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大学课题科研小组简历范文汇总 课题负责人学术简历模板格式(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8:22:30 页码:10
大学课题科研小组简历范文汇总 课题负责人学术简历模板格式(5篇)
2023-01-11 18:22:30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大学课题科研小组简历范文汇总一

项目课题名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学的传承研究

内容摘要(不得少于400字)。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国经典文学作为我国文化的载体本应该是每位大学生必须了解的。可而今随着网络世界的愈发繁华,我们的经典文学正在被慢慢冷落。作为炎黄子孙,继承和发扬中国经典文学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

本课题以安徽科技学院各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等形式,研究大学生对我国经典文学的喜好情况和阅读动因;分析大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学习情况及重视程度;探究我国经典文学逐渐被忽视的根本原因、解决办法以及策略,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良好的文学素养,拓展思维方式,使中国经典文学能得到普及并发扬光大。

二、项目论证:

(一)申请理由(包括自身具备的知识、自己的特长、兴趣、已有的实践创新成果等)

1.课题组成员截至目前已学习了计算机基础,逻辑学等课程,正在学习大学语文、创造力理论与创新、信息检索等课程,我们想把自己大学所学课程联系起来运用到实践中去,用实践去检验和锻炼自己。计算机基础、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工具,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能加强我们对计算机的运用技巧;通过逻辑学的学习,使我们的思维方式更加严谨,这为以后课题研究方式、过程等的安排提供了智力保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调查问卷;另外,我们想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学的传承研究帮助所有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经典文学观,这为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展及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都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我们想为国家尽微薄之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本课题四个组员的选择都很有讲究。第一,四个课题组成员都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且对经典文学抱有浓厚的兴趣;第二,课题组成员许志刚同学拥有非常好的组织能力,为课题组四个成员今后的合作提供保障;第三,课题组成员姜军同学精通计算机,能高效地使用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各种软件;第四,课题组成员周敏同学善于交流,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能顺利完成实地采访工作;第五,课题组成员毛传莹同学语文功底扎实,擅长写作,对以后课题论文的撰写十分有利。

3.本课题组所有成员都对中国经典文学抱有浓厚兴趣,面对身边同学对自己国家经典文学的漠然,我们想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案。力求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经典文学阅读观,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良好的文学素养,拓展思维方式,使中国经典文学能得到普及并发扬光大。

4.本课题组成员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1)课题组成员周敏:寒假社会实践论文被评为20xx、20xx年外国语学院寒假社会实践优秀论文;暑期社会实践论文被评为20xx年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

(2)课题组成员毛传莹:20xx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移动课堂”课程论文被评为安徽科技学院优秀课程论文 .

(3)课题组成员许志刚被评为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20xx年和20xx年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4)课题组成员姜军:《中国近代史纲要》优秀论文。

(二)立项依据:本课题研究现状与趋势,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创新点。(三部分逐项填写)

1.本课题研究现状与趋势:

(1)对于当今人们对传承经典文学的态度的研究。

眼下读书界的“经典热”轰轰烈烈,不少人都主张重读经典。《文艺报》20xx年4月期指出:“珍视经典,而且正确地面对经典,才能扫除我们土地上太多的尘埃。”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协会副会长指出:当代人要摆正对经典文学的态度。

(2)对于经典文学的传承途径的研究。

张岂之先生在学术研究的同时,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并且担任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委员会顾问。他认为:“关于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观点来梳理写成普及性的读物,都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但是前提是要尊重历史,如果对历史尊重不够的作品,即使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里引起轰动,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是它们的学术寿命是不会长的,随着读者水平的提高,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学术研究的那些东西倒是永恒的。

汤一介先生说:”国学经典书籍中对现在依然有意义的道理,让现在的小孩子跟今天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这完全是可以的。特别是我们在比较浮躁的社会,通过一些传统的东西,告诉小孩子们对于现代的意义是什么。我想这种普及工作是有意义的,过去我们做过,我想今后我们也会继续做的。

方克立先生说:“经典的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过去的100多年,我们文化发展中确实有一些问题,我们过去的文化取向太过于向西方倾斜,年轻人感兴趣的都是西方的东西,我们传统的东西、特别是经典就更陌生了。青年人特别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对广大群众也要进行这方面的普及。

