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领域,报告常用于介绍研究方法、发现和结论。报告需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小编整理了一些写作报告时需要注意的常见错误和解决方法。
易地扶贫社区调研报告篇一
州扶贫办年度扶贫项目实施进度的要求,县扶贫办措施,各乡镇项目实施点督促、检查、验收。截至年10月底,年度49个整村项目、250户安居工程、三个科技产业开发项目(核桃、雪桃、纹党)、易地搬迁安置、贫困地区劳转移示范基地培训等项目实施结束,并级验收的基础上了州级验收;年“兴边富民工程”专项转移支付整村项目建设任务,正在筹备县级验收;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运转,县级验收。
(二)年项目。
截至年12月10日,怒江州扶贫办和财政局共下达县财政扶贫项目资金2663万元,:边境县整村项目32个、1600万元;安居工程100户、60万元;易地搬迁安置900人、450万元;贫困地区劳转移基地和性培训项目任务1700人、76万元;扶贫项目贴息贷款规模4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12万元;扶贫到户贷款指标13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65万元;大兴地乡整乡项目资金300万元;溜索改造项目资金100万元。
1、年度扶贫开发项目情况。
边境县整村项目32个、安居工程100户、易地搬迁安置900人等项目,县已与目实施乡镇签订了责任状,正在组织实施。边境县整村项目预计7月30日前建设任务;安居工程预计4月30日前建设任务;易地搬迁项目预计10月30日前建设任务。贫困地区劳转移培训任务1700人,任务的21%。扶贫项目贴息贷款400万元,财政贴息3%,州级评审后,分别放贷给县春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县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两个龙头企业各200万元,运行。扶贫到户贴息贷款1300万元,放贷指标823万元,放贷任务的。年度投入中直、省直社会帮扶资金45万元,建设任务,并挂钩帮扶的验收。扶贫开发项目和资金的安排情况已于年9月份在电视台上了公告,扶贫项目所涉及的大宗物资,已于11月16—17日由扶贫、财政、纪检、审计、质监、林业、建设等组成扶贫物资采购工作组,《县扶贫物资采购制度》和《县年度扶贫大宗物资采购方案》的要求,采购结束。
2、大兴地乡整乡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建设情况。
县大兴地乡整乡项目总投资5979万元,年度投资3096万元,2010年投资2883万元。在总规划投资中计划投入省级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农户投工献料折资万元,整合资金万元。于年9月23日动员大会和启动仪式。,共投资2169万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0%。:扶贫资金投入278万元,交通、水务、林业、财政、畜牧等投入1771万元,农户投工献料折资120万元。建设了2个行政村公路水泥路面硬化、千米;3个行政村及6个自然通村、组公路共12千米;1个行政村公路改扩、15千米;跨江大桥技改1座;三个自然村村间道路硬化、万平方米;5件人畜饮水、架设管线22千米;三面沟水利1条、千米;民房建设117户;节柴灶240眼;种植泡核桃6800亩;发展生猪养殖1860头;发展山地鸡养殖8000只。已建项目受益人口达7642人,项目建设使贫困村面貌了巨大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生活。
3、大兴地整乡村项目情况。
县的要求,在大兴地整乡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建设中,计划卯照、计付坝、灯笼坝三个自然村。在县千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活动的下,卯照、计付坝两个自然村的子项目已启动,计划2010年4月30日前。灯笼坝自然村计划整合的2010年项目资金已。
(三)资金整合新。
年“大整合、大投入、大变样”的思路,“规划、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配套,合力”的资金整合机制,支农涉农资金的整合,资金整合的范围,整合资金的整体效益。在整乡、整村、易地开发等扶贫开发项目^v^整合支农涉农资金404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四)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和。
牢固注重的意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解决当前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是克服和解决已的问题,把扶贫方针、政策、措施好。以整乡为,以产业发展为口,农民增产增收;以民生为,以实施整村、产业开发、易地搬迁、劳务输出、信贷扶贫、社会扶贫“六项民生工程”为口,城乡统筹发展;以便民利民为,以干部作风转变为口,机关效能建设。为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奠定的基础。
(五)社会维稳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稳定平安创建工作,综合治理措施,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稳定平安创建活动中,预防控制犯罪的能力。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到扶贫开发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的扶贫工作相,“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民主制建设、制度建设等了的,使扶贫项目的操作阳光化、透明化、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六)扶贫干部队伍建设。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扶贫干部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扶贫干部是党员干部科学发展观的力、操作力和创新力,帮助贫困解决问题,真正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得实惠的。
二、2010年工作和。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任务的最后一年,计划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及社会帮扶资金5430万元,力争解决6000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1、整村项目:“十一五”期间规划实施整村项目193个,截至年度已实施118个,2010年计划实施75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750万元。
2、科技及产业开发项目:计划财政扶贫资金200万元,主要实施核桃、中药材等种植。
3、易地开发项目:计划财政扶贫资金500万元,县内就近、就地、插花或小规模安置1000人。
4、劳转移培训项目:计划财政扶贫资金80万元,转移培训2000人。
5、安居工程项目:计划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实施安居工程项目500户。
6、扶贫到户贴息贷款:计划贷款指标2000万元,投入财政贴息资金100万元。
7、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计划滚动资金200万元。
8、社会帮扶项目:计划各级社会帮扶资金300万元。
三、的和问题。
在各级各的扶持下,各族的艰辛,经济社会了的发展贫困面貌了的,的生产生活。但地理、社会、历史的原因,集少、边、穷为一体的边境民族贫困县,经济发展仍然低,扶贫攻坚的任务依然很繁重。当前,扶贫开发进人最为关键的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任务更为艰巨,更为,主要在:自然条件恶劣,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尤为;社会发育滞后的制约性仍较强;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仍然;解决温饱和温饱的“双重”任务艰巨;扶贫资金总量投入扶贫难度。
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将紧扣、县的工作和州办的工作,“整村打基础、产业开发调结构、劳务输出抓增收、易地开发建新村”的工作思路,扶贫开发,转变观念、职能、改进作风,职责,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支柱产业、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干部队伍建设上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的基础。
一要在上抓。扶贫开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的职能职责,与各之间的,“县抓、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
二要在工作上抓。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一体两翼”的扶贫开发战略,把扶贫整村、产业开发和劳转移培训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出实效。
三要在资金投入上抓。省73个级扶贫开发工作县,贫困面大,贫困问题较为,要资金整合,的扶持仍是解决贫困的途径。
易地扶贫社区调研报告篇二
根据县委、县*关于20xx—20xx年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活动安排,我被分配到*镇大东村开展工作。入点以来,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目标,深入走访调研,明确帮扶重点,强化帮扶措施,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按照“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思路,在镇党委的领导下,结合大东村实际,特制定20xx——20xx年大东村三年帮扶工作规划。
大东村全村现有八个村民小组,村主任1名,副主任兼文书1名,监委会成员6名,代理*是镇安监站站长^v^同志。全村有农户435户,共1827人,党员41人,一人多年失踪,低保户23户,贫困户51户,村中有5条街道(东西街道)五条街道共设5个垃圾箱,保洁员4名;村内无小学,有幼儿园一所。村东边是广安寺庙,每年正月初八有*,全村总耕地面积1005亩,种植大多是小麦和玉米,经济效益低,全村有奶牛户3户,基本是1—3头牛,养鸡1户,共养鸡1000只左右,商店和做小买卖的20户左右,属于经济薄弱和软弱涣散村。
通过前期的深入调研,大东村贫困原因大体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后备干部储备不足,部分党员干部受传统思想束缚,思想*程度不够,带领引导共同致富本领不强,致使全村还没有完全形成争先致富的浓厚发展氛围;村内制度存在不完善,村级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程度不够。
2、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年龄结构上老党员多,青壮年党员少,文化结构上有知识有发展头脑的少,男党员多女党员少,发挥作用不够,多数党员*均年龄偏大,精力跟不上,家庭负担较重,45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多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家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造成干部断层脱节现象。
3、经济发展较慢。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小农意识”的思想比较重,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念保守。且绝大多数村民因文化水*不高,眼界不开阔,缺乏创业基金,导致创新不足,安于现状。
4、土地流转工作困难。土地流转困难,经过走访调查了解到,土地大多没有流转的原因是农民群众想法不一致,群众思想观念守旧,没有发展意识,尤其是年龄大的群众认为土地是*子,流转后心里不踏实,有些年龄大的群众觉得流转后的租金少,另外还有部分人耕地少,流转后只能靠流转后的钱买粮食,因为年龄大打工出去找不到工作,也不习惯,并且心里不踏实,所以极力反对自己家耕地流转,致使好多承包商来承包土地多年来都无法完成土地流转工作。
5、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匮乏,村民缺少文化生活,严重制约新农村“乡风文明”发展。
1、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解决进驻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按照“分步实施、重点攻坚、全面脱贫”的思路,以增加收入,改善贫困户的生活状况为目标,采取“稳定脱贫、一户一策、整体推进、群众参与、合力攻坚”的综合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寻求致富门路、培育增收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2、帮扶目标任务。
从20xx年8月起,进驻大东村蹲守调研,了解实际,制定计划、措施,实行长期帮扶,用三年时间,帮助大东村解决两委班子设立、村委会广场、村排水以及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技术,资金,观念等困难问题,寻找致富门路、培育增收产业,增加经济收入,最终达到人均收入全部跨越2500元贫困线,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教育、卫生、社保等优惠政策惠及所有贫困人群,为20xx年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大东村两委无经费保障,造成党员活动场所的限制,严重制约“三会一课”的有效开展,搞好村党建场所建设是当务之急。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其中硬件建设主要是开展党员教育场所建设。
软件建设包括:
1)抓班子、带队伍,选出好带头人。建立一支内部团结、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班子,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为大东村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工作队。
3)积极开展党员发展工作,在外出务工人员、退伍军人、致富能人等人员中发现“好苗子”,积极推荐入党积极分子,为村党员队伍建设和村子长远发展储备后备人才。
2、村两委及村级管理制度建设。
路。思路决定出路,找到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对村庄脱贫致富尤为重要。综合分析各种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广泛征求各级各方面的意见,分析、研究、总结,形成大东村下一步发展的思路。
制度建设方面。抓规范打基础,促进村级事务长远发展。一是本着务实管用的原则,从抓村级规范入手,在建章立制、规范村级运行程序上下功夫,确立制定出台村务公开、村级事物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等10余项制度,提高工作规范化水*。二是成立大东村村民主理财小组、党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等组织,并使之有效运转,保障制度的有效监督运行。
3、乡村文明建设。
应该清醒地看到,农村真正的脱贫致富,物质文明建设是基础,但是以文化软实力为依托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决不可忽视。通过调研,我们感觉乡村文明建设内容:
1)加强村内道路建设,对村里2条没有硬化的路约3000米左右,联系相关部门,争取资金进行硬化;并给村东边,和高铁以南各打1眼井。
易地扶贫社区调研报告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脱贫攻坚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场硬仗,后续发展是易地扶贫搬迁决战决胜的关键之战。如何才能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是当下各级领导高度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笔者对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就如何扎实做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产业培育和就业扶持、社会融入和社区治理、旧房拆除和土地复垦等后续扶持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和省有关易地扶贫搬迁的决策部署,严格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量力而行、保障基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结合小城镇、工业园区、中心村等新型城镇化建设,采用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和兜底安置等方式,多措并举,全力解决搬迁安置问题。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大建设、大搬迁阶段基本结束。全市共搬迁安置16384人,其中:新建集中安置点51个,集中安置4478户12678人;分散安置914户3244人;同步搬迁462人。截至目前,安置住房竣工率100%,实际搬迁入住率88.19%,旧房拆除腾退率83.21%,土地复垦率68.64%。
住进了新房子,能否过上好日子为了帮助群众渡过适应期,尽快融入搬迁后的新生活,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正逐步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工作为主转变,从解决好“往哪搬”“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目标是打好政策“组合拳”,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切实让搬迁群众能够安居乐业、同步奔向小康生活。
