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儿童残联心得体会报告(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6:07:02 页码:8
儿童残联心得体会报告(实用11篇)
2023-11-19 06:07:02    小编:ZTFB

心得体会可以是对一本书、一次旅行、一次活动等的思考和感悟。那么,如何写好一篇有思想深度和触动读者的心得体会呢?首先,我们要有真实的体验或感悟,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其次,我们还应该注意结构和逻辑的完整性,将每个观点和想法有机地连接起来,使文章条理清晰。最后,我们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练度,用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或工作中的感悟和思考的总结。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心得体会了吧。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是许多人面临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

儿童残联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残障人士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二十年一度的残联报告更是广受关注。在这次的残联十九报告中,我们看到了残障人士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都在不断提升,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支持残障人士的信念。

二、政策措施切实可行。

今年的残联十九报告中,政策措施一项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其中,全面进一步完善特困人员救助制度,探索发行"残疾人扶助债券"等创新助残经费筹措模式,为广大残障人士提供实实在在的政策扶持。同时,将有效减轻残障人士的医疗费用和教育经费负担,让他们能够在更公平、更平等的环境下生活和学习。

三、社会意识不断提升。

在残联十九报告中,我们也看到了社会意识在不断提升。各级政府和社会机构纷纷推出各种措施,助力残障人士融入社会。一些人士、机构和社区也在不断探索残障人士可持续的就业、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让保障残障人士需求的工作不断扩大、深入和普及。残障人士在过去感受到的认知障碍和心理障碍正在逐渐消弭,更多的人开始尊重和仰视他们的职业和人格。

四、残障人士自我提高。

除了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之外,残障人士自我提高也是十九报告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残障人士自尊心的提高和信念的不断强化,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走向社会,展示出了自己的才能和价值。随着职业教育的推广和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自己的事业,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

五、未来展望。

尽管残障人士的群体中仍存在许多不平等性和不公正性,但随着政策、社会和个人三位一体的推进,他们生活的幸福感、满足感和融入感将不断得到满足和改善。我们期待,未来,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专业的职业培训、更广阔的就业市场、更完善的保障体系和更和谐宽容的社会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全社会中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和发展。我们也需要更加关注他们的需求,给他们带去关爱和温暖,将他们的诉求传播到全社会。让我们共同为残障人士的幸福奋斗!

儿童残联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儿童残联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第一段:介绍儿童残联的背景和目标(儿童残联的重要性和作用)。

儿童残联是一个致力于关注和保护残疾儿童权益的组织,旨在为他们提供全面的照顾和支持。在我们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残疾儿童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包括教育、卫生和社交等方面。儿童残联的目标是改善残疾儿童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第二段:参与儿童残联的体会(参与儿童残联的原因、个人与孩子们的交流等)。

我自己曾经参与过儿童残联的活动,并担任志愿者一职。我的参与来源于对残疾儿童的关注和热情,希望能为他们带来一些帮助和欢乐。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都拥有非常独特的个性和天赋。通过陪伴他们学习和玩耍,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和成长,这也增强了我对儿童残联工作的重视和热爱。

第三段:儿童残联对孩子们的影响(提供的帮助和关怀)。

儿童残联为残疾儿童提供了很多方面的帮助和关怀。首先,他们提供延伸教育的机会,为孩子们提供正规的学习和培训环境。通过这个机会,残疾儿童能够接受系统的教育,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其次,儿童残联还提供了医疗和康复服务,确保孩子们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和康复治疗。此外,他们还组织各种活动和娱乐项目,让孩子们能够在快乐和友好的环境中交流和玩耍。

第四段:对参与儿童残联的人的影响(个人成长和感悟)。

对于那些参与儿童残联的人来说,这样的经历也给予了他们很多宝贵的机会和体验。首先,参与儿童残联让人们更加关注和尊重残疾儿童,培养了他们的同理心和包容心。其次,通过与残疾儿童的接触,人们能够学习到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自己的耐心和坚持。最重要的是,参与儿童残联让人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无论身体如何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潜力。