在这个物质社会,我们祖先留下的许多精神财富已被物质财富击败,人们深感当代人可贵精神的缺失严重,许多大家都开始研究如何能让经典文学走进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助他们找回迷失的自我。

(三)前期准备情况:本单位所具备条件,查阅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本单位所具备的条件:课题组四个成员都对中国经典文学抱有浓厚兴趣,这为以后课题研究的开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其次,课题组姜军同学精通计算机,能熟练、高效地通过一些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再次,其他三位课题组成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都多次获得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查阅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朱维铮:《”国学“答问》 载《书城》20xx年第9期

(2)张隆溪:《中西文化研究十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xx年版。 第108页

(3)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方法论问题》 载《学术研究》 20xx年第9期

(4)郭绍虞。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郭绍虞。 中国历代文论选(二)[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四)[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7)杨适。 原创文化与经典[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

(8)张杰:《高新技术时代经典文学的命运》,《社会科学期刊》,20xx年第3期

(9)抗震、符均:《新文化格局与经典的命运》,《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四期

(10)陶东风:《文学经典与文化权利(上)--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文学经典问题》,《中国比较文学》20xx年第三期

(四)研究内容和提纲

1.研究内容:

首先,调查大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学的了解情况和阅读情况。

在英语和网络的强烈冲击下,经典文学逐渐被大学生冷漠,很多大学生甚至从来没有阅读过一本完整的经典著作,我们希望能通过各种调查方式详细了解当今大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学的了解情况和阅读情况。

其次,实证分析语言学习者与非语言学习者对中国经典文学阅读情况(包括:阅读量,阅读内容、阅读动机等)的差异性。

通过调查问卷和图书借阅情况研究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了解中国经典文学的深度和广度,分析语言学习者和非语言学习者阅读文学著作情况,探究二者阅读文学著作是否具有显著差异性。对同一阶段的爱好经典文学者和非爱好经典文学者的语言学习能力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是否具有明显差异。

再次,深入探究影响大学生阅读中国经典文学的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方式深入探究影响当代大学生传承中国经典文学的主要因素,分析造成大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学漠然的根本原因,研究中国经典文学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营造良好的文学阅读氛围,调动大学生阅读中国经典文学的积极性。

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激发大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如文学知识竞赛、书评竞赛等;还可以举办一些讲座,增加他们对经典文学的了解;也可以开设选修课,成立社团等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文学,解决他们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和遇到的困难。

2.研究提纲:发现问题(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经典文学的传承远远不够)--找出原因(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实证分析等方式找出根本原因)--解决问题(找出原因后,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帮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经典文学阅读观,使我国经典文学发扬光大,从而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借鉴他们的可取之处,反思他们的不足之处,为自己的研究汲取经验。

(2)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各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了解他们对经典文学的了解和阅读情况,找出影响他们传承经典文学的根本原因,通过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实地采访法。在校园内随地随时随机抽取学生进行采访,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更好地了解他们对经典文学的态度,阅读量少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通过实地采访,可以帮助被采访的同学树立更好的经典文学阅读态度,同时,也能为我们的研究收集有利的建议。

(4)实证分析法。运用spss13.0统计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2.技术路线:

提出问题-实证分析-解决方案

①提出问题:由于当今中国的大学生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我国经典文学的继承,这对大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语言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要充分认识到文学对一个不成熟的大学生的重要作用,让文学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并指导我们前进,也让文学得到发扬光大。

②实证分析:利用spss13.0统计工具,结合我校各专业大学生对我国经典文学阅读的差异制定中国经典文学调查问卷表,对我校各专业学社开展问卷调查,在结合我校图书馆的借阅情况及对学生的座谈、访谈记录,统计大学生对我国经典文学的继承情况,分析造成大学生忽视经典文学的根本原因,探究语言学习者与非语言学习者对文学继承的差异性。

③解决方案:通过对各专业大学生对我国经典文学的继承情况的研究,找出大学生忽视中国经典文学的根本原因和阅读经典文学对语言学习者和非语言学习者的指导意义。以达到大学生重视继承中国经典文学的目的,并从课内外活动的开展中丰富大学生的文学生活,指导大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找出当代大学生经典文学阅读量少的根本原因。

