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支援冬奥个人事迹范文(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3:51:34 页码:14
2023年支援冬奥个人事迹范文(通用8篇)
2023-11-23 13:51:34    小编:ZTFB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我们需要思考并总结我们的经验与教训。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有系统性和条理性,要把握好总结的结构和逻辑。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方法,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

支援冬奥个人事迹篇一

平安是人民的福祉,安定的社会秩序需要我们共同守护。我校信息工程学院20级学生xxx于2022年1月11日响应政府为充分发挥青年在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环境中的积极作用,让青春与家乡来一场“双向奔赴”的倡议,及时与所在县,街道主动对接,加入当地大学生团员志愿者队伍,成为了云梦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在志愿岗位上努力发光发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在志愿者岗位上,侯同学切实的为人民服务积极协助开展全民核酸工作和卡点值班登记工作,在全面核酸现场秩序进行维护,确保现场秩序的稳定,引导人民群众便捷的完成核酸检测,保证不漏检不混检;还积极参与了“敲门行动”和“双禁行动”来帮助防疫信息更加完整,为人民的安全加“保险”。忘不了的是寒冬之下手被冻得通红仍然坚持核酸检测信息录入;是“敲门行动”中没有桌椅板凳蹲在地上也要完成手动登记;是即使大年三十家人团聚的日子也要坚持夜间“双禁”巡逻。

在这期间,侯同学在忙碌之余依旧注意到虽然居民的日常生活因疫情防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他们仍可以积极配合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对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及工作人员,报以理解和积极配合的态度,这让她不禁感动感慨于我们伟大祖国的凝聚力。

她坚信:“共同战疫,抗疫有我,在这场阻击战中,我们当以奉献诠释信念、以行动彰显忠诚、以初心不变担当使命,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的生动篇章,彰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充分展现青年志愿者勇挑重担、乐于奉献的扎实作风和朝气蓬勃、吃苦耐劳的精神面貌,让祖国,人民认同我,让祖国和人民相信有我们明天会更好。”侯同学主动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一名大学生的青春靓丽本色。

支援冬奥个人事迹篇二

xxx,女,汉族,39岁,中共党员,二级警督警衔。现担任经济开发区分局勤务综合室负责人。入警16年来,她扎根基层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以及领导同事的一致称赞。因工作表现突出,曾先后获得“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市十优新闻工作者”、“个人三等功”、“全市优秀人民警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峻形势,经济开发区分局组建了执勤卡点党员先锋队,她作为一名党员民警,主动要求参加,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扛起抗疫使命担当。209国道黄河大桥卡点处于豫、晋省际交界处,位置十分重要。在卡点执勤中,党员民警她协助配合当地卫生防疫等部门认真开展疫情联防联控,始终坚守在防控疫情第一线,做到逢车必查,逢人必检,不断排查有异常情况的返乡人员,不断提醒过往人员做好疫情防护措施。期间,检查监测车辆55辆、人员85人次,劝返山西籍车辆10辆、三门峡籍车辆15辆。她在坚守卡点执勤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日常勤务工作安排。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积极响应领导号召,将疫情防控和“平安守护”工作相结合,围绕分局中心工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逢一必争、逢冠必夺”的争先意识和敢打必胜的勇气信心,有条不紊地开展疫情信息报送、党建引领、内外宣传、后勤保障等日常事务性工作。在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中,她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努力发挥宣传工作特有的职能作用,真实的记录公安民警奋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点滴瞬间,及时报道弘扬先进、弘扬正气。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在平安三门峡开发区微信公众号、抖音公众号、微博以及各新闻网络媒体发布疫情防控工作信息50余条。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大力宣传防疫工作,提醒身边的同事做好自身防护,切实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扎实做好应对疫情的防控工作。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扩散蔓延,在这非常特殊时期,为了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从正月初三开始,全员取消休假正常上班。由于她爱人家不在三门峡,大年三十,夫妻俩刚回到路途遥远的外地公婆家,本想陪父母多呆几天,接到单位全员取消休假的通知,当她对家中父母说明情况,父母表示非常理解,夫妻俩人带着孩子连夜赶回三门峡,第二天便迅速投入到值班备勤、人员管控、应急处置中。为了便于工作,她“舍小家,为大家”,坚持在单位待命,因无暇照顾家里,于是照顾两个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了年迈的父母,三岁的小儿子有好多次,打电话问:“妈妈,你什么时候有时间陪我玩呀?”她匆忙的安慰儿子说:“妈妈在工作,忙完就回”,简短几句话,匆匆挂断电话后,她又转身投入紧张忙碌的工作中,照顾孩子的重担一直落在了父母的身上。

