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电视新闻消息范文范本(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1:56:29 页码:8
最新电视新闻消息范文范本(大全14篇)
2023-11-19 21:56:29    小编:ZTFB

总结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总结要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一定要有明确的结构框架和逻辑顺序。如果你正在写总结而感到困惑,那么不妨看看下面这些总结范文,说不定能给你一些想法。

电视新闻消息范文范本篇一

1月1—2日,全国新课程有效教学经验交流暨现场观摩会在我区召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田慧生研究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处长陈如平研究员,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书记楚江亭教授,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聘专家万福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部、“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主持人韩立福博士,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吉林,市教育局副局长于卫东,区委书记杜永光,区委宣传部部长高志勇,区政府副区长方玉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许宗华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区政府副区长方玉美在会上致了欢迎词。

此次会议在我区召开,是对我区多年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工作的充分肯定,是我区教育对外展示的一次绝佳的机会,也是我区教育走向全国的一次非常难得机遇,对于我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成长与发展等都将会起到积极地推动和促进作用,标志着我区在巩固发展区域性教育中心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与会专家做了五场专题报告,区教育局和我区6所学校在会上做了经验介绍,与会人员还参观了枣庄十六中、枣庄四十一中、枣庄十三中、实验小学、文化路小学、红旗小学的成果现场展示,现场观摩了有效教学课堂。与会人员还观看了我区新课程成果展示文艺演出。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发展区域性教育中心,努力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教育发展水平逐年提高。自20xx年我区被确立为“全国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实验区”以来,我区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入手,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织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工作推进计划,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培训教师和增添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各学校按照统一部署安排,积极推进各项实验工作,有效推动了实验区整体工作的开展。抓实了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行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扎实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找准结合点,认真落实了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积极探寻评价方式改革的新路子。积极致力于教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教科研基地5处,省级14处,市级30处,共有全国和省市级实验课题236项,教科研工作已经延伸到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对全区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电视新闻消息范文范本篇二

(导语)今天上午,长近1万公里、宽约250公里的“日全食带”跨越亚洲大陆,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目睹了这一壮观的日全食天象,人们生产生活秩序如常。

(解说)“日全食带”早上7点58分起始于印度,进入我国境内后,经过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40多个城市,中午11点多钟进入太平洋。

所谓“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球所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天象。

整个过程包括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时期。

(解说)在西藏、四川、安徽、重庆、浙江等地,中央电视台联合14家地方电视台,从地面到空中对日全食进行了直播报道,让观众在第一时间见证了这难得一见的天象。

(现场)记者:……

(解说)在我国,人们对日食的观测已有4000多年历史,根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预报,这次日食是自1814年到2309年近500年间,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我国长江流域的42个城市都可以直接观测到这次天文奇观。

(同期声)群众:……

(解说)天津、广州、海南、山东、辽宁等地区尽管不在日全食带,但人们还是看到了日偏食的美妙景色。

专家介绍,因为天气原因此次无法看到日食的地区,实际上也能感觉气温下降、光线转暗等微妙变化,这其实也是日食的奇妙经历。

分析:

1、这篇消息开头的解说词介绍日食的时间、地点、事件及影响,属于直接式导语。

4、最后解说词介绍天津、广州、海南、山东、辽宁等地区人们的观看日食情况,也是对应画面内容。

人们也许记得:过去我们曾害怕市场经济发展,也曾苦于市场经济不能发展。

因为怕,不敢发展,商品就自然少了;商品少,经济发展因此缓慢,生活也就必然要苦。

苦和怕的循环,是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小生产方式和小农经济思想的必然产物。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苦?为什么要怕?为什么不能从苦和怕的恶性循环中冲杀出来?首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有没有思想的解放和解放的勇气!怕市场经济,说穿,无非是怕所谓“资本主义”!其实,市场经济是没有国界的,既不姓“资”,也不姓“社”。

它在自身发展中开拓世界,也在世界竞争中选择强者。

资本主义之所以是资本主义,不是因为有了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也不是因为没有市场经济。

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是社会基本制度问题。

一个曾经在历史上走在世界前列的民族,怕市场经济,难道就不怕落后?不怕挨打?不怕被开除“球籍”? 这不能不使人沉思。

这不能不使人奋起。

历史在哪里沉思,道路就从哪里开拓。

邓小平同志庄严宣告:“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就是东方的宣言,中华民族面对世界与未来的一个伟大宣言。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航船,终于扬起风帆,驶出那个停泊已久的港口,又以一往无前的雄姿出现了!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牢牢地把握着舵轮,在社会的海图上,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划出一条富有特色的航道——中国之路。

行进在这条航道上,我们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开拓,要有旗帜。

我们的旗帜,就是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这面旗帜,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一条从起点到目标的时代航线! 伟大的宣言必然产生伟大的行动。

伟大的行动必然开拓伟大的事业。

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第一步,用10年左右时间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创造过古代辉煌。

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镌刻在大地上永不磨灭的形象。

中国,也必定再度辉煌。

东方宣言,从此揭开一个彪炳于世界文明史册的伟大事业的新的序幕! 这是共和国的第30个冬天。

“三十而立”,预示着共和国的又一个春天,正挟着漫天风雪,从地平线上朝着自己的人民走来。

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里,共和国的最高层会议和最基层会议都在进行着同一个内容——改革。

在同一内容的不同会议上,共和国的最高领导者和普通劳动者都在关注着同一个问题——未来。

面对关于国运兴衰的抉择,党心和民心又交汇一起。

一场伟大变革的序幕就这样被拉开了!人们从这里隐隐听到的,是那滚动的春雷和澎湃的潮声。

这一方土,是令人瞩目的。

这一方人,也是永驻史册的。

这里,是第一位农民出身的皇帝的故乡。

这里,又是第一个发起联产承包的地方。

历史性的两个“第一”,从这块过去贫瘠的土地上先后生长出来,延伸着一个历史追求,一种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和力量! 来到这里,虽然悲怆的岁月已经远去,但从那一曲曲凤阳花鼓声里,你仍然会感受到那撼人肺腑的历史回声!用不着再去叙述那悲壮的一幕了!中国的农民无疑是现实而勇敢的。

他们知道,人有嘴,有嘴就要吃。

吃饭的问题,从来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过去曾经把他们同革命联系起来,举起了“打倒土豪”的旗帜,现在又把他们同改革联系起来,点燃了“联产承包”的星火。

这,难道仅仅是偶然的历史巧合吗? 当然,他们当时不会知进,这样“冒”,这样“闯”,就是改革!但是,他们终归看到了:“冒”和“闯”的结果,是满囤的粮食,好大的丰收。

革命,要有一个农村的大变动;改革,也同样要有一个农村的大变动。

突破,首先从农村开始。

这就是结论。

1980年9月,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纪要》指出:凡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

这是中国改革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纪要》的措词是审慎的,但随之而来的行动却是大胆的。

联产承包这一农村经济改革形式,终于被历史肯定下来。

中国大地上的股股热流,便从此汇合成不可遏止的改革大潮。

1980年3月,实行联产承包的生产队仅占全国总数的28%;同年10月上升到83%;到1981年增至92%。

时间只1年,而1年,只是历史的一瞬。

就在这一瞬之间,五色土被激活了!古老的中国农村,开始彻底地变了!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

5000多公里长度,百万年历史,这就是黄河的时空。

在这个时空里,有一个叫府谷的地方。

这里以贫穷闻名,也以多英雄豪杰著称于世。

传说,明朝的末代皇帝朱由检登基,紫禁城的上空突然滚过一道惊雷。

这惊雷便来自府谷。

揭杆于府谷的李自成大起义,如同烽烟不绝的历史舞台上的历次农民大起义一样,那泪的奋争,血的拼搏,追求的是永驻民族心中生生不灭的梦,一个争生存、求温饱的梦……然而,350年过去了——从明朝到清代,从袁世凯到蒋介石,府谷几多沧桑变化,仍未挣脱贫困的阴影。

