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模板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6:07:37 页码: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模板9篇)
2023-11-12 06:07:37    小编:ZTFB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结是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必要环节。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灵感。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一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写字能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实效性。

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的握笔方式等写字姿势以及写字习惯。同时,教师应当对自己严格要求,给学生做好榜样。对握笔方式等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及纠正。

2.指导训练学生的写字技能。

教师应当重视书写过程中书写笔画的教学,并严格要求学生进行笔画训练。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要先对撇、捺、点、横等基本笔画进行演示,重视对学生的文字结构的教育。

3.提高学生写字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时的最佳动力。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注意力。同时,可以采用作业评选、最佳坐姿等方式奖励学生,促进学生的练字热情。另外,教师应当对学生写字时的进步进行及时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保证充足写字时间。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字。课堂上,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课后,教师布置写字练习,并对学生交上来的写字作业要及时进行检查,当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应当对其给予针对性地指导并采用适当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结语。

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以身作则,重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写字兴趣,保证学生写字水平能够提高,以达到写字教学的教学成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二

:汉语拼音是奠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基础,因此汉语拼音教学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意义,但就目前小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还存在难以长久记忆、发音不标准、缺乏学习兴趣等多重问题,而相关的解决办法也仍然处在探索过程之中。

:语文拼音;潜在问题;策略分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奠定中华文化基础的则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识字认字的基础,也是学生奠定语文学习能力的首要的一步。如果学生能够在小学学习阶段中夯实自身的汉语拼音基础,扎实掌握汉语拼音的读法写法等,则十分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由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就显得格外关键而重要。但就目前小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还存在多重问题与困境。也正因为如此,本文将深入探析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实践活动中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面对的是初步踏入小学的少年儿童,他们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对所有新鲜的事物都会产生或长或短的好奇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汉语拼音教学潜在的问题与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都有深远的关系。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潜在的问题如下。

(一)快速记忆能力较强,忘性也较大。

对于初步踏入小学课堂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例如,在汉语拼音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能够快速记住教师所教授的读法,跟着教师拼读汉语拼音,但事实上,他们很有可能仅仅是在读“望天书”。也即是说,他们仅仅是口中跟着教师读,但脑袋中并没有记下汉语拼音的读法和写法。因此,他们只能够短暂地记住汉语拼音的读法,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便很有可能忘记了汉语拼音的读法,更不可能记住写法。这是汉语拼音教学活动潜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二)发音不标准且容易混淆相似声母发音。

中国地域宽广,各个省市都有独特的方言发音。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是使用统一的普通话发音标准,但小学生却极其容易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从而导致自己的发音不标准。此外,更为严重的是,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小学生极其容易混淆声母的发音。例如,许多小学生会将“b”读成了“p”,或者将“p”与“q”混淆。在读与写的过程中都容易犯错。这也是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面临的较为严重的潜在问题。

(三)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过程困难。

初步踏入小学课堂的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较强,因而他们往往能够快速产生对于汉语拼音学习的兴趣。但是,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较强,所以小学生十分容易被各种各样的新颖的事物吸引住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汉语拼音过程中,如果窗外有一个人经过或者有一个鸟飞过,都会促使小学生的学习的注意力分散。这就使得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变得更为艰难。因此,初步踏入小学的小学生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也是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较大的难题。

针对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针对小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过程中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过程困难,发音不标准且容易混淆相似声母发音以及快速记忆能力较强忘性也较大等问题,必须采取适当合理的教学策略加以解决。而从小学汉语拼音实践教学活动来看,主要可从游戏教学,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适当合理地融合教学活动与游戏过程。对于初步踏入小学课堂的学生而言,“不安分”仍然是他们的重要特征之一,他们天生爱玩爱动,而不可能长时间坐在学习课桌前面安静地听教师传授知识。但如果教师能够把游戏与汉语拼音有机地融合起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使得小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为轻松愉快。也正因为如此,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教师应该合理把握学生的天性,根据学生性格出发,把教学活动与小学生所热爱的游戏结合起来,如此,以刺激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动机与动力,能够加强小学生对于汉语拼音的熟识程度和记忆刚性度。其次,充分有效利用现代教学环境中的资源。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教材也越来越系统化。如果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将十分有利于促进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效率的提升。换句话说,只有现代教学环境和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它们才能够发挥出自身的最大效用和价值。而小学汉语拼音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才能够促使教学效率的最大限度提升。例如,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各类汉语拼音教学视频,针对小学生潜在问题,将各类视频有机整合,并展示给学生,便能够实现有的放矢地教学。最后,妥善选用并发展和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在任何教学阶段,教学方法始终而且永远都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角之一。对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活动而言,只有选对了教学方法,才能够使得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过程更为多彩和丰富,才能够使得小学生更加快速有效地掌握所有汉语拼音的读法和写法。例如,在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利用“微课教学法”,或者也可以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法”等。只有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方法,才能够使得初步踏入课堂的小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使得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过程更为生动精彩,使得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效果更加明显突出。