(一)有关政策执行不严。2016年,由于项目集中开工较晚,出现了抢进度、抢工期现象,导致前期工作不完善,项目资料缺失较多,个别安置点未办理项目用地审批手续、备案手续,个别安置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工程未招标先开工等。加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项目监管不到位,全市有15个集中安置点未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部分乡(镇)村出现了原址重建现象,部分住房建设面积超过25平方米/人标准,部分贫困群众自筹资金超过1万元/户标准,个别乡镇支出拆除复垦资金给同步搬迁非贫困户,个别贫困户“住新不腾旧、新旧两头占”。
(二)部分群众存在思想顾虑。经调查,大部分搬迁群众搬迁意愿明确而且强烈,认为搬迁后,给自己家庭带来很多好处,不仅住房条件改善,而且交通、上学、就医方便,有的还可以就地务工等。但也有些群众存在故土难离的思想,生怕日后生活无保障,生怕原居住地耕地、林权、自留地被归公或者其他群众占用等现象,迟迟不愿搬入新居,不愿拆除旧宅基地复垦,个别贫困户甚至违约,出现弃搬现象。
(三)土地复垦难度较大。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有相当一部分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的贫困户,其原居住地旧宅基地,交通不便、位置偏僻、土壤条件比较差,复垦难度比较大,而且成本比较高,不易纳入流转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价值比较低。
(四)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虽然通过多途径,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搬迁群众当前的生活、就业和发展问题,但如何强化后续帮扶措施,注重环保、产业、政策的可持续性,巩固扶贫成果,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接下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陵川县沙上头、阳光小区建有扶贫车间,但扶贫车间安排贫困劳动力较少;全县未对贫困搬迁户用工情况和用工需求进行全面摸排,没有统筹对后续产业进行规划。沁水县杏园集中安置小区作为全县最大的安置小区,未规划、配套移民后续产业。
(五)安置区管理服务不到位。贫困户举家外迁,入住集中安置点后,面临诸多问题。如部分家庭成员自我约束能力不强,以自我方便为中心、各行其是,其落后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没有转变,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安置点环境卫生情况差、公共绿化和公共设施无人管等问题亟待解决。不管是县城也好,还是各乡镇的集中安置点,目前,有的安置点尚未明确社区或者迁入地接收、也没有物业服务企业介入,没有门卫、没有具体维护安置小区秩序的保安、没有卫生室等,造成安置点秩序比较混乱。全市安置区均未进行不动产权发证和户口迁移工作。
(一)加强政策宣传,推动搬迁脱贫。要加强各项扶贫政策特别是对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区“五个不变”保权益政策的广泛宣传,做好搬迁群众的思想工作,彻底打消搬迁户顾虑;明确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政府和群众的责任义务,切实履行搬迁安置与拆除复垦“双签协议”,同步推进搬迁安置与拆除复垦;强化后续服务,通过统一采购、社会捐助和集中装修,降低搬迁成本;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杜绝“住新不腾旧、新旧两头占”现象,推动拿到钥匙超过半年未搬迁的群众尽快。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入住;根据建设方式和土地使用权性质,积极稳妥开展安置住房不动产权登记,核发不动产权证书,依法保障搬迁群众合法权益。
(二)坚持“两基”同步,提供均等服务。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是保障搬迁群众全面发展的基础。基础设施不配套、公共服务跟不上,搬迁群众就安不下心来。各县要对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明显缺项、存在短板的积极整改。要统筹考虑安置区规模、人口结构和未来发展,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与城镇同一标准、一体规划、同步建设,达到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网络,有活动广场、购物点、卫生室、文化站、垃圾收运点、污水处理设施“五通六有”建设标准,确保搬迁群众和城镇原住居民享有同等的基础设施和均等化、全链条的公共服务,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三)强化就业帮扶,促进可持续发展。稳定就业是搬迁群众生计保障的根本。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后续配套服务,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特别是带动就业效果明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做大做强扶贫车间。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扶贫车间政策支持要与带贫成效相挂钩,优先安排搬迁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至少一半以上的就业岗位要用于安排贫困劳动力。要拓展龙头企业就业吸纳能力,鼓励龙头企业精准对接、因户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贫困家庭实施就业帮扶。对吸纳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扶贫车间和龙头企业,可在减税降费上给予优惠,通过扶贫周转金贷款、提供免费岗前培训、厂房租赁减免、土地出让地价优惠等方式给予重点扶持。要不断强化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提高搬迁群众劳动技能,促进搬迁群众自力更生,靠勤劳的双手让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
(四)加强组织建设,统筹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是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保障。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强化政治功能,健全组织体系,让党旗在每个安置点高高飘扬,让党心和民心贴得更近。要聚焦机构设置科学化、社区管理网格化、居民自治规范化、治安防控立体化建设,推动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配齐配强安置区管理和服务机构,设立户籍管理、就业、就学、就医、社保和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窗口,及时帮助协调户口迁移、子女入学、养老低保等,让搬迁群众平稳过渡,提高搬迁群众对新家园、新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狠抓文明创建,推进协同发展。文化建设是搬迁群众后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把精神扶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全面提升搬迁群众的综合素质。通过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夜校、讲习所等,强化“志、智”双扶,激发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安稳致富的内生动力;强化安置区学校的教育管理以及移民的教育培训管理,全面提升安置区人口素质;要重点聚焦感恩教育、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民族传承“四进社区”,提振搬迁群众精气神,激发脱贫主体内生动力,既增加群众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又留下“乡愁”,焕发文明新气象;进一步完善驻村帮扶、干部帮扶等机制,继续发挥帮助指导、协调服务等作用,既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稳定保障,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支撑。
易地扶贫社区调研报告篇四
扶贫开发工作是促进农业增产,加快农村改革,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掌握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与xxxx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新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就对全镇扶贫开发进行的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xxxx镇基本情况。
xxxx镇位于xxxx县东南部黄河沿岸,离县城25公里,总面积为16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xxxx00米,年平均气温为8.7℃,气候适宜,属xxxx县三大川水乡镇之一,也是xxxx县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全镇共有25个行政村,86个社6871户,总人口3.13万人,有回族、撒拉族、汉族、藏族、东乡族五种民族,少数民族占90.6%。全镇总耕地面积为xxxx01亩,人均耕地面积为0.72亩,农作物以冬小麦为主,兼温棚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以拉面经济为主的劳务经济第三产业收入占48.6%,以农牧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收入占收入占33.33%,以拉面经济为主的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全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历年扶贫工作进展情况:随着国家对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xxxx9年我镇积极争取在唐寺岗、牙目、桥头、东五、下四合生、朱乎隆六个村的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涉及农户744户,发放扶贫资金372万元;xxxx3年在xxxx街、阿化、西滩三个村种植薄皮核桃1300亩;xxxx4年根据《青海省农村牧区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方案》要求,我镇通过行政村申请、政党政班子会议研究,上级扶贫部门审核确定了上四合生、牙路乎、关巴、东六、东七、xxxx街、阿化、西滩8个行政村为贫困村,xxxx3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均在2736以下,贫困率均在42.5%以上。通过农(牧)户申请、村(牧)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村(牧)委会核实、镇政府审核,确定了贫困户1355户(5257人)。对所有贫困户进行了建档立卡工作;xxxx5年年初对贫困户数据进行了更新,初步确定了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及经验。
近年来,我镇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原则,扎实开展我镇解困脱贫工作。主要做法:
1、加大宣传力度,是搞好扶贫工作的前提。按方案宣传,镇、村分级召开贫困户认定动员大会,宣传扶贫政策和扶贫方案。对外出打工及未能到会的群众,通过入户走访、电话通知等方式做好宣传,努力做到政策方案家喻户晓,营造全村上下共同支持、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工作氛围。
2、正确决策、科学决策是扶贫开发成功的关键。深入调研,方案制订科学化。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实际的扶贫规划。填好扶贫对象基本信息表,重点弄清家庭人口、收入来源、支出负担、存款或负债额度、致贫原因、脱贫依靠等问题;建立专门数据库,对所有认定的对象,将搜集到的情况进行信息录入。通过深度分析贫困对象的基本信息,根据其家庭实际,综合考虑所在村社相关情况,明确了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脱贫思路。
3、严格按程序认定是搞好扶贫工作的准则。按照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局审批的程序,坚持做到条条到位、环环尽责。特别在代表评议环节上,我镇注重突出民主性、广泛性,要求评议小组至少30人以上,且每个村民小组不得少于5人;在镇政府审核环节上,组织干部到各个村民小组开展入户调查,进一步了解申请户主的基本情况,确保对象认定不出现偏差。
4、强化保障,资金筹措多元化。坚持创新扶贫参与机制,构建各界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一是我镇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扶贫资金、项目。二是通过项目整合,积极整合国土、发改、水利、林业、卫生、交通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将钱用到通村公路硬化、安全饮水工程、卫生室建设、电力改造等刀刃上。三是群众凑。发挥困难群众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在扶贫过程中力所能及地投入资金。
5、跟踪问效,信息管理动态化,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动态识别、动态管理,保持扶贫对象的精确性和政策投放的精准性。建立定期回访机制。按季度对贫困户进行回访,及时了解困难情况、增收状况,对于脱贫效果不理想的,及时调整扶贫方案,纠正扶贫措施。
6、群众自觉行动,苦干实干是根本。使群众改变观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力更生,苦干实干是扶贫开发工作成功的动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之处。
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状况,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我镇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式。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我镇有些贫困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比如我镇26村人饮工程一直未能完成;北片各村浇水渠道还没有实施防渗工程,渠道渗漏、决口等现象严重,造成群众灌水困难;我镇境内的巴燕沟和6条大排洪沟治理不彻底,每年发生洪灾冲毁和淹没耕地现象,给广大群众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二)扶贫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一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二是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的作用有限。
(三)贫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参与程度比较低。现阶段扶贫实际工作中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政府行为,贫困人口的参与比较被动,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我镇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致富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四)转移就业培训重点不够突出。当前扶贫系统开展的转移就业培训是短期非学历培训,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是培训范围广、成本低、见效快,但缺点是对最需要转移就业的贫困人口帮助不大,短期培训并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自身技能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必须突出转移就业培训的重点,探索出新的培训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转移就业,扩大转移就业培训的成效。
(五)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返贫现象较为突出。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它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部门之间合力不够,不少是各自为阵,统筹协调能力弱。部分行业、部门和单位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实际效果差异性也较大,存在不平衡状况。因病因教致贫返贫现象较为突出,贫困人口脱贫与返贫相互交织,因重度残疾、重大疾病、年老体弱致贫占40%以上,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是病残、精神障碍和无劳动力户,基本难以脱贫。
四、对做好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
