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调研报告经费预算范文(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0:46:33 页码:13
2023年调研报告经费预算范文(精选16篇)
2023-11-12 20:46:33    小编:ZTFB

报告的撰写需要仔细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确保内容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报告的内容应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最近的研究报告显示,某种新型药物对治疗某疾病非常有效。

调研报告经费预算篇一

各位代表:范文搜,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我区××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构建“五大中心”和建设“四型城区”的奋斗目标,克服各种增支减收因素,深入推进财源经济建设,超额完成全年收入预算任务,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履行公共财政职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财政改革,财政支出“有保有压”,突出了对重点项目及改革热点的保障,有力地支持了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年,全区区级财政收入完成万元,占预算的,同比增长,区级财政收入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年,全区可用财力为万元,其中市财政结算财力万元,市专款万元;全区财政支出共完成万元,比上年增长。从全年财力情况来看,××年除安排全区各项财政支出外,结转下年支出万元(主要是市专款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净结余万元,全年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财政总体运行状况良好。

重点支出安排情况:

调研报告经费预算篇二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改革稳定重任,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大力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亿元,较上年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完成预算的,可比增长(下同)。

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增长。民生领域支出亿元,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既包括年初预算支出数,还包括预算执行中上级新增专款、地方政府债券、上年结转以及调入资金等支出数。

2015年,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亿元,下降,其中:因公出国经费亿元,公务用车经费亿元,公务接待经费亿元。主要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结果。

2015年底,省政府核定我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共计亿元,其中:一般债务722亿元,专项债务亿元。政府债务限额分配方案目前正在抓紧制定中,待确定后另行报市xxx会批准。

2.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亿元,下降,主要是土地出让面积大幅减少,与之相关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等相应减收。

201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84亿元,下降,主要是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支出相应减少。

(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完成预算的,增长。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增长,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支出项目按功能科目列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亿元,下降。

——公共安全(含国防)支出亿元,增长。

——教育支出29亿元,增长。主要支出项目是: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入亿元,学前一年教育免学费和贫困家庭幼儿补助亿元,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投入亿元,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及改善薄弱学校投入亿元,高中质量提升投入亿元,职业教育及特殊教育投入亿元。

——科学技术支出亿元,增长102%,主要是加大了对企业科技研发及其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亿元,增长44%。主要支出项目是:城市形象宣传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亿元,文化惠民及群众体育亿元,文物保护及博物馆建设亿元,文化产业增资扩股4亿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亿元,剔除2014年社保项目不可比支出等投入后增长。主要支出项目是:离退休经费亿元,退役安置亿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亿元,落实就业补助政策亿元,落实各项社会福利及救助政策亿元。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亿元,增长。主要支出项目是:公立医院建设及改革支出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出亿元,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支出亿元。

——节能环保支出亿元,增长。主要支出项目是:新能源汽车补助亿元,大气、水体等治污减霾支出亿元。

——城乡社区支出亿元,增长。主要支出项目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亿元,缓堵保畅等城市交通重点建设项目投入亿元,城棚改配套基础设施亿元。

——农林水支出亿元,下降,主要是将部分原在市级列支的市对区县水利建设项目补助改列区县支出。主要支出项目是:农业生产补贴亿元,重点水利、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运维支出7亿元。

调研报告经费预算篇三

随着司法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入,司法观念有了重大的变化,从把打击犯罪作为刑事司法制度的基本价值定位的一元片面的价值观转向加强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权利的保护的多元平衡的价值观,从偏重实体的公正观转向重视程序的公正观,从侦查中心的司法观转向审判中心的司法观,从查明事实的办案观转向证明事实的办案观,从偏重证明力的自然证据观转向强调可采性的社会证据观。上述这些转变必然带来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些变化,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下列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证据采信问题。

1、非法证据的排除问题。

所谓违法证据就是以暴力、胁迫、利诱、欺诈、违法羁押等不正当方法取得被告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和以违反法定程序的方法取得实物证据。所谓违法证据排除,主要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应当排除上述那些通过非法途径获取的证据。

现代任何国家的刑事诉讼法都禁止以违反法律的方式获取证据,然而对非法获得的证据能否获得证据能力,成为定案根据,却既有共识,又有不同的意见和相异的处置。

美国是实行非法物证排除规则的主要国家。它通过一系列判例确定通过违法的、无根据的搜查和没收所获得的证据,以及通过违法收集的证据发现、收集的证据(派生证据)均应排除。

英国、德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与美国的态度有区别,这些国家并不一般地排斥违法取得的物证。而是注意违法的严重程度以及排除违法证据对国家利益的损害程度,进行利益权衡,同时赋予法官一定程度的对于证据取舍的自由裁量权。

在我国学术界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主张把“非法取证行为”与“非法取得的证据”相区别,对于非法取证行为,可以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处理,情节恶劣后果严重触犯刑法的,可以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但不能仅因手段非法而否定“客观事实”的证据价值。

第二,主张将非法获取的证据加以排除,认为凡是以违反诉讼程序的方法获得的证据,即使查证属实,也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三,主张排除非法取证行为直接获得的证据,但可以以这些证据为线索,根据这一线索依合法的程序重新取证,即允许采纳所谓“毒树上的果实”为定案的根据。

我们认为,排除非法证据规则的意义在于在刑事诉讼中遏止非法取证的行为,而非法取证行为的动机是获取证据,只有针对这一动机消除非法取证行为的利益性,才能有效地消除非法取证行为。因此,第一和第三种观点不能取消非法取证的动机,也就难以遏制非法取证的行为。

2、瑕疵证据的完善问题。

这里所说的瑕疵证据是指存在残缺因素可以通过补证弥补缺陷的证据,如证明被告人身份的证据,只有其身份证而没有其户籍地公安机关的证明,或者价格鉴定结论的依据不充分,没有被害人提供的物品购买发票等。身份证本身是公安机关核发给公民的证明其身份的合法有效的证件,但是现在社会上伪造身份证的情况大量存在,有些人为了违法犯罪,有些人因为年龄不到而想提前领取身份证,有些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都存在使用伪造的身份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被告人的身份证做一个鉴定,认定它系公安机关核发的真实有效证件,这样才能作为确定其身份的依据。有些盗窃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对失窃物品的描述是一致的,但是被害人提供不出原始的购买发票,价格鉴定结论仅依据被害人陈述提供的购买时间、品种、型号等而作出,这样的证据存在瑕疵,应当对被害人的陈述补充相应的证据,证实其陈述的真实性(如同事的证言、有关部门登记资料等),使之形成证据锁链,才能采信。对于被告人和被害人都认可,但确实无法提供鉴定详细依据的,可以只认定其犯罪事实而不计盗窃金额。

二、出庭作证问题。

1、证人出庭作证问题。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证人证言是最普遍、最大量、非常重要的一种证据,法院判决往往就是建立在这些证言的基础上,刑诉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在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书面的证人证言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比较容易取得的。同样在庭审阶段,证人也应当到庭作证,特别是被告人对证人证言提出异议,或者辩护人取得的证人证言与公诉方提供的证人证言有矛盾之处时。但是在目前的刑事审判中,证人出庭率很低,绝大多数证人都不到法庭作证,即使法院发出出庭通知也弃之不顾,在出现矛盾时,往往考法官的“自由心证”来决定取舍。

笔者认为造成证人不出庭的原因有:

(一)、我国法律中没有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证人是否出庭作证完全可以自由决定,如果接到法院的传票而不出庭的,也没有什么处罚措施。在以往还可以通过单位等途径“强制”证人出庭作证,但是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人口的流动性大,很多证人并没有一个单位或组织可以约束,更增加了其作证的自由度。

