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对论文评析范文(优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1:35:42 页码:11
对论文评析范文(优质16篇)
2023-11-13 01:35:42    小编:ZTFB

探索是发现未知领域、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对论文评析篇一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显示,农村家庭出身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最为突出,尤其是农村背景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是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同时,农村家庭出身大学生就业困难导致“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地区蔓延,进一步增强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挤压农村青少年的上升社会流动空间和渠道,使城乡社会经济不平等长期延续下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反响,议论不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让农村孩子摆脱“成才困境”

赵婀娜。

过去一段时间,为改变农村学生上大学比例不高的现状,阻断社会阶层固化与贫穷代际传递的趋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新政,如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等,切实提升农村孩子上大学比例。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走进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校门。

但遗憾的是,比例的提升,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孩子的成才困境。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质量与教育回报率不高,依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学生选择尽早打工就业,宁可到大城市做“北漂”“上漂”,也不愿参加高考。另一方面,那些走入大学校门的农村学生,不少在毕业之际又陷入择业困境——由于缺少社会关系与创业渠道,就业之路较城市孩子狭窄;回到家乡,又有些不甘,也需要重新适应,成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夹心层群体”。(结合材料,分析现状)。

对论文评析篇二

在众多学习理论中,我最为欣赏和倾向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在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新观点,其中有些观点虽过于激进,但对传统的教学和课程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值得我们深思。

其中,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把它们当作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与此同时,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一言以蔽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其对应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即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独立掌握系统知识,获得方法,提高能力。相对于老师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两句话字数一样,但是顺序颠倒之后却有截然不同的意思和境界。前者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并没能发挥学生真正的实力、体现其隐藏的才能;而后者则大为不同,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学生在自己主动探求知识的同时其经验体会更加深刻。同时,自主学习也体现了哲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呼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大声地呐喊:“我要学习,我的学习我做主”。

学生时代的我因为没能及时的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学习等方面走了很多弯路,等我意识到之后已经有些晚了。而现在的我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自己的教学中则非常注重这一方面。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逐渐向学生渗透“学生的你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观念,目的是想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学习,自己经过努力、经过勤学是完全可以成功的。为此,我为我们二(6)班制订了五个学的班级目标:“想学、乐学、会学、勤学、博学”。虽然对于小学生的他们来说,这些目标比较难懂、不易实行,但是我认为如果从小就慢慢的渗透这种观念,相信这种观念会逐渐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将心动变成了行动,真正地体会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努力就有收获、“我”的学习“我”做主。

对论文评析篇三

时事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体裁。

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1、展开话题:说说你对这件事的观点。

2、分析这件事对社会、对人们、对自然等的影响。

3、提出建议或希望。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解说型评论性质功用分类,有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对论文评析篇四

因报纸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差异,时事评论的分量、影响也因之而不同,这在各地报纸纷纷开设的时评版上已得到应证。当下报纸时评面临的问题是,从宏观层面看:一是喉舌内涵不准,因某些方面走偏而影响了自身的权威性;二是降格以求。一些报纸以市井消息作为评论“卖点”。结果既不可能离开党报的基本属性全然市民化,又不能在主流意识中创新建立新的关注点,一旦读者不能从这类报纸中看到法律、正义、道德文明对社会新奇现象的甄别,便对报纸本身的主流价值出现认同缺损。再从中、微观层面看,众多报纸的时评版面“大路货”较多,立论雷同,鲜有个性。一些报纸曾经试图通过开办时评版,为公众提供话语平台,但结果事与愿违。而以部分京粤报纸为例考量当下的时评态势,笔者以为,时事评论员将成改革主轴。

北京和广东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两地一贯走在报业改革的前头,对报纸时评的操作更是领风气之先。

北京的主流报纸和一些都市报时事评论员的崛起,将引领报纸时评竞争趋势。

在北京出版的中央级主流报纸和中央部门报纸中,开设时评版的报纸近20家。两年前开办的《工人日报》“新闻时评”版上,每周一至周五均推出一篇评论员文章。每周三出版的《检察日报》“法治评论”周刊以及《_》旗下《新京报》的时事评论员文章也可谓独树一帜。这些时事评论文章无论是正面阐述还是热点引导,“靶位”具体而不空泛,让读者“解渴”,即使是正面的论述,也包含着针对性。而在业内享有一定声誉的《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版上为数不多的署名评论员文章,往往一石激浪。

北京市级报纸中,至2004年8月,只有北京青年报系的两家报纸每天有时事评论,力度不可谓不大。其中,《北京青年报》虽然没有开办时评版,但报社三位专职评论员每天轮流坐庄,以署名评论员文章的形式,联系昨日新闻或该报当日刊发的报道,发出独家声音。该报系今年新办的《法制晚报》,每天刊出时事评论员的法制时评,已引起同行关注。

为了凸显个性,时事评论员文章的关注领域表现在:对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某一方面问题,作政策性、方针性的指导和评价;在党和政府(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过程中,及时地揭示出一个时期的具体方向或侧重点;及时灵活地针对某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象或思想倾向,生动切实地进行剖析,进而引导受众。

广东的主流报纸和一些都市报时兴的特约评论员,将成为纸质媒体的制胜之道。

广东有4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集团、南方日报集团、羊城晚报集团和深圳报业集团。前三家集团报纸的主印点在广州,其中尤以南方日报集团旗下的《南方都市报》较早试行特约评论员制度,鼎盛时每天发表四篇左右。稍后,羊城晚报集团主管的《民营经济报》也跟进这一制度。而时至今日,这一做法已普及到内地不少有影响的都市类报纸上。如山东《齐鲁晚报》,河南《大河报》等。

从新闻理论角度观照,在受众纷繁复杂的困惑中,报纸首先承担起了释疑解惑、引导舆论的社会认识和社会思辨职能,帮助受众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冲击中评判、选择、分析、认识,建构新的理念和价值观;不仅向受众提供信息,而且告诉他们怎样认识这些信息,从而满足受众对于信息深度的需求。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是这一需求的有力注脚。

当然,评论员文章不是惟一的,还需要各种形式和题材的言论配合。时下,一些报纸时评流行一种“调侃”的文字,看上去挺热闹,实际上是一堆不相关联的、不成系统的感慨、感觉甚至牢骚,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生动。这恐怕不是正路。论点要新颖,论证要周密,结论要结实,这绝非杂耍之类的胡诌所能做到的。

对论文评析篇五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需要文明回答的主要思想,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评论写得更好。

对论文评析篇六

评论,是指在文章中对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进行评论。这是对一名中学生的评论。评论可以使作文评语达到一定的高度。

评论是作文评语的一种,可以通过评论和对文章的总结,对一名中学生的评论,对一名中学生的评论进行总结。

评论是文章的一个主要内容。文章的总结,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文章总结为基本内容的文章。总结可以从文章内容的需要、文章内容的需要、文章内容的特征等三个方面进行。

二是总结。总结是指对文章中某一个主题或主题或主题的总述,对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进行全面的总结,包括以前的文章。总结的主要内容,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是要对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整体的分析。总结的主要内容是以文章内容的需求、文章内容的需求为主的文章内容。总结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总结。

三是分类。分类,指对文章各个方面,对文章各个领域进行统一,包括文章的整体和部分的需要。

四是分类。指对文章各部分的需求进行整理、整合,分类可以从文章内容的需求、文章内容的选取、内容的选择、内容的选取、文章的结构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对文章的主次、重点、难点的分析,并对各部分内容提出建议和要求。

五是分类。指对文章的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的分析,包括文章的总体。文章总结是对一篇文章的总结,是对某一部分内容的总结,是对文章各个部分的要求。总结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各个部分是什么,哪个部分是怎么写的,文章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文章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对论文评析篇七

新闻评论与消息、通讯并称三大新闻体裁。新闻评论就是对新闻事件进行的评论,重在评论,但是评论对象、评论由头是新闻事件,因此新闻评论与其他评论性文体有所不同。新闻评论包括时评、短评、述评、编后,等等。社论或可列入其中。

新闻评论怎么写?新闻评论的写法没有定式,也没有固定的新闻评论格式,有的是一些注意事项,姑且作新闻评论的写法略谈一二。

1、新闻评论的写法如同中学作文中的议论文的写法,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而且一个都不能少。

