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调研内容记录范文简短 调研内容如何写(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1:38:01 页码:8
调研内容记录范文简短 调研内容如何写(五篇)
2023-01-11 11:38:01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调研内容记录范文简短一

自去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成立由50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和7个专项工作组,出台五年实施意见,召开千人大会,保障资金要素,部门乡镇联动推进,以精品示范带打造和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示范带建设有序推进。编制完成12条示范带规划并分期实施,突出抓好24个产业带项目建设,截止8月底共完成投资11.75亿元。其中,雁山溪谷·秀丽田园示范带在去年通过温州市考核验收,山水雁楠等5条示范带建设进展顺利。二是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市政府启动了我市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乐耕清耘”的培育工作,铁皮石斛、茶叶、笋竹、花卉苗木、中药材等主导特色农业在各示范带得到蓬勃发展,雁荡山铁皮石斛成功亮相北京世园会;成功打造了下山头石斛田园综合体项目,大荆镇被列入2019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三是生态环境显著改善。300多个村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共创成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3个、特色精品村14个、达标村161个,温州美丽乡村标杆乡镇2个、样板村3个。四是农村改革全面深入。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培育了6家温州“三位一体”典型合作组织,建立了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并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制度。五是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坚持“项目为王”,依托“党建联盟”,多渠道推进村集体增收,去年和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分别增长21.26%和21.67%。去年,示范带吸引游客30万人次,旅游消费6000万元。同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扶贫工作。

(一)基层对示范带建设认识存在偏差。目前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覆盖到的乡村较少且大部分位于乐清东部,面上其他乡村有失落感。不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不足,等靠要思想较严重。示范带普遍依靠财政资金支持,社会资本占比较低,乡村主体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示范带项目重建设轻管护现象比较突出,而且受土地指标限制,租地建设情况较为普遍,后续维护资金压力较大。

(二)农村产业仍然不大不强。一是缺少大而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三产融合程度低。除铁皮石斛等少数产业外,各类农业主体大都仍处于低小散状态。农业种养加、农业+旅游+文化、森林康养服务、互联网+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二是产业发展缺少资金支撑。不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村办公楼或者旧厂房出租,持续增收渠道少;一些山老区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自我造血功能低下,工商资本进入受区位因素、土地指标等限制较大。三是农业抗风险能力低,超强台风“利奇马”给灾区种养业造成重创(全市合计直接经济损失35.38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7.12亿元),非洲猪瘟使养猪业伤筋动骨。

(三)农村环境提升还需持续发力。一是规划引领不够。乡村规划操作性不强,村居规模化调整之后,规划修编未及时跟上。二是美丽乡村创建氛围不浓。美丽乡村建设进度偏慢,创成覆盖率较低。三是农村环境整治还需提升。乡镇街道建城区之外的一些村庄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工程缺乏专业指导,工程质量难以保障。

此外,调研中反映较多的还有:农村人才严重缺乏,农技服务队伍力量薄弱;农村文化礼堂管理运行不到位,常态化活动难以持续。

(一)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是在干部配备管理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要配齐配强乡镇干部,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快乡村年轻干部的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在要素资源配置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资金投入、用地配置、金融支持等政策要素都要向“三农”倾斜。特别是对调研中反映较多的农村产业用地需求问题,建议进行专项调查、认真研究。对一些农业临时设施的搭建、自产自销农产品加工展销用地应尽量放宽政策。还应出台一些有吸引力的,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工商资本下乡的配套政策,并持续发力。三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农业农村。在农业保险、农村交通、饮水住房安全、养老服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快补齐短板、完善提高;继续深入做好村集体经济消薄防滑、低收入农户脱贫防贫减贫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利奇马”台风造成的惨重损失呼唤我们必须加快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要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品种范围,加大参保的财政补助力度。保险公司要提高保额,降低保险费率,并合理及时足额理赔,切实提高农业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乡村振兴的信心。

(二)进一步加强示范引领推进全面振兴。示范带建设应尽量覆盖到更多的乡镇街道和村居,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如虹桥等几大集镇要设带设点,中雁绿道示范带可以延伸到城北秦垟。未覆盖到的地方,要深入广泛宣传乡村振兴的政策和示范带成果,增强乡村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自然禀赋和区位条件设计振兴目标。乡镇街道要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筹措资金,广泛发动社会资本参与,打造自己的示范带、示范点。有关部门要适应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整合资金,联动配合,聚焦发力,把示范带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美丽风景线,努力实现以点带面、由线到片的全面振兴。

(三)进一步引导农村产业做大做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各级政府要像重视工业一样重视农村产业振兴。一是重点扶持优势产业。注重品牌带动,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国家和省级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并对同类产品进行整合提高,避免无序竞争。二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由简单的种养殖模式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升级,并拉长产业链,增强农村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森林康养、特色民宿经济等,加快培育新业态。三是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入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在我市建立相关科研基地。努力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全、示范带动强的现代化乡村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产业发展平台。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和农村要素配置改革,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户开展经营合作,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一村一品”,带动农民增收。

