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家乡习俗心得体会和方法 家乡的风俗亲身经历(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01:08:41 页码:10
家乡习俗心得体会和方法 家乡的风俗亲身经历(九篇)
2023-01-09 01:08:41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家乡习俗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大家好!

在我们家乡,作为明水人,一提起明水,总会想起“明水水清,人杰地灵”这句话,这里是优秀的援藏干部冯军的故乡,这里是全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少年时期的家园;这里广袤的黑土地,辽阔的大草原,洁白的北国冰雪,清澈的通肯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明水人。

我是一名中学生,每天在上下学的路上,我感受到了这几年明水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昔日乡间泥泞小道不见了踪迹,公路网络四通八达;昔日低矮泥草房和棚户区销声匿迹,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高品位的文化城商业街、高层住宅区集体亮相争奇斗妍。每当华灯初上,那长龙般桔红色闪耀的路灯,那绿树红花交相辉映的公路,那道路旁鳞次栉比的高楼,那商贸城不时传来的悠扬舞曲和人们爽朗的笑声,会让你疑惑身在美丽的大都市之中。

在学习之余,我常听爸爸妈妈说:“我们来了好领导,我们明水发展会更好。听到这些,我的脑海浮现出了一幅幅画面,昔日臭气熏天的垃圾堆不见了、拥挤的马路拓宽了、道路两旁的花草树木在随风舞蹈、绽放笑容,人们在没有灰尘的马路上散步,在柳树荫荫下乘凉。人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美,青山绿水,锦绣家园,高楼林立,人间福地,蓝天白云,风光旖旎(yǐnǐ)。城里有人民公园、文化广场、神泉湖水、明水商场,城外有西部茫茫大草原,宛如少女,身着五彩盛装,编织多彩的梦想。站在湿地的中央,看灰鹤飞翔,闻淡淡花香,听鸟儿欢唱,品泉水的清凉,犹如人间天堂。

听老师说:今年的明水要跨步发展了,滨泉新城、环城公路、文化广场将相继完工,老城与新城交相辉映,展现出“新老城中人欢跃,绿水穿越两城流。昔日容颜添新彩,清名永记人心头”的美好画卷。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将努力学习,为家乡、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关于家乡习俗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好,家乡美。

说起长江,黄河,天安门……我们总会很自然地想到自己的祖国母亲——伟大的中华民族。

展开历史的画卷,昔日的祖国,曾经傲立东方。我们为此自豪;昨天的华夏,也曾忍辱百年,我们为之哀歌;然而今日之中国,已是青春焕发,我们为之雀跃!我们是幸运的,不曾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苦难,不曾看见过祖国母亲昨日的沧桑,但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了解了民族的兴衰,亲眼看到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对与太阳一同冉冉升起的国旗,我庄严地站立,目光紧紧凝视,阳光中,那脸映着骄傲与自豪;

面对雄鸡般的祖国版图,我庄严地站立,一支深情的歌自心底静静流过;

踏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沐浴着祖国的每一缕阳光,注视着祖国的每一栋高楼,回味着祖国母亲每一个前进的足迹。。。。。。总也不能抑制心中那滚滚的波涛和对祖国真挚的爱恋。

香港,澳门的回归,申奥的成功,世贸组织的加入,神州五号的升空,改革开放二十年的辉煌成果,无一不向世人昭示中国人的聪明勤劳和无穷的创造力。

远的不说,就说说我的家乡贵州安顺——美丽的避暑胜地,之乡。温婉可人的滨州新区,日新月异的沾化新街,引人注目的航空城异军突起。我可爱的家乡啊,正微笑着张开双臂欢迎世界各地的友人。甜脆可口的冬枣,硕果累累的果园,张灯结彩的广场,热情好客的父老,啊,谁不说我家乡美!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爱国爱家乡是我们的天职。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祖国母亲将指着我们骄傲地说:“你们是我最忠诚优秀的儿女!”总有那么一天,每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当代青少年都能在世界各民族的青少年面前响亮自豪地宣告:

我,是炎黄子孙的一员!我爱祖国,更爱家乡!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关于家乡习俗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我来来回回地穿梭着,终于有了假期,让我的心停在了家乡;我爱这里的山山水水、鸟语花香,爱这里的风情人物、地理环境。虽然这里平平凡凡,简简单单,落后与贫穷存在,但我还是那么地眷爱着她,在我疲惫和倦怠的时候,可以抛开一切烦恼和苦恼,静躺在她的怀抱中,可以安祥地睡上一夜,明朝醒来的时候,又可以听到鸟儿的歌声,又可以以舒怀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

