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有关道士下山心得体会及感悟(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20:44:43 页码:10
有关道士下山心得体会及感悟(三篇)
2023-01-08 20:44:43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道士下山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代表xx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我叫xx。就好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相逢就是缘分,能和大家相逢在美丽的江城并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非常的荣幸。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今天就由我俩为大家服务,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尽量提出来,我们将尽力帮您解决。希望能用我们的热心、耐心和细心换来您的放心、开心。

今天我将带大家游览武当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里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道教文化。

武当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境内。面临碧波荡漾的丹江口水库,背依苍茫千里的神农架林区,连绵400多公里。这里风景秀丽,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春天繁华似锦,夏天高山耸翠,秋天金桂飘香,冬季白雪皑皑。不管我们什么时候来,都能够欣赏到她美的一面。有一句俗话说“天下名山佛占尽”,而在武当山却是道教一统天下。传说武当山金顶原来被无量佛占着,后来真武大帝修仙得道,外出云游到此,看到这里群峰林立,主峰天柱峰高耸入云,周围七十二峰俯首相向,形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奇观。真武大帝相中了这块宝地,便到天柱峰找无量佛商量借地,并提出只借八步即可。无量佛见他所要不多就答应了,没想到真武大帝法力无边,他从天柱峰顶走了八步,一步100里,八步竟然走了整个武当,从而赢得了永久居住权,武当山也因此成为道家的场地。

武当道观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修建,到明永乐年间达到高峰。这里的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采用皇家的建筑方式统一布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之列,成为全世界的瑰宝。明成祖朱棣大力推崇武当道教,调集军民工匠30余万在此大兴土木,按照道教中“玄天上帝”真武修炼的故事,用十余年的时间建起了三十三个大型建筑群落。建筑线自古均州城至天柱峰顶,连绵四十华里,面积一百六十万平方米,宫观庵堂两万余间。他在这里祀奉北方神真武大帝,以佑护他这个北方起兵夺位的皇帝。据说真武大帝高大的身材,圆圆的脸庞,批发赤足的形象就是按永乐皇帝的模样塑造出来的。所以民间流传有“真武神,永乐相”的说法。皇家的大力推崇是武当山名声大震,成为我国的道教名山,吸引着各地的游人香客到处观光朝拜。

另外,这里不仅是道教的香火胜地,还是武当拳的故乡。中国武林历来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许多人都是未识武当山而先知武当拳。武当拳的创始人相传是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这点我想喜欢武侠的朋友可能通过小说了解了一些。据说他在这里修炼的时候看到鹤与蛇争斗的情景,受到启发,领悟出了太极十三式,他也因此被尊为武当派的开山祖师。

说了怎么多,我看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武当山脚下,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开始我们的朝圣之旅……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绿琉璃瓦大殿就是紫霄宫。因为这块地方周围的冈峦天然形成了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永乐皇帝封它为“紫霄福地”。殿内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中供奉的是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时的塑像和文武仙人的坐像。他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明代的艺术珍品。我右手边放着的这根几丈长的杉木传说是从远方突然飞来的,因此叫做飞来杉。据说在杉木的一端轻轻敲击,另一端就可以听到清脆的响声,因此又叫“响灵杉”。至于它为什么要飞来这里,我想可能也是为这里的美景盛名所吸引吧……

武当山有36岩,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被认为三十六岩中最美的南岩。武当山的自然景观与精美的建筑是融为一体的,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座雄居于悬崖上的石殿建于元朝,悬崖旁边有一个雕龙石梁。石梁悬空伸出2.9米,宽只有30厘米。上雕盘龙,龙头顶端雕有一个香炉,这便是著名的“龙头香”。过去有些香客冒着生命危险去烧龙头香,以示虔诚,可见他们对道教的信仰之深。安全起见,我们大家想许愿祈祷的话可以到别的地方,心诚则灵嘛……