2.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国经典文学能被更好地传承;同时也帮助他们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和精神世界。

(七)研究进度安排和中期成果(中期研究成果要量化)

(1)20xx年3月~4月:准备阶段。召开课题组座谈会,确定课题实施方案,明确成员分工,落实任务;研讨调查问卷设计,进一步收集文献资料。

(2)20xx年4月~6月:正式调研阶段。课题组对安徽科技学院各学院学生进行实际调研(包括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等),调查影响他们经典文学阅读量少的根本因素,收集并整理调研资料。

(3)20xx年7月~10月:实证研究阶段。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中各问题不同回答所占的百分比分析,找出原因,再深入探究解决方案。

(4)20xx年10月~11月:分析与撰写论文阶段。整理调查资料和统计分析数据,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撰写课题相关论文。

(5)20xx年11月:综合研究阶段。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完成论文发表、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报送校科研处,接受验收检查。

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预计中期效果:

提交《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科研基金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至科研处。

(八)项目预期成果形式:

(1)公开发表与项目相关的论文(学生为第一作者,并在文中标明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课题资助);

(2)提交社会调查报告;

(3)通过专家组答辩。

(九)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及语言学习能力,更能拓展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眼界,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及工作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有关大学课题科研小组简历范文汇总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依据。

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永远居于主导和中心地位,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新课程标准》指出: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知识 。那么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3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3篇。如今,学生的知识构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建构获得的。而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本末倒置,导致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甚至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余文森教授在他主编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提到: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创设情境,给小学课堂带了积极的影响。情境作为课堂知识的载体,本身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然而对情境的创设不乏有教师对它非理性的热捧。我们要正确认识情境创设对教学内容、学生发展等带来的`影响,合理创设有效的情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面对丰富的新课程资源,更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而搭建知识桥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探受刺激、积极参与意义建构和积极思维的过程。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对学习主体学生的尊重,使教学活动成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建构适当的问题情境,注重现有教学内容的调整,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效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合理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3篇工作报告

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开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科学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研究目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实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分析、归纳、总结大量的案例,明确不同的教学情境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其有效标准也是不同的。找寻影响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因素,探究达成有效教学的策略,促使教师能更理性地思考课堂情境创设对教学内容起到的积极推进作用,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有关大学课题科研小组简历范文汇总三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教育专心于未来。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积淀——真善美。因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

时代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问题。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1“习惯”,是指人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

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习惯性的。因而习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2、养成教育,一课题的界定般物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

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xx市人民路小学是淮北市首家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学校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队工作方面积极探索。鉴于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重智轻德较为普遍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

(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城区、矿区、农村等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

(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高效、优化,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目标:

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理论方面,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有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实践方面美国更加注重“自然教育”,引导孩子“自我成长”。

我国心理学界有一些学者关注儿童教育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而“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前三者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近期不少专家从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少年儿童德育,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如由中国科学院的王极盛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主持的,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等。实践方面,北京怀柔区、大兴区开展了文明礼仪调查研究、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研究,山东潍坊市探索了网络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作用研究等等,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总的来看,在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

(二)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

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着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

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论意义。

立足于应用探索与实践,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律,丰富素质教育理论和养成教育理论内涵

(3)应用价值。

本课题着手与途径和模式的实验和探索,侧重于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途径是:密切结合我校寄宿制办学实际,通过个案研究以及一系列具体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形成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努力探索出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中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途径。

(一)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领导支持,课题研究有经费保障。

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环境支持、经济支持。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领导的重视、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

2、资料丰富,研究有理论支撑。

学校有藏书丰富的图书室、6万册图书的电子阅览室。既有班主任工作理论着作,又有新颖生动的光盘资料,还有时效性较强的《班主任之友》、《少先队工作》、《辅导员》等刊物杂志,使课题研究的展开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背景。我们课题组拟推荐筛选专题学习材料,供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3、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学习、研究氛围浓厚。

参研12位教师中有五位小学高级教师,两位为市教坛新星,4位参加全国十一五或相关课题研究,成绩突出。年轻教师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研后劲足。班级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二)研究方法与路线:

1、行动研究法。

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学生习惯的现有发展水平。

2、个案研究法。

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观察法。

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记录,思考研究,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4、问卷法。

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的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参考研究等。 坚持课题的理论研究、课题的实验研究和群众性教研活动三结合的研究办法。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实验研究为中心,以广大教师参与的研究活动为基础,以班队会课堂为主渠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研究学生、探索方法、总结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积极探索新时期背景下,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养成教育模式,营造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氛围。

本课题由我校一批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青年教师组成。

1、本课题研究指导专家。

xxx(xx市教科所课题主任)、xxx(xx市教研室)、 xxx (xx市教研室)、 xxx(xx市教研室)。

2、课题研究实验小组。

(1)组长:xxx。国家级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子课题负责人,省级课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主要成员。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级获奖;区级学科带头人。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现从事小学德育工作,对小学生日常行为教育有较高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学习、内容安排,活动召集、组织等。

(2)组长:xxx。全国十一五中央电教馆信息技术整合专项课题主要成员兼执笔人。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报告获省三等奖。论文、教学设计、课题报告等获国家级奖项十余篇次,并部分发表;获省级奖项8篇次。从事小语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xx省骨干教师,xx市教坛新星,校本培训指导教师。

分工:负责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协助开展课题研究各项工作。收集材料,撰写报告并上传。

(3)主要成员:

①xx,淮北市教坛新星,骨干教师。

②xx,青年骨干教师,大队部辅导员。

分工:负责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整理归档。

(4)参研教师:xx、xx 、xx。

分工:负责会议内容记录整理,活动宣传。

(5)参研教师:xx、xx、xx、xx、xx、xx。

分工:负责相关子课题的研究、实施,并做好材料的积累、分析、总结等。

课题研究的工作进度计划:本课题预计20xx年xx月——20xx年xx月分三个阶段完成。为期二年。

(一)准备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做好课题申报、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启动、课题分工、理论学习工作,培训参研教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开题启动研究。 研究呈现形式: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组织交流、研讨等活动。主要是理论实践研究,课题材料信息收集,课题研究论文,优秀班会课例和阶段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并对典型案例加以积累分析。

1、课题组制定实验计划,坚持半月集中研究一次,学习交流相关理论。

2、实验教师、班主任探索养成教育实施途径,精心设计上好班会课,及时总结实验体会,积累、整理好相关资料。

3、每月一次专题研讨,与全校同学科教师共同探讨、交流体会。

阶段成果呈现方式:

①教师研究案例。

②阶段研究报告。

③班主任工作论文。

④班队会及活动案例。

⑤问卷调查情况分析结论。

⑥班级日志样本。

(三)总结评定、成果发布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整理行为习惯研究经验论文,将成功班会课例刻录光盘,论文编辑成册,总结、发布和推广研究成果。

20xx年xx月迎接上级领导对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评估验收。

成果呈现方式:

结题报告、相关研究的论文集和其它相应的物化成果。(班主任论文汇编 、班队会等活动案例汇编及光盘、教师研究案例汇编等)

有关大学课题科研小组简历范文汇总四

1、高考要求:高考的《考试大纲》规定:数学科考试着重考查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能力立意命题,突出能力考查。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对学生的要求来看,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用学过的法则、定理、公式正确的进行运算,而且会剖析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运用所学过的数学概念、方法,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更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因此,运算能力是数学的一项基本的重要能力。

2、学生现状:高中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涉及数与式的运算,许多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较弱,有时连简单的运算都过不了关,甚至数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运算时也会出错。有些学生过分依赖计算器导致缺乏数感,有些学生总是机械地套用运算公式,不会灵活地进行式的变形;有些学生在缺乏运算目标的情况下盲目地推理演算;有些学生运算过程中不能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运算过程繁琐,准确率低等等,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尽快地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任务刻不容缓。

3、通过上一个课题《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研究已基本明确,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存在问题的各种原因及症结可归纳如下:运算技能方面;逻辑思维方面;学习过程与方法方面;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品质方面;心理素质方面,等等。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就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只有我们师生共同掌握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并积极配合及时实施,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1、新课程要求高中数学课堂应该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新课程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在运算方面,应该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发现。