新闻评论的论点就是你要表达的观点,新闻评论的论据就是特定的新闻事件,新闻评论的论证就是你要佐证你的观点而引用的旁证和佐证观点的过程。

2、新闻评论必须具备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达到“三性俱全”的新闻评论才是一篇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

政策性指的是思想性和政治性,是新闻评论的高度和深度;针对性指的是新闻评论最好做到一事一议,不要过于散发;准确性指的是新闻评论的论点、论据、论证必须“三论皆准”。

3、新闻评论的`写法中最关键的是立意立论。

新闻评论的“论点”也就是“观点”,是新闻评论的灵魂,必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新闻事件、新闻现象有高超的见解和不凡的命意,起码论点要新鲜。

4、新闻评论的写法重在说理难在论辩。

新闻评论是说理的文章,必须侧重于思考和论述,“述而不作”是新闻评论的大忌。新闻评论又评又论,必然有论辩对象,因此心中要有“假想敌”,文中要对“假想敌”开足火力展开战斗。

5、新闻评论风格和新闻评论语言。

新闻评论风格多种多样,不求一致,更无需一统。鲁迅的杂文风格当然犀利,但也有时代局限性。或许,“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就是最好的新闻评论风格。新闻评论语言最必须注意的是分寸和准确。

对论文评析篇八

1、对波特产业结构分析理论的不满:波特的产业结构分析理论虽然提供了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的完整框架,说明了产业吸引力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决定作用。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利润差距并不比产业间的利润差距小,在没有吸引力的产业可以发现利润水平很高的企业,在吸引力很高的产业,也有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这些都是波特战略理论不能很好解释的现象。另外,波特的战略理论还往往诱导企业进入一些利润很高、但缺乏经验或与自身优势毫不相关的'产业,进行无关联的多角化经营,这方面不少失败的案例也对该理论提出了疑问。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波特后来又提出了以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为核心的战略分析模式,但是由于其几乎涉及企业内部所有方面,反而使主要问题得不到反映,不能很好地把握战略重点,因而其局限性仍然非常突出。

2、企业重组和再造的挫折:在80年代,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多产业上都超过了美国企业,取代了美国企业的领先地位。为了赶上日本企业,美国的很多大企业纷纷进行重组和流程再造以谋求提高竞争力。重组虽然有时势在必行,能够使企业“变小”以改善短期绩效,但这只是在纠正过去的错误,而不是创立未来的市场。一些精明的企业,在认识到重组企业是条死胡同后,转而进行再造工程。再造尽管能够使企业“变好”,但并无与众不同,只不过是个优秀的模仿者而已。因而如何重建企业的竞争战略,使企业不仅在现有产业内领先,而且能够在未来产业继续领先,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就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核心能力理论就是基于上述背景而提出的,一经提出,就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

1、它首次提出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之源:在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企业的竞争成功不再被看作是转瞬即逝的产品开发或战略经营的结果,而被看作是企业深层次的物质——一种以企业能力形式存在的、能促使企业生产大批量消费者难以想象的、新产品的智力资本的结果。在企业取得和维持竞争优势这一过程中,企业内部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运用是最关键因素,而经营战略不过是企业充分发挥核心能力并把其运用到新的开发领域的活动和行为。因而核心能力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超乎寻常的战略意义。

2、企业之间的竞争体现为核心能力的竞争:核心能力理论超越了企业之间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战略单元,将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所以核心能力的寿命比任何产品和服务都长,关注核心能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发展战略,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避免目光短浅所导致的战略短视。同时,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更多地是依靠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是某项重大发明导致的重大跃进。因此,很难“压缩”或“突击”,即使产品周期越来越短,核心能力的建设仍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一方面使竞争对手很难模仿,因而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进入壁垒;另一方面,由于建设核心能力的投资风险和时间超过业务部门的资源和耐心,这个方面的明确追求可以促使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超越部门利益的局限,更多的从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

对论文评析篇九

要改进和加强银行结算工作。

王金荣。

银行结算是连接资金和经济活动的纽带,是实现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对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效益,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银行对结算进行了改革,加强了管理,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不少银行、城市信用社和企业存在着不讲信用,不执行结算纪律,结算秩序混乱,结算速度慢,在途时间长的状况,影响了银行的信誉。如何实现结算秩序的根本好转,树立良好的银行信誉,是当前金融工作中非常突出的问题。(“如何……是突出的问题”一语搭配不当。“非常突出的问题”应改为“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当前银行结算工作存在问题。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去年以来人民银行总行发布《关于加强银行结算工作的决定》和《关于整顿结算秩序、扩大转帐结算的通知》以及电子联行入网行的不断增加后,新规定、新,事物也带来了新问题,暴露了我们银行结算工作中一些不适应的方面,其主要表现是:(这一部分是发现和提出问题,正因为有这些问题存在,说明需要改进和加强银行结算工作。应先肯定新规定、新事物对搞好银行结算工作的积极作用,再谈“也带来了新问题”。这样才会使文章显得更客观、辩证)。

(一)多头开户现象多,许可证管理流于形式。

有利,对银行也有利,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多头开户作为一个问题,作者应该指出,它是一种违法违规行为,并简要说明它的危害性,这样才会健读者明白“多头开户”的碗是一个问题。)。

(二)随意压票、退票、裁留挪用客户和他行资金。

及时办理结算业务,是实现社会资金正常周转,商品流通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保证。但是,不少银行在办理结算过程中压票、随意退票十分严重,给银行造成不好的影响。

一是故意压单压票,不及时汇划款项,提出票据,解付票据,往往要压几天。如绍兴市工商银行第二营业部开户单位甲企业在1995年3月31日,向在市区某银行开户的乙企业收取贷款时(金额24.5万元),乙企业同意支付,但乙企业的开户银行为完成存款考核任务,故意压单两天,致使甲企业不能及时归还银行借款,多承担两天银行贷款利息。(用事例来说明问题的存在,表明压票、退票、截留挪用客户和他行资金不是作者主观臆造出来的问题,而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二是任意退票。有的银行以“印章不清”、“大小写金额书写不规范”、“票根未到”、“帐号与户名不符”等借口,无理退回他行票据。有的弄脏票面,使印章模糊,嫁祸于人,退回票据,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

三是截留挪用客户或他行资金。有的银行采取更改账号等手段,把跨行的票据截留本行,无偿占用他人资金,以增加本行存款。

(三)受理无理拒付,不按规定计扣滞纳金。

目前,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回款率低是异地结算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以绍兴市工商银行统计,1994年托收承付的回款率仅为45%左右。这既反映了企业不讲信用、不遵守结算纪律的现状,也反映了银行结算纪律松弛,监督不力的问题。一些银行偏袒一方,受理企业以“无款无合同、经办人不在”等借口提出的无理拒付,甚至擅自拒付退票。一些银行对开户单位延期划回的托收承付不按规定计扣滞纳金。

(四)违反规定附加条件,人为阻塞汇路。

《银行结算办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制定的统一结算制度,各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必须认真贯彻、严格执行;其各项规定,非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不得自行修改和变更。”但在现行结算工作中,专业银行我行我素,自行制定结算“土政策”的情况层出不穷,把人民银行制定的统一结算办法、制度给以种种限制。由于这些大大小小没有通过人民银行批准的“土政策”出台,使人民银行设计的结算工具功能大打折扣,结算监督相当被动。大的有自上而下的银行汇票的跟踪电报,商业汇票的签发,受理协议,贴现分系统内外等,还有的专业银行系统的“电子汇兑”及江浙沪铁路沿线15个城市100多个机构的“以车代邮”等等。小的“土政策”有××金额以上的转汇要经计划部门的审批,××金额以下的电汇数额太小应予退回等等,更有一些专业银行系统内的业务操作规程细小得甚至不够戴上“土政策”的帽子,但往往就是这些细小的规定使我们整个结算工作在某些环节上遇到磨擦,造成渠道不畅。(对银行结算工作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介绍得客观、具体、可信,读后使人感到银行结算秩序混乱,性质严重。很自然地包含了“银行结算工作迫切需要整顿和改进”这个问题。)。

