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周长的心得体会精选(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7:20:19 页码:9
周长的心得体会精选(大全17篇)
2023-11-19 17:20:19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经历和成长的记录和回顾。撰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应该从全面、客观和深入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周长的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周长的认识”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但是学生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这个图形的整体的印象上,也就是只能感受到这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对于周长的概念还所知不多。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明明白白地掌握“周长”这一概念呢?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周长的意义,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本节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体现数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生活有关,就为学习周长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

二、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取不是教师和教材直接给予的,而应在充分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在提出“周长”这个词之后,我借助游泳池边上,长方形边上,正方形边上的点的移动展示,使学生心中对周长有个大概理解。再让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周长是怎么样的,又通过一个不封闭图形来完善周长的定义。

三、注重在一系列基本练习中深化概念。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在师生共同得出周长的概念之后,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指一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一系列基本练习,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对知识进行内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注重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

周长的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对一个学科而言,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最重要的。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课余,我特别关注学生喜欢玩什么,怎么玩,并从中得到启发,将学生玩的素材巧妙、合理地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亲近、亲切感。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时,当我把长方形卡通画片呈现给学生,他们的“情”即刻“热”起来:“好漂亮的画片!”接着,我将画片平移至右,显现长方形画片阴影框架图。实物画片与框架图形成鲜明的对比,既为今天理解长方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又为以后学习面积埋下伏笔。同时,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丰富多彩的,绝对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计算、公式、法则的问题。多彩的画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急于想玩一玩、拼一拼、算一算。

在让学生自主探索、研究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一边列出算式,一边用图形(小棒或线段)展示解题思路,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亲身体验,构建数学模型,经历了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份画片,满足了他们“给我一张吧”的愿望;“你能用这些画片拼成新的长方形吗?”激起了学生原本就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性,因此他们在拼图游戏中能大胆构思、创造,相同的拼法,不同的解法;或不同的拼法,相同的解法。特别是学生在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画片连拼成长方形时,由2张画片、3张画片、4张画片的连拼,联想到10张、100张画片连拼成长方形时,由2张画片、3张画片、4张画片的连拼,联想到10张、100张画片连拼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按这一规律推导出若干张正方形画片连拼成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是游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主体、积极的、有自信的、主动探索的、集体合作的基础上,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他们的思维在此间产生了质的飞跃,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让我惊喜、让我感叹!

周长的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一、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1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

四、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各种图形、线绳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教学过程。

一、猜图游戏,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画家,他画画可有点特别!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他的作品吧!

〈多媒体演示:小画笔勾勒出乒乓球拍的轮廓〉。

师:猜猜,他画的是什么?

生:乒乓球拍。

〈分别演示:手机、国旗的轮廓〉。

请学生发挥想象去猜测。

小结:刚才小画家沿着这些物体所画的长度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周长(板书课题)。

二、实践中理解周长。

1、理解封闭图形。

师:谁听说过“周长”,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

师:我们看看课本41页是怎样介绍的。

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质疑:这里好象有个词不常见?

生:封闭。

师:谁能解释?

生:四周都不漏缝的。

……。

师:那么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封闭图形呢?

〈多媒体演示:〉。

师:这些图形中那些是封闭图形?为什么?

生:……。

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多媒体同时演示封闭图形首尾相接的过程〉。

2、指一指,从实物中找周长。

(1)师生合作。

出示钟。

师:谁能指一指钟面的周长?

生指。

师:你是怎么指的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是从这里开始绕一圈再回到这里。

……。

指叶片、粉笔盒、数学课本表面的周长。

引导理解周长在面上。

(2)生生合作。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

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

学生活动,汇报。

师:我们身边能指出很多周长,例如:操场上也有。

三、探究中体验测量方法。

1、创情境。

师:这段时间,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忙着干什么呢?

生:做操……。

师:小动物们也和大家一样忙着锻炼呢?

〈多媒体演示:小动物们绕图形一周跑一圈〉。

师:怎么同时到达终点,那么他们跑得一样快吧?

