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安徽历史心得体会实用 安徽文化史读后感(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22:39:29 页码:13
安徽历史心得体会实用 安徽文化史读后感(七篇)
2023-01-08 22:39:29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安徽历史心得体会实用一

今天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与在座的各位进行探讨交流。组织开展此次党员培训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推进新常态下党员教育培训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具体实践。

借此机会,在这里我也提三点希望和要求与大家共勉。

一是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静下心来,认真听讲,深入思考,力争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二是希望大家利用这次培训机会,加强交流,对如何立足自身实际、争做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党性修养;

三是希望大家严格遵守培训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讲,尊重授课人的劳动成果,展现好、维护好优秀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下面,根据培训班的安排,我想从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等方面,谈一些体会和认识,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党史是我们党成长发展的历史轨迹,其中凝聚着无数革命先贤的智慧和力量,也铭刻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奉献与牺牲。每当回首我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总能让我们收获很多。

下面,我就把党的一大到十八大每次会议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内容作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

党的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秘密举行,大会的最后一天,因巡捕搜查,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代表13人: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其中绝大多数人我们都很熟悉,这13个最后的结局也各不相同。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大会选举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党的中央局。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

党的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二大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李达、张国焘、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向警予、罗章龙等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党的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三大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蔡和森、张太雷、向警予、张国焘等27人,代表党员420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大会。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确定国共合作问题。会议反对了两种倾向:一是张国焘怀疑国共合作的“左倾”关门主义;二是陈独秀提出的“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右倾观点。会议决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是国共合作的序幕。

党的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四大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任弼时、彭湃、陈乔年等20人,代表党员994人。大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党如何加强对日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为了加强领导,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这次大会提出了以前历次代表大会都没有正式提出过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这次大会为迎接全国群众的革命运动新高潮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党的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五大在武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80人,代表党员5790多人。大会的中心任务是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决定党的方针政策。会上,陈独秀虽然承认了一些错误,但却又为其错误进行辩护,并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错误主张。由于陈独秀表面上承认了错误,仍被选为党的总书记,但他并没有真正认识其错误的根源和危害。毛泽东虽然参加了这次大会,但他提出的正确意见没有被采纳,并被排斥于大会领导之外,被剥夺了表决权。

党的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举行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对共产党人采取的“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放过一个”的血腥政策,使党很难找到一个安全的开会地点。就在这时,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和少共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1928年春夏将在莫斯科举行,考虑到届时中共也将派代表团出席这几个会议,遂将中共六大会址定在了莫斯科。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84人,候补代表34人,代表党员4万多人。大会彻底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同时又批判了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选向忠发任总书记(31年6月被捕叛变)。

党的七大:与六大间隔了17年。早在1937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通过了召开党的七大的决议。由于战争环境的特殊原因,延迟到抗战胜利前夕的1945年4月才正式召开。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正式举行,至6月11日结束,历时50天。这是党的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党代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121万多党员。毛泽东主持了这次大会,七大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抗日战争的经验,而且全面地总结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最主要的有两点:(1)制定了我党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2)规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党的七大是党的历史上最盛大、最重要、最成功的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党的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的情况下召开的。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党员1073万多人。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党的八大确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是党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的运用。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经验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党的九大:1966年5月开始,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文化大革命”。其指导思想是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由于毛泽东的个人专断作用损害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党内个人崇拜发展,以及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加上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结果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是在绝大多数党员还没有恢复组织生活,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党委还没有建立起来的不正常的情况下勉强召开的,出席大会的代表共l512人。大会的主要议程是:林彪作政治报告;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党的中央委员会。林彪在政治报告中,对“文化大革命”的准备、过程和所谓经验作了全面的肯定,并极力宣扬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大会通过了林彪的政治报告,也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正式确认了上述错误论点。

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对毛泽东思想作了歪曲的阐述,砍掉了共产党员应有的权利;尤其严重的是把林彪作为“接班人”写入总纲。不但林彪的“接班人”的地位用法定形式固定下来,就连林彪集团的主要骨干和亲信也进入政治局,掌握了实权,而不少久经考验的老同志却被排除在政治局之外。

党的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所以说党的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249名,代表全国2800多万党员,毛泽东主持了大会的开幕式。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王洪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选举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大会批判了林彪集团的反革命罪行,总结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斗争的经验。大会强调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切实地完成和超额完成发展国民经济的国家计划,使我国经济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但因为这次大会继续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并且错误地认为“九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正确的”,因而大会不可能从根本上真正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在新的中央委员会中,虽然也选进了一批久经考验的、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排挤和打击的老同志,但同时也使一些造反派的骨干分子混进了党的中央委员会;王洪文当上了党中央副主席,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又得到加强。

党的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0名,代表着3500多万党员。华国锋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华国锋的错误影响,这次大会没有能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如“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反而加以肯定。在新党章中,仍保留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错误提法,甚至强调“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等,因而党的十一大未能完成从理论和党的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任务。

党的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有1545人,候补代表有149人。代表全党3965万多党员。邓小平在致开幕词,对大会的历史地位和党在新时期国内外的根本方针、任务作了论述。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十二大,指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二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迅速地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正如邓小平所说,七大把革命引向胜利,十二大将把建设引向胜利。这是对十二大伟大而深远意义的科学概括。

党的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l936人,代表党员4600多万人。大会确定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十三大的突出贡献,是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989人,代表党员5100多万人。江泽民主持了大会。这次代表大会的任务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大会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

党的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国5800多万党员。大会开幕由李鹏同志主持。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党的十五大将以此为标志载人史册;一致赞同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党章。大会认为,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对于保证我们党领导人民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代表全国6635.5万多名党员。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的章程。这是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党的十六大将以此为标志载人史册。

党的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胡锦涛在会上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党的十八大: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14日在北京召开。选举习近平为党中央总书记。

十八大以来的四年多,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治理风格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呈现出一个现代政治家的气质。他不仅谙熟中国历史与传统,对西方世界的治理也很熟悉。这两年多的中国治理,明显的融合了传统智慧和西方经验。在他的视域里,贯穿着可凝结为“一二三四五”的执政思路和治理方向。

“一”,即提出一个“中国梦”的伟大愿景。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就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中国梦”。很明显,他是在宣示,这将是我的重大执政理念。习近平追求的“大同社会”就是十二字: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熟悉“美国梦”的西方媒体,开始拿二者作比较,这倒无碍。因为中国梦跟美国梦是相通的。我们知道,美国梦的最大特点是社会流动性。中国梦在个人层面的内涵—“人民幸福”,首要的便是讲究机会平等,追求社会流动性。然而,一些媒体却从中国梦在国家、民族层面的内涵,歪曲解读中国梦为“扩张梦”“霸权梦”。做出这样解读的媒体和政客,应该去读下中国的历史,了解下中国的传统。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越是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的外国人,越对中国道路和中国梦持一份理解与尊重。