(五)电子联行周转环节多,实际速度不快。

“天上三秒,地上三天”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电子联行周转环节多,实际速度还不够快的情况。毗邻地区,不在电子联行所在地的金融机构通过电子联行中查询查复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制约措施,我方查询而对方不予答复的事例较多,严重影响了电子联行的运行质量和速度。据绍兴市工商银行第二营业部统计,我方通过人民银行向对方行发出查询,而对方答复率在40%以下,甚至发出第二次、第三次查询被查询行也置之不理,不予答复。

(六)结算管理机构薄弱,央行监管不力。

长期以来,特别是专业银行分设以后,金融机构的增加,结算工作处于无组织机构,无专管人员状态,结算人员都是附属性的,过去依附在信贷部门叫“信贷结算”,现在依附在会计部门叫“会计结算”,结算工作虽与上述两个部门有密切联系,但因都有各自的工作重点,最后还是把结算工作挤掉,实际上有名无实。因此,结算工作中产生的大量问题无法得到处理和解决。所谓结算业务的重要性,也仅仅是在推行新办法时强调重视一下,热闹一阵,事后又是可有可无。基层央行自身肩负的日常核算业务日益繁重,尤其是开办电子联行大额转汇等业务以来,日常核算业务越来越多,工作疲于应付,难以有足够的时间或必要的工作人员去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力量。

此外,结算制度、联行清算制度也存在着某些不适应新情况、新形势的问题。如票据化程度低,托收承付办法不适应,结算环节多,导致结算速度馒、资金在途时间长。(对前述的六个问题是详写,而这里提到的几个问题是略写,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结算中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新旧体制正处在转换过程之中,改革措施尚未完全实施到位,银行和企业缺乏自我约束机制所致。具体地说还有以下一些原因:(这一部分是分析问题,说明为什么银行结算工作会存在这些问题。)。

一是利益驱动,缺乏自我约束。以压票、退票来占压客户和他行资金,以牺牲结算纪律为代价来拉客户、拉存款,相互设卡,拒绝受理或代理他行正常结算业务,以种种借口来拖欠、拒付贷款,以多头开户来逃避还贷。这些明显的违章违纪行为,都与追逐小集团的利益和个人利益有关。银行增加客户,增加存款,增加收益,必须通过改进服务和增收节支来实现。

二是法纪观念淡薄,信用观念差。某些银行、企业的领导和经办人员法纪观念淡薄,在结算工作中讲关系,不讲原则3讲人情,不讲纪律;讲私利,不讲职业道德,有的甚至利用结算作案。同时,有许多银行、企业信用观念淡化,“占用他人资金出效益”、“拖欠出效益”的思想相当严重。在这种意识支配下,一些企业把无理拒付,开空头支票,任意占用他人资金作为创效益的一种途径。一些银行无视自己的信誉,任意压票退票,截留客户和他行资金,以邻为堑,损人利己,完全忘记了信用机构的灵魂在于它的信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p必然要追求经济效益,这没有错.但是企业(包括银行)只能通过合法手段,正当的竞争去追求效益,而不能采取违法的祖人利已的方法去获取非法的利润,在这段话里有了这个意思,可是表述得不够明白,另外“银行增加客户……”这句话与前面的意思发生了转历,这个转折缺少必要的过渡句)。

三是领导重视不够,管理监督不力。不少银行的领导干部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银行结算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把结算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重贷款重存款,轻结算的倾向带有相当的普遍性,以至对结算工作中出现的严重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究,实际上是对任意压票、退票起到了姑息纵容的作用。(领导对银行结算工作不重视,这是一种现象,如果能透过这种现象,深入挖掘领导为什么会有只重存贷、轻结算的倾向,那文章就有深度了。)。

一些银行内部管理出现断层,制度不能贯彻到底,甚至放弃对下级银行的结算管理,任凭违章违纪行为蔓延。许多基层行处基础工作薄弱,缺乏自我约束,对客户在结算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不监督,不处罚,放弃银行应有的监督职能。

人民银行没有真正认识结算、清算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对结算工作重视不够,监管不力,对银行结算中的违章违纪行为处理迟缓,处罚不力,也是当前银行结算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是结算管理机构不健全,结算队伍建设滞后。这些年来银行结算业务量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增加,结算业务量每年以20%一25%的速度递增,结算管理的任务不断加重,然而许多银行没有建立结算专管机构,结算人员严重不足、素质不高,结算经办人员在全部人员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以绍兴市工商银行第二营业部为例,1988年5月建部时女会计结算人员占全部职工的比例为24.05%,而现在业务量成倍增加,结算人员的比例却下降到18.34%。这种状况,必然削弱结算管理,制约结算服务质量的提高,也成为违章违纪行为经常发生的一个原因。(这一点实际上是第四点的延伸,正国为领导不重祝银行结算,才会不去重视结算管理机构的建设和结算人员的配备,抓结算人员的素质提高。所以搞清领导不重视结算工作的原因很重要,可是作者并没有去探讨,使人感到文章的深度和力度不够。)。

清算;专业银行内部资金调度不动,调度不及时,人民银行用于头寸折借的资金不落实,也影响资金清算的顺利进行,贴现和再贴现资金不落实,影响商业汇票的推广;银行考核办法的片面性,特别是单纯考核存款指标或存款增长市场占有率,并把它与利益挂钩的做法,则导致银行放松结算管理,甚至诱发违反结算纪律的行为。

结算秩序混乱和乱拆借、乱集资、乱收息、乱设金融机构一样,给经济、金融改革和发展造成严重危害。银行结算秩序混乱,套用同行和企业的资金,损害了同行和企业的利益,加剧了资金紧张,扩大相互拖欠;套用他人资金,扩大贷款,造成信用扩涨,加速通货膨胀;丧失银行中介的作用,自毁银行信用。(这段文字移到第一部分“存在问题”的后面去说似乎更恰当。)。

三、改进和加强银行结算工作的几点设想。

当前银行结算工作存在的问题,既有结算办法、制度尚需完善改进之处,又有“有法不依、查处不力”的原因。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进和加强银行结算工作。

(一)加强帐户管理,规范帐户的开立和使用。

目前,企事业单位开立基本存款帐户十分普遍,造成资金分散,削弱了银行的信贷、结算监督和现金管理,扰乱了结算秩序。因此,对企事业单位开户,人民银行必须加强管理,设立监督机构,但也要适应银行和企业改革的实际需要。按照这一原则,可将企事业单位的帐户划分为基本存款帐户、一般存款帐户、临时存款帐户和专用存款帐户,一个企业、事,业单位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作为主办银行,开立一个基本存款帐户,主要用于办理正常的转帐结算和现金收付,企事业单位的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只能通过该帐户办理。(这一设想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企业在银行开设帐户,逐步实行企业与银行双向选择。但企业单位不得为逃避还贷、还债和套取现金而多头开立基本存款帐户;银行不得放松结算监督和现金管理诱使企业开户,更不能利用结算手段强拉企业单位开户;企业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设基本存款帐户后,由于该银行服务不好或其它原因,企业可向当地人民银行投拆或向人民银行申请更换基本存款帐户的主办银行。(企业在银行开设帐户,实行企业与银行双向选择的建议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要严格实行开户许可证制度。企业单位开立基本存款帐户,必须及时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告,人民银行要建立帐户管理数据库,运用计算机管理帐户。

(二)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结算管理。

强化结算管理是维护正常结算秩序的重要保证。各银行要加强对结算工作的领导,强化内部管理,严格执行结算制度,认真办理结算业务。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所辖银行结算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为此,要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要实行结算岗位责任制度。各银行必须建立和落实结算管理目标责任制,实行主管行长和会计部门负责人负责制。要确定各基层柜组和经办人的。

岗位职责。

将结算工作的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结算管理要求和各项。

规章制度。

真正落到实处。

2.要实行结算质量考核制度。各银行要对所属行处进行结算质量的考核,将结算管理和执行纪律的好坏,纳入本行领导、会计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政绩、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对结算质量差,严重违反结算制度的,要通报批评,并追究领导和经办人员的责任。凡查实有任意压票、退票的,如该行有存款奖的,要取消存款奖,并视情节给予处理。