生:……。

生:可以用线、用尺。

师:那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图形的周长评出冠军。

师提出合作要求:每个小组长的信封里有这些图形,每人选一种图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绳子,你们可以选择喜欢的方法测量。量的过程中有不满整厘米的可以选择接近的整厘米,最后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

对照测量结果,承认误差。

师:谁的周长最长?

生:长方形。

那么青蛙就成为了这次比赛的冠军!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纵观本课,从周长概念的归纳,到圆形、三角形、月牙形、五角星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探究、归纳,再到课末的汇报小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周长的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2、通过抽象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掌握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4、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钉子板、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准备。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2.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探索新知。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4)反馈归纳: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巩固提高(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出示“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练习。

找一件自己喜欢的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周长的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3、情感目标: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揭示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

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

师: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汇报结果: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2+边长×2=周长。

边长×4=周长。

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1、老师要给一张长5分米,宽3分米的照片做一个相框,需要多长的木条?

2、妈妈要给一块边长为8分米的正方形台布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本课的板书,主要围绕教学目标,显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本课重点,虽很简练,但通过板书能看出本课所讲的重点内容。

周长的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三、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4: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5: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生6: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

生7: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评析】。

本节课教学“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是概念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1.引入新课“新”。妙用“周”字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上也能用到“汉字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同时有效利用了学生的认知经验,为理解“周长”的含义打下基础。

2.活动设计“新”。教师在让学生自主体验“周长意义”的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测量活动,其中有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等;有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树叶的周长等;还有头围、腰围等的测量活动。整个活动中,教师完全放手,使每个测量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动脑的全新的探索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

3.学习方式“新”。本节课中,自主学习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学生自主理解“周长”的意义,自主测量图形的周长,在测量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合作,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有效培养。

周长的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学习周长是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的边界长度,还能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在学习周长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一些重要的理念和技巧,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周长让我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个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在计算周长时,我们需要观察物体的形状,分析其边界特征,运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这一过程需要我们具备准确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这些能力是数学思维所必需的。通过学习周长,我逐渐明白了数学思维的重要性,而这种思维方式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帮助我们解决复杂的问题。

其次,学习周长使我深入理解了几何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在计算周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物体的边界特征,例如直线段、曲线段等。通过观察形状的特点,我逐渐理解了例如直线段的性质: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它具有直角,也可以当作曲线段的一个特例。这一认识帮助我深入理解了几何学中的直线和曲线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加灵活地应用几何知识进行周长计算。

第三,学习周长提醒我重视精确性和细致性。在计算周长时,精确的测量是关键。一个微小的误差可能会引起计算结果的大幅偏差。因此,我在计算周长时,尽可能使用精确的工具进行测量,例如直尺、量角器等。此外,我还需要细致地观察和分析物体的边界特征,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一条边。这些经验让我明白,在数学中,精确性和细致性是取得准确结果的基础。

第四,学习周长教会了我如何应用数学公式。在计算周长时,我们使用的是具体的数学公式,例如矩形的周长公式:周长=2(长+宽)。通过学习周长,我掌握了不同形状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够熟练地将它们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让我意识到,数学公式不仅仅是书本中的知识,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最后,学习周长让我体会到数学的美妙之处。计算周长不仅仅是单纯的应用技巧,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我常常被一些形状的美感所吸引,例如正多边形的完美对称和曲线的优雅流畅。这些形状的周长计算过程让我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妙和无穷魅力。这种美感不仅仅存在于周长计算中,也贯穿于数学的各个领域。

总结起来,学习周长是一种锻炼数学思维的过程,它让我深入理解了几何学中的概念,提醒我重视精确性和细致性,并教会我如何应用数学公式。最重要的是,学习周长让我体会到数学的美妙之处。通过这一过程,我的数学能力得到了提升,我相信,学习周长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周长的心得体会精选篇八

周长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二维图形边界的长度。在学习周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掌握了测量图形边界长度的方法,更深入地理解了数学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通过对周长的学习和实践,我收获了很多体会。

