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学导师心得体会如何写(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1:45:36 页码:7
中学导师心得体会如何写(优秀8篇)
2023-11-22 11:45:36    小编:ZTFB

通过总结经验和心得,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重复犯错。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言简意赅,言之有物,避免赘述和内容重复。经过整理,我们收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

中学导师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一

第一段:引言和背景介绍(大约200字)。

作为一名中学导师,我一直以来深感责任重大。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中的重要阶段,他们需要教师的关心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成长为有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本文将分享我作为中学导师的经验和心得。

第二段:建立信任和沟通(大约300字)。

作为中学导师,建立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至关重要。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我能够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并提供适当的援助。在中学阶段,学生经历了许多身心变化,他们需要一个可以倾诉和分享的人。我提供的一个开放和支持的环境,鼓励学生与我沟通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困惑。这种沟通不仅有助于解决问题,也加强了我们的信任关系。

第三段:个性化指导和辅导(大约300字)。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作为中学导师,我了解到,采用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我了解到他们对学业和职业发展的期望,并制定适合他们个人情况和目标的计划。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建议,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

第四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约300字)。

中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中学导师,我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习惯。我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他们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

第五段:关注学生心理和综合素质发展(大约300字)。

除了学术方面,我作为中学导师还非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综合素质发展。中学生在这个阶段面临许多挑战和压力,他们需要支持和引导。我会密切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并鼓励他们寻求帮助和支持。我也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并帮助他们发展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

结论:(大约200字)。

作为一名中学导师,我的工作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成长为有能力面对未来挑战的个体。通过建立信任关系,进行个性化辅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我相信他们将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作为中学导师,看到学生从迷茫走向自信和成功是无比美妙的经历,这也进一步激励着我努力工作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中学导师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二

提问是指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获得发展的教学行为.实践证明,提问作为一种教育行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思想的陶冶.

作者:刘瑞红作者单位:文安县第五中学,河北廊坊,0658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18)分类号:g63关键词:

中学导师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三

在教育行业,培训初中学霸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初中时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通常在大学或职业生涯中表现优异。然而,要培训初中学霸并非易事。在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段:建立基础。

要培养初中学霸,需要先在学生的基础上建立起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在许多学科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算术、阅读、写作和逻辑技能,以便将来更轻松地学习更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同时,学生们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这将帮助他们在课外时间更有效地学习。

第三段:注重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培养初中学霸的关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要求来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创造出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创新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段:开展评估。

教师应定期开展对学生的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评估可以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学习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和补充知识的补充。评估还可以激励学生,鼓励他们更努力地学习,为提高学业成绩做好充分准备。

第五段:营造正面氛围。

最后,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正面、积极的学习环境。学生需要感受到他们受到了认可和鼓励,这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教师可以赞扬学生的成就,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良好的学习氛围会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成为出色的初中学霸。

结尾:

总之,培养初中学霸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在多个方面进行集中培训和指导。教师需要以个性化为中心,注重基础,建立正面的学习环境,以及开展有效的评估,这些都将有助于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为未来树立良好的基础。

中学导师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四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小学导师课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导师可以扮演像父母一样的角色,提供学习的指导,也可能成为学生生活的倾诉对象。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小学导师课呢?在这段文章中,笔者将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第二段:准备工作。

上好小学导师课需要先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一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对学校、家庭之间的感受,他们的优点、缺点以及潜力等等。第二步,准备课件。课件不仅要体现出自己的教育理念,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三步,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以此来指导课堂教学。

第三段: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小学导师课最重要的部分。在课堂上,导师应该通过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为此,导师需要在课堂上讲述一些生活常识,解释一些学习中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导师应该注重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绪波动,并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第四段:产生反思。

教学结束后,导师应该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效果,这有利于产生反思,提高教学水平。导师应该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理解了我的教学内容?并针对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五段:结论。

总之,上好小学导师课需要导师从多个方面进行一定的准备,为学生提供生活与学习方面的指导,以及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同时,导师还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一些小学导师有所帮助,从而提高自己的小学导师课的教学水平。

中学导师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五

中学导师是一份神圣而有责任的职业,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在担任中学导师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这份职业的重要性和意义。下面我将分享我在担任导师期间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其他导师或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第二段:聆听与支持。

作为中学导师,我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和困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和问题,而作为导师,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支持和指导。我坚信,只有充分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状况,才能给他们提供最合适的帮助和建议。

第三段:塑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中学是孩子们最重要的学习场所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我努力营造了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我注重班级的管理和规范,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通过这些努力,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他们更乐于参与各种活动,更积极地学习。

第四段:个性化关怀。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需求,作为中学导师,我们应该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关怀。我注重与学生的个别沟通,了解他们的喜好和梦想,并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也看到了每个学生的潜力。有时,一句鼓励或一次交谈,就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人生轨迹。

