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科技小论文范文(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18:42:49 页码:11
2023年科技小论文范文(大全11篇)
2023-11-15 18:42:49    小编:ZTFB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总结应该重点突出对重要问题的解决或进展。范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可以为我们写好一篇总结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科技小论文篇一

摘要:百里杜鹃风景区是一片花的海洋,花的世界,被誉为“地球的彩带,世界的花园”,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如何充分开发利用这一旅游资源优势,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作了初浅探索。

关键词:百里杜鹃风景区旅游开发经济效应。

百里杜鹃风景区,是一片举世罕见的原始杜鹃林带,被誉为“地球的彩带,世界的花园”,吸引着中外的大量游客。百里杜鹃风景区规模大,花色品种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国内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不多见,景区内有彝族、白族等,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具备打造富有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成为世界遗产的条件。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带动百里杜鹃景区的发展,富民兴黔。

一、百里杜鹃景区的概况。

百里杜鹃景区位于贵州省黔西、大方两县交界处,地里坐标为:东经105°45′~106°04′45″,北纬27°08′30″~27°20′20″。初步查明,百里杜鹃有41个品种的杜鹃花。杜鹃林带内还有锦鸡、长尾锥、兔、狐、獐、杜仲、天麻、香菇、木耳等众多的动植物,山泉飞瀑,溶洞伏流,草场草甸等自然景观镶嵌其中。

二、百里杜鹃景区的开发有利于饮食业的发展。

百里杜鹃景区以它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但仅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是不够的,还应构建游客吃、住的旅游体系。旅客到当地后,还能品尝当地的风味小吃,其中味美飘香的大方豆制品是最独特的,有豆腐、豆腐干、豆豉粑、豆腐棒等等。旅客还可以带走当地的风味小吃,当地居民应修建大量的旅社、酒店,方便大量游客,游客便会在这里消费,当地居民的收入便会增多,有效带动百里杜鹃风景区经济的发展。

三、百里杜鹃景区的开发有利于客运业的发展。

有“地球的彩带,世界的花园”美誉的百里杜鹃风景区,长期以来地处偏僻,基础建设滞后特别是交通设施落后。2007年,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成立时,景区500平方公里范围内仅有19公里柏油路,其余为泥土路和砂石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基础设施成为制约景区发展的最大瓶颈。加快百里杜鹃景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带动百里杜鹃景区客运业的发展。

1、对景区道路进行油化,全面完成景区标识标牌,停车场,游客步行道等基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周边居民可通过施工,带动经济的发展。

2、百里杜鹃游客的数量增多,客运量便增大,客运业的发展必将带动经济的发展。

四、百里杜鹃景区的开发有利于地方特色的推销。

近年来,为了充分利用百里杜鹃风景区的开发机遇,普底、金坡两地的彝族“插花节苗族跳花坡”已迁到花区中心的大草坪按传统的方式举行。届时,身着苗族盛装的姑娘小伙绕着花树吹响芦笙,翩翩起舞。花场散后,苗家男女相邀玩山,在树林中对歌,有情人将在花山上互诉衷肠、私定婚约。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及表演为充满浪漫气息的百里杜鹃景区增光添彩,让游人领略优美风光的同时感受到百里杜鹃独特的民族文化。百里杜鹃风景区居住着多种民族,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古朴、豪放的民俗风情引人入胜,令人陶醉,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花坡节等各种民族节日更是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前来观光。表演者可以聚集表演,收取门票费,真正带动周边景区的农民致富。

1、推销百里杜鹃景区的特色产品,如大方的漆器、天麻、皱椒等。

2、把以彝族为主的民族村寨列为旅游重点,改造景区内现有的居民建筑。

3、出版百里杜鹃景区的纪念品,如明信片、文学作品、举办展览等。

把景区开发与丰富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提升创意,改造景区内现有的居民建筑,把开发百里杜鹃景区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延伸旅游线路,拓展旅游产品,留住顾客,吸引消费,从而真正带动景区周边农民实现旅游致富。