目前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贫困人口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仍然严重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要啃硬骨头、蹚深水区、打攻坚战,靠单项措施、常规手段很难奏效,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要用新机制保障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用新机制保障扶贫资源有效利用,用新机制保障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形成强大合力,提高扶贫成效。
(一)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在已有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按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二)建立到户到人长效机制。集中帮扶,着力解决整家整户整体脱贫的问题。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精准帮扶、逐户验收的工作要求,因户制宜,实施扶贫到户到人工程。一是干部帮扶到户。建立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开展万名党员干部帮万家活动,可分期分批安排,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组要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落实保障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实现驻村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并建立帮扶台帐;二是转移就业到户。实施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就业工程,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稳定实现该类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农户至少1人转移就业;三是技能培训到户。整合雨露计划、农业实用技术和新型农民培训等教育资源,确保贫困农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四是产业扶持到户。帮扶贫困户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增加收入。
(三)建立健全扶贫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尽量按实际投资安排项目资金,减少甚至取消到户项目要求农户特别是特困农户自筹的资金,减轻贫困群众负担;二是提高一些扶贫项目的扶助标准。当前贫困区域的生产生活条件都比较恶劣,在这些地方修建基础设施如道路、饮水工程等项目建设难度非常大,而且当前项目建设所需物资、劳务价格也不断上涨,项目单位投资越来越高,因此,要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资金标准;三是统一规范扶贫项目税费收取。扶贫资金扶持的都是贫困区域和弱势群体,因此除国家硬性规定不能免除的税费外,所有扶贫项目尤其是直接扶持贫困农户的项目,都应考虑免税。四是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进一步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四)完善基础提升长效机制。改善民生,着力解决贫困区域生产生活基础薄弱的问题。以贫困村为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一是村级道路畅通工程。完善村级公路网络的基本要求,加强村出口公路和连村一般出口公路硬化、安全防护设施和中小危桥改造等建设,二是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三是加强完善生活保障。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就医保障到户。筹集新农合资金,实现贫困人口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易地扶贫社区调研报告篇五
各乡镇按照本方案组织制定乡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计划》《安置点详细规划》《搬迁户安置脱贫计划》。
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乡镇的相关资料编制完成《巴东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巴东县易地扶贫搬迁20实施计划》。
5.明确实施主体。
按照市场运作原则,明确巴东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县城投公司)作为项目资本金和贷款承接主体,做好相关承接准备工作。
(二)第二阶段(年5月)。
1.完善前期。
按照分期分批、统筹推进的原则,做好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前期工作,确保计划下达即可开工。
2.筹措资金。
县城投公司加强与省级投融资主体的联系,及时接受资金转贷(支付)。
(三)第三阶段(2016年6月—11月)。
项目实施。
根据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下达的年度实施计划,完善建设条件,推进搬迁项目建设,圆满完成搬迁任务。
(四)第四阶段(月—1月)。
检查考核并验收销号。
建立督促检查和绩效考核制度,组织开展监督检查考核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销号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各乡镇长为成员的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发改局办公,县发改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发改局分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副局长和县扶贫办分管副主任兼任办公室副主任,抽调专人组建工作专班。
要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人,确保每个安置点、每个迁出村、每个农户都有县级领导、乡镇领导、村干部对应负责,既要搬得出,又要稳得住、能脱贫,全程负责,不脱贫、不脱钩。
(二)明确责任分工。
按照“县政府负总责、办公室统筹、乡镇抓落实”的管理体制,整合资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合力攻坚,共同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
各有关部门按照“服务、监管、督导”的要求,主动作为、善于作为,将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纳入年度重要工作计划、资金安排计划、年度项目计划,同时按照“要件齐全、简化程序”的要求,开辟绿色通道,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顺利实施。
县人民政府对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负总责,加强工作统筹领导,组织制定重大政策,协调解决重大事项。
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统筹协调、督导检查及政策宣讲等,负责协调解决好实施过程中具体问题,重大事项及时报领导小组。
发改部门负责编制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负责争取中央预算内易地扶贫搬迁投资计划和专项建设基金,下达中央预算内易地扶贫搬迁投资计划。
会同扶贫部门拟订年度实施计划、开展监督、考核、评估等工作。
会同财政部门监管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基金的使用。
扶贫部门负责提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搬迁规模及分布、精准确认年度搬迁对象,负责搬迁人口脱贫相关工作,并对脱贫的贫困人口进行销号管理。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筹措方案,筹措、拨付、监管地方政府债务资金和贷款贴息资金,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对接,落实地方债务额度,研究提出政府购买易地扶贫搬迁服务方案,负责制定并落实《巴东县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办法》,加强经常性监管。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研究制定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土地政策,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安排好易地扶贫搬迁用地指标,组织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等政策措施,负责督促指导搬迁群众旧宅基地、旧村庄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
住建、规划部门负责指导各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选址、规划审批、房型设计、垃圾污水设施的配套等,负责抓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教育部门负责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规划,优先安排安置点中小学、幼儿园项目,保障搬迁户子女就近方便入学。
民政部门负责社会救助及社区建设管理有关工作,将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人社部门负责搬迁群众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工作。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指导安置点外道路配套建设,负责做好相关项目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水利部门负责搬迁群众饮水安全及相关水利设施建设,负责相关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农业部门负责积极帮助和指导迁出区及安置区农林牧产业项目实施,扶持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
林业部门对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中确需占用林地的负责优先办理林地手续,支持迁出区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项目,支持迁出区生态修复和林业产业发展。
卫计部门负责搬迁户基本公共服务、计生政策的转移接续工作,优先安排安置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人行巴东支行负责衔接落实国家金融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指导农发行巴东支行制订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筹措方案、信贷资金管理的相关办法,并组织落实。
农发行巴东支行负责落实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建设基金和政策性贷款相关工作。
县城投公司负责承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相关资金物理隔离、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台账管理、精细核算。
同时,根据年度实施计划及时拨付到位,负责集中偿还银行贷款。
公安部门负责搬迁群众户籍迁移相关工作。
税务部门负责研究落实县级权限范围内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和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旅游部门负责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源开发和旅游设施建设,扶持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旅游业的安置区发展旅游经济。
供电部门负责安置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根据易地扶贫搬迁推进实施情况及时做好供电服务。
县移民局、经信局、环保局、文新广局、民宗局、金融办、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县政府法制办等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各驻村帮扶单位在乡镇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是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具体实施。
乡镇长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抽调3人以上组成工作专班。
要组织开展搬迁对象宣传动员与审查确定、安置区选址、安置用地落实、实施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组织编制乡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易地扶贫搬迁年度实施计划》及每一个安置点的详细规划、每一个搬迁户的安置脱贫计划。
要切实抓好项目实施,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和资金监管,确保工程安全合规推进,确保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物理隔离、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台账管理、精细核算。
要抓好住房分配、迁出区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户籍迁移、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相关工作。
(三)严格监督考核。
1.主管部门考核。
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采取重点抽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监测评估等方式,对搬迁对象确认、年度计划实施、信贷资金及项目资本金运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运用、搬迁对象脱贫销号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和监测结果作为精准脱贫责任制考核依据。
各乡镇和相关单位要建立月统计报告制度。
2.充分运用检查考核评估结果,将工作推进情况纳入乡镇人民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对落实不力的地方,由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提出责任追究建议;对工作进度滞后的地方实行预警通知、约谈提醒和诫勉谈话;对推进不力、未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启动问责程序;县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四)严肃工作纪律。
1.各乡镇、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服从服务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严格遵守精准扶贫相关工作纪律。
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2.切实维护正常搬迁秩序,严防出现搬富扰迁、搬而不迁、搬后回迁现象。
搬迁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依据职责,责令限期整改,获得不当得利的严格收回;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3)按照规定标准已搬迁安置,搬迁以后擅自返迁的;。
八、附则。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遇上级重大政策调整及时修订完善。
易地扶贫社区调研报告篇六
根据^v^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毛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已列入“十二五”规划,对生活在大冠岭石漠化山区缺乏生存发展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户实行易地扶贫搬迁.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管理。
毛里乡大冠岭石漠化山区共5个村181户836人,对生活在大冠岭石漠化山区缺乏生存发展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户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将采取整合支农资金、融资和群众自筹资金的方式,新建6个安置点,其中毛里坪村为跨村的集中安置点,建设工期12个月,底全部竣工,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落实好耕地、宅基地、户籍等配套政策,积极稳妥实施易地搬迁,增强搬迁户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实现脱贫致富,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二、搬迁范围和安置方式。
(一)搬迁范围。
生活在大冠岭石漠化山区的大利、桑梓、响西林、新宅岭、田坠等5个村的贫困户.