(二)、与案件有关的证人,往往与被告人有某种联系,特别是在经济犯罪案件中,这些证人慑于侦查和公诉机关的威力,作出了相关的证言。在辩护人取证时,碍于情面他可能会作出完全相反的证言。当到达庭审阶段,在“当面对质”的情况下,证人明显“得罪”哪一方对他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他选择“逃避”,不愿出庭。

(三)、我国法律没有对证人出庭作出相应的、必要的人身和经济保证。证人不能以此要求单位给自己带薪假期,也没有哪个部门可以为他报销交通费,万一路上出了意外,不能作为工伤处理,受到报复打击也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英雄,因此证人不愿浪费时间、金钱、精力来出庭作证。

证人不出庭的情况下,要有效定罪,必然就会大量采用庭前尤其是侦查阶段警察制作的书面证言,这种不加限制地使用书面证言的情况,违背了现代诉讼制度最基本的要求。现代审判制度要求对证言“真实性的情况保障”,即证言笔录本身不能证明自己的可靠性,而必须以其他方式对其可靠性作出证明。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对这种“真实性的情况保障”未作任何规定。不仅重大和特别严重的案件可以凭一般的书面证言定案,而且双方有原则分歧,内容很不确定的证人笔录,也可以交由法官自由取舍,使其作为定案根据。应当看到,依靠没有真实性保障的书面证言,十分容易形成错误的判定,因为书面证词的可靠性没有被交叉询问所检验,不能排除书面证词和证言笔录伪造或变造的可能,或者取证人断章取义,证人出于对取证人的信任没有阅读就签字而造成证言不真实的情况。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有必要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来强制和保障证人出庭作证。

2、警察出庭作证问题。

我国的警察一般不到法庭作证,尤其是他们不会应辩护方的要求到庭作证,即使警察出具书面证言,常常也不是警察的证词,而是以办案单位的名义出具的证明材料,有单位印章而无证人落款。例如“关于被告人某某投案情况的证明”、“关于审讯情况的证明”等。但是对作为证明对象的案件中的某些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需要警察来证明,在有些情况下,他们的证人作用是必不可少和不可替代的。例如,关于被告人投案的情况,以及关于侦查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如物证搜集、口供获得的过程与方法等。特别是被告人辩解存在“刑讯逼供”现象的情况下,为了排除非法证据的需要,警察应当到庭作证,而不是由办案单位出具一份“不存在刑讯逼供情况”的证明材料。警察在侦查阶段调查取证和在法庭上作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此时他没有了作为警察的强制性力量和国家机器的威慑力,是与被告人同等地位的证人,当他面对庄严的法庭宣誓后,他必须依法如实作证,此时的他仅以个人名义向法庭作证。只有经过法庭质证,排除了存在非法取证行为和非法取得的证据,法庭才能采信。

3、鉴定人员出庭作证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鉴定人的权利义务规定不够合理,其出庭作证、公开鉴定过程的义务因受人身保护权利而被忽略。在实践中,鉴定人几乎不出庭接受质证,只是由公诉机关在法庭上宣读鉴定结论,而且由于司法鉴定是一项涉及多门科学的专门工作,属于以科学技术手段核实证据的一种诉讼活动,其涉及到案件事实中的很多信息,不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难以提出辩驳意见,加上从事司法工作人员往往缺乏此方面知识,若在庭审过程中,被告人、辩护人和被害人、代理人提出反对意见,经常因无证据而不被法院采纳。这就需要具有相关专门知识的人员来对鉴定结论提出见解,然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无明确案件当事人可聘请具备鉴定知识的人出庭对鉴定结论质询,法院也不能强制要求鉴定人员出庭对其作出的鉴定结论予以解释,给予法官在审理案件时综合意见,这样辩方和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得不到充分保护。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明确鉴定人的权利义务,理顺鉴定程序。必须明确鉴定人要出庭作证,在法庭上公布自己的鉴定过程及结论,接受法官和控辩双方对其陈述质询。同时规定鉴定人享有独立鉴定权、了解案情权、参与诉讼权、人身受保护权、获得报酬权等权利,承担拒绝鉴定、超期鉴定、错误鉴定、拒绝出庭作证等应接受不利法律后果的义务。

刑事诉讼不仅要打击犯罪,同时要注意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观念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刑法目的。

调研报告经费预算篇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县委办关于开展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专项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把专项调研活动作为领导干部转作风、人民群众得实惠的重要步骤来抓。我办以“改四风、兴农业、惠百姓”为主题,以“查找问题、剖析根源、整改解决”为出发点,开展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专项调研活动,促进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群众能力进一步提高。现将“解决四风”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研究,交流探讨。

为确保调研活动落到实处,此次专题调研活动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上门走访、现场考察等方式进行。7月中下旬,我办领导成员赴xx开展“四风”调研活动,座谈会上,参会人员就我办改进的“四风”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情提出了很好建议,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四风”方面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想法进行了交流探讨;对农业开发项目建议提出了很好的意见。

二、剖析根源、整改解决。

通过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深入研究问题、认真整改落实,更好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清正廉洁形象,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发展和生存环境,促进民生和谐,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一是加强理论修养,养成学以致用的作风;加强思想修养,养成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作风;加强道德修养,养成清正廉洁的作风。二是致力强化干部观念,必须坚持发扬艰苦朴素、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三是致力完善监管机制,必须不断完善党员干部监督管理机制,立规矩、建制度,从源头上防治作风不正、不实、不廉的问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观念,只有做到纪律严明,才能步调一致地前进。

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边学习、边查找、边改进,把学习教育与查摆问题相结合,有针对性地纠正党员、干部存在的轻视思想、敷衍态度和担心情绪,深入查找“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要把学习教育与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对查找出来的“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立马改正。党员干部要从自己做起,从群众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

我办开展“解决四风”调研活动为群众搭建了一个表达诉求的良好平台。从发展到稳定大局,切实增强解决“四风”问题的自觉性、主动性。让群众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新变化,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凝聚党心民心,真正地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更好的发挥生活上关心、思想上引领、全方位服务的作用。

调研报告经费预算篇五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总体上讲,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在有些地区由于缺乏稳定、有效的基层司法行政经费保障体制,经费保障不足仍是制约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发展进步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在更大范围内加快建立体制更加合理、机制更加有效、管理更加科学、保障更加有力的司法行政运行体制,已成为摆在司法行政机关面前的重大问题。按照上级要求,为全面掌握我县司法行政经费保障情况,近期,县司法局组织专门人员对我县的司法行政经费实际保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的现状。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县司法局局机关共有行政编制22人,县法援中心及县公证处两个,二级单位共有事业编制11人。全县辖11个乡(镇、街道),共有司法所11个(前为10个乡镇,10个司法所),全县共有司法行政专项编制43名。近年来经费保障的基本情况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司法行政机关经费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

之前,县司法局无论是办公经费还是业务专项经费均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基本运转毫无保障。后,县财政逐步加大了对专项业务工作开展的支持,专项经费从的3万元增加到目前的23万元,每年均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在现有保障体制之下,相对有效的保证了司法行政机关基本业务的开展。除县级财政加大支持外,中央、省、市政策性转移支付对司法行政机关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如中央装备款、办案经费、省财政配套资金、市财政司法所建设补贴资金等,一些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改变了过去司法行政机关经费完全无保障的情况。

(二)办公经费一直未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局机关基本运转仍无经费保障。

受县财力制约,目前,县财政对我县司法行政机关的保障还仅仅是建立在基本业务开展的基础之上。多年来,司法行政机关基本办公经费从未列入财政预算,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既要保障运转,又要办业务,造成司法行政机关在经费开支上时刻捉襟见肘,这直接导致了整体工作的运转困难。

