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01-08 07:19:11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宝塔中队心得体会报告一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 “古塔”。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 “宝塔士山”所代替。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于 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xx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 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芒四射。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观。当然,您可以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安全城将尽收眼底,大可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滋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0xx年)铸造。该钟高150厘米,直径160厘米。钟的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志。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部把它移到这里,作为报警之用。铁钟音质清宏,余声久绕,可传方圆 30~50公里。1938年11月日寇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炸成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全国解放后,市委、市政府在恢复文物遗址中,就将这口铁钟悬挂于原址,供游人参观。
大家向东边看!这座建筑物叫做望寇台,当年范仲淹镇守延安时,为了观察敌情,指挥作战,就在嘉岭山的最高峰修筑此台。此台建于最高峰,到了夜间,星辰逼临,好像伸手可滴,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摘星楼。原楼已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摘星楼周围有一古城寨遗址, 至今仍有残缺的城垣和地洞,为当年指挥作战的工事与堡垒。
沿摘星楼往下,向西延伸的这道土畔,是一段古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直到山下,通过南门与凤凰山的城墙相连。(南门的位置在现在育才小学附近,现在人们仍称“南门坡” 现建材公司、凤凰税务所一带仍存有石砌城墙残垣。)
摘星楼的北面,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大平台,这就是东岳庙的遗址。东岳庙始建于宋代,明武宗正德元年(1520xx年),延安知府王彦奇予以重建。宋、元、明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东岳庙在延安周围很有名气,在佛教界也颇具影响。每年四月二十八日为庙会,据一些健在的老人介绍,20世纪20xx年代,宝塔山的庙会(东岳庙和鬼王庙)还相当兴盛。由于遭到历次战争的破坏,特别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延安后,东岳庙及宝塔山上的其他建筑物全部被毁。
东北边那个独立的砖砌成的四棱台,是烽火台。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种通讯报警设备,如有敌情,夜间点火为号,白天燃烧柴草或狼粪生烟。据说狼粪燃烧时生烟更烈,垂直上升,便于观察,因此有“边关起狼烟之说”。范仲淹镇守延州(今延安)时,曾在那里修有烽火台,是一个黄土夯筑的四棱台。现 在我们所看到的烽火台是1993年6月至9月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台高10.9米,台顶面积103.3平方米,台底面积253.8平方米。这座烽火台的位置选择绝妙,虽不在山巅,但视野十分开阔,登临台上,能看到东、西、南三川的尽头。自然,一旦烽火狼烟起,三川军民皆知。
从烽火台往南,那山腰中的建筑群,是新修的茶社。那里原是嘉岭书院遗址。嘉岭书院,又称范公书院,最初为范仲淹所修。范公镇守延州时,一面筑城修寨,加强军事防备,抵御西夏进犯,一方面大兴学风,修建书院,广召三军学子,进行习文研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见识的栋梁之才。明弘治年 间在其遗址上重建嘉岭书院,当时修有正堂三间,内塑范公像;五经会讲堂三间,供诸子讲经教学之用;院内还植有松柏桃李树千余株,环境幽静,特别优美,对当时文化的发展起过很好的作用。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又重建。1979年修建茶社时,在书院遗址出土了《嘉岭书院记》石碑一遍,记载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重建事迹。此碑先立于书院遗址外,碑身已断为两截,文字也有所剥落,但大部分仍清晰可见。