“二”,即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任起草小组组长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两个一百年”,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即提出“三严三实”的治党风格。习近平是在去年“两会”期间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突出“严”和“实”,贯穿习近平三十多年的从政生涯。习近平是中共历史上罕见的一阶一阶晋升的政治领导人,在十七大时就开始分管党建工作,深知地方治理需务实为重,治党要严字当头。可以说,落马官员无一不是在“三严三实”上麻痹大意,以致锒铛入狱,追悔不已。

“四”,即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方针。习近平在去年年底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五”,即提出“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习近平任起草小组组长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对于十七大报告,这次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位一体”,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

从1921年到现在,96年中,党和人民以独有的精神风采和风貌,给这段历史烙下深深的印记。从中我们触摸到那个时代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看到了这些精神所折射出的伟大光芒。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的重要政治资源。今天我们学习党史,应该继续接受这些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的教育,继续经受这些精神的洗礼。

虽然时代不同了,社会已经转型,但其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仍然会给我们教育、启迪、感动和激励,因此在现阶段我们仍要不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争当时代先锋,做“两学一做”带头者,要坚持把从严从实作为基本要求,在以上率下、精准推进上形成常态、抓出长效。从镇党委班子成员做起,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向党中央对表、对标,带头旗帜鲜明讲政治,带头强化党性修养,带头严格自律,带头担当负责,学在前、做在前,面对经开区建设的发展,我们党员干部要发挥这种从严从实带头精神,面对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要找准方向,拿出“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态度,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推进项目开展,当好“两学一做”的践行者、示范者。习总书记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突出问题导向确保取得实际成效,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一个支部。这要求我们每个党支部、每个党员都要在工作、生活中以严格标准来要求自己,从严落实工作、守住底线,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党纪党规,抓好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同时各村各单位必须将环保安全这根弦提高到最高警戒线,坚决、彻底、无条件的执行“小散乱污”企业治理和关停规定,全面从严抓好问题整改落实,严肃查处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绝不允许出现漏洞和死角,确保我镇发展大局的和谐稳定。

同志们,当前,正值我们全镇建设大局初显、快马加鞭的关键时刻,在全镇上下共同努力下,各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均实现顺利开工推进,但这只是刚刚起步,距离市委市政府和区工委、管委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我们以更加严实的作风,更加高昂的热情和干劲,弛而不息、久久为功地向前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提振精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努力使学习教育的成效切实体现到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上。

谢谢大家!

对于安徽历史心得体会实用二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用100年的汗水和鲜血谱写的篇章,今天我只能提纲性地概说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的历史过程。我把讲的内容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建国前的党史。第二部分是建国后的党史。建国前的党史可分为五个阶段:①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早年革命活动时期(1919.5—1923.12);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就是北伐战争时期(1924.1--1927.7)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④抗日战争时期(1931.9—1948.8);⑤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建国后的党史也分为四个阶段: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②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③文化大革命时期;④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其早期革命活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主义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它从诞生时起,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终奋斗目标,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统一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革命统一战线策略,发动和领导工人进行罢工斗争,为推动人民革命运动新的高潮作了充分的准备。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中国社会

自从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在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了城市的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为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它们不但运用政治的、军事的和经济的手段,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压迫,还极力保持中国封建的剥削形式及其的上层建筑,把中国地主阶级作为它们的统治工具和支柱,阻碍和破坏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从此以后,中国人民受尽了帝国主义,封建资本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的三重压迫和剥削,处于危难之中。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广大人民如何才能当家作主,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一大批有志气的中国人在呐喊,在寻求救国之路……

一九一一年,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代皇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好景不长,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为了帝制,积极投靠帝国主义,野蛮地镇压革命人民,血腥地屠杀革命人士。从此,各地军阀纷纷割据,中国完全沦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这就是建党前的中国社会现状。

(二)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一大批有识之士在寻求救国之路,中国出现了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还有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者胡适等大批人士,他们倡导民主、和平、自由,抨击封建礼教,传播西方文化。特别是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对中国的影响最大,它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一九一九年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得到全国各地工人、学生的热烈响应和支持,使工人运动迅速掀起,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920年初,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酝酿组织中国共产党。同年三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经斯基(中国名字叫吴廷康)来华,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维经斯基先到北京与李大钊会晤,后经李大钊介绍又去上海会见陈独秀,进一步商讨在中国建党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酝酿,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邵力子等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上海共产党主义小组。同年秋至1921年春,李大钊、张国焘、邓中夏等在北京;董必武、陈潭秋等在湖北;毛泽东、何叔衡在湖南;谭平山、陈公博在广东;王尽美,邓恩铭在山东;施存统、周佛海在日本也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与此同时,在法国的赵世炎、周恩来、蔡和森、李立三、王若飞也开始了建党活动。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党的早期革命活动

经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多方面的活动,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益成熟。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来华,建议上海小组发起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的最后一天,因法租界巡捕搜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等十二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陈独秀因事没有参加,指派包惠僧参加,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大会。这次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本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党纲还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大会最后选择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此,中国无产阶级有了英明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的面目也就焕然一新。

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发表了宣言。并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清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为: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党主义社会。大会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加入第三国际的决议案》。大会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被推选为委员长。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2年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的高潮,全国发生罢工一百多次,有几十万人参加。它的直接领导和机构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于1921年8月成立,书记部的书记是刘少奇。这次罢工影响最大的是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后惨遭军阀吴佩孚的镇压,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1923年在共产国际的倡议下,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接受共产党国际执行委员会于本年一月十二日通过的在中国实行国共合作的决议,决定会体共产党员以个人的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留在国民党内是适宜的,同时指出:“绝对不能与国民党合并”不能以取消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面貌为代价,党必须保持自己的原有组织和严格的集中领导机构。大会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负责中央的日常工作。

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伐战争

早在1922年8月西湖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负责人即向孙中山说明了关于实现国共合作的主张。屡遭失败,正处于绝望中的孙中山,不顾国民党内顽固分子的反对,对此表示欣然同意。孙中山赞成依照民主的原则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经过一年多筹备,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对孙中山的旧民主主义重新做了解释。这次大会还选举了李大钊、谭平山、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经过这次大会,国民党实际上已经被改组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一九二四年五月在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与共产党共同努力,创办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革命思想的干部,建立革命武装,对于改造旧军队建立革命军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一)北伐战争的胜利