第五段:成长与反思。

在担任中学导师的过程中,我也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成长。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需要各不相同,因此,作为导师,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我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指导策略,不断学习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成长,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

总结:

作为中学导师,我们所面临的不仅是教书育人的任务,更是对学生人生道路的引领和照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聆听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塑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关怀,并不断反思和成长。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神圣而有责任的职业。

中学导师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六

作为一名小学的导师,无论是对于我们的学生还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必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帮助学生成长,更重要的是,为了这个目的,我们有必要认真选择教学方法、培养自身的教育素养。那么,如何上好小学导师课呢?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第一段,了解学生的现状。

作为一名导师,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包括他们各方面的问题和对学科的掌握情况。这样,我们就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方法。如果学生的掌握情况比较好,我们就可以更多的引导他们思考,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机会。如果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我们则需要更好的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进步。例如,我曾经发现有一位同学数学成绩一直不太理想,这时我就想起了拓展课堂,用一些小游戏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她理解数学。

第二段,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除了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外,导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情感体验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反应,对于我们来说,学生的情感体验将直接影响相应阶段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需要鼓励学生反馈自己的情感体验,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不适感,从而及时解决,使教育环境更加舒适。例如,有一次,我在导师课上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时一位同学说:“老师,我不会。”当时,我暂停了课程,开始鼓励他,他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也变得积极了。

第三段,利用多样的教学资源。

小学导师课中,需要我们发挥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我们还可以引入知识视频、游戏、文艺节目等形式,创造出多样化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课堂上用了一些实验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欢乐,这样学生由于兴趣,能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化学原理。

第四段,鼓励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探究。

小学导师课程应该具有启发性,能够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创造出自主学习的空间。因此,在导师课中,我们不应该只简单地布置任务,而是应该听取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为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提升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例如,我曾经给学生们布置过类似“为城市规划出一个新的建议”的任务,帮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自我表达的机会。

第五段,关注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的改进。

作为一个教师,除了要关注教学效果的外在评价,还需要关注教学过程的内在状态,进而改进教学。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及时收集教学素材,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寻找不足之处,并寻找改进的方向。例如,我曾经发现实验教学有很大的潜力,但很多的实验器材缺乏配备,这时我采用了寻找更多免费或者物美价廉的实验器材的方式,以此改进教学过程。

总之,小学导师课是一个宝贵的教育时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只有我们能够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积极性,并关注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的改进,我们才能真正起到对学生教育的积极作用,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不断的成长。

中学导师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七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通过三个紧密相关的途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评价改革。其中评价改革不仅仅包括高考和中考制度改革,而且还应包括学校内部与教学过程紧密伴随的日常性评价,以及以日常性评价为基础、与学校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学校内部评价系统。以下围绕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落实课堂教学、建立评价体系三点来进行阐述。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下的教学中,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仍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过度关注固定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要把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但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充分展开,甚至出现了“假装学习”。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学生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同时,问题化与情境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境。真实的生活情境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境缺失。情境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如果脱离情境,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我们要重新认识学科活动的真正价值。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比如,思想政治学科既要有社会实践,又要有活动课程,知识性内容的教学可以设计成活动来实施。通过社会调查和访谈、问题探究和辩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思索、认知和行动。在国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中,专家们极富创意地设计了学习任务群。任务群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它通过任务让学生在语用实践中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位、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以此力求避免教师大量讲解分析、技能逐项训练的模式。数学也要设计数学应用、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活动。其他学科,如地理考察、历史活动、科学实验和探究、技术设计等各种活动设计,会使学习活动充满情趣,不仅会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起到迁移、强化、调节作用,更能使学习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上,承载独特的、潜在的、综合的教育功能。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而言,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

1.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活动形式传统的课堂活动围绕教师的授课行为展开,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传授目标,忠实于教科书进行讲解,学生就是一种容器,接受和储存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一个讲,一个听,教师讲解清楚,学生听课认真,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

今天,课堂必须从“授课”活动转向“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取代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着眼的是知识,“学习”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经验。就认知活动的本质而言,学习过程是从“不足”和“无能”的经验,发展到“掌握”和“习得”的经验。确立学习目标,离不开经验;关注经验,必定聚焦于学生。由此表明,课堂教学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应当积聚由教至学的量变,学习活动日益成为教师课堂的主线。

2.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设定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总是依赖于一定的教学设计,而由教到学的课堂活动需要研究学习目标。研究学习目标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学生的需要常常会通过学生的经验予以反映,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法等,从而使得进入课堂的学生带着各自的认知经验开始新的学习。学习目标的合理性反映在恰到好处地衔接学生已经拥有的经验和未来可能达到的新经验的把握程度。教师能够自觉思考,主动设计,有助于转变教师只盯着教材而忽视学生的授课习惯,有助于克服课堂只注重知识的逻辑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的弊端。学习目标的设定程序: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确立学习目标;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表述清晰、具体、准确,具有可检测性;目标的制定体现学科特点;目标的制定体现问题意识。

