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水质污染申请书 水质检测申请书(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22:02:30 页码:14
水质污染申请书 水质检测申请书(4篇)
2023-01-12 22:02:30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水质污染申请书(精)一

(1)完善规划项目节水工程

城市规划项目应采用先进的节约用水设施,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主要用水、排水系统应安装水量和水质监测装置,以便对全厂用水系统的节约用水管理进行全面监控,随时掌握系统各环节的水质水量,根据节水要求进行有效控制,减少管网损失。

(2)开展清洁生产

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各工艺系统对水量及水质的要求,结合水源条件,从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确保城市长期安全运行的目标出发,要求各建设项目认真落实节水减污措施,根据本行业工艺技术发展状况,适时对企业生产工艺改造升级,实施先进的节水减污技术。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废污水处理回用力度,不断研究开发新的节水减污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新鲜水取水量,最大限度减少污水排放量,降低单位产品的用水量。

(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要提高城市内部及周边的植被覆盖率,增强水源的涵养能力,维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平衡。同时,各建设单位应一起做好环境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水生态及水资源保护配套工程建设,将工业园区内项目对工业园及其周边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3)加强水质(再生水)监测工作

规划城市生产、生活废水经污水管道排至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处理达到污水排放标准后的污水,用于灌溉市区东侧的农田及草场。应保证污水处理厂下游最近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xx)中二类水质标准,相关部门应加强此方面的监测、监督工作。

(1)加强水务管理及水资源保护

建议在当地水利局的领导下,成立工业园区水务管理部门,培养一批熟悉业务工作的水务管理人员。及时对工业园相关节水设施的建设、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核验;对工业园区的水资源利用水平及节水效率进行监督和管理,严格落实相关节水规划和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在特殊情况下对水污染事故进行协调处理;对各企业的实际用水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其上报数据进行核准。同时把水务管理作为项目规划运行管理中各项目考核管理的重要内容,将用水指标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加强运行中的管理和监督。

建议每隔3~5年进行一次工业区水平衡测试及各用水系统水质分析测试,并建立测试档案。根据测试结果,确定节水目标,制定相应的节水改造方案。此外,还必须加强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同时园区内各项目应不断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厉行节水减污,加大污染的治理力度,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减少退水。

(2)加强群众教育培训

在各规划工程的建设、施工、运行管理中,不断加强对群众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群众的清洁生产和节水意识,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宣传,提高群众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

应加强区域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制定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以预防或减轻对水生态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不良影响。在单项建设项目审批时,要加强具体的水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措施分析。

目前水资源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水资源是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的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污染严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能够供人们使用的淡水资源是很少的,用水紧张是我国面临的又一个环境问题。

(一)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我国人口比较多,河流纵横,可是我国能利用的水资源却十分短缺。近年来我国的水资源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用水紧张,另一方面水资源污染比较严重。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是南方比北方多,东部沿海地区比西部地区河流和降水都多,这就造成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大量的淡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方,北方的淡水资源不及南方的四分之一。正是由于我国淡水资源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分布不平衡,我们采取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和大规模的调水工程等措施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从而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流失,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二)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用水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造成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在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详细介绍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第一,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人们的生活用水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农业、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也在不断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供水严重不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需求;

第二,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水质不断下降。由于农业用药和工业生产而造成的水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从而造成水资源的相对紧缺。由于工业生产的用水量剧增而大量开采地下水,从而导致地下水形成漏斗区,给海水倒灌提供了便利;

第三,过度开采水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生产生活用水量,人们不断开采水资源,从而破坏大量的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

水资源形成条件

水资源的形成和转化,不仅受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岩性、森林植被、水体与水体之间关系的制约,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其中,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一部分降水形成的`影响。

地表水,一部分形成地下水,一部分蒸发到空中。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的水流系统,形成区域水资源。人类活动不断改变地表及地表植被的性质和状态,干扰水气在地表水和大气界面上的转换,形成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过程的影响,也改变了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形成条件。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取水、用水、耗水、排水所造成的局部水文循环,成为陆面水文循环中的一个侧支,对陆面水文循环产生影响,进而对地表水资源或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产生影响。

