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佛教寺庙心得体会总结 去寺庙的心情的感悟(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13:31:28 页码:7
佛教寺庙心得体会总结 去寺庙的心情的感悟(八篇)
2023-01-09 13:31:28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佛教寺庙心得体会总结一

因山的主峰顶部高大雄伟,方方正正,很像将军印而得名。至于灵岩这个名字的由来,则与朗公的故事有关。朗公是东晋高僧,山东地区的佛教领袖,他常骑一头毛驴四处宣扬佛法,人们只要听到他的驴叫,即“从者如流”。传说朗公来方山说法时,听众达千人之多,不仅人听得入迷,而且“猛兽归伏,乱石点头”。听众把这一异状告诉朗公,朗公说:“此山灵也,不足怪!”于是方山改名为灵岩山,灵岩寺也由山得名。至今寺东面的朗公山上还有一块高约十丈的奇石,远看像一位老僧拄杖而行,后面的几十棵松树,像弟子随侍于后。据说,这石头就是朗公的化身。

灵岩寺的始建人叫法定,传说他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xx年)来此开辟山场,引泉建寺。那时的寺建在今天灵岩寺的北面,名叫神宝寺,隋代已有名气。唐太宗贞观年间(640年前后),在惠崇的主持下迁到此处,成为我国佛教神宗的据点,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合称为天下寺院“四绝”,而灵岩寺更被称为四大名刹之首。唐高宗与武则天去泰山封禅时,就曾在此住宿,清乾隆皇帝也在这里建过行宫。相传,灵岩寺鼎盛时期殿阁有四十余处,禅房五百多间,僧侣八百余人。禅宗提倡饮茶,从此饮茶盛行,是北方人开始以茶为饮料的原因之一。

灵岩寺有证可考的历史是自唐代惠崇开始,直至清代,而以宋代最为鼎盛。灵岩寺风光优美,殿宇峥嵘,布局宏伟,其中有极负盛名的千佛殿、辟支塔、墓塔林等,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前人有“登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之说。

现在大家看到的石坊是灵岩寺的第一道山门,建于清乾隆20xx年(1762年)。上面的“灵岩胜境”四个字就是乾隆皇帝御笔所书,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寺院广场上的“大灵岩寺碑”是由元人文书讷题写的。

石坊南面这座山叫明孔山,山上峭壁上有一个天然的车轮大小,南北相通的圆形洞孔,光线透过,不论晴天、阴天都像一轮明月高悬天上,人称“明孔洞”,也是传说中法定禅师的面壁处。

这是在灵岩寺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最负盛名的主体建筑——千佛殿。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当时叫大雄宝殿。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明代嘉靖年间重建的。大殿是木结构建筑,阔七间,深四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单檐庑殿顶,檐角向上伸出,像振翅欲飞的大鸟。殿前的多棱石柱,古朴庄严,雕琢精美,是唐代原物,也是现存不多的文物精品。

殿内四周墙壁上原有数以千计的,高约30厘米的木制小型佛像,故称千佛殿。佛像表现的是分身释迦牟尼集会讲法的热烈场面。但现在保存下来的不足半数。殿中央供奉着三尊大佛像,藤胎髹漆,塑于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东边的是药师佛,铜铸,造于明宪宗成化20xx年(1477年),西边是释迦牟尼佛,也是铜铸,造于明世宗嘉靖20xx年(1543年)。

殿内最引人注目,为历代称道的是两边神座上的40尊宋代彩色泥塑的罗汉坐像。像高大约在101—120厘米左右。罗汉身上妆銮均用天然矿物质颜料涂饰,故而永不褪色。人物形态、气质刻画细致传神,表情动作无一雷同。或怒上心头,或喜上眉梢,或托腮沉思,或慷慨激昂,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连衣服上的皱褶,手臂上的青筋都分明可见。衣着打扮与人物性格十分贴切和谐,显示了精湛的雕刻艺术。从泥塑的贴近现实的艺术风格上看,基本上是宋代作品。近代学者梁启超称它是“海内第一名塑”。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于1983年11月23日参观后题写了“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碑文。它是我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珍品,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也是研究我国佛教史的珍贵资料。

千佛殿东西两侧老干龙钟的汉柏下是苏轼的诗碑,字迹龙飞凤舞,为宝刹增色不少。其实,苏轼并未来到过灵岩寺,这首诗是他在徐州登云龙山时而作。

推荐佛教寺庙心得体会总结二

张掖大佛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之一。据记载:?v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大佛寺经国家多次拨款修葺,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3a级景区。今天已成为集文物收藏、陈列、展出、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寺院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史载西夏国师嵬在此掘出一翠瓦覆盖的卧佛而初建大佛寺。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阁、土塔三处。大佛殿殿高33米,面阔9间,规模宏大。殿门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左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入三摩地”、“园演法”。殿内有木胎泥塑佛像,长34.5米,肩宽7.5米,脚长4米,耳长2米,金装彩绘,形态逼真,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佛身后塑十大弟子,两侧廊房塑十八罗汉,殿内四壁为《西游记》和《山海经》壁画。藏经阁内珍藏有明英宗颁赐的六千多卷佛经,经文保存完好,以金银粉书写的经文最为珍贵。寺后有一33.37米高的土塔,为张掖五行塔之一,其一、二层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风格独特,为国内罕见。

张掖大佛寺据传曾为元世祖忽必烈降生地,别吉太后的灵柩寄放于寺内。南宋末年,宋恭宗赵显被虏后为避祸而出家于此。大佛寺规模宏大,16世纪时寺内可容纳四、五千人同时朝拜。

甘肃张掖大佛寺

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现在已有900多年了。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

