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并购重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5:01:46 页码:11
最新并购重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14篇)
2023-11-20 15:01:46    小编:ZTFB

-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写心得体会时,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尽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总结。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思考的机会。

并购重组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议上,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st吉药()的重大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获有条件通过。

根据*st吉药此前公布的重组方案,*st吉药将截至基准日9月30日持有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以1元的价格出售给公司第二大股东金泉集团。同时,*st吉药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江苏金浦集团、王小江和南京台柏投资管理咨询中心合计持有的南京钛白100%股权。两项交易同时生效,互为前提。

上述两项交易完成后,*st吉药的总股本将扩大至3.07亿股,而南京钛白的控股股东金浦集团将持有*st吉药1.42亿股的股份,占总股本的46.16%,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而*st吉药的主营业务也将变更为钛白粉的生产和销售。

*st吉药在年5月7日暂停上市,此前公司曾发布业绩预告,预计公司将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70万元左右,而20同期,公司亏损556万元。

并购重组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沪、深两市参与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总数及交易资产总量均创下了历史记录。并购重组整体呈现出涉及行业广、交易金额大、热点领域集中等特点市场涌现出多起控股股东借助上市公司平台整合核心资产实现整体上市以及跨沪深市场换股吸收合并等影响力空前的并购重组案例体现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资产评估在并购重组中的应用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是《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实施后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资产评估在更高的监管要求下,在并购重组中的定价功能和应用效果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市场实践也促使资产评估在理论、规范、实务操作以及执业监管方面不断加强。

为进一步加强资产评估行业自律监管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中评协与上交所编写本专题报告,对20沪深两市的并购重组与资产评估情况,以实证论述的方式,进行全景式统计、分类别梳理和系统性分析,总结问题,提出建议。该报告对于促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有序推进和深度发展,促使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促使评估机构以更好的执业水准服务于并购重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并购重组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步伐也日益加快。而如何顺利地推进并购重组,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国有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我曾经的工作中,也有幸参与了一些并购重组案例,我深刻感受到了其中的艰辛和收获,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明确目标,梳理流程。

在并购重组前,必须要明确好并购目标和重组范围。并购目标应该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切忌盲目扩张;重组范围也应该明确、具体,避免模糊不清。同时,流程也应该梳理清楚,明确各个环节、时间节点,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尴尬情况。

第二段:强化尽职调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并购重组中,尽职调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深度了解被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模式、人员构成、法律风险等情况,才能更好地把握风险点,防范潜在风险。在尽职调查后,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风险防范计划,降低风险损失,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

第三段:做好文化融合,提高员工凝聚力。

并购重组后,不同企业之间会存在文化背景、管理方式、企业理念等方面的差异,这也可能成为影响重组效果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并购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建立沟通和协调机制,让不同企业之间从对抗走向合作,实现文化融合。此外,注重员工培训和交流,提高员工凝聚力,也是关键的一环。

第四段: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协同效应。

并购重组后,需要进行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尤其是技术和人力等核心资源。这不仅能够实现资源互补,提高总体效益,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机遇和发展前景。同时,在资源整合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统筹协调,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

第五段:持续监测,及时调整。

并购重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风险和挑战难以避免。因此,在并购完成后,需要及时监测企业运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后续工作。同时,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并购重组的应对能力和水平。

总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涉及财务、法律、管理、技术等方面,同时也需要有完善的流程和规范的操作。只有在认真落实各项措施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过程顺畅、效果卓越的目标。

并购重组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是近年来我国企业经营中的热门话题,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本文从并购重组的背景、意义和不足等方面出发,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心得体会。

一、背景和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所有企业都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资源,具有很强的市场实力,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其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源优势相对欠缺,因此需要通过并购重组来加强和优化内部资源,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并购重组对于国有企业还有着诸多的意义。首先,可以提升企业整体实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竞争力。其次,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规模,提高企业的市场话语权和谈判能力,进而推动行业优化和提高市场的竞争程度。最后,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和回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

并购重组是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股权并购:即直接收购目标公司的股份,获得控制权。

2、资产收购:即收购目标公司的某些资产或业务领域,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经济效益。

3、借壳重组:即通过收购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的方式,来间接实现企业上市。

这些方式在实践中具有不同的适用场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能力来选择最为适合的方式。

尽管并购重组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在一些案例中,企业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选错了收购方向或者对收购项目的盈利能力过于乐观,从而面临着重大的市场风险。同时,一些并购案例会因为财务风险、经营管理等问题导致失败,出现大量资金损失。