3.教与学的充分互动成为有效学习的必要保障学习的成效离不开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单纯的授课活动组织得再精纯也无法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反过来,低头读书的学生未必都能恰当地领悟真知。课堂学习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置合理的学习环节和进程,进行必要的讲解,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而使学生将认知活动融入个人的认知建构之中。

课堂中学生处于有效学习状态的程度,其前提一是教师授课内容的准确、巩固练习的强化;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状态。教师重视授课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利用各种手段的辅助,增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巩固练习的内容与频率较适度,使授课行为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现。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较高,从课前的预习到课堂中的主动投入、小组交流等,调动自身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积极思考,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知识的问题、能力的问题等的发现与解决,以保持较高的学习成效。

4.单元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新的关注单元是依一定的目标、主题所构成的学科和生活模块。单元可分为学科单元和生活单元,学科单元以系统化的学科知识为基础,遵循学科框架原则组织学习;生活单元重学习者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的实践和师生的合作展开学习。单元设计有助于改变学习过程中知识碎片化和去生活化的弊病,从而使课程的三维目标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学生身上。课堂在设计中不再单纯将知识点和技能作为全部学习目标,而是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和基本的学科素养出发,通过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展开思考与探究活动。

5.学习内容已不仅限于典型教材课堂的学习内容突破给定教材的限制。一方面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在课堂中不断调整、增补学习内容,包括各种拓展阅读、实验练习、视频课件等;另一方面学生不时把既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带入课堂,从而使课堂忠实于教科书的现象成为历史。教师对课堂的理解正发生变化,课堂不再是灌输知识的场所,而是思考、发现和探究的认知建构的地方;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正在深入,教材不是静态的等待学习的内容,而是动态的学生经验连续发展的材料;学生通过课堂获得的经验超越了典型教材的限制,学习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不再只是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6.多种学习资源成为从典型教材走向建构教材的有效工具以教科书为代表的典型教材在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成为连接知识与经验的教学材料成为课堂活动的基本要件。由于知识与经验连接方式的不确定性,使得固着的教材难以适应千差万别的课堂和学生,教材越来越趋向于师生关系互动和文化可能的建构。教材越来越趋向于课堂中通过师生对话、经验对话、文本对话、文化对话等建构起来的素材,最终使学生的心理逻辑与学科逻辑、知识逻辑得以贯通。包括学习资料包之内的学习资源是围绕一定学习目标而设定(补充)的相关学习内容,属于学习材料范畴。运用学习资料包,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较好地衔接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正在习得的经验,拓展了认知的视野,巩固了知识习得的程度,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如何从典型教材走向建构教材,学习资料包的运用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工具。

7.课堂评价不再限于教材内容与标准答案课堂评价是学习评价的重要方面。课堂评价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不再停留于标准的答案上。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反思,促成其生成自我成长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中比较注重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评价环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教师不断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诊断问题和不足,尊重学生的现有状态,同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做到真实、有效地记录学生发展过程的信息,重视学习者的起点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注重用多种方法,实施多次评价,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设计、改进教与学。课堂评价的内容聚焦于学生的学业品质,包括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关注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和分享状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等。

首先,作为学校课程领导者的校长,要以核心素养为纲,制订学校的课程规划。从课程目标(培养怎样的学生)、课程内容(学习的基本材料与活动形态)、课程实施(途径和方法)到课程评价(是否达成目标及达成怎样的水平),应有完整的规划设计。从全校总课程规划方案到各学科的子项目方案,都要有详尽的安排。其中,应该包括以评价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基于课程标准,并且体现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一致性的.教学目标体系,从而使得评价镶嵌在教学中。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学、评”的交融,使评价发挥引导和推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作用,实现“评价亦是学习过程”,通过过程性的评价来保障质量。唯有这样形成源自学校内在的动力,方能实现学校内部机制的形成。

其次,既然我们的评价要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那么,对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评价,绝不可仅仅依靠测试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来体现,应以多种评价方法来实现。因此,我们要学会选用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成果呈现形式来进行评价。比如,文科类课程用撰写评论、调查报告、口头讲演等方式,实验类学科用递交实验报告等方式,视觉艺术类用作品创作等方式,语言类和音乐类用制作、递交录音等方式,专题探究类用完成研究报告、论文等方式等。多样的形式更加符合各个学科的特点,也更能衡量学生各学科的学习结果。因为各学科都对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独特的作用,而核心素养作为目标,最终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结果中,是经历了真实学习过程而留下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往往是难以用传统纸笔测试方式可评价的。这样的评价没有现成的路子可循,需要学校通过实践和探索,逐步创造出成熟和成功的经验。