在烽火台下,距烽火台高约100米的延河之畔,有一口通河井。该井是范仲淹驻守延州时,特别为嘉岭山的守军供水而修凿的,后人称为范公井。井口呈椭圆形,井深24米,四周以块石围砌。虽历时近千年,井筒完好,被列为延安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宝塔山又一著名的景观——摩崖石刻。该处占地面积2864平方米,该石刻高6~7米,长260米,上面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手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范仲淹手书“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嘉”是美好的意思,“岭”是指山脉。每字高3.68米,宽3.37米。因风雨剥蚀,字迹模糊,明朝初年曾加以深凿,后被涂成红色(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刻字的照片)。其南约50米处,还刻有 “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说的是范公用兵如神,也十分珍贵。还有宋代石刻“高山仰止”、“出将入相”、“先忧后乐”、“重岗叠翠”、“云生幽外”、“嘉岭胜境称第一”、“泰山北斗”、“一韩一范”等刻字。摩崖石刻还包括近代伟人名人手迹百余幅,供游人欣赏品味。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范仲淹。范仲淹 (989-1052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先世为彬州(今陕西彬县)人,后徙家江南,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1040年,宋王朝任命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自请到延州,抵延州后,开始对延州地区的城防进行全面的整修和加固,其中就包括对嘉岭山的整修。当时,范仲淹把嘉岭山作为守备延州的重要阵地和指挥中心,因而予以精心修筑。以上介绍的望寇台、烽火台、范公井等就是其遗迹。范仲淹抵达延州后,励精图治,竭力医治战争的创伤,使得延州一线军心、民心大为振奋,实力也得到加强。于是夏人相诫说:“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范仲淹)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小可欺也。”
范仲淹在延州戍边只有近一年时间,但其建树颇多,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选贤任能,并在军事、政事繁忙之际,注重教育,兴建书院,实在难能可贵,无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称号。他的《岳阳楼记》至今仍为散文之杰作,特别是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可谓众口皆碑。这句名言,不仅是他文才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他崇高精神的体现。后人曾于延安东关(现电业局地带)建 “韩范二祠”来纪念他和韩琦。
有关宝塔中队心得体会报告二
各位游客:
美丽富饶的银川,是黄河河套地区最早开发的一片绿洲,汉代时就在此推行浚渠屯田措施,兴建了汉延渠等水利工程,唐代已具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明清以来“天下黄河富宁夏”的民谚已经传遍九州。古老的党项族在这里创造出璀璨夺目的西夏文化;勤劳的回族人民自强不息,展现出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银川是我国西北边陲的一座重要城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灿烂人文底蕴博大精深,这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美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银川,去感受这座边塞古城的神奇魅力吧!
游客们,银川市地处黄河冲积而成的河套平原上,东临黄河,地势平坦开阔;西靠贺兰山,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依山为邻;南抵青铜峡;北连平罗县。全市总面积3499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277平方公里。辖城区、新城区、郊区三个县级区和永宁、贺兰两县。据统计,20xx年末全市总人口约103.91万人。银川是个多民族的地区,聚居这回、汉、满、蒙古、朝鲜等25个民族,也是回族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城市,回族约有22.31万人。
传说很久以前,长江以南住着凤凰七姐妹,给人们带来幸福。其中最小的七妹来到地薄人穷的宁夏,开渠引水,带来了江南风光。后来为了阻止异族部落的入侵,凤凰七妹就变成了一座城,保护宁夏百姓,这就是后来的银川。如今,“凤凰城”已经成为银川的美称。
银川地势平坦开阔。地形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贺兰为屏,黄河绕境,沃野千里,湖泊镶嵌”,是银川地貌格局的特征。银川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是贺兰山地,贺兰山成梯形,自泉齐沟以南逐渐降低,海拔20xx—2500米,主峰敖包疙瘩3556米,是阻挡西北寒冷空气和风沙长驱直入的天然屏障。东部为黄河冲积平原。黄河从银川城东16公里城北偏南30度方向流往石嘴山,过境长度为78.4公里,水面12.47万亩,形成广阔无垠的黄河冲积平原,其间沃野百里,沟渠纵横,草木茂盛,散布着数百个大小湖沼,有著名的“七十二连湖”,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主要的农林牧渔生产区。