第五段:总结儿童残联的重要性和自己的收获。

通过参与儿童残联的工作,我明白了儿童残联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与残疾儿童接触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无论其身体能力如何。我们需要提供给残疾儿童一个安全和友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我从这个经验中收获到了很多,不仅增加了对残疾儿童的了解和尊重,还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去为他人带来一些改变和帮助。儿童残联的工作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温暖的使命,我希望能够继续参与其中,为残疾儿童带来更多的关怀和幸福。

儿童残联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儿童残疾人联合会(简称儿童残联)作为关心儿童残疾人权益、推动儿童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组织,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过参与儿童残联的工作,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对于儿童残疾人的关怀和帮助。在这里,我与其他志愿者一起,体验了无私的奉献和努力,收获了许多感动和体会。

在我参与儿童残联的工作中,第一次亲身接触到残疾儿童,我深感他们的无奈和坚定。他们或许无法像正常儿童那样奔跑、跳跃,但他们依旧积极向上,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我曾看到一个腿部残疾的女孩儿在篮球比赛中尽全力投进球篮,那一刻,我被她的坚持和努力所深深感动。通过与残疾儿童的接触,我明白到他们同样有梦想和希望,只是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儿童残联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也给我带来了成长和收获。参与儿童残联的活动,需要我们持续耐心的陪伴和倾听,以及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奉献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收获了和同事们的友谊。我们共同努力,一起研讨策划如何更好地开展活动,互相支持,为儿童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与志愿者们的合作,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力量,也懂得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儿童残联的工作不仅是关注儿童残疾人的福利,也涉及到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与意识的提升。残疾儿童需要接受更多的关怀和理解,他们与正常儿童同样具备发展潜力,只是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开展公益活动、争取社会资源以及宣传教育,儿童残联带动了社会对残疾儿童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在儿童残疾人事业发展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与外界进行对话,如何宣传和推动儿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我希望将这些经验与知识传达给更多人,让更多人了解残疾儿童的需要,促进社会对残疾儿童事业的进一步关注和发展。

在儿童残联的工作中,我也感受到了世界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在医疗技术与特殊教育领域的不断进步,给残疾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康复机会与教育资源。在与医生、康复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以期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好的康复和教育服务。这对我而言,更加坚定了我在儿童残联的工作中的使命感,因为我深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关注,残疾儿童将会有更好的评价和发展。

儿童残联的工作给予我更加宽阔的视野和无限的感慨。在与儿童残疾人的接触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坚强与自信,看到了他们在不断努力中追求梦想的力量,也看到了社会在改善残疾儿童待遇与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这一切都促使我更加关注儿童残疾人的命运,并愿意为他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我深知,儿童残联的工作只是一个起点,还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等待着我们去克服。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心怀爱心,执着于推进儿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就一定能够为残疾儿童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改变。

通过参与儿童残联的工作,我不仅成长了自己的技能与能力,还学习到了坚持与信念的重要性。儿童残联的志愿者们用他们的行动向世人传达着爱与关怀,用他们的努力为残疾儿童争取着更多的权益与尊重。在儿童残联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中,我看到了团结、奉献、感恩和付出的力量。这一切将伴随我一生,激励我不断前行、为更多的残疾儿童付出自己的力量。

儿童残联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儿童残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致力于关注、帮助和保护残疾儿童的权益和福利。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参与了儿童残联的志愿者活动,并从中受益匪浅。通过与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接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在这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儿童残联志愿者活动中的体会和感悟。

第二段:理解和尊重。

作为志愿者,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和尊重残疾儿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和能力,我们不能将他们一刀切地看待。志愿者的角色不是给予施舍,而是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关怀。在与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接触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们的故事,理解他们的困境,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第三段:陪伴和关爱。

