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诗经吟诵心得体会实用 阅读诗经的心得体会(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10:16:39 页码:8
诗经吟诵心得体会实用 阅读诗经的心得体会(8篇)
2023-01-09 10:16:39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主题诗经吟诵心得体会实用一

2、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3、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4、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5、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6、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7、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诗经》

8、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10、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诗经》

1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12、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13、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14、昔我往矣,日月方奥。

15、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卫风·氓》

16、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17、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18、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19、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0、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21、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22、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23、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24、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25、蒹葭(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6、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27、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28、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2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30、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1、彼苍天者,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3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3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34、君子于役,不知其明,曷至哉。

35、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36、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诗经·曹风·蜉蝣》

37、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国风·邶风·击鼓》

38、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39、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40、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主题诗经吟诵心得体会实用二

在中华文化的漫漫长河中,诗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将华夏的远古面貌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而《诗经》又是其中不得不提的存在。

《诗经》汇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虽不及《击壤歌》之早,但却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足以证明其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是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编写而成的,既有篇名又有文辞的共三百零五篇,故有“诗三百”之称。

“诗三百,思无邪”是后人对诗经的高度概括,然而其思虽是无邪,但从中透露出的人性又是怎样的呢?

诗经中最耳熟能详的名篇当属《关雎》和《桃夭》,其表达的主旨均是爱情。《关雎》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是克制而谨慎的,体现的是炎黄子孙内里的矜持与羞怯。然而其真的是单单地赞美男女之情吗?不然,细细品味不难看出其中有对后妃之德的赞美,试图达到以明教化的目的。再者,《诗经》中总是很善于运用重章叠句,易使人产生共鸣,把作者的感受不断加诸于人,“关关雎鸠”如此,“桃之夭夭”更是如此。《桃夭》一篇中讲述的是新婚之喜,然而我每每看到其中“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的描述,难免要想到其中对女子三从四德的强调与教化。不过,单论《诗经》,这几篇中透露的情感还是颇为朴素烂漫的,其中的人性是善良纯真的。

诗经有一篇名为《墙有茨》,其诗通篇都在反映卫国的宫廷丑事(即卫宣公强娶其子伋的未婚妻的“秘闻”)。开头开门见山写出“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言之丑也”然而诗人偏偏表达得极为迂回,其意不免让人难以揣测。

《诗经》在歌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时又辛辣的点出了当时腐朽堪忧的社会现状,在显示人们内心的真情实感时又显示了当时官吏和劳动人民对封建统治的叫苦连天。可以说,《诗经》里展示的就是完完全全的中华的十分之一的历史,其意总归是向善的。其实,我们始终无法凭借着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作者的思想,真正需要我们发掘的,是传统文化其中暗藏的智慧与哲思,那是古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主题诗经吟诵心得体会实用三

“于嗟如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每读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人对阶级社会婚姻生活的经典概括!看到这样的无奈使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的思想不自觉地在历史长河里流淌,采摘那一个个不同遭遇的生活片段:

看着无边的桑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场面。我看到《氓》里面的女主人公是多么辛勤的妇女,但她这样付出的结局却是其黄而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于是为这位可怜而又坚强的女人感动着。她在面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却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她的心也许看透了阶级社会丑恶的面孔,也许她的心理面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白娘子为了报答许仙,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本来那么完美的婚姻却让法海来了搅和。白娘子爱许仙如此的深,于是有了水漫金山的传说,于是有了白娘子被关在雷峰塔的传言。看着平静的西湖水,一切都已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是可歌可泣的反抗压迫的传说。这个传说在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妇女反对阶级压迫的精神,她们在向历史宣誓:女之耽兮,犹可脱也!

也许是为了爱,也许是憎恶封建礼教的毒害,《诗经》超越了时代的界限,它所描述的一个个爱情故事似乎都在后代不断地发生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看到的是刘兰芝婀娜的身影,她努力地做好她的本分工作,换回的结果却是那深潭的一道道圆晕。她的命是苦的,但她以死的方式在向世人警告:她也有爱,也有恨,也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难道不是吗?她死后化为鸳鸯都在不日不夜地鸣叫着,那不是在控诉着对阶级社会的不满嘛,那不是一种强烈的反抗精神嘛!