总而言之,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多重问题。针对这些潜在的教学问题,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活动应该适当合理地融合教学活动与游戏过程,充分有效利用现代教学环境中的资源,并妥善选用并发展和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只有通过这些策略才能够解决当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的潜在问题,并促进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效率的提升。

[1]陈媛媛,居磊.让拼音教学课堂“动”起来——浅谈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激趣策略[j].读与写,20xx(9).

[2]张红艳.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xx(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三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包含着全新的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活动。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选择探究的策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就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意义、实施策略及其注意问题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认识。

研究性学习。

学习方式。

教育是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教育随之发展和变化的具体体现就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路就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启人心智,开发和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的兴趣,提高的小学生语文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有着特殊学习方式的课程,它是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更新,是学习的革命。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探索性为基础,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造能力。

研究性的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体验科学的态度、科学的规范、科学的思想,体验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感觉等。它不同于学法指导,是学法指导的扩展与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性的方式去研读课文中的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的知识去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既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课文学习过程的研究性学习,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无一不是在进行语文实践。语文学科是研究性学习最便于开展的学科,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真正促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落实。

研究性学习与以往的教学学习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更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教育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考虑而作出的富有时代意义的选择。进行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是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举措,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实有效的手段。

小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亲身实践,不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获得探索的真切体验。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的获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尽情地朗读,默默地思考,大胆的探索,自主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不断地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重情趣”,“有情有趣是教学”,罗丹说:“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重感悟”,不把现存的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都来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读、写、说。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重积累”,学文如积沙,收集信息,积累语文知识,学生的积累过程同样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构建开放型的语文知识体系,厚积才能薄发。研究性学习科学的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育回归儿童本性的价值追求。

开展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尤其是生理、心理,学习活动变化的梯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该是灵活的,方法也是多样的,确保学生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外显过程。研究性阅读能很好开展,关键是确定研究课题。至于如何才能选准选好研究课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坚持把课题的选择确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始终保持巨大的内在动力,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和探索热情,并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选题。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生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如《飞天》就是一个从生活中寻找到的好课题。我们班在神舟六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期间选择开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一方面,在电视里、互联网上相关材料较为丰富,另一方面,本课题切合时宜,与学生生活较贴近,容易激发孩子的研究兴趣。他们分别从“古老的传说”、“‘神五’跨越”、“‘神六’辉煌”、“永远的梦想”等内容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进行了深入有效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的目的更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有关航天知识、研究广袤宇宙的兴趣。这一角度的选题,不仅能够克服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中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而且为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开辟了渠道。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努力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鉴于对研究课题的功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而不能随便拿一个问题或质疑便可以充当。研究课题是师生纵横捭阖,凝聚了课文精髓的产物,自然应当是智慧的结晶,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研究课题是设定课题的一般方法。

研究课题应当能激发学生的自主研究兴趣,才能最具有针对性,可以发挥最佳效益,所以,由学生提出研究课题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教师若能从学生的质疑中加以提炼、升华,而最终形成研究课题,实为最佳策略。如研读《小珊迪》,在深读阶段,教师问学生你有哪些疑问希望在深读课文时解决吗?学生提了不少,如:

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不可?

如果小珊迪不急于还钱,他就不会死,难道他不需要钱吗?