当联产承包的潮汛循着黄河而上,府谷的门再一次敞开了,府谷的人又一次醒悟了,府谷这块贫瘠的土地便开始生长出亘古未有的人间奇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前石畔确确实实变了。

前村长说:“现在我们有固定资产2100万元,18个企业,总产值750多万元,人均产值15000元,人均收入已达3100元”。

那支悲怆的歌,终于被滚过田野的那一声春雷淹没了!新的时代旋律,开始回荡在古老的黄土高坡。

是啊!“只有政策好了,国家才好;国家好了,百姓才好”。

从这里,我们听到的是心的搏动,感到的是创造奇迹的力量!位于燕山脚下的遵化县,多山少地。

贫瘠的水土造就了这一方人敢为人先的气魄,也造就了这一方人改天换地的智慧和毅力。

然而,土地只有挣脱“一大二公”的束缚才会生长出丰收的希望;艰苦奋斗也只有同改革开放的政策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迸发出劳动创造世界的光辉! 过去,这里没有水;现在有了,是自来水。

过去,这里没有工业;现在有了,是乡镇企业。

过去,这里有山,是光秃秃的。

现在还有山,却是郁郁葱葱的。

一片果林,透出一片迷人的花香。

人们还依稀记得,在一个时期,一张即使简约到不标县名的中国地图,也总有一个红点标定着大寨——当年那个农业样板村落的位置。

或许是因为沉积的历史太沉重了吧。

从小岗刮起的改革之风,直到1982年才刮进这个红火过一个时期的偏僻山村。

拂去岁月的烟尘,大寨变了,大寨的人也随着改革整个地变了。

他们,正在追逐着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时代潮流。

风风雨雨。

虎头山下的这棵百年老柳,是大寨沧桑变化的历史见证。

过去,大寨人战天斗地,治沟治坡,几十年没有挖掉穷根;而今天,他们也同全国一样,在开始高扬起奔向富裕和文明的时代风采。

花了几十年,懂得一个真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值得!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劳动与土地的结合,是财富涌流的第一源泉。

联产承包,即使农民获得经营自主权,又没有让土地私有化,在劳动土地的结合上,解决了一个大的体制问题。

所以,财富之源也就被不断开拓出来。

面对群众的创举和带来大发展的事实,党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思考: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人民公社的生产关系大大超越了牛耕人锄的生产力水平。

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水平是一种束缚,超越生产力水平又何尝不也是一种束缚呢?变革人民公社体制是必然的! 当年,我们以无比热切的心情选择了人民公社。

今天,我们又勇敢地把那超越真理的一步退了回来。

因为除了真理,我们别无选择。

朴素的语言,述说的是一个历史的结论:只要我们选择真理,真理的阳光就一定会无私地照亮我们生活的田园。

1981年,全国有800万农户盖起新房,建筑面积达6亿平方米。

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超过4亿吨,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

长生茅屋的田野,长出了林立的楼群;靠母鸡下蛋换回油盐的双手,也扛回了一件件洋里洋气的东西。

变化,仿佛在一夜之间!面对这瞬间的变化,昔日那布满菜色的脸,而今怎能不容光焕发?昔日那干涸的心,而今又怎能不春潮激荡,涌起对明天更加美好的憧憬? 改革5年,实现温饱。

这在今天听起来是如此寻常。

但只要我们把它放在人类命运的历史天平上,我们就会感到它那海一样的丰富和山一样的重量! ——让我们的思绪上溯岁月之河。

周口店的石斧告诉你:自从土地上生存着人类,饥饿就几乎像影子一样伴随着岁月跋涉的脚步。

——让我们用双手去翻开尚未尘封的历史册页。

饱经沧桑的长者会告诉你:当年,司徒雷登断定,没有哪一个中国政府能够填饱这个饥饿民族的肚子,这个预言曾经用浓墨记载在美国政府的白皮书上。

——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此时此刻的另一世界。

联合国的报告还会告诉你:粮食短缺的阴影笼罩着全球5亿人口,每天有55000多人因营养不良而死亡…… “但求温饱,这是几千年来人类用血与泪写下的夙愿”。

“但求温饱”,这也是几千年来农民用火与剑追求的目标。

但几千年的追求,却仿佛是一个破碎的梦。

而今天,经过一场大改革的风雨,这场梦终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实现了! 这是一次神话般的跨越!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世界为之惊叹!共和国为之激动!多少农民又为之流下了欢喜欲狂的.热泪!中国有用节日表达心愿的传统。

而这一年的春节,又似乎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河南宜阳一位中年妇女,拿着一个红纸包,步行50多里,找到县委,说要给党拜个丰收年。

——预东黄泛区的一位老农,用老茧重叠的手点上香案,眼噙热泪,遥望北京,真诚地祝愿:“共产党,万年长。” ——川西高原的农家摆上丰收喜酒。

托人捎信,要和小平好好喝上一壶。

8亿农民最虔诚的祝愿,最憨厚的情意,最淳朴的希望,都一起凝聚在这古老的礼仪上。

马克思曾经指出,商品经济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是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舞台上,把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帷幕拉开了。

一幕又一幕充满勃勃生机的商品生产的活剧,就从这里导演出来。

商品经济把农民推向市场,市场又不断刺激着农民增加商品数量的欲望和投入商品生产的热情。

一大批散发着泥土气息的“专业户”,如雨后春笋,顶开板结的土地“咔咔”拔节。

商品经济促进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要求生产的专业化,也要求生产的社会化。

而它们一旦被改革催生出来,就随即踩着改革的脚印,步入每一处山寨,跨进每一家门槛,改变着人,改变着村庄,也改革着那个延续得很久很久的“男耕女织”的时代。

绽开花蕾的农村商品经济之树,呼唤着科学技术——那个催动春华向秋实转化的使者!一项改革政策,就像一阵春风,催的是一朵又一朵时代的花蕾。

耕耘在五色土上的数百万科技人员,也就像蜜蜂传授花粉那样,把致富的希望播撒在时代的沃土上。

绿色田野的希望,在科学技术的投入上。

这是一个事实,农民承认了;这也是一个真理,农民接受了。

农民耕作观念的变化,预示着小农经济在中国的消失,现代农业在中国的崛起。

6年来,国家已组织20万科技大军对664个县进行科技扶贫。

90%以上的贫困农民已经解决温饱问题。

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趋势,孕育着农业发展的科技化趋势。

虽然,科技的投入起步较晚,但只要把潜力挖掘出来,在本世纪末农业产量再实现一个翻番是大有希望的。

毫无疑问,科技的投入越多,劳力的投入必然越少。

这一“多”一“少”,将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迫使农民同土地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空间。

改革把农民与土地紧紧扭在一起,似乎相对缩小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但改革的不断深化,又使更多的农民走出土地,无限扩大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这就是历史前进的辩证法。

更多的农民走出土地,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因为国家的工业化需要农村提供剩余劳动力。

但对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的道路,决不能以牺牲农村去换取城市繁荣,重走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走过的那条带来社会振荡的历史老路。

怎么办?农村的改革又面临一次新的抉择。

1984年,党中央作出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依托农村发展乡镇企业的战略性决策。

离土不离乡——中央的决策是深谙中国国情的。

结果,犹如春笋拔节,仿佛在一夜之间,乡镇企业的幼芽拱出温润的五色土地。

毫无疑问,农村的改革和建设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要遵循党的十四大精神,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坚持依靠科技和教育兴农;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而要这样,关键的一环是要深化农村改革。