经过一翻努力,我们终于登上了主峰天柱峰。天柱峰海拔有1612米,素称“一柱擎天”。站在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壮观景象。而天柱峰之巅的这座金碧辉煌的殿堂就是金殿了。金殿是我国最大的钢铸金鎏大殿,修建于永乐十四年。整个金殿没用一根钉子,全是铸好各个部件后运上山搭建而成,卯和的非常严密,看起来好像是浑然一体的。大家看,这边的长明灯相传是从来不灭的,那么山顶空旷多风,为什么它不会被风吹灭呢?据说是因为有了藻井上的这颗“避风仙珠”的缘故。相传这颗仙珠能镇住山风,使风不能吹进殿内,从而保证了神灯的长明。其实神灯长明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殿门的各个铸件都非常严密精确,可以改变风吹来的方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艺的高抄。金殿从修建到如今已经历了500多年的风吹雨打,仍然辉煌如初,不能不说是我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一件稀世珍宝。

好了,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大家自己安排,您可以细细的品味这里绝妙的建筑和美丽的风光。我们四点钟的时候再见。

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我们的武当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批评指正。希望以后能有缘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再见。

有关道士下山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距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名僧赵智凤于此建石窟寺,历时70余年建成。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

宝顶山石刻造像以大佛湾为中心,东有小佛湾、倒塔、龙头山、殊始山、黄桷坡,南有高观音,西有广大山、松林坡、佛祖岩,北有岩湾、龙潭、对面佛等,共13处景观。其中以大佛湾石刻造像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完好。

宝鼎山又名宝顶山、鸣凤山。位于 重庆市垫江县境东部跳石与沙河之间,是东山尾部最高的一座山峰,海拔1063米,宝鼎山景因其峰高顶尖和常有凤凰鸣叫而得名。民国二十五年,清朝沙河乡殷姓举人的后人,送殷举人的“宝鼎”二字书法遗作一幅,刻立在寺庙大雄宝殿正面香台下的石壁上,从此名曰“宝鼎山”。

独特的山体构造,造就了宝鼎山丰富的自然景观,引来了历史上宗教和旅游的繁荣。宝鼎山脉(东山)呈南北走向,宝鼎主峰峰顶由一礅巨石构成,呈凸出的半圆形, 东面是刀切斧劈似的悬崖,人称“舍身崖”。在峰顶的平台上,修有一个八边行的观景亭,名叫八角亭。正是这样的山体结构和山势走向,使八角亭成了难得的观云海、雾景、日出和赏月的最佳场所。从八角亭举目远眺,东南 方向的忠县、丰都、涪陵等县尽入眼帘,江河如玉带,道路似蛛网,炊烟缭绕,江山如画。倘若是有幸观看日出、云海、雾景,那更是如临仙境。八角亭的另一面就是宝鼎庙宇,背靠宝鼎主峰之陡峭悬崖而建,木石结构,造型美观大方,风格别致。屋宇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色彩纷呈。站在庙前小山坡的树林中可观庙宇全景,层层叠叠,如同忠县的石宝寨。难怪宝鼎山历史上令无数道士、禅师、官贵、文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宝鼎山山清水秀。跳石水库如一面明镜镶嵌在山脚,湖水清澈,宝鼎山的倒影清晰可见。湖面波光粼粼,湖中野鸭戏 水,湖边白鹭成群结队觅食。大坝护栏美观漂亮,为大坝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大坝旁边还有一棵巨大的黄角树,呈伞状,十分壮观。石砌大坝高百米,雄伟的堤坝展"高峡平湖"英姿。正在拟建中的龙滩水库位于山的另一边——沙河,它将是重庆市第一宽水面的人工湖,到时两水夹一山,旅游潜力更大。