(三)基层司法所基本无任何经费保障,司法所职能发挥受到严重限制。

自司法所收编上划以来,司法所纳入了县司法局和乡镇政府的双重管理。按照收编文件规定,收编后司法所人员的办公经费、福利等仍由乡镇政府负担。由于收编后人员管理与经费划拨脱钩以及乡镇财政困难,再加上部分基层领导在思想上有“重打轻防”的习惯性思维,忽视了司法行政工作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过程中的潜在价值和不可替代作用,司法所运转所需经费从未列入乡镇财政预算。司法所日常开支只能靠临时向县司法局和所在乡镇政府汇报来解决,事实上大部分得不到解决,极大的限制了司法所业务开展。诸如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民调解等一些重点工作开展起来都十分困难。

二、基层司法行政经费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司法行政机关保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办公条件也得到日益改善。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一个完善的经费保障体制在鱼台司法行政系统仍未建立起来,影响了司法行政机关正常有效的运转和司法行政工作的科学健康发展。现阶段,我县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在经费保障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地方财政困难,司法行政保障受制于地方财力。

鱼台县地处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工业基础薄弱,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较大,县财政收入来源较为单一。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在经费预算上,需要保工资、保发展,因而绝大部分党政机关的办公经费都得不到保障。这是我县司法行政经费困难的根本原因。

调研报告经费预算篇六

灾区解决农产品卖难状况调研报告,一_____县的基本情况,_____县地处四川阿坝州,是成都的菜篮子基地县,全县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3万亩。

2

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调研报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人问题。

3

文联解决人才问题调研报告,根据《_____市第二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_____市文联党组积极行动,由党组书记牵头,通过认真研究调研内容,制定调研方案,采取发放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开展了详细具体的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取得的基本经验,科学发展观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的基本原则。

4

城市管理问题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之一,如何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是关乎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课题。

5

中小学教育中收费问题与解决办法调研报告,中小学教育收费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收费管理部门年年抓重点抓的工作。编印了《收费标准及收费依据汇编》,分发给全校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宣传。

6

按照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2009)8号文件的要求和我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第一阶段工作安排,我带领办公室的二位同志通过全面摸底走访,就全市定居台胞的基本情况和他们当前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此次调研的题目是:全市全市定居台胞的基本情况和当前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7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纠纷,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因污染物的排放等引起的纠纷,它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化而不断增多。

8

违法建筑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违法建筑也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并屡禁不止。要及时安置被被拆迁户,以免造成对出租屋的大量需求。

9

住宅小区停车难与,目前,我市许多小区业主与物业企业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群众与企业的呼声越发增多,翠竹北区等小区收缴率从四年前的80%下降到58%,勤业一二三村的收缴率只有30%,甚至像金色新城等这样的新小区的收缴率也不到50%;近几年来,我市不断发生物业企业撤离小区的现象,如荷花池公寓广景山庄芦墅广景苑等小区。

10。

近年来,中心城区总让人“堵”得慌——交通堵,在上下班时的交叉路口节假日内的中心地段,交通经常被堵塞;就学堵,学校上下学人流如潮,城区交通每天都要“溃坝”;看病堵,上市人民医院住院部要侯半天电梯,等等。

调研报告经费预算篇七

3月7日,十二届xxx五次会议将举行代表团全体会议,审查财政预算报告。纵观今年这份“国家大账本”,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减税降费”。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这份报告。

民进中央:

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预算报告提出,继2016年启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之后,20将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一思路与民进中央日前提交的一份提案不谋而合。

记者在日前全国政协召开的提案办理协商会上了解到,这份题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呼吁,应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调查发现,贫困村多为集体经济空壳村,低收入人群大多集中在村级集体经济5万元以下或零收入的村里。”民进中央提案指出,从地方实践发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做好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长效机制,既可以较好地解决各级政府与贫困人口个体进行有效衔接的“中间层”问题,又能有效提升扶贫资金的投入精准性和使用实效性。

xxx代表、湖南省慈利县龙潭河镇党委书记向平华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感慨说,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村里就能留住人,解决这一部分人的就近就业问题,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村集体富裕了,各项福利可以搞得更好,基层党组织也就更有战斗力、组织力。

不过,当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着薄弱村量大面广等困难。提案指出,中办、国办颁布的《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把村级集体经济纳入贫困村退出的标准之一,但由于村级集体经济法定地位缺失、中央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明确要求、多数村集体资产已分完,发展集体经济缺乏载体和资源等原因,导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难度极大。

民进中央建议,首先,中央应适时出台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文件,在财政部有关文件和部分省试点的基础上,研究出台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的地位、功能,提出扶持和发展措施。另外,中央财政可考虑安排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建立集体经济薄弱村财政补助制度。同时,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要简化审批程序。

其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支撑。如对没有集体经济的行政村给予扶贫经费专项补贴,以保障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行,以及更好承担扶贫攻坚任务等。

调研报告经费预算篇八

1、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下降,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下降43%,公共财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同比增长,外商直接投资额3102万美元,同比增长,新签项目到位资金亿元,同比增长,旅游接待量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489元,同比增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7085元,同比增长。

2、工业经济压力较大。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持续负增长,企业效益情况不佳。上半年,全区规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下降,降幅比1-5月份收窄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下降,降幅比1-5月份收窄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个百分点。全区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下降,降幅比一季度扩大了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同比下降,但比一季度收窄了个百分点,企业效益下滑形势有所遏制,压力仍然较大。

3、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农业增加值5495万元,增长4%;林业增加值776万元,增长;牧业增加值4303万元,增长;渔业增加值429万元,同比下降;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94万元,增长。从农业生产看,蔬菜产量7565吨,增长;水果产量1502吨,同比增长。从畜牧业看,生猪出栏9079头,同比增长;禽蛋产量103吨,同比增长。

4、市场销售稳中有升。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总量居全市首位,但增速较上年同期、一季度分别回落个和个百分点。分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完成零售额亿元,同比下降,降幅比一季度收窄个百分点,限额以下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分行业看,餐饮零售实现亿元,同比增长,增幅继续提升;商品零售实现亿元,同比增长,增幅稳中有升。分企业看,48家限额以上批零企业,累计完成销售额亿元,同比下降,其中7家销售额亿元以企业,有5家销售额为负增长;28家住餐企业完成营业额亿元,同比下降,其中有16家企业营业额为负增长。

5、财政收支运行情况。全区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完成54766万元,占年初预算数亿元的,同比增长。公共财政支出完成71685万元,占调整预算数亿元的,同比增长5%。区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围绕财政收支目标,落实征管责任,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税收管理,强化组织收入和税收征管;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优先确保了民生工程、法定支出以及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

6、园区经济指标情况。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下降77%,与任务数亿元缺口亿元;税收3517万元,同比下降11%,与半年任务数5600万元相差20xx万元;园区产值完成亿元,同比下降。新签工业项目6个(优尚机电、食品电子商务、杰尔马交换系统、鑫发纺织品、万顺纺织品、徽唐文化艺术品加工)。完成工业招商到位资金4亿元(含续建)。新入规企业3户(东晶光电、申格电子、鑫海木竹)。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1、工业发展缺乏项目支撑。今年虽已新签约6个工业项目,但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企业效益高的项目不多,缺乏符合我区工业主导产业定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五个镇中除阳湖镇有3个工业项目外,其余镇均未引进新的工业项目。上半年,我区工业投资下滑严重,工业投资对全区投资增长的支撑力明显减弱。从项目建设进度看,在建项目进展缓慢,短期内无法形成增量;续建工业项目中有部分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也已近尾声,新签约项目几乎没有开工,新的经济增长点不能较快形成。同时,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技改投入乏力。