一九二五年二月和六月,国民革命军先后进行了二次的东征,平定了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等叛乱,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一九二六年初,在周恩来直接关怀下,还建立了共产党人直接领导的国民革命第四军独力团,使中国共产党开始直接掌握了部分的革命正规武装。由于北洋军阀统治的中原大部地区黑暗透顶,一九二六年二月,广东国民政府决定举行北伐。北伐战争的直接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它的主要敌人是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共约七十万军队,当时广东国民政府共有国民革命军十万人左右。国民革命军在苏联军方顾问的帮助下,制定了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集中兵力,长驱直进。首先消灭了吴佩孚,然后消孙传芳,最后消灭张作霖,统一了全国。北伐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其中,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军的先遣部队为北伐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的功劳。

(二)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窃取北伐战争的胜利成果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

早在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内部就已分裂为左右两派的争斗,1925年8月,坚决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国民党著名领袖廖仲恺被反动派所暗杀。戴季陶极力排挤国民党内的共产党人士,蒋介石也加紧对革命领导权的篡夺,陷割共产党人,1926年3月制造了“中山舰事件”,逮捕了第一军中的共产党人,包围了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处。5月,蒋介石又抛出了《整理党务案》,规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各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须交出名单等等。面对蒋介石的篡权阴谋,陈独秀却一再妥协退让,使蒋介石的阴谋步步得程。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派反动军队收缴了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工人纠察队武装,占领上海总工会,逮捕和枪杀革命群众,公开发动反革命政变,上海工人举行抗议又遭到血腥的镇压。四月十五日蒋介石又与广东反动派同谋去广州制造了“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解除黄埔军校和工人纠警队的武装,逮捕和枪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这一时期,我党优秀的领导人李大钊、陈延年、赵世炎、汪寿华、肖楚女、熊雄等先后英勇牺牲。

蒋介石的反革命暴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等革命群众纷纷发表讨蒋声明。共产党人毛泽东、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和国民党左派宋庆龄、邓演达、何香凝等联名发表讨蒋通电,痛斥蒋介石的罪行。武汉国民党中央和武汉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开除蒋介石的党籍。周恩来、赵世炎、罗亦农、陈延年、李立三等向中共中央写了“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的意见书。但这个时候,蒋介石的势力已经形成。在中国革命处于紧急的关头,1927年4月27日中共在武汉举行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批评陈独秀犯了忽略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右倾错误;强调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但未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同时,仍寄希望于汪精卫,特别是大会仍选陈独秀为中央总书记,而陈独秀在会后仍然继续执行右倾路线。党的“五大”并没有能够担负挽救革命的任务。党的“五大”以后,武汉地区的危机更趋严重而表面化,汪精卫集团利用国民党中央和武汉政府的名义,连续发出种种宣言和训令,攻击和镇压工农运动。制造了“七.一五”反革命叛变,接着公开支持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但陈独秀等竟以投降式的让步,企图推住汪精卫。6月30日中共中央扩大会还通过决议,更进而承认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至使汪精卫的反动气焰更加嚣张。7月10日根据共产党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进行了改组,成立了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李立三、张太雷五人组成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实际上免除了陈独秀的职务。7月13日中央发表了时局宣言。揭露汪精卫的反革命活动,并命令参加国民政府的共产党人退出政府。致此,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败局已无法挽回。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这个时期党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7年8月至28年底。党主要是发动和领导各地武装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力量得到初步的恢复和发展。

第二阶段,是29年1月至31年9月。主要是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了很大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基本形成。党在白区的斗争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阶段,是31年9月至34年底。主要是“九.一八”事变革后,全国出现了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潮,但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不但丧失了有利的革命形势,而且给革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第四阶段,是35年1月至12月。主要是党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取得了中央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

第五阶段,是35年12月至37年7月。主要是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迎接全国抗日战争的到来。

(一)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全国革命势力受到严重摧残,中国共产党员由五万七千多人减少到一万人左右,中国革命暂时转入低潮。党的组织转入地下工作,形成红白对立,国共两党对垒的局面。

27年7月中旬,中央决定举行湘、鄂、粤、赣四省的农民暴动和南昌起义,以武装斗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8月1日,在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原北伐战争和其他革命武装三万余人在南昌起义,全部解除了国民党三、六、九军在南昌的部队武装。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但部队后来在开往广东时遭到敌人的围攻而失败,剩下一部分部队转到边界农村坚持斗争。8月7日,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并确定秋收起义。会议选举瞿秋白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央委托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起义部队经三湾改编后于十月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十二月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这次起义,由于没有及时转移到农村,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结果也失败了。从“八七”会议至28年底,全国各地还有一百余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英勇地打出了敌人,使我党“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1928年9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的一部分军队和湘南农民军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同时,各地的起义部队也纷纷建立了武装根据地。

正当中国共产党的大批骨干力量深入农村,建立和发展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这个时候,①红军壮大;②工人运动高涨。党内以李立三为代表的一部分同志,由于对国民党屠杀政策的仇恨和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愤恨,左倾情绪逐渐膨胀起来。他们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盲目地组织工人暴动,使大革命失败后保存下来的党的一部分力量受到严重损失。28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提出了实行土地革命,建立了农民主专政以及其他具体的方针政策,批判了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随后,在六届一中全会选举向忠发为总书记,但又不适当地强调了“城市领导作用”。

(二)工农红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六大”以后,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了很大的发展。到1930年全国红军已发展到10万人,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开辟了大小十余块革命根据地。随着红军的扩大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红军本身的建设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抗县古田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服从党的领导,树立无产阶级思路,纠正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等错误观念,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等任务。强调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重申中央军委的指示,指出中国革命是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规定了红军的基本任务是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农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苏维埃政权,扩大根据地。在此同时,党的白区工作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1930年全国党员已发展到12万人以上,工会会员也已恢复到十万人以上,白区文化战线方面也得到了发展。在革命形势好转的同时,国民党军阀内部却爆发了大混战,至使党内主要领导人李立三等‘左倾’冒险主义的头脑膨胀,并坚持城市中心论,组织工人大暴动,命令红军攻打城市。使红军和根据地受到了严重损失,也使白反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大批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1930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瞿秋白、周恩来主持了会议,结束了李立三的路线,纠正了‘左倾’的错误。由于红军攻打城市的结果,使敌人引起了警觉,于是国民党便部署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于1930年至1931年7月先后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辉煌胜利,各根据地开展了反围剿的游击战争。正当我党纠正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红军反围剿不断胜利,白区反文化围剿斗争向前发展的时候,我党却又出现了一个比李立三“左倾“错误更有理论,气焰更盛,形态更加完备的“左倾”机会注意,即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王明即曾在莫斯科学习过,对马列主义的著作能逐条地背诵,在共产国际的代表米夫的支持下,于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国取得了中央的领导地位。他们打着‘反右倾’的旗号,对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残酷的斗争,无情的打击。党内民主气氛遭到很大的破坏。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制选人‘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在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命令下,相继退入关内,东北三者沦陷为日本的殖民地,国民党政府更于同年5月与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激起全国各界的强烈反对,抗日运动在全国迅速掀起。但由于王明路线的错误,革命力量不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削弱。