在参与儿童残联的志愿者活动中,我发现陪伴和关爱是最重要的。许多残疾儿童由于身体或认知上的障碍而无法经历与同龄人一样的生活。他们需要特殊的关爱和陪伴,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与外界互动。作为志愿者,我们可以陪伴他们进行各种活动,例如一起玩游戏、聊天、参观公园等。通过这样的陪伴,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注和爱心,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第四段:教育和培训。

儿童残联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帮助残疾儿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作为志愿者,我参与了其中的一些活动,例如教授视障儿童盲文、帮助听障儿童学习手语等。通过这些教育和培训活动,残疾儿童能够学到更多知识,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这也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和独立生活奠定了基础。

第五段:影响和启发。

通过参与儿童残联的志愿者活动,我的视野得到了开阔,对残疾儿童的认识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潜能和价值,他们应该得到平等的机会和待遇。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动社会的关注和改变,为残疾儿童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同时,我也受到了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坚强和乐观的精神所感染,学会了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

总结。

通过参与儿童残联的志愿者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残疾儿童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同时也看到了他们的潜力和价值。志愿者的角色是理解、尊重、陪伴和关爱他们,并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我将继续努力,为残疾儿童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和启发更多的人。同时,我也将永远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并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儿童残联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怀也越来越多。而残疾人是其中最需要关爱和支持的群体之一。近期,我参加了一次残联的报告会,听取了关于残疾人的相关情况和工作进展的报告,深受触动。在这次报告会上,我不仅了解到了残疾人的现状,还认识到社会对待残疾人的重要意义。以下是我对这次报告会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从这次报告会中深刻感受到了残疾人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报告中提到,我国残疾人的总人数超过8500万,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面临着就业、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很多残疾人由于残疾特点而被社会边缘化,无法融入正常生活和工作。这让我深感残疾人面临的困难之大,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注与帮助。

其次,我认识到残疾人的权益保障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报告中,残联强调了残疾人权益保障的重要性。这让我认识到,一个社会是否文明和进步,不仅要看它的经济繁荣和科技发达,更要看它的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关怀。只有每一个人的基本权益都得到保障,社会才能够更加和谐和平等。

第三,我在这次报告会中意识到残疾人的力量和潜能。报告中介绍了一些残疾人的事例和案例,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战胜生活中的各种障碍。通过他们的励志故事,我相信每个残疾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和价值,只要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和资源,他们就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在报告中,我还了解到残疾人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报告中提到,残疾人就业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相关部门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帮助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融入社会。这让我相信,只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平等的教育环境,他们就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我在这次报告会中深深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报告会的举办不仅让我了解到残疾人的困境和挑战,也让我看到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大力支持。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对残疾人保持同情和关注之心,每个人都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

总之,在这次残联报告会中,我从中意识到了残疾人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认识到了残疾人权益保障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残疾人的力量和潜能以及社会的温暖和关怀。通过这次报告会的学习,我决心为残疾人做出一份努力和贡献,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其他人一样的权益和机会。让我们一同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社会而奋斗!

儿童残联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留守儿童是个大问题,以下是小编搜罗的留守儿童。

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19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聚集。这既是他们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然而,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限制,农民工的“空间城镇化”并不代表身份的市民化,也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享受和市民同等的社会权利和公共服务,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不平等公共服务和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屏蔽机制依然在起着身份区隔的作用。同时,受制于家庭经济能力、社会关系网络、城市社会排斥等多重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流动过程中作出了携带或不携带子女进城就学的家庭决策,从而形成了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问题。随迁子女问题主要表现在入学机会、就学途径、经费保障等方面,问题显而易见且相对紧迫,同时他们的空间流动会对城市教育资源分配形成冲击,触及了相关主体的教育利益,因而更容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也较早成为政策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则主要表现为安全、生活、学习和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较少直接触及其他主体的利益,自然难以形成“利益冲突式“的社会关注效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相对滞后,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弱势和弱小群体,作为家庭结构肢解化的承受者,作为中国城镇化不完全发展的代价承受者和衍生现象,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据全国妇联课题组2019年报告,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1]。和第五次人口普查估算的2443万留守儿童数量相比,[2]十年间约增加了1.5倍。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数量多、增长快的态势,可以预见,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征途中,农村留守儿童将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