张掖古称“甘州”,从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一直是回鹘王廷——“牙帐”所在地,史称甘州回鹘。北宋仁宗天圣六年,即公元1020xx年,以今天银川一带为中心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人,攻下了甘州;八年之后,全面占领了河西走廊。为了加强对河西的经营和管理,西夏政权积极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其中包括兴建寺院、翻译佛经的活动。到崇宗李乾顺统治时期,西夏国力鼎盛,凉州的护国寺和张掖的大佛寺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民间传说,大佛寺建成之后,笃信佛教的西夏皇太后梁氏常到寺内朝拜、居住,在此设道场,大作斋会。又传说蒙古别吉太后住在大佛寺,生下大元帝国的开国君主——元始祖忽必烈。别吉太后死后,灵柩也停殡在大佛寺。这些传闻,不见经传,是真是假,至今是谜。

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

这是大佛寺山门的副楹联。大佛寺蕴涵有哪些秘密,令人疑问白世而不得其解呢?也许值得询问的问题太多了,不说别的,光涉及大佛寺的传说就扑朔迷离,不能不让人疑问。

4彬县大佛寺

彬县大佛寺石窟,是丝绸古道上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位于陕西省彬县县城西10 公里处的西兰公路(312)国道旁。唐初李世民时期的贞观年间开凿建成, 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石窟依石山,傍泾水,凿岩为室,雕石成像。窟前堆土成台,曰:“明镜台。台上筑楼,雕梁画栋,飞檐挑角,雄伟壮丽,势入云端。

全寺共130 孔洞窟,错落绵延在400米长的立体岩面上。其中有佛龛446处,大小造像1980 尊。分四大部分组成,即大佛窟、千佛洞、佛洞、丈八佛窟等。

最值得一观的是大佛窟.一尊20米高的阿弥陀佛,跏趺坐于幽深空灵的石窟正中,美轮美奂,袒胸披衣,螺髻罩顶,两耳垂肩,月眉风眼,鼻直口阔。仰观金光灿灿的风腴面态,慈祥中透出威严, 威严中又现慈祥。虔诚凝观,一股撼人的国量,透彻心扉。

这是陕西第一大佛。在全国各石窟大佛中,也位居前列。但若以精美完好论,则位居各佛之冠,且别具一格。气势磅礴,伟岸大度,充溢着伟人的博气象。有位专家在研究此大佛的论文中称:大佛造型与李世民相似。

侍立于大佛两侧的菩萨分别为观世音和大势至,与大佛合称为西方三圣.两尊菩萨身高均为17.6米也是非凡的艺术雕刻。各持法相,面相丰圆,佼秀慈雅,含蓄恬静.所着锦衣,流畅自如,其形其神,无不透谢出天国里的至善至美。

位天大佛窟东侧的千佛洞,则另具特色。此窟呈中心柱式结构。窟中主像为弥勒佛像,两边侍立的分别是弟子,菩 萨,力士。(图8).除此各龛内大多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两弟子两菩萨造像(图9、10)。尤其是众多的石雕菩萨造像,袒胸露腹,飘逸飞动显示出优美的大“s”造型,如歌似舞,楚楚动人(图11),游人会从中充分领 略大唐时女性自由、活泼、开放的社会风尚。这些造像,多次被国外游客冠以“东方维纳斯”美称。

佛洞位于大佛窟西侧。释迦牟尼佛为主像。释氏的一侍胁为文殊菩萨稳骑雄狮背上,狮颈系铃、狮尾甩动,给人以长啸奔腾的感觉。

彬县大佛寺石窟目前已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有众多的海内外游客仰慕而至,每日络绎不绝。每年农历三月初八,是大佛寺的传统庙会,这一日,数万游客,香客,从四面八方如潮涌来,盛况空前。如今,随着大佛寺旅游区内一座座旅游服务设施的崛起,愈来愈多的游人来大佛寺饱览神游,从而为人生增添一段美好难忘的回味。

5正定县大佛寺

千年古城正定有我国著名的十大佛教寺院之一的隆兴寺,当地人又称为大佛寺.正定原名真定, 清朝为避雍正皇帝名讳而改称正定,沿用至今。从石家庄火车站乘201次小公共大约3块到正定汽车站,也可石家庄市内打的大约30元直接到隆兴寺,因为正定收费站收过路费来回20元的原因,所以石家庄的士司机一般不愿前往.可以先打车到运河桥后再拦截201次小公共,2块到正定汽车站,或在运河桥打正定的出租车10块到隆兴寺. 从正定汽车站坐1路中巴到隆兴寺,或打正定的出租车10块到隆兴寺。建议不要坐三轮车.

隆兴寺正门高高矗立着题写的大匾,很是好认.还有门口有诸多兜售香火者,很是缠人.寺庙内现已经没有出家人,是否请香在于自己,在于心诚. 隆兴寺票价30元 ,很是贵啊,但是比较于满寺的千年文物还是有所值.因为历史人文景观较多,建议请导游或购买语音设备,以免入宝山空手而归.

隆兴寺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 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20xx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驻跸,上香礼佛,题诗书匾,刻碑立石。

到隆兴寺首先看到的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也是隆兴寺的正门剪票处,供奉弥勒菩萨, 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牌匾 。走过天王殿,就是原来六师殿的遗迹 。六师殿正正准备重修,有意尽心力者,不妨慷慨解囊. 绕过台基,便看到了巍峨高大的摩尼殿。 .