再次,学校内部教、学、评融合的评价,更多的功能是“改进”和“表现”。因此,不宜过多强调内部评价的甄别功能。“改进”是针对师生两个方面:就教师而言,要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优化内容、调整策略、完善过程;就学生而言,则要针对其个性特点和具体问题提出建议,促进其改善。“表现”就是让学生在完成设计的学习任务中,不仅表现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而且还要表现出各种能力和品格,如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多元的方式,能让多样化评价客体的特长得以充分展现,防止单一评价所导致的因为忽略学生多维性、综合性发展而陷入单面化、线性化迷途现象的产生。通过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发现自我,让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发现一个个具有个性和特长的生命主体。由此,实现关注每一个人独特性,促进每一名学生个性发展的学校教育。

最后,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情境,培养和考察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要关注的是对复杂、不确定的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在学生学习的领域中,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情境和探究任务,既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又是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场域。在这样的场域里,激活学生知识和技能积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而不是让他们去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或得出结论的规定路径,从而使得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高层次能力得以延伸,他们的兴趣与动机、行为与态度、合作与宽容、自信心等都能得以拓展。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搜集学生的各类信息,比如观察记录、反思笔记、合作研讨中的表现与作品,凭借这些证据去真实记录下学生个性品质、精神态度、学业水平发展过程,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轨迹。

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学校往往过分关注终结性评价,特别是与升学相关的高利害考试评价。考试成了学生学业评价的唯一方式,考试结果成了学校优劣的绝对尺度。久而久之,教学形成了一个以“结果制约过程”为特征,以高考和中考为龙头,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的习惯机制和庞大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下,学生在一个真正有趣的课堂里表现出来的兴奋和对于知识的兴趣,都会被单调乏味、以答题为中心的训练驱赶殆尽,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是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兴趣爱好和自主思考的缺失。我们固然要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力求更多从学校外部发挥其对基础教育学校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然而,招生考试有其功能定位和实施条件的时空限制,其改革也非一役之功。而在目前的外部条件下,学校通过自身的改革,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评价很重要,当然也很复杂和专业,所以,评价改革的推进很艰难。但是,在新质量时代,学校评价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在当今社会教育价值观还远未形成基本共识、外部和内部评价互动还不够有效的情况下,学校内部评价改革的紧迫性和可行性依然存在。对此,改革的定力要从哪里来呢?它来自教育者远大的专业眼光和对专业立场的坚守,更来自其对于时代和历史责任的担当。优秀校长在这个坎儿面前,不能局限于行政推动,不能束缚于潜规则,不能屈服于世俗压力,要从追求文化自觉的高度,去推动评价改革及其改革背后的评价文化转型,更要学会在观念交织的现实中寻找契机,拓展空间,不断扩大回归教育本原的实践“根据地”,从一个个子系统的落实、落细、落小开始,最终形成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基于教学过程的真实性评价体系,充分而可靠地保障校本质量,实现育人目标。

中学导师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八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培训初中学霸的经验和心得体会。首先是选人,其次是建立信任关系,再次是制定适当的计划,接下来是实际行动,最后是及时反馈并调整计划。这些步骤可以帮助培训者更好地培训初中学霸,帮助他们取得更高的学习成绩。

第一段:选人。

要培训学霸,首先需要找到合适的人选。这个人最好是有潜力的,并且有自律性和好奇心。他们相信学习能改变未来的命运。一个有好奇心的学生会对学术和知识有着持续的兴趣,这对于培训成功至关重要。当然,人手有时紧张,不能培养每个学生都成为学霸。在选择合适的候选人时,还需要注重其原始成绩和学习兴趣,以确保其未来的成功。

第二段:建立信任关系。

在成功选定候选人后,就需要开始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这是一项无比重要的任务,因为学生们只有信任您才愿意学习。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时保持前行。同样,疏远的关系会造成学生不愿意向您提出问题,也不愿意向您寻求帮助。比如,在新学期开始时,便可与学生单独交流并了解其学习状态。可以试着聊一些他觉得难题、感兴趣的话题等等,通过这种方法与他慢慢建立信任关系。

第三段:制定适当的计划。

第四段:实际行动。

经过初步的计划制定后,下一步是督促学生执行。不仅要讲授基础知识概念和学习技巧,还要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了解实战技巧。这要求教练具备高超的技能,因为教练不仅要掌握足够的知识,而且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发掘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考试前要进行全面的练习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考试技巧和应对策略。

第五段:及时反馈。

最后一步是反馈和调整。一个好的教练需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质量和方法,提醒学生应对不足。也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形成反思的习惯。如果某个计划不起作用或效果不佳,一定要及时调整,并更新计划。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结:

在培训初中学霸时,选人、建立信任关系、制定适当的计划、实际行动和及时反馈调整五个步骤是必须的。在这个过程中,教练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在行动过程中不断指导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更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