2、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足。全区72个施工项目,同比减少3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个,同比减少7个;新入库项目14个,同比减少3个。固定资产项目投资(不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本年到位资金亿元,同比下降,资金到位率(到位资金/投资完成额)由上年的122%下降到。其中,国家预算资金下降,国内贷款下降,自筹资金下降。67个施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同比下降,投资力度减弱。54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同比下降(上年同期为增长),直接下拉全区固定资投资下降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额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低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完成全年固定资投资作任务十分艰巨。

3、项目建设进度未达预期目标。一是受宏观经济影响,业主融资普遍存在很大困难,影响了在建工程的投资强度和建设速度,在建工程进度缓慢。二是部分企业订单锐减,企业销售增长乏力,效益下滑,产值下降,特别是优尚、日普原企业产值过亿,目前优尚和日普均处于停产状态,加上一季度退规企业达2户(东晶、金菱),新开工项目远达不到计划要求。

4、园区服务有待加强。各责任单位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掌握不全面,服务的力度不深,不能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服务效果,直接影响项目推进速度,导致项目建设缓慢。

5、财政收入增长任务艰巨。近年来,我区财政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随着财政收入总量的不断扩大,增长基数不断抬高,要继续保持高位增长,难度巨大。上半年全区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较上年同期增幅回落了个百分点,比20xx年同期增幅回落了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三个主体税种分别完成收入5337万元、7850万元和4125万元,均为负增长,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和,分别减收168万元、333万元和314万元。

6、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很大。一方面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趋缓,可用财力急剧减少,另一方面各项法定支出、民生工程等需要安排大量的财政资金,加上政府性债务进入了还债高峰期,今年财政资金调度和收支平衡压力更甚于往年,特别是个别财源基础薄弱、税源结构单一的镇财政收支平衡问题更为突出。

7、财政运行质量逐年下降。近年来我区财政收入持续高增长,除了经济自然增长的.因素之外,还存在较多的一次性收入,20xx年上半年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达到,20xx年同期税比为,20xx年同期税比,20xx同期税比为,20xx年同期税比降至(含筹划税收),同期税比(含筹划税收),增收基础不牢固问题日益凸显,税比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

三、几点建议。

1、要确保实现各项目标任务。要按照区委五届九次全会部署和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认真分析我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落实国家、省、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自觉运用好政策对工作的指导性,增强工作主动性,克服制约因素,全力以赴抓好下半年计划和财政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2、要加强规划编制工作。要结合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继续坚持“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的发展思路,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3、要全力做好招商引资。要围绕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功能定位,积极在食品、科技、电商、文化、现代物流等方面加大招商力度。同时,按照“做强龙头、强化配套、加快集聚、彰显特色”的要求,积极引导重点企业转型升级、靠大联强,继续盘活一批“腾笼换鸟”闲置企业。按照“服务城市、服务旅游”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整合现有农业项目资源,进一步加快农旅结合,推动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招商。

4、要提速推进项目建设。要对开工条件已经具备的项目立即启动,项目是发展的硬支撑,必须加大力度,加快推进。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全面加快新上项目建设步伐,确保尽快竣工投产,实现新上项目对经济的强力拉动,快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5、要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要促进工业经济和现代服务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培植新型财源,进一步夯实财源基础。加大扶持服务能够尽快实现效益和税收的项目的力度,紧紧抓住机遇,加大向上争取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项目,千方百计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带动信贷资金和其他资金投入,认真落实支持小微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6、要规范和完善预算管理。要按照《预算法》、《监督法》、《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规定,统筹考虑各种因素,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及早研究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完善综合预算,执行政府采购预决算制度。建立项目库,规范项目预算管理,将项目预算细化到有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规范预算执行,增强预算约束力。

7、要切实保障重点支出。要加大对外借款的清理力度,并严格控制新增暂付款,防范财政支付风险。要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跟踪检查。要进一步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确保民生支出、法定支出、一般公共服务等重点支出的资金需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8、要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区人民政府要责成有关部门认真分析原因,要确定时间节点切实认真整改,并按照《监督法》规定于今年10月底前将整改意见和处理结果向区xxx会作出书面报告。要将依法审计与促进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加快审计转型步伐,加快审计理念转变,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要加强和支持审计部门工作。

调研报告经费预算篇九

按照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2009)8号文件的要求和我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第一阶段工作安排,我带领办公室的二位同志通过全面摸底走访,就全市定居台胞的基本情况和他们当前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此次调研的题目是:全市全市定居台胞的基本情况和当前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身为农村户口的三人中(徐治源、胡樱花、丁松青)徐治源、胡樱花都已年过花甲,徐治源每月发100元生活费,胡樱花靠子女抚养。胡樱花和丁松青两人都自己拿钱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徐治源的医疗保险也是自己拿钱交到社居委。身为农村户口的11人。1人是在校学生(丁李飞),1人失业在家带孩子(徐月琴),5人在外打工(胡云珍、徐月庆、徐月贤、徐新、丁南雁),4人在家务农(徐达云、徐正云、徐荣霞、徐满霞)。此11人都未买医疗保险。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的上述举措,对我市定居台胞的生活困境起到了缓解作用。但是总体看,他们还属于收入水平较低、生活存在困难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养老、医疗、就业以及社会救助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妥善解决。一是宿松县64岁钟淑华的基本养老金领取问题。钟淑华夫妇及两个儿子都因宿松县轧花厂倒闭而失业。全家人吃饭全靠大儿子开“黑户车”维持。在此呼吁,省、市领导能否督促该县认真落实中央六部委[2006]6号文件精神,切实保障其享有基本养老金领取资格,让其得以安度晚年。

二是能否与宿松县有关部门协。

商,为钟淑华的儿子钟俊开个口子,按规定交纳各种费用,办理出租车营运证,使之自食其力,维持全家生活。

三是胡根生。

个人缴纳的6000余元养老保险费能否采取省、市各补贴一部分,返还给胡根生。

调研报告经费预算篇十

(一)业务体制改革机构调整情况。

科室,编制20人。单位主要业务任务包括三个方面:

2、完善气象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平台建设,为气象教育培训工作提供适宜的环境;

3、遵循山东气象办刊宗旨,不断提高刊物质量,为全省气象科技发展提供交流窗口,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

(二)人员基本情况。

(三)机构调整以来主要工作情况简要回顾。

20xx年机构调整后,当时面临办公环境差、科技服务任务重(沿街房出租、函授生管理等)、业务结构处在转变中等诸多困难。在省局的大力支持下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经过2年多的努力,在办公环境建设、机构转型、大力开展科研工作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xx年11月-20xx年8月历时近一年完成了办公环境的综合改造,老旧的综合教学楼办公环境面貌一新,建设了多媒体培训教室,改造了培训宿舍,培训业务基础条件得到大为改善。新的教学和辅助设施投入使用,已在近期举办5期培训班,改变了过去外出办班的状况。

科研开发方面,完成重要成果6项,3项达到国际先进;申请专利6项、获批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3项;申报各类课题7项,获省部级课题立项3项。

二、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根据我单位确定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机制,稳固基础、提升能力”的实践载体,我单位在各科室内进行讨论的基础上,组织科以上干部和高级技术人员就本所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查摆分析。普遍认为,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仍然薄弱。

调研报告经费预算篇十一

按照财政改革的总体要求,保证行政政法经费是财政预算优先考虑的主要内容,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此,我们于近期对区本级行政政法单位及两个乡镇行政政法经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区财政及行政政法单位的基本情况。