2、在数学教学中,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在诸多数学能力中,运算能力的训练在数学基础教育中开始最早,时间跨度最长。运算能力与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等诸多能力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减少计算的步骤,提高解题的速度,使学生解决问题更加简便、科学、合理。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3、作为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师,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和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运算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生了哪些变化,了解目前高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真正水平,从而因材施教,更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为他们现在和未来的数学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进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将会更加浓厚,数学思维品质也会有明显提高。因此,我确立研究课题《如何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一、关键词:运算,运算能力,数学运算,数学运算能力,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运算: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

运算能力: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以及实施运算和计算的技能,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

数学运算:根据一定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由一些已知量得出确定结果的过程,称为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能力:能使某些数学运算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称为数学运算能力。通常所说的数学运算能力实际上包括运算技能,如心算、笔算,以及数与式的运算、方程的运算等。运算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是在不断地运用法则、公式,经过多次合理练习后而逐步形成的。

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会根据概念、公式、法则,对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式等进行正确地运算和变形,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地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高中数学运算能力是对记忆能力,计算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的统称。

二、研究的方向

1、分析高中学生运算能力存在问题的各种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对策,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推广应用。

2、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及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3、通过小课题研究,积累经验,形成校本,使自身不断成长进步。

三,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测试法(前测和后测)、总结法、文献法等。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7月)

(1)理论学习与培训:

通过向专家请教,个人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更新观念,明确方向,提高认识。

资料清单: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陈大伟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卢建筠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

《xx年高考考试大纲》;

《xx年高考考试大纲说明》;

《xx年高考试题分析》等。

(2)设计课题方案:

收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拟定计划,设计课题方案,写出开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xx年8月—xx年10月)

(1)前期测试调查,分析结果,找出症结所在:

利用分析法、测试法等对实验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对调查结果多角度分析,梳理问题并进行归类总结。

(2)初步制定方法与对策:

根据测试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初步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将实验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并对其中一个小组在教学中进行试点,另一个小组作为对比对象不采取任何措施。

(3)后期测试评价:

在教学中通过初步尝试后,在实验前测试卷的基础上设计了两份相对应的实验后测试卷,对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后期测试,再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对比。评价问题调查准不准,问题分析对不对,解决方法好不好,进行必要的调整修改,并反复进行实施,主要针对高xx届学生。如此反复,最后再归纳总结。

(4)写出中期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总结阶段:(xx年11月—xx年1月)

(1)整理归纳、进行课题小结;对结果进行汇总、写出结题报告。

(2)将本课题的研究的有效成果进行推广应用,从而更广泛地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一、主件:结题报告。

二、附件:阶段调查报告、教学随笔、课后反思,

教学案例等,相关论文、教学设计、成长记录袋、测试卷、部分案例等

有关大学课题科研小组简历范文汇总五

负责人

郭旭娟

所在单位

平利县城关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音乐也称之为听觉音乐。音乐只有通过“听”才能感知其美的蕴含,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引发心灵上的火花,产生飞跃的联想,产生创造的激情。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的音乐之耳,能对大千世界的声音有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甚至具有对声音选择、筛选的能力。从学习音乐的先后顺序上来说,必须先吸收,然后才能有所表现;通过欣赏学习音乐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教会学生学习音乐要从欣赏入手。从心灵的深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最重要的是净化心灵让每个人享受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头戏。应该成为音乐教育的核心,通过欣赏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素养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目前的欣赏教学,还停留在听的方法上,没能进一步介入“唱”的研究,多年实践发现听与唱都应该一同进入欣赏教学,加快速度提高“听唱融合”教学是燃眉之急。学生听了作品,要能够快速地表现出来,首先是解决唱的问题,耳朵听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来是内化的感受,是音乐的二度创造。唱是为听服务的,是在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与理解音乐。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听唱融合”在一起会达到欣赏教学的更高的层次。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创造一个适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填补欣赏教学“唱”的不足中的空缺。

2)本课题研究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欣赏水平服务,为平利县小学音乐教学发展提供参考实践的依据。

3)本课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创新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保障。

2、实践意义:

1)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反复性:音乐欣赏教学的反复性是由音乐的这种特性所决定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稍纵即逝,只有记忆才能抓住它,而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进行反复欣赏。常规经验告诉我们,当欣赏一首作品时,听得多了对音乐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教学时间不容许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听,只好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边听边唱。即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光听要好,“唱”加入了二度创造,学生会即刻感受、理解、记忆,会减少周期,提高效率。

2)强调以生为本,动静结合,学生参与。符合心理与年龄特征,“听唱融合”符合音乐韵律的特性。

3)提倡整合的原则:将新理念与教学行为整合,现有资源:音响、课本、多媒体等整合;听、唱、奏、跳活动统一在音乐体验上。

提出有待解决和重视的现实问题,论述本研究的价值或重要性)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音乐只有通过“听”才能感知其美的蕴含,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引发心灵上的火花,产生飞跃的联想,产生创造的激情。学生听了作品,要能够快速地表现出来,首先是解决唱的问题,耳朵听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来是内化的感受,是音乐的二度创造。唱是为听服务的,是在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与理解音乐。由听到唱,不仅仅是一个行动的改变,更是心理发展的反映。“一曲三听”、“一唱三听”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歌声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这是一个反复揣摩、不断提高的练习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感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歌唱的审美潜能。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听唱融合在一起会达到欣赏教学的更高的层次。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

(1)课题论证、成立课题小组、设计研究方案。

(2)调查学生欣赏现状,整理评估数据。(随机抽样调查)

(3)培训教师、研讨欣赏教学已有的方法,开创新的听唱结合的方法。

(4)专家开题论证、答辩。

(5)结合“项目管理,任务驱动”搞好课题研究,制定并写出计划。

(二)、实施阶段:

(1)听唱融合教学法进课堂。

(2)听唱融合教学案例的推广。

(3)听唱融合教学论文的撰写。

(4)听唱融合教学的比较与区别。

(三)、结题阶段:

(1)整理资料,准备结题报告。

(2)专家指导。

(3)专题研讨会。

(4)全部资料展示。

(5)收集存盘、刻盘。

(6)推广经验,弥补不足,继续开展好新课题研究。

研究举措:

1)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听唱融合”教学的研究,感受与鉴赏是最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审美的有效途径。

2)形成欣赏音乐的习惯,多听、多唱,学会欣赏音乐,培养鉴赏音乐的能力。实现《课标》对小学音乐学习领域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培养音乐爱好者。

3)通过课堂评价把握音乐要素,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结构单位;音乐的风格及作曲家个人风格特点;音乐体裁等。积极创造出各种各样很具有个性的表现方式,去表达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4)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欣赏教学的渠道;教育资源:电视、广播、书刊、报纸、音响、影像等。

研究的途径:

1、听唱融合教学法主要途径,点上渗透,面上进行。对实验校进行全面跟踪实验。

2、开展好“三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科研、教研、培训相结合。

3、从课堂入手,解决欣赏教学的实际问题,按照预定计划实施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做好前测、中测、后测数据统计调查,利用好第一手资料调整实施。

4、在研究实践中拓展教学思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培养教师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际的水平,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

与能力。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预期成果:

1、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习惯;

2、改变以往过分强调音乐故事,人物轶事传闻的介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想象和联想;

3、采取有效生动的教学法,使学生能对音乐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能以简单的线条,色彩直觉地反应表现音乐;

4、通过实施使教师的理论、业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5、使音乐欣赏课堂气氛活跃、丰富多彩。

课题成果呈现形式:

1、完成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2、典型的教学设计、叙事、随笔、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及课件、教具等材料。

3、各阶段素质检测成绩及相关资料等。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时间:

立项号

20xxxkt-zxxloo1课题名称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负责人任英

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曾几何时,每当我在教学中觉察到孩子们的心灵被黑暗和阴霾笼罩时,我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每当此时,孩子们也许不安过、怯懦过、退缩过、恐惧过、抑郁过。在孩子们人生最艰苦的时刻,他们就像漂荡颠簸在暴风雨中的一叶小舟,他们是多么渴望出现一盏明亮而温柔的灯塔,为他们的心灵导航,为他们抚慰心灵的伤痛啊!此时此刻我经常感到有点力不从心。记得有一天,当我讲完课让同学们做活动时,忽然有一位男生的桌面进入我的视线,我走近一看,只见桌面上写着各种轻生的话语,比如"死才是最大的快乐"、"落寞"、"超脱"、"悲伤"、"失望"…,看到这些话语,我心中无比沉重,下课后趁孩子们出去上体育课之际,我悄悄来到教室,用相机拍下了这张与孩子生死攸关的宝贵照片。为了科学理性地对该生进行心理疏导,我及时和班主任一起和家长取得了联系,我们共同协作,一起努力,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可是,通过多方调查和访谈,我发现该生心理问题已经达到重度抑郁之地步。为了更好的分析该生的心理问题,我从书店买回了有关心理咨询的书籍《如何成为心理咨询师》(来自35位世界著名咨询与治疗大师的启示)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大师所著的《问题青少年指导手册》等书籍,然后通过学习了解了有关心理咨询的一些技术和理论,通过多次采取合理情绪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阳性强化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对该生进行心理疏导,加之家长的配合,我们终于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使该生改变了认知,帮他重新燃起了生的愿望。在这之后,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和家长解决好他们的心理问题,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心理咨询师培训班,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成了一名心理咨询师。其实,我之所以选择对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和因对策略的研究,是因为在我的教育教学中,出现心理偏差的孩子人数越来越多,几乎占到总人数的30%之多,其中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早恋或亲子冲突问题。在人生的关键期,他们不仅需要老师的支持关爱和学习上的帮助,更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及时的心理辅导。但作为一名深爱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和孩子们的知心朋友,我的使命感迫使我不得不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身心发展着想,替他们排忧解难,于是我便开始了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的艰难旅程,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很多孩子走出了心灵的阴霾区,走上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重新找回了自我和自信。

有待解决和重视的现实问题,论述本研究的价值或重要性)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关键词: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应对策略"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方向和角度:"

由于中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凸显,所以我从中学生目前的现状出发,本着帮助中学生减轻心理负担和消除心理障碍之目的,及时协助他们走出心灵的阴霾,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他们的认知和行为,解决他们目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工作的中心和和我们监狱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是中学生,研究的目的就是找出引起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对这些相关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我准备采取"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课题研究。所谓横断研究就是在短时间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的心理变化特点和状况,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的心理变化。横断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在短时间里取得大量的资料,节省成本,节省时间和人力。所谓"纵向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里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以了解他们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其优点在于: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比较容易发现他们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的因果关系。要开展研究,首先要通过选取一定的常模,按照研究要求一般常模的人数最好是30-100人,而且常模的团体一定要有代表性。样本的选取将采用随机抽样或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样本大小,然后采用"摄入型会谈法、观察法(自然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和档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分阶段进行总结和分析。第一阶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弄清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然后建立30-100个学生的常模(9,10班学生为主);第二阶段,通过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访谈、以及通过对他们的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进行访谈的方法找出问题的成因、然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找出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写出案例分析报告;第三阶段,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分析,采用艾莉丝的合理情绪疗法、阳性强化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对这些心理有问题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帮他们走出心里的误区,从而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正常有序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为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成因;第二阶段

最后写出结题报告并以论文的形式参加有关科技成果评选。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第四阶段,课题研究结束时,我们准备以研究报告或论文形式结题,包括课件、案例报告和相关论文等形式结题,并参加有关论文大赛,最后将研究结果进行推广。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计划或方案)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针对当前教育科研的实际,结合从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以及在小教专科自考实践性环节考核过程中指导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一些体会,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想开展教育科研的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课题或自己提出的问题赢得社会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科研课题开报告,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

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xx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科研结题报告·德育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怎样写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

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某省“九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

“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课题的起源

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面对未来世界的挑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便指要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正在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的小组合作探究,完善和谐课堂,是我们美术课题组研究的一个重点。作为一个班集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质量的目的。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人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③而合作性是社会交往中的必备技巧,更是现代社会中人才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也指出:“不会合作的人不是现代人,合作比竞争更重要。”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