1931年6月向忠发被捕叛变(向忠发曾担中央党书记)。中央领导机关遭到破坏,白区的组织相继破坏,到1933年初,党的临时中央不得不被迫离开上海。而迁入中央苏区。32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纠集60余万兵力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军事‘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由于张国焘的轻敌而遭到失败,中央苏区毛泽东的‘反围剿’方针与临时中央发生了分歧,毛泽东受到排挤,撤销了的红军总政委的职务。是年冬,国民党反动派调集50多万兵力进攻中央苏区,当时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的指挥下,灵活地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经验,仍然取得到了第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歼敌近三个师,俘敌万余,缴枪一万余支。33年初,临时中央迁入苏区,王明路线在苏压控制了整个军事的局面。同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第六次‘围剿’,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采取了“关门主义”,拒敌于“国门之外”的作战方针。把军队的指挥权完全交给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李德曾在二战期间在苏联的斯大林保卫战中立下过很大的战功),李德教条地运用苏联与德国战争那一套,再加上王明的极“左”路线,使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陷入了惨重的失败,从此全国大部分苏区失去了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万里长征。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经遵义,党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批判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方针,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经过将近二年艰难险阻的长征(通过大凉山,飞夺泸定桥,渡过大渡河,四渡赤水、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大雪山等)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工区会师,红军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这同时,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三)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地后,35年又发动了华北事变,企图把华北地区变成它的殖民地,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各地学生纷纷上街游行,爆发了“一·二九”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也于瓦窑堡召开了会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争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还对东北军和西北军做了大量的工作。张学良、杨虎城也希望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然而蒋介石却仍然顽固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政策,镇压各地抗日运动。拒绝张学良、杨虎城的抗日要求,并准备把张、杨部队调出西北,致激起了“西安事变”。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释放一切政治犯,实行民主政治等八项主张,并电邀中共代表到西安共商救国大计。党中央冷静地分析了西安事变的错综复杂形势,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和平解决这一事变的方针,并派出由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组成的代表团参加谈判,经过各方的努力,终于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剿共”、“与共产党联合抗日”以及释放政治犯等条件,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随后,张学良即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送他回南京。从此,张学良遭到了蒋介石的长期扣留。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两党的新的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从此,中国时局转为抗日战争的时期。

四、抗日战争时期(31.9——45.8)

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革命战争,它的主要打击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采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在此期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历史经验,认清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规律,毛泽东思想达到了成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壮大了革命的力量,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抗击,国民政府被迫于八月十四日发表自卫宣言。从此,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抗战开始不久,中国就形成了两个战场,即正面的国民党战场和敌后的解放区战场。在两个战场上,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局面。

在1937年7月至1940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抗日持久战和敌后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对蒋介石集团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积极展开敌后游击战争,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抗日战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而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虽然在抗战初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但是,由于蒋介石坚持后面抗战路线,国民党的一百多万军队挡不住几十万日军的进攻而节节败退,南京政府不得不迁入重庆,并且,出现了向日寇投降的情况。

相反,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革命力量迅速壮大。面对国民党内部的投敌情绪,1940年8月——12月,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调动全国所有的军队,向日寇展开了“百团大战”,总计大小战斗一千八百二十四次,毙伤日伪军25800余人。百团大战给了日军沉重的打击,进一步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党的军队的威望。当然,它也使我军主力损失较大,过早的曝露了我军力量,致使以后日军的主力转为进攻红军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扫荡”。此后,蒋介石也实行了假抗日,真反共的策略。并于1941年1月发动了皖南事变,将开赴抗日前线的新四军进行袭击,新四军军部二千多人全部遇难,军长叶挺被无理扣押,副军长项英遇害,并声明要将军长叶挺提交军事法庭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后,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1年至1942年,由于日军集中主力对敌后解放区进行连续的“扫荡”,国民党大批将领率部降日,蒋介石又调集数十万大军包围陕、甘、宁和敌后解放区。加上华北各地的自然灾害,敌后人民抗战陷入严重困境,解放区人口和八路军的数量都有了明显的下降。党为克服困难,及时调整了各项政策,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一二五师三五九旅王震坚持了艰苦的游击战争,保卫了抗战阵地。

1943年至1945年8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中国抗日战争逐步转入反攻,人民的革命力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在美国二颗原子弹轰炸后,又绝苏联红军的强大进攻,不得不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五.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45.8——49.10)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民主革命最后取得全国胜利,毛泽东是想进一步取得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阶段

自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开始,蒋介石就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疯狂抢夺抗战胜利成果,积极准备内战。中国共产党根据“七大”的方针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运用革命的两手策略,开展和平谈判与武装斗争相交的复杂斗争。为欺骗人民,争取时间准备内战,蒋介石于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赴约重庆谈判。我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蒋的真面目,团结和教育人民,孤立国民党蒋介石,增强我党的有利地位,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代表我党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一方面是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力争在和平条件下实现中国社会的改革;另一方面,解放区军民加强自卫战争的整备,粉碎蒋介石两面阴谋。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于一月十日签订了停战协议,并在协定签订的当天在重庆召开了有各党派和社会贤达代表三十八人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但蒋介石的停战协定是一种缓兵之计,他对此毫无诚意,到3月份国民党二中全会和四月国民参政会时,他便公然撕毁了政协决议和停战协定,调集军队大举进攻东北,积极准备发动内战。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防御阶段

这个阶段,我党在政治上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建立了更大的人民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在军事上主动撤离一些城市和地方,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运动战为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使敌我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我的重大变化,为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解放战争的第一年,由于歼灭了大量的敌人有生力量,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民党军队由四百三十万人下降到三百七十万人,我军则由一百二十五人发展到一百九十五万人。敌军兵力削弱,士气低落,人民反对,后方空虚,机动作战力量锐减;我军越战越勇,士气高涨,人民拥护,后方巩固,机动作战能力大为增强。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党中央确定了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由战略防御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控制区域。

(三) 第三阶段是从1947年6月到1948年8月,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

这个时期,解放区普遍深入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和整党整军运动。在全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夺取全国的胜利制定了正确的方针,使中国革命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