(四)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 “全域美”。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结合村(社区)规模调整和新一轮国土规划调整,及时修编村庄规划,在建设用地等方面为乡村振兴预留发展空间。按照市域乡村规划确定的特色村、重点村、一般村,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分类建设,引导村庄个性发展。二是继续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巩固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深入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认真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特别是建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终端设施;继续抓好截污纳管扫尾工作,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拆除一些难以改造提升的公厕,可采用嵌入式公厕替换。广泛开展“一村万树”、农家庭院绿化美化等,不断增强农村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重视农村环境设施建设工程质量和后期维护问题。要加强对农村建设工程监管,积极探索解决公用设施后续维护资金来源问题,避免因质量问题或维护跟不上而影响使用、造成浪费。同时,示范带建设、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人才、文化和组织振兴的支撑。农村本土人才、职业农民的培育,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也要不断加强,同步推进。

2023年调研内容记录范文简短二

ⅹⅹⅹⅹⅹⅹⅹ::

为了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组成调研组,拟赴贵地进行实地调研。

一、调研方式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二、调研日程安排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三、调研组人员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届时请贵局给予大力协助。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年一月二十日

2023年调研内容记录范文简短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主要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既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进程,更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我区社会管理工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期,我们对全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社会管理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旅游经济发展为中心,围绕建设“平安南岳”、“和谐南岳”、“幸福南岳”的目标,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综治维稳工作连续20xx年获得了省市先进,连续两届(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多年群众上访总量全市最少,非正常赴省进京上访保持零记录。20xx年,南岳在全省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形象民意调查中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六。

1.以健全机制为前提,社会管理格局基本形成。经过调研,我们感到,全区上下对社会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地位。区委、区政府将社会管理工作摆在全区各项工作的“第一位置”,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成立了由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的综治委,明确了由区政法委、综治办牵头主抓的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区、乡镇(单位)、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四级综治网络。每年的社会管理工作与全区经济工作都是同谋划、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政法委、综治办被区委、区政府赋予了“领导权、调度权、处置权、拍板权、奖惩权、否决权”等六大职权,并对综治成员单位的干部任免具有建议权。二是有机制。结合区情实际,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领导联点。对全区36个村(社区)逐一明确了联系的县级领导和责任单位(较大的村明确了2名以上领导和2个以上单位),各村的社会管理、和谐稳定状况与联系领导的进退留转挂钩,与责任单位的评先评优挂钩。第二,完善制度。先后围绕综治工作考核、流动人口管理、出租房屋管理、“四型小区”创建、创新社会管理等出台了10多个专门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第三,健全机构。继前几年成立综治委总揽全区社会管理工作后,去年以来又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为契机,重新调整了景区管理处、综合执法大队等工作机构的职能职责;特别是推出了城区路段管理责任制,实行职责分区、条块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提高了社会管理的工作效能和工作水平。三是有保障。主要是在经费上保障到位。如,对政法干警和综治干部的待遇优先到位(近三年政法综治干警人均工作经费预算远远高出市级标准);对政法综治工作的财政预算优先保证(近三年财政投入政法综治的经费年均增长11%);对社会管理工作经费优先拨付,区财政除为各乡镇足额安排社会管理专项经费外,还为每个村(社区)安排社会管理工作经费(20xx年每个村5万元、每个社区8万元,20xx年每个村6万元、每个社区10万元)。

2.以加快发展为先导,社会管理基础不断夯实。调研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区社会管理的基础之所以比较坚实,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定目标鼓舞群众。结合区情实际,始终坚持以旅游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特色精品旅游区”的总体目标和建设“生态南岳、休闲南岳、文化南岳、高速南岳、活力南岳、幸福南岳、和谐南岳”的主要任务,有效地凝聚了全区人民的共同意志。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人均gdp(南岳为3.4万元,全市为2.2万元,全省约为2.98万元)、人均可用财力(南岳人均7988元,全市为3231元,全省为5276元)、人均银行储蓄(南岳人均为4.5万元,全市为1.9万元,全省为2.9万元)、人均收入水平(南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6万元、0.89万元,全市分别为1.78万元、0.85万元,全省分别为1.88万元、0.65万元),均居全市、全省前列。人民群众在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受得了鼓舞,得到了实惠,增强了信心。二是讲民主尊重群众。近年来,我们十分注重保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立了具有南岳特色的重大事项沟通协调制度,区委、区政府在作出一些重大决策之前,坚持广泛听取相关专家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然后再按程序进行决策,切实提高了决策的群众参与度和社会透明度,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准确性。在决策中尊重了群众,在工作中就自然而然地争取了群众、赢得了群众,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实施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解难题赢得群众。近年来,我们举全区之力,负重加压,攻坚克难,办成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南岳加快发展的大事、难事。如,全面完成区属国有企业改制、古镇整修、城市道路改造、景区环境整治、营运格局调整、开通免费公交、创建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等等,得到了全区人民的拥护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和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为区委、区政府树立了权威,赢得了民心,获得了支持。