几年来,全区上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依法理财,制度创新,确保财政收入稳定、有效增长。

xx年我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82万元,其中:增值税173万元,营业税546万元,企业所得税238万元,个人所得税186万元,房产税82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422万元,专项收入242万元,罚没收入226万元,行政性收入321万元。扣除专项收入等后的经常性上级补助收入为2693万元,上解支出687万元,地区可支配财力5688万元。

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902万元,其中:

1、工资性支出3960万元。

2、公用经费支出2570万元,人均公用经费万元。

3、社会保障和抚恤支出269万元。

4、离休干部医药费129万元。

5、上级专项配套333万元。

6、其他专项收入安排的支出及上级专项支出3641万元。

全区刚性支出需求情况:最低刚性支出需求6530万元,占地区可支配财力5688万元的,缺口842万元。

财政供养人口情况:全区财政供养人口3609人,其中:行政政法人员948人,其中公检法司人员313人,教育人员1169人。

我区行政政法共设职能机构55个,实有人数948人(其中离退休176人),占同级财政供养人口的26。

二、行政政法单位经费安排及支出管理情况。

一直以来,我区以“从优待警”、“科技强警”为重点,本着优先保证行政政法机关经费的原则,努力保证行政政法机关经费及时足额到位。我区一般单位日常公用经费1300元/人,公务用车按车辆编制13000元/车。五大班子和公检法司部门日常公用经费高于一般单位,达到1500元/人,公务用车按车辆编制15000元/车。xx年我区用于行政政法经费支出1902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2,同比增长,增幅明显高于收入增幅个百分点。用于人员经费支出794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108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388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35。xx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1906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0,同比增长。用于人员经费支出902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004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447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45。xx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2092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1,同比增长,略高于收入增幅。用于人员经费支出971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121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503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45。xx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2750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同比增长,明显高于收入增幅个百分点。用于人员经费支出1468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282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517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40。xx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3007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同比增长29,高于收入增幅个百分点。用于人员经费支出1197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810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533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30。从xx年至xx年的情况看,特别是xx年以来,对于行政政法经费的投入呈明显增加趋势,而且经费增幅明显高于地方收入的增长幅度,最高增幅已超过收入增幅近17个百分点。充分体现出地方财政在财力增幅有限的情况下对行政政法支出的倾斜。此次重点调查的六个行政政法单位和两个乡镇在经费投入上也有明显增长。其中***从xx年至xx年公用经费平均增长9;***公用经费平均增长40;***公用经费平均增长35;***公用经费平均增长16;***公用经费平均增长22;***公用经费平均增长8。**镇和**乡近五年来在经费投入上也有所增长,平均达到4和12。

几年来,我区财政在努力保证行政政法机关经费的同时,也确保了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并尽财力可能为公检法司部门配备办公设备及各种必要的办案设施,提高了政法部门的装备水平。xx年还为公安局和检察院新建了办公楼,改善了办公条件,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公安干警的积极性,为保障我区社会稳定,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行政政法单位负债情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财政支持行政政法工作的力量也不断增强。但面对较大的资金需求,区财政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xx年至xx年末,行政政法单位累计负债1194万元,其中:

1、***累计欠款万元,其中车辆维修10万元,工程款及管道维修万元,其他欠款12万元。

2、***累计欠款20万元,其中车辆维修及燃油15万元,会议费3万元,其他2万元。

3、***车辆维修及燃油等累计欠款万元。

4、***截止到xx年末共欠外债374万元。其中建办公楼工程款及房屋维修欠款143万元,车辆维修、燃油等其他支出累计欠款231万元。

5、***截止到xx年末累计欠款万元。其中车辆购置及维修欠款万元,新建办公楼欠工程及材料款50万元。其余欠款63万元。

我区涵盖五个乡镇(街),这次主要对***和***进行了重点调研。

***乡累计欠款41万元,其中人员工资29万元,公用经费9万元,其余欠款3万元。

***镇累计欠款110万元,其中建办公楼欠工程款50万元,车辆维修等其他欠款60万元。

四、我区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存在的几个问题。

1、经济规模小,可支配财力少,满足不了事业发展需要。

2、政策性及体制性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减收严重。

一是分税制体制的实行,导致地方可支配财力增长缓慢。二是我区受电厂改制影响,财政减收严重。三是国家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以及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增点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直接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

3、财政风险逐渐加大且明显显露,地方财政难以承担。

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企业关停并转,债务无法偿还,转嫁到财政负担,加之农民基金会借款、世行贷款等政府债务行为财政化,以及财政为保证政府机关正常运转所借债务到期需要偿还。所欠债务8733万元,地方财政难以承担,加剧了财政风险。

五、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1、思想高度重视,突出保障重点。

按照财政改革的总体要求,保障行政政法单位经费是财政预算优先考虑的主要内容,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讲在会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必须要牢记在大脑里、付诸于行动中、体现在成果上。

目前我区财力有限,在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程度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加强管理意义更大。我们财政部门更应该勤俭节约,率先垂范,运用预算分配、财务监督检查等手段,督促行政政法单位求真务实,节约不必要的支出,坚决刹住公款吃喝、公款出差出国旅游等不正之风,加强公务接待管理,严禁铺张浪费。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强化支出监管,把工作重心从注重资金分配转向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上来,做到财政资金延伸到哪里,我们的监管工作就要跟到哪里。

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将各部门的非税收入(即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财政性资金等)全部通过财政实行集中管理,任何部门不得“坐收”、“坐支”。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注重抓票据管理,以票管理费,实行源头控制,防止预算外收入游离于财政专户之外。在工作中,凡需要保证的支出要千方百计保证,凡能够压缩的支出,竭尽全力压下来,把钱花在刀刃上,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积极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约束机制。

实行部门预算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应该本着“人员经费按实际、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财力”的原则,通盘考虑预算内、外资金,形成涵盖部门所有收支的细化的完整预算,以达到硬化预算的目的。要对实行部门预算的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认真界定,并与编制部门认真核实单位编制,确定实有人数,对虚报和超编人员予以清理。要结合资产管理,积极实行政府采购,并按标准定额合理安排公用经费。对于有预算外资金的单位,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年初给予核定项目支出,保证预算外资金按时、准确上缴,这样在有些单位的收入中既包括了一般预算收入也包括了预算外资金收入,充分体现出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4、加强对财政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政治和业务素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财政改革的要求。

调研报告经费预算篇十二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在我向市十四届xxx会第37次会议,作关于xxxxxx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一、xxx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民理财,促进发展,为民服务,促进和谐”为宗旨,依法加强征管,有效保障重点,财政运行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893115万元,为年预算的,增长,其中:地方收入完成510773万元,为年预算的,增长;上划中央收入完成379892万元,为年预算的,增长。市本级财政收入完成412848万元,为年预算的,增长,其中:地方收入完成271349万元,为年预算的,增长;上划中央收入完成139049万元,为年预算的,增长。

上半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687209万元,为年调整预算的,增长,支出增幅居全省第1位,序时进度居全省第2位。其中:市本级财政支出完成352741万元,为年调整预算,增长。

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上半年,全市国税部门完成413507万元,增长,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地税部门完成273013万元(含两税),增长,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财政部门完成180354万元,增长,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

收入分结构完成情况:上半年,税收收入完成728732万元,增长,占财政收入的,比上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完成164383万元,增长。

收入分税种完成情况:上半年,主体税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累计完成584083万元,增长,占财政收入的,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所得税(85%)完成117926万元,增长;营业税完成101306万元,增长;增值税受煤炭行业销售价格下跌,完成332916万元,下降;受结构性减税政策影响,个人所得税(85%)减收明显,完成31935万元,下降。

重点行业税收完成情况:煤炭、电力行业税收收入完成亿元,占税收收入的,同比下降个百分点,其中:煤炭行业受近期煤价环比下降和节能减排影响,占比下降个百分点;电力行业受电价调整因素影响,占比提高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受矿业集团旧城改造税收集中入库影响,占比提高个百分点。