(四)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8年9月8日至13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政治局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解放战争前两年的各方面成绩和经验,规定了今后时期的工作任务。由于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我军与敌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然成熟,于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便及时作出了关于战略决战的决策。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华东野战军首先发动了济南战役,攻克济南,全歼守敌11万人;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9月7日中央军委又下达了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从9月12日到11月2日历时52天,歼敌47万;并迫使长春守敌起义投降,解放了东北全境。紧接着辽沈战役,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历时65天);华东和中央野战军又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共歼敌55万,解放了长江以北广大地区;38年12月5日至翌年1月3日取得平津战役的胜利,歼敌52万,北平和平解放。至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

三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已面临绝境,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幻想再次玩弄和平阴谋,以便取得喘息时间,保存反动势力,以便卷土重来。毛泽东在一九四九年元旦也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宜将乘勇追强寇,不可怙名学霸王”。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宣布“引退”,李宗仁代理总统,声称原意接受我党八项条件求和,经过15天的读判,我党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提交南京政府代表团。4月22日,南京政府表示拒绝签字,读判宣告破产。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在面柏坡召开,批准了关于召开新政协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并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已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

1949年4月20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第二、三野战军百万雄师从湖口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天堑,解放了中国大陆除西藏以外的全部中国大陆。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当选为副主席。十月一日,首都北京三十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告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六、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49.10——56.12)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分二个阶段。

建国后的头三年是第一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准备条件。在这个阶段,除继续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镇压反革命分子外,在农村扩大新解放区实行土地革命;在老区开始组织互助合作;在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开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同时,胜利地完成了各项社会改革任务,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和反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一九五二年底,在国民经济不仅已经达到而且在许多方面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基础上,我党中央又及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指明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经和步骤,创立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952年——1956年是第二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对农业、手工业通过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经过了一系列由低到高的过渡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顺利地实现了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及时地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前的七届四中全会,还粉碎了高岗,饶濑石反党篡权的阴谋。)

七、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57.1——66.4)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由于我党对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思想上、理论上缺乏充分的准备,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主观指导上发生了失误,历史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个时期党的指导方针在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遭到严重的挫折,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党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培养和锻炼了大批经济文化建设人才。这是我党工作的主导方面。

这十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57年是第一阶段。由于执行了八大的正确方针,党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大胜利。(由于对1957年春夏之交的国内政治形势作了不切实际的估量,过分夸大敌情,在全国开展了群众性的政治运动,以致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反右派后,党内的“左”倾情绪开始发展了。)虽然在反右派斗争中发生了严重的扩大化失误,但还是属于局部性质的。

1958年到1960年秋,是第二阶段。这个时期我们称它为“五统年”。党在指导方针上发生严重的“左”倾错误,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的公社化运动。稍后,党开始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刘少奇为国家主席。同时,陈云向党中央毛泽东建议降低计划指标。7月,党中央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原定的议题是总结经验,纠正“左”倾错误,但在整个过程将要结束时,仍没有能提出切合实际的纠“左”方案,从苏联访问刚回国参加庐山会议的彭德怀,根据全国农村现实情况,向毛泽东写了一封建议信,这封信肯定1958年的成绩后,尖锐地指出“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并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意见。这封信大大地触犯了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和在群众中至高无上的权威。以致使整个会议的形势急转直下,把纠“左”转为反右,错误地开展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斗争。这场斗争,给党的事业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致使“左”的错误更加发展起来。再加上1960年后,中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共对苏共的账务全部需清还,国内自然灾害又严重,以致出现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局面。

第三阶段是1960年冬到1966年春。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左”的错误,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61年8月八届全会)。这是一次重要的转变。到1965年底,经济调整任务胜利完成,国民经济又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左”的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未能彻底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终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八、“文化大革命”时期(66年5月——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党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全局性的“左”倾严重错始终占支配地位。这一方面,是1957年以来,党内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倾思潮恶性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主要是毛泽东对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分析的错误。再加上预感到自己的权威与地位的受到威胁。他认为: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全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他由此得出结论: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了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阴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另外,加上林彪、江青、康生这些野心家又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这些错误。就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文革时期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66年5月党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动开始发动“文化大革命”到1969年4月党的九大。这一段,基本上是按照毛泽东的部署,炮打所谓的“刘少奇资产阶级司令部”及其在各地的代理人,以毛泽东8月15日在中南贴出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掀起了高潮。毛泽东的大字报的内容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宗报和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评论,写得何等好啊!请同志们重读一遍这张大字报和这个评论。可是50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却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打下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压制不同意见,实行白色恐怖,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联系到1962年的右倾和1964年形“左”而实“右”的错误倾向,岂不是可以发人深醒吗?”

文化大革命进行了全面夺权,进行了所谓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首当其冲的是刘少奇,继之为邓小平。

第二阶段是从“九大”以后到1973年8月党的十大。党的九大把林彪作为毛主席的接班人写进党章。成为法定的接班人,加强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在其时,由于林彪体质偏弱,毛泽东健康情况良好,于是为了夺取最高的权力,便发动了反革命的武装政变。在这一阶段,一大批党和领导人惨遭批斗、打击,一大批知识分子挨整,全国各地都建立了革委会。全国“斗”、“批”、“改”运动普遍掀起。‘九一三’(71年)事变后,林彪的反革命政变阴谋彻底破产,围绕批林整风,在党内又发生了分歧和斗争。

第三阶段是从十大以后到一九七六年十月。毛泽东先是批准江青等人提出的“批林批孔”,当发观江青等人借机进行篡权活动以后,又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宣布他们是“四人帮”。一九七五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各方面进行整顿,使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接着又发生了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全国再度陷入混乱。江青反革命集团乘机进行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经过曲折复杂的斗争,在华国锋,叶钊英,李先念等一大批老革命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取得了十月的胜利,打倒了江青“四人帮”,从而结来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内乱。

总之,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党内的领导者发动的,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深重灾难的一场内乱。

九、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

从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到一九八二年九月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六年,是我党领导人民大力进行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和发展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六年,是胜利实现历史性伟大转变,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拨乱反正重大成就的6年,是逐步探索和找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六年。

这六年的历史课分为两个阶段:

前两年为第一阶段。由于我们党对全面清理“左”倾错误的思想准备还很不够,也由于当时担任党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同志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继续犯“左”的错误,使得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始终徘徊不前的局面。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9月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为第二阶段。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了历史的伟大转折。(就是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二大总结了六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条战线拨乱反正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分析了我国政治和经济形势,提出了全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和方针任务,阐明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从此,中国政治、经济发生了伟大的历史性的转变,工农业稳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全国人民向小康型社会迈进。