3.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人民群众实惠逐年增多。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最重要的前提。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这些年我区社会管理工作最大的亮点就是民生建设。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明确提出“确保让全区人民共享旅游经济发展的成果,确保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确保民生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并持续高于周边县区”的原则,全区每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三分之二强,民生保障工作在全省实现了“两提前”,即:免征农业税比全省统一部署提前一年、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比全省统一部署提前一年。在全市实现了“五率先”,即: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全区村村通水泥路,部分条件较好的地方还实现了通组到户;在全市率先为村民发放风景资源保护补偿费(每年500多万元,受益群众占全区农民的三分之一强),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低保制度,在全市率先为所有被征地的失地农民落实了社保,在全市率先为村(居)干部购买养老保险。目前,全区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城乡低保的保障标准为全市最高,村(居)干部每人每月待遇超过省定标准200多元,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持续攀升,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社会活力、融洽了社会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4.以群众工作为统揽,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工作。这些年我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与过硬的群众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全区坚持以群众工作攻社会管理之难、以群众工作创社会和谐之优,成立了群众工作部,围绕加强基层基础、改进群众工作、干部参加劳动等出台了专门文件,完善了相关制度,为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注重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对全区36个村(社区)、410个村民小组、11537户村(居)民,坚持“辖区群众全走访、上访群众全接待、矛盾纠纷全调处”,建立了区、乡、村、组四级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实现了群众工作的“无缝覆盖”。特别是近两年来,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十万干部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等活动为载体,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通过落实干部联系卡、民情日记、民情台帐等便民、近民、惠民举措,先后共落实整改项目12类239个,为老百姓办实事238件,解决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125个,群众测评满意度在98%以上。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除严格执行县级领导接访日制度外,针对劳动、民政、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方面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的实际,还从这些部门抽调班子成员长期到信访局接访,组成“专家门诊”,当场“会诊”,当场“开处方”。对于能即时解决的问题即时解决,不能即时解决的限定时间、明确责任人限期解决,直到来访群众满意为止。近几年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98%以上,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全区信访数量与规模持续下降。

5.以平安创建为载体,和谐南岳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我区以争创“长安杯”为目标,以“四型”(安全稳定型、环境优美型、文明学习型、友善和谐型)小区创建为载体,在全省率先将平安建设推进到小区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文件,严格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对各居民小区和联创单位实行责任捆绑,坚持“乡镇(街道)包重点、政法单位包社区、联创单位包小区”的责任机制,城区87个小区、134家区直单位全部开展“四型”小区联点联创,创建参与率达到了100%,形成了“社会和谐人人共建,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在平安创建工作中,各机关单位建立了单位负责人、内保主任、门卫、楼栋长四级责任机制,各乡镇街道建立了村(社区)、小区、中心户(街巷院落)、楼栋四级治安防范网络,各居民小区广泛开展了“我为别人守一天,别人为我守一月”的居民义务巡逻,切实增强了全区上下抓平安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小区有事喊得应、居民遇事看得到、防控处事来得及、矛盾化解摆得平”的工作局面。通过“四型小区”创建,去年全区50%以上的小区实现了“零发案”,后山三乡近20xx年来未发生刑事案件,南岳镇被评为全省平安乡镇。

6.以游客满意为宗旨,对外旅游形象不断提升。南岳既是一个人口小区,又是一个旅游大区,年接待中外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如何营造好环境、服务好游客,是我区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我区历来十分注重旅游环境综合治理,牢固树立“以游客为本”的理念,全面推行旅游综治路段管理责任制,不断强化广大市民特别是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了24小时不间断的旅游投诉处理体系,推出了“南岳旅游诚信十大承诺”,严格做到“主客纠纷、只找主人”,“游客被盗、宾馆先赔”,来南岳旅游的车辆在本区范围内违章做到只纠章,不罚款、不扣车,寓服务于管理,努力营造文明、安全、热情、周到的旅游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良好的旅游环境受到了广大游客的一致肯定,近几年的旅游黄金周调查,南岳旅游的游客满意度均在97.5%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在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区的社会管理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部门职能交叉重叠,“有利的事争着管,棘手的事都不管”的现象时有发生,容易留下管理空挡,造成秩序紊乱。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工作责任划分不明确,考核不科学、不细致、不具体,一些职能部门在执法管理过程中随意性大,甚至为防止群体事件发生,不惜“花钱买平安”。此外,村(社区)工作重心尚未完全摆正,有趋于行政化管理的迹象,基层自治和服务功能亟待加强。