疫情面前,警察不退,她放弃陪护、放弃团圆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只是千千万万民警在防控疫情阻击战中的缩影。疫情还在继续,她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态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为辖区居民的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支援冬奥个人事迹篇三

今年1月3日,到北京参加集训前,邓小岚对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深情地说:“山里孩子保持着天然的纯真,目光清纯,像天上闪闪的星星那样,你们的声音像天籁之声,像山泉水那么好听。你们最能向全世界人民展现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真诚和友爱,这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认为这种热爱和积极向上的品质也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这些话,凝结着她对孩子们真挚的爱。2003年清明节,马兰小学20多名小学生参加了为烈士扫墓活动。活动结束后,邓小岚想跟孩子们一起唱支歌。然而,只有一两个会哼国歌,却都跑调……“没有音乐的童年是苍白的,我想让他们的童年变成彩色的。”邓小岚深知音乐的力量。在清华乐队6年,音乐滋养了她的生活。大学毕业后在山东工厂工作25年,音乐是最好的抚慰。见女工们闲暇时无所事事,她领着学习乐器。女工们结婚有了孩子,她又成了孩子们的“邓老师”。

马兰村怎么能没有歌声!邓小岚决定通过音乐,帮马兰的孩子树立信心,快乐成长。2004年,61岁的邓小岚号召兄弟姐妹捐款4万元,把4间破烂的小学教室翻盖成7间校舍。她从亲朋同事那里募集乐器,成为村里第一位全才音乐老师,教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吉他……从北京到马兰,在2010年高速公路修通前,邓小岚早上8时出发,晚上8时许才到。为让孩子们能反复练习,她每年往返于北京与马兰20多趟,一趟约600公里。18年来,她来回奔波了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五周。勤学同时,邓小岚更注重启发孩子。她教孩子们玩出一些“非常规乐器”,用勺子、铃铛和铝合金锯条奏出动人旋律;孩子们没有走出过马兰村,甚至连镇上都没去过,邓小岚带他们去北京,看奥运场馆,去游乐场,去动物园……“马兰的孩子一样聪明,只是缺乏机遇和舞台。”为此,2006年,邓小岚成立马兰小乐队。从此,指甲缝带泥的小黑手弹奏着西洋乐器,世界名曲回荡在大山深处。2008年10月,她带领小乐队第一次走出大山,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马兰小乐队小型音乐会”,受到晋察冀日报社老同志们热烈欢迎。此后,他们的足迹延伸到湖南、浙江等地,也登上了北京电视台、湖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更大的舞台。2013年8月,70岁的邓小岚发起“马兰儿童音乐节”,成为彼时全国罕见的儿童音乐节。当天,马兰小乐队同将军后代合唱团、清华艺术团乐队等20多个演出团体同台演出。孩子们空灵的歌声在山谷间回荡。“城里孩子有迪士尼乐园,有公主城堡,马兰的孩子也可以有。”2015年,在学校旁的山坡上,邓小岚亲自设计、自筹资金打造了一座三层音乐城堡。孩子们在浪漫的“城堡”里,心生美好,希冀未来。18年来,邓小岚培养了200多名学生,很多上高中、读大学,其中10余人在大学里读艺术专业,或毕业后从事艺术教育。

除了教当地的孩子们唱歌,组建乐队,邓小岚也在努力地改变当地村民的生活。

一开始来到马兰村,邓小岚发现村民们的卫生习惯很滞后,“尤其厕所,就是在粪坑上搭个石板,夏天苍蝇飞蛆爬,下雨泥水流”。

为了说服村民改变现状,她反复和村民说:马兰风景秀丽,又有红色的革命历史,很适合搞旅游。但发展旅游必须有方便的卫生条件,太阳能热水器洗澡、冲水厕所是必需的硬件建设。