3.要健全社会监督制度。推广“三公开一监督”的做法,即公开结算方式,公开银行的结算业务处理时间和进帐时间,公开企业办理结算的注意事项,实行客户公开监督。人民银行和专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都要建立举报中心,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确定专人负责,对举报的问题及时查处。建立重点银行和单位联系制度,邀请部分银行和企业会计人员为结算纪律监督员,定期或不定期征求意见,反映问题。

4.要坚持结算纪律检查制度。人民银行对结算检查人员颁发结算检查证,实行凭证检查。对各银行的结算管理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全面或专项结算纪律检查。(加强结算管理的建议,可操作性强,但落实这些措施需要一个前提,即提高银行领导人对结算工作的重视程度。)。

(三)健全结算管理机构,加强结算队伍建设。

结算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是造成结算管理薄弱、纪律松驰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迫切需要健全结算管理机构,充实结算人员。人民银行、各银行的管理行,特别是市(地)级分行一级,会计部门都要设立专管结算的机构,配备相应的结算管理人员。这样才能负责本地区、本系统结算的组织、宣传、培训、协调和管理工作。人民银行的各级管理机构还要负责对本地区结算的领导和监督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结算业务的增加,以及执行结算制度的要求,各银行办理结算业务的机构,要配足有一定业务素质的结算操作人员并配备结算专管人员。对专管人员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使他们既能熟悉和正确掌握结算制度的各项规定,又能树立法纪观念,全局观念和服务观念,更好地做好结算工作。

(四)完善电子联行的有关管理办法。

电子联行要从源头抓起,确保转汇清单填制的正确无误,在此基础上严格查询查复制度,对查而不复的要制定相应的制裁措施。建议清算中心设立查询查复投诉机构,对查而不复的行处进行通报批评并作出相应的经济处罚。信算中心应延长开机时间,确保当天的汇划业务资金当天入帐。

总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银行的结算工作愈来愈重要。当前银行结算工作的现状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问题颇多,原因复杂,改进和加强银行结算工作也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最根本的措施应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中央银行的监督机制,实现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轨,按照商业银银行的经营原则来指导银行结算工作。(这是文章的“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文字简明,概括性强,结尾收得自然、有力。)。

[评析]。

本文是属于经济工作研究性质的。

经济工作研究是以社会当前某个重大的现实经济工作的实际问题为对象,通过调查研究,以详尽、准确的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的分析和严密的论证为基础,以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和建议为目的,直接为改善现实经济工作服务的研究文章。

经济工作研究性质的论文与一般的学术论文既有共同点,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共同点就是:两者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透彻的理论分析和严密的科学论证。主要区别在于:一般学术论文是说理论证,即以务“虚”为主,而经济工作研究则主要是务“实”,因为它所研究的对象是现实经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3它的中心内容是分析和论证解决问题的具体经济。

工作方案。

;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要对现实经济工作直接起到某种促进作用。

经济工作研究类似于调查研究报告,但它与一般的。

调查报告。

又有不同。一般的调查报告主要目的是弄清情况,为领导机关提供某种信息,使领导者了解实情,借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次才是相应地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撰写经济工作研究文章虽然也必须进行调查研究,但其重点却在于后者,即主要是要论证某种工作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弄清情况是为论证工作设想服务。

《改进和加强银行结算工作》一文,虽然不能说是一篇写得很好的经济工作研究文章。但作为一个函授大专生的习作论文,还是写得比较成功的。

选题适当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本文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文科大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现实针对性,为现实服务。衡量一篇论文的优劣,不仅要看其写作技法和文字表达能力,更主要的是要看其所提出的问题的价值,看其是否为解决问题作出了贡献。这篇论文的选题是值得肯定的。首先这个论题与我国的四化建设及经济改革密切相关,针对性很强,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题目。作为一个函授大专生选择这类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题目,勇于研究、探索新问题,是难能可贵的。其次,这个课题对于工作在金融战线的在职学员来说,更是普遍关心并有直接的实践经验和切身感受的,因而能为写作提供良好的条件。毕业论文的选题,践要从客观上考虑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又要从主观上考虑有无较好地完成写作的条件.从这两个方面看,作者选定的这个题目都是很适当的。

本论部分脉络清晰,逻辑性强是本文的特点和优点之二。本论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它反映论文作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中心部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作者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而每个方面又都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第一部分“当前银行结算工作存在的问题”讲的是“银行结算工作的现状”是什么,重点是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讲清了当前银行结算工作中的问题是什么。第二部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讲的是银行结算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症结。第三部分“改进银行结算工作的几点设想”讲的是银行应当怎么去改进和加强结算工作。也就是说,怎么来解决存在的问题。综上所述可见,本文作者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来谋篇布局的,采取的是先“提出问题”、然后是“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一种递进式的分折方法。这种按照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层层推进,从三个方面一步一步地展开“要改进和加强银行结算工作“这个主题的论述方法,使人感到文章的逻辑比较严密,层次清晰、读起来明白易懂。

摆事实、讲道理、有内容、不空泛是本文的特点和优点之三。本文主要是用例证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论证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逻辑推理的方法,即以经过验证的基本原理或人们公认的基本事实作为论据,通过正确的推理来证明某一理论观点3一是用例证的方法,即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它是通过对大量的实际材料,包括确认的统计数字和典型的事实材料的具体分析,引出某一理论观点。只要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两种方法都可以采用。在实际论证过程中,究竟采用哪一种方法,要看需要和可能,本文采用的主要是后一种方法。例如,在说明当前银行结算工作存在问题及第二部分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时,作者以事实说话,引用了大量的“情况”和数据,材料翔实。同时,作者还善于选用典型材料,解剖麻雀,如在说明一些银行故意压单压票时,就列举了在绍兴市工商银行第二营业部开户的甲企业,向在市区某银行开户的乙企业收取贷款时,被“某银行”故意压票两天的情况和原因。事实胜于维辩,议而不空,使人感到具体实在,可信,有说服力。

这篇论文的另一个优点和特点是,作者能运用所学的有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实际工作进行研究,从中发现带规律性的问题,提出比较切合实际、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意见。如在“改进和加强银行结算工作的几点设想”这一部分中,从加强帐户管理、规范帐户的开立和使用、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结算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和设想。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也存在两个明显的不足,一是理论色彩不浓,二是分析的“深度”不够,如对“原因”的分析大多是表面层次上的,深层次的原因没有挖掘下去。又比如,改进和加强银行结算工作的设想部分,考虑得不够周全。

但从总体上看,本文无论是从文章的选题,组织材料看,还是从具体的阐述和谋篇布局看,都反映出作者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实践经验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论文评析篇十

各种体育活动,都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活动,孩子们的身体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各种能力逐渐发展;又由于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爱玩爱学,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发展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和动作。《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根据这一要求,特制定本次活动。

信号灯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的,孩子们对信号灯也比较熟悉,本节活动课以信号灯为题目,旨在让孩子们通过《信号灯》的活动,在遵守规则的同时,锻炼孩子的身体,发展各种能力,体验有规则活动的乐趣。

大班的孩子各种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如:平衡能力、跳跃能力、走、跑等,利用这些基本的动作,适当增加难度,增加趣味性,变成孩子们喜欢的体育游戏活动,从而达到锻炼孩子发展孩子的`目的。这符合《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的“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的要求。

二.说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贯穿着整个教育活动,指导整个教育活动的进行,鉴于孩子的发展状况和性格特点,特制定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

1、利于利用易拉罐进行活动,锻炼30米跑、跳和平衡等能力。

2、看信号行动,能够快速奔跑和立即停止,发展身体的控制力。

三:说重点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1、大班的孩子跑、跳跃、平衡的能力已经发展的不错了,这次活动就是给孩子增加了难度,增加了几个辅助的体育器械,这样更利于孩子兴趣的激发和身体动作的发展。

2、物质准备:易拉罐人手一个,红、绿灯、哨子各1个。30米直跑道的宽阔场地。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

五:说教法学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结合本次活动特点,选用:幼儿探索,教师示范法、幼儿练习法。