2.基层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主要体现在:一是基层党组织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到位。全区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数量不够、班子不强的问题,如全区非公企业和协会党群组织仅19个,村两委干部队伍年龄老化(50岁以上的村干部数占总数25.5%)、文化程度较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36.7%),综合素质难以适应工作要求。二是社会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组织奇缺。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区社会中介组织只有5个,行业自律组织基本没有,社会管理主要依赖政府大包大揽,社会自治功能十分薄弱。三是公共安全体系亟待完善。城区治安巡逻主要集中在几条主干道上,案件易发的小街小巷仍然警力不足、力量不够。部分住宅小区围墙、大门、门卫值班室、物业管理中心等物防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城景区电子监控系统科技防控的技术含量有待提高。农村地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比较缺乏,“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及儿童自我防范能力较弱,财产和人身安全易受侵害等等。

3.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转变干部作风,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我区干部作风总体上在不断好转,但在少数干部身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的片面理解社会管理就是社会稳定,只要不捅娄子、不出乱子就不会“丢帽子”;有的作风不实,不深入基层,不掌握情况,有时即使下到基层也走走过场,做做样子,身入而心不入,当“葫芦式”干部;有的责任意识不强,凡事“怕”字当头,怕冒风险,怕担责任,怕出问题,歪风邪气不敢管,大事难事不敢抓,不敢坚持原则,事事明哲保身,当“老好人”干部;有的懒懒散散,松松垮垮,对工作不尽心,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被动执行,当“拖拉机”干部。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很坏,不容忽视。

4.群众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近两年我区的群众工作出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还有明显差距:主要是一些干部缺乏与群众沟通交流的经验和方法,不善于用群众的语言与群众打交道,用群众容易接受的方法做群众工作;特别是少数干部把群众工作简单理解为与群众拉关系、交朋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的意识不强、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5.旅游综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年我区虽然在旅游综治工作方面做出了艰辛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目前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如,在管理机制上尚未实现长效管理,主要是依靠“人盯人”式的高压式管理和“亡羊补牢”式的集中整治,代价大,成本高,效率低;特别是重点地段和高峰时段,游客大量集中,全区200余处景观景点,几千家经营门店,管理的点多、线长、面宽,而对旅游综治工作具有执法资格的只有少数几个单位,不但工作力量远远不够,而且对一些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调查取证难,执法手段不多、不硬。去年推出的城区路段管理责任制,虽然比原来的管理模式有了明显进步,但由于路段管理人员都是各单位临时抽调组成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以到位,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6.公众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度决定社会管理工作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当前我区社会管理工作主要是依靠区委、政府主导,人民群众参与和社会自治亟待加强:一是群众参与意识不强。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居民群众认为社会管理就是党委政府的事,是相关职能部门的事,与自己没什么关系,“官急民不急,上急下不急”的尴尬局面使一些工作推进比较艰难。二是部门主动履责不够。一些部门认为社会管理主要是政法、综治部门的事,在工作中被动应付的多、主动作为的少;有的则认为社会管理矛盾多、麻烦多、费力不讨好,工作中能躲则躲,能推就推,严重影响了工作效果。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突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从影响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求变求新,才能使工作更加富有实效。

1.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在体制机制上求创新。良好的体制机制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和保障。一要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机制。要以组建综合执法局为突破口,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对全区各级各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进行全面梳理和科学分析,重新界定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综治办、城管办、景区管理处、综合执法大队以及各综治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切实解决相关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和工作“缺位”、“越位”的问题,以工作职能的归位推动工作水平的提高。二要完善领导干部联点机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既是联系基层的需要,更是加强基层、稳定基层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南岳地域小、人口少的优势,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点制度,除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村、乡镇干部包组,联创单位包小区”外,对一些生活困难、矛盾集中、情绪不稳、社会关注的特殊人群,还要建立定向联系制度,对联系的领导和单位实行经济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一岗双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完善科学决策和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群众参与度,对重大项目、重要决策坚持邀请群众参与,听取和尊重群众意见,做到群众不参与不决策、群众意见发表不充分不决策、大部分群众不支持不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对重大决策的落实和重大项目的实施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在敏感期、重大节假日要进行综合评估,既保证各项工作快速推进,又能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完善矛盾纠纷预警和排查调处制度,定期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通过“三调联动”工作体系、维稳专项督办等方式,及时进行化解,切实防止小事拖大、矛盾激化。五是完善群众诉求处置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畅通渠道,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健全部门联动、问题化解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治安防控,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2.以组织建设为重点,在夯实基础上求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关键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要切实扭转社会管理过分依赖区委、政府的现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自治上来,真正把基层打造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一要完善基层组织。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加强支部建设,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定等分类,加强对后进党组织的整顿转化;配强基层班子,特别是要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解决村干部年龄老化、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问题,着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强化多方参与,社会自治的理念,着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并不断强化其社会管理职责,建立健全“以城乡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政府部门派驻力量为依托,以物业公司和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着力把基层做强、把基础做实。二要完善基础设施。城区要按照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标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努力把南岳建设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独具特色、宜居宜游的精品旅游城镇。农村要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标准,认真学习借鉴攸县“城乡同治”的成功经验,坚持“把城市当客厅、把农村当公园”,做到一手抓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手抓乡村旅游开发,精心打造一批生态村镇和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服务点,逐步把我区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环境优雅的精品乡村景区。三要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要通过整合警力资源、民力资源和技防资源等各种社会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着力构建和完善社区防范、街面巡逻、内部单位防范等治安防控网络,增强整体防控能力。要进一步推进警力下沉、关口前移,全面落实基层民警包社区(片区)负责制,增设社区(村)警务室,配齐配强基层警力。要进一步强化公安巡逻、专业巡逻、居民义务巡逻相结合的人防体系,继续加强重点单位治安巡逻和安全保卫,城镇住宅小区要加强围墙、大门、门卫值班室、物业管理中心等物防设施建设。要着力完善城景区电子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技防控的技术含量。