但一开始村民不理解,怎么能把厕所建到房间内呢?那还能住人吗?于是,她在复建马兰小学时,给村民们建了一个样板房间:屋外是太阳能热水器,室内有个带冲水厕所的卫生间。

样板房间建好后,看到了便捷的村民们也开始效仿。现在,已经有4个村民盖新房子时,采用了邓晓岚为他们设计的图纸。

支援冬奥个人事迹篇四

1月24日,荆州一医主治医师xxx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医疗人员,第一轮换岗后,刚解除隔离观察的他再次主动请战,重返抗击疫情第一线。疫情当前,使命必达。他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患者的心率快速下降,如果不做紧急处理,患者会很快出现心跳骤停。”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给患者开始实施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抢救,随着急救药物开始起效,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转危为安。

抢救时空气中的气溶胶密度较大,暴露的危险更大,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大幅度的动作可能会导致防护服的破损。面对危险,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抢救患者,必须争分多秒。在抢救之前,他设想过万一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怎样做,然而真正操作起来,这种担心早被抛到脑后,“光想着怎么救人了。”好在一切顺利,没有发生意外。这样惊心动魄,与死神抗争的场景无时无刻不在隔离病房内上演,高压力、高紧张的状态是工作日常,半夜起来抢救患者更是习以为常。

每天早上8点他都会准时穿上防护装备。查房时,他都问的特别细,包括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体温、咳嗽等症状,年龄、基础疾病,检查结果及用药情况,等等,进而做出判断。

对确诊患者,他责任就是执行新冠肺炎专家组治疗方案。患者个体差异很大,有的症状轻,有的危重,有的恢复快,有的迟迟不见慢,有的还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其它疾病……他和医疗团队采用综合疗法和个性化治疗,确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救治。“这既是为患者负责,也是为患者家庭和社会负责,把好治疗最后一道关口,让患者顺利康复,安全回归家庭和社会。”他说,这就是战“疫”医生必须承担起的特殊的责任,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一线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他们都很年轻,也更辛苦,夜班8个小时,不能休息,特别困时,只能趴在桌子上及躺椅上稍作休息。”

“这次新冠疫情,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但是出于医生的职责,生命相托,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托得住。必须有信心、有能力,更是有担当有责任去尽力救治患者。”他已经1个多月没有回家了,新年安排的节奏全部打乱了,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他爱人在安排。

他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而且没有休息日。他说经过这次实战有了隔离病房工作的经验,比如穿脱防护服、怎样对病人检查治疗等。按照要求,出隔离病房后需医学隔离观察14天,2月25日,他立刻申请再次进入隔离病房。他希望,现在没有新增病例,按照这样的节奏持续,疫情早日结束。疫情结束后,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将手里没有完成的手术做完。

支援冬奥个人事迹篇五

现在,提起邓老师,整个村子的人全都竖起大拇指,村民们纷纷感叹邓老师让他们的生活改变了不少。

“你看看我们家房子就是邓老师帮忙设计的。”住在村子南边的老王兴奋地领着记者去参观。在老王师傅的家里,不仅有着和城里人一样的大客厅,还有旋转楼梯以及一个大大的浴缸。

“我最不会做公关,但我有同学和朋友,我可以联合他们一起来帮助马兰村。”邓小岚说。

她回忆,有一次,一个在江苏的同学请邓小岚去讲党课做交流。但邓小岚问人家能否赞助她建希望小学。结果,那一堂课让邓小岚意外获得4万元赞助款。

邓小岚慢慢改变着整个村庄,她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践行着父辈的理想,为这个村庄无私奉献着,将这个革命的村庄发展成了一个音乐的圣地,整个村庄也因为音乐而变得充满活力。

支援冬奥个人事迹篇六

2021年9月中旬,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导演组通过网络报道注意到阜平有一群爱唱歌的孩子,便想着请他们组建一个合唱团,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为全世界的观众演唱奥林匹克会歌。经过层层选拔,来自阜平县城南庄镇5所小学的44名孩子入选,其中8人来自马兰小乐队。

在北京集训和彩排期间,邓小岚陪孩子们一起训练,彩排时陪他们一起候场,为他们加油打气。当看到孩子们站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上,邓小岚激动得热泪盈眶。在她看来,音乐让孩子们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更自信、更乐观。

为了能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为了能让他们走出大山,看到世界。邓小岚往返于北京和马兰之间,一晃就是将近20年。她的经历感动了无数的人,尤其是有相似经历的女中音歌唱家李克。与邓小岚相似,李克的退休生活也过得很“奔波”。