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不断完善和长期稳定下来。

未来,已经孕育在今天的现实之中。

不是吗?短短几年,在联产承包的推动下,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前后出现的农业经济商品化、科技化和工业化趋势,开始绘织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前景: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的雏形,正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母腹中躁动。

现在,可以告慰于先人的是: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农民形象,终于在这一代开始改变含义,改变模样,也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习惯看法。

在这些时而下田,时而进厂,时而出现在游乐场的农民身上,正高扬起中国农村的未来和希望。

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也享受到了原是城市人的专利——文化夜生活。

从这里人们感觉到的,难道不正是城乡差别的逐步消失,和农民的生存空间与生活方式的历史变化? 城市化的程度,也是人类文明的程度。

农民从这里走向城市,也从这里走向世界。

站在世界的领奖台上,他们是这样自信,这样豪迈,这样挺拔! 站在世界的领奖台上,他们心中装的是东方的一片热土,眼里看的是历史的奔涌潮头!这就是中国农民的现代风姿!这样的风姿又何尝不可以倾倒世界?几乎与中国历史一样古老的中国农业,在改革中涅,在改革中新生,在改革中聚起一股又一股对生活乃至对整个社会的推动力量。

农村在向城市进逼。

农村在向城市挑战! 城市沸腾了!经过改革洗礼的农民,走出土地,开始用那布满茧花的大手拍打厚重的城墙。

滚过田野上空的春雷,又在撞击都市的大门,期待着城市改革的回应,那一曲震撼人心的绝响!

电视新闻消息范文范本篇三

春暖花开季候是踏青、拍照的好季节。从3月25日起,由我院和宜昌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首届“魅力电院”风采摄影大赛正式拉开尾声,诚邀向宽阔摄影家、摄影夷悦喜爱者及校友走进校园,用镜头感受校园美景和初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

经过新一轮校园基础树立,学院呈现出功用完竣、建筑今世、风景美好、校园整洁的新面目。因校园坐落在宜昌市中心的东山之巅,校园建筑狼籍有致,一年四季绿树成荫,被誉为宜昌“珞珈山”,广受摄影夷悦喜爱者喜爱。举办此次活动,将推动更多专业人士、摄影夷悦喜爱者走进校园,了解初等职业教育,感受师生生活。

活动持续到7月底。对获奖作品将予以精神奖赏,颁发信用证书,并议决媒体向社会公示。国防教育俱乐部开展第五届野外生存磨练,国防俱乐部第五届野外生存磨练活动在牛家坪开展。在学工处副处长吴天祥老师、软件学院何宾老师的引导元首下,100多名队员端庄依照军人的`请求,新闻稿。不论是磨练还是日常生活都是以军事化管理,同吃同住同磨练。此次活动获得了学院领导高度着重及基地相近居民的支持!在活动中,不只造就了我们的团队配合精神,也给我们行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卖国课。

电视新闻消息范文范本篇四

(导语)当天下午,吴邦国在温哥华会见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坎贝尔。

(解说)吴邦国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加拿大距离中国最近、同中国交往历史最久的省份。

近年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同中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双方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地方交往蓬勃展开,人文交流十分活跃,在中加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他指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资源丰富,科技发达,在林业、渔业、矿业等传统产业和信息、生物、医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优势。

双方在这些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希望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中方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为推动中加关系深入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解说)坎贝尔对吴邦国委员长在访问途中经停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表示热烈欢迎,认为这对加强加中关系意义重大。

他说,作为通向亚太地区的门户,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愿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从而成为连接加中两国乃至北美同中国友好合作的桥梁。

(解说)吴邦国委员长是在前往古巴等国访问途中在温哥华做短暂停留的。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等主要陪同人员同机抵达。

抵达温哥华时,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戴伊等加方高级官员到机场迎接.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兰立俊和中国驻加使领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代表也到机场迎接。

电视新闻消息范文范本篇五

第一,要认真采访、选题,注意文字与画面的关系,在精选之后出现在画面上的信息,文字绝不可以再行同一重复。

第二,最新消息的.开头、结尾、过渡常常是独白式的,对于人名、数据、结果等要素必须处理得体,文字精警,表达清晰,文图一致。

第三,撰写电视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一定要有结构提纲,其中包括中心观点、主要论据及次要论据、组织结构方式等。要阐明画面含义,丰富画面内容,承上启下,交代思想,烘托气氛,文字要简炼、深刻,富有文采。第四,要挖掘新的角度,既要写得快,又要写得好。要避免那些陈词滥调,更要避免重复。写出来的东西,与其中看,不如动听。

电视新闻消息范文范本篇六

[导播]:7月31日,省联社信用乡镇创建验收组到我县龙泉乡验收信用乡创建工作。

[配音]:龙泉信用乡创建工作自20xx年10月正式启动,于20xx年末全面完成辖内农户的建档评级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龙泉乡信用社根据省联社信用乡(镇)创建的'工作要求,树立发展理念和企业文化,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利民惠民政策;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柜台服务质量;采取多举措大力宣传,增强诚实守信的全民意识,推动全乡信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信贷信用环境;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金融市场"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努力打造具有服务特色的"百姓银行'。

通过审核资料及听取工作汇报后,省联社验收组一行对龙泉乡信用乡创建工作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验收组要求,要不断改善农村金融信贷环境,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要加大宣传力度,倾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引导群众树立诚信意识,最终达到农民增收、政府满意、信用社增效的多赢局面;要再接再励、真抓实干,将信用乡创建的成效体现在实际工作当中,进一步巩固农村金融市场,发掘农村金融市场潜力,为农村信用社的长足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随后,省联社验收组走访了龙泉乡葡萄产业基地,对该乡创建信用乡工作及惠民利民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了解。

截止目前,龙泉乡12个行政村1个社区77个村民组已评定信用村11个,信用村民组70个。全乡总农户3537户,目前已为3007户建立了经济信贷档案,应建档农户建档面达100%,信用农户占比100%。

电视新闻消息范文范本篇七

为了切实把公司的“一报一刊”办好,充分发挥“一报一刊”在企业建设中的作用,公司专门下发文件,强调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通讯员队伍组建后,从部分通讯员撰写的新闻消息稿件看,距新闻消息写作的规范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不仅影响了稿件的质量,而且不能充分反映所报道的工作和活动的效果。鉴于这一情况,结合相关教材和我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就新闻消息写作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和大家做一交流和商榷,供大家写作时参考。

消息的定义: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从常见的文体上看,消息又分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消息、述评消息等。从其它分类上看,又可以分为简讯、短消息、长消息、特写消息、人物消息等。

消息是报纸、电视和广播中使用最广泛、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一种文体。狭义上的“新闻”,指的就是消息(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它简要而迅速地报道现实生活中发生和出现的一些新事件、新情况、新经验,反映工作中取得的新成就等。

二、消息的“五个要素”

一般说,消息有五个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是常说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及何故、如何。

三、消息的“三个特点”

由消息的功用所决定,消息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真实性。真实,就是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消息的生命,一条消息,如果报道和反映的情况不实,不仅失去了新闻消息的生命,而且还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和政治影响。消息所写的事实,必须是现实工作、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连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引语、数字等,都必须准确可靠,毫无差误。但是,它也不是事实的简单再现,而是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充分表现主题。准确、真实,是新闻消息的力量所在。

2、时效性。时效,一是指“快”,是新闻消息的价值,一个消息,如果不能及时报道,反映的不是新发生的情况,那么新闻就成了“旧闻”,就失去了其价值。尤其是在传媒迅速的今天,对一些事件真相的报道,“快”就是一种力量。二是指“新”,从时间上说,是指最近发生的事件;从内容上说,是新的事物、新的气象、新的经验;从宣传的角度说,是没有报道过的事情。