银川位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雨雪稀少,蒸发强烈,日照充足,热量适中,风大沙多;冬寒无奇冷,夏热无酷暑,春季短而多变。银川因为地处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加上气候干燥,雨水量少,日照又长,因此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晴天。据统计,年日照时间比“日光城”拉萨还多17.5个小时。
银川昼夜温差很大,全年平均日温差为13.1度—14.4度,这种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各类农作物的生长,易于瓜果糖分的贮存,瓜果含糖量较中原地区高出15%—20%。据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记载,早在1520xx年前,银川平原就被称为“果城”。这里盛产桃、李、杏、枣、苹果、葡萄和西瓜。水果个大、味甜、肉嫩,且色彩鲜艳。银川种植稻米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经劳动人民的精心培养和改良,银川的水稻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品种。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荞麦、白豌豆等。蔬菜有宁夏大白菜、辣椒、西红柿、大头葱。此外,蕨菜、沙棘、蜂蜜也小有名气。
银川地区土壤类型较多,植被多样。森林面积达百万亩,其中有一半为人工林,包括用材林、防护林和经果林等。随着植树造林等绿化工程的展开,森林面积和绿化面积呈逐年大幅增长的趋势。1988年,国务院批准贺兰山为国家级森林有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山上有天然次生林18.3万亩,有野生动物177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16种。
银川地处鄂尔多斯西缘凹陷带的的北部,矿产资源丰富。在银川境内贺兰山段贮藏的矿产品主要有煤、赤铁、石灰石、白云石、磷灰石、石英砂岩、辉绿岩、陶瓷粘土等,这位银川市发展冶金、化工、建材等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磷矿贮藏量较高。
银川历史悠久,早在20xx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这里就是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的栖息之地。随着引黄灌区的开发,银川平原兴起了一些城堡,当时被人们称为饮汗城的城堡,就是银川城的前身。银川设立县城的开始是在南北朝时期北周建德三年(574年),时称怀远郡。公元1020xx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迁居于此,改为兴州。公元1038年,西夏国在此建都,称兴庆府,历时189年。之后历经王朝更迭,又改称为中兴府、宁夏、宁夏府、宁夏城,直到1945年,才设立银川市。
“银川”一词是明末将此段黄河及其沿岸平原灌区形容为“银色河川”而得名的。这座有着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其人文景点一西夏文化为主要特色。西夏王陵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西夏王陵、拜四口双塔、海宝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诱人的水乡景色、奇特的塞上风光及多彩的回族风情,使银川成为中国西部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
游客们,银川城区分为老城、新城和新市区三部分,老城前身为清代的宁夏府城,东距黄河约15公里,自治区政府和市人民政府都设在这里,又为商业区。新城位于火车站东侧,东距老城区7.5公里,是在清乾隆时住的新满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8年以后又在包兰铁路以西的大片荒漠草原上建起新市区。从前银川市内除了鼓楼、玉皇阁、南门楼等几座古建筑外,大都是低矮的黄泥土坯房。如今,银川市古颜新貌相得益彰,围绕着那些古老的建筑,一幢幢现代化的建筑鳞次栉比。入夜,灯火通明,霓虹闪烁,宽阔的街道流光溢彩。走进银川,你可以该受到一种宁夏所特有的传统与现在交相辉映的美丽,这座荣古都风貌、回族风情和现代韵味于一体的边塞古城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迎接着五湖四海嘉宾的光临。
有关宝塔中队心得体会报告三
《夕照山》
游客们,雷峰塔在西湖十景中被冠名“雷峰夕照”,一听这个名字就使人浮想联翩,出现诗意盎然的画面,湖光潋滟,塔影婆娑,青山秀丽,夕阳残美。的确,雷峰塔的赏景角度情趣独到令人叹为观止。在雷峰新塔上看西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九大胜景历历在目,近看南屏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三潭印月, 柳浪闻莺,远眺曲院风荷,平湖秋月,和断桥残雪,整个西湖仿佛浓缩成了一座盆景,让你目不暇接。雷峰塔之所以赏景角度极佳,是因为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位于西湖南岸的夕照山,又称雷峰顶偏东的平岗上,这里是南平山蜿蜒而来的支脉,山高海拔仅仅48米,山势起伏,三面环水,直嵌湖中,树木葱茏,分外秀丽,是西湖风景最美的一块地方,至于雷峰一名的来历,据《临安府志》记载,南宋有个姓雷的隐者在此筑庵隐居而得名。
《雷峰塔的历史》
很多游客会询问雷峰塔因何而建,有何典故?
