”得“名”,“熊猫烧香”虽不是为“名”而作,却让大众看清这位连高中都没有考上的水泥工艺技校生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天赋。早年李俊曾在北京、广州等地闯荡过,无一例外地被数家网络安全公司因学历低而拒之门外。在51job论坛上的一项调查显示,43%的人曾遭遇过“学历歧视”,位居各种常见就业歧视的前列。
高学历敲不开企业的大门,除了埋怨社会的不公,企业的苛刻,大学生能否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敲门”方式存在的问题呢?在采访德勤华东区校园招聘经理胡艳红时,她一再强调:“德勤非常看重应聘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许多大学生以学不到东西为由挥霍四年的青春时光,或者为拿一纸文凭而晃晃度日,面对hr的“火眼晶晶”,这样的学生定会“原形毕露”!
高学历敲不开企业的大门的原因之一,不是学历贬值,而是学历的“含金量”降低!学生在校不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实习时不积累为人处事能力,再高的学历对于企业来说只是一张象征意义的白纸而已。
20xx年9月末媒体报道“哈尔滨大学生‘回炉’短训就业受宠”,新年伊始,广东曝出“技校生就业好过大学生”,“企业争抢技校毕业生,造成人才提前‘脱销’”等类似的新闻。即学即用的技校培训pk“华而不实”的大学教育,学子们心寒之余,不得不“识时务者为俊杰”,纷纷加入“回炉”培训的行列。
曾经有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大学生“回炉”技校是一种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然而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凸显,大学毕业生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回技校“充电”的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同,“回炉”大学生也从当初的“个别现象”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群体。
技校生受宠,大学生“回炉”,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却需要技校的“镀金”才能真正发射光芒。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解释这一“反常”现象时说:“技校、职校不可能替代大学教育,当大学毕业生纷纷回潮读技校寻找就业出路时,拷问的不是教育体制,更深层次折射出的是当前经济结构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完善导致一些重要产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有限,社会上需要大学毕业生从事的白领岗位不足。”
挣扎在职场中的大学生千辛万苦找到工作,还来不及庆幸自己拿到了众人相传的20xx元薪酬的市场价,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无疑又一次刺伤了学子脆弱的心灵。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xx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显示:“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有经验的青年农民工的抢手,两者工资待遇有趋同的趋势。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1岁和22岁的大学毕业生与同龄的青年农民工的工资分布进行对比,都是“千元档”,甚至青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略高于大学毕业生。”
社科院的这一统计也许是无心之举,可已经觉得倍受歧视的学子们这下似乎又被揭了伤疤。媒体上沸沸扬扬的炒着“大学生与农民工同酬”,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也表示:“部分青年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较早,积累了经验技能,具备一定的就业竞争力,可能会与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就业竞争关系。”
整体就业形势分析报告篇七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有绝大多数人对就业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楚的,的人认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难。的人认为形势正常,就业情况良好。的人认为就业较容易。的人不清楚情况。看来许多人对这一问题没有偏离现实。就业形势的严峻迫使大学生在大学里努力的学习知识,严峻的形势也是大学生学习的压力。所以,认清形势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就业。
1、毕业后去向。
从针对同学们毕业后去向的问题4的调查结果看,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同学为,选择先择业后就业的同学占,选择继续深造的同学占,而自主就业的同学则有。
2、就业单位意向。
问题11的调查结果显示,的同学选择在国家机关工作,的同学选择在其他事业单位工作,选择在学校和科研研究所工作的同学占,选择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同学占,而选择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同学占,的同学选择到外资企业工作,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而另外的同学选择在部队工作,另外有的同学选择其他。
3、工作所能接受的月薪。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2000元以下,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2000~3000元之间,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5000元之间,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则在5000~8000元之间,的同学对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8000~12000之间。
通过调查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本次调查的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现总结如下:
1、直接就业是首选,选择考研的比例也很大。
随着近几年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学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多,问题8的调查结果则从侧面反应出这一现实情况。的同学选择“考研”,不排除其中有部分同学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的同学选择“直接就业“,可以看出在能够就业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同学还是希望能够就业早日进入社会的。