在我懂事的那一刻起,我已经爱上了在这儿生长,爱上了绥江河,可以说,我在绥江河里长大,是她的儿子,和她一起已走过了二十五个春夏秋冬,她的喜怒哀乐,她的枯荣繁茂,她的沧桑泪迹,我都沥沥地记在心田上。

曾几何时?在河水中,与鱼儿畅游,与鱼儿嬉戏。

曾几何时?在竹林里,拿着猎枪打鸟儿,百步可以穿杨;

曾几何时?在竹林里,漫步与鸟儿同唱,爱心与日俱添。曾几何时?跑来跑去,汗流夹背,袋子里装满了昆虫。

曾几何时?静悄悄,只有沙沙声响,是那么地安祥。

……

今天,我回来了;可是,昨天呢?已经走了,还能回来吗?昨天,认识的你,还在吗?还好吗?

当一位老人来到了南方视察的时候,当改革开放走出第一步的时候,当你如春回大地、万物苏荣的时候,我诞生在你的怀抱里,沐浴着春风,在温暖的世界中成长着;但曾经满目沧夷的你,曾经伤痕累累的你,更需要新一代人去修复,去建造,更需要知识的力量。

如今,我带着梦想,带着赤子之心回来了,虽然我梦断茂名,梦碎广州,但我依然带回了信心,我依然坚信,凭着勤劳的双手,凭着不屈艰辛的勇气,凭着你付于我的力量,我相信你的明天会一天天更美丽,更是人间的乐土,天上的宫阙,不是吗?沙口水泥大路的开通,下沙村全铺水泥村庄的建设,海心洲海上乐园的开发,沙榶桔子大面积种植和丰收,正趋示着你着你美好的未来,成为一个美丽风光、绿色海滨城市,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你,了解你;我为你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为你而说出只对情人才说的一句话:

“我爱你,永远!”

关于家乡习俗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金黄金黄的外皮,猪肉糜剁成馅儿,包成一个弯弯的半月型——哈哈,大家应该都猜到了吧?这就是我们家乡上海的美食——蛋饺。

说到蛋饺,不得不提到它的起源。上海吃蛋饺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爱玲就在小说《半生缘》里提到过:“饺子、蛋饺都是元宝。”到了大年三十,上海人年夜饭的最后一道重头菜,都会是“全家福”,“全家福”可以是暖锅,也可以是砂锅,一般以高汤打底。讲究的,再加上几只虾,进一步调出鲜味儿。食材很丰富,但唯一不能缺少的就是这个蛋饺了。

做蛋饺的过程非常难!所以外婆和妈妈经常连夜一起做蛋饺。做蛋饺呢,要先用一小块肥膘或者猪油在圆勺里转一圈,以免粘住勺底(上海话,叫做“嘚底”)。然后倒入一勺打好的蛋液,再将勺子逆时针轻轻转上一圈,使蛋液均匀铺满整个勺子,成为一张圆形的蛋皮。蛋皮一定要厚薄均匀,这是最考验手艺的时刻。之后在蛋皮中放入一小团事先调制好加入葱花的肉馅儿。等到边上的蛋液刚刚凝固,马上用筷子尖儿小心地挑起来一边的蛋皮,慢慢地把圆形蛋皮一折为二,让两面合拢完全包盖住肉馅。最后在蛋皮周边,稍微压那么两下,封口——一个半圆形的蛋饺就大功告成了!

因为蛋饺的形状像元宝的样子,而且颜色金黄,所以有招财进宝的寓意,而且,外婆和妈妈对蛋饺也有一番别样的回忆。

对他们来说,蛋饺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家人相聚在一起吃“全家福”的幸福感。妈妈虽然现在很瘦,但她小时候也是一个十足的“小馋猫”。在她外公外婆做蛋饺的时候,常常期盼做出失败的蛋皮,这样妈妈就可以把做坏了的蛋皮一个个吃掉,那叫一个嗲啊!

可现在,蛋饺早已在市场上非常普遍。有新鲜现做的,也有速冻的,想什么时候吃就可以什么时候吃。可却缺少了一点什么……大概是那么一点过去的味道和快乐吧?所以我也要学会做蛋饺,以后在过年的时候也能亲手为家人亲手制作这份美味,和家人一起分享这种快乐,更是补上这一点属于过去的回忆。

小小的蛋饺,也是我们上海的老味道!