关于其建造历史要追溯到公元10世纪的五代,当时杭州属于吴越国管辖,吴越国是个小国,但在那一段战乱频繁的时期,这个小国却一直相对太平、安稳的地方,吴越王国的创立者是来自临安的钱镠,他虽以“一剑霜寒十四州”取得江南的统治权,然而一心保境安民,因此到了他孙辈钱弘俶主政时,国力已经比较强盛,佛事活动也十分兴旺。公元975年,钱弘俶的宠妃黄氏生了个儿子,为纪念这一喜庆事件,钱弘俶在当时杭城西关外的雷峰上建宝塔,977年落成,初名黄妃塔。因宝塔建在西关外,用砖垒砌,又名西关砖塔。此后才因建在雷峰上,得名雷峰塔。
从南宋李嵩所绘的《西湖图》分析,当时的雷峰塔是一座八角形五层砖身木檐的阁楼式塔。塔内八面砌以《华严经》石刻,塔下供有金铜罗汉十六尊。塔上重檐飞栋,窗户洞达,人们可登临其中眺望湖景。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斜横,一片寂静,满湖金波,分外艳丽,所以从南宋以来,雷峰夕照就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塔也就成为了建筑史上宋塔造型的一个精品。1000多年来,文人墨客对傲立余晖的雷峰塔风姿赞叹不绝。元朝诗人尹廷高在诗中写到:烟光山色淡溟蒙,千尺浮屠兀倚空。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充满传奇色彩的雷峰塔,比起其他古塔来厄运更多,其倒塌前先后经历了初建,复建,烧毁三个阶段。初建时宝塔为7层,南宋时因遭雷击,塔顶受损,修复时减为5层。到了元朝,它还是千尺浮屠兀倚空的雄伟姿态,明朝时遭到了极大破坏,那是明嘉靖三十四(1555)年,倭寇入侵杭州,怀疑塔中埋有伏兵,放火把雷峰塔的塔檐,回廊,栏杆、塔顶全部烧光,仅存砖制塔心。劫后余生的雷峰塔,颓然苍老,全塔通体赭红,犹如醉翁酡颜,诗人以:雷峰残塔紫烟中,潦倒斜熏似醉翁。来描写它的形貌。也有人把它比喻为瞑目入定的老僧寂然屹立于湖畔,与西湖北岸宝石山上亭亭玉立的保俶塔风格迥异,于是就有了: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说法。
清康熙三十八(1699)年,康熙皇帝御书西湖十景时,改名雷峰西照,并刻碑建亭,盛极一时。后其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又将西照改为夕照。经历战争后,社会动荡不安,雷峰塔年久失修,由于迷信者盛传塔砖能辟邪,盗挖者日增一日,久而久之塔基被挖空,终于在1920xx年9月25日下午1时40分左右轰然倒塌了,当时杭城万人空巷争堵塔身残躯倒塌景象,西湖十景少了一景,西湖南面景观全虚。
xx年金秋飒爽,桂子飘香的时候,金碧辉煌的雷峰新塔在阔别人们78年后耸立起来了,雷峰塔的重建,不仅使西湖十景得到了完整的展现,更使人们的古塔情节有了一定的寄托。我们下面就蹬塔游览。
《雷峰塔与白蛇传的故事》
中国四大民间爱情神话传说之一的白蛇传及历代文人墨客歌颂雷峰塔的诗词,将雷峰塔诗化神化。使雷峰塔声名远播,家喻户晓。
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借伞定情,之后结为夫妻,就在白娘子生下儿子梦蛟满月的那天,镇江金山寺的法海和尚赶到杭州,以白蛇是妖孽为由,用金钵将其镇压在雷峰塔下,扬言除非雷峰塔倒,西湖水干,白蛇方能重见天日。这神乎其神的故事,不禁使许多游人心驰神往,魂牵梦萦般地来到断桥,遥想着白娘子与许仙这段凄美婉转,颇费周折的古代婚姻。于是这座桥,这座塔,还有这个美丽的故事,深深地嵌在西湖的青山绿水之间,再也抹不去了。大半个世纪以来,民众对雷峰塔的重建十分关注,世纪之交,杭州市政府终于做出了重建雷峰塔的决策,于是“梦回苦忆雷峰塔,谁是湖山再造才”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
有关宝塔中队心得体会报告四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 “古塔”。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 “宝塔士山”所代替。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于 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xx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 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芒四射。