2、就业薪酬期望趋于理性。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对于工作月薪的期望值在3000~5000的同学占(1000~2000占,2000~3000占),可以看到同学们对于自身价值的认识过去高估的,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的月薪能够得到更高更好的待遇,超出了自我价值的评估,就业不大乐观。
3、大学生自身能力信心十足,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
在对求职中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发现,63%的同学认为要有“时间和工作经验”,56%的同学认为要有“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53%的同学认为是“专业知识”,选择其他的有14%。可见目前大学生对于就业情况的认识很客观,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对自己未来道路的发展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同时有53%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相关的实践和工作经验,这是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就业工作中要积累实践经验。
1、大学生应夯实基础,努力提升自己。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认为影响求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实践和工作经验(占63%),但同时却有53%的同学认为自己在求职中最欠缺是相关的实践和工作经验。可见,我们目前大学生处在一个很尴尬的能力缺失的境地。其实,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其实很多平日里就早做准备,认真学习提升自己的同学,对自己以后的就业还是很乐观的。所以,我们认为就业难,难在很多同学在大学里并没有对自己进行过规划,虚度了大好青春,等到毕业之际才意识到自己学无所成,从而对自己求职缺乏信心。因此,我们同学应早做准备,在校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充分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也在锻炼中学会与人交往,早日融入社会。
2、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子。我们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还是热衷与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内地大城市就业,倾向于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然而,以上地区、单位僧多粥少,失业也就在所难免,于是才会出现目前的结构性失业。我们发现,实在我国经济迅速腾飞的进程中,小城市、乡镇等地急需人才,小型企业、私人企业都求贤若渴。因而,我们大学生如果能切实的改变自身观念,树立基层意识,相信就业还是不会很难的。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同学面临就业时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缺少指导。因此,我们学校应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同时,也要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开设相应的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同们从长计议,早作准备。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推进高校教育改革。从以前的注重课本理论,逐步走向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轨道上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4、政府部门要改善和规范就业市场,对大学生进行引导。
各级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对于那些有碍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取消。要放开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自己创业,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方面予以特殊优惠。
整体就业形势分析报告篇八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看,大学生就业问题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人,当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有145万人,较2001年增加了27.1万人,增幅达23.1%,当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200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2003年有212万人,比2002年又增长了67万人,增幅达46.2%,截至6月20日,当年大学生毕业生签约率只有50%;2004年有280万人,05年更是达到338万。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增加幅度有限,因此,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特别是本科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现在到2010年,我国普通高校年均毕业生数量一直会保持在350万人的规模,而且现在还远未越过毕业人数的峰顶。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10万人。
据“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问卷”显示,89.43%的网友认为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您认为您能接受的工资是多少?”的选项中,选择“1500-2000元”的比例最大,占26.83%。
相信很多去过招聘会的同学也都会发现,现在面对社会上越来越丰富的人才资源,用人单位都不约而同的提高了员工聘用的标准,稍微好一点的工作,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招聘会上有一些小单位甚至也明确打出招聘“硕士研究生”、“博士”的招牌。这时,即便是中国最优秀学校的本科生也只能摇摇头,无奈的走开。叹息是没有用的,现实就是这样残酷,面对这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众多大中专生毕业生不得不另寻就业“捷径”。
由于大学生就业人数继续突破700万、社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际经济形势欠佳、公招性岗位招聘数量大量缩减等原因,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是,就业市场更趋公平、公开,大学生创业、基层就业、西部计划、入伍等政策优惠力度加大,以及城镇化会大大增加乡镇企业法务、高层次社会工作者、基层管理人员的需求等等有利因素,既要增强就业的主动性和紧迫感,更要增强就业的自信心。