(二)安置方式。
1、统一选点,集中安置.针对跨村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在具备接受安置搬迁条件的毛里坪村实施空心村改造,毛里坪村原宅基地和空坪适当补偿后交由乡镇统一规划,有偿划拨给安置户,建立搬迁安置小区.
2、自行调节,村内安置.对大冠岭石漠化山区的大利、桑梓、响西林、新宅岭、田坠等5个村居住较为偏僻的群众,由村委会引导其搬迁到居住相对集中地,并由村级协调安置宅基地.
3、老弱病残,托养安置.即对无依无靠的老弱病残者,由民政部门按有关政策实行老年公寓、敬老院安置.
三、搬迁对象确定的标准和程序。
(一)搬迁对象的确定标准。
1、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范围内的现有居住农户.
2、集中安置点空心村改造后无宅基地的农户.
3、下列人员不作为搬迁补助对象:。
(2)已经享受过移民搬迁和危房改造优惠政策,但户口仍未迁出的农户.
(二)易地扶贫对象的确定程序。
1、农户申请——由农户自愿提出申请,填写《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
2、乡、村审查——村委会收到《申请书》后,对农户实际情况进行核实,签署初审意见,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乡政府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有关要求进行审查,确定拟搬迁对象,在村级张榜公示3天,接受群众监督(第一次公示).
3、县级批准——县易地扶贫搬迁办根据乡镇人民政府提交的搬迁对象,逐户核实,确定搬迁农户名单,并返回所在乡镇在乡村再张榜公示3天(第二次公示),征求群众意见,确定搬迁对象.
4、签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协议》——对确定的搬迁对象,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当年下达的计划指标,由迁出地乡镇人民政府与核准的农户签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力、义务,避免纠纷.
(三)搬迁户的权力、义务。
权力.原有承包山地山林权属不变,迁出的搬迁户享受原有的耕地、山林政策扶持;享受安置地居民同等公益待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用电、燃气、供水、供暖、经营等.
义务.按农村宅基地管理“一户一宅”的有关政策规定,大利、桑梓、响西林、新宅岭、田坠等5个村的搬迁户原住房可处置给无房户或适当补偿后交由村委统一规划进行空心村改造.原耕地、山林承包使用权不变,但可由乡镇统一流转或自行流转.
四、补助标准、资金来源和项目管理。
(一)补助标准。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补助由建房补助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两项构成.建(购)房补助支付给搬迁户,基础设施建设费补助用于搬迁安置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由支农部门单独实施项目并按原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实施,整合资金项目由乡镇统一管理,乡村实施,项目部门以奖代补.
1、集中安置户,包括跨村和村内集中搬迁安置户,建房补助费为每户1元.
2、扶贫部门确定的两项制度衔接对象户,每户增加补助4000元.
(二)发放方式。
1、建新房的搬迁安置户,在新房封顶后发放建房补助总额的50%,外装修完工入住后发放建房补助总额的50%.
2、凡属新建房的搬迁安置户,按“一户一宅”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原旧房未拆除交村委统一规划或处置给其他相邻户的,除停止发放建房补助外,原发放的补助一律收回.
(三)资金来源。
除农户自筹资金外,前期启动适度融资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整合各种支农资金,实行多渠道支持.由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办公室根据当年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实际情况,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涉农有关部门的资金用于搬迁建设.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协调任务重、工作难度大,由挂乡的县级领导任顾问,县以工代赈办、毛里乡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
(二)明确工作职责.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各组成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搞好政策衔接,做好跟踪服务.
(三)落实扶持政策.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中,要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1、搬迁户新建住房各项审批手续办理,除在城镇国有土地上建房的之外,全部按迁入地当地农民建房对待.
2、易地搬迁至县城或乡(镇)集镇,可选择城镇户口在新居住地上户登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纳入社区管理,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办理手续只收户口工本费.
3、对主动接受移民安置的行政村或乡镇集镇,政府优先安排新农村建设、土地综合治理、产业开发等项目扶持.
4、落实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优惠政策.
(1)交通运输部门要优先安排已纳入全省“十二五”交通规划中的搬迁安置地的乡村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标准安排补助资金.
(2)水利部门要负责移民安置地的饮水工程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
易地扶贫社区调研报告篇七
999。
人。
主要做法。
一是以就业解决长远生计。以产业带动促增收。依托加工业、劳务经济等帮助搬迁户实现增收致富。在石龙易地搬迁点规划建设了扶贫车间,带动了搬迁点的就业。以公益岗位促增收,我镇将30%以上的公益性岗位用于搬迁户,解决了部分搬迁户的就业问题。
二是以就学增强搬迁动力。加强双向摸底,对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宣传各种教育资助政策,简化办理入学学籍手续,同步配套学校建设,让搬迁群总子女就近择优入学。石龙镇幼儿园、良山小学、石龙一中等都可为搬迁户子女提供就学保障。
三是以就医推进健康关怀。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健康信息建设和医疗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工程”,让搬迁户享受到健康信息化成果。同时经常组织石龙卫生院进行义诊服务。四是以关怀化解群众乡愁。搬出地村支“两委”经常去看望搬迁群众,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关心和温暖,让他们有依赖、有依靠,引导他们更好更快融入新环境、融入新生活。同时成立党的基层组织覆盖到移民安置点,加强党的凝聚力,带领石龙老乡家园社区进行共建共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二、工作成效。
(一)增加了农民收入,搬出了持续发展的广阔天地。搬迁户的生活水平变化显著,贫困发生率降低,人均年收入提高了,从搬迁前的2500元左右提高到现在的4600元左右。
(二)提升了就业能力,搬出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整合部门培训资源,优先覆盖搬迁对象,确保受到培训的人员都有一门终身受用的谋生技能。同时组织心理医生对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等情绪进行心理疏导,移民的市民意识和市场意识不断增强,逐渐变成了有技术、懂经营、思发展的新型农民。
(三)改善了群众生产居住环境。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将深山区、石山区等地方的贫困群众搬迁到中心城镇,彻底改变了群众住房难、用电难、饮水难、出行难等问题,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四)保护了生态环境,搬出了守住底线的发展空间。搬迁户原居住地生存环境相对较差,耕作方式落后,生产效益较低。群众搬出后,一些群众将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既保护和恢复了生态,又提高了生产效益。
三、困难问题。
(一)旧房拆除问题。搬迁对象对几代留传的房屋念想大,故土难离;同时也担心适应不了今后城镇生活,担心旧房拆除后,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没有生活来源。有的穷窝难舍,想用旧房堆放一些生产劳动工具,对旧房拆除有抵触情绪。还有的认为住房面积大多偏小,难以适应农村家庭人口合理增长的需要。
(二)就业机会和持续保障问题。由于城镇化滞后,就业市场偏小,难以保障一户一人就业。有的综合素质偏低,特别是年龄偏低,特别是年龄偏大、缺乏文化和技能的群众就业难度较大。城乡社会保障衔接不到位,特别是一些老年移民离开了熟人社会极易感到孤独无助。没有就业、就学、就医的后续扶持专项资金,个别户出现了“搬迁即失业”“入住即返迁”现象。
(三)精准搬迁问题。贫困户搬迁对象在扶贫系统上是动态数据,加之是自愿搬迁,要在中长期规划上落实到户到人操作困难。由于很多村只有部分贫困户得到搬迁,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现象。安置点位于乡镇,外部交通、内部基础条件均难以满足搬迁群众发展和就业需要。
(四)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我镇的安置区虽然已全部竣工并完成入住,但安置区周边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主要是物业管理、公共服务等配套服务还未跟进到位。
四、对策建议。
(一)盘活好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大资源。推进土地开发和拆旧复绿。推进“三变”改革,统筹搬出地迁入地资源,引导和鼓励搬迁农户流转原有土地,对原有承包地和复垦增加的土地进行集中开发,种植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果林、茶叶、中药材等,实现农户增收与生态恢复双赢。
(二)创新就业保障机制。易地扶贫搬迁只要就业解决得好,搬迁一户就能脱贫一户。要坚持抓就业岗位,加强技术技能培训,实现岗位需求和就业需求精准对接。要按照至少一户一就业的标准,清岗腾位、精准对接,谋划好就业岗位,比如,安置点的保安员、保洁员、水电工、修理工等;有关部门要及时举办专场招聘会,常态化推进招聘工作,让用人单位和搬迁群众双向选择岗位,确保一户一就业。要紧盯初三末端和高三末端这两个节点,加强“两候生”培训,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在安置区、企业、合作社务工,争取吸纳搬迁群众外出就业,让他们成为产业工人。
(三)衔接好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和养老保险三类保障。整合民政、卫计、扶贫等部门资源,对收入水平低于低保标准的搬迁对象,特别是对45岁到60岁的人员,主要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或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或城市低保保障,搬迁群众享受国家政策从高,履行国家政策从底。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有效防止因突发性困难致贫返贫。建立移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搬迁群众老有所养,实现60周岁以上人群应保尽保。建立长期缴费激励补助机制,引导搬迁户早参保、多缴费、不断保。进一步强化最低生活保障,建立健全搬迁户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让搬迁户前瞻无愁、后顾无忧。
易地扶贫社区调研报告篇八
20xx年底,我局下发《关于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自查通知》。我市农村低保现有3406户5077人,目前已支付1、2季度资金万元。
(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及代缴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因民生工程及民生实事下达的任务目标数3860人与州社保局下达的目标人数不一致,相差甚远,目前,市城居保局连同市民政局、市扶贫移民局及各乡镇正在核实人数。待人员核实清楚后,及时启动该项工作。
(三)重度残疾人护理费用补贴。
20xx年2月,由省民政厅牵头组织召开《关于调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本资金发放由原单位残疾人联合会调整至民政局发放。根据《市重度残疾人护理费用实施方案》要求,该项目资金按季度发放,从一级残疾人90元增长至100;二级残疾人60元增长至70元。截止目前,我市现全市有724名重度残疾人,一级残疾人303人;二级残疾人421人。现已发放2季度重度残疾人护理费万元。
(四)扶贫对象残疾人补贴。
20xx年扶贫对象残疾人生活费市级配套预算万元,3月支付一季度生活费万元。本月,应对12乡镇77名残疾人发放第二季度生活费万元,但由于省级、州级资金未到位,因此只对10乡(镇)49人发放生活费万元。截止5月21日,已发放扶贫对象残疾人生活费万元。
(五)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
经20xx年底,我局下发《关于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的自查通知》。根据各乡镇上报情况汇总后,我市现有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人数为801人。在4月份已经发放第2季度困难残疾人801人,共计万元。
由于各乡镇残联专职委员(兼职人员)经常变动,易导致残疾人工作脱节;20xx年开始每村配备1名村残协联络员,负责该辖区内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智慧量服录入”。通过联络员每月一次的入户调查,时刻了解残疾人动态,为我市统计残疾人各项民生需求掌握扎实数据。但由于联络员文化普遍较低,不能很好胜任“量服”系统录入工作,导致民生项目系统录入及全市量服工作滞后。
易地扶贫社区调研报告篇九
为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鄂发〔20xx〕19号)精神,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作用,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和人力资源开发水*,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以扶贫开发重点县(村)薄弱学校为主攻方向,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为主要对象,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为延伸,坚持“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育人为本”,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优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遍及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户家庭,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能力,遏制贫困代际传递,为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育人为本,脱贫为要。将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教育扶贫的“造血”功能;通过帮扶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和就业创业,带动贫困人口的素质提升,助推贫困地区整体脱贫。
全面覆盖,精准施策。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构建到学校、到教师、到学生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因地制宜,因校谋划,因生施策,确保扶持到校、资助到生。