摩尼殿的主体,是一座进深七间,面阔七间的正方形殿堂。 摩尼殿中的壁画、彩塑同样十分珍贵。摩尼殿殿堂中央为一正方形内槽,这使得殿堂中呈“回”字形。在面南的壁上,为宋塑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及明塑文殊、普贤二菩萨塑像。塑像高大、雄浑,气度不凡。东西两侧及大殿四周绘有明代壁画。壁画气势恢宏,人物众多,笔法精细。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已经脱落,真是令人深感遗憾。

最令人称奇的,是北壁明代通壁悬塑的五彩海岛观音。整面壁上,人物多样,山石、祥云萦绕其间。色彩鲜艳,至今仍光彩照人。最特别是北面明朝嘉靖年间重塑的高3.4米的倒坐观世音(倒坐大致的意思是表明观世音菩萨不渡尽众生,永不回头的大慈大悲),优柔端庄,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 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 .但见她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呈大自在状。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更令人叫绝的是当你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座雕塑中观世音菩萨的眼睛的时候,总会觉得大慈大悲的菩萨面露笑意的慈眼安抚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

从北面抱厦走出,穿过牌楼门,便可看见戒坛。 走出戒坛,便可看到东侧的转轮藏阁和西侧的慈氏阁。 在慈氏阁里可以看到了宋代木雕天冠弥勒佛。

在慈氏阁北面, 是“龙藏寺碑”。据说隋朝保留至今的石碑,在中国只有3块,但是要以这块记录了隆兴寺 据说刻有约1500字,在书法史上还认为是隶书向楷书渡的典范。 龙藏寺碑旁,有两座御碑亭,黄色的琉璃瓦显示了其尊贵的地位。两座御碑亭分别是康熙、乾隆皇帝所立。

御碑亭后便是整座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大悲阁。大悲阁始建于宋代,后毁于战火,清代曾仿宋代建制重建。 九十年代初期,国家拨款将原建拆毁,进行重建。 现在的大悲阁高33米,共三层。规模虽比宋时略小, 走进大悲阁 矗立在 面前的,正是被誉为“华北四宝”的正定大菩萨。 正定大菩萨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22.28米,宋代铸造,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制艺术品。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有3000工匠参与铸造。由于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七段接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座,第二段浇至膝部......第七段浇铸至顶部,最后添铸42臂(后被锯掉,现为木雕而成)。工程浩大,比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的观音木雕像难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边地区4尊大佛之一,与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齐名。这座青铜制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维护主要依靠国家资金,也接纳社会捐助,有意尽心力者,请慷慨解囊.

院内还有类似汉代古尸等等展览,大约是5元一次,意义不大,不推荐,左首处有瓷器展,免费,值得一看.

大悲阁后有一棵粗壮的柏树。 据说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据说系红布绕3圈可吉祥如意,姑且信之.

穿过弥陀殿,便可看到隆兴寺的最后一座建筑—明代毗卢殿。 现殿内供奉有明铸铜质毗卢佛像。佛像设计精巧,造型独特,共三层,铸有一千个莲瓣,1072尊佛像。

最后要说明的就是入寺最好顺时针游览.大佛寺也不例外.

推荐佛教寺庙心得体会总结三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灵岩寺。它地处长清县万德镇东北七公里的灵岩山,位于泰山北麓主峰四十里处,是泰山的十二支脉之一。现在我们的游览车已进入了灵岩山,这里群山环抱,峰峦清幽,松柏苍翠,泉水清冽,风景十分秀丽。明代诗坛领袖王世贞曾赞美这里是“泰山背最清幽处”。灵岩山原名方山、玉符山。

因山的主峰顶部高大雄伟,方方正正,很像将军印而得名。至于灵岩这个名字的由来,则与朗公的故事有关。朗公是东晋高僧,山东地区的佛教领袖,他常骑一头毛驴四处宣扬佛法,人们只要听到他的驴叫,即“从者如流”。传说朗公来方山说法时,听众达千人之多,不仅人听得入迷,而且“猛兽归伏,乱石点头”。听众把这一异状告诉朗公,朗公说:“此山灵也,不足怪!”于是方山改名为灵岩山,灵岩寺也由山得名。至今寺东面的朗公山上还有一块高约十丈的奇石,远看像一位老僧拄杖而行,后面的几十棵松树,像弟子随侍于后。据说,这石头就是朗公的化身。

灵岩寺的始建人叫法定,传说他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xx年)来此开辟山场,引泉建寺。那时的寺建在今天灵岩寺的北面,名叫神宝寺,隋代已有名气。唐太宗贞观年间(640年前后),在惠崇的主持下迁到此处,成为我国佛教神宗的据点,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合称为天下寺院“四绝”,而灵岩寺更被称为四大名刹之首。唐高宗与武则天去泰山封禅时,就曾在此住宿,清乾隆皇帝也在这里建过行宫。相传,灵岩寺鼎盛时期殿阁有四十余处,禅房五百多间,僧侣八百余人。禅宗提倡饮茶,从此饮茶盛行,是北方人开始以茶为饮料的原因之一。

灵岩寺有证可考的历史是自唐代惠崇开始,直至清代,而以宋代最为鼎盛。灵岩寺风光优美,殿宇峥嵘,布局宏伟,其中有极负盛名的千佛殿、辟支塔、墓塔林等,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前人有“登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之说。

现在大家看到的石坊是灵岩寺的第一道山门,建于清乾隆20xx年(1762年)。上面的“灵岩胜境”四个字就是乾隆皇帝御笔所书,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寺院广场上的“大灵岩寺碑”是由元人文书讷题写的。

石坊南面这座山叫明孔山,山上峭壁上有一个天然的车轮大小,南北相通的圆形洞孔,光线透过,不论晴天、阴天都像一轮明月高悬天上,人称“明孔洞”,也是传说中法定禅师的面壁处。

这是在灵岩寺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最负盛名的主体建筑——千佛殿。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当时叫大雄宝殿。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明代嘉靖年间重建的。大殿是木结构建筑,阔七间,深四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单檐庑殿顶,檐角向上伸出,像振翅欲飞的大鸟。殿前的多棱石柱,古朴庄严,雕琢精美,是唐代原物,也是现存不多的文物精品。