收入在全省位次情况:上半年,我市财政收入规模居全省第6位,增幅居全省第9位,比全省16市平均增幅高3个百分点。地方收入规模和增幅均居全省第4位。

收入增幅回落情况:全市财政收入增长,增幅同比回落个百分点;全国、全省财政收入分别增长、,增幅同比回落19个和个百分点,全国、全省与我市财政收入增长回落态势基本一致。

市本级财力情况:上半年,市本级地方收入完成亿元,扣除亿元国投新集股权转让和政府大楼置换两项非财力因素影响,可用财力比上期同期减少亿元。鉴于市级年初预算是按照13%的增幅安排的支出预算,因此上半年市本级财政实际收支缺口亿元。

财政支出压力情况:一是民生支出增加。xxx年全市预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5亿元以上,市本级配套亿元。二是教育新增支出压力大。年初教育支出预算为16亿元,按照教育支出占gdp4%的要求,省政府下达我市xxx年教育支出任务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亿元,其中市本级增加亿元。三是公务员津补贴提标和其他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增加支出6000万元左右。四是促进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增加支出亿元。

二、xxx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财政实力继续增强。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亿元,增长,超序时进度个百分点,月均入库亿元。全市地方收入同比增长%,高于财政收入增幅个百分点;地方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为,比上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区级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增长,增幅分别比全市及凤台县高和个百分点。上半年财政增收主要因素:一是全市经济良性发展,为财政平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财政部门依法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非税收入集中入库,其中:国投新集股票出售收益和市政府大楼及附属建筑物等资产处置收入共亿元。三是省地税局直属分局负责征收的淮南矿业集团等企业所得税增收亿元。

(二)服务经济举措有力。一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市财政组成10个工作小组深入213户中小微企业,开展“送政策、解企困、促发展”调研帮扶活动,让企业了解政策、用足政策、用好政策。落实各类财税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亿元。做大做强市融资担保公司,市级财政新增注册资本金6500万元,使其注册资本达亿元,上半年为241户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亿元,同比增长。二是支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筹集资金3亿元投向高铁站、东西部二通道和朝阳东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利用亚行、世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亿美元以上,支持城市水系建设、采煤沉陷区治理、城市交通、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整合支农资金4亿元,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安排城维费亿元,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整合资金20亿元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工程”和园区经济发展;安排资金2500万元,支持10家企业做好上市准备工作;安排9000万元,支持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三)保障民生成效显着。一是有效推进民生工程。签订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实现“项目落实到部门、任务落实到县区、责任落实到个人”,全面构建“项目有人管、事情有人干、责任有人担”的工作格局。制定民生工程资金筹措、审计监察、意见反馈等办法近20个。上半年,全市实际拨付民生工程资金亿元,占全年预算的。二是扎实推进收入倍增工作。制定《xxx年收入倍增工作重点》、《实施居民收入倍增“2211”提升计划》等八项措施,开展倍增宣传“八走进”活动,健全完善“五位一体”的联合督查体制。据统计,上半年我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30元,增长,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37万人,新增万;发放劳动报酬亿元,增长,呈现就业形势向好,劳动报酬稳定增长的良好格局。

(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财政收支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继续强化教育、就业、社保、住房等方面支出力度。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统筹安排亿元,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惠及中小学生25万人,免除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用,惠及万人,资助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4050人、5241名贫困寄宿生,改扩建乡镇公办幼儿园2所。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拨付资金7456万元,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近万人就业创业;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240元,城市低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320元提高至360元;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居民和农村五保户供养人员万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三是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财税扶持政策,拨付资金亿元,已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994套、公共租赁住房495套,改造农村危房386户。

(五)争取政策项目支持。今年以来国家、省陆续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市财政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一是积极配合申报项目。安排项目前期经费1000万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项目准备申报工作,筛选上报获得支持的项目44个、资金达亿元。二是积极主动向上对接。财政部门立足自身、抓住时机、超前谋划,配合相关部门上报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9个,项目投资亿元;上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个,项目投资1650万元。三是积极争取转移支付。准确把握国家、省财税政策调整,积极争取体制政策、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机制,上半年共争取上级专项转移支付亿元,增长。

(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一是推进部门预算管理。6月27日,市本级按照“规范管理、服务创新、平稳有序”原则,全面启动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制订下发8个预算编制及管理文件,新增“地方性政府债务预算表”、完善“三公”经费预算表、严格公务用车和“四项资产”预算审核,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规范性。二是开展“六清”工作。为缓解市级财政支出压力,确保全年收支预算平衡,市本级财政全面开展“清政策、清项目、清资金、清财力、清资产、清债务”工作,切实增加可用财力。三是推进绩效考评工作。今年市本级选择70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比上年新增项目30个,涉及财政资金亿元。制订《xxx年市级预算支出重点项目绩效考评方案》和《重点项目绩效考评工作计划》,完善绩效目标评价体系,实施项目跟踪问效,提升财政管理绩效。

(七)引导金融反哺经济。深入研究财政资金投入的成本效益,通过支持金融、引导金融、调节金融、最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今年市财政安排万元奖励扶持资金,重点支持金融体系建设、开展金融创新、向上争取贷款额度、引进市外资金和扩大中小企业贷款总量。二是对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增量进行奖励。落实市政府《关于发挥财政引导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的实施意见》(淮府办[]106号)政策,拨付11家金融机构支持小企业、微型企业贷款增量奖补资金万元。三是构建金融支农平台。对新设的县域涉农融资性担保公司、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市级金融分支机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商业银行等财政给予奖励或补助。上半年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新设立分支机构,市财政补助两家银行各30万元。四是完善政府性资金存款与银行货币投放的激励机制。下发《关于xxx年度在淮金融机构政府性存款与新增贷款挂钩的通知》,制定贷款与存款挂钩考核办法,发挥财政存款的引导作用,促进在淮金融机构对我市各项事业的融资。上半年,财政资金存款7亿元撬动金融机构贷款12亿元,增长21%,发放城建贷款4亿元。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同时,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虽然平稳增长但对部分行业和重点企业的依赖性仍然较大,可用财力增长有限,新增刚性支出扩围,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绩效还需提升,财政改革有待深化,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为完成全年预算任务而努力。

下半年,财政部门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财政管理,严格预算执行,主动保障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全力服务我市发展改革稳定大局。

(一)科学组织财政收入,扩大财力规模。xxx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为亿元,增长13%。面对复杂多变和增长趋缓的经济形势,全市财政部门按照“准确分析、加强征管、科学调度”的原则,积极做好征收工作。密切加强与税务、金融部门联系,围绕收支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加强调度,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完善综合治税措施,进一步抓好重点税种、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挖掘非税收入潜力,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努力实现收入均衡入库,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二)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增加社会总需求。落实促进消费政策,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全力扶持我市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及重点税源企业发展。统筹“千百十”工程、自主创新、产业专项资金,采取项目研发补贴、创新奖励等形式,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担保、财政贴息、补助项目前期经费等措施,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全面落实财税优惠政策,促进旅游、服务、文化等产业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高新技术开发区、煤化工现代工业园、经济开发区等建设。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可持续发展。

(三)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提升群众福祉。切实加强民生工程后续管理,严格跟踪兑现,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巡视评估活动,确保35项民生工程一项一项落到实处。建立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库,完善民生工程决策机制,不断增加民生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补助提标为重点,加快完善各项社保制度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贯彻国家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有关要求,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建设,不断提升淮南软实力。