关于家乡习俗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照家乡的规矩,从腊月初一就开始新年的预热了。腊八一般是最冷的一天,大家都在这天熬腊八粥,里面的食材丰富极了,让人闻到就觉得心里暖和。

在过年时,孩子们都喜欢先准备自我过年时的东西。第一种是大家都喜欢买的花炮或鞭炮等,尤其是男孩子,一买一大包。第二种便是又硬又甜的糖或又甜又红的枣,只要大人一买到,小孩就一抓一大把。

最终到了小年二十三,在这一天,鞭炮声接连不断,年味浓浓。街上卖东西的也多了,尤其是糖和瓜子,孩子们也开心多了,到处是欢声笑语。

虽然别的地方一般是除夕当天才贴春联,但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八便开始了,人们喜气洋洋地一边贴着春联,一边哈哈大笑,显示出了万象更新的气象。

期待已久的除夕之夜最终到来了。这天晚上,鞭炮声比以前多了许多,每分每秒都在响,人们穿着新衣,做着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外出打工的人,除了万不得已,必定会回家吃个团圆饭。这天晚上吃完饭,人们便忙了起来,烧香、磕头、拜天、拜地,一刻也不停。一切活动结束后,除了很小的孩子,一家人都要守岁,听说这么做能够延年益寿。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一样,人们都要去拜年,互相表达新年的完美祝愿。

正月初六,多数商店都已经开张。这天也是我最不愿过的一天,因为家里每一个干活的人都要出去干活。

元宵节是春节期间又一个重要的日子。这天晚上,人们去城里看灯会,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各形各色,各不相同。人们看完灯会便匆匆赶回来,因为大家都要点蜡烛、闹花灯,整个村子火红一片,真是一片灯的海洋。

就这样,过完元宵节,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各忙各的,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孩子去上学,大人去上班,一切就又恢复了平静。

关于家乡习俗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我爱全南我爱家乡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五千多年的历史,造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然而,因几千年的封建帝制……

虽经多少朝代的历史沧桑,中国仍不能富强。

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华民族发出了璀璨之光。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百年只是一瞬间。

可就是这一百年,使全南走进了辉煌。

在历史的长河中,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短而又短,

可就是这二十多年,使全南山河旧貌换新装。

你看:那一条条高压线,跨过崇山峻岭,

为工业送去动力,为乡镇农家送去灿烂之光。

建宽敞的水泥公路,穿山涧、跨平川,

成为快速通道,连接着省内外市常

通信高速发展,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电视、电话进入家庭,把地球装进人们的怀抱。

你看那:

一个个农家妹子,打扮得漂漂亮亮;

一排排新房,标志着农民奔驰在小康路上。

你看看:工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外资企业纷纷进场,

马达声声机器隆响,农民上田进了工厂。

你再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建设浓墨重彩。

刚刚竣工的商业街、住宅楼,

已经没有空房,农民在迁居在装璜。

新城区的开发,实现了几代人进入县城的梦想。

县城人口的剧增,激活了物流和消费市常

县城的夜晚流光溢彩,

使我今天有机会,登上文化广场的舞台。

全南的变化真快呀,

傍晚散步的人们,纷纷发表感叹和畅想。

全南建设方兴未艾,

一个个大手笔,写在江西南大门的大地上。

全南赤子发出一个心声:

我爱全南,我爱家乡。

我爱全南,我爱家乡,

我的家乡在金龙镇烧斗村,全南唯一月姓的聚居地,

他们保持着蒙古族祖先的勤劳和剽悍。

曾几何时曾流传:

(用方言)“有女莫嫁烧斗坊,

清早暗夜淋粟秧,

上坝淋到下坝转,

归来端碗粟斋汤”。

解放后的烧斗村民,

修水库、筑山塘,办茶尝建学堂,

村村寨寨大变样。

如今的烧斗,

“双带致富”、“三民”活动一片繁忙,

水泥路连通了各个村庄,

自来水送到了每家灶堂。

50多户人家住进了水泥楼房,

农民小康楼规划建设在省道旁。

农村电价下降,村民开始用电做饭煲汤。

烧斗村民不骄不躁,正在续写新的篇章。

全南建县一百年,

我在这里说:

我爱全南,我爱家乡。

关于家乡习俗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家乡的山,没有泰山那样雄伟,但四季景色明丽迷人。