殿内四周墙壁上原有数以千计的,高约30厘米的木制小型佛像,故称千佛殿。佛像表现的是分身释迦牟尼集会讲法的热烈场面。但现在保存下来的不足半数。殿中央供奉着三尊大佛像,藤胎髹漆,塑于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东边的是药师佛,铜铸,造于明宪宗成化20xx年(1477年),西边是释迦牟尼佛,也是铜铸,造于明世宗嘉靖20xx年(1543年)。

殿内最引人注目,为历代称道的是两边神座上的40尊宋代彩色泥塑的罗汉坐像。像高大约在101—120厘米左右。罗汉身上妆銮均用天然矿物质颜料涂饰,故而永不褪色。人物形态、气质刻画细致传神,表情动作无一雷同。或怒上心头,或喜上眉梢,或托腮沉思,或慷慨激昂,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连衣服上的皱褶,手臂上的青筋都分明可见。衣着打扮与人物性格十分贴切和谐,显示了精湛的雕刻艺术。从泥塑的贴近现实的艺术风格上看,基本上是宋代作品。近代学者梁启超称它是“海内第一名塑”。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于1983年11月23日参观后题写了“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碑文。它是我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珍品,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也是研究我国佛教史的珍贵资料。

千佛殿东西两侧老干龙钟的汉柏下是苏轼的诗碑,字迹龙飞凤舞,为宝刹增色不少。其实,苏轼并未来到过灵岩寺,这首诗是他在徐州登云龙山时而作。

推荐佛教寺庙心得体会总结四

杭州灵隐寺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大名刹之一,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浓厚的文化和宗教内涵无与伦比。灵隐寺还有一个别名叫云林禅寺,一说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寺后的北高峰览胜他看到上下云林默默,整片庙宇笼罩在浓浓的晨雾之中,显得十分幽静于是赐名为云林禅寺。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巨匾,即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但300多年过去了,杭州人们从来没有承认过康熙的改名,大家还是叫“灵隐寺”。

进寺首先是天王殿,为“灵隐三殿”之一。天王殿上的“威镇三洲”匾额,古代神话中的四洲为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州、北俱卢洲,相传北方是净土,因此只需威镇东西南三洲而名。

灵隐寺布局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进天王殿正中佛龛里坐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袒胸露腹,笑容可掬迎接香客的第一柱香,正向我们传授一种人生智慧:心胸宽广,万事能容,知足常乐,健康长寿。两边为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

弥勒佛后壁佛龛里站着手执金刚杵的韦驮菩萨,韦驮佛像造型端庄,由独块香樟木雕成,是南宋遗物,已有700多年历史,很具观赏价值、过天王殿为庭院,院中古木参天,正面是大雄宝殿,重檐高33.6米,十分雄伟。据说释迦牟尼的舍利曾被魔王抢走,是韦驮不畏艰难,奋力追回。因此,在佛寺中,韦驮塑像大多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意为保护佛祖,驱除邪魔,威镇三洲。

杭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素有“东南佛国”之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今天在杭州仍能感受到。

天王殿后是主殿——大雄宝殿,是一座单层重檐的三叠建筑,高达三十多米,雄伟庄重。八方各地的游客、香客几乎将大雄宝殿前的平地站满,灵隐寺真不愧为全国十大寺庙之一,香火如此旺盛。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灵隐寺处处透露着江南文化与佛教文化。

大雄宝殿前月台两侧各有一座八角九层仿木结构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经古建筑专家考定,两石塔亦雕造于吴越末年。据说建于公元969年。灵隐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本龙藏等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宝物。

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贴金木雕像,由香樟木雕塑而成,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整尊佛像是用24块香樟木雕刻而成,全身贴金,共用了86两黄金。释迦牟尼佛端坐莲台,心心相印,面白发蓝,体态丰盈,慈祥和蔼,高二十米,金光灿烂;侧立二十诸天、护法两班;后趺十二圆觉,似有心丹。

佛祖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右手微抬,仿佛正向朝拜者讲经说法。佛祖坐在莲花台上,莲花表示圣洁清芳,出淤泥而不染;佛螺旋状的头发为天蓝色,象征与天齐平;额眉间有两个“白点”,是佛祖三十二像之一“白毫相光”表示吉祥如意;头部后面的镜称为“摩尼镜”,象征智慧和光明;佛顶上有一把撑开雨伞似的盖,叫天盖。整体大气宏伟,震慑人心,充满感化力量。

推荐佛教寺庙心得体会总结五

玉佛苑是鞍山市人民政府与香港新里程发展有限公司合资兴建的。总投资约7000多万元人民币。1994年5月28日破土动工,至1996年9月3日完工共用27个月的时间建成了宏的玉佛苑。玉佛苑座落在东山风景区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势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乃一风水宝地。

玉佛苑占地面积221047平方米,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玉佛苑山门,山门由长122米宽15米高10米的城墙和8。9米高的楼阁组成。型似北京天安门城楼的建筑风格,山门上的#花门是山门建筑中的创新,它既和上面的楼阁相呼应,又可为游臾挡风挡雨,很有特色,#花门上方悬挂(九龙金匾)写玉佛苑三个大字。是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启功教授题写的,加为匾的周围盘绕着九条金龙,所以称为九龙金匾。

大家请看前方,这是一对高3。3米,座落在1米高须弥座上的汉白玉大石狮,是仿北京天安门前的石狮雕刻的,它雄资威武日#守卫着玉佛苑。(大家请往上看)在山门的城墙上四面都有双面雕,汉白玉雕花栏板,栏杆柱头上雕有形态各异形象逼真的汉白玉石狮,看到石您会想到北京芦沟桥,世界曾有芦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玉佛苑的狮子您能数得清吗?不要急我告诉大家玉佛苑的狮子共有32个。