3、适时性。涉及到国家外交、大政方针的调整出台以及重大事件和相关活动等消息,在报道时就不是单纯的“抢时间”了,而是要根据斗争和外交的需要,根据相关政治和社会以及工作等需要,该早发的要早发,该晚发的则晚发。有些消息,还要过上一段时间,选适当的时机再报道,这样,消息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效果会更好。

消息在写作上有比较固定的形式,它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导语、主题、结尾三个部分,中间穿插必要的背景材料。

1、导语。导语就是消息开头的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简明扼要地写出全文的中心思想,或概括出所报道的最主要的事实,使读者一看便得全篇的要领,有一个总概念和总印象。例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篇消息的导语是开头的第一句话: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要语言凝练,内容简要,交代清楚。导语的形式是根据消息的内容和主题来确定的。有的导语是“叙述式”或叫“提要式”,概括地写出一篇消息里最主要的事实。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导语便是。导语的形式还有“问答式”、“结论式”、“描写式”等。

2、主体。主体在导语之后,对所报道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叙述和说明,是一篇消息的最主要的部分。主体必须围绕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写,用足够的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来表现主题。内容要具体而概括,逐层展开,力求做到有波澜,有变化,防止呆板单调和公式化;还要避免与导语的文字重复。

3、结尾。结尾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又叫“结语”。它一般是对主题或主要内容作一个概括式的小结,以加深读者对主题的认识;或者指出事物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以鼓舞读者;或者是一些启发、激励、号召的话。

4、背景。背景就是消息所报道的事实的历史情况和环境,以及与它有密切关联的材料。它穿插在主体或导语以及结尾部分中,可以更好地说明、衬托和突出主题,并能帮助读者认识所报道的事实的性质和意义。但背景并不是消息结构中的一个独立部分。背景材料大体有三类:一是对比性的,即今与昔比,正与反比,是与非比,此与彼比,以突出消息所报道的事实的意义。二是介绍性的,皆介绍政治背景、历史情况、地理环境等。三是注释性的。使用背景材料,要根据内容而定,但必须简要得当,不能喧宾夺主。5标题。标题,通常称作是消息(文章)的“题眼”、“眼睛”,是文章内容的提炼、概括和浓缩。如“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说的也是标题的重要性。标题可分三个部分,即正题之外,还有引题和副题。只有消息的标题,才有这种独特的写法。(1)多行标题。题目中既有引题,又有正题和副题。引题(也叫眉题和肩题)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也叫主题和母题)标出核心,揭示主题,提示重要事实。副题(也叫辅题和子题)补充说明情况、主题或依据。例如:80年代人民日报一篇消息的标题: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引题),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正题),愿与台湾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副题)。(2)双行标题。其一:引题和正题。例如:高宏志深入涉县山村走访调研时强调(引题),夯实发展基础,壮大致富产业,造福山区人民(正题)。其二:正题和副题。例如:转作风出实招,动真格见实效(正题),西藏探索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的科学路径(副题)。(3)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例如:涉县柔性调节化解纠纷。在拟写标题时,要根据消息和文章的内容,高度概括,认真凝练,力求简洁,达到引人入胜,给人以冲击力的目的和效果。

在写作消息时,除应注意要有明确的政策思想观点,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以外,还应注意用概括的叙述和精炼的语言。消息是简明扼要地写出最主要的事实,它的叙述是概括的。概括的叙述也是要用事实说话的,不过只是写出事件的概括或轮廓,而不涉及它的具体细节。事实的叙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面,就是总的情况;点,就是典型事例。概括的叙述,在语言上必须精炼。它要以尽可能少的文字,概括出所必须报道的内容;以极其准确的语言,恰当地反映客观的事物。消息的语言还应力求生动,不要死板、老套。精炼和生动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二者应该有机地统一起来,当然,这还有个写作水平、技巧和文风问题,但只要大家认真学习和练习,会有大的进步和提高。

(企宣部李延海)。

电视新闻消息范文范本篇八

听众朋友:我们现在听到的是大家熟悉的船工号子声。这优美雄壮的劳动歌声,使我想起了船工们那种齐心协力拉船过滩的动人情景。当船进入险滩急流时,只见船上的舵手,双手紧掌船舵,使船不偏离航道。前驾长手握篙杆,东撑西点,与后驾长紧密配合。船工们匍匐拉着船,脚蹬、手爬、步调一致,一步一步地向着预定的港口前进。

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这样团结奋战呢?这是因为每一个船上职工都明确共同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在前进的航道上,不可能没有险滩急流,因此,他们下定了拉船过滩的`决心,同时因为他们有战胜险滩恶水的过硬本领。常言说"驾长心里装的全是石头',是说驾长对一条航道,哪里是险滩,哪里有暗礁,都了如指掌,并且掌握了水涨水落的脾气。如果一个驾长对航道的情况不了解,又不懂河水变化了的航道特点,那船就会触礁沉没;一个船工没有拉船的本领,一上阵,准会被纤绳赶下河去,这怎么能使船到目的地呢?所以驾长必经过严格考核选拔,船工又是驾长信得过的水手。他们相互信任,又有明确分工,做到人有专职,职有专责,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紧密配合做好本职工作,保证了全局任务的完成。

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改革中,在这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每一个单位好比一只航行的大木船,绝大多数单位的领导和群众都像拉船过滩那样正在齐心协力为四化建设出力流汗。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刚进入改革的洪流,就手忙脚乱,一个往东扳舵,一个往西撑船。职工们像船工一样受到强烈的震动,摇摇晃晃,乱成一团。于是凭着"干不干,少不了三顿饭'在那里扯皮聊筋。我们祝愿这些单位的同志像船上职工那样胸怀共同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特别是领导要像前后驾长那样团结;要像驾长熟悉河道那样熟悉党的方针政策;要像驾长那样适应水涨水落变化了的情况去按规律办事;要像驾长那样组织群众脚踏实地,拿出拉船过滩的精神,投入到千帆竞发,百舸争游的改革洪流中,去开创社会主义一个又一个新局面。

电视新闻消息范文范本篇九

发布新闻之前要先写一下新闻稿,那么电视新闻稿范文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电视新闻稿范文,欢迎阅读。

吴邦国会见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

(导语)当天下午,吴邦国在温哥华会见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坎贝尔。

(解说)吴邦国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加拿大距离中国最近、同中国交往历史最久的省份。

近年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同中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双方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地方交往蓬勃展开,人文交流十分活跃,在中加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他指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资源丰富,科技发达,在林业、渔业、矿业等传统产业和信息、生物、医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优势。

双方在这些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希望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中方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为推动中加关系深入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解说)坎贝尔对吴邦国委员长在访问途中经停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表示热烈欢迎,认为这对加强加中关系意义重大。

他说,作为通向亚太地区的门户,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愿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从而成为连接加中两国乃至北美同中国友好合作的桥梁。

(解说)吴邦国委员长是在前往古巴等国访问途中在温哥华做短暂停留的。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等主要陪同人员同机抵达。

抵达温哥华时,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戴伊等加方高级官员到机场迎接.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兰立俊和中国驻加使领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代表也到机场迎接。

《中国之路》解说词(摘登) 人们也许记得:过去我们曾害怕市场经济发展,也曾苦于市场经济不能发展。

因为怕,不敢发展,商品就自然少了;商品少,经济发展因此缓慢,生活也就必然要苦。

苦和怕的循环,是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小生产方式和小农经济思想的必然产物。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苦?为什么要怕?为什么不能从苦和怕的恶性循环中冲杀出来?首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有没有思想的解放和解放的勇气!怕市场经济,说穿,无非是怕所谓“资本主义”!其实,市场经济是没有国界的,既不姓“资”,也不姓“社”。

它在自身发展中开拓世界,也在世界竞争中选择强者。

资本主义之所以是资本主义,不是因为有了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也不是因为没有市场经济。