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积极探索,大胆练习的方法进行活动。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先以幼儿跟随音乐做简单的律动放松动作,再做有趣味性的规则游戏,再选两个游戏进行比赛将活动推向高潮,最后以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做放松活动。

文档为doc格式。

对论文评析篇十一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外边下着大雪,天气严寒,但是我的心是热的。我早已盼望在剑桥同老师、同学们见面,互相交流。现在正是金融危机的严冬季节,但是我看到年轻人,仿佛看到了春天,看到了光明和未来。因为我坚信,知识的力量,年轻人的勇气,是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整个世界的命运。一篇好的演讲应该是不加修饰的。用心说话,讲真话,这就是演讲的实质。我希望我的演讲能够给老师、同学们思想以启迪。你们能够记住其中一两句话,那我也就满足了。

到高等学府,我的心里总是充满敬意。这种心情是由于我对知识、对老师、对学校的尊敬。所以,我方才深深地给校长、给老师们鞠个躬,那不是礼节,而是一个学生对待校长和老师应尽的礼貌。

来到向往已久的剑桥大学,非常高兴。剑桥举世闻名,培养出牛顿、达尔文、培根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剑桥建校800周年,我谨致以热烈祝贺!首先,我向剑桥大学赠送“中华数字书苑”,其中收录了中国出版的20万种电子图书,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大家可以从中更多地了解中国。

这是我第四次访问英国。中英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断增多。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经贸、文教、科技等领域的有效合作,为发展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我向长期致力于中英友好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

说她古老,她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说她年轻,新中国成立才60年,改革开放才30年。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明古国焕发了青春活力。

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最根本、最具有长远意义的是体制创新。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把发展民主和完善法制结合起来,实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公正的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让国家政通人和、兴旺发达;就是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让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得以迸发,成功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30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多,人均寿命提高了5岁,8300万残疾人得到政府和社会的特殊关爱,这是中国保障人权的光辉业绩。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使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

我愿借用两句唐诗形容中国的现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人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古而又新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的一场伟大实践。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对论文评析篇十二

[摘要]《_》的时事评论以其文风从严谨、生硬地向群众传达国家各项政策到选题关注社会热点、观点多元化、语言和表达形式更加亲民,从整体上呈现出开放式的发展形态,为《_》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时期《_》的时事评论文章在内容上呈现出创新意识和新的特征。

[关键词]《_》时评特征。

一、《_》时事评论内容关注社会热点。

新世纪《_》时事评论内容关注民生心态方面的文章,针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敏感问题进行点评。这些文章无论是题材本身还是文中所表达的观点,都引起了密切关注。如食品安全问题多次在《_》时事评论板块中被关注,其认为食品安全标准公开透明才不至于成为公众的焦虑,也才能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的牢固“防火墙”。社会热议的话题事件,也是社会矛盾反映比较集中的体现,《_》对这些事件和现象都给予了旗帜鲜明的抨击。

社会心态是指社会现实所反映出来的群众心态和情感诉求,它既是未来发展的“软实力”,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诉求。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尊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既是尊重公民的表达权利,也是纾解社会焦虑、疏导矛盾冲突的必然要求。《_》一系列时事评论清楚地表明立场,极大地关注了处于社会中下阶层人群,并同时深入挖掘社会各阶层的心态,在舆论上予以支持或反对的有力声音。

三、《_》时事评论立足高远,指导和监督各地执政者。

《_》始终将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情况与民生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对各级政府工作建言献策。站得高看得远,就应当着眼大局,从大局上把握整体言论的引导方向,同时要选择踏实做事,从基层群众的角度出发,清楚大多数群众的心理。例如在“关注社会心态”这组系列文章中让读者印象最深的是《以包容心对待社会中“异质思维”》中,要求手握权力的各级地方政府的执政者“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在对话中协调立场,在交流中化解矛盾,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推动思想观念的进步。”在《追求理性从哪里起步》一文中,评论记者对地方执政者的期望变得更加具体:少一点“我没时间跟你闲扯”的野蛮态度,多一点平心静气的理解沟通;少一点“不信谣不传谣”的教条口号,多一点公众信息的及时公开;少一点“买不起房为什么不租”的不负责任,多一点尽快加速社会保障体系的实行速度。

四、《_》时事评论题材多样化,视角全面化。

【参考文献】。

[1]王武录.十四大以来《_》评论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_评论部._评论年编2009:人民论坛(时评)[m].北京:_出版社,2010.

[4]路国顺.从《人民时评》看时评的传播效果[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0(3).

对论文评析篇十三

一、明确突出工作重点的意义:(删去“明确”,这是报告者的口气:删去意义后面的冒号。)。

当。引文论述,贴切有力。忽然冒出列宁“抓主要链条”的话,没有根,太突然。)。

1.突出工作重点,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要求。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但在这许多矛盾中,必有一个矛盾起主导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领导者处理任何事情,都必须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全盘工作的关键。(这段“突出工作重点,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个分论点,文理不通。因此也无法论证。从下文分析内容看,作者好像在说,突出工作重点,是领导者用来推动全盘工作的有效方法,但是,论证也不够充分、有力。)。

2.突出工作重点,是总揽全局工作的领导方法。总揽绝不是包揽,总揽全局而不包揽一切。总揽全局就要站在全局工作高度,抓方向,抓重点,抓主要矛盾。事关政策性、全局性、倾向性的工作和问题,必须一揽到底,对于事务性、一般性、个别性的工作和问题,应当放手。简言之,大事要揽住,小事要放手。

(“总揽”不等于“包揽”,是使这个分论点得以成立的关键所在。如果能把两者的区别分析一下,说服力会更强。“总揽全局而不包揽一切。”句子好嫁没有说完整。把其中的“而”改为“并不是”就通了。)。

3.突出工作重点,是提高领导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领导工作取得事半功倍,抑或事倍功半的不同结局,关键在于是否突出工作重点。现在,有的领导工作上劲没少使,心没少费,但事与愿违,效率不高,从早到晚忙忙碌碌,结果却是政绩平平。究其原因在于工作方法不对头,事必躬亲,不分轻重缓急,胡子眉毛一把抓,处于穷应付的被动状态。(领导者工作效串不高,政绩乎乎,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工作能力弱,体制不顺等.不突出工作重点,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因此,“究其原因”应改为“原因之一。”)。

二、把握突出工作重点的科学方法:(删去“把握”和方法后面的冒号。)。

意不清。而且,本文是讨论突出工作重点的问题,不是。带班艺术”的问题。这句话跑题,应当删去。遵循”改为“擎握”为好。)。

1.实事求是地确定工作重点。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奔者,谋子。”这一棋术原理揭示,谋势放眼全盘,力争总体战局的主动和优势,而谋子者重视方寸之地得失,却常常陷于被动挨打境地。因此,作为领导者要做善奔者,谋势者而不谋子。这就要求领导者在确定工作重点时,首先要通观全局,注意从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带全局性的问题,使其它工作紧紧围绕所确定的工作重点而运行。其次,要因地制宜,并尊重民意。所确定的工作重点必须实事求是,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并且在确定工作重点时,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群众最关心,反响最强烈,愿望最迫切的问题作为重点,真正体现领导决策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再则,要分清主次,全面兼顾,会“弹钢琴”的艺术,既抓住中心环节,又要兼顾其它各项工作。(确定工作重点:一要有全局观点。二要田地制宜,体现民意.这是很好的观点。“再则”后面讲的不是确定工作重点的问题,应当删去。)。

围绕这个重点而展开作为例子,后面一连用了四个“为什么……因为……”,气势磅田,客观实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措施”应改为“部署”。)。

3.及时转移工作重点。唯物辩证法认为,随着事物的发展,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不同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领导者若用老眼光看问题,不能树立动态观念,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提出新的工作重点,就会导致决策失误,就不能有效掌握领导工作的主动权。这方面从我党的历史来考察,既有经验又有教训。就经验方面来说,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总任务;民主革命胜利后,及时地提出了“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任务,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一步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正因为我党审时度势,及时地转移工作重点,从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丰硕成果。从教训方面来看,从50年代末到粉碎了“四人帮”,仍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整整耽误了二十年的发展。作为领导者在选定工作重点时,还必须注意当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当某一阶段工作重点基本完成时,要及时确定新的工作重点;当原定工作重点经实践证明是失误时,更要当机立断,再择优确定新的重点。(用我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作证,写得简洁明了。“在选定工作重点时”的“时”应改为“后”,在确定之“时”就要调整,讲不通。)。