作为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实践者,我们需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并购重组的管理能力。其中,一些心得体会值得借鉴和借鉴:

1、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提升决策和风险管理能力。

2、完善企业内部系统和管理流程,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3、配备专业的并购重组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能力和技术优势。

4、培养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和协同共赢。

五、结论。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是促进企业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企业竞争的必然趋势。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自身优势和风险管理等方面,不断优化自身资源和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成功。

并购重组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战略选择之一。通过并购重组,企业能够实现资源整合,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优势。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所在的公司也经历了一次并购重组,这个过程给我带来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在并购重组过程中,沟通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并购涉及多个团队、部门以及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沟通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各方进行沟通,在并购过程中保持透明和开放的沟通渠道。仔细倾听对方的需求和担忧,并及时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双方建立起互信和共同的目标,促进并购重组的顺利进行。

其次,经验和专业知识是并购重组成功的关键。并购重组过程中,需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评估,以确保投资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我们聘请了专业的团队进行尽职调查,并深入研究了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前景和竞争态势。只有通过深入了解,我们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并为并购重组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领导力和团队协作对于并购重组的成功至关重要。在并购重组过程中,领导者需要有明确的愿景和战略,能够统一团队,引领团队实现共同的目标。同时,团队成员也需要具备高度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工作。只有领导者的智慧和团队的努力,才能够解决并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挑战,并实现良好的整合效果。

此外,要保持谨慎和耐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并购重组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可能会遇到许多未知的困难和挑战。在我们的并购重组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但我们坚持保持谨慎和耐心,逐步解决问题,并适时作出调整。我们明白,并购重组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在稳妥的前提下,才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

最后,成功的并购重组需要持续的监测和管理。并购重组完成后,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认为一切结束了。相反,我们需要持续监测合并后的企业运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整合的效果能够持久并稳定。我们设立了专门的监测团队来负责并购后的管理和协调,与各部门和合作伙伴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竞争情况,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通过这次并购重组过程,我深刻体会到并购重组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沟通、经验、领导力、谨慎和持续监测管理是成功并购重组的关键要素。只有在这些要素的支持下,我们才能够顺利完成并购重组,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我相信,在不断的经验积累和学习中,我们可以在将来的并购重组中更加成熟和成功。

并购重组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科力远()12月1日发布了放弃对益阳鸿源稀土有限责任公司的重组公告,为此公司连续3日一字跌停。另外,在今年放弃重组的上市公司多达114家。

据数据统计,从今年年初至12月5日止,共有11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并购重组停止实施和失败的公告。其中,有43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预案在当年内流产。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金融界首席分析师杨海表示,上市公司放弃重组的因素很多,有客观的市场因素,也有行政因素。其中,管理层对借壳上市的审核严格是导致上市公司放弃重组的主要因素之一。

并购重组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卧龙电气6月27日晚间公告称,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27日召开的第15次并购重组委工作会议审核,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获无条件通过。

公司目前尚未收到中国证监会相关核准文件,待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相关核准文件后将另行公告。公司股票将于6月28日复牌。

根据此前预案,卧龙电气拟向卧龙投资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的方式,总预估值约24亿元人民币购买其所持有的香港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卧龙”)100%的股权。其中:卧龙电气拟通过向卧龙投资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香港卧龙85%的股权,同时支付现金向卧龙投资购买其持有的香港卧龙15%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卧龙电气将直接持有香港卧龙100%股权。

并购重组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截至12月31日,江苏省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企业共计276家,在行业、地域等方面表现出自身的特点。

(一)行业分布集中,仍以传统型制造业为主。

江苏省上市公司行业分布较为集中,276家中共有209家分布在制造业,占比为75.72%。其余行业中,以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主,其占比均超过2%。

(二)地域分布不均,苏南上市公司数量超过七成。

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占比分别为27.90%、19.92%、16.30%,苏南地区(苏州、南京、无锡、常州、镇江)总占比达到75%。江苏省上市公司呈现出较高的地区集中度,多分布在苏南地区。

(三)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偏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截至月31日,江苏省27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36690.76亿元,占全国上市公司总市值6.44%;276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78家上市公司选择在深交所上市,占比达64.49%;深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为1.22亿元,占省内上市公司总市值的54.81%。江苏上市公司以中小企业为主,平均市值相对较小。