对于安徽历史心得体会实用三

清顺治定鼎北京伊始,首重吏治,从严整治明末以来的吏治贪腐,摄政王多尔衮有一句名言:“贪官必诛,何必论赃多少!”康熙朝大治天下,也把吏治摆在了首位,宣布:“惟以察吏安民为要务。”这样的为政特点与时代政治,造就了绝非偶然的“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

独赴危境,他仅一驴相伴

于成龙,山西永宁人,顺治18年,45岁的他任广西罗城县知县。从其家乡到任职地,有6千里之遥,罗城地处万山丛中,一年四季毒瘴迷天,又屡经战火,城郭无存,百姓外逃,豺狼虎豹白昼肆行。这里瑶、壮等族杂居,好斗,攻杀不已。友人、亲戚视罗城为危地,多劝阻免行。于成龙感慨长叹:“惟国家所使,人生仕宦,岂择险易哉?”临行时,对亲朋表达自己的志向:“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说完,跨上一头驴便走。

于成龙初到罗城,凡目光所及,一片荒烟,居民仅数家,看不到行人,到处是残垣断壁。大白天就听到野狼阵阵嚎啕,入夜,猿啼不止。没有官邸,他自寻一间无人住的破屋,前半截作为办公地,没有几案,就挖土堆垒成桌。后半截为居室,他与二仆人合居。旁边放置一锅一盆,作为炊事用具,就地生火煮饭。他日食粗砺,为应付潮湿,每晚只饮酒四钱。他与仆人拔除青草,插棘为门,这里就成了罗城县衙。

于成龙每天早晨,必出外讯问百姓疾苦,商量兴农事。他上下悬崖、绝涧中,不辞劳苦,奔波于各处。在田野上,一遇到农民就与人攀谈。当地百姓一听说成龙到,都拥上前来,环坐在树下,给他拿来饮食,欢声笑语,如同家人。他动员当地百姓建筑房屋,召回外散的人口居住;奖励勤于农事的人,公正地解决瑶壮族人相仇的矛盾,建乡勇,震慑瑶族头人,地方从此获得安宁;建养济院,扶助穷困;创设学官,鼓励子弟读书。仅3年,罗城由死气沉沉变得生机勃勃。至7年,县大治,各族和谐,社会安定。

于成龙在罗城,如史书所评:“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故深得罗城县民心,对他百般爱护。县民都乐意纳田赋,亲自交给他过目,又经常留数钱放置在他的案桌上。他不解,就询问是何意。乡亲说:“阿耶不要‘火耗’(明清附加税之一),又不谋衣食,难道还不买点酒喝吗?”他大受感动,只留能买一壶酒的钱,其余退回。他一人生活,孤苦伶仃,罗城人十分同情,每天早晚集合一大批人前去问安。隔几天,就集体凑些钱馈送给他,恭敬地跪在地上,说:“知阿耶清苦,我们供些盐米费,请收纳!”于成龙谢绝:“我一人何需这么多东西?你们拿回去,奉孝父母,如同爱我一样。”罗城人只好将钱收回。

有一天,罗城人听说于成龙家人来看望,奔走相告,说阿耶家人来,需要钱物安家。于是,又凑了些钱前去于成龙的住处馈送。于成龙笑着说:“此去我家6千里,单人携带钱物负担太重啊!”说完,让他们都回去。罗城百姓伏地哭泣,坚请收下,于成龙亦哭,最终还是不收。

康熙6年,于成龙被提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当他离开时,罗城百姓一齐出动,拥塞道路,追送数百里,痛哭而回。

合州承四川大乱之后,州中遗民百余人,地方残破,穷困状况与罗城不相上下。于成龙到任,革除积弊,招民垦田,贷以耕牛与种子,只月余,民增至千户。

后来,他升任福建按察使。乘舟上任,行前派人买了数石萝卜搬上船。别人都觉得奇怪,不禁笑问:“萝卜是贱物,何多为?”他答:“我沿途吃饭,全赖此物。”

官至总督,他依然驾驴赴任

于成龙官越做越大,作风却一如在罗城县时。其属员及下属机构官员不时地给他送礼,尤其管一省司法,为请托而馈送钱物、打通关节的人很多。于成龙始终一个态度:一律回绝!各级官吏畏惧,再也不敢送礼了。不久,他被提升为直隶巡抚,至此,真正进入封疆大吏之列,但还是清廉依旧。第二年,他进京觐见,康熙帝当面称赞:“尔为今时清官第一,殊属难得!”

于成龙在巡抚任上时,总有一些亲戚、朋友相托求办私事,他一概严厉拒绝,所属人员及亲友时有馈送礼品,他是“一介不取”。康熙帝大为赞赏:“知其家计凉薄,特赐内帑银一千两、朕亲乘良马一匹,以示鼓励。”

那年,康熙帝以特旨授以江南江西总督,地方官吏大多以此职为极限。从直隶任赴南京,成龙与幼子雇驴车一辆,各带钱仅数十文,沿途投住私人旅舍,不去惊动当地官设驿道公馆。在繁华的南京城,仍过着简朴的平民生活,每天只吃青菜或豆腐,江南人称他为“于青菜”。仆人喝茶没茶叶,每日采衙后槐树叶当茶叶,不久,树叶都给采光了,成了秃树。他的儿子冬天只穿粗布棉衣,江南风俗侈丽,在于成龙倡导并身体力行下,当地改穿布衣,士大夫家出门减舆从,婚嫁不用音乐……于成龙办公通宵达旦,常穿上便服深入民间私访,察知民间疾苦及属吏表现。属下官员无不谨慎供职,吏风大为改观。

于成龙以总督之贵,后又兼摄江苏、安徽两巡抚事,权力如此之大但仍不改昔日清廉作风,生活极其清苦。他的长公子自山西来看他,当其返家时,署中刚好有一只腌鸭,他用刀砍下一半给了儿子,备其途中食用。此事传至民间,遂有“于公豆腐量太狭,长公临行割半鸭”之谣。

于成龙历官20余年,从不携带家眷。去世时,将军、都统及同僚属吏入府吊唁,府中几无他物,吊唁者无不隐然为之哭泣,市民闻讯,罢市聚哭。

康熙帝南巡时向大学士们感叹:“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又叹道:“居官如成龙,能有几人耶!”