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观。当然,您可以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安全城将尽收眼底,大可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滋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0xx年)铸造。该钟高150厘米,直径160厘米。钟的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志。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部把它移到这里,作为报警之用。铁钟音质清宏,余声久绕,可传方圆 30~50公里。1938年11月日寇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炸成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全国解放后,市委、市政府在恢复文物遗址中,就将这口铁钟悬挂于原址,供游人参观。
大家向东边看!这座建筑物叫做望寇台,当年范仲淹镇守延安时,为了观察敌情,指挥作战,就在嘉岭山的最高峰修筑此台。此台建于最高峰,到了夜间,星辰逼临,好像伸手可滴,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摘星楼。原楼已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摘星楼周围有一古城寨遗址, 至今仍有残缺的城垣和地洞,为当年指挥作战的工事与堡垒。
沿摘星楼往下,向西延伸的这道土畔,是一段古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直到山下,通过南门与凤凰山的城墙相连。(南门的位置在现在育才小学附近,现在人们仍称“南门坡” 现建材公司、凤凰税务所一带仍存有石砌城墙残垣。)
摘星楼的北面,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大平台,这就是东岳庙的遗址。东岳庙始建于宋代,明武宗正德元年(1520xx年),延安知府王彦奇予以重建。宋、元、明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东岳庙在延安周围很有名气,在佛教界也颇具影响。每年四月二十八日为庙会,据一些健在的老人介绍,20世纪20xx年代,宝塔山的庙会(东岳庙和鬼王庙)还相当兴盛。由于遭到历次战争的破坏,特别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延安后,东岳庙及宝塔山上的其他建筑物全部被毁。
东北边那个独立的砖砌成的四棱台,是烽火台。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种通讯报警设备,如有敌情,夜间点火为号,白天燃烧柴草或狼粪生烟。据说狼粪燃烧时生烟更烈,垂直上升,便于观察,因此有“边关起狼烟之说”。范仲淹镇守延州(今延安)时,曾在那里修有烽火台,是一个黄土夯筑的四棱台。现 在我们所看到的烽火台是1993年6月至9月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台高10.9米,台顶面积103.3平方米,台底面积253.8平方米。这座烽火台的位置选择绝妙,虽不在山巅,但视野十分开阔,登临台上,能看到东、西、南三川的尽头。自然,一旦烽火狼烟起,三川军民皆知。
从烽火台往南,那山腰中的建筑群,是新修的茶社。那里原是嘉岭书院遗址。嘉岭书院,又称范公书院,最初为范仲淹所修。范公镇守延州时,一面筑城修寨,加强军事防备,抵御西夏进犯,一方面大兴学风,修建书院,广召三军学子,进行习文研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见识的栋梁之才。明弘治年 间在其遗址上重建嘉岭书院,当时修有正堂三间,内塑范公像;五经会讲堂三间,供诸子讲经教学之用;院内还植有松柏桃李树千余株,环境幽静,特别优美,对当时文化的发展起过很好的作用。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又重建。1979年修建茶社时,在书院遗址出土了《嘉岭书院记》石碑一遍,记载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重建事迹。此碑先立于书院遗址外,碑身已断为两截,文字也有所剥落,但大部分仍清晰可见。
