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白杨听课心得体会简短 白杨树听课记录(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05:51:26 页码:9
白杨听课心得体会简短 白杨树听课记录(2篇)
2023-01-08 05:51:26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白杨听课心得体会简短一

《白杨礼赞》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军民奋发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本文语言质朴、构思新颖,集抒情和议论为一体,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意蕴深远。

语感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的文字的一种基本能力。学生在初一一年学习中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初二在此基础上增加阅读量,并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有很大裨益的。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

1、讲授法,运用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种教法以探究、体验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着力体现课标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还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提问权和评价权,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3、朗读法,本文作为一篇散文,运用自由读、小组展示读、齐读多种朗读形式,更便于学生体味情感,感知文章主旨。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自主学习,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白杨形象。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进而运用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读白杨形象。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一、导入新课

播放《小白杨》,营造课堂氛围。

大家可知歌中吟唱的是什么树?有诗云“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图片播放)。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第一次看见白杨树的时候,他就被其深深折服,并满怀激情的为此写了一篇文章《白杨礼赞》。

二、解题

1、何为礼赞?

“礼”是敬礼、致敬。(以礼待人)“赞”是赞美。

“礼赞”的含义是崇敬而赞美。题目的意思是以高度的敬意赞美白杨树。

2、作者为什么要极力赞美白杨树?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三、整体感知

(一)品白杨

默读第5段,思考下列问题:

1、本段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白杨的“不平凡”?体现了白杨哪些“不平凡”内在气质?

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白杨树的外形,突出其正直、进取、团结、朴质的特点。其中“力争上游”是白杨树外貌形态上的基本特征,写出了白杨树的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内在美。

2、小组合作,自由朗读并展示。

3、教师指导朗读(节奏、停顿、重音),全班齐读

(二)思白杨

1、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你是如何知晓的?(解读三个反问句,作者由树及人)

2、思考:为何是北方的农民、是敌后土地上的哨兵?(讲解写作背景,体悟文章主旨。明确指出作者本文借白杨形象歌颂对象是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的的抗日军民)

3、学习象征(根据“思白杨”引导学生体会象征的特点)

(1)概念: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相似点),借助某种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情感的艺术手法,从而使表达具体化、形象化。

(2)想一想,写一写(学生展示)给出四幅图画,仿照示例,写写所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四、拓展延伸

《题白杨图》茅盾

有关白杨听课心得体会简短二

一,

《白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文写了在开往新疆的火车上,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白杨,赞颂了边疆工作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本篇课文是对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极好教材,在本单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新疆、戈壁"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体会无私奉献的精神,了解西部,感受西部。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字词知识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待加强;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学习积极性强,渴望受到老师的肯定。这些都将成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

三、

教师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通过默读、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和体会。同时,辅以问答法,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是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启发者,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因此,在学习方法的制定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

接下来,我将进入说课的最重要环节: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五个部分。

在课程伊始,我将运用多媒体导入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戈壁滩上白杨树的图片,同时播放歌曲《小白杨》,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白杨树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通过图画与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融入本堂课的学习中来。

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桌相互帮助等方式,解决课文中的字词障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次,再读全文,深入探究。在这一环节,我将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父亲的话中,那些词是课文的重点词?这些词又体现了白杨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将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分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无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我将一一予以肯定和指导。通过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父亲话语中重点词语为"直"、"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这些词语表现了白杨高大笔直、不择环境、不惧灾难的特点。

第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我将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提出如下问题:这篇课文是写白杨树的吗?如果不是,那白杨树又象征了什么?本篇课文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自己探究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相关段落,反复阅读,小组交流,仔细推敲,得出答案:白杨树象征了边疆工作者,作者通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了对边疆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同时,我将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然后,我将提问学生:在最后,父亲为什么笑了?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父亲的笑,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白杨的象征意义。在此环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在这一部分,我将让学生自己思考:文中的兄妹长大之后会扎根新疆吗?如果你是文中的兄妹,长大以后,你会为新疆做些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后,谈一谈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难点。

在这一部分,我将以学生自主进行小结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新知,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搜集边疆建设者的相关资料,在课下以语文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西部边疆的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