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人类早期研究报告范文(优秀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0:43:34 页码:14
2023年人类早期研究报告范文(优秀17篇)
2023-11-17 20:43:34    小编:ZTFB

通过撰写报告,我们可以加深对工作内容的理解,提高自我表达和思考能力。报告的结论部分要明确、精炼,回答提出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启示,提升你的写作水平。

人类早期研究报告篇一

乳房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1o%,仅次于子宫颈癌.发病年龄以40~60岁居多数.男性乳房癌的发病率极低.

早期乳房癌病人无任何不适,仅在乳房内有一个比较小的肿块,不痛、不疼,乳头也无变化,大多是在医生作体格检查时发现,少数是由病人无意中自行摸到后再请医生确诊.因此,为了早期发现乳房癌,特别是中年妇女应经常自己检查乳房内有无肿块存在.正确的'检查方法是将手指伸直并拢进行扪摸,而不是手指抓提乳房,以免将正常的乳腺组织误认为是肿块,如发现乳房内有可疑的肿块,必须请医生检查,并作必要的化验,包括钼靶x线摄片、活体组织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

由于早期乳房癌的肿块较小,如不提高警惕,容易被病人忽略,肿块就逐渐增大,侵入周围皮肤或肌肉,与之粘连固定;乳头内缩、抬高,有时有血性液体溢出,这是癌肿浸入大的乳腺导管所致;皮肤是橘皮样变,腋窝淋巴结肿大,质坚硬.晚期乳房癌肿块直径超过5厘米,甚至溃烂,不仅腋窝淋巴结肿大,锁骨上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和对侧液窝淋巴结也可肿大.癌细胞也可通过血液转移到肺、骨或肝脏.乳房癌在妊娠期发展特别迅速,癌肿呈现炎症性,乳房红肿充血、发热、犹如急性乳腺炎,容易误诊,也说明乳房癌的发病与性激素的变化有关.至于乳房癌发病与生育和哺乳究竟有何关系,目前意见尚不一致.乳房癌在乳房肿块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乳房良性肿块也有恶变可能,因此,对妇女乳房肿块应提高警惕,仔细检查,以防误诊、漏诊.乳房癌应与乳房小叶增生病和纤维腺瘤相鉴别.

人类早期研究报告篇二

了解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识记与理解:识记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结束;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文史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结果,客观历史地认识分封制的作用,认识到正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统治正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而分封制实行的必要与其得以维系的缘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大家看过电视《封神榜》吗?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导入。

注意引导学生神话作品与历史的差别是非常大的。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艺作品。

二、西周的建立。

1、周族的发展:简要讲述。

3、西周的建立:学生一起说西周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教师运用书上的地图说明西周的来历。

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让学生通过分析认识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败的最关键性的因素。

观察地图、识读地图。

三、分封制。

1、学生一起阅读教材以后,抽一学生来主持:对其余的学生进行提问。

由学生来主持,热情很高。

参与积极。

2、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整理。有关分封制利与弊的分析,为以后春秋的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四、西周的结束。

点出西周末年,由于各种矛盾交织,决定了西周灭亡的必然命运。最终在周幽王在位时的前771年,被犬戎攻破镐京而统治结束。

要求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找找西周在周幽王时灭亡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原因,训练概括能力。

五、小结全课:学生来小结全课的内容。教师补充。

六、学习与探究:学习测评,阅读“史海拾贝“。

布置作业:心得与疑问。

人类早期研究报告篇三

教师设问:北京人的大腿骨和上臂骨一样长吗?他们与猿人的四肢骨比较,谁更接近人类?(参考答案:北京人的大腿骨明显长于上臂骨;北京人的四肢骨更接近人类。)。

教师讲述:北京人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更相似,下肢较之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下肢因直立行走而发达,上肢主要用于劳动。

人类早期研究报告篇四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课。

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

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

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四、山顶洞人。

大约二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又出现了一种进步得多的原始人类――这就是“山顶洞人”。

引导学生考察一下,山顶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注意哪些方面,列表归纳)。

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

体质特征。

工具制作。

生活用火。

穿着。

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阅读教材,填表比较。

着重考察:怎么知道他们会人工取火?他们是如何钻孔的?

