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忏悔记录心得体会和方法 忏悔录心得体会800字(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7:12:50 页码:12
忏悔记录心得体会和方法 忏悔录心得体会800字(3篇)
2023-01-08 17:12:50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忏悔记录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对不起!

今天,我满怀愧疚和懊悔写下这份检讨书,以表达我对违反纪律行为的忏悔之心。对因我个人行为给各位领导和单位造成的困扰,深感抱歉。通过这件事,我感到这虽然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但同时也是长期以来对自己放松要求的必然后果。经过反思,我对自己的这种行为感到深深的愧疚,更重要的是感到对不起领导和大家对我的信任,愧对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关心,给单位抹了黑!

首先,我绝对不应该在上班时间在单位工作电脑上做工作不相干的事,在单位内部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给部门同事带来了污点,给部门领导带来了困扰,我深感抱歉。唯有深刻检讨、认真反省、严于律己、谨记前车之鉴、绝不重蹈覆辙,以表内心万般悔意。本次违反纪律的行为根源于自身观念薄弱,未能真正树立服务意识,未能恪守机关劳动纪律。由于平时疏于对作风建设相关文件学习,思想上对机关作风建设未能认识到位,直接导致行动上不能跟进,以至于虽然自身在日常工作中已有违反作风建设要求和工作纪律的行为,而自身却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最终导致出现大问题。这与本人作风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以及疏于政治学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人将认真补习相关知识,提升思想认识,恪守工作纪律,杜绝类似行为的出现。

其次,本次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反映出本人个人控制能力较差,客观上体现出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一个合格的工作人员能严格划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行为区别,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受其他的影响。通过本次违纪行为,充分反映出本人在自控能力上存在问题,未能严格划分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的行为区别,将业余时间的习惯带入工作时间,这是导致违纪行为出现的重要原因。本人将提高自身修养,坚决做到公私分明,实现业余时间和工作时间角色的良好转换,避免因角色转换不到位而导致的不良现象。

再次,本次违反工作纪律行为体现出本人集体观念较差、全局意识较差。在日常工作中,本人并未真正意识到个人行为其实是代表我局整体形象。本次违纪行为的后果,使我清醒的认识到,个人行为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全局干部职工和我局整体形象,我个人的不良行为已严重损害全局同事和单位的声誉,严重损害我局全体工作人员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在以后工作中,本人必当注重提升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将集体荣誉牢记心中,避免因个人问题损害集体荣誉的行为发生。

最后,本次违反工作纪律行为在同事们中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有可能影响我单位整体的纪律性。本人作为市局科室工作人员,未能在遵守工作纪律方面为基层工作人员做出表率,反而成为违反工作纪律的始作俑者,产生的不良影响可想而知,对此造成的不良后果由衷表示歉意。

本次违反工作纪律行为,暴露出本人在思想、工作、学习方面很多问题,本人将全面思考认真总结,将本次检讨作为提升自己的契机,努力寻找、发现和弥补自身不足,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全力做好本职工作。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积极弥补因自身行为对单位整体形象的损害。同时希望各级领导和同事予以监督,促进本人更快进步。

最后,本人再次为个人的不良行为对全体同事、各级领导及单位整体形象造成的损害表示深深的歉意!

检讨人:

关于忏悔记录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从我手心捧上卢梭的《忏悔录》开始,我便舍不得放下了,如果时间允许,真想一口气读完这本书。这世上没有任何人是圣人,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无瑕。一个真正敢于赤裸裸地公开披露自己的隐私、揭示自己伤疤的人,才是真正人格意义上完整的人,值得让人尊重和佩服。作者卢梭以惊人的诚实、坦率的态度描写自己的一生,毫不隐晦自己最下流最可耻的行为。正如卢梭所说:“我在从事一项从来都没有人从事过的事业。我想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

看完《忏悔录》的上下部后,我感触良深。正如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自己的反省,其实就是一种人生的态度。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缺少自我反省,导致自己一错再错,没有进步和上升的空间。人在面对自己犯下的罪孽和过错时,往往会选择逃避和掩饰。我们都不愿意在总目睽睽之下公开自己的罪行,来让别人对自己进行批判。因为我们都认为那是我们身心所不能承受的痛,我们只好麻痹自己,蒙蔽自己犯下的鲜为人知的过错。但是,卢梭给了我们一个典例,他站在时代的风口处,接受这个世界给予他的各种批判。或者,我们不需要向世界公开和坦白自己,但是,我们至少应该时刻进行自己反省,检点自己的各种行为是否合理得当。让我们回归到小说里面的内容。

卢梭只是一个日内瓦普通钟表匠的儿子,父亲嗜好读书,在父亲的鼓励和影响下,他凭借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凭借勤奋吃苦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自学,通晓历史、文学、数学、天文、地理等知识,成为令人敬仰的一位伟大思想家。整个自传是卢梭在颠沛流离四面受敌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他的一生是一部传奇,充满着坎坷与悲惨。