宝鼎山自然景观非常优美 ,可谓人间仙境,“道”、“佛”均视其为理想的修身养性之地。唐朝初年,道教盛行(唐朝皇帝为了提高其身价和地位,巩固其统治,认“老子”李尔为祖先,于是大兴道教)。唐贞观四年,一云游道长路过宝鼎山,远看宝鼎主峰象一仰卧着的道士。爬上山顶一看,宝鼎最高峰又象一盘腿坐着的道士,主峰两边的两个小山峰似道士的双膝。“盘腿道士”前面有一小山峰,恰似一只香炉,香炉下还有一只昂着头的石龟,遂以为此山与道家有缘。且“山顶群峰争雄,山峦重叠,绝壁连峰。腑瞰大地,低万岭于天微,小千家于树点,大好河山尽收眼底。置身山中,四周诸峰环绕,绿荫如盖,青松翠竹,云蒸霞蔚,花草茵馨,藤萝垂挂。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春赏百花争放,夏听幽谷蝉鸣,秋看满山红叶,冬望皑皑白雪,再加上那百听不厌的阵阵松涛,更使人留连忘返。”(摘自原《垫江报》周礼文文《旅游胜地宝鼎山》)。是难得的修身养性的理想之地,于是上报朝廷在宝鼎山修建道观。

唐朝开国功臣、门神尉迟敬德(因唐太宗李世明赐其姓胡,所以又名胡敬德)奉唐太宗李世明谕旨负责在宝鼎山修建道观——清风观的具体工作(清朝《县宗教志》记载:山上庙宇为唐朝胡敬德所首创)。一千年后的清朝雍正、乾隆时期,湖南耒阳敖山一位姓贺的高僧云游四方(其碑文上记载其曾:踏过三山五岳,遍游南北二京),来到宝鼎,看到宝鼎山清风观虽然破败不堪,但此地风景优美,是理想的修身养性之地,于是重修庙宇,改道教的清风观为佛教庙宇“光相寺”,任33世主持(前32任主持是道长),人称其 “大智和尚”(其塔墓的碑文记载)。近一千四百年的宗教历史、文化积淀,又使宝鼎山拥有十分丰富的人文景观。渝东区县,历史上在山顶修建道观、庙宇的及其少见,唯有垫江的宝鼎山!

一次意外的考古发现,把宝鼎山的历史文化追溯到商朝,甚至更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瞎马寨附近一个叫店子垭口的地方,宝鼎林场挖土筑墙修建护林点时,出土了多件商代新石器,还有当时十分贵重的饰物——玉石绿母珠。这说明奴隶社会时瞎马寨就有人类居住和生活,据此推测:宝鼎山可能是原始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这些原始人类也许是土生土长垫江人共同的祖先。因此,宝鼎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宝鼎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堪称重庆的“黄山”——迎客松、云海、雾景、日出、卧佛、千年杜鹃树王、原始森林、紫杜鹃、红杜鹃等;人文景观可谓渝东的“峨眉”——历史悠久的道、佛文化及庙宇、泥塑、浮雕、书法、八角亭、塔墓等古迹。还有飞龙寨、唐朝的进士坟及出土的二级文物——铜镜、瞎马古寨原始人类生活遗址及出土的商代新石器、避暑、赏雪等, 共有景点、景区36个。

宝鼎山面向沙河方向的山脊、岩石上生长着许多漂亮松树,行如黄山的迎客松。这么多漂亮的迎客松集中在一个区域,是重庆市所罕见的! 因此,宝鼎山不愧是“渝东名山”!自唐朝以来,宝鼎山就成了宗教胜地和官贵文人的旅游胜地。有的还乘兴赋诗作词,刻于石碑之上。现还残存一块草书诗作,部分字虽模糊不全,但仍可辨其大意。

至解放初期,宝鼎山香火十分兴旺。最热闹的要数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期间,上山许愿、还愿、烧香拜佛的信徒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山上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卖茶水的、卖小吃的、买小商品的……。据当地老人讲:从六月初开始,邻近几个县的香客便从四面八方拥向宝鼎烧香。他们或敲锣打鼓,或抬牲挑烛,背背香筒,手握香烛,从山下的永安、跳石、沙河邻近的几个庙起香,向宝鼎山进发。沿途香不熄,口不停(每10来个人就有一个“叫口”领头诵经)。持续时间达 一月之久。