历史中的妇女们似乎都在重复《氓》中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我心中的琴弦断了一根,但是不得不佩服中华民族妇女们不畏压迫、不畏朱颜瘦的精神。我时常在想,即使她们的爱情化作冰冷的白雪结晶破碎,也会对生活充满着热烈的爱与追求。

因此有了秋瑾的《提芝龛记》: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峨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英雄。

这是秋瑾反对封建余毒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妇女们反对阶级压迫的漫长历史过程。

《诗经》让我想起了很多不幸的女人,它的出现似乎暗示妇女的不幸在不断地延续着,但很幸运的是现代的女权运动在不断的发展着,我想这是《氓》的作者的心愿吧,这是妇女们的愿望吧,但我更相信这是坚强的妇女们用泪、用血、乃至生命换来的!

主题诗经吟诵心得体会实用四

1、美清:《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赞美眼睛美丽清亮。东晋陶渊明有诗曰:“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2、琼琚:《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文还有(大名鼎鼎的)“琼瑶”“琼玖”。

3、文茵:《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文茵:车中的虎皮坐褥。这个词外柔内刚有木有!

4、零露:《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零露:零落的露水。

5、攸宁:《鸿雁之什·斯干》:“君子攸宁”。

6、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

7、苾芬:《谷风之什·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饮食”。苾芬:芬芳。又如《谷风之什·信南山》:“是烝是享,苾苾芬芬”。

8、徽音:《文王之什·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美誉。

9、琇莹:《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琇:宝石。莹:光亮透明。用于女宝宝字。

10、采苓:《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诗经》中,“采~”形式的词。

11、邦媛:《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邦:国家。媛:美女。另有“邦彦”——《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彦:杰出的人才。

12、婉兮婉如:《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婉:美丽。

13、静嘉:《生民之什·既醉》:“其告维何?笾豆静嘉”。静嘉:洁净完美。

14、陶陶:《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陶陶:欢乐貌。

15、如雪:《曹风·蜉蝣》:“蜉蝣掘阅,麻衣如雪”。依依:《鹿鸣之什·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柳枝随风飘摇。在其它语境中也形容不舍。

16、朝雨:《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指早晨的雨。唐时王维有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7、佩玖:《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18、雅南:《谷风之什·鼓钟》:“以雅以南,以龠不僭”。雅和南均指音乐,且相当于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演奏的那种高雅音乐。

19、洵美:《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20、灵雨:《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灵雨:及时雨。注:南方容易被误读引来外号。

主题诗经吟诵心得体会实用五

语文《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上古至春秋中期的古代社会生活,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2.运用联想、想像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3.领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艺术技巧。

[教学重点]

1.形象思维及人物形象。

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

3.树立“历史的”“美丽”的观念。

[教学方法]

1.“切入情节,激发想像”法

如《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兄弟不知,其笑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些典型情节可引发学生想像女主人公的具体生活情节和“悔”且“恨”的情调。

2.“运用对比,探讨开拓”法

如将《卫风氓》与《邶风静女》两首诗对比,从“怨”“兴”中把握形象,探知当时社会的“民情”和“制度”。

3.“语言分析,体味神韵”法

如《卫风氓》抓住语言的暗示性探究:“蚩蚩”“旦旦”“贸”“车”“不见”的暗示性,进行推断想像“士”的“贰”“二三”及“不思其反”,进而把握形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孔子曾经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什么叫“思无邪”呢,就是思想纯正的意思,并由此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学们想不想做文质彬彬的君子啊?那么什么是“文质彬彬”呢?(可让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明确)“文质彬彬”原义是文华和质朴配合得恰到好处,今义是形容人文雅而有礼貌。同学们,让我们就来学习、接近“文质彬彬”吧。

(解说:让同学们在情境中激发研读兴趣。)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检查并深化预习效果,贮存文字、词语所传达的信息。

(解说:应在联系对原句理解的过程中检查,以教给学生运用语境体察语义的方法,并且通过字、词的理解,疏通诗的内容。)

②依据情节,激疑发问,总理三首诗。

a.三首诗均选自《风》,即民间歌谣。结合历史知识,扼要说明当时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

明确:a、奴隶制社会,奴隶和奴隶主阶级尖锐对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b、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对理想的追求。c、在战争和徭役中,人们争取和平生活的愿望和表现出的爱国热情。

(解说:设计此题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生活,从总体上提纲举要,让学生有一个“历史”的观点,对加深理解三首诗有着点拨作用,进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激发爱国热情。)

b.诗歌常选择典型的情节来烘托生动具体的气氛和情调,本文三首诗分别选用了怎样的典型情节?