当前,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多持“问题化”的研究进路,存在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夸大化、标签化甚至污名化的倾向,把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本文以浙江省、山东省、重庆市、四川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山西省、甘肃省10省(市)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为样本,通过统计和推断方法,整体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特征,摸清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真相,深入探究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在身体、心理和学习等方面的差异,科学判断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态势,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和潜在问题提供有效的实践应对策略。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对于“留守儿童”的认定标准,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父母外出的结构,即双方均外出还是仅单方外出;二是父母外出的时间,即不能与子女见面的时间为半年以上还是一年以上;三是留守子女的年龄,即是18岁以下还是15岁以下或者12岁以下。我们这里所呈现的数据是父母至少一方外出、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在义务教育学校读书的儿童。为了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我们把留守儿童分为三类:一是父母双方外出的完全留守儿童;二是父母一方外出的半留守儿童,其中包括父亲外出留守儿童和母亲外出留守儿童两种。

1.农村留守儿童占39.69%,劳务输出大省尤甚。

在我们所调查的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有3750人为留守儿童,占39.69%,比全国妇联课题组根据《中国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的37.70%高出两个百分点。但是,全国妇联课题组是按0~17岁全口径计算的,如果仅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计算,则农村留守儿童(2948万)仅占农村同年龄段学生数(10128.5万)的29.11%,这样我们的调查数据要高出六普数据10.58个百分点。在所调研的10个省(市)中,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超过平均值的省份有河南(57.82%)、山西(44.25%)、湖南(44.11%)、重庆(43.17%)和湖北(40.16%),尤以河南省数量最多,可见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

2.完全留守儿童高达43.36%,父亲外出留守儿童最多。

从父母外出结构看,有43.36%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达1626人,如果按照严格的留守儿童定义,即父母双方均外出且一年以上不能与子女见面,那么,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比例为17.21%。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为半留守状态,达2124人,占56.64%。在半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的占82.82%,为1759人;母亲外出的仅有365人,占17.18%。男子作为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创造者,外出打工比例高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甚至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而母亲作为对孩子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性人物,留守家中陪伴子女、从事农业生产应该是家庭较为理性的决策,对缓解社会矛盾意义重大。

3.留守儿童呈低龄化趋势,年轻外出母亲更倾向子女留守。

尽管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对数量上看4~6年级最多,占50.68%,7~9年级次之,占33.58%,1~3年级最少,仅占15.74%,但是从留守儿童占该年龄段儿童的相对比例上看,1~3年级最高,达44.05%,4~6年级次之,占40.26%,7~9年级最低,只占37.96%,小学高于初中,小学低年级多于小学高年级,基本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这与范先佐教授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3]农村留守儿童低龄化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有关。一方面,年轻人刚刚组建家庭,经济基础较差,需要通过外出打工来巩固家庭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年轻人有着比其他群体更具优势的打工资本(如知识、体力、健康、适应能力等),而且父辈尚有精力帮忙照料孩子。在三类留守儿童中,母亲外出留守儿童的低龄化趋势更为明显,小学1~3年级留守儿童在同类型中的占比,母亲外出最多,占22.44%,完全外出次之,占16.27%,父亲外出最少,只占13.88%;小学4~6年级同样是母亲外出最多,占55.11%,父亲外出次之,占53.54%,完全外出最少,仅占46.62%,母亲外出的低龄留守儿童需引起重点关注(见表1)。