……。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了这些疑问都与“小珊迪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关,便自然提升出研读的课题是:“小珊迪是一个()的人?”学生填写了“饱受饥寒”、“关爱弟弟”、“善良”、“诚实守信”、“将信用”、“不贪小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研读有关的重点词句并交流研读体会。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小珊迪的诚实、守信和善良的美好品质。

“题”的本意是“额头”,而“目”的本意是“眼睛”。把文章的题目比之为一个人的额头和眼睛,道出了题目对课文的重要意义。在研读一篇课文时,我们往往可以从题目中知其内蕴,窥其文意,得其意趣。因此,从解读课题入手得出研究课题,可收到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教学《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时,读题后,教师问学生:“读题后,你有什么发现?能提出读懂课文的问题吗?”学生读题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a.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b.红军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c.表现了红军什么精神?老师就让学生围绕以上三个体现课文重点的问题来研读全文。通过学生反复品读、深究、讨论、争辩,其间教师作适时、适度地点拨,以开阔学生的思路,理解文字内蕴。

教材编者设计的课后习题,既是教材的要旨所在,又集中体现了训练重点和编辑意图,由此带出的研究课题,常有较高的效能。如研读古诗《别董大》,课后习题要求说出诗中所写的景物,由此我得到启发,让学生通过合作研究,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剧本,并当导演,把剧本排演成一个短剧。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查阅了诗人高适写《别董大》的背景,研究了当时诗人和琴师董庭兰(董大)的内心活动,再通过写、演的方式展现出来,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研究性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变被动的消极接受为主动的积极探究。在学生的活动设计上,教师若能更多地让学生觉得有趣,则活动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如教学《鲸》这篇课文,教师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研究课题是:“我们已初步读懂了《鲸》这篇课文,大家对鲸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去,就要请大家来扮演鲸,向人类介绍自己家族的特点。要介绍好自己家族的特点,就得更细致地读课文和查阅关于鲸的资料。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进一步理解了鲸的体形特点、进化过程、生活习性等内容。

在课文中寻找研究课题,其实就是营造研究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既达到了解读课文、操练语言的要求,又从中培养了自主、合作的研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综合性学科的学习活动,它包括研究者——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以及研究报告的编制能力等内容,而小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最为薄弱。活动伊始,我们就发现学生在时间的分配、学习的顺序、成员的分工等许多方面均表现出无所适从的状态,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要站好位置。因为,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之间形成的是一种极其密切的认知关系,教师要丢弃“解惑”职能,保持“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态势,保持一种认可与耐心的氛围,等待学生去自主地研究发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研究能力。

首先,应当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收集的方法。如在《鲸》一课的研究性活动中,引导学生们通过相互沟通明白自己不仅能够从书店、图书馆、网上搜寻相关材料,更可以去采访自然教师或其他人获得大量宝贵的资料。其次,在对有关材料进行筛选的同时,组织学生先就选择的材料进行广泛的阅读与深入的讨论,再结合课题实际确定子题目进行分析研究。当然对问题的分析研究更应该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因为我们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会经常遇到研究内容远远超出学生的现有水平与能力的情况,这时指导教师可边教边导。一方面,通过有针对性的知识讲解,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得以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研究过程中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注意从宏观上把握课题,对课题的研究深度和进度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定向引导,通过“导”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研究学习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当然,教师更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研究能力,使小学生在科研启蒙阶段养成严格要求的习惯,从而形成小学生良好的研究素质。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种学习既需要学生发挥各自不同的学习特长,又依赖组内每一成员的协作学习能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学生的个人特长和整体力量协调起来。具体表现在让细致认真的学生偏重于检索文献,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偏重于对较困难的问题进行分析,让文笔流畅的学生偏重于文章的写作,让擅长电脑的学生偏重于电脑的操作;让能力强的学生承担工作量大的任务,让能力弱的学生进行简易操作的工作等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发挥各自的长处,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和发展的机会,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能力。

当然教师除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特长的优化组合外,还应注意到组内学生的整体效应的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学会与伙伴及时沟通,良好配合,形成一个能创造横向交流、团体合作的氛围;教育学生在学会责任感的同时又要学会谦让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使学生体会到进退之间自有天地,体会到协作学习带来的个人力量无法企及的乐趣,高效高质地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是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要从整体入手,在课文的特色、主题处切入,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探究,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一定像专家那样,必须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避免“成人化”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什么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研究的方法,掌握研究的途径,学习的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重视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它并非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否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凸现了学生的主体,能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