明确:《氓》主要情节:“以我贿迁”“三岁食贫”“靡室劳矣”;《无衣》主要情节:“袍”→“泽”→“裳”;→“戈矛”→“矛戟”→“甲兵”;《静女》主要情节:“爱而不见”“贻我彤管”“自牧归荑”。

(解说:此题设计主要让学生把握情节的典型性,由此方可有触类旁通的据点,伸入生活的细微之处,把握诗歌的意境。)

2.具体研习《秦风无衣》

①集体朗读《无衣》这首诗,思考三章的异同点,并回答其原因。

明确:同:句式相同,内容相近。

异:每章仅三字不同。

原因:a、属重章复唱的手法,不仅构成类同排比的方法,便于加深所要抒发的感情,同时也为了换韵,充实和扩展内容。

b、每章首句均用反问句开头,更突出主人公的爱国精神。

(解说:此题设计除了把握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外,关键放在开拓诗的意境和充实诗的内容上,当然也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②诗中在与“子”相对上用了一个“我”字,每一章中又省去两处“我”字,体味一下“我”的妙处,并运用想像,创造“我”的形象。

讨论明确:“我”是主人公,也是主要人物形象。“我”是保卫家园的爱国者形象。“我”是出自内心的自觉者形象。“我”又是一个象征。开头反问,后以“我”的行为“同”和“修”书写正义参军歌,此爱国之情,英雄之举,跃然纸上。想像当以此为萌发点,也应以此为归宿点。

(解说:此题旨在激发学生推断想像能力,透彻把握诗的形象。)

三、课堂练习

赏析下面这首诗。

乡愁的四韵(录其二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的腊梅香

腊梅的芬芳

是母亲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解说:此题设计是为了解决对情节和重章复唱的理解问题。)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氓》和《静女》均是以爱情为题材的,但反映的是两类“士”的形象,对此,你有什么思考?怎样认识这一现象?

2.《氓》中的典型情节可以从不同的人物的角度去选择,但有一点必须探究,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

3.诗歌常常调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但有一点是主要的,就是运用形象思维。在形象思维中比兴、对比是常用的手法,你在《氓》中领悟到什么?

4.要欣赏诗,必须运用想像,而想像又不是无根据地让思维驰骋,只有抓住典型情节,才可创造出自己的形象。请您就“其笑矣”“爱而不见”及《静女》中的睹物思情进行大胆想像,以塑造出鲜活的形象――将《静女》改写为小故事。

主题诗经吟诵心得体会实用六

最好的时光是什么?是在晨曦中享受初夏的美好,是在午后时小院中惬意的品茶,是在一个个宁静的夜晚中静静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与我而言,最美好的莫过于在一个暖意、花香交织的清风中读一个无伤人事、只关风月的老故事,就这么犹报琵琶半遮面地款款而来,悠悠地走进你的梦,缓缓地打动你的心,直叫人忆起那些缱绻千年,氤氲万世的旧时光。

初读《诗经》,是在一个雨夜。淅淅沥沥的雨声伴着若有若无的蛙声,伴着沙沙的翻页声,时间仿佛静止,又仿佛是不愿打扰这样美好的时光,所以故意轻着脚步,屏着呼吸悄悄溜走。偶有生僻的字词不解其意,想要起身翻字典,却发现从不碍事,那看不懂得,一定是最妙的,一定是不需要解其意便懂其情的。我仿佛看见,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呐喊的、呢喃的、低语的话下来。时间一次次精简又精简它们,岁月一回回流传着又流传着它们,它们在蜿蜒曲折的历史长河里丢失着,散着,激荡出一层又一层涟漪,一朵又一朵浪花,直到传到今天我们手里。传到我们手里这些,代表的是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热烈、共同的躁动、共同的思想。因为没有共鸣的话和片段都已经在千年的历史中打磨掉了,留下来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了兜兜转转的岁月和细细密密的时光的推敲,都是人们心灵深处最能认可的、最能回味的感情。我忽地就感受到了它的巨大魅力,这些诗歌从来没有唐诗的慷慨激扬,没有宋词的婉约秀丽,也没有元曲的清新动人。它有的,好像只是古老的故事和历久弥新的感情罢了。它从来没有华丽迟早的堆砌,只是用三言两语就可以讲完的故事,可这些故事里的情,又何尝只是三言两语讲得请的?