(四)强化财政监督考评,推进绩效管理。继续落实财政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各项措施,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一是全力加强财政监督。深入开展《财政部门监督办法》和《安徽省财政监督条例》学习宣传工作,完成13家行政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20项日常监督检查项目,督促县区财政部门完成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和考核工作。二是切实加强绩效考评。认真落实省财政厅《关于做好xxx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将绩效管理融入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审计整改等各个环节,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考评小组和委托中介机构考评两种方式做好30个重点项目的绩效考评工作,切实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强化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实现财政资金安排与绩效优劣挂钩。

(五)深化各项财政改革,规范财政运行。一是促进阳光支付。进一步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扩大使用范围,年底之前将公务卡改革覆盖到县区所有预算单位;()实施市直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年底前所有县区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规范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业务,减少现金支付结算。二是严格预算追加。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没有预算、不能支出”的原则,维护预算严肃性和约束力,年度预算执行中,除民生增支政策外,原则上不再追加预算。三是压缩行政经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从紧编制预算,压缩因公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经费、公务接待费用,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增强节电、节油、节水意识,严格控制考察培训和节会活动。

今年是淮南财政极为困难的一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艰巨,压力更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xxx会的监督支持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财政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调研报告经费预算篇十三

各位代表:

我受镇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5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度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在各位代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财政工作紧紧围绕镇三届五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财税目标任务,严格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厉行节约、严肃纪律,统筹兼顾、保障重点”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财政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财政运行总体平衡。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15年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为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即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亿元。

2015年镇财政可用总财力38246万元,其中:预算内体制分成收入12383万元,非税收入11238万元,土地出让收入10155万元,其他收入4470万元。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15年财政可用财力总支出38145万元。支出执行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861万元。

2、公共安全支出1362万元。

3、文教卫生支出10984万元。

4、社会保障支出9856万元。

5、农林水事务支出667万元。

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078万元。

7、债务及利息支出727万元。

8、其他支出610万元。

全年财政收入与支出相抵,略有结余,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总体来看,全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保障机关运转、民生保障、城镇建设、教育事业、重点项目推进等支出需要。

二、2015年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根据镇党委、政府确定的收入目标任务,强化税源培植,细排征管计划,明确征管措施,做到应收尽收。一是全力服务在建项目建设,千方百计确保项目资金需求,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开票、早纳税。二是挖掘有效财源确保稳定增收,建立健全涉税信息搜集与移送制度,针对镇村两级租赁企业进行了专项排查摸底,督促租赁企业积极开具租赁发票,增加了税源。三是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对全镇700多家小微企业进行了税务培训,规范了企业纳税申报行为,增强企业全面真实、及时足额地申报所涉税种的自觉性,提高企业纳税责任。四是强化对零散税收的检查监管力度,做到应收尽收,促进征管质量的显著提高。

(二)优化支出结构,增强保障能力。在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情况下,坚持惠民生、促和谐,预算安排优先考虑民生,财政支出优先保障民生。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严格控制各类消耗性支出。在保障机关运转、教育、社会保障等日常运转资金的同时,加强对工程款、项目资金拨付的管理,确保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强化财政监管,发挥职能作用。认真执行各项财政法律法规,坚持把财政监督检查作为财政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将财政监督工作融入财政管理各个环节,从制定和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入手,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检查和跟踪问效,注重对政府各类工程的招标监管和审计协调工作,注重政府采购和资产的管理,注重资金支付计划的安排和调度,注重财务审核审批程序。2015年通过财政监督工作的开展,管理更加规范,各单位、各村节约意识更加增强,资金使用效果更加显著。

2015年财政工作成绩的取得,是镇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与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监督指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部门通力合作以及全镇人民群众和各企业大力支持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财政运行和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明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税源增长点不多,税收压力较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主动适应“新常态”,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涉及营业税、所得税、房地产税、消费税等税收新动向,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政策变化带来的对我镇财政收入的影响。

三、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镇党委、政府对财政工作的要求,结合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16年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是:全面落实各项财政改革政策,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为主线,加快税源培植,强化收入征管,严格预算执行,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收入预算的安排。

2016年我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37070万元,同比增长10%左右。镇财政预算内外可用总财力为38197万元。其中:

1、预算内体制分成收入14290万元。

2、非税收入2960万元。

3、土地出让收入16297万元。

4、其他收入4650万元。

(二)关于支出预算的安排。

2016年财政支出预算安排为38060万元。其中: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750万元。

(2)公共安全支出1350万元。

(3)文教卫生支出9950万元。

(4)社会保障支出10150万元。

(5)农林水事务支出800万元。

(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500万元。

(7)债务及利息支出760万元。

(8)其他支出800万元。

四、2016年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财源建设,扩大财政收入规模。一是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财税改革动态的掌握,及时分析和应对财税政策调整对收入的影响,确保税源不流失;二是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属地征管,对土地、资产出租等有偿出让使用权重点征管,切实做到财政收入应收尽收,大小税种齐抓共管;三是加强对在建项目及未开工项目的梳理和服务,督促企业早日投产及开工,尽快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

调研报告经费预算篇十四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在我向市十四届_会第37次会议,作关于xxxxxx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一、xxx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民理财,促进发展,为民服务,促进和谐”为宗旨,依法加强征管,有效保障重点,财政运行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收入在全省位次情况:上半年,我市财政收入规模居全省第6位,增幅居全省第9位,比全省16市平均增幅高3个百分点。地方收入规模和增幅均居全省第4位。

二、xxx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一是推进部门预算管理。6月27日,市本级按照“规范管理、服务创新、平稳有序”原则,全面启动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制订下发8个预算编制及管理文件,新增“地方性政府债务预算表”、完善“三公”经费预算表、严格公务用车和“四项资产”预算审核,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规范性。二是开展“六清”工作。为缓解市级财政支出压力,确保全年收支预算平衡,市本级财政全面开展“清政策、清项目、清资金、清财力、清资产、清债务”工作,切实增加可用财力。三是推进绩效考评工作。今年市本级选择70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比上年新增项目30个,涉及财政资金亿元。制订《xxx年市级预算支出重点项目绩效考评方案》和《重点项目绩效考评工作计划》,完善绩效目标评价体系,实施项目跟踪问效,提升财政管理绩效。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同时,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虽然平稳增长但对部分行业和重点企业的依赖性仍然较大,可用财力增长有限,新增刚性支出扩围,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绩效还需提升,财政改革有待深化,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为完成全年预算任务而努力。

下半年,财政部门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财政管理,严格预算执行,主动保障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全力服务我市发展改革稳定大局。

(一)科学组织财政收入,扩大财力规模。xxx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为亿元,增长13%。面对复杂多变和增长趋缓的经济形势,全市财政部门按照“准确分析、加强征管、科学调度”的原则,积极做好征收工作。密切加强与税务、金融部门联系,围绕收支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加强调度,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完善综合治税措施,进一步抓好重点税种、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挖掘非税收入潜力,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努力实现收入均衡入库,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二)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增加社会总需求。落实促进消费政策,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全力扶持我市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及重点税源企业发展。统筹“千百十”工程、自主创新、产业专项资金,采取项目研发补贴、创新奖励等形式,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担保、财政贴息、补助项目前期经费等措施,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全面落实财税优惠政策,促进旅游、服务、文化等产业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高新技术开发区、煤化工现代工业园、经济开发区等建设。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可持续发展。

(三)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提升群众福祉。切实加强民生工程后续管理,严格跟踪兑现,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巡视评估活动,确保35项民生工程一项一项落到实处。建立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库,完善民生工程决策机制,不断增加民生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补助提标为重点,加快完善各项社保制度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贯彻国家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有关要求,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建设,不断提升淮南软实力。