在烽火台下,距烽火台高约100米的延河之畔,有一口通河井。该井是范仲淹驻守延州时,特别为嘉岭山的守军供水而修凿的,后人称为范公井。井口呈椭圆形,井深24米,四周以块石围砌。虽历时近千年,井筒完好,被列为延安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宝塔山又一著名的景观——摩崖石刻。该处占地面积2864平方米,该石刻高6~7米,长260米,上面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手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范仲淹手书“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嘉”是美好的意思,“岭”是指山脉。每字高3.68米,宽3.37米。因风雨剥蚀,字迹模糊,明朝初年曾加以深凿,后被涂成红色(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刻字的照片)。其南约50米处,还刻有 “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说的是范公用兵如神,也十分珍贵。还有宋代石刻“高山仰止”、“出将入相”、“先忧后乐”、“重岗叠翠”、“云生幽外”、“嘉岭胜境称第一”、“泰山北斗”、“一韩一范”等刻字。摩崖石刻还包括近代伟人名人手迹百余幅,供游人欣赏品味。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范仲淹。范仲淹 (989-1052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先世为彬州(今陕西彬县)人,后徙家江南,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1040年,宋王朝任命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自请到延州,抵延州后,开始对延州地区的城防进行全面的整修和加固,其中就包括对嘉岭山的整修。当时,范仲淹把嘉岭山作为守备延州的重要阵地和指挥中心,因而予以精心修筑。以上介绍的望寇台、烽火台、范公井等就是其遗迹。范仲淹抵达延州后,励精图治,竭力医治战争的创伤,使得延州一线军心、民心大为振奋,实力也得到加强。于是夏人相诫说:“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范仲淹)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小可欺也。”
范仲淹在延州戍边只有近一年时间,但其建树颇多,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选贤任能,并在军事、政事繁忙之际,注重教育,兴建书院,实在难能可贵,无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称号。他的《岳阳楼记》至今仍为散文之杰作,特别是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可谓众口皆碑。这句名言,不仅是他文才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他崇高精神的体现。后人曾于延安东关(现电业局地带)建 “韩范二祠”来纪念他和韩琦。
有关宝塔中队心得体会报告五
游客们,雷峰塔在西湖十景中被冠名“雷峰夕照”,一听这个名字就使人浮想联翩,出现诗意盎然的画面,湖光潋滟,塔影婆娑,青山秀丽,夕阳残美。的确,雷峰塔的赏景角度情趣独到令人叹为观止。在雷峰新塔上看西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九大胜景历历在目,近看南屏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三潭印月, 柳浪闻莺,远眺曲院风荷,平湖秋月,和断桥残雪,整个西湖仿佛浓缩成了一座盆景,让你目不暇接。雷峰塔之所以赏景角度极佳,是因为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位于西湖南岸的夕照山,又称雷峰顶偏东的平岗上,这里是南平山蜿蜒而来的支脉,山高海拔仅仅48米,山势起伏,三面环水,直嵌湖中,树木葱茏,分外秀丽,是西湖风景最美的一块地方,至于雷峰一名的来历,据《临安府志》记载,南宋有个姓雷的隐者在此筑庵隐居而得名。
《雷峰塔的历史》
很多游客会询问雷峰塔因何而建,有何典故?