读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就仿佛看到夜色阑珊,明月当窗,月光如水般悠悠洒在房檐上,也冷冷清清洒在女子美丽而忧伤的脸上。那双幽深的眸子里,一定不只是刚抚完琴却无知音欣赏的遗憾,还有着深深刻进骨子里的思念。思何人?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心里都明白,这,是真挚的感情,是纯粹而动人的,或许我想这就是诗经的迷人之处吧。

读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时,就忽然被深深的感动了。这是多么高尚的爱国精神啊!什么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心心念念到极致恐怕也就是如此吧。此时此刻,他一定正在骑着战马,驰骋在沙场上,那种气势令人震撼,那种精神令人感动!读久了,会让它享受丰富的文化盛典,使你更加明智,更加自信从容的面对世界,因为它,我变得更加优秀了吧!

每每回味起诗经,就想到曾经看过的一条微博,曾经有一句这么形容它—仿若山间溪泉,潺潺自流,新妍明丽,悠雅清扬,经卷翻覆之际如见清露被初阳照耀,邂逅这一抹盈盈闪映着的翠色鲜亮。仔细回想起为什么独爱诗经?因为它有经历时光风霜后的厚重,有经历岁月涤荡后的自若,它使人快速成长,内心澄静,通情达理 它会细腻到让你感动到直掉眼泪。

这就是诗经,它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穿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我想紧紧的抱紧它—我人生的引路人,我的精神食粮,我最真挚的朋友,以至于我百转寻之,只为以筑固旧梦。

《诗经》的读书笔记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题记

叩开诗词的门扉,走入《诗经》的世界,我第一次领略到“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空灵境界,明白了“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拥有诗情画意的世界”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到传承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的魅力。

《诗经》之美在于静。它不同于现代作家所描绘的喧嚣都市。它的世界安宁祥和,拂去历史的尘埃,依然可以窥见诗中那个有着潺潺流水,暖暖斜阳,徐徐清风和袅袅炊烟的年代,恍然间,透过单纯的诗句,在你的心田缓缓开出一朵学名“静好”的花。

《诗经》之美在于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少年惊鸿一瞥后,道出的青涩爱恋,是长河里始终飘摇的瑰丽诗篇。“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在最美的时光里,遇到对的人的坚贞爱情,是携手一生的誓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是看到心爱之人身披嫁衣的欣喜若狂,正是因为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才会觉得她艳丽无双。《诗经》中的爱情令多少情人羡慕不已,而大抵只有诗词才能描绘出这般深情缱绻的爱情。

《诗经》之美在于随。纵观全书,没有作茧自缚的宗教信仰,没有凉薄自利的思想观念,更没有硝烟四起的战争。这里只有着随性潇洒的华夏先民和怡然自得的生活,就像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宁静悠远。

《诗经》是华夏千年文化所沉淀的精华,无论何时都带着惊心动魄的美。让人不得不感叹华夏文明的魅力。

华夏传统文明有着上千年历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并在自身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改进,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令世界为之侧目。

尽管中华文化十分优秀,却依然不被许多人理解,尤其是青少年。记得在一次阅读课上,我看《诗经》正入迷,忍不住轻笑出声,引得同桌好奇地凑过来,她扫了一眼便道:“这什么呀?乱七八糟的。”我不着痕迹地掠过她手中的言情书,笑着说:“没什么,一本很有名的书,而且挺有意思的。”她不屑地朝我手中的书瞥了一眼,顺带附赠了一个看异类的眼神给我,才转回身去。我哑然失笑,心中有几分悲凉。

这件事让我第一次真切认识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多么迫切的事,这需要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真正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主题诗经吟诵心得体会实用七