(进入苑内,走到御路前)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御路是古代宫殿中特有的路,相伟,第逢皇帝上殿时,他坐在轿子里,由人抬着通过这条#用的路,故称御路。玉佛苑内共有三条御路,其它两条在玉佛阁前后,第条路上有三条龙,共有九条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有九龙捧圣的意思,御路的四周有蝠蝙,意为福从四方来,象征着它给游客带来幸福。

(向上到二级院落)

这是6根向天的汉白玉经幢,这6根经幢和玉佛阁前后左右的12根汉白玉石柱还有一段有趣的经历。――1994年鞍山市人民政府决定兴建玉佛寺,按设计要求要18根7。2米,宽1。1米见方的整块汉白玉石料,到哪里去找那么大的料呢?玉佛寺建设工种指挥部的领导知道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汉白玉是北京市郊县产的,决定前往采购,#了好几个大家都说不能开采这么大规格的汉白玉,他们说北京的华表,虽然长度和直径比你们大,但华表是用12块汉白玉凝结起来的,而你们要整块的汉白玉没有办法,最后#到汉白玉石矿厂长说:难,不过你们兴建玉佛苑和保护世界上最的玉佛,我们尽力吧!就这样,经过1年多的努力,果真开采出了18根巨大的汉白玉,其中有根不理想的,要求再出一根,但是虽然尽全力开采,却再出开采不出这么大的石料了,再加多少钱出没8办法。他们说你们玉佛寺要18根就出18根多1根出没有了,这就是神料。

经幢在佛教中有驱邪降魔的说法,这6根汉白玉经幛每根雕有18条龙,共雕108条龙,恰七玉佛阁有102根立柱,加上这6根经幢,出是108根,108根立柱,108条龙象征华夏子孙是龙的传人,人人都是顶粱柱,龙是玉佛苑的一大特色景观,凶手石雕,木雕,彩画上的龙,玉佛苑共9999条龙,真可谓是龙的世界。

(指玉佛苑)

现在我们面前的玉佛苑的主体建筑――玉佛阁。玉佛阁高33米,有佛33天之意,宽66米,采用双层歇山式结构,檐上加檐,盖红色琉璃瓦,显得层次分明,金碧辉煌雄伟壮观。

(玉佛苑牌匾前)

三大字苍劲有力,是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题写。

(玉碑前)

玉佛苑中有两块双龙龟玉无字碑,碑是用来载历史用的,玉佛苑的历史记载于鞍山玉佛苑志所以成了无字碑。

(进入大殿)

现在展现我们前面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玉佛,用于雕刻它的是玉石王,1960年7月20日发现于我国岫玉之乡岫岩满族自治县花玉岗山上,国务院周恩来曾亲自指示对玉石王要#善保护,在三年自然灾害,国家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轻工部拔20万元保护费,玉石王高7。99米,宽6。6米,厚4.1米,总重量260。76吨,1992年原由丹东市管辖的岫岩县划分为鞍山市境内,鞍山市人民政府决定将玉石王搬运到鞍山,在搬运玉石王过程中,动用大型牵引车一辆,军用坦克牵引车4辆,其他各种车辆150多台,翻越4座大岭,行程172公里,创造了运输史上的奇迹。玉石搬运到鞍山,如何开发利用呢,93年鞍山市人民政府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和专家的意见,主张雕大佛建玉佛苑的意见比较集中,于是决定,雕刻成世界上最大的玉佛苑,正面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背面是出海观音,在玉佛的雕中出现了3个奇迹。首先请看这是一个集赤橙黄绿青蓝的花玉,那么在它没有被雕刻前外面是用岩石包着的,被称为岩包玉。什么地方是什么颜色,用当时的科学技术是无法预测的,现在大家看到释迦牟尼佛脸部是墨绿色的,如果雕刻时向左稍偏一点就成了花脸佛,如杲佛像是花脸佛,不仅游客看起来不舒服,佛教教徒也会认为这是一种对佛的不尊重,现在看来效果很理想。5.6米高的释迦牟尼佛身披黑白相间的袈裟,打坐在莲花宝座上,十分庄严肃穆。

推荐佛教寺庙心得体会总结六

各位朋友:

欢迎大家来到环境清幽的佛门圣地灵岩寺来游览。

灵岩寺所处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是泰山的十二支脉之一。海拔687.3米,大家请看灵岩山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对了,他的顶既不是圆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灵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海内四大名刹之首”(天台国青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栖霞寺)的盛名。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说“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而不至灵岩,不成游也。”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灵岩寺的风韵吧。

我们现在来到山门金刚殿,殿内塑有“哼哈二将”,专为把手大门守护寺院的安全,走过“聚美”小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二门山”,他建于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内望有四大天王,建筑风格为单檐硬山顶,殿内有唐、宋、金、元、明、清碑碣十七块。记载了灵验的历史沿革及影响。(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因为“晨钟暮鼓”之说)。