(四)上市公司证券化率不高,市值增长空间很大。

江苏省上市公司证券化率(总市值/地区生产总值)为13.31%,低于浙江省的22.8%,并且5年来总体呈下行趋势,因此江苏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的空间很大。

根据wind资讯数据,自1月1日至年12月31日,江苏省上市公司共发生1260次并购重组,交易总额4415.68亿元。其中,20至江苏省内总计发生并购重组501次,而20发生了299次并购重组,2015年发生了460次,及并购重组数据超过前5年总和。从数据来看,江苏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在年之前较为平稳,但2014年以来,受国家政策及企业发展内生需求影响,并购呈“井喷”态势。

1.并购重组促进了江苏上市公司收入和市值的提升。年至今,从事过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大幅增加,最近一年平均增长61%,至2014年营业收入累计增长超过30%。

2.并购重组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促进作用。在宏观层面上,通过并购重组能够实现传统产业的整合、结构优化,消化过剩的产能;在微观层面上,并购重组能够实现上市公司的快速成长和竞争力的提升。

3.新兴产业并购活动方兴未艾,未来对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作用值得期待。近年来,江苏省涉及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178次交易中,除传统产业并购新兴产业的20次和新兴产业并购传统产业的35次以外,新兴产业间的并购达123次。

1.并购交易的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苏南,跨区域整合不足。

江苏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中,收购方所在地以苏南为主,苏中其次,苏北最少(如图1所示),这与不同地区上市企业数量及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有关。从标的所属地区来看,苏南标的比例依然最高,跨区域并购不足,苏中、苏北等地区标的企业较少。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江苏具备省内产业转移、协同发展的条件。

图1江苏制造业并购收购方所在地统计。

2.并购形式以控制权变更和横向并购为主。

公司的并购从行业角度划分,可以将其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以及混合并购。经过调研(如图2所示),111家具有并购经历的江苏上市公司中有71家涉及横向的并购整合,占总数的64%;有39家涉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其中22家目标企业处于产业链上游,17家处于产业链下游;另外有31家有过与产业无关的混合并购经历。在通过并购实现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和跨行业寻找新的增长点等方面,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江苏上市公司还需进一步探索。

问卷调查显示,江苏上市公司普遍具有较高的并购意愿,参与调查的240家上市公司中,有202家表示未来有并购意愿,占上市公司总量的84.17%。

并购重组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指一个或多个公司合并或收购另一个公司的股份或资产,以实现各方共同的利益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并购重组可以帮助公司实现规模经济,扩大市场份额,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盈利能力。然而,并购重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认真谋划和实施,才能取得成功。

第二段:并购重组的策略和步骤。

并购重组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的策略和规范的步骤。首先,公司需要明确并购的战略目标和意图。其次,需要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和风险。接下来,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收购方案和谈判策略。在谈判过程中,各方要注重沟通和合作,争取达成双赢的协议。最后,完成并购后,需要进行整合和重组,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运营。

第三段:并购重组的风险和问题。

并购重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问题。首先,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可能存在误差,超出预期的风险可能导致失败或亏损。其次,对目标公司的尽职调查不到位,可能会因为隐藏的问题而带来后续的麻烦和损失。此外,文化和人才的融合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公司合并后的文化冲突和团队协作问题对于实现预期收益可能带来阻碍。

第四段:并购重组的成功案例和启示。

尽管并购重组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但在实践中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中国平安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迅速扩大了业务规模,成功实现了多元化发展。这些成功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首先,要注重基本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的匹配,确保战略的一致性。其次,要重视文化和人才的整合,培养合作和共享的价值观。此外,要注重风险管理和控制,避免重大风险的发生。

第五段:经验总结和建议。

通过对并购重组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建议。首先,要确保尽职调查的全面和准确,降低投资风险。其次,要重视整合和重组的过程,注重团队建设和文化整合,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最后,要持续关注市场和行业的变化,随时调整并购策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总结: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战略选择,不仅可以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竞争力,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运营。然而,并购重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需要谨慎决策和合理规划。通过总结成功案例和总结经验,我们可以为今后的并购重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并购重组心得体会报告篇十

第一段:介绍并购重组的背景和意义(200字)。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通过吸收新资源、整合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式,推动企业快速发展。而作为参与并购重组的一方,个人经验不仅是实践中的财富,也是团队学习与进步的源泉。在多年的并购重组实践中,我深感磨练与积累,积累出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将就这方面谈几点。