五、收获与疑问。

我们今天的科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作为小结。

拓展思路。

六、练习。

书后“学习测评”。

人类早期研究报告篇五

教师设问:结合《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思考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分布有何特点?(参考答案: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设计意图)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在具体的时空下,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人类的起源。

(过渡)如此遥远的时间,如此辽阔的空间,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些信息的呢?这得益于一种疯狂的石头——化石,即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层深处。这种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就是化石。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几乎都不会改变。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今天我们就跟随化石的足迹,来聆听它的故事吧!

(二)显微镜聚焦——中国境内三大遗存。

聚焦1:元谋人。

人类早期研究报告篇六

美籍华裔学者许r光曾经指出:“马克斯.韦伯对西方人的一种误解的长期流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误解是:印度教徒、埃及人和阿拉伯人都是东方人。韦伯认为印度文明不过是东方文明的一支,其余的两支则是中国文明和日本文明。……然而,印度教的生活方式,无论是从家庭结构、政治发展、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或种姓制度去观察,它同东方的差别和同西方的差别一样大。”

其实,早在许r光之前的梁漱溟就已经将印度作为一种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第三种文化”加以研究了。在其著名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梁漱溟写道,“所有人类的生活大约不出这三条路径样法:(一)向前要求;(二)对于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三)转身向后去要求;这是三个不同的路向。这三个不同的路向,非常重要,所有我们观察文化的说法都以此为根据”。“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的”。“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然而,尽管梁漱溟这种“三足鼎力”的研究格局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但其用“意欲”之发展方向来区分这三种文化的做法却显得有些粗疏且具有独断论色彩了。

由于时间的久远、资料的匮乏,探讨人类早期文明的形成路径显然是一件颇为困难的事情,而我们的研究必须向上追溯到文明所能追溯的极限。这一极限,当然不是许r光所谓的家庭。因为从历时的角度上看,我们人类的家庭,本来就是脱离自然界之后的文明的产物;而从共时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西方、中国、还是印度,其家庭本身的结构、功能和意义又有着这样那样的差异,因而不能成为我们研究工作的起点。

在中国,上古的文字和传说中也不难发现一些类似的踪迹。例如,《诗纬・含神雾》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f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今本《竹书纪年》云:“黄帝母附宝,见电光绕北斗,枢星光照野,感而孕。”“帝颛顼高阳母见摇光之星,如虹贯日,感己于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尧母庆都与赤龙合昏,生尹尝,尧也。”“舜母见大虹,感而生舜。”“禹母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即吞神珠而生禹。”《史记・殷本纪》云:“殷契,母曰简狄,有皇现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我们知道,像伏羲、神农、黄帝、颛顼、尧、舜、禹、契这类传说中的人物,应是古代氏族社会的首领,而他们与自然界的一些特殊对象之间所具有的这种奇特的“血缘关系”,显然与所在部落的图腾崇拜有关。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而闻―多在《神话与诗》一书中考证,龙的形象最初是蛇,由于强大的蛇氏族逐渐兼并了其他氏族,于是就以蛇图腾为基础,融合了被兼并的其他氏族的图腾的某些部分,如马头、鹿角、鸟翼、狗爪、鱼鳞、兽足等,进而合成了龙的形象。

与“龙的传人”不同,生活于次大陆上的古代印度人很可能是独角兽或公牛的传人。在现存最早的哈拉巴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近两千枚印章,“它们或代表权力,或代表所有权(作为商品制造者的印签等)。印章上的图形有独角兽、公牛和山羊等等。这些动物形象在原始社会往往是氏族部落的图腾象征。在图形印章中,刻有独角兽的最多,约占60%;其次是刻有公牛的印章。这二类印章分布较广。据此,可以推测独角兽氏族和公牛氏族的人在哈拉巴文明的统治阶级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国家权力机构中仍存有一些氏族制度的残余。”

如此说来,图腾崇拜尽管不能算作所有人类文明社会的“初始集团”,但却是那些以后的各种集团所得以派生和发展的共同前提,因而有理由成为我们研究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共同起点。尽管学术界对于图腾崇拜的文化内涵尚有不同的见解,但至少已在以下四个方面基本上达成了共识:(1)各氏族都相信自己的氏族与图腾物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因而才将图腾物视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并常常由此而引出氏族的谱系和图腾感生神话。(2)每个氏族都对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敬,并相应地形成了一系列诸如不杀图腾物之类的禁忌。(3)氏族成员对本氏族的图腾有一套祭祀活动,并在日常生活中以图腾为标志,表明他们属于同一氏族。(4)同―图腾集团的男女之间禁止结婚,实行外婚制。显然,在上述四个方面中,始终包含着作为图腾物的“自然对象”和这个对象与氏族之间的“血缘关系”这两大要素。在前一个要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探讨图腾崇拜与神灵崇拜乃至宗教信仰之间的联系;在后一个要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探讨图腾崇拜与祖宗崇拜乃至世俗伦理之间的联系。