总之,只有带动当地大量农户去发展百里杜鹃景区的旅游业,才能带动百里杜鹃景区经济的发展,富民兴黔。

科技小论文篇二

最近这几年,大家觉得天气一下子就变热了,原本凉爽的秋天现在几乎要到10月下旬才开始,8月份最热的天居然达到了40度以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人类自己惹的祸。

随着人类高科技发展进程越来越快,随之产生的副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全球变暖就是一个例子。天气炎热,在酷暑里泡空调成为了一项新的“业余爱好”,但人们可曾想过,空调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空调排放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输送到外面,甲烷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同时,空调还会浪费掉许多电,所以要尽量避免用空调,适当即可。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森林锐减,水资源破坏,生态链严重破坏,大量土地贫瘠,水污染严重,据统计全世界10%的河水被污染,同时臭氧层被严重破坏,南北极出现臭氧空洞,加剧了环境的恶化。这样恶性循环的话,最终会导致人们的生活被严重影响。

这样一来的悲剧是什么呢?当然是显而易见了!天气加热,海平面上涨,南北极冰川融化。

为了拯救地球,我们应该尽量做到:不开空调,使用回收环保纸张,不用塑料袋,乘公交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环保并不难,只要你支持环保,就是你给这个星球的最好礼物,不需要太多言辞,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会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付之行动吧!

科技小论文篇三

身边无处不在的就是科技了吧?大到发射卫星,或登上月球一览宇宙浩瀚,或潜入海底探索海洋奥秘,小到一只灯泡,在黑夜散发出温暖光芒,为前行的人照亮孤独的路。

想想看如果没有电饭煲等电器,我们到现在还在茹毛饮血或笨拙的钻木取火吧?如果没有电视电脑我们岂不是要无聊的发毛?如果没有mp3mp4游戏机,那么每段旅行途中岂不是枯燥无味?如果没有手机等通讯设备,那么向家人道声平安,或向朋友送句问候时岂不是要执笔挥墨,再拖信鸽跋山涉水不远万里,去送一封在途中可能杳无音讯或丢失破损的一堆废纸?如果没有汽车飞机,那么若你想拜访旧友,或是想回到久别的故里,或是有十万火急的密事,单凭一个包裹两条腿,连下楼帮妈妈买包盐都喊累的你,能承受路途遥远艰辛,颠沛流离吗?好把我们乐观点,如果条件好点,你可以潇潇洒洒扬鞭策马,可毫无方向感的你,没有gps卫星定位,你是要南辕北辙像无头苍蝇一样骑马瞎溜达吗?哦,或许你可以绕地球一圈后游过太平洋到达目的地,路途中被土匪打个劫,丢了马匹和盘缠,贫困潦倒,或经受不住风吹雨打患上恶疾,耗个几年半载的,最后连走带怕到达终点,此时你早已华发早生,身残体弱,眼前光景恐怕早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吧。

所以,我们应该庆幸活在当下,活在科技中,也正是因为科技,才让世界进步得更快,让我们的生活缤纷多彩!

科技小论文篇四

我不知道你的耳朵是否为出现嗡嗡叫的现象,但我出现过。

那是一个星期天,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早上,刚从被窝里爬起的我,感到耳朵不适,我就边揉着它边热饭去了。吃完饭,我就去做作业,也许是转移了注意力,耳朵又好了。到了中午,我耳朵一直嗡嗡叫,我又揉着它去热午饭。吃完饭,我一直在看电视,耳朵不知不觉又不响了。到了晚上,我又听到了什么流水声啊,蚊子飞的声音啊,什么撞击声啊,弄得我好难受。

原来这种现象叫耳鸣。每个人都会出现耳鸣,它是因为外界太安静而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心跳声等各种声音。还有就是,如果某种声音听多了,耳朵里就会出现类似的声音。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又是一个星期天,我到公园里的喷泉边上去看了一上午的书,回到家后刚洗完手,耳朵里就传来一阵阵流水声,还好一会儿就好了。