第二段:筹划并购重组的关键因素(250字)。

筹划并购重组时,首先需要全面了解两家公司的运营状况和资产负债情况,以明确所需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在此基础上,恰当的人员安排与协调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人员方面,要确保各职能部门人员的参与和支持,以保证整个并购流程的顺利推进。此外,还需要制定详细的合作方案,明确各个环节的目标和步骤,确保整个并购重组过程的透明化和规范化。

第三段:谈谈并购交易的谈判与合作(300字)。

对于并购交易的谈判与合作,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意识。双方应在坦诚的基础上,保持利益的平衡,推动谈判进程。在此过程中,要理性分析对方需求与利益诉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还需注重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交易中各方的权益得到合理保护。在并购交易中,高度重视对方的诉求和需求,并适时作出让步,为合作关系的保持和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段:并购后的整合与重组(250字)。

在并购交易完成后,整合与重组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借鉴双方优势,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在整合过程中,要注重沟通与协调,确保各个部门和岗位的有效运作。此外,还需注重文化融合与维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通过多年的并购重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并购重组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合法合规的操作手段和恰当的谈判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始终以诚信为基础,以合作为指导,以持续创新为驱动。并购重组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与进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人的经验和团队的力量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改善。通过深入研究和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团队的协作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但其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均需要认真思考和周密规划。通过对多年并购重组实践的总结和反思,我深感团队合作与个人才能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并购重组中诚信与合作的核心意义。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通过整合不同资源,实现整合创新,才能取得并购重组工作的成功并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并购重组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一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不断推进,作为国有企业的一份子,我也参与了其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与机遇。在此分享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有意从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同行们有所帮助。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不仅涉及到投资决策、价值评估等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应对政策、管理、文化等多重挑战。首先,在政策层面,国有企业并购重组需要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和监管要求。其次,在企业管理层面,不同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制度不同也会给并购重组带来一定的难度。最后,企业并购的成败与团队合作密不可分,因此,如何协同配合、有效沟通也是企业并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不仅是一项挑战,更是一项机遇。它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增强企业市场影响力。并购重组还能够通过吸收新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现代化管理。此外,企业并购重组还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管理效益,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段:个人心得。

在我参与的并购重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具体操作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制定,不能照本宣科;要充分考虑双方的历史文化背景,尽可能协调好管理和制度问题;同事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避免因人事变动而引起的管理混乱。

第五段:结论。

总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是对我国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企业在并购重组中需要充分准备,以面对可能出现的挑战,同时也需要抓紧机会,把握时机,通过优化整体资源配置和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在事业上不断创新,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并购重组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二

*st铜城12月26日发布公告称,12月26日,经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20第40次工作会议审核,公司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申请获得有条件审核通过。

根据*st铜城今年9月披露的资产重组方案,拟向浙江富润等四家对象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上峰建材100%股权以及铜陵上峰35.5%股份。重组完成后,*st铜城将“变身”为水泥企业。

据了解,此次重组拟置入*st铜城的资产作价为22.1亿元,20、净利润分别达到1.36亿元、5.56亿元,盈利性强,在水泥行业具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st铜城因、、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于5月11日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暂停上市至今已经五年有余。2012年1-8月公司净利润亏损237万元。

并购重组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三

重组是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工具,也有利于市场上优胜劣汰机制的健全。中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以来,重组股就是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一些新规定的出台,重组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新出台的核准制规定,企业在实施ipo发行上市以前,必须先注册成立后再由券商至少辅导一年,这无疑加长了企业发行上市的周期。与此相对应,中国证监会205至7月份相继出台了增发新股的政策规定,即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且符合其它条件的上市公司可以增发新股,这无疑给非上市企业通过买壳借壳上市提供了一个契机,可以说,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了年并购上市公司行为的大量发生。此外,如果重组效果良好,运作规范,可以在重组完成一年后提出配股或增发新股的申请,经中国证监会同意,前述重组后申请增发或配股的期限也可以少于一年。这无疑有利于那些优质的公司绕过一年的辅导期提前上市融资。

目前市场上的重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战略性重组和财务型重组。

一.财务型重组是利用重组概念炒作在二级市场上赚取价差,如象征性的进行一些置换,它并不能改变被重组公司的经营状况。主要由操盘机构直接参与或上市公司有意配合机构的做庄。