人类早期研究报告篇七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是学生认识到中国是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元谋人、北京人的特点。

【教学难点】。

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那么,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什么地方,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人类的奥秘。

二、新课学习。

(一)元谋人。

学生:中国有女娲抟土造人说。

学生:西方有上帝造人说。

多媒体展示。

教师: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的神话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人是神创造的。我们人类果真是“神”创造的的吗?那么我们人类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

教师:元谋人产生的时间在什么时候?

学生: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教师:考古学家在哪里发现的元谋人足迹。

学生:云南元谋县。

教师:那元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怎么样?

学生: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教师:元谋人的社会地位如何?

教师:早在1965年5月1日,新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两颗牙齿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经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物,距今约有170万年,我们称他们为元谋人(多媒体展示)。

北京人的发现。

教师: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遗址最先于19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教师:结合文章内容找出重点。

教师:北京人在什么时期出现的?

学生: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教师:北京人在哪里发现的呢?

学生: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教师:北京人具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教师:北京人的发现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它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学生: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

学生:1936年,在同一地点发掘出土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此后,这一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教师:北京人发现有什么作用?

学生:为科学家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作出了重要的证据。

问题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学生: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最常见的化石是由牙齿和骨骼形成的。古代动物死后,尸体的内脏、肌肉等柔软的组织很快便会腐烂,牙齿和骨骼因为有机质较少,无机质较多,却能保存较长的时间。

学生:化石的发现对我们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环境提供了重要证据。

教师:北京人的发现具有怎样的社会地位?

学生: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198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三)北京人的特征。

教师:北京人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头部像猿人。前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嘴巴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颌。

学生:手脚分工明显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像人。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通过比较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北京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怎样?

学生:生活状况: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为食,会使用火来烧烤食物、照明、驱寒。

学生:使用工具:石器、骨器、木棒、鹿角等。

教师:在遗址中,还发现了虎、豹、熊、鹿、野猪等许多兽骨化石,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多媒体展示)。

学生:猛兽出没、险恶异常。

学生:打制石器、简易木棒。

学生:团结就是力量。他们想到的办法是群居。

学生:所以就形成早期的原始社会。

思考:北京人的火是怎么来的?

学生:煤的自燃。

学生:雷电生火。

学生:偶然碰撞生火。

学生:森林自燃生火。

(多媒体展示有关火的图片)。

教师:即使没有凶猛野兽,一个人也难生活,寻找食物成了难题。只有群居,男女分工狩猎和采集才能维持生存。所以北京人采取了群居生活,这就是早期的原始社会。

教师:请问:他们用火做什么呢?

学生:烧烤食物。

学生:驱赶野兽。

学生:照明御寒。

教师:思考我长得很像猿,却叫我北京人,你看我是人吗?

学生:你长得的确很像猿,但你手脚分工明显,还会使用天然火啦,最重要的是你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了,所以你真的是人了!

教师: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北京人过群居生活,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所决定的。

教师: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学生: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世界迄今所知发现的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学生: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课堂总结。

本课我们除了学习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之外,后来我们通过考古我们又发现了蓝田人、丁村人等等很多的远古人遗址,因此我国成了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丰富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说明我们脚下这块土地是一方沃土,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

四、课堂练习。

1、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c)。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考古发掘。

d、学者推断。

2、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a)。

a、劳动。

b、火的使用。

c、直立行走。

d、制造和使用工具。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学习了元谋人、北京人。让我们知道了人类是从何而来,解开了我们的疑惑。在教学中加入视频或文献资料让学生更加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造工具。

知道用火。

遗迹丰富。

打制石器。

群居生活。

用天然火。

北京人的发现。

像现代人。

制作工具。

氏族生活。

人工取火。

北京人的特征。

人类早期研究报告篇八

长期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质过度酸化,人体整体的机能下降,引起肾虚,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进而引起上焦代谢循环变慢,造成甲状腺疾病和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发展为乳腺组织异常增生,终致癌变。