对上海市场而言: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导致整体市场需求层次降低,需求量总体减少。其中,大中型企业和传统事业单位由于转型发展或者编制控制,需求量减少,部分外企总部和生产中心西移,上海地区需求量也明显减少;另外,中小型民营企业需求旺盛,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但是供需市场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
对外省市市场而言,对上海地区人才需求持续高热,需求量大,需求层次高。
学校也在进行相关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理性定位和择业。
我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研显示,95%的学生仍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为就业首选。但是,同时如果外省市及生源地区有好的机会75%的同学也表示愿意赴外省市就业。说明,毕业生求职心态不断在调整,趋于理性。
学校也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一是要求所有同学务必结合自身情况尽快明确发展方向,鼓励同学出国、升学,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提高就业层次;二是建议同学们要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主动性,把握就业黄金时期,力争达到“不在招聘会现场,就在去招聘会的路上”的状态;三是要求同学们切实提高就业竞争力,积极争取就业实习机会,学习求职礼仪和面试技巧,扩大就业信息渠道和就业目标领域,实现顺利就业。
中国网络创业的一大优点就是成本低廉.对网络创业者来说,如果不是开展很大的项目.起初所需要的资金并不是很多.也许一台电脑+adsl+虚拟主机+一间小屋+你就可以开始了.现在网络通讯很发达.可以说只要有一条宽带,就解决了你网络通讯的大部分问题,可以为你节省很多的电话费.同时你也不需要去租门面房,去付昂贵的房租.在创业初期,没正式注册公司之前.你也不必为一大顿零碎的收费税务而烦恼.很多创业者初期都是白手起家,一人就包揽了所有职务.因为在初期基本上一个人就可以应付过来.不需要再为员工费用担心.就算创业失败,也不必害怕.因为初期的投入并不高,翻身的机会很大.因此创业者可以放手一搏,而不必害怕风险.如果你创业初期成功,并且沿着正确的发展道路走下去.那么不久你将看见网络为你带来的丰厚利润。
整体就业形势分析报告篇九
本课题研究小组,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以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材料为主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对一些在校大学生就业观念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掌握到当前大学生市场就业情况的新特征。其特征主要有:
1、先就业再择业。
就业难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客观事实。由于每年大学生毕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合适的职业才就业,意味着长时间会没有工作。这会给学生自身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不能自食其力、精神负担和压力很大、理想和现实冲突,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感觉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先就业再寻找机遇努力创造,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目前,不仅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其他很多国家也都存在就业问题。为了拥有更好的未来,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我国高校招生存在很大的竞争。国际联合办学,出国留学和国内高学历走俏都和就业竞争增加筹码有着直接的关系。就业来源的多样化,使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3、市场需要与大学生自身素质状况差别较大。
用人单位需要综合素质较好的大学生。良好的素质会把专业知识和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和价值成果。但相当部分大学生价值观不健全,创造精神缺乏,知行分离、对自身没有责任心,不懂奉献只知索取,缺乏社会交往能力,意识狭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令人担忧。这些尚需完善方面对用人单位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他们需要的是走上工作岗位就可以胜任的人才。因此,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差生很大的落差,无形中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质量与数量的低下。
大学生要能够参与社会竞争,适应社会要求,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能够脱颖而出,就必须从以往的片面注重专业知识学习,转到同时注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轨道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中游刃有余、主动把握自身命运,实现理想和个人价值。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除数量过多,就业难还有其他原因:
1、用人单位偏重利益选择和编织关系网。
稳定、待遇好的职业趋向于少数群体,造成分配不公。维持社会关系要靠金钱和关系,这是导致大学生认为学而无用的最重要因素。给大学生造成学好专业不如搞好社会关系的心理。不少用人单位在选人时由于这种关系利益导向,常造成受聘学生早有定向和被安排,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甚至学与用专业不对口,造成精华人才因关系和金钱门槛而无法恰当择业与就业,不仅埋没人才,还会扼杀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也会让社会关系更加金钱化和不公正化,无知者管理有知者,造成社会整体素质低下甚至影向社会的发展。
2、单位用人唯利是图。
这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女大学生由于生理因素,思维、行为以及生育和女工劳动保护等方面原因,会给聘用者带来更多的不便和相应的利益消费,使很多招聘单位在同等学历和能力下倾向于对男大学生的选择,出现分配不公的现象,加大了女生就业的难度;有些单位为了节约开资,两人工作用一人做,不仅造成在职职工的加班加点,付出廉价劳动,还会减少社会常态就业数量,增加社会就业负担。
3、高校教育机制的封闭性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
我国现在高校教育体制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虽然实践教学逐渐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还有很大难度,基地选择和设置、资金、措施、规章制度等很多方面还在探索中。因此高校教育尚处于封闭式阶段。学生们除了学习,接触社会的机会和时间少之又少。因此人际交往和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大学生事业心和责任感淡化,社会实践能力差,经验不足,眼高手低等方面都需要锻炼和提高。而企业强调经济效益,刚毕业就就业很容易造成学生能力与工作需要间的矛盾。高校教育机制培养出的大学生存在的缺点也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