对于安徽历史心得体会实用四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华门城堡。城是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城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防御工事。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空间屏障。我国有三千年的建城史,有两千多座大小城池。建于600多年前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的南京城垣全长33。676公里,比巴黎城墙还要长,是世界至今保存最好最大的都城城垣,是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1356年朱元璋攻下元朝统治的“集庆路”,改名“应天”,他听取了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花费20xx年的时间兴建了这城池。

当年朱元璋在修筑明城墙的时候,用了黄金600万两,这样的巨资一半是由国库所拨款,另外一半是由江南的富户摊派的。而江南首富,沈万三认领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建城费用。

修城所用的砖都是来自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五省,由20多万工匠烧制。使用五省烧制的城砖3。5亿块,砖的规格长40cm、宽20cm、厚10cm、重约15-20kg。每块砖的侧面都刻有烧砖工匠、提调官等人的名字以及烧制时间等字样,以示责任到人,也正因为如此严格的责任制才使600多年前的这座明城墙历经战火依然保留至今。城墙上的字揩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均可见到,刻字方法有阴刻和阳刻,城砖上的字数最多的达69字。南京明城墙中还使用了六朝、南唐旧城砖。

南京城墙的建设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六朝和南唐以来遗留下来的部分旧城加以整修和扩建,疏浚河道;第二阶段是与凤阳中都并建时期,对旧城垣维修加固,并向北拓宽到江边;第三阶段是集中南京建成,改造聚宝、三山、通济等城门,这时南京城已初显规模;第四阶段开始修建外廓,周长百里,有外城门十八座。

朱元璋于1366年到1386年建造南京城垣,建造的这座城堡打破了传统建筑中轴方位对称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负山绕水,采取沿岗垅之脊筑城;利用天然河湖,挖土方填充城墙形成高城深壕,以实战的需要而建造的。明京城形状似葫芦(又说似芭蕉扇)南北长10千米,东西长5。67千米。数十万人耗时20xx年建的南京城垣,周长33。676千米(今存23。743千米)。南京城墙高14-26m,城基宽14m,上宽4-9m;外层墙上设有雉堞(箭垛)13616个,藏兵洞200多座。除岗丘外,城下部以石灰石条石为础,上部砌城砖,砌砖用蓼草浆、石灰、细沙、桐油拌成的夹浆粘合。明城墙之所以620xx年屹立不倒,正是因为使用了这种黏合剂。

城墙的顶部用砖砌成外高内低的斜坡,城墙两边内侧有水槽。女墙每间隔60米,就设一个出挑70cm的石水槽,将城墙上的水排到城内石明洞,再由排水沟将水排出城外。这个排水系统同时也可以将城内地面涝水排出城外。

“内十三,外十八,城门栓子向外插。”这句南京的谚语正好说出了南京的城门数目。南京城十三个城门可以用清朝吴敬梓的歌诀来说:“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达太平,神策金川临钟阜,仪风(定)淮清(凉)到石城”,瓮城有一瓮、二瓮、三瓮;外郭设门18座,由于外廓的城门多是由黄土夯制,民间俗称“土城头”,因此没有保留至今的的外廓城门;但如尧化门、麒麟门、仙鹤门、安德门、江东门等仍旧做为地名使用。

中华门城堡原名叫“聚宝门”,因为正对着城南的聚宝山而得名,1931年因在它的北面修了一条中华路,而更名为“中华门”。这门上的三个字,是蒋介石先生手书的。中华门是内外秦淮河距离最近的地方,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能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城堡南北长129米,宽118米,占地一万六千五百多平方米,。中华门一城三瓮,它的平面呈一个“目”字型,两侧有二道登城马道,城堡内有27个藏兵洞。

中华门城堡由三个瓮城组成,8。5米高的内城墙将城堡内三座瓮城相连,三道瓮城形成“目”字型封闭格局。城堡的东西两侧,有两条宽11米的登城马道,是战时运送军用物资上城的快道,也是将领驱马直上的通道。马道、内墙使守兵可居高四面向下攻击,令突入之敌无处遁逃。在中华门城堡内,有27个大大小小的藏兵洞,藏兵洞是供士兵休息及摆放一些备战的物资的地方,南面第一道城门的底层两侧各有3个,登城马道下各有7个藏兵洞,第二层还有7个藏兵洞,可以藏兵3000。在从两侧的马道继续走,可以到达第三层平台,明代时第三层上建有镝楼,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了,它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现为平坦楼台。中华门城堡每道瓮城都有一门一闸。每道拱式门都是双扇铁皮包裹的木质大门,洞内设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每道瓮城上正中原原都设有一个小城楼,楼内有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现在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已无存。现在城门洞两侧可以见到从底到顶宽20厘米的石槽就是当年升降千斤闸的长槽。但我们任然可以想象出,在冷兵器时代。敌军攻破城门,涌入城内,城门里的千斤闸就会迅速降落,切断敌人退路,将敌军困在瓮城之中,然后藏兵洞中伏兵四出,或万千齐放,或礌石滚木齐下,歼敌于封死的瓮中,恰如“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中华门城堡在军事上是古城的一大屏障,对守护南京起着重要作用,西有外秦淮,西南至北为长江,故此门极为重要。1853年太平天国洪秀全率太平天国起义军和清军的一次次激战、1920xx年辛亥革命时期江浙联军司令徐绍桢指挥部队与张勋的清军殊死搏斗、最惊心动魄的是抗日战争中的南京保卫战,国民党将领唐生智率领守军84师顶住了日军30多次进攻,与日军展开肉搏战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正气之歌。中华门城堡西面还有沈万三故居。研究古代京城的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可以了解古人生活的都城及建城的思想观念有重要意义。

对于安徽历史心得体会实用五

一学年匆匆而过,这学年我们历史老师的工作既忙碌又愉快。在教学中我们努力贯彻二期课改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孩子们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的机会,通过教学让孩子们能感知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在本学期开展的各项工作中,我们老师努力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理清思路,站在新的教师角色位置感受新课程给教师与学生带来的创造和发展空间,在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从事英语教学。我积极响应学校的各项号召,积极参加政治、业务学习,认真领会学习内容,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自己。思想积极向上,要求进步。在教学中,做到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信心,以健康文明的形象言传身教。

二、业务素质方面

为了提高教学能力,我不断地钻研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与一些优秀英语教师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此,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并积极与我校的其他历史教师研究教材、教法,同时,听课13节,对他们在教学中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我也能毫不保留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来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并及时进行整理,升华为随笔和经验。阅读书目有《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历史课程标准》、《安徽教育》等,并及时做好笔记,效果较好。

三、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本人的公开课,取得较好成绩,受到本组同事好评。

3、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4、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了学习资源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此外,学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五、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今后在工作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努力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情况下,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多注意学法指导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坚持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加大对学生的检查力度,指导学生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加强转差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加大写作训练力度,在对知识的积累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力争在下半学期教育教学中上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安徽历史心得体会实用六