二.战略性重组根据目的又可分为产业转型和借壳,产业转型性重组是指重组公司自己行业不佳或看中了被重组公司的行业前景,重组后公司可利用其原有的技术、设备、销售网络,尽快占领市场,重组后被重组公司基本机构不会变化。对于借壳型重组,公司看重的是对方的壳资源,重组后再将自己的优质资产注入,并将原企业一些无关联的资产剥离。

由于目前公司退市机制逐步完善,特别是债务重组新规定的出台,单纯的财务重组因不能改变公司实际状况将减少。因此本文着重谈谈战略性重组。

战略性重组。

对于一个战略性重组方案来说一般包括股权重组,债务重组,资产重组三个方面。下面分别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股权重组。

公司要对被重组公司进行重组,往往先取得被重组公司的大股东地位,减轻重组的`阻力。取得股权常用的方法有资产换股权,股权互换,债权换股权,股权协议转让,法人股竞拍,二级市场收购。

1.资产换股权的方式是较常见的,它是重组公司利用自己的优质资产换取公司股权,达到控股目的。优点在于取得股权的同时又完成了资产的注入过程。

2.股权互换是双方股权之间的互相交换达到相互持股的目的,其优点在于不用动用现金和重组公司的资产,其互换比例根据双方净资产评估出来的结果而定。

3.债权换股权是由于重组公司本来就有一笔债务在被重组公司中,重组公司进行重组有两种可能:一是公司确实想进行重组;二是公司本无意重组,由于被重组公司无力偿还债务,迫于无奈进行重组。

[1][2][3][4]。

并购重组心得体会报告篇十四

以将相关议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为标志,2009年度,沪、深两市共有95家上市公司启动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资产交易规模总计达3,205.96亿元,其中沪市60家,交易规模2,471.11亿元,深市35家,交易规模逾734.85亿元。

95家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中,重组后导致公司主业发生重大变化的有49家,占51.58%,未发生变化的46家,占48.42%。注入资产最多的行业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有29家,占30.53%;其次较多的行业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电子等。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热点集中在与产业整合、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需求较密切的电力、钢铁、房地产、航空航天和医药等行业。

表12009年沪深a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额超“百亿”行业一览。

行业。

交易总额。

(亿元)。

占比。

单数(家)。

占比。

平均交易额。

(亿元)。

电力行业。

1248.95。

38.96%。

6

6.31%。

208.16。

房地产。

556.09。

17.35%。

29。

30.53%。

19.18。

钢铁行业。

317.08。

9.89%。

3

3.16%。

105.69。

煤炭行业。

253.59。

7.91%。

5

5.26%。

50.71。

航空航天。

159.30。

4.97%。

5

5.26%。

31.86。

医药行业。

123.42。

3.85%。

4

4.21%。

30.86。

表22009年沪深a股重大资产重组六大行业的资产增值概况。

行业。

交易总额。

(亿元)。

置入资产账面值(亿元)。

置入资产评估值(亿元)。

平均增值率。

电力行业。

1248.95。

922.75。

1264.62。

37.05%。

房地产。

556.09。

243.68。

568.25。

133.02%。

钢铁行业。

317.08。

243.96。

158.78。

85.36%。

煤炭行业。

253.59。

65.40。

94.75。

44.88%。

航空航天。

159.30。

30.22。

40.29。

33.32%。

医药行业。

123.42。

67.58。

124.10。

83.63%。

注:钢铁行业置入资产评估值不包括唐钢股份。

行业评述:电力行业是2009年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中的交易规模最大、产业整合和升级力度最强的行业;产业结构性调整仍是钢铁行业的主基调,地方政府在兼并重组中起重要作用,整体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重组方式不断创新;对资金需求极大的房地产企业依然是资本市场重组并购的积极参与者;医药行业并购进一步加速,整团系统内部业务、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整体上市的趋势明显;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布局和实施,以煤炭为代表的资源类行业仍然以“注资整合”和“区域整合”为主,也不缺乏通过借壳上市实现公司价值的整体提升。除此之外,零售业、军工航空航天、一般制造业都随着市场的变化,也加入到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行列。

从六大行业置入资产的平均增值率来看,房地产行业最高,为133.02%,钢铁和医药行业都超过80%,最低的行业当属航空航天,为33.32%。在电力、钢铁、煤炭和航空航天等行业中,国有资本在并购重组担当主导者,较高资产的增值率同样显示出,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运行效率。