三、确定突出工作重点的基本原则(删去“确定”。)。

领导这个词,英语中是带领、引导的意思,指的是一种活动和行为。革命导师曾经提出他们是人民群众的引路人,是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革命和建设中的统帅和指挥员,同时又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在现代化建设中,领导者和一般干部、群众目标是一致的,但所起的作用不同。领导者的职责更重要的在于制定战略规划、制定政策,进行组织管理和使用于部。也即领导者的工作重点是抓大事、明方向,而非事必躬亲,更不能为琐事纠缠。因此,领导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发挥角色职能,应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抓大事,而要突出重点抓大事,就必须明确以下基本原则。(这段话存在的问题较多,并且是多余的,当删。但是有一个问题在这里倒是不能不说的.即本文的主题和的面的所有大小标题部是讲突出工作重点的,可是本部分内容却转而写如何“抓大事”。“工作重点”和“大事”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大事”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多样性的持征,而工作重点具有可变性、单一性的特征。为什么这里把“突出工作重点”转换为“抓大事”,似乎应该有个交待或说明。)。

1.自我约束成大事。善于自我约束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领导者的任务是成事,而非做事。领导者如果事无巨细统统管,权无大小统统揽,既会产生因时间和精力不济,出现焦头烂额而顾此失被,又影响了下属的积极性,甚至使下属产生领导不信任的对抗情绪。所以,领导者要充分相信下属,从繁忙的事务圈子中“超脱”出来,自己集中精力管大事。(把“成事”与“做事”对立起来是不恰当的。特别是在论文中这样写是不科学的。)。

2.集中精力干大事。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中指出:“有效管理者做事必须首要的事情先做,而且专一不二。”由此可见,领导者应尽量不参予与己无关的小事,应集中更多的时间,专心自己的事业,抓好事关政策性、全局性、倾向性的工作和问题,也即大事要揽住,小事要放丰。若整天忙忙碌碌,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才是最大的失误。(上一段讲“领导者的任务是成事,而非做事”,在这一段却写又要“干”又要“做”。前后自相矛盾。)。

管理原则,各司其责,以避免“种了别人地,荒了自家田”这种管理功能紊乱的局面。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实现最佳经济效益,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和健全严格而科学的责任制。对此,列宁曾指出“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大事由领导负责,具体事务则通过部门责任制或岗位责任制得以执行落实。(“科学的领导工作方法……紊乱的局面”句法错误,“是根据”可改为“要求实行”,“责”当是“职”之误,“避免”之后应有“出现”之类的动词。)。

4.灵活授权办大事。领导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谁也没有这样的神通,能事事包办。为突出工作重点,实行有效领导,适当减轻领导者的工作压力,以利于集中精力办大事,就必须掌握“灵活授权”的领导艺术。领导者授权于下属,就要充分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在职权范围内独立地处理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他们的工作除了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检查以外,不要去随意干涉。因为信任人、尊重人,可激发下属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从而产生一种向心力,和谐一致地行动。疑入不用,用人不疑,这是领导者应遵循的一条原则。(“为突出工作重点……”一句缺主语。可把“适当减轻。……办大事”改为“领导者”。)。

5.合理安排抓大事。领导者在突出重点抓大事时,应根据轻重缓急依次排队,不颠倒工作主次。领导者合理安排工作主次,就要掌握“弹钢琴”的艺术。“弹钢琴”时十个指头如何动作,则是一个艺术性很强的问题。如果十个指头一齐按下去,那就不成调子,它们在键盘上跳动必须有先有后,有重有轻,有急有缓,要互相配合,才能产生美妙动听的乐曲。把这种“弹钢琴”艺术应用于领导和管理过程中,就有两层意思:其一就是要善于处理中心工作和其它工作3其二是要组织管理中各因素的有机配合,平衡协调,使之产生有节奏、有规律地运转。(本文的主题是讲“突出工作重点”的问题,可是却以解释“弹钢琴”艺术的涵义结束。不仅使人感到结尾仓促突然,而且也失去前后照应。)。

(从结构完整的角度看,本文缺结论部分。)。

本文的作者是中共中央党校92级函授大专班学员。虽然这篇。

不尽完美,仔细斟酌起来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的,但以一个函授大专学员的要求来衡量,应该说,这是一篇写得比较好的毕业论文。

l,论题选得好。首先,好在该论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具有现实意义。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他们有水平、有朝气、有干劲、有开拓创新精神。许多育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就开创了工作新局面。但无须讳言,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干部精力充沛、工作于劲大,但由于缺乏领导经验,或没有掌握科学的领导方法或领导艺术,工作不论大事小事,不分轻重缓急,事必躬亲,样样都抓,事事都管,平均使用力量。结果劲没有少使,工作没有少做,可是事倍功半,工作订不开新局面,政绩乎平甚不理想。这表明,如何提高育年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选定这个题目,无疑是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其次,好在选题的角度、规模比较适当。作者选择了一个适宜于初学写作论文者驾驭的论题,这一点也很重要。即使论题选得是好的,如果选择论述的角度或规模不当,也有可能导致写作的失败。对于初写论文者来说,选题的规模一般宜小不宜大。题目大了,不仅费时费力,事倍功半,而且难以成功。本文选题的角度和规模之所以得当,是因为作者把论题规定到了一个比较小、比较单一曲范围。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范围就很广,包括领导者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理论素质、身体素质、领导作风、领导方法和艺术等方面的问题。要全面论述,不仅需要花大力气,而且也不是一篇几千字的论文所能说清楚的。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如领导方法和艺术,又包括民主集中制、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以点带面、言传身教、“弹钢琴”、抓主要矛盾等等方法和艺术,仍然很大。本文作者只选取了领导方法和艺术中的一种即“突出工作重点”进行探讨,从而使论题变得集中、明确。确定这样一个范围比较小、题材比较单一的题目,初学者就比较容易驾驭,也就有条件详细、集中的阐明主题,有可能写出深刻的论文.因此,作为一篇函授大专生的毕业论文,本文选题的角度和规模均是适宜的。

2.观点鲜明,中心突出。首先,标题《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和艺术》就贴切地核括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这个论点包含了两层意思:(1)领导者必须重视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和艺术;(2)领导者怎样掌握运用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和艺术。为使论点突出鲜明、论证简便、清晰,作者开篇首先提出了第一层意思,即“领导者要能够驾驭全局,从繁杂的事务圈子中‘超脱’出来,集中力量抓大事”,“就必须学会‘抓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和艺术”。紧接着,在本论的第一部分。分三个方面论证了“突出工作重点”的必要性和意义,然后,在本论的第二三部分,即“突出工作重点的科学方法”和“突出工作重点的基本原则”部分阐明了中心论点的第二层意思,即分析说明了领导者怎样学习和运用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和艺术以及要遵守的原则。总之,全文紧扣中心,条分缕析,逐层论证,有条不亲,集中、鲜明地阐明了主题。这是本文的优点之二。

3.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质朴、简明扼要是本文的又一个优点.文章开宗明义出主题后,紧接着分三个问题作了分析,三个问题都分别列有小标题。每个问题下面又分若干个层次进行阐述,每个层次,都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出每个段落的要旨。布局清楚、章法有效,使人看后一目了然。

但本文也存在几个不足之处:

1.本文在阐明中心论点时运用了一定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但深度和广度尚欠不够,有些问题只是浅浅道及,未能层层深化,步步展开,尤其是本论的第一部分,即“明确突出工作重点的意义”部分,三个分论点,既缺乏周密的说理分析和严密的科学论证,又没有具体的事实材料,显得空洞贫乏,所以说服力不是很强.一般来说,这个论题作为毕业论文,其大小和难易程度是比较适中的。如果是限于篇幅,可以口子再开得小一点,着重把本论的第一、第二两部分论得深透些。