网上还说,耳鸣是一种疾病,什么耳炎啊、贫血啊等耳朵疾病和全身疾病都会引起耳鸣。

要想不耳鸣,请注意身体,如果耳鸣的厉害,请赶紧找医生。

科技小论文篇五

今天是双休日,我闲在家里没事做,就从冰箱里拿出一些鸡蛋,想用清水洗干净。结果没用几天鸡蛋全坏了。

我为此查阅了资料,终于明白了:原来蛋壳上有许多细微的小孔,为了让小生命可以存活,这些小孔是为了让蛋壳里的生命透气用的,如蛋壳里没有小生命存在的话,鸡蛋内部的水份会通过蛋壳上无数的小孔蒸发掉,但外界的菌等一些细菌却也很容易通过这些细微的小孔进入鸡蛋的内部,使鸡蛋变质、坏掉。

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多观察、多看书、多思考,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科技小论文篇六

我前些时候被蜜蜂蛰过后,我捉住了那只蜜蜂。那只蜜蜂蛰人以后,过了一段时间就死亡了。

我觉得很奇怪,于是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又捉来了几只蜜蜂,然后让一只蜜蜂来蛰自己,然后将它单独关在一只小笼里,观察这只蜜蜂的动态。这只蛰过人的蜜蜂过了一段时间也死亡了。这使我产生了探究蜜蜂蛰人后为什么会死亡的原因。

我百思不得其解,查阅了许多科普读物,但没有找到答案。于是我到同学家上网,在百度网终于找到了答案。

原来蜜蜂的毒针是变态的生殖器,它不仅连着毒腺,而且还连着许多的内脏。当蜜蜂蜇人之后,毒针就会留在人的皮肤上,自然,毒针所连的许多器官,如毒腺、内脏等都会留下来,此时,毒腺不停收缩将毒液注入皮肤。失去了许多重要内脏的蜜蜂不久就会因生理机能衰竭而死。但是并非所有的蜂蜇人后都会死,比如大胡蜂、杀人蜂等,它们的毒针是可以收放的。蜇人时不会把毒针留在皮肤上,因而它们比蜜蜂更具进攻性。

这次探究活动,不仅让我揭开了蜜蜂蛰人后死亡的秘密,还让我懂得了许多关蜂的新知识呢,真是收获不小!

科技小论文篇七

就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深化科技推广培训在基层的投入力度,为解决“三农”问题奠定基础。

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存在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1]。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有6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近2/3没有应用到生产领域,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这与基层农技培训推广力量薄弱有关。如何抓好基层培训,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三农”工作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2]。

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农村。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培训覆盖面不广和工作难开展的现象依然存在[2],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1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服务难以到位。

由于农业“弱质产业”和农民“弱势群体”的地位,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经费得不到保障,农村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弱化、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有的四级农技推广培训网“线断、网破、人散”,造成大多数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使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在乡镇一级失去了同农村、农民之间的桥梁搭接,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到了乡镇便出现断层,难以推广到农民家中。同时,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农技推广的主力军缺乏有效技术培训指导,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1.2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导致现有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缺乏、总体素质偏低;再者,受编制的限制,许多基层农技培训机构无法吸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人才出现“断层”,无法适应农业科技培训的要求。

1.3农业科技供给不足且供需脱节。

一方面,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研究课题不适应实际需要,农户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的适宜性农业技术供给短缺,科技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供给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的时代需要,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

1.4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同农业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据统计,我国现有6%以上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消化吸收农业科技知识的能力比较差,使得他们对农技推广培训活动不感兴趣,农业科技难以普及。

1.5经费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实际。

经费投入是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的前提,但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培训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有限的经费被截留或挪用的情况普遍存在,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被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支出结构不合理且使用效率低,从而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2.1建立完善的基层乡镇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

基层农技培训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农兴的关键环节。为此,应根据各地实际,建立高效、精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培训组织,如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订单推广服务模式,以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的农资推广服务模式,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示范服务模式,以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推广服务模式等,从而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4]。

2.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

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是农技推广的根本。一要加强队伍建设,支持现有农技人员带薪学习培训,通过脱产、函授等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以适应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求。二要鼓励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就业和创业,充实基层农技培训推广队伍。三要建立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把进人关,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四要实行绩效挂钩的考核制度,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提高农技推广培训质量。五要推行全员聘用制度,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人事管理制度,促使农技人员扎实工作。