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是社会基本制度问题。

一个曾经在历史上走在世界前列的民族,怕市场经济,难道就不怕落后?不怕挨打?不怕被开除“球籍”? 这不能不使人沉思。

这不能不使人奋起。

历史在哪里沉思,道路就从哪里开拓。

邓小平同志庄严宣告:“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就是东方的宣言,中华民族面对世界与未来的一个伟大宣言。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航船,终于扬起风帆,驶出那个停泊已久的港口,又以一往无前的雄姿出现了!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牢牢地把握着舵轮,在社会的海图上,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划出一条富有特色的航道——中国之路。

行进在这条航道上,我们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开拓,要有旗帜。

我们的旗帜,就是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这面旗帜,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一条从起点到目标的时代航线! 伟大的宣言必然产生伟大的行动。

伟大的行动必然开拓伟大的事业。

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第一步,用10年左右时间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创造过古代辉煌。

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镌刻在大地上永不磨灭的形象。

中国,也必定再度辉煌。

东方宣言,从此揭开一个彪炳于世界文明史册的伟大事业的新的序幕! 这是共和国的第30个冬天。

“三十而立”,预示着共和国的又一个春天,正挟着漫天风雪,从地平线上朝着自己的人民走来。

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里,共和国的最高层会议和最基层会议都在进行着同一个内容——改革。

在同一内容的不同会议上,共和国的最高领导者和普通劳动者都在关注着同一个问题——未来。

面对关于国运兴衰的抉择,党心和民心又交汇一起。

一场伟大变革的序幕就这样被拉开了!人们从这里隐隐听到的,是那滚动的春雷和澎湃的潮声。

这一方土,是令人瞩目的。

这一方人,也是永驻史册的。

这里,是第一位农民出身的皇帝的故乡。

这里,又是第一个发起联产承包的地方。

历史性的两个“第一”,从这块过去贫瘠的土地上先后生长出来,延伸着一个历史追求,一种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和力量! 来到这里,虽然悲怆的岁月已经远去,但从那一曲曲凤阳花鼓声里,你仍然会感受到那撼人肺腑的历史回声!用不着再去叙述那悲壮的一幕了!中国的农民无疑是现实而勇敢的。

他们知道,人有嘴,有嘴就要吃。

吃饭的问题,从来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过去曾经把他们同革命联系起来,举起了“打倒土豪”的`旗帜,现在又把他们同改革联系起来,点燃了“联产承包”的星火。

这,难道仅仅是偶然的历史巧合吗? 当然,他们当时不会知进,这样“冒”,这样“闯”,就是改革!但是,他们终归看到了:“冒”和“闯”的结果,是满囤的粮食,好大的丰收。

革命,要有一个农村的大变动;改革,也同样要有一个农村的大变动。

突破,首先从农村开始。

这就是结论。

1980年9月,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纪要》指出:凡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

这是中国改革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纪要》的措词是审慎的,但随之而来的行动却是大胆的。

联产承包这一农村经济改革形式,终于被历史肯定下来。

中国大地上的股股热流,便从此汇合成不可遏止的改革大潮。

1980年3月,实行联产承包的生产队仅占全国总数的28%;同年10月上升到83%;到1981年增至92%。

时间只1年,而1年,只是历史的一瞬。

就在这一瞬之间,五色土被激活了!古老的中国农村,开始彻底地变了!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

5000多公里长度,百万年历史,这就是黄河的时空。

在这个时空里,有一个叫府谷的地方。

这里以贫穷闻名,也以多英雄豪杰著称于世。

传说,明朝的末代皇帝朱由检登基,紫禁城的上空突然滚过一道惊雷。

这惊雷便来自府谷。

揭杆于府谷的李自成大起义,如同烽烟不绝的历史舞台上的历次农民大起义一样,那泪的奋争,血的拼搏,追求的是永驻民族心中生生不灭的梦,一个争生存、求温饱的梦……然而,350年过去了——从明朝到清代,从袁世凯到蒋介石,府谷几多沧桑变化,仍未挣脱贫困的阴影。

当联产承包的潮汛循着黄河而上,府谷的门再一次敞开了,府谷的人又一次醒悟了,府谷这块贫瘠的土地便开始生长出亘古未有的人间奇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前石畔确确实实变了。

前村长说:“现在我们有固定资产2100万元,18个企业,总产值750多万元,人均产值15000元,人均收入已达3100元”。

那支悲怆的歌,终于被滚过田野的那一声春雷淹没了!新的时代旋律,开始回荡在古老的黄土高坡。

是啊!“只有政策好了,国家才好;国家好了,百姓才好”。

从这里,我们听到的是心的搏动,感到的是创造奇迹的力量!位于燕山脚下的遵化县,多山少地。

贫瘠的水土造就了这一方人敢为人先的气魄,也造就了这一方人改天换地的智慧和毅力。

然而,土地只有挣脱“一大二公”的束缚才会生长出丰收的希望;艰苦奋斗也只有同改革开放的政策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迸发出劳动创造世界的光辉! 过去,这里没有水;现在有了,是自来水。

过去,这里没有工业;现在有了,是乡镇企业。

过去,这里有山,是光秃秃的。

现在还有山,却是郁郁葱葱的。

一片果林,透出一片迷人的花香。

人们还依稀记得,在一个时期,一张即使简约到不标县名的中国地图,也总有一个红点标定着大寨——当年那个农业样板村落的位置。

或许是因为沉积的历史太沉重了吧。

从小岗刮起的改革之风,直到1982年才刮进这个红火过一个时期的偏僻山村。

拂去岁月的烟尘,大寨变了,大寨的人也随着改革整个地变了。

他们,正在追逐着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时代潮流。

风风雨雨。

虎头山下的这棵百年老柳,是大寨沧桑变化的历史见证。

过去,大寨人战天斗地,治沟治坡,几十年没有挖掉穷根;而今天,他们也同全国一样,在开始高扬起奔向富裕和文明的时代风采。

花了几十年,懂得一个真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值得!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劳动与土地的结合,是财富涌流的第一源泉。

联产承包,即使农民获得经营自主权,又没有让土地私有化,在劳动土地的结合上,解决了一个大的体制问题。

所以,财富之源也就被不断开拓出来。

面对群众的创举和带来大发展的事实,党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思考: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人民公社的生产关系大大超越了牛耕人锄的生产力水平。

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水平是一种束缚,超越生产力水平又何尝不也是一种束缚呢?变革人民公社体制是必然的! 当年,我们以无比热切的心情选择了人民公社。

今天,我们又勇敢地把那超越真理的一步退了回来。

因为除了真理,我们别无选择。

朴素的语言,述说的是一个历史的结论:只要我们选择真理,真理的阳光就一定会无私地照亮我们生活的田园。

1981年,全国有800万农户盖起新房,建筑面积达6亿平方米。

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超过4亿吨,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

长生茅屋的田野,长出了林立的楼群;靠母鸡下蛋换回油盐的双手,也扛回了一件件洋里洋气的东西。

变化,仿佛在一夜之间!面对这瞬间的变化,昔日那布满菜色的脸,而今怎能不容光焕发?昔日那干涸的心,而今又怎能不春潮激荡,涌起对明天更加美好的憧憬? 改革5年,实现温饱。