2,本论第三部分对中心论点有所偏离,如前所述,本文作者的本意是要阐述领导者为什么要突出工作重点以及怎样突出工作重点的问题,但文章最后部分论述的是如何抓“大事”,使中心论点有所转移,以致使文章不能浑然一体。“大事”与工作重点应该说是有密切联系的、但两者并非是一回事。一般地说,各个时期要抓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大事,但大事并非是任何一个时期或阶段的工作重点。一个地区、部门,总有许多“大事”要做,但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把这些大事都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如果把许多“大事”都作为工作重点,那必然有多个工作重点。多重点其实是无重点。作者在这里把“大事”等同于工作重点是导致本文中心论点不能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原因。

3.结构不完整。作为论文,完整的结构应是由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本文只有序论和本论两部分,缺少结论部分.目前,社会上缺少结论部分的学术论文已屡见不鲜,包括刊载在报刊杂志上的论文也如此。这就是说,结论部分有时是可以省略的。但是对于本文来说,结论部分似乎是不可少的。如果作者在写完本论第三部分后,能写一个好的结论,就多少可以弥补文章游离中心,前后不相呼应的问题。另外,也没有本人或基层领导抓工作重点带动全面工作的事实论据,缺少第一手材料,这也是本文的一个缺陷。

综观全文,文章虽然存在上述的不足,但作为函授大专生的习作论文,仍不失为是一篇写得较好的毕业论文。

对论文评析篇十四

我集团正式推行体制变革已经有二年时间了,作为体制变革推动者中的一员,感触颇深,在此借这个平台与大家分享。

在这个时代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想一想20世纪有多少新的画面:计算机、电脑、因特网、手机……,这些发明缩短了人们的距离,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21世纪刚开始,电动汽车、虚礼现实、物联网等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整个世界正在走向越来越快速变化的时代。

变革就是要做时代的企业,只有适应变化的企业才能生存。变革不容易取得成功。变革要由愿景来驱动、形成一个整体,为公司增加收入、提升效率作出贡献。任何变革都会有牺牲。据ibm最新的企业变革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都认为他们的变革并不尽如人意,那问题究竟出在那里呢?所以我们要客观的认识体制变革,其中我认为有两个难点:改变内部的分配机制,打破既有的利益平衡;要改变员工的工作习惯。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难点,但我认为都是这两个难点的延伸,比如对工作的态度及责任心、职责权限的清晰、制度流程的梳理等。

一、历史上有名的变革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几次非常有名的变革,包括秦始皇变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等。我们经常讲:以史为鉴,可以兴邦,那么我们先看看这些变革有那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当然,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变革外,还有戊戌变法也是一个典型的变革失败的案例,原因在于:一是推动变革的实力过于弱小,而顽固实力(利益既得者)太强大;二是缺乏坚定的组织领导(光绪);三是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代表少数维新派的利益)。

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戊戌变法其实想进行政治体系改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这完全违背了权力核心(慈禧太后)的意愿。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一把手”工程的变革容易成功,如果不是“一把手”直接参与,至少也要保证“一把手”的鼎力支持。

第二,变革需要迎合绝大多数人的意愿,需要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三,建立必要的变革机构。

第四,充分的宣传和强势的舆论导向是必不可少的。

二、要扎实、有序地开展变革工作。

魔鬼在细节中,变革管理是个细致活,要扎实、有序地开展变革工作。

1.变革不容易取得成功。

变革要由愿景来驱动、形成一个整体,为公司增加收入、提升效率做出贡献。统计数据表明,企业开展的各种管理变革,完全成功的比例大概是8%,完全失败的也是8%,绝大多数是介于成功与失败两者之间,而且明显偏向失败的一边。但这个大数定律是我们翔顺集团绝对不能接受的,市场不会给予我们过多的时间,我们要和全体员工、客户、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实现翔顺变革的成功。

集团的变革要由愿景来驱动,否则只能是一堆杂乱无章、互不相容的项目,不可能成为一个整体。在确定为集团公司体制改革年的时候,集团高管就明确了变革的愿景、目的、意义等定位性策略。围绕着这一系列的策略,往下要有一层一层的分解,要落实要具体的体改内容中,要能为公司增加收入、提升效率做出持续的贡献。

2.变革需要动力,要让公司上下全体人员都认识到变革的紧迫性。

危机造就了ibm90年代的转型,糟糕的业绩也许是一件好事,有可能使得公司置之死地而后生。我集团在未来几年,预计绩效都会不错。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找到变革的动力?看财报,和对手比较,自上而下看机会,自下而上看效率。市场就在眼前,要让公司上下全体人都认识到变革的紧迫性,这是变革团队要解决的高优先级问题。泰坦尼克号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海的,诺基亚手机也是在高峰中坠落的,我们要谨记这样的教训。

3.在变革的过程中,障碍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要识别变革中的障碍一一扫除,鼓励实现变革愿景和目标的行为,否则,人人都喊变革要有收益,而不解决影响收益实现的具体问题,变革收益还是无法实现。轰轰烈烈的开张之后,变革过程也可能是润物细无声的“静水潜流”。为此,我们要设置一些短期目标,阶段性地予以庆祝,始终保持热情高涨。积小胜为大胜,固化到制度、流程、文件、文化、it、行为中去,要在公司运营中把我们的成果综合起来。

4.提升变革领导力,在变革的“训战结合”中培养并选拔优秀人才。

我们的变革团队是公司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变革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混乱和意外,不要想一切都风调雨顺,如果是那样就不是变革了。变革的结果,不仅是业务规则、职责权限、流程、制度、数据等,还有来自于实践、提升了理论素养、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金种子”。人才是翔顺集团最宝贵的财富。要充分利用变革方案设计及在一线落地的机会,通过训战结合方式,培养并选拔出视野开阔、跨部t业务理解深刻的干部和专家队伍。

三、企业管理变革误区。

变革并非一片坦途,变革意味着改变甚至打破传统,人们改变一个微小的生活习惯都费尽周章,更何况一个复杂的企业组织。

1.环境变了,战略没变。

坐在上升的电梯里不用费力气都是在上升,坐在下降电梯里费了牛劲也是在下降。也就是说,他实际上不是企业发展的效率问题,而是方向问题。比如,格兰仕集团,它开始是做羽绒服的,后来发现不嫌钱了,就该做微波炉。我集团在十多年前选择了房地产业务方向也是这个理论。

2.战略变了,战略思维没变。

在新经济时代,产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碰撞的情况越来越多,企业已经不能只关注自己相同领域里的竞争对手,必须更加注重在不同领域寻求新的竞争与合作。企业必须拓宽自己的战略视野,激活自己的各类战略资源,彻底改变陈旧的你存我亡的狭隘的竞争意识,创造战略新思维,构建战略新路径。企业竞争愈演愈烈,“关公战秦琼”并不荒诞,恰是企业的“柳暗花明”战略新思维。当年耐克在被众多体育名牌压制竞争的情况下,就体会和实践了战略新思维,从而使今天的耐克让人觉得它不只是一个运动品牌,更是时尚的代表。

5.战略思维变了,战略也变了,结构没变。

战略接顶结构,结构传承战略,一旦战略及战略思维变了,现有的组织也必须跟着调整,否则将无法支撑新制定战略的实现。但是往往有部分企业在变革中,战略变化的同时组织却没有发生变化和调整,可以预期的.是这样的变革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结构变了,流程没变。

结构变了,流程没变,穿新鞋走老路,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很多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进行了调整,却忽略了流程的相应调整。个人认为,结构是静态的组织,而流程是动态的组织,结构、流程在加上责权,这样才能构成一个立体的、有效的组织,而且这一静一动必须是相辅相成不相违背的。

5.组织变了,流程变了,观念没变。

很多企业由于变革的原因,组织和流程变了,某些岗位上的人可能不会变,也可能会换掉某些岗位的某些人,但却没有考察他们是否在本质上有所不同,是否共用同一套思想观念、在领导风格有无差别等等问题。这样的话其实换不换人关系不大,效果也不明显,这就相当于新瓶装老酒,其本质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因此,企业变革要注重观念的转变和思维的创新,保证人员的变动和观点的变动同步进行。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来管理企业也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阻力。