生命伊始,他人生中一切不幸中的第一个不幸是母亲因他而死去。虽然缺失了母爱,但他的生命中并不缺少爱。父亲把对母亲的爱加倍地付出在他身上,再加上善良温和的姑姑的悉心照料,培养出他真善美的本性。即使生活在一个单亲的家庭里,但卢梭并没有受到一点心灵的创伤。因为这段时期的卢梭身边全是一些善良的人,他们都特别疼爱他。孩子的心灵是特别敏感和脆弱的,他们经不起一点儿的打击和创伤。由此我们应该想到,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我们应该给予孩子尤其是单亲孩子更多的照顾和关怀,给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气氛。犹记书中所述画面,父亲与5岁的卢梭一起着迷、沉醉于书香的环绕中,直到东方肚白。大部分人都拥有着同样的回忆,我们在父母亲的陪伴下快乐地成长,画面如此温馨,如此和睦。

童年时期,父亲发生意外,因被一个上尉陷害而流浪他乡,而卢梭则在乡村度过了两年快乐的时光,而且和他表哥情投意合,拥有不少的童年乐趣,乡村生活成为他美好的记忆。环境对一个的性格形成具有不可脱离的关系。喧闹的城市让人性情暴躁,平静的乡村生活则让人心境平和。正如卢梭所说:“这种乡村生活的朴实给我一个无价之宝。”乡村的生活方式是温和的、亲切的、宁静的,它源自于大自然最真实的一面。假如卢梭能在乡村生活得更久,则他的性情也不至于如此愤世嫉俗和忧郁。

12岁的他开始当学徒,师傅的专断蛮横和粗暴的待遇,让他无法忍受,并且还让他染上了许多恶习,比如撒谎、盗窃、贪婪、隐瞒、掩饰等。一年后他被迫外出流浪,过着漂泊无依的生活。最无耻的兴趣、最肮脏的恶习取代了那些美好的消遣,那是一种多么令人难以接受的转变。卢梭的本性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被扭曲的。正如孟子的“性善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或多或少受到身边一些人和环境的影响,如果我们的自制力不强,就很容易使自己的秉性受到玷污。一旦染上恶劣的行为习惯,就会像一滴污黑的墨水滴入大缸里,逐渐扩散,最终搅浑了一整缸的清水。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仅需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从事的工作,也要视工作的环境状况来选择。

后来,卢梭在古丰伯爵家当过仆人,过流浪着的日子。期间他体验到民间的艰辛苦楚,感受到百姓所遭受到的欺压,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卢梭对音乐和文学有着一股热情,他还发表了多篇《歌剧》、论文、和小说等等。晚年的卢梭定居于巴黎郊区清静的一间小屋里,他和质朴善良的泰蕾兹在一起生活,得到了暂时的安宁和清静。这里是卢梭逃避尘世纷扰的避难所,心灵自由飞翔的伊甸园。卢梭的晚年是不幸的,由于长期的流浪生涯和对敌对势力无休止的迫害,他的身心和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健康情况急剧恶化。卢梭的一生充满坎坷,不由得是令我感叹。所幸的是他的妻子一直陪伴着他。对于儿子,卢梭抛弃他的初衷其实是出于一种爱。他知道凭自己的经济情况无法抚养自己的孩子,把他们送到育婴堂让国家培养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排。

纵观全书,我们可以看出卢梭的性格、志趣、爱好,正如他自己在该书几近结尾处所说:“我可以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他们去从头到尾地进行批判:我坚信,人们将总归会看到一个正直、善良、无怨无悔、与世无争的人,一个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更容易忘记别人的过错的人,一个在爱恋温馨的激情之中寻找自己全部幸福的人,一个凡事都实心实意到了不谨慎,到了难以置信的忘我程度的人。”

卢梭的性格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性情乖戾而又正直善良,大悲大喜而又无尽悲观,渴望理解而又生性腼腆,愤世嫉俗而又热衷痴情。他睿智但活得苟且,他坦诚但也有掩饰。他对事物的本质有着不屈的坚持,他对公平公正有着坚决的维护,他对宁静安稳的生活有着无限的憧憬,他对道德沦丧的小人有着凶狠的鞭笞,他对隐藏功利之心的人有着本能的厌恶,他对女性有着狂热的追求和向往。他对人生的看法是如此犀利透彻,让我佩服地五体投地。一个背井离乡、受尽冷落的人,一个疑心重重、无比高傲的人,一个城府很深同时又什么都不会隐瞒的人,一个蔑视一切同时又需要一切的人,一个卷入许多不可饶恕的事情中的人,他却仍能保持灵魂的纯洁。卢梭,是屹立于时代之上的圣人!试想,在追名逐利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像卢梭一样始终保持着自己人格的自由呢?我们做不了品德高尚的恨世者,但我们至少可以从中受益,来改变自己的价值观。

卢梭情操高尚,漠视金钱,鄙视富贵,崇尚自由,对下层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在功成名就、可以跻身上流社会时,却始终不愿去过贵族们的那种奢侈豪华生活,只是祈求过上一种宁静的、不受纷扰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在卢梭的眼里,平民的世界远比上流社会真诚而高尚。于他而言,“人们得到的金钱是自由的工具;追求的金钱则是奴役的工具。”此话流露出他对金钱的巨大轻视,让人对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依我所见,金钱能够满足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衣食住行问题,但我们决不可成为它的奴隶,贪念只会增加烦恼。增加自己的负担和束缚。对于金钱,我们在追求的同时也要保持一颗淡泊的心,毕竟有些乐趣并不是金钱能够给予我们的。只是,回归到现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够做到不为名利所惑,不被高官厚禄所动的人,又有多少呢?