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在公共服务上求创新。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在惠民利民(20xx最新招商引资情况调研报告)中创新社会管理。一要重视落实民生举措。要围绕建设“幸福南岳”的目标,始终把落实民生举措放在首位,坚持惠

民政策不变,惠民力度不减。要围绕老百姓就业、医疗、教育、住房以及弱势群体生活保障、困难救助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更多的民生举措,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使发展成果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惠及人民群众。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实施创业促进工程,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失地农民、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优先保障弱势群体就业。二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农合、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满足基本公共服务,优先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事业,优先落实失地农民保障、专项救助和困难群众帮扶等民生举措,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和困难群体倾斜。要妥善处理好景区资源保护与村民生产生活的关系,重视解决山区困难群众和景区搬迁村民的生活保障问题,以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三要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人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的关系,更加注重人民对发展的认同度、满意度,把旅游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使城乡居民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住有所居,不断增加人民福祉,切实提高全区人民的幸福指数。

4.以转变作风为重点,在服务群众上求创新。转变作风是服务群众的基本前提,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宝。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一要以真挚感情贴近群众。在思想观念上,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懂得我们的一切都来自于人民,我们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在制定政策时,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重要依据;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二要以务实作风融入群众。要把到基层工作、到一线指挥、到现场办公作为一条工作纪律,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和“十万干部下基层”活动,对群众作出履职承诺并且要忠实践行承诺;对待群众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像解决自己的事情一样,每一项工作都要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要实行重心下移,坚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倾听民声,洞悉民情,满腔热情、脚踏实地、竭尽全力为基层和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谋利益。三要以实在效果感化群众。“说一万句好话,不如办一件实事。”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心“近”群众,更要做到心“进”群众。对于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要定期、定点、定向的“一对一”、“一对多”的联系帮扶,针对他们的实际困难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践行帮扶承诺,构筑帮扶体系;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谋发展、想办法,实实在在的帮助群众发家致富。唯有如此,领导干部才能在群众的心中更有分量,群众才会真心拥护和支持,社会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5.以强化管理为重点,在管理手段上求创新。社会管理要创新,管理手段是关键。可以说,管理手段决定管理效果。一是要推进公共安全信息化。要以建设“现代信息高速”为重点,加快建设城景区数字化工程,打造南岳信息服务平台。要把物防技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新建工程项目规划的审批内容,实现城区重点地段、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监控全覆盖。要坚持科技强警,以指挥中心为龙头,打造公安大情报、大信息平台,实行视频监管一网控、办案办公一网通、情报信息一网综、服务措施一网办、工作执法一网考。二是要推进人口管理制度化。对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要加强乡镇(街道)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所、社区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站规范化建设,聘请流动人口协管员,配齐管理服务力量,保障工作经费,规范工作制度。同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准住管理办法,出租房屋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和出租房屋分类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出租房屋“统一招租”模式,实现“以房管人”。对于刑释解教人员,要建立监所、劳教所、看守所与司法所和家庭、单位、社区的衔接机制,做到出监必接,防止脱管漏管失控;要强化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责任,逐一确定帮教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建立帮教档案;对于社会闲散青少年等特殊人群,要加大教育、帮扶、引导工作力度,并逐人建立档案,由学校、家庭、社区明确专人帮教。三是要推进网络管理规范化。进一步明确电信运营企业和用户的法律责任,加强对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型媒体的监管,及时删除封堵有害信息。要注重提高党员干部应对和引导网络舆情的能力,将新兴媒体知识纳入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专家讲座、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要注重电子政务公开,凡是依法能够公开的一律实行网上公开,最大限度地增加政务透明度,打造阳光政府,维护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6.以全民参与为重点,在平安创建上求创新。平安稳定,事关千家万户。只有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才能如鱼得水。要进一步深化平安创建的认识,着力发动群众参与。要广泛动员小区居民、单位干部职工、退休老干部、老同志积极参与平安小区创建,不断壮大义务巡防队伍,使巡防工作变成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义务行为。要引导小区居民集体表决通过“居民公约”,用村规民约规范日常行为;要经常性开展文明卫生户、五好家庭和文明经营户评比活动,用身边典型带动身边群众;要大力开展“矛盾化解进家庭、进社区”活动,用身边的人化解身边的矛盾,充分调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发挥政法部门“主参”作用、乡镇街道“主导”作用、联创单位“主要”作用、社区座落单位“主人”作用和社区小区“主体”作用、小区区长“主角”作用、小区居民“主力”作用,确保创建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满意。