项目支撑,改革驱动。聚焦贫困地区的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每一个学生,加大教育政策和项目的整合力度,采取超常规的改革举措,向贫困对象精准发力,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激发贫困家庭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五级联动,协力推进。坚持省级统筹、市(州)协调、县抓落实,建立省、市(州)、县(市)、乡(镇)、学校五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格局。
(三)范围对象。
按照“全面支持,不落一县;重点建设,不落一校;对口帮扶,不落一户;困难资助,不落一生”的工作要求,全省教育精准扶贫的范围对象为:37个贫困县、4821个贫困村、3861所义务教育学校(其中,初中592所、小学2252所、教学点1017个)、34所中等职业学校、79所普通高中;万贫困家庭学龄人口。
(四)工作目标。
学龄人口全部入学。贫困地区学前一年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接近全省*均水*。
困难学生全程资助。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失学。
薄弱学校全面达标。完成3861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任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支持34所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中心)标准化建设;促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教师培训全员覆盖。将贫困县(村)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轮训一遍,共完成万人次培训任务,着力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水*。
智力扶持全力支撑。采取对口帮扶和阶梯帮扶的方式,推动高校与37个贫困县建立帮扶关系,在人才培养、区域规划、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撑。
均衡发展全数实现。巩固提高18个已通过国家验收的县(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确保未接受国家验收的19个县(市)到20xx年全部通过国家验收。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孩子在优先享受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予以最大限度的资助。学前教育阶段,按每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学费、课本费全免,按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学费全免,按每生每年25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费全免,按每生每年20xx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高等教育阶段,完善贫困家庭大学生学费减免制度,高校内公益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家庭大学生。对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引导各地设立特困学生救助基金,采取优惠政策叠加的方式,加大对特困学生的救助力度。
(二)优质学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
进一步增加贫困地区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为贫困地区培养更多人才。实施优质高中招收农村学生计划,各地要安排更多的优质高中分配生名额,招收贫困地区优秀的农村初中毕业生和贫困家庭学生。加大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在湖北的实施力度,中央部门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安排湖北的部分招生名额,全部面向国家贫困县;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招生计划,参照自主招生办法重点招收农村学生;省属重点院校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个计划,面向贫困县招收农村学生。实行省属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收中职毕业生计划,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子女单独划线、单独录取。
(三)特殊群体全面关爱。
落实《湖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xx年)》,在37个贫困县特殊教育学校和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建立40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配齐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和康复训练。加强特殊教育经费保障,义务教育特教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20xx年达到6000元,以后逐步提高。
对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支持37个贫困县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开设亲情电话,聘请“代理(爱心)妈妈”,招募志愿者,进行“生活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对社会效益显著、群众满意度高的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省给予专门的经费支持和奖励。
坚持“两为主”方针,将贫困地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面纳入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与同城学生在收费、资助、学籍异动、入队入团、评优表彰及参与各种活动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随迁子女异地升学考试政策,在我省各地初、高中就读并获得统一学籍的随迁子女均可在学籍所在学校报名参加中、高考,享受当地户籍考生同等待遇。
(四)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改造。
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5年规划,将贫困县(村)所在学校全部纳入“全面改薄”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范围,优先安排建设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分项、分校推进”的原则,确保贫困县(村)所有学校校舍、教育装备、图书、生活设施等达到国家办学条件基本要求。到20xx年共完成3861所义务教育学校改造任务,其中20xx年1569校次、20xx年1516校次、20xx年1447校次、20xx年1556校次。
统筹实施普通高中改造项目,在科学布局的基础上,每年重点改造16所左右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办学条件,着力加强薄弱高中教学及辅助用房、体育场地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
(五)扩大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
应对新的人口政策,建立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大力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集中建设资金,重点向37个贫困县倾斜,向贫困村所在乡镇倾斜,实现贫困县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全覆盖。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行政村延伸,支持县乡两级在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依托小学现有富余的校舍新建、改扩建一批附属幼儿园,逐步实现贫困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到20xx年,共完成94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任务,其中20xx年223所、20xx年210所、20xx年171所、20xx年171所、20xx年170所。
(六)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素质提升。
加大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探索建立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加强乡村教育本土化人才培养,重点为村小学和教学点培养全科教师;省属普通高校和中、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培养力度。从20xx年开始,“国培”“省培”项目重点向贫困县倾斜,培训经费70%以上用于乡村教师,实现贫困县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全覆盖,其中20xx年43288人次、20xx年43540人次、20xx年42754人次、20xx年70365人次、20xx年59217人次。将34所中等职业学校的4300余名教师,全部纳入省免费培训计划,其中20xx年培训1760人、20xx年培训1760人、20xx年培训850人。
(七)贫困地区职业学校质量提升。
支持贫困县每县重点建设1所标准化的中等职业学校。从20xx年起,对34个有中等职业学校的贫困县每县投入10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学校基础能力达到规定标准,满足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支持职业院校办好一批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涉农特色优势专业,满足地方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需要。推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每年从贫困县招收初中毕业生到大中城市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接受学费、生活费全免的职业教育,优先安排就业;学生毕业后若继续就读高等职业院校,仍可享受免学费政策。
(八)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技能培训。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以贫困人口为重点,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主阵地,发挥涉农院校的优势和作用,构建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培训体系,采取送训下乡、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等多种形式,每年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100万人次。其中,对在家务农的群众就地就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转移就业和劳务品牌培训,对返乡创业人员开展创业技能培训,使有培训需求的劳动者都能得到职业技能培训。在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公益性改革试点,重点面向农村地区、贫困山区的农民试行免费学历教育。
(九)促进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创业。
建立贫困家庭大学生实名制信息库,摸清核准学生家庭背景、学业情况和就业创业意向。建立贫困家庭毕业生“一对一”、“多对一”帮扶机制,点对点做好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指导、创业教育培训,举办专门招聘会,挖掘适合性就业岗位,优先推荐和帮助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创业。鼓励和支持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对高校毕业后服义务兵役、到省内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贫困家庭毕业生,建立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制度。支持黄冈师范学院、湖北科技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办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高校,实施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十)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易地扶贫社区调研报告篇十
简报一:
全市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新建58个集中安置点,并在全省率先100%开工。各(区)县均已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指挥部,设立作战室,实行挂图作战、挂牌督战,并层层立下“军令状”。
会议要求,各区县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加快完成项目相关手续、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妥善解决工作中的资金问题,要在保证质量安全的情况下加快完成工程进度;要妥善解决好就业和搬迁入住问题,尽量把安置点放在城镇附近、园区旁边,以后要尽可能把产业规划在安置点附近;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定,面积不能超标,价格不能过高,尽可能降低建设搬迁成本,绝不能让群众因搬迁负债甚至返贫;相关区县要为迎接全省和全国易地扶贫现场观摩会认真做好筹备工作;要加快推进好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妥善处理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带来的各类问题,切实做好脱贫攻坚排头兵。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安波,市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洪州,市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各(区)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简报二:
7月6日,邵阳市召开20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开工推进工作会。会议分析了邵阳市易地扶贫搬迁的形势、任务,就加快推进邵阳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确保如期完成全年易地扶贫搬迁目标任务等问题进行探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蔡典维出席会议。
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无水源等地区,人均纯收入2800元以下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据悉,我市今年将实施18924人搬迁,相当于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搬迁规模,最近省核定我市“十三五”期间应实施99026人搬迁,要在三年之内完成搬迁任务,工作任务重,工作难度大。