首先,在学习周长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在计算周长时,我们需要找到图形所有边界的长度并相加。这就要求我们从具体的图形中抽象出边界的概念,将边界长度用数值来表示。同时,在计算过程中还需要运用数学的逻辑思维,明确各个边界的顺序和关系,确保计算的准确性。这种对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要求,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数学是一门严谨而美妙的学科。

其次,通过对周长的学习,我发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周长作为一个形状的度量,经常可以应用于日常问题中。比如,当我们画一圈围墙时,需要计算周长来确定需要多少长度的围墙材料。在购买家具时,也需要知道物体的周长来确定是否能够顺利搬运。周长的概念不仅仅是数学上的一个概念,更是一个实用工具,让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更加准确地解决问题。

此外,学习周长也锻炼了我的观察力和计算能力。在测量图形周长时,我们需要观察图形的边界,找出各个边界的长度并进行计算。这需要我们准确地测量和统计,以及熟练地运用运算符号和计算方法。这种观察力和计算能力的锻炼,不仅在数学上有好处,而且在其他科目和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得到运用。学习周长可以培养我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准确计算的能力,使我们成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才。

最后,通过学习周长,我对数学的喜爱和兴趣更加加深。周长作为数学中的一个概念,是一门数学知识的体现。通过学习和运用周长,我感受到了数学中的美妙和智慧,也更加加深了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周长不仅让我体会到知识的实用价值和能力的提升,还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思维的快乐和智力的挑战。

总结起来,通过学习周长,我体会到了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发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锻炼了我的观察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也加深了我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周长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和一个计算方法,更是一个理解数学思维和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我相信通过对周长的学习和实践,我将在数学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和突破,取得更大的成就。

周长的心得体会精选篇九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孝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三、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4: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5: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生6: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

生7: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周长的心得体会精选篇十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1页内容。

1、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

多媒体课件、直尺、各种图形、线绳等

一、猜图游戏,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画家,他画画可有点特别!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他的作品吧!

〈多媒体演示:小画笔勾勒出乒乓球拍的`轮廓〉

师:猜猜,他画的是什么?

生:乒乓球拍

〈分别演示:手机、国旗的轮廓〉

请学生发挥想象去猜测。

小结:刚才小画家沿着这些物体所画的长度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周长(板书课题)

二、实践中理解周长

1、理解封闭图形

师:谁听说过“周长”,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

师:我们看看课本41页是怎样介绍的。

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质疑:这里好象有个词不常见?

生:封闭。

师:谁能解释?

生:四周都不漏缝的

师:那么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封闭图形呢?

〈多媒体演示:〉

师:这些图形中那些是封闭图形?为什么?

生:……

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多媒体同时演示封闭图形首尾相接的过程〉

2、指一指,从实物中找周长

(1)师生合作

出示钟

师:谁能指一指钟面的周长?

生指

师:你是怎么指的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是从这里开始绕一圈再回到这里。

指叶片、粉笔盒、数学课本表面的周长。

引导理解周长在面上

(2)生生合作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

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

学生活动,汇报

师:我们身边能指出很多周长,例如:操场上也有。

三、探究中体验测量方法

1、创情境

师:这段时间,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忙着干什么呢?

生:做操……

师:小动物们也和大家一样忙着锻炼呢?

〈多媒体演示:小动物们绕图形一周跑一圈〉

师:怎么同时到达终点,那么他们跑得一样快吧?

生:……

生:可以用线、用尺。

师:那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图形的周长评出冠军。

2、量周长

师提出合作要求:每个小组长的信封里有这些图形,每人选一种图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绳子,你们可以选择喜欢的方法测量。量的过程中有不满整厘米的可以选择接近的整厘米,最后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

对照测量结果,承认误差。

师:谁的周长最长?