基本上我们会的诗经里的就是那几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估计能把关雎,蒹葭全部背出来的都不多了,至少在我这个年龄是这样吧,实在也不能责怪我们,要知道我们向来是受考试教育,这些与考试无关的东西上课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被忽略掉了。就算我自己现在看这样的内容都会觉的实在是枯燥无味,因为这些跟我们的平常生活毫无联系,我们生活中不需要用到这样的知识。只是,如果慢慢的去读那一个个字,一个个字去用自己的想象去幻想这些故去的祖辈留给我们的语言的时候,莫不为之震撼。

喜欢关雎,就是因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喜欢蒹葭,也是因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七月留给我的是“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绚丽,是“九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趣味。想想家乡的水鸟,想想河边的水草,感谢我有一个家园,可以让我最起码知道这些东西,能够透过诗经的语言,来看到语言之外诗情画意的存在。而我读不懂的,大概也是因为读不懂诗中的语言环境。砍砍伐檀的场景,公刘生民等周王朝的史诗我也不懂。体会不到诗的语言环境,总感觉和诗歌有一层隔阂,所以读不出韵味,也是正常。“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我不知道如果没有见过桑叶的由绿到黄,怎么理解被抛弃的女子的无奈和悲苦。“我徂东山,慆慆不归”,如果没有经历过战争和离乡,又怎么理解征夫怀乡的惆怅。

古老的诗歌,主题无非爱情,战争,思乡和田园。我们这一代,

是幸福的一代,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苦难,没有经历过国破家亡的悲伤。这种没有痛楚的经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如何的依依不舍都将离去。你能够了解吗,我非常羡慕那些能为我们的王挖土筑城的人。是的!他们的确是非常辛苦,但是,当他们从天没亮,做工做到夜晚,觉得非常劳累的时候,他们能够回家。他们有家可归。

即使,即使??每天吃的只是野菜粗粮,那碗野菜汤也是他的女儿去采摘,他的妻子细细地洗过,他的儿子清晨去砍柴,他的母亲守在灶台边添柴加火。一家人一起用力,熬出这碗浓汤,然后耐心地煨着,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点着烛火等他归来品尝。

他们再苦再累,毕竟可以留在故土,每天可以见到家人,喝一碗野菜汤,就是死了,魂魄也能安然。而我,必须要远涉千里,去赴那死亡的盛宴。“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或许,有幸我可以不死吧。可那时我已经白了鬓发,像道路边老了春心的杨柳,再也舞不动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他们哀伤的声音,像一双无形的手,一刻不歇地揉搓我的心,让它始终褶皱,不得舒展。

......

连日的搏杀终于猝然结束。我是如此的眷恋这人世。“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看见这八个字如红色的流星坠落,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我几乎感觉不到死亡的疼痛。只有,一生路尽,蓦然回首时的甜美眷恋。

遥远看见一枝芙蓉涉水而来,姿态高扬,她的风仪深深地刻在他脑海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现在,请你原谅我,无法做到对你的承诺。生死的距离太遥远,你我的别离太久长,不是我不想遵守你我之间的誓约,我的妻,我的眼睛再也无法亮起。

她先他而去。他某日翻找旧衣,睹物思人,一时之间泪不可遏。如果他是现代人,可能只是默默的流泪,抽只烟,留下一地烟蒂。他的悲伤会像一场雨一样,下过之后再无痕迹。幸好他是先秦时代的人,于是他低低地唱起来——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他的悲伤随着他的歌留了下来,在时间的彼岸我们听到。一夕之间,白发苍苍。自卿别后,无语问添衣。你知我是那样幼弱的人,在你面前一如孩童,你去世后,我还没有养成自己关心自己的习惯。到实在忍受不住萧瑟秋风的侵袭,才自己动手寻找衣服。也许这不是我的错,面对爱人,我们都爱撒娇,愿意接受对方无微不至的照顾。遥想当年言笑晏晏,而今形单影只,徒留寂寞魂。

“毂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其实,有太多人,不是那种为爱奋不顾身的人,而真正做到“毂则异室,死则同穴”的好像也不多。梁山伯和祝英台之所以能够传诵千古,正是因为他们所作所为,达到了神话的境界——爱如死之坚强。“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爱别离,求不得,有很多事,不是我们不去尽力争取,而是根本,无能为力。所以更喜欢那句被篡改过的泰戈尔的名言——尘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这样的绝望更美丽更彻底。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

主题诗经吟诵心得体会实用八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2、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

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4、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诗经·小雅·棠棣》

5、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8、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9、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1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