春天,片片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山峦像铺上一层嫩绿色的地毯。夏天,山上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把小山打扮成身穿绿衫的窈窕淑女。秋天,片片树叶、丛丛花草都变黄了,小山又罩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冬夭,大雪纷飞,棵棵树上像开满了梨花。等到雪停日出,一片银装素裹。风吹树摇,积雪簌簌地落个不停,好看极了。

家乡的山美,水也美。

家乡的水,没有长江的波澜壮阔,但湖水明亮如镜,河水清澈见底。

河水潺潺流着,浇灌着绿色的田园,田园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每到夏天,河里的水涨满了,孩子们就跳到河里游泳、打水仗,小河充满了生机。每到冬天,河水结了冰,小河又成了人们的天然滑冰场。小河,你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愉快和欢乐!

家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家乡的人民勤劳朴实,一年四季早出晚归,辛勤劳作。是他们把金黄的麦粒堆得像家乡的小山;是他们把雪白的棉花堆得像天上的白云;是他们用漫山遍野那红艳艳的苹果、黄澄澄的梨、亮晶晶的葡萄,把家乡打扮得绚丽多姿,五彩缤纷……家乡的人民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勤勤恳恳地建设着自己可爱的家乡。

啊,那山,那水,那人……

关于家乡习俗心得体会和方法八

湛江,一个著名的海港城市,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有很多独特的习俗。今天我就带大家见识一下吴川的元宵节。

在我们吴川,我们经常会吃一个叫做汤圆的传统东西,这种东西是用糯米粉包裹着花生馅和芝麻馅一个小圆圆的圆形小球,只要取一锅热水就可以把它煮熟了,这种东西我们都很喜欢吃。

今年的元宵很特别,买不了汤圆,我只能自己试一下包汤圆,我首先准备好了糯米粉,和一大壶热水,然后和成面团放入冰箱醒发一会儿。

接下来我准备好了花生,芝麻,红糖,白砂糖,等等的馅料,把花生打成碎,加入红糖,就变成了红糖花生馅,把芝麻和白砂糖一起搅碎,那就变成了芝麻馅,这两种新料经过加热之后都会变成液体,所以做成爆浆汤圆不是梦,当然我做了这两个是经典的馅料,别的人还会弄紫薯馅呐,芒果等等。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取出面团,把面团搓成一个小圆球,然后按压碾平,成为一个薄薄的小圆饼,我便用勺子包入馅,捏和,滚成一个小圆球,放在一边,但是我做面团的时候不小心用了温水,所以面团粉粉的一动就烂,每做一个汤圆都难的登天,只不过想到爸爸妈妈姐姐们吃到了这些汤圆幸福的笑容,我还是坚持了做了下去。

做了一个小时终于做好了十几个大小相等的汤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锅洗干净,然后放入水把它们煮沸,放入汤圆用筷子搅拌一下,防止粘锅,过了几分钟,汤圆煮好了,我洗完碗,用碗乘着汤圆,给了给我的家人们。

我们一边看着月亮吃着汤圆,看着烟花,说着笑。我想:这个元宵也许不像之前那样喜庆,但是也过得美好。

我喜欢元宵节,更喜欢我的家乡!

关于家乡习俗心得体会和方法九

尊敬的领导:

按照家乡过年的习俗,春节在二十三——小年这天就开始了。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祭灶日。大家一般黄昏时,在灶房摆上桌子,放上瓜果、祭灶糖等向灶神敬香。那天晚上,妈妈让我去祭灶,我拿了两根祭灶糖,放在灶台上,对着那里磕了个头,并在心中祷告:保佑我全家平平安安。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准备鸡、鸭、鱼、肉、青菜、年糕什么的。

二十四扫房子。人们要把“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我也要扫走“穷运”、“晦气”,于是就帮妈妈扫地、擦桌子、擦门窗……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表达人们很爱过年。

二十五拐豆腐;二十六蒸花糕;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贴春联、年画。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三十这天,我们包饺子,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家中吃到硬币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就会交好运。

吃完年夜饭,在院子里撒满芝麻秸,寓意新的一年生活像芝麻一样节节高。然后守岁熬到大年初一。

除夕夜家里所有的灯都要亮着,一直到天明。初一“起五更”磕头,晚辈先给家中长辈磕头,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然后结伙去别人家磕头。我今年就和爸爸他们一起去磕头拜年了。

初五为“破五”,意为破除禁忌,开市贸易。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人们会在这天观灯、放烟花。这里的习俗还有很多,欢迎你来我的家乡过年!

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