说到底,不是变革本身在阻挡我们,而是我们所持的关于变革的路径依赖在阻挡我们。所以,我们要懂得如何去有序变革,要能够深入企业变革战略决断背后的假设空间,并从中挖掘出更广阔的价值空间和业绩增长空间,从而才能避免陷入“伪变革”的陷阱,所以我们要客观的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变革。

对论文评析篇十五

初中生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职责。通过有意识地加强初中生的时政意识教育,使中学生不做只会闭门造车的书呆子,而成为既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又能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放眼世界,胸怀天下,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初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课题。

1.什么是时政意识教育。

时政意识教育是提高“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时效性”最具“针对性和主动性”的途径,是为初中生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合理的学习意识,为今后深入学习和人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怎样进行时政意识教育。

学生时政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通过教师自身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规范、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方式、行为方式等表现出来。所以政治教师要加强自我教育和培养。要从“知、情、意、行”着手,提高时政认知,陶冶时政情感,锻炼时政责任。

2.1要挖掘教材中的时政要素,对所交内容胸有成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强烈的时政性,但在初中政治学科中并没有明确列出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对这方面只能采取“渗透性原则”,将时政意识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这要求政治教师必须熟悉相关的时政背景和动态的内容,注重培养自己的时政意识及其思维能力。

2.1.1着重挖掘初中政治新课程中时政意识教育的教本内涵。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虽然没有直接安排时政意识教育章节,但是在新教材中却渗透了大量与时政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如:改善民生、两会热点、精神文明建设、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国策、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等。政治教师必须善于把握教材,挖掘出教材与时政的结合点,结合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学生进行时政意识教学,从而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1.2利用好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每天,世界各大媒体都对全球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报道。教师要配合教材,利用好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及时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拓宽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时政意识。比如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以及与神舟八号的成功对接、中东北非叙利亚、利比亚局势等事件,都应该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时政意识教育的即时补充。

2.2采取启发探究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2.2.1每日新闻播报。为了养成学生经常关注时政的习惯,在日常的政治课教学中,每节课前进行每日新闻播报,两名同学模仿新闻联播进行新闻展示或评说。短短的三分钟让很多同学都养成了看新闻、读报纸的习惯,每次的播报大家都认真去听,听完后有的同学还进行补充或点评,从而使学生的时政意识、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效果很好。

2.2.2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可提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该问题展开讨论,学生重新反思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即兴演讲,或根据所学和已经预习的知识即这一框题的要点进行剖析,写下谈话提纲。

2.2.3角色模拟。角色体验活动是学生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处于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氛围中。例如,在学习《家庭剧场》时,可让学生模拟家庭剧场表演,呈现家庭矛盾,探讨矛盾的成因、实质,最终想办法破解矛盾,促进家庭和谐。

2.2.4学写时政小论文。学写时政小论文,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措施去解决问题,激起他们胸怀天下的时政意识,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比如,在学习保护知识产权后,结合四月二十六日世界知识产权日,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例撰写小论文,其中一名同学以《我是“盗版货”》为题,写出一篇幽默风趣的小论文,获省一等奖;2011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同学结合自己家庭的变迁撰写小论文,其中一篇《永别了,老房子》,以独特的视角,以旧城改造拆迁导致几代居住的老房子的消失,新生活的开始,来探究原因,最后得出: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党的恩的感叹,最终获得省一等奖。可见,以撰写时政小论文的方式让初中生多参与时政生活、关注身边变化,理解分析挖掘,提高时政意识,是一种简便易行、又效果较好的途径。

当然,要提高初中生时政意识的实效性,不仅依赖于初中政治教师的努力,还依赖于初中生个体主动的学习、体认与践行,依赖于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因素的支持。

对论文评析篇十六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它从新的认识论角度出发,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和师生观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念和见解,在国内外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石之一,它对高职的教学改革所起的作用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特殊领域,它的培养目标和生源都决定它的教学过程实施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的特殊性,在建构主义的理论模式指导下,研究高职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对高职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介绍建构主义的理论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并对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高职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评价进行研究。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的过程,这个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个方面的建构。建构主义古宁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也就是说,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极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成的。在这个加工过程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了解,同时原有知识由于新经验的介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因此,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是新旧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由此可以推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这里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也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组或重组。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不是知识的呈现者,而是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的差异性,在学习者的共同体中恰好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所以合作学习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重视。

(二)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特殊领域,它属于“高级的知识获得”及“专家知识获得”阶段,一方面是使学生获得必备的知识能力,另一方面则是要使学生获得一定专业技能,让学生在被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主动把这些知识信息重新加工、创新,从而形成自己专业技能。另外,高职学生录取的分数较低,对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浓,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由此可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就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在科学的教学模式下主动建构知识,对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创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教学模式应倡导“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必须有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几个过程,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经验、个性差异、兴趣、动机等特点,安排恰当的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情感、信念和价值观等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的思想。教师所扮演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在教师创设灵活的学习情境下,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参与、调查研究、探索钻研、进行知识的建构。这种教学模式正是高职教学改革所要,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教学设计研究。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是在学完《冲压工艺与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后进行的实训课程,本课程的直接目标是设计一副冲压模具,包括模具的总装图、零件图,要求设计正确、合理,所绘图纸符合制图要求,设计中有一定的创新。实际上是通过设计,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进行协作、讨论、完成冲压模具设计知识的建构,它将对《机械制图》、《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配合》、《机械基础》等知识进行重新加工、创新,建构自己设计冲压模具的知识体系,从而掌握冲压模具的设计方法、程序、了解设计过程中的注意点。以下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对《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的研究。

(一)确定课程设计的任务。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应是“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是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之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相互合作,从而建立新的认知和经验的过程。为此教学上采用“分组设计,一组一个任务”的形式,组和组的设计的任务有共同的之处,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安排如下:分组一分发任务书和设计指导书一学生了解设计内容一在创设的情境下进行模具设计的构思一确定合理设计方案一完成模具图样的设计一设计答辩一修改、提交模具设计的一套图样。

1、分组。根据班级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进行分组,每组好、中、差的学生按一定的比例搭配,这样在组内进行设计协作讨论时,有利于学生在协作、讨论后进行知识建构和重组,也有利于的学生认识到设计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

2、在创设的情境进行模具设计的构思。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程设计,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的创设是根据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现有基础而设计的,《冲压模具的.课程设计》就是要学生设计出一副模具,因而创设的情境分两部分,一是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实物——模具拆装实训室中的模具或模具模型,学生对实物都是很感兴趣的,这样学生就会自然的去研究模具的结构,寻找和自己设计任务相似的模具或模具分解体的模具,对自己要设计的模具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创设的这种情境中,无论基础好的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都会积极思考自己的课题,构思所要设计模具的结构。二是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和复习教材。学生在了解实物的基础上,如何正确合理的用技术语言表达模具设计的思想呢?还要能有一定的创新?这不仅与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有关,还与学生利用知识库(图书馆)的能力有关,图书馆有很多的参考书、模具设计手册和模具图册等等,学生根据出现的问题去查阅资料、探索钻研,进行模具设计和创新。

3、确定合理设计方案。

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完成模具结构设计的构思,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设计方案,每组学生再进行方案的讨论,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形成较为合理的方案,在此阶段,学生将会不断提出问题,在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讨论,使问题得到解决,每个学生都将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知识的重构,每组可有多个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案。

4、完成模具图样的设计。

每组学生对确定的较优方案进行分工协作,完成模具结构每一个零部件的设计,形成模具的设计图样。此过程要求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协作,完成模具图样的设计。

5、设计答辩。

每组学生讲解较为合理的模具设计的方案及设计出的模具图样,全班的同学和老师都可以进行提问,通过设计答辩,不仅学生能有兴趣,积极参与,而且学生能了解模具设计中易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的能力。

6、修改、提交模具设计的一套图样。

学生在设计答辩后,对模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部分进行修改,修改后提交一份比较完普的模具设计图样。

(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研究。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对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的评价,它不是单独的,而是系统性的。也就是考虑模具设计的全过程,对每一部分的只是建构都进行评价,即在真实的教学背景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不仅会使学生意识到他应该担负起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的责任,也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论。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表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教育教学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对高职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和能力建构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采用正确的方法评价教学效果,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培养将会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