在“五宝鼎”(光相寺与南经堂之间的五个小山峰)附近,有一个四户人家的蔡家湾。他们不耕田,不种地,全靠开旅社、食店和买香烛之类的小商品生活。后因土匪占山为王,香客稀少而被迫搬离。每逢庙会,商家云集。更有少数有商业眼光的人,在山上的黄金地段搭建数十个茅草棚,搞起了摊位出租,竟然供不应求!庙会期间,仅山上开小吃店卖稀饭、凉面、凉菜、油炸食品和卖小商品的摊贩就达数十家之多。每天养活的叫花子就有五、六十个,足见其当时的繁荣景象。

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宝鼎游玩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以垫江、忠县、丰都的的游人居多。虽然那时没有上山公路,山上还是一片废墟,既无吃又无住的地方,但这一切都挡不住人们对宝鼎山的热情。特别是近几年,自发到宝鼎山旅游的人数剧增,据林场防火登记册记载,每年到宝鼎山的游人都在3万以上。

有关道士下山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明代皇帝朱元璋开国重臣刘伯温斩西北龙脉的传说老少皆知。在有关史书的传说中,记载着刘伯温与西北黄土高原陇右明珠——榆中兴隆山的许多神话故事。

兴隆山地处甘肃省省会兰州东45公里、榆中县西南6。8公里处。有兴龙、栖云两山峰,主峰有东西两峰组成,仙人峰、灵龟山皆系两峰支脉。两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卧桥横空飞架峡谷。其脉来自马衔山,枝连皋兰山,东结飞龙卧虎之势,西集瑞凤灵龟之象。相传此山以东1公里有座云盘山,那里曾经是轩辕黄帝羽化升天的地方。人们为了祭奠黄帝,决定在云盘山建道观, 不料夜间有神狐将五色道旗衔至兴隆山,于是便易地而建。而栖云主峰建有混云阁、朝云观、雷袒殿阁;兴龙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泪亭等。山上曾有位道士说:“山有龙兴之状,此地必出真龙天子(皇帝),藏龙卧虎之地。”

在兴龙山与栖云峰中间有座形似弥勒佛袒腹而坐的小山叫仙人峰,这里青松如云,苍翠欲滴,鸟飞蝉鸣,宛如一处仙境。相传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有一年,镇海仙童触犯了天规,玉皇大帝用仙仗把镇海仙童打下天宫,镇海仙童摔倒在地上,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仙人峰。龙王的两个太子听到,起来相劝,也变成了两座山峰,就是现在的兴龙山和栖云峰,将仙人峰团团围在当中。仙人峰是由神仙化成的,自然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成了风水宝地。

据有关史料记载:金代和元代时的榆中县,有一个身世显赫的女真族世家蒲察氏,先后出了五六个当过国公、将军之类的大官,其中金代的燕国公蒲察俊最有名。过了若干年,当朱元璋坐天下的时候,蒲察氏败落改为蒲氏。此后连个知县、把总之类的文武小官都没有了,只出了一个精通地理勘察风水的先生,便是蒲察俊后裔孙蒲察世禄。孙蒲察世禄为巩昌路都元帅,金兰会都元帅,阖州安抚使;曾孙蒲察谊,明代列为贡生,为榆中的贤达。