平原区因地表坡度小,降落到地表上的水不易流动,容易形成地表积水,进而产生持续稳定的下渗,有利于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山区因坡度大,降落到地表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很容易沿山坡流动汇集到河流里,形成地表水资源。不同的土壤岩性,有不同的孔隙率,当降水特性相同时,孔隙率大的,其储水及渗透能力也大,形成地下水资源量就多;反之,孔隙率小的,其储水能力及渗透能力小,则形成的地下水资源量就少。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分通过枝叶表面的蒸腾作用加速地下水资源的消耗,减少流域的水资源量。在降水过程中,植物通过吸附、承托、张力等现象储存部分降水量,这部分降水量最终以蒸发而消失殆尽,减少了水资源的形成。

最新水质污染申请书(精)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也开始向农村蔓延,并已经成为环保工作的一项现实而严峻的课题。我国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我们构建生态新农村提出了方向、明晰了思路。我们只有切实解决好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才能使农村真正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道路。

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不可不解决的程度,昔日的先污染在治理的方针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目前人类已经部分认识到了自身与环境的唇寒齿亡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或者任意排放废弃物等有害物质时,便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同时人类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决办法。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有关的环境污染情况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吧。

一、水污染

1、概述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为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几何级数增长。另外,淡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并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仅占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的1.2%;而埃及 1976年人均取水量为1180立方米,已接近该国人均可利用总量1470立方米的极限。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2、水资源保护

抽取地下水是缓解淡水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过度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在我国的苏州、无锡、上海、北京等地,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了明显的地面沉降,有的地方甚至损坏了地下管道和道路。因此,在发展工业,建设城市的同时,就要注意到水资源的保护。因为一旦水资源受到污染,将严重的制约工业、农业的发展。要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在于要发动全球人民,增强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意识。同时大力研制循环用水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污水净化技术等,并对排放污水或污染物质严重的企业、生活区进行合理管制和必要的惩罚,以增强保护水资源意识。

二、大气污染

1、概述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 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所谓的”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2、大气层的保护

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到了198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也保护人类自己。经过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定。按照规定,工业国的氟氯烃和其他受限制物质的排放量必须立即减少,在2019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这类物品。发展中国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继续有限度的增加这些物质的消费,然后就应当逐步减少,到2019年时必须完全停止使用这些有害物质。除了时间上的优惠以外,这一协定书还包含了两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款:一个是建立一项临时多边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代替氟氯烃的技术;另一个是技术转让条款,要求签字国把最好的技术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条件”转让出去。

我国已加入了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并且制定了履行国际义务的国家行动方案,包括建立保护臭氧层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行业的管理规范,积极开展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究,为企业的替代技术改造安排配套资金等等。根据我国政府制定的方案,到2019年,所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总量至少要减少60%,到 2019年则完全淘汰这些有害物质。

三、固体污染

1、概述

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固体废物"实际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它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部门行业中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提倡资源的社会再循环,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减少废物处置的数量,以利社会发展。

垃圾正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全世界每年要产生超过计划10亿吨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这种现象若得不到遏制,人类将被自己生产的垃圾埋葬掉。

2、解决办法

要解决固体废物的危害,惟有全体人民集体行动起来,充分利用资源,加强资源再利用,不随便抛弃固体物质。政府应出台一系列关于固体废物处理的条例,以规范大众的资源利用行为,减少废物排放。公民应该从小事做起,为人类自身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无垃圾困扰的环境里。

四、水土流失

1、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n、p、k元素约4000多万吨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 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2、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是地表径流在坡地上运动造成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和集中治理,持续治理,才能奏效。总之,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对此,人们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好象自己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长期掠夺资源而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然而,这种掠夺式生产已经造成了生态和生活的破坏,大自然向人类亮起了红灯。我们必须承认面临的严重危机,但是也应相信我们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一个大的方向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保证现在的经济发展,又保证后代享受资源的权利,让我们世代都生活在没有污染的天空下吧。

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节约资源,爱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最新水质污染申请书(精)三

为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及时、合理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事件,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人民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生产活动的进行,为保持泸溪县的环境污染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规范和强化环境保护部门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使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建立与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相适应的统一指挥、综合有力、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有效地实施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