蔡典维指出,我市对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重视与上级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工作推进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目前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兄弟市州的工作进度相比,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上、建设进度上、工作作风上的差距。为此,蔡典维强调,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正视工作差距,着力破解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难题;要采取超常措施,吃透上级精神,加强调度协调,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确保如期完成全年易地扶贫搬迁目标任务。
简报三:。
15日,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会在剑阁县召开。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邓光志出席会议。炎炎烈日下,与会人员实地察看了剑阁县北庙乡明兴村的易地扶贫搬迁情况,该村作为剑阁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试点村,44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实现全面开工,主体完工26户,完工率达59%。
邓光志指出,明兴村搬迁安置因地制宜、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面积控制适度、质量安全有保障、综合配套较好,这些经验做法值得认真总结推广。会议通报了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情况和项目资金落实情况:我市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出台了市一级的《关于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指导意见》,对资金来源、面积控制、补助标准、拆旧复垦、安置方式等易地扶贫搬迁中的重要内容作了强调。今年以来,全市已落实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2.23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7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资金1.96亿元、专项建设基金1.07亿元、长期低息贷款规模7.5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户安置住房、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发行提供的50.1亿元易地扶贫搬迁专项优惠贷款目前已经向7个县区发放16.48亿元,用于同步搬迁人口住房及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邓光志指出,一定要充分认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咬定目标,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加强领导,创新机制,狠抓落实,确保按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据了解,我市年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为2.1万多人,“十三五”期间将全面完成9926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与脱贫任务,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工作目标。
易地扶贫社区调研报告篇十一
一位在安康从事扶贫工作近30年的老干部曾这样说:“对于多灾多难的陕南地区而言,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足以与废除几千年来的农业税政策相提并论。”
老干部的评价并不为过。并且,陕南移民工程与以往单纯的贫困救济不同,这是一次彻底的搬迁。“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曾经说过。
按照^v^扶贫办提供的资料,2001-2010年,我国易地扶贫搬迁的总数量为780万人,保持这个进度,那么未来每3个扶贫移民就有1个在陕南。已经开始并进行中的陕南移民大搬迁,答案远未揭晓,任重而道远。
灾难后艰难起步。
陕西省为何提出如此大规模的移民?大部分解读认为起因于发生在2010年7月的陕南大洪灾。
2010年,安康市“7・18”特大泥石流灾害后的第三天,时任陕西省代省长赵正永去安康现场考察,站在汉滨区七堰村吞噬了多名遇难同胞的泥石流废墟旁,他第一次公开提出将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山民搬迁出去的想法,“要让灾区民众能到更安全、便利的环境中生活”。
那次灾难,七堰村共有12人死亡,17人失踪,几十个院子被深埋进了四十余米深的泥石流下。
“灾害让省政府下了决心。”陕西省国土厅一位参与规划制定的官员说,在2010年12月方案原则获批的那次省政府常务工作会议上,赵正永曾感慨,“一个村子二十多人瞬间就被埋了,很痛心”。
此后,七堰村的灾难成为当地官员接受采访时引用最多的例子。但事实上,在陕南的240万移民计划中,因为地质灾害、洪劳灾害的避灾移民数加起来不到三分之一,近半数属于扶贫移民。
据陕西省国土厅资料显示,240万移民计划中,因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万人,洪涝灾害避险移民搬迁32万人,扶贫移民搬迁万人,生态移民搬迁万人。分别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扶贫办和省林业厅牵头负责,工程搬迁由建设单位具体实施。
陕西省国土厅的资料中还显示,从2001至2010年的10年间,陕南地区共发生地质灾害两千多起,造成590多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60亿多元。仅去年就新增地质灾害965起,导致88人死亡、138人失踪、6人受伤、49万间房屋受损、万公顷耕地损毁。
压力有多大动力就有多大。
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自2011年5月实施以来,在3年多时间里已将20多万户70多万人从秦岭滑坡等危险区域搬迁至山下安全地带。由于陕西省将过去的就地安置为主改变为靠城、靠镇、靠园区集中安置,从而催生了一大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社区”。
根据规划,陕西省10年内将搬迁陕南危险和贫困地区居民240万人,需要投入1100亿元左右。而陕南地区28个县区中有21个属于国家或省级贫困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地方政府和群众个人筹资压力较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陕西省政府在建房资金的筹措上采取政府兜底、群众封顶、让群众少拿钱或不拿钱的办法,按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为搬迁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实施集中安置的搬迁户按照不同的户型面积分别负担1万元、万元和4万元,其余资金由各级财政补助,并整合项目资金统筹解决。搬迁群众中的特困户、五保户和孤寡老人按照规定面积由政府免费提供住房。分散安置按每户3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
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当地群众自筹资金实施搬迁和集中安置的积极性。陕南移民搬迁以避灾为主、兼具扶贫与发展任务,之所以进展顺利,一方面是农民搬迁愿望强烈;另一方面是陕西省通过创新搬迁新模式,初步破解了资金困局和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难题。有专家认为,这种看似违背规律的“倒逼”法只要引导得当,完全可以成为贫困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力推手。
自从避灾扶贫搬迁工作在安康市启动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就把这项工作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和富民工程,高度重视,全民动员,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形成了上下一心、左右配合、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推动了全市避灾扶贫搬迁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从安康市扶贫局提供的资料中可以看到,过去一年全市对于这次避灾扶贫搬迁工程的推动力度有多大。用安康市扶贫局局长冉立新的话说:“2013年是实施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工作的第三年,也是规范提升的关键年。”
年初安康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市委常委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全市避灾扶贫搬迁工作,并于4月初在旬阳县召开了全市避灾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议,对避灾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4月中旬,市政府又召开了全市避灾扶贫搬迁规范管理工作会议,重点围绕避灾扶贫搬迁工作规范管理、破解难题、提升水平等重点工作作了专门安排,并从相关部门抽调领导和工作人员成立了规范调研、规划指导、工作推进三个工作组,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规划管理等七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规范,全面提升避灾扶贫搬迁工作质量水平。
5月底,市政府召开了由县区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避灾扶贫搬迁工作点评会,针对2012年度省核查验收中市县配套资金、建房进度、基础资料等问题进行了逐项研究,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立即对避灾扶贫搬迁工作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的通知》,督促各县区限期整改到位。
6月初,经过市县政府精心筹备,召开了省政府项目对接会,经省核查确认,共编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2000余个,总投资达30余亿元,目前这些项目已通过省政府会议纪要的形式予以确认,由相关厅长、市长、县区长三方签订了责任书,逐步配套到位。
8月初,省委书记赵正永、省政府庄长兴副省长亲自带领省级相关部门,在安康市召开了由市委书记、市长,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及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避灾扶贫搬迁工作点评会。在视察了白河、镇坪部分集中安置社区后,赵正永对安康的避灾扶贫搬迁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会后,安康市政府立即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和推进落实工作座谈会议,进一步整改存在问题,规范项目管理,提升搬迁安置水平。
山穷地薄的现状。
据当地扶贫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安康地处秦巴山区的南北气候过渡带,极端天气多,加上山势陡峭,泥层薄,因此极易产生洪涝、泥石流等灾害。
1949年以后,安康地区每年在救济灾民、灾后重建以及零星的搬迁工程中投入巨大。但仍是年年救灾,年年受灾,政府也一筹莫展。自1998年至今,各类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危旧房改造等就达到10万户。按每户20万左右的成本计算,12年,光改造、搬迁等就花费了200亿。
通过整合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移民搬迁,是能够彻底改善山区居民生存与发展的“治本之策”,但核心的问题是政府补助建房的资金如何安排。
规划中,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共需投资亿元,其中移民建房投资亿元,基础设施、土地整治、公共服务及其他投资等亿元,自主迁移投资亿元。
按照规划,建房投资的亿元中,村民自筹亿,省级财政扶持资金每年2亿,十年20亿,按5:5的比例市县两级地方再配套20亿,另外再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0亿。此外,规划还建议西安、宝鸡、咸阳等市“对口支援”亿元。
“事实上,政府用于补助村民建房的资金仅60多个亿,真正的大头,还得村民自己出。”一位看到规划的移民户说。
按规划,安康十年要搬22万户,平均一户补3万,要66个亿,其困户(增加2万补助)按20%的比例有万户,需要再加亿。加上基础设施大概有115个亿需要政府买单,平均每年十个亿。按照目前省级和市县各负担50%算,安康一年至少要拿5亿,但现实情况是,安康很难拿得出这笔钱。
安康市扶贫办工作人员刘年喜说:“陕南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集中安置的平地,多数要改河、填沟、挖山或占用基本农田来解决,投入大、成本高,费时费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是捆绑项目解决,不纳入房价范围,尽量减少搬迁群众的支出,尽管如此,搬迁群众仍需不小的投入。基层政府和搬迁群众压力一样大,因此我们一再需要中省支持。”
所以,安康市向上级政府提交的书面建议中,提出的第一条就是,“要加大中央财政统筹资金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以及对口资金的扶持力度。”
易地扶贫社区调研报告篇十二
根据你办《关于报送相关资料的紧急通知》文件有关要求,现将我区“住房保障促进脱贫”中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实和帮扶成效等总结报告如下。
一、精准识别搬迁对象,确保“搬得出”。一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确保“精准搬迁”。实行“三看三评三审”,确保应搬户一户不漏,非搬户一户不进。实地“三看”,即看区域环境是否“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看是否建档立卡贫困户、看群众搬迁意愿。严格“三评”,即对贫困户申请,实行社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两委”会议评定。落实“三审”,即对标搬迁条件和对象,开展村社初审、乡镇复审、区级审定,保证符合政策规定。全区共识别“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对象x户x人,并对所有搬迁户实行“一户一档”精准管理,做到可追溯、可查证。二是分类满足群众需求确保“合理搬迁”。根据搬迁安置任务和进村入户摸底情况,坚持以城区、食品工业园、乡镇集镇、中心村和聚居点等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多元化安置方式。按照搬迁户意愿和选择,对贫困群众中有就业技能的,安置到城区或园区;对条件稍差或要求留在集镇的,安置到乡镇场镇;对没有离乡意愿和自身条件差的,剩下的引导投亲靠友。全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中集中安置x户x人,插花分散建房安置x户x人,城区购房安置x户x人,场镇购房安置x户x人,投亲靠友安置x户x人。三是刚性落实上级政策确保“阳光搬迁”。通过走访群众、市场调查、成本核算,以及返贫风险论证,实行分类补助。对进入城区购房、集镇(园区)购房、聚居点建房、分散建房和投亲靠友5类易地搬迁贫困户,分别给予人均补助3.5万元、3万元、2.5万元、2.5万元、1.75万元。按照开工、完工、入住、拆旧四个阶段,打卡直拨20%、30%、30%、20%补助资金。严格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25平方米、户筹资金不超1万元的底线,对面积超标、自筹资金超额、旧房不拆除、质量不达标的实行“四个一律不补助”。