4、安桂清:《“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反思》)。

5、石中英:《试论研究性学习的性质》。

6、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7、王升:《论研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四

习文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学好汉字学生才能够理解句子和文章的含义,阅读和写作教学也能得到一定的保障,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将大有助益。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汉字,难以掌握汉字的读写要领,导致语文识字教学进度缓慢,教学质量普遍较低,严重影响后续教学工作的实施。本文将论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全面提高识字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教授学生汉语言文化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认识汉字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环节,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系统、完善的教学策略,向学生展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踊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自觉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以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生天真烂漫,好奇心强,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无法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尤其对于刚步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在学校和教师的严格管束之下,他们难免会不知所措,思想极易发散,无法专心投入学习中。再加上以往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固定,只是强制性的要求学生记忆汉字的读音和写法,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语文识字教学质量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实际上,识字教学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学会汉字学生才能独立阅读文章,并逐步发掘学习的乐趣,进而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否则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能沦为一纸空谈。同时,教师在教导学生识字时还应讲解我国的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衍生和发展史,藉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识字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多来源于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会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大脑思维也会处于活跃状态,能够紧紧跟随教师的思路,在此情况下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要想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其心理特点制定教学方案,比如说学生比较喜欢唱歌和做游戏,以往为了保证课堂纪律教师很少组织此类活动,如今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开展益智类的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让热爱唱歌的学生在班级内演唱音乐课上新学的歌曲,其他学生在黑板上填词,比一比哪个学生写的最快,最准确;可以将课本中的汉字做成卡片,与学生一起玩抽卡游戏,抽到哪个卡片就要念出卡片上汉字的读音;还可以和学生玩词语接龙的游戏,先由教师抛砖引玉说出一个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词语的最后一个字组词,如喜欢―欢乐―乐意―意思―思想―想法,如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成功组词,或者是组词不当,那么将为大家表演节目。上述这些教学方法在语文识字教学中较为常见,取得的效果也十分显著,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新鲜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就会积极踊跃的参与进来,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注重汉字积累总结。

汉字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总结和积累,仅凭借短暂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课下经常练习。教师应教授学生识字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当遇到不懂的汉字时应立即记录下来,主动的咨询教师或者,养成不动就问的习惯,在识字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快速的提高。教师选择的课外读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段,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看一些彩绘本,里面有大量的拼音和插图,学生可以从拼音中学会汉字的读音,从图画中了解汉字的含义,生动有趣的故事还会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知识,而且越看越爱看,不用教师督促就能够自觉的阅读。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看一些中外名著,里面的生僻字较多,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先讲解晦涩难懂的字,再让学生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汉字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在写作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识字内容,安排学生组词、造句或者是写一段话,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根据教材中经常出现的汉字分类,可以根据同音字、谐音字、同部首字、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进行分类,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

(三)利用生活资源识字。

我国的汉字形神兼备,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且富有内涵,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识字,让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乐土。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汉字卡片,让学生在卡片上添加比划,使之成为一个全新的汉字。以日字为例,左边加一竖是旧,下面加一横是旦,里面加一竖是田。学生在改写字的时候会觉得这种方法非常新奇有趣,不仅学习了更多的汉字和词语,扩充了汉语词汇量,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再比如学习“美、恨、漠、暖、忱、真、贫、假、冷、富、饥、索、饱”这些字时,可以编一些有趣的顺口溜让学生识记:贫对富,冷对暖,爱对恨,美对丑。真诚对虚假,饥寒对温饱,冷漠对热忱,索取对奉献。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处处是天堂。这样的识字活动,学生学习起来也会琅琅上口,学生的兴趣也能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了汉字教学的目标。

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识字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基础,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潜能,从而转变学生消极学习的态度,使其主动的、快乐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五

摘要:汉语拼音是奠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基础,因此汉语拼音教学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意义,但就目前小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还存在难以长久记忆、发音不标准、缺乏学习兴趣等多重问题,而相关的解决办法也仍然处在探索过程之中。