2.3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解决供需脱节问题。

提供农民和市场真正需要的技术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和前提。为此,必须面向农民和市场,按照“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思想,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要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二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实行课题招、投标制度,提高农业科研产出效率。三要鼓励农业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和农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实用技术问题,发挥各自优势,集中攻克农业技术难题,满足农业科技服务的需要。

2.4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应当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为导向,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当地的普及与推广。一要建立支持农民培训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规范农民培训工作,并把宣传发动与经济补偿措施结合起来,吸引农民积极参加农业科技培训。二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如通过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远程教育、现场讲授示范、举办技术讲座、专业培训、函授和农民夜校等,把科学技术送到干家万户,传授到田间地头,培养一支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三要积极引导农村逐步实行农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在此基础上对农民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条件成熟时对农民实施“绿色资格证书”制度,推动农村急需的农业技术骨干和带头人的培养。

2.5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筹资渠道。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投融资体系。一要强化国家拨款的主渠道,增加农业科技推广投资总量,改善投资结构。二要完善间接融资体制,设立科技推广培训基金。鼓励民间、私人投资到科技推广事业,使之逐渐成为继政府拨款之后的重要资金来源。三要鼓励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部门兴办经济实体,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四要鼓励金融部门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积极支持农业技术培训项目。

[4]徐彬,里日斥,揭筱纹.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困境及新发展思路探索[j].内蒙古农业科技,28(4):9-11.

科技小论文篇八

一天,妈妈从商场回来,刚一进门就神秘兮兮地对我说:“桥桥,我要给你看一样东西。”“是什么东西呢?”我问道,“就是仙人球呀!”“什么?”我大吃一惊,“仙人球有什么好的!”“你可别小看这仙人球,咱们家不是有电脑吗?它不仅防紫外线辐射,还可以净化空气呢!”“真的吗?能让我养这盆仙人球吗?”我双眼发亮,向妈妈恳求道,她一口答应下来,并向我讲述了养它的方法。

我按照妈妈的方法,每隔十几天给它浇一次水,看着它慢慢长大,开出了许多鲜艳的小花。由于临近考试,我便忘了给它浇水。直到考试结束,回到家坐在电脑桌前,猛然想起有1个月没有给它浇水。我仔细一看,它并没有死还活得好好的。我觉得十分奇怪:别的花只要几天不浇水便会枯萎,而仙人球这么多天没浇水,却一点儿事也没有,还长得好好的。于是,我打开电脑查阅资料,原来仙人球生活在沙漠里,它有着肉质的茎和刺状的叶。茎可以储存很多的水分,叶可以减少水的流失,使仙人球可以适应沙漠中恶劣的生活与环境,所以它长得好好的!

我通过资料还了解到仙人球为了适应沙漠中恶劣的生活与环境,不仅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线辐射能力,还可以净化空气。与大多数植物不同,仙人球在白天释放二氧化碳,在夜晚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它还是一个天然氧吧。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生活与科学其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科技小论文篇九

为了验证我的'猜想,我查阅了资料,果真如我想的那样,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雨后,空中有许多小水珠与云雾,太阳在照射这些小水珠与云雾时,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世界之大,无其不有。一个小小的彩虹就有这么多秘密!大自然是一位魔术师,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才能发现真象。

科技小论文篇十

大家都知道蚊子吧?一提起它,大家都会认为蚊子是恶魔、的化身,专门吸别人的血。

世界上的蚊子大约有2700多种,吸人血的蚊子只有雌蚊。其实,它们是为了繁行后代,才迫不得已吸血的。

雌性的蚊子在吸人的血时,具有某一种的选性,它们喜欢去吸穿深色衣服人的血。

蚊子多半是喜欢弱光的。当然全暗光或者强光,它们都不会喜欢。当然,蚊子的种类很多种,也有喜欢光线强弱的程度,当然也有所不同的啦。

当我们穿上深色或者黑色的衣服时,光线相对来说暗一些,适宜蚊子的生活习性,理所当然被叮的次数次也就多了。相反,如果穿上艳色或白色地衣服,反射的光比较强,对蚊子有驱避的作用。因此,穿白色衣服或者是艳色被叮的机会就多了很多。在我的观念里,还有一点,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黑色的,叮穿深色衣服的人就不容易被发现,也不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它们叮穿艳色衣服的人的话,就容易被发现一些,所以自身难保了。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蚊子为什么喜欢叮穿深色衣服的人了吧!