相传,在明初洪武年间,榆中县蒲家庄蒲阴阳,为了夺取江山,主宰天下,到全国各地察访风水宝地,曾汲取江南,踏遍西北,见很多地方虽然能取得江山社稷,但不能持久巩固,所以不停地选又不断地放弃。一日凌晨,他突然看见西面的兴隆峡谷紫气氤氲佛光普照,一束龙脉徐徐从兴隆山谷腾空而起,不禁大惊失色,此地必出帝王!尤其仙人峰背靠起伏的兴龙山,面对高耸的栖云峰,内含腾飞之势,外有登天之举,谷中清流沿着山际涓涓而去,宛如玉带,三山低头,五峰朝供,此处作为墓地,可取得江山并保住千秋万代。

他掐指一算,自己的大限已到,蒲阴阳当即进山,在兴隆山中盘亘数日,并在龙脉出没的地方为自己选中一块风水宝地,坐北朝南的仙人峰怀中埋下一枚麻钱(古币),将来帝王必出自蒲家。

蒲阴阳还是不放心,又让自己略微懂得风水的儿子四处察访墓地。结果儿子也选准了这块地方,将一枚绣花针穿根红线扎在地上。第二天,父子俩一同到仙人峰察看选的坟址是否相同。儿子顺着红线刨开黑土,见绣花针扎于铜钱方孔之中,蒲阴阳十分高兴,吩咐儿子说:“儿呀,爹爹大限已到,没能给你留下什么财产,我死后不能给我挂一针一线,你若见到蛇打鼓、马摇铃、驴骑人,就把我埋在这里,并且在我死后一百日那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太祖朱元璋必定在金柱前洗漱。那时候,你朝着东方连射三箭,必将取代朱元璋成就帝王大业。”蒲阴阳的儿子半信半疑,不几天,蒲阴阳死后,儿子便按其遗嘱,不给死去的爹爹穿一针一线,而他的妻子为了遮羞,硬是给老人穿上了一件裤头。儿子便让村里人将灵柩抬到墓穴等待时机。没料到老天连续下了七七四十九天淫雨。这天天刚放晴,山后一个阴阳在谷中歇息,无意中将阴阳扇鼓压在一条蛇上,棺材抬进兴隆峡谷时,蒲阴阳的儿子碰巧看见这条蛇用尾巴敲打着卧龙桥头的一面石鼓玩,他大为震惊,渐渐深入幽谷,一群商人赶马走来,脖胫里的铜铃铛响成一片,在山谷里回荡无穷。蒲阴阳的儿子更加惊奇,想看看爹爹说的驴骑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走了半晌,并不见此怪事,蒲阴阳的儿子内心犯起了嘀咕,驴怎么会骑人呢?突然峡谷乌云四起下起瓢泼大雨,一农夫的驴恰巧产下一小驴驹子,农夫怕小驴驹子被雨淋坏了,索性背在肩上下山,蒲阴阳的儿子一见大喜过望,连忙将老父亲葬在这里。可是挖开墓坑一看,里面竟然埋着三枚麻钱,

安葬好蒲阴阳后,儿子便再没有回家,按照爹爹的遗嘱,开始昼夜不间断地为爹爹守坟。但是在这深山老林中守一百天坟不是件容易事。天一黑,周围的山就像一块黑幕蒙在眼上。狐鸣狼叫,怪兽出没,加之淫雨不断,好不容易守到第九十九天。这天红日刚出东方,他的妻子送来饭,见他住的窝棚里雨水还在滴落,心疼地说:“你整天守在这里,让我天天走几十里路送饭,我走路不要紧,就是天天担心你会不会被狼叼走,怕你生病没人照顾,你看看,你都熬成什么样了!”他的妻子边说边抹着眼泪,又接着说:“现在只差一天了,俗话说‘有个九十九,没个一百一’,你就照爹说的,照日头射上一箭我们回家吧!”