身体组织液酸化,身体细胞处于酸性体液中,进而形成身体正常细胞溶氧量下降,造成细胞的活性下降,代谢循环减慢,下降到正常值的65%时,正常细胞就无法生存,但也有不惜改变染色体采取主动变异的细胞,细胞的表型发生改变,肿瘤性状得以表达,这些细胞迅速扩增,从而形成真正的肿瘤实体。

另外,还有因体质酸化身体发生其他组织的癌变,又因身体机能下降,身体组织液酸化,癌细胞趁虚而入,造成了乳腺癌。

乳癌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已证实的某些发病因素亦仍存在着不少争议。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此外,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外界理化因素以及某些乳房良性疾病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乳腺癌。

已知的几种诱发乳腺癌的主要因素:

1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其他乳房疾病。

4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口服避孕药。

9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饮酒。

11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乳腺癌病人饮食原则:

1、强调均衡营养,注重扶正补虚。

乳腺癌病人“内虚”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因虚而致癌,因癌而致虚,虚中夹实,以虚为本。食疗的目的是保证乳腺癌病人有足够的营养补充,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病人的康复,应以扶正补虚为总原则。故《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在扶正补虚的总则指导下,对乳腺癌病人的食疗应做到营养化、多样化、均衡化。正如《内经》所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失之偏颇,则有害无益。

2、熟悉性味归属,强调辨证施食。

乳腺癌与其他疾病一样,病人都有阴阳偏胜、寒热虚实之不同。食物也有寒热温凉、辛甘苦酸咸四气五味之别。热证宜寒凉,寒证宜温热;五味入口,各有所归,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苦入心,酸入肝。辛味温散,如生姜、葱白;甘味和缓,如山药、芡实、饴糖;淡味渗利,如冬瓜、薏苡仁;酸味收涩,如乌梅、山楂;咸味软坚,如海藻、昆布、牡蛎等。

3、选择抗癌食品,力求有针对性。

药食同源,部分食品兼具食疗抗癌作用,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民间用其配丁香、柿蒂治疗食管癌、乳腺癌、肝癌等,实验已证实其对致癌病毒引起的小鼠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如大蒜、豆制品、绿茶等,也都是抗癌良药。另外,根据《美国流行病学期刊》最新发现,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中年妇女,尤其是早期发现乳腺癌后,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些今幸人参皂苷rh2,对防治和康复很有益。

人类早期研究报告篇九

摘要:作为人类早期文明的三种不同形态,我们可以在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所信奉的“图腾崇拜”这一自然与血缘的神秘统一中发现其共同具有的人类学前提。然而,不尽相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又使得这一共同前提在上述三大区域内得到了不同的利用、发挥和处理。在“古典的古代”这一海洋文明的基础上,希腊人抑制了“图腾崇拜”中的血缘因素,而将其中的自然因素神秘化,从而导致了西方式的宗教文化;在“亚细亚的古代”这一黄河文明的条件下,中国人抑制了“图腾崇拜”中的自然因素,而将其中的血缘因素世俗化,从而导致了儒家式的伦理文化;而在“雅利安人入侵”这一特殊的文明变故中,印度人同时利用了“图腾崇拜”中的两大因素:一方面将其自然的成分神秘化,一方面将其血缘的因素宗教化,从而形成了印度特有的种姓制度。正是这种不同的文明路径,使得西方、中国、印度在其后漫长的民族心理和社会结构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文化表征。

人类早期研究报告篇十

元谋人。

170万年。

蓝田人。

110~60万年。

郧县人。

90~80万年。

北京人。

70~20万年。

和县人。

30~15万年。

金牛山人。

25万年前。

大荔人。

20万年前。

马坝人。

15万年前。

长阳人。

15万年前。

许家窑人。

10万年前。

丁村人。

10万年前。

河套人。

3万年前。

柳江人。

3万年前。

山顶洞人。

2万年前。

榆树人。

2万年前。

资阳人。

1万年前。

——王月前等编著:《图说中国文化·考古发现卷》,18页,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教师讲述: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表格中关于山顶洞人距今的时间,与我们教材中提到的时间不一致,教材上说的是3万年。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关于远古人类的所有信息都来自化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我们对远古人类的了解也更加的准确,很多时候,甚至会推翻以前的结论。所以才会出现时间不一致的情况。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会发现在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存极其丰富,与人类进化相对应的直立人和智人时间序列完整。

人类早期研究报告篇十一

都有哪些遗址?

分布有什么特点吗?