这在今天听起来是如此寻常。

但只要我们把它放在人类命运的历史天平上,我们就会感到它那海一样的丰富和山一样的重量! ——让我们的思绪上溯岁月之河。

周口店的石斧告诉你:自从土地上生存着人类,饥饿就几乎像影子一样伴随着岁月跋涉的脚步。

——让我们用双手去翻开尚未尘封的历史册页。

饱经沧桑的长者会告诉你:当年,司徒雷登断定,没有哪一个中国政府能够填饱这个饥饿民族的肚子,这个预言曾经用浓墨记载在美国政府的白皮书上。

——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此时此刻的另一世界。

联合国的报告还会告诉你:粮食短缺的阴影笼罩着全球5亿人口,每天有55000多人因营养不良而死亡…… “但求温饱,这是几千年来人类用血与泪写下的夙愿”。

“但求温饱”,这也是几千年来农民用火与剑追求的目标。

但几千年的追求,却仿佛是一个破碎的梦。

而今天,经过一场大改革的风雨,这场梦终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实现了! 这是一次神话般的跨越!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世界为之惊叹!共和国为之激动!多少农民又为之流下了欢喜欲狂的热泪!中国有用节日表达心愿的传统。

而这一年的春节,又似乎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河南宜阳一位中年妇女,拿着一个红纸包,步行50多里,找到县委,说要给党拜个丰收年。

——预东黄泛区的一位老农,用老茧重叠的手点上香案,眼噙热泪,遥望北京,真诚地祝愿:“共产党,万年长。” ——川西高原的农家摆上丰收喜酒。

托人捎信,要和小平好好喝上一壶。

8亿农民最虔诚的祝愿,最憨厚的情意,最淳朴的希望,都一起凝聚在这古老的礼仪上。

马克思曾经指出,商品经济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是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舞台上,把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帷幕拉开了。

一幕又一幕充满勃勃生机的商品生产的活剧,就从这里导演出来。

商品经济把农民推向市场,市场又不断刺激着农民增加商品数量的欲望和投入商品生产的热情。

一大批散发着泥土气息的“专业户”,如雨后春笋,顶开板结的土地“咔咔”拔节。

商品经济促进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要求生产的专业化,也要求生产的社会化。

而它们一旦被改革催生出来,就随即踩着改革的脚印,步入每一处山寨,跨进每一家门槛,改变着人,改变着村庄,也改革着那个延续得很久很久的“男耕女织”的时代。

绽开花蕾的农村商品经济之树,呼唤着科学技术——那个催动春华向秋实转化的使者!一项改革政策,就像一阵春风,催的是一朵又一朵时代的花蕾。

耕耘在五色土上的数百万科技人员,也就像蜜蜂传授花粉那样,把致富的希望播撒在时代的沃土上。

绿色田野的希望,在科学技术的投入上。

这是一个事实,农民承认了;这也是一个真理,农民接受了。

农民耕作观念的变化,预示着小农经济在中国的消失,现代农业在中国的崛起。

6年来,国家已组织20万科技大军对664个县进行科技扶贫。

90%以上的贫困农民已经解决温饱问题。

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趋势,孕育着农业发展的科技化趋势。

虽然,科技的投入起步较晚,但只要把潜力挖掘出来,在本世纪末农业产量再实现一个翻番是大有希望的。

毫无疑问,科技的投入越多,劳力的投入必然越少。

这一“多”一“少”,将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迫使农民同土地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空间。

改革把农民与土地紧紧扭在一起,似乎相对缩小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但改革的不断深化,又使更多的农民走出土地,无限扩大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这就是历史前进的辩证法。

更多的农民走出土地,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因为国家的工业化需要农村提供剩余劳动力。

但对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的道路,决不能以牺牲农村去换取城市繁荣,重走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走过的那条带来社会振荡的历史老路。

怎么办?农村的改革又面临一次新的抉择。

1984年,党中央作出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依托农村发展乡镇企业的战略性决策。

离土不离乡——中央的决策是深谙中国国情的。

结果,犹如春笋拔节,仿佛在一夜之间,乡镇企业的幼芽拱出温润的五色土地。

毫无疑问,农村的改革和建设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要遵循党的十四大精神,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坚持依靠科技和教育兴农;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而要这样,关键的一环是要深化农村改革。

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不断完善和长期稳定下来。

未来,已经孕育在今天的现实之中。

不是吗?短短几年,在联产承包的推动下,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前后出现的农业经济商品化、科技化和工业化趋势,开始绘织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前景: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的雏形,正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母腹中躁动。

现在,可以告慰于先人的是: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农民形象,终于在这一代开始改变含义,改变模样,也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习惯看法。

在这些时而下田,时而进厂,时而出现在游乐场的农民身上,正高扬起中国农村的未来和希望。

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也享受到了原是城市人的专利——文化夜生活。

从这里人们感觉到的,难道不正是城乡差别的逐步消失,和农民的生存空间与生活方式的历史变化? 城市化的程度,也是人类文明的程度。

农民从这里走向城市,也从这里走向世界。

站在世界的领奖台上,他们是这样自信,这样豪迈,这样挺拔! 站在世界的领奖台上,他们心中装的是东方的一片热土,眼里看的是历史的奔涌潮头!这就是中国农民的现代风姿!这样的风姿又何尝不可以倾倒世界?几乎与中国历史一样古老的中国农业,在改革中涅,在改革中新生,在改革中聚起一股又一股对生活乃至对整个社会的推动力量。

农村在向城市进逼。

农村在向城市挑战! 城市沸腾了!经过改革洗礼的农民,走出土地,开始用那布满茧花的大手拍打厚重的城墙。

滚过田野上空的春雷,又在撞击都市的大门,期待着城市改革的回应,那一曲震撼人心的绝响!

电视新闻消息范文范本篇十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听”与“看”的结合,使电视新闻稿写作既不同于广播新闻的为“听”的特点,又不同于报纸新闻的为“看”的特点。

因此,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记者和编辑必须从掌握电视新闻的特点入手,正确处理好下列三方面的关系,真正体现电视新闻稿的“为听而写、为看而写”的写作特色。

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读起来声音短促,不够响亮,很容易一晃而过,受众听不清楚;单音词表达的意思也没有双音词清楚,也不符合人们日常的口语习惯。所以,应尽量少用单音词,改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声波留得长一些,给受众留下的印象深一些。如因、能、但,电视新闻稿的写作,一般应将这些单音词改为因为、能够、但是等双音词或多音节词。

为了让播音员在播报电视新闻时朗朗上口,尽量将读音不够响亮的字换成读音响亮的字,尽可能使观众听得清楚明白。

汉字中有两类字声音响亮:一是开口度大的字,就是以拼音字母a、i、o等为主要元音的字;另一类是平声字,即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平声字说起来能拉长声音送得远,且比较洪亮。譬如,将此次、立即、气候换成这次、马上、天气等,多用开口度大的响亮的字词,增加语言的美感,提高传播的效果。

电视新闻讲究真、新、快,具有瞬时易逝的'特点,电视新闻稿应尽量用受众一听就懂的口语化生活化语言,避免出现书面化的词句,让受众不容易理解,失去传播效果。例如乃、换言之、曾几何时等等,由于它书面化,半文半白,很容易影响观众对新闻的理解。

在撰写电视新闻稿时,应将这些词语改为就是、换句话说、不知什么时候等通俗易懂的词。不过,对于通俗易懂语言的运用还需要把握一个度,新闻播音也不能全照搬家常口语,过于通俗。诸如“盖了帽了”“没治了”“就那么回事”“这家伙”等等,这些口语在广播节目中应尽量少用,使用过度就显得俗了。

电视新闻稿是一种听觉语言,要让观众愿意听并且能听得进去,就要写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铿锵入耳,播音员解说起来顺畅自如,给观众以交流感。电视新闻稿宜多用短句,句子成分宜单纯。句子太长了,受众不容易准确理解和记忆。注意声调和谐,平仄相调,不单是掌握声调、字音、修辞手法,在遣词造句时应把握词句的韵律。