生:长方形

那么青蛙就成为了这次比赛的冠军!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周长的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一

课本第44—45页。1、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结合具体事物或者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周长。2、能够计算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与其它多边图形的周长。3、结合情境,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建立对周长的感性认识。结合具体事物,理解周长的意义。多媒体课件、卡片、玩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课件)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快要举行了,蚂蚁王国正在紧锣密鼓的选拔爬行运动员,快乐和幸福两只小蚂蚁作为优胜者做最后的比赛,胜利的一个将代表蚂蚁王国参赛。它们两个分别沿着两片树叶的边线,看谁先爬完一圈谁胜利。让我们来看一看,幸福先爬完,幸福队胜利了。生:不公平,幸福的树叶小,它爬一周的距离就短,所以它虽然先爬完,也不一定它爬得就快。师:对,那么幸福和快乐沿树叶边线爬一周就是树叶的周长,那么到底哪个长呢?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认识物体的周长。二、摸一摸,描一描,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卡片:银杏叶枫叶教师介绍银杏叶和枫叶的价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和审美意识。鼓励学生动手摸一摸树叶的边线,两位同学合作将树叶沿边缘描在黑板上,介绍树叶的周长。三、(1)出示素材:各种图片、硬币、课本、汽车等学生自由选择物品,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介绍物品的周长。如果学生选择的是实物,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所介绍的只是其中某个面的周长,而不是整个物体的周长。(2)指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物体的着手,用摸一摸、描一描或者量一量等方法给大家介绍物体的周长,可以独立活动,也可以小组协作。将学生介绍过的图形的周长与实物相比较,如:比较车的图片和玩具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周长一般是针对平面图形或者立体图形的某个面而言的。五、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出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图形,计算出图形的周长。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六、拓展练习。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大小。

周长的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二

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2、教材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理解周长的概念则是本单元的学习基础。这里的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编写的目的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学生只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

把认识周长单列为一个教学内容是西师版教材编写的一个创新。教材通过让学生摸、描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组织学生测量图形的周长,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力求让学生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我们应当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

二、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另外,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教师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为:

1、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的意义,并能指出和测量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周长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

以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部分的要求拟定的具体目标。第一个是本课的认知目标,第二个则是体现数学思考的能力目标,第三个目标的确定主要是以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方面来思考的。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等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都应当注意培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因为不管是从教材改编的意图,还是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来看,都是为了让学生能真正理解周长的意义。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后,学生才会理解计算图形的价值。

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观念,因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教学准备是:教具(多媒体课件、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

学具:(图片:长方形、三角形、圆、五角形、心型;一个篮子里面有毛线,软尺,40厘米刻度尺)。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联系生活应用周长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周长的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三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1页内容。 。

二、    教学目标: 。

1、    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

三、    教学重、难点: 。

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 。

四、    教学用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直尺、各种图形、线绳等 。

五、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

教学过程                             。

一、    猜图游戏,导入新课 。

〈多媒体演示:小画笔勾勒出乒乓球拍的轮廓〉 。

师:猜猜,他画的是什么? 。

生:乒乓球拍 。

〈分别演示:手机、国旗的轮廓〉 。

请学生发挥想象去猜测。 。

二、    实践中理解周长 。

1、    理解封闭图形 。

师:谁听说过“周长”,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

生:…… 。

师:我们看看课本41页是怎样介绍的。 。

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

师质疑:这里好象有个词不常见? 。

生:封闭。 。

师:谁能解释? 。

生:四周都不漏缝的 。

…… 。

师:那么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封闭图形呢? 。

〈多媒体演示:                        〉 。

师:这些图形中那些是封闭图形?为什么? 。

生:…… 。

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 。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

〈多媒体同时演示封闭图形首尾相接的过程〉 。

2、    指一指,从实物中找周长 。

(1)    师生合作 。

出示钟 。

师:谁能指一指钟面的周长? 。

生指 。

师:你是怎么指的给大家说一说 。

生:我是从这里开始绕一圈再回到这里。 。

…… 。

指叶片、粉笔盒、数学课本表面的周长。 。

引导理解周长在面上 。

(2)    生生合作 。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 。

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 。

学生活动,汇报 。

师:我们身边能指出很多周长,例如:操场上也有。 。

三、    探究中体验测量方法 。

1、    创情境 。

师:这段时间,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忙着干什么呢? 。

生:做操…… 。

师:小动物们也和大家一样忙着锻炼呢? 。

〈多媒体演示:小动物们绕图形一周跑一圈〉 。

师:怎么同时到达终点,那么他们跑得一样快吧? 。

生:…… 。

生:可以用线、用尺。 。

师:那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图形的周长评出冠军。 。

2、    量周长 。

学生活动 。

汇报结果 。

对照测量结果,承认误差。 。

师:谁的周长最长? 。

生:长方形 。

那么青蛙就成为了这次比赛的冠军! 。

四、    全课总结 。

说说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

周长的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三、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4: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5: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生6: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