从2018年至今,李克自掏腰包对山西省静乐县定点帮扶,从零开始,帮助当地组建了多支合唱团,其中的教师合唱团和童声合唱团曾多次在国内、国际比赛中获奖。

看到邓小岚的事迹后,李克感同身受,“邓老这把年纪能把工资拿出来让孩子们学音乐,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不仅是钱的事,更重要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感情。”对于当地的孩子们来说,音乐是从未接触过的艺术形式,从零开始教他们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李克能想象得出,邓小岚这些年来经历的困难一定非常多,“起步是非常费劲的,孩子们会觉得可笑,学校和家长会觉得学音乐浪费时间。但当你认真的去教,孩子们慢慢能接受之后,家长看到了成果,也会逐渐支持。”

所以会选择用这种方式度过晚年,李克认为自己或许和邓小岚的想法相似,“人和人相处久了有感情了,孩子们的成绩让我们有成就感,看到他们一点点的成长,我们就更加不舍得放弃,因为你放弃,就意味着他们的一切都要从头再来。情感上真的舍不得。他们的进步慢慢就变成了艺术上的享受,不仅滋养了他们,也让我们的内心无比充盈、富足。”

这个贫困的小山村正是当年《晋察冀日报》的根据地。社长邓拓的女儿邓小岚也是在这里诞生。用邓小岚的话说,她只是在用音乐报答村里人当年的恩情。

乡亲冒死相救多年后回村报恩。

回忆起往事,邓小岚把目光投向窗外,扽了扽蓝色衬衫角。

1943年,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疯狂扫荡,19位马兰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而惨遭杀害。在一次随报社队伍突围后,邓小岚出生了。危险的环境下,父亲邓拓将其寄养在老乡家里,直到3年后才将她接走。

长大后,母亲赠送了一枚刻有“马兰后人”的图章给小岚。“她就是要让我记住,我也是马兰的孩子。”

2003年是马兰惨案六十周年,原《晋察冀日报》的部分老同志集资一万多元要为19位马兰乡亲修一座纪念碑。然而,邓小岚这次去马兰村的时候,马兰村仅有概念意义上的小学——四间濒临塌陷的危房,学校里只有一、二年级的学生,全校也只有一个老师。

村民一见到邓小岚就哭诉,要她帮着找找希望工程。看到曾经养育过她的相亲们的悲伤表情,邓小岚下决心帮助马兰村。

她找到子女们,首先共为马兰集资4万元,把村里的校房翻修一新。这次后,她就再也没有和马兰村分开过。

组建儿童乐队。

教会孩子奏第一首歌。

小学复建后,邓小岚看到孩子们能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十分高兴,很想和孩子们在一起唱一首歌,但却发现,学校里面居然没有一个小孩会唱歌。

心痛的邓小岚教孩子们唱了一首歌。从那以后,邓小岚在马兰村小学开始了她的义务音乐教师生涯,并且一下就坚持了6年。大概每隔2—3周,她就会经过7个小时火车,来到村子里给孩子们上一次课。

“没有人教他们唱歌,更没人见过乐器。”2006年底邓小岚把家人用过的和朋友们捐送的手风琴、小提琴、电子琴和吉他等乐器、乐谱带到了马兰村。三年来,她用6把小提琴、3个手风琴、3把吉他、10个电子琴,将孩子们培养成为一个马兰山村小乐队。

“先从识谱开始教他们,然后手把手一个一个地教拨弦。”但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会,几天不练又全都忘了。就这样,反反复复一年之后,小乐队终于能在一起合奏第一首歌——《雪绒花》,那一次,邓小岚和孩子们都开心得不得了。

随着周围村庄的合并,马兰小乐队已经从之前的8个人变成了现在的20个人,而邓小岚的学生也一下子增多到了60多个。

除了教学校里面的学生,邓小岚现在还要教学校里面的老师。她认为,只有本村有了好老师,一届一届的学生都能受益。

支援冬奥个人事迹篇七

马兰村是河北阜平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曾是《人民日报》的前身《晋察冀日报》的第二故乡。就在这个小山村里,有着天籁般的歌声和琴声。

下周村里的孩子们即将迎来六一儿童节,他们不想要玩具、不想吃大餐,在他们眼中,有邓奶奶和音乐的日子,才是真正的节日。

早晨七点半,11岁的白伟和12岁的宋沛栋结伴前往马兰村小学。他们俩共用一把吉他,每次上课前,他们都要用剪刀石头布来决定这把琴在路上的归属。最终宋沛栋赢得了这把琴,笑着弹起了“马兰之歌”。