2023年调研内容记录范文简短四

福建yh大型超市

《消费者日常购物行为与需求调研项目》

零售业

消费者u&a研究、购物需求挖掘等

通过对消费者日常购物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如消费者的购物选择的卖场品牌、卖场偏好、购买类型、购买支出、购物时间段......),掌握消费者购物行为变化情况,为yh商超的日常营销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了解消费者对目前日常购物渠道、交通便利性、商品价格、商品品质情况、卖场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情况,挖掘消费者不满意或未被满足的方面,分析消费者潜在需求,为yh超市下一步服务改进和提升指明方向标;

最终,本次调研成果将为yh超市掌握市场变化情况及趋势,分析市场潜在需求,为下一步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日常营销策略提供指导依据。

2023年调研内容记录范文简短五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解我国农村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已有的典型地区建设经验,认真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决策部门制定更加具体详细的政策建议,由我委农村经济发展司与产业发展研究所共同组成联合调研组,于xx年10月8日至10日,前往xx省xx市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x市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及成效(一)xx市概况xx市位于xx省南部,现辖18个县(市、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83个乡镇。总人口 845万,其中农业人口677.56万人,占总人口的80%;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0.23万亩。3475个行政村,49139 个村民小组。20xx年,全市gdp达到398亿元,人均4710元,工业增加值97.7亿元,农业增加值114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8.35亿元,增长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84亿元,增长1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3元。

(二)新农村建设行动的发起加入wt0之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在国际市场上如何保持竞争力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机构面临着职能转变的问题;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面临着劳动力转移的难题。为找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xx市委、市政府从20xx年7月组织人员展开大规模调研,逐步理清了农村今后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整合农村工作的资源和力量,通过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xx市于20xx年9月提出并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内容是“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各地以建设新村镇为突破口,以“亲民、爱民、富民”活动为切入点,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1、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开展新村镇建设。一是制定村镇建设整体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所有村镇的规划设计工作,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建立了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村庄建设管理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把村镇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全面开展“三清三改”工作。根据各个村不同的实际情况,按照“环境整洁、道路畅通”的要求,依靠村民理事会和村民代表会制定“三清”的标准,发动群众开展“三清”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持农村卫生环境的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建立村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2、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一是完成了产业建设规划。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按照每个县抓2-3个主导产业、每个乡镇抓好l-2个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基本完成四大支柱产业和六大区域特色产业的规划工作。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注重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另一方面,切实加强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抓好产业化示范县、示范乡建设,形成基地带农户,“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三是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通过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农产品市场和信息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体系,有力地支撑农业的发展。四是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大力组织实施赣南的脐橙、会昌的米粉、大余的金边瑞香、兴国的灰鹅、石城的白莲五个xx省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把全市主要农产品纳入标准化生产的轨道,把果业、生猪建成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3、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一是以市场为依托,以先进和实用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培训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l至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整合现有的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办学力量和企业培训基地等有效资源,构建农民培训体系。现已建立县、乡、村各类培训基地3929个,其中县级273个,乡级965个,村级2690个。建立农民知识化工程师资库,提高师资水平,组织专家遵循“规范、实用、通俗、易懂”的原则编写或选用培训教材。三是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

各地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广泛开展订单培训、协议培训;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农业主导产业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对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农业生产和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进行以发展本地主导产业、经营管理等所需专业技能知识为主的大专学历教育。四是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4、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一是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范”和“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要求每个县的主导产业都要建立相应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大力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全方面覆盖产业体系。三是对合作经济组织在资金上、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牵办合作经济组织。

5、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一是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二是以开展创评文明信用户、留守孩关心工程等活动为载体,创建精神文明。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三是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将行政村为单位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延伸到共同利益更加紧密的以一个或几个聚集的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村落,创建村组理事会,促进民主管理。逐步把乡村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四是进行文明村镇创建,重点建设一批标准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村镇。五是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实现每村有一个宣传文化阵地等。

6、抓好基层领导班子。紧紧围绕“亲民、爱民、富民”活动,把以“三清三改”、村镇规划建设、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通过从全国各大高校选拔大学本科生到乡镇基层工作,夯实乡镇基层领导班子。全面实施乡镇领导干部农业专业技能过关制度,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能力3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对乡镇、村干部的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工作。