关于其建造历史要追溯到公元10世纪的五代,当时杭州属于吴越国管辖,吴越国是个小国,但在那一段战乱频繁的时期,这个小国却一直相对太平、安稳的地方,吴越王国的创立者是来自临安的钱镠,他虽以“一剑霜寒十四州”取得江南的统治权,然而一心保境安民,因此到了他孙辈钱弘俶主政时,国力已经比较强盛,佛事活动也十分兴旺。公元975年,钱弘俶的宠妃黄氏生了个儿子,为纪念这一喜庆事件,钱弘俶在当时杭城西关外的雷峰上建宝塔,977年落成,初名黄妃塔。因宝塔建在西关外,用砖垒砌,又名西关砖塔。此后才因建在雷峰上,得名雷峰塔。
从南宋李嵩所绘的《西湖图》分析,当时的雷峰塔是一座八角形五层砖身木檐的阁楼式塔。塔内八面砌以《华严经》石刻,塔下供有金铜罗汉十六尊。塔上重檐飞栋,窗户洞达,人们可登临其中眺望湖景。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斜横,一片寂静,满湖金波,分外艳丽,所以从南宋以来,雷峰夕照就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塔也就成为了建筑史上宋塔造型的一个精品。1000多年来,文人墨客对傲立余晖的雷峰塔风姿赞叹不绝。元朝诗人尹廷高在诗中写到:烟光山色淡溟蒙,千尺浮屠兀倚空。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充满传奇色彩的雷峰塔,比起其他古塔来厄运更多,其倒塌前先后经历了初建,复建,烧毁三个阶段。初建时宝塔为7层,南宋时因遭雷击,塔顶受损,修复时减为5层。到了元朝,它还是千尺浮屠兀倚空的雄伟姿态,明朝时遭到了极大破坏,那是明嘉靖三十四(1555)年,倭寇入侵杭州,怀疑塔中埋有伏兵,放火把雷峰塔的塔檐,回廊,栏杆、塔顶全部烧光,仅存砖制塔心。劫后余生的雷峰塔,颓然苍老,全塔通体赭红,犹如醉翁酡颜,诗人以:雷峰残塔紫烟中,潦倒斜熏似醉翁。来描写它的形貌。也有人把它比喻为瞑目入定的老僧寂然屹立于湖畔,与西湖北岸宝石山上亭亭玉立的保俶塔风格迥异,于是就有了: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说法。
清康熙三十八(1699)年,康熙皇帝御书西湖十景时,改名雷峰西照,并刻碑建亭,盛极一时。后其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又将西照改为夕照。经历战争后,社会动荡不安,雷峰塔年久失修,由于迷信者盛传塔砖能辟邪,盗挖者日增一日,久而久之塔基被挖空,终于在1920xx年9月25日下午1时40分左右轰然倒塌了,当时杭城万人空巷争堵塔身残躯倒塌景象,西湖十景少了一景,西湖南面景观全虚。
xx年金秋飒爽,桂子飘香的时候,金碧辉煌的雷峰新塔在阔别人们78年后耸立起来了,雷峰塔的重建,不仅使西湖十景得到了完整的展现,更使人们的古塔情节有了一定的寄托。我们下面就蹬塔游览。
《雷峰塔与白蛇传的故事》
中国四大民间爱情神话传说之一的白蛇传及历代文人墨客歌颂雷峰塔的诗词,将雷峰塔诗化神化。使雷峰塔声名远播,家喻户晓。
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借伞定情,之后结为夫妻,就在白娘子生下儿子梦蛟满月的那天,镇江金山寺的法海和尚赶到杭州,以白蛇是妖孽为由,用金钵将其镇压在雷峰塔下,扬言除非雷峰塔倒,西湖水干,白蛇方能重见天日。这神乎其神的故事,不禁使许多游人心驰神往,魂牵梦萦般地来到断桥,遥想着白娘子与许仙这段凄美婉转,颇费周折的古代婚姻。于是这座桥,这座塔,还有这个美丽的故事,深深地嵌在西湖的青山绿水之间,再也抹不去了。大半个世纪以来,民众对雷峰塔的重建十分关注,世纪之交,杭州市政府终于做出了重建雷峰塔的决策,于是“梦回苦忆雷峰塔,谁是湖山再造才”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被告的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10篇)
- 夜游柳林心得体会实用 夜游洛阳十字街心得体会(5篇)
- 最新食堂考察心得体会怎么写(模板10篇)
- 员工上班心得体会总结(优秀13篇)
- 2023年游戏故事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19篇)
- 犯罪检讨心得体会及收获 犯罪总结与反思(2篇)
- 最新《杨氏之子》心得体会范文(优质10篇)
- 最新历史调查心得体会报告(优质15篇)
- 洪水台风心得体会如何写 洪水的心得(4篇)
- 2023年党史青年心得体会范本(精选14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