电视新闻“听”的口语化特征决定了电视新闻文字稿在撰写的过程中,与报纸新闻稿不同;而须有广播新闻稿之突出特点,即口语化,播音员面向观众直接口播新闻内容。正因如此,人们形象地把电视比喻为“窗口”和“讲坛”,站在这一“窗口”或叫“讲坛”“讲学”的就是我们的播音员。所以,我们的电视新闻稿犹如一篇篇“教案”。这些文字稿(教案)要让播音员(教师)传授给观众(学生),不浅显明了、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大众化语言怎么行呢?不然,既妨碍观众“听”,也妨碍观众“看”,达不到预期的收视效果。这说明写稿应看对象,要根据受众谋篇布局。如对同一内容的报道,电视新闻稿与报纸新闻稿的撰写是有区别的,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

电视新闻片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镜头和文字。有人把新闻片比喻成一条项链。那么,片中的一个个镜头就如一颗颗珍珠,文字稿就好像连接珍珠的金钱。如何拉好这根“金线”?这是摆在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文字记者和编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然而,在电视新闻稿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记者把文稿写成一般的解说词,把镜头中的人物简介一番、场面内容介绍一下而已;有的文稿则写成单纯的解“像”文章,说说事物发生在什么地方、结果如何。这样处理,往往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不妨想一想,当我们举起摄像机时,能拍摄到的镜头有多少。现实中,大量的新闻信息是镜头难以捕捉到的。如何处理这一“遗憾”,自然而然地摆在文字记者的面前,而报纸、广播的新闻不存在这一不足。原因十分简单,文字可以反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各种动态,而图像无法再现已过或未到的动态。所以,撰写电视新闻稿时必须发挥文字语言的特殊作用,进而拓宽电视新闻的报道面:把无法用画面传播的或难以用画面表现的,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把这些情况如实地传播给观众。

电视新闻消息范文范本篇十一

倒数第四天,距离我们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结束也只有短短的几天的时间了。看到别的同学和别的队伍都走了,心里不能说不羡慕。

电白县沙琅区,一个我完全陌生的地方,我甚至从未听过它的名字,更不用说对这里有任何的了解了。在这里度过十天,不得不说是个挑战。现在我们的工作也进入了后半阶段,一切也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而我们新闻组终于也迎来了可喜的一天。

早上,办公室里,刚放下包,发现我们的队群已被我们组长刷屏了——我们新闻组的一大批稿子终于在广东共青团网上审核通过了。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作为新闻组的一员,我必须得说我们的工作真的很辛苦,特别是一直以来,稿子都是被退的状态,主要的网站上通过的没有几篇,士气挺低迷的,今天的大捷真是来得是时候。

“我们的稿子过了!”办公室门口传来激动的声音,另外一个在听课的同学中途跑回来,激动地说道。我们付出的是别人想不到的,早上起床时间与其他组的同学没差,白天跑腿,晚上开完会继续写稿,一直到晚上十一点钟。回到宿舍差不多就是十一点半的关灯时间了,接下来要洗澡的就只能黑灯瞎火地进行。

一般最后一个舍友忙完已经十二点多了,大家才能睡觉,第二天又重复同样的事情。特别是大家有情绪有矛盾的时候,这日子就越发难过了。在这短短的七天里,我不止一次地想要回家,退稿时想,吃饭时想,晚上我们组几个人在漆黑的校园里往宿舍赶的时候更想。有时候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为什么要来遭这份罪?今天,一切已经有了答案,为了获得认可的这一刻,一切的汗水都值得。

下乡!下乡!不辛苦不努力怎么会有收获能?今天我们学院的院长、书记和辅导员过来慰问,我忽然觉得恍如隔世,仿佛我们本来就是这里的一样。人家说“时间会抹平一切”。我觉得时间也会创造一切。

11月23日晚,党的十七大代表、校党委书记王少安,带着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深刻领会,在南校区小礼堂为全校学生干部作“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专题报告。来自我校16个院(系)的800余学生干部聆听了此次报告。

报告会上,王书记首先强调指出,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全校师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王书记希望广大学生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深刻领会,带动全体同学学习,努力把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引向深入。

随后,王书记从五个方面对广大师生就如何学习十七大精神提出了五点要求:一要深刻认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王书记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是政治立场,更是政治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实践中的必然选择。二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王书记强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不仅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三要准确判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大建设的新走向。王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关键是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好又快发展。其中,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政治保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思想引导和智力支持;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四要准确判断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王书记强调,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报告还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的高度,从这个目标出发认识教育,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更加突出,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加艰巨。五要准确判断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新任务。王书记指出,党的十七大在深刻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和新举措,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王书记号召广大青年学子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了解党的宗旨,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而刻苦学习,发奋成才。

新闻消息随笔【第三篇】:我校首届校园管乐节圆满成功。

本报讯5月15、16两日,悠扬而动感的音乐打破了校园昔日的沉寂。由校团委主办的以“迎农大七十周年庆,展校园管乐风采”为主题的我校首届校园管乐节成功举办。

15日晚,管乐节专场音乐会在大礼堂开幕,会场嘉宾云集。南昌大学军乐团、城市学院交响管乐团及其韩籍教授李根浩应邀出席,我校副校长王华林教授、廖为明教授,校长助理胡春晓教授、徐斌华教授及我校上千师生观看了演出。

本次专场共安排有18首精彩曲目,伊始军乐团一队队员以其精湛的技艺,高超的水平演奏《鼓乐》、《春天的故事》等四首曲目。16日下午,一位去观看的学生还对我说:“我现在脑海里一直回荡着《喜悦组曲》的旋律,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啊!。”

在铜管乐器演奏《双鹰旗下》时,台下听众不由自主的在其强烈的节奏感下整齐的以鼓掌的形式为其伴奏。

在中场,不断的有些大人带着小孩进来观看,而当《烟花易冷》及《蝶恋》上演时台下顿时安静了,连小孩的嘈杂声也没有了。

演出结束时,韩籍教授李根浩上台发言,他说我们的乐团可以算得上是具有(业余的)国家级水平。

在音乐会后一位观众对我说:“我很庆幸自己来欣赏了他们的演出,那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谢谢他们!”

16日上午,是管乐节的露天展演活动,军乐团展出“管乐一条街”。乐团队员早早的布置好了一个个设展帐篷。10点左右,南区门口乐团队员为大家露天演奏。由于天气原因,演奏时下起了雨,可是队员们没有一个离开,还是坚持为大家演奏完了。

演奏完毕,露天管乐展演开幕。每个帐篷里都吸引了不少同学赏玩乐器,其中动感劲爆的打击乐声部的帐篷人气最旺。展演一直到12点结束,让同学们充分享受到接近、了解并尝试吹奏乐器的乐趣。

在22日结束的湖北省大学生武术比赛上,我校武术队获得了男子团体第七、女子团体第六、混合团体第六的好成绩。此外,我校教师刘立英获湖北省青年教师武术比赛二等奖。

11月21至22日,我校武术队15名同学参加了由武汉理工大学承办的“2008年湖北省高校武术比赛”,全省各大高校共有36支武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在50个场次的比赛中,我校武术队共获得27个奖项,分别为1个单项第一、1个群众第二、3个单项第二、4个单项第三、16个单项第四到第八,2名体育道德风尚奖。

据悉,我校武术训练起步晚,但发展较快。2005年,2名参赛选手荣获个人传统武术比赛奖项;2006年获得7个奖项;2007年取得三个单项第三,并且在27个参赛学校中获得团体第九的好成绩。

校武术队指导老师潘晓波老师介绍说,为了在这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武术队准备了一年的时间。11月是冲刺阶段,他们加紧了练习,几乎每一天晚上都在体育馆训练,甚至牺牲了所有的周末时间。武术队陈姗老师说:“我们原本将本次比赛的目标锁定在前八,结果夺取第六,这是我校改制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新闻消息随笔【第五篇】:辩论台上的最后一战——“走上辩论台“总决赛新闻报道。