(四)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一是村庄面貌有了大大的改变,“脏乱差”现象明显减少。共完成了6674个村庄的改水,受益人口达74.0246万人;改厕 67273座,受益人口达70.3836万人;完成通村公路3420.94公里,其中宽4.5米以上的公路l579公里,3.5米以下公路1841.94 公里。推广“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后,农民跟城里人一样在家里上厕,而且无臭无味。农民说,用上这种厕所真好,又干净卫生,又能保证种田的肥料供应。

二是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农村建设刚开始的时候,政府干部下来层层做工作,农民认为政府在搞形象工程。当农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给自己带来实惠的时候,观念逐渐开始改变。农民由“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建设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

三是干群关系得到改善。以前乡镇干部下农村时,是“要钱要命”,而现在是“送钱送物”。xx市农工部部长曾新方说:“现在去农村,农民会拉着你去他家喝茶。”

四是节约了耕地。近一年来,全市共拆除破旧猪牛栏、厕所57648间,面积75万平方米。清理农民无序建房2925宗,共计345336.1平方米;其中占用耕地510宗,计98025.19平方米;依法拆除54宗,复耕6367.09平方米。

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20xx年xx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388元和255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2034元和 383元,属于欠发达地区。辖区内又属低山丘陵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人均耕地面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却率先发起新农村建设行动,形成了欠发达地区低成本推进型的赣南模式,其具体做法在广大中西部低山丘岭地区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便于在全国同类地区推广。

(一)用人得当,领导先行新农村建设,是xx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后发起的。其中,主要发起人xx省委、xx市委书记潘逸阳,是来自广东省的外调干部,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其博士论文为《农民主体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表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与地方党政主要决策者的开放意识、工作经历、知识层次具有密切联系。不论发起还是推广新农村建设行动,在现行体制下,地方党政机关领导班子尤其是首要领导的素质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地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深入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当地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符合群众意愿的实施方案。通过强化宣传发动工作,公开扶持标准,创新补助办法,实行“以物代扶”、“以奖代补”。调研数据表明,公共设施中,政府与农民投资比例约为6:4,家庭设施中,政府与农民投资比例约为3:7。新村镇建设示范点由定点制改为群众申报制。村民自愿申报,愿意搞新农村建设的群众申报率达到80%以上的就定点,实行动态管理,择优选择定点,越积极、越先申请实施的农户就先实施,并给予较优惠的奖励政策,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注意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发言权。在规划编制过程当中,吸引村民代表讨论,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认定,通过村民自己制定村规民约保证规划的切实执行。通过群众推荐、选举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军人、老教师等有威望的人产生理事会,由理事会出面与广大群众协商化解矛盾,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真正让农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四)因地制宜,科学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乡镇制宜,因村制宜。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五)建章立制,规范操作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把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形成制度和规范,建立长效机制,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持续良性发展的轨道。只有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必须有长效机制作保证。

(六)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大农村点多面广,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赣南市把发展新产业和“三清”工作全面启动,改水、改厕、改路量力而行。

(七)典型示范,以点带面xx市各地在铁路、国道、省道以及公路沿线率先展开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别是在323国道、赣粤高速公路沿线,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典型示范,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八)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一是整合部门力量。xx市31个相关职能部门作为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承担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健全了考核措施,并发挥部门的优势,围绕整个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局,制定了详细的支持参与工作方案,部门整合有力地牵引了农村各块工作的整合。如规划建设部门要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按时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并负责在今明两年内对全市的县乡规划人员进行一次系统岗位培训;国土部门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等。二是整合各类资金和项目。依据各级政府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将各方资金统筹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提高了各部门资金分散使用的效益。三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行企业、学校、个体工商户与村庄结对,建设新农村的“1+1”模式。

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新农村建设范围广、对象复杂、难度大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千万万农户,投资范围广,投资金额大。我国农村各地经济条件、地域特征千差万别,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需求有很大差异。目前,国内一些地方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但大都刚起步,经验不足,区域性的成功经验是否适合在全国推广尚待验证。

(二)新农村建设缺乏法制化的制度保障现实工作中,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随领导人的更换而发生重大调整。虽然将新农村的发展规划通过地方人大表决方式加以稳定,但因没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同样面临法制化制度保障问题。由于各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如果因领导人的轮换而使新农村建设行动出现多次反复,势必严重挫伤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积极性,削弱党和政府的领导权威。新农村建设行动如何通过法制化途径,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是今后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全市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累计投入的资金近5亿元,其中财政安排6300万元,捆绑专项资金1.2亿元,吸引社会资金3.1 亿元,资金投入中政府只占30-40%,农民占到60-70%,而目前新农村建设尚未全面铺开,只是在点的层次上进行,覆盖村庄的数量比较少。根据对xx18个村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目前农村要完成“六通”、“五改”、“两建”十三类待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政府和农户在内的各村人均总投入需要1913元,其中需要政府补助48%。从目前政府给示范村的投入看,资金缺口依然较大。例如,兴国县1年来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300多万元;兴国县4000多个村落,有能力搞示范的目前只有200多个,约占全部村落的5%;另外,道路资金缺口大,兴国县的交通经费只够建58公里,但已安排 190公里的建设任务,政府补贴资金难以保证到位。