二、工作原则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贯彻以人为本、依法规范、资源共享、分工负责、快速高效、科学决策的原则。通过局应急指挥系统,整合现有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资源。以机制优化、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资源统一、优势互补、防患未然、常备不懈、科学处置体系为保障;在实施应急处置中,第一时间发挥事故单位及事故所在地的应急处置力量作用,尽最大努力控制事故的发展,同时局各有关单位按照本预案明确的职能,迅速赶赴现场,在保障职员安全的前提下,分工负责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快速高效地实施事故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损害。

三、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县境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事件的控制和处置。具体包括:

1、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物品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事件。

2、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因生产装置、污染防治设施、设备等因素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3、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突发性严重污染事故、事件。

4、因遭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可能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事件。

5、其他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事件。

四、应急预案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

1、泸溪县环保局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杨毓山

副组长:张显迟、许德胜、刘红艳、王亚兵

成员:陈卫华、舒绍云、邓桂铁、李竹、李桂兰

我局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综合协调及联络组和后勤保障支援组、技术专家组。

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组长主要负责:全面负责应急抢险工作;指挥应急抢险工作;负责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抢险技术方案。

(2)副组长(王亚兵)主要负责:负责事故调查、处置及应急抢险工作。

(3)副组长(许德胜)主要负责:组织应急抢险工作;负责监测及技术服务工作。

(4)副组长(张显迟)主要负责:组织应急抢险工作;协调各部门工作;负责向社会发布污染事故处理情况的信息工作,做好应急抢险工作记录。

(5)副组长(刘红艳)主要负责:为所有应急参与职员提供物质、经费保障。

3、下设应急处置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王亚兵(兼)

副组长:陈卫华

成员:张卫华、杨嘉、谢生顺

其主要职责是:进入现场必须携带摄像、照相、录音设备和应急工作专用记录本,保证在第一时间取得应急现场详细情况第一手资料和应急工作全程记录材料,研究、制定应急排除处置措施,确保工作准确、快速、到位,并提出对事发责任单位和责任职员的处罚、处理意见,完善环境执法监督相关手续。

4、下设应急监测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许德胜(兼)

副组长:邓桂铁

成员:李前、李优良、吴成发、姚玉珍、杨俊、陈志龙

其主要职责是:进入现场必须携带相关采样分析设备,快速提供监测数据,并立即提供给现场最高指挥职员,以便做出应急排除正确决策;不能进行现场分析的项目,尽快派人采样、分析、确保第一时间将监测报告交现场最高指挥或应急工作职能机构负责人。

5、下设综合协调及联络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张显迟(兼)

副组长:舒绍云

成员:段州军、谭群芬、杨丽芝、张鑫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向社会发布污染事故处理情况的信息工作,负责各工作组协调、联络工作,做好应急抢险工作记录和相关书面材料工作。

6、下设后勤保障支援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刘红艳(兼)

副组长:张敏,周国斌

成员:李桂兰、刘丽红、李叶

其主要职责是:为所有应急参与职员提供物质、经费保障。负责应急抢险中遭遇的人体损伤、财产损失的清理登记和紧急疏散职员等善后处置工作,防止损害、危害后果加重。

7、下设技术专家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杨毓山(兼)

副组长:许德胜

成员:田熙学、邓桂铁、李竹

其主要职责是:进入事发区域了解、掌握事故基本情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抢险技术方案,以便迅速采取应急抢险处置措施。

五、处置突发性污染事故、事件的基本原则

1、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现场调查处理和处置以我局环境监察大队为主,环境监测站及其他有关科室要积极配合。

2、预防为主,我局环境监察大队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对各企业重点污染防治设施、污染隐患的现场监察力度,防患于未然。

3、迅速查明事故原因,提出有关部门污染事故控制的建议措施,防止污染扩散,尽量减少污染范围。

4、采取适当对策措施对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进行处理处置,同时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5、确保现场调查监测处置职员及周围群众的人身安全,进入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污染现场的监测、监察职员,按规定佩戴必需的防护设备。

六、突发性污染事故、事件处置程序

1、迅速报告

接事故报警后,值班职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我局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快速出击

接报后,我局应急领导小组指令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负责人,立即召集所有组成职员,携带污染事故专用应急监察、监测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