2、创新教育的需要。合作探究能力的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敢于超越教师。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3、时代的需要。合作探究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人们具有竞争意识,而且更需要人际之间的合作,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为合作而教学”已成为教育专家的一个口号。

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人才,人才的标准和人才观念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相应变化。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对人才素质也将提出新的要求。其中培养出能自主探究,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关键之一。

4、学校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校与校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学校要发展,教育科研是关键;教育科研的发展,教师是关键。学校的未来依靠教师,教师的成长,尤其在当前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角色的转换,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变化,更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开展“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方法的研究”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开启新视窗,找到新视角。

课题研究的界定、依据及内涵

1、课题的界定

所谓合作:是指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交流,是一个分享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过程。

所谓探究:是指从科学领域或从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美术课堂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就是探索如何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激励学生个体自主学习,调整学生群体交往行为,提高学生对合作交流及探究技能的认识,使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通过合作探究,去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有力的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促进组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

(2)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的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能力差异,是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做哦那个。

课题研究的内涵

课题的本质:

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想,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课题的内涵:

(1)通过研究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发挥观念的导向作用,在研究中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先进地区及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在“十五”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理论和研究水平。领会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重要性。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探索、总结、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合作探究精神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2)深刻理解“合作探究”的含义,讨论研究在教学活动中,哪些问题需要学生合作探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怎样创造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共同参与探究活动,针对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如何进行评价。

(3)教育科研的关键在教师。本课题实验的内在意义还在于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实验使教师更新观念,提高科学素养,成为教师合作探究教学的内驱力,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1、重点研究如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使教师成为具有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理念的教师。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探索培养学生具有合作探究意识,合作探究精神和能力,实践能力的规律。

3、探索“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方法的研究”的基本模式是主要任务。本实验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科研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自主探究,能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所以本课题的落脚点是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合作型社会人才。

对课题研究的要求

1、必须按照教育科研的规律和程序进行研究。

2、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搞花架子。

3、按实验计划逐步实施。

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名称

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研究

负责人

张静

所在单位

西安高新第五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合作精神。因而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素质。

“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经我们调查发现,在数学课堂上的许多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虚假的合作”“虚假的探究”充斥着课堂;更有许多老师发现一“合作”,教室的纪律就乱成一团,许多学生借“合作”的机会大玩特玩,老师的嗓子喊哑了,学生玩疯了,效果却一点也没有,所以许多教新教材的老师提起“合作”就头疼,不明白为什么数学课堂非要“小组合作”,甚至在日常教学中取消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

其实,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这种方式不但能有效地解决数学课堂上的难点、重点,还能教会学生更多的东西。

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人是社会中的人。学生不仅要通过数学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做人。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自我意识极强。许多人不会也不愿与别人合作,更不愿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从同龄人身上吸取优点,学会公平,学会礼让,学会聆听,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合作。

如何才能抓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用什么方法和途径让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已经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特在高新五小全校范围内开展数学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小课题研究。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课题名称: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与“个体学习”对举,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一般指以2——6人组成的同桌、前后座位或分小组形式的学习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低段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低段儿童自我表现欲强,独立操作能力差的特点,采取的一种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完成任务的合作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体协作的精神,努力为学生铺设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人格的完善。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第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符合当前国际国内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

趋势,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第二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社会化发展得到了张扬。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和强化。学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为此,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期望通过研究,一方面小组活动增加了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培养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合作,要求学生努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论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意见,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在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没有合作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将受到限制。

本课题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有三个,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有三个,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第一个问题:研究合作学习的时机问题。教师要善于合理选择合作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选择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呢?

第二个问题: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对于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个问题: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不应该作为一种形式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更不应该作为一种点缀安排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才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实现这方面的目标呢?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①确定研修主题。

②了解研修主题的研修价值。

③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观摩优秀示范课。

④课堂实验,撰写案例反思。

⑤织校内观摩课,进行观课议课。

⑥邀请专家指导,参加区级公开示范。

⑦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⑧指导新教师。重点指导:张砾允

课题研究的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材料,视频资料等、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②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③实验法。通过准实验的方法,实施制定的实验计划,在实验中观察学生学习活动变化,总结规律,构建对策体系。

④行动研究法。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⑤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