在马兰的村落里,在这样的清晨,你经常可以听到天籁般的乐曲,这些乐曲全是村里面十几岁的孩子演奏的,他们是马兰小乐队的成员。

而这个小乐队的组建人,正是当年在马兰开创《晋察冀日报》的革命前辈邓拓之女邓小岚。当年这里的村民为了保护报社,曾有19人付出了生命。6年多前,邓小岚再次来到这个父辈呆过的工作地,看到了孩子们连一首歌都不会唱,就开始了支教生涯。

邓小岚老师的音乐课将在今天九点钟开始。孩子们正从胭脂河边,从铁冠山下,从岔河沟旁赶往马兰村小学。

看到邓老师走进班,孩子们都站起来高兴地喊:“邓老师好!”邓小岚也高兴地捏了捏他们的脸。

今天的课上,邓老师以教唱为主,她先是在黑板上写下歌词,然后从音阶开始一个一个地教唱。

孩子们一个个仰着头大声地跟着唱。

钢琴和架子鼓上面还能看到擦拭过的水印,这都是小乐队的成员们在前一天课间休息特意为迎接邓老师而打扫的。

第一批打扫音乐教室的孩子们,马上就要初中毕业了。这支乐队中年龄最大的不过16岁,最小的11岁,但他们已经能熟练地弹奏钢琴、小提琴等多种乐器。2008年时,他们还曾到北京参加演出。

六年前,马兰小乐队这些孩子们的父辈甚至连小提琴和钢琴这些乐器都没听说过,而如今,他们的孩子却能让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传荡在整个山村中。

马兰小乐队孩子们演奏出来的乐声,是这个当年贫穷的革命村庄历史转变的最好见证。

新闻工作者邓拓长女,今年68岁,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市公安局退休职工。

在阜平县马棚村出生,现家住石景山区,自幼跟家里兄弟姐妹学习各种乐器,现在马兰村义务教授音乐知识。

从北京坐长途车颠簸4个小时,再换乘大巴3个小时后,邓小岚终于到达了位于河北省阜平县的马兰村,不知不觉她已经在这条路上往返了6年。

支援冬奥个人事迹篇八

按照任务要求,我们10人医疗队(3人备班)7名一线人员2月1日清晨六点在医院集合。初一新年的晨光尚未显露,我便已在前往医院路上,拉开了一天工作的帷幕。

到达后,所有队员再次细致检查了所有药品与装备,才于6点30分在医院食堂快速吃了一顿热腾腾的饺子早餐。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文标一大早来为我们送行,李祖题处长把我们护送至火炬传递驻地北京会议中心。

到达后,由于驻地医务室的临时变动,我们立马开始紧急的重新布署。疫情当下,此次任务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容不得我们有半点马虎。我们全员投入,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马不停蹄地快速工作。伴随着各个医疗保障相关上级部门的不停巡视、检查,以及随后火炬手的陆续入住,我们的工作渐入“佳境”......

张爱梅医生搭档高曼护士细心检查医疗用品。

在火炬接力驻地,我们7名队员分为3个小组工作。从2月1日早上进驻到2月5日早上7点完成医疗保障任务,全体队员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这让大家的压力无形中又添了一层。

工作中,我与医院金牌护师高曼分在一组,共同负责驻地一个医务室的工作。医务室早上7点就开诊,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其余时间是随时处理各种有需求的病人。遇到不便的患者,我们还要上房间帮助。我们医务室保障的是京外火炬手,所以我们遇到的突发情况最多。甚至有一晚12点多,洗澡中的我们也被紧急叫出工作。

我最难忘的是1日中午入住的来自河南洛阳的火炬手。由于水土问题,她入住当晚出现水样便4-5次,2日晨7点多就到医务室就诊,经诊疗后症状明显好转。但考虑腹泻为八大重点监测症状之一,我们详细询问病史,及时上报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小组组长唐芳医生。唐芳医生不停地电话安抚火炬手,同时按要求逐级上报。

20分钟后,市疾控相关工作人员抵达医务室,传达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意见,认为患者考虑为暂时性腹泻,可正常参与火炬传递。我们第一时间告知火炬手消息,才得知她为此已准备了长达4个月之久。

当日下午,当火炬手顺利完成火炬接力后,专程赶来向我们致谢,那一刻,我和团队人员心中,都感到了由衷的快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