4.三分之一农村留守儿童跟祖父母居住,22.62%同兄弟姐妹居住。

调查显示,在各种类型的留守儿童中,同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达33.53%,同母亲居住的比例达27.12%,同兄弟姐妹居住的达22.62%,同爸爸居住的占14.26%,还有2.47%的留守儿童同其他亲属同住。在完全留守儿童中,有43.91%同祖父母一起居住,21.36%同兄弟姐妹一起居住。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完全留守儿童还是总体留守儿童,都有五分之一强的农村留守儿童没有跟成年人一起居住,处于监护缺失的状态,这一状况尤其应引起各方关注。

(二)在生长发育关键期,非留守儿童身体发育状况优于留守儿童。

1.在生长发育关键期,非留守儿童的身高、体重状况优于留守儿童。

从身高来看,非留守男生的平均身高比留守男生高1.37厘米。具体来看,在小学阶段,非留守男生平均比留守男生高1厘米左右;初中阶段尤其是八、九年级,两者相差2~3厘米。就女生而言,非留守儿童比留守儿童高1.10厘米,三、四和八、九年级相差较为明显,尤其是九年级,差出2.60厘米。从体重来看,非留守男生的平均体重比留守男生多1.12kg,在三、四和八、九年级相差最为明显,而女生并没有明显差异。从总体均值来看,留守女生的体重比非留守女生多0.15kg(见表2)。可见,在儿童生长发育关键期(三、四和八、九年级),非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优于留守儿童,尤其是在身高方面。这可能是由于在身体发育关键期,父母的陪护能让他们的生活获得更好的照料,尤其是在营养水平方面,从而使身体获得较好的发育。

2.非留守儿童的营养水平高于留守儿童。

有65.25%的非留守儿童每天或经常能吃到肉,高于留守儿童3.77个百分点。父母的外出,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在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儿童的营养水平。究其原因,第一,可能是由于儿童的监护人多为祖辈,较之年轻的父母,他们奉行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只关注“吃饱”,忽视“吃好”,不注重儿童营养水平的提高,即使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不会用在提高孩子的营养方面;第二,家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家中大小琐事需祖辈照料,而他们精力有限,故难以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相反,在家的年轻父母有着较为开放的生活理念,比较注重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照料孩子,因而非留守儿童的营养水平高于留守儿童;第三,留守儿童中有五分之一是兄弟姐妹同住的,缺少成人的生活照料和监管,一日三餐质量无从保障,这也可能导致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不佳。

儿童残联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残联报告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文件,是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南。近日,我有幸参与了残联报告的学习和研究,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阅读报告,我深入体会到了我国在残疾人事业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取得的成绩以及需要改进的方向。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我对残疾人事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在残联报告中,我了解到了残疾人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和改善的措施。报告表明,我国残疾人群体庞大,其中大部分残疾人仍面临贫困、教育、就业等诸多难题。特别是在贫困方面,残疾人贫困率更高,脱贫难度更大。这使我深感残疾人群体的生活状况令人关注和忧虑。

然而,报告也指出,我国在残疾人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的发展等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为残疾人的生活提供了广泛的保障和支持。残联报告提出了优化公共服务、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加强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具体措施,为解决残疾人问题指明了方向。

此外,我深入思考了残疾人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社会的参与,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制化、规范化,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要关注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业等方面需求,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残疾人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权益和机会。

在学习残联报告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复杂性和必要性。残疾人是社会的一份子,他们有着同等的尊严和平等的权益。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和发展,不仅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一种道德的体现。只有让每一个残疾人都能够拥有合法权益和充分发展的机会,我们才能谱写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此外,残联报告也让我明白了残疾人事业的关键在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社会、残疾人本身都需要共同参与,发挥各自的作用。政府要加强领导,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社会要做好宣传和教育,推动公众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残疾人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努力融入社会。

通过学习残联报告,我深切感受到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关注残疾人的权益和福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我相信,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才能为残疾人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儿童残联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近日,我参加了一次由残疾人联合会举办的报告会,并得到了许多启迪。此次报告会向我们展示了残疾人事业的进展和挑战,同时也让我对残疾人的生活状态和需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此,我将结合报告内容和个人体验,写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残疾人事业的进展。