朋友们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大雄宝殿,原为宋代的献殿,明清重修。建筑风格前后是不一样的,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为硬山顶。造型精巧玲珑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现在殿内的石柱及柱础,还是宋代的遗物。上额的彩画边很生动逼真,充满生活气息。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灵岩寺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主体建筑。(建筑风格为单檐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宏伟壮观的)。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创建的,宋代扩修,(唐宋时为寺中主殿,成为大雄宝殿),现在殿宇为明代的建筑,虽然自创建以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现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筑风格。进到殿中,中置长方形须弥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间为吡户遮那佛(藤胎),东为药师佛(明成十三年)西为阿弥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大家也许都看到西殿上有许多高30厘米的铜铸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罗汉泥塑,(据佛学文献记载,为众生造福。不知大家又没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罗汉,千佛山罗汉为花岗岩),而灵岩寺罗汉为藤木所制,显得非常栩栩如生。他摆脱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个塑像都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神情状貌非常生动,喜怒哀乐俱形于色,动态变化各有特征,堪称海内无双。看,老者手上的青筋;那个愤怒者脖子上的青筋,个个口目传情,没有一个相同的。罗汉身上用的是朱砂红、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因此虽然年代已久,但颜色还是那么逼真。(这些罗汉的塑造年代,史料记载不详),根据资料分析,可能是宋代塑造的。这些罗汉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代雕塑、佛学有非常高的价值,是中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瑰宝之一。清末学者梁启超为“灵岩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这正是对我国古代艺术才能的高度评价。

(御书阁是唐代主持慧崇和尚专门为存放皇帝赐御书而建造的,现存建筑为明代遗物。)

(除了千佛殿,您可以看到东山峰有一怪石,状如一个老僧,身披袈裟,手柱禅杖,而后面的柏树,活脱脱就是一对弟子,这块怪石就叫朗公石《神僧传》中记载,东晋时期高僧来此山说法,讲的“猛兽归伏,乱石点头”,朗公说“此山,灵边,为我净也;它时涅磐当埋于此”)

好的,辟支塔参观到这里。我们接着向西走,我们来到了灵岩寺的另一重要景点“墓塔林”,这里面有唐宋至明代灵岩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寺,居全国第二,它与少林寺的塔又不同,少林寺属于砖塔,灵岩寺属于石塔,年代不一,造型各异。有的高达数十尺,有的才尺许,底部都是带有浮雕。在这些塔中,最早的就是这幢慧崇塔了,是唐代灵岩寺创建间慧崇的墓塔,(惠崇是灵岩寺贞观年间的和尚,生前在灵岩勤于佛事,对灵岩寺做出了极大贡献,它活了100多岁。)是重檐单层方石塔,全部石砌,通高5.30米,宽3.74米,上面雕有狮头、飞天、武士等图案。南面辟半圆拱门,内为方形室。东西门均为饰门,是半掩式假门,雕有乐伎、舞伎等图案,保留六朝,隋代的艺术风格。塔顶以露盘、仰莲、宝珠组成塔刹,这座塔是研究我国古代绘画、雕刻艺术的珍贵字资料。

《息庵禅师道行碑记》,日本和尚邵元为灵住持息庵禅师撰写的。和翠证盟殿亦称证盟功德,方山证盟殿,平面呈椭圆形,跨进殿门,正中雕有高约五米的释迦佛像,东西两壁各有菩萨一尊,都是唐代造像。内有很多唐宋提。明朝时,外僧修方形石室,增门朱红色,故亦称红门。

推荐佛教寺庙心得体会总结七

张掖大佛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之一。据记载:?v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大佛寺经国家多次拨款修葺,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3a级景区。今天已成为集文物收藏、陈列、展出、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寺院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史载西夏国师嵬在此掘出一翠瓦覆盖的卧佛而初建大佛寺。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阁、土塔三处。大佛殿殿高33米,面阔9间,规模宏大。殿门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左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入三摩地”、“园演法”。殿内有木胎泥塑佛像,长34.5米,肩宽7.5米,脚长4米,耳长2米,金装彩绘,形态逼真,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佛身后塑十大弟子,两侧廊房塑十八罗汉,殿内四壁为《西游记》和《山海经》壁画。藏经阁内珍藏有明英宗颁赐的六千多卷佛经,经文保存完好,以金银粉书写的经文最为珍贵。寺后有一33.37米高的土塔,为张掖五行塔之一,其一、二层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风格独特,为国内罕见。

张掖大佛寺据传曾为元世祖忽必烈降生地,别吉太后的灵柩寄放于寺内。南宋末年,宋恭宗赵显被虏后为避祸而出家于此。大佛寺规模宏大,16世纪时寺内可容纳四、五千人同时朝拜。

甘肃张掖大佛寺

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现在已有900多年了。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

张掖古称“甘州”,从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一直是回鹘王廷——“牙帐”所在地,史称甘州回鹘。北宋仁宗天圣六年,即公元1020xx年,以今天银川一带为中心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人,攻下了甘州;八年之后,全面占领了河西走廊。为了加强对河西的经营和管理,西夏政权积极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其中包括兴建寺院、翻译佛经的活动。到崇宗李乾顺统治时期,西夏国力鼎盛,凉州的护国寺和张掖的大佛寺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民间传说,大佛寺建成之后,笃信佛教的西夏皇太后梁氏常到寺内朝拜、居住,在此设道场,大作斋会。又传说蒙古别吉太后住在大佛寺,生下大元帝国的开国君主——元始祖忽必烈。别吉太后死后,灵柩也停殡在大佛寺。这些传闻,不见经传,是真是假,至今是谜。

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

这是大佛寺山门的副楹联。大佛寺蕴涵有哪些秘密,令人疑问白世而不得其解呢?也许值得询问的问题太多了,不说别的,光涉及大佛寺的传说就扑朔迷离,不能不让人疑问。

4彬县大佛寺

彬县大佛寺石窟,是丝绸古道上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位于陕西省彬县县城西10 公里处的西兰公路(312)国道旁。唐初李世民时期的贞观年间开凿建成, 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石窟依石山,傍泾水,凿岩为室,雕石成像。窟前堆土成台,曰:“明镜台。台上筑楼,雕梁画栋,飞檐挑角,雄伟壮丽,势入云端。