二、精准制定发展规划,确保“稳得住”。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充分考虑群众居住安全、增收致富、生活配套等多种因素,科学确定搬迁安置点选址,做到“三靠”(靠园区、靠景区、靠产业基地)、“五进”(进城区、进集镇、进社区、进乡村旅游区、进中心村和聚居点)、“五不选”(有地灾隐患的不选、无发展后劲的不选、基础难改善的不选、上学就医难的不选、群众不满意的不选),从规划入手解决群众生活品质和发展能力提升的问题。在户型上,由区规划部门按符合面积标准、民居传统、地形地貌、功能要求等统一设计,为每户提供2—3套户型选择,既改善新居风貌,又留住乡愁记忆。在面积上,坚决防止住房面积超标、建设标准豪华、房屋空置等现象。对有后续建房需要的,采取宅基地预留续建空间等办法,由搬迁对象稳定脱贫后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决定是否扩建。在模式上,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要求,由6—20户组团小规模聚居,鼓励搬迁对象2—3户联建具有川东北传统合院式风格的三合院、四合院。二是突出群众主体。实行“政府主导、乡镇主责、群众主体”,加快新居建设。由搬迁户成立业主委员会,坚持统一政策标准、规划设计、土地协调、工程建设,自主进行选址定点、户型选择、队伍确定、质量监督的“四统一四自主”机制,实现“自己家园自己建”。政府重点抓宣传发动、组织实施、质量监管、政策兑现、拆旧复垦等。三是突出综合配套。坚持把易地搬迁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相结合,配套建设水、电、路、通信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完善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搬迁户的帮扶工作,从关心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入手,帮助实现“微心愿”;帮助搭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众关爱网络,营造邻里守望、互助和谐的人文氛围。以创建“四好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契机,利用农民夜校、文艺演出、“村村响”等载体,开展感恩奋进、文明健康、科技法治等主题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强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管理方式同步转变,引导农户自觉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题。
易地扶贫社区调研报告篇十三
县人大常委会:
为了深入了解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经主任会议研究,成立专题调研组分别到部分乡镇(街道)和移民安置点,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我县20xx-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20xx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推进情况。
xx县20xx-20xx年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六个,安置规模为1xxx户5xxx人。10月底完成实际入住xxx户3xxx人,各安置点具体推进情况如下:
(六)20xx年龙吟镇长冲安置点。计划安置任务xxx户xxx人,目前,住房已完成130套,完成分房xxx户xxx人,实际入住xxx户xxx人。
(一)搬迁入住情况。xx县20xx年安置规模为8xxx人,截止6月30日,已实际入住8xxx人,各安置点完成情况如下:一是县城惠民小区安置点安置任务为xxx户1xxx人,已搬迁入住xxx户1xxx人;二是东城区(江西坡)纳茶小区安置点安置任务为xxx户3xxx人,已搬迁入住xxx户2xxx人;三是兴义洒金(一期)安置点安置任务为xxx户2xxx人,已搬迁入住xxx户4xxx人;四是兴义木贾安置点安置任务为xxx户xxx人,已搬迁入住xxx户xxx人。
热门思想汇报(二)资金结算及科目验收情况。由于上级资金未全部到位,县城惠民小区、东城区纳茶小区两个安置点住房性质均为购置保障房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未完成资金结算。按照《xx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验收管理暂行办法》,成立了xx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科目验收工作委员会,但相关程序未完成和档案资料未收集健全,验收的基本条件尚未全面具备,待项目实施单位完善后再行验收。
(三)旧房拆除及“三块地”盘活情况。根据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拟定了《xx县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复垦复绿方案》和《xx县易地扶贫搬迁盘活三块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县十二个乡镇(街道)进行全面排查摸底,适时启动旧房拆除复垦复绿工作。
我县20xx年计划搬迁4xxx户xxx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xxx户11xxx人,共规划建设3个安置点(其中县内安置点1个,跨区域安置点2个)。
xx县20xx年安置规模10xxx人。其中:“十三五”规划内指标1xxx户5xxx人,“十三五”外新增指标1xxx户口5xxx人。建设安置点两个,其中西城区龙溪石砚小镇安置6xxx人,安置点选址位于南湖街道保冲,由浙江新大集团统一规划、设计、施工。目前,正在按要求完善相关手续和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准备;东城区布依茶源小镇(二期)安置4xxx人,目前,工程已进入实质性施工。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调查核实新增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通知》,通过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入户共商,我县3个深度贫困村、居住在生产发展条件较差村寨的困难群众,愿意搬迁的纳入新增搬迁人口;xxx户以下(含xxx户)、通硬化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困难大、成本高的自然村寨贫困发生率高于xx%的村寨,全部纳入整体搬迁。
五、存在的问题。
(一)从事易地扶贫搬迁业务力量薄弱,靠县移民局完成大量业务工作,而移局空编缺员严重,现有行政事业编制xxx人,在编人员仅xxx人,除去从事水库移民业务和工勤人员外,从事易地扶贫搬迁业务人员仅有5人。根据省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领导体制和组织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搬迁人口3万人以上的从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人员不少于xxx人。
(二)20xx—20xx年生态移民搬迁,由于生态移民工作是20xx年才从县发改局转移到县移民局的,遗留问题多,安置点搬迁入住率低;由于搬迁对象未全部锁定,有的安置点统规自建房未建设完成,有的安置点基础设施未竣工,有的保障房装修未达到入住条件;各安置点工程档案资料收集不全,管理不规范,至今未进行工程竣工决算和项目交工验收。
一是搬迁对象识别不够精准,存在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合户搬迁情况;搬迁家庭人口数与国办系统人口数不一致,有的搬迁人口比贫困系统人口多,有的搬迁人口比贫困系统人口少。存在有20xx年已脱贫人口作为贫困人口参与搬迁情况,存在有国家公职人员、“四有人员”参与搬迁情况,还有已购买商品房、廉租房人员参与搬迁情况。20xx年整寨搬迁点有未满足“双50”的要求而被列为整寨搬迁点,非贫困人口搬迁比例大。
二是搬迁入住率低,部分搬迁人员存在两头居住现象。由于现在要拆除旧房,部分搬迁户有回迁现象。
内容地图三是安置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进度缓慢,如惠民小区幼儿园建设、东城区布依茶源小镇学校建设、洒金安置点附属设施建设滞后,离市区较远,搬迁群众到市区就业及办理相关事务存在困难,且无农贸市场、金融服务机构等,搬迁户反映极为不便。
四是搬迁群众就业率不高,子女就学收费高。搬迁群众就业得到实际解决就业少,且大多数不稳定,如兴义安置点兴义市提供的就业岗位,劳动力需求条件要求苛刻,大部分就业人员要求年轻化、高学历。搬迁群众子女就学按照兴义市标准收费,搬迁群众难以承受。搬迁群众在xx就学,小学只需缴纳保险费xxx元,初中每学期预交xxx元生活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校每人每学期补助xxx元生活费;而搬迁户子女在兴义就学,小学住宿生活费等费用合计2xxx元每人每学期,初中住宿生活费等费用合计2xxx元每人每学期。由于大部分搬迁群众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低、子女多,负担较重,难以支持相关费用。
五是旧房拆除、复垦复绿及“三块地”盘活工作落实缓慢,有工作实施方案,旧房拆除复垦复绿还未实质性启动。无工作开展印证材料,盘活率较低。
(五)“十三五”外新增易地扶贫搬迁整寨搬迁点xxx个,搬迁人口1xxx户5xxx人(精准贫困xx0户xxx人),其中白沙乡新增xxx户3xxx人,高棉乡新增xxx户xxx人,楼下镇新增xxx户xxx人,新店镇新增xx户xxx人,兴中镇新增xxx户xxx人。截止11月25日,涉及的5个乡镇均未上报搬迁人口信息。
六、几点建议。
一、建议政府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县移民局空编补员问题,充实扶贫搬迁业务人员;
二、着力抓好20xx-20xx年项目收尾工作。建议县政府责成县发改局、县移民局牵头,相关部门及乡镇配合,明确专人和时限,及时做好20xx-20xx年生态移民项目的收尾工作,确保全面收尾销号。
五、建议县政府采取措施加快解决移民就业、安置点房源建设、配套服务设施等问题,用安置点的示范带动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易地扶贫社区调研报告篇十四
2011年,中央召开了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全面部署了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工作。党的十之后,在多次重要讲话中都强调了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是去年底在河北阜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篇幅虽短,但意义深远,要求很高,为我们抓好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总理多次强调,抓好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工作,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前不久,副总理主持召开了^v^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指示精神,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根据国际统一标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按照人均消费每天不低于美元的标准,把全国农村贫困线统一划定为人均收入2300元,进一步扩大了扶贫范围。
二是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结合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中央确定,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时间为十年,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贫困人口减半,收入大幅增加,力争赶上当地平均水平;后一阶段即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三是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课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推进,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圆满实现,在全局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四是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和工作准备,把扶贫开发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
五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适应“小康提速”的新要求,在全社会形成大扶贫的格局,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把扶贫开发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制度性平台,用扶贫济困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把扶贫事业加快向前推进。
六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当前面对的都是“硬骨头”、硬任务,扶贫开发进入了全面攻坚的阶段,短期措施、常规手段难以见效,必须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并做到工作长期化、政策制度化、措施社会化、要求法制化,把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回顾和重申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指示精神,目的是进一步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全面落实强卫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总体要求,即:“江西扶贫攻坚只能加强、不能放松,扶贫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削弱,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只能加快、不能徘徊和停滞。”
二、关于“精准扶贫”问题。
副总理在^v^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明确要求:“要提高扶贫精准度”。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目的在于提高扶持效果。为此,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意见》。当务之急是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抓好三项工作:
易地扶贫社区调研报告篇十五
简报一:
9月23日,新田县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作推进会在行政中心召开,会议总结前期工作,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候选人王名扬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办主要负责人汇报了全县扶贫搬迁工作的进展情况、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与会单位负责人就相关工作发表了意见。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省下达新田县易地扶贫搬迁总任务18839人,其中2016年搬迁任务6326人。截至8月底,龙泉、金陵、枧头、金盆、门楼下五个乡镇群众自愿申请搬迁并签订安置协议1698户7000人。安置方式为县城集中安置366户1523人,插花分散安置655户、2785人,小城镇集中安置238户、960人,旅游集中安置38户、125人,新村集中安置322户1270人。
就如何围绕目标任务和上级要求扎实推进下一步的工作,王名扬指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振信心,充分认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性,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当作政治任务来抓;要高度重视,正视问题,着力解决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要精准把握搬迁对象、选址、规模等环节工作,提高异地扶贫搬迁工作水平,确保全县异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力推进。