很多人把就业目标定位在经济发达地区或大城市,认为待遇好,就业和发展机会多,收入高。能够选择城市就不选择农村,能够选择南方就不选择北方,能够选择东部就不选择西部。他们仍然把面子、收入放在第一位。因此,这种盲目的随波逐流很容易让学生忽视不发达地区为他们提供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生活在高度集中人才的地区很容易造成更大的竞争和饱和带来的人才的浪费,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看出就业难不是单方面原因造成的。它涉及到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等方方面面,这些方面要得到健全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
1、完善聘用单位选拔人才机制,并建构强有力的制约监督途径和机制。
以德用人、以才用人是充分发挥大学生才智,鼓励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实现人尽其才的最有效机制;制订相应规范人才录用的规章制度,以奖惩和法律、法规形式约束选拔人才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才能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给学生和社会以正能量的影响;给社会的主导建设者---大学生以积极、能动、健康的进取力量才能让更多的大学生摆脱金钱网和人际关系网,实现充分就业。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摒弃用人歧视。
2、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拥有参与竞争更、胜任各项工作的本领。
社会需要有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品德优良、善于交流、沟通、实践能力强,人际关系协调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大学生要努力做到:
第一、在高校中培养积极进取意识,建构强大的内心,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锻炼交往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拥有事业心和对自身与社会的责任感。做好这些才具备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才达到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根本要求,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也才能担负起建设社会的重任。
第二、摆正价值观定位。就业难已是客观现实,大学生价值观定位模糊对其就业影响是很大的。就业的目的一是生存,二是发展。求职择业必须面对现实,冷静、客观分析。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要懂得价值实现不在于职位高低、环境好坏,而在与自我能力与理想目标的实现。
首先,依靠专业知识开拓创新新的市场发展领域,打破人才过于集中,从而降低个人价值创造的局面。
其次,转换地域发展和工资水平思路。全面考察就业利弊,更要看到自我价值实现需要的空间和前景,避免短期效益和误差认识。到缺乏人才的地区去发展,可以让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能够创造更大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人生理想。
再次,充分利用就业平台,掌握自我推销策略。当前人才招聘方式很多,中介机构或私人介绍,人才交流市场会,网络资源等等。寻找合适就业岗位抓住机会很重要,但善于推销自己更为重要。善于自我推销的学生,往往容易把握更多的就业机会;相反,不懂自我推销的学生常常难以获得用人方的认可,容易被无情的竞争淘汰。成功的推销者首先要了解招聘者的需求和愿望,准确把握用人方的真正需要,然后必须面带微笑、满怀自信地向他们表达自己真实的求职意愿;向用人方表达信心,获得赞赏;向用人方展示实力,获得认可;向用人方表诚意获得成功。
第一、提高办学水平。要做到人尽其才,必须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够让学生学有所用,创造出价值来。因此高校必须与时俱进,跟随时代发展的前沿步伐,不断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顺应市场需要,转变培养手段和目标。让高校成为社会生产力的储备库,成为知识创新的生产厂,成为社会进步的启动器。而不是仅有知识没有能力的大学生的养育场。
第二、健全高校与社会相联系的链接环节。高校大学生毕业不能很快适应社会环境,很大程度上和我国教育体制有关。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封闭式的楼群居住环境等,加上基本属于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使高校培养踏出校门即能顺应社会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很少。专业知识停留在书本上、人际交往停留在家庭和校园之间成为向社会输送有用人才的弊端。因此,高校需要打破这种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如何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怎样锻炼学生开放意识和工作能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实践场所和走向社会的渠道,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第三、社会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造福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总之,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我们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教育机制和就业体制,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渠道,充分实现大学生就业,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尸体解剖协议书如何写 同意解剖申请书(3篇)
- 2023年雇护工协议书(精选12篇)
- 幼儿演出安全协议书(通用14篇)
- 加入篮协申请书(大全18篇)
- 最新售房合同协议书(汇总10篇)
- 最新学籍重复申请书范本(汇总9篇)
- 最新薪酬工资申请书(精选11篇)
- 最新高校转岗申请书怎么写(优质16篇)
- 婚内财产处分协议书(优秀17篇)
- 2023年银行表彰先进通报范文(精选11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
相关文档
-
在家里的心得体会及收获(精选9篇)
33下载数 814阅读数
-
最新纪念八一建军节作文(通用19篇)
13下载数 256阅读数
-
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公开承诺书(精选19篇)
41下载数 411阅读数
-
人员配置的报告范文如何写(汇总19篇)
34下载数 171阅读数
-
打扫敬老院心得体会范文(优秀12篇)
45下载数 406阅读数
-
思而不学则殆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6篇)
17下载数 563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