决赛的战鼓敲响了。灵溪一中八年级的十六个班组成了八个辩论代表队经过了四场的预赛,两场的半决赛的角逐,最后,我班的黄沐楠与十二班的洪程,李小雪和陈畅组成的代表队与八年七班,八班组成的代表队过关斩将闯进了决赛。今天,这两支代表队在辩论台上以“情感与理智那个更可贵”为题进行了夺冠的最后一战。正方为方代表队,反方为七八班代表队。本场比赛还有多位校领导的亲自观战。针锋相对、唇枪舌战,互不相让。最后,我方代表队只以微弱比分惜败。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龙争虎斗争的过程才是本场比赛的最大看点。

正方的一辩阐述观点:情感比理智重要。反方一辩阐述观点:理智比情感更重要。接下来就进入了攻辩环节。正方二辩开始就指出了对方对情感与情绪的曲解,并连环抛出了犀利的问题。此乃开场对对手的一个下马威啊!看来是这个下马威太猛烈了,对反二辩连连逃避我方问题,不敢正面回答,在我方一再强调“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方问题”后,才草草的回答了其中一个问题,明显,我方在攻辩上半场占了明显的上风。在正方三辩与反方三辩的激烈交锋中,交锋在对“明辨”这个词的理解上。一方所持观点:明辨是一种情感,另一方所持观点为:明辨是指明辨是非,是理智。各方对所持观点互不相让的时候,可惜结束的锣敲响了。接着进入了辩论赛最激烈的环节,自由辩论。

在自由辩论环节中,双方先对理智与情感哪个作用大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我方二辩对对方提出的“参加辩论会需要的不就是理智吗”做出了压倒性的反驳:我们今天站在这里辩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夺冠啊!想夺冠难道不是情感吗?得到秒之长雷鸣般的掌声。在这个环节中,我方多次抛出问题,对方似乎对我们的问题难以消化,几次试图逃避。这便给我方制造了穷追猛打攻势的机会。当然,对方屡次抛出的问题我方辩手用灵敏的思维巧妙的化解了,有时甚至转化成了对她们的问题。如此巧妙,不禁得到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也为比赛加了分。这个环节接近尾声,在对方提前结束比赛时间的劣势下,我方凭借着几十秒的优势,向对方又连续性抛出了一个个质疑。这一连串的问题只能让对方辩友坐立不安,直冒冷汗啊!在总结陈辞的环节中,对方四辩屡次提到”一切没有理智,情感的世界终将会混乱“这是个对辩题明显的扭曲理解。台下的观众不禁对次观点议论纷纷。紧随其后,我方四辩便指出了这个致命的误区。值得一提的是,在四遍总结时,我方有以连环炮的攻势揪出了对方一个又一个的观点误区。这又是本场比赛致命的一击啊。

历时一个月的灵溪一中第一届辩论赛落下了帷幕,我们十一,十二班能够在首届的辩论赛中取得亚军的好名次是值得欢呼的。这是每位参与辩论赛的每一位选手和老师的汗水。

电视新闻消息范文范本篇十二

消息类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性、时效性、文字少、篇幅小。消息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新闻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一)标题。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对于标题的拟定我们的要求较低,只要能突出消息特点、说明消息事件就行)。

(二)导语。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注:标点符号正确规范。(特别是逗号句号、逗号顿号的区别等。)消息写作的原则和要求: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面。

3、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4、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电视新闻消息范文范本篇十三

反正我挺喜欢读书的。这个老大爷虽然是为了生存才在那里卖水,可能为了打发时间才读点报读点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我挺赞同这种想法能够排除外部的干扰得到心灵的慰藉。对于拥有优越读书环境的大学生还不好好珍惜这种资源你怎么看因为我从踏入大学的第一步开始,我就觉得大学生是来生活学习的不是来享受的,所以我觉得他们还没长大吧。我觉得老大爷很有情调。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一般老人看书看报的还是比较少,至少说明他热爱生活,这个年龄段的生活还是可以的,有心情坐下来晒太阳看书看报。老大爷没有好的读书条件,但是他却没有放弃这种读书思考的机会,这给我们有优越读书条件的大学生带来很多思考。

一、报道主题:《国考报名热度不减 民院学子如何理智应对新政策?》

二、报道背景:10月15日,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报名,每年一度的“国考热”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今年国考政策的调整更是成为公众和媒体不断探究的问题。我校作为一所地区性民族高校,每年参加公务员考试同学都占有很大比例,近段时间,在校内出现了多长公务员讲座,且每场讲座都座无虚席,听讲的同学源源不断,校外图书馆公务员考试资料几度脱销。在整个公务员报考人数将迪的大环境下,我校学生参与国考的'热情却没有降温。

三、新闻报道的目的、意义和目标:

1、目的:本策划旨在通过报道我校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相关新闻信息,分析报考形式,具有针对性的深度解读国考新政策对我校这种地方性民族高校的影响。

2、意义:每年的国考对于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都是一块大部分人都想去尝试的蛋糕,而国考也是独木桥,千人择一甚至万人择一的情况屡见不鲜,作为我校的大学生,该怎么清醒、理智、聪明的应对国考,更是我们英爱去考虑的一个问题。

四、新闻报道的范围和重点

针对我校2017年国考报名情况,进行数据调查,分析数据的变动情况,进行大量采访,探求今年国考热度的原因,尤其是国考新政策对于我校报考学生来说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五、活动开展 :

1、报道方式:前期进行数据调查,分析数据变动对报考2017年的同学进行采访采访法学院研究公务员考试的资深老师以及已经考取公务员 的校友进行采访。让他们对政策进行解读,并提出合理建议。

2、刊发设想:综合校园报纸、新闻网、电视台、广播台、新媒体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报道。网络和新媒体侧重政策和消息的实时推送更新,电视侧重采访和报道报名情况。广播的报纸侧重深度解读。

3、媒体选择:院报、广播台、电视台、新闻网、新媒体

六、活动中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1、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尤其是前期的数据调查和分析。以及资料的查找

2、提前联系好接受采访的专家、相关部门和人员等。

4、本次采访需要分小组进行,针对不同地点分配,

七、 活动的资料参考:主要来源于人民网,央视等主流媒体,以及凤凰网等权威媒体来源

电视新闻消息范文范本篇十四

暑期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本事和动手操作本事的重要途径。

20xx年7月11日,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昆山实践分队在同丰路与黄河路交界处,长江居委门口为当地的居民进行了主题为“品鹿城中医文化,寻吴门医派传人”的义诊活动。

义诊成员们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为前来就诊的居民测量血压,给居民推拿缓解压力和疼痛,泡制药茶为居民将热解暑,其中的消滞茶、明目清暑茶以及双花茶等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尽管已满头大汗,同学们仍笑脸相迎,耐心地为前来就诊的居民解答疑难,指导就医,得到广大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同时我们做了调查问卷,也为市民发放一下宣传手册来弘扬中医文化,指导一些中医的`小知识以及夏天避暑的小秘诀,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让中医文化更好的弘扬。经过这次实践,感受到了昆山人民对于中医的极大热情,也意识了中医的发展在昆山的极大潜力,期望越来越多的人能了解中医、认识中医、相信中医。

这次的义诊活动,在让小区居民获得对中医的感性认识的同时,也向他们宣扬了中医源于人民,帮忙人民,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和宗旨,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我们学校和我们学校一贯倡导的中医文化。居民们经过这次活动也能够深刻体会我们南中医学子践行我院学生“志愿社会实践,服务祖国人民,学习创造奉献,锻炼意志身心”的誓词,见证了我们提升自我将来的行医境界,坚定我们为民服务的决心。我们诚挚的期望能经过这次活动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医,热爱中医,在继承中医优秀传统的同时,不断弘扬中医文化,不断开拓发展中医精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