关键词:语文拼音;潜在问题;策略分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奠定中华文化基础的则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识字认字的基础,也是学生奠定语文学习能力的首要的一步。如果学生能够在小学学习阶段中夯实自身的汉语拼音基础,扎实掌握汉语拼音的读法写法等,则十分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由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就显得格外关键而重要。但就目前小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还存在多重问题与困境。也正因为如此,本文将深入探析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实践活动中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面对的是初步踏入小学的少年儿童,他们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对所有新鲜的事物都会产生或长或短的好奇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汉语拼音教学潜在的问题与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都有深远的关系。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潜在的问题如下。

(一)快速记忆能力较强,忘性也较大。

对于初步踏入小学课堂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例如,在汉语拼音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能够快速记住教师所教授的读法,跟着教师拼读汉语拼音,但事实上,他们很有可能仅仅是在读“望天书”。也即是说,他们仅仅是口中跟着教师读,但脑袋中并没有记下汉语拼音的读法和写法。因此,他们只能够短暂地记住汉语拼音的读法,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便很有可能忘记了汉语拼音的读法,更不可能记住写法。这是汉语拼音教学活动潜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二)发音不标准且容易混淆相似声母发音。

中国地域宽广,各个省市都有独特的方言发音。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是使用统一的普通话发音标准,但小学生却极其容易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从而导致自己的发音不标准。此外,更为严重的是,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小学生极其容易混淆声母的发音。例如,许多小学生会将“b”读成了“p”,或者将“p”与“q”混淆。在读与写的过程中都容易犯错。这也是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面临的较为严重的潜在问题。

(三)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过程困难。

初步踏入小学课堂的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较强,因而他们往往能够快速产生对于汉语拼音学习的兴趣。但是,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较强,所以小学生十分容易被各种各样的新颖的事物吸引住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汉语拼音过程中,如果窗外有一个人经过或者有一个鸟飞过,都会促使小学生的学习的注意力分散。这就使得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变得更为艰难。因此,初步踏入小学的小学生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也是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较大的难题。

针对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针对小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过程中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过程困难,发音不标准且容易混淆相似声母发音以及快速记忆能力较强忘性也较大等问题,必须采取适当合理的教学策略加以解决。而从小学汉语拼音实践教学活动来看,主要可从游戏教学,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适当合理地融合教学活动与游戏过程。对于初步踏入小学课堂的学生而言,“不安分”仍然是他们的重要特征之一,他们天生爱玩爱动,而不可能长时间坐在学习课桌前面安静地听教师传授知识。但如果教师能够把游戏与汉语拼音有机地融合起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使得小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为轻松愉快。也正因为如此,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教师应该合理把握学生的天性,根据学生性格出发,把教学活动与小学生所热爱的游戏结合起来,如此,以刺激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动机与动力,能够加强小学生对于汉语拼音的熟识程度和记忆刚性度。其次,充分有效利用现代教学环境中的资源。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教材也越来越系统化。如果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将十分有利于促进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效率的提升。换句话说,只有现代教学环境和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它们才能够发挥出自身的最大效用和价值。而小学汉语拼音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才能够促使教学效率的最大限度提升。例如,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各类汉语拼音教学视频,针对小学生潜在问题,将各类视频有机整合,并展示给学生,便能够实现有的放矢地教学。最后,妥善选用并发展和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在任何教学阶段,教学方法始终而且永远都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角之一。对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活动而言,只有选对了教学方法,才能够使得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过程更为多彩和丰富,才能够使得小学生更加快速有效地掌握所有汉语拼音的读法和写法。例如,在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利用“微课教学法”,或者也可以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法”等。只有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方法,才能够使得初步踏入课堂的小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使得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过程更为生动精彩,使得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效果更加明显突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多重问题。针对这些潜在的教学问题,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活动应该适当合理地融合教学活动与游戏过程,充分有效利用现代教学环境中的资源,并妥善选用并发展和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只有通过这些策略才能够解决当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的潜在问题,并促进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媛媛,居磊.让拼音教学课堂“动”起来——浅谈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激趣策略[j].读与写,20xx(9).[2]张红艳.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xx(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六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语文新课程在阅读教学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阅读教学一味地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强调和倡导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