(五)深化各项财政改革,规范财政运行。一是促进阳光支付。进一步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扩大使用范围,年底之前将公务卡改革覆盖到县区所有预算单位;实施市直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年底前所有县区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规范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业务,减少现金支付结算。二是严格预算追加。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没有预算、不能支出”的原则,维护预算严肃性和约束力,年度预算执行中,除民生增支政策外,原则上不再追加预算。三是压缩行政经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从紧编制预算,压缩因公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经费、公务接待费用,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增强节电、节油、节水意识,严格控制考察培训和节会活动。

今年是淮南财政极为困难的一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艰巨,压力更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_会的监督支持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财政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调研报告经费预算篇十五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党的_继续号召,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中的重点和难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难保证,人才难解决,环境难保护,陈规陋习难根除。因此,调查研究并设法解决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困难和问题意义重大。

20xx年2月,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被选派到忙怀乡_____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机会难得,到任后,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就_____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_____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一是地理劣势。山区群众常说“看到屋,走得哭”,真实地反映了山区沟渠纵横、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征,这一特征使农业生产生活异常困难。二是土壤贫瘠。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袭刀耕火种,产出效益低。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山洪、干旱、风雹、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仅丫口组目前就有15户农户居住在滑坡危险地带,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较差。四是人居分散。山区大部分人口多为散居,密集度不高。据实地调查,_____村的人口密度仅为168人∕平方公里,很显然,_____村新农村建设的聚集动力非常弱。

(二)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山区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据实地调查,_____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_____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三是文化生活匮乏。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_____村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四是城乡人民权利不平等。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阻止农民进城找工作,实行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农村人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在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与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并没有真正解决,现在农民进城打工还是受到同工不同酬的歧视,甚至还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又造成了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_____村的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据实地调查,_____村全村共2019人,大专文化程度的只有3人,中专的只有7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只有12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06人,小学文化程度1390人,文盲102人,未读书的儿童199人。贫困山区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重担。同时,农民培训机制在贫困山区难以建立,有培训点也是流于形式,使农民的发展技能、思想水平与新农村还存在较大差距。山区农民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事,争取政府下拨资金踊跃,自己出资出力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

(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对_____村的扶持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_____村自然经济成份较重、农户经营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信贷困难、农资价格高质量低的市场调控不力等原因,农民增收仍然十分缓慢。_____村地处大山深处,全村有513户2019人,可耕地面积3749亩,其中:水田只有522亩,多数为旱地(山坡地)。由于自然、地理、历史和人口素质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山上农田水利设施难以配套,交通状况极差,雨天山体滑坡时有发生,村民缺乏教育,整体素质偏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虽然农民人均收入20xx年达到2300元,但发展不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的达1373人,占68%,这一现状是制约_____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矛盾。

二、_____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抓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要建好村支部。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贫困山区农民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三培养”,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接班人问题。二是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二)抓规划,引导科学有序发展。贫困山区的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对地理特征基本相同,经济发展基本一致的贫困山区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突破自然村界限,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突出山区特色,找准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要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认真听取农民建议;要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顺从山地势,做到基本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安全民居建设、人畜分居和安全饮水建设等;要整合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事。

(三)抓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树立“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农民教育责任制,改进教育方式,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明村(户)评比等,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法制文明教育;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励农民群众发挥好主观能力作用。二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机制。要以村小学为依托,运用农民技校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加工业生产操作技术培训,使年满16周岁的山区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和非农领域就业技能,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守护型”农民中的种养大户、个体经营者、产业化带头人、返乡创业等进行重点教育,着力培育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从现状来看,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下一代,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山区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都能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教育。

(四)抓好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新农村最本质、最中心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要求在贫困山区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必须采取超常手段,强化过硬措施,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建立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山区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仍然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对有条件的贫困山区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工资水平。

(五)抓基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尽快改善贫困山区生产生活环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改善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分类建设。一是国家要结合贫困山区财力困难的实际,改革农民投工投劳办法,加大国家对贫困山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要让贫困山区的农民都能喝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要积极推广沼气能源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厨,改善贫困山区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要加强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切实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对部分高寒、自然环境恶劣的山区农民,要痛下决心,加大力度,一次投入,通过异地搬迁的方式使群众摆脱其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

调研报告经费预算篇十六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党的xxx继续号召,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中的重点和难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难保证,人才难解决,环境难保护,陈规陋习难根除。因此,调查研究并设法解决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困难和问题意义重大。

20xx年2月,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被选派到忙怀乡_____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机会难得,到任后,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就_____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_____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一是地理劣势。山区群众常说“看到屋,走得哭”,真实地反映了山区沟渠纵横、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征,这一特征使农业生产生活异常困难。二是土壤贫瘠。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袭刀耕火种,产出效益低。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山洪、干旱、风雹、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仅丫口组目前就有15户农户居住在滑坡危险地带,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较差。四是人居分散。山区大部分人口多为散居,密集度不高。据实地调查,_____村的人口密度仅为168人∕平方公里,很显然,_____村新农村建设的聚集动力非常弱。

(二)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山区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据实地调查,_____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_____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三是文化生活匮乏。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_____村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四是城乡人民权利不平等。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阻止农民进城找工作,实行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农村人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在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与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并没有真正解决,现在农民进城打工还是受到同工不同酬的歧视,甚至还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又造成了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_____村的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据实地调查,_____村全村共2019人,大专文化程度的只有3人,中专的只有7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只有12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06人,小学文化程度1390人,文盲102人,未读书的儿童199人。贫困山区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重担。同时,农民培训机制在贫困山区难以建立,有培训点也是流于形式,使农民的发展技能、思想水平与新农村还存在较大差距。山区农民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事,争取政府下拨资金踊跃,自己出资出力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

(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对_____村的扶持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_____村自然经济成份较重、农户经营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信贷困难、农资价格高质量低的市场调控不力等原因,农民增收仍然十分缓慢。_____村地处大山深处,全村有513户2019人,可耕地面积3749亩,其中:水田只有522亩,多数为旱地(山坡地)。由于自然、地理、历史和人口素质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山上农田水利设施难以配套,交通状况极差,雨天山体滑坡时有发生,村民缺乏教育,整体素质偏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虽然农民人均收入20xx年达到2300元,但发展不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的达1373人,占68%,这一现状是制约_____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矛盾。

二、_____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抓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要建好村支部。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贫困山区农民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三培养”,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接班人问题。二是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二)抓规划,引导科学有序发展。贫困山区的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对地理特征基本相同,经济发展基本一致的贫困山区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突破自然村界限,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突出山区特色,找准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要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认真听取农民建议;要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顺从山地势,做到基本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安全民居建设、人畜分居和安全饮水建设等;要整合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事。

(三)抓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树立“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农民教育责任制,改进教育方式,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明村(户)评比等,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法制文明教育;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励农民群众发挥好主观能力作用。二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机制。要以村小学为依托,运用农民技校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加工业生产操作技术培训,使年满16周岁的山区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和非农领域就业技能,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守护型”农民中的种养大户、个体经营者、产业化带头人、返乡创业等进行重点教育,着力培育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从现状来看,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下一代,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山区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都能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教育。

(四)抓好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新农村最本质、最中心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要求在贫困山区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必须采取超常手段,强化过硬措施,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建立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山区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仍然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对有条件的贫困山区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工资水平。

(五)抓基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尽快改善贫困山区生产生活环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改善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分类建设。一是国家要结合贫困山区财力困难的实际,改革农民投工投劳办法,加大国家对贫困山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要让贫困山区的农民都能喝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要积极推广沼气能源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厨,改善贫困山区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要加强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切实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对部分高寒、自然环境恶劣的山区农民,要痛下决心,加大力度,一次投入,通过异地搬迁的方式使群众摆脱其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