在报告会上,我获悉了残疾人事业中的许多进展。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残疾人福利和权益保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扶持政策和机会。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援助项目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持,许多残疾人在这些项目的帮助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工作。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为残疾人创造了更友好的环境。

第三段:残疾人事业面临的挑战。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残疾人事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首先,残疾人福利待遇的落实仍存在差距。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地方在资金供给和政策贯彻方面存在困难。其次,残疾人权益保障仍不够完善。部分残疾人在权益保护和平等机会方面遭遇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比如在就业方面,很多残疾人仍然面临就业难的困扰。此外,残疾人社会融合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公众对残疾人的认知和关注也需要提高。

第四段:积极参与为残疾人事业带来的变革。

参加这次报告会,让我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激发了我积极参与残疾人事业的决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自己的方式为残疾人事业带来变革。首先,我们可以多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和困难,并改变对残疾人的态度和偏见。其次,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和陪伴。最后,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可以呼吁和支持政府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第五段:个人收获和未来展望。

通过参加这次报告会,我不仅对残疾人事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残疾人事业做出贡献。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通过关注残疾人的权益、参与志愿服务以及对政府的呼吁来帮助残疾人。而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推动相关政策的贯彻执行。相信在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让残疾人也能够享受到与其他人一样的尊严和机会。

儿童残联心得体会报告篇十

残疾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之一,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权益,为他们争取合法权益。我参加了残联十九报告的学习,深受启发。

二、感悟。

我认为,残疾人是社会的一部分,需要获得与常人一样的成长、发展和享受平等机会的权利。残联十九报告中提到,残疾人的教育机会有待改善,医疗保障有许多困难,就业机会不足等等很多问题。我感到深深的震惊。其实,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残疾人们争取权益。

三、思考。

我们应该认识到,残疾人也是人。他们需要得到家庭、社会、国家的支持和关爱,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不能因为残疾人有些缺陷而对他们有歧视,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让他们与常人享受同样的人权。我们应当推动社会发展,着力于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在教育、就业、医疗、文化等方面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支持。

四、具体措施。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残疾人。例如,推动政策,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推广志愿服务,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向残疾人提供更多帮助;积极提升社会的共识和责任心,加强社会的融合。我们需要为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

残联十九报告的学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他们所需要的支持和关注。我们应该加深对残疾人群体的理解,通过多种途径来为他们提供帮助。只有愿意关注、尊重、支持残疾人群体,才能达到更好的社会融合和共同进步的目的。

儿童残联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一

残疾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在过去的几十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一项重要的组织就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全国性残疾人组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最近,该组织发布了其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因此我们有机会了解残疾人现状及相关政策进展。本文将结合该报告,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残疾人现状。

报告提到了当前残疾人群体的现状。截至2020年底,全国2600多万残疾人,他们中的80%以上属于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的人群,贫困和就业问题一直是他们头号难题。报告指出,乡村振兴可以为残疾人融入市场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并让他们和普通大众共享发展成果。此外,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加入社会,通过个人的努力弥补一些系统的疏漏,这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第三段:政策变化。

报告还详细分析了近些年来的政策变化,其中一些是积极的,提高了残疾人的融合程度,但也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例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反歧视和社会融合的法律法规,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仍有许多社会困难存在。特别是碰到的一些复杂性障碍,政策实施方面还需要不断加强。

第四段:社会责任。

残联十九报告中提到,残疾人权益保障不能依靠政府和慈善组织单方面解决,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残疾人的生活和困境,感受到了帮助他们的需要和意义。因此,应该鼓励更多的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帮助。

第五段:总结。

回顾残联十九报告,我们可以看到,改变残疾人的处境需要人们持之以恒的努力,不能依赖于单方面的政策或组织。必须加强社会意识,在法治的框架下提高社会的包容性。尽管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公民社会在协调和协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为残疾人争取更多的权益,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这个过程,让残疾人享受到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