正如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卢梭所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那是最愚蠢的”。然而,大多数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仍拘泥于传统的阅读教学,导致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无法实现,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教材特点及阅读状况,探索适合四年级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并提出若干建议,从而实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阅读的主人”。

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谓“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让每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展现出来,这就必须要强调和确立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爱,有自己独特的欣赏、鉴赏能力和水平。

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北大荒的秋天》,在这一篇文章中写了金秋时节北大荒的原野、小河和天空三个部分,不同的学生喜欢的部分也不一样,有的觉得原野部分写的好,有的觉得小河部分写的好,当然也有的学生会觉得天空部分写的好,对于自己觉得写的好的部分,学生当然更乐意阅读,也更愿意倾注感情的去朗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后,我们经常能在语文课堂上听到这样一句课堂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体现了语文老师对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尊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基础,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材料。这样以来,不仅增加了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兴趣,而且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达到“在个性化阅读中讲求兴趣,在兴趣中增进课文的理解”的双重效果。

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式。阅读的方式有朗读、辩论、表演、讨论等等多种形式,每个学生个性的不同,选择阅读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自己在室外大声朗读、有的喜欢在室内安静的阅读,有的喜欢将阅读材料当作剧本通过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还有的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俗话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最正确的”,在课外阅读时间,老师就应该鼓励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其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确立教师的主导性。

四年级语文教材特点的分析《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框”,因此,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并不意味着教师在阅读活动中主导作用的丧失,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的启蒙者,教师需要时刻注意保持自身的主导作用。另外,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年龄毕竟还小,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不免在阅读中会产生不正确甚至荒谬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交流,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但对学生荒诞的想法要及时加以引导。例如,在《卧薪尝胆》一课中,有的学生就体会不到越王勾践坚强不屈的品质,甚至觉得越王勾践过于愚蠢,对于有这样想法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斥责学生的这种想法,而是要从“勾践不忘报仇,不忘兵败的耻辱”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勾践的坚强不屈。

三、

营造个性化阅读的氛围。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个性化阅读的开展同样需要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氛围。诗人舒婷曾说过:“诗歌是一粒种子,花朵是你自己培育出来的”。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尽力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兴致勃勃的阅读、专心致志的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去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选择的阅读方式将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阅读出来,可以不限次数的反复阅读,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住现代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动画片课件,生动形象的将文本内容演绎出来,让学生通过“看”的过程初步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之后,可以再让学生通过组队的方式将文本内容“表演”出来,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更能调动学生想要继续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各具色彩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

综上所述,个性化阅读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鼓励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的参与,赋予其主体地位,但同时也要继续保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引导性作用。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执行《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阅读活动变成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学生就会在富于个性的阅读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第二篇:浅论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第三篇: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第六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路径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七

培养创新意识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变严肃枯燥的教学方式,缓解学生的课堂紧张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采取积极性评价的方法,对正确的、有发展空间的见解,及时给予肯定和称赞,对可行性低、逻辑性低的见解,指导学生改进,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导入课堂,在课堂讲解中恰当地插入一些创新型见解,通过了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创新的原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首先,教师应该做好课堂导入。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哪座房子最漂亮”时,可以先让学生画出自己觉得最漂亮的房子,丰富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画出不一样的房子,使学生在动手作画的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成功导入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其次,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雪孩子”时,可以让学生准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发挥想象,自己动手做出一个“雪孩子”,使学生在兴致盎然的动手活动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学习和探索,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春雨的色彩”时,可以先问学生:“春雨是什么色彩?”引发学生思考,再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进行小组间交流讨论,再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充分参与课堂学习,还使学生通过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拓宽视野,开拓思维,学习他人良好的思考方式。

四、有效进行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烈的年龄特征,合理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符合学生好奇心、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四个太阳”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我们平时能看到几个太阳?”再问学生:“四个太阳分别是什么样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勇于质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指导学生将创新理论合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改进理论,实现理论的二次升华,提高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开展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能力。同时,当学生的创新想法实施失败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采用创新教学法,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开发学生潜力。同时,教师应当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优化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勇于创新,肯定并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教师应当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创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并吸收新的教学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创新能力及全面素质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八