县发改委、工业园、财政局、扶贫办、财政局、以工代赈办,以及12个乡镇党委书记、分管领导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简报二:
8月30日下午,辰溪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会在县财政局三楼会议室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杨一中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周详,县委副书记万里,县委常委、副县长(常务)提名人选刘向阳,县委常委、副县长杨恩勋,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张万旭,副县长提名人选谭子勤出席会议。会议由万里主持。
会上,就下一阶段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周详提出四点意见:一要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县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深化对异地扶贫搬迁重要性、对如期完成今年异地扶贫搬迁任务紧迫性、对易地扶贫搬迁是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机遇的认识,切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二要正视问题,坚决如期完成年度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加快推进工程进度、抓紧完善项目手续、切实强化项目监管,确保如期如质如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要提前谋划,扎实推进“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坚持精准识别、精准规划、精准建设、精准扶持,解决好“搬迁谁”、“搬到哪”、“怎么建”、“搬后怎么办”的问题,打好提前量,掌握主动权,确保“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四要强化保障,确保易地扶贫搬迁顺利推进。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加大督查力度、严格问责追责,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最后,杨一中做了重要讲话。就如何抓好落实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杨一中提出五点要求: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全县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发展任务和民生任务,摆在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位置上来抓,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这场硬仗;二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各级各相关部门务必要抓好时间节点,各项工作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绝不允许打折扣、搞变通;三要进一步摸清工作底子。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务必要把精准识别搬迁对象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道关口”,要把对象把准、把严,确保符合搬迁条件、有搬迁意愿的一个不落,不符合搬迁条件的一个不进,决不能在精准对象这个环节上出任何问题;四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要倒排工期、加强调度、加大督查,确保各项工作形成合力,不断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序进行、圆满完成;五要进一步压实压紧责任。要严格执行“一把手”问责制,一把手不尽职履责、造成工作失误的,县委、县政府将予以严厉追责。
杨一中最后强调: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群众彻底摆脱贫困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务实创新、主动作为、扎实工作,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进行,为加快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万里就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提出了四点要求: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全力确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要严格建房标准和质量安全监管;要切实强化责任担当。
简报三:
9月22日,湖南省邵阳市召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推进会,观摩集中安置点,交流工作措施,总结经验做法,对相关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再落实。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武冈采取“四区六难”识别标准、五步认定程序、八类集中安置,做到了精准识别、不落一人。同时,武冈市整合扶贫、农村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各类资金,组建扶贫开发公司多方筹措资金并减轻贫困户负担。此外,武冈按照“造价不高质量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的理念进行选址规划,推行联席会议和三级联动工作制度,“六个统一”的建设模式获得广泛好评。
就如何推进下阶段工作,顺利完成年度任务,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务必认真思考、总结经验,全面提升工作水平。武冈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显著,分类实施提高识别精准度、整合资源提高工作认可度和创新管理提高工作推进度是主要“法宝”,要真正学到手、用到实处,下工夫找差距,把问题解决到位;务必坚持问题导向,确保完成目标任务。要坚持攻坚克难,不折不扣地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力争做到建设进度、政策落实、工程质量、资金到位、后续生活质量和安全稳定等六个“确保”;务必狠抓责任落实,扎实推进工作开展;进一步明确总体要求、建设任务、政策保障和工作措施,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继续加强项目调度,坚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
易地扶贫社区调研报告篇十六
在干部下乡驻村工作中,扎赉特旗驻村干部全面履行驻村干部的.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争项目、跑资金、搞培训”,在开展好三项重点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嘎查村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得到群众好评。
一是全面落实和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驻村干部进村入户后,积极和本村干部一道,开展“十个全覆盖”工程调查摸底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工程量,并就危房改造、院墙整修等工作入户动员,做好规划设计,协助嘎查村干部搞好土地、草牧场确权等工作。其中:音德尔镇派驻鲜光嘎查第一*殷大勇,通过临街门市开发、土地置换的方式,组织群众自筹自建占地6万*方米的鲜光民俗村,目前已完成建设面积万*方米,完成投资20xx万元。旗交通局派驻新立村第一*王德强协调交通局新建20米过水桥涵一座,在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与村*、村主任自筹资金3万元,解决了工程所需钢材、水泥等材料。同时,硬化农户生产道路(田间道)20xx米,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问题。
二是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牧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自驻村干部入驻以来,积极和村组干部一道召集老党员、村民代表召开会议,共谋发展思路,引导农牧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盟委组织部派驻金星村第一*王岩刚提出了金星村“1238”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即:利用村民院落种植10000棵景观树,舍饲肉驴达到20xx头,种植谷子3000亩,村民年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旗委农工部派驻五家子村第一*张承楠协调相关部门争取了20xx亩高标准旱改水项目、黑土地整理项目10000亩;协调建设通村公路5公里;帮助引进工程队,建设院墙1万米。盟社保局派驻居力河嘎查第一*赵洪波搞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农业设施园区,计划建设温室暖棚150栋,占地450亩,主要种植反季节蔬菜;计划搞特色养殖孔雀项目,孔雀蛋按市场销售100元/枚、8-15元/羽,整体做标本价值3800元左右。旗教育局派驻长发村第一*郑亚辉协调旗职业高中为村里剩余劳动力开展免费培训,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在高家屯建设一处肉驴养殖基地、5000亩特色种植示范区一处、创建一个绿色果蔬品牌。图牧吉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派乌鸦嘎查第一*利用嘎查20xx亩闲置水面,通过大户带动贫困户入股的方式发展河蟹养殖,预计年收入60万元。旗人民银行派驻白音花嘎查第一*申孔祥为嘎查农牧民协调发放350万元低息贷款。旗扶贫办派驻西胡日台嘎查第一*高福星积极争取扶贫资金30万元,为所帮助的嘎查村发展集体经济,计划林下种植蘑菇50亩,预计年收入45万元。旗*办派驻红旗嘎查第一*韩胜财引进果树苗1万余株,帮助群众发展庭院经济。旗水务局派驻向阳村第一*王泽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已完成水浇地6000亩,打水源井85眼。旗就业局派驻五星村第一*刘凤石聘请讲师,组织村民150人,开展为期5天的庭院经济培训班,为村民调整优化种植业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为本村200户村民,每户引进10株果树苗发展庭院经济。
三是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全旗各驻村干部积极协助嘎查村班子落实好“532”工作法,大力做好“两面旗、两句话”等规范化组织建设,动员嘎查村党员履行“党员身份亮一亮,党的精神学一学,惠民政策讲一讲,产业发展带一带,群众困难帮一帮,矛盾纠纷劝一劝,群众意见听一听,个人不足找一找,履职承诺评一评,名利好处让一让”的“十个一”党员工作法,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引领作用。同时,各驻村干部紧紧围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积极想办法、找出路,重点在筹建合作社上下功夫,为基层组织建设固本培元。其中:旗委组织部派驻茂力格尔嘎查第一*包连喜组织党员讲党课、培养年轻预备党员,提高科技引领村级后续发展能力。盟环保局派驻图牧吉嘎查第一*伊宏伟为图牧吉村制定了《20xx年党建工作计划》,召开全村党建工作会议,通过党员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党员干部思想、科技、文化素质。音德尔镇派驻大岭村第一*于占仁建立全村党员微信*台,组织党员包段包户开展清扫巷道、清运垃圾等党员专题活动,使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始终活跃在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
四是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各驻村干部在全面完成“三项重点”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嘎查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主动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逐家逐户核实,登记造册,召开党员或村民*,讨论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名额,并张榜公示,做到了精准识别。如:中央政法委派驻巴达尔胡嘎查第一*王玮帮扶了12户贫困户的危草房改造,协调建设饲料加工厂一处,实现以“大户带小户”的肉羊养殖,壮大了集体经济,并帮扶71户贫困户实现当年脱贫;同时,积极协调“十个全覆盖”工程项目资金,已完成6000余延长米的院墙修葺、万延长米的村屯绿化、完成总长公里24条巷道的道路硬化。旗民政局派驻都尔本新村第一*孟革命争取上级慈善部门为10户特困户申请救助款1万元,同时为了贫困户大病得到及时救助,积极与原单位沟通,为群众*手续,实行一站式服务,使村民不出村就享受到了党的惠民政策。旗农牧业和科学技术局派驻宏发村第一*积极入户走访调研,最终确定了以合作社(养殖大户)+贫困户的方式进行扶贫,争取了200只基础母羊投放到养殖大户中,大户每年拿出一定的数量羊,投放给10户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发展舍饲养羊。
下一步工作中,驻村干部将主动下乡对接,主动开展工作,主动补齐短板,进一步发挥个人潜能,不折不扣完成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从而保证三项重点工作及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为基层、为群众服好务。
易地扶贫社区调研报告篇十七
为了深入落实坝心村扶贫攻坚工作,按照要求做好坝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坝心驻村工作队通过走访、入户座谈等形式对坝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阿舍乡坝心易地搬迁安置点,总投资1218万,占地面积37.8亩,计划安置坝心村黑西村小组、豆渣坪村小组搬迁56户284人,目前主体工程建设已经竣工。
(一)搬迁入住情况。坝心安置点截止6月30日,已实际入住18户86人,其中黑西7户38人,豆渣坪11户46人。
(二)资金结算及科目验收情况。按照人畜分离的要求,安置点将要建设牛舍、猪舍等,除人居房屋建好并做好初步验收并确保质量达标外,其余的待项目实施单位完善后再行验收。
三、存在的.问题。
(一)搬迁入住率低,部分搬迁人员存在两头居住现象。由于农户在原居住地种了庄稼,要回去管理,加上未拆除旧房。
(二)是旧房拆除、复垦复绿工作还未落实,有工作实施方案,旧房拆除复垦复绿还未实质性启动。无工作开展印证材料,盘活率较低。
(三)外出就业务工的人数较少,因为很大部分青年思想懒散,对外出物攻的认识不高。
四、几点建议。
(一)建议乡党委政府明确专人,按要求及时做好旧房拆除复垦复绿工作;
(二)建议县、乡两级政府加大外出就业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外出务工就业思想意识,确保搬得出,能致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投标的协议书简短(汇总8篇)
- 2023年物业消防应急演练总结范文汇总(汇总20篇)
- 会计专业体系报告范文如何写 会计专业专题报告范文(四篇)
- 2023年离婚分居的协议范文如何写(汇总19篇)
- 校园安全管理协议书通用(大全13篇)
- 最新材料抵货款协议书通用(汇总17篇)
- 游戏公告部落冲突范文下载如何写 部落冲突公告怎么排版(7篇)
- 父母同意更名协议书如何写 父母双方同意改名申请书怎么写(5篇)
- 移动通信协议书范本 移动通信网络协议(4篇)
- 亲子体验活动记录表范文通用 家庭亲子实践活动记录范文(四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