蒲阴阳的儿子听了妻子的话,心想只差一日,也无大碍,便心急火燎张弓搭箭朝着东方连射去三支金翎箭,正好射在南京紫禁城里金銮殿的金柱子上。据说刚起床的朱元璋走到宫柱背后,突然天崩地裂三声巨响,第三支箭恰好射在金龙柱上,再差一步朱元璋必死无疑!朱元璋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军师刘伯温,刘伯温掐指一算,连呼“不好”,西北要出帝王。

刘伯温手执朱元璋御赐上方宝剑,带着三千人马,日夜兼程到西北察访龙脉,每到一处,将有龙脉的地方挖开口子斩断脉气。最后刘伯温一直寻到兰州榆中兴隆山,见两峰系马衔山支脉,如龙飞跃,前有凤凰岭如同屏风立于峡口,藏精聚气,一派帝王之象。能掐会算的刘伯温深知,兰州历史上曾出过黄金,故又有“金城”之名。古代风水堪舆理论,将山与水形成的格局,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分为五类,以论地之吉凶。刘伯温断定兰州为一大都会,皋兰山坐南朝北,开八扇威屏,如大将屯军,黄河水自西而东,环绕而去,其形如玉带缠腰,水口紧锁,明堂开阔。太祖为秦岭山脉,千里来龙,千里结作,少祖为黄土高原第一峰马衔山,主峰海拔3700米,其势峻险,方圆数百里,终年积雪,雄踞陇右。其脉向东北而出,结兴隆山阴宅穴场,能产王侯将相、真龙天子,故曰“兴龙”,其脉向西北而去,结皋兰山兰州省城,与黄河水组成“金城”格局,故曰“金城”,能兴国立都。刘伯温带几百号人凿挖兴隆山山石,取出栖云山半山的蜡烛(两锭黄金),确定兰州的黄金在兴隆山。进一步确定西北的龙脉便在此处,随后开始斩龙、伏龙。起初命人挖仙人峰左腿,可奇怪的是,白天挖的大坑在夜间又会长平,一连挖了十几天还是原来的模样。

有一天晚上收工后,有个老士兵的烟袋掉在了挖取出来的土地上,走到中途又返回去寻找。听见挖开的壑口里,有人喊叫说:“快点长!快点长!老士兵把这件事告诉了督工的官兵,官兵又禀报给了刘伯温,刘伯温便下令轮班斩挖,昼夜不停。又挖了三天三夜,挖出个芦草根,士兵们将其斩为两段,芦苇中不断涌出鲜血,一直流到兴隆山峡河边,离峡水河边一指宽的地方有个牛蹄窝,血流到蹄窝中刚满就凝固住不流了。刘伯温上前一看,暗暗自喜:“真好,真好若芦苇中的鲜血流到峡谷的河水里,便可借助‘青龙’,东山再起。”有位当地老人讲了蒲阴阳儿子守父亲坟的事儿,刘伯温听后更是大吃一惊:“就因为少守了一天的缘故,不然他就成就帝王了。刘伯温还听到蒲阴阳临终前嘱咐儿女不要给他穿一针一线,可是儿媳妇不忍心,给穿了一条裤头。刘伯温听后暗暗窃喜,如若没有给穿那件裤头,他定能乘马飞腾,助儿子成事,给蒲家流下千古美名。

刘伯温听说了常有恶龙盘踞在兴隆山上,担心会留下隐患,便将恶龙的一条腿斩下,落在地上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松树,树根攀岩在半山坡上,颇像龙爪。现如今,闲暇时,邀朋友和家人去爬兴隆山时,还偶尔会听到其他游客谈论龙爪松,会有一些游客停在一棵已有500多年历史的老树前拍照留念,当人们抬头看时,发现它的树根真的酷似龙爪,深深地扎在山石中。

刘伯温斩龙脉的故事老少能详,“刘伯温斩断龙脉后,出现了这一道河谷,马衔山的水从分水岭被“榆七兰三”分成两股,有三分水从柴沟河流入了兰州汇入黄河,七分水分成两股从上庄、羊道沟和白家堡、红庄子、马坡、卧龙窝流下汇合在龙头峰一处,向峡外流向了榆中宛川河汇入桑园子峡的黄河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