生7: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评析】。

本节课教学“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是概念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1.引入新课“新”。妙用“周”字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上也能用到“汉字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同时有效利用了学生的认知经验,为理解“周长”的含义打下基础。

2.活动设计“新”。教师在让学生自主体验“周长意义”的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测量活动,其中有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等;有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树叶的周长等;还有头围、腰围等的测量活动。整个活动中,教师完全放手,使每个测量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动脑的全新的探索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

3.学习方式“新”。本节课中,自主学习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学生自主理解“周长”的意义,自主测量图形的周长,在测量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合作,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有效培养。

周长的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五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点。

方法.

难点。

钉子板、绳子、尺子.

过程。

一、复习准备.

拿出准备好的几何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通过学习,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课题:)。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条长、一条宽的和)。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

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课堂练习(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3.量出下表中物体表面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设计。

周长的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六

周长的认识。课本44页"什么是周长"及第45页"练一练"中1、2、3题。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周长的含义。

理解周长的含义。

结合教材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多媒体课件、树叶、长方形纸一张。

卷尺、小棒、彩笔、直尺、长方形纸一张.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问:

(!)这些花坛是什么形状?

(2)如果有3只甲虫以同样的速度分别绕花坛走一周,你们猜哪一只先到?

2、学生观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看多媒体演示,思考:为什么(3)号先到?

教师指出:看哪只甲虫先到,要比较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1)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2)如果花坛是圆形,你知道它的周长吗?

(3)(出示树叶)谁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课件演示蚂蚁运行图)

2、视觉再次感知(课件演示):

(1)多个图形的周长。

(2)辨析:蚂蚁图

3、操作感知

(1)描一描:学生用彩笔描44页和45页题1图形边线,教师巡视,指学生操作。

(2)摸一摸:你能指出桌面、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吗?你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周长,和同桌说一说。

(3)量一量:用卷尺测量自己的头围和腰围,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4、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口算花坛的周长。

师:(出示花坛图片)你们能想什么办法,知道这三个花坛的周长?

电脑显示出各边长度,学生逐一口算出周长。

2、45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度量计算,接着在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四、实践活动

(1)摆小棒:(课件出示图形)你能移动小棒把下列图形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2)想一想:(45页第3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怎样想的?

五、全课

六、思维拓展

撕纸活动:

1、先看课件演示,师生共同按要求完成撕纸。

2、想一想: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周长的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七

1、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正确区分、理解、掌握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

一、复习引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什么是周长?

3.面积和周长是两个有着根本区别的概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常常容易混淆,为了使大家正确区分、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我们今天就来对面积和周长进行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授.

2.学生分组活动,然后汇报自己的方法.

(1)用线测量出周长,用面积单位测量出面积.

(2)用尺子测量出长和宽,再计算周长和面积.

教师:现在已经知道了长和宽的数据,请完成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学生分组讨论.

提纲:

(1)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5.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写下表. 。

长方形。

正方形。

意   义  。

计算方法  。

计量单位  。

相同点  。

三、巩固练习.

1.分别指出手帕、桌面的周长和面积.

2.计算饭店招牌的面积和周长.(单位:米)。

3.填表.

图  形。

边  长。

周  长。

面 积。

长方形。

长18厘米,宽16厘米  。

长方形。

长7米,宽4米  。

正方形。

12分米  。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

1.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2.要给一个长方形的房间铺地板革,要买多少地板革才能铺满地面?需要哪些条件?

讨论目的。

1.使学生学会灵活计算复杂图形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讨论过程。

1.教师出示题目:已知两相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均为1厘米,求螺线的总长度.

2.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参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