全寺共130 孔洞窟,错落绵延在400米长的立体岩面上。其中有佛龛446处,大小造像1980 尊。分四大部分组成,即大佛窟、千佛洞、佛洞、丈八佛窟等。

最值得一观的是大佛窟.一尊20米高的阿弥陀佛,跏趺坐于幽深空灵的石窟正中,美轮美奂,袒胸披衣,螺髻罩顶,两耳垂肩,月眉风眼,鼻直口阔。仰观金光灿灿的风腴面态,慈祥中透出威严, 威严中又现慈祥。虔诚凝观,一股撼人的国量,透彻心扉。

这是陕西第一大佛。在全国各石窟大佛中,也位居前列。但若以精美完好论,则位居各佛之冠,且别具一格。气势磅礴,伟岸大度,充溢着伟人的博气象。有位专家在研究此大佛的论文中称:大佛造型与李世民相似。

侍立于大佛两侧的菩萨分别为观世音和大势至,与大佛合称为西方三圣.两尊菩萨身高均为17.6米也是非凡的艺术雕刻。各持法相,面相丰圆,佼秀慈雅,含蓄恬静.所着锦衣,流畅自如,其形其神,无不透谢出天国里的至善至美。

位天大佛窟东侧的千佛洞,则另具特色。此窟呈中心柱式结构。窟中主像为弥勒佛像,两边侍立的分别是弟子,菩 萨,力士。(图8).除此各龛内大多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两弟子两菩萨造像(图9、10)。尤其是众多的石雕菩萨造像,袒胸露腹,飘逸飞动显示出优美的大“s”造型,如歌似舞,楚楚动人(图11),游人会从中充分领 略大唐时女性自由、活泼、开放的社会风尚。这些造像,多次被国外游客冠以“东方维纳斯”美称。

佛洞位于大佛窟西侧。释迦牟尼佛为主像。释氏的一侍胁为文殊菩萨稳骑雄狮背上,狮颈系铃、狮尾甩动,给人以长啸奔腾的感觉。

彬县大佛寺石窟目前已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有众多的海内外游客仰慕而至,每日络绎不绝。每年农历三月初八,是大佛寺的传统庙会,这一日,数万游客,香客,从四面八方如潮涌来,盛况空前。如今,随着大佛寺旅游区内一座座旅游服务设施的崛起,愈来愈多的游人来大佛寺饱览神游,从而为人生增添一段美好难忘的回味。

5正定县大佛寺

千年古城正定有我国著名的十大佛教寺院之一的隆兴寺,当地人又称为大佛寺.正定原名真定, 清朝为避雍正皇帝名讳而改称正定,沿用至今。从石家庄火车站乘201次小公共大约3块到正定汽车站,也可石家庄市内打的大约30元直接到隆兴寺,因为正定收费站收过路费来回20元的原因,所以石家庄的士司机一般不愿前往.可以先打车到运河桥后再拦截201次小公共,2块到正定汽车站,或在运河桥打正定的出租车10块到隆兴寺. 从正定汽车站坐1路中巴到隆兴寺,或打正定的出租车10块到隆兴寺。建议不要坐三轮车.

隆兴寺正门高高矗立着题写的大匾,很是好认.还有门口有诸多兜售香火者,很是缠人.寺庙内现已经没有出家人,是否请香在于自己,在于心诚. 隆兴寺票价30元 ,很是贵啊,但是比较于满寺的千年文物还是有所值.因为历史人文景观较多,建议请导游或购买语音设备,以免入宝山空手而归.

隆兴寺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 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20xx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驻跸,上香礼佛,题诗书匾,刻碑立石。

到隆兴寺首先看到的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也是隆兴寺的正门剪票处,供奉弥勒菩萨, 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牌匾 。走过天王殿,就是原来六师殿的遗迹 。六师殿正正准备重修,有意尽心力者,不妨慷慨解囊. 绕过台基,便看到了巍峨高大的摩尼殿。 .

摩尼殿的主体,是一座进深七间,面阔七间的正方形殿堂。 摩尼殿中的壁画、彩塑同样十分珍贵。摩尼殿殿堂中央为一正方形内槽,这使得殿堂中呈“回”字形。在面南的壁上,为宋塑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及明塑文殊、普贤二菩萨塑像。塑像高大、雄浑,气度不凡。东西两侧及大殿四周绘有明代壁画。壁画气势恢宏,人物众多,笔法精细。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已经脱落,真是令人深感遗憾。

最令人称奇的,是北壁明代通壁悬塑的五彩海岛观音。整面壁上,人物多样,山石、祥云萦绕其间。色彩鲜艳,至今仍光彩照人。最特别是北面明朝嘉靖年间重塑的高3.4米的倒坐观世音(倒坐大致的意思是表明观世音菩萨不渡尽众生,永不回头的大慈大悲),优柔端庄,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 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 .但见她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呈大自在状。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更令人叫绝的是当你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座雕塑中观世音菩萨的眼睛的时候,总会觉得大慈大悲的菩萨面露笑意的慈眼安抚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

从北面抱厦走出,穿过牌楼门,便可看见戒坛。 走出戒坛,便可看到东侧的转轮藏阁和西侧的慈氏阁。 在慈氏阁里可以看到了宋代木雕天冠弥勒佛。

在慈氏阁北面, 是“龙藏寺碑”。据说隋朝保留至今的石碑,在中国只有3块,但是要以这块记录了隆兴寺 据说刻有约1500字,在书法史上还认为是隶书向楷书渡的典范。 龙藏寺碑旁,有两座御碑亭,黄色的琉璃瓦显示了其尊贵的地位。两座御碑亭分别是康熙、乾隆皇帝所立。

御碑亭后便是整座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大悲阁。大悲阁始建于宋代,后毁于战火,清代曾仿宋代建制重建。 九十年代初期,国家拨款将原建拆毁,进行重建。 现在的大悲阁高33米,共三层。规模虽比宋时略小, 走进大悲阁 矗立在 面前的,正是被誉为“华北四宝”的正定大菩萨。 正定大菩萨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22.28米,宋代铸造,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制艺术品。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有3000工匠参与铸造。由于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七段接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座,第二段浇至膝部......第七段浇铸至顶部,最后添铸42臂(后被锯掉,现为木雕而成)。工程浩大,比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的观音木雕像难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边地区4尊大佛之一,与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齐名。这座青铜制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维护主要依靠国家资金,也接纳社会捐助,有意尽心力者,请慷慨解囊.

