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石头娃娃心得体会报告 木头娃娃历险记感悟心得(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1:41:48 页码:8
石头娃娃心得体会报告 木头娃娃历险记感悟心得(3篇)
2023-01-08 11:41:48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石头娃娃心得体会报告一

这天,我惊讶的发现这个老房子的主人行色匆匆得整理东西,叫了一大群陌生人所有的家具和我被搬运到了一栋新房子里,但过了几天我就被扔在了一条小溪的旁边,我猜新房子里不需要我了。

现在,我的生活发生了大变样。以前,只有我一块石头孤零零在那,现在,有许多同伴陪伴在我身旁。早晨,太阳公公催促我们起床;白天,小溪哥哥跟我们戏水,给我们搓澡;晚上,月亮婆婆给我们唱催眠曲。这样开心得玩了一年,我发现我变成了一块卵石。

可好景不长。暴风雨说来就来,而且连着下了一个星期。那天夜里,小溪哥哥变得狂躁了起来,山顶上突然发出巨响,洪水咆哮着,转眼间,就把我吞没了。

洪水吼叫着,在我身旁打着漩涡。满世界都是水,巨大的轰隆声盖住了一切声音。我急切的寻找我的同伴们,可惜眼前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什么都看不见。突然,我脚下一空,被河水冲下了一座瀑布,我身子钻心的痛,居然掉了一半。我的眼前一黑,痛得昏了过去。

当我醒来时,发现周围的事物都变了,还隐约感到世界变大了。这时,我发现自己成了一颗不起眼的石头。

这里的空气咸咸的,还有鱼的味道,我自由地大口呼吸这清新的空气。“这里是哪儿”我好奇地张望四周:“洁白的沙子,一望无际的沙滩,还有一大片蓝色的水。这蓝色的水应该是小溪哥哥说的大海吧。”一想到小溪哥哥,我的心里就一阵孤单。“不知道我的朋友怎么样了。”

大海叔叔陪我和沙子朋友们玩水滑梯时,我又变成了一粒沙子。一天,沙滩上来了一群运沙子的人,他们“请”一些沙子去“旅游”,“幸运”的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旅游”。

我们被倒在了一个工厂的流水线上,我们都感到万分激动,期待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可是等待我们的是一个可怕的大锅炉。我们舒舒服服地躺在锅里时,锅热了起来,我又感觉到又热又痛这种痛比上一次坠入深谷还疼。这次仿佛将我全身都抽出来,有重新塑造一遍。我感觉自己好像要融化了。我仿佛在鬼门关徘徊,随时可能死去,我昏了过去。

我醒来时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小河边,只是我变成了一块装在溪边小屋上的玻璃。

“我是一块石头,一块变成了玻璃的石头,从这里来,又回到了这里……”我欢快地唱着歌。

描写石头娃娃心得体会报告二

我,是大自然的肉体,是一种再平凡不过的物体,我,就是石头,一颗如同沧海一粟的砾石。

我常年埋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对外界的事物一无所知,寂寥的百万年也在一念之间悄然度过。

终于有一天,一把铲子将我从土中带了出来,又将我放入了筐中。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个老人,他背上背着一大筐我的“同类”。他将我们带到家中,砌成了一堵石墙。

作为墙的一部分,我的日子变得更艰辛了,夏天遭受烈日的曝晒,冬天又要忍受严寒的“侵袭”。久而久之,我的身体变得伤痕累累,我甚至有些沮丧:“我的命运难道就要和石墙划上等号了?”

几年后的一个雨夜,暴雨倾盆而下,重重地砸在了屋后的山上。山上的土壤化成了滚滚的泥浆,从山上涌下,直奔老人的房屋,可他还在沉睡中。

终于,老人察觉到了危险,但泥水早已向他冲来,他惊呼一声,急忙躲在墙下。由于有我们的保护,直到洪水退去,他也毫发无伤。

老人注视着我们,嘴里轻轻念叨:“多亏了这堵石墙啊!”

从此,我们依然挺立在后院,虽然还要经受风吹日晒,可我为自己是一块石头而感到庆幸,因为我已经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描写石头娃娃心得体会报告三

教学内容:苏教版实验教材,p95——98第17课《石头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认识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课前准备:各种石头、生字卡片、电脑课件。

教学设计:

1、同学们,再一次看到大家,老师心里很高兴,所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礼物,这第一件礼物就是:出示语文书,问这是什么啊?那你们能告诉老师语文书用什么用么?(生答)说得真好,老师带来的的第二件礼物就是:出示石头(生答)其实这也是一种书,他同样教给我们知识,这叫做石头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2、板书课题:17、石头书(齐读课题)

3、当你们第一次读到这一课题,读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们想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

(1)石头怎么能做书呢?

(2)石头书有多重啊?

(3)石头书的作者是谁?

(4)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

(5)石头书有什么作用啊?

过渡: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啊!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石头书,你们来看看里面有哪些学问?(课件)

过渡: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富有想象力,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石头书的。

1、出示自学要求。(投影)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词语自学情况。

(1)快速认读生字。(生字卡片)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学生认读词语。(投影)

4、检查读书自学情况。

(1)师生分句对读。

(2)男女生分节对读。

过渡: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那他们都看到了哪些呢?

5、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

6、小结。

学到这里,你们觉得石头书到底是一本()的书。(课件)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石头书里有很多知识,里面既有字,还有画,那这些字啊、画啊是怎么形成的,石头书里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将下节课来学习。

1、指导写法。

2、学生描红。

字:雨痕、波痕、矿物

板书设计:17、石头书画(化石):树叶、贝壳、小鱼

教后记:通过多遍朗读课文,以老师的感情带动学生的感情,整体感知课文,学懂课文。

《石头书》第一课时说课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流,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第一自然段:( 1 - 5)写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第二自然段:( 6 - 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第三自然段:( 12-14 )写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石头书的作用可大了。

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产生阅读期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认识人物对话。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化石的作用,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问题“刨根问底”的良好习惯。

1、对比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借用实物(语文书和石头),形象对比,引起学生兴趣,导出课题后,读题设问,让学生质疑问难。

2、图片展示,感知石头书。

现阶段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过程当中,而图片正是具有形象、生动等特点,符合学生规律,因此更易于激发小学生兴趣,易于接受知识。

3、以读为核心,读中感悟。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在教学中贯穿这一宗旨,始终把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

4、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由图到文,再由文到图,图文结合,遥相呼应,把文中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达到感知课文、学懂课文。

5、渗透写字指导,培养书写能力。

俗话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愉快,所以在最后一点时间里,我让学生自己发现字的间架结构,同时给与适当指导、评价,让学生想写好字、能写好字。

在教的过程中,努力做到精讲精问,让学生自己多读多练,重在积累和感悟。课堂上努力做到扩大训练面,让每个学生多读多练,重在参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反馈和调控,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学生细细的读书,静静地思考,展开适当的讨论,给学生学习和自主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到引导,扶持,点拨,“到位”而不“越位”。

指导学生写字,培养书写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