央企和地方国资委所属上市公司仍然成为资产重组的主力军,以产业战略调整为目的的重组增多,并且在比例上占绝对优势,尤其在钢铁、资源类及能源等基础类产业的重组依然体现了国家产业调整的意志和以市场化手段构筑国有资产高地的趋势,国有及国有控股在这些产业保持了绝对的控制力。

以省为界的区域性的资产整合和业务整合增多,体现了某些国有资产重组的行政性,也体现了地方国资迫切希望做大做强的愿望。如上海医药(601607)作为上海市国资委整合旗下医药资产的代表,唐钢股份作为河北省国资委整合旗下钢铁资产的代表。

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盛行,其中又以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2009年重组标的为房地产的交易总数和交易总金额分别为29宗和556.09亿元,分别占市场重组类交易总量的30.53%和17.35%。主要案例包括*st商务、德棉股份、交大博通、中南建设、万方地产、方向光电等。

3.2009年经并购重组委审核的并购重组概况。

2009年度沪、深两市共计62家上市公司提交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除5家未获得通过外,通过的57家目前已基本完成并购重组事项,总交易金额高达2323亿元,超过了2009年沪深a股首发筹资的1831.38亿元总金额。

根据对这57家过会重组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9年度的并购重组在交易类型、交易目的、行业特点、实施效率、主体性质等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1)定向增发、吸收合并、资产置换等多种方式结合,其中定向增发成为并购重组的主导方式,股份支付的手段创新给并购重组打开了新的空间。

单位:亿元。

沪市。

深市。

合计。

家次。

交易规模。

家次。

交易规模。

家次。

比例。

交易规模。

比例。

定向增发。

18。

536.49。

21。

340.44。

39。

68.42%。

876.93。

53.17%。

定向增发、资产置换。

6

145.13。

4

43.06。

10。

17.54%。

188.19。

11.41%。

资产置换。

2

7.85。

2

3.51%。

7.85。

0.48%。

吸收合并。

2

111.15。

3

296.79。

5

8.77%。

407.94。

24.73%。

定向增发、吸收合并。

1

168.39。

1

1.75%。

168.39。

10.21%。

合计。

27。

961.16。

30。

688.14。

57。

100.00%。

1649.3。

100.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定向增发,包括有资产置换情况下的定向增发,从家数上占整个样本的比例为87.71%,从发行规模上占整个样本的比例为74.79%。吸收合并,包括含有定向增发的吸收合并,合计6家,交易规模576.33亿元,在家数上所占的比例为10.52%,在规模上所占的比例高达34.94%。吸收合并虽然家数不多,但交易规模却较其他方式高。单纯的资产置换家数2家,交易规模7.85亿元。

按业务类型的平均交易规模来看,吸收合并平均值超过80亿元,资产置换仅3.93亿元,而占并购重组主导地位的定向增发平均值为20亿元左右。各交易类型的评估值及平均增值率差异也很明显。

家数。

交易规模(亿元)。

平均规模(亿元)。

账面值(亿元)。

评估值(亿元)。

平均增值率。

定向增发。

39。

876.93。

22.49。

1,230.44。

1,802.66。

46.51%。

定向增发、资产置换。

10。

188.19。

18.82。

150.05。

312.44。

108.22%。

资产置换。

2

7.85。

3.93。

3.70。

6.74。

82.16%。

吸收合并。

5

407.94。

81.59。

14.59。

47.70。

226.94%。

定向增发、吸收合并。

1

168.39。

168.39。

27.66。

53.86。

94.72%。

合计。

57。

1649.30。

28.94。

1,426.44。

2,223.40。

55.87%。

(2)以挽救危机为交易目的的被动式并购重组,已逐步转向行业整合、产业升级为交易目的的积极式并购重组。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目的主要有行业整合、产业升级、挽救危机、国企重组等。上述57家重组过会上市公司中,挽救危机为交易目的上市公司家数为22家,占全部的38.60%,紧随其后的是行业整合21家,占比36.84%,产业升级11家,占比19.30%,后两类占比已达到56.14%。并购重组肩负着多重目标,交易目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和积极进取的态势。