6、抓好基层领导班子。紧紧围绕“亲民、爱民、富民”活动,把以“三清三改”、村镇规划建设、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通过从全国各大高校选拔大学本科生到乡镇基层工作,夯实乡镇基层领导班子。全面实施乡镇领导干部农业专业技能过关制度,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能力3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对乡镇、村干部的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工作。

(四)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一是村庄面貌有了大大的改变,“脏乱差”现象明显减少。共完成了6674个村庄的改水,受益人口达74.0246万人;改厕 67273座,受益人口达70.3836万人;完成通村公路3420.94公里,其中宽4.5米以上的公路l579公里,3.5米以下公路1841.94 公里。推广“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后,农民跟城里人一样在家里上厕,而且无臭无味。农民说,用上这种厕所真好,又干净卫生,又能保证种田的肥料供应。

二是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农村建设刚开始的时候,政府干部下来层层做工作,农民认为政府在搞形象工程。当农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给自己带来实惠的时候,观念逐渐开始改变。农民由“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建设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

三是干群关系得到改善。以前乡镇干部下农村时,是“要钱要命”,而现在是“送钱送物”。xx市农工部部长曾新方说:“现在去农村,农民会拉着你去他家喝茶。”

四是节约了耕地。近一年来,全市共拆除破旧猪牛栏、厕所57648间,面积75万平方米。清理农民无序建房2925宗,共计345336.1平方米;其中占用耕地510宗,计98025.19平方米;依法拆除54宗,复耕6367.09平方米。

(五)农村土地管理法规不完备土地法中虽然有“一户一宅”规定,却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这使得在村庄整治改造当中,一户一宅的政策法律依据不够完善,在清理一户多宅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难以处理。如在拆除空心房的时候,农民会以老祖宗留下来的房子不能拆等种种借口拒拆。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强行拆除会引发干群矛盾;如果不拆,又会影响整个规划的顺利实施。

(六)“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易突破省政府规定的上限xx市通过“以物代扶”、“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农民投身于村庄公共设施的建设。例如修路,农民只有在铺好路基的时候,政府才会去修建路面。xx省规定的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资金每人每年不得超过15元,农民为铺好路基所花的费用往往超过此限额标准。农民自愿的行为与省内现行政策规定相冲突,以致许多时候农民自愿筹资筹劳被视为加重农民负担。以兴国县长迳村为例,该村通硬化路待建费用需 77万元,政府资助42%,农户分摊58%,村人口4211人,人均建路负担为106元,远远超过省里规定的标准。

四、政策建议(一)选择不同地区先行示范,再逐步向全国推广根据近郊、平原和山区等经济特征,在东、中、西部各找若干地区先行试点。可优先考虑新农村建设已经有一定经验的地方作为试点,如在x市。在总结各地经验,完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再向全国其它地区推广。

(二)以法制化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入“”规划,明确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未来5年国家重点投资的领域。制定并出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明确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最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立法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法律制度保障。

(三)扩大新农村建设的财政预算投入,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制定财政预算时要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预算投入应能满足新农村建设阶段性投资的需要,并明确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比例。近两年来,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为9:11,配套资金比例可参照此执行。

(四)整合各项支农资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所有支农资金由该机构统筹使用。各地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根据项目向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申请资金,各省、市、县设立分部,负责项目的审批、资金的拔放和监督。若部门资金由于利益整合困难,可考虑部门资金下到基层的弹性化和地方化管理,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在现行体制下,对不太符合部门规定但合理的地方资金整合行为,给予灵活宽容对待。或者由涉农资金相关部门联合统筹资金的使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五)完善和制定宅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相关法规针对《土地法》中“一户一宅”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对“一户多宅”的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征收较高金额的宅基地占用费;或者修订法规,允许集体土地所有者以司法途径收回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宅基地。制定并出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为农村各类合作组织的发展扫除法律的障碍。同时给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所办实体减免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扶持其发展壮大。

(六)进一步完善并尽快实施农民筹资筹劳管理新办法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农村道路等公共设施具有一次性投入大、收益期长的特征。我国的财政实力目前尚不能完全负担农村公共设施的提供,需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来参与新农村建设。xx年7月农业部发布了《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的征求意见稿,赋予省级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承受能力、农村事业发展需要,制定筹资限额的权力。根据今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一方面省级政府要适当提高筹资限额标准,为村民自愿筹资留出更大的灵活空间。

限额虽然高,只要农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政府不强行摊派,并严格按“一事一议”表决,农民会自我约束资金筹措负担;另一方面要根据基础设施一次性投入大、长期维护费用低的特点,改年度限额为 3年或 5年总限额,允许农民跨年度使用筹资限额。建议农业部尽快完善“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并颁布实施,为各地根据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提供新的依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