一场鸿门宴,让刘邦和项羽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和。

随后,项羽进入咸阳,杀了秦王子婴和秦国贵族八百多人,还下令火烧阿房宫,大火一烧三个月,三百里阿房宫变成一堆瓦砾。

由于项羽原是楚国的贵族,他是趁着农民起义的机会参加抗秦斗争的,所以,灭秦以后,他不能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一旦他觉得可以控制整个局面的时候,就想由自己来统治天下。

他背叛了前约,首先改称楚怀王为义帝,彻底剥夺了他的权力。紧接着,又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分封为王,这一封,一共封了十八个王,他自己称西楚霸王,其他各王都归他管。

在十八个诸侯王中,项羽最忌讳的就是刘邦,为了削弱他的势力,项羽把他封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又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成为刘邦回到关中的一道屏障。

汉王刘邦前往封地,为了迷惑项羽,他命人把东去的栈道都焚烧了。由汉中进入关中,山高水险,栈道是必经之路,烧了栈道,就意味着他再没有向东进攻的意思了。

其实,踞守封地的刘邦一直在作着积极的准备,准备东征。

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和韩信率领汉军攻打关中,不到三个月的工夫,就占领了关中和河内的大片土地。由此,楚汉之争开始了。

到了公元前202年,经过几年的战争,由于刘邦用人得当,项羽过于刚愎自用,刘邦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了。成皋一战,汉军大胜,刘邦与项羽彼此讲和,划定了楚汉边界,它就是鸿沟。鸿沟以西归刘邦,鸿沟以东归项羽。其实,这次讲和,不过是刘邦的缓兵之计。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刘邦便约了韩信、彭越、英布三路人马会合一处,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也就是今天安徽省灵璧县境内。

楚汉双方的大决战开始了!

刘邦兵多,项羽兵少,而且粮食也快吃完了。面对十面埋伏,他几次想杀出重围,都被一批又一批的汉军挡了回来。

突围无望,项羽只好退回垓下大营,吩咐左右小心防守,伺机再战。

这天夜里,项羽在营帐之中愁眉不展,他宠爱的美人虞姬见他忧心忡忡,便陪他饮酒解闷。到了深夜的时候,只听营外传来呜呜咽咽的箫声,伴随着箫声,还有哀伤的江南小调。项羽走到帐外,仔细一听,那箫声来自半空,而歌声传自汉营,从断断续续的歌声中可以听出,唱歌的人还不少呢。

这些江南的小调正是将士们所熟悉的楚国的民歌呀!

难道刘邦已经打下西楚了吗?要不然,汉营当中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楚人呢?

项羽失魂落魄地站在那里,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突然,项羽也唱起了一首悲壮的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意思是:力气拔得起一座山啊,气魄能压倒世上的好汉,时运不济啊,乌骓马不肯离去。乌骓马不肯离去啊,有什么办法,虞姬啊虞姬,你可怎么办?

项羽把这歌一连唱了几遍,唱着唱着,眼泪落了下来。

他旁边的将士也哭了,谁都不愿抬起头来。

在这悲凉的歌声中,虞姬为了不连累项羽,趁项羽不注意,拔剑自刎了。

当夜,项羽带领八百子弟兵再次突围,这一次,他们冲出了汉营,一路向南奔去。

天亮了,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走了,刘邦赶紧派大将灌婴带五千骑兵追赶。

项羽一路奔跑,顾不上清点人数,等他渡过了淮河,再看看左右,只剩下一百多人了。他们又跑了一程,来到一个三岔路口,看见路边的老农,便向他问路。那老农知道他是项羽,不愿意指路给他,骗他说:“往这边走吧。”

其实,那是一条通往沼泽地的死路。

待项羽拨马回来,汉军已经追上来了。项羽且战且退,退到东城,也就是今天安徽省的定远县东南,再点点身边的人,只有二十八个骑兵了。

面对密密麻麻的汉军,项羽仰天长叹,对左右的人说:“我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了,大大小小经过七十多次战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以,有了霸王的称号。今天被围困在这里,是天亡我,并不是我打不过他们啊。

他把仅有的二十八个人分为四队,向四个方向突围,相约在东山脚下会合。

项羽大喝一声向汉军冲去,汉兵抵挡不住,纷纷散开。

项羽一枪挑了一名汉将。

这时,刘邦手下的大将赤泉侯杨喜赶到,项羽瞪圆了眼睛盯着他,然后一声断喝,杨喜和他的马吓得转身就跑,跑了几十里才停下来。

项羽赶到东山下,那四队人马也到了,二十八个人仅仅损失了两人,他们一起向南退去,一直退到了乌江边上。恰巧,乌江的亭长有一条小船,他劝项羽上船过江,到了江东再图他日。

项羽却说:“我在会稽起兵,带吴中八千子弟渡江,到如今,只有我一个人回去,你让我如何去见江东父老乡亲?”

他把自己的乌骓马交给亭长,自己则带着二十六人步战,他们又杀死了几百名汉兵,才一个个倒下。

汉军包围了项羽,想活捉他,项羽冷笑一声,在乌江边拔剑自刎了。

对于安徽历史心得体会实用七

1、 西湖龙井

是我国的第一名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品质为最佳。龙井素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

2、 洞庭碧螺春

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高级的碧螺春,每公斤干茶需要茶芽 13.6~15万个。外开形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汤色清澈明亮,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绿显翠。

3、 白毫银针

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是一种白茶,产于福建东部的福鼎和北部的政和等地。白毫银针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冲泡时,“满盏浮茶乳”,银针挺立,上下交错,非常美观;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白茶味温性凉,为健胃提神,祛湿退热,常作为药用。

4、 君山银针

产于岳阳洞庭湖的青螺岛,有“洞庭帝子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长”的描写。其冲泡后,三起三落,雀舌含珠,刀丛林立。很高的欣赏价值。

5、 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阉、慈光阁及半寺周围。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香如白兰,味醇回甘。

6、 武夷岩茶

产于福建武夷山。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 “乌龙”、“肉桂”等。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穷。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曾有 “百病之药”美誉。

7、 安溪铁观音

产于福建安溪,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砂绿。好的铁观音,在制作过程中因咖啡碱随水分蒸发还会凝成一层白霜;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近年来,发现乌龙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后,铁观音更风靡日本和东南亚。

8、 信阳毛尖

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震雷山、黑龙潭和白龙潭等群山峰顶上,以车云山天雾塔峰为最。人云:“师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成品条索细圆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清绿明亮,香气鲜高,滋味鲜醇;叶底芽壮、嫩绿匀整。

9、 庐山云雾

产于江西庐山。号称“匡庐秀甲天下”的庐山,北临长江,南傍鄱阳湖,气候温和,山水秀美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

10、六安瓜片

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