交易目的。

家数。

家数比例。

置入资产账面值。

(亿元)。

置入资产评估值。

(亿元)。

平均增值率。

行业整合。

21。

36.84%。

1,136.51。

1,620.60。

42.59%。

产业升级。

11。

19.30%。

53.14。

183.87。

246.01%。

挽救危机。

22。

38.60%。

209.13。

365.07。

74.57%。

国企重组。

3

5.26%。

27.66。

53.86。

94.72%。

合计。

57。

100.00%。

1,426.44。

2,223.40。

55.87%。

(3)有较多的房企加入并购重组大潮,或实现借壳上市,而部分机械制造、化工行业的企业则选择退出上市公司。

2009年通过并购重组委审核的57家企业中有16家与房地产行业相关。例如,st耀华、st天香、st雅砻、st华源、st东源和方向光电等。有19家制造类的企业进行了并购重组,有6家在并购重组后主业变为其他行业。另外,近年我国航空、航天行业整合力度加大,也通过并购重组进入到上市公司行列。合理规划上市公司行业和产业分布在国际化的竞争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行业。

沪市。

深市。

合计。

重组前。

置入资产。

重组前。

置入资产。

重组前。

置入资产。

变化量。

房地产业。

2

9

2

7

4

16。

12。

电子信息。

2

1

4

4

6

5

-1。

军工、航空业。

1

3

1

1

2

4

2

电力行业。

3

3

2

1

5

4

-1。

零售业。

4

4

4

4

煤炭行业。

2

3

1

1

3

4

1

医药行业。

3

2

2

2

5

3

-2。

化工行业。

3

1

3

6

1

-5。

钢铁行业。

1

1

1

1

2

2

农林牧渔。

1

1

1

1

其他制造业。

9

3

10。

10。

19。

13。

-6。

合计。

27。

27。

30。

31。

57。

57。

(4)重大资产重组从发布筹划公告并停牌到并购重组委审核的时间总体较短、效率较高、成效明显。

2009年,在提交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的62家上市公司中,共47家上市公司以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为由申请停牌,其中沪市有25家,在规定时间内披露预案并复牌的有16家,占比为64%,深市有22家,在规定时间内披露预案并复牌的的有15家,占比为68%。

从发布筹划公告并停牌、披露预案并复牌、股东大会审议重组方案到上重组会审核的时间统计,沪市30家公司最短为5个月,最长的达20个月,80%的企业在一年内完成;深市32家公司最短为4个月,最长的达32个月,65%企业在一年内完成。

总的来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把优质资产经评估后置入公众公司,通过评估发现资产的潜在价值,通过资产证券化来提升全体股东的共同价值,所用时间总体相对较短,效率较高,成效明显,充分体现了并购重组对于合理配置资源的效力。新的高效的监管审核流程支援了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并购重组来改善资产质量、提升盈利能力,成为新的监管办法下的亮色。

(5)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主导的上市公司重组比例较高。

按照重组主体的所有制经济成分分类,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主导的上市公司重组比例较高。从资产购买方(被重组方)角度分析,其控股股东主体为民营性质的占27.3%,国有性质的占72.7%,其中央企占36.3%,国有性质的企业比民营企业高45.4%,表明国有资本在并购重组中扮演主要角色;从资产出售方(重组方)角度看,主体性质为民营、国有和央企的比例分别为23.6%、74.6%和14.5%,表明具有国有性质的企业向上市公司置入资产的家数所占比例远远高于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比央企高60.1%,表明某些国有资产重组的行政性取向,体现了地方国资迫切希望做大做强的愿望,同时也提示市场化的道路与国家的调控布局需要更加紧密和切合实际的结合。

(二)并购重组资产评估业务整体状况。

沪深两市2009年度共有95家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涉及注入资产的有87家,账面值合计1,727.89亿元,经评估后的资产价值为2,748.77亿元,评估增值率平均为59.08%,其中注入资产价值最大1家是长江电力,账面值835.63亿元,评估后资产价值1,073.15亿元。若不计长江电力,其余86家的资产经评估后平均增值率为87.79%。其中最大增值率3446.03%,最小是-8.05%。

涉及置出资产的有34家,账面值合计76.66亿元,经评估后的资产价值为130.83亿元,评估增值率平均为70.66%。最大的增值率为610.25%,最小增值率-937.50%。置出资产价值最大的是锦江股份,评估值为30.67亿元,增值率452.70%,其目的是该公司控股股东锦江酒店集团为避免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而进行的经营业务整合,与通常借壳上市而置出资产目的不同。若不计锦江股份,其余33家的资产经评估后平均增值率为40.85%,不到置入资产增值率的一半。