那我们先来看我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元谋人。请同学们根据问题寻找答案:

1.地点:

2.年代:

3.技能:

4.地位/意义:

二、北京人。

我们再来看看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人类代表,北京人。

裴文中(1904—1982),河北省滦县人。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1929年12月,他发现了北京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

发现头盖骨就可以复原出北京人的相貌,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复原之后的猿,北京人和现代人样貌的区别?(提示:从前额、眉脊骨、颧骨、鼻骨、嘴部、下颏几处比较)。

补充:

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的腿骨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展示工具以及生活环境图片)。

展示使用火的图片。

1、以上三幅图分别反映北京人时期火有什么功能?

2、简要说明学会用火有什么意义呢?

活动:根据图片设想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

三、山顶洞人。

想一想,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再次证明人类进化而来。

练一练。

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沿岸。

1.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年代:约170万年。

3.技能:会制造工具和知道使用天然火。

4.地位/意义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学生自主发挥。(估计年代,比较与猿牙齿的区别等等)。

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起,鼻骨扁平,嘴部前伸,没有下巴。

结论:

体形特征: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人类早期研究报告篇十二

1、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以及氏族生活的特点等。

2、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知识模块二北京人的发现。

自主阅读课本p3内容,完成第2题。

2.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3)使用天然火。(4)靠狩猎、采集为生。

知识模块三北京人的`特征。

自主阅读课本p4~5内容,完成第3~4题。

3.简述北京人的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2)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3)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过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上的里程碑。

人类早期研究报告篇十三

北京人用火遗存(从左到右:烧石、灰烬)。

教师设问:他们会使用火吗?(参考答案:根据考古发掘,北京人已经使用火了。)。

教师讲述: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以及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这些都说明北京人除了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人类早期研究报告篇十四

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第二部分是北京人的发现,第三部分是北京人的特征。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因为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三部分是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是怎样被发现的,再根据出土的北京人遗址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最后总结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通过考古发掘,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其中,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与现代人最为相近的是山顶洞人,最著名的早期人类遗址是北京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刚刚进入初中的新生,他们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但对历史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对历史知识、历史概念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多方面的引导,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材料、深入浅出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识记元谋人和北京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把握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元谋人和北京人所用工具的基本特征以及他们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了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2.识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等,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比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头骨的变化,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比较、分析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生活,培养独立思考和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中国不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激发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认识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难点:如何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了解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人类是如何起源的?你了解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参考答案:上帝造人说、女娲造人等神话。)。

教师讲述:遗憾的是这些美丽的神话,随着科学的发展,一个个破灭了。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我们的祖先很可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设计意图)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顺势切入本课的主题——人类的起源。

【讲授新课】。

(一)望远镜概览——时空中的远古人类。

据科学家推算,地球的形成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最原始的生物出现在地球上,距今已有33亿年之久。大约在4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开始向人类转化,经过漫长的演化,人类终于诞生并走上历史舞台,演出了地球上最雄伟壮观的一幕。

人类早期研究报告篇十五

——张兴永、周国兴:《元谋人及其文化》,载《文物》,1978年第10期。

教师设问:通过以上考古发现以及阅读教材第2页内容,归纳元谋人的概况。

学生自主学习归纳:

发现地点。

云南省元谋县。

生活地域。

长江流域。

距今年代。

距今约170万年。

生活特征。

会造工具、知道用火。

历史地位。

(过渡)下面我们再把视线转移到北方,穿越七十万年,走进北京人生活的地方,看看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聚焦2:北京人。

教师设问:他们是如何被发现的?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19,瑞典人安特生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发现北京人遗址。

(2)1927年,加拿大人步达生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牙齿,给他定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

(3)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

(4)1936年,贾兰坡连续发现了三个北京猿人头盖骨。

(5)此后,中国学者对这一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人类早期研究报告篇十六

古猿、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从左到右)。

请对比图片,比较不同阶段人类头部特征,让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前额。

眉骨。

颧骨。

嘴部。

下颌。

古猿。

低平。

粗壮。

低凹。

前伸。

很不明显。

北京人。

低平。

粗大。

突出。

前伸。

很不明显。

现代人。

高耸。

细柔。

高突。

后敛。

明显。

人类早期研究报告篇十七

教师讲述:观察上表,了解古人演化过程。考古界普遍认为,南方古猿是人类从猿到人的第一个阶段,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一般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分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阶段。那么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原始人类分别处于哪个阶段呢?请学生观察下列表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