科技小论文篇十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为专家研究、实验、示范、推广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让专家们直接面向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现实问题展开应用技术研究,从而带动产业带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专家大院模式拓展为一体两翼模式,示范推广的同时开展三个层次的系列化培训,并进行综合信息咨询服务。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政府的主导作用强,产业方向明晰,提供的设施条件优良。湖南农业大学“双百工程”模式强调高校科技团队直接与农业基地一一对接,并建立长期工作机制,在管理制度、合作机制建设上都有一定突破。“双百工程”模式推行项目责任管理,以制度来规范、约束科技服务人员的工作内容、方式、效果,使农业高校为农服务走向了主动化、制度化、程式化的规范管理轨道。

2.1高校参与农业推广优势突出。

1)人力资源。至2007年全国独立建制的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和高等农业职业院校达到74所;同时,在全国高等院校开设农学专业的大学达150所。2006年371244人,其中博士在校生7302人,硕士在校生32336人,本科在校生188067人,专科在校生143539人。农业科技推广需要优秀的人才与智力支持。涉农类高等农业院校、职业院校教师、学生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主力军、生力军。

2)物质资源。高校非常重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许多高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或重大科研基地。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直接定位于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对生产性实验实训设备投入多,建设力度大。

3)科技资源。科研是高校一项重要的职能。高校教师、研究人员往往有完成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参与技术研发等的科研任务和考核要求。从对科技成果的贡献率来看,我国高校相较其他科研院所、企业而言,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近20年来,农业高校先后转让重大科技成果915项,大部分已在农业生产中获得应用,且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农业高校在推广、服务中同时获益。

1)推动教学。与理论学科、基础学科教学相比,作为科技型、实践型的农业院校,需要将教学与农业工作对接、融合,在实践中教学、在推广中学习,在应用中研究,实现教学、科技、服务三位一体。教学贴近实际,一是将农业推广的知识体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纳入课程体系建设范畴,二是在教学阶段上设置专门的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到农村去,进行具体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这种教学兼有科技服务的功能,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推动科研。高校产生的科研成果,通过科技推广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成果的价值与效益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可带来相应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广大农民在应用科研成果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可通过科技推广人员反馈给高校,成为高校进一步攻关的科研课题或教育教学案例。

3)推动就业。农业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可有效提升学校的影响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农业高校学生在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与农民、农村、农业工作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让他们对我国三农现状有一个真实的了解,增进与农民的感情,体会农民的困难与需求,逐步树立用科技改变农村面貌的理想,有利于推动农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

2.3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非常重要。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政府部门尤其是当地科技部门的引导和支持非常重要。政府部门在推广过程中有三个主要职能:一是产业规划布局,二是相关政策、信贷、农资、市场运销体系的配套,三是管理协调。只有技术,没有政策、信贷、农资、市场运销体系的合作,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推动不了,在小范围实验示范成功了,推广效果也不会好。技术的推广要符合当地的产业规划布局,同时也要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避免权益损害。鼓励和支持高校参与农业推广,政府可以将一部分农村公共服务职能如培训、示范、推广等下放或委托给院校承担。在资金引导上,政府势必要加强投资,如设立专项培训和科研、推广经费等对涉农高校给予支持。

2.4推动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涉农高校普遍存在农业科技人员市场意识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农业高校的科研项目以基础研究为主,应用性研究数量不占优势,且现有的应用性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获取不到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业科技人员转化成果的积极性。因此要大力推动涉农高校建立与市场紧密对接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在科研项目的遴选、确立、评价上进行有效引导。

2.5必须建立长期服务机制体制。

农业项目根据产生效益时长,可分为短期项目、中期项目、长期项目。大多数项目从土壤改良、环境改造着手,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科学测验、科学规划,盲目跟风,只见短期效益,看不到长远效益,频繁换产、换项目,将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损害农户利益。所以我们必须建立长期服务机制,根据作物生产周期、品种更新周期,在一个较长时段科学评价推广项目的效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