3、如果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到达现场前,公安、消防等部门尚未对现场进行处置,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在迅速通知相关部门的同时,应参与现场控制和处理,防止污染扩散,根据现场勘察情况,配合划定警戒线范围,禁止无关职员进入。

4、现场调查

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展开现场调查,判明事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污染物种类、性质、数量,已造成的污染范围、影响程度及事发地地理概况等情况,确定现场监测布点、摄像、拍照等取证工作。

5、情况上报

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负责人将现场调查情况及拟采取的措施及时报告我局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人,做到2小时速报、8小时确报,由我局应急领导小组上报当地政府和州环保局总值班室或有关部门。同时我局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现场情况和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的要求,决定是否增派有关专家、职员、设备、物资赶赴现场增援。

6、污染处置

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根据局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积极参考各方意见,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以减少污染危害。

7、污染警戒区域划定和消息发布

根据现场污染情况和现场调查,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向我局应急领导小组建议建立污染警戒区域,由我局及时通报县政府,作出是否发布警报决定。同时,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要及时进行事故处理分析,向信息发布及联络组通报情况,确定对外宣传统一口径,由信息发布及联络组对新闻媒体发布污染事故消息。

8、污染跟踪

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要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预测污染扩散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每12小时向我局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一次,直到事故污染消失报警解除。

9、调查取证

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协同相关部门,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实地取证,确定事故责任人,对涉案职员做调查询问笔录,立案查处。

10、结案归档

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形成总结报告,按时上报并存档。

最新水质污染申请书(精)四

按照县委统一部署,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相关工作开展如下。

(一)加快推进相关治理工作。

一是加快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提标改造工程进度。

该工程于20xx年10月开工,投资约6000万元,扩建2.5万吨/日处理规模,同时对处理设施按照一级a排放标准进行提标改造。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的80%,预计6月底前完工。

二是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我县有3个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未建成,目前均在加快工程进度,确保20xx年底前完工并投入运行,同时对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运行管理、提标改造及配套管网建设。

三是全面推进城区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工程。

已投入6000多万元开展城东片区、邱塘片区、杨桥片区管网建设工程,累计建成管网7.4公里;对城区雨污水管网开展全面摸排工作,对发现的截污不到位、雨污合流问题立即进行整治。

四是启动老赵店河、古襄河水环境治理工程。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8500万元,通过截污纳管、底泥修复、曝气增氧、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建立河水生态系统,恢复水体自净能力,保证水质持续改善。目前工程已完成挂网招标,即将动工。

五是加强畜禽养殖整治。

以滁河、襄河沿线1050米为主要重点,对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坚决予以关闭拆除,已拆除襄河沿岸养殖场96家、滁河沿岸养殖场87家,全县禁养区累计拆除278家;同时加强对限养区、可养区养殖场的监管力度,对水质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场依法严厉查处。

六是大力开展农业面源防治工作。

已组织开展滁、襄河流域8镇13个村的种植业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工作,成立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专业技术组开展技术培训,积极引导农户多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大力推广精准施肥技术,构建生态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减少农业生产对两河水体的污染。

(二)强化治理工作调度。

一是县效能办、县政府督办室、县环委办于今年3月12日联合对县规建、水利、国土等部门及相关镇下达滁、襄河治理任务交办单,明确管网建设、畜禽养殖整治、河道治理等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间,定期对交办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二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滁、襄河治理工作进行现场督查调度,强力推进畜禽养殖场(户)关闭拆除、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入河排污口整治等工作,针对整治工作中的一些难点问题,立即予以现场调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和责任主体,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限时解决;对工作推进较慢的单位,责令其严格按照整治方案,不折不扣加以完成,必要时移交县纪委处理。

(三)积极开展跨县、市水污染联防联控。

20xx年4月19日,省环保厅和滁河流域三市(合肥市、马鞍山市、滁州市)五县(肥东县、巢湖市、含山县、和县、全椒县)在全椒县召开了滁河联防联控专题会议。经过省环保厅、合肥市政府、马鞍山市政府、滁州市政府充分协商,就滁河水体达标的协同治理机制达成了共识,明确了滁河污染责任和限批范围。针对滁州市政府草拟的滁河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协议,其他县市在会上提出了相关修改意见,目前已完成协议签订,并立即开展滁河同治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