作文不仅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渠道,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教学途径。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进行教学,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其在写作练习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作文练笔中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的教学经验。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从而在拓展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再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内容为学生布置作文,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对阅读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后,我就让学生发散思维想象:“阿曼达在废墟下的时候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并让学生将这些写下来。这样的课文小练笔使得学生在阅读时更加投入用心,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然后我再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事情,并将其中的一件事或者两件事描述出来,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练笔使得学生都很顺利地就完成了,并且,在描述与回忆中,学生对父母的爱有了更深的感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作文更加充满情感,更加真实动人。

在传统的作文课堂中,教师往往是为学生布置一个作文题,然后就让学生以此为题进行写作,如“我的爸爸”、“我的理想”、“最难忘的一件事”等,这样的命题作文学生很难有所发挥,而且学生的思维也会被局限住。因此,在新时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也要转变作文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充分地思考、想象,为学生放宽写作的范围,使其在写作时可以畅所欲言,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变化,并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比如,我曾经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或者某件事物,有的学生就观察了自家的猫,写出了猫好吃懒动却又惹人喜爱的特点;有的学生则仔细地关注打雷下雨时的变化,并将雨前、雨中、雨后的天空、景色与人们的反应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还有的学生以童话的形式描写了柳树与苹果树的对话,并在对话中突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使得作文新颖而生动。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教学,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思考的能力,使其在生活实际中获得知识,在写作中升华对生活的认识。

以情动人是作文的灵魂所在,在写作中融入作者真实的情感,作文才会更加充满灵性,更加能打动人。在现在的小学生作文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写作时千篇一律,只是注重了语言词句的优美,而忽视了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意,导致作文读起来索然无味。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写作技巧,还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设计符合学生生活与认知的'写作主题,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了让学生对写作充满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就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玩一个“接力画画”的游戏。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不可以提前商量要画什么,而要凭借自己的想象与前面同学所画出来的部分进行思考。然后每个小组内的成员依次到黑板上画画,最后再经过几个小组的评选选出画画最好的。这样的游戏使得学生都充分地进行了思考,并积极地参与活动,课堂中的氛围十分热烈。在学生兴趣盎然时,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我便让学生在课下将这次活动记述下来,学生在欣喜高兴的状态下写出来的作文充满了各自的特色。总之,提高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水平是新时期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为学生设计多种作文形式,使其在写作中提高阅读能力,在习作中寄托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九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让学生读什么?如何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呢?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的内容,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拥有的言语形式。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了一篇篇的小学语文教材。综观学生的阅读实践,反思课堂的阅读实效,我们便不难发现,看似简单的词语还是小学生阅读中的一只只拦路虎。学生往往在阅读文本时对某个词不能读或不能理解而形成对篇章的阅读障碍,更无从去体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当前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特征,用读掀起语文课堂情感的涟漪,就得从品词、品句、品读入手。

品读之品从三口,谓之品读,也就意味着,必须多层次地、有梯度地、反复地读,读出情境,品出情味,让课堂的情感在大门扣开后,随着读,漾起涟漪,泛起微波。《林海》选自老舍的《内蒙风光》,他是这样描述大兴安岭的岭的特点: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弛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上至岭顶下至山脚,都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换词品味、省词品味、换位品味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中,进入到大兴安岭的岭中去。在朗读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热爱大兴安岭的浓浓之情。首先运用换词比较读下面句话: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

初看起来大不一样可换成不大一样,两句话意思没多大差别。但是读着读着,学生发现了这两句话蕴含的情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老舍在用词上的独到之处。大不一样在哪里?话锋一转,引出下文,接着进行了省词比较读: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的,矮的,长的,短的,横的,顺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出示的句子与原句不同,学生在比较读中品味到两个句子都是在描摹大兴安岭的形态多,作者在高的,矮的,长的,短的中间加了一个点字,说明大兴安岭的岭虽高也有限,虽低也有度,尽管姿态各异,但都悬殊不大,因此给人温柔的感觉,而在横的,顺的中间加个着字,形成了动态感。接着用可是,话锋一转,从所见过渡到所感,一是与秦岭对比,进一步感到其温柔,二是通过对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的感叹,流露出对新社会大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最后进行词序换位比较读:

多少条岭啊,在疾弛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在疾弛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那么多条岭。

换位读中体会到句子也是在写岭的特点,但是写得比较含蓄。火车疾弛几个钟头,沿途擦过车窗的岭多得看不过来,何况山势仍在蔓延,看不完可见其多,看不厌不仅因为岭千姿百态,更与岭的线条柔美,令人赏心悦目有关,后句的表达虽然意思没有改变,但语意不如原句显豁,情味也淡了许多。前句将多少条岭啊提到句首,突出了岭的多和作者对此的感叹。

课堂的情感就像小河水,让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教师外力的推动,有时是美读体察,有时是思辩比较,有时是投石激浪,从而引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涟漪,一旦荡漾,就再也平静不下来。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也是语文课堂的气之所在。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

研读就是要扣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并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从而实现教师情、学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和谐共振。肖绍国老师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跨越时空,整合文本,将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对照参读,铺设周晔的泪小孩的泪青年的泪老人的泪巴金的泪的情感线索,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在教学救护车夫这一环节,肖老师在半跪和清清楚楚两个点上重锤敲击,铺陈舒展,一气呵成。试看肖老师对半跪的咀嚼:让学生说鲁迅先生的哪个动作深深地印在了你的脑海里,学生集中到半跪,老师先让学生半跪一下,让孩子说说有什么感觉?然后教师用画外音描述,请学生闭上眼睛驰骋想象,让画面动起来。再到课文中去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迅就这样跪了许久?三个孩子从三个角度找到了理由,给学生一种震撼,因为就这样在凄风冷雨中半跪着的可是大文豪,当时的名流鲁迅呀!最后提升到:这一跪跪出了什么?(学生创造性地说:跪出了同情、跪出了亲切)一个字,这一跪,跪出了爱。这一细节的敲打,酣畅淋漓,跃然课堂,如汩汩甘泉直沁学生的心田。

在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时,我与学生也感受到了课堂情感的冲击,产生了心灵的共振。我们循着春光是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这一个句子,探询冰心眼里的春光是怎样的浪漫,怎样的饱满?学生首先发现: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缝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这是花的浪漫!还有谁也是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再去读文寻找,于是一个个集现实与浪漫为一体的句子都被学生找出来了:这几扇大红门,就像一只大魔术匣子,盖子敞开着,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关不住的小天使。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春光里有儿童也有海棠,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是文中的这一小节:对,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他适时地浇水施肥,花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抓住这里的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进行层层激荡。首先理解句子的意思,简单的说就是快乐自己,快乐别人,接着联系上下文读读怎样才能快乐自己,快乐别人,从花来看是管理得好,开得旺。那么,儿童呢?我们呢?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吧!这样,循着课文的思路,摸着了作者的心路,学生的肺腑之言也喷涌而出。

别林斯基说过一段话:你可以不必担心儿童领悟不了多少,你还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尽量少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好的文章是作者优美的言辞、丰富的思想和饱满的情感凝聚成的,能历经岁月而传诵不衰。于永正老师七十高龄,朗读《月光曲》的兄妹对话,赢得数千观众的一片掌声。无需繁碎的讲解,万语千言读自明。因为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悟把握。可是我们的语文课,往往不乏理性的分析和知识的渗透,恰恰缺少激情的诵读。所谓诵读,首先应是有感情地朗读,再是进行背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有感情地背诵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渴望诵读而又不具备诵读能力的一族。学生朗读课文难,有感情朗读课文更难,而诵读课文则非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教师指导诵读,首先要精心选择诵读的内容:褒义的课文内容确定有感情朗读;中性的课文内容不一定安排有感情朗读,贬义的内容一般不进行有感情朗读。其次要展开诵读的过程:由感知课文到理解课文到引起共鸣,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一定要加强诵读内容的情感体验,一味的通过读是没有感情的,要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诵读,更要体现学生的个性色彩,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好课文,不必强求一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指导诵读时,应当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的心灵自由地飞翔起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