置出净资产评估价值与注入净资产评估价值相比,仅为4.76%,说明通过增发股份将优质、盈利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资产上市是重大资产重组的主要推力和重要构成。

注入资产的评估方法中,均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评估,其中主要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两种方法结合,并多以成本法评估结果定价;而置出资产采用了一种方法成本法,或成本法与收益法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评估,并均以成本法进行定价。

(1)以资产评估结果作为并购重组交易定价基础是交易各方主要的选择。

2009年过会的57家重大资产重组上市公司,有49家以评估结果定价,占比85.96%;属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而采用交易价格定价的4家,占比7.02%;另有4家企业置入资产定价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下调,其中:世荣兆业(sz.002144)下调比例为15%,闽闽东(sz.000536)下调比例为12%,另2家企业下调金额为1000万元。对于上市公司的置出资产,除个别公司外均按评估价出售。

(2)并购重组中购买、出售资产的评估方法仍以成本法和收益法二种方法结合为主,评估结果以成本法结果为主,但收益法结果定价的比例显著提高。

置入资产基本上采用了二种及二种以上评估方法进行,其中以成本法和收益法二种方法结合为主。同时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二种方法的企业有44家,同时采用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的企业有1家,单独采用成本法评估的企业有8家。

单独采用成本法的这8家企业置入资产主要类型7家为房地产、1家为矿产资源。究其原因在于,房地产如土地采用了市场比较法、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成本逼近法、假设开发法等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结合进行评估,矿业权评估主要是现金流量评估法,从整个企业价值角度看采用的是成本法路径,但单项资产实际上采用市场法或收益法。

对于上市公司之间的吸引合并有4家,合并方无一例外采取决议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作为股票发行价格,被合并方采取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再加上一定的风险溢价作为换股价格。

对于上市公司的置出资产,已从单一采取成本法,转向采取成本法和收益法或市场法二种方法结合评估,但定价全部采用了成本法的评估结果。这种转变有利于重组各方了解置出资产的真实获得能力和价值。

(3)并购重组中上市公司购买资产的增值率显著高于出售资产的增值率。

过会的57家并购重组评估结果较原账面值增幅较大,上市公司购买大股东资产的平均评估增值率与增值额均显著高于大股东购买上市公司资产时的平均增值率与增值额,含有无形资产的评估增值率、增值额远高于其他类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评估增值平均132.48%,而置出上市公司的资产增值平均不到10.57%。注入资产类型为房地产、矿产资源的溢价率较高,并多以成本法结果定价,但其中主要资产则采用收益法或市场法评估;而其他溢价率高的资产类型,均采用收益法结果定价。如,深圳华强(sz.000062),溢价率为1315.29%,注入资产类型为商业地产,虽整体采用成本法定价,但商业地产采用的是收益法评估。又如,中材国际(sh.600970),溢价率为626.07%,注入资产主要业务为水泥工业工程建设,采用了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评估,最终采用收益法的评估结果。

(4)并购重组评估市场集中度较高,同时“属地”色彩相当明显。

上述57家过会上市公司购买、出售资产共涉及77家企业进行了资产评估,其中51家是由注册地在北京的评估机构承做的,占比66.23%;其余26家由注册地非北京的评估机构承做,占比33.77%,均为企业当地的评估机构。而北京的评估机构涉及17家评估单位,各家承做的项目数差异很大,最多的一家资产评估公司承做了12家,最少仅1家。承做数排前两名的评估机构完成了21家企业的评估,占全部数量的27.27%,排前五位的评估机构完成了33家企业的评估,占全部数量的42.86%。

3.并购重组与资产评估实务操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2009年度资产评估执业环境和执业过程中仍存在值得重视的问题。例如,并购重组中作为交易方之一的上市公司往往处于劣势、弱势或不平等地位,对资产的交易定价、交易方式没有对等的话语权;上市公司购买资产的评估增值率显著高于出售资产的评估增值率;少数评估机构对于整体资产的评估结论以及单项资产的具体评估政策方面选择性地使用评估方法;部分项目评估方法的选用以及评估结果的取舍受制于交易各方在博弈中的主动权、交易的目的、资产的性质、交易的关联性、重组方案设计的局限性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大大影响最终的评估增值率和增值额,影响了交易定价机制的正常运作。

上述问题一方面反映出并购重组定价机制中存在的人为因素对评估执业的不当干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个别评估机构和执业人员独立性和专业性的欠缺,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和效率,需要引起执业机构的警觉和监管机构的重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