院内还有类似汉代古尸等等展览,大约是5元一次,意义不大,不推荐,左首处有瓷器展,免费,值得一看.

大悲阁后有一棵粗壮的柏树。 据说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据说系红布绕3圈可吉祥如意,姑且信之.

穿过弥陀殿,便可看到隆兴寺的最后一座建筑—明代毗卢殿。 现殿内供奉有明铸铜质毗卢佛像。佛像设计精巧,造型独特,共三层,铸有一千个莲瓣,1072尊佛像。

推荐佛教寺庙心得体会总结八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灵岩寺。它地处长清县万德镇东北七公里的灵岩山,位于泰山北麓主峰四十里处,是泰山的十二支脉之一。现在我们的游览车已进入了灵岩山,这里群山环抱,峰峦清幽,松柏苍翠,泉水清冽,风景十分秀丽。明代诗坛领袖王世贞曾赞美这里是“泰山背最清幽处”。灵岩山原名方山、玉符山。

因山的主峰顶部高大雄伟,方方正正,很像将军印而得名。至于灵岩这个名字的由来,则与朗公的故事有关。朗公是东晋高僧,山东地区的佛教领袖,他常骑一头毛驴四处宣扬佛法,人们只要听到他的驴叫,即“从者如流”。传说朗公来方山说法时,听众达千人之多,不仅人听得入迷,而且“猛兽归伏,乱石点头”。听众把这一异状告诉朗公,朗公说:“此山灵也,不足怪!”于是方山改名为灵岩山,灵岩寺也由山得名。至今寺东面的朗公山上还有一块高约十丈的奇石,远看像一位老僧拄杖而行,后面的几十棵松树,像弟子随侍于后。据说,这石头就是朗公的化身。

灵岩寺的始建人叫法定,传说他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xx年)来此开辟山场,引泉建寺。那时的寺建在今天灵岩寺的北面,名叫神宝寺,隋代已有名气。唐太宗贞观年间(640年前后),在惠崇的主持下迁到此处,成为我国佛教神宗的据点,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合称为天下寺院“四绝”,而灵岩寺更被称为四大名刹之首。唐高宗与武则天去泰山封禅时,就曾在此住宿,清乾隆皇帝也在这里建过行宫。相传,灵岩寺鼎盛时期殿阁有四十余处,禅房五百多间,僧侣八百余人。禅宗提倡饮茶,从此饮茶盛行,是北方人开始以茶为饮料的原因之一。

灵岩寺有证可考的历史是自唐代惠崇开始,直至清代,而以宋代最为鼎盛。灵岩寺风光优美,殿宇峥嵘,布局宏伟,其中有极负盛名的千佛殿、辟支塔、墓塔林等,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前人有“登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之说。

现在大家看到的石坊是灵岩寺的第一道山门,建于清乾隆20xx年(1762年)。上面的“灵岩胜境”四个字就是乾隆皇帝御笔所书,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寺院广场上的“大灵岩寺碑”是由元人文书讷题写的。

石坊南面这座山叫明孔山,山上峭壁上有一个天然的车轮大小,南北相通的圆形洞孔,光线透过,不论晴天、阴天都像一轮明月高悬天上,人称“明孔洞”,也是传说中法定禅师的面壁处。

这是在灵岩寺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最负盛名的主体建筑——千佛殿。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当时叫大雄宝殿。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明代嘉靖年间重建的。大殿是木结构建筑,阔七间,深四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单檐庑殿顶,檐角向上伸出,像振翅欲飞的大鸟。殿前的多棱石柱,古朴庄严,雕琢精美,是唐代原物,也是现存不多的文物精品。

殿内四周墙壁上原有数以千计的,高约30厘米的木制小型佛像,故称千佛殿。佛像表现的是分身释迦牟尼集会讲法的热烈场面。但现在保存下来的不足半数。殿中央供奉着三尊大佛像,藤胎髹漆,塑于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东边的是药师佛,铜铸,造于明宪宗成化20xx年(1477年),西边是释迦牟尼佛,也是铜铸,造于明世宗嘉靖20xx年(1543年)。

殿内最引人注目,为历代称道的是两边神座上的40尊宋代彩色泥塑的罗汉坐像。像高大约在101—120厘米左右。罗汉身上妆銮均用天然矿物质颜料涂饰,故而永不褪色。人物形态、气质刻画细致传神,表情动作无一雷同。或怒上心头,或喜上眉梢,或托腮沉思,或慷慨激昂,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连衣服上的皱褶,手臂上的青筋都分明可见。衣着打扮与人物性格十分贴切和谐,显示了精湛的雕刻艺术。从泥塑的贴近现实的艺术风格上看,基本上是宋代作品。近代学者梁启超称它是“海内第一名塑”。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于1983年11月23日参观后题写了“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碑文。它是我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珍品,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也是研究我国佛教史的珍贵资料。

千佛殿东西两侧老干龙钟的汉柏下是苏轼的诗碑,字迹龙飞凤舞,为宝刹增色不少。其实,苏轼并未来到过灵岩寺,这首诗是他在徐州登云龙山时而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