卢梭的感情生活十分丰富,甚至有点放荡不羁。他对许多女人有着强烈的爱慕和欲望,几乎为他所遇见的每个女人都留下了或多或少而伤感的眼泪。或者

他对女人的爱恋正是源于一颗太强烈、太痴情、太温柔的心。他有着为数不少的风流艳史,例如幼年的他对维尔松小姐和戈桐的爱慕,到达了一种狂热的境界;对瓦朗夫人更是像火一样热烈,把她当成自己的“温柔的母亲、亲爱的姐姐、迷人的女友”,最终成为卢梭的情妇;对加莱小姐、格拉丽芬小姐有着热衷的向往和追求;对拉尔纳热夫人有着暧昧的情人关系等等。对于此,我更多地认为卢梭更加偏爱女性的美貌而不是源于内心纯洁的爱,那仅仅是因为美貌而片刻引起的性欲。又或者是一种恋母情结,因而对年龄几乎可以充当自己母亲的女人也会产生一种狂热的爱慕。作为一名读者,我并没有心存恶意要中伤作者。但在感情这方面,我觉得他应该接受批判的和自我反省,他这种过分风流的作风让我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反感。最后,总的来说,《忏悔录》给了我很多感触,它对我日后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也有所影响。卢梭坦然率真的态度、高尚的生活情操和人格将会让我受益终生。

关于忏悔记录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这几天一向在读卢梭的《忏悔录》,它被归结为一种经典名著,但是我读过后感觉收获不大。我不知道为什么为翻译成“忏悔录”,卢梭好象也没有什么值得忏悔的吧。从它的英语名称“theconfessions”来说,翻译为“坦白性传记”也许更恰当。

读这本书时,能支撑我一向读下去,并直到读完的是他与瓦朗夫人的关联进展。

卢梭从小失去母亲,父亲也因打伤一贵族而逃亡他乡,他从小不得不四处流浪,食不果腹,甚至沾染了诸多流氓无赖习气的浪子,在他16岁生活无着、走投无路的时候,神甫蓬韦尔先生推荐他去投靠瓦朗夫人。他说:“她是一位十分仁慈的好夫人,她能把别人的灵魂从她本人已摆脱了的错误中拯救出来。”那时瓦朗夫人已经28岁,他称他为“母亲”,其实他们的关联是情人关联。

在卢梭成长的过程中,瓦朗夫人无私地利用自我的人脉资源、钱财无怨无悔地支持着卢梭,即使卢梭最不可思议的举动,瓦朗夫人给予的都是宽容。瓦朗夫人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她利用一切关联帮忙身份卑微的卢梭,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正是瓦朗夫人无私的爱成就了卢梭。

在卢梭眼里,瓦朗夫人是一位温柔的母亲、一位亲爱的姐姐、一个迷人的女友,他始终如一地这么看待她,在他的心里也只有她。就像书中所说:“所有别的女生受到我的钟爱皆因姿色使然,一旦没有了姿色,我的爱也随之消失;但母亲却不然,尽管她会变得又老又丑,可我的爱却不会减退。”

之后卢梭厌倦了城市生活,同时他的健康状况颇令人担忧,瓦朗夫人同意与卢梭一齐去偏僻的郊区生活,在瓦朗夫人的悉心照料下,卢梭的健康得到了恢复,在尚贝里郊外的沙尔麦特,卢梭度过了他性命中最为愉悦的自由时光。但是由于身份地位的悬殊,虽然他们俩在一齐生活了很多年,也没有走到一齐。

可最后,瓦朗夫人正因交男友不慎,没有听从卢梭的劝阻,离开卢梭后生活很凄惨,所有的财产都被人骗走了,丈夫对她很粗暴,最终郁郁而终。

卢梭听说了她的处境,好象只是只是给她经济上一点资助,也没有去看她。但是,卢梭倒是去了好几次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

1928年,人们甚至按照卢梭的意愿,在她和卢梭相遇的地方竖起了黄金的栏杆,以纪念卢梭与瓦朗夫人相遇200周年,供后人瞻仰凭吊。

瓦朗夫人是幸运的,作为一个女生,作为一个恩人,作为一个人。

看完这本书后,眼前便挥不去黄金的栏杆,想像周围的景物就应是什么样貌的。我不知有一天,我会不会在心中为别人树起一个栏杆?知与遇,很难,很难!在当前已经不再蔚蓝、不再纯洁的感情天空下,如果还有一双眼睛与我一同哭泣与拼搏,那么泪水与汗水的倒影中必会映